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华商报编辑

华商报编辑

发布时间:

华商报编辑

您说的是地名吧

喜欢他的作品《父亲进城》、《父亲的晚年生活》,作品直抵人心,生动感人。

陕西省丹凤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目前在上海一家报社从事新闻工作。1994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诗刊》、《星星》诗刊、《诗神》、《诗潮》、《诗歌报月刊》、《延河》、《短篇小说》、《鸭绿江》、《小说月报》、《小说精选》、《江南》、《北京文学》、《上海文学》、《南方周末》、《解放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学生时代自印诗集《永恒与一瞬》、2003年出版诗集《流浪无罪》、2010年出版诗集《诗上海》、2012年出版诗集《艾的门》。2010年为上海世博大型图片集《传世博》配诗80首。《诗上海》销售4000余册,努力让诗歌参与生活、进入市场,做到赔钱不出书。赵丽宏、赵思运、安琪、过传忠等分别对陈仓的诗歌创作专门著文予以评论,认为为上海这座经济城市注入了诗意,是上海文学创作的新生力量,特别是《诗上海》是一部“城市诗歌导游手册”。1994年《星星》诗刊全国诗歌大赛二等奖、1995年《诗潮》诗歌大赛三等奖、2007年《解放日报》等六部门举办的迎世博诗歌大赛一等奖、《东方航空报》散文大赛二等奖、陕西省商洛地区文学创作诗歌类一等奖,上海作协等部门举办的首届“禾泽都林”杯全国诗文大赛诗歌类二等奖。其诗歌被朗诵艺术家过传忠等在上海人文艺术频道、上海图书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场所朗诵。获《星星》诗刊1994年第12期每期一星、《诗刊》2010年11月下半月青春诗会直通车“特别推荐”等。 散文《丹凤,游子的寺庙》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的年度散文、诗歌《遛狗》8次入选中作协创研部等部门编选的年度最佳作品,多次入围华文青年诗人奖、红高梁诗歌奖、柔刚诗歌奖等。2012年参加中国作协《诗刊》社第28届青春诗会。1999年至2006年停止创作,专心从事市场经济下的新闻学研究与实践,曾任《华商报》、《华商晨报》、《信息时报》、《东南快报》、《新闻午报》的编辑记者、社会部主任、采访中心主任、总编辑助理、副总编辑等职。在中国率先开通新闻有奖报料热线,提出“读者订制自己的新闻产品”理念,2000年起策划《谁救我妈我就嫁谁》、《大龄军官集体征婚》、《为孤儿公开选父母》等轰动一时的新闻,成为新闻行业后来不断克隆的范本。中篇小说《父亲进城》首发于2012第6期《花城》,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转载,引起普遍关注,被认为是《陈奂生上城》后的又一个时代的代表作,是第一代农民工在城市安家后而引起的情感碰撞。到2007年,非文学类的稿费收入真正解决了生存、生活问题,才重新返回纯文学领域,安心进行诗歌、小说的写作。虽然纯文学创作无利可图,甚至劳心、费力、贴钱,但仍把纯文学当成自己未来二十年最重要的事情。陈仓的文学格言是:我们不求得到什么,我们只求留下什么。

陈仓(作家)曾用名陈元喜,七十年代生。1994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花城》、《诗刊》、《星星》诗刊、《诗神》、《诗潮》、《诗歌报月刊》、《延河》、《短篇小说》、《鸭绿江》、《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小说精选》、《江南》、《北京文学》、《上海文学》、《文学界》、《广州文艺》、《创作与评论》、《南方周末》、《解放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主要成就其2200行长诗《净身》,《诗刊》2013年8月下半月刊头条、《上海诗人》2012年第3期分别节选,这首诗以干预现实引起社会反响。2013年起把主要精力放在小说创作上。中篇小说《父亲进城》首发于2012第6期《花城》,被2013年第4期《新华文摘》、《小说选刊》2013年第1期头条、《小说月报》中篇小说专号转载,引起普遍关注,被认为是《陈奂生上城》后的又一个时代的代表作,是第一代农民工在城市安家后而引起的情感碰撞。“进城”系列中篇小说之二《女儿进城》刊于《广州文艺》2013年第6期头条,被《小说选刊》2013年第7期头条转载,这是该刊本年度第二次头条转载其作品。“进城”系列小说目前已经推出五部,为别是《父亲进城》、《女儿进城》、《我想去西安》、《父亲的晚年生活》、《上海不是滩》。五部全部被转载,其中:《小说选刊》3次,《小说月报》4次,《新华文摘》1次,《北京文学中篇月报》1次。两部(3次)入选2013年度中篇小说选本。《安阳晚报》、《天天新报》等对“进城”系列小说进行连载。一部小说已经被相关机构购买影视改编版权。

