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某企业供应链库存优化研究论文

某企业供应链库存优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某企业供应链库存优化研究论文

企业供应链优化摘要:本文介绍了企业供应链优化设计问题,并具体探讨了ERP供应链、传统供应链以及基于高级计划与排程APS(Advanced Planning System)的供应链业务流程的优化设计思路。关键词:传统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高级计划与排程供应链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企业已逐步迈向市场,加入到市场激烈竞争的洪流中去。激烈的竞争使他们意识到,企业集团的规模效应以及与合作伙伴之间的真诚合作,追求共同利益是在洪流中生存、搏击、制胜的法宝。而科技的迅猛发展,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营销观念已逐步取代了以生产和产品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又使他们意识到,那个企业能够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顾客需求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运用各种先进技术,以最低的成本、最优的服务满足这种需求,它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近年来,为了顺应时代的需要,顺应市场的需要,顺应竞争的需要,生产厂商、分销商、代理商引入了供应链管理概念。供应链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但其真正发展却是在90年代后期。供应链译自于英文的“supplyChain”,供应链管理则译自英文的“SupplyChainManagement(SCM)”。21世纪的市场竞争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传统上,大多数企业认为自己是和其它企业独立存在的,并且为了生存而与他们竞争。供应商与上下游之间经常是对抗多于合作,许多企业仍谋求把成本降低或利润增加建立在损害供应链其它成员的利益上。许多企业没有认识到,将自己的成本简单地转移到上游或下游并不能使他们增强竞争力(也许短期有效),因为到底所有成本都要设法由市场转嫁给最终消费者。领先的企业认识到这种传统观念的错误,力图通过增加整个供应链提供给消费者的价值以及减少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来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为什么从原材料到产成品需要数天,数月时间,而制造时间仅仅是几分钟,几个小时?为什么零售商的库存一般在10周左右, 而制造商具有每周的制造能力? 为什么经营者总是评价生产的价值,而不是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什么总是觉得需求不准确?需求与供应总是不匹配? 答案是简单的,供应链不同步,且没有优化。一、传统的供应链计划模式传统的供应链计划有三种模式:垂直模式、水平模式及综合模式。垂直模式我们可以看出此种模式设置复杂,计算方便只有DRP,但速度较慢;水平模式我们可以看出此种模式设置较简单,但计算复杂(MRP/MPS/DRP);综合模式在日常的生活中此种模式是常用的,单一组织用内部MPS/MRP,而外部多组织用DRP,我们可以看出设置简单,计算灵活。二、 ERP的供应链计划ERP的供应链计划其含义是对所有的组织进行计划,用DRP计划分销渠道,支持集中式和分布式计划,其计划扩展到客户与供应商;DRP是计划分销中心或客户,可以定义执行单一的,多个的组织计划,可以反查供应链;BOD(Bill of Distribution)支持多种设置,包括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定义各货源的优先和有效日期; 必须定义供应链网络,货源规划,把物料分配给分销清单(BOD),对供应链进行同步的,顺序的计划(未优化)。三、基于APS的供应链优化1、基于APS的供应链优化的范围和内容最大化满足客户和消费者需求。在最低成本下,满足客户需求和客户服务。减少不确定的供应与需求。通过能力约束、供应约束、运输约束等等。还包括非物理约束如客户或优先区域(自动分配有限的供货)、 安全库存、批量。结合供应链中所有的需求如销售预测,客户定单和补充定单和供应链中所有的供货渠道,包括原材料库存、 半成品、成品库存、确认分销订单、确认的生产定单和确认的采购定单。同时使用这些信息,APS比较需求信息和存在的约束,当三个要素未满足时,立刻产生警告信息。通过供应链,例如几十个工厂、 几十个分销中心、和几百个销售渠道实时平衡优化需求,供应和各种约束。这意味着一旦有未意料的变化,改变了需求、供应、及约束、APS就能立刻看到它的影响。通过整个供应链进行成本和服务的优化。用APS建立有效的模式,它是有效的客户响应(ECR),使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协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价值服务。在供应链里,减少非增值的活动。在实施APS之前,进行BPR。用JIT的管理思想消除浪费,减少准备时间,文档资料和行政管理。在供应链里频繁地增加过度复杂的管理方案,仍会增加成本。管理计划依赖于销售预测,然而,销售预测本身有许多不准确因素,那么强化销售也许能达到销售预测的准确性。但是,供应链里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没有足够的供货能力,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结果是销售计划会引起企业失去销售和超出成本。 当基本问题未能解决时,提出复杂的方案实际上是抵冲效率的。需求信息和服务需求应该是以最小的变形, 传递给上游并共享。利用APS通过计划时区持久的平衡需求、供应、约束、同时看到发生的供应链问题。由于实时,双方向的重计划能力,计划员有能力执行各种模拟以满足优化计划。这些模拟提供实时响应。如我的安全库存水平应是多少? 这是最低成本计划吗?我使用的资源已经优化了吗?这个计划满足我的客户服务水平了吗?我以经最大化利润了吗?我可以承诺什么?同步化供需是对服务和成本的一个重要目标。有几个因素影响这种匹配:(1)大批量。(2)生产上维持高效率,而不是满足客户需求。(3)缺少同步,使得库存水平高,和变化频繁的库存水平。可靠的、灵活的经营是同步化的关键。可靠、灵活的运作应该主要集中于生产、分销。销售与市场的角色是揭开需求。2、APS所依赖的一组核心能力为了达到这些高级的计划能力, APS依赖一组核心的能力:计算的速度。基于内存的计算结构,比MRPII/DRP的计算速度快300倍。这种计算处理可以持续的进性计算。这就彻底改变了MRPII/DRP的批处理的计算模式。可以并发考虑所有供应链约束。当每一次改变出现时,APS就会同时检查能力约束、原料约束、需求约束。而不像MRPII/DRP每一次计划只考虑一种类型的约束。这就保证了供应链计划在任何时候都有效。基于约束的计划——硬约束和软约束。APS可以达到同时传播影响到上游和下游。在交互的计划环境中实行解决问题和供应链优化算法。它有能力产生反映所有约束的有效计划。而且,有能力产生最大利润的计划。3、APS与SCM、ERP的关系APS是SCM的核心,它能代替ERP的预测计划、DRP、MPS、MRP、CRP和生产计划 APS不能对业务管理如货物的接收、原料的消耗、发货、开发票、文档管理、财务、生产定单下达、采购定单下达,客户定单的接收。 APS也不能处理数据的维护如物料主文件维护、BOM维护、工艺路径维护、货源和设备的维护、能力表及供应商、客户、资源的优先级的维护。综上所述: 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就是在未预料的事件发生后, 实时的供应链重计划,保证持续的优化的可行的计划,保证按事先定义的业务规则,供应链系统进行重计化、财务优化。参考文献:[1]翁心刚.物流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李严锋,张丽娟.现代物流管理[M].东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3]张铎,林自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4]霍红.物流师,认证教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59.注释:1、APS:高级计划与排程(Advanced Planning System) 它是对所有资源具有同步的,实时的,具有约束能力的,模拟能力,不论是物料,机器设备,人员,供应,客户需求,运输等影响计划因素;不论是长期的或短期的计划具有优化,对比,可执行性。它采用基于内存的计算结构,这种计算处理可以持续的进行计算。2、DRP:配送需求计划(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 planning)是指一种保证有效地满足市场需要又使的物流资源配置费用最省的计划方法,是MRP原理与方法在物品配送中的运用。仅供参考,呵呵

供应链库存管理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已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中,库存管理模式的优化已成为制约供应链性能的关键环节。本文介绍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以及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问题。并针对供应链协调库存的问题,研究了供应链管理库存、寄售库存管理、联合库存管理和第三方物流管理库存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型、再订货水平和集成化库存管理模型,展开了讨论。这些研究对实际中的供应链库存协调制定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为深入开展供应链库存协调理论在经济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库存协调;VMI

一、引言

仓库是物流中心的重要一环,对经常性使用的物资,物资部门按照经济的原则采购、仓储,进行物资库存管理。传统的库存管理主要将注意力放在企业内部的库存控制上,它往往以优化单一企业的库存总成本为目标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不注重供应链的协调与合作。这种局部优化的管理模式导致供应链物流不畅,成本增加,企业及其供应链缺乏竞争力。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库存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它强调从供应链的整体,从系统的角度看待库存问题,这使得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与传统的库存管理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供应链中的各个商业组织在存货和物料流转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将会给各个组织带来很多益处。不仅能够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和资源的生产率,还能提高物料的流转速度,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

二、供应链库存管理概述

本节概述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并分析了库存管理的概念及发展。

1.供应链管理概述。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最早由在1980年发表的《竞争的优势》一书中提出。1986年物流管理委员会(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CLM)对SCM作了定义:SCM是一种关于企业外部顾客和供应商的物流管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供应链管理的定义虽然没有得到统一,但是其基本作用和概念框架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在市场营销、经济学、运筹学、管理科学、运作管理和物流等各个领域中,在不同的成面上对供应链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首先是组成供应链的主体即供应链的各成员:从功能上分,供应链中的所有成员可以是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第三方物流公司和零售商等;在交易关系上,各个成员可以是买方、卖方和运输承担商;从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势力或地位上看,可分为领导者和追随者,而势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各方面的控制权上,如库存决策、定价、促销活动容量分配、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共享等。其次是渠道。渠道是产品、信息和资金的流动途径,它连接着供应链中的所有成员。渠道的结构包括各个成员之间的连接形状,如有几个承包商、分销中心以及他们的地理位置。最后是产品。在一个供应链管理研究模型中,可能涉及到多种产品,这些产品之间的关系可以是替代的、互补的,而同一品牌产品系列上下代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相互都会影响到彼此的生产、库存、定价和促销等决策,另外,如果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成几个时期,在各个时期中的需求、价格库存和促销力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它时期的决策。

2.库存管理概述。库存管理作为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一个经典问题,对其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研究的银行保持多少流通现金的问题。通过研究,人们发现了一个计算库存现金的简单公式。1915年,Harris将这种思想应用于一般的物资存储问题,建立了经典的经济订货量(EconomicOrderQuantity,EOQ)公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物流和仓储成本增加,企业面临降低成本、改进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的巨大挑战,供应链中各个商业组织越来越认识到满足最终客户的需求能力取决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与合作。正如克里斯托夫在1996年所说的那样,“当今的商业竞争实际上是各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各个公司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中的任何不确定因素都会使得链上的各个商业组织持有更高水平的存货,以保证它们应对需求的能力。提高存货水平必然会导致成本的上升,还会使供应链应对变化反应的速度变慢,因此,科学的库存控制成了进行库存管理的主要手段。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库存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它强调从供应链的整体,从系统的角度看待库存问题,这使得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与传统的库存管理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供应链管理中,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制造成本以及其它成本费用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为了实现有效的供应链物流管理,必须将供应链各个成员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并使实体供应物流、制造装配物流与实体分销物流之间达到高度均衡。在实现供应链物流管理目标的同时,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控制在最低的程度,总库存最小化目标的达成有赖于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水平与库存变化的最优控制,而不是单个成员企业库存水平的最低。供应链中的各个商业组织在存货和物料流转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将会给各个组织带来很多益处。首先,能够以较低的库存水平带来更少的加急运作,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和资源的生产率,实现较好的规模收益;其次,在存货和物料流转方面开展合作将使得物料的流转变得更快,更可靠,更短的准备周期和由于快速送货提供的更好的客户服务。各种商业组织都在不断地寻求提高运作水平的方法,以此来赢得竞争优势。

3.供应链库存管理特点及意义。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侧重于优化单一的库存成本,从存储成本和订货成本出发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而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不仅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多个部门,还涉及到外部的其他多个企业,它是从企业内部部门的职能管理拓展到企业群间的库存管理。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与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管理的出发点、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概括来说,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目标是追求供应链全局库存的最优化由供应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可知,供应链管理追求的是整个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因此,库存管理不是只追求各节点企业单个库存点的成本最低,而是应该协调各个节点企业的库存活动,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成本最小化。

信息共享为供应链库存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供应链库存控制更为有效。要增加供应链的信息共享程度,建立在Internet和EDI技术基础上的全球供应链信息系统,为企业间的快速信息传递提供了保证。供应链库存协调机制决定着企业间的库存协作效率,是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问题。良好的库存协调机制既能调动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又能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供应链的综合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由局部规模变为全球规模,由于信息成本高而被限定在狭窄区域内的地区经济,将被统一到全球市场中。研究供应链管理对于我国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提高适应国际化经营战略的能力,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与竞争本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而作为供应链研究核心问题的库存管理研究将显得更加突出,这一领域将成为更有价值和更具实际意义的研究方向。

三、利用供应链协调库存

协调的供应链关系能够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变化、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资产回报率等功能。然而,一个供应链系统包括多个商业组织,这些商业组织往往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供应商和零售商在做生产和库存决策时所采取的EOQ模型往往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整个供应链上的整体利益,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是建立协调机制来对供应链成员的目标进行综合,协调他们的决策来优化系统的绩效。供应链协调涉及不同的协调问题,如供应链中各成员在战略方面的合作协调,在计划及运营方面的生产协调、信息协调和库存协调等问题。对各协调问题中不同的协调内容往往需要建立不同的协调模型,如生产协调问题主要研究面向供应链全局的生产计划、物流计划等内容,前者主要采用建立生产调度模型的方法,而后者主要采用建立配送模型的方法。信息协调问题则包括协调以下信息内容的共享:库存共享、销售数据共享、订单状态共享、销售预测共享、生产/配送计划共享。针对库存协调问题建立的库存协调模型主要有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管理库存、寄售库存管理、联合库存模型和第三方库存管理等,其目的是克服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控制模式而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

1.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MI管理系统就是指由供应厂商管理用户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是连续补货的方式之一。所谓“连续补货”是供应商与零售商建立伙伴关系,两者共享零售商的库存数据和销售信息及目前的存货水准,供应商根据这些数据和信息再依据预先制定的存货水准对零售商进行补货的过程。在连续补货的环境下,供应商不再是被动地执行零售商的订单,而是主动地为零售商补货或提出建议性的订单,以降低补货成本,提高供货速度和准确性,降低库存水平。供应链环境下,用户个性化产品需求增加,导致企业产品种类增加,产品多样化、系列化导致库存水平上升,库存成本和管理难度增加。传统库存管理造成供应链上的库存积压,供应链整体利益削减。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新的库存管理方法能科学管理库存,协调供应链整体利益。供应商管理库存客观上要求各企业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密切合作,在观念上达到目标一致,并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各企业在合作上采取积极响应的态度,以快速的响应能力降低库存费用,使各参与方合作时获得的收益比不参与合作时获得的收益大,这样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产生具有必然性,供应链管理等相关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应用更加快了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发展。

2.寄售库存管理。寄售库存(ConsignmentStock,CS)是供应链环境下的一种库存管理理论,它是指供应商将货物存放在生产厂商或者零售商的仓库里,在货物没有被厂商或零售商使用之前,货物的所有权归供应商所有,厂商或零售商只有在使用货物时才支付费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通信等技术的发展,世界进入了以Internet为载体的网络时代。网络时代下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极为便利,这为以连续信息交换为前提的CS方式的应用及推广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进入买方市场后,市场的渠道力量逐渐向供应链下游转移。供应链下游的厂商为了降低风险,完全可以凭借自身所掌握的渠道力量,让供应商采用CS这种更有利于自己的库存方式。在现实生活里,CS方式已非常常见并广泛的运用于各行各业中。例如,许多生产商(IBM、Dell、Philip、海尔、长虹等)都要求供应商将生产用的零部件、原材料等存放在自己的仓库里,用完后再同供应商结账;很多宾馆的房间里存放的各种饮料、食品和烟酒等实际上应用的也是一种CS方式;据调查,有90%的医院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某种形式的CS;甚至电子商务网站(如ebay、、AmericaOnline、阿里巴巴、淘宝、易趣等)所采用的也是一种寄售合同;另外在零售业中,虽然大型超市(如Wal-Mart等)还只是采用VMI方式,但有些人断言CS代表着零售业的未来。

