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论文

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论文

发布时间:

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论文

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课程改革后,各种创新高效的教学法被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其中小组合作教学是十分受教师欢迎的一种高效英语教学法,教师会经常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对课堂问题进行讨论。

摘要:

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培养,其中,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四项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目前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却并不尽如人意,存在较多问题,阻碍了英语教学的进步。为此,本文将在着重研究初中英语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给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英语教学;初中英语;问题;建议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初中英语教学更加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初中英语教学要在逐渐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独立思维模式,改善应试教育体制,并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知识运用技能能够得到同步提升。但在逐渐完善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将主要分析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1、初中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充分体现:

在当前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在英语教学中,如果学生的需求得不到关注,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师生的互动效果大打折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在学习过程中,会偏向于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如果英语教学不能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他们就会在这门科目上缺乏前进的动力,致使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更严重的则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教师要学会对英语教学过程进行课堂检验、反馈和调节,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思考,踊跃配合,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缺失:

现今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但部分英语教师还存在着在教学中以知识灌输为主,并不注重对学生的激发和引导。教师对于教材过度依赖,一味的采取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把具有多样性、开放性的知识点讲成一种固定模式,使学生缺少思考的过程,过于依靠死记硬背来获取知识,如此一来会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只是各种知识点的叠加,达不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尤其是英语教学,如果不了解外国的风俗习惯,不深入的掌握国外国情,那么在以后的语言交流中还会闹出大笑话。

避免形式主义的教学手法:

新课程改革后,各种创新高效的教学法被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其中小组合作教学是十分受教师欢迎的一种高效英语教学法,教师会经常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对课堂问题进行讨论。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个问题适合进行小组探讨。但一些英语教师由于不够深入的.了解此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会让学生针对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进行讨论,这种为讨论而讨论的形式主义教学十分不可取。这种教学做法虽然表面上似乎带动了课堂气氛,然而其实际上却忽视了学生上课的根本目的,而课堂形式大于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2、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本班级同学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对教材进行加工提炼,再通过合理的方式加以组合,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对教材的讲解,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课本表面,而应该更深层次的去挖掘英语课文背后的民俗习惯、风土人情。最重要的是教师一定要引发学生的思考,注重对其理解能力的培养,如果碰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更要做到循循善诱。当然,除了把教学内容按照类别、难度划分之外,还要把学生接受知识能力考虑在内,这样才能兼顾成绩不一样的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能够有梯度的理解接受新知识点。比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并根据上课内容布置相关的英文对话小练习、英文对话短剧等,让学生融入课堂,然后教师再根据同学们的表演讲述相关背后的语句表达,风土人情,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丰富课堂英语授课形式,营造英语教学气氛:

要想让学生产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让课堂变得活泼、生动、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学生的大部分学习兴趣都源自于教师的主观努力与培养。所以,为了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课堂上的教学形式必须丰富起来,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授课的设计上做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比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将语法知识点写在一张大白纸上,然后将这张白纸按照知识点的分类裁剪成若干份,来做拼图游戏,让同学们在讨论中把英语语法完整的拼凑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娱乐中记忆语法,还能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

减轻英语课堂的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

目前,迫于应试成绩带来的压力以及家庭带来的初中升高中的升学压力,初中生在课上课下的学习压力都成倍递增,因此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势在必行,让学生能够在课上就掌握重点,缓解课后的学习负担是英语教学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严格要求,教师应利用有效时间对知识点进行精讲,对应知识点重点、难点一定要讲透,要面面俱到,有的放矢。比如:教师可以在讲完知识点后,组织学生自己概括主要内容,形成良性竞争机制,以此来鼓励学生们对重点知识的强化。

结语:

总而言之,英语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极具实用性。英语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不断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除了教师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外,学生也要端正学习英语的态度,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英语教学质量势必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徐永芳.初中英语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J].科教文汇(中刊),2011,12:155-156.

[2]付爱萍.探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问题及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3,18:34-35.

[3]丁薇,汪小漫,吴晓威.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问题与解决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4:73-75.

中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教学。“精讲、多练、细查、常补”的教学程序包含了师生的共同活动,调动了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一方面要看到教与学同时并存,缺一不可,相互制约,教学相长,教好是学好的前提,学好是教好的标志,教和学是统一的。另一方面,教和学又有区别,只能相互影响不能互相代替。在实施程序教学过程中,必须灵活而辩证地发挥这一作用。

【关键词】中学英语 课堂教学 策略研究

中学英语新教材的使用,标志着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开始从单纯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外语素质的培养。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讲得多,学生实践少,造成两极分化,使一些学生丧失了学习外语的兴趣,乃至最后放弃。即使成绩好的学生,也往往灵活运用能力、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不强。众所周知,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经过漫长的实践获得的,外语也不例外,它往往需经过反复的循环和大量的实践才能习得。中国学生学外语不具备耳濡目染的语言环境,只有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并通过多次强化和反馈来获得并巩固知识,加之外语的遗忘率很高,若不及时复习,学生就有掉队的可能,这就需要教师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加以巩固和补充,以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信心。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我们每位教师应主动投入到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去,以积极的态度不断探索适应新教材的教学策略。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和进行新旧教材的对比,摸索到了一些既符合学生学习外语的特点,又符合循序渐进原则的教学新策略——“精讲、多练、细查、常补”教学程序。按照这一程序进行教学,符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往往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精讲

讲,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学生百思不解之时,在疑难问题的关键之处,教师应给予“少、精、活、透”的讲解。教师要注重讲的艺术,如有声有色的语音语调、恰如其分的动作表情等等,这样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取得较好的听课效果。讲课是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形式,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法。

(一)讲解法

将单词、词组、句型同课文融汇在一起进行讲解,在单词中学语音,在课文中理解句子。在讲解的过程中可采取设疑与答疑的方法:教师边讲边问,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教师对于学生已懂的知识可不讲、少讲,学生未知的知识要重点讲,讲明讲透。对课文的词组、句型、语言点要作扼要的重点讲解。

(二)设疑法

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设疑。疑要设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上、设在学生不易理解和易混淆的知识点上,然后以课文情节发展为主线,围绕疑问作重点讲解。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答疑、辩论、练习、启发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思维,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三)答疑法

在学生预习课文之后,教师可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让学生提出难点,教师根据他们的难点启发式地进行少而精的讲解与归纳。经过学生的思考提出的难点,有时就是教师要讲的重点,这样老师在讲难点时,他们就感到如饥似渴,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通过讲解法、设疑法、答疑法,学生获得的知识印象深、记得牢,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学习的方法,越学越会学,越学进步越快。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准、透、活的.讲解是十分重要的。

二、多练

练,是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又是巩固知识、检查课堂效果的重要环节。外语课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课,学生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的实践训练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练的形式要多样化、层次化。练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注意学生个体差异性;同时还要注重外语教学的连续性、循环性和阶段性。在设计课程时,要注意练密度、宽度和深度。所谓密度,就是教师充分利用45分钟,合理分配教学内容,注意教学效果,进行密集快速的活动。所谓宽度,就是学生练的面要大,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都要“动起来”,每节课学生的活动面一般要在80%以上。所谓深度,是指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要注意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贯彻可接受性与高难度相结合;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耳、动脑,使学生在运用英语中获得兴趣,提高能力。上课时学生积极“动”,老师善于“诱”,“诱”、“动”配合,就会形成教学高潮。

练是多层面的,是通过听、说、读、写来完成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听力训练

“听”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听得懂才能学得会课堂上用英语组织教学,教材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很好材料。要使学生听得懂、听得明白听得有趣,教师每堂课必须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课堂设计,教学要有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训练听力不是仅仅靠开设语音课或补充听力材料来进行我们也可从教材中发掘材料。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词组或短语来解释新词或新词组与短语,用学过的句型来套用新出现的句型并加以引申、归纳。这样,学生既训练了听力又学到了新的知识,可较好地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二)口头训练

“说”是在听的基础上把所学得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以说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学生不仅用英语来讲,而且用英语来想。为了说清楚,学生必须把所要说的内容在脑海里经过一番整理。因此,这是一个有难度的综合练习。现在使用的新教材,语言环境设计形象、生动、活泼,适合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我们可以采用值日生报告、学生问答、背诵课文、复述课文、做游戏、表演小品等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复述课文是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和连贯表达的很好训练,这项能力一开始对有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老师可以采用问话方式,提示并鼓励他们说下去,逐渐过渡到不加提示独立复述的程度。如果在外语教学中,我们能长期坚持听说训练,就会使学生越说越流畅、越读越准确,大大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阅读训练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需要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学生接触的文章越多,语言点重现率越高,所学的知识掌握得就越牢。在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方法,要求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做到快速浏览、整体把握、重点精读、理解分析、猜测词义教师应结合所学课文,补充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阅读材料,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每周可以采取限时阅读、难易结合、长短结合的方法,并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四)笔头训练

写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写,可检查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的程度。大量的练习,是通过写来完成的。对于练习,提倡少而精,不提倡多而杂的“题海战术”,笔头训练题目要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和多变性。同时,可采取听写、默写、缩写、写日记等多种形式以达到练的目的。英文的写作是英语课教学的难点,必须是细水长流、积土成山。每节课,适当做些听写等笔头练习,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每周布置一、两篇小作文,常练多写,迈小步、不停步,循序渐进地进行课堂训练,最终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

总之,练是英语教学中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以练为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细查

查,就是对所讲的知识验收,是教育对象接受力的反馈。在整个教学完成后,教师应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查,比如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还有哪些知识需要补充和提高,学生还存在哪些问题等等。这一步要查得细而实,从而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查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平时的练习、作业、单元过关、阶段测试、个别谈话来检查,也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复述课文、听写等查出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时更正、及时辅导。

四、常补

补是程序教学法中落实教学效果的最后阶段,是对学生已学知识的缺漏之处给予充实、完善和提高的有效措施,常查常补是防止两极分化的重要手段。补有多种形式,课上补和课后补、集中补和单个补、口头补和书面补。对于后进生,可列出常错题,限时当面做,及时面批、讲透;对于优等生为了使他们吃得饱,教师可以编一些灵活性、综合性强的试题,以弥补能力的不足。可以把作业、考试、练习中学生常犯的错误、带有普遍性的错句编成“学生错句集”发给学生改错。口头练习出差错,如回答问题、值日报告等,可当面给予纠正和补充。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查漏补缺要尽量做到堂堂清、段段明、时时补。

“精讲、多练、细查、常补”是一种综合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各环节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是统一的整体,但并不是每节课都必须采用所有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将其中几种重新组合,如可用讲、练结合形式,练、查结合形式,查、补结合形式,也可以采用讲、练、查、补同时综合进行。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是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中有补、补中有练,灵活运用,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冯克诚,西尔枭.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陈仕清.外语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原则[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2,(3):7-8.

