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基础教育实践研究论文

基础教育实践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基础教育实践研究论文

随着 教育 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地冲击着教育的各个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代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青少年现代教育技术创新能力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青少年创新意识

“好奇”是青少年学生的天性,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功能强大的平台,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营造创新氛围,激发他们的创造动机,使他们敢于幻想,大胆创新,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比如,在教学初一几何“角的比较”时,先用CAI将两个角进行叠合,直观地展示叠合的全过程,得出角的大小,使学生掌握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的这一 方法 ;再用CAI在刚才的两个角的图上闪现电子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得出这两个角的度数,从而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通过以上的演示,学生很自然地了解了角的比较的过程、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青少年学生的 创新思维

开放性问题,可提高学生开放性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更为开放,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开创性地获取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探究性活动“制作长方体开关的包装盒”时,先让学生观察现有的长方体纸盒产品的各个面的平行、垂直关系;拆开后,观察其展开图的形状;再复原,在复原的过程中,观察它的粘接方法。然后,学生画出草图,再用计算机画出展开图,并在展开图上进行美术设计。最后将设计图用彩色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这样,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大胆地设计、勇于创新、勇于实践。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优美的语言、美观的书写、新颖的形式、清晰的解题步骤,都会给学生愉悦的感情体验,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到创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灵感。如在教学几何证明题的格式时,先让学生自学,找出几何证明题的格式,然后,选取一道题,将它的解题过程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通过活动,更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在解决了数学问题的同时,又给学生创造的机会,同时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就打破了数学教学沉闷的常规,将数学趣味性、美学性和创造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现,而一扫数学的枯燥。

四、结语

实践证明,数学教学虽然是严谨的,但并非一成不变的。在教学中大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纸质教材所面临挑战和策略研究

一、前言

近十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迅猛,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被开发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本世纪初,多媒体技术开始被引入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PPt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课本”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更多的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手段开展教学。通过使用课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更为直观的展现给学生;通过使用多媒体播放器(MediaPlayer,RealPlayer,暴风影音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直接播放音频视频文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网络技术 的快速发展帮助教师实现了在教室内直接点击链接上网,为学生展示和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近年来,无线Wifi逐渐覆盖校园,MOOCs,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被广泛的应用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弹幕”等新型交流方式也开始被引入,教学过程中师生实时交流得以实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获取知识,随时随地 学习英语 (learnanytime,learnanywhere)。然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使用也导致了教学中一些“诟病”的出现,例如: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离开课件不会讲课或上课就是带领学生浏览课件;学生课上忙于浏览课件,不做笔记,被动学习等现象。最令人担忧的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材的角色变得十分尴尬。尽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学英语类教材不断更新,教材种类不断增多,教材内容极大丰富,但是对于教师而言,教材似乎已成为“鸡肋”,很多教师抱怨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太多、教材框架设计不合理,“越来越不知该讲什么内容了”。学生觉得外语教材“花架子”太多,没有内容,他们从中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教材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这种现状不得不令人担忧。外语类教材如何能在现代教育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得以生存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大学英语教师的角度探究如何将教材使用和新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相结合,更好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师授课水平。

二、大学英语教材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大学英语课教学指南》(修订稿,2015,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 文化 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为了配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各大出版社纷纷邀请外语教学专家和名师编写新教材,出版社之间的教材大战愈演愈烈,教材门类不断增多,从最初的一本英语教材发展到现在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拓展教程、阅读教程、听力教程、视听说教程、写作教程以及各种配有网络学习卡的大学英语教材)。面对如此种类繁多的教材,教师和学生都一时无法适应,不知如何有效使用,进而出现了有的教材过度使用却效果不好,有的教材学生购买后从未使用过甚至全套退回教材科的现象。以内蒙古 财经 大学大学英语教材使用情况为例,本学年我们为大一新生订购了英语综合教程,视听说教程和 快速阅读 三类教材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按照最新修订的《2015年内蒙古财经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简称《2015教学方案》),大学英语课程应在三个学期完成,每学期4学分,共计12学分。学分较《2014教学方案》减少了4个学分,68学时。那么如何在学分压缩、学时减少的现状下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有效将实体纸质教材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相结合是广大外语教师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三、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环境下教师教材使用策略探究

《指南》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就其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除了学习、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专业信息之外,还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工具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学术交流的相关能力。”

(一)慎重选择单元教学主题

如上所述,当今时代网络技术高度发展,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源。课本上所出现的素材以及相关主题内容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海量的相关信息。推特(Twitter)、微信(Wechat)、QQ等网络实时交流工具的使用加速了信息更新的速度,信息传播瞬息万变,很可能今天的话题就会淹没在明天的信息海洋中,因此,每本教材前言中所提到的所谓“选题新颖“、“具有很强的实时性、时代性”的说法是不妥当的,这样的选题定位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现实,或无深度可循,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材采用主题模式开展单元教学的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但主题选择需慎重对待。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引入一些经久不衰的主题(爱情、亲情、战争、和平等),再配之以经典的文学作品(节选、改写过的英美文学作品)或是一些能引人深思的美文、诗歌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语言之美,引导他们去探究主题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久而久之他们会主动阅读一些好的文学作品,逐渐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二)合理设计每个单元内容框架

通过对大学英语类教材内容框架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尽管叫法不一,目前所有大学英语教材都将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课文导入(lead-in); 文章 阅读(readandexplore),这部分由两篇课文组成(textAandtextB,课文A为该单元的主课文,课文B为辅读课文,往往不被列入课堂教学时间内);每篇课文后配有相应的词汇练习和阅读理解问题;最后一部分是写作练习(writingpractice)。教师在安排教学时间时,往往设定2周完成1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如何在2周内完成如此多的教学内容的确是一个令教师们很头痛的问题。因此,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每个单元的教学往往是流于形式,教师匆匆赶课,教学重点不明确,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知之甚少,往往是学后一单元时就已经把前面学得知识忘在了脑后。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建议教材编写者在设计每个单元内容框架时,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既提供课文又设计练习。而是要充分考虑到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每个单元主题下,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章链接、内容简介或导读,并设计相应的启发性练习和活动,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自主的开展探究性学习。例如,教材编写者可以将部分教学内容、文化背景知识等制作成微课,网络公开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各类资源和辅助。课上教师可以借助于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学习内容,引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进而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中的人文性要求。

(三)根据教学目标编写分层次、个性化教材

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革新日新月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教材编写和使用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教材编写的综合性。即,目前大学英语教材种类过于细化,重复内容较多,应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微课、MOOCs以及云技术等)将教材分类进行整合,要充分体现教材内容的综合性,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纸质教材之外的更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拓宽知识视野;更避免了教材的重复性浪费,减少了学生用于购买大学英语类教材的费用。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编写适用于不同层次、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教材。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需求,可以编写通用学术英语类教材和专门用途英语类教材;针对大学英语的人文性需求,可以编写通用英语教材或阅读教材来实现增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四、结束语

未来,随着互联网宽带网速的提速和资费的下降,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距离将不断缩短,各国间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必将更为密切;无线Wifi将逐渐覆盖校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将会更多的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应用。英语的重要性在未来将更为凸显,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必将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其中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科学合理的使用教材拓宽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依然是我们未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小学教学装备应用

一、加强教学实践研究,探索教学新模式

1.加强教学实践研究,多样性创设学习情境。

我们应遵循教育规律、特性,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依托常规实验仪器设备设计实验;借助实物材料设计实验;运用多媒体演示虚拟实验;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自制玩教具等形式的评选活动。这些教学活动能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学习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探索教学新模式。

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为多样的教学模式创造条件,以达成课程目标。

(1)动态演示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以直观、动态的演示效果创设有趣逼真的教学情境,既能调动学生的感官,又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然能提高其接受知识的能力。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实景展示月夜的荷塘景色,其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实景、真实的效果让学生身临其境。这种直观形象地再现文字描写的表现模式,让学生思维从感性升华为理性,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

(2)自主探究模式。

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的强大资源,就能变教为导,达成学生自我探究的教学效果。以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变阻器”一节为例,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了变阻器的原理,再展示变阻器实物,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了解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运用“电脑”中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以探究不同方案的效果。这样,就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协作学习模式。

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搜集学习资料,互相协作,实地调查,写成研究 报告 ,并利用网络与校外专家、学者和教师进行交流,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优化了教学手段,改进了 教学方法 ,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应有的作用。1.发展学生的素质。

(1)改变 学习方法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使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其提高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学生可利用多媒体相互交流学习信息,研究学习方法,拓宽学习 渠道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

(3)提高信息接受能力。

学生以多媒体为媒介,拓宽获取知识的范围,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然能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接收处理信息的能力。

2.提高教师的素质。

(1)转变教学方法。

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过程中,教师由传统“灌输式”教学中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变“教”为“导”,能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学习,很容易达成课程目标。

(2)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实现直观教学,能轻易呈现教学重难点。同时,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制作的课件能补充相关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知识。

(3)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让教师通过网络快速获取资料,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备课方式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制作的课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三、 总结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巧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突破时空的限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可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进而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有关关于现代教育的论文推荐:

1. 现代教育基础论文

2. 中国现代教育论文

3. 中国现代教育问题论文

4. 现代教育基础论文

5.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

6. 有关现代教育小学数学论文

7.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论文

8. 关于教育评价的论文范文

基础教育论文提纲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基础教育论文提纲,欢迎大家分享。

论文题目: 小学女性教师领导力培养路径探究

摘 要

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风起云涌使得女性教师充分参与决策,在课堂内外利用自身的知识、能力、情感对学生、同伴、学校形成积极的、综合性的影响力成为当下教育研究有思考意义且实践性很强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下,女性教师在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在社会文化和具体教育情境中,女性教师领导力水平如何,阻碍她们影响力发展上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有哪些切实可行的策略可以为更多的女性教师借鉴等一系列问题都凸显出来。

本研究基于以上思考,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个案分析等形式,以目击者的视角,运用场域的方法论,了解了 Y 小学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的学校场域环境,认为学校环境场域能影响女性教师领导的专业特质,领导力行为的产生受制于人际关系,在充满合作、民主、融洽的教师氛围中,女性教师领导力更适宜生成;其提升动机来自于专业自主,行政角色的赋予推动女性教师领导力动机发展。

本文划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二两章,主要阐明研究缘由,包括研究意义、研究设计、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二部分是三、四两章,分析 Y 小学的学校环境探索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的组织场域;呈现以 M 老师为代表的 10 位女性教师领导力实施的专业特质,并发现女性教师领导力与教师群体领导力相交叉,女性特色体现不明确,与优秀女性教师相比,普通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难度大等问题。

第三部分是第五章,以“引领”和“自主”为启动支点,强调女性教师领导力的提升是一项因时因地的校本化任务,不能“一刀切”,女性教师的领导力行为不会自动产生,需要学校系统提供充足的养料,并从规范、组织环境和角色层面上建议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策略。

第四部分为结语,总结本研究中揭示的'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策略,展望研究课题的未来。

关键词: 女性教师领导力;学校环境;专业特质;引领与自主。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 II

目 录……III

第一章 绪论……1

研究缘起……1

研究意义……2

理论意义……2

实践意义……2

研究设计……2

研究目的……2

研究方法……3

研究过程……4

核心概念界定……6

小学教育……6

小学女性教师……6

教师领导力……6

女性教师领导力……7

女性教师专业学习社群……7

引领与自主……7

第二章 研究综述……8

领导力的研究综述……8

国外关于领导力的研究综述……8

国内关于领导力的研究综述……9

教师领导力的研究综述……10

教师领导力的概念研究……10

教师领导力兴起原因的研究……11

教师领导力的特质研究……11

教师领导力提升策略的研究……12

女性领导力的研究……12

国外关于女性领导力的研究……13

国内关于女性领导力的研究……13

女性教师领导力的研究……14

已有研究的简要概述……15

第三章 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的学校场域分析--以 Y 小学为例……17

Y 小学的基本面貌……17

基本概述……17

组织框架……17

学校蓝图:办学设想与奋斗目标……18

学校的研习制度……18

Y 小学的文化特点……20

Y 小学的文化环境现状……20

Y 小学的领导力现状……21

Y 小学的合作环境缺失……22

Y 小学的教师间竞争激烈……24

S 校长的领导力…… 25

S 校长干实事…… 26

S 校长事必躬亲…… 27

S 校长的改进之处…… 27

Y 小学教师领导力实施的场域调查……28

学校环境下各权力场域的关系……28

女性教师所在的位置与学校场域的资本形式……29

Y 小学的学校文化与女性教师的传统……29

第四章 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的专业特质--以 M 老师为例……30

M 老师的专业特质与人格特质……30

M 老师的个人经历……30

M 老师的自主发展之路……31

M 老师的人格魅力……32

M 老师领导力提升的动机……33

自我定位来源于强烈的责任心……33

自我重视与领导认知的冲突……33

个人行为与群体氛围的冲突……33

M 老师领导力提升的环境……34

环境赋予女性教师的权力……34

女性教师的人际关系……36

M 老师的角色引领与示范作用……38

样板课的作用……38

教研活动的负责人……39

初任教师的导师……40

日常工作场景下的非正式领导……41

第五章 提升小学女性教师领导力的策略……43

规范层面上的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43

激励制度是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的重要引擎……43

补偿制度是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的坚强后盾……44

组织环境层面上的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44

组织开放、融合、多元的学校文化环境……44

突破“玻璃天花板”效应……45

角色层面上的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46

女性教师自身之可为策略……46

女性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的重要作用……49

轮流承担领导职责是提升女性教师领导力水平的重要手段……51

第六章 结语……52

结论……52

展望……52

致谢……53

参考文献……54

扩展: 论文格式要求详解

论文格式要求

(一)需报送全文,文稿请用word录入排版。字数不超过5字。

(二)应完整扼要,涉及主要观点的图片、曲线和表格不能缺少,正文要有“结论”部分。如稿件内容不清或文章篇幅超长等原因,编辑有权删改。

(三)论文结构请按下列顺序排列:

1.大标题(第一行):三黑字体,居中排。

2.姓名(第二行):小三楷字体,居中排。

3.作者单位或通信地址(第三行):按省名、城市名、邮编顺序排列,用小三楷字体。

4.关键词。需列出4个关键词,小三楷字体。第1个关键词应为二级学科名称。学科分类标准执行国家标准;关键词后请列出作者的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个人会员的登记号

5.正文。小四号宋体。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k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图、表体例见下表:

表; 标题体例

标题 级别 字体字号 格式 说明

一级标题 三号标宋 居中 题目

二级标题 四号黑体 左空2字,单占行 汉字加顿号,如“一、”

三级标题 四号仿宋体 左空2字,单占行 汉字加括号,如“(一)”

四级标题 小四号黑体 左空2字,单占行 阿拉伯数字加下圆点,如“1.”

五级标题 小四号宋体 左空2字,右空1字,接排正文 阿拉伯数字加括号,如“(1)”允许用于无标题段落

图、表、注释及参考文献体例

内容 字体字号 格式 说明

图题 五号宋体 排图下,居中,单占行 图号按流水排序,如“图1;“图2”

图注 小五号宋体 排图题下,居中,接排 序号按流水排序,如“1.”;“2.”

表题 五号黑体 排表上,居中,可在斜杠后接排计量单位,组合单位需加括号 如“表2几种发动机的最大功率/kW”“表5几种车辆的速度/(km/h)”表序号按流水排序,如“表1”、“表2”

表栏头 小五号宋体 各栏居中,计量单位格式同上

图文/表文 小五号宋体 表文首行前空1字,段中可用标点,段后不用标点

6.参考文献。文章必须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字作为标题,字体五黑,居中,其他字体五宋。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1)著作: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出版年月,页码(如有两个以上作者,作者间用逗号分开)

(2)期刊:作者姓名.文章名.期刊名,年份,卷(期)、页码。

7.作者简介。请在参考文献之后附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请用五黑字体左起顶格排,后空一格,接排。作者简介字体五宋,1字以内,包括姓名、参加的全国性学会名称、中国科协个人会员登记号、工作单位、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论文的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利用日记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背景:

现在的小学生尽管读了很多课外书,可提起写作总有“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感觉,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写的作文千篇一律,内容空洞,脱离实际,毫无新意,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俗话说“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写作素材,学生只要认真观察,用心体会,就能写出好的作品。日记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手段。

2、 意义

对于身边的人和事,社会上的一些现象,美丽的自然风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日记就给了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机会。在这里,他们有了自己的小空间,自由抒发内心的情感。在日记里,总会体现出学生新奇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我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用笔记录下他们的喜怒哀乐,久而久之,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日记只用来记录其内容的载体,作为一种文体,属于记叙文性质的应用文。日记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因此,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写景,可以记述活动,凡是自己一天中做过的,或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的,都可以是日记的内容。

“关于日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的作用的研究”是指让学生通过观察、描写,收集写作素材,能对生活有切身的情感体验。姚雪垠先生曾经说过:“记日记,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也有益于知识修养品格修养。”同时,在指导学生写日记的过程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不再为写作文而发愁,让他们爱上写作。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xx年5月~~9月)

确定课题,立项,确定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xx年9月~~12月)

1、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日记是对生活的记录,“用我手写我心”是我对学生写日记的基本要求,鼓励学生记录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想,哪怕只是一两句话。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室外活动、社会活动和读书活动,让学生们的世界精彩起来、丰富起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努力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日记源头,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指导学生写日记的方法

学生在三年级刚刚写日记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该写什么,我就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从家里的`事、班级里的事、学校里的事写起,选择一件印象最深刻的事用一两句话写出来,慢慢地,学生就知道如何选材。长此以往,学生积累的素材就多了。掌握了方法,学生写起日记来就得心应手了。

3、 多鼓励,多表扬,为学生的写作创设平台

写好日记,贵在坚持。如何让学生能把写日记坚持下来,我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每节语文课上都有五分钟的“美文朗诵”,让优秀日记的作者朗读给大家听;把优秀习作收集在我的博客空间里;推荐优秀习作参加各类作文竞赛等等。如此的鼓励表扬,大大鼓舞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现在上了六年级还在坚持写日记,写作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第三阶段:小结阶段(20xx年1月~~2月)

整理实施阶段的各种资料,包括教案、反思、学生日记、作文等。

第四阶段:提升研究阶段(20xx年2月~~5月)

继续用实施阶段的做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整理相关资料等。

第五阶段:结题(20xx年5月)

完成结题报告,整理资料袋等。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 主件:结题报告

2、 附件:

(1) 学生优秀日记,在博文中出现。

(2) 学生优秀作文,在博文中出现。

(3) 调查问卷等。

(4) 研究随笔,教学反思等,发博文。

(5) 相关的一些图片、文字等。

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成果论文

谈谈教育教学论文写作

内容摘要:一、论文写作意义及种类 二、论文选题 三、写作前准备工作 四、如何撰写 五、论文面世及其它

教学论文是教育教学领域内某个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研究成果或创见和主张的科学记录,对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教学论文的写作,以期与同仁们共同探讨与学习。

一、教学论文种类

教学论文是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的论文,具有指导与推广意义的作用,其科学价值不亚于专业学术论文。

其主要种类有:

1.经验总结: 它是多次反复的成功与失败的教育教学经验的概括与提炼。写此类文章时有三忌:一忌面面俱到,全面开花,写成流水帐;二忌停留在经验上,未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三忌选题过大。

2.研究性论文: 就当前普遍关心的问题或热点问题进行扫描性的研究和分析,不限于自己的经验,但必须有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3.实验报告或调查报告: 实验报告一般是亲自参加的教改实验者撰写的,而调查报告则可以是他人撰写的、不论哪一种报告,其结论都必须有数据与统计资料支持.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应包括确定研究课题、提出假设和预测、实施、验证、追踪等,对照也是不可少的。

二、选题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它既关系到论文写什么的问题,也决定着从事该项研究的价值问题.课题具有客观意义,只是保证科学研究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但是选对选准了题目,等于论文完成了一半.它包括两次含义:一是指选题与客观需要相符合;二是指选题与主体的状况相适应。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贡献。选择的课题具有客观意义,随之而来的相关研究才会有意义,在课题基础上写出的论文才会有实际价值。

教师在工作实践中从事学术研究,除了紧靠教书育人这一特点外,还应注意结合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课题价值:急需解决的问题;选择前人没做过的课题;选择前人虽有研究,但有待发挥、补充、完善的课题;选择虽有人探讨,但说法不一,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选题一定要具体,面不宜过大;选题一定要明确、新颖;另外选题还要结合研究者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考虑。

首先,对该选题要有浓厚兴趣.兴趣,在科研中促使人们积极追求,潜心探讨的.一种爱好欲望,是学术研究的动力。其次,要发挥个人专业专长,一定要在博采众家之长基础上有自己的研究领域或方向。我自己对语文学法指导就很感兴趣,也有走过弯路的教训,在这方面我写出几篇有一定价值的指导性论文。再次,要充分估计自己的能力及其发展方向,教研与科研人员的能力结构决定着其研究水平的高低.故选题难易在适中,量力而行。还要考虑占有资料与实验手段的条件等等,若缺少资料或实验条件不具备,就无法写出有份量的论文。

三、写作前的准备工作

“下笔万言,倚马可待”的才子古今中外并不多见,教学科研论文的写作是艰苦的复杂的精神劳动,需要足够的准备。

第一要了解前人在这个课题上的研究成果,如果已有了公认的结论,就再没有多大的研究价值。除非你对原始结论产生怀疑或有新的看法,准备提出讨论或再行验证,别人已有的研究同一课题你要再进行研究,就要选择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见解,并补充新的经验。

第二要有目的的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或专业著作中与自己选题有关的内容,科研过程本身就是不断学习与提高的过程.没有理论武装的文章最多是经验之谈,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规律,也降低了其本身价值.且所选论点与论据的契合必须恰到好处。

第三搜集整理材料,资料的收集平时要做有心人。制作资料卡是一件非常有益的工作。若平时搜集的资料还不够,可以根据需要突击查阅有关文献再行补充。其中多看、多思、多记是提高科研与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分一般资料与专题资料多记录多制作和调配使用,这是教科研工作者必做的工作之一。

下面介绍日本学者川喜田二郎的‘KJ’法调制卡片必备物品,供大家参考,很时效。占有、阅读、整理与使用资料贯穿于整个教研活动与写作过程中,应在资料工作的各个环节上多下功夫。另外要重视观察、实验、调查中所得宝贵资料的充分利用。拟出提纲。每篇论文都要阐明一个或数个论点。作者必须用足够的材料来支持这些论点以说服读者,为此;要重组优选材料,在落笔前先有个提纲,可以使文章论证严谨,逻辑严密,更富条理性.排列重组时,可用铅笔在卡片右上角标出类项,这样你的论文骨架已形成了。

四、如何撰写写论文最好是“一气呵成”。

间断往往会打断思路,但修改却提倡冷处理,初稿完后先搁一边等些时候回头来复读重改,这样你就可发现不充分或多余的例证等,再着手修改润色。具体地说,撰写时应考虑以下一些问题:

1.观点要正确,导向作用明确。 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首先教师要转变思想,少列举考试成绩,应以实验对比参照常规统计平时与阶段成绩,要掌握分寸,防止突出片面追求开学率之疑。还要防止绝对化与片面化,介绍经验或评价观点应留有余地,不可偏激。

2.经验要上升到理论高度。 若研究教学,首先要分析教师、教材、教学法,学生等诸因素对教学成败的作用;还要分析其相互关系并用教育与心理学原理加以论证。

3.组织得法。 写文章必须围绕主题,只能有一个中心,且主次分明,删去一切冗枝赘叶,举例典型,提倡“以一当十”。一个世纪前的美国科学家约翰威瑟利说过一句精辟的话:“愚蠢的人堆积事实,聪明的人选择事实。”

4.文字明白流畅且专业性强。 教研文章不同于文学作品,无需华丽词藻,爱因斯坦说过:“如果你希望描叙真理,就把漂亮留给裁缝吧”。专业词汇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最宜表达科学事实。另外使用数字与引用也应当精确无误。

5.论文结构

A.标题标题要简洁、醒目且概括性强,要反映出某--领域内该题目的研究价值。标题应该居中书写,上下各空出一行以显得匀称、美观。较长论文上下空行可算多一些,甚至可用专门一页稿纸写文章标题,论文的副标题应写在正标题下面一行退后两格以破折号领起。

B.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应写在标题之下中间或稍稍偏右的位置,与标题之间要空出一行,两个字的姓名中间要空一格。且署名是文权所有和文责自负的体现,为便于联系,还应在署名前标明作者的工作单位或联系地址。

C.目录若论文的.篇幅较长,应编出简单目录。

D.摘要与关键词介绍摘要有资料性与描叙性两种,作者应视需要写好摘要以客观反映论文主要内容.

E.正文正文是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序论、本论、结论与论点、论据、论证等,是作者研究成果的集中表现,因此在论文中占极重要地位。

F.注释、致谢及参考文献、书刊目录及有关附录等一般也应列在论文的组成部分内,这样才算完整的论文。

五、论文的面世及其他论文的最后定稿,标志着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工作的结束。 但是有的课题研究的复杂性与周期性极强。所以,一篇论文的完成只意味着一项研究工作的暂告一段落,还要从不同角度与问题的不同方面展开更进一步研究。但是一篇论文的完成之后,就要通过有关渠道让其面世。若是学业或学位论文,一般要准备答辩。若是交流论文,则应迅速地向出版单位、报刊杂志投稿,或以打印、油印等稿件不太受欢迎,有一稿多投之疑,应注明专投某刊物,以不产生版权之争。

6.报刊杂志社一般不退稿,应留底稿,以便再投。手写稿可退稿,但一般报刊杂志要作者投稿时附上退稿邮资(邮票)。

7.注意报刊杂志的稿约、出版周期与期发稿量,读者对象等,以便选准目标早投早发。

8.接到有关编辑用稿、待用稿,退稿、有关联系电话、修改意见等信件或电话应及时回复,不得延误。这有助于稿发。

9.权威与核心期刊、国家、省级重点刊物发稿较正规且严格,即使退稿也不要灰心,失败乃成功之母,迈出了第一步就意味着离成功更近,相信“天道酬勤”,可尝试改写或他投。

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在不断地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成果,相信各位同仁和师长在不断的平凡的追求与创造活动中一定会积出丰硕的成果,一定会写出很多有血有肉的教科研论文,一定会让自己的大作早日面世.在此,我只是抛砖,诚盼引出更多的金玉,让我们共同分享你的成功与快乐,不当之处请各位不吝赐教。

初等 教育 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初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影响着新一代 儿童 的素质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等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等教育(理科)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初等教育(理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够胜任小学数学和小学科学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大学专科学历教师。那么如何围绕这一目标做好课程设置呢?本文将试做探析。

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综合化当前师范专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课程设置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目标定位不准。为了招生需要,往往把专业的定位拔高,名不符实,较少关注全体师范生的全面培养。二是课程设置缺乏合作举措。小教师资的培养与小学联系不紧密,没有合作 措施 ,共同教研活动很少,许多方案闭门造车。三是技能课程训练不够。学生基本功训练大多数是应付式的作业,纸上谈兵,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四是课程内容老化陈旧,本科化倾向严重,开发校本教材的政策和措施不多,教师没有针对性教学的积极性,实际教学效果不佳。为此,笔者从课程设置的原则和重点、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序以及课程基本体系谈谈一些体会。

一、课程设置的原则

1.思想性原则,即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并注重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注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良好师德的培养,注重完善学生的人格结构。

2.师范性原则,即课程设置必须紧紧围绕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突出小学教育的特点,坚持为小学教育服务的方向。

3.综合性原则,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这不仅包括文理之间的相互渗透,也包括文科各学科和理科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以培养教师全面化、多样化,一专多能的素质。

