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论文答辩通过后焦虑症会消失吗

论文答辩通过后焦虑症会消失吗

发布时间:

论文答辩通过后焦虑症会消失吗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作业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居民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人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据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到,焦虑障碍的患病率达到了。

由此可见,焦虑症和抑郁症已然成为影响居民心理健康的重要元凶。和抑郁症一样,焦虑症也是神经症的一种。

那什么是焦虑症呢?

2020年有一个词特别火,叫“流量焦虑”。那这里的焦虑跟焦虑症有没有关系呢?

“流量焦虑”是指眼下这个时代流量越来越贵,成交越来越不容易,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焦虑症。

焦虑症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发作,在临床上广泛性焦虑患者偏多。在表现形式上,这类患者经常会无缘无故(没有特定原因)地感受到紧张、害怕、担忧等,没有办法控制。到医院做各项检查,检查报告上多会显示没有病理性的疾病。

之前有粉比问我,“在驾照考试、论文答辩前,我也会感到紧张、焦虑,那这算不算焦虑症呢?”

不算!因为随着考试结束、答辩结束,我们的紧张、焦虑等情绪也会随着缓解或者消失。而真正的焦虑症,常常没有明确原因。

2018年,我曾经吃过一段时间的抗焦虑药物。那时,我刚刚转到媒体行业。最忙的时候,我负责三个公司的文案和活动策划,我经常要加班到十二点。有一天,我实在受不了了,就给领导打电话,问能不能再招一个人,或者找人帮我分担一些工作。

结果,这事被老板知道了,每次开会,我都会被当成反面教材。什么

“有些员工啊,就是矫情。做文化传媒的,谁还没有点压力啊。”

“如果你连这点压力也承受不了,那么不仅XX不适合你,YY、ZZ,AA都不适合你。”

终于在第九个星期后,我离职了。离职时,我的自信心已经严重受挫,我以为自己真的是能力不济,不适合做文案、策划。

然而,就是在那两个月里,我出现了严重的脱发,前额明显露见头皮,与此同时,我还出现了失眠、焦虑等症状。我以为辞职后,这些症状就会缓解,身体就会变好。半个月后,我的症状丝毫没有渐轻的迹象。

我开始遍访名医,从石家庄到北京,我做了各种各样的检查,结果显示除了缺铁之外,我的身体并无大碍。可是,我依然会无缘无故地头疼,依然会失眠、焦虑。

对,我从来不会想是自己有了心理问题,就像2013年那样,我也不认为自己得了抑郁症。

我坚信这些症状背后是有原因的。可是,为什么当诱因事件消失后,我的症状没有消失呢?我开始怀疑自己。于是,我到医大医院看了精神科,主治大夫询问了我一些近况后,给我开了检查单。待检查报告出来,他给我开了抗焦虑的药。很幸运,两个月后,我的头发长起来了,失眠也有所缓解。

那么焦虑如何治疗呢?

改善我们的饮食,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看病时,大夫一直强调要清淡饮食、多吃瘦肉、忌高油、高盐,忌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还好,我个人不爱睡懒觉,偶有熬夜现象)。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我们对抗不良情绪。

对自己要有合理的认知

当我们对自己没有合理、正确的认识时,我们会靠外部的评价来完成对自我的认识。这时候,我们就很容易跟着别人的评价走。就像当初的我一样,别人说我不行,我就真以为自己不行。其实,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离开公司后,我的收入并没有减少,还有了大幅度提高,我写的扶贫方案在全国比稿中被自然资源部采纳。

运动

在我离职后的两个月里,我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慢下来。每天看几个小时的电视剧,写一篇文章,下午抽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到楼下运动,晒太阳。研究发现,运动可以增加血液中的钙含量,刺激脑内多巴胺的分泌与吸收。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主要用来传递兴奋、开心等信息,又被称为“快乐因子”。

除此之外,运动还有助于促进脑内内啡呔的合成,而内啡呔的作用和多巴胺类似,不仅可以起到镇痛的作用,还可以给人带来愉悦感。

放松训练

如果感觉到焦虑不安时,停下来,做几个缓慢而深长的呼吸(吸气要深,吐气要慢,15分钟一组)。或者你也可以尝试冥想、打坐,瑜伽等放松训练。

看医生、遵循医嘱

如果你的焦虑症状比较严重,无法缓解,建议去看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的区别是,精神科医生有处方权,可以开药。所以,不管是器质性问题,还是心理上的问题都不要讳疾忌医。

最后,希望我的抗焦虑经历与分享对身陷焦虑困扰的你,有所帮助。

第一,提升自己。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提升自己,可以通过读书或者是网络学习。第二,运动。运动能够让人产生多巴胺,形成一种兴奋的感觉,除此之外还可以缓解自己内心焦虑的情绪。

答案是肯定的,焦虑症是可以治好的。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但焦虑并不意味着都是有临床意义的病理情绪,在应激状态下焦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而焦虑症是一种与周围环境不相称的过度焦虑情绪。想要摆脱病理焦虑,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焦虑障碍属于慢性病程,复发率较高,患者的 社会 功能比较容易受损, 为了提高临床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主张全程用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用药 ,一般建议长期用药,大概1年左右,但这也并不是绝对的,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策略,实施个体化的合理用药。

患病后不要过度的紧张,适度的焦虑属于正常现象,所以 在病情缓解期不要过于担心病情的复发,适当的放松心情,当自己有点焦虑情绪时,多做点其他活动,比如读读书、听听音乐,让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开,不要总关注在让自己焦虑的事情上,可能过一会你会发现,之前自己焦虑到不行的事情,根本没什么大不了。

我也有极度焦虑的情况,前几天我把进修单位的钥匙丢了,我当时极度自责,极度焦虑,整个人都不好了,想着万一没有备用钥匙我该怎么办,由于我负面的情绪影响了我一天的事情,和朋友约会出门晚了,车没赶上,好不容易打到车最后还是晚了,焦虑了小半天后,我开始调整自己,分散注意力、安慰自己多大事啊,后来找同事找到了备用钥匙,配了一把,问题解决了。有时候其实问题就是这么容易解决的,及时担心焦虑也没有用,问题还是需要自己去解决的,所以焦虑时,分散一下注意力,过了这一小段时间可能焦虑就缓解了。

在临床中也遇到很多患者,本身自己很焦虑,医生说需要服药治疗,就开始纠结,用药会不会有副作用,不用要病情会不会加重,最后弄得自己更焦虑了。有些患者看到药物说明书后就不想服药,说明书上的副作用太多了,其实 那些副作用并不会在每个人身上都有的,药物正规,说明书才全面,把每一种可能性都写在上面了。 就像以前老人经常吃的“镇痛片”,根本就没有说明书标明它的副反应,难道说就一点副作用都没有吗?所以不用太担心,那些副反应不一定在您的身上发生,安心服药,治疗疾病才是最重要的。

先来了解一下我们常说的焦虑是怎么回事。

焦虑本身包含着的是忧虑和恐惧。临床上主要表现担心、烦躁,随之而来的生理变化是肌肉紧张、心慌、易激惹、强迫以及对于这些不适症状的恐怖性回避。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来说,患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濒死感。

很多时候,焦虑与抑郁症状互相伴随,且症状重叠,这就导致很多人分不清抑郁还是焦虑。焦虑是机体处于危机情境时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并且认为是进化过程中“战斗或逃跑”的生存反应的一部分。正常状态下,人们面对危险时,做出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属于生理性焦虑;而当很多情况下,焦虑的存在缺乏这种适应性反应,就属于病理性焦虑。

广泛性焦虑(GAD):最常见的一种焦虑,其核心即为焦虑和担心,具体可表现为警觉性增高、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和睡眠障碍,以及易激惹和肌肉紧张。

惊恐障碍:其核心症状是对于惊恐发作时的担忧和发作前的担忧,由此可继发出突发性惊恐发作和病态性的恐惧和回避。现实中,很多惊恐障碍的患者,尤其发作的前几次,都会被误诊为心脏问题而大量往返于急诊科和心内科。