[3]葛文山,朱俊爽.英语听力理解及其策略训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1): 25-28.

第一层次:理论层次的,即研究英语教学法、英语教育学理论、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等。此外,在教学法流派上,影响比较深远的有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还有其他的教学法流派,如直接法(Direct Method)、静默法(Silent Way)、暗示法(Suggestopedia)、领悟法(Comprehension Approach)、社团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活动法(Activity Method)等等,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就这些外语教学法流派进行分析研究。 如《国内英语教学法研究的方向与趋势》 《英语教学法研究流派评述》 《国外外语教学改革趋势──语言与内容相结合》等。这个层次的论文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进行。 第二层次:从理论到实践,即在一个重要的教学法理论指导下,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 如《非智力因素开发与中学英语教学》、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英语视听说教学研究》、 《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 《“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习得规律与英语教学》 《论交际法语言教学在高中阶段的应用》等。 第三层次:实践教学研究。英语教学法的实践研究包括方方面面,具体可以有:阅读教学、听力教学、口语教学、语音教学、写作教学、语法教学、词汇教学、教师备课、课堂管理、测试等等方面。 《互联网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探究性的英语学习方式》 《学生英语思维、表达能力提高的途径》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计算机辅助英语阅读的研究》等等。 各位同学可以从以上层次中选择自己的论文方向,以上列出的题目仅供参考。

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

英汉翻译过程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重要的阶段。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词义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表达原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论文导读: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语境与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语境分析与翻译进行探讨。语境,语境分析与英汉翻译。

关键词:翻译,语境,语境分析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语境与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境context,就是指语言文字一经使用后所处的言语环境。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马林诺斯基Bronislaw Kaspar Malinowski,1884-1942最早提出语境的概念,并指出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因素,舍此别无意义可言。

英国语言学家、伦敦学派的创始人弗斯John Rupert Firth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认为意义就是语言成分在语境中的功能。弗斯把马林诺斯基的语言环境概念加以扩充套件,指出除了语言本身的上下文以外,除了在语言出现的环境中人们所从事的活动之外,整个社会环境、文化、信仰、参加者的身份和历史、参加者的关系等,都构成语言环境的一部分。

英汉翻译时,语言语境是首先要考虑的语境因素。本文就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语境分析与翻译进行探讨。

1.词义语境

在我们英语学习当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果脱离了语句及语境就很难确定这些词的词义。在具体的句子中,经常发生对词语本意理解不透彻,造成翻译失误。这时,就需要跟据上下文选定多义词的具体意义,排除同形异义词的干扰,挖掘该词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的真正意义。

context一词最早用来指某一特定词、前后的词句,即词、短语、语段的前后关系。左右邻词对词义的影响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决定词的意义及翻译选词。如英语中“head”一词有好几个词义:

From head tofoot从头到脚

A head ofstate国家元首

One hundredhead of sheep一百头羊

王海芸1979—,女,汉族,河南新乡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Use your head动动脑筋

Two headsare better than one两人智慧胜一人

从语用学角度来看,语用用意分两类:暗含的和明说的。前者指言下之意语用意义,后者指字面意义符号意义。语义核的“头”就是“head”的符号意义字面意义,但这一符号意义并不等于语用意义语境意义。如果翻译时不考虑该词与左右邻词的关联,即句子,所译出的句子就会生硬、呆板。只能说是形似,而不能达到神似的完美境界。

2.句子语境

在实际翻译中,译者须经常从句子语境来推出词语的含义。人人都知道like是“喜欢”的意思。请看下面的一组句子:

1He likes maths more thanphysics.

他喜欢数学甚于喜欢物理学。

2 Like charges repel, unlikecharges attract.

相同的电荷相斥,不同的电荷相吸.

3 In the sun beam passing through the window there are finegrains of dust shining like gold.

在射入窗内的阳光里,细微的尘埃像金子一般在闪闪发光。免费论文,语境。

4 Like knows like.

英雄识英雄。

这四个句子中的同一符号like由于它所处的语境不同,因而它的意义也各不一样。根据其所处的语境应分别译为: “喜欢”、““相同的”、“像”、“英雄”。可见,离开了具体的句子语境,死死记住like就是“喜欢”,“喜欢”即是like,是很难理解翻译上述各句的。

3语篇语境

在实际翻译中,有时从一个句子中很难确定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往往需要从整个段落或整篇文章中获取其含义。篇章段落通常是一个有机整体,语言连贯语句关联,实际上就是一个语境,翻译的时候必须在语境中理解把握全文。免费论文,语境。

Last week I went to thetheatre, I had a very good seat. The play was very interesting I didn’t enjoyit. A young man and a young woman were sitting behind me. They were talking loudly.上星期我去剧院看戏。我的座位很好。这台戏也很有趣。可我没有得到乐趣。一对青年男女坐我的后面,他们高声交谈。

上例是《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中的一个故事,内容与文字都非常简炼。但是,翻译时如果不著眼于整个篇章,不考虑作者的意向和语篇情境,则完全可以将“I didn’t enjoy it”。译成“我并不欣赏此剧”。但这样翻译就完全背离了原作的本意,因为作者并非不喜欢该剧,而是被身后的两个年轻人搅得无法去欣赏。

4. 情景语境

情景语境指说话、语言、言语事件的时间地点。免费论文,语境。世界上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语言这个社会活动也不例外,每一话语行为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的。

一个词的词义和话语意义常常不仅仅是由其语言因素来确定,而是由词汇和话语所出现的情景来确定的。在“we looked for a long time before we found a spring”.句子中。“spring”在不同的情景中就有不同的意思:在安装弹簧床时,指的是弹簧。在修表时,指的是发条。免费论文,语境。如果几位旅行者在沙漠中终于找到点水喝时说了这句话,指的则是泉水。其“spring”所指的意思与前两种情况又大不一样。

任何语言活动都不可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语言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交际活动的主题内容,参与者的相互关系等情景语境因素决定话语的真正意义。例如:美国前总统里根Ronald Reagan获悉撒切尔夫人下野后,回忆两人间融洽关系时说了一句话:“It was clear to me that we were soul- mates when it came toreducing government and expanding economic opportunity ”.此句中,“soa1-mates”有“性情相投的人”、“挚友”;“情人”、“情侣”两个含义。里根在此表示对老朋友下野的慰藉,结合当时情景,毫无疑问,前者为本句意义,全句可译为:“显而易见,涉及到减少 *** 干预和扩大经济机会这一问题上,我俩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

5.文化语境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翻译涉及两种文化的交流沟通和移植。文化语境指的是源语和译入语所依附的文化、历史、社会背景。也就是指某一言语社团特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免费论文,语境。由于各民族区域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及行为模式等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特性,在跨文化的翻译中时常会遇到诸如误解原文、译文词汇空缺等情况。由于复杂的文化难以用翻译技巧加以弥补,处理此类翻译必须要对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有全面、透彻的认识和了解。将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必须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语境。如红楼梦中:

原文: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第五回。

译文:For hu *** andshe will have a mountain wolf. His object gained he ruthlessly beratesher。

此处语境在寓言中。“中山狼”出自明朝马中锡的《山狼传》讲的是中山上的一只狼中箭后,欲食救命恩人东郭先生的故事,它的语用隐含是:孙绍组恩将仇报,虐待相濡以沫的妻子。英国汉学家霍克斯Hawkes先生,借用了汉语拼音将“中山狼”译为“the Zhongshan wolf”。在无脚注的情况下,西方读者很可能不得要领,感到满腹疑惑:“Zhongshan”是狼的品种还是产地,这种狼有什么特别的吗?而我国翻译家杨宪益先生采用了增译手法,作了些变通,将“中山狼”译为“mountain wolf”。明示夫妻关系,突出“忘恩负义”的特别意义,基本上实现了原作的语用意图。如不十分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其翻译的译文语义偏离了原文的背景是不正确的。因此译者在翻译中一定要考虑译文的文化语境,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

再看下面容易误译的句子:

He has no mercury in him.他没有精神或毫无活力。

如果按照“mercury”最基本的意思,这句话就会译成“他体内没有水银”实际上,西方古代哲学家将“mercury”水银视为大地万物的元气,故“mercury”一词今仍可用来指活力或精神。免费论文,语境。只有正确了解了“mercury”这层意思之后,我们才会翻译出正确的句子来。

6.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对语境进行分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语境制约翻译,而翻译又依赖于语境。我们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要清楚语言中字句的组合是临时的,它们产生的意义具有相对临时性,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是不确定的,是潜在的。因此,在翻译时,不能只是局限于对孤立的词语或句子本身来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应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进行。所以翻译的过程中只有对语境进行分析,把握好特定的语言语境,对文章既做巨集观的掌握又做微观的分析,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翻译才能做到准确无误、优美得体。

参考文献:

[1]Firth, J. R .Papers in Linguistics [ 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2]裴文现代英语语境学[[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3]王建华语境层级与语义阐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4]曾绪语境分析与英汉翻译[J] 上海科技翻译 2004. 2

[5]杨宪益,戴乃迭.A Dream of Red Mansion [ M ].北京:外文出版社,1994.