3.联合库存管理。虽然VMI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库存管理方案,但在VMI中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协作水平有限,且成功的VMI需要企业间有较高的信任度,下游企业只需要帮助上游企业制定计划,从而下游企业实现零库存,上游企业库存大幅度减小,但这无疑增加了供应商的风险。不同于VMI集成化运作的决策代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JointlyManagedInventory,JMI)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简单来说,联合库存管理就是基于协调中心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独立库存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大大改善供应链的供应水平和运作效率,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一种通过供应链成员间联合、协调机制来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强调各个节点企业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上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从而充分利用了供应链资源。在供应链环境下,实施联合库存管理,首先要一个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在协调管理机制中,建立供需双方共同合作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立联合库存的协调控制机制,由联合库存管理中心对需求、订货、供货等做出决策,并协调供需双方利益,同时需要设立一种公平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其次,要以现代化的信息系统为依托,充分利用供应链节点企业EDI(电子数据互换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平台或电子商务系统,将条码技术、POS系统、订单自动处理系统等集成起来。在信息系统中,要做到信息共享以及信息获得具有透明性和及时性。JMI能够给企业库存管理所带来的优势如下所述:

(1)信息优势。信息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而缺乏信息沟通也是其他库存管理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JMI通过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企业间库存管理上的信息共享。这样既保证供应链上游企业可以通过下游企业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需求信息,又可以使各个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而开展。

(2)成本优势。JMI实现了从分销商到制造商到供应商之间在库存管理方面的一体化,可以让三方都能够实现准时采购(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和质量采购恰当的物品)。准时采购不仅可以减少库存,还可以加快库存周转,缩短定货和交货提前期,从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3)物流优势。JMI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局面,体现了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思想。JMI强调各方的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共同分担风险,能够有效的消除库存过高以及“牛鞭效应”。

(4)战略联盟优势。JMI的实施是以各方的充分信任与合作为基础展开的,JMI要想顺利有效运行,对于分销商、制造商和供应商而言缺一不可,大家都是站在同一条船上。因此,JMI的有效实施,既加强了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又保证了这种独特的由库存管理而带来的企业间的合作模式不会轻易地被竞争者模仿,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总的来看,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强调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任何相邻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库存管理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过程,而是变成供需连接的纽带和协调。

四、模型

1.模型假定。(1)供应链中只存在单一的买方(她)和单一的卖方(他),且只生产一种产品。(2)买方的订购是分批进行的,她每次订购的批量为Q,每次订购的成本为A,产品的年需求速度是确定的,为D。(3)卖方的生产速度有限并且也是分批进行的,他每次生产的批量为mQ,每次生产的启动(set-up)成本为M,产品的生产速度也是确定的,为P。(4)买卖双方的库存持有成本都与库存产品数量及时间成正比,令买卖双方的单位产品在单位时间内的库存持有成本分别为hb和hv。(5)单位运输成本为常量,不予考虑。

2.存储策略。(1)t-循环策略:每隔t时段补充一次,补充量为Q。(2)(s,Q)策略:连续盘点,一旦库存水平小于s,立即发出定单,其定货量为Q;若库存水平大于等于s,则不定货。s称为定货点库存水平。(3)(s,S)策略:连续盘点,一旦库存水平小于s,立即发出定单,其定货量为S-s;即使得定货时刻的库存水平达到S否则就不予定货。(4)(T,s,Q)策略:以周期T进行盘点,其余行为同(s,Q)策略。(5)(T,s,S)策略:以周期T进行盘点,其余行为同(s,S)策略。

3.传统的库存模型。传统的库存管理往往以优化单一企业的库存总成本为目标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因而此处我们以买方为例给出经济订货量(EOQ)公式。

4.再订货水平。在需求恒定的条件下,从一个存货周期把存货转移到另外一个存货周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每一个订单项下的货物都应该在现有的存货刚好用完的时候到达,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在需要对货物进行补充之前的一个订货至交货周期实施定货,否则就会发生缺货。

5.集成化库存模型。集成化库存模型考虑了使供应链系统总成本最小的联合经济批量,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以下给出一个使单买方和单卖方组成的供应链系统总成本最小化的联合经济批量求解模型(Hill(1999))。

五、结语

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化、系统化、合理化和效率化,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如何是其物流系统或物流子公司运行最优化的问题。为了实现有效的供应链物流管理,必须将供应链各个成员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集中管理库存信息,通过ERP信息平台建立物资台帐,实现库存高度透明化。逐步运用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协议库存等策略,有利于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众所周知,供应链作为一种扩展型企业,库存管理在其运作中更为重要,原因是库存不仅影响着某一节点企业的成本,而且也制约着供应链的综合成本、整体性能和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应该更多地从供应链上企业间合作关系的角度考虑其库存管理战略,从而推动供应链库存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进化,最终提高整个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效益。虽然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相关理论和协调方法已经相对成熟,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供应商管理库存实施的信息技术平台、信任机制、战略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不同情形下供应商管理库存协调值得进一步研究;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拓展,协调机制的实证研究有待进一步充实;供应商管理库存与采购、生产、销售和运输的系统研究有待加强。本文讨论了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并针对供应链协调库存的问题,研究了供应链管理库存、寄售库存管理、联合库存管理和第三方物流管理库存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型、再订货水平和集成化库存管理模型,展开了讨论。最后,对希捷的VMI库存管理模式进行案例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论证了供应链协调库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康永星.供应链库存协调与优化研究[D].2006.天津大学.

[2]霍小军.电力行业后勤改革研究[D].2005.天津大学.

[3]顾喜云.现代物流概念下的仓储理论研究[D].2000.上海海运学院.

[4]赵艳琴,张绍文.供应链条件下的库存模型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

[5]任敏贤.供应链库存协调问题研究[D].2004.吉林大学.

[6]刘永胜,李敏强.供应链库存协调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

[7]夏则芳.供应链库存管理决策的研究[D].2006.上海交通大学.

[8]刘鹏飞.供应商管理库存及其协调研究[D].2008.中南大学.

[9]徐彬彬.引入TPL前后的VMI集成库存模型研究[D].2009.华中科技大学.

[10]张慧颖.不确定需求下的供应链库存协调管理研究[D].2003.天津大学.

[11]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物料代码标准化方法研究及应用(2010年1月).

[12]罗守安.安徽电力建设公司供应链物流管理研究.2008.合肥工业大学.

供应链中的库存研究毕业论文

联想供应链整合:最复杂的问答题中国优势“21世纪的竟争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竟争.’对以PC硬件为主营业务的联想集团来说,这句话的重要性毋庸置疑。1月巧日,联想集团负责全球供应链的两位副总裁郭明磊和宋红由于个人原因离开联想,她们的工作暂时由联想高级副总裁杰瑞·史密斯代管。之前郭明磊在联想主要负责供应链组织和管理体系整合、网络优化以及流程和IT建设.而宋红则负责全球物流管理尤其是服务能力、成本控制及质量管理的工作。1997年以来,联想一直稳居中国电脑市场销量第一,业绩的持续增长背后,自2000年开始的供应链整合与优化工作居功至伟。2000年,联想在国内企业中率先成功实施了ERP,随后在当时的供应链管理部的领导下,又历时两年完成了SCM系统项目。与此同时,联想开始着手建立供应链组织管理体系。由物流部门领导的VMI(供应商管理库存)项目开创了联想与供应商和海关协同的先河,而且重新规划了采购物流的网络布局,通过与供应商的可视化库存协同管理,实时监测库存水平,令联想在按单生产产品时库存从原来的14天缩减到5天.CTO(客户定制)流程优化项目提升了客户定制产品的交付能力,是联想后来迅速崛起的直销业务的技术保障.电子招标等采购新模式的探索,更大幅降低了联想的采购成本。根据业务需求的变化,联想供应链还实施了端到端的“双模式”提速项目,逐步设计和建立起以北京、上海、深圳惠阳3个工厂为中心,分布在全国39个分拨配送中心的物流网络。此后联想的订单交付率、现金周期、供应链成本等指标得到大幅度优化,其中交付水平提升巧个百分点,现金周期优化10天,供应链成本降低加%以上,均达到行业最优水平。作为以上成就的见证,连续几年,供应链CTO、VMI、双业务模式一供应链提速等项目均获得联想最佳团队奖.郭明磊也因对联想供应链的巨大贡献,获得2004年联想个人荣誉最高奖—联想奖。宋红则因全球物流组织整合后业绩突出和多年来对干联想供应链的重要贡献,荣获2005年度联想奖。经过2002一2004年的一系列优化,联想在中国市场打造的黄金供应链.其响应速度和成本控制方面已经超越了戴尔,联想在中国的成本只是戴尔的l/4左右,其响应速度只需要4天(戴尔为1周)。这一供应链为之后联想中国区业务的厚积薄发莫定了基础。合并之后,来自原IBM和戴尔的供应链高管对联想中国的供应链均表示叹服。完成对IBMPC的收购后,联想面临的一个新难题是,如何将中国区供应链与全球供应链对接。然而,两大IT系统的无法融合和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协同困难,使这一工作的复杂度超乎想象。成本压力原IBMPC业务2001年亏损亿美元,2002年亏损亿美元,2003年亏损亿美元,截至2以)4年中累计亏损亿美元.2的5年5月完成收购IBMPC后,新联想的国际业务业绩扭亏压力极大。“要业绩就要先改供应链”,老联想和联想国际的供应链整合成为首要的工作。合并之后巨大的成本压力加大了供应链整合的急迫性。加05年,业界曾爆出联想与IBM就IGS服务、市场支持、内部使用购买、策略性融资及资产处置服务、过渡服务等达成收购协议规定。有煤体称,收购之后联想为这笔费用每年支付额约为l亿美元。2003年IBMPC产品保修支出额为亿美元,如此算来,一年1亿美元似乎不为多。但20(抖年联想的纯利才亿港元,供应链所承受的节约成本的压力可想而知.据说联想内部曾提出,哪怕只节省1%的采购成本,即大约1亿美元,“就多出了一个(老)联想的利润”。准时交付、成本控制和保障质量,是当时联想确定的供应链整合的目标体系。联想发现,在一个遍及全球的供应链下,准时交付和物流成本压力两者之间的矛盾被“放大”(blow一uP)。准时交付会增大成本,低成本物流又很可能增加库存积压。举例来说,南美某市场的组装厂向联想总部下一个订单,需要3000套“开天”主板和7000套“扬天”主板。从中国工厂到南美洲需要4个星期的海运时间,联想台式电脑的机箱一般是走海运,主板走不走海运成为一个问题:如果空运,运费高但能即时交货;如果把主板置于机箱中海运,可以节省昂贵的空运费。但问题在于4周之后,当3000套“开天”和7000套“扬天”主板海运到南美某国,当地市场需求却已经发生变化,需要3000套“扬天”和7000套“开天”主板,则多出的4000套“扬天”只能折成库存成本,缺少的4000套“开天”需要工厂加急制造,可能还需要空运。因为计划不准或供应链运行不畅造成的库存积压,将会吃掉企业本就不高的毛利。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关键零部件月平均贬值2%、行业毛利率降至5%以下的PC行业,以上情形是相当可怕的。在效率与成本之间,联想尝试了很多解决之道,比如签下价格更有竞争力的物流商,拒绝海外工厂的空运要求,降低销售成本等,但其实问题的根本在于,国际业务现有IT系统的预测能力有限。长远来看,治本之策只能是提高销售端(前端)与供应链(后端)之间的“协同”能力,提高销售端对几个星期之后市场需求的预狈d能力。早年自己开发的系统,原IBMPC的IT系统无法单独从整个IBM的系统中分离出来。由于IBM的产品线非常长,除了PC,还有大型机、服务器等产品,其供应链并不是专门为PC设计的,成本高且效率低,无法适应PC产品的激烈市场竞争对于效率和成本的需要。系统的分而治之给联想造成的额外成本是巨大的。两个系统之间的差距有几组数据可以反映:比如市场上有新的CPU产品推出,联想要发布一个新型号或新配置,在联想国际的系统里要花4至5星期才能完成,而在联想中国的系统里,仅仅需要两小时;对供应链中核心的资源需求计划,国际的系统只能一周调整一次,而联想中国则是一天两次;在原IBMPC的系统,客户退货的信息通过IT系统反馈到后端,往往是在一两周之后。而且分布在欧美高成本地区的供应链资源(人员、工厂等)的成本比联想高很多。由于中国工厂和国际工厂的系统独立运行无法对接,集团总部拿不到最准确的汇总数据。联想就某一物料(比如硬盘)向一家供应商下单时,需要下5张订单,分别指向联想原来在中国的三个工厂、在中国的OEM厂商、在欧洲的OEM厂商、在美国的OEM厂每一个环节精准性的要求都很高,一定要得到企业方方面面环环相扣的支持与配合才能实现良好的运转状态,哪一个环节做不好,都“联想发现,在一个遍及全球的供应链下,准时交付和物流成本压力付会增大成本,低成本物流又很可能增加库存积压商、位于深圳的合资公司原长城国际(HPC)。不能把5张订单合为l张,是因为同一个物料的系统编号,联想的是8位,IBM是7位。这就如同两个小区的门牌号一个是3位,一个是4位,现在虽然两个小区合并,但门牌号未变,邮递员仍然需要往返于两个小区各送各的信,因为他无法判断地址分布规律。系统分立谁都知道,改造一个旧世界往往比建立一个新世界更加复杂和痛苦。联想对此的感触恐怕格外的深。因此,联想的海外业务目前仍使用IBM内部协同联想CEO阿梅里奥曾对新联想的全球供应链系统提出两项要求,一是达到供需平衡,二是达到成本最低。供应链的优化存在“木桶理论”效应,不能有短板,其效率提升对企业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效率。原IBMPC是一个单纯的“产品驱动”型部门,联想的业务模式则是以“产品+销售模式”为驱动。这两种模式下,供应链在公司里的角色定位是一个服务型部门,在协同前后端的权限上有限,供应链部门没有能力去要求销售端怎么做,只有一些建议权。经过多年的业务沉淀,联想国际业务的流程过于复杂和繁琐,在前后端不协同的情况下,可能的后果便是由于销售预测不准导致的产能不均衡。2005年10月,在完成对IBMPC业务收购交易半年后,联想宣布提前半年完成第一阶段“以稳定为要”的整合,独立运行半年的联想中国和联想国际进行了全面、深度的组织和业务整合。当时身为联想中国COO的刘军受命领两者之间的矛盾被‘’放大”。准时交导全球供应链组织。一支由原联想、IBMPCD以及外部引进人员组成的全球供应链管理团队开始了艰难的供应链改造历程。其中原联想高级副总裁乔松继续领导已经于2005年第一批整合的全球采购组织.原联想供应链副总裁郭明磊负责分管供应链战略、流程和运营管理.原联想物流运作部总经理宋红负责全球物流。计划部门、全球制造和前端客户交付服务和商务则由原IBMPCD负责人掌管。原联想中国和IBMPCD的供应链组织设计区别不大,新联想供应链需要解决的是流程和业务模式方面的挑战:公司内部各环COE成立之后的主要工作有三件,一是管理存货.二是管理前端到后端的预测.三是降低产品线的复杂度,新联想的系统中一共有5000多个整机型号,实际上订单集中在其中的巧00个,但每次下单都要在系统中全部“跑一遍“,加大了额外成本.联想正在对产品机型和设计工序进行调整,逐渐减少对某些供货商的依赖。新联想的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物流网络效率的提升颇为重要。全球物流团队为联想全球原材料及产成品的运输、进出口贸易、分拨及配送提供支持。整合一年后,全球物流部门通过组织和流程重组,以及与物流合作伙伴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极大地缩短和稳定了物流发货到交付的周期,使得物流成本下降超过巧%,通过运输质t控制使货物丢失/货损降低了50%。供应链网络优化是新联想供应链实现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的必要条件,在供应链战略部门的领导下,新联想充分考虑贸易环境、适者生存很多人将戴尔和联想的供应链作比较,但应该说,客观上很难评价哪一家公司的供应链是最好的,只有更适合的。供应链作为企业价值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与公司战略、业务发展及业务模式相匹配。以联想的T(交易型)模式和R(关系型)模式划分标准来看,戴尔只有R模式,并很少发布新产品。戴尔的生产线都是ceU生产线,每一台机台上面有一张机器的要求规格,生产线上一个操作员装一台机器。在这种生产模式下,戴尔真正强大的地方在于有一套系统可以推测将来的销售状况和成本,淮确预测整条产业链上的边际空间,并通过管控上游的供货和价格水准来保证利润的最大化。比如戴尔如果对3个月后PC的价格降幅可以进行准确预测,便能在一些大的订单上做出正确判断。在以供应链为驱动的戴尔模式下,供应链是企业价值链的最核心环节,销售端能卖什么货由供应链决定。业界流行一种说法,戴尔销售人员下单时,系统有绿灯、黄灯、红灯三种灯,下单之前,销售人员要看该产品是哪种灯绿灯下单7天就能交货.黄灯14天能交货,红灯则需要有一定权限的销售人员才能下单,即使下了还不一定能按时交货,可能需要28天.但联想在供应链上的复杂度更高。联想是一家定位于不断创新的公司,有着很长的产品线并不断发布新品,创新文化带来的产品多样化,必然给其供应链带来压力.联想必须基于多种业务模式和多种客户覆盖的前提下去设计和提升供应链,要在一个供应链平台上运行双模式;联想既有一字排开的拉动型的流水线,又有呈环形分布的推动型的ceU线。联想等于是在两条供应链上作战,平衡得好,两种模式可以互补,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当然,挑战也更大。》