4.实践性原则,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准和从教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既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又具备良好的从教实践能力,并通过实践将知识内化为教师素质。

5.前瞻性原则,课程结构体系应具备适当的弹性和超前性,以满足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设置的重点

1.课程设置要强化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突出小学教师综合培养。

(1)课程设置要全面化、多样化

课程设置要全面考虑小学教师综合技能及与小学生的沟通及照顾其成长的能力。小学教师除了需具备宽厚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精通任教科目,还要求具有进行教学实践、与人沟通和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职业知识、职业实践、职业关系三个方面。

(2)课程设置要综合化、弹性化

小学教师要有广泛的知识,在课程设置方 面相 对多样化、弹性化。给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强调综合性,具有弹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选修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

重视学科的交叉设置,为师范生成为小学教师所需的广博的综合 文化 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教育课程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促成教师专业化成长。克服通识课程内容相对狭窄、观点陈旧,实践性不强,教育类课程内容普遍抽象,缺乏实践性的缺点。重视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设置要重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1)建立大学与小学长期合作关系

建立大学与小学长期合作关系是教师专业化的有效手段。联系周边的所有小学,与他们建立长期的合作,由大学教师和小学一线教师共同培养师范生,增加在小学进行的专业课程,加强师范生对小学情况包括小学每个年级的年龄特征的了解。让师范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重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加大实践实习在师范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加强教育见习、实习,小学教师的培养过程中,首先,保证实习时间,优化实习内容,让学生参与到实习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包括教研活动、班级管理、教工大会等。其次,进行分段实习,将实习贯穿于每个学期的教学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连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认识小学教师职业,还能使学生有时间对其教学体验和感悟进行消化。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

1.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构成的课程体系建设团队。

2.调研、分析专业定位、岗位能力,写出分析 报告 ,提出对应课程模块。

3.依据专业定位,设计岗位需求的课程内容。根据专业知识、岗位能力、素质结构,设置课程及实践教学项目。

4.根据小学理科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要求、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趋势,分解支撑该能力的知识点,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核标准,形成职业能力评价与考核标准与实施办法。

四、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

根据培养目标和初等教育(理科)专业“以能力形成为主线”的要求,确立构建如下合理、健全的初等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结构。

1.学年课程分布体系

(1)三年制高中 毕业 起点学生:学年为理论课(含校内实践课)+学年为校外实践课,即。

(2)五年制初中毕业起点学生:2学年为高中课程+学年为大专理论课(含校内实践课)+学年为校外实践课,即2+。

2.必、选课程体系

必修课程达到“理论够用”目的;选修课程达到“知识面广”目的。

3.课程模块体系

(1)理论课程模块:公共课(基本素质课程)、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核心主干课、其他主干课)、职业素质课(职业基本素质课、教师基本技艺课)三类六模块课程体系。

(2)校内外实践课程模块:实验课、综合训练课、教育见习课、教育实习课和教育调查课共五类实践课程模块体系。

4.理论实践课程比体系

逐渐提高实践课程比例,达到“技术精湛”目的。实践课程占总课时的。

5.选修方向课程体系

在完成专业必须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课程后,设立若干个专业选修方向供学生选择,拓宽学生在小学教学的教学空间。

参考文献:

[1]高应东.学前教育三年建设方案(2013-2015年).

[2]王智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教育研究,2007,(5).

[3]惠中.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2):35-41.

[4]高璐.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学教育专业的定位与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3):30-32.

[5]王万良.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6,(1):77-80.

[6]郭黎岩.发达国家小学教师培养的 经验 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7,(11):27

摘要: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得我们必将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技能岗位的教育纳 入职 业教育的思考范畴。本文在职业教育的思想下讨论了初等教育专业的特性,并根据职业特性对小学教师的培养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 职业特性 初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

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类专业大都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每年培养数十万的职业类人才。传统认为,初等教育是属于普通教育下的师范教育,尽管有着知识积累与传承的这层特殊面纱,使得教师教育带有普通教育的知识特点,但是这无法遮掩“教师”是一个特殊职业技能岗位,也无法回避我们必将用职业教育的视角来看待教师教育。

1 初等教育专业的职业特性

职业教育的特性是其“职业性”,其基本内涵是“职业导向”。职业教育成效如何取决于它所培养的人才能否胜任其面临的岗位。我国初等教育专业所培养的大多是面向小学及教育岗位的人才。专家认为学前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是保育,是小学教育的前奏;中学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是学科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后续篇章;小学教育是两者的衔接,其低学段具有一定的保育性,高学段具有一定的学科教育性,它不仅要传递知识,更为重要的在于把握儿童成长的方向,不仅要保证儿童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更要帮助儿童学会学习,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意识、创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对 自然科学知识 的兴趣等,为其今后一生的可持续学习,成为开放的、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打下基础。因此,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与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的基本目标。由此而言,养成性成为初等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

2 职业特性对教师的要求

小学教师以小学生的教育为己任,而不仅仅以小学学科知识的传授为己任。小学生教育过程中育人是目的,知识的传授是手段。养成性作为初等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决定了初等教育的重心在于养成教育,这要求养成教育的执行者――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养:

知识体系――全科发展

职业视野下的小学教师知识结构与其职业对象密不可分。小学教师的职业对象是小学生。就认知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感知技能等方面都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无论多么复杂的新事物,小学生都可以将其作为整体逐步同化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进而掌握事物的整体特征。这一阶段的儿童不会像成人一样面对新鲜事物就立即将事物划分为各个零部件,了解零部件之后再加以整合进而认识新事物,小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是综合的整体的。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主席波伊尔也曾指出初等教育区别于学前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就是联系:人与人是互相联系的,各门课程与知识是互相联系的,课堂内容与文娱生活是互相联系的,学习与学生生活是互相联系的。因此,小学阶段需要有全科型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知识的讲授,这有利于教师引导其更加全面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把握。目前,不少国家实行全科小学教师即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教学技能――知识传授的保证

目前,中国的教师国编招考政策允许综合型大学的学生通过统一考试进入教育行列。而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别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殊性之一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接受了专门的教学技能培养。初等教育专业定性在教育,决定了初等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通晓教育理论,熟练教学实践技能。当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职前教育培养都加强了实践教学教育。大多数采用2+1的培养模式和院-校合作的方式。但是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与中学教育技能不同,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是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的教学技能必须规范。其次,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教育对象越是低龄,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性和艺术性要求越高。儿童知觉过程的直觉性,使他们喜欢教师采用直观的教学呈现方式进行教学。因为儿童记忆的具体形象性,使他们更容易记住那些形象生动的事物。另外,儿童思维想象的独特性和情感的易感染性和弥散性等心理特点也都使得他们特别喜欢艺术活动。这些都要求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图片、声音、影像等生动活泼的载体,必要时辅之以儿歌、 童谣 、舞蹈、 简笔画 等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果。

职业的认识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作为小学教师的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小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终身的,他们的工作态度,有时甚至一个随意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在小学生们幼嫩的心里激起阵阵涟漪。小学教师的培养应该强调文化底蕴、通识教育、养成教育,使之具有较高的职业水准,使他们深刻认识什么叫教育,什么叫孩子,什么是初等教育,明确初等教育的养成教育意识,懂得养成教育的原理与 方法 ,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学生养成良好品德、良好习惯,才可能促进其生命的健康成长,真正实现对人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莹.“职业性”:德国职业教育本质特征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刘慧.初等教育学学科: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11,(5).

[3]王佳艺.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及其途径[J].湖南第一师范大学学报,2012,(2).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

[5]刘春玲.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语文教学技能[J].赤峰学院学报,2008,(8).

[6]司成勇.当代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途径与策略[J].当代教师教育,2009,(9).

[7]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三联书店,1991.

[8]夏小林.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关于初等教育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有关初等教育毕业论文

2. 浅谈初等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3. 初等教育专业论文参考

4. 初等教育毕业论文

5. 初等教育论文范文

6. 浅谈基础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海口市基础教育实践与研究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提纲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基础教育论文提纲,欢迎大家分享。

论文题目: 小学女性教师领导力培养路径探究

摘 要

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风起云涌使得女性教师充分参与决策,在课堂内外利用自身的知识、能力、情感对学生、同伴、学校形成积极的、综合性的影响力成为当下教育研究有思考意义且实践性很强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下,女性教师在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在社会文化和具体教育情境中,女性教师领导力水平如何,阻碍她们影响力发展上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有哪些切实可行的策略可以为更多的女性教师借鉴等一系列问题都凸显出来。

本研究基于以上思考,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个案分析等形式,以目击者的视角,运用场域的方法论,了解了 Y 小学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的学校场域环境,认为学校环境场域能影响女性教师领导的专业特质,领导力行为的产生受制于人际关系,在充满合作、民主、融洽的教师氛围中,女性教师领导力更适宜生成;其提升动机来自于专业自主,行政角色的赋予推动女性教师领导力动机发展。

本文划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二两章,主要阐明研究缘由,包括研究意义、研究设计、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二部分是三、四两章,分析 Y 小学的学校环境探索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的组织场域;呈现以 M 老师为代表的 10 位女性教师领导力实施的专业特质,并发现女性教师领导力与教师群体领导力相交叉,女性特色体现不明确,与优秀女性教师相比,普通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难度大等问题。