[6]方祝根浅谈语境与翻译[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1

论文摘要: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语言都体现一定的文化特征,故文化因素对不同语言的翻译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中西文化的相似形和差异性,包括不同的生活方式、认知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探讨,指出两种语言翻译中应注意的文化问题。

论文关键词:英汉翻译,文化因素,中西文化异同

1.引言

提高英汉翻译的水平涉及很多因素,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语言的交流,文化差异对翻译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我们能正确处理其中涉及到的这些文化因素,对准确、标准地翻译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文化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科学以及各种自然科学的成果,集中反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1]王鸽平,2001:15从狭义上讲,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涵盖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工具,由于地域、职业、性别、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等的不同,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也不相同。不同国家习俗各异,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因而表现在语言上也有差异。[2]冯庆华,2002:122例如,在翻译汉语中的“四面楚歌”、“项庄舞剑”、“指鹿为马”、“鸿门宴”等成语和习语时,若不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译出的文章就会令西方人士莫名其妙,不能确切理解。同样,在翻译以下习语:"tocarrycoalstoNewCastle"运煤到纽卡索,指多此一举,不必要的事,"theTrojanhorse"特洛伊木马,比喻暗藏敌人或危险,"towerofirony"象牙塔,比喻世外桃源[3]张培基等,1991:P161-163时,如不能熟悉这些习语中具有的浓厚民族、地方色彩的文化知识,很难找到让读者准确理解的汉语表达方式。

中西文化有其共同点。同时,中西文化因其产生的条件的不同,又必然存在差异。可见,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翻译者,除精通相应的语言形式外,还要扎实地学习该语言对应的文化知识。

3.中西文化的共同性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人类生活经历的共同性决定了两种语言不仅在表达形式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说法,而且它们在意义和修辞上也有相似之处。

例如在下列英汉翻译中,就利用英汉语言的这种相似性直截了当地套用两种语言对应的同义习语,即采用翻译中的直译法。例如:"topraisetotheskies"捧上天去,"tofishintroubledwaters"浑水摸鱼,"toaddfueltothefire"火上浇油等,还有一些大体相同的形象比喻,如"tolaughoffone'shead"笑掉牙齿,"toshedcrocodiletears"猫哭老鼠,"tospendmoneylikewater"挥金如土,"atsixesandsevens"七颠八倒[2]P162等等。然而中西文化的相似只是相对的、个别的,而歧义则是绝对的、普遍的。汉英两种语言反映各自的民族或地方特色,在某些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在互译时,应充分考虑这些文化因素的影响,保持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不宜生搬硬套对应语言中具有鲜明民族或地方色彩的表达方式去强译。例如,"Twoheadsarebetterthanone",虽和汉语习语“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有相同意义,但在翻译时不可简单地套用后者。因为诸葛亮是我国的一个历史人物,与原作上下文会形成矛盾。如果把它译为“一人不及两人智”,就比较合适,意思既接近,又可避免因历史文化因素引起的矛盾[3]张培基等,1991:P167。

政治、经济、文化的渗透交流和传播导致两种语言中各自出现大量的外来词。

这些外来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或改造了引进国的语言。在以形意为词汇主干的汉语中,虽不排斥音译的办法,但尽可能地倾向于意译的做法,而英语对待外来词则以音译为主。例如英语词汇中的"Kang炕","litch荔枝","jiaozi饺子"等。在英汉翻译中有的干脆是原文照搬,如“VCD,DVD,DNA,CT,SARS”等,这种直译法一开始令读者感到陌生,但一旦熟悉并掌握后,就等于把原词汇中的资讯以近乎保持本来面目的方式贡献给另外一种语言,丰富了它的词汇,也推进了民族间的文化融合,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它对语言、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全球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潘绍中,2004:P9。

4.中西文化的相异性对翻译的影响

由于中西方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中西两种语言在诸多方面的不同,既对语言学习造成一定障碍,也对英汉翻译产生很大的影响。

生活方式的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影响

由于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特征,无论是历史传统还是现实生活中,英语民族的生活多和海洋打交道,因而英语中有大量有关航海的词语;而在以大陆为主的汉语中很难找到相对应的形式,因而对中国人来讲,理解这些表达方式就较为困难。例如:"ableseaman"一级水平,"belefthighanddry"陷于困境,"give *** ."远远地躲开等[4]P194-195。

可见这些谚语多和航海有关,代表岛屿文化;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则以陆地为主,“树”、“蝼蚁之穴”、“路”、“前车之覆”等都体现着陆地文化[5]王振亚,2000:p138。

反之,汉语有许多关于江湖、山川、四季、农耕等方面的习语,在英语中也难找到现成的对应表达形式,译为英语时一般用意译的办法。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英语中虽有"Asyousow,soyoumustreap"的说法,但不如汉语具体形象。又如,青黄不接的季节Whencropwaseatenandthenextstillgreen,无孔不入totakeadvantageofeveryweakness,眉飞色舞tobeamwithjoy,运涛好久不来信了,一家子盼星星盼月亮tillhiswholefamilyworriedoverhimdayandnight。[6]吕瑞昌等,1985:P139

由于中国长期的农耕生活的影响,汉语中产生了大量与“食”有关的表达形式,而这些在英语中比较罕见,必须按实际含义和上下文去翻译。许多源自饮食的比喻,英语中没有对应形式,只有意译。例如,他抢了我的饭碗He'stakenthebreadoutofmymouth或He'stakenmyjobfromme,吃醋bejealous。[4]潘绍中,2004:P10

中西民族情感心理、认知方式的差异对语言翻译的影响

由于中西方在风俗习惯、礼仪、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导致许多词语在中西两种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缺乏对这些词语表达的文化含义的理解,会造成交际和翻译中的失误。英语民族的思维是个体的、独特的,而中国人注重整体、综合、概括思维。表现在语言上,英语偏好用词具体细腻,而汉语用词概括模糊。例如“说”一词,英语有“say,speak,tell”等,这些词使语言简洁准确,又富于变化,形象生动。而汉语往往趋向于泛指,在“说”前加副词修饰语,如,语无伦次地说,低声地说,嘟嘟囔囔地说[5]王振亚,2000:P217。

中国文化习惯从整体上、直观上看问题,强调社团和集体的价值;英美文化习惯于逻辑分析,强调个人为中心,因而导致语言表达上的种种差异。例如,在姓名、时间、地址的表达方式上,中英两种语言的行文方式明显地体现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文化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区域性;而西方文化则正好相反。

中西文化中价值观的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价值观指人的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人情等为人处世准则的观念。一般认为是特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核心,表现在两种语言中,会对语言理解和翻译造成很多障碍,足以引起翻译工作者的重视。

中国文化中以儒家文化为主,其种族亲属和社会关系表达得十分清楚和严格,不容丝毫的含混和马虎;而对崇尚新教、个体文化价值的英语民族来说,这种亲属关系就笼统宽松得多。表现在两种语言中,英语一般只用uncle和aunt表示对非直系长一辈的称呼,对小一辈只用nephew和niece,而对同辈不分长幼用brother和sister,甚至不分男女概称cousin,这在汉语中是不容许的,因为汉语中对此类关系分得十分详细。所以在英译汉中,要找准汉语对应的词语,必须先弄清辈分和亲属、社会关系。而在汉译英中,这些复杂的亲属关系词语就要适当简化。

英语民族崇尚个人主义,个人至上主义价值观是西方文化的特点。体现在语言中,例如:AnEnglishman'shouseishiscastle英国人的家是他们的城堡,意味着没有理由不可以去无故打扰别人或没有预约不可以贸然拜访某人;Evenreckoningmakelongfriends明算账,友谊长;Tellmoneyafteryourownfather亲父子明算账[5]王振亚,2000:P128等,这些都表明西方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中国文化中以谦虚为美德,所以对别人的赞扬、夸奖常礼仪性地予以否认。如"YouspeakexcellentEnglish",中国人常说"no,no";而西方人崇尚自我奋斗,常会对别人的赞扬乐于接受并表示感谢,积极地回答“Thankyou!”。

中西方文化中由于长期不同的宗教信仰,决定了两种语言中许多表达方式的差异。英美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基督教传统,而中国人长期信仰佛教、儒家学说。因而在翻译时要顾及各自不同的宗教信仰,特别是有关宗教意义的词语。例如:Manproposes,God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MillsofGodgrindslowbutsure天网恢恢,疏而不漏,Godhelpthosewhohelp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3]张培基等,1991:P188等。

5.结语

应该说,在从事英汉翻译时,我们必须要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密切联络,掌握中西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正确处理翻译中所涉及到的文化因素,从而更标准、更准确地促进翻译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鸽平.关于《中国文化概况》中名词的翻译问题[A].语言文学与文化 [C]. 北京:智慧财产权出版社,2001.

2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 张培基等. 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1.

4 潘绍中.谈谈汉英对译中的文化因素[J]. 中国翻译,2004 3.

5 王振亚. 语言与文化[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吕瑞昌等. 汉英翻译教程[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5.

1、论文题目

2、摘要与关键词

3、目录

4、翻译任务描述:主要写有关报告的背景,翻译任务的内容,目的、意义及报告整体结构。

5、翻译过程描述:包括译前——准备、文本特点分析、有关文献的查阅等,译中——翻译工具、翻译策略的选择等,译后——译后的校对、修改等。

6、文献综述: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7、案例分析:如何通过具体翻译案例将翻译理论运用到翻译实践中,应从不同维度、不同侧面,如从词汇、句法、语篇等方面分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部分一定要分析到位,突出理论如何对翻译实践起指导作用,但也不能生搬硬套,要做到理论指导实践。

8、结论:主要包括翻译实践的总结、主要发现、局限性以及展望。

9、参考文献:应使用规范的格式将引用的参考文献一一列出(如APA或MLA)。

10、致谢。

翻译报告注意事项:

1、合理拟定翻译选题和理论

研究理论与选题的匹配程度和创新程度大概率会影响报告质量!一个优秀的选题通常源于对现实问题的兴致。选题必须是明确的问题,并与具体的学术领域紧密关联。选择方向、提炼观点、确定理论是确立题目的必经之路。

如果实在迷茫,不知道选取哪个理论,就把所有有关翻译的理论找出来,列一个清单,选择最擅长、最稳妥的理论我们需要大量阅读、吃透所选理论和与翻译材料,积极查阅知网等文献检索工具,多多查看与所选理论和翻译材料相近的类似的实践报告,学习使用规范严谨的学术语言。

2、制定翻译计划

在阅读材料之前,应当先统筹制定一份翻译方案,确定翻译进程,确定译中、译后总结复盘事宜。在阅读翻译材料过程中,可以顺手记录材料中的生词、术语、长难句,优先进行翻译。

