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成都会展论文题目

成都会展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成都会展论文题目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1 浅析生态旅游中的导游服务2 浅谈我国的乡村旅游3 社会局势对旅游业的影响4 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探析5 饭店员工流失的原因、影响及对策6 浅论我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7 饭店服务质量管理研究8 试述对文化旅游的认识及其实现途径9 我国酒店业服务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10 浅论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11 古镇旅游开发及发展策略12 我国旅游目的地网络信息化建设方略探悉13 我国饭店员工培训策略14 试论我国导游管理制度的革新对策15 试述导游风格的塑造及培养对策16 民营企业开发旅游景区问题的分析及对策17 酒店差异化营销研究18 试论导游回扣问题及其改革对策19 ****市乡村旅游发展分析20 风景区开发生态旅游的潜力及建议21 试论体育赛事旅游--以08年北京奥运旅游为例22 风景名胜区的休闲旅游功能研究23 关于我国会展旅游的初步探讨24 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25 旅游景区淡季营销现状与对策研究26 我国饭店企业员工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27 西部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28 分时度假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29 浅析西双版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30 对我国导游薪酬体制创新的探讨31 关于我国热点景区门票价格的思考32 旅游景区的主要危机类型及其管理对策33 试论品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34 新形势下提升国内酒店服务质量的对策研究35 饭店员工流动原因及对策分析36 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37 论我国旅行社跨国经营的现状与基本战略选择38 浅论中国民俗旅游的开发39 浅论休闲旅游的发展40 试论旅行社服务质量管理改革对策41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42 试论酒店内部营销策略43 略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开发44 论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交流问题45 浅谈中国酒店网络系统建设46 论景区旅游氛围的营造和管理47 古镇古村落遗产旅游与新农村建设48 分时度假在中国的发展对策研究49 试述我国旅行社经营管理改革对策50 饭店大学生流失的原因、影响及其对策研究51 塑造旅游社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52 基于价值观领导的酒店员工流失对策研究53 人本管理——我国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策略54 试析现行导游薪金制度弊端及其改革对策55 论饭店服务质量管理改进56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现状和应对策略57 体验经济时代中国饭店业个性化服务策略探讨58 我国旅游企业员工的流失及应对措施探析59 中小旅行社员工流失原因与管理对策研究60 略论都市旅游发展的模式与对策61 试论酒店服务营销62 我国会展旅游市场营销初探63 饭店员工激励研究64 浅析我国平民旅游及其营销策略65 饭店竞争优势的培育66 我国饭店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策略探析67 试论我国旅行社网络营销的发展对策68 论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的途径69 浅析我国家庭自助旅游70 酒店品牌经营71 恐怖活动给旅游业带来困扰72 旅行社员工的激励研究73 浅谈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74 中国酒店文化营销现状及对策研究75 员工对我国饭店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76 论酒店企业CIS形象塑造77 我国旅游执法的特征和发展对策78 对饭店员工流失的思考79 浅论影视旅游的开发80 我国酒店员工职业生涯规划81 旅行社奖励旅游产品的开发82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83 论古镇旅游商品的开发84 试述我国旅行社服务质量问题及其改善对策85 乡村旅游吸引物论略86 试论我国旅行社业集团化对策87 打造特色农业旅游产品的经营策略探讨88 浅析旅游产品定价策略89 我国饭店管理中的人本策略90 我国饭店业中存在的服务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91 酒店CRM应用研究楼主可以参考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会展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会展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会展一般指的是大型会议或者是大型活动,有很多大学里面都是有这个专业的,这个专业的毕业论文却是不知道怎么写,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会展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摘要] 本文对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进行了仔细的 研究 ,认为对于开放式会展系统如果采取传统的业务处理的模式,不能对会展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提出了面向管理的 应用 模式,其主要思想是构建会展系统的阶段性控制,通过局部控制从而实现对整个系统管理的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将会展的管理工作转换成为对会展的项目的管理和控制。

[关键词] 会展管理会展信息管理会展管理信息系统

一、前言

会展是信息密集型的活动,具有前期准备时间长,实施时间短的特点,在整个会展期间,尤其是在临近开始的短暂时间内,将会涌现出大量的、高密度的信息,这些信息必须要及时准确的进行处理。我们把它们又可以分成财务信息、接待信息、会议进程信息、人员信息、场馆信息、物流信息、住宿信息等,通过这些信息流贯穿整个会展期间。

会展本身是很大概念的集合,按形式包括会议、展览会、节庆等活动;按它们涉及和辐射的地域范围,可分为本地的、全国的、国际性的;按组织规模和参观人数分类,有小型的、中型的、大型的和特大型的。按会展的规格,可分成普通的、行业的、政府的和国际性的。小的会展则可以是本地的一个行业、组织或 企业 的活动,甚至是个人举办的类似于婚宴等。大型展览会的参观者可达数万人以上,小型的会议仅仅几十人。由于规模上具有明显的差异、重要程度不同、主办方等级、与会人数的多少,所有这些综合因素使得在会展的组织管理上、运作上有多种模式,这样不能用一个会展管理信息系统涵盖所有类型的会展活动,所以会出现多种不同形式的会展管理信息系统,各种系统的信息处理的 内容 和流程也不尽相同。

会展活动具有非常鲜明的阶段性,对于会议系统系来讲,可分成策划阶段、接待阶段、会议期间、结束阶段、休会期间;而对于展会系统,又可以分成展前、展中和展后三个阶段。两者在前期工作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对每个阶段的信息流程进行剖析,研究它们在不同环节的特点,不仅是设计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也是做好管理工作、组织工作的基础。

二、信息管理模式的研究

由于会展形式的多样性,为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系统设计带来很大困难,同时因为会展本身的特点,如果采用一般性的业务处理的模式,很难采用较为一致的框架来设计具有通用意义的会展管理信息系统。

从业务处理层面来看,能够处理的信息是相当有限的,仅仅限于客户关系管理、会员管理、登记参会情况、场馆展位预订和租用等业务层面的信息;从信息处理流程来看,由于会展活动是一次性 发展 进程,从策划到结束基本上属于线性的过程,因此可以将会展信息系统看作一个开放式系统,不具有明显的反馈和系统状态控制的环节。这种面向业务层面的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力是不强的。

为解决上述矛盾,我们认为会展信息系统应突破以往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基本模式,即一开始就应当设计一个为会展项目管理为目的,以会展项目管理、会务管理服务为主要研究内容,提供会展的项目策划、进程管理上需要的信息。

从这个意义讲,虽然会展系统总的看来是一个仍然是一个开放式系统,但是在各个阶段的管理方式上可以加强阶段性、局部性的控制和管理,使会展系统和会展过程得到良好的控制,能够达到系统预定的目标,因此这样的会展系统不再是简单的开放式,而是若干个良好控制的闭环子系统的在时间进程上有机地结合。

面向管理应用的会展系统,能够很好的解决一般性和特殊性的 问题 。虽然会展活动的形式多样性和多变性,但是从会展的管理和进程的角度来看,都可以划分成策划阶段、接待阶段、会展阶段、结束阶段、休会阶段,完全可以忽略每次活动形式的差异,把各个阶段的工作抽象成策划、组织、落实和检查的研究内容,因此信息处理工作就转换成把会展各个阶段的项目的管理工作。

系统的使用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制订所要完成的工作列表(项目),并对项目的执行情况监督和控制。在会展活动期间的所有业务处理工作都融会在系统管理中来,即在项目管理的前提下实现业务数据的处理,提升业务数据处理内涵、意义和针对性。

这种以项目管理为主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式在其他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中并不常见,可以认为是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独特之处。

三、以阶段控制为主要 研究 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信息对 企业 状态进行控制,而开放式会展系统缺乏反馈环节,不能实施有效的控制,我们研究的会展系统是在会展的各个阶段实施控制手段,在各个局部上进行阶段环节上的控制,即对整个阶段达到控制的目的。

