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小麦分子育种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小麦分子育种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小麦分子育种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来自知网作者唐海峰摘要HTS-1是一种新型的小麦雄蕊同源转化为雌蕊突变体,与普通小麦不同的是它的雄蕊部分或者全部同源转化为雌蕊,甚至我们可以在HTS-1中发现没有雄蕊但出现6个雌蕊或者6个雌蕊化结构的小花。因此HTS-1在研究小麦育种和花发育中具有很重要的...更多关键词小麦;基因分型测序(GBS);雄蕊同源转化为雌蕊突变体;Win基因收藏全部来源 求助全文知网相似文献 参考文献利用小麦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雄蕊同源转化为雌蕊基因hts《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2 - 被引量: 0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小麦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QTL发掘及近等基因系创制莫洪君 -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 被引量: 2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小麦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QTL发掘及近等基因系创制莫洪君 - 四川农业大学 - 0 - 被引量: 0小麦硒含量控制基因的QTL定位及遗传分析裴英 - 《四川农业大学》 - 2016 - 被引量: 0应用快速切片法观察芍药不同花型品种花芽分化进程张建军,赵芮,朱炜,... - 中国观赏园艺学术研讨会 - 2018 - 被引量: 0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株高QTL定位于春淼张勇王好让杨兴勇董全中薛红张... - 作物学报 - 2022 - 被引量: 0鱼类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QTL定位的研究进展陈军平胡玉洁王磊田雪李学军 - 水产科学 - 2020 - 被引量: 0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小麦遗传图谱构建及粒重QTL分析陈建省,田纪春,陈广凤,...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 被引量: 61一个新的水稻叶片和雌蕊发育异常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其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罗琼,王文明,肖晗,... - 《科学通报》 - 2001 - 被引量: 84基于SLAF-seq的小麦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品质性状的QTL定位李俏,潘志芬,高媛,... - 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 - 0 - 被引量: 0基于SSR分子标记的福建百香果品种鉴定及指纹图谱构建魏秀清,李亮,熊亚庆,... - 福建农业学报 - 2022 - 被引量: 0小麦眼斑病抗性基因Pch1和供体的遗传图谱及Pch1转移片段的遗传多样性魏乐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2010 - 被引量: 0两份水稻花器官突变体的形态学观察、性状的遗传分析及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张绪梅 - 2003 - 被引量: 15割手密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及黑穗病QTL定位杨翠凤 - 《广西大学》 - 2015 - 被引量: 1小麦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分蘖成穗的QTL定位胡洋山 - 四川农业大学 - 0 - 被引量: 0基于QTL作图与NGS-based BSA解析月季重瓣性状的形成机制姜珊 - 四川农业大学 - 0 - 被引量: 0万寿菊雄性不育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其育种应用何燕红 - 四川农业大学 - 2010 - 被引量: 3桃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雌蕊败育性状的定位乔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003 - 被引量: 8芦笋雌雄花发育转录组分析及性别决定相关miRNA靶基因的鉴定秦力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016 - 被引量: 4扁豆分子遗传图谱构建、主要农艺性状QTL定位及花序发育的生理学研究袁娟 - 2009 - 被引量: 7木绣球与荚蒾杂交的生殖生物学研究程甜甜 - 山东农业大学 - 2014 - 被引量: 1天山樱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李春侨 - 新疆农业大学 - 0 - 被引量: 0利用EST-SSR分子标记构建小麦遗传图谱代畅 - 西华师范大学 - 0 - 被引量: 0基于两个RIL群体的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吕栋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0 - 被引量: 0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小麦遗传图谱构建及株型相关性状的QTL定位连俊方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016 - 被引量: 2陆地棉×毛棉种间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Khan,Muhammad Kas...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2013 - 被引量: 1西瓜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三个果实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的精细定位李兵兵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0 - 被引量: 0小麦抗条锈新基因YrTp1和YrTp2的发现和分子标记定位殷学贵 - 2005 - 被引量: 10鸭茅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开花基因定位谢文刚 - 2013 - 被引量: 5

有12篇参考文献,分别是:1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 现代小麦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 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李守谦. 地膜小麦栽培技术及品种[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Komariah,Hiroki U,Afandi. The influence of organic mulch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in pineapple(Ananas comosus) plantation under tropical monsoon climate[J].Gifu Prefecture Larnpung Univesity, Odjugo P A O. The effect of tillage systems and mulching on soil microclimate,growth and yield of yellow yam(Dioscorea cayenensis) in Midwestern Nigeria[J].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Vol,2008,(24): Mbah C N.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n ultisol under plastic film and no-mulches and theireffect on the yield of maize[J].Journal of American Science,2009,(05):25-30. 7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办公室,中国农用塑料应用技术学会. 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Li F M,Guo A H,Wer A. Effects of plastic film mulch on yield of spring wheat[J].Field Crops Research,1999,(1):(99) 温晓霞. 旱作小麦地膜覆盖生态效应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04): 施万喜,宋迁新,李加宽. 陇东旱塬区晚播冬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及增产机理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1997,(03): 徐兆飞. 山西小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Zaogo C G L,Wendt C W,Lascano RJ. Interactions of water,mulch and nitrogen on sorghum in Niger[J].Plant and Soil,1997,(01):119-126.