3、撰写结论

撰写结论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翻译过程的总结。

2)翻译报告的局限性。

3)对翻译的进一步展望。可主要写翻译中的经验、收获、局限以及建议等。

On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YANG Ying-ming(English Department, Yiyang Teachers College, Yiyang 413049, China)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consists only of translation principles without concrete methodology and it can not be applied to practical translating.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account to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probes into its theoretical basis and makes convincing exposition of it by using relevance theory so that it enriches its content. Key words: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basic theory; exposition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涉及三种文本:原语文本、译者的图式文本和译语文本。对于原语文本,最重要的是抓住作者的修辞功能正确理解原语的修辞功能,是产生理想的图式文本的关键。而正确把握原文的认知图式又是正确理解原文修辞功能的基础。理想的图式文本来自原文的认知图式,来自对原文作者的修辞意图的准确把握。在这个图式文本的基础上,产生怎样的译语文本,除了修辞功能等值之外,还应该考虑翻译的目的和读者对象。 一、 功能翻译理论简述 (一)、 功能翻译理论的要点 根据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学术报告和出版的专著,功能翻译理论的要点简述如下: 1、 分析概念段(conceptual paragraph,具有明确主题意义一个或多个自然段)和句子的修辞功能,使修辞功能的形式重现,从形式的等同中求得功能的等值,意义的等值,这种翻译叫做功能翻译。翻译应该是在修辞功能等值的前提下,遵守“信、达、X”规范;文体不同,翻译的目的不一样,X不一样。(张梅岗,《中国科技翻译》,1994,(3);刘重德,《三湘译论》,湖南出版社,1995;周笃宝,《中国翻译》,2000,(2)) 2、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修辞形式等同和功能等值的一致性,修辞是手段,是形式;功能是修辞产生的结果或达到的目的,是内容的总和。修辞包括概念段内和句内的修辞,即语言语境的修辞,也包括情景语境、文化语境、语用语境的修辞。(《科技英语修辞》,1998)换句话说,在概念段和句子中,语义、语法和语用三者合为一体表达修辞功能。 3、 功能是靠结构(structures)来体现的,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四种符号元素(词、词标识、词序和语调)构成。语言结构(constructions)的认知图式与其他认知领域的认知图式类似,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构成语言因果网络。概念段贯穿了一条主题链,或称因果键。这条因果键是命题或语言事件构成的,也是它们的概念化的参考点。(《中国翻译》,1998,(5)此文已被美国Colby Information Center of Science & Culture收录,网上转载。) 4、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认知图式理论对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的作用,各种普遍结构和特殊结构的认知图式越具体、越丰富,对翻译研究和实践的能力就越强,是译者形成图式文本的基础。 5、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过程是个斡旋推理过程,因果链是逻辑推理的基本结构,利用已知信息,对非语言要素(如情景、文化和语用等语境)的修辞功能进行判断,产生正确的推时结论。(《英汉功能翻译》,1999) (二)、 功能翻译理论的方法论 我们用修辞功能等值的原则来看待翻译和翻译研究,自然有正确理解原文、翻译表达的一整套与此相应的方法论。这是功能翻译理论最突出的地方。由于功能翻译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因此本文只能概括一些基本的、主要的方法加以研究。 1、概念段的主题认知法 首先,把原文文本划分成概念段,研究概念段的主题思想,找出连接标志,抓住概念段的因果链(《科技英语修辞》),把握语言的功能取向和对概念段整体内容的正确理解。 2、功能分类法 根据功能分类语言学(Functional Typological Linguistics)把英语分为五大类修辞功能:描述功能、陈述功能、定义功能、分类功能和指令功能,每大类功能又划分出若干小功能,然后与汉语进行分类功能对比研究,探索译的规律。例如,英语陈述功能(陈述部分)总是放在句首,而汉语则置于句末。(张梅岗:《中国翻译》,1999,(5);2000,(5);《中国科技翻译》,1998,(1、4)) 3、图式研究法 根据图式理论,研究和比较原语和目标语的各种结构的认知图式(cognitive schema),例如,英语的SVO句、SvoO句、SVOC句和被动句等各种句子的结构图式。与目标语的结构图式比较,研究发现它们的翻译规律和方法。(张梅岗:《中国翻译》,1994,(1、5);《英汉功能翻译》1999)值得指出的是,用认知理论去研究结构图式尤为重要。请看下面两句: (1) The policeman caused Mary to die. (2) The policeman forced Mary to die. 这两句的结构完全是一样,只有动词的语义不同,而第一句是符合逻辑的,是正确的,第二句不符合逻辑,因而不正确。从这种SVOC结构的认知图式看,主语总是表示原因的,OC表示结果,V主要起连接作用,使之构成符合语法的句子。Force是“逼迫”之义;既然policeman已经成为“Mary to die”的原因,何需再加“逼迫”。根据认知图式理论,必须对结构的主语、谓语、宾语和补语等的内部结构和语义,加以具体分析,才能正确把握句子的功能。 4、积木切分法 形象地说,语言是由积木块和子句构成(张梅岗,1994;William Croft,1998),运用语言就是摆弄“积木”,因为子句一般而言离不开积木。积木包括名词、合成名词、名词性词组、名词化结构等。除了专有名词和具体名词,积木一般都有内部结构,而且,它们的内部结构都是句子。一个句子成分的表层,表示一个句子意义的深层内容,这对翻译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翻译的基本任务就是译出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即内在意义。 5、事件切分法 语言是由事件构成的因果网络,根据认知的基本规律和语义原则,必须把事件从因果网络中切分出来,使之概念化。切分的基本方法是研究事件的内部结构,即时间结构和因果结构。必须分析事件的参与者以及参与者之间相互的因果作用。(《中国翻译》,1998,(5))事件的切分非常复杂,是翻译过程理解和表达的关键。 6、逻辑推理法 逻辑学的研究有助于译者对所译段落真正意义的确定。一切句子的存在都有其先决条件,在句子模糊不清的地方,译者不得不确定其先决条件是什么。(纽马克) 语言是个因果网络,句子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任何一个句子都具有背景信息(已知信息)。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求得未知信息,并符合逻辑地用目标语言表达。(《中国翻译》,1995,(6);1996,(1);《上海科技翻译》,1993,(1);《英汉功能翻译》1999) 7、概念转换法 原语言表达的概念转换成目标语言表达的概念,是翻译的概念化过程,这是翻译过程的第一步,一般而言,翻译不只是概念的正确转换,还必须涉及原语的修辞环境,作者的修辞意图,即修辞功能。但是作者的意图,或语用意义是在句子意义的基础上产生的,受修辞的语言环境的影响。因此,翻译还必须考虑话语的动态意义。翻译单位的择定与所译的文本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原语的语码的概念意义,能表达充分的语境效果,即修辞功能,“积木”则成为概念的主要载体,一般目标语言有对等语,自然成为理想的翻译转换为单位,常采用直译的方法。如果原语的语码意义不能充分表达语境效果,则必须考虑整个概念段的语言环境和修辞意图,以句子或称小句(罗选民)为翻译单位,一般用意译法。 8、直译法 在功能等值的原则下,语码的语义意义能产生等值的语境效果时,应“直说还它直说,比喻还它比喻,在消除语言上的差异的同时,保留了言语上的差异。”(冯世刚,《翻译通讯》,1982,(2)保存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特色,“不妄解原文的字句”。即用符合译语规范和习惯和对等语再现原文的全部意义。有时,归宿语言中没有的,而表达功能所必需的,即使生搬硬套出发语的词语和句型也视为正法。例如: (1) He walked at the head of the funeral procession, and every now and then wiped away his crocodile tears with a big handkerchief. 他走在送葬队伍的前头,还不时用一条大手绢抹去他那鳄鱼泪。 这句译文把原文作者的修辞所要达到的目的,即“猫哭老鼠”,体现得淋离尽致。 (2) 你不明白,给你说也是“对牛弹琴”。 You can’t comprehend it, If I explain it, that is “to play the harp to a bull”. 虽然英语中“throw pearls before swine”也有“对牛弹琴”之义,但它具有较强的宗教色彩,达不到原语的修辞功能。 9、意译法 在功能等值的前提下,消除语言上的差异的同时,没有保存言语上的特色,例如不保存原文的修辞形式和民族特色,词有增减、重复、词性和句型有转换、语序有颠倒、句子有拆、有合、正说和反说互变等译法,应该视为意译。我们把改换法(省略、借用等)、变通法(意译、意译加直译、全不译等)都归为意译。因为这些方法的本质是共同的,过细区分,实用性不大,没有必要。例如: (1) Her mother’s pride in the girl’s appearance led her to step back. 她母亲看看她女儿,非常得意,所以特地倒退了几步。(张谷若译) (2) 他又说,利用外资的重点放在农业科学研究、教育和技术推广、人才培训和智力开发。 The money in foreign currency, he added, should be used mainly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agriculture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10、 传统继承法 中国的翻译历史,从有文字记载算起,有一千七百多年。第一篇论翻译的文章是三国时支谦写的《法句经序》。悠久的翻译文化传统值得继承。怎样继承,值得研究。功能翻译理论认为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从宏观上作了比较详细的探索,归根结底是围绕“信、达、雅”做文章。对翻译的论述,大多是文艺翻译家们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不乏真知灼见。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成为后人奉为译事的楷模,视为金科玉律。随着现代语言学理论取得的巨大的成就,特别是语义学、认知语言学和功能分类语言学等对翻译理论产生根本性质的影响。功能翻译理论认为,传统翻译理论在翻译的文字表达上的论述非常精辟,而且有理论依据,即建立在对比语言学基础上。由于有明确的理论基础,传统翻译理论的许多翻译表达方法如增译、省译、重译、反译、拆句、合句等都是实用的。翻译包括两方面,“领悟为一事,用中文表达为又一事。”(傅雷)“领悟”更重要。然而传统翻译理论对于理解原语言的方法和理论没有系统地探讨。功能翻译理论强调,在继承的同时,必须对传统翻译理论加以检讨,才能建立符合翻译规律的理论体系。(张梅岗,《中国翻译》,1999,(5)周笃宝;2000,(2);《上海科技翻译》2000,(2)) 二、 功能翻译理论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笔者对功能翻译理论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功能翻译理论建立在现代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功能分类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和逻辑思维学的基础上。 理论,是指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某个知识领域里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成为体系。它是在实践的反复过程中形成,随实践而发展。功能翻译理论是以修辞功能等值为基础的方法论体系,在翻译实践上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一)、 功能翻译理论的认知 什么是功能?“功能就是意义”(胡壮麟《外国语》1998,(3))。意义是什么呢?根据系统语义学观点和概念语义学,意义就是命题的内容。词表达最基础的概念,词构成子句,子句表示命题。命题的集合,构成了话语,成为因果链(,美国俄勒冈大学)。由此可见,功能就是命题的内容,就是意义,就是修辞产生的目的;命题是形式,是手段。换句话说,功能是命题手段所产生的结果或达到的目的。功能是由形式来体现的,“形式指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和组织”。 “内容指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内在要素的全部意义”。李奇(G. leech)教授在《语义学》(semantics)(1983年第二版)第5章论述了翻译等值的概念,认为理想的译文应该完整地表达原文的交际值(communicative value),在第2章描述了译文和原文交际值等值的七个方面的意义: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内含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社会意义(social meaning)、感情意义(affective meaning)、附带意义(reflected meaning)、词的搭配意义(collocative meaning)、主题意义(thematic meaning)、第2-第6又叫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 翻译,做到这七个方面的等值,就是理想的译文。意义上等值的翻译,也就是功能等值的翻译。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前辈王宗炎教授早在1981年就有明确的论述,他指出,“在作用上最适当的译法,也就是在意义上最适当的译法,”“在功能上与原文不对路,从整体看来,就不见得忠实”。(王宗炎,1981) “形式等同”、“功能等值”,有个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容和形式”,“内容总是某种形式的内容,形式总是某种内容的形式”,“同一种形式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体现不同的内容”。功能翻译理论强调,“形式是由修辞功能、修辞技巧、句型结构等构成的。其中决定因素是修辞功能,因为修辞功能决定修辞技巧、句型和句子结构,甚至许多语法现象也只能从修辞功能上才能得到解释。”(《论EST的功能翻译》,1994)从这些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功能翻译理论把概念段的语义、语法和修辞紧密结合,互相影响,不可分割。突出修辞功能的重要性,功能靠形式体现,靠结构体现。功能等值的翻译首先必须突出考虑概念段内的语言语境,然后从修辞功能的角度研究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和语用语境。因为修辞功能受词义、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用意义的支配。句子里每个词的义值由本句的上下文所决定。根据Van Dijk的宏观理论,情景、文化和语用等语境的意义对概念段的功能也会产生重要作用。 (二)、 功能翻译理论的阐释 功能等值的翻译理论,我们用关联理论也可以得到正确的阐明和解释。建立在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基础上的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语用学理论,是从语用学相关原则(Principle of Relevance)发展的。下面我们再用关联理论来论证功能翻译理论的正确性。 关联理论的定义:关联是命题(proposition)同语境(context)集合Cl-Cn之间的关系,关联是命题的基本特征,是命题对语境的关系。应该怎样理解这个定义呢?我们可以认为这个定义有两层意思:第一,“语境的集合”就是指有明确主题的概念段,关联就是这个概念段的一条意链;第二,命题本身具有关联性,是这条意链上的一小段。这一思想与功能翻译理论关于具有明确主题意义的一个或多个自然段为概念段,且有一条主题链的思想吻合。 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强调,任何一个交际行为必须保证自身最佳关联。“交际行为”是什么?就是一个语言事件在时间结构上按内部时间展开,在因果结构上扫因果逻辑展开。我们可以说,事件具有最佳的关联性。而且功能翻译思想阐述了“积木”理论,认为“积木”是组装了的语言单位,即“积木”的内容结构是个子句,关联性最佳。 关联理论还认为,关联性之间与语境蕴含意义(context implication)相关联,认为语境蕴含意义不是命题本身的产物,而是命题与语境集合相结合而产生的含义。我们的“修辞功能等值”认为,交际功能涉及语义和语,两者不能截然分开。双方交际的参考事件是语义的范畴。交际双方根据语境情景调整各自的语言,符合语用意义。就书面语言而言,根据写作目的的要求,使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描述语言事件,达到预期写作意图,实现修辞功能。翻译让原文和译文在“修辞功能”上等值,除了语言语境之外,自然还必须考虑原语言的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和语用语境。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两种语言进行的特殊交际形式,只要交际一方的意图为另一方所认识和理解,这就是翻译。关联理论下的翻译的“交际效度”的权重最大,其次是“信度”等其他要素。那么,“交际效度”是什么?就是交际功能,即修辞功能等值的权重最大。“因此,句法意义、修辞意义、句子的联想意义和语义学方面的意义都得服从修辞的功能意义。修辞功能的等值是最高的等值。”(《英汉功能翻译》,55页) 关联理论认为,关联与推理(inference)有着密切的关系,指出话语理解过程主要是个推理过程,其中关联判断(judgment of relevance)对于推理结论的形式起着重要作用。功能翻译理论则更加明确地提出并论证:语言是个因果网络,概念段贯穿了一条因果主题链。阐明怎样抓住这条链,进行对原文的理解和表达。(参见《因果链的研究与翻译》,《中国翻译》1998,(5);《科技英语修辞》,1998) 参考文献 [1] 王宗炎,介绍卧铺元任译文忠实性面面观[J],翻译通讯1981,(1)。 [2] 张梅岗,论EST的功能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1994,(3)。 [3] 张梅岗,试论科学翻译学[J],中国科技翻译,1995,(1)。 [4] 张梅岗,SVO句的拆句译法[J],中国翻译,1994,(1)。 [5] 张梅岗,因果链研究与翻译[J],中国翻译,1998,(5)。 [6] 张梅岗,限制性定语丛句传统译法的探讨[J],中国翻译,2000,(5)。 [7] 符明,科技英语“积木”的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1999,(1)。 [8] 周笃宝,继承传统译论,建立科学翻译学[J],中国翻译,2000,(2)。 [9] 郭富强,科技英语中因果关系句的表达及其翻译[J],中国翻译,1996,(1)。 [10]张梅岗,科技英语修辞[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1]张梅岗,英汉功能翻译[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2]Michael Tomasello. The New Psychology of Language [M]. Lond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8. [13]William Croft. The Structure of Events and the Structure of Language [M]. Manchester: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Press, 1998. Steven Pinker. The Language Instinct [M]. New York: William Morrow and Company, Inc., 1994.