供应链库存管理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已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中,库存管理模式的优化已成为制约供应链性能的关键环节。本文介绍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以及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问题。并针对供应链协调库存的问题,研究了供应链管理库存、寄售库存管理、联合库存管理和第三方物流管理库存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型、再订货水平和集成化库存管理模型,展开了讨论。这些研究对实际中的供应链库存协调制定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为深入开展供应链库存协调理论在经济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库存协调;VMI

一、引言

仓库是物流中心的重要一环,对经常性使用的物资,物资部门按照经济的原则采购、仓储,进行物资库存管理。传统的库存管理主要将注意力放在企业内部的库存控制上,它往往以优化单一企业的库存总成本为目标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不注重供应链的协调与合作。这种局部优化的管理模式导致供应链物流不畅,成本增加,企业及其供应链缺乏竞争力。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库存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它强调从供应链的整体,从系统的角度看待库存问题,这使得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与传统的库存管理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供应链中的各个商业组织在存货和物料流转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将会给各个组织带来很多益处。不仅能够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和资源的生产率,还能提高物料的流转速度,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

二、供应链库存管理概述

本节概述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并分析了库存管理的概念及发展。

1.供应链管理概述。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最早由在1980年发表的《竞争的优势》一书中提出。1986年物流管理委员会(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CLM)对SCM作了定义:SCM是一种关于企业外部顾客和供应商的物流管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供应链管理的定义虽然没有得到统一,但是其基本作用和概念框架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在市场营销、经济学、运筹学、管理科学、运作管理和物流等各个领域中,在不同的成面上对供应链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首先是组成供应链的主体即供应链的各成员:从功能上分,供应链中的所有成员可以是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第三方物流公司和零售商等;在交易关系上,各个成员可以是买方、卖方和运输承担商;从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势力或地位上看,可分为领导者和追随者,而势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各方面的控制权上,如库存决策、定价、促销活动容量分配、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共享等。其次是渠道。渠道是产品、信息和资金的流动途径,它连接着供应链中的所有成员。渠道的结构包括各个成员之间的连接形状,如有几个承包商、分销中心以及他们的地理位置。最后是产品。在一个供应链管理研究模型中,可能涉及到多种产品,这些产品之间的关系可以是替代的、互补的,而同一品牌产品系列上下代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相互都会影响到彼此的生产、库存、定价和促销等决策,另外,如果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成几个时期,在各个时期中的需求、价格库存和促销力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它时期的决策。

2.库存管理概述。库存管理作为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一个经典问题,对其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研究的银行保持多少流通现金的问题。通过研究,人们发现了一个计算库存现金的简单公式。1915年,Harris将这种思想应用于一般的物资存储问题,建立了经典的经济订货量(EconomicOrderQuantity,EOQ)公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物流和仓储成本增加,企业面临降低成本、改进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的巨大挑战,供应链中各个商业组织越来越认识到满足最终客户的需求能力取决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与合作。正如克里斯托夫在1996年所说的那样,“当今的商业竞争实际上是各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各个公司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中的任何不确定因素都会使得链上的各个商业组织持有更高水平的存货,以保证它们应对需求的能力。提高存货水平必然会导致成本的上升,还会使供应链应对变化反应的速度变慢,因此,科学的库存控制成了进行库存管理的主要手段。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库存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它强调从供应链的整体,从系统的角度看待库存问题,这使得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与传统的库存管理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供应链管理中,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制造成本以及其它成本费用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为了实现有效的供应链物流管理,必须将供应链各个成员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并使实体供应物流、制造装配物流与实体分销物流之间达到高度均衡。在实现供应链物流管理目标的同时,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控制在最低的程度,总库存最小化目标的达成有赖于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水平与库存变化的最优控制,而不是单个成员企业库存水平的最低。供应链中的各个商业组织在存货和物料流转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将会给各个组织带来很多益处。首先,能够以较低的库存水平带来更少的加急运作,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和资源的生产率,实现较好的规模收益;其次,在存货和物料流转方面开展合作将使得物料的流转变得更快,更可靠,更短的准备周期和由于快速送货提供的更好的客户服务。各种商业组织都在不断地寻求提高运作水平的方法,以此来赢得竞争优势。

3.供应链库存管理特点及意义。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侧重于优化单一的库存成本,从存储成本和订货成本出发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而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不仅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多个部门,还涉及到外部的其他多个企业,它是从企业内部部门的职能管理拓展到企业群间的库存管理。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与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管理的出发点、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概括来说,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目标是追求供应链全局库存的最优化由供应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可知,供应链管理追求的是整个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因此,库存管理不是只追求各节点企业单个库存点的成本最低,而是应该协调各个节点企业的库存活动,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成本最小化。

信息共享为供应链库存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供应链库存控制更为有效。要增加供应链的信息共享程度,建立在Internet和EDI技术基础上的全球供应链信息系统,为企业间的快速信息传递提供了保证。供应链库存协调机制决定着企业间的库存协作效率,是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问题。良好的库存协调机制既能调动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又能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供应链的综合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由局部规模变为全球规模,由于信息成本高而被限定在狭窄区域内的地区经济,将被统一到全球市场中。研究供应链管理对于我国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提高适应国际化经营战略的能力,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与竞争本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而作为供应链研究核心问题的库存管理研究将显得更加突出,这一领域将成为更有价值和更具实际意义的研究方向。

三、利用供应链协调库存

协调的供应链关系能够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变化、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资产回报率等功能。然而,一个供应链系统包括多个商业组织,这些商业组织往往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供应商和零售商在做生产和库存决策时所采取的EOQ模型往往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整个供应链上的整体利益,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是建立协调机制来对供应链成员的目标进行综合,协调他们的决策来优化系统的绩效。供应链协调涉及不同的协调问题,如供应链中各成员在战略方面的合作协调,在计划及运营方面的生产协调、信息协调和库存协调等问题。对各协调问题中不同的协调内容往往需要建立不同的协调模型,如生产协调问题主要研究面向供应链全局的生产计划、物流计划等内容,前者主要采用建立生产调度模型的方法,而后者主要采用建立配送模型的方法。信息协调问题则包括协调以下信息内容的共享:库存共享、销售数据共享、订单状态共享、销售预测共享、生产/配送计划共享。针对库存协调问题建立的库存协调模型主要有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管理库存、寄售库存管理、联合库存模型和第三方库存管理等,其目的是克服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控制模式而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

1.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MI管理系统就是指由供应厂商管理用户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是连续补货的方式之一。所谓“连续补货”是供应商与零售商建立伙伴关系,两者共享零售商的库存数据和销售信息及目前的存货水准,供应商根据这些数据和信息再依据预先制定的存货水准对零售商进行补货的过程。在连续补货的环境下,供应商不再是被动地执行零售商的订单,而是主动地为零售商补货或提出建议性的订单,以降低补货成本,提高供货速度和准确性,降低库存水平。供应链环境下,用户个性化产品需求增加,导致企业产品种类增加,产品多样化、系列化导致库存水平上升,库存成本和管理难度增加。传统库存管理造成供应链上的库存积压,供应链整体利益削减。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新的库存管理方法能科学管理库存,协调供应链整体利益。供应商管理库存客观上要求各企业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密切合作,在观念上达到目标一致,并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各企业在合作上采取积极响应的态度,以快速的响应能力降低库存费用,使各参与方合作时获得的收益比不参与合作时获得的收益大,这样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产生具有必然性,供应链管理等相关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应用更加快了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发展。

2.寄售库存管理。寄售库存(ConsignmentStock,CS)是供应链环境下的一种库存管理理论,它是指供应商将货物存放在生产厂商或者零售商的仓库里,在货物没有被厂商或零售商使用之前,货物的所有权归供应商所有,厂商或零售商只有在使用货物时才支付费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通信等技术的发展,世界进入了以Internet为载体的网络时代。网络时代下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极为便利,这为以连续信息交换为前提的CS方式的应用及推广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进入买方市场后,市场的渠道力量逐渐向供应链下游转移。供应链下游的厂商为了降低风险,完全可以凭借自身所掌握的渠道力量,让供应商采用CS这种更有利于自己的库存方式。在现实生活里,CS方式已非常常见并广泛的运用于各行各业中。例如,许多生产商(IBM、Dell、Philip、海尔、长虹等)都要求供应商将生产用的零部件、原材料等存放在自己的仓库里,用完后再同供应商结账;很多宾馆的房间里存放的各种饮料、食品和烟酒等实际上应用的也是一种CS方式;据调查,有90%的医院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某种形式的CS;甚至电子商务网站(如ebay、、AmericaOnline、阿里巴巴、淘宝、易趣等)所采用的也是一种寄售合同;另外在零售业中,虽然大型超市(如Wal-Mart等)还只是采用VMI方式,但有些人断言CS代表着零售业的未来。

3.联合库存管理。虽然VMI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库存管理方案,但在VMI中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协作水平有限,且成功的VMI需要企业间有较高的信任度,下游企业只需要帮助上游企业制定计划,从而下游企业实现零库存,上游企业库存大幅度减小,但这无疑增加了供应商的风险。不同于VMI集成化运作的决策代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JointlyManagedInventory,JMI)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简单来说,联合库存管理就是基于协调中心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独立库存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大大改善供应链的供应水平和运作效率,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一种通过供应链成员间联合、协调机制来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强调各个节点企业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上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从而充分利用了供应链资源。在供应链环境下,实施联合库存管理,首先要一个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在协调管理机制中,建立供需双方共同合作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立联合库存的协调控制机制,由联合库存管理中心对需求、订货、供货等做出决策,并协调供需双方利益,同时需要设立一种公平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其次,要以现代化的信息系统为依托,充分利用供应链节点企业EDI(电子数据互换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平台或电子商务系统,将条码技术、POS系统、订单自动处理系统等集成起来。在信息系统中,要做到信息共享以及信息获得具有透明性和及时性。JMI能够给企业库存管理所带来的优势如下所述:

(1)信息优势。信息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而缺乏信息沟通也是其他库存管理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JMI通过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企业间库存管理上的信息共享。这样既保证供应链上游企业可以通过下游企业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需求信息,又可以使各个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而开展。

(2)成本优势。JMI实现了从分销商到制造商到供应商之间在库存管理方面的一体化,可以让三方都能够实现准时采购(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和质量采购恰当的物品)。准时采购不仅可以减少库存,还可以加快库存周转,缩短定货和交货提前期,从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3)物流优势。JMI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局面,体现了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思想。JMI强调各方的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共同分担风险,能够有效的消除库存过高以及“牛鞭效应”。

(4)战略联盟优势。JMI的实施是以各方的充分信任与合作为基础展开的,JMI要想顺利有效运行,对于分销商、制造商和供应商而言缺一不可,大家都是站在同一条船上。因此,JMI的有效实施,既加强了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又保证了这种独特的由库存管理而带来的企业间的合作模式不会轻易地被竞争者模仿,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总的来看,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强调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任何相邻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库存管理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过程,而是变成供需连接的纽带和协调。

四、模型

1.模型假定。(1)供应链中只存在单一的买方(她)和单一的卖方(他),且只生产一种产品。(2)买方的订购是分批进行的,她每次订购的批量为Q,每次订购的成本为A,产品的年需求速度是确定的,为D。(3)卖方的生产速度有限并且也是分批进行的,他每次生产的批量为mQ,每次生产的启动(set-up)成本为M,产品的生产速度也是确定的,为P。(4)买卖双方的库存持有成本都与库存产品数量及时间成正比,令买卖双方的单位产品在单位时间内的库存持有成本分别为hb和hv。(5)单位运输成本为常量,不予考虑。

2.存储策略。(1)t-循环策略:每隔t时段补充一次,补充量为Q。(2)(s,Q)策略:连续盘点,一旦库存水平小于s,立即发出定单,其定货量为Q;若库存水平大于等于s,则不定货。s称为定货点库存水平。(3)(s,S)策略:连续盘点,一旦库存水平小于s,立即发出定单,其定货量为S-s;即使得定货时刻的库存水平达到S否则就不予定货。(4)(T,s,Q)策略:以周期T进行盘点,其余行为同(s,Q)策略。(5)(T,s,S)策略:以周期T进行盘点,其余行为同(s,S)策略。

3.传统的库存模型。传统的库存管理往往以优化单一企业的库存总成本为目标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因而此处我们以买方为例给出经济订货量(EOQ)公式。

4.再订货水平。在需求恒定的条件下,从一个存货周期把存货转移到另外一个存货周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每一个订单项下的货物都应该在现有的存货刚好用完的时候到达,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在需要对货物进行补充之前的一个订货至交货周期实施定货,否则就会发生缺货。

5.集成化库存模型。集成化库存模型考虑了使供应链系统总成本最小的联合经济批量,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以下给出一个使单买方和单卖方组成的供应链系统总成本最小化的联合经济批量求解模型(Hill(1999))。

五、结语

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化、系统化、合理化和效率化,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如何是其物流系统或物流子公司运行最优化的问题。为了实现有效的供应链物流管理,必须将供应链各个成员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集中管理库存信息,通过ERP信息平台建立物资台帐,实现库存高度透明化。逐步运用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协议库存等策略,有利于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众所周知,供应链作为一种扩展型企业,库存管理在其运作中更为重要,原因是库存不仅影响着某一节点企业的成本,而且也制约着供应链的综合成本、整体性能和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应该更多地从供应链上企业间合作关系的角度考虑其库存管理战略,从而推动供应链库存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进化,最终提高整个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效益。虽然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相关理论和协调方法已经相对成熟,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供应商管理库存实施的信息技术平台、信任机制、战略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不同情形下供应商管理库存协调值得进一步研究;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拓展,协调机制的实证研究有待进一步充实;供应商管理库存与采购、生产、销售和运输的系统研究有待加强。本文讨论了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并针对供应链协调库存的问题,研究了供应链管理库存、寄售库存管理、联合库存管理和第三方物流管理库存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型、再订货水平和集成化库存管理模型,展开了讨论。最后,对希捷的VMI库存管理模式进行案例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论证了供应链协调库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康永星.供应链库存协调与优化研究[D].2006.天津大学.