长江商报总编辑

武隆名人 李铭熙,武隆江口上街人,清光绪年间中进士,先后任户部尚书,浙江吏司主事,中宪大夫等职。 向仲怀:男,1937年出生,重庆武隆人。蚕学、蚕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西南农业大学校长。先后主持国家及省市级重点科研课题20余项,主持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家蚕基因库,主持完成了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绘制。 王祯学 男 出生于1942年12月,重庆武隆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四川大学无线电电子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曾任四川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等职。2000年9月从学校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专职从事教学、科研和信息安全“产、学、研”平台建设工作。 在学术专长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事建模与辩识,自适应控制与智能控制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培养了20多名硕士研究生,6项科研成果通过了国家科委、省科委组织的鉴定,其中有3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出版著作两部,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近年来重点从事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分析、评估、控制等问题的研究,已发表《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数学方法》、《信息系统风险控制的数学方法》、《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概率描述及基本特征》、《信息系统风险控制与耗费成本》等学术论文多篇。 洪孝达 男,1943年6月生,重庆市武隆县人。 重庆市武隆县平桥职业中学一 级教师。1994年涉足书坛。其作品在国内外书法大赛中数十次入选,并获一、二、三等 (金、银、铜)奖及优秀奖40多次。作品及传略入编《中日书法作品汇观》、《国际现 代书法集》、《当代世界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中国诗书画印精品集》、《20 世纪世界书法作品鉴赏》、《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科学中国人·中国 专家人才库》等50部典籍。作品曾多次赴港、澳、台、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加 拿大、美国、巴西等地区和国家交流展出,被多家文博单位及艺术国体珍藏。曾应邀参加 《当代书法家谈章法》、《中国当代书家代表作临写举要》等书的编写工作。特邀入编《 世界美术书法家世纪末成就大典》,获“世纪末艺术成就奖”。系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 会学术委员、中国艺术家学部委员、中国逻函大艺术系兼职副教授等。获“慈善艺术家” 、“当代百名优秀书法家”、“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余乐平,身高2米15,体重135公斤,武隆体育第一人,篮球成就居功至伟,90年代国内赫赫有名的中锋,效力于浙江万马俱乐部,现退役做万马二队教练,1999年入选中国篮球南方明星队。1999年5月,获99赛季全国男篮甲A联赛篮板王称号。 文化界方面的有 张鲁,男,52岁,汉族,生于重庆武隆,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大中文系,重庆电视台编导,一级编剧,重庆市优秀电视艺术家,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83年与同仁发起创建重庆电视台青年摄制组,历任编剧、导演。至今已有作品百部集以上。1983至1986年,就获得了飞天奖一等奖和最佳编剧奖。1987年,35岁的张鲁正值事业上大展宏图之际,却因车祸导致身体高位截瘫。在经过数年的精神沉沦以后,张鲁又重新振作、面对现实,在事业上做出了一番更加突出的成绩。 1991年起,编导、编剧的电视剧先后获得飞天奖电视连续剧一等奖、首届全国“五个一工程”一等奖、首届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首届中央电视台优秀电视节目展播一等奖、年度电视剧最佳编剧奖、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 1994年至1996年,策划、导演了反映贫困山区儿童就学情况的53集长篇纪录片《跨世纪希望》,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同时,他还在拍摄记录片的三年里,积极推进有关方面在老少边贫山区建立希望学校15所、希望书屋数十所,扶助上万名失学儿童重返学堂。2002年以来,倡导重庆电视台实施“新世纪希望”电视行动,任大型纪录片《新世纪希望》总导演,推出了3部共50余集纪录片,其中2部获中国电视“彩虹”奖一等奖、金鹰奖优秀纪录片奖、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纪录片一等奖。同时,为西部贫困地区兴建音像电子馆和农科教示范点90余所,使数以十万计的农民受益。 