英语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教学。“精讲、多练、细查、常补”的教学程序包含了师生的共同活动,调动了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一方面要看到教与学同时并存,缺一不可,相互制约,教学相长,教好是学好的前提,学好是教好的标志,教和学是统一的。另一方面,教和学又有区别,只能相互影响不能互相代替。在实施程序教学过程中,必须灵活而辩证地发挥这一作用。

【关键词】中学英语 课堂教学 策略研究

中学英语新教材的使用,标志着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开始从单纯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外语素质的培养。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讲得多,学生实践少,造成两极分化,使一些学生丧失了学习外语的兴趣,乃至最后放弃。即使成绩好的学生,也往往灵活运用能力、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不强。众所周知,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经过漫长的实践获得的,外语也不例外,它往往需经过反复的循环和大量的实践才能习得。中国学生学外语不具备耳濡目染的语言环境,只有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并通过多次强化和反馈来获得并巩固知识,加之外语的遗忘率很高,若不及时复习,学生就有掉队的可能,这就需要教师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加以巩固和补充,以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信心。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我们每位教师应主动投入到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去,以积极的态度不断探索适应新教材的教学策略。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和进行新旧教材的对比,摸索到了一些既符合学生学习外语的特点,又符合循序渐进原则的教学新策略——“精讲、多练、细查、常补”教学程序。按照这一程序进行教学,符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往往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精讲

讲,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学生百思不解之时,在疑难问题的关键之处,教师应给予“少、精、活、透”的讲解。教师要注重讲的艺术,如有声有色的语音语调、恰如其分的动作表情等等,这样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取得较好的听课效果。讲课是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形式,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法。

(一)讲解法

将单词、词组、句型同课文融汇在一起进行讲解,在单词中学语音,在课文中理解句子。在讲解的过程中可采取设疑与答疑的方法:教师边讲边问,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教师对于学生已懂的知识可不讲、少讲,学生未知的知识要重点讲,讲明讲透。对课文的词组、句型、语言点要作扼要的重点讲解。

(二)设疑法

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设疑。疑要设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上、设在学生不易理解和易混淆的知识点上,然后以课文情节发展为主线,围绕疑问作重点讲解。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答疑、辩论、练习、启发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思维,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三)答疑法

在学生预习课文之后,教师可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让学生提出难点,教师根据他们的难点启发式地进行少而精的讲解与归纳。经过学生的思考提出的难点,有时就是教师要讲的重点,这样老师在讲难点时,他们就感到如饥似渴,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通过讲解法、设疑法、答疑法,学生获得的知识印象深、记得牢,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学习的方法,越学越会学,越学进步越快。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准、透、活的.讲解是十分重要的。

二、多练

练,是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又是巩固知识、检查课堂效果的重要环节。外语课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课,学生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的实践训练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练的形式要多样化、层次化。练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注意学生个体差异性;同时还要注重外语教学的连续性、循环性和阶段性。在设计课程时,要注意练密度、宽度和深度。所谓密度,就是教师充分利用45分钟,合理分配教学内容,注意教学效果,进行密集快速的活动。所谓宽度,就是学生练的面要大,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都要“动起来”,每节课学生的活动面一般要在80%以上。所谓深度,是指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要注意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贯彻可接受性与高难度相结合;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耳、动脑,使学生在运用英语中获得兴趣,提高能力。上课时学生积极“动”,老师善于“诱”,“诱”、“动”配合,就会形成教学高潮。

练是多层面的,是通过听、说、读、写来完成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听力训练

“听”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听得懂才能学得会课堂上用英语组织教学,教材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很好材料。要使学生听得懂、听得明白听得有趣,教师每堂课必须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课堂设计,教学要有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训练听力不是仅仅靠开设语音课或补充听力材料来进行我们也可从教材中发掘材料。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词组或短语来解释新词或新词组与短语,用学过的句型来套用新出现的句型并加以引申、归纳。这样,学生既训练了听力又学到了新的知识,可较好地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二)口头训练

“说”是在听的基础上把所学得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以说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学生不仅用英语来讲,而且用英语来想。为了说清楚,学生必须把所要说的内容在脑海里经过一番整理。因此,这是一个有难度的综合练习。现在使用的新教材,语言环境设计形象、生动、活泼,适合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我们可以采用值日生报告、学生问答、背诵课文、复述课文、做游戏、表演小品等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复述课文是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和连贯表达的很好训练,这项能力一开始对有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老师可以采用问话方式,提示并鼓励他们说下去,逐渐过渡到不加提示独立复述的程度。如果在外语教学中,我们能长期坚持听说训练,就会使学生越说越流畅、越读越准确,大大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阅读训练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需要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学生接触的文章越多,语言点重现率越高,所学的知识掌握得就越牢。在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方法,要求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做到快速浏览、整体把握、重点精读、理解分析、猜测词义教师应结合所学课文,补充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阅读材料,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每周可以采取限时阅读、难易结合、长短结合的方法,并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四)笔头训练

写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写,可检查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的程度。大量的练习,是通过写来完成的。对于练习,提倡少而精,不提倡多而杂的“题海战术”,笔头训练题目要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和多变性。同时,可采取听写、默写、缩写、写日记等多种形式以达到练的目的。英文的写作是英语课教学的难点,必须是细水长流、积土成山。每节课,适当做些听写等笔头练习,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每周布置一、两篇小作文,常练多写,迈小步、不停步,循序渐进地进行课堂训练,最终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

总之,练是英语教学中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以练为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细查

查,就是对所讲的知识验收,是教育对象接受力的反馈。在整个教学完成后,教师应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查,比如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还有哪些知识需要补充和提高,学生还存在哪些问题等等。这一步要查得细而实,从而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查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平时的练习、作业、单元过关、阶段测试、个别谈话来检查,也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复述课文、听写等查出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时更正、及时辅导。

四、常补

补是程序教学法中落实教学效果的最后阶段,是对学生已学知识的缺漏之处给予充实、完善和提高的有效措施,常查常补是防止两极分化的重要手段。补有多种形式,课上补和课后补、集中补和单个补、口头补和书面补。对于后进生,可列出常错题,限时当面做,及时面批、讲透;对于优等生为了使他们吃得饱,教师可以编一些灵活性、综合性强的试题,以弥补能力的不足。可以把作业、考试、练习中学生常犯的错误、带有普遍性的错句编成“学生错句集”发给学生改错。口头练习出差错,如回答问题、值日报告等,可当面给予纠正和补充。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查漏补缺要尽量做到堂堂清、段段明、时时补。

“精讲、多练、细查、常补”是一种综合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各环节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是统一的整体,但并不是每节课都必须采用所有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将其中几种重新组合,如可用讲、练结合形式,练、查结合形式,查、补结合形式,也可以采用讲、练、查、补同时综合进行。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是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中有补、补中有练,灵活运用,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冯克诚,西尔枭.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陈仕清.外语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原则[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2,(3):7-8.