1、首先应用改进的“3414”试验方案,设置梯度土壤肥力试验。2、其次研究氮磷钾配合施用对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3、最后施用氮、磷、钾肥料与缺素区相比相对增产效果。

小麦育种栽培论文参考文献

着丝粒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介导染色体与微管的连接,并维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在种属间远缘杂种中,通常只有来自双亲一方的 着 丝粒特异组蛋白 CENH3 (centromere-specific histone 3) 基因表达并形成功能蛋白,整合到染色体特定的区域,形成有功能的着丝粒。双亲着丝粒序列差异过大,可能引起受体物种CENH3蛋白不能正常整合到外源染色体上形成功能着丝粒区,导致外源染色体的丢失(Sanei et al. 2011)。近日,张学勇团队在小麦族着丝粒DNA序列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着丝粒反转录转座子 CRW 和 Quinta 是小麦着丝粒DNA组成的核心序列,与CENH3蛋白向小麦染色体的整合密切相关(Liu et al . 2008; Li et al . 2013)。

远缘杂交是作物品种改良的重要育种方法,在过去的100年里,科学家将小麦与许多近缘种属植物进行了杂交,其中十倍体长穗偃麦草( Thinopyrum ponticum )是小麦育种中利用最成功的多年生物种,从其杂种后代中选育出多个易位系和新品种,并培育出部分双二倍体(Partial amphiploids, 也称八倍体小偃麦)。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小麦和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容易出品种的机制并不清楚,为了揭示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容易产生易位系的原因,该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李振声院士团队合作,以着丝粒为切入点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论。

1.小麦着丝粒关键序列 CRW 和 Quinta 的同源序列广泛存在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着丝粒区,但后者也有一些比较特异的着丝粒序列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基因组复杂,其着丝粒序列也不清楚。研究人员首先通过Southern杂交发现小麦着丝粒反转录转座子 CRW 和 Quinta 广泛存在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及可能的祖先种中,但在大麦中确极少(图1)。随后,通过筛选着丝粒区特异BAC和ChIP-seq技术分别对二倍体拟鹅观草(十倍体长穗偃麦草供体之一, St )和十倍体长穗偃麦草进行着丝粒分析。发现除 CRW 和 Quinta 外,还有三类反转录转座子( Abigail , Abia 和 CL135 )和卫星重复序列( CentSt )也是偃麦草着丝粒特异序列(图2、图3)。                                    图1. CRW (A)和 Quinta (B)在小麦、偃麦草及其近缘野生种中的分布(上标代表不同小麦族植物的基因组)

图 2 .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A)、中国春(B)、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小偃693(C)和小偃784(D) ChIP-seq着丝粒相关序列富集图

2.八倍体小偃麦中着丝粒DNA序列处于快速进化之中

为了探究从长穗偃麦草到八倍体小偃麦中着丝粒是否发生变化,研究人员通过免疫染色和DNA原位杂交对20世纪70年代培育的小偃693和小偃784进行了着丝粒序列分析,发现在小偃693中, CentSt 、 Abigail 和 Abia 仍保持与CENH3蛋白的结合能力,而在小偃784中 CentSt 和 Abia 基本丧失了这种能力,说明在 新物种中着丝粒DNA发生着快速的变化和调整,着丝粒DNA序列组成并非是永恒不变的(图3)。

图3. CRW , Quinta , Abigail , CentSt , Abia 和 CL135 在十倍体长穗偃麦草、中国春、小偃693和小偃784细胞核中与CENH3的共定位分析

3 .研究进一步证实E和St是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两个基本基因组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基本基因组组成是一个争论了很久的问题。 张学勇等(Zhang et al. 1996)在GISH、八倍体杂种F1染色体配对、同工酶及分子标记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用 StStEeEbEx 作为其基本基因组组成,但陈勤等认为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只有 St 基因组片段,而无完整的 St 基因组, 并用 JJJJsJs 表示( J≈E,S=St )(Chen et al. 1998)。 通过同一细胞的多重原位杂交分析,张学勇团队发现在十倍体长穗偃麦草中, St 基因组染色体富含 Abigail 和 CentSt ,而 E 基因组染色体富含 CRW 和 Quinta ,进一步说明以 StStEeEbEx作为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基因组更为合理,也说明着丝粒区域是多倍体中亚基因组分化的核心区域 (图4)。