1995年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1998年被评为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家,1999年获首届中国百家“五好家庭”称号,2002年荣获由中国残联、广电总局颁发的中国“中华文明奋进奖一等奖”,2004年荣获首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获奖作品: ·《巴桑和她的弟妹们》获85年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电视剧奖,本人获“最佳编剧奖”; ·《希波克拉底誓言》蝉联第七届飞天奖最佳电视剧奖; ·编导的电视剧《高空跳板》、《昨天,昨天的故事》《黑豹突击队》,获“飞天奖”集体荣誉奖、提名荣誉; ·《无人知晓的世界纪录》获“飞天奖”三等奖; ·电视连续剧《悬崖百合》获“飞天奖”儿童连续剧二等奖; ·《南行记》获首届四川国际电视节最佳电视剧“金熊猫”奖、“飞天奖”最佳连续剧奖、“首届中国电视剧展播最佳电视剧奖”,本人获“最佳编剧奖”。 张春林(又名金令),男,1970年生,重庆武隆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后,四川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1995年开始公开发表作品,1997年进入传媒业,先后供职于《西南工商报》、《重庆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曾任《消费导报》社会新闻部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四川日报》新闻专刊部副主任、热线工作室主编、社会新闻部副主任等职。已采编新闻稿件600多万字,新闻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四川日报》、《长江商报》、《重庆商报》、《西南工商报》等媒体。 新闻作品先后获得全国工商记协新闻奖作品一等奖、全国省级党报群工记协新闻奖作品一等奖、四川省新闻奖作品一等奖等全国和省级新闻奖10余次;科研成果获得全国城市党报群工记协新闻奖论文特等奖、四川省新闻奖论文一等奖、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奖项。给本科生讲授《新闻采访学》、《新闻编辑学》、《网络新闻学》等课程,给研究生讲授《新闻业务专题研究》等课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重庆市课题2项,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个人学术专著《当代中国传媒的受众策略》、《受众反拨与媒介变局》、《报业广告经营模式创新》等3部,主编学术专著《电子社区与网络生存》1部,参编学术专著多部,已在《新闻记者》、《中国记者》、《当代传播》、《中国报业》、《新闻战线》、《西北大学学报》、《郑州大学学报》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主要从事传播与发展研究、新媒体研究、媒介经营管理研究等。 朱绪超 ,笔名汉唐明月,1968年出生于重庆武隆仙女镇人,汉族,大学本科。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和出版各类文学作品800余万字,曾出版长篇小说《暗流》、《迷茫》多部,现致力于长篇小说创作。20余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新闻从业近20年,做过两家综合类报纸的总编辑,早年曾在军队服役,曾供职多家报业集团。居成都,自由作家。 王少雄,男,汉族,1950年12月生,重庆武隆人,197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12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世界经济专业研究生毕业。四川省武隆县羊角公社知青;四川省涪陵中心航运管理站工人;成都地质学院水文系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学习;成都地质学院团委副书记、书记,院党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其间:月在中央团校青年理论班学习;1983-1984大连工学院高校德育师资班学习);四川省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四川省成都市委副书记(其间:1996至1997年在中央党校中青班学习;1996至1999年在中央党校研究生班世界经济专业学习);成都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四川省委宣传部部长;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四川省委常委、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中共十六大代表。 武隆历史悠久。 史前 1982年7月27日,在江口镇蔡家村盐店咀,发掘出一件用青砂石磨制成的石斧(长,宽9cm,呈椭圆条形,上端有一处带凹斜形的地方,便于大拇指使力),经鉴定属新石器时代石斧,距今约5000年左右,这证明早在5000年前,武隆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就已有人类活动。 古代 春秋时武隆为巴国地,战国时属楚国黔中地,秦时属秦黔中郡,汉代属巴郡管辖。蜀汉时期,延熙十三年(公元250年)在今县境鸭江地置汉平县,隶属涪陵郡(今彭水)。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分涪陵县置武龙县,治地在土坎乡,隶属涪州。明洪武十三年,改武龙县为武隆县仍隶涪州。清康熙七年(公元1913年)并入涪州,设武隆巡检司,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改武隆巡检司为分州。 近代 民国2年(1913年)2月,涪州改为涪陵县,武隆分州称武隆分县。民国31年(公元1942年)7月1日由涪陵分出第五区,建立武隆设制局,隶属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区,34年(公元1945年)1月,武隆设制局升格为县,隶属未变。 现代 1949年12月5日武隆县人民政府成立,驻巷口镇,隶属川东涪陵区行政专员公署。 1984年涪陵设市,武隆县为涪陵市下的一个县 1997年1月,涪陵市由重庆市代管,涪陵市成为重庆市下属的一个县,由重庆市涪陵市代管。 1997年重庆直辖后,武隆县由重庆市直管。