第三部分是第五章,以“引领”和“自主”为启动支点,强调女性教师领导力的提升是一项因时因地的校本化任务,不能“一刀切”,女性教师的领导力行为不会自动产生,需要学校系统提供充足的养料,并从规范、组织环境和角色层面上建议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策略。

第四部分为结语,总结本研究中揭示的'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策略,展望研究课题的未来。

关键词: 女性教师领导力;学校环境;专业特质;引领与自主。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 II

目 录……III

第一章 绪论……1

研究缘起……1

研究意义……2

理论意义……2

实践意义……2

研究设计……2

研究目的……2

研究方法……3

研究过程……4

核心概念界定……6

小学教育……6

小学女性教师……6

教师领导力……6

女性教师领导力……7

女性教师专业学习社群……7

引领与自主……7

第二章 研究综述……8

领导力的研究综述……8

国外关于领导力的研究综述……8

国内关于领导力的研究综述……9

教师领导力的研究综述……10

教师领导力的概念研究……10

教师领导力兴起原因的研究……11

教师领导力的特质研究……11

教师领导力提升策略的研究……12

女性领导力的研究……12

国外关于女性领导力的研究……13

国内关于女性领导力的研究……13

女性教师领导力的研究……14

已有研究的简要概述……15

第三章 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的学校场域分析--以 Y 小学为例……17

Y 小学的基本面貌……17

基本概述……17

组织框架……17

学校蓝图:办学设想与奋斗目标……18

学校的研习制度……18

Y 小学的文化特点……20

Y 小学的文化环境现状……20

Y 小学的领导力现状……21

Y 小学的合作环境缺失……22

Y 小学的教师间竞争激烈……24

S 校长的领导力…… 25

S 校长干实事…… 26

S 校长事必躬亲…… 27

S 校长的改进之处…… 27

Y 小学教师领导力实施的场域调查……28

学校环境下各权力场域的关系……28

女性教师所在的位置与学校场域的资本形式……29

Y 小学的学校文化与女性教师的传统……29

第四章 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的专业特质--以 M 老师为例……30

M 老师的专业特质与人格特质……30

M 老师的个人经历……30

M 老师的自主发展之路……31

M 老师的人格魅力……32

M 老师领导力提升的动机……33

自我定位来源于强烈的责任心……33

自我重视与领导认知的冲突……33

个人行为与群体氛围的冲突……33

M 老师领导力提升的环境……34

环境赋予女性教师的权力……34

女性教师的人际关系……36

M 老师的角色引领与示范作用……38

样板课的作用……38

教研活动的负责人……39

初任教师的导师……40

日常工作场景下的非正式领导……41

第五章 提升小学女性教师领导力的策略……43

规范层面上的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43

激励制度是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的重要引擎……43

补偿制度是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的坚强后盾……44

组织环境层面上的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44

组织开放、融合、多元的学校文化环境……44

突破“玻璃天花板”效应……45

角色层面上的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46

女性教师自身之可为策略……46

女性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的重要作用……49

轮流承担领导职责是提升女性教师领导力水平的重要手段……51

第六章 结语……52

结论……52

展望……52

致谢……53

参考文献……54

扩展: 论文格式要求详解

论文格式要求

(一)需报送全文,文稿请用word录入排版。字数不超过5字。

(二)应完整扼要,涉及主要观点的图片、曲线和表格不能缺少,正文要有“结论”部分。如稿件内容不清或文章篇幅超长等原因,编辑有权删改。

(三)论文结构请按下列顺序排列:

1.大标题(第一行):三黑字体,居中排。

2.姓名(第二行):小三楷字体,居中排。

3.作者单位或通信地址(第三行):按省名、城市名、邮编顺序排列,用小三楷字体。

4.关键词。需列出4个关键词,小三楷字体。第1个关键词应为二级学科名称。学科分类标准执行国家标准;关键词后请列出作者的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个人会员的登记号

5.正文。小四号宋体。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k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图、表体例见下表:

表; 标题体例

标题 级别 字体字号 格式 说明

一级标题 三号标宋 居中 题目

二级标题 四号黑体 左空2字,单占行 汉字加顿号,如“一、”

三级标题 四号仿宋体 左空2字,单占行 汉字加括号,如“(一)”

四级标题 小四号黑体 左空2字,单占行 阿拉伯数字加下圆点,如“1.”

五级标题 小四号宋体 左空2字,右空1字,接排正文 阿拉伯数字加括号,如“(1)”允许用于无标题段落

图、表、注释及参考文献体例

内容 字体字号 格式 说明

图题 五号宋体 排图下,居中,单占行 图号按流水排序,如“图1;“图2”

图注 小五号宋体 排图题下,居中,接排 序号按流水排序,如“1.”;“2.”

表题 五号黑体 排表上,居中,可在斜杠后接排计量单位,组合单位需加括号 如“表2几种发动机的最大功率/kW”“表5几种车辆的速度/(km/h)”表序号按流水排序,如“表1”、“表2”

表栏头 小五号宋体 各栏居中,计量单位格式同上

图文/表文 小五号宋体 表文首行前空1字,段中可用标点,段后不用标点

6.参考文献。文章必须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字作为标题,字体五黑,居中,其他字体五宋。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1)著作: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出版年月,页码(如有两个以上作者,作者间用逗号分开)

(2)期刊:作者姓名.文章名.期刊名,年份,卷(期)、页码。

7.作者简介。请在参考文献之后附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请用五黑字体左起顶格排,后空一格,接排。作者简介字体五宋,1字以内,包括姓名、参加的全国性学会名称、中国科协个人会员登记号、工作单位、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

初等 教育 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初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影响着新一代 儿童 的素质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等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等教育(理科)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初等教育(理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够胜任小学数学和小学科学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大学专科学历教师。那么如何围绕这一目标做好课程设置呢?本文将试做探析。

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综合化当前师范专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课程设置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目标定位不准。为了招生需要,往往把专业的定位拔高,名不符实,较少关注全体师范生的全面培养。二是课程设置缺乏合作举措。小教师资的培养与小学联系不紧密,没有合作 措施 ,共同教研活动很少,许多方案闭门造车。三是技能课程训练不够。学生基本功训练大多数是应付式的作业,纸上谈兵,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四是课程内容老化陈旧,本科化倾向严重,开发校本教材的政策和措施不多,教师没有针对性教学的积极性,实际教学效果不佳。为此,笔者从课程设置的原则和重点、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序以及课程基本体系谈谈一些体会。

一、课程设置的原则

1.思想性原则,即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并注重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注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良好师德的培养,注重完善学生的人格结构。

2.师范性原则,即课程设置必须紧紧围绕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突出小学教育的特点,坚持为小学教育服务的方向。

3.综合性原则,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这不仅包括文理之间的相互渗透,也包括文科各学科和理科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以培养教师全面化、多样化,一专多能的素质。

4.实践性原则,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准和从教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既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又具备良好的从教实践能力,并通过实践将知识内化为教师素质。

5.前瞻性原则,课程结构体系应具备适当的弹性和超前性,以满足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设置的重点

1.课程设置要强化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突出小学教师综合培养。

(1)课程设置要全面化、多样化

课程设置要全面考虑小学教师综合技能及与小学生的沟通及照顾其成长的能力。小学教师除了需具备宽厚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精通任教科目,还要求具有进行教学实践、与人沟通和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职业知识、职业实践、职业关系三个方面。

(2)课程设置要综合化、弹性化

小学教师要有广泛的知识,在课程设置方 面相 对多样化、弹性化。给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强调综合性,具有弹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选修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

重视学科的交叉设置,为师范生成为小学教师所需的广博的综合 文化 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教育课程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促成教师专业化成长。克服通识课程内容相对狭窄、观点陈旧,实践性不强,教育类课程内容普遍抽象,缺乏实践性的缺点。重视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设置要重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1)建立大学与小学长期合作关系

建立大学与小学长期合作关系是教师专业化的有效手段。联系周边的所有小学,与他们建立长期的合作,由大学教师和小学一线教师共同培养师范生,增加在小学进行的专业课程,加强师范生对小学情况包括小学每个年级的年龄特征的了解。让师范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重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加大实践实习在师范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加强教育见习、实习,小学教师的培养过程中,首先,保证实习时间,优化实习内容,让学生参与到实习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包括教研活动、班级管理、教工大会等。其次,进行分段实习,将实习贯穿于每个学期的教学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连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认识小学教师职业,还能使学生有时间对其教学体验和感悟进行消化。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

1.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构成的课程体系建设团队。

2.调研、分析专业定位、岗位能力,写出分析 报告 ,提出对应课程模块。

3.依据专业定位,设计岗位需求的课程内容。根据专业知识、岗位能力、素质结构,设置课程及实践教学项目。

4.根据小学理科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要求、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趋势,分解支撑该能力的知识点,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核标准,形成职业能力评价与考核标准与实施办法。

四、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

根据培养目标和初等教育(理科)专业“以能力形成为主线”的要求,确立构建如下合理、健全的初等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结构。

1.学年课程分布体系

(1)三年制高中 毕业 起点学生:学年为理论课(含校内实践课)+学年为校外实践课,即。

(2)五年制初中毕业起点学生:2学年为高中课程+学年为大专理论课(含校内实践课)+学年为校外实践课,即2+。

2.必、选课程体系

必修课程达到“理论够用”目的;选修课程达到“知识面广”目的。

3.课程模块体系

(1)理论课程模块:公共课(基本素质课程)、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核心主干课、其他主干课)、职业素质课(职业基本素质课、教师基本技艺课)三类六模块课程体系。

(2)校内外实践课程模块:实验课、综合训练课、教育见习课、教育实习课和教育调查课共五类实践课程模块体系。

4.理论实践课程比体系

逐渐提高实践课程比例,达到“技术精湛”目的。实践课程占总课时的。

5.选修方向课程体系

在完成专业必须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课程后,设立若干个专业选修方向供学生选择,拓宽学生在小学教学的教学空间。

参考文献:

[1]高应东.学前教育三年建设方案(2013-2015年).

