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视唱练耳论文研究

视唱练耳论文研究

发布时间:

视唱练耳论文研究

音乐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论题,供大家参考:1、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2、高校音乐专业合唱训练与视唱练耳的关联互动3、公民社会塑造过程中的高校职能研究4、冷爵士的艺术风格研究5、论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6、论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7、论声乐学习和演唱中心理调适的作用8、论西方音乐剧的发展脉络9、论中国传统音乐中“和”的审美内涵10、论中国近现代声乐演唱发展的多元化11、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12、浅述抗战时期在重庆创作的音乐13、浅谈“微笑”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14、浅谈西方民族音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15、如何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相互渗透16、如何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17、印度宝莱坞电影音乐的特点18、由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19、《试论民歌演唱方法训练与民歌地域风格把握——以陕北民歌为例》20、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中减七和弦的使用技法及其审美

目前,社会上各类音乐培训机构不计其数,这类机构中,音乐学习往往都比较传统,即凭借老师的经验和感觉,儿童声乐教学更是如此,教与学的双方常常都要付出较大的体力代价。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催生了各种教学手段,多媒体软件课程教学就是其中非常重要且应用广泛的一项。许多教育机构开始研发这类应用于音乐教学的多媒体软件技术并推向市场,例如:古筝、钢琴、尤克里里、非洲鼓等都已开始应用于各类音乐培训机构。在这些软件技术的支持下,儿童声乐启蒙课程也应运而生,并给我们的儿童声乐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一、完成了声乐教学观念的转变

长久以来,我们的传统声乐课教学始终保持在教师“弹”学生“唱”,教师“唱”学生“模仿”的状态。对演唱的声音技巧、歌曲内容的理解等都是以心口相传的授课方式进行的。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很多儿童在一段时间后对声乐学习失去了兴趣,并且受这种传统教育体系的影响,儿童声乐教育并没有从音乐审美角度出发,而是纯粹的进行声乐教育,容易产生与音乐审美相悖的现象。多媒体软件课程给我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声乐教学模式,和时代相接轨的触屏系统让课堂更加贴近我们现在的智能生活。软件中的表演示范视频、K歌模式、乐理讲解等等,无一不在说明现在的声乐教学是以声乐演唱为主旨,并集合生理、心理、语言、表演、体态、音响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学科。在声乐学习中让儿童发现美、感受美、享受美才是学习声乐的最终目标。这种美与快乐还包括环境的布置,学习中除了要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还要给儿童提供练唱环境和舞台实践环境。这种现代教育技术的普遍运用,使传统的教学发生了质的飞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儿童学会学习、应用、创新才是当代声乐课程的关键。教学内容从单一的、狭窄的音乐技能转向多学科结合的世界音乐文化教学,教学活动的主体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的探索和创新者。此类多媒体软件教学系统等现代教学媒体资源从主要为教师示范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进行学习创新的工具。

二、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儿童声乐教学强调儿童声乐基础的训练,教师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和上课内容辅以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方面的学习。而许多教师只重视儿童声音音准、技巧等歌唱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和表现。然而声乐是表演艺术,发声的方法只是歌唱表演的基础训练之一,其最终目的是用美妙的声音把歌曲的内容以及情感传达给听众。多媒体声乐课程软件的开发,系统全面的设计了课程内容,较为合理的安排了乐理、视唱练耳等知识的讲解,每节课还配有热身运动、发声练习等。例如中央音乐学院设计研发的课程体系“艾范儿”,整个课程体系设计有162节乐理知识讲解,48节视唱练耳,120节发声和气息练习,76节歌曲解析,48首考级曲目、歌曲MV、热身运动、K歌模式等,每节课都有专业老师录制的视频教学。这种系统的课程体系不仅让儿童学习了专业的声乐演唱,还大大提升了儿童的舞台表现力,增强了儿童的心理素质、舞台形象、与伴奏的配合、演唱的肢体语言等综合能力,同时儿童的音乐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强化了整体素质的培养。

三、开启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声乐教学教师通过讲授和示范,利用有限的教学手段钢琴、黑板等方式表现,这种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儿童的'自我思考能力,在有些较抽象的问题上,不容易理解透彻。多媒体软件课程与时代同步,采用智能的触屏模式,整合了上课所需的多种教具,如钢琴、节拍器、黑板等。整个内容由动画故事的形式开启讲授,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环节让整个教学生动。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整节课都是教师与儿童的互动,在轻松愉悦中学到了知识,体验了声乐的美妙。多媒体数字软件课程中的动画技术,不仅解决了声乐演唱技巧和乐理中的抽象内容,练声曲也利用各种辅助技术手段,在屏幕上呈现出模拟键盘,每一条发声练习都配有不同乐器的伴奏模式,利用音色的变化使单调的发声训练更加生动、具有歌唱性。录音技术,让儿童在学习完歌曲后可以进行K歌比赛或录音,并且通过这种录音模式,可以让儿童以听众的角色对自己的声音进行客观的评价,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四、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与综合素质

这种多媒体软件课程的研发,每个章节内容都设计到位,还有专业教师录制的视频讲解,对于专业院校出身的教师来说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如鱼得水。但很多社会培训机构引进此软件后,具体实施的教师音乐专业性不强,只是经过一些简单的培训就上岗教学,过多依赖软件课程内容,按部就班,这样的结果自然达不到我们的教学预期。多媒体软件课程只是我们的一种教学手段,利用现代的科技,使我们的教学与时代同步,它只是让我们的课堂锦上添花,但不能让它主导我们的课堂。为了更好地使用它,教师首先要有过硬的音乐专业修养,对声乐具备一定的理论与演唱能力,熟悉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并不断的学习,吸收先进的理念为教学提供支撑。

(二)注意个体差异的教学

在一些比赛担任评委的时候发现,很多机构或者老师教出来的孩子,无论是演唱还是表演都千篇一律,这种多媒体软件课程的应用,更是让教学可能出现复制性,每节课的内容,方法,模式都一样,孩子的演唱,表演也都按照软件设计好的内容进行,让孩子缺失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在利用软件教学的同时,教师更要合理设计自己的课程,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及所擅长的音乐素质和声乐能力,量体裁衣,对儿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儿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演唱方式与学习方法。这类软件在儿童声乐大课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便利。但在声乐大课的教学中,儿童的年龄、程度、性别等因素都是我们要考虑到的。多媒体软件课程,歌曲、表演等模式都比较有限,教师在利用软件教学的同时,应注重到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性,例如对于男生和女生的歌曲选择、表演等都应有所区别。尤其是男生的声乐演唱,从歌曲的选择到表演都应选择符合男生男子汉气概的歌曲与肢体动作。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关注到每一个儿童,避免“复制”性教学,除了共性还要有个性化的展示。