社交焦虑障碍:患者更多的是对于社交的焦虑或恐惧,以及对于暴露于人群中的担忧。

强迫:患者对于摆脱自身强迫症状而形成的一种反强迫性焦虑。

焦虑的病理灶在于大脑的杏仁核。人们在受到不良刺激后,信号将被第一时间传到到大脑的杏仁核,并使杏仁核产生兴奋,然后传到下丘脑,下丘脑激活交感神经兴奋,继而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的相关症状,如心慌、出汗、瞳孔扩大、手抖等。

值得一提的是,杏仁核距离海马很近,当杏仁核兴奋时,相关刺激也会连带海马,促使海马对这种不良刺激产生记忆性,所以当相关刺激再次出现时,海马内的记忆将会被再度激起,于是产生了相关的回避型反应。这里拿一例儿童期受到虐待的儿童举例:儿童在遭遇虐待经历后,在成人后再次暴露于相关刺激时,焦虑将会在再次被点燃,由此还可能继发抑郁障碍。

这个理论将给予题主一个完整的解释。也就是说,理论上,焦虑并不会完全消失,但可以通过后天的适应性学习,抑制症状。

比较经典的就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简单介绍就是,在每一次的对狗狗喂食前给予摇铃,久而久之,摇铃就可以促使狗狗的唾液分泌,产生进食反应。

同样的道理;某些个体应对焦虑的手段也不尽相同,有些人发现饮酒适量可降低焦虑,有些人则发现跑步后可以降低焦虑,这就涉及到一个“焦虑消退”程序。在焦虑消退的过程中,随着条件性焦虑刺激的反复呈现,个体对于焦虑的反应性将会被降低(注意,不是遗忘)。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某一刺激出现诱发焦虑时,焦虑将反复的出现,当某一瞬间,焦虑的这一反应不伴随有“恐惧”或“回避”时,海马就会记住这一“安全情境”,于是通过反复的强化,使焦虑得到抑制。

一,通过药物抑制:

科学研究证明:GABA神经递质是参与调控焦虑的一种关键性神经递质,而且,在众多参与调控焦虑障碍谱系内的药物都是通过该受体发作作用的。所里,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服用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后焦虑症状完全消失,正是因为药物作用于GABA受体,增加了抑制性氯离子通道的开放频率,但不增加氯离子通过独立的氯离子通道的电导率和持续时间,最终使抑制加强,发挥了抗焦虑的作用。

除了GABA神经递质,五羟色胺(5-HT)也是支配杏仁核的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某些抗抑郁药通过组多5-HT转运体,提高了5-HT的浓度,这一效应通盈对降低焦虑有效。

二,习惯性习得:上文中我曾提到,焦虑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得到抑制。目前已知的方法包括运动、正念疗法、放松疗法、认知疗法等等,这些治疗方案并不适用于全部焦虑患者,而是需要在专业的心理治疗师,根据患者情况具体制定康复方案才能发挥最大治疗效应。

你好,我是精神科医生,看了你的问题描述,你是在高二的时候因为心理因素刺激下出现的胡思乱想,多虑,不断往坏处想,老感觉自己不行?确实是焦虑问题,我就来说一下焦虑的本质和是否能够自愈的问题。

焦虑症的本质即使在业内也是有着很多不同观点的,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两大观点, 一是心理学派观点;另一是生理学派观点。 前者认为焦虑症是心因性疾病, 后者认为是脑内生理生化异常的器质性疾病。 心理学派的代表性理论有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冲突论、行为学派的不良行为习得论及认知学派的非理性信念论。

在焦虑症的本质问题上我是比较赞同心理学派观点的,毕竟在精神科的所有疾病中,可以说焦虑症的心理治疗效果是最好的。我的看法焦虑症的本质是人类对于客观事物自行赋予的主观属性,简单的说,客观事物本身不存在焦虑属性,周围人看它也没有感到焦虑,而患者主观的赋予了客观事物焦虑的属性,所以只有患者自己看事物能够感受到焦虑属性。

我觉得焦虑症还真能自愈,前提是你能够做到改变自己潜意识里给特定的客观事物添加焦虑的习惯,或者说改变自己赋予的焦虑属性,如果能够改变焦虑属性,就能改变患者的主观焦虑体验。

也就是说你觉得它不焦虑了,对于你而言它就真的不会产生焦虑了。

我们说焦虑主要是预期焦虑,就是对于即将发生的事 情感 到焦虑。比如下星期体检报告出来,你担心身体 健康 状况出现问题,像题主一样,总是胡思乱想,往不好的事情上想,吓自己,可能最近几天都会紧张、焦虑、坐立不安。但如果你的潜意识接受了胡思乱想改变不了体检报告的结果,那么久不会产生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的情绪。

所以我说焦虑症是完全可以自愈的,只是理论上可行,但操作起来靠自己很难达到目的。所以心里治疗是焦虑症患者一项不错的选择,当然心理治疗起效需要时间,如果慢性焦虑或急性焦虑让你感到痛苦,还是应该短时间使用抗焦虑药物,待两周左右,心理治疗进一步起效后再缓慢减少抗焦虑药物,直至停止药物,单独运用心理治疗治疗焦虑问题。

本人也曾患焦虑症约大半年,原来也不知是焦虑症,总感觉胃部和左上胸胀痛,胸闷气短,甚至觉得无法呼吸,有几次觉得快死了想打120,也有几次想开车去医院。刚开始以为是胃病,就吃胃药,似乎感觉有好转,但停了胃药就又有觉得症状依旧。就又怀疑是抽烟引起的(本人烟龄三十年)就开始戒烟,戒烟头三天失眠,十分痛苦,胸闷气短,胸疼,心慌等症状仍没消失,就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神经痛,开了21金维他和通脉胶囊服用,刚吃一次就觉得症状好了一半,等服药完后觉得症状有减轻但仍没彻底治好,又去看医生,医生诊断可能是冠心病,就又开了些活血之类的药物,但吃了也没见好转。后来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自己的症状符合焦虑症症状,因只要自己去运动(跑步、游泳)胸闷气短症状就减轻,若是冠心病的话运动反而使症状加重。确定为焦虑症后,自己放松心情,每天抽时间去跑步、游泳,周末约朋友去垂钓,转移分散自己的思想,同时服用逍遥丸,现在一切都好多了,虽然有时会反复,但时刻提醒自己放松心情,现仍在对抗焦虑症之中,我相信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你好!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治疗方法有很多,焦虑症患者因人而异,应该根据发病的原因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建议到医院检查,确定是否患有焦虑症,之后再对症用药,同时加上生活的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只要方法对,焦虑症是可以治好的。

那么,得了焦虑症具体药如何应对呢?

1、学会自我疏导

得了焦虑症,一定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不开心的事不要想,凡事想开点,学会自我放松,多找找可以缓解压力的方法,比如听音乐,进行户外活动,与朋友聊天等等。

2、注意饮食调理

多吃一些全麦谷类的食物,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多吃一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苹果、蓝莓等。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多做运动,少吃甜食或辛辣刺激食物。

3、培养兴趣爱好

多培养一些新的兴趣爱好,多看书,多出去走走,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当人感到充实时,一般就没空忧愁,不要让自己闲下来,空虚是患有焦虑症的人的敌人。

轻度的焦虑症一般是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恢复 健康 的,但如果情况已经严重了,还是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祝您 健康 !

焦虑症完全可以痊愈。治愈焦虑症一般不用药物,只有在极其严重和特殊情况下,如伴有哆嗦震颤、惶惶不可终日、失眠严重等情况下,用苯二氮草类药物给与安定治疗。不太严重的或轻中度焦虑症要运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加以矫正。如可以给予与造成焦虑症诱因不同的工作压力和较为艰巨的任务目标,促使患者高度关注新要求,忘掉旧诱因,从而解除焦虑。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4种缓解焦虑的方法!