[2]霍小军.电力行业后勤改革研究[D].2005.天津大学.

[3]顾喜云.现代物流概念下的仓储理论研究[D].2000.上海海运学院.

[4]赵艳琴,张绍文.供应链条件下的库存模型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

[5]任敏贤.供应链库存协调问题研究[D].2004.吉林大学.

[6]刘永胜,李敏强.供应链库存协调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

[7]夏则芳.供应链库存管理决策的研究[D].2006.上海交通大学.

[8]刘鹏飞.供应商管理库存及其协调研究[D].2008.中南大学.

[9]徐彬彬.引入TPL前后的VMI集成库存模型研究[D].2009.华中科技大学.

[10]张慧颖.不确定需求下的供应链库存协调管理研究[D].2003.天津大学.

[11]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物料代码标准化方法研究及应用(2010年1月).

[12]罗守安.安徽电力建设公司供应链物流管理研究.2008.合肥工业大学.

供应链管理能减少产品抵达市场的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顾客满意度。我整理了关于供应链管理论文,欢迎阅读!

供应链管理

摘要:从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选择入手,探讨了供应库存管理和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策略 方法 ,论述了信息技术为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 成本管理 准时采购

1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选择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在于构建灵活有效的供应链,实现物流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双赢,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物流企业要寻找到能够长期合作的伙伴。因为一个理想的供应商不仅可以帮助物流企业降低物料成本、购买成本、运输成本、生产成本以及存货成本,还能减少产品抵达市场的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顾客满意度。

2供应链库存管理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简称VMI)系统,是指供应商在客户的允许下来管理客户的库存,由供应商决定每种产品的库存水平和维持这些库存水平的策略。在采用VMI的情况下,虽然零售商的商品库存决策主导由供应商把握,但其他方面的决策仍由零售商自己主导。

经研究可知,VMI作为一种建立在零售商—供应商伙伴关系基础上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减少成本,还能为客户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加速资金和物资周转,使供需双方能共享利益,实现多赢。其特点是:一方面信息共享,零售商帮助供应商更有效地做出计划,供应商从零售商处获得销售活动;另一方面供应商完全管理和拥有库存,直到零售商将其售出为止,但是零售商对库存有看管义务,并对库存物品的损坏负责。

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它着重强调双方共同制定库存控制计划,使库存管理成为供需双方连接的纽带和桥梁。

总之,实行联合库存管理,构建一体化的物流系统不仅能使经销商的库存更低,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更低,而且还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更有效地运输物品。这是因为经销商比制造商更接近客户,能更好地对客户要求作出更快地响应,并为购买产品安排融资和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从而使制造商能集中精力,搞好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3供应链成本管理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物流企业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各企业所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由于供应链成本流的特性会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管理的盈利能力,故而最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不仅要提供最优的服务,还要使产品以最合理的成本进入市场。供应链成本管理正是物流企业通过整合外部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反应能力、改善服务质量的有效 措施 。

显然,通过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物流企业可以有效地减少成员之间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建立共享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这样就能减少库存量和资金占用,让库存成本大大降低。并且,供应链通过各物流企业的优化组合,成为最快速、最敏捷的流通 渠道 。它除去中间不必要的环节,有效地减少了流通费用,使供应链的流程简单化、高效化和低成本华。

4信息技术: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信息技术是供应链管理的有力保证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以计算机和信息为特征的知识信息时代。为了在市场中获得更有利的竞争地位,物流企业必须重视信息在物流生产经营中的巨大作用。物流企业是一个多层次系统的有机结构,为了实现物流发展的目标,物流企业必须通过信息的不断传递,一方面进行纵向的上下级信息传递,把不同层次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另一方面进行横向的信息传递,把各部门、各岗位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通过信息技术处理人、财、物和产、供、销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由网络信息系统组成的知识信息社会里,物流企业还需通过网络,捕捉最能创造价值的经营方式、方法和技术,创建网络化的物流运作模式。

通过信息共享减小需求放大效应

减小需求放大效应的有效方法是在供应链内部为每一个成员企业提供有关客户实际需求的全部资料,供应链的每个成员便可以使用客户的实际需求数据来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而不是仅仅依据相邻下游企业发出的订单来预测。

通过信息集成改进生产计划和控制

借助信息技术,供应链成员企业可将生产计划和实时的生产进度信息传递给全体合作伙伴共享,以此改善物流生产的计划和控制。

显然,通过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供应链上游企业便可清晰了解下游企业的生产和调拨物资,实现准时供应:而下游企业就可避免不必要的库存,同时柔性调节自己的生产计划。

总之,通过及时共享信息,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便能紧密衔接在一起,从而避免供应链出现供需脱节的现象,确保供应链的整体利益。

通过信息集成实现准时采购

要实现准时采购,供需双方必须围绕订单进行同步运作。当采购部门产生一个订单时,供应商就应开始着手进行物资的准备工作。而与此同时,采购部门应编制详细的采购计划,对方的制造部门也应开始生产的准备工作。这样,一旦采购部门把详细的采购订单提供给供应商时,供应商就能迅速地组织生产。而当客户需求发生改变时,采购订单又驱动制造订单发生改变,这是一种快速的改变过程。

由于采购部门的主要工作事沟通供应与制造部门之间的联系,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客户的需求,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所以这种准时化订单驱动的方式大大简化了采购工作流程。

参考文献:

【1】卢燕铭.供应链管理的新趋势【J】创新物流,2008(3).

【2】高本河,缪新,沐朝.供应链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4.

【3】秦小艳.我国降低存货持有成本以及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的途径【J】中外物流,2006(8).

【4】张长青.采购供应链上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8(1)

【5】(英)马丁·克里斯托弗.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姬杨(1977),女,汉族,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供应链管理论文

供应链库存管理问题研究论文

在供应链上,从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到零售商,每个环节都存在库存。从库存的功能可知,库存是用于应付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如需求变化、定货提前期、货物运输情况,生产时间等,为了保证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库存。库存管理的目的在于:使库存经常处于合理水平,防止超储积压或不足,满足生产与销售的需要,减少资金占用,使库存总成本最低,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牛鞭效应———供应链上库存管理的新问题 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发现有些商品的顾客需求较稳定,变动不大,但是上游供应商往往比下游供应商维持更高的库存水平。这种现象是由宝洁公司在调查其产品“尿不湿”的定货情况时发现的。该产品的零售数量较稳定,波动不大,而分销商向宝洁公司定货时,其定单的波动程度比零售数量的波动要大得多,宝洁公司向其供应商定货时,定单的变化量更大了。这种越往供应链上游走,需求波动程度越大的现象,称为“牛鞭效应”(the Bullwhip Effect)。 一般情况下,零售商按照自己对顾客需求的预测向批发商订货,由于存在订货提前期,零售商在考虑平均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安全库存,这样使得零售商定单的变动性比顾客需求的变动性要大。批发商接到零售商定单再向制造商订货,如果批发商不能获知顾客需求的实际数据,它只能利用零售商已发出的订单进行预测,这样批发商在零售商平均订货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风险库存,由于零售商定单的变动明显大于顾客需求变动,为了满足与零售商同样的服务水平,批发商被迫持有比零售商更多的安全库存。以此类推,到制造商或供应商处波动幅度就越来越大。虽然最终产品的顾客需求较稳定,但是,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供应商的定购量变动性却越来越大,造成过大的库存,增加了供应链的库存成本、使供应与需求很难匹配,没有实现供应链管理降低库存的目标。 “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下库存管理的特点,采用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也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采用创新的供应链库存管理办法才能解决。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措施来减少牛鞭效应: ( 1)实现信息共享。由于牛鞭效应主要是供应链各阶段按定单而不是按顾客需求进行预测造成的,而供应链的唯一需求是满足最终客户的需求,如果零售商与其他供应链成员共享POS数据,就能使各成员对实际顾客要求的变化做出响应。因此,在供应链上实行销售时点数据 (POS)信息共享,使供应链每个阶段都能按照顾客要求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从而减少需求预测变动性,减少牛鞭效应。同时,实行共同预测和共同计划,保证供应链各阶段的协调;从供应链整体出发,设计零售商的库存补充控制策略,由于零售商与最终顾客的购买有关,关键在于补充零售商的库存,常用VMI策略和连续补充策略。 ( 2)改善操作作业。改善操作作业,缩短提前期和减少定购批量来减少牛鞭效应。通过实行牛模和其他先进的通信技术缩短定单处理和信息传输的信息提前期,通过直接转运缩短运输提前期,通过柔性制造缩短制造提前期,通过实行事先送货预告 (Advance shipment notice缩写ASN)缩短定货提前期。提前期缩短了,需求的变动性相对减少了。要减少定购批量就要减少与固定定购费用有关的运输、定购、验收的费用,利用电子定货系统 (CAD) 和EDI减少定购费用,定购批量减少可以降低供应链上相邻两阶段积累起来的变动量,从而减少牛鞭效应。 ( 3)稳定价格。制定相应的价格策略,鼓励零售商进行小批量定购并减少提前购买行为以减少牛鞭效应。如,把基于批量的折扣策略改为基于总量的折扣策略,即在一特定时期内 (如一年内 ),按总的采购量来制定折扣政策,它可以使得每次的批量减少;实行天天平价政策和限制促销时采购量等方法,使价格稳定,减少预先购买行动,从而减少牛鞭效应。 ( 4)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信任。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相互信任,实现信息共享,使供应链上的每个阶段供应与需求都能很好地匹配,降低交易成本。例如,供应商如果信任零售商的定单和预测信息,他就可以省去预测环节,类似地,如果零售商信任供应商的质量和配送,他就可以减少收货物时的计数和检查环节。一般来说,供应链上各阶段的信任和良好关系可以减少重复努力,降低交易成本,导致减少牛鞭效应。Wal-Mart和P&G的战略伙伴关系使双方都获得良好的效益并减少了牛鞭效应。 二、供应链下库存管理的方法 供应链中的不同成员存在着不同的相互冲突的目标,当系统没有协调时,供应链各成员自身优化而行动,结果只是局部最优,这导致重复建立库存,无法达到供应链整体的最优。为了实现全局最优,供应链成员应该认识到什么是对整个系统最优,为协调供应链各成员的行为,必须获得信息,而获得信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战略联盟。这种双赢的伙伴关系,为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提供了突破传统的管理方法。下面介绍三种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 1.供应商管理库存 供应商管理库存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简称VMI)系统,有时也称为“供应商补充库存系统”,是指供应商在用户的允许下,管理用户的库存,由供应商决定每一种产品的库存水平和维持这些库存水平的策略。在采用VMI情况下,虽然零售商的商品库存决策主导权由供应商把握,但是,在店铺的空间安排,商品货架布置等店铺空间管理决策方面仍然由零售商主导。VMI是建立在零售商———供应商伙伴关系基础上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库存是由库存拥有者管理”的模式,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降低成本,还能为用户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加速资金和物资周转,使供需双方能共享利益,实现双赢。VMI的特点是: 一方面信息共享,零售商帮助供应商更有效地做出计划,供应商从零售商处获得销售点数据并使用该数据来协调其生产、库存活动与及零售商的实际销售活动; 另一方面供应商完全管理和拥有库存,直到零售商将其售出为止,但是零售商对库存有看管义务,并对库存物品的损伤或损坏负责。实施VMI有很多优点。首先,供应商拥有库,对于零售商来说,可以省去多余的定货部门,使人工任务自动化,可以从过程中去除不必要的控制步骤,使库存成本更低,服务水平更高其次,供应商拥有库存,供应商会对库存考虑更多,并尽可能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通过协调对多个零售生产与配送,进一步降低总成本。 第三,供应商能按照销售时点的数据,对需求做出预测,能更准确地确定客货批量,减少预测的不确定性,从而减少安全库存量,命名存储与供货成本更小,同时,供应商能更快响应用户需求,提高服务水平,使得用户的库存水平也降低。此外,实施VMI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信任问题。这种合作需要一定的信任,否则就会失败。零售商要信任供应商,不要干预供应商对发货的监控,供应商也要多做工作,使零售商相信他们不仅能管好自己的库存,也能管好零售商的库存。只有相互信任,通过交流和合作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 (2)技术问题。只有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才能保证数据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这些技术往往价格昂贵,利用 牛模杉 术将销售点信息和配送信息分别传输给供应商和零售商,利用条码技术和扫描技术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并且库存与产品的控制和计划系统都必须是在线的,准确的。 (3)存货所有权问题。确定由谁来进行补充库存的决策以前,零售商收到货物时,所有权也同时转移了,现在变为寄售关系,供应商拥有库存直到货物被售出。同时,由于供应商管理责任增大,成本增加了,双方要对条款进行洽谈,使零售商与供应商共享系统整体库存下降。 (4)资金支付问题。过去,零售商通常在收到货物一至三个月以后才支付货款,现在可能不得不在货物售出后就要支付货款,付款期限缩短了,零售商要适应这种变化。 2 .联合库存管理 联合库存管理是建立在经销商一体化基础之上的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它与VMI不同,它强调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控制计划,使供需双方能相互协调,使库存管理成为供需双方连接的桥梁和纽带。 传统的经销方法是,每个经销商根据市场需求预测直接向制造商定货,由于存在提前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产品才能送到经销商手中,而顾客不愿意等这么久,因此,各个经销商不得不以库存来应付,同时,制造商为了缩短提前期也不得不保存库存来尽快满足客户要求。无论是经销商还是制造商,对于一个突然到来的订单只有通过增加库存和人员来满足客户需求。但是,由于有些产品的配件价格昂贵,费用较大,库存过多,会使经销商负担不起,同时,对制造商也是不经济的,所以,不能通过增加库存的方法来满足每一个客户的需求,必须寻找一种新的解决办法。现在,借助现代信息系统技术,通过建立经销商一体化的战略联盟,把各个经销商的库存联合在一起,实现联合库存管理,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联合库存管理是由制造商安装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把各个经销商的库存通过该系统连接起来,每个经销商可以通过该系统查看其他经销商的库存,寻找配件并进行交换,同时,经销商们在制造商的协调下达成协议,承诺在一定条件下交换配件并支付一定报酬,这样,就可以使每个经销商的库存降低,服务水平提高。实行联合库存管理有很多优点,对于经销商来说,可以建立覆盖整个经销网络的库存池,一体化的物流系统,不仅能使经销商的库存更低,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更低,而且还能快速响应用户需求,更有效快速地运输配件,减少了因缺货而使经销商失去销售机会的情况,提高了服务水平;对于制造商来说,经销商比制造商更接近客户,能更好对客户要求做更快的响应,并为购买产品安排融资和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使制造商能集中精力,搞好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专家曾说过:“经销商创造了一家公司的形象,绝不仅仅是站在产品背后的公司,而是在世界各地都与其产品同在的公司。”实施联合库存管理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建立供需协调的管理机制。制造商要担负起责任,提供必要的资源与担保,使经销商相信承诺,协调其经销商的工作 (有时可能是相互竞争的经销商 ),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和利益分配、激励机制,在各个经销商之间创造风险共担和资源共享的机会。 (2)建立信息共享与沟通的系统。利用EDI和POS系统,条码和扫描技术以及Internet的优势,在供需之间建立一个畅通的信息系统,使各经销商协调一致,快速响应用户要求。 (3)经销商之间要建立相互信息。有的经销商会怀疑参加这样一个系统是否值得,尤其是当他的库存比别人多的时候,同时,参与进来的经销商要依*其他经销商来帮助他们提供良好的顾客服务,这时,制造商就要大力支持,要多做工作,使经销商之间建立信任,使不同的经销商能够发挥不同领域的技能,实现联合库存管理的目标。 3.利用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来管理库存 由于资源的限制,没有哪一个公司可以自给自足,成为一个业务上面面俱到的专家。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可以为其提供高效率的库存管理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使得供应链上的供应方集中精力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而不必建造新的仓储设施或长期租货而花费过多资金,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供超过雇主公司更加多样化的顾客服务,改善服务质量。第三方物流战略,对制造商来说是利用外部资源,变物流的固定费用为变动费用,并可以得到物流专家的经验与物流技术的新成果,接受高质量的物流专业化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加满意的增值服务。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起到了连接供应与用户之间桥梁纽带作用,使供需双方都消除了各自的库存,提高了供应链的竞争力。实行第三方物流要建立在合同基础之上,它是一种长期的合作联盟,双方要记住,这是一个互利互惠,风险共担、回报共享的第三方联盟。 总之,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上库存管理的新特点,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只有从供应链的整体出发,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信息共享,以获得关系整个供应链中的库存水平、定单、生产和交货情况的准确信息,使得生产按顾客的实际需求进行,从而减少供应链中需求的变动性,才能有助于供应方做出更准确的预测,提供更好的服务,牛鞭效应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此外,在供应链范围内进行库存管理,采纳具有创新思想的管理方法 (如VMI等 ),克服传统库存管理的局限性,不仅能降低本企业的库存水平,还能降低其他合作伙伴的库存水平,从而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水平最低,物流成本最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企业库存成本控制探讨论文