[2]王智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教育研究,2007,(5).

[3]惠中.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2):35-41.

[4]高璐.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学教育专业的定位与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3):30-32.

[5]王万良.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6,(1):77-80.

[6]郭黎岩.发达国家小学教师培养的 经验 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7,(11):27

摘要: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得我们必将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技能岗位的教育纳 入职 业教育的思考范畴。本文在职业教育的思想下讨论了初等教育专业的特性,并根据职业特性对小学教师的培养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 职业特性 初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

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类专业大都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每年培养数十万的职业类人才。传统认为,初等教育是属于普通教育下的师范教育,尽管有着知识积累与传承的这层特殊面纱,使得教师教育带有普通教育的知识特点,但是这无法遮掩“教师”是一个特殊职业技能岗位,也无法回避我们必将用职业教育的视角来看待教师教育。

1 初等教育专业的职业特性

职业教育的特性是其“职业性”,其基本内涵是“职业导向”。职业教育成效如何取决于它所培养的人才能否胜任其面临的岗位。我国初等教育专业所培养的大多是面向小学及教育岗位的人才。专家认为学前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是保育,是小学教育的前奏;中学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是学科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后续篇章;小学教育是两者的衔接,其低学段具有一定的保育性,高学段具有一定的学科教育性,它不仅要传递知识,更为重要的在于把握儿童成长的方向,不仅要保证儿童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更要帮助儿童学会学习,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意识、创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对 自然科学知识 的兴趣等,为其今后一生的可持续学习,成为开放的、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打下基础。因此,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与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的基本目标。由此而言,养成性成为初等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

2 职业特性对教师的要求

小学教师以小学生的教育为己任,而不仅仅以小学学科知识的传授为己任。小学生教育过程中育人是目的,知识的传授是手段。养成性作为初等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决定了初等教育的重心在于养成教育,这要求养成教育的执行者――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养:

知识体系――全科发展

职业视野下的小学教师知识结构与其职业对象密不可分。小学教师的职业对象是小学生。就认知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感知技能等方面都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无论多么复杂的新事物,小学生都可以将其作为整体逐步同化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进而掌握事物的整体特征。这一阶段的儿童不会像成人一样面对新鲜事物就立即将事物划分为各个零部件,了解零部件之后再加以整合进而认识新事物,小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是综合的整体的。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主席波伊尔也曾指出初等教育区别于学前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就是联系:人与人是互相联系的,各门课程与知识是互相联系的,课堂内容与文娱生活是互相联系的,学习与学生生活是互相联系的。因此,小学阶段需要有全科型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知识的讲授,这有利于教师引导其更加全面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把握。目前,不少国家实行全科小学教师即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教学技能――知识传授的保证

目前,中国的教师国编招考政策允许综合型大学的学生通过统一考试进入教育行列。而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别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殊性之一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接受了专门的教学技能培养。初等教育专业定性在教育,决定了初等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通晓教育理论,熟练教学实践技能。当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职前教育培养都加强了实践教学教育。大多数采用2+1的培养模式和院-校合作的方式。但是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与中学教育技能不同,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是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的教学技能必须规范。其次,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教育对象越是低龄,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性和艺术性要求越高。儿童知觉过程的直觉性,使他们喜欢教师采用直观的教学呈现方式进行教学。因为儿童记忆的具体形象性,使他们更容易记住那些形象生动的事物。另外,儿童思维想象的独特性和情感的易感染性和弥散性等心理特点也都使得他们特别喜欢艺术活动。这些都要求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图片、声音、影像等生动活泼的载体,必要时辅之以儿歌、 童谣 、舞蹈、 简笔画 等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果。

职业的认识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作为小学教师的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小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终身的,他们的工作态度,有时甚至一个随意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在小学生们幼嫩的心里激起阵阵涟漪。小学教师的培养应该强调文化底蕴、通识教育、养成教育,使之具有较高的职业水准,使他们深刻认识什么叫教育,什么叫孩子,什么是初等教育,明确初等教育的养成教育意识,懂得养成教育的原理与 方法 ,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学生养成良好品德、良好习惯,才可能促进其生命的健康成长,真正实现对人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莹.“职业性”:德国职业教育本质特征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刘慧.初等教育学学科: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11,(5).

[3]王佳艺.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及其途径[J].湖南第一师范大学学报,2012,(2).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

[5]刘春玲.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语文教学技能[J].赤峰学院学报,2008,(8).

[6]司成勇.当代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途径与策略[J].当代教师教育,2009,(9).

[7]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三联书店,1991.

[8]夏小林.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关于初等教育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有关初等教育毕业论文

2. 浅谈初等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3. 初等教育专业论文参考

4. 初等教育毕业论文

5. 初等教育论文范文

6. 浅谈基础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基础,对社会发展、人才培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过去相比,我国现有的小学教育虽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不可否认,还有诸多教育问题亟待解决。随着小学教育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对于现有的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和制度都提出了更高更深的要求。笔者作为小学教育一线工作者,围绕工作实际,分析小学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工作经验,提出一些现实的解决方案。

一、小学育教学现状和问题

教育的基础是基础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特指九年义务教育,而小学教育则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部分。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小学教育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革变化。例如,小学教学设施有了较大的提高,校舍也进行了修缮改造;小学师资也受到重视,给予一定学习机会,师资水平有了极大提高;教学器材的质量和数量得到提高,教风学风得到相应改善。但是由于小学教育存在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依然存在着一定问题,一些顽疾人就存在,需要逐渐去努力改变。

1.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评判

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一直是以应是教育为主,虽然近年来强调素质教育,但是应是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部分教育者还是以成绩为核心来评判学生的优良好坏。在填鸭式的应试教育的成绩评判系统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创造力都受到了压制,从而形成了许多“书呆子”,只会读书,其他能力较弱,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均较弱,与社会当下所需要的创新人才和高素质综合人才的要求相悖。

2.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小学教育新课改进行过程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虽然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新课改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小学教师队伍有部分人综合素质较低、缺乏教育责任感,无法与现代社会的教育需求相匹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部分:其一,传统应试教育思想与时代要求相悖。有部分教师始终以传统应试教育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较为落后。有个别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通过体罚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都会造成学生身心不健康发展。其二,现代专业知识不够完备。小学教师常年工作在一线岗位,虽然有一定学习机会,但是由于工作性质较忙,相对来说,培训机会还是较少,小学教师利用现代化先进教学设备、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及对小学生健康心理成长的引导方式都亟待改进。

3.家校联合亟待完善

小学生的教育教学不仅仅只是学校的一方面责任,应该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责任。而大部分学校往往只注重校园内的教育教学,认为校园之外的生活和教育是与学校不相干的,因此导致了家校二者信息沟通的不对称。学校和家庭的沟通仅限于小学生出现重大问题,而平时二者的沟通很少,这也间接导致了学校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教学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无法充分全面了解学生的动态和心理,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无法真正体现出来,对于新课改的充分实施有一定阻碍作用。

二、当前小学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1.传统应试观念的转变

针对部分教师单纯以学习成绩好坏定论学生,对学生进行评判评价的弊端,作为教育者应当及时对此种传统应试教育观念进行转变。针对现行的新课改的要求,小学教育者应该制定更为适合现代社会的评价体系,应把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重要标准,培养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生。小学时期,因学生年龄较小,无法拥有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此时作为教育者,更多的应该是帮助小学生形成基本的读写算技能、基础的文化知识和简单的社会经验。因此,学习成绩虽然可以作为其中一个指标,但是更多应该是注重学生的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培养,使小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真正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部分小学教育者综合素质较低、缺乏教育责任感这一问题的解决,小学一线教育者应该随时更新现有的教育教学技能,多提供给一线教育者培训学习的机会,并提供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和手段,让教育者能够通过现代先进的理念和手段培养小学生优良的思维模式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在快乐的教育中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在广西部分地区,当地生活水平较低,教育条件有所制约,小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新鲜事物较少,其思想也较为落后,对于未来没有较大的理想,对于生活也缺乏较高的追求,而且留守儿童也较多,因此,小学教育者面对这一问题,更应该去学会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先进的教育手段和理念能迅速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学业上的难题。

3.家校联合教育的重视

小学教育教学,并非是学校单方面能够完成的,可以这样说,校园是第一战场,家庭则是第二战场,两个战场相互支持配合,才能获得胜利。学校应该形成一个畅通的与家庭沟通的桥梁,转变传统的被动形式,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联系。教育者应该充分利用座谈、家访等传统的`沟通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动态,为小学生制定合乎其个人个体发展的具体教学计划。同时也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的网络社区,让学生家长与学校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同时教育者还可利用朋友圈、微博等网络阵地,开发教育者个人的公众号,及时发布相关的教学信息,让家校两个战场真正联合,为学生学业保驾护航。

教育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在教育中身心获得健康全面发展,应当充分发挥小学教育教学的力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有着只管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解决当前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非常有必要。小学教育者需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重视家校联合的作用,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中问题解决的主要对策。

参考文献:

[1]吴久安.对小学教育管理的思考与探索.小学教育.2015(10).