一、缓解焦虑的方法:适当运动。

大多数人缺乏了运动的意识,总觉得劳累了一天再让自己运动是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其实适当的运动是有助于缓解人们日常焦虑的,比如平常休息时可以适当的做一下这些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行等。

二、缓解焦虑的方法:听一下音乐。

音乐是治愈人最好的东西,当你觉得焦虑时不妨放点让人放松的音乐,这不仅能缓解你的焦虑感还能减轻你的压力。尤其对于一些上班族来说,劳累的回到家,可以适当的听下音乐。

三、缓解焦虑的方法:学会心理暗示。

当感觉到焦虑的时候,不妨做一个深呼吸。然后进行心理暗示自己,这只是神经上的精神上的问题,等会就好了,时间长了就好了。这只是短暂的焦虑,不要想太多就会缓解焦虑的情绪。

四、缓解焦虑的方法:学着接受意料之外的事。

生活是人们无法提前预知的,有很多事情都是突然发生,因此人们要学会接受意料之外的事,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强大一些。当你学会接受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时,你会发现自己离焦虑更远了。

焦虑症是以焦虑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焦虑症的成因有很多种,它是一个慢性疾病,我们目前所熟悉的大多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实际上,治疗焦虑症还可以结合音乐治疗,物理治疗, 体育 锻炼等多种模式综合治疗。

很多患者觉得焦虑症治不好,整天惶恐不安,实际上,在我们失眠抑郁专科这样的病人很多,治愈它也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么难,只是每个人生命个体不同,所处环境也不同,治疗方法也存在一些差异,根据一些医生数据显示患者的配合程度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患者在医嘱期间常常因为感觉自己好了停止治疗,或者自己私自加大或减少药量,导致一而再的复发,加大了治疗的难度。

还有一部分患者存在一定的错误认知,认为只要吃药想开了就行,将心理治疗看作是说教,聊天,不去做心理治疗,实际上,心理治疗在疾病治疗的中后期加以心理治疗作为巩固治疗,是很有必要的,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预防疾病的再次复发,同时结合多种治疗方法综合治疗焦虑症是可以痊愈的。

您好。我是心理咨询师谢老师,很高兴就焦虑症问题谈谈个人看法。首先可以明确地告诉您的是:大量的西医和心理干预临床实践结果证明焦虑症是能治好。目前对焦虑症治疗方式大致有吃药、心理干预、吃药配合心理干预三种方式。据我所知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简快身心积极疗法、CBT技术对焦虑症的干预(辅导)效果比较令人满意。只是一般的患者(来访者)对心理干预知之甚少,习惯于到医院就诊治疗。

实事求是地讲,在我们的咨询室经常会接待因不满意吃药效果或担心吃药副作用大而选择心理干预(辅导)的来访者,经心理干预后效果还是不错的。

例如:2014年8月,某煤矿企业主管古月来访,自述近来心情烦躁,特别害怕晚上接到单位值班电话,每晚上睡不着,睡前老是担心能否睡好觉,经常被恶梦惊醒,惊醒后很害怕难以入睡,时常会莫名紧张,心跳过速,担心自己有病发作不敢独处需要时刻有人陪伴,感觉到熔不入人群,兴趣低落。此种情况一年前曾有过几次类似症状但一般持续几天就自行缓解。曾经有一次症状发作期间,朋友们为了缓解情绪陪其外出游玩、放松,走到半途中因想到单位的事情就浑身紧张发抖不得不中途停下,取消游玩计划。来咨询前曾到本地2家三甲医院、1家精神病专科医院就诊,检查没查出来器质性病变,有的医院诊断为焦虑症,有的诊断为抑郁症,医生给其开有抗抑郁和焦虑药,已不能正常工作请假在家吃药有10天。因不满意吃药效果而来咨询。

咨询过程:诊断为焦虑症。综合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简快身心积极疗法,用时近2小时。详细咨询过程(略)。

据一周后反馈结果是:他当晚睡得很香,第二天已经上班工作了。去年偶遇古月,我询问其症状干预效果。古月说咨询后头两年焦虑症曾出现过两三次,每当焦虑症状出现时他就用当时教给他预防复发方法有效控制住了,以后就没有再复发过。类似这样心理干预焦虑症并取得满意效果的案例并不在少数。

至于您问到平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学习了解焦虑症状的心理学知识、技术,掌握调解自己的焦虑症状的元认知技能。例如:(一)知道焦虑发作时心里难受、恐慌等情绪是焦虑症状而不是别的什么,它是没有任何危险的,只是让人难受一会儿;如果不是特别恐惧的话,一会就会过去;如果用一定的方法调控将过去得更快。(二)自己现在的所有法、担心、恐惧的内容都是高度焦虑情绪驱动下产生的单向思维活动过程,它是焦虑症的症状,并非真的会发生那些事情让自己担心。自己目前不必为这些内容去担心和做任何思考,只是考虑如何中止它就可以了等;二是学习和掌握消除紧急焦虑感受的生理调控法。例如:(一)深呼吸。自觉地放慢呼吸频率,加深呼吸深度,体会心情放松下来的时候思绪也渐渐慢了下来;(二)焦虑时身体的哪个部位最难受就试着以适当方式多锻炼哪儿;(三)肌肉松紧练习。从头到脚大块地绷紧放松身体的大块肌肉,边放松边体会自己的情绪在慢慢地恢复,同时自己的思绪也在慢慢地恢复正常;三是坚持定时定量的有氧运动。如从事游泳、 养生 桩、散步、太极拳、慢跑这类伸展性或舒缓性的有氧运动;坚持合适的运动量等。

以上个人见解和经验之谈,不足之处请朋友批评指正。欢迎朋友留言、探讨。

焦虑症是可以战胜的。不要以为焦虑症是个难缠的家伙,也不要把自己随便就列入焦虑症的行列,你可以大胆地喊出来:“我可以战胜焦虑。”

首先,接纳焦虑的自己,并相信自己能够征服它。李嘉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你首先要明白一点:焦虑不是无期徒刑。

其次,自己要明白一点,我们不是人民币,当然也不会每个人都喜欢我们。但是,自己必须记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喜欢自己。取悦别人和寻求别人认同既然不是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事情,不要强求,坚决say goodbay!

再次,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是你自己是这个世界的唯一,爱自己,善待自己,自私地把自己放在任何事情的首位,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遇到纠结的事情,有意识的选择感觉良好的一面,摒弃感觉糟糕。打开自己的心门,走进去。

在与焦虑对抗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勇气。英雄不是唯一有勇气的人,每个人心中都有勇气。有了勇气,继而建立自尊,面对恐惧时,会真正为自己感到骄傲。