所谓控制在信息系统中可以有多种方式,在运用于项目管理方面,应当包括如下环节:策划、落实、监督、检查、确认。会展项目之间具有比较强的时间和空间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是指项目的准备和执行过程在时间轴上具有先后顺序依存的关系,如果一个项目延误了时间,其他项目又不能超越它的时候,就有可能造成整个活动的向后推移。在会展整个期间很多 工作又是并行运行的,各个部分工作完成的质量直接 影响 其他工作完成的好坏,当某个项目的物理属性尚未建立或建立不完整、不完善的势必影响其他项目的存在,这是空间上的依赖性。

XX会议的接待项目策划一览表

会展活动的周期可能很长,但是真正举行活动,仅仅是很短的几天时间,其他时间都在筹划和准备,它们的.工作直接影响会展活动的顺利举办和观众的满意度,如果出现差错和失误,很难有机会弥补并挽回影响,因此有必要在举办的前期,将所有可能发生的 问题 和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认真考虑,防患于未然,做到万无一失。

因此在会展信息管理上按阶段对本阶段要实施的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这就体现在会展活动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管理上的周期,用于对会展项目工作的策划,组织人员对各个项目分别落实,在会展项目完成情况监督和检查,对项目的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确认,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管理和控制。例如,会议的接待工作可用下表所示。

四、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策划功能研究

会展包括会议和展会两种形态,它们的信息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区别,体现在控制的实体在形式上的不同,将其工作流程抽象成信息流之后,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之处,我们把它们归类在基本功能之中。这里仅讨论它们共同的、相似的处理功能。

在会展信息处理的基本功能包括:策划功能、管理功能、营销功能、信息发布、 网络 注册、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后勤保障、邀请函管理等。其中最核心的工作是策划功能,由于篇幅关系仅讨论策划的功能需求,对其他功能不做讨论。

会展信息管理的策划功能是为会议和展览会的项目的起始阶段的策划服务的。在策划中需要大量的信息和会展管理的经验,根据会展项目的要求,如举办的时间和地点、会展的规格和性质,与会人员的级别和人数、会展覆盖的地域范围、最后要达成的效果,这些显性和隐性的问题在会展策划中是着重考虑的因素。

由于会展活动具有非常明显区别的阶段性,不同阶段的任务、工作重心也不同,因此策划也应配合这样情况,针对会展不同阶段做相应的策划。由于会展的信息量很大,因此在策划时,必须认真对待工作出现的一些细节和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并备有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

在策划中制定的项目包括两个方面的 内容 :首先是确定项目内容,制定项目的基本内容,如项目名称、达到的目标、完成或考核的指标,项目在准备过程中、必须安排具体的负责人落实该项目,并在指定的时间内,按照考核指标进行检查;第二是项目之间流程关系,即项目之间的在时空方面存在某种耦合关系,确定项目的任务链和完成的时间链。

我们把会展的信息管理的策划功能,按照会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以阶段作为不同的研究对象,按筹备阶段、准备阶段、会前阶段、期中阶段、结束阶段和休会阶段的顺序进行,然后在针对每个具体的阶段作详尽的策划,逐步分解到具体的功能。对于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功能需求,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系统的所有功能需求都围绕着策划的功能需求展开进行的。

五、结语

通过对会展信息管理的` 分析 和研究,此类信息变化和跨度等很大的信息系统,开放式是其主要特点,采用面向业务数据处理的模式不能对会展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笔者采用项目管理的研究 方法 ,以面向项目管理的模式对其各个发生阶段进行局部控制,以项目的策划、落实、监督、检查和确认的工作环节的形式实现局部上的反馈控制,从而达到对整个项目进行控制的目的,以这种方式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较好地适用于不同形式的会展信息管理的需求。

浅谈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在人、财、物、时间、信息这五种管理的要素中,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提高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会展企业能否把人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能否把人看成是自身最宝贵的财富至关重要。

关键词:会展企业 人力资源 管理

在现代会展企业的发展中,由于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和可再生性,其越来越成为一种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无法估量的资本。会展企业只有取得有用的人才、合理使用这些人才、科学管理得到的人才并对人才进行有效开发,才能实现组织目标且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

一、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会展企业为了创造企业价值,确保本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使用、培训、绩效考核、激励、调整等等一系列过程,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员工潜能的管理活动。

这些活动主要包括:

1、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

即根据会展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的需要,对企业各项工作的性质、岗位职责和素质要求进行科学分析,从而确定会展企业员工需求量和标准,做好相应的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预测。

2、员工的招募与选拔

即根据会展企业的人力资源计划,制定相应的用人标准、政策、选拔方法等,招募到企业需要的合格人员。

3、培训与开发

主要是为了提高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而进行的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培训和提高。

4、绩效管理

是会展企业通过科学的考核和奖惩体系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过程。

5、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是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会展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工资形式,对员工给予相应的报偿。除了合理的工资外,会展企业还应建立科学的奖励和津贴制度,并给员工提供一定的福利待遇,最大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二、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强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保证会展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会展企业的业务活动离不开人、财、物这些基本管理要素,而人是这些要素的中心,是决定性因素,如何实现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的精干和高效,取得最大的使用价值是非常关键的。员工的劳动并不能孤立存在,必须建立在分工合作的社会劳动基础之上,因此,要保证会展企业的经营活动正常开展,必须招募一定数量和素质的员工,并对与会展相关的工作中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管理,使工作中的人与事、人与人、人与组织相互适应,有机结合,而这些正是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会展企业人力资源利用率、增强企业活力的前提

现代经济环境中,会展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提高企业的素质,增强企业的活力。而会展企业的素质,归根到底就是员工的素质;而会展企业活力的源泉也正是员工自主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人力资源不同于自然资源,它是存在于人体之内的,是一种活的资源,所以会展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不能使人消极被动地适应工作的需要,而是应该根据个人能力的特点,把人安置在最能充分施展其才华的最佳工作岗位上,事得其人,人尽其才。另外根据人力资源才智和能力的提高,对其工作岗位进行及时调整,使他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应该是消极的静态的管理,而应是积极的动态的管理,这种动态管理能够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会展企业人力资源利用率,进而增强会展企业活力的关键所在。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会展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保障

会展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掌握现代科技和市场经济知识并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力资源,谁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会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会展企业中的人,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能否顺利完成企业的各项任务和目标。而各项任务和目标的完成又取决于完成任务和目标的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到会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展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都是受到特定条件限制的,如何用发挥人力资源低投入、高产出的特征,使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现代会展企业应该思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三、目前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会展企业管理人员管理技能欠缺

目前很多会展企业没能为管理人员制定规范的培训计划,所以大多数管理人员只是凭直觉和经验进行管理,由于管理人员自身能力的不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2、缺乏长久有效的激励机制

目前,很多会展企业在设计激励机制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会展策划、设计、现场服务与管理等各不同岗位的共同点和差异,没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行。

3、会展企业缺少必要的人力资源规划

由于会展企业有很明显的淡旺季,展会集中时需要大量的人手,展会较少时人力需求量较低,因此,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显得非常重要。合理预测人力资源的需求并采取相关规划措施保证在合适的时间得到合适的人才,既能降低会展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又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目前很多会展企业经常保留少数员工,工作需要时再临时聘任相关人员,对人力资源缺乏必要的规划,这势必会影响到服务的质量甚至会营销到会展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海英.会展人力资源管理刍议[J].经营管理者.2010(02)

[2]周建华.会展业与经济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02(03)

作者简介:陈荣荣(1977―),女,河北省唐山人,大学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会展毕业论文提纲

会展业是会议业和展览业,节事活动的总称。是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影响面广,关联度高。在新时期,必须大力发展会展业,全面提升会展经济。