(三)注意对儿童嗓音的保护

儿童的生理有别于成人,身体各个机能都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包括我们声乐学习的重要器官声带、喉头、胸腔等,适度的开发是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的,但过度则会对儿童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儿童在歌唱时的表现,时常提醒学生不要使劲喊着唱,或大声吼叫,一定要控制声音保护好自己的嗓子。训练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各年龄段的儿童进行适量的训练。研究显示,4—6岁是幼儿期,声带非常稚嫩,音域较窄,儿童的理解能力有限,那么这个阶段的声乐学习应以兴趣爱好为主,让孩子欣赏和学唱一些儿歌,顺其自然的发声。7岁以后是儿童学习声乐的最佳年龄,刚开始学唱要小声歌唱,不要模仿成人歌曲的唱法,训练时注意把握适度原则,演唱时间不要过长,演唱曲目不要太难。变声期更是要注重对声带的保护,处于变声期的儿童,由于发声的持久性差,所以容易产生疲劳感。教师应科学合理的安排声乐教学进度,并且根据儿童身体不同发育时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五、结语

在时代与科技的进步下应运而生的各类教学软件,是为我们的教学更好服务的。在软件辅助的同时,还需教师过硬的专业和精心的课程打磨,使才能我们的教学充满趣味性,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声乐,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妙享受。

如果同学想让自己的论文题目变得更加新颖,可以试着将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例如:

1、人的身心不断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声音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论文与生物学或心理学有关,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索音乐:

2、从人类文明的早期开始,音乐文化就是其发展不可替代的一个方面。如果你对音乐史或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感兴趣,可以研究:

3、技术对音乐创作、发展和传播的贡献。如果技术是你感兴趣的领域,可以选择下列主题:

如何发给你?

合唱声音训练研究论文

试论合唱艺术的特点\表演形式和训练方式

论文摘要:合唱艺术最大的特点是“谐和”。各种表演形式和训练方法最终要使合唱的声音有共性,相互融合,通过训练每一位成员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和集体适应性达到情感色调、咬字吐字协调的效果。 论文关键词:协;色调;咬字与吐字;表演形式;基本训练 02 人类自发现了集体歌唱的奥妙——“谐和”后,多声部的泛音共鸣就孕育了合唱这一艺术表演形式。合唱能够使人声的表现力得以极大地拓展。合唱是人声的组合,我们知道,不同的人声有不同音色、音域和表现力。按照人声的音色特点进行组合,一般我们可以分为混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童声合唱四种。相对于独唱来说,合唱在演唱上具有气息更长、音域更宽、力度幅度更大、音色更丰富等特点。声部是合唱队的基本单位。合唱的艺术再现是通过不同声部的共同协作得以实现的。各个声部音色的融合与协调产生了丰富的合唱音色。其中,循环呼吸是合唱艺术中特有的一种呼吸方法,也叫做链式呼吸或者轮流呼吸。演唱长时值的乐句或者乐段时,合唱队员在保持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在旋律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轮流换气,从而以取得音乐不间断的效果。聆听合唱,会使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融入合唱,更会使人的情感得到升华。另外,在我们对一个合唱团进行训练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考虑声音的和谐程度,越和谐的声音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合唱的魅力之所在。合唱并不像独唱一样有自己独特的音色,即个性。合唱训练中要求声音要有共性,要求相互融合。 一、合唱艺术的特点 合唱有不同的种类以及各类合唱的组成,不同种类、不同的合唱组成等。无论哪一种合唱,合唱作品中有哪些形式,合唱艺术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协调 合唱是一种集体声乐活动。在集体中又形成了若干的基层组成部分。这种基层的组成部分就是声部的分部。每个声部在集体音响中必须达到协调的要求。协调是由音量、音色、音准(或音高)三种因素结合而成的'。合唱的音响只有每个声部中在这三个因素取得相互应有的联系时,才能够获得协调的效果。 (二)色调 音乐在进行中的时候,是需要通过一定的时间来表达内容,来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的。色调的形成必须要根据作品的内容,每一首合唱作品都有它独有的色调。主调性和复调性的合唱作品在色调上也各有自己的特性,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色调是合唱作品艺术再现时在横的方面每一瞬间与前后瞬间的应有的相互的关系。 (三)咬字与吐字 在合唱中,语言是歌唱的灵魂,咬字和吐字是合唱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合唱作品也是一种音乐与文学语言相互结合的艺术成果。因此,在艺术再现过程中,必须使文学语言与音乐相互结合得非常密切,使得作品的思想内容表现得更加清晰透彻。各种学派的歌唱方法都是根据它的语言而有所区别的。研究咬字和吐字,绝对不是仅仅为了咬字吐字要清晰,更重要的是要求不同语言的合唱作品在艺术再现时求得音乐表现和语言特征上的相互统一。 (四)选材、准备、排练和演出 合唱作品的艺术再现是通过演唱形式来完成的。但是我们在演唱之前,必须经过选材、准备还有排练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质音响条件来完成更好的艺术再现。排练以及演出场所所需要的物质条件、音响设备等等,还有各个合唱队员演唱时思想上的准备,都是合唱艺术工作者应该研究和掌握的问题。 二、合唱的表演形式 (一)合唱团队的组织结构 合唱团通常是由一名指挥或者首席演唱员负责其排练和演出的工作。如今,大部分的合唱团都是由四个声部组成的,因此合唱团是可以演唱四部和声。合唱团队的每个声部人数并没有固定的限制,一般而言,只需要足够的合唱队员人数演唱就可以了。合唱团队的表演可以有乐器伴奏,也可以无乐器伴奏。伴奏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用一件乐器伴奏,甚至还可以使用完整的乐队为合唱团伴奏。美国合唱指挥协会组织倾向于无伴奏合唱,因为无伴奏合唱是专门指教堂的演唱方式。大部分合唱作品虽然有乐队编制在内,但是在演出或者排练的时候,都可以采用钢琴和管风琴伴奏。

浅谈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浅谈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为了实现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音乐兴趣和激情的较好培养,小学音乐教学必须设法在课堂中更好展现音乐魅力,合唱教学因此日渐受到重视,而为了保证这一教学手段能够较好服务于小学音乐课堂,并同时推动学生的写作与审美能力提升,正是本文就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展开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影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教学方法。为了保证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能够真正为学生不同声部的配合、音准的掌握以及气息的控制训练提供支持,教师就需要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教学方法属于直接影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很多地区小学存在着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偏低的问题,这就使得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偏低,而随着近年来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也因此得以得以实现更好开展。