图4. Abigail , Quinta , CentSt 和 CRW 在十倍体 长穗偃麦草基因组中的分布

2019年6月30日国际著名植物学刊物《 The Pant Journal 》以题为“ Plasticity in Triticeae centromere DNA sequences: a wheat × tall wheatgrass (decaploid) model ” 在线发表了上述研究成果()。 这项研究说明供体和受体着丝粒序列的同源性可能更有利于外源基因的成功转移,为今后远缘杂交育种中亲本的选择提供思路。 南京农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赵静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郝薇薇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张学勇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1622的资助。

主要参考文献:

Chen, Q., Conner, ., Laroche, A. and Thomas, . (1998) Genome analysis of Thinopyrum intermedium and Thinopyrum ponticum using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enome , 41 , 580-586.

Li, B., Choulet, F., Heng, Y., Hao, W., Paux, E., Liu, Z., Yue, W., Jin, W., Feuillet, C. and Zhang, X. (2013) Wheat centromeric retrotransposons: the new ones take a major role in centromeric structure. Plant J , 73 , 952-965.

Liu, Z., Yue, W., Li, D., Wang, ., Kong, X., Lu, K., Wang, G., Dong, Y., Jin, W. and Zhang, X. (2008)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retrotransposons at wheat centromeres and pericentromeres. Chromosoma , 117 , 445-456.

Sanei, M., Pickering, R., Kumke, K., Nasuda, S. and Houben, A. (2011) Loss of centromeric histone H3 (CENH3) from centromeres precedes uniparental chromosome elimination in interspecific barley hybrid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 108 , E498-505

Zhang, X., Dong, Y. and Wang, . (1996) Characterization of genomes and chromosomes in partial amphiploids of the hybrid Triticum aestivum x Thinopyrum ponticum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isozyme analysis, and RAPD. Genome , 39 , 1062-1071.

1、首先应用改进的“3414”试验方案,设置梯度土壤肥力试验。2、其次研究氮磷钾配合施用对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3、最后施用氮、磷、钾肥料与缺素区相比相对增产效果。

有12篇参考文献,分别是:1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 现代小麦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 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李守谦. 地膜小麦栽培技术及品种[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Komariah,Hiroki U,Afandi. The influence of organic mulch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in pineapple(Ananas comosus) plantation under tropical monsoon climate[J].Gifu Prefecture Larnpung Univesity, Odjugo P A O. The effect of tillage systems and mulching on soil microclimate,growth and yield of yellow yam(Dioscorea cayenensis) in Midwestern Nigeria[J].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Vol,2008,(24): Mbah C N.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n ultisol under plastic film and no-mulches and theireffect on the yield of maize[J].Journal of American Science,2009,(05):25-30. 7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办公室,中国农用塑料应用技术学会. 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Li F M,Guo A H,Wer A. Effects of plastic film mulch on yield of spring wheat[J].Field Crops Research,1999,(1):(99) 温晓霞. 旱作小麦地膜覆盖生态效应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04): 施万喜,宋迁新,李加宽. 陇东旱塬区晚播冬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及增产机理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1997,(03): 徐兆飞. 山西小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Zaogo C G L,Wendt C W,Lascano RJ. Interactions of water,mulch and nitrogen on sorghum in Niger[J].Plant and Soil,1997,(01):119-126.

分子育种的优点论文参考文献

1.常规育种方法是育种工作中常用的传统育种技术方法。一般指自然变异选择育种法和杂交育种法。在一个或若干个品种或群体中,选择优良的自然变异,从而培育成新品种的方法称为自然变异选择育种法。它又分为个体选择育种法(系统育种法)和混合选择育种法。选择育种法具有悠久的历史,简单易行,收效快,但只有在自然界出现优良变异时,才可以采用。杂交育种法是一种经常采用的最基本的有效育种方法。它是通过有性杂交途径创造杂种群体的变异,经过选择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分子育种,就是将基因工程应用于育种工作中,通过基因导入,从而培育出一定要求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2.分子育种方法亦称基因工程育种法,是在分子水平上将外来的(由其他生物中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DNA(或RNA)分子片断,用人工的方法进行重组,然后通过一定的载体引入到“受体”生物的细胞内,同原有的DNA组合,使后代“表达”出新引入的DNA(或RNA)携带的遗传信息所控制的遗传性状,从而快速、稳定而定向地创造出新品种(或新物种)的现代育种方法。