一、会展业发展的基本概念

(一)会展经济的界定

(二)会展经济的功能

二、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

(二)北京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促进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一)与国际接轨,科学地组织、经营展览会

1.展览会的项目决策、展览实施和展览形式

2.展览主办机构的组织模式

3.展览主办机构与参展商和观众之间的关系

(二)合理规划建造现代化会展中心

1. 展览馆位置

2.展馆的实用原则

3.展馆建设的规模和速度

(三)改革管理体制、培育和完善展览业市场

1. 会展业管理机构的作用

2.会展业管理体制上的改革

(四)以人为本,加快展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1. 会展业的人才需求

2.展览人才的培育措施

扩展阅读:会展业的作用

会展业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会展业涉及工业、农业、商贸等诸多产业,对结构调整、开拓市场、促进消费、加强合作交流、扩大产品出口、推动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等发挥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中显示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并日益显现出来。

具体体现在:

第一,能产生强大的互动共赢效应。会展业不仅能带来场租费、搭建费等直接收入,而且还能拉动或间接带动数十个行业的发展,直接创造商业购物、餐饮、住宿、娱乐、交通、通讯、广告、旅游、印刷、房地产等相关收入;不仅能集聚人气,而且能促进各大产业的'发展,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和催化作用。据有关统计表明,一个好的会展对经济拉动效应能达到1:9,甚至更高。

第二,能获得优质资源。会展业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意味着各行业在开放潮中,在产品、技术、生产、营销等诸方面获取比较优势,优化配置资源,增强综合竞争力。会展业发展可以不断创造出"神话",博鳌效应就是其中的一个最典型范例,穷乡僻壤的博鳌建成国际会议中心后,以其良好的生态、人文、治安环境,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会议组织者、参会者、旅游者等。

第三,能提升支持力度。各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要生存和提升竞争力,需要相关服务行业的协作,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更离不开会展业的支持和助力。其中会展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服务内容,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会展经济能服务于和增强城市面向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所以,会展经济有巨大的效能。

第四,能增加就业机会。随着近年来办展活动的增多,会展业不仅能提供就业机会,而且还能拉动和促进就业。

第五,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会展紧扣经济,展示经济发展成果,会展经济的发展将直接刺激贸易、旅游、宾馆、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零售等行业的市场景气,大型和专业性会展往往是产品或技术市场占有率及盈利前景的晴雨表,推动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成都都市圈发展策略研究论文

从地理和经济上讲,成都是不会被直辖。从地理位置上讲:请你翻看中国和四川的地图看一哈:1:直辖市不会是在哪个省的正中心;2:成都是四川及西南的交通政治中心,要是直辖了。四川就失去的“心脏”。3:成都和重庆离那么挨着,不用脑子想都知道两个直辖市怎么会离那么近嘛。从经济上讲:到2010年,成都都市圈内(紧密层)总人口达到1600万;经济总量(GDP)达到5000亿元,占四川省的45%以上;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城镇人口占四川省域城镇人口1/3以上,届时,成都都市圈将跨入全国大都市圈域的行列。四川现有的32个城市中,除了成都这个超大城市外,31个城市都是中小城市,形成了明显的断层。在主要城市中,成都城市影响力范围最大,半径为155经济公里,但从辐射功能看,成都因集聚效应所形成的强大经济能量却未能成规模、有序地向周边地区扩散。课题组认为,成都都市圈发展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成都市作为西部地区最具实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作用,推动成都与周边城镇、区域的经济一体化,形成以成都为中心、卫星城镇群聚周围的大都市圈形态。到2010年都市圈内(紧密层)总人口达到1600万;经济总量(GDP)达到5000亿元,占四川省的45%以上;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城镇人口占四川省域城镇人口1/3以上,使成都都市圈成为四川现代产业、人口、城镇以及国民经济最主要的集聚地,跨入全国大都市圈域的行列。课题组预测,未来10年,成都都市圈的经济总量将达到全省的60%以上