(二)学生兴趣与参与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缺乏兴趣,这一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将受到较为直接影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要求每个学生准确唱出音节并保证合唱的和谐,而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大量、反复的练习,由此合唱教学往往给人以枯燥、无趣之感,学生对合唱的热情和兴趣也将因此而磨灭,由此可见学生兴趣与参与热情对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二、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由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合唱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和创造的能力也将难以发挥。因此,本文建议教师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合唱教学,例如,教师可以与学校进行沟通开展全校范围的合唱比赛,由此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学习之余放松的途径,在班级荣誉的影响下学生参与合唱的热情也将被点燃,这自然使得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将得到较好保障。此外,本文还建议相关教职人员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采用科学有效的自由化合唱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本质上属于一种鼓励学生采取适合自身合唱学习的方式,该模式实现的课余时间训练也将更好实现学生学习压力的缓解,而同时实现的学生对优雅合唱音乐憧憬的激发,也将使得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在合唱教学中实现较高质量培养[1]。

(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上文中本文提到了兴趣与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因此设法提升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就是相关教职人员必须解决的问题,这点必须得到高度重视。相较于单唱歌曲,合唱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要求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合唱歌曲的旋律较为复杂,这自然为学生掌握合唱相关知识与技巧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因此本文建议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为学生播放优秀的合唱作品,并在学生深深被作品打动后对作品的唱法与合唱技巧进行品评,学生也需要积极踊跃表达自身看法,由此学生不仅能够逐渐积累关于合唱的大量知识,教师也能够更深入、更直观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对于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唱法的选择将带来较为积极的支持,同时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也将大大提升。

(三)营造合唱教学氛围。如果能够在小学校园中营造一种合唱教学的氛围,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将得以大大提升,合唱教学的积极性自然也将得到保障。因此,本文建议相关小学定期开展合唱比赛,并通过合唱比赛选拨优秀学生参加区域性合唱赛事,由此合唱便与小学的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小学校园也将得以营造出一种“声乐律动,心随我动”的音乐合唱氛围,由此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就将吸引更多的学生,而这一过程中相关教职人员也应通过自学、参加培训与讲座的方式加强自身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认知,由此才能够保证合唱教学的综合水平得以满足学生的高涨热情,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自然就将拥有较高有效性。

综上所述,多种因素均能够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造成影响。而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全校范围的'合唱比赛、《让我们荡起双桨》合唱教学实例等内容,则直观证明了研究的实践价值。因此,在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本文内容便具备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洁.声乐律动,心随我动--论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黄河之声,2016,(10):37.

摘要: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课堂合唱教学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整体水平。但是因为参与合唱的学生众多素质参差不齐,因此给教学带来了较大困难也导致合唱教学无法有效展开。为了实现教学的目标,教师必须对原来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或者是借助其他器具提高课堂合唱教学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提升整体音乐水平。

关键词: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

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学校教育教学的重心也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还能促进现代教育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在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必不可少,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合唱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同时还能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恰当地运用合唱教学来实现教学的目标。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积极性

只有学生真正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认真去学习,对小学生合唱学习而言也是如此,唯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教师教授的技能和知识。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引导学生学好合唱可以从下述两个方面着手:其一是提升自身水平。小学生之所以喜爱一门学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喜爱学科老师。所以,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身水平,在教学时精心进行安排,尽可能使用诙谐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而言之,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对课程内容感兴趣从而主动地配合教师进行学习。其二,提升学生在音乐方面的鉴赏能力。相比与单唱歌曲,合唱歌曲的旋律更为复杂,演唱时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掌握。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要努力帮助学生提升自身水平。比如让学听一些单曲,然后再将所有的单曲合起来通过对比来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合唱歌曲的音域、感染力及表现力,进而增强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

二、指导学生控制歌唱气息

要想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控制气息的方法,在训练时就要教会学生正确的站姿。腰部挺直,面部肌肉放松,双腿保持直立,气息从腹部自然流出,再通过收腹完成呼吸。然后逐步增加呼吸的次数与强度,在呼吸训练的过程中,小腹应当始终保持灵活,并反复进行训练。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控制气息,尤其是要注意呼吸的次数与强度。重点在于通过加强腰部的带动能力,突出横隔膜的关键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呼吸的方法,尽量做到舒展和自然,同时还要纠正学生呼吸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做到流畅自然地呼吸。

三、加强发音音准及节奏把握练习

要想演唱好歌曲,首先要做的就是掌握好音准,尤其是在合唱时,只要其中有一个学生音准不符合标准音高就会影响合唱的效果破坏歌曲的协调,所以必须注重音准训练。而练习音准的前提是掌握音阶,音阶练习必须遵循先易后验的原则。首先要让学生领会手势的含义,进而引导学生掌握音阶,然后再向学生介绍关于全音和半音的知识,运用一些小的游戏来增强学生的感受。当学生充分掌握音准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合唱练习。

四、引导学生对声部进行有意识练习

合唱通常是分为几个声部进行,而每一个声部都很重要,在教学时教师不能只注重其中一个声部,要把握好不同声部之间的关系。合唱的效果取决于不同声部之间的协调,如果教师不注重加以引导,学生进行演唱时就只是不同声部的叠加。不同声部之间缺少配合,自然更谈不上协调。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时,一定要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则。可以从最简单的二声部着手,反复进行练习。在进行练习时,教师要要求学生同时演唱两个声部,从而充分地掌握整首歌曲,然后再分成不同的声部进行演唱。由于自身音乐表演能力不足,分声部练习时很容易出现不同声部相互干扰的情况,最终使得不同声部合成了一个声部。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最大的原因在于没有掌握好演唱的力度,其中一个声部声音过强,而另一个声部声音相对较弱。在演唱时弱的声部会受到强的声部影响,并最终被强的声部所带走。所以在进行训练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控制好音量,使声音始终保持在恰当的范围之内;同时还要要求学生熟悉整首歌曲,以及自己演唱声部的音量及音色,在演唱时不能一味地突出自身特色,而忽略了与其他声部进行配合。通过系统性的训练,学生逐渐掌握演唱的技巧,教师则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的练习,即更高难度与更长声部之间的配合练习。

五、通过器乐辅助合唱教学

器乐能够充分表现不同声部音准的差异,所以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器乐来表达音高及音准,从而让学生从宏观层面掌握音准及音高,然后进一步仔细揣摩,更加精确地把握音准与音高。在准确掌握各个声部的音高音准后,教师再安排学生进行合唱练习确保各个声部能够保持协调,不会出现某一声部过高或者某一声部过低的情况,通过反复的训练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在上述过程中,教师要将合奏的音程及音准感觉加入合唱。此外还应明确每一个声部具体伴奏的人数,并且让学生交换进行。也可以安排教师弹奏其中一个声部,从而对合唱教学进行辅助,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解决音准及音程方面的难题。

[参考文献]

[1]王锦.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当代音乐,2015,23.

[2]杨琤.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合唱教学有效性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5.

[3]陈静文.如何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5,08.