首先先肯定,焦虑症是可以自愈的,至于你问的严重不严重那要根据你客观现实情况来定义了!\x0d\x0a但无论情况严重到哪个地步,你都应该先了解焦虑的定义.(建议:在还没有严重到那种不能自控的情况下不要去看心理医生,他只会增加你的负担以及病情的恶化)\x0d\x0a弗洛伊德\x0d\x0a焦虑的定义焦虑是由一连串自我无法控制的刺激引起的,由紧张,不安,焦虑,忧虑,担心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如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就会心神不定,坐立不安等等不良反映.\x0d\x0a\x0d\x0a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患有焦虑症.因为每个人每天都面对着困难.关键在于你面对困难时的一种心态,还有取决于你自卑感在解决问题时占有你情感的比例大小.要解决焦虑问题,就必须先解决你的自卑感问题.\x0d\x0a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治疗方法.\x0d\x0a1:旅游放下手头上的一切工作,一个人到陌生的地方旅游.带好足够的钱\x0d\x0a2:户外活动,往往有焦虑的自卑感很强烈,他们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但你可以先选择一个人活动,比如跑步!因为锻炼身体就是锻炼一个人的心志.\x0d\x0a3:阅读.杜绝看恐怖色彩的电影与书籍.尤其是心理方面的书籍.如它会更有利使你了解自己的心理,以及由情感产生的一些本能,使你肯准确客观的面对心理问题.其次就是一些励志题材的书籍与电影.\x0d\x0a4:沟通尽量将你心理活动告诉你的父母,你的同学,你的亲人,也可以通过网络.因为你害怕见人.沟通的对象要尽量开朗.因为情感也遵守能量守衡定论.他的情感可以通过语言传输给你.你个亦可以传输给他.\x0d\x0a5:饮食.尽量吃清淡的菜.以素菜为主.\x0d\x0a\x0d\x0a需要注意的,以上活动你都不能过分的强迫自己去做,但你又必须要求自己去做,这就是焦虑能否自愈的关键.只要你还没有丧失自控的能力,我相信你可以做到上面这些简单的治疗方法,必要的时候可以找人一起去完成.你的父母,你的亲人,同学把你的情况告诉他们.让他们与你一起分担.建议最佳的方法是旅游去陌生的城市旅游.尽量选择远离都市的城市.快的节奏感会让你感觉心理的压力很大.\x0d\x0a\x0d\x0a希望你早点意识到自己的病其实很正常,每个人都曾患有.只是有些人将这种病隐藏起来了.很多病都是这样,不去想它就不发生!也希望你早点康复,对生活重新热爱起来.人生路,在乎的是过程,是解决问题时候的那种自我价值.而不是和谁的对比.

研究焦虑症的论文

1.自考本科一般是8000-12000 具体院校有规定,你可以给负责论文的导师沟通2.论文题目必须是自拟,但是要和导师进行交流,根据老师的意见进行更正修订,题目拟定后最好在百度搜一搜,如果重复了,最好换几个字,意思不变就行3.你不要管别人是不是原创,只要过了拿了毕业证都是相安无事,这个事情谁也没做过调查,无从考究4.你可以在原有学术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咱们国家的大学的论文只是一个形式,你的东西过得去,也就过了,写论文有一个评分标准,参照那个东西很容易就过了,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5.论文有一定的参考度,就是百分之30是引用都可以过,如果太多就会通不过,试想通篇是别人的观点,凭什么算你写的?6.严格与否跟学院的风气有关系,但是自考的一向都严格,答辩就是向老师表述自己写这个论文的大概构思等。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5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随着社会高节奏地发展,人们所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一直被父母呵护的大学生们,进入大学这个新的环境后,远离了家庭和原来熟悉的环境,他们失去了原来的多向受宠的心理环境。 人际交往 中优势地位的丧失,很容易产生不顺心、不温暖、不合群的失宠心理。加之学业与未来前途的渺茫带来的困惑与压力,使大学生们更加不会处理两者的关系。闭锁性与强烈交往愿望的矛盾更增加了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难度。本文将在这里分析心理压力的产生,指出了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心理教育简单化到教育 渠道 的缺失,并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正确的指导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现,试图帮助大学生解决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压力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

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主要是教育方式不对位,表现为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或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认为有了心理健康教育,就应取消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认为既然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就不应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由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就造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从根本上得不到正确的心理观念的汲取。无规矩,不成方圆,由此看来,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有基础原因。

(二)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缺失

当前,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只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政治理论课的一部分,在高校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只是在各个版本的“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中作为一章或一节来讲解。虽然有些高校后来单独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学时很少,教师很难将 心理 健康知识 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课堂讲授的内容脱离实际,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吸引力,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无法真正解决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实际问题。从高中进入大学,由于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很难一下子适应身份的变化,再加之自身适应性差的原因,心理与现实差距加大,加剧了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

(一)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从心理学分析,自卑实际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只是这种“防御”是消极的。一个人的自卑心理形成后,对自己的能力评价很低,不敢大胆主动地去与别人交往。渐渐地会从疏远别人、自我孤独发展到自我封闭,与周围的人形成一道无形的高墙;这种情况又会使别人对你形成不良的看法,更为远离和回避你,从而反过来进一步加深自己的自卑心理。主要问题是对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在新集体中位置与角色的变化不适应,引起 自我评价 降低,强烈的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尖锐矛盾冲突,导致心理失衡。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克服虚荣心理

虚荣心就是以不适应的虚假方式来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学上认为,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达到自尊心的满足就产生虚荣心。因此,有的人说虚荣心是一种歪曲了的自尊心是有一定道理的。

案例:一女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自我感觉比其他女同学都强,可过强的争先拔尖,造成与同学关系紧张,每次选班干部都落选,因而精神刺激很大,夜里经常又哭又笑,并常常自言自语,出现异常行为。该例是为了过度满足自尊心需要而导致产生虚荣心大学的案例,这种现象在大学女生中尤为常见,为了满足自己所谓的面子,甚至以放弃自己诚信为代价。对于这类学生,老师首先运用认知领悟疗法,认知领悟疗法,是指心理咨询者对来访者进行暗示和启发,使其改变原有错误的认知结构,逐渐形成正确的认知。逐渐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以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再就是要教导学生要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踏踏实实做事,厚积薄发,不要追求虚名。

(三)进行焦虑的自我调节

1.焦虑症自我调节从树立自信开始。

自信心缺乏是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我们碰到困难时,往往是需要有勇气去面对的,而勇气则来源于自信心。自信心不足就会让我们在处理事情上瞻前顾后、犹豫未定,从而给自己又添加了一层阴影。所以说,只要我们自己自信起来了,才有可能做好每一件事,才可以为进一步治疗焦虑症打好基础。

2.放松心情有利于焦虑症自我调节。

我们周遭的环境紧张而刺激,当习惯于这种兴奋状态时,有谁会想象一下,假如一切归于平静之后,自己会是怎样的?过度的紧张与兴奋是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的,我们应该适当放松心情、调整心态,抛开一切烦恼,回归到最本我的状态中去,这样才可以避免焦虑情绪的产生。

3.焦虑症自我调节更需要自我反省。

每个人都有出错的时候,不要总是纠结于那些错误,越是纠结就越是困扰,以致出现恶性循环。适当的反一下自己出错的原因,是焦虑症自我调节的有效方式。适当发泄可帮助焦虑症自我调节当我们烦躁不安、紧张无措时,可以选择适当发泄的方式帮助我们排解心中的痛苦。但是,发泄只限于公道方式的发泄,不要影响到他人的生活以及生命。 焦虑症自我调节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是十分有帮助的。患者首先要知道焦虑症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以将焦虑症的自我调节 方法 与心理、药物疗法相结合,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以此为治疗的出发点,有效控制病情的加重。人活在世上,难免不会处于困境之中,只要心平气和,不去胡思乱想,就可以克服一切。

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培养适合21世纪的优秀人才,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当中。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以及使用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分析与综合,教师应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参考文献

[1]樊富珉,李卓宝.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研究,1996,(7):16-18.

[2]国家教育.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1995-11-23(1).

[3]莫旭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试探.广西政法干部学院学报,2003,1:127-128.

[4]谢炳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1-2.

[5]陈国海,刘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1.