2020年,“成德眉资同城化”成为热门话题。 尤其是在7月27日召开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后,推动成都与德阳、眉山、资阳3市的同城化,成为构建成都都市圈的关键之举。 2019年,上述4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万亿元,占四川省比重达。四川省发改委表示,成德眉资区域自然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并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坚实的产业基础,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有条件率先建成现代化都市圈的区域。 成都市表示,推进这一同城化发展,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与传统城乡结构, 探索 “大都市区—区域城市—功能区—新型社区”四级空间体系,形成多样性共生、开放式协同的区域经济生态。 如果将视野放大会发现,当前成渝两地正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又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不仅有利于做强做优成都极核功能,也有利于引领“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实现四川省区域发展战略与国家重大战略有机融合。决定都市圈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通勤问题。 “但成都都市圈在这一方面的发展情况则是两者倒置,重视中心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而与周边城市的市郊通达性相对落后,不仅造成中心城市的大城市病,也减缓了资源要素的流动性。”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骆玲认为,成都都市圈应该向轨道上的都市圈目标迈进。下一步,成都都市圈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解决“通”的问题,更要解决“快”的问题,形成15-30分钟通勤圈。 这也成为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7月27日,成德眉资4地政府与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签署《关于成都外环铁路共建共管框架合作协议》。该外环铁路总长约450公里,将把4座城市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德阳市位于成都东北部,因“三线建设”布局现代大工业而建市,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8月14日,德阳市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提出,要以构建“9高13快13轨(9条高速、13条快速通道和13条轨道交通)”交通体系,打造“成都都市圈通勤最佳城市”。有专家表示,德阳此举是为进一步加快融入成都,成为成都都市圈副中心城市。 此外,成都都市圈在交通建设方面的规划蓝图已定。统筹布局以成都为中心枢纽的多层次多制式轨道交通网络,加强4市城际和市域(郊)铁路等快速交通对接,加快建设成德、成眉、成资市域(郊)铁路和成都外环铁路等轨道交通项目,打通成渝中线、成达万、成自宜等高铁大通道,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构建1小时通勤圈。 刘璐认为,单一城市有区划和边界,但都市圈却没有具体的地理边界。“我们可以进行规划,但谁能最终入圈,决定权在于经济发展程度和产业关联程度。” 都市圈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初期,以核心城市率先发展为标志,通过吸引各种要素,如人、财(投资)、物(项目)的聚集,增强其竞争力。但经济的本质是追求要素的最高回报率,因此当核心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投资资本会推动资源要素自然向周边流动。 “路网密度、时效性是影响资源要素流动的关键。”刘璐说,若成都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进一步加强,成都都市圈的范围还可能继续扩张。 刘璐认为,中国提出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高铁化”,也增加了资源的流动范围,这不仅扩大了核心城市对其他区域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也将缩短都市圈发展的过程。都市圈是经济地理概念,同城化则是其具体的要求。 成都都市圈内的4座城市,围绕在龙泉山脉的四周。过去龙泉山是天然的屏障,但在成都宣布要跨过龙泉山“东进”发展后,龙泉山的部分地区被规划为城市森林公园。一种有趣的提法称,若4市成“圈”,则中间的龙泉山将为都市圈的中央公园。 中央公园过去通常指一座城市核心区内的大型公共空间,站在都市圈的角度,将一座山视为中央公园,实则反映了4座城市同城化的决心。 不过,成都都市圈的同城化,走过了10余年的漫长路程。 眉山市在“十一五”后便开始积极推进融入成都战略,并在近年以天府新区眉山片区为桥头堡,大力推进与成都的各项产业、交通基建的合作。资阳市在2005年就提出“劈开龙泉山脉,敞开资阳大门”,以融入成都,但直到2018年11月才与成都召开了“成资同城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德阳市也是在近几年提出成为成都都市圈北部副中心的计划。 尽管2010年1月31日零时起,眉山、资阳固定电话就与成都一起共享区号028,但10年后,三座城市才真正开始坐下来讨论,要如何推动更多层面的“共享”。 四川省 社会 科学院副研究员刘文帅表示,衡量一个都市圈发展程度的核心指标包括内在城市的经济总量、人口总量、城市化率、交通一体化程度、公共服务这五方面。 7月31日出台的《关于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指导意见》),在这些方面有更多的布局。 其中提出,将在成都都市圈内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推动成都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德眉资延伸。如推动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建立养老、医疗、工伤保险协同互认和社保、医保基金风险防控合作机制,以及推行住房公积金转移接续和异地贷款等。 用地指标方面,将支持4市统筹用地指标、优化调整建设用地布局,按规定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将同城化发展重点项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完善建设用地二级市场,积极盘活存量工业用地。 在资金支持方面,《指导意见》提出4市商业银行互设分支机构,推动融资担保、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业务同城化。鼓励省、市国有企业共同组建合资公司或建设基金,推动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 与此同时,成都都市圈内的4座城市,还将合力打造都市圈品牌。联合开展品牌策划和形象推介,发挥产业联盟、创新联盟、行业协会、商会等桥梁纽带作用,借助国内外大型展会平台,不断扩大影响力。 有专家表示,若成德眉资4市的同城化最终达到目标,则未来成都都市圈还可以继续扩大,变为“1+7”,纳入乐山、绵阳、遂宁、雅安。 包括乐山在内的四川省其他城市,近十年来也一直在持续不断地研究如何融入成都都市圈。在这些城市看来,融入省会级都市圈,是地级市发展其区域经济的重要渠道。随着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实体性生产部分逐渐外移,大都市的经济不断被服务业所取代或被虚拟化,强烈需要周边城市群对它的配套支撑,这为地级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成都都市圈的核心在于成都,成都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其都市圈的“上限”在哪里。 成都都市圈的核心在于成都,成都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其都市圈的“上限”在哪里。图 视觉中国 但数年来业界对于成都发展的争论却从未停止,即成都GDP规模在四川省占比过高,对其他城市的发展有牵制作用。 2009年,当时提出的城镇化发展的重点是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而西部地区究竟是否也需要如此做,学界有非常多的争论,这一争论在1999年西部大开发出台后就一直未停止。 至于是否应该全力推动中心城市发展,反对者认为,大城市的发展会汲取过多的资源,而西部大开发的目标是整体的开发与发展。而支持者认为,正因为西部整体经济水平低,因此一定要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此外,人口和各种资源、资本要素向大城市聚集,是不可逆的现象,而四川省只有成都市能够有对要素的吸纳能力。 下一步,作为都市圈领头羊的成都市,应该如何发展? 成都在学习国内其他城市的同时,也开始借鉴世界先进城市的经验。成都用了近半年时间对伦敦、纽约、东京、上海四座城市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形成了《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研究年度报告》与《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主要经验及其对成都的借鉴与启示》,以此用以指导成都及其都市圈的建设。 关于东京的研究报告称,对标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的区域轨道交通发展水平,成都在轨道路网密度、系统层级丰富度、列车开行频次、交通接驳便利度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作为报告的主要撰写人,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环境信息学部教授严网林称,成都在发展都市圈方面,应该借鉴东京都市圈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综合发展的经验。如打造轨道交通为主体的都市圈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由成都主导、德眉资协同,开展成都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编制。 针对上海的研究报告则指出,“成都在发展中,需要学习上海的大视野格局,即着眼西南地区,乃至更大区域,发挥链接全球网络和辐射区域腹地的‘两个扇面’作用”。此外,借鉴上海都市圈的经验,成都都市圈建设过程中,则需要进一步推动产业资源互补,进一步优化成都都市圈产业分工协作体系。从四地现有的实力看,成都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活跃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而德阳的重大装备制造业集群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眉山市和资阳市则分别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 汽车 制造、轨道交通等产业方面具有较好基础。 但是,如何将4座城市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骆玲指出,成都都市圈内各个城市尽管地理空间紧邻,但经济、产业的实力差距仍较大。目前成都都市圈是以成都为单核的发展模式,周围尚未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出现,呈现以大带小格局。 此外,都市圈内的产业一体化和基础设施同城化程度比较低,成都主导产业和其他城市的内在联系与对接不紧密,城市之间的轨道交通覆盖率不高等。骆玲认为,衡量都市圈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产业。 “都市圈的建设,不仅考验城市之间的产业、基建等硬实力合作与发展情况,也考验区域的软实力,如区域内部文化认同度,只有在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文化认同度的基础上,才可以让内部的居民形成合力。”骆玲认为,成都到西安的高铁开通后,两地的时空距离缩短至3小时,但基于两地文化的差异,要实现产业的融合发展并非易事。 “上海非常明确,除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及少部分高端制造业外,其他产业都向都市圈内的其他城市转移。因此,成都下一步也要有清晰的认识,在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身重点发展方向是什么,其他城市需要承载什么功能。”何乐晔说。 在都市圈内部,基于区域价值和成本差异,都市圈应该呈现逆序化的产业分布规律,如服务业在核心城市,制造业纾解到次级城市,而其他附加值较低的产业进一步向外转移。 前述《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力争区域内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更加完善,奠定现代化都市圈坚实基础。 到2025年,力争区域内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现代化都市圈格局基本形成。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 产业方面,将共同推动形成万亿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及千亿级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共建世界级 旅游 目的地。协同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施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 4座城市还将共同编制跨区域产业生态圈建设行动计划,推动组建一批产业生态圈建设联盟,强化优势互补和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协作,构建产业功能区(园区)引导、龙头企业牵头带动产业链上企业的产业协作生态系统。构建都市圈“研发+转化”“总部+基地”“终端产品+协作配套”等产业互动新格局,共同形成万亿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及千亿级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食品饮料产业集群。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最近关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讨论,包括轨道、高铁等基础设施、大型投资、产业引进、重磅政策等等,实际上对重庆、成都两地来说都是机会。

对于这次机遇,成渝必然合作大于竞争,因为只有共同站在“中国经济第四极”的位置上,西部地区,才能具备更强的人口、产业、经济虹吸能力,去和东部区域掰手腕。

而重庆,实际已经在快速“出牌”。

比如战略重心层面,“一圈两群”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为当前重庆的整体思路。

按照国家《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都市圈中左侧的“渝西地区”是双城经济圈发展的主轴。因此,推动“重庆向西”,“渝西更强”,或是重庆整场牌局的“关键”。

成都向东已经发展了数年,这次的成渝双城经济圈,对西部槽谷的发展是一个契机:

以大学城核心升档为“产学研”一体化的「重庆科学城」;

又以科学城为“智核”,助力高新产业落址,形成「重庆高新区」。

再插上“重庆向西”的大翅膀后,西部槽谷,或会变成“承前启后”的战略中心级城区。

宜宾正在加马。已经获批全省第一个省级重点示范新区,那就是三江新区,四川省的全省的唯一一省级新区。这个规划开发建设工程用地面积范围,它要求得十分相当的高,这包括有:临港新区全部的三个街道办事处、长江工业园整个、罗龙街道办事处面积的一部分、江南镇的一部分,以后还要继续扩大开放到江安区域流域范围分布,加强和完善新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创新规划,它的规模空间与范围将超越很广,它越来越成为成渝地区的重要的最佳核心焦点,纳入成渝经济区的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发展,进入成渝城市群的重点建设。

第二个,宜宾有新建的大学城和 科技 创新城,这也是在四川省范围内最大的规模,(除了成都市而外)临港有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等。

第三个,有四川省的最大的重点港口 一是它的水运口岸出入境通关和铁路运输口岸以及它的空港新区、新城物流,它有很多国际快线开通与国际集装箱运营合作。

因为,宜宾有超前的规划意识。宜宾完全具备了一定的良好的成渝地区双城建设的重点规划条件!宜宾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十分优越的环境自然资源,宜宾有得天独厚的万里长江第一大港口 码头 它的物流和货物吞吐量将首次超过,属全省最高,宜宾临港今后将突破更多的货物进出口贸易的收获数量。宜宾正在加大力度推进和深化改革的投入。未来的宜宾,将是欣欣向荣最佳景象!宜宾正在向国家新区推进,这让宜宾的经济加大更快地增长,速度势头强劲迅猛,良好的基础和丰富层次程度日渐完善。宜宾的城市将焕然一新……

双城建设是宜宾的主攻方向!为宜宾的三江新区打造开发提供强有力支撑保障,这就是宜宾的动力系统来源。关键还要负责长江经济带流域的环境大保护和生态治理的工程建设。为国家的环保事业作出贡献!