【摘要】 经营过程的成本控制对每个企业的都非常重要,库存成本是供应链成本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通常超过总成本的30%,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关键部分是库存成本的控制。每个企业都可以采用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来对企业的库存进行控制和管理,并完成企业利润的提高和企业成本的控制。有鉴于此,本文针对企业的库存成本的控制作为研究对象,先分析出各个企业在供应链的管理体系下的库存成本控制、再找出企业库存成本的构成及供应链的管理体系下企业的库存成本控制的途径。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库存;成本控制

一、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库存成本的概念

从扩大生产(ExtendedProduction)的概念发展成供应链,供应链在现代的管理教育中的定义为:围绕核心的企业,通过对资金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的控制,开始从采购原材料,到制成中间的产品和最终的产品,最后由销售的网络把相关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用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的结构把分销商,零售商,制造商,供应商连起来。供应链分为外部供应链、内部供应链两种,外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外部的相关的'生产产品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零售商、原材料供应商、消费者、生产厂商和储运商构成的供货需求网络。内部供应链则是指在企业内部流通过程中和生产产品所涉及的仓储部门、销售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构成的供货需求网络。企业的库存控制是要保持盈利水平平衡以及整条供应链的反应能力,使整个供应链都能达到运作的成本最低化,所以对于供应链的各个节点,在确保销售及供应的需求下,来达到库存的成本最小化,并追求最经济的库存数量,要求必须要有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库存。

二、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库存成本构成

现代仓储管理中,库存是指有一切有经济价值的、闲置的,用于未来的资源,用于防止因缺件而中断生产,起平衡的作用,优点是改善服务的质量,防止材料短缺,节省订货的费用。缺点是会产生一些库存成本和资金的大量占用。企业的生产成本组成部分中,供应链成本中最重要的是库存成本,占总成本的30%以上。库存成本的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部分,其主要由交易成本、缺货成本以及库存持有成本组成。

三、的重要性

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认为库存的数量越多,越能体现企业效益好,相对应的资源也越多,而现代很多企业对库存的要求却不同,希望做到零库存成本,不仅可以减少仓储的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企业资金流的利用效率。库存成本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其在供应链管理中主要起到四方面的作用:一是对企业进行库存成本控制会及时在材料价格下跌的时候储备需要的材料,降低材料成本;二是对企业库存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将会保持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数量,不会对其他部门产生影响;三是可以让不同的销售、生产环节需求和供给的时间差来进行控制,降低企业的仓储成本,就不会对生产和销售带来影响;四是防止缺件情况的出现。因此,现代企业对库存成本控制十分重视。供应商的选择是现在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的。一个优秀的供应商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可以加快企业的生产进度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此,企业选择供应商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应该对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价格、产品质量和供应商能否及时提供产品这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这三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

四、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企业库存成本控制措施

(一)让供应商来管理库存

VMI是VendorManagedInventory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寄售”。VMI是生产商让供应商来管理库存,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生产企业在供应商的仓库储存物料,这样能节省生产企业的仓储成本和仓储管理的费用。另一种模式是供应商将物料储存在生产企业的仓库里,这样可以保障生产的及时供应,又节省了供应商的仓储管理成本;在平等互利的条件下,VMI能降低供应链的整体库存,关键寄售的物料只有生产领用了才算入库,可以延迟物料的付款周期。这种新型的管理库存方式通过与供应商的协作,使整个供应链的响应速度被大大提高了。

(二)简化供应链,实现精确管理

供应链的长短决定了供应周期的长短,那么供应链的库存就会受到影响。戴尔公司的供应链管理一直是全球的典范。它的供应链没有中间环节,直接通过电商把产品卖给顾客,这样可以迅速回流资金,而现金流充足了生产就会正常运转,不需要垫资资金,现金流周期竟然是-24天。此外,因为没有中间环节就降低了运营成本,这样高效的电商模式使服务商、供应商和戴尔共同形成了一个共盈的完整供应链。

(三)信息沟通并建立供应链预警机制

21世纪可谓知识大爆炸时代,该时代的突出特点是信息发展与传播速度特别快。在此时代背景下,现代企业的无形财富就要属信息沟通,为此,当代企业有必要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加强危机的预防能力,持续优化财务的管理环境,建立建全信息预警机制,将危机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与供应商共同建立预警机制。

(四)供应商的绩效管理

控制库存的初衷旨在降低供应链中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供应商的绩效考核越有效则越有利于有效地降低库存。比如,如果供应商的质量好,就比质量问题多的要多采购;如果供应商的订货点设低一点,生产周期降低一点,那么库存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如果交货非常准时,就不要设立太多的安全库存。这样就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五)通过生产外包,合理利用外部资源

所谓生产外包其实就是将本应由,由企业内部人员负责的一些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的服务提供商,以充分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资源,从而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根本目的。就本质来看,生产外包可以让专业的企业做专业的事,从而节省出企业更多的精力能够投入到其相对精通的产品研发和销售上去,从而便于企业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对于企业来说控制库存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减少企业资金大量占用和减少库存管理成本,要求库存量越少越好。另一方面,企业要保证生产流程的顺畅,要求库存充足;如何协调好这方面的矛盾,是企业进行库存成本控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库存成本的构成、重要性和控制措施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剖析当今企业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成本控制的研究方案。但是,供应链管理下企业库存成本的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更多的问题有待于专家学者从深度和广度上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丽清.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库存成本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5(19):192-193.

[2]卢佰慧.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企业库存成本控制[J].商,2013(14):16-18.

[3]孙玉微.浅谈成本分析和库存控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3(12):63-64.

[4]董鹏,吴炬文.供应链视角下的制造业零库存的反思[J].中国印刷,2016(1):52-57.

[5]刘圣春,龚本刚.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库存成本控制策略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2,33(8):13-17.

[6]姬素红.以物资管理系统为依托构建和完善煤炭企业成本分析体系[J].管理学文摘,2015(11):75-77.

供应链库存管理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已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中,库存管理模式的优化已成为制约供应链性能的关键环节。本文介绍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以及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问题。并针对供应链协调库存的问题,研究了供应链管理库存、寄售库存管理、联合库存管理和第三方物流管理库存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型、再订货水平和集成化库存管理模型,展开了讨论。这些研究对实际中的供应链库存协调制定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为深入开展供应链库存协调理论在经济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库存协调;VMI

一、引言

仓库是物流中心的重要一环,对经常性使用的物资,物资部门按照经济的原则采购、仓储,进行物资库存管理。传统的库存管理主要将注意力放在企业内部的库存控制上,它往往以优化单一企业的库存总成本为目标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不注重供应链的协调与合作。这种局部优化的管理模式导致供应链物流不畅,成本增加,企业及其供应链缺乏竞争力。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库存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它强调从供应链的整体,从系统的角度看待库存问题,这使得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与传统的库存管理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供应链中的各个商业组织在存货和物料流转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将会给各个组织带来很多益处。不仅能够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和资源的生产率,还能提高物料的流转速度,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

二、供应链库存管理概述

本节概述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并分析了库存管理的概念及发展。

1.供应链管理概述。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最早由在1980年发表的《竞争的优势》一书中提出。1986年物流管理委员会(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CLM)对SCM作了定义:SCM是一种关于企业外部顾客和供应商的物流管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供应链管理的定义虽然没有得到统一,但是其基本作用和概念框架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在市场营销、经济学、运筹学、管理科学、运作管理和物流等各个领域中,在不同的成面上对供应链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首先是组成供应链的主体即供应链的各成员:从功能上分,供应链中的所有成员可以是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第三方物流公司和零售商等;在交易关系上,各个成员可以是买方、卖方和运输承担商;从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势力或地位上看,可分为领导者和追随者,而势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各方面的控制权上,如库存决策、定价、促销活动容量分配、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共享等。其次是渠道。渠道是产品、信息和资金的流动途径,它连接着供应链中的所有成员。渠道的结构包括各个成员之间的连接形状,如有几个承包商、分销中心以及他们的地理位置。最后是产品。在一个供应链管理研究模型中,可能涉及到多种产品,这些产品之间的关系可以是替代的、互补的,而同一品牌产品系列上下代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相互都会影响到彼此的生产、库存、定价和促销等决策,另外,如果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成几个时期,在各个时期中的需求、价格库存和促销力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它时期的决策。

2.库存管理概述。库存管理作为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一个经典问题,对其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研究的银行保持多少流通现金的问题。通过研究,人们发现了一个计算库存现金的简单公式。1915年,Harris将这种思想应用于一般的物资存储问题,建立了经典的经济订货量(EconomicOrderQuantity,EOQ)公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物流和仓储成本增加,企业面临降低成本、改进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的巨大挑战,供应链中各个商业组织越来越认识到满足最终客户的需求能力取决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与合作。正如克里斯托夫在1996年所说的那样,“当今的商业竞争实际上是各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各个公司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中的任何不确定因素都会使得链上的各个商业组织持有更高水平的存货,以保证它们应对需求的能力。提高存货水平必然会导致成本的上升,还会使供应链应对变化反应的速度变慢,因此,科学的库存控制成了进行库存管理的主要手段。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库存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它强调从供应链的整体,从系统的角度看待库存问题,这使得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与传统的库存管理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供应链管理中,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制造成本以及其它成本费用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为了实现有效的供应链物流管理,必须将供应链各个成员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并使实体供应物流、制造装配物流与实体分销物流之间达到高度均衡。在实现供应链物流管理目标的同时,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控制在最低的程度,总库存最小化目标的达成有赖于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水平与库存变化的最优控制,而不是单个成员企业库存水平的最低。供应链中的各个商业组织在存货和物料流转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将会给各个组织带来很多益处。首先,能够以较低的库存水平带来更少的加急运作,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和资源的生产率,实现较好的规模收益;其次,在存货和物料流转方面开展合作将使得物料的流转变得更快,更可靠,更短的准备周期和由于快速送货提供的更好的客户服务。各种商业组织都在不断地寻求提高运作水平的方法,以此来赢得竞争优势。

3.供应链库存管理特点及意义。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侧重于优化单一的库存成本,从存储成本和订货成本出发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而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不仅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多个部门,还涉及到外部的其他多个企业,它是从企业内部部门的职能管理拓展到企业群间的库存管理。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与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管理的出发点、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概括来说,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目标是追求供应链全局库存的最优化由供应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可知,供应链管理追求的是整个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因此,库存管理不是只追求各节点企业单个库存点的成本最低,而是应该协调各个节点企业的库存活动,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成本最小化。

信息共享为供应链库存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供应链库存控制更为有效。要增加供应链的信息共享程度,建立在Internet和EDI技术基础上的全球供应链信息系统,为企业间的快速信息传递提供了保证。供应链库存协调机制决定着企业间的库存协作效率,是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问题。良好的库存协调机制既能调动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又能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供应链的综合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由局部规模变为全球规模,由于信息成本高而被限定在狭窄区域内的地区经济,将被统一到全球市场中。研究供应链管理对于我国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提高适应国际化经营战略的能力,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与竞争本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而作为供应链研究核心问题的库存管理研究将显得更加突出,这一领域将成为更有价值和更具实际意义的研究方向。

三、利用供应链协调库存

协调的供应链关系能够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变化、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资产回报率等功能。然而,一个供应链系统包括多个商业组织,这些商业组织往往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供应商和零售商在做生产和库存决策时所采取的EOQ模型往往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整个供应链上的整体利益,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是建立协调机制来对供应链成员的目标进行综合,协调他们的决策来优化系统的绩效。供应链协调涉及不同的协调问题,如供应链中各成员在战略方面的合作协调,在计划及运营方面的生产协调、信息协调和库存协调等问题。对各协调问题中不同的协调内容往往需要建立不同的协调模型,如生产协调问题主要研究面向供应链全局的生产计划、物流计划等内容,前者主要采用建立生产调度模型的方法,而后者主要采用建立配送模型的方法。信息协调问题则包括协调以下信息内容的共享:库存共享、销售数据共享、订单状态共享、销售预测共享、生产/配送计划共享。针对库存协调问题建立的库存协调模型主要有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管理库存、寄售库存管理、联合库存模型和第三方库存管理等,其目的是克服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控制模式而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

1.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MI管理系统就是指由供应厂商管理用户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是连续补货的方式之一。所谓“连续补货”是供应商与零售商建立伙伴关系,两者共享零售商的库存数据和销售信息及目前的存货水准,供应商根据这些数据和信息再依据预先制定的存货水准对零售商进行补货的过程。在连续补货的环境下,供应商不再是被动地执行零售商的订单,而是主动地为零售商补货或提出建议性的订单,以降低补货成本,提高供货速度和准确性,降低库存水平。供应链环境下,用户个性化产品需求增加,导致企业产品种类增加,产品多样化、系列化导致库存水平上升,库存成本和管理难度增加。传统库存管理造成供应链上的库存积压,供应链整体利益削减。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新的库存管理方法能科学管理库存,协调供应链整体利益。供应商管理库存客观上要求各企业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密切合作,在观念上达到目标一致,并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各企业在合作上采取积极响应的态度,以快速的响应能力降低库存费用,使各参与方合作时获得的收益比不参与合作时获得的收益大,这样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产生具有必然性,供应链管理等相关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应用更加快了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发展。

2.寄售库存管理。寄售库存(ConsignmentStock,CS)是供应链环境下的一种库存管理理论,它是指供应商将货物存放在生产厂商或者零售商的仓库里,在货物没有被厂商或零售商使用之前,货物的所有权归供应商所有,厂商或零售商只有在使用货物时才支付费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通信等技术的发展,世界进入了以Internet为载体的网络时代。网络时代下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极为便利,这为以连续信息交换为前提的CS方式的应用及推广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进入买方市场后,市场的渠道力量逐渐向供应链下游转移。供应链下游的厂商为了降低风险,完全可以凭借自身所掌握的渠道力量,让供应商采用CS这种更有利于自己的库存方式。在现实生活里,CS方式已非常常见并广泛的运用于各行各业中。例如,许多生产商(IBM、Dell、Philip、海尔、长虹等)都要求供应商将生产用的零部件、原材料等存放在自己的仓库里,用完后再同供应商结账;很多宾馆的房间里存放的各种饮料、食品和烟酒等实际上应用的也是一种CS方式;据调查,有90%的医院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某种形式的CS;甚至电子商务网站(如ebay、、AmericaOnline、阿里巴巴、淘宝、易趣等)所采用的也是一种寄售合同;另外在零售业中,虽然大型超市(如Wal-Mart等)还只是采用VMI方式,但有些人断言CS代表着零售业的未来。