浅析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摘 要:为更好地深入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开展各项心理教育活动便成了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但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须认真加以解决,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另一方面,虽然高校日益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大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方法不当,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不合理、难操作、 措施 难到位。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差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由此可见,在当代大学生中,心理疾病正在蔓延,其增长速度之快,负面危害之大,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

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上大学后,生活的环境改变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三)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

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强、自立、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四)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

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对如何处理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一)创造良好的校园坏境。

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优雅文明的校园环境,健康向上的 文化 气息,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活跃的学习氛围,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生机昂然的校园景象等无疑对大学生起着感化和陶冶作用。

(二)开设系统心理健康教育课。

高校应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课程的主渠道作用。要大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分析自身和同学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三)注重专业师资培养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心理教师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管理工作者尤其是学生辅导员,更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要从思想和心理方面,了解学生,克服工作方式的单一性、教育过程的简单化等问题,特别是对“问题学生”,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批评。

(四)丰富和健全多样的心理疏导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大学生中去,通过班会、走访学生宿舍、和学生谈心等形式,引导学生自省,让学生客观清醒地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明确需要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要改进过去心理咨询坐等大学生上门的方法,主动、公开、广泛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联系实际,防患于未然。

(五)加强大学生的 社会实践 活动。

学校也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外实践活动,使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有机结合,达到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目的。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学到书本中、课堂上体验不到的知识。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和实践动手能力,有助于走上社会后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大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学会生存,懂得生活,了解别人,融洽人际关系,强化心理受挫的能力和战胜困难的能力,以饱满的精神去迎接时代的挑战。

综上所述,心理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只有心病心治,师生共同努力,让大学生身心健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使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走出阴霾,摆脱困境,以积极的心态、健康的情绪去面对各种挑战。因此,高校德育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研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大学生的心理导向,培养他们的心理品质,完善他们的人格,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荒.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0

[2]陈素红,胡小红,张西.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J].中国论文中心,2009(11)

[3]史济纯,陈玉民.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EB].天下,

心理健康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 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心理学方向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_心理健康论文题目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1、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2、 浅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3、 如何对小学低年级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4、 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管理探析

5、 谈小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6、 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7、 谈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8、 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以张掖市中小学为例

9、 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10、 团体心理辅导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研究

11、 小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城区小学为例

1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

13、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4、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辅导策略——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小学为例

15、 浅谈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16、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以小学数学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成绩为例

1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8、 浅析心理健康对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的价值

19、 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研究

20、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初探

21、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以沈阳市__小学为例

23、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分析

24、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25、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涂鸦”语言

27、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8、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的思考

29、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探究

30、 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31、 甘肃省偏远山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评估

32、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33、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34、 关于小学思品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36、 自主、自觉、自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举行幸福村学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展示活动

37、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

38、 浅谈庆阳市合水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39、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40、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

41、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42、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析

43、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44、 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方法

45、 情境育心 相伴成长——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46、 实践型小学心理健康社团活动的尝试

47、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综述

48、 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49、 小学体育课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50、 每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1、 素质教育观念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2、 接纳承诺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应用与展望

3、 上海市高危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5、 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网络行为

6、 艺术疗法及其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7、 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路径探析

8、 关注、关心,静待花开——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9、 山东省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0、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改进

1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

12、 青少年睡眠习惯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3、 汶川地震10个受灾市县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4、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群体差异——基于CEPS数据的多水平分析

15、 功能性音乐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研究

16、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17、 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遵医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8、 生态系统理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9、 社会情绪学习对 儿童 青少年情绪智力的影响探析——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

20、 积极青少年发展视角下的心理健康预防与促进

21、 加强心理干预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2、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

23、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经济环境分析

24、 瑜伽 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述评

25、 武清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26、 儿童青少年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27、 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青少年轻度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

28、 移动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29、 积极 家庭教育 理念下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路径初探

30、 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31、 基于“三位一体”思想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2、 浅析手机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对策

33、 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34、 基于希望感研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35、 创建专业支持性环境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美丽心灵”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与应用浅谈

36、 新希望 新构想——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构想

37、 关爱与守护——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实施

38、 以美术教学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39、 主观生活质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

40、 基于素质教育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41、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非生态问题的治理

42、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成长

43、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44、 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5、 自我同情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46、 希望感研究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47、 青少年学习焦虑的心理健康干预模式建构

48、 浅析在思想政治学科中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9、 青少年抑郁症一级亲属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50、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题目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探讨——以高中生认识自我心理辅导课设计为例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开展效果

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弱势群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浅议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探讨

6、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

7、浅析校园心理剧在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8、美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9、关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探讨

10、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究

1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效果

12、试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3、创设情景法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4、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状及对策

1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6、素质 拓展训练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讨

17、微探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8、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9、多媒体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与分析

20、探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1、心理健康教育漫画多模态话语分析

22、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

23、浅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技巧

24、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25、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初探

26、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7、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8、萨提亚治疗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9、浅析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

30、探讨同伴教育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

31、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教学全程的价值分析

32、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

3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34、“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试论“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36、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7、短视频传播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8、艺术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39、中英两国中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异同分析

40、新形势下山东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41、批评教育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的应用价值

4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探讨

43、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研究

44、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45、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研究

46、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47、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为例

48、基于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49、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50、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论文题目2021相关 文章 :

★ 演讲心理健康主题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大学生心理健康优秀论文题目3篇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关注心理健康演讲稿2021

★ 2021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5篇

★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感悟2021

★ 2021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范文

★ 202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格式5篇

考试焦虑症论文知网

1、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加上一个认知:糟糕的事情即将发生。所以焦虑有时也叫作预期焦虑。 这个预期如果是现实的,没有夸大也没有缩小,那么相应的焦虑的程度也会在可忍受范围内。从结果来说,这样的焦虑使人处在更加警觉的状态,有利于激活和维持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现实焦虑,是一个人还活着的证据。 2、如果预期的“糟糕的事情”被夸大,焦虑就会增大,当增大到不可忍受的程度,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受损时,就是病理性的了。这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被夸大”是指,潜意识层面赋予这件事以特殊的意义。比如,当一个人赋予高考以“抛弃父母”的意义时,焦虑值增高,影响到答题能力,导致高考失败。这就是常见的考试焦虑症。 如果你问焦虑的考生,你怕什么?他会说怕考砸了。这是他的真实害怕,但是是表面的想法,内心深处制造了ta过度焦虑的症状的,是“怕考得太好了”,因为越考得好,就越能“抛弃父母”。我知道这个说法听起来很荒谬,但我也知道它在潜意识层面是真实的存在。 考试焦虑症是典型的俄狄浦斯冲突(通俗的翻译叫恋母情结)的表现。号称十全十美的悲剧《俄狄浦斯王》里,“弑父娶母”的俄狄浦斯受到了严厉的惩罚,这就是“成功”的代价。 人的整个一生,也像是一场考试,表面上看,大家都怕过得不好,往深处看,很多人都怕过得太好,所以“故意”过得不好。 43年前的今天去世的伟人说:要敢于胜利。这就已经干预到潜意识层面了。 为避免考试焦虑,一位德国精神分析师给中国学校的建议是:避免考试密度太高,制造轻松的考试氛围,明确考试范围,和安排一次师生考前谈话。 在考生个人这边,由于考试焦虑是人格层面冲突投射到一个具体事件上的结果,改变人格又是一件旷日持久的事情,所以临近考试前的处理措施,不是精神分析,而是对症治疗,比如做放松训练,直到能够迅速做到放松为止。 3、超我焦虑。由于无法达到自己内心的道德标准的要求而产生的焦虑。这样的人无法坦然享受感官快乐,如美食、美景;也不能享受好的人际关系带来的乐趣和滋养;无法放松自己,休假都必须带着的一些书就是证明;他们需要不断地奉献,才能缓解超我打压下产生的内疚感;等等。 4、阉割焦虑。本意是身上的某个突出物可能被切掉,延伸的意思是某种能力被削弱或者被去除。比如长辈告诫孩子,只有亲人才会对你好,别人只会利用你、陷害你,这就在试图阉割孩子的社交能力。那些出众的人,属于人群中的“突出物”,ta们自己可能有阉割焦虑,众人对ta们可能有阉割冲动。 中国俗语说:出头的椽子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说的就是阉割焦虑。 5、分离焦虑。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由一系列分离组成的。有分离焦虑的人,成长会变得缓慢或停滞。 有较强分离焦虑的人,可能有以下表现: 拒绝友谊、聚会。Ta们的内心独白是:没有开始,就不会有难以忍受的结束。 拖延。把跟某件事情的关系的结束,看成是跟人的关系的结束,害怕这个结束会激活分离创伤。反复主动终止友谊或亲密关系,避免被抛弃的被动感。 6、焦虑是对不确定性的反应。 婴儿完全需要他人照顾,任何不确定性都会是严重威胁。成人由于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对环境的要求就不那么高了,或者说能够忍受某种不确定性。 如果成人仍然要求很高的确定性,如果达不到要求,就焦虑,就表示ta对环境还部分地保留着婴儿般的需要。 7、被害焦虑。 我们可能把敌意投射到跟我们不一样的人身上,然后再认为他们对我们有敌意,会做出不利于我们的事情。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个人的被害焦虑会导致其与他人格格不入,持续的焦虑还会导致各种心身疾病。团体之间的被害焦虑会导致社会分裂、文化冲突甚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 刘慈欣在他的小说《三体》里,把这个焦虑放在了宇宙尺度上,并且把程度推到了极致。 8、解体焦虑。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有疑病症,他们担心某种未被检测出来的疾病会导致自己毁灭。这是一种自我破碎感、或者被他人吞噬感,来源于早年关系中自我的边界被反复突破。它离死亡还有一步之遥,可以被理解成“活着时的死亡”,比真正的死亡似乎更可怕。 9、存在性焦虑。理想的自我打压现实的自我,形成了存在焦虑。理想自我除了前面说到的道德标准外,还有外表、人格、才能、财富、受喜爱程度等涵盖一切的标准。几乎没有人能够达到自己理想的境界,所以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焦虑。 焦虑是可以相互传递。父母的焦虑会传递给孩子,我的焦虑可能传递给你。 人与人的关系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谁替谁承受和消化焦虑。 父母替孩子承受和消化焦虑,那就是合格的父母。遗憾的是,在现实中,经常是孩子替父母承受和消化焦虑。 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孩子有时候“装出来”的学习的样子,其实是在扮演心理医生“治疗”父母的焦虑。 如果说谣言止于智者,那么焦虑止于思考。意思是要焦虑这种情感的认知部分浮出水面。很多“情感问题专家们”,处理问题时也是不自觉地采用“加强认知”的方式。