浅谈小学班级合唱教学

论文摘要: 班级合唱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结合相应的教材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合唱和训练。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作、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论文关键词: 声音;兴趣;创作;多维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作、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可见,合唱教学对于学生是多么重要。但现今,大部分学校都只有一个合唱队,受益的只有小部分学生。使更多学生体验合唱教学的魅力,只有充分利用“音乐课”这块阵地,普及合唱艺术。

一、在迷茫中思索

班级合唱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结合相应的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的合唱训练。它不用于合唱队的训练,班级合唱教学面对的是音乐层次水平差异大的学生,加上合唱是需要每一位学生具有相应音乐技能和合作精神才能共同完成的集体表演活动,所以,小学班级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难点。传统音乐教学中,因为学生的音乐基础参差不齐,教师总是回避合唱教学,只教一个声部,让教师和学生对班级合唱产生畏惧心理,导致班级合唱教学停滞不前。

1.练声音,夯实基础。

合唱艺术,是声音的艺术,声音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未受过正规训练的学生来说,全班的声音要做到和谐统一,融为一体,就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用一致的方法来演唱,使声音达到“融合”的境界。学生齐唱歌曲时,不再满足于音准节奏的准确,逐句处理歌曲,让学生的声音既保持童声轻柔的音色,又能使声音统一、和谐。通过训练,夯实学生的演唱基础,为接下来的合唱教学做了铺垫。

2.听乐曲,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打开音乐圣殿之门的钥匙,也是学生遨游音乐世界的翅膀。只有学生喜欢音乐,喜欢上音乐,学习效率才会提高。浓厚的学习兴趣能直接牵动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奋点。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用音乐的手段解决音乐的问题”。通过听赏,让学生感知、体验其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听赏时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先让学生听整体,也就是让学生听合唱歌曲的范唱,使其对歌曲有整体感受。再指导学生开展听音色、听和声、听情绪等。

二、在实践中收获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有了前面的铺垫,似乎班级合唱教学就能顺利进行,其实不然!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总会有很大出入。当笔者大刀阔斧准备实践的时候,问题都接踵而来了:两声部的和声学生怎么也唱不准;学生唱得过于卖力,声音打架;反复、枯燥的练习,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这节课练好了,下节课又要从头开始……于是,笔者开始在实践——摸索——实践——摸索中徘徊着。

1.多重创作,因材施教。

在音乐课上,按照教材对学生进行了合唱教学,却发现根本行不通。课改中指出,教材是对话的`文本,是“活性因子”,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和重组。因此,笔者马上改变教学策略,从创作入手,充分挖掘歌曲合唱素材,并进行二度创作。

首先,进行多声部的节奏训练。教授《小蚂蚁搬米粒》时,在学生能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为了让歌曲更富有表现力,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加入了节奏的伴唱。一开始,让学生用一个二分音符的节奏,轻而有力地喊出嗨-呦-,为歌曲伴唱,随着歌曲情绪的递进,在后半段用四分音符的节奏伴唱,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表现得也不是很完美,但学生的兴趣很高,歌曲的情绪也表现得更好了,对于学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基础适当加减歌曲的难度,对歌曲进行创作。教授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时,如果中间部分加入轮唱,就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绪,简单创作,让学生感受到合唱的魅力。学习《热爱地球妈妈》时,三度和声学生怎么都唱不准。这节课稍微有一点感觉,下节课全部忘掉,反复再练,学生觉得很无趣,也许反复练习会有一点进步,但这并非笔者所希望的。因为这首歌曲的三度和声已经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枯燥、反复的练习得不偿失。于是,笔者进行修改,把低声部的旋律去掉了很多音,并且用哼鸣的形式来表现,然后高声部二拍的地方,在低声部加入了和声,把情绪往上推一推,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合唱是一种动态的时间活动,它是群体性共同创作、共同思维的活动,通过精心预设与铺垫会生成很多预想不到的效果。

2.多维教学,齐驱并进。

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固然很重要,但合唱教学毕竟还是技术活,专业、科学的训练必不可少,而训练需要无数次的累积才会有效果。要达到这两者的平衡,只能从方法上把握好度,这样才既能让学生有一定量的训练,又不至于太枯燥。

歌唱的最佳状态是口腔兴奋状态,即下巴放松,喉头下移,形成半打哈欠状态。在训练的时候,不能机械地让学生这么做,一来学生不一定能理解,再者这样的训练会很无趣。然后,让学生全体起立,做一些体操的动作,让全身放松,手脚放松后,再进一步让学生用力喊出声音,让学生学“汪汪”的小狗叫。虽然一开始学生会笑场,但一些勇敢的学生最先尝试了,接着更多的学生加入了,这种训练主要锻炼横膈膜,使腹部有弹性,大部分学生通过这个训练感觉到了。然后,让学生用“咬苹果”、半打哈欠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等。通过这种有趣的训练,为学生创设一种较为宽松的氛围,使他们感觉既是在学习,又是在娱乐,激起对合唱的兴趣。

在歌曲训练的时候,尽量根据学生的实际,由易到难,不要求完美,只要每次有进步就行。训练的方法也力求多元化,学生无法驾驭两声部和声的时候,让学生担任一个声部,笔者担任另一个声部,让学生先亲自体验一下和声的效果。训练时采用听唱结合的方法,在合唱练习中,学生学会各声部旋律后,不宜过多地进行分声部练习,要尽可能让学生在声部的丰富音响中进行听、唱的练习。在学生重点练习某一声部时,让另一声部也用轻声演唱自己的声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合唱的效果,并获得较为全面的合唱技巧。为了锻炼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在学生练习合唱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唱一个声部时,用琴伴奏另一声部;或教师范唱一个声部,用琴伴奏另一个声部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听、唱能力,在听、唱中不断提高演唱水平。

三、在收获中品味

班级合唱教学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尝试,有过迷茫、困惑,但更多的是收获。很多事情还未尝试的时候会觉得太难,认为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于是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把事情搁着。作为一线教师,这件搁着的事情总令人牵肠挂肚,好在如今战战兢兢地迈出了第一步。过程虽然曲折,但有很大的收获,只要再坚持,这一小步肯定会变得更大。是否能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联合全校的音乐教师系统地做一个规划,这样学生的基础肯定会更扎实。也开始给学生更多展示的舞台,如艺术节时举行班级合唱比赛,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歌唱唱法研究论文

浅谈歌唱中的呼吸问题论文

【摘 要】 美声唱法和风格之所以沿用至今,被世人奉为典范,是因为它在流变中不断地创新和完善着自身的歌唱呼吸法体系。歌唱的呼吸法就是所说的气息,是美声唱法的灵魂。以生理学为基点,明确呼吸法的生理机制,掌握和分析美声唱法的核心技巧——歌唱的呼吸法。

【 关键词】 呼吸;重要性

一、歌唱中呼吸的重要性

美声唱法亦可译为“美歌”和“美歌时代”。它不只是一种演唱风格,也标志着欧洲歌剧史的一个时代、一种音乐风格和一种声乐教学法。正如著名歌手帕基埃罗蒂(1740—1821)所言:“知道如何呼吸和如何发音的人,才知道如何歌唱。”美声唱法和风格之所以沿用至今,被世人奉为典范,是因为它在流变中不断地创新和完善着自身的歌唱呼吸法体系。