[3]葛文山,朱俊爽.英语听力理解及其策略训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1): 25-28.

英语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论文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速度不断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显现出更加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在新的时期,要提升我国英语教育水平就需要广大的教育学者对“英语教育”的理念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并以此为准则,指导我国英语教育的实践。本文将对“英语教育”的理念进行简要概述,并指出现阶段“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利用“英语教育”理念指导英语教育实践。英语教学与英语教育是存在着很大差异性的,而采用“英语教育”理念进行的英语教学实践不仅是破除英语教育难题的有效途径,更能够使得新时期的英语教学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是就我国目前的英语教育现状来看,存在英语教师的素质还没有获得有效的保证,学生的英语基本功还较为薄弱等问题,这与“英语教育”的预期效果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广大英语教师应该对“英语教育”理念进行深层的研读,并能够根据这些理念积极进行教学实践。

一、“英语教育”理念概述

许国璋教授在1981年提出了“英语教育”理念,直到现在,许国璋教授也被认为是“英语教育”理念的先驱。他率先指出了英语教学与英语教育的差别,英语教育主张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学生能力与水平的重要参考,但是绝非是唯一参考,这与当今的素质教育理念有很强的相似性。后来这一理念被不断的丰富与充实,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现代的“英语教育”理念认为,就英语教师来说,教师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优良的学风,使学生受到感染,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现代的“英语教育”理念旨在培养知识技能与道德水平兼备的多元人才,拥有多项技能,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复合型人才,以这样的评判标准来评定教学水平的优劣,并在教育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英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英语教师素质难以得到保障

很多的英语教师与英语工作者都没有在“英语教育”理念下接受过系统的学习,更多的是用学历和文凭来证明了他们的英语学习经历或者具有英语教学的资质。但是这不能真正地说明英语教师具有进行“英语教育”的素质,特别是在当今高等师范:校综合性变得越来越强,本身的“师范性”不断淡化的情况下,更应该强调“教师教育”的教学理念,以此在英语专业树立“英语教育”的重要理念,保障英语教师的素质。

(二)“学术化”“语言学化”严重

“英语教育”理念希望培养的是知识技能与道德水平兼有的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但是就当前的英语专业教育现状来看,英语更多的是偏向学术化,语言学化,教师在教学中对一些生涩少见的知识进行大量讲解,教学的知识中有很多都脱离了实际生活。这就使得很多学生的英语基本知识较为薄弱,学习风气较为浮躁,缺少求真务实的学习思想。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需要大力培养知识技能雄厚,思想观念优良的英语人才,而解决“英语教育”中存在的这些现实问题对于帮助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提高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将“英语教育”理念进行实践

(一)优化课程内容

“英语教育”理念不管外延,内涵有多丰富,核心都是英语本身,而英语本身又包含了例如英语发音、英语语法、听说读写、词汇、词组等诸多内容,但是任何学科知识技能的掌握都离不开对知识的运用,但是英语知识的应用却被很多英语教学实践者所忽略。因此,要真正将“英语教育”理念进行实践就需要对学科的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具体来说,首先就本科的一二年级英语教学来看,作为基础阶段教学,其英语知识与技能应该保有较大的份额,最好是65%左右,使得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接收到基本的英语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而还有35%要给予到汉语教学中去,使学生能够将英语与汉语很自然地进行衔接,而20%则需要对英语国家进行简要的概述,使学生了解一些外国的风土人情,引发学习的兴趣与乐趣,最后要给予学生7%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观看外国的电影、记录片,从中感悟英语的`魅力所在。但是对于本科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英语更加强调对技能的掌握。因此要增添口笔译实践与评论,英语文学欣赏,英语教学法导论等作为学生练手,这些都应该用全英语进行讲授,让学生能够在良好语境中学习,并能形成英语思维。

(二)完善培养方式

当学科内容设置发生变化时与之相对应的培养方式也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就现在的教学来看,更多的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这一单一方面,这就造成了很大的问题,学生没有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内化。任何学习内容或技能的掌握都需要反复温习,而课堂只是学习的起点,学生对于课堂上的知识只有一个浅显的认识,如果没有将课下的时间利用起来进行练习,那么学生就不能对知识进行巩固并灵活应用。同时课下松散还会使得学风浮躁,学风涣散。因此,老师要做一些适当的引导,布置适量的课下作业,让学生将课下时间利用起来。结束语:英语的教育与普及对国家的发展,中国的复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师都没有对“英语教育”的本质内涵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实践,这就使得很多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哑巴英语较为普遍。在新的时期,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真正深入地践行“英语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芮燕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2]崔雅萍.多元学习理论视域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通识教育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

1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综观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教学过程存在“费时低效”(井升华,1999:21-23)的实际情况:很多学校将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设为教学目标,没有将英语作为一种文化来教授,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2004年2月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语言基础课和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言交流能力,还要使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学习,了解世界文化以拓宽其知识面,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并明确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2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是一种非专业性的教育,侧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达到学生道德、理智、情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首次将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他指出大学的通识教育是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这将使得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

开展通识英语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不仅涵盖对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还包括对学习策略的传授和对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训练等。通识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引导的教育理念,通过转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变学生为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充分尊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上述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高度一致性可以看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通识教育是极其必要的'。

开展通识英语教育的可行性

大学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和交际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心理健康、品德高尚、富有学识和创造能力的人。通识教育涉及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的相关内容,而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中的文化内涵决定了它是非常适合融入通识教育思想的一门课程。另外,大学英语在各大高校均为基础公共必修课程,学生人数多、课程学时多、学习时间跨度长、影响面广,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通识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3开展通识英语教育的具体策略

开展通识英语教育即将通识教育理念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强调对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培养,通过改变学生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使其成为语言学习与语言交际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发挥通识教育的作用,达到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并培养学生善于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内容上融入相关英汉语言文化内容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适当的导入英汉文化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本单元涉及的西方文化,介绍名人轶事、圣经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并使其熟悉西方的价值观念和人文传统。同时,在解读课文的部分可通过组织学生就所学课文的话题讨论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三册第五单元《GracefulHands》,讲解课文前可利用PPT向学生展示东西方国家探望病人的礼节在探视地点、病床、病情、鲜花及礼品五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异。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西方文化、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在讲解教材内容背景知识的同时,导入了本土文化。

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学观念

对大学生进行通识英语教育,教师的引导和熏陶起关键作用。首先,教师应响应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变革,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拓宽跨学科知识,突破教授英语基础技能的束缚,改进课程教学方法,组织多样化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其次,教师应具备良好专业素质,在通识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自己的授课内容中溶入文化因素,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优化自身素质,完善人格,提高修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要求》明确规定“: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通识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课堂面授与网上自主学习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积极有益的尝试。在此种模式中,自主学习即学生通过互联网接受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课堂面授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对单元重点难点给予讲解、补充及相关的语言操练。这种模式的构建有助于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结论

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不仅关系到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实际工作的能力,而且关系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品格和情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普及通识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语言学习与交际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通过在授课内容上融入英汉语文化背景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达到自身能力的提升。

作者:苏岩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英语阅读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英语教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一

41 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相关性研究

42 呼和浩特蒙古族中学和锡林郭勒盟蒙古族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调查和分析

43 基于认知语境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证研究

44 在蒙生英语课堂上使用蒙、汉、英三语媒介语与汉、英双语媒介语的对比研究

45 高校英语专业蒙古族学生英语文化负载词汇习得现状调查研究及对教学的启示

46 非英语专业蒙古族预科英语及本科英语教材衔接现状调查研究——以内蒙古师范大学预科英语慢班为个案

47 农村小学和城镇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现状调查研究——以呼和浩特土左旗地区为例

48 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实证性研究

49 关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师反馈语的调查研究

50 翻译工作坊在大学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51 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运用元认知策略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52 图式理论研究及其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53 协作知识建构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54 粤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及应对策略

55 校本研修对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高的个案研究

56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

57 英语专业阅读课堂中师生话轮转换的调查研究

58 英语写作与高考

59 高中英语课堂导入个案研究

60 读书会对于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影响的探索性研究

61 小学英语分层教学实践研究——以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大桥小学六年级为例

62 关于元认知策略培训与大专英语专业学生泛读水平提高的实证研究

63 中外籍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学风格的调查研究

64 基于学生需求的中职英语教学的调查

65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高职高专英语动词语法教学实证研究

66 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与课堂教学行为的关系研究

67 母语与外语学习者专业相关阅读中英语阅读策略的调查研究

68 高三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运用状况的调查——以临晋中学为例

69 农村初中英语情感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70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院校旅游英语教学现状研究——以临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71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观念的调查研究

72 马承“三位一体”语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73 批判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74 利用“学案导学”促进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研究

75 混合式学习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76 新词块课堂教与学探究

77 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课堂教师话语输入特征研究——个案研究

78 对一位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微变化研究

79 教育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评估研究——以南航“视听说”为例

80 英语专业八级短文改错题型内容效度的历时研究(2005-2012)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二

1 女校英语作业形式多样化的行动研究

2 形态意识培养对高中生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3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以甘肃省靖远县二所农村中学为例

4 初中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能力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以 榆 林市牛家梁中学为例

5 交际语言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使用中的问题与策略

6 高中生英语批判性阅读能力培养实证研究

7 中职学校英语学习优秀生与学习困难生学习方式的比较研究

8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后慢班教学的实证研究

9 基于体裁教学法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10 概念图对高中学生写作的有效影响

11 学习动机、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英语成绩的关系

12 英语职前教师实习前后教学信念发展

13 高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

14 互动假说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15 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以武汉中学学生为例

16 从学生和教师角度评价《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英语教科书学生用书》(必修部分)

17 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以花园乡中学为例

18 英文书信交流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9 高中英语教师信念及其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

20 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个案研究

21 语篇分析阅读模式对不同程度高中生英语阅读的影响

22 在合作学习中提升职前教师反思

23 高中英语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课堂提问的对比研究

24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英语漫画写作教学研究

25 高中英语听力策略训练实证研究

26 输入方式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影响的实证研究——以独立主格教学为例

27 英语课堂互动中教师纠正性反馈和学生回应的研究

28 高中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以舞钢市某高中二年级为例

29 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促进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30 少儿英语培训机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以武汉爱迪夏恩少儿英语培训学校为例