1981年11月出生于江西萍乡一个叫边塘的小山村中一个名叫“龙背岭”的村落,父母均是农民。1990 年,父亲去世,家境陷入极度贫寒。1997年,在萍乡一份名叫《红杏》(内部刊号,每期发行量约4万份)的报纸上发表处女作,当年共在该报发表习作10余篇。1998年,获得江西省中学生写作比赛第一名;同年,陆续在《萍乡日报》和湖北、江苏等地的刊物发表散文数篇。1999年—2000年,陆续在各地刊物发表散文十余篇;在学校内发起成立临泉文学社,编辑油印刊物《临泉》。2000年,9月他考入大学,有了系统阅读的机会。进入学校后成为校园文学报《苔花》的主编,担任学校校报编辑和学生记者团团长,在这个岗位上写了大量平庸的新闻稿;同年加入萍乡市作家协会。2001年,在大学内发起成立飞廉文学社,主编社刊《飞廉》;同年加入江西省作家协会。2002年,年底开始学习写诗歌;同年获得江西省大学生写作大赛一等奖。2000年—2003年间,陆续在各类刊物发表散文诗歌若干。2004年,大学毕业,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萍乡市政协工作。诗歌《称呼》发表于《创作评谭》2004年第3期;诗歌《春天》发表于《散文诗》2004年6月;诗歌《怀念一把老蒲扇》发表于《创作评谭》;诗歌《火车经过家乡》、《中心公园的流动养蜂场》、《傍晚,走进一只蚂蚁的眼睛》发表于《诗刊》2004年11月上半月刊;诗歌《幸福生活》发表于《阳关》。本年度共发表诗歌50余篇次,另有散文约10篇发表于省、市报刊。2005年,诗歌《四月,石头开花》、《关于乡下的家》发表于《阳关》4期;诗歌《红薯》发表于《诗潮》2005年3-4月号;诗歌《丰收》、《老玉米》、《忠诚》发表于《延河》4期;诗歌《卑微的生活》(组诗四首)发表于《岁月》6期;诗歌《石头开花的季节》、《春日,早上6点30分》、《面壁》发表于《农村青年》7期;诗歌《称呼》发表于《都市文学》3月;散文诗《无序的组合》发表于《中国散文诗》2期。诗歌《漆宇勤的诗歌》(三首)入选《诗屋2005年选》(珠海出版社);诗歌《漆宇勤诗二首》入选《诗地理2005年选》;诗歌《漆宇勤的诗》(二首)入选《诗观察2005年选》。本年度共在各类报刊发表诗歌80余篇次、散文约20篇次,另发有深度社会新闻百余篇、常规新闻报道200篇次。2006年,诗歌《漆宇勤的诗》发表于《燕赵诗刊》2006年第三、四合期(中国新诗巡展专号);诗歌《向往西部》发表在《星星》诗刊2006年第8期;诗歌《拾穗的人》、《对话》发表于《延河》2006年第2期;诗歌《漆宇勤的诗》发表于《创作评谭》2006年第1期;诗歌《面朝田野》(组诗5首)发表于《岁月》杂志2006年第5期;诗歌《桃花,最初的怒放》收入《中国网络诗歌精选》(中国文学艺术出版社);诗歌《一些树木生长在广场》入选《2006中国最佳网络诗歌》;漆宇勤的诗三首入选《诗屋2006年度诗选》(珠海出版社出版);散文《金黄》发表于《创作评谭》2006年9月号。本年度共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诗歌100余篇次、散文10余篇次;本年度开始尝试感悟短文和时评的创作,有10余篇感悟短文和时评发表于《中国民航报》、《重庆日报》等省级以上刊物。另有新闻报道200余篇次发表于省、市报刊。2007年,诗歌《与现实很近的草原》、《平遥:时间只是一个概念》入选《诗观察2007年年选》(吉林音像出版社出版);诗歌《一语成谶》入选《2007中国最佳网络诗歌》(中国文化出版社);诗歌《让荒野更荒》等三首发表于《合肥晚报》2007年2月8日;诗歌《流动》(外二首)发表于《当代小说·下半月》2007年第4期;诗歌《月色芬芳》(外一首)发表于《青岛文学》2007年7月;散文诗《午后,和一本书对视》发表于《散文诗》2007年第8期;组诗五首发表于《诗选刊》2007年第10期;散文《剃头匠》发表于《文学与人生》2007年11月;诗歌《回到龙背岭》(组诗四首)发表于《文学与人生》2007年11月。本年度共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诗歌100余篇次、散文20余篇次。有哲理感悟短文和爱情感悟短文60余篇次在《意林》、《经济晚报》、《扬子晚报》、《特别关注》、《思维与智慧》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转载;另有新闻报道近300篇次发表于省、市报刊。