正确的呼吸方法,各国各家都有不同意见,但原则是一致的。伊丽莎白·舒曼说:“我不是反对人家的方法,但我喜欢自己的。”凭着自己的经验再慢慢地、谨慎的摸索,而获得成功者。马肯齐爵士是英国的喉科专家,他在《发声卫生学》中写着:“传统的意大利名师教导别人吸气时指出:前腹部应该稍微收缩。”这方法实行了一百五十多年。世界各国的权威专家都一致地说明了呼吸的重要性,其原则是一致的。

二、什么是歌唱中的呼吸

歌声,是运用人体内的气息,慢慢地震动着声带,按照所要求之音高而发出的声音。因此,在谈及声乐时,必须注意如何呼吸

人的呼吸过程是这样子的:当吸气时,肺叶充满了气,它迫使人的肋胄向外扩张,胸呼吸的同时,也迫使横膈膜以下的内脏组织也随之下移,气吸得越多,肺叶的体积也越大,而肋胄向外的扩张是有一定限度的,相反,内脏是软组织,它的伸缩性很大,因此,随着肺叶体积的增大,横膈膜下移的位置也越多,腹腔也变得越来越小,腹腔内各内脏组织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此同时,横膈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它不但受到肺叶扩张往下的压力,同时也受到腹部内脏组织向上的反弹力,而横膈膜是胸腹腔内唯一能起主动性的内脏组织,也训是说,只有横膈膜才能控制腹腔内脏组织的反弹力,让肺部的气息缓缓呼出,从而达到歌唱时要求的气息悠长的效果。

三、呼吸在歌唱中的运用

留学意大利的声乐艺术家吴其辉先生所讲:“意大利有句话:‘把气吸好了,打开喉咙唱,’这就是意大利唱法。”也就是说,美声唱法首先强调的是“要把呼吸掌握好”

(一)运用理论,采用想象教学的手段,强化歌唱呼吸的正确感觉。

呼吸的方法首先谈气息的.支持和流动:发声前先将气体快速吸入小腹(肚脐以下的丹田),然后向外呼出,注意气息一定要控制,让膈肌自然绷紧(先不要放松,待到气体呼出的末了在放松),慢慢向外呼气,就像你的办公桌上有土,要把他吹走,可是旁边又有一碗要喝的水,又怕把土吹到碗里,你就得慢慢吹,所以气体在你的嘴和膈肌的控制下形成了一绺细细的气柱。这就是歌唱发声的气流流动状态。只不过发声时气流不是直接由嘴吐出,而是贴着上口盖(软腭)转一下在吐出.

(二)在歌唱中,采用意念与想象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训练学生有气息控制的歌唱。

训练时先做无声吸气练习,之后加上“吹气”式的呼气动作进行练习,这样不容易走形,容易体会到正确位置。声乐老师在之前做出示范,让学生从外部状态来进行感受、模仿和体会。要从学习者声音的色彩来判断其喉颈部肌是否放松了,如果听到发音困难、音色不明亮、有喉音成分和上高音不轻松等情况,即可判定喉颈部和上胸背部用力紧张了,此时,立刻指导学生放松喉颈、上胸和背部即可。气息吸得越深越要提醒学生将声音放在越高的位置上,并把声音向外远送,喉咙越要放松。这样可避免声音偏低或在喉咙里出不去。

歌声是最美的音乐,歌唱时音高、音量的不同,声带的张力就不同,要求吸拢声带时通过的气息速度和流量也不同。通过这个实验说明,人的声带如果没有气息的作用,它是不会自行产生声音的。同理,一个人与生俱来一副金嗓子,如果他不具备正确的歌唱呼吸技能,他是不会唱出好的声音的。也就是说,我们在音乐厅听大师演唱时,为什么会那么激动?为什么那么过瘾?就是因为大师具备了综合的歌唱素养,更重要的,是他们充分掌握了歌唱的呼吸技能,才能使他们动人的歌声灌满整个大厅,唱进每个人的心灵。