31 中学师生对合作学习认知与实践的研究

32 关于一名高中生英语学习困难的个案研究

33 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调查研究——以湖南省祁阳县两所初级中学为例

34 大学公共英语精读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研究

35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调查研究

36 大学生外语焦虑与外语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37 The Use of Multimedia-assisted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38 聋校初中英语教材整合策略的研究

39 高中英语写作反馈研究

40 高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人际功能研究

我们在开始写作论文时,第一步就是选题,而选题是否热门、实用,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质量,那么我们该如何选题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优秀各阶段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优秀小学英语教学论文题目

英语教材语料库与小学教材词汇分析

科学有效地开展小学英语游戏教学

小学生 英语学习 动机的激励策略

小学低段英语语音教学探析

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小学高年级 英语写作 教学的实验研究

从课堂教学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从教与学两方面衔接好小学和初中英语

小学生英语作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通过英语浸入式教学促进学生语言输出的策略

提高小学生语音能力的教学实践

如何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英语课外开放性作业的设计

小学普遍开设英语课的可行性质疑

思维导图 令同课异构更出彩

在词汇教学中渗透语音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关注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

浅谈如何运用游戏创设有效课堂

对小学生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培养

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简约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词块理论指导下的小学高年段英语写作教学思考

浅谈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高小学生 英语阅读 能力的对策

浅谈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实效之途径研究

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方法 探析

小学英语复习课的思考与操作

谈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课标下小学 英语口语 训练之我见

小学英语有效备课之“六要”

将英语板书设计得重点突出、图文并茂

小学生英语课堂游戏的探究

例析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的有效途径

学生以自主求发展 词汇因合作而精彩

构建充满活力的英语“大课堂”

巧用“翻转课堂”拓展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NSE新教材听说课词汇分步教法的实践探究

做到“三练一改”,构建有效听说课堂

构建“学为中心”有效词汇教学的实践研究

英语写作“以点带面”反馈和指导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谈谈标题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巧用

乘电梯上上下下用手电玩连连看

给思维“四度”空间让精彩洋溢课堂

让阅读课堂在“翻转”中绽放异彩

农村初中英语试卷讲评教学的有效设计初探

互助小组--提升“后20%学生”英语学习的途径

优化听力教学设计,提高听力课堂有效性

中职英语教学论文题目汇总

1、中职英语分层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措施

2、论中职英语课堂手机引入式 教育 模式

3、中职英语情景 教学方法 研究

4、关于中职英语教学的困惑和 反思

5、中职英语生活化教学探微

6、体现职业特色的中职英语教学探析

7、新信息时代下的中职英语教学方式的改革研究

8、试论中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9、中职英语口语模块化教学的探究

10、关注情感教育 优化中职英语教学

11、浅析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结尾方式

12、支架式教学及其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3、中职英语课堂活动中德育渗透探究

14、中职英语小班化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15、“微课”视角下的中职英语教学设计

16、浅析如何提高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17、基于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中职英语教学思考

18、浅析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措施与策略

19、中职英语教学情感渗透教育探究

20、培养中职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21、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跨 文化 交际的导入研究

22、浅议如何实现中职英语 高效课堂

23、浅谈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24、略论激发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25、浅谈中职英语与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衔接

26、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初探

27、中职英语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8、肢体语言在中职幼师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29、论新课改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师的华丽转身

30、浅谈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

31、浅谈微课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影响

32、新课改下中职英语选修课中的视听教学实践与思考

33、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的相关思考

34、慕课下的中职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35、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36、中职英语听说课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研究

37、基于对比分析法的中职英语定语教学探究

38、刍议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培养

39、中职英语课堂贯穿职业教育的三要素

40、中职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41、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42、浅谈中职英语隐蔽式语法教学

43、中职英语教学中中庸思想的运用

44、浅谈中职院校英语口语交流的重要性

45、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手段,突破中职英语教学瓶颈

46、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

47、基于“理实结合”创设中职英语道具情境教学法的探究

48、中职英语词汇学习和扩充的教学方法探讨

49、中职旅游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心理效应

50、中职英语教材“学材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究

51、“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中职英语教学初探

52、关于中职英语课后作业布置与评价的一点思考

53、中职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策略

54、中职护理英语写作教学难点及对策

55、如何提高中职生英语技能大赛演讲的心理素质

56、英文电影与中职英语听说能力习得的关系浅析

57、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削弱因素研究--以甘肃银行学校为例

58、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59、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在中职生就业中的重要性

60、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

61、中职英语教师教学与课堂管理方法探究

62、中职英语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63、探讨中职英语教学如何适应学生就业工作

64、英语在中职院校教学中的有效性思考

65、浅谈中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66、中职数控 专业英语 教学的探索与创新

67、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下的中职英语教学探讨

68、浅谈英文原版电影对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意义

69、中职英语课堂教师评价性语言研究

70、浅谈中职 英语听力 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论文题目

1、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研究--以北京体育大学英语专业为例

2、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提问”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大学英语课堂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4、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图式理论应用意义分析

5、大学英语互动式听力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6、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育

7、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探析

8、高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以潍坊地区为例

9、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新模式研究--“ 慕课” 背景下

10、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延安大学为例

11、中国 传统文化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导入研究

12、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采用模块式教学的意义

13、论文化导入与大学英语教学

14、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的实践研究

15、大学英语“绿色课堂”探究

16、从构词法的角度分析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17、网络时代下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18、基于智能手机终端进行大学英语移动微学习

19、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谈教学反思途径

20、浅谈国际化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困境和对策

21、大学英语情感教学的研究

22、制约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研究--以海南省为例

23、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研究--基于传统和现代混合视角

24、多维互动式课堂教学在民族院校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探究

25、论情感教学对大学英语课堂的影响

26、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隐喻能力与英语听力水平的相关关系

27、预制语块对大学英语写作的作用探析

28、文化语境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制约作用

29、基于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育分析

30、教育生态学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探讨

31、大学英语教师的素养分析

32、口译技能训练对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考试的启示

33、基于 想象力 的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研究

34、探讨大学校园英语学习动机衰退现象

35、艺术院校跨文化任务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实证研究

36、英语四级考试与大学英语学习分析

37、“教学学术”视角下开放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38、大学英语微课程建设研究--以视听说课为例

39、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研究

40、基于隐性分级角度探析艺术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途径

41、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设计

42、中英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差异及启示

43、大学英语角色转变过程中要警惕被边缘化

44、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实践探索

45、多模态下大学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模式研究

46、大学英语写作常见错误类型分析

47、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目的与理念分析

48、《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49、国外无机化学教材编排特点及其对双语教学的启示

50、航海类专业通用英语与专业英语衔接思考

51、论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英语课程建设

52、形成性评价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实践

53、理工科类高校大学语文所处的境遇和反思

54、英汉概念隐喻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误解

55、论英汉跨文化交际词汇对比模式

5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

57、英汉感官动词的隐喻对比研究

58、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外语学习行为研究

59、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社会情感策略调查研究

60、英语电影对大学生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

优秀各阶段英语教学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初中英语教学优秀论文范文

★ 大学英语教学优秀论文范文

★ 最新的英语教育教学论文参考(2)

英语教学相关论文(2)

★ 英语教学相关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

★ 英语教学专业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2)

★ 英语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

★ 英语教学论文

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思考论文

【摘要】 近年来,不少高校尝试着改革英语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采取分层教学的试验,这既遵循了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原则,又达到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英语分层教学已经初显成效,学生的整体语言应用能力明显提高。文中综合评述了分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分班、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过程等主要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着重分析了目前在其具体操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对教师配备、教学评价等存在争议的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分层教学 个体差异 英语能力

尝试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倡导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对英语课程采取分层教学的试验,探索语言教学的新型实践模式,这个探索过程中有诸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1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的理论背景十分深远。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支撑,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已具备的基础和水平与学生尚未达到但经过教师的引导就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当教师在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后,再利用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水平之间的矛盾来组织教学,就可以高速度、可持续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加快发展的速度。中国大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提出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这些教学理论都反映了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分层教学是把“因材施教”作为基本的教学原则。但是,分层教学并不是理想化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而是依靠现有的条件和已有经验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进行改革,建立起以因材施教为根本原则的可操作性教育方式体系。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分层教学也让我们认识到教学理念的转变,要改变以前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2高校英语分层教学的实施情况

分班。合理分层是分层教学的根本。各高校一般是要求教师按照尊重、民主、爱护的原则,采用信度高、效度高的试卷,根据摸底考试反映出的英语能力水平,将非大学英语专业的入校新生按照同一学院或者相同专业分成AB两个层次,人数基本相同,学生按照分编班级上课。与此同时,采取流动分层,可以根据学习情况小范围的相互流动,进步大的学生可以进入上一层次学习,退步的或在本层次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进入下一层次学习。学生层次间的调整均在每一学期结束后进行。

课程设置。我国高校多数采用4个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安排,为公共必修课,每一学期的课程类型分为综合英语类和听说实践类。大多高校的选用教材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世纪》系列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综合英语类课程以阅读教学、翻译和写作指导为主,教师讲授语言知识方面的重难点以及阅读技能的要求、方法、翻译技巧和写作知识等,学生以接收信息为主;

视听说实践类课程在多媒体教室或语音实验室进行,以听说训练为主要活动,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学生以语言输出为主,有条件的少数高校把该课程分解成了小班教学。

教学过程。教师在对相应层次学生授课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及配套课件进行删减和扩充,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综合英语类,尤其是视听说实践类课程的授课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进行完成。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室、校园网络学习的平台等网络环境,进行预习、复习及作业等自学活动,深度学习教师制作的课件。

教师通过网络课件、电子光盘等形式,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布置自主学习每单元的任务,要求完成相关内容的.作业,对学生自主学习实施网络监控与答疑。教师跟踪记录,学生网络自学时间、练习完成情况及考核结果,均列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实施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改革,充分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针对性的教学有利于提高了课堂效率,从而提高了学生整体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尤其是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此外,通过有效地组织对各层学生的教学,极大的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些挑战都有利于教师的素质培养。

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分层教学尚处在试验阶段,实践过程中留下的一些问题和争议,在以后的教学中仍需探讨和改进。

教师配备。就目前实施分层教学的高校而言,多数采取的是按照行政班级配备任课教师,即一名教师针对一个班级两个层次的学生群体,分别准备两套教学方案,为此混淆层次而颠倒教学方案的情况不时发生,而且备课量和课件制作量大,对学生的评估尺度不同,教师难以把握平衡。针对这一问题,可以打破按照行政班级配备任课教师的做法,采取按照学生层次横向配备教师的方案,根据教师的专长来进行分配,让任教于同一层次的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集体备课,分工合作,取长补短,最终达到资源整合,资源共享。这样可既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互助和沟通,掌握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又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求,更好地因材施教。