3.联合库存管理。虽然VMI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库存管理方案,但在VMI中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协作水平有限,且成功的VMI需要企业间有较高的信任度,下游企业只需要帮助上游企业制定计划,从而下游企业实现零库存,上游企业库存大幅度减小,但这无疑增加了供应商的风险。不同于VMI集成化运作的决策代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JointlyManagedInventory,JMI)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简单来说,联合库存管理就是基于协调中心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独立库存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大大改善供应链的供应水平和运作效率,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一种通过供应链成员间联合、协调机制来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强调各个节点企业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上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从而充分利用了供应链资源。在供应链环境下,实施联合库存管理,首先要一个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在协调管理机制中,建立供需双方共同合作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立联合库存的协调控制机制,由联合库存管理中心对需求、订货、供货等做出决策,并协调供需双方利益,同时需要设立一种公平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其次,要以现代化的信息系统为依托,充分利用供应链节点企业EDI(电子数据互换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平台或电子商务系统,将条码技术、POS系统、订单自动处理系统等集成起来。在信息系统中,要做到信息共享以及信息获得具有透明性和及时性。JMI能够给企业库存管理所带来的优势如下所述:

(1)信息优势。信息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而缺乏信息沟通也是其他库存管理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JMI通过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企业间库存管理上的信息共享。这样既保证供应链上游企业可以通过下游企业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需求信息,又可以使各个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而开展。

(2)成本优势。JMI实现了从分销商到制造商到供应商之间在库存管理方面的一体化,可以让三方都能够实现准时采购(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和质量采购恰当的物品)。准时采购不仅可以减少库存,还可以加快库存周转,缩短定货和交货提前期,从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3)物流优势。JMI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局面,体现了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思想。JMI强调各方的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共同分担风险,能够有效的消除库存过高以及“牛鞭效应”。

(4)战略联盟优势。JMI的实施是以各方的充分信任与合作为基础展开的,JMI要想顺利有效运行,对于分销商、制造商和供应商而言缺一不可,大家都是站在同一条船上。因此,JMI的有效实施,既加强了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又保证了这种独特的由库存管理而带来的企业间的合作模式不会轻易地被竞争者模仿,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总的来看,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强调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任何相邻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库存管理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过程,而是变成供需连接的纽带和协调。

四、模型

1.模型假定。(1)供应链中只存在单一的买方(她)和单一的卖方(他),且只生产一种产品。(2)买方的订购是分批进行的,她每次订购的批量为Q,每次订购的成本为A,产品的年需求速度是确定的,为D。(3)卖方的生产速度有限并且也是分批进行的,他每次生产的批量为mQ,每次生产的启动(set-up)成本为M,产品的生产速度也是确定的,为P。(4)买卖双方的库存持有成本都与库存产品数量及时间成正比,令买卖双方的单位产品在单位时间内的库存持有成本分别为hb和hv。(5)单位运输成本为常量,不予考虑。

2.存储策略。(1)t-循环策略:每隔t时段补充一次,补充量为Q。(2)(s,Q)策略:连续盘点,一旦库存水平小于s,立即发出定单,其定货量为Q;若库存水平大于等于s,则不定货。s称为定货点库存水平。(3)(s,S)策略:连续盘点,一旦库存水平小于s,立即发出定单,其定货量为S-s;即使得定货时刻的库存水平达到S否则就不予定货。(4)(T,s,Q)策略:以周期T进行盘点,其余行为同(s,Q)策略。(5)(T,s,S)策略:以周期T进行盘点,其余行为同(s,S)策略。

3.传统的库存模型。传统的库存管理往往以优化单一企业的库存总成本为目标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因而此处我们以买方为例给出经济订货量(EOQ)公式。

4.再订货水平。在需求恒定的条件下,从一个存货周期把存货转移到另外一个存货周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每一个订单项下的货物都应该在现有的存货刚好用完的时候到达,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在需要对货物进行补充之前的一个订货至交货周期实施定货,否则就会发生缺货。

5.集成化库存模型。集成化库存模型考虑了使供应链系统总成本最小的联合经济批量,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以下给出一个使单买方和单卖方组成的供应链系统总成本最小化的联合经济批量求解模型(Hill(1999))。

五、结语

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化、系统化、合理化和效率化,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如何是其物流系统或物流子公司运行最优化的问题。为了实现有效的供应链物流管理,必须将供应链各个成员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集中管理库存信息,通过ERP信息平台建立物资台帐,实现库存高度透明化。逐步运用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协议库存等策略,有利于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众所周知,供应链作为一种扩展型企业,库存管理在其运作中更为重要,原因是库存不仅影响着某一节点企业的成本,而且也制约着供应链的综合成本、整体性能和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应该更多地从供应链上企业间合作关系的角度考虑其库存管理战略,从而推动供应链库存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进化,最终提高整个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效益。虽然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相关理论和协调方法已经相对成熟,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供应商管理库存实施的信息技术平台、信任机制、战略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不同情形下供应商管理库存协调值得进一步研究;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拓展,协调机制的实证研究有待进一步充实;供应商管理库存与采购、生产、销售和运输的系统研究有待加强。本文讨论了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并针对供应链协调库存的问题,研究了供应链管理库存、寄售库存管理、联合库存管理和第三方物流管理库存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型、再订货水平和集成化库存管理模型,展开了讨论。最后,对希捷的VMI库存管理模式进行案例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论证了供应链协调库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康永星.供应链库存协调与优化研究[D].2006.天津大学.

[2]霍小军.电力行业后勤改革研究[D].2005.天津大学.

[3]顾喜云.现代物流概念下的仓储理论研究[D].2000.上海海运学院.

[4]赵艳琴,张绍文.供应链条件下的库存模型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

[5]任敏贤.供应链库存协调问题研究[D].2004.吉林大学.

[6]刘永胜,李敏强.供应链库存协调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

[7]夏则芳.供应链库存管理决策的研究[D].2006.上海交通大学.

[8]刘鹏飞.供应商管理库存及其协调研究[D].2008.中南大学.

[9]徐彬彬.引入TPL前后的VMI集成库存模型研究[D].2009.华中科技大学.

[10]张慧颖.不确定需求下的供应链库存协调管理研究[D].2003.天津大学.

[11]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物料代码标准化方法研究及应用(2010年1月).

[12]罗守安.安徽电力建设公司供应链物流管理研究.2008.合肥工业大学.

供应链管理企业库存案例论文分析

供应链库存管理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已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中,库存管理模式的优化已成为制约供应链性能的关键环节。本文介绍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以及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问题。并针对供应链协调库存的问题,研究了供应链管理库存、寄售库存管理、联合库存管理和第三方物流管理库存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型、再订货水平和集成化库存管理模型,展开了讨论。这些研究对实际中的供应链库存协调制定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为深入开展供应链库存协调理论在经济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库存协调;VMI

一、引言

仓库是物流中心的重要一环,对经常性使用的物资,物资部门按照经济的原则采购、仓储,进行物资库存管理。传统的库存管理主要将注意力放在企业内部的库存控制上,它往往以优化单一企业的库存总成本为目标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不注重供应链的协调与合作。这种局部优化的管理模式导致供应链物流不畅,成本增加,企业及其供应链缺乏竞争力。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库存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它强调从供应链的整体,从系统的角度看待库存问题,这使得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与传统的库存管理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供应链中的各个商业组织在存货和物料流转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将会给各个组织带来很多益处。不仅能够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和资源的生产率,还能提高物料的流转速度,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

二、供应链库存管理概述

本节概述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并分析了库存管理的概念及发展。

1.供应链管理概述。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最早由在1980年发表的《竞争的优势》一书中提出。1986年物流管理委员会(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CLM)对SCM作了定义:SCM是一种关于企业外部顾客和供应商的物流管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供应链管理的定义虽然没有得到统一,但是其基本作用和概念框架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在市场营销、经济学、运筹学、管理科学、运作管理和物流等各个领域中,在不同的成面上对供应链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首先是组成供应链的主体即供应链的各成员:从功能上分,供应链中的所有成员可以是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第三方物流公司和零售商等;在交易关系上,各个成员可以是买方、卖方和运输承担商;从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势力或地位上看,可分为领导者和追随者,而势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各方面的控制权上,如库存决策、定价、促销活动容量分配、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共享等。其次是渠道。渠道是产品、信息和资金的流动途径,它连接着供应链中的所有成员。渠道的结构包括各个成员之间的连接形状,如有几个承包商、分销中心以及他们的地理位置。最后是产品。在一个供应链管理研究模型中,可能涉及到多种产品,这些产品之间的关系可以是替代的、互补的,而同一品牌产品系列上下代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相互都会影响到彼此的生产、库存、定价和促销等决策,另外,如果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成几个时期,在各个时期中的需求、价格库存和促销力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它时期的决策。

2.库存管理概述。库存管理作为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一个经典问题,对其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研究的银行保持多少流通现金的问题。通过研究,人们发现了一个计算库存现金的简单公式。1915年,Harris将这种思想应用于一般的物资存储问题,建立了经典的经济订货量(EconomicOrderQuantity,EOQ)公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物流和仓储成本增加,企业面临降低成本、改进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的巨大挑战,供应链中各个商业组织越来越认识到满足最终客户的需求能力取决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与合作。正如克里斯托夫在1996年所说的那样,“当今的商业竞争实际上是各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各个公司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中的任何不确定因素都会使得链上的各个商业组织持有更高水平的存货,以保证它们应对需求的能力。提高存货水平必然会导致成本的上升,还会使供应链应对变化反应的速度变慢,因此,科学的库存控制成了进行库存管理的主要手段。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库存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它强调从供应链的整体,从系统的角度看待库存问题,这使得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与传统的库存管理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供应链管理中,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制造成本以及其它成本费用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为了实现有效的供应链物流管理,必须将供应链各个成员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并使实体供应物流、制造装配物流与实体分销物流之间达到高度均衡。在实现供应链物流管理目标的同时,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控制在最低的程度,总库存最小化目标的达成有赖于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水平与库存变化的最优控制,而不是单个成员企业库存水平的最低。供应链中的各个商业组织在存货和物料流转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将会给各个组织带来很多益处。首先,能够以较低的库存水平带来更少的加急运作,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和资源的生产率,实现较好的规模收益;其次,在存货和物料流转方面开展合作将使得物料的流转变得更快,更可靠,更短的准备周期和由于快速送货提供的更好的客户服务。各种商业组织都在不断地寻求提高运作水平的方法,以此来赢得竞争优势。

3.供应链库存管理特点及意义。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侧重于优化单一的库存成本,从存储成本和订货成本出发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而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不仅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多个部门,还涉及到外部的其他多个企业,它是从企业内部部门的职能管理拓展到企业群间的库存管理。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与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管理的出发点、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概括来说,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目标是追求供应链全局库存的最优化由供应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可知,供应链管理追求的是整个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因此,库存管理不是只追求各节点企业单个库存点的成本最低,而是应该协调各个节点企业的库存活动,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成本最小化。

信息共享为供应链库存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供应链库存控制更为有效。要增加供应链的信息共享程度,建立在Internet和EDI技术基础上的全球供应链信息系统,为企业间的快速信息传递提供了保证。供应链库存协调机制决定着企业间的库存协作效率,是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问题。良好的库存协调机制既能调动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又能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供应链的综合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由局部规模变为全球规模,由于信息成本高而被限定在狭窄区域内的地区经济,将被统一到全球市场中。研究供应链管理对于我国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提高适应国际化经营战略的能力,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与竞争本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而作为供应链研究核心问题的库存管理研究将显得更加突出,这一领域将成为更有价值和更具实际意义的研究方向。

三、利用供应链协调库存

协调的供应链关系能够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变化、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资产回报率等功能。然而,一个供应链系统包括多个商业组织,这些商业组织往往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供应商和零售商在做生产和库存决策时所采取的EOQ模型往往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整个供应链上的整体利益,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是建立协调机制来对供应链成员的目标进行综合,协调他们的决策来优化系统的绩效。供应链协调涉及不同的协调问题,如供应链中各成员在战略方面的合作协调,在计划及运营方面的生产协调、信息协调和库存协调等问题。对各协调问题中不同的协调内容往往需要建立不同的协调模型,如生产协调问题主要研究面向供应链全局的生产计划、物流计划等内容,前者主要采用建立生产调度模型的方法,而后者主要采用建立配送模型的方法。信息协调问题则包括协调以下信息内容的共享:库存共享、销售数据共享、订单状态共享、销售预测共享、生产/配送计划共享。针对库存协调问题建立的库存协调模型主要有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管理库存、寄售库存管理、联合库存模型和第三方库存管理等,其目的是克服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控制模式而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

1.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MI管理系统就是指由供应厂商管理用户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是连续补货的方式之一。所谓“连续补货”是供应商与零售商建立伙伴关系,两者共享零售商的库存数据和销售信息及目前的存货水准,供应商根据这些数据和信息再依据预先制定的存货水准对零售商进行补货的过程。在连续补货的环境下,供应商不再是被动地执行零售商的订单,而是主动地为零售商补货或提出建议性的订单,以降低补货成本,提高供货速度和准确性,降低库存水平。供应链环境下,用户个性化产品需求增加,导致企业产品种类增加,产品多样化、系列化导致库存水平上升,库存成本和管理难度增加。传统库存管理造成供应链上的库存积压,供应链整体利益削减。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新的库存管理方法能科学管理库存,协调供应链整体利益。供应商管理库存客观上要求各企业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密切合作,在观念上达到目标一致,并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各企业在合作上采取积极响应的态度,以快速的响应能力降低库存费用,使各参与方合作时获得的收益比不参与合作时获得的收益大,这样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产生具有必然性,供应链管理等相关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应用更加快了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发展。

2.寄售库存管理。寄售库存(ConsignmentStock,CS)是供应链环境下的一种库存管理理论,它是指供应商将货物存放在生产厂商或者零售商的仓库里,在货物没有被厂商或零售商使用之前,货物的所有权归供应商所有,厂商或零售商只有在使用货物时才支付费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通信等技术的发展,世界进入了以Internet为载体的网络时代。网络时代下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极为便利,这为以连续信息交换为前提的CS方式的应用及推广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进入买方市场后,市场的渠道力量逐渐向供应链下游转移。供应链下游的厂商为了降低风险,完全可以凭借自身所掌握的渠道力量,让供应商采用CS这种更有利于自己的库存方式。在现实生活里,CS方式已非常常见并广泛的运用于各行各业中。例如,许多生产商(IBM、Dell、Philip、海尔、长虹等)都要求供应商将生产用的零部件、原材料等存放在自己的仓库里,用完后再同供应商结账;很多宾馆的房间里存放的各种饮料、食品和烟酒等实际上应用的也是一种CS方式;据调查,有90%的医院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某种形式的CS;甚至电子商务网站(如ebay、、AmericaOnline、阿里巴巴、淘宝、易趣等)所采用的也是一种寄售合同;另外在零售业中,虽然大型超市(如Wal-Mart等)还只是采用VMI方式,但有些人断言CS代表着零售业的未来。

3.联合库存管理。虽然VMI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库存管理方案,但在VMI中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协作水平有限,且成功的VMI需要企业间有较高的信任度,下游企业只需要帮助上游企业制定计划,从而下游企业实现零库存,上游企业库存大幅度减小,但这无疑增加了供应商的风险。不同于VMI集成化运作的决策代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JointlyManagedInventory,JMI)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简单来说,联合库存管理就是基于协调中心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独立库存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大大改善供应链的供应水平和运作效率,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一种通过供应链成员间联合、协调机制来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强调各个节点企业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上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从而充分利用了供应链资源。在供应链环境下,实施联合库存管理,首先要一个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在协调管理机制中,建立供需双方共同合作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立联合库存的协调控制机制,由联合库存管理中心对需求、订货、供货等做出决策,并协调供需双方利益,同时需要设立一种公平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其次,要以现代化的信息系统为依托,充分利用供应链节点企业EDI(电子数据互换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平台或电子商务系统,将条码技术、POS系统、订单自动处理系统等集成起来。在信息系统中,要做到信息共享以及信息获得具有透明性和及时性。JMI能够给企业库存管理所带来的优势如下所述:

(1)信息优势。信息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而缺乏信息沟通也是其他库存管理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JMI通过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企业间库存管理上的信息共享。这样既保证供应链上游企业可以通过下游企业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需求信息,又可以使各个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而开展。

(2)成本优势。JMI实现了从分销商到制造商到供应商之间在库存管理方面的一体化,可以让三方都能够实现准时采购(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和质量采购恰当的物品)。准时采购不仅可以减少库存,还可以加快库存周转,缩短定货和交货提前期,从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3)物流优势。JMI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局面,体现了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思想。JMI强调各方的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共同分担风险,能够有效的消除库存过高以及“牛鞭效应”。

(4)战略联盟优势。JMI的实施是以各方的充分信任与合作为基础展开的,JMI要想顺利有效运行,对于分销商、制造商和供应商而言缺一不可,大家都是站在同一条船上。因此,JMI的有效实施,既加强了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又保证了这种独特的由库存管理而带来的企业间的合作模式不会轻易地被竞争者模仿,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总的来看,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强调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任何相邻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库存管理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过程,而是变成供需连接的纽带和协调。

四、模型

1.模型假定。(1)供应链中只存在单一的买方(她)和单一的卖方(他),且只生产一种产品。(2)买方的订购是分批进行的,她每次订购的批量为Q,每次订购的成本为A,产品的年需求速度是确定的,为D。(3)卖方的生产速度有限并且也是分批进行的,他每次生产的批量为mQ,每次生产的启动(set-up)成本为M,产品的生产速度也是确定的,为P。(4)买卖双方的库存持有成本都与库存产品数量及时间成正比,令买卖双方的单位产品在单位时间内的库存持有成本分别为hb和hv。(5)单位运输成本为常量,不予考虑。

2.存储策略。(1)t-循环策略:每隔t时段补充一次,补充量为Q。(2)(s,Q)策略:连续盘点,一旦库存水平小于s,立即发出定单,其定货量为Q;若库存水平大于等于s,则不定货。s称为定货点库存水平。(3)(s,S)策略:连续盘点,一旦库存水平小于s,立即发出定单,其定货量为S-s;即使得定货时刻的库存水平达到S否则就不予定货。(4)(T,s,Q)策略:以周期T进行盘点,其余行为同(s,Q)策略。(5)(T,s,S)策略:以周期T进行盘点,其余行为同(s,S)策略。

3.传统的库存模型。传统的库存管理往往以优化单一企业的库存总成本为目标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因而此处我们以买方为例给出经济订货量(EOQ)公式。

4.再订货水平。在需求恒定的条件下,从一个存货周期把存货转移到另外一个存货周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每一个订单项下的货物都应该在现有的存货刚好用完的时候到达,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在需要对货物进行补充之前的一个订货至交货周期实施定货,否则就会发生缺货。

5.集成化库存模型。集成化库存模型考虑了使供应链系统总成本最小的联合经济批量,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以下给出一个使单买方和单卖方组成的供应链系统总成本最小化的联合经济批量求解模型(Hill(1999))。

五、结语

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化、系统化、合理化和效率化,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如何是其物流系统或物流子公司运行最优化的问题。为了实现有效的供应链物流管理,必须将供应链各个成员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集中管理库存信息,通过ERP信息平台建立物资台帐,实现库存高度透明化。逐步运用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协议库存等策略,有利于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众所周知,供应链作为一种扩展型企业,库存管理在其运作中更为重要,原因是库存不仅影响着某一节点企业的成本,而且也制约着供应链的综合成本、整体性能和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应该更多地从供应链上企业间合作关系的角度考虑其库存管理战略,从而推动供应链库存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进化,最终提高整个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效益。虽然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相关理论和协调方法已经相对成熟,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供应商管理库存实施的信息技术平台、信任机制、战略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不同情形下供应商管理库存协调值得进一步研究;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拓展,协调机制的实证研究有待进一步充实;供应商管理库存与采购、生产、销售和运输的系统研究有待加强。本文讨论了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并针对供应链协调库存的问题,研究了供应链管理库存、寄售库存管理、联合库存管理和第三方物流管理库存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型、再订货水平和集成化库存管理模型,展开了讨论。最后,对希捷的VMI库存管理模式进行案例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论证了供应链协调库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康永星.供应链库存协调与优化研究[D].2006.天津大学.

[2]霍小军.电力行业后勤改革研究[D].2005.天津大学.

[3]顾喜云.现代物流概念下的仓储理论研究[D].2000.上海海运学院.

[4]赵艳琴,张绍文.供应链条件下的库存模型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

[5]任敏贤.供应链库存协调问题研究[D].2004.吉林大学.

[6]刘永胜,李敏强.供应链库存协调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

[7]夏则芳.供应链库存管理决策的研究[D].2006.上海交通大学.

[8]刘鹏飞.供应商管理库存及其协调研究[D].2008.中南大学.

[9]徐彬彬.引入TPL前后的VMI集成库存模型研究[D].2009.华中科技大学.

[10]张慧颖.不确定需求下的供应链库存协调管理研究[D].2003.天津大学.

[11]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物料代码标准化方法研究及应用(2010年1月).

[12]罗守安.安徽电力建设公司供应链物流管理研究.2008.合肥工业大学.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研究 库存具有二重性,它一方面保障了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另一方面却又是生产的负担,其本身就构成了一对矛盾。因此,一直以来,国内外物流专家都将库存作为重点来研究。库存控制显然是库存管理的核心,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库存控制方法,以期解决库存在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物流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供应链时代。在这一时期,我国物流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新的物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物流一体化尚需一个过程;二是传统的物流仍存在较大的不足之处,运输、储存等仍未得到最佳的控制。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更新自己的观念,迎接新一轮物流革命的到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解决传统物流中存在的问题,以使我国物流有一个健康的、循序渐进的发展。在传统物流中,库存占据着很大比例,同时又是物流中存在问题最多的一项职能。库存过时不仅会造成其过多占用资金,导致资金周转率过低,更严重的是,它会使产品因过期或被淘汰换代而变成一堆废品,这一点在目前的“买方市场”上体现的尤为突出。迄今为止,对于如何进行库存控制,国内外大多数企业仍采用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然而,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原先相对于“大批量生产”提出的库存控制方法已不能适应现在的“柔性生产方式”。笔者认为,生产(或销售)决定库存--有多大的生产需求就需要有多大的库存量来满足,生产方式(或销售方式)决定库存控制方法--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必须有什么样的库存控制方法来适应。1 传统库存控制方法与理论的不足长期以来,人们为了更好地控制库存,一直致力于建立各种模型,希望能通过这些模型来解决库存问题。这期间,定量订货法与定期订货法作为两种经典的库存控制方法而备受人们的推崇。但是,实践证明,这两种库存控制方法虽然操作简便,理论上的可行性很强,但在实践中,却暴露出了诸多弊端,尤其是随着当今经济的高速发展,由过去的“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现在的“买方市场”,人们越来越发现,仅凭建立几套模型是远远不能达到理想的库存控制状态的。这主要是因为:①原有的库存控制方法实时性太差。不管是定量订货法,定期订货法,还是已有的各种库存控制方法,其订货点的确定都只局限于仓库中库存量的消耗情况,而没有与生产相联系起来,或者虽然考察了企业的生产,但由于其模型固有的缺陷,只能依据上期或更早的生产需用量情况来决定本期的订货点,其不能实现实时定货,不能依据本期生产需用量的情况来决定何时订货,这不能不说是原有库存控制方法最大的遗憾。它决定了采用这些方法的企业在管理库存时处处受到模型的制约,不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成为模型的“奴隶”,导致在目前需求千变万化的“买方市场”上处处被动、失利。②库存管理理念落后。传统的库存管理通常是企业自备库存:各企业管理自有的库存,这就很容易在上下游企业之间造成“牛鞭效应”,导致库存难以实现最佳控制。这一点在供应链正式形成以后表现得更加突出。目前,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大都接受了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VMI)的思想。2 一种新的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方法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应由以下几个主要成员组成:供应商、生产企业、分销商、消费者。而且,当物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这四方之间的实物传递应由专业的物流公司来进行操作,因此,为了方便论述,以下均由物流公司和企业来代替各供应方与需求方。 新的库存控制方法的理论基础传统的库存管理理论认为库存应完全由企业自己来承担,而目前流行的供应商管理库存是指供应商应为“用户”管理库存。笔者认为,虽然VMI更前沿,而且在理论上能解决许多传统库存管理的困难,但VMI在实际操作中的作用仍待进一步验证。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库存应由两部分组成:安全库存与批量库存。前者直接决定了企业服务水平的高低,或者有效地保证了企业生产与销售的顺利进行。根据这两类库存的特点,可以认为若由企业自备安全库存,而物流公司为企业提供批量库存,则是更现实、更有效的做法。 一种新的库存控制方法该种库存控制方法主要是由一个库存预警时间系统组成。它是指当企业发现自己该批“批量库存”处于需要补充的时候,向物流公司发出“警告指示”,要求物流公司立即送下一批批量库存来补充。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该于何时发出送货指示便成为关键,我们把它称为库存预警时间点。显然,库存预警时间点取得不能太早,但也不能太晚。如果太早,那么当物流公司将货送来时,企业势必得自备仓库来容纳这些货物,这就违背了企业要求库存最小的原意;如果太晚,那么物流公司就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备货与送货,势必造成货物无法及时到达,从而使企业遭受一定的损失。由此看出,在库存预警时间系统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库存预警时间点,它是否得到了合理的确定直接影响到该系统能否发挥出最佳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对整个“流程”进行考察,从而确定出合理的预警时间点。经分析,预警时间点TW的具体算法如下:①假定由物流公司提供给企业的批量库存量是QK,在物流公司与企业的长期合作中,这应该是一个定值。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在该方法中,企业自备安全库存,而批量库存由物流公司向企业提供,因此,库存预警时间点的确定只能依据批量库存,而不是批量库存与安全库存之和。②假定企业进行生产所需要该“部件”的速率为R,简称生产速率(对于销售企业来说,是销售速率)。③假定预警提前期为t。预警提前期是指从企业发出警告到该批的批量库存全部用完的这段时间的时间长度。则T=-t该公式说明,当物流公司将一批货物送达企业后,企业应该在该批货物投入使用后的时刻向物流公司发出下一批批量货物的送货指示。在确定预警时间点的三个假设条件中,批量库存量QK与生产速率R是稳定的,或者说对企业而言是可以掌握的,因为当企业采用流水线生产后,生产速率R就成为一个定值。但第三个假设条件,也就是预警提前期,对企业而言,却是个未知数。而预警提前期的大小又直接影响着预警时间点的确定,因此,我们必须对预警提前期加以研究,以确保它不会有较大的负面作用。经分析,预警提前期的确定大致取决于以下因素:①生产速率R。这是企业确定预警提前期的一个重要工具,它是可以确定的。②物流公司的备货效率。物流公司的备货效率越高,预警提前期就越短,而企业发出“警告指示”的周期就越长。③路途的远近。物流公司与企业之间路途越远,则预警提前期应越长。④运输工具的快慢。采用什么样的运输工具也会直接影响到预警提前期的大小,运输工具的速度越快,预警提前期就越短,则要求物流公司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就要越紧密。从上边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后三个因素,企业是不能完全把握的,但只要企业与物流公司合作一段时间后,双方就可以形成一定的默契,从而会很好地把握预警提前期的变化规律。而且,即使真的是预警提前期处理不当,相信差错不会太大,这时,企业完全可以通过自备的安全库存来解决。 新的库存控制方法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此控制方法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其时间要求非常严格,物流公司与企业必须紧密合作,才能保证货物的及时送达。同时,一些数据的统计都依赖于计算机,因此,要想使用此库存控制方法,企业首先应做好自己的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对自己的MIS一定要重视。其次,企业与物流公司之间的信息传递应采用“电子化”,将信息以“电子流”的方式传递,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信息流通的速度,还能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目前,物流公司与企业宜采用EDI,信息通过增值网VAN(Value added Network)传递,不但可以提高双方的响应速度,更重要的是安全、可靠。在不久的将来,当Internet电子商务发展成熟以后,企业与物流公司之间的信息传递宜采用Internet电子商务,这样可以更大地降低交易成本。库存预警时间系统能够有效地保证物流公司对企业随时、及时(at any time ,and in time)的供货,而且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目前,东岳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烟台分公司)与海通物流有限公司之间的供货就采用了该系统,从合作的半年多来看,没有出现一起差错,而且大大降低了东岳公司的库存成本。可以说,以库存预警时间系统为主体的库存控制方法一定会成为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的主要方法。

供应链管理优化研究毕业论文

供应链管理能减少产品抵达市场的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顾客满意度。我整理了关于供应链管理论文,欢迎阅读!

供应链管理

摘要:从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选择入手,探讨了供应库存管理和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策略 方法 ,论述了信息技术为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 成本管理 准时采购

1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选择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在于构建灵活有效的供应链,实现物流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双赢,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物流企业要寻找到能够长期合作的伙伴。因为一个理想的供应商不仅可以帮助物流企业降低物料成本、购买成本、运输成本、生产成本以及存货成本,还能减少产品抵达市场的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顾客满意度。

2供应链库存管理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简称VMI)系统,是指供应商在客户的允许下来管理客户的库存,由供应商决定每种产品的库存水平和维持这些库存水平的策略。在采用VMI的情况下,虽然零售商的商品库存决策主导由供应商把握,但其他方面的决策仍由零售商自己主导。

经研究可知,VMI作为一种建立在零售商—供应商伙伴关系基础上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减少成本,还能为客户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加速资金和物资周转,使供需双方能共享利益,实现多赢。其特点是:一方面信息共享,零售商帮助供应商更有效地做出计划,供应商从零售商处获得销售活动;另一方面供应商完全管理和拥有库存,直到零售商将其售出为止,但是零售商对库存有看管义务,并对库存物品的损坏负责。

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它着重强调双方共同制定库存控制计划,使库存管理成为供需双方连接的纽带和桥梁。

总之,实行联合库存管理,构建一体化的物流系统不仅能使经销商的库存更低,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更低,而且还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更有效地运输物品。这是因为经销商比制造商更接近客户,能更好地对客户要求作出更快地响应,并为购买产品安排融资和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从而使制造商能集中精力,搞好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3供应链成本管理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物流企业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各企业所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由于供应链成本流的特性会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管理的盈利能力,故而最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不仅要提供最优的服务,还要使产品以最合理的成本进入市场。供应链成本管理正是物流企业通过整合外部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反应能力、改善服务质量的有效 措施 。

显然,通过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物流企业可以有效地减少成员之间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建立共享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这样就能减少库存量和资金占用,让库存成本大大降低。并且,供应链通过各物流企业的优化组合,成为最快速、最敏捷的流通 渠道 。它除去中间不必要的环节,有效地减少了流通费用,使供应链的流程简单化、高效化和低成本华。

4信息技术: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信息技术是供应链管理的有力保证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以计算机和信息为特征的知识信息时代。为了在市场中获得更有利的竞争地位,物流企业必须重视信息在物流生产经营中的巨大作用。物流企业是一个多层次系统的有机结构,为了实现物流发展的目标,物流企业必须通过信息的不断传递,一方面进行纵向的上下级信息传递,把不同层次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另一方面进行横向的信息传递,把各部门、各岗位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通过信息技术处理人、财、物和产、供、销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由网络信息系统组成的知识信息社会里,物流企业还需通过网络,捕捉最能创造价值的经营方式、方法和技术,创建网络化的物流运作模式。

通过信息共享减小需求放大效应

减小需求放大效应的有效方法是在供应链内部为每一个成员企业提供有关客户实际需求的全部资料,供应链的每个成员便可以使用客户的实际需求数据来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而不是仅仅依据相邻下游企业发出的订单来预测。

通过信息集成改进生产计划和控制

借助信息技术,供应链成员企业可将生产计划和实时的生产进度信息传递给全体合作伙伴共享,以此改善物流生产的计划和控制。

显然,通过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供应链上游企业便可清晰了解下游企业的生产和调拨物资,实现准时供应:而下游企业就可避免不必要的库存,同时柔性调节自己的生产计划。

总之,通过及时共享信息,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便能紧密衔接在一起,从而避免供应链出现供需脱节的现象,确保供应链的整体利益。

通过信息集成实现准时采购

要实现准时采购,供需双方必须围绕订单进行同步运作。当采购部门产生一个订单时,供应商就应开始着手进行物资的准备工作。而与此同时,采购部门应编制详细的采购计划,对方的制造部门也应开始生产的准备工作。这样,一旦采购部门把详细的采购订单提供给供应商时,供应商就能迅速地组织生产。而当客户需求发生改变时,采购订单又驱动制造订单发生改变,这是一种快速的改变过程。

由于采购部门的主要工作事沟通供应与制造部门之间的联系,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客户的需求,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所以这种准时化订单驱动的方式大大简化了采购工作流程。

参考文献:

【1】卢燕铭.供应链管理的新趋势【J】创新物流,2008(3).