【参考文献】

[1]黄河之声/《黄河之声》编辑部·—双月刊·—ISSN1004-6127·—2005-2,总第221期,P15-16

[2]蓝晖.呼吸的方法——声乐教学中的气息训练

【关键词】声乐艺术创造内涵情感声与情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歌唱家的演唱之所以能使广大的听众为之倾倒,受到公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除了他们具有良好的嗓音和高超的技巧外,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歌声准确生动的表达了歌唱的内容和真实的情感,引起了观众内心的共鸣,给予了听众享受和情绪的感染。毫无疑问,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全面的歌唱技巧是一个成功歌唱者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因为没有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唱歌技巧也就没有了艺术表现手段。就好像我们过河必须要有桥梁或渡船一样。但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德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汉姆波尔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歌唱艺术的含义是什么?我不会从声音技巧的角度去说明。我要说的乃是感动听众的才能。如果歌唱者仅仅是把音给唱出来,那么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位技工匠人而已。”怎么才具备“感动观众的才能”呢?这就要取决于对歌唱的艺术处理,作为一个歌者在歌曲的二度创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一、内涵的理解所谓内涵,主要是指作品的内在含义即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的基础。拿到一首歌,先不要急于唱谱,而应该将歌词反复朗诵几遍,理解歌词表达的内容。把握歌词所蕴含的情感基调,是悲是喜,是痛苦还是欢乐,细细体味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及深刻的内涵。以便从中了解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环境和思想感情。歌唱艺术是歌唱者把自己对歌词和音乐的理解,用优美的歌声传达出来。要准确深刻的表现好歌唱的内涵,首先必须认真研究歌曲的音乐和歌词。音乐是歌唱的灵魂,在熟读乐谱的过程中,要反复体悟音乐的感情特征,领略歌曲音乐的旋律美,理解歌曲音乐的意境,一首歌曲或长或短,都凝聚着作曲家的强烈感情,作曲家写作的歌谱看来是无声的,静止的,但是在歌谱之中却记录着复杂的艺术技巧,作曲家的深情厚谊也蕴藏在每个音符之中,歌唱者就是要在歌曲的文学(歌词)语言造型和音乐旋律起伏中,发掘出这些丰富的情感因素,掌握歌曲的风格基调,引发我们心中的想象,发展自己的音乐思维,激起内心的歌唱热情,使自己的歌声充分抒发内心的情思,从而艺术的表现出完整的音乐形象。对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越深,在演唱时的表达则越纯真,越完美。李耀伦先生所译的《外国音乐参考资料》曾载有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的一段话:“总谱上的标志是忧伤,但是几分忧伤?哪种忧伤呢?内在的,暗淡的,或者仅仅是愁眉不展的?作曲家没有说明,我只有自己去作判断。”有造诣的艺术家总是以认真的研读作品,仔细琢磨,反复推敲作者的原始情感为出发点,从而达到对作品的准确传达和提高再现。一个演员或者歌唱者文学修养的深浅,会直接影响他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不少学唱歌的人,往往单纯从声乐技巧来谈歌唱表现,因此平时的接触面比较窄,不看小说不看画,不读诗文不听音乐,甚至于连报纸也不常看,视野不开阔,知识不丰富,这样的学唱是唱不出感情来的。要知道对作品内涵有无深刻的理解,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因为只有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到真情的表达。二、情感基调的把握演唱一首歌唱,首先必须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作者在歌中为我们演唱所提示的表现意图,正确的把握作品的基本思想,然后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处理歌唱。设身处地的体现人物思想感情,对准确表达歌唱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对印尼歌曲《宝贝》的演唱,有的歌唱者能设身处地分析,体现出对歌唱的感情,准确表达了一个年轻妻子怀念前线打游击的丈夫的纯真感情,并表达对革命战争一定能取得胜利的信念,同时也刻画了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抚。然而有些歌唱者脱离具体的规定情景与情感表现,一味卖弄柔情,婉转,妩媚的所谓声音技巧,以至歪曲了歌曲的思想意义与歌唱主人公的健康情绪。同样,像演唱《军港之夜》这首歌曲时,也有类似情况,如果不能准确把握海军战士的思想境界,去追求柔情蜜意,梦境缭绕,就会把一首健康的战士抒情歌曲唱成情调不好的海军战士摇篮曲,极大的歪曲了主人公的形象。可见了,“情”——感情不准,“调”——曲调也随之被歪曲了,而曲调主题就自然不可能得到准确地表达。有了对歌唱的真情实感后,就应该对歌唱处理有一个全面的总体设想,这里包括整个歌唱的速度、力度、音量、音色、伴奏等问题。当然这些设想不是盲目的或是随心所欲的,歌唱的结构、曲体、调式旋律的起伏发展,直到节奏、和声等给演唱者以艺术表现的总启示,它们可以指引歌者内在情绪的走向,找到全曲的高潮及歌曲的层次。在演唱中特别要把握好艺术的对比性,如一首歌的叙述性和歌唱性的区别,一首歌曲中强弱、轻重的变化,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找到歌唱的高点(高潮处)和低点。一般来说要突出高点,一定要把低点放低,一定要有铺垫的过程,否则一个劲儿地强或一个劲儿地弱是达不到艺术效果的。处理歌曲时,画龙点睛的部分往往是一些重点句、字。重点的词句要在咬字吐字上、感情上予以强调,要一句一句地,甚至在一个经过音上深下功夫,反复练唱,认真寻味,找到最适合的表现手法。也就是说演唱者必须按照自己的总体设计反复演唱攻克难关,直到自己的处理化为真情的体现。三、声情关系的处理一首歌曲或唱段的演唱,要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在掌握了曲式脉络和段落层次之后,要根据歌曲主题与形象表达的需要,进行全面的行腔设计,所谓“谋篇布局”就是运用声情的有机结合的一切手段来进行声腔的布置。戏曲声乐艺术在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如川剧一诀所云“开腔要审,行腔要领,板调要准,不飘不浮,准中见稳”。所谓“开腔要审”,是指在歌唱前要对所唱的内容进行一番深入审视与分析,从局部到整体,从审字到审腔,从词格到腔格,从词意到曲情,从语气到势,从形象到主题,从情景到意境,从结构到风格。总之,要进行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的细致琢磨,品味与推敲,这种审视分析一定要慎重,实际上是演唱者逐步体验与感受的过程。所谓“行腔要领”,“领”是指要突出重点,共鸣,气息,气口与行腔咬字,吐字的轻重强弱,高低抑扬,快慢疾徐,顿挫连断等,要和谐适度,领出重心,推波助澜,顺势力行。所谓“板腔要准”,是说“调准便不慌,板准便不顶,字准无讹音,腔准便不凉。”要求字腔结合的高度准确,才能更好地抒情达意,从而达到“不飘不浮,准中见稳”。声圆腔满,深情并茂。声乐艺术讲究:意在唱先,成腔在胸,一气呵成,神韵贯通。这是因为时间性听觉艺术不容做分外的停顿与休止,如果不在唱前将声音的创造意义,思想主题弄清楚,是无论如何不可能达到神韵贯通的艺术效果的,当然更达不到“响遏行云”“绕梁三日”的境界了。公务员之家:歌唱的抒情,或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是声乐艺术创造的核心,这是因为,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应,取决于声乐的情感表现。声情并茂,以声传情,正是以情作为声的体现基础的完美结合,以及行腔造型的艺术处理技巧,而缺乏情感的准确依据与生动的表达,同样不可能完成声乐艺术的创造任务。所以说,“充满激情地歌唱才能被称为艺术”。显然,声乐艺术如果失去了情感的动作性和它的表情力量,也就等于失去了灵魂。唯有“声”与“情”的结合和统一,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造。

有关排练合唱的论文题目

如果同学想让自己的论文题目变得更加新颖,可以试着将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例如:

1、人的身心不断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声音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论文与生物学或心理学有关,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索音乐:

2、从人类文明的早期开始,音乐文化就是其发展不可替代的一个方面。如果你对音乐史或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感兴趣,可以研究:

3、技术对音乐创作、发展和传播的贡献。如果技术是你感兴趣的领域,可以选择下列主题:

1、美国黑人早期布鲁-鲁斯音乐的兴衰(1890-1929)2、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表现性评价研究3、音乐意义存在方式并及真理自行置入艺术作品的形而上学研宄4、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研究5、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之文化阐释与建构6、音乐心理视角下的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7、西方指挥艺术风格类型研究8、隋唐宫廷音乐表演研究9、卡拉斯的薇奥列塔10、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11、论打击乐与电子音乐的结合12、基于元理论的音乐表演艺术组织战略管理研究13、19-20世纪中叶捷克音乐的社会学研究14、内地音乐资源对澳门当代音乐的影响15、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以上十五个音乐专业方向的毕业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提供

写作思路:可以写班级练习大合唱,还可以写准备参加大合唱比赛,把练习大合唱的过程详细地描述清楚等等。

正文:

“告诉大家一件事,下午第二节音乐课,我们重录班歌大合唱。″陈老师说。

"太好了!″好开心呀!″大家都在为重录班歌这件事而高兴。

果真,下午第二节课我们如愿以偿的来到了合唱厅,为的就是弥补上次的遗憾。到了那,每个人都紧绷着神经。

"开始了,大声点。″那位老师说。

我们很用力在唱,老师还不满意!那我就再用力唱,可越大声越破音,音儿都跑飞了,我只能顾着局面,小声唱,尽量保持不破音又大声。老师这回实在是不满意,就说"谁唱的好?″无人回答,老师又问,