教学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都是结合平时课堂表现和期末卷面考核两个方面给出的综合评价。A层次学生除考核教材内容外,还包括多种课外素材,B层次学生的考核以教材为主,适当增加知识的灵活应用,力求牢固掌握基本知识,难度比前者明显降低。但是,基于分层教学的评价会对最终奖学金的评定和优秀学生的人选等方面造成不公平。

目前,我国高校大多对奖学金的评定都是按行政班级进行。

这样由于考核的难易程度和内容等不同,不同层次学生的期末成绩可能不会完全反映他们的英语水平。在操作中,可进行适当调整,由任课教师集体对试卷难易程度和学生卷面成绩进行评估,商讨出一定系数进行整体调整。

学生心理。在班级分层后,学生在心理上会产生一定变化,尤其是被分在B层次的学生,会出现自卑甚至排斥英语学习的个别现象。任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积极地认识分层教学的本意,平日多观察,和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同时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积极反馈。对于个别心理变化大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甚至是个别辅导,必要时可以联系班主任来共同帮助。

此外,大多数高校学生往往无意识地就把英语考级作为了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一味重视读写能力而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一旦通过等级考试,英语学习的动力立刻消失。由此造成的英语高分低能的现象显然与教学目标是极其不相符的,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班级管理。进行分层教学班级重组后的教学管理存在很多问题,这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配合管理:分层教学后,同一层次班级学生来自不同的行政班级,容易摆脱原行政班级的约束,同时也加大了难度让原班主任及时了解其行政班学生在英语课的表现及学习状况。为了缓解这一现象,分层教学需要多方配合,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班主任与教务管理部门之间,均需要密切配合,此外,还需要完善教务查询系统,使之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各阶段测评数据,便于多方查询和管理。

硬件设施的配置。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学校需要为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平台,包括多媒体教室、自主学习室、网络学习的平台,甚至是校园广播、图书馆、教务查询系统等多方面的全力配合。在此基础上的教学,可以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刺激,把枯燥的抽象的单词或语法简单化,把原有的讲授式英语教学转变成立体式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模式,从而强化学生的记忆,提升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多种教学资源的交叉配合,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这是高校英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燕丽.基于维果茨基理论的教学观[J].考试周刊,2009,(25).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杨雨寒.分层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1,(9).

[4]缪道蓉,陈渝,兼顾英语四级和英语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15).

[5]梅德明,赵美娟,徐李洁.新世纪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中的重要一环,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学生英语水平的发展起了直接或间接的制约作用。培养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相当有必要的,因此教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有效的阅读材料,营造轻松和谐的阅读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并对其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在愉快而具有创意的学习中积累丰富的全方位阅读经验,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促使其成为自主的阅读者。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阅读1.引言按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应该达到二级的目标要求。在二级目标中,读的要求有: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小短文。阅读是学生语言学习发展的重要环节。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应从小培养起来。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对阅读教学如何开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掌握什么阅读策略,如何开展小学英语的有效阅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创新的阅读能力,为其终身阅读打下牢固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剖析新《标准》的实质内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身的水平发展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让小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学会自我教育、自主发展。2.开展小学英语阅读活动应注意的问题要培养学生流畅的阅读能力,就了解影响或者促进阅读的各种因素。小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小学生阅读效率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其本身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其认知机制参与程度。小学生词汇量少,缺乏一些适合给小学生的阅读材料,语感能力不成熟,缺乏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而且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和阅读经验,以及不同的背景知识,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小学生进行有效英语阅读教学。3.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如何有效开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引导学生进入阅读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利用的丰富生动阅读材料背景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故事、笑话、游戏等导入影响,促使他们迅速地进入高效阅读状态。除此之外,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歌曲、电视、录像等特殊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做足一定的“热身”准备,比如说借助歌曲开始课堂教学,活跃气氛,同时选用与教学内容body紧密结合的歌曲,也为新知的呈现埋下伏笔,自然导出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并采用图片、录像等辅助手段,形象生动的展现阅读内容吸引学生的眼球,轻松愉快吸引着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去阅读文章,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并能让学生准确感知阅读材料,要求应具体明确在不同的英语阅读教学阶段,有着不同的阅读教学目标和阅读教学内容。同样,阅读材料也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来安排不同的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必须是因校而异、因生而异。学生英语阅读材料的来源应是多种渠道的,可以是教材的练习、英语书籍、英语报刊、英语杂志、英语阅读短文、英语短剧、英语故事、英语儿歌或是英语诗歌等。但务必要符合学生的阅读难度,定位要准确,阅读要求要适当具体明确,应适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而定。他们通过“跳跃”之后能够取得的“果子”,因为过高或过低的要求会压抑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因此阅读材料如对一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给他们的英语阅读材料只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其中10%至15%的内容,再逐渐增加阅读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比较弱而且自学能力还未养成,教师必须手把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随着学生英语基础的提高和阅读方法策略的掌握,再逐渐放手。对以高年级学生来说,高年级的学生已有写的能力,适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可以讲所学的内容进行拓展训练,从读——说——写,阅读之后可以设计一些口头和笔头练习结合的进行训练,如复述、表演、重编、续写或改写短文作为一种语言的输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同时也能从阅读教学活动中不段积累阅读和写作经验,为其写作能力发展搭建舞台,提高学生对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提供给合理和行之有效的多样化阅读材料,并在英语阅读活动中对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教师的要求越具体,学生阅读的目标就越明确,阅读的效率也就越高。 加强对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指导,培养其自主的阅读能力在小学于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应有针对性对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给予不同的阅读策略指导。(1) 师生互动策略 这种策略比较低、中年级的小学生使用,教师通过自身的表演、讲述故事、运用录像、实物或者是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导入阅读材料,引发学生的极大阅读兴趣。如在教学中《I like eating》,教师借助图片和实物以及录像并结合自身的动作开始教学,文章里的故事又充满着浓郁的趣味性,大大地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能不由自主地模仿着老师的动作动起来。学生感知后,教师应给予明确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进行阅读训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安排,学生读后可以进行交流阅读心得,在交流中对自身的阅读效果进行一种自我评估,从中了解到自身的阅读成果和不足之处,以及对正确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和巩固,同时阅读策略也得以培养。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上下求索,切磋进取,结伴成长。(2)自主开放策略 由于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技巧,因此这种以课外读物为主的阅读教学策略一般可以在高年级使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寻找切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课外读物,成为课堂教学的所学的延伸。同时这种读物也可以由学生提供,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自由阅读,鼓励学生课外进行广泛地阅读。凡是学生看得懂的,要让学生去看;凡是学生讲得出的,要让学生去讲;凡是学生想得出的,要让学生去想;凡是学生做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做……努力做到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的民主性,积极创设多维度、多途径、开放式教学氛围,使学生逐渐进行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并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循序渐进,切实的提高英语水平扎扎实实地从基础抓起。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促使其成为自主的阅读者学生阅读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阅读质量的检查评估。引导学生对策略使用的评估。如果是合作式阅读活动,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来合作完成。这种形式实际上是学生的一个合作、互动、创新的过程。在阅读完成任务后,学生交流各自的认识和感想,在自我评估中互相评估。在这种评估中,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阅读的成果或缺憾,并及时调整自己的阅读方法方式,达到阅读目标,发展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依据阅读材料在阅读之后把短文内容通过自己的方式表演出来,如角色表演或朗诵等,帮助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掌握和运用,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内化成为自身的语言,再将语言加工后输出,是阅读能力转化的一种升华。如在学习《Friends With English》“It’s coldin winter!”时,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问题: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Why? 并让学生分组展开交流讨论,并请每组的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动机,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为其自主阅读和终身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结束语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教学的开展单单靠理论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实践和理论结合中不断的探索,有必要对小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训练进行探讨与研究。我们应坚持不懈地进行实践。一个人的阅读速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因而教师应在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上培养学生的初步阅读能力,不断的探索和改进英语教学方法策略,为学生能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提供更好,更有效的阅读舞台,从而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语言研究理论与实践期刊

这本期刊近年发展较快,是一本用全英文写作的中国面向世界的国际期刊,意义非凡。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是北大核心期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创刊于1979年,是经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校学报。

据2018年5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拥有顾问12人、编委45人(其中特约编委25人,校内编委20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除传统语言学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外国文学评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固定栏目外,还会根据各期的关注重点。

设立“名家论坛”、“学术争鸣”、“青年学者论坛”、“学术前沿”、“优秀博士论文精要摘编”、“国家社科(教育部社科)基金重点和重大项目追踪”、“文化研究”、“国别研究”、“一带一路与国家语言战略规划”、“典籍翻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书刊评介”等机动栏目。

扩展资料: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首批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JBDC)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来源期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被评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AMI”扩展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北京市一级社科期刊,并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4年版)。

该刊以推动中外语言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为己任,以促进中国高校外语科研与教学为目的,致力于推动外语学科的研究与发展,服务于广大语言研究者、高校外语研究人员,增进中外语言学科的相互沟通与促进,提升中外语言研究的交流水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A类、B类期刊等的划分是各单位根据相关政策文件,结合自身研究特点,从国内外核心期刊数据库进行筛选,把和本单位研究方向结合相近的、办刊质量好的刊物,划归为A类期刊,其次为B类期刊,再次为C类期刊,以此类推。

由此可见,这类刊物是各个单位根据自己的科研考核标准制定的,不同单位制定标准也是不一样的。A类期刊也并不一定是核心期刊,在有些单位,没有被任何核心数据库收录的报刊也会被划为本单位的A类期刊,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

获取刊物级别很简单,一般权威数据库中,以及期刊的官网中,对刊物的级别都有所体现,一般知网、新闻出版总署网站、万方等平台都是非常权威的数据库,通过这些平台都是可以检索到期刊的详细信息的,期刊的官网需要作者稍加辨别,期刊真正的官网信息才可信,需要特别警惕仿制的假官网。

常见的国内刊物级别

有部级、省级、国家级、核心级几类。发表难度是逐渐上升的,选择刊物不必刻意追求高级别,高级别刊物固然比低级别刊物要好,但并不是适合所有人,也不是谁都可以轻易发表的,比如核心期刊,对作者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普通作者没有足够的积累是很难发表的。

刊物级别的选择首先要参考具体文件,职称文件或者学校的具体要求以及其他方面的文件,了解清楚自己需要发表什么级别的期刊,再去做选择,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即可。

凡获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新闻出版总署从未就学术水平的高低为这些期刊划分过级别,仅从出版管理的角度,按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将期刊分成中央期刊和地方期刊,这样划分是为了按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对期刊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载“国家一级期刊”等字样,不是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出来的, 并非政府行为。

  • 索引序列
  • 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论文
  • 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
  • 英语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 英语阅读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
  • 语言研究理论与实践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