【2】高本河,缪新,沐朝.供应链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4.

【3】秦小艳.我国降低存货持有成本以及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的途径【J】中外物流,2006(8).

【4】张长青.采购供应链上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8(1)

【5】(英)马丁·克里斯托弗.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姬杨(1977),女,汉族,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供应链管理论文

论文写作,先不说内容,首先格式要正确,一篇完整的论文,题目,摘要(中英文),目录,正文(引言,正文,结语),致谢,参考文献。规定的格式,字体,段落,页眉页脚,开始写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论文算是写好了五分之一。

然后,选题,你的题目时间宽裕,那就好好考虑,选一个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较多的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从里面获得思路,确定一个模板性质的东西,照着来,写出自己的东西。如果时间紧急,那就随便找一个参考文献,然后用和这个参考文献相关的文献,拼出一篇,再改改。

正文,语言必须是学术的语言。一定先列好提纲,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么,保证内容不乱,将内容放进去,写好了就。

参考文献去中国知网搜索,校园网免费下载。

不懂可追问

合适请采纳

给你一份,更详细回答见下方的附件,手机可能看不到,得电脑上网看

供参考,免财富值下载

邮箱也发了一份

家乐福供应链管理论文篇二 供应链中的采购管理 摘 要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采购部门纳入到供应链管理中,成为供应链环节中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采购部转变职能就成了必须,企业采购部不仅仅面对的原材料或者上游以及辅助用品的采购,而是将诸多供应商成为企业的上游生产线,进而实现企业专业化生产。本文重点分析传统采购模式的缺陷,从而进一步分析具体的供应链中的采购管理模式。 关键词 供应链 采购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志码:A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里,成本控制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早先企业大包大干的模式显然和成本控制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近年来供应链管理模式开始在众多企业得到了全面的普及。但是和国外的先进供应链管理模式相比,我国企业的组织和流程以及对供应商的管理和采购职能的转变都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这就会给企业的采购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一、传统采购管理模式的缺陷 在传统采购管理模式中,需求企业和供应商的合作采取了最大利益化模式实现,在这种模式下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下面几个方面的缺陷,其一就是造成企业生产工艺越来越复杂,无法实现集约化生产,造成企业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和效益低。其二就是容易造成多头采购,也就是说一个订单可能会下发给更多的企业来完成,这种采购方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引入竞争机制,但是缺陷也非常明显,比如多供应商订单量小,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造成采购成本高,众多的供应商也提升了管理难度。其三库存周转率低下,传统采购模式各部门信息沟通不畅就极容易造成原材料库存积压,同时也极易造成因为原材料采购不及时导致订单延期,从而给企业带来企业成本增加,信誉下降的问题。其四质量控制不能够融入到供应商生产工序中,来料检验的质量控制只能够确保满足企业生产的质量,但是却不能够确保供应商的来料品质合格,在来回退货交货过程中势必会造成延时和运费增加问题。其四就是唯价格是选的供应商选择方式,显然不能够对供应商的综合实力进行甄选,综合实力和价格往往反比,所以价格并不能够完全决定一个供应商的品质。 二、供应链中的采购管理模式分析 (一)转变采购转变职能。 在现代供应链中的采购管理模式中,企业采购部门将不再是企业独立的一个部门,而是统一到企业战略的一个核心部门之一,因此传统的采购职能就要进行彻底的革新。采购职能转变需要经过四个阶段,分别是被动阶段、独立阶段、支持阶段和一体化阶段。所谓被动阶段指的是采购部门职能建立在相关部门采购需求上并根据采购成本最低策略满足相关部门或完成采购命令。独立阶段则表示采购职能开始相对独立,可以独自采取科学的对比方法进行采购,实现采购效益最大化。支持阶段则表示采购职能开始实现了支持企业的竞争战略,并会采用一些采购技巧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体化阶段表示采购职能完全实现了和企业发展战略融为一体,这是采购职能转变的终极目标。 通过分析采购职能转变的过程,很显然在被动阶段实际上就是传统采购模式的延续,依然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问题,而在独立阶段的表现,采购工作变得更加有效率,采购新思想和通过科学方法对供应商进行筛选则主要来自于采购的务实工作以及吸收了其他企业的采购经验,在这个过程,企业采购部门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合作关系。在支持阶段,采购工作的计划性更强,并符合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需要,企业改变采购策略主因则为企业竞争需要,评价采购工作则通过竞争目标实现,评价供应商则以是否满足企业竞争需要,供应商已经成为企业的宝贵资源,这个阶段的采购职能主要特征表现的是采购已经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助力器。最后就是一体化阶段,这个阶段的采购职能是否实现主要体现在采购工作是否具有长期计划性,并和企业的整体战略是否融为一体,采购工作评价是否按照对企业整体战略发展有益进行,是否完成采购信息系统建设,以及是否将采购信息系统集成到企业ERP信息管理系统中,采用信息管理方式实现,供应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合作伙伴,在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采购职能已经成为企业整体战略的组成部分。 (二)根据不同采购策略细分采购订单。 采购策略主要分为采购需求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以及采购风险两种,而细分采购订单则根据订单需求分为战略性物资、杠杆性物资以及瓶颈物资和普通物资四种。所谓战略性物资是企业生产必须品且只在某一个供应商购买,而且这个供应商还不能够确保供应,这类物品占成本比重大。而杠杆性物资则主要指的是采购价格微小差异就会对成本造成巨大的影响,不过可以从不同的供应商那里获得,其价格所占成本比重也较大。瓶颈物资则指的是价格不高,但是却很难从供应商那里获得。最后就是普通物资,这主要包括企业生产的各种辅助物资,比如办公耗材,能够通过多个供应商获得。 根据风险和利益的等同原则对于提供战略性物资的供应商应该实现和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对于杠杆性物资而言,采购策略应该通过竞争性投标方式来选择能够提供物资价格和质量都具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对于瓶颈性物资的采购策略则通过持续不断的寻求新的供应商来确保这类物资的稳定供应,防范企业因为这类物资没有及时获得导致停产,降低采购风险,最后就是普通物资的采购策略则通过制度化采购程序管理实现,降低采购成本。 三、总结 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的采购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生产管理成本,实现和供应商的战略合作,降低企业的库存,以及能够融入供应商的生产质量控制,规避事后质量控制风险,以及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企业采购管理模式的变化自然就会引起采购职能的变化,因此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采购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清楚认识这一点,将新的管理思维融入到实际工作中。□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秋1班) 参考文献: [1]周清林.供应链共赢需要提倡合作和外包.中国储运,2011年08期. [2]陈学南.采购管理的艺术性.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1年09期. 看了“家乐福供应链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供应链管理系统研究论文 2. 供应商管理论文范文(2) 3. 超市质量管理论文 4. 门店运营管理论文 5. 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2)

企业供应链优化摘要:本文介绍了企业供应链优化设计问题,并具体探讨了ERP供应链、传统供应链以及基于高级计划与排程APS(Advanced Planning System)的供应链业务流程的优化设计思路。关键词:传统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高级计划与排程供应链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企业已逐步迈向市场,加入到市场激烈竞争的洪流中去。激烈的竞争使他们意识到,企业集团的规模效应以及与合作伙伴之间的真诚合作,追求共同利益是在洪流中生存、搏击、制胜的法宝。而科技的迅猛发展,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营销观念已逐步取代了以生产和产品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又使他们意识到,那个企业能够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顾客需求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运用各种先进技术,以最低的成本、最优的服务满足这种需求,它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近年来,为了顺应时代的需要,顺应市场的需要,顺应竞争的需要,生产厂商、分销商、代理商引入了供应链管理概念。供应链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但其真正发展却是在90年代后期。供应链译自于英文的“supplyChain”,供应链管理则译自英文的“SupplyChainManagement(SCM)”。21世纪的市场竞争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传统上,大多数企业认为自己是和其它企业独立存在的,并且为了生存而与他们竞争。供应商与上下游之间经常是对抗多于合作,许多企业仍谋求把成本降低或利润增加建立在损害供应链其它成员的利益上。许多企业没有认识到,将自己的成本简单地转移到上游或下游并不能使他们增强竞争力(也许短期有效),因为到底所有成本都要设法由市场转嫁给最终消费者。领先的企业认识到这种传统观念的错误,力图通过增加整个供应链提供给消费者的价值以及减少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来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为什么从原材料到产成品需要数天,数月时间,而制造时间仅仅是几分钟,几个小时?为什么零售商的库存一般在10周左右, 而制造商具有每周的制造能力? 为什么经营者总是评价生产的价值,而不是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什么总是觉得需求不准确?需求与供应总是不匹配? 答案是简单的,供应链不同步,且没有优化。一、传统的供应链计划模式传统的供应链计划有三种模式:垂直模式、水平模式及综合模式。垂直模式我们可以看出此种模式设置复杂,计算方便只有DRP,但速度较慢;水平模式我们可以看出此种模式设置较简单,但计算复杂(MRP/MPS/DRP);综合模式在日常的生活中此种模式是常用的,单一组织用内部MPS/MRP,而外部多组织用DRP,我们可以看出设置简单,计算灵活。二、 ERP的供应链计划ERP的供应链计划其含义是对所有的组织进行计划,用DRP计划分销渠道,支持集中式和分布式计划,其计划扩展到客户与供应商;DRP是计划分销中心或客户,可以定义执行单一的,多个的组织计划,可以反查供应链;BOD(Bill of Distribution)支持多种设置,包括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定义各货源的优先和有效日期; 必须定义供应链网络,货源规划,把物料分配给分销清单(BOD),对供应链进行同步的,顺序的计划(未优化)。三、基于APS的供应链优化1、基于APS的供应链优化的范围和内容最大化满足客户和消费者需求。在最低成本下,满足客户需求和客户服务。减少不确定的供应与需求。通过能力约束、供应约束、运输约束等等。还包括非物理约束如客户或优先区域(自动分配有限的供货)、 安全库存、批量。结合供应链中所有的需求如销售预测,客户定单和补充定单和供应链中所有的供货渠道,包括原材料库存、 半成品、成品库存、确认分销订单、确认的生产定单和确认的采购定单。同时使用这些信息,APS比较需求信息和存在的约束,当三个要素未满足时,立刻产生警告信息。通过供应链,例如几十个工厂、 几十个分销中心、和几百个销售渠道实时平衡优化需求,供应和各种约束。这意味着一旦有未意料的变化,改变了需求、供应、及约束、APS就能立刻看到它的影响。通过整个供应链进行成本和服务的优化。用APS建立有效的模式,它是有效的客户响应(ECR),使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协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价值服务。在供应链里,减少非增值的活动。在实施APS之前,进行BPR。用JIT的管理思想消除浪费,减少准备时间,文档资料和行政管理。在供应链里频繁地增加过度复杂的管理方案,仍会增加成本。管理计划依赖于销售预测,然而,销售预测本身有许多不准确因素,那么强化销售也许能达到销售预测的准确性。但是,供应链里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没有足够的供货能力,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结果是销售计划会引起企业失去销售和超出成本。 当基本问题未能解决时,提出复杂的方案实际上是抵冲效率的。需求信息和服务需求应该是以最小的变形, 传递给上游并共享。利用APS通过计划时区持久的平衡需求、供应、约束、同时看到发生的供应链问题。由于实时,双方向的重计划能力,计划员有能力执行各种模拟以满足优化计划。这些模拟提供实时响应。如我的安全库存水平应是多少? 这是最低成本计划吗?我使用的资源已经优化了吗?这个计划满足我的客户服务水平了吗?我以经最大化利润了吗?我可以承诺什么?同步化供需是对服务和成本的一个重要目标。有几个因素影响这种匹配:(1)大批量。(2)生产上维持高效率,而不是满足客户需求。(3)缺少同步,使得库存水平高,和变化频繁的库存水平。可靠的、灵活的经营是同步化的关键。可靠、灵活的运作应该主要集中于生产、分销。销售与市场的角色是揭开需求。2、APS所依赖的一组核心能力为了达到这些高级的计划能力, APS依赖一组核心的能力:计算的速度。基于内存的计算结构,比MRPII/DRP的计算速度快300倍。这种计算处理可以持续的进性计算。这就彻底改变了MRPII/DRP的批处理的计算模式。可以并发考虑所有供应链约束。当每一次改变出现时,APS就会同时检查能力约束、原料约束、需求约束。而不像MRPII/DRP每一次计划只考虑一种类型的约束。这就保证了供应链计划在任何时候都有效。基于约束的计划——硬约束和软约束。APS可以达到同时传播影响到上游和下游。在交互的计划环境中实行解决问题和供应链优化算法。它有能力产生反映所有约束的有效计划。而且,有能力产生最大利润的计划。3、APS与SCM、ERP的关系APS是SCM的核心,它能代替ERP的预测计划、DRP、MPS、MRP、CRP和生产计划 APS不能对业务管理如货物的接收、原料的消耗、发货、开发票、文档管理、财务、生产定单下达、采购定单下达,客户定单的接收。 APS也不能处理数据的维护如物料主文件维护、BOM维护、工艺路径维护、货源和设备的维护、能力表及供应商、客户、资源的优先级的维护。综上所述: 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就是在未预料的事件发生后, 实时的供应链重计划,保证持续的优化的可行的计划,保证按事先定义的业务规则,供应链系统进行重计化、财务优化。参考文献:[1]翁心刚.物流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李严锋,张丽娟.现代物流管理[M].东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3]张铎,林自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4]霍红.物流师,认证教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59.注释:1、APS:高级计划与排程(Advanced Planning System) 它是对所有资源具有同步的,实时的,具有约束能力的,模拟能力,不论是物料,机器设备,人员,供应,客户需求,运输等影响计划因素;不论是长期的或短期的计划具有优化,对比,可执行性。它采用基于内存的计算结构,这种计算处理可以持续的进行计算。2、DRP:配送需求计划(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 planning)是指一种保证有效地满足市场需要又使的物流资源配置费用最省的计划方法,是MRP原理与方法在物品配送中的运用。

  • 索引序列
  • 某企业供应链库存优化研究论文
  • 供应链中的库存研究毕业论文
  • 供应链库存管理问题研究论文
  • 供应链管理企业库存案例论文分析
  • 供应链管理优化研究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