[2]周焕新.浅谈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中国校外教育.2012(04).

[3]赵娜.浅析农村小学教育改革的问题与对策.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08).

毕业论文实践基础

主要写自己参加社会实践主要是在公司实习的过程和心得体会。是很好写的。实践有着诸多的含义,经典的观点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包含客观对于主观的必然及主观对于客观的必然。

学生不仅要学习课程知识,还要注重实践。很多学生不知道实践的重要性,不认真对待,只是应付了事,很难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学生在学习写论文时,既能还原实践过程的各个环节,又能体现自己的个性,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需要按照要求来写,保证各个部分完整,使用必要的技巧,尽可能突出文章的观点。只有这样,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才能达标,但遗憾的是,有些学生很难做到这一点。下面小编就具体介绍一下实用论文的写作过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实践论文的写作过程应包括资料收集、论文提纲起草、初稿修改、定稿。第一步:收集资料是写实践论文的基础。收集信息的途径主要有:实地调查、社会实践或实习;从校内外图书馆、资料室的现有资料中查找;第二步:写论文提纲。写文章提纲是作者开始写作前的必要准备。根据论文题目的要求,制定了论文的结构框架和体系。论文提纲拟好后,学生可以找导师修改。第三步:论文大纲确定后,就可以开始写实用论文初稿了。起草时,要尽量做到“轮廓清晰,条理清楚,细节适当,井然有序”。第四步:修改并完成论文的初稿。论文初稿写好后,要对草稿中的缺点或错误进行改正。所以修改前只能反复推敲才能完成。

论文的“生产实践”一般指大四上学期的生产实习,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实践基础。

一般说,应用学科生产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生产实际情况,积累经验,掌握生产技术,因而次数较多,时间较长。

理论学科生产实习的目的在于了解生产实际的一般情况,验证所学理论,并学习一定的操作技术,因而次数较少,时间较短。高等学校工科专业的生产实习体系比较完整。

生产实习的意义:

(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好办法。学生以实际工作者的身份,直接参与生产过程,既可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又可学习实际生产技术知识或管理知识,掌握生产技能,或培养管理能力,并且通过实习巩固、丰富与提高理论知识。

(2)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生产实习中,可以具体生动地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爱护公共财物、组织性纪律性、职业道德等教育。

(3)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生产实习,可以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实际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专业思想,社会主义劳动纪律与职业道德,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思想工作,进行一次综合性的社会检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生产实习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提纲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基础教育论文提纲,欢迎大家分享。

论文题目: 小学女性教师领导力培养路径探究

摘 要

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风起云涌使得女性教师充分参与决策,在课堂内外利用自身的知识、能力、情感对学生、同伴、学校形成积极的、综合性的影响力成为当下教育研究有思考意义且实践性很强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下,女性教师在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在社会文化和具体教育情境中,女性教师领导力水平如何,阻碍她们影响力发展上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有哪些切实可行的策略可以为更多的女性教师借鉴等一系列问题都凸显出来。

本研究基于以上思考,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个案分析等形式,以目击者的视角,运用场域的方法论,了解了 Y 小学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的学校场域环境,认为学校环境场域能影响女性教师领导的专业特质,领导力行为的产生受制于人际关系,在充满合作、民主、融洽的教师氛围中,女性教师领导力更适宜生成;其提升动机来自于专业自主,行政角色的赋予推动女性教师领导力动机发展。

本文划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二两章,主要阐明研究缘由,包括研究意义、研究设计、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二部分是三、四两章,分析 Y 小学的学校环境探索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的组织场域;呈现以 M 老师为代表的 10 位女性教师领导力实施的专业特质,并发现女性教师领导力与教师群体领导力相交叉,女性特色体现不明确,与优秀女性教师相比,普通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难度大等问题。

第三部分是第五章,以“引领”和“自主”为启动支点,强调女性教师领导力的提升是一项因时因地的校本化任务,不能“一刀切”,女性教师的领导力行为不会自动产生,需要学校系统提供充足的养料,并从规范、组织环境和角色层面上建议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策略。

第四部分为结语,总结本研究中揭示的'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策略,展望研究课题的未来。

关键词: 女性教师领导力;学校环境;专业特质;引领与自主。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 II

目 录……III

第一章 绪论……1

研究缘起……1

研究意义……2

理论意义……2

实践意义……2

研究设计……2

研究目的……2

研究方法……3

研究过程……4

核心概念界定……6

小学教育……6

小学女性教师……6

教师领导力……6

女性教师领导力……7

女性教师专业学习社群……7

引领与自主……7

第二章 研究综述……8

领导力的研究综述……8

国外关于领导力的研究综述……8

国内关于领导力的研究综述……9

教师领导力的研究综述……10

教师领导力的概念研究……10

教师领导力兴起原因的研究……11

教师领导力的特质研究……11

教师领导力提升策略的研究……12

女性领导力的研究……12

国外关于女性领导力的研究……13

国内关于女性领导力的研究……13

女性教师领导力的研究……14

已有研究的简要概述……15

第三章 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的学校场域分析--以 Y 小学为例……17

Y 小学的基本面貌……17

基本概述……17

组织框架……17

学校蓝图:办学设想与奋斗目标……18

学校的研习制度……18

Y 小学的文化特点……20

Y 小学的文化环境现状……20

Y 小学的领导力现状……21

Y 小学的合作环境缺失……22

Y 小学的教师间竞争激烈……24

S 校长的领导力…… 25

S 校长干实事…… 26

S 校长事必躬亲…… 27

S 校长的改进之处…… 27

Y 小学教师领导力实施的场域调查……28

学校环境下各权力场域的关系……28

女性教师所在的位置与学校场域的资本形式……29

Y 小学的学校文化与女性教师的传统……29

第四章 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的专业特质--以 M 老师为例……30

M 老师的专业特质与人格特质……30

M 老师的个人经历……30

M 老师的自主发展之路……31

M 老师的人格魅力……32

M 老师领导力提升的动机……33

自我定位来源于强烈的责任心……33

自我重视与领导认知的冲突……33

个人行为与群体氛围的冲突……33

M 老师领导力提升的环境……34

环境赋予女性教师的权力……34

女性教师的人际关系……36

M 老师的角色引领与示范作用……38

样板课的作用……38

教研活动的负责人……39

初任教师的导师……40

日常工作场景下的非正式领导……41

第五章 提升小学女性教师领导力的策略……43

规范层面上的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43

激励制度是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的重要引擎……43

补偿制度是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的坚强后盾……44

组织环境层面上的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44

组织开放、融合、多元的学校文化环境……44

突破“玻璃天花板”效应……45

角色层面上的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46

女性教师自身之可为策略……46

女性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的重要作用……49

轮流承担领导职责是提升女性教师领导力水平的重要手段……51

第六章 结语……52

结论……52

展望……52

致谢……53

参考文献……54

扩展: 论文格式要求详解

论文格式要求

(一)需报送全文,文稿请用word录入排版。字数不超过5字。

(二)应完整扼要,涉及主要观点的图片、曲线和表格不能缺少,正文要有“结论”部分。如稿件内容不清或文章篇幅超长等原因,编辑有权删改。

(三)论文结构请按下列顺序排列:

1.大标题(第一行):三黑字体,居中排。

2.姓名(第二行):小三楷字体,居中排。

3.作者单位或通信地址(第三行):按省名、城市名、邮编顺序排列,用小三楷字体。

4.关键词。需列出4个关键词,小三楷字体。第1个关键词应为二级学科名称。学科分类标准执行国家标准;关键词后请列出作者的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个人会员的登记号

5.正文。小四号宋体。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k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图、表体例见下表:

表; 标题体例

标题 级别 字体字号 格式 说明

一级标题 三号标宋 居中 题目

二级标题 四号黑体 左空2字,单占行 汉字加顿号,如“一、”

三级标题 四号仿宋体 左空2字,单占行 汉字加括号,如“(一)”

四级标题 小四号黑体 左空2字,单占行 阿拉伯数字加下圆点,如“1.”

五级标题 小四号宋体 左空2字,右空1字,接排正文 阿拉伯数字加括号,如“(1)”允许用于无标题段落

图、表、注释及参考文献体例

内容 字体字号 格式 说明

图题 五号宋体 排图下,居中,单占行 图号按流水排序,如“图1;“图2”

图注 小五号宋体 排图题下,居中,接排 序号按流水排序,如“1.”;“2.”