2008年,诗歌《灌浆》发表于《绿风》2008年第四期;诗歌《秋风》发表于《中国铁路文艺》2008年第5期;诗歌《乡居:回到宁静》(组诗五首)发表于《江西日报》2008年8月29日;诗歌《呓语或一次逃离》(组诗四首)发表于《文学与人生》2008年第11期;诗歌《给童素心》等四首入选《默然爱你》一书(济南出版社);诗歌《萍水相逢》(组诗十三首)发表于大型诗丛《诗》(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第13卷;诗歌《重新点亮的灯:6452盏》入选《同饮一江水》(文汇出版社出版)、《撼动的情与魂》(江西教育出版社)、《五月的祈祷》(南海出版公司)等书;《漆宇勤的诗二首》发表于《北方作家》2008年第四期。本年度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诗歌150余篇次、散文20余篇次。有哲理感悟和爱情感悟短文80篇次在《意林》、《新民晚报》、《辽宁青年》、《读者》、《视野》、《报刊文摘》、《青年文摘》等刊物发表和转载;另有新闻报道200余篇次发表于省、市报刊。2009年,散文《梦在江南一柄伞》发表于《岁月》2009年第2期并配发简历、照片重点推出;散文《曾经一灯如豆》发表于《半岛晨报》、《北京晨报》、《江西日报》、《宁夏日报》等报刊并获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国庆征文一等奖;散文《粉笔记忆》获“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60年”大型征文活动一等奖;诗歌《莼鲈之思》(外二首)发表于《江西日报》2009年3月20日;诗歌《漆宇勤的诗五首》发表于《青春潮》(原《福建青年》)2009年第7期;诗歌《一茎花藤攀上窗台》发表于《乾坤诗刊》(台湾)第51期秋季号;诗歌《老木匠半眯起眼睛》、《正午的太阳泛着白》发表于《文学与人生》2009年第8期;诗歌《这一刻我突然想起》、《昼伏夜出的人》发表于《诗歌月刊》2009年第7期;诗歌《月亮出来了》、《苏醒》、《老木匠半眯起眼睛》、《当竹排在绿色中游动》入选《80后诗典》(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诗歌《乡居:回到宁静》(组诗)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诗刊社选编《中国当代诗库》(2008卷);诗歌《怀念》获得光明日报、中国诗歌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屈原杯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本年度有诗歌近200首(次)发表在《西江月》《威海晚报》《中国国土资源报》《珠江商报》等近百家报刊;有哲理感悟和爱情感悟短文60余篇次在《辽宁青年》、《读者》、《才智》、《青年文摘》、美国《侨报》等数十家刊物发表和转载;有时评作品50余篇次发表于《海峡导报》、《重庆晚报》、《长江商报》等数十家报刊;有散文30余篇次发表于《桂林晚报》、《当代散文》、《光华时报》等数十家报刊;有新闻报道200余篇次发表于省、市报刊。2010年,诗歌《越走越远》(组诗8首)发表于《诗刊》2010年4月下半月刊“特别推荐”栏目,配发照片和简历重点推出;诗歌《漆宇勤的诗》发表于《诗词月刊》2010年第2期;诗歌《一根稻草在风中瑟瑟旋转》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10年第7期;诗歌《屈楚诗二首》(《后悔》、《一动不动》)发表于《北方作家》2010年第3期(总第181期);诗歌《我养了一片云》发表于《常德晚报》2010年1月5日并被《格言》2010年8月下半月、《可乐》2010年9月转载;诗歌《漆宇勤的诗》发表于《厦门文学》2010年第一期;诗歌《烟火爱情》发表于《北京文学》2010年第3期;诗歌《安于生活》(组诗,包括《属于我的葡萄》《停顿》《回归》《老得真快啊》《和继父的一次谈话》)发表于《青海湖·太阳河》2010年第3期(总第137期);诗歌《从季节的豁口路过》(组诗,包括《桃花即将盛开》、《补》、《湿》等)发表于《澳门月刊·华文百花》2010年第一期;诗歌《乡居》被《青年文摘》2010年第14期(7月下半月刊)转载;诗歌《工地上的男人抱起一只小狗》发表于《台湾诗学》2010年3月;散文《偷青》发表于《江西日报》2010年2月26日;散文《被用旧的花》发表于《草地》2010年第1期(总第168期);本年度另有大量散文、诗歌、感悟短文和时评等作品发表于《特别关注》、《知识窗》、《民主与法制时报》、《家庭主妇报》、《常州晚报》、《山东青年》、《知音女刊》、《知音美文》等各地报刊;有二十余篇感悟短文与散文被选入高等教育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等地出版的多中选集中。