"高博智,你说你们班谁唱最好?″他说道。

"刘永基。″

哈哈,大家都哄堂大笑。然而他一唱大家就更乐了,因为都跑掉了。

正式录像时,大家都拿出200分的精神来唱,最后唱的虽说没有那么大声,但是至少没太跑,这已经是我意料之外的了。也算是突破了之前的战绩让自己满意。

歌唱完也就散了,但大家都还是恋恋不舍。因为我们都有一颗贪欲之心,包括我。每个人都想达到最完美,因为我们是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音乐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论题,供大家参考:1、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2、高校音乐专业合唱训练与视唱练耳的关联互动3、公民社会塑造过程中的高校职能研究4、冷爵士的艺术风格研究5、论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6、论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7、论声乐学习和演唱中心理调适的作用8、论西方音乐剧的发展脉络9、论中国传统音乐中“和”的审美内涵10、论中国近现代声乐演唱发展的多元化11、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12、浅述抗战时期在重庆创作的音乐13、浅谈“微笑”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14、浅谈西方民族音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15、如何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相互渗透16、如何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17、印度宝莱坞电影音乐的特点18、由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19、《试论民歌演唱方法训练与民歌地域风格把握——以陕北民歌为例》20、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中减七和弦的使用技法及其审美

突发性耳耷研究论文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至少在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2010年3月~2012年4月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骨膜下注射治疗突聋,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4月收治大部分突聋患者79例(80耳),其中男33例,女46例,女性患者中有1例双耳前后患病合并有甲状腺功能低下。除听力下降外,79例患者伴有耳鸣46例(5823%),合并眩晕16例(2025%)。轻度耳聋16例(2025%),中度耳聋16例(2025%),中重度聋36例(4567%),重度聋11例(1392%),发病至治疗时间6小时~1年。全部病例经耳镜检查,系统的听力学测试(纯音测听、声阻抗、听性脑干反应、耳声反射)和内听道CT,排除了中耳炎、内耳畸形、听神经瘤等病变。 治疗方法:随机把79例(80耳)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实验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支)患侧耳后骨膜下注射,隔日1次,注射5支。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10mg+生理盐水100ml静滴,3天后停止改为泼尼松30mg,每天早上1次口服,6天后改为泼尼松10mg,每天早上1次口服,应用3天后停止,其余治疗相同。天麻素针10g+生理盐水100ml静滴,甲钴铵1mg+生理盐水10ml静滴。14天1个疗程,治疗期间每3天复查听力1次。 疗效判断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电测听4个频率(500、1000、2000、4000HZ)气导纯音听阈均值(PTA)。下降>10dB为有效。 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100软件计算(X±S)。 结果 实验组治疗前后PTA分别为6714±2302dBHL和3128±2106dBHL,对照组治疗前后PTA分别为6632±2366dBHL和4561±2524dBHL,经配对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两组治疗后PTA下降的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即<10dBHL 9例、10~19dBHL 24例、20~30dBHL 32例、>30dBHL 14例,总有效率8860%,无效1139%均为眩晕患者。 发病至治疗时间与治疗效果的关系:两组1周内治疗有效例数最多(7089%),1~3周治疗效果次之(1772%)。 讨论 因突聋的病因不明确,目前的治疗方法较多。1980年Wilson等发现类固醇激素治疗突聋的有效率61%,从那以后在美国口服类固醇激素被作为常规方法治疗突聋。目前常规的糖皮质激素给药方式有两种,即全身给药和经鼓室局部给药,虽都已取得一定疗效,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全身给药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必须通过内耳的血-迷路屏障,才能达到内耳发挥作用。因此为了在内耳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临床工作中需要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但如此应用可能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对伴有胃溃疡、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鼓室给药为有创治疗,存在中耳感染,药物进入内耳的剂量难以控制,持续给药效果不稳定等缺点。耳后给药是一种新的给药方式,在临床工作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验证明,耳后给药药物在乙状窦血中特别是同侧乙状窦血中的浓度达到较高峰值,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为对侧的241倍。同时,耳后给药体循环血中的药物浓度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从而降低了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Stokroos RJ,Albers F,Schirm etiology of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experimental herpes simplex virus infection of the inner J Otol,1998,19(8):447-452. 2Lefebvre PP,Staeker perfusion of the inner ear for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after failure of conventional therapy:a pilot study[J].Acta Otolaryngol,2002,122:698. 3余力生,马鑫.耳后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顽固性低频型感音神经性聋.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814. 4静媛媛,余力生,李兴启,等.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17(4):354-357.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又称暴聋。其发病急、进展快、治疗效果直接与就诊时间有关,应视为耳科急诊。

突发性耳聋的原因

突发性聋的病因不明,很多致病因素都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目前获得广泛认可的主要有病毒感染学说、循环障碍学说、自身免疫学说以及膜迷路破裂学说等。

1、病毒感染学说

许多病毒都可能与本病有关,包括巨细胞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流感病毒A、B及水痘病毒等。很多患者在发病前有上感病史,儿童突发性聋多发生在冬春季上呼吸道感染及腮腺炎流行的季节,且听力损失较为严重,发病前常有感冒或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或患病史,提示本病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2、循环障碍学说

目前普遍认为内耳供血障碍是突发性聋的主要病因,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与耳蜗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血管横截面积有关。内耳的血液供应来自迷路动脉,内耳毛细胞生理活动耗氧量较高,对缺氧耐受差,血压或循环二氧化碳分压下降都可能引起耳蜗外淋巴氧张力减小,从而降低内耳供氧量,引起听力下降。

3、自身免疫学说

自身免疫学说是突发性聋较新的致病机理。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Cogan氏综合征、颞骨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均与突发性聋有关。

4、膜破裂学说

膜破裂是指内耳的圆窗膜或前庭膜破裂,合并蜗管膜破裂。研究发现,患者内耳解剖可能有某些缺陷,导致患者在颅脑损伤、用力咳嗽、呕吐或喷嚏,以及气压伤的高飞、潜水及游泳等情况下出现窗膜破裂,导致突发性聋。

5、其他学说

关于突发性聋的发病机制还有代谢障碍、内耳水肿、过敏、血管纹功能紊乱等学说,尚有待查证。临床上多数患者无明显发病原因,一些有较明显的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及感冒病史,这些因素可能与发病有一定关系。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

突发性聋治疗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有效率在70%左右。开始治疗的时间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应该在发病后7-10天内尽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有:强的松, 1mg/kg,口服,每日1次,晨起顿服,逐渐减量。也可短期内使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

2、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

包括银杏叶制剂、丹参制剂、前列腺素类、组胺、烟酸、普鲁卡因、莨菪碱类药物、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可配合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的药物。