考试焦虑的心理原因

你会出现考试焦虑的情况吗?那么这背后的心理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考试焦虑的心理原因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考试焦虑在中小学生中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在临考和考试期间出现过分的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有时还可伴有胸闷、头晕、失眠等生理表现。由于考试焦虑似乎主要与学业有关,因此人们通常从学习的角度分析考试焦虑的原因。

例如:

考试焦虑的学生可能平时没有掌握好所学的知识,需要考前临阵磨枪;他们也可能缺乏良好的应试技巧,对于自己在考试中正常发挥缺乏信心;或者,某些学生以往有过重大考试的失败经验,非常担心恶梦重演;也可能存在一些外在原因,比如考试难度过大、考试方式比较陌生等。

这些原因确实常常是直接与学生的焦虑有关的因素,从这些角度出发,通过培养学生平时良好的学习习惯、培训应试技巧、改善考试方式等措施,将会有利于学生减轻考试焦虑。

但是,除了上述原因以外,有一些学生的考试焦虑有着更深层的心理意义,导致他们产生焦虑的,并不仅仅是当前的、学业中的原因。

比如说:

一个孩子的考试焦虑,不仅仅有孩子自身的原因,甚至有时主要原因不在孩子本人身上;对于考试的恐惧和困难,往往并不是单纯的学业问题,倒是有许多案例发现,家庭关系的问题是考试焦虑的根源;有些学生对高考的恐惧,恐惧的也许不是考试失败带来的结果,而是考试成功带来的结果。

对于这些更深层的原因,我们需要多一分思考。因为心理治疗常常不同于躯体疾病的治疗,并不是一种心理问题对应一种解决办法,而是需要在对一个人具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样一种心理问题,背后可能有很多种不同原因。同样是考试焦虑,对不同的学生来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非常不同的。

在各种考试中间,高考是最严峻、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考试,所以面临高考的考试焦虑也是最有典型意义。我们就试着从这里出发,从分析高考的心理意义来找出考试焦虑的许多种可能来源。

案例:

晓龙的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他们努力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晓龙的寒暑假和周休二日比平时上课还要忙,因为他要参加母亲付出很大努力为自己报的各种著名的辅导班、提高班,这堂课刚刚结束,又要匆匆忙忙地赶到另一所学校去参加下一个。

尽管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晓龙的考试成绩总是让父母非常担心。一遇到比较重要的考试,晓龙的脑子就好像变木了,平常背过的知识,练过的习题,都有可能答不出。眼看高考临近,父母非常着急,可是表面上还要安慰晓龙,告诉晓龙在考试时不要想太多、要放松。可是,这样的安慰似乎完全没有起到效果,晓龙的紧张程度一点也没有减轻,连复习都受到了影响。父母更加担心起来,开始考虑晓龙是不是身体上的压力也太大了,甚至有时也开始劝晓龙歇一歇,进行一下体育锻炼。

从晓龙的生活状况来看,他失去了一个正常的中学生应有的自由,几乎完全成了一个学习的机器。虽然晓龙的父母看起来是温和有礼、很有修养的人,并不会严厉的呵斥、责打晓龙,但是,他们在谈话、表情和自己的做法中,无处不向晓龙传达着他们的高期望。在父母强大的期望也是压力之下,晓龙没有直言反抗的力量,但是他通过患病——考试焦虑症实际上表现了对这种待遇的反抗,尽管晓龙自己也完全不能意识到这种功能。

心理医生常常通过了解心理问题发生的背景和发生问题后导致的影响来透视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晓龙发生考试焦虑,带来很多影响:考试成绩下降、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受到挫折、父母加在晓龙身上的压力减小等。从这些结果看来,晓龙的考试焦虑是对父母的权威的一种反抗:父母可以掌控一切外在的学习活动,但父母无法掌控晓龙的情绪,也无法掌控学习的结果。晓龙不能直接拒绝去参加各种辅导班,不能要求自由支配节假日的时间,他顺从地遵守着父母的安排,但他没有让父母满足心愿。因为考试成功意味着顺从权威的要求,所以通过考试焦虑来使考试失败具有反抗权威的意味。

除了反抗的意味,晓龙的考试焦虑还体现了另一方面的矛盾——关于被爱与被拒绝。今道友信在《关于爱》中说,现代人的思想重视功能而忽视东西的存在本身,并且把这种适用于物的思想延伸到人身上。在这个案例中,父母重视晓龙的学习超过了重视晓龙本身,并认为重视晓龙的学习就是对他最好的爱。晓龙身上与学习无关愿望与痛苦没有得到关心。其实父母爱的不是整个的晓龙,父母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爱晓龙,也许这样的做法让晓龙怀疑:如果我学习不好,是否就不会被爱?

因此,晓龙的考试焦虑又好像是对父母的爱的一种测试:如果父母只是因为我学习好而爱我,那么现在我考不好了他们会怎样呢?

“如果我学习不好,是否就不会被爱?”这并不是只有晓龙才有的怀疑。在许多过分强调学习成绩的家庭里,还有千千万万的孩子在内心深处不能回答这个疑问。也许其中许多并不以考试焦虑的方式表现出来。但在他们长大以后,他们总是力图把每件事做到完美,如果不能达到就感到非常不安,因为他们总在隐隐地担心着自己做得不够好就会失去爱。

希望留住爱,希望不被重要的人拒绝,这常常是考试焦虑的一个深层原因。容易体验到考试焦虑的人对于失败比较敏感和恐惧。心理学家认为,从发展上来说,一个人害怕失败的'根源在于害怕被拒绝。小孩子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了解到考试没有考好的意义:如果他考得很好,父母会表扬他,让他感到父母喜欢自己;但是,如果他考试失败了,父母会表现出不高兴,并可能批评他,让他体验到父母对他在情感上的拒绝。父母的批评让他感到不愉快,他希望避免这种不好的体验,由此也希望避免失败。