早在1957年的时候,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就提出 未来支配空间经济形式的不再是单一城市而是多中心的城市群 。著名的齐普夫法则揭示了 由于规模效应完全补偿了边际成本递增,现代大城市的增长速度并不会比小城市慢这一基本事实 。

所以,城市与城市之间抱团发展,远比单个城市单独发展要快得多,更重要的是,城市群的发展会带动一大批相邻城市的发展,从根本上盘活一个地区的经济。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今年提出的新概念,但是成渝地区的合作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在2011年的时候,就有成渝经济区的概念了,到2016年,就变成了成渝城市群。

到如今,更是上升到了国家级城市群的概念,《 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明确将成渝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城市群并列,外界普遍看好成渝地区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片段)

成渝地区的发展不可谓不迅速,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成渝两城在国家宏观发展战略上有着重要意义。 纵观我国城市发展,北有京津冀城市群带头,南有粤港澳大湾区坐镇,东有长三角城市群引领,唯独我们西边,缺少城市群的抱团发展,经济和其他地区始终存在差距。

就拿四川和重庆来说,四川省总面积约万平方公里,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截至2019年末,常住人口约837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为亿元。重庆总面积约万平方千米,辖26个区、8个县、4个自治县,截至2019年末,常住人口约312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为亿元。

这两个地区,占了国家约的人口,创造了相当于国家总GDP7%的份额(2019年中国GDP约为99亿元),人口体量大,但是创造的经济却是落后的,所以迫切需要寻求经济上的突破。

(川渝地区)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毕竟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眼瞅着其他地区的人民一步步的富了起来,西部肯定也不能拖后腿。而且今年正好是我国第一个100年目标的最后一年,所以我们成渝地区打造国家级城市群已经刻不容缓,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次我们的动作这么迅速,是因为现在 西部迫切需要一个国家级城市群 。

第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该是中国第四极。北有京津冀,东有长三角,南有珠三角,西是哪个?西部地区,除了四川盆地和关中平原,其余均为欠发达地区。而重庆和成都均为全国十大城市之一,西安为全国二十大城市之一。说起资格,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群,为成渝城市群。有人问,长江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海峡西岸等等呢?长江中游城市群姑且不说,山东半岛和海峡西岸城市群位于三大主要城市群之间,战略意义较东部率先崛起和成渝城市群对于西部大开发意义略小。

第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关键在于成都和重庆的带动。成都带动成都都市圈,包括成都,德阳,眉山,资阳。重庆带动重庆都市圈,包括老重庆地区,涪陵区,南川区。次一级就是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四川的绵阳,南充,宜宾,泸州,达州,乐山,重庆的万州,黔江。

第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塌陷是个阻碍发展的很大矛盾。资阳,内江,遂宁,重庆的西部,需要进一步提升能级。但是这几个城市怎么不被继续吸血,从中部塌陷到中部崛起,是个较大的问题。资阳的简阳被成都代管后,资阳迅速经济下滑。资阳又怎么整合资源利用优势,没有顶层设计,靠资阳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资阳西进,对接成都,谁知道会不会像西咸新区那样咸阳的结果。内江,可以说和重庆接壤,但是和成都的经济联系远远大于重庆,靠成都和重庆就能促进内江的崛起?内自一体化,都是两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城市,又能够提升多大能级,需要拭目以待。遂宁,搞遂潼一体化,公交车都通了,而重庆对于潼南的定位,也是一个较大的问题,不如江津,永川,合川等。之后大英可能撤县设区,不与成都直接接壤,要想从成都发展捞碗羹,可能还是有点难。唯有顶层设计,才可能打破一些中部塌陷的现状。四川长期发展重心在于成徳绵一线,重庆将主城区的经济分流到三峡区域建设,最近才相对重视成渝中线,可能遇到困难还不少。

第四,次级中心城市,又有何种方式发育?绵阳搞科学城,宜宾搞三江新区,南充搞临江新区?未来达州和泸州呢,也是拭目以待!

《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明确将成渝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城市群并列。中国四大地区中,成渝是唯一一个地处西部内陆的地区。

重大意义:培育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利于引领中国西部地区发展,拓展全国经济增长新空间;有利于发挥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国内国外的独特区位优势,推动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契合互动;有利于 探索 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模式,引导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中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央 财经 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 科技 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唱好“双城记”。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当年四川的大哥二哥已成经济圈的核心城市,昔日三哥自贡如今已落后太多了!自贡当奋力向前。

成立成渝中部新区,建设强大的中部才能真正发挥成渝协同发展与带动发展。

我就看看新闻、听听传说。

战略是好的,策略是差的,口号喊得响,实施慢如蜗牛!

会展会议论文题目

走出会展经济与管理是学科还是专业领域的争论,需要超越传统的学科评判标准和具体学科的立场,站在科学整体转型的高度来重新认识会展学科的归属及其持续发展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会展经济与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会展行业在中国的兴起是90年代以后的事,会展经济与管理在高校更是近几年才开设的新专业,关于会展人才培养的论述国内较少。本文主要从分析会展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入手,分析了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提出并论述了“三位一体”的会展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会展经济;会展专业人才;会展策划

一、会展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我国会展经济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昆明等会展城市为中心,会展经济市场利润达到25%左右,远远高于制造工业,且以每年约20%的增长速度,前景十分诱人。

会展专业人才在广义上可分为核心人才、辅助人才、支持人才三类:其中会展策划和会展高级运营管理等人才属于会展核心人才,核心人才在会展行业中属于层次最高、专业性最强的;那些设计、搭建、运输、器材生产销售等人才属于会展业辅助性人才;而高级翻译、旅游接待等人才则属于会展支持型人才。一个会展成功举办的关键在于会展核心人才,相比之下,会展核心人才的需求量是最少的,却也是目前最紧缺的。

会展核心人才的岗位大致有下面这些:

会展设计师: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从事会展、节事活动空间环境的展示设计、施的人员。主要工作内容有分析标书应招、分析展出资料、设计各类标准展位及特装展位、建立项目工作组、监督施工质量达标情况、实施展会过程监督、核算项目经费。

会展项目策划:其主要工作职责是:开发新的会展主题,打破现有展会的局限性,为展会注入新的活力。往往要求熟悉会展运作流程,有会展项目策划或者会展营销方面的 经验 ,有市场调研的经验,并且具备出色的表达能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等。

会展销售:其职务是进行国内外各种展览业务的承揽工作。会展销售是会展业职位中必不可少的。一些外商投资的会展企业会细分会议销售和媒体销售等不同方向。

会展项目经理:行业内从业经验丰富的会展项目负责人,主要职责是承接会展项目和运作会展项目。要求熟悉会展业务,能够独立的承接会展项目,熟练运用英语,并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公关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二、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我国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应培养基础知识够用,专业知识适用,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掌握会展经济与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熟悉会展经济与管理岗位工作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适应地方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的培养模式笔者归纳为“三位一体”,即以政府为主导,分别从会展企业角度、大学 教育 角度和社会培训角度三个方位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其中企业培养是核心,大学教育是基础,社会培训是辅助,这样三位一体,有机地结合。