3、溶栓和抗凝药物

东菱迪芙和蝮蛇抗栓酶具有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及红细胞的聚集、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可用于突发性聋的治疗。但在应用该类药物时必须注意监测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用药。

4、神经营养类药物

常用的神经营养类药物有三磷酸腺苷和维生素类等。三磷酸腺苷是一种辅酶,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因其具有改善机体代谢的作用,已经成为治疗突发性聋的主要药物之一。

5、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可以减轻内耳水肿和缺血缺氧损害,改善内耳循环,也能明显提高血液及组织细胞的氧分压和血浆中的容血量和在组织中的弥散半径,加快内耳毛细胞和前庭神经纤维的修复,还能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因而可以用于突发性聋的治疗。治疗效果与患病时间相关。随着治疗经验的积累,高压氧结合药物和其他治疗手段的疗效优于单一的高压氧疗法。

突发性耳聋的症状

突发性耳聋最明显的症状当然就是耳聋,其次还有耳鸣、眩晕、耳堵塞等。

1、耳聋。此病来势凶猛,听力损失可在瞬间、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也有晨起时突感耳聋。慢者耳聋可逐渐加重,数日后才停止进展,其程度自轻度到全聋。可为暂时性,也可为永久性,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可为耳蜗聋,也可为蜗后聋。

2、耳鸣。耳聋前后多有耳鸣发生,约占70%。一般于耳聋前数小时出现,多为嗡嗡声,可持续1个月或更长时间。有些病人可能强调耳鸣而忽视了听力损失。

3、眩晕。约2/5天1/2突聋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其中约10%为重度耳聋,恶心、呕吐,可持续4~7天,轻度晕感可存在6周以上。少数患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而就诊,易误诊为梅尼埃病。数日后缓解,不反覆发作。

4、耳堵塞。患者会感觉到有耳堵塞感,且堵塞感一般先于耳聋出现。

5、眼震。患者若出现眩晕,那么也有可能是存在自发性眼震。

6、其他:少数患者可有耳闷堵感、压迫感或麻木感。

出现以上突发性症状的朋友一定要谨慎处理,提防突发性耳聋的发生。

突发性耳聋吃什么好

专家们指出,从医学的角度来讲,突发性耳聋造成耳鸣属于一种急症,需要及时就医,一般不能超过 3天。如果一直延误治疗的话,会对听力造成严重的损害,严重的可能几天内就会出现听力下降的现象,甚至听力消失,造成失聪。所以即使在得到及时的治疗后,在预后的饮食上也应做好适当的保健工作。耳鼻喉专家对突发性耳聋的饮食保健工作介绍如下:

1、突发性耳聋患者应该多补充一些含有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豆类、各种绿叶蔬菜等食物 。

2、突发性耳聋患者应该多些含有锌物质的食物,如鱼、鸡、鸡肝、鸡蛋、各种海产品等。

3、多食含镁丰富的食物,常见的食物有香蕉、菠萝、核桃等。

4、多食含维生素D和钙丰富的食物,常见的食物有脱脂奶、骨头汤、钙片等。

5、多喝牛奶,牛奶中营养非常丰富。

6、突发性耳聋患者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减少温燥食物,睡前忌饮浓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饮料。

以上都是有利于突发性耳聋患者的饮食,通过适当的饮食,可以调理人体所缺的营养成分,对于病情的恢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突发性耳聋检查

突发性耳聋是急性疾病之一,若不进行及时的治疗,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那么,要突发性耳聋的检查项目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介绍。

1、详细询问病史。病毒感染所致突聋病人可清楚地提供流感,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痛,副鼻窦炎等,或与病毒感染者接触的病史、这些可发生在听力损失前几周。血管病变致突聋者可提供心脏病或高血压史、也可有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胆固醇血症或其他影响微血管系统的系统性疾病的病史。迷路膜破裂患者多有一清楚的用力或经历过气压改变的病史,如困难的排尿、排便、咳嗽、打喷嚏、弯腰、大笑等或游泳、潜水、用通气管或水下呼吸器的潜水或异常的飞行活动。

2、全身检查。应针对心血管系统,凝血系统,新陈代谢和机体免疫反应性,神经系统检查应排除内听道和小脑桥脑角病变、椎基底和大脑血管循环障碍,如摄内听道片和颈椎片、头颅CT扫描、眼底和脑血流图检查。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象、血沉、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等。血清学检查分离病毒和抗体滴定度测量,还可考虑血糖、血脂、血氮和血清梅毒试验。

4、耳镜检查。鼓膜常正常,也可微红。

5、听力检查。了解听力损失的性质,程度和动态。

6、前庭功能检查。必要时作眼震电图检查。

突发性耳聋预防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耳聋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突发性耳聋。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说,学会保护耳朵、预防耳聋或突发性耳聋尤为重要。

1、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氨基甙类抗生素,经口服、注射或滴耳都可进入内耳,损害内耳的听觉器官,如大量用药,则可成为不可逆性病变,所以,此类药物应昼不用,如非用不可时,宜用最少有效剂量,同时配以大量维生素、血管扩张剂和促进血液循环代谢的药物,以保护内耳。

2、积极防治传染病。有些病毒或细菌性传染病如流感,风疹、猩红热、流脑、腮腺炎、麻疹等都可直接侵及听觉器官、损害听觉功能,尽管现在大都能得到及时适当的治疗,并发耳聋已很少见,但其致聋程度比较严重,也应引起重视。

3、消除外耳的致病因素。耳廓畸形,外耳道闭锁,耵聍、异物、疖肿、外伤、肿瘤等都可能因收集、传导声波障碍而引起传导性耳聋。

4、积极预防中耳疾病。鼓膜、咽鼓管疾病及化脓或非比脓性中耳炎都可引起鼓膜穿孔、内陷、鼓室积液、粘连及听青链中断等症状,使中耳的传音生理改变,引起听力障碍,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药物治疗,咽鼓管吹张、鼓膜修补、鼓室抽液、置管、中耳传音机构重建等,恢复或部分恢复已丧失的听力。

5、控制生活和工作环境噪音,加强个人防护。长期接触高强度噪音,可造成内耳组织、细胞坏死,因此,防聋是劳保卫生工作重点,对噪音厂房应监测噪声强度,制定噪音防护标准,凡噪音超标者,应改造厂房,采用隔离和消声设备,改造机器,减少噪音,个人配戴防护耳塞和头盔,或缩短暴露噪音时间等,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听力,发现有耳聋者,要调换工作环境。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治疗主要营养神经,血管扩张剂, 激素类药物 ,高压氧治疗及混合氧治疗.

不要听他们瞎忽悠 能治好 。不过 去不了根 是真事。。

  • 索引序列
  • 视唱练耳论文研究
  • 合唱声音训练研究论文
  • 歌唱唱法研究论文
  • 有关排练合唱的论文题目
  • 突发性耳耷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