有趣的是,人不仅有害怕失败的心理,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害怕成功的心理。害怕成功最初是美国心理学家在女性身上发现的一种倾向。他们发现,女性认为成功之后会在人际方面带来很多不良影响,因此而害怕、回避在学业、事业上表现太优秀。后来的研究发现,这种倾向并不是女性独有的。实际上,确实有些时候,人们似乎会孤立成绩非常优秀的人,这些人更容易被嫉妒、偏见所伤害,而更难交到朋友。因此,无论是害怕成功,还是害怕失败,归根结底都是害怕被他人所拒绝,害怕无法得到爱。

比起其它的考试,高考可能更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高考常常给人的生活带来较大的变化,最典型的变化就是需要离开父母去上大学。因此,有些学生对于高考的恐惧,也可能是恐惧高考所带来的东西。高考是长大成人的重要一关(实际上,一些心理学家把考试与原始部落中的成人仪式相比拟),那么考试恐惧,可能恐惧的是现实中与心理上离开父母——恐惧分离与独立。

有的考试焦虑的孩子有一个非常关怀体贴的母亲,将孩子的生活照料得无微不至。孩子除了学习什么也不用做,也什么也不会做。他在学校里也很少和同学交往,放学就回到家里。因为家是这样一个舒适和安全的地方,而他在心理上并没有长大,没有自信能够独立承担生活的一些方面,所以通过考试焦虑,他限制自己的成长,让自己永远做需要父母照顾的乖孩子。系统家庭观会认为,虽然表现出问题的人是孩子,但有可能是整个家庭系统的互动出了问题,只是通过孩子的考试焦虑表现出来,也许根源并不完全在孩子身上。有时会发现,其实是孩子的母亲最不能接受孩子长大、独立、离开自己,是母亲更需要孩子留在自己身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实际上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影响慢慢积累才浮现出来的。如果到了高考前一两个月才想到求助于心理医生,希望一两次面谈就能完全解决,那是一种不现实的期望。对于长期积累起来的问题,也需要一个过程去解决。所以,希望学生、家长和老师及早发现有关考试的心理问题,未雨绸缪,让心理咨询能有机会起到更大的帮助。

考试焦虑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头痛、胸闷、恶心,出冷汗,手脚冰冷、腹痛、腹泻等一系列症状。

一旦考试出现恐惧,自信心开始动摇,学习成绩会严重下降。由此可见,减轻学生的考试焦虑以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而考试焦虑程度却是因人而异,因此,考试焦虑症的成因以及什么样的人易产生考试焦虑,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影响因素

(1)遗传方面。有些考生因受父母遗传基因影响而使神经类型强弱不同,使一些人对环境刺激较为敏感,易产生紧张反应。这一类人的考试焦虑程度较高。

(2)成熟水平不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个体的考试焦虑程度有所不同,这是由于生理成熟水平对个体考试焦虑的影响。中学生因心理开始成熟,而且开始面临前途的选择,因此,最易产生焦虑。

(3)健康状况。身体健康与否,也影响考试焦虑。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情绪稳定,能够正确面对考试;而身体健康不好的人,对将要面对的考试尤其是重要考试会产生心理焦虑。

分离焦虑论文答辩

学前教育开题报告

[9]郑三元.如何为孩子选择幼儿园[J].教育导刊.2002.(14)

[10]赵秀峰 ,张晓红. 别忽视了“乖孩子”[J].山东教育.2003(36)

五、文献综述(在对选题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或调查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动态等内容进行综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不少于700字)

许多研究表明: 2—3岁的孩子在情感上的依恋情况是客观存在的,教育专家刘桂珍认为:依恋是儿童与其主要教养者之间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联系在儿童整个心理发展(包括社会性、交往、情感、情绪、行为、心理健康及认知、智力等方面)中都具有重大作用,既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和重要因素。

北师大教授庞丽娟认为:分离焦虑又叫入托焦虑,它的产生与三岁前的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尤其是依恋感发展有着直接相关。分离焦虑的出现是依恋关系碰到障碍的表现。初入园幼儿克服焦虑将依恋扩大到老师和同伴身上,会为今后培养道德感、友谊感、同情心及友爱、合群、同玩、同乐、分享等良好品格打下基础。

情绪心理学家斯洛夫()认为:积极的情绪对心理活动起协调、组织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对心理活动起破坏的、瓦解的作用。有了愉快的情绪,孩子会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对各种事物、现象感爱好,喜欢探索一切,对人友善,能够较快地适应环境,反之,将会对孩子的和谐发展产生阻碍。由此可见,愉快的情绪能影响人的心理,使人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世界,对儿童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儿童期,幼儿有两种基本需要;安全需要和满足的需要。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环境发生变化,接受的信息变多,面临的问题变复杂,幼儿心理安全的天平被打破。因此,入园不适是幼儿而对压力采取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社会学研究表明,从家庭到幼儿园,幼儿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家庭中,幼儿往往是中心,尤其是独生子女。同时幼儿的自我中心特点也十分突出。他们没有群体生活的经验和概念,对于群体生活感到陌生,这是幼儿入园不适应的重要因素。

以上的各种观点,都说明幼儿在初入园的时候出现情绪不稳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是普遍存在的,也是正常的现象。这是幼儿迈入社会必经的心理过程。很多的心理学家以及教育人士都不同程度上的注意了该问题也作了很多的探索与研究。与幼儿亲密接触最多的家长和教师也非常注重这个问题,也作了很多努力,但是,总体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由于幼儿个体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差异,要更快更有效的稳定初入园幼儿的情绪,帮助、引导幼儿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还需要我们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开展实践研究,以从中总结出可行有效的策略,为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提供依据,为幼儿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作出更大的努力。

六、工作进度安排(时间、内容、步骤)

(一)准备阶段

年12月20日至20xx年2月24日,收集文献资料,制定研究方案,为进班进行调查研究作好理论准备。确定论题,准备开题报告。

年2月25日至20xx年2月29日,进班观察、调查,做好开学一个星期中孩子的情绪表现记录,边观察边实施策略。观察记录

年2月29日至20xx年3月15日,继续做好观察记录工作。完成开题报告。

年3月15日至20xx年4月1日,继续做好观察记录工作,整理个案,为论文的写作作好准备。

(二)写作阶段

年4月1日至20xx年4月15日,整理资料和数据,撰写论文初稿。

年4月16日至20xx年4月30日,提交论文初稿,并根据指导老师意见修改论文初稿和二三稿。

年5月1日至20xx年5月11日,论文定稿、打印、准备论文答辩

(三)答辩时间

20xx年5月12至20xx年5月18日,论文答辩,具体时间由系确定。

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完全陌生的人,幼儿能否尽快地适应将直接影响其社会化的进程和性格的发展。分离焦虑是幼儿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我们应有效地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让幼儿成功地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一、家长积极主动作好幼儿入园准备(一)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假如幼儿能在入园前习惯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具有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学会独立吃饭、学会简单穿脱衣裤、基本自理大小便等。幼儿学会一些独立生活的本领后,会更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增强自信心,能较快地适应幼儿园中的集体生活,大大减轻入园分离焦虑。(二)教幼儿大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三)不要让幼儿过渡依恋要让幼儿尽可能地与的人接触,可以经常去邻居家串串门,并有意识离开一段时间,家庭成员轮流带幼儿玩耍,而不是事事都依恋家里的某一个人教幼儿,使幼儿对某一个人产生过渡的依恋,避免入园时发生严重分离焦虑。(四)萌发幼儿对入园的向往之情幼儿入园前,家长可经常和幼儿说说幼儿园的事,平时与幼儿的交谈中,渗透一些对幼儿园充满向往的话题。诸如:“幼儿园好玩的玩具真多。”“宝宝长大了,可以去幼儿园学本领了。”切忌用幼儿园和老师来吓唬幼儿。二、教师充满爱意,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情绪具有易受感染和相互影响、不稳定、容易外露等特点。做为在这一环境氛围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师,言谈举止要的体现母爱的温柔、亲切、耐心,使幼儿尽快亲近老师,缓解幼儿分离焦虑。(一)创设人文环境,建立归属感在浓厚的人文环境中,幼儿有一种归属感。尤其是教师亲切友善的妈妈般的关爱是对幼儿的一种接纳,也是建立彼此信任、适应陌生环境的基础。1、物质外加精神,共同奖励为了建立与幼儿之间的感情,当幼儿入园后,教师可以延续一段时间天天送奖励“红五星”或“小红花”。同时教师还应以肯定的语气赞扬幼儿,如:“今天你来幼儿园真好!”“今天你一点也没哭!”等。让幼儿每天都有惊喜,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2、小名直至学名,逐渐过渡