(一)“一体”――以政府为主体

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是以政府引导作为前提条件的,有了政府这个大背景,能够促进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协调与良性发展。在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中,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政府强化对社会上那些会展职业培训机构的管理与监督

随着社会上对会展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加剧,社会上相继涌出一些会展类的职业培训机构,但由于管理不善,也出现了一些以假乱真或名不副实的现象。因此,就需要政府对这些培训机构进行资格审查,进而进行质量检查与监督,从而保证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维护受培训人员的权益。另外,政府还需要对这些职业培训机构的高低层次进行指导,使初、中、高级培训机构进行合理配置,以避免重复建设和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

2.政府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给与一定的资金支持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方面仍需要投入和建设,比如高等院校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派人员到国外进行访问、学习和进修等,都需要政府给与一定的资金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我国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速度,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3.规范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

对会展业从业人员进行资格认证是维护这些人员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基本方式。笔者建议由政府和行业协会合作,二者联合制定会展行业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搭建会展行业从业人员的行业准入门槛,以保证会展行业人才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4.加强国际协作

据统计,美国新、德国和新加坡等国都已经构建了完整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成立了一些著名国际展览机构,例如新加坡的国际展览局、美国的国际展览管理协会、德国的经济展览委员会等。笔者认为在为了我国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政府牵头,与这些机构合作,吸收学习其先进经验,委派人员去该国进修、学习,从而提高我国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形成符合国内实际需要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二)“三位”解析

“三位”统指培养会展专业人才的三个主要方面,具体解读如下:

1.企业培养

会展企业代表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和方向,它一方面决定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应注意将内部培养与外部培养相结合。

第一,内部培养。会展行业人才流动性强,导致会展企业不愿意在培养人才方面投入很大人力物力和财力,他们通常采取“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 方法 ,这样导致人才培养周期长,效果差。事实上,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会展企业内部无形资产的核心,他们决定着会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展企业应该把专业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首先打造和谐的企业氛围,通过内部熏陶和培养,形成和组建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队伍。

第二,外部培养。会展行业关联性强,它的发展受到经济、 文化 、 政策法规 的影响,会展企业应该密切注意当前形势的变动,对企业内部的人才结构进行适时调整。另外,会展企业可以与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合作,一方面为从业人员提供实践机会,同时为企业直接吸收优秀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内部人员提供深造和学习的机会。

2.高等院校教育

高等院校教育是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只有经过了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才能使这些会展人才体现出一定的专业水平,预备一定的专业背景,这样的人才才能符合会展企业要求。在会展行业发达国家,75%以上的会展行业人员具有本科及其以上的学历,23%具有大专学历,会展经理均为本科学历,他们普遍拥有10年左右工作经验。

高等院校教育具体的实施主要是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在理论教育方面,高等院校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可借鉴国际会展教育的成果和经验。结合我国对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邀请外国会展专家学者讲学,聘请国内业界精英参与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方面,高等院校可通过与相关的会展企业签订协议,将企业作为实践教学和训练基地,使学生在真正企业挂职工作实践中了解会展行业的运作过程,培养锻炼学生党策划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积累行业实践经验。

3.社会职业培训

这里所说的社会职业培训方式,其实是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辅助和拓展。通过社会上举办的职业培训,一来可以进一步提高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再者可以帮助那些有志于从事会展工作的其他专业人才仅仅通过短期高效的培训即可进入到会展行业当中,为会展行业提供多层次人才,缓解目前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与供给短缺的矛盾。

此外,有两点建议给那些会展方面的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希望他们在培训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培训层次的定位要准确。在培养要求和规定方面,不同层次的会展专业人才他们的表现是各不相同的。身为会展培训机构,应该根据硬件实力和软件师资情况,对自身的培训层次进行准确定位,并提供配套的培训服务。

第二,力求与国际化、务必结合实践。通过与国际上那些著名会展职业培训机构建立联系,可及时的了解当前国际上会展培训的总体状况,从而借鉴他们先进的培训经验,提升我们自身的培训水平,通过与企业建立联系,将企业的业务操作作为培训素材,提高学员与实际接轨的实操能力。

综上,在政府这一主体的指导之下,会展企业培养、高等院校教育和社会培训这“三位”间既联系紧密、又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我国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

摘要:会展 经济 与管理专业本科 教育 在 中国 刚刚起步, 目前 该专业中还普遍存在着师资队伍薄弱、教材缺乏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等 问题 ,因此,解决的 方法 是:应全力培养专业教师 出国 深造,并聘请行业专家辅助授课,各高校联合组织教师编写专业教材,在明确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上,合理构造教学 内容 和课程体系,最终完善该专业培养目标。

关键词: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课程设置

一、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和后 工业 化 社会 的来临,会展经济开始以独立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贸易舞台上。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国际 影响 力的提升,为我国一些大城市提供了 发展 会展经济的基础条件。由于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会展产业对经济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同时还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因此,很多城市和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会展产业的发展,并出台相关政策加以支持。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为会展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许多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纷纷兴建 现代 化的大型展馆,着力培育会展经济。

如今全国设有会展专业的高校已有20余所,在相关专业开设会展方向的有30余所,二者合计已有约60所高校踏入了会展学历教育的领地。但是以管理为主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刚刚起步,与此同时会展经济相关的专业管理人才需求却又十分紧张。目前,处于初级阶段的会展经济与管理的本科教育,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与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和发展。

二、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合理规划展馆布局,发展会展业”,这表明会展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亮点。然而为会展业服务的中国会展经济于管理教育专业却由于各种原因存在诸多的问题,影响了中国会展业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缺乏专业的授课教师,师资队伍相对薄弱

我国会展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会展教育则是刚起步,尚未形成从 理论 到实践的完整系统。从2004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开始招生以来,到目前为止,全国仅有少数几家高等院校开办该专业,所以从师资队伍情况看,主要由相关专业教学岗位转到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 因此许多以经济学、管 理学 、营销学和 英语 等学科为专业的教师缺乏对会展专业的深入 研究 和透彻理解, 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而会展业又是一个实务性、操作性和服务性都很强的行业,因此对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势必影响学生培养的质量。

(二)专业教材及相关专业材料少,没有完善的知识体系

由于我国开办专业时间较短和会展理论研究的落后等原因,由我国教师专家编写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高水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严重不足。而国外直接翻译引进的教材又存在着与我国实际情况不衔接的情况,因此许多高等院校中都存在着专业教材选择余地小甚至是没有教材可选、没有教材可用的局面。据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会展经济研究所负责人介绍,面对会展领域的研究和著作出版工作处在一个“三无”状态,一无“我国自己的会展 科学 理论和会展管理学科体系”;二无“系统、全面的会展领域书籍出版规划”;三无“专业的会展图书筛选、引进、出版、消化吸收的专业机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教材的缺乏,限制了该专业建设和发展。

(三)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与主干课程不明确

介于以上等诸多原因,造成了会展经济与管理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完善。有的高校会展管理专业甚至所有课程中竟然只有《会展学概论》一门课程为会展学学科专项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与主干课程更是不明确,其余课程皆由其他相关学科课程拼凑而成。有的课程开设学期先后顺序不合理,造成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不全面,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试想这样的情况又如何能够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综合性的会展管理人才。

三、会展 经济 与 管理专业建设的对策

(一)全力培养专业教师出国深造,聘请行业专家辅助授课

目前 ,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中,会展业 发展 的时间长,会展经济与管理的专业 教育 也较为成熟。因此,选拔优秀的青年教师到这样的国家培训 学习 ,获得先进的 理论 知识和 实践 经验,回国后再根据我国会展业的实际情况,投入到有 中国 特色的会展经济与管理的教学当中,势必会给我们带来较多的收益和效果。同时在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聘请行业内专家或资深从业人士授课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补充。这些专业人士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讲座、座谈等形式把最新、最前沿的会展业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有效补充学生这方面的空白。这一方面能让学生从中了解到会展行业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又能让会展行业的精英领导了解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学科素质,为将来的学生就业和 企业 人才的选拔提供了空间和契机。