中国商报编辑部

《中国商业报》(1985年1月1日——1989年)公告登报 59 43 78 33 《中国商报》(1989年——现在)中国商报是国家级综合性报纸。中国商报广告部主要办理工商广告、旅游广告、分类广告、地产广告、招商广告、出租厂房、遗失声明、启事、招聘广告、讣告公告、公告、注销公告等各类广告。

中国商界国家级期刊中国商界杂志社编辑部 《中国商界》国家级权威经济类刊物《中国商界》主管单位: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单位:中国商报社,编辑出版:中国商界杂志社;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7833;国内统一刊号CN11-3654/F;邮发代号:82-700;创刊日期:1996。现面向全国高校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征求优秀论文。该刊发表的所有文章将为中国期刊网站收录,杂志集权威性、理论性、前瞻性、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读者遍布全国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栏目设置:财经纵横,商业研究、电子商务、经营管理、市场观察、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财政金融、财务分析、管理论坛,法制天地、产业经济、区域经济、投资分析、资本运营、理论探讨等。

1、登报声明对于报纸的等级是有要求的,它要求刊登在市级及以上级别的报纸上。如果补证机关没有指定,我们最好选择国家级报纸,如中国商报、人 民日报。因为等级越高,权威性越高,并且收费还越低。2、登报声明的内容是有模板的,有时补证机关会提供,如果没有提供,报社和登报平台也均会提供多种模板,我们可以选择相对精简的模板。3、登报声明办理的时间,主要取决于登报平台的办事效率和选择的报纸,一般地,刊登在日报上,一个工作日就可以见报。4、登报声明是按字数来计费的,所以费用并不统一,不同地区,不同报纸,不同模板,都将影响最终的收费。登报遗失更多的都是通过线上来申请办理了,只需要上支付宝或微信搜[跑政通],选择[登报]业务,完成申请填写,即可进入登报办理中,无需跑腿,无需排队。

你到起点中文网之类的网站,刚开始没有的,但是等你成名后,就会有人主动要和你签合约的

电脑商情报编辑

看在两年多没有人回答的份上 郑重告送你 已经停刊

一定要多看看字典和成语词典~~~真的! 会考你改错字的!还有病句改错!还有写文摘~~~(当然是比较短的文章~~800~1000字那种) 正规大型的出版社还有附加题,是考英文句子翻译的~~~超难~~ 加油啊!!!