表题 五号黑体 排表上,居中,可在斜杠后接排计量单位,组合单位需加括号 如“表2几种发动机的最大功率/kW”“表5几种车辆的速度/(km/h)”表序号按流水排序,如“表1”、“表2”

表栏头 小五号宋体 各栏居中,计量单位格式同上

图文/表文 小五号宋体 表文首行前空1字,段中可用标点,段后不用标点

6.参考文献。文章必须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字作为标题,字体五黑,居中,其他字体五宋。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1)著作: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出版年月,页码(如有两个以上作者,作者间用逗号分开)

(2)期刊:作者姓名.文章名.期刊名,年份,卷(期)、页码。

7.作者简介。请在参考文献之后附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请用五黑字体左起顶格排,后空一格,接排。作者简介字体五宋,1字以内,包括姓名、参加的全国性学会名称、中国科协个人会员登记号、工作单位、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

初等 教育 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初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影响着新一代 儿童 的素质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等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等教育(理科)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初等教育(理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够胜任小学数学和小学科学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大学专科学历教师。那么如何围绕这一目标做好课程设置呢?本文将试做探析。

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综合化当前师范专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课程设置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目标定位不准。为了招生需要,往往把专业的定位拔高,名不符实,较少关注全体师范生的全面培养。二是课程设置缺乏合作举措。小教师资的培养与小学联系不紧密,没有合作 措施 ,共同教研活动很少,许多方案闭门造车。三是技能课程训练不够。学生基本功训练大多数是应付式的作业,纸上谈兵,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四是课程内容老化陈旧,本科化倾向严重,开发校本教材的政策和措施不多,教师没有针对性教学的积极性,实际教学效果不佳。为此,笔者从课程设置的原则和重点、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序以及课程基本体系谈谈一些体会。

一、课程设置的原则

1.思想性原则,即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并注重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注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良好师德的培养,注重完善学生的人格结构。

2.师范性原则,即课程设置必须紧紧围绕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突出小学教育的特点,坚持为小学教育服务的方向。

3.综合性原则,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这不仅包括文理之间的相互渗透,也包括文科各学科和理科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以培养教师全面化、多样化,一专多能的素质。

4.实践性原则,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准和从教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既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又具备良好的从教实践能力,并通过实践将知识内化为教师素质。

5.前瞻性原则,课程结构体系应具备适当的弹性和超前性,以满足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设置的重点

1.课程设置要强化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突出小学教师综合培养。

(1)课程设置要全面化、多样化

课程设置要全面考虑小学教师综合技能及与小学生的沟通及照顾其成长的能力。小学教师除了需具备宽厚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精通任教科目,还要求具有进行教学实践、与人沟通和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职业知识、职业实践、职业关系三个方面。

(2)课程设置要综合化、弹性化

小学教师要有广泛的知识,在课程设置方 面相 对多样化、弹性化。给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强调综合性,具有弹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选修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

重视学科的交叉设置,为师范生成为小学教师所需的广博的综合 文化 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教育课程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促成教师专业化成长。克服通识课程内容相对狭窄、观点陈旧,实践性不强,教育类课程内容普遍抽象,缺乏实践性的缺点。重视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设置要重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1)建立大学与小学长期合作关系

建立大学与小学长期合作关系是教师专业化的有效手段。联系周边的所有小学,与他们建立长期的合作,由大学教师和小学一线教师共同培养师范生,增加在小学进行的专业课程,加强师范生对小学情况包括小学每个年级的年龄特征的了解。让师范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重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加大实践实习在师范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加强教育见习、实习,小学教师的培养过程中,首先,保证实习时间,优化实习内容,让学生参与到实习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包括教研活动、班级管理、教工大会等。其次,进行分段实习,将实习贯穿于每个学期的教学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连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认识小学教师职业,还能使学生有时间对其教学体验和感悟进行消化。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

1.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构成的课程体系建设团队。

2.调研、分析专业定位、岗位能力,写出分析 报告 ,提出对应课程模块。

3.依据专业定位,设计岗位需求的课程内容。根据专业知识、岗位能力、素质结构,设置课程及实践教学项目。

4.根据小学理科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要求、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趋势,分解支撑该能力的知识点,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核标准,形成职业能力评价与考核标准与实施办法。

四、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

根据培养目标和初等教育(理科)专业“以能力形成为主线”的要求,确立构建如下合理、健全的初等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结构。

1.学年课程分布体系

(1)三年制高中 毕业 起点学生:学年为理论课(含校内实践课)+学年为校外实践课,即。

(2)五年制初中毕业起点学生:2学年为高中课程+学年为大专理论课(含校内实践课)+学年为校外实践课,即2+。

2.必、选课程体系

必修课程达到“理论够用”目的;选修课程达到“知识面广”目的。

3.课程模块体系

(1)理论课程模块:公共课(基本素质课程)、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核心主干课、其他主干课)、职业素质课(职业基本素质课、教师基本技艺课)三类六模块课程体系。

(2)校内外实践课程模块:实验课、综合训练课、教育见习课、教育实习课和教育调查课共五类实践课程模块体系。

4.理论实践课程比体系

逐渐提高实践课程比例,达到“技术精湛”目的。实践课程占总课时的。

5.选修方向课程体系

在完成专业必须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课程后,设立若干个专业选修方向供学生选择,拓宽学生在小学教学的教学空间。

参考文献:

[1]高应东.学前教育三年建设方案(2013-2015年).

[2]王智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教育研究,2007,(5).

[3]惠中.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2):35-41.

[4]高璐.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学教育专业的定位与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3):30-32.

[5]王万良.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6,(1):77-80.

[6]郭黎岩.发达国家小学教师培养的 经验 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7,(11):27

摘要: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得我们必将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技能岗位的教育纳 入职 业教育的思考范畴。本文在职业教育的思想下讨论了初等教育专业的特性,并根据职业特性对小学教师的培养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 职业特性 初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

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类专业大都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每年培养数十万的职业类人才。传统认为,初等教育是属于普通教育下的师范教育,尽管有着知识积累与传承的这层特殊面纱,使得教师教育带有普通教育的知识特点,但是这无法遮掩“教师”是一个特殊职业技能岗位,也无法回避我们必将用职业教育的视角来看待教师教育。

1 初等教育专业的职业特性

职业教育的特性是其“职业性”,其基本内涵是“职业导向”。职业教育成效如何取决于它所培养的人才能否胜任其面临的岗位。我国初等教育专业所培养的大多是面向小学及教育岗位的人才。专家认为学前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是保育,是小学教育的前奏;中学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是学科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后续篇章;小学教育是两者的衔接,其低学段具有一定的保育性,高学段具有一定的学科教育性,它不仅要传递知识,更为重要的在于把握儿童成长的方向,不仅要保证儿童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更要帮助儿童学会学习,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意识、创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对 自然科学知识 的兴趣等,为其今后一生的可持续学习,成为开放的、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打下基础。因此,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与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的基本目标。由此而言,养成性成为初等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

2 职业特性对教师的要求

小学教师以小学生的教育为己任,而不仅仅以小学学科知识的传授为己任。小学生教育过程中育人是目的,知识的传授是手段。养成性作为初等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决定了初等教育的重心在于养成教育,这要求养成教育的执行者――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养:

知识体系――全科发展

职业视野下的小学教师知识结构与其职业对象密不可分。小学教师的职业对象是小学生。就认知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感知技能等方面都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无论多么复杂的新事物,小学生都可以将其作为整体逐步同化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进而掌握事物的整体特征。这一阶段的儿童不会像成人一样面对新鲜事物就立即将事物划分为各个零部件,了解零部件之后再加以整合进而认识新事物,小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是综合的整体的。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主席波伊尔也曾指出初等教育区别于学前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就是联系:人与人是互相联系的,各门课程与知识是互相联系的,课堂内容与文娱生活是互相联系的,学习与学生生活是互相联系的。因此,小学阶段需要有全科型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知识的讲授,这有利于教师引导其更加全面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把握。目前,不少国家实行全科小学教师即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教学技能――知识传授的保证

目前,中国的教师国编招考政策允许综合型大学的学生通过统一考试进入教育行列。而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别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殊性之一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接受了专门的教学技能培养。初等教育专业定性在教育,决定了初等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通晓教育理论,熟练教学实践技能。当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职前教育培养都加强了实践教学教育。大多数采用2+1的培养模式和院-校合作的方式。但是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与中学教育技能不同,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是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的教学技能必须规范。其次,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教育对象越是低龄,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性和艺术性要求越高。儿童知觉过程的直觉性,使他们喜欢教师采用直观的教学呈现方式进行教学。因为儿童记忆的具体形象性,使他们更容易记住那些形象生动的事物。另外,儿童思维想象的独特性和情感的易感染性和弥散性等心理特点也都使得他们特别喜欢艺术活动。这些都要求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图片、声音、影像等生动活泼的载体,必要时辅之以儿歌、 童谣 、舞蹈、 简笔画 等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果。

职业的认识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作为小学教师的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小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终身的,他们的工作态度,有时甚至一个随意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在小学生们幼嫩的心里激起阵阵涟漪。小学教师的培养应该强调文化底蕴、通识教育、养成教育,使之具有较高的职业水准,使他们深刻认识什么叫教育,什么叫孩子,什么是初等教育,明确初等教育的养成教育意识,懂得养成教育的原理与 方法 ,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学生养成良好品德、良好习惯,才可能促进其生命的健康成长,真正实现对人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莹.“职业性”:德国职业教育本质特征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刘慧.初等教育学学科: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11,(5).

[3]王佳艺.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及其途径[J].湖南第一师范大学学报,2012,(2).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

[5]刘春玲.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语文教学技能[J].赤峰学院学报,2008,(8).

[6]司成勇.当代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途径与策略[J].当代教师教育,2009,(9).

[7]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三联书店,1991.

[8]夏小林.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关于初等教育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有关初等教育毕业论文

2. 浅谈初等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3. 初等教育专业论文参考

4. 初等教育毕业论文

5. 初等教育论文范文

6. 浅谈基础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 索引序列
  • 基础教育实践研究论文
  • 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成果论文
  • 海口市基础教育实践与研究论文
  • 毕业论文实践基础
  •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