(二)各大高校联合 组织权威教师力量编写专业教材

会展就是整合资源,会展教育资源也需要整合。尤其是在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教育发展不是十分成熟的阶段,我们更应该在整合全国高校的优势资源为会展教育服务,所以有关部门或高校自身应该组织起来,联合编写出版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相关教材,尽快填补我国这方面专业课程教材不足的情况,让高校教育行业能够在教材水平上有整体的进步,这样也能使该专业在全国的教学水平上有整体的提高。

(三)明确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构造合理的教学 内容 和课程体系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应建立在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会展经济与 管理知识 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有机结合,知识、素质、技能与 社会 实际情况有机结合,理论和 应用 有机结合的基础上。课程的设置要加强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突出会展经济与管理的特点和 规律 ,各专业课程与相关课程有机配置,强调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会展经济与管理课程的构成大致分为基本理论和 政治 素质课群、外语及 计算 机能力课群、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

(四)完善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案

就目前会展业发展急需提高的诸多方面中,展览业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和会展专业人才的缺乏是我国会展业当前面临的重要 问题 。会展教育是发展我国会展业的基础,学校培养是会展教育的基石。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在于培养会展业的核心管理人才,通过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的培养能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会展经济与管理的各项理论与知识、专业技能与 方法 、了解国际会展项目营运流程与管理方法、熟悉先进的会展管理软件、具有较强沟通能力及专业文档 写作能力、并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及 现代 信息技术开展会展项目市场调研、策划、营销、运营及后期管理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的知识型、应用型会展项目管理高技能人才。

学校要将优秀会展企业作为自己重要的教学资源,同样,会展企业也要将高校作为自己的“人才库”和重要的合作伙伴。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订单式”培养,学校可按企业要求来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在学校教育阶段,要提倡课堂教学与 实习实训相结合,建立起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完善的教育教学方案,有的放矢地培养中国会展业的优秀管理人才。

参考 文献 :

[1]丁萍萍.我国会展教育现状评析[J].中国展览,2005,(2):48-52.

[2]郭肖华,余霖.关于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厦门理 工学院学报,2007,(3).

有关会展经济与管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会展策划与管理论文

2. 有关会展服务管理论文

3. 有关会展风险管理论文

4. 会展政策与法规论文

5. 关于会展场馆管理论文

会展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会展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会展一般指的是大型会议或者是大型活动,有很多大学里面都是有这个专业的,这个专业的毕业论文却是不知道怎么写,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会展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摘要] 本文对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进行了仔细的 研究 ,认为对于开放式会展系统如果采取传统的业务处理的模式,不能对会展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提出了面向管理的 应用 模式,其主要思想是构建会展系统的阶段性控制,通过局部控制从而实现对整个系统管理的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将会展的管理工作转换成为对会展的项目的管理和控制。

[关键词] 会展管理会展信息管理会展管理信息系统

一、前言

会展是信息密集型的活动,具有前期准备时间长,实施时间短的特点,在整个会展期间,尤其是在临近开始的短暂时间内,将会涌现出大量的、高密度的信息,这些信息必须要及时准确的进行处理。我们把它们又可以分成财务信息、接待信息、会议进程信息、人员信息、场馆信息、物流信息、住宿信息等,通过这些信息流贯穿整个会展期间。

会展本身是很大概念的集合,按形式包括会议、展览会、节庆等活动;按它们涉及和辐射的地域范围,可分为本地的、全国的、国际性的;按组织规模和参观人数分类,有小型的、中型的、大型的和特大型的。按会展的规格,可分成普通的、行业的、政府的和国际性的。小的会展则可以是本地的一个行业、组织或 企业 的活动,甚至是个人举办的类似于婚宴等。大型展览会的参观者可达数万人以上,小型的会议仅仅几十人。由于规模上具有明显的差异、重要程度不同、主办方等级、与会人数的多少,所有这些综合因素使得在会展的组织管理上、运作上有多种模式,这样不能用一个会展管理信息系统涵盖所有类型的会展活动,所以会出现多种不同形式的会展管理信息系统,各种系统的信息处理的 内容 和流程也不尽相同。

会展活动具有非常鲜明的阶段性,对于会议系统系来讲,可分成策划阶段、接待阶段、会议期间、结束阶段、休会期间;而对于展会系统,又可以分成展前、展中和展后三个阶段。两者在前期工作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对每个阶段的信息流程进行剖析,研究它们在不同环节的特点,不仅是设计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也是做好管理工作、组织工作的基础。

二、信息管理模式的研究

由于会展形式的多样性,为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系统设计带来很大困难,同时因为会展本身的特点,如果采用一般性的业务处理的模式,很难采用较为一致的框架来设计具有通用意义的会展管理信息系统。

从业务处理层面来看,能够处理的信息是相当有限的,仅仅限于客户关系管理、会员管理、登记参会情况、场馆展位预订和租用等业务层面的信息;从信息处理流程来看,由于会展活动是一次性 发展 进程,从策划到结束基本上属于线性的过程,因此可以将会展信息系统看作一个开放式系统,不具有明显的反馈和系统状态控制的环节。这种面向业务层面的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力是不强的。

为解决上述矛盾,我们认为会展信息系统应突破以往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基本模式,即一开始就应当设计一个为会展项目管理为目的,以会展项目管理、会务管理服务为主要研究内容,提供会展的项目策划、进程管理上需要的信息。

从这个意义讲,虽然会展系统总的看来是一个仍然是一个开放式系统,但是在各个阶段的管理方式上可以加强阶段性、局部性的控制和管理,使会展系统和会展过程得到良好的控制,能够达到系统预定的目标,因此这样的会展系统不再是简单的开放式,而是若干个良好控制的闭环子系统的在时间进程上有机地结合。

面向管理应用的会展系统,能够很好的解决一般性和特殊性的 问题 。虽然会展活动的形式多样性和多变性,但是从会展的管理和进程的角度来看,都可以划分成策划阶段、接待阶段、会展阶段、结束阶段、休会阶段,完全可以忽略每次活动形式的差异,把各个阶段的工作抽象成策划、组织、落实和检查的研究内容,因此信息处理工作就转换成把会展各个阶段的项目的管理工作。

系统的使用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制订所要完成的工作列表(项目),并对项目的执行情况监督和控制。在会展活动期间的所有业务处理工作都融会在系统管理中来,即在项目管理的前提下实现业务数据的处理,提升业务数据处理内涵、意义和针对性。

这种以项目管理为主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式在其他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中并不常见,可以认为是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独特之处。

三、以阶段控制为主要 研究 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信息对 企业 状态进行控制,而开放式会展系统缺乏反馈环节,不能实施有效的控制,我们研究的会展系统是在会展的各个阶段实施控制手段,在各个局部上进行阶段环节上的控制,即对整个阶段达到控制的目的。

所谓控制在信息系统中可以有多种方式,在运用于项目管理方面,应当包括如下环节:策划、落实、监督、检查、确认。会展项目之间具有比较强的时间和空间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是指项目的准备和执行过程在时间轴上具有先后顺序依存的关系,如果一个项目延误了时间,其他项目又不能超越它的时候,就有可能造成整个活动的向后推移。在会展整个期间很多 工作又是并行运行的,各个部分工作完成的质量直接 影响 其他工作完成的好坏,当某个项目的物理属性尚未建立或建立不完整、不完善的势必影响其他项目的存在,这是空间上的依赖性。