很好用!自动杀毒!我是这样下载ESET NOD32杀毒的,先安装360安全卫士成功以后,再安装下载ESET NOD32杀毒,下载过程如果无法激活码就选以后再激活,下载完成,按激活操作就行,可免费使用半年{下载360安全卫士才行}。我帮几个朋友安装都成功 !

eset的最新版本,非常好,有些地方比卡巴的好评好多,个人认为比卡巴要好。

中国商报总编辑

认同。服务需要坚持不懈出自中国商报社副总编辑、中国商报网总编辑胡斌在做客老家河南(北京)会客厅时说出的话,服务人员需要坚持不懈的去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才能得到更高程度的回报。

潘公展曾先后兼任《时事新报》“学灯”副刊和《国民日报》“觉悟”副刊的特约撰稿,并经人介绍参加南社。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上海积极响应,公展被推举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学生联合会的活动,并任该会会报主编。同年夏毕业后,在上海私立市北中学执教,兼教务主任。次年参加筹办《商报》,并任《商报》电讯编辑,撰写每日时评和每周大事述评,文名渐著。1927年1月,加入中国国民党,任《申报》总编辑。同年4月,蒋介石公开背叛革命,在上海设立政治分会,公展任分会委员。7月,任上海特别市政府农工商(后改为社会局)局长。后成为“CC”系的主要骨干。1932年8月,潘公展任上海市教育局长兼社会局长。自1928年2月起,一直担任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并出席了国民党第三、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1935年11月,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在此期间,还在上海创办《晨报》,自任社长,鼓吹“本位救国论”,企图诱导学生、工人潜离抗日救亡活动。此外,还办过《晨报晚刊》(后改名《新夜报》)、《儿童晨报》、《儿童画报》。1934年3月,国民党统治集团标榜“以三民主义建设新中国的文化”,设立“中国文化建设协会”,蒋介石为名誉会长,潘公展为常务理事兼书记长。公展随即在上海设分会,力图控制、扼杀革命文化事业。不久,出任上海特别市教育局长。任间曾下令阻止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底“西安事变”后,潘公展仍顽固坚持国民党独裁、专制的反动立场,诬蔑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是有糖衣的毒药”,在《中央日报》上连续发表题为《统一与和平》的长文,为蒋介石制造内战进行论辩,重弹“攘外必先安内”的老调。 抗日战争时期,潘公展先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参事、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在汉口开办的“独立出版社”经理、湖南省政府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中央日报》总主笔。嗣后又兼军事委员会战时新闻检查局副局长、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政治学校新闻专修班主任。1942年11月,在国民党五届十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后改任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专行扼杀言论出版自由、破坏进步文化事业之职权。整个抗战期间,潘公展一直指挥各种宣传工具,打着“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和“建设三民主义”的旗号,竭力为蒋介石独裁统治及其“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制造舆论。1938年,还写了题为《领袖、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宣传“一个主义、一个领袖、一个国家”及“一党专政”。皖南事变后不准《新华日报》报道事件真相,指挥国民党报刊反诬新四军“违反军纪”、“破坏统一”,为蒋介石残杀抗日革命军队开脱罪责,深得蒋的信任。在1945年5月召开的国民党六届一中全会上,再次被选为中央常务委员,并任中央宣传委员会主任委员。 抗战胜利后,潘公展先后任《申报》馆董事长兼社长、上海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第一届参议会议长等职。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去香港开办国际编辑社。年底去加拿大。次年5月又转赴美国,初在《纽约新报》撰稿,1951年5月独自办了《华美日报》,历时20余年,经常写文章为蒋介石的“反共复国”献计献策。1975年6月23日,病逝于美国。著有《中国学生救国运动史》、《属性教育》、《罗素的哲学问题》、《日本必亡论》、《陈英士先生传》,另有《潘公展先生言论集》。

山西财经学院商业经济系商业经济专业学习;《中国商报》社记者;《中国商报》社总编室副主任;《中国商报》社理论评论部副主任、主任(正处级);《中国商报》社总编辑助理兼新闻部主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厅新闻信息调研处、新闻信息处处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厅值班室(新闻信息处)主任;《中国供销合作经济》杂志总编辑(副司局长级);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厅副主任、直属机关纪委副书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经济发展部部长、直属机关纪委副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学习);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经济发展部部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经济发展部部长兼中国日用杂品流通协会会长、法定代表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部长兼中国日用杂品流通协会会长、法定代表人(其间:在中央党校中青一班学习);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财会部(社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部长;中共山西省太原市委常委(正厅级);中共山西省太原市委常委(正厅级)、迎泽区委书记;中共山西省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

  • 索引序列
  • 华商报编辑
  • 长江商报总编辑
  • 中国商报编辑部
  • 电脑商情报编辑
  • 中国商报总编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