单纯表现某个人物的性格特点;2、赞颂或批判这个人的品质特征;3、通过回忆“我”与这个人的交往,表达“我”对他的怀念;4、通过对某个特定人的描写,来表现这个社会上和他具有同样的特征的一群人,反映一个社会背景。

论文答辩分离焦虑

如排除个体差异,和一般情绪压力的疏导方式差不多: 1、身体放松练习; 2、呼吸冥想放松练习; 3、应对技巧练习; 4、注意力转移练习; 5、积极思维练习; 正常的饮食、睡眠和社交活动,也能起到减压作用。焦虑能消磨人的行动力,产生无助感,进而更加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缓解论文答辩之前的焦虑,要做到宏观两认识和微观三注意。 第一,认识到人生一切事情都具积极意义。 就像一个不喜欢运动的人看待 体育 课:如果把 体育 课看成是来折磨他的事物,就会反感并焦虑;如果把 体育 课看成是帮他磨砺性情,增强体魄的事物,那么他就会积极接纳并行动。 这也是吸引力法则的内容:如果你积极接纳事物,那么宇宙就会发出正能量,帮助你达成心愿。反之亦然。 所以你要把毕业答辩看成是你人生有益经历,是来帮助你历练人生,使你日臻成熟的事物。 第二,认识到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毕业了只是一个阶段的结束。每一个阶段的结束都标志着人的进步:在知识上,在身心上,在人生历练上。 我们生命中有一些当时看上去很难熬的事件,比如中考高考,比如各种毕业仪式,还比如论文答辩这种事件,过后回忆起来有着充实和幸福感。这就是因为每一个阶段都意味着我们的成长。 因此你应为自己有答辩机会这样一个学习成果仪式,迎接自己的成长感到开心。 第一,要把握好自己论文的大意与细节。 论文是自己一段时间的心血作品,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于他整体的感觉及头、身体、脚,这些重点部分了如指掌。 可以通过自己设问,来了解论文的情况。 第二,承认自己的紧张并应对 可以在答辩过程中准备纸笔,不仅用于做笔记理清思路,还可以帮助缓解焦虑的情绪。 还可以在刚开始公开承认自己的紧张。只要不刻意去抵抗紧张,情绪就会得到缓解。 毕竟这种大场合每个人都会紧张,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你的开诚布公可能还会让评委们感到你的真诚。 第三,在心中要始终提醒自己强大。 美国研究表明:做有益的白日梦有利于成功。所以你可以详细地想象自己是一个答辩老手,虽然承认了自己的紧张,但是内心有一片平和安宁。 不要刻意为答辩那一段时间安排的紧凑有条理。应该让自己像平时一样,就好像去上个课,或者去找工作应聘一下。在紧张中有放松,在放松中有紧张。松弛有度。 答辩现场有几点注意提醒你: 总之,要做到以上这些,我们需要: 第一,对自己的论文有很好的把握。 第二,进行实战操练,即自我彩排。 第三,让日常生活一如既往,不过于紧张。 与其紧张焦虑,不如行动起来,现在先去外面跑一圈。 祝你顺利通过答辩大关!你好,我是长乐,你的问题刚好今天我们老师上课时有提到,我是vlog领域创作者,总视频形式回答,希望对您有用 毕业论文答辩对于一位大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自己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多年的事,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大学毕业论文,有很多人都没有机会再读研究生和博士,就是在校读书的生活就此结束,这个不帮到自己拿到毕业文凭的事情,还关系到自己对这个学习的总结,使自己感觉到能够对得起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学习,所以内心的紧张是可以理解的,怎么样去缓解这种紧张和压力呢?首先我们要学会腹部呼吸,逐步缓解自己的这个损伤以上,缓解自己的紧张。充足的大便准备让我们这个对所答辩的问题了如指掌对大如牛,所以那也是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令到自己减轻压力的一种非常好的办法。在答辩之前可以找一些同学来进行模拟演练,这也是缓解压力的一种方法,如果你经过很多次的模拟演练,就像那些演文艺晚会的演员一样,经过多次的彩排之后呢,才出到舞台去表演,他的心情也会芳姐特别逗。 我想做家长的,1,不要老是刻意的去提及此事,减轻孩子的思想压力,2溶造宽松的家庭氛围,及交际圈子,生活上丰富一点,4,尽可能地满足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保证充足的体息,5,可以邀请孩子的同学常到家里来做客,让孩子们放松心情自己交流,6,适当放宽经济支助。总支要让孩子放松轻松上阵,去完成论文大关。 不要把这个事看得太重,你人生中很小的一件事。 以后你会遇到很多比这个大得多也重要得多的事情。 学会原谅自己的过失或不足,不要追求完美。 你好。 缓解焦虑,我平时缓解焦虑的办法,第一,把自己放空,自己找一个安静,自己独处,放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想着想着就缓解过来了。第二,自己喜欢逛街或者超市,在自己允许范围内购买自己想吃或者想玩东西,自己通常喜欢购买和厨房相关的东西,自己爱做饭,通过这种方式缓解焦虑。第三,自己喜欢运动,喜欢在大大的操场,慢跑,拉伸,通过身体的锻炼,来寻找自信,进一步来缓解自己暂时的焦虑。第五,自己喜欢手工,沉浸其中,提升自己的信心。通过以上方式缓解紧张和焦虑。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话多没有,我以前和你,现在照样月薪5000了。给你我的绝招。1.首先,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你就是个伟人。2.演讲之前,去洗手间,再没人的时候,使劲张大嘴,用食指和拇指扩充。让嘴最大,来回几次,让嘴巴放松。3.跑楼梯,我以前是七楼,我跑3个来回,人一累了,什么都不在乎了,因为有活力了。然后演讲。(之前小休息一下)4.演讲多用用手势,当下面的人是幼儿园的小朋友。5.别想你说的话人家笑你,你脑海除了想你要说的,就想下面的人佩服你的口才,你的内容。6.最后一招,我最初用的,也许你不敢用,我曾经跑到操场上,对着蓝天(旁边有人的)大喊。别人都笑我,但没有说出来的,至少我没听见。我就什么都害怕了。这些都是我以前的经验,只要你相信自己,你肯定能搞定,如果有疑问给我发信息。我能帮助你的肯定帮你。如成功演讲,也可以给我信息。好运@@

将答辩论文熟练记忆,在正式答辩前多做一些假想练习,答辩的时候放平心态,暗示自己,相信自己,也可以在答辩前嚼一嚼口香糖,缓解压力。

手出汗与身体其他部分出汗不同. 其他部分出汗,是因为热,越热汗就越多. 手心出汗,与身体素质,内分泌等等都有关系的.身体健康的人,即使全身大汗,手心也应该是干的.而手常出汗的人,往往是身上没有汗,手心却满是冷汗,感觉冰凉的.有的人越到冬天手越出汗.手心出汗是体质虚寒的表现,如果你同时很怕冷,并且冬天手脚冰凉的话,应该就没错了吧.多吃些温补的食物调理身体,还要加强锻炼,目的是加速血液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手心出汗是内分泌过剩.还有你的心理紧张,要经常在人多的地方发言,多锻炼自己。可以改正你怯场的毛病。

  • 索引序列
  • 论文答辩通过后焦虑症会消失吗
  • 研究焦虑症的论文
  • 考试焦虑症论文知网
  • 分离焦虑论文答辩
  • 论文答辩分离焦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