XX会议的接待项目策划一览表

会展活动的周期可能很长,但是真正举行活动,仅仅是很短的几天时间,其他时间都在筹划和准备,它们的.工作直接影响会展活动的顺利举办和观众的满意度,如果出现差错和失误,很难有机会弥补并挽回影响,因此有必要在举办的前期,将所有可能发生的 问题 和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认真考虑,防患于未然,做到万无一失。

因此在会展信息管理上按阶段对本阶段要实施的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这就体现在会展活动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管理上的周期,用于对会展项目工作的策划,组织人员对各个项目分别落实,在会展项目完成情况监督和检查,对项目的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确认,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管理和控制。例如,会议的接待工作可用下表所示。

四、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策划功能研究

会展包括会议和展会两种形态,它们的信息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区别,体现在控制的实体在形式上的不同,将其工作流程抽象成信息流之后,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之处,我们把它们归类在基本功能之中。这里仅讨论它们共同的、相似的处理功能。

在会展信息处理的基本功能包括:策划功能、管理功能、营销功能、信息发布、 网络 注册、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后勤保障、邀请函管理等。其中最核心的工作是策划功能,由于篇幅关系仅讨论策划的功能需求,对其他功能不做讨论。

会展信息管理的策划功能是为会议和展览会的项目的起始阶段的策划服务的。在策划中需要大量的信息和会展管理的经验,根据会展项目的要求,如举办的时间和地点、会展的规格和性质,与会人员的级别和人数、会展覆盖的地域范围、最后要达成的效果,这些显性和隐性的问题在会展策划中是着重考虑的因素。

由于会展活动具有非常明显区别的阶段性,不同阶段的任务、工作重心也不同,因此策划也应配合这样情况,针对会展不同阶段做相应的策划。由于会展的信息量很大,因此在策划时,必须认真对待工作出现的一些细节和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并备有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

在策划中制定的项目包括两个方面的 内容 :首先是确定项目内容,制定项目的基本内容,如项目名称、达到的目标、完成或考核的指标,项目在准备过程中、必须安排具体的负责人落实该项目,并在指定的时间内,按照考核指标进行检查;第二是项目之间流程关系,即项目之间的在时空方面存在某种耦合关系,确定项目的任务链和完成的时间链。

我们把会展的信息管理的策划功能,按照会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以阶段作为不同的研究对象,按筹备阶段、准备阶段、会前阶段、期中阶段、结束阶段和休会阶段的顺序进行,然后在针对每个具体的阶段作详尽的策划,逐步分解到具体的功能。对于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功能需求,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系统的所有功能需求都围绕着策划的功能需求展开进行的。

五、结语

通过对会展信息管理的` 分析 和研究,此类信息变化和跨度等很大的信息系统,开放式是其主要特点,采用面向业务数据处理的模式不能对会展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笔者采用项目管理的研究 方法 ,以面向项目管理的模式对其各个发生阶段进行局部控制,以项目的策划、落实、监督、检查和确认的工作环节的形式实现局部上的反馈控制,从而达到对整个项目进行控制的目的,以这种方式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较好地适用于不同形式的会展信息管理的需求。

浅谈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在人、财、物、时间、信息这五种管理的要素中,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提高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会展企业能否把人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能否把人看成是自身最宝贵的财富至关重要。

关键词:会展企业 人力资源 管理

在现代会展企业的发展中,由于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和可再生性,其越来越成为一种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无法估量的资本。会展企业只有取得有用的人才、合理使用这些人才、科学管理得到的人才并对人才进行有效开发,才能实现组织目标且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

一、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会展企业为了创造企业价值,确保本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使用、培训、绩效考核、激励、调整等等一系列过程,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员工潜能的管理活动。

这些活动主要包括:

1、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

即根据会展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的需要,对企业各项工作的性质、岗位职责和素质要求进行科学分析,从而确定会展企业员工需求量和标准,做好相应的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预测。

2、员工的招募与选拔

即根据会展企业的人力资源计划,制定相应的用人标准、政策、选拔方法等,招募到企业需要的合格人员。

3、培训与开发

主要是为了提高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而进行的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培训和提高。

4、绩效管理

是会展企业通过科学的考核和奖惩体系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过程。

5、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是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会展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工资形式,对员工给予相应的报偿。除了合理的工资外,会展企业还应建立科学的奖励和津贴制度,并给员工提供一定的福利待遇,最大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二、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强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保证会展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会展企业的业务活动离不开人、财、物这些基本管理要素,而人是这些要素的中心,是决定性因素,如何实现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的精干和高效,取得最大的使用价值是非常关键的。员工的劳动并不能孤立存在,必须建立在分工合作的社会劳动基础之上,因此,要保证会展企业的经营活动正常开展,必须招募一定数量和素质的员工,并对与会展相关的工作中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管理,使工作中的人与事、人与人、人与组织相互适应,有机结合,而这些正是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会展企业人力资源利用率、增强企业活力的前提

现代经济环境中,会展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提高企业的素质,增强企业的活力。而会展企业的素质,归根到底就是员工的素质;而会展企业活力的源泉也正是员工自主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人力资源不同于自然资源,它是存在于人体之内的,是一种活的资源,所以会展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不能使人消极被动地适应工作的需要,而是应该根据个人能力的特点,把人安置在最能充分施展其才华的最佳工作岗位上,事得其人,人尽其才。另外根据人力资源才智和能力的提高,对其工作岗位进行及时调整,使他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应该是消极的静态的管理,而应是积极的动态的管理,这种动态管理能够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会展企业人力资源利用率,进而增强会展企业活力的关键所在。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会展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保障

会展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掌握现代科技和市场经济知识并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力资源,谁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会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会展企业中的人,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能否顺利完成企业的各项任务和目标。而各项任务和目标的完成又取决于完成任务和目标的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到会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展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都是受到特定条件限制的,如何用发挥人力资源低投入、高产出的特征,使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现代会展企业应该思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三、目前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会展企业管理人员管理技能欠缺

目前很多会展企业没能为管理人员制定规范的培训计划,所以大多数管理人员只是凭直觉和经验进行管理,由于管理人员自身能力的不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2、缺乏长久有效的激励机制

目前,很多会展企业在设计激励机制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会展策划、设计、现场服务与管理等各不同岗位的共同点和差异,没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行。

3、会展企业缺少必要的人力资源规划

由于会展企业有很明显的淡旺季,展会集中时需要大量的人手,展会较少时人力需求量较低,因此,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显得非常重要。合理预测人力资源的需求并采取相关规划措施保证在合适的时间得到合适的人才,既能降低会展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又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目前很多会展企业经常保留少数员工,工作需要时再临时聘任相关人员,对人力资源缺乏必要的规划,这势必会影响到服务的质量甚至会营销到会展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海英.会展人力资源管理刍议[J].经营管理者.2010(02)

[2]周建华.会展业与经济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02(03)

作者简介:陈荣荣(1977―),女,河北省唐山人,大学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会展题目的论文题目

论北京会议市场及其细分

现在农村的发展越来愈好了,有了政策的扶持,很多方面的发展已经发展很迅速了。而且农村的空气质量好,又适合种些花花草草,而且也可以种蔬菜,又方便又自给自足,很方便。农村很适合人们在一起聊天,增进邻里感情。乡村振兴发展以及农业发展融合还可以分开进行展开论述。

数字化设备建设与展览之间的促进关系等明年我毕业了就想写这个

会展项目论文题目

论北京会议市场及其细分

我正在做 关于会展体验设计的 研究区域性展会经济的论文已经不少了 建议在区域经济基础上对某品类展会、展会品牌、展会绩效评价等方面做深入分析

  • 索引序列
  • 成都会展论文题目
  • 成都都市圈发展策略研究论文
  • 会展会议论文题目
  • 会展题目的论文题目
  • 会展项目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