植物育种是一门很复杂的技术,针对不同的植物应采用不同的育种方式,要对各种育种方式进行比较,选择简易、可操作的方式。 近年来, 随着基因组测序等多种技术实现突破, 基因组学、表型组学等多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得到迅猛发展, 作物育种理论和技术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分子设计育种为代表的现代作物分子育种技术逐渐成为了全世界作物育种的主流,本文在比较传统育种和现代育种的优缺点, 由于传统育种工作依赖于育种家的经验和机遇, 往往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不可预测性, 而分子育种能显著提高育种效率, 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植物育种; 传统植物育种;; 分子育种; 增加作物单产对于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良种是一种最为经济有效的增产因素,而良种的获得与作物育种方法的不断改进密不可分。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作物育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系统选育,到后来的杂交育种、杂交优势育种、诱变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等。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进入了现代多样化育种阶段,方法的创新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现在基本形成了以杂交育种方法为主,多种育种方法并存的局面。近些年来,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作物育种当中,展示了其特有的作用和前景,如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转基因育种,但是这些技

小麦的组成成分论文参考文献

小麦 的营养成分列表 (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可食部 100 水分(克) 10 能量(千卡) 317 能量(千焦) 1326 蛋白.

小麦的成分:1,小麦蛋白质的组成小麦中所含蛋白质主要可分为麦白蛋白(清蛋白质类:Albumin)、球蛋白(Globulin)、麦胶蛋白(麸蛋白:Gliadin)、麦谷蛋白(Glutenin)等四种。2,前两者易溶于水而流失,后两者不溶于水。这两种蛋白与其他动、植物蛋白不同,最大特点是能互相粘聚在一起成为面筋(Gluten),因此也称面筋蛋白。麦谷蛋白和麦胶蛋白占小麦中蛋白质含量的80%左右小麦的营养价值:1,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不同环境对小麦的影响:1,从蛋白质的含量看,生长在大陆性干旱气候区的麦粒质硬而透明,含蛋白质较高,达14~20%,面筋强而有弹性,适宜烤面包;2,生于潮湿条件下的麦粒含蛋白质8~10%,麦粒软,面筋差,可见地理气候对产物形成过程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小麦的构成是?写回答 小麦的构成是?写回答有奖励共6个回答高能答主 2021-12-30 最想被夸「你懂的真多」关注小麦粒由表皮、糊粉层、胚乳和胚4部分构成。表皮占小麦麦粒干重(麦粒除去水分后的质量)的8%~10%;糊粉层占小麦粒干重的3%~9%;胚乳是小麦粒的主要部分,占小麦粒干重的~84%;胚占小麦粒干重的2%~4%。小麦的表皮主要由纤维素组成,食用价值不高;糊粉层中除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外,还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和脂肪,营养价值较高;胚乳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和少量蛋白质;胚内除含有蛋白质、糖、脂肪和纤维素外,还含有多量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酶。由于小麦各部分的成分不同,因而磨制精度不同的面粉,其营养成分的含量也不相同。面粉中主要成分是糖类,占70%~80%。小麦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粗纤维、钙、磷、钾、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烟酸等成分,还有一种尿囊素的成分。此外,小麦胚芽里还富含食物纤维和维生素E,心脏少量的精氨酸、淀粉酶、谷甾醇、卵磷脂和蛋白分解酶。小麦的主要成份是淀粉,大约占75%左右,其次是蛋白质,占15%。小麦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小麦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蛋白质等。小麦的主要成份是淀粉和蛋白质。小麦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风。小麦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粗纤维、钙、磷、钾、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烟酸等成分,还有一种尿囊素的成分。

小麦 的营养成分列表(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可食部 100 水分(克) 10 能量(千卡) 317 能量(千焦) 1326 蛋白质(克) 脂肪(克) 碳水化合物(克) 膳食纤维(克) 胆固醇(毫克) 0 灰份(克) 维生素A(毫克) 0 胡萝卜素(毫克) 0 视黄醇(毫克) 0 硫胺素(微克) 核黄素(毫克) 尼克酸(毫克) 4 维生素C(毫克) 0 维生素E(T)毫克 a-E (β-γ)-E δ-E 钙(毫克) 34 磷(毫克) 325 钾(毫克) 289 钠(毫克) 镁(毫克) 4 铁(毫克) 锌(毫克) 硒(微克) 铜(毫克) 锰(毫克) 碘(毫克) 0

小麦品种分类的数学模型论文

小麦共分为30个种类,30类小麦又进一步分为30000多个品种。植物育种家通过杂交(将两个相同种类不同品种的植物异种交配)来培育新品种。配种小麦的选择会根据其加工品质,良好的耐寒或抗病能力。常见的种植小麦有:冬麦与春麦,冬麦种植于温带地区,在秋天时播种,而春麦则生长在有长冬的地方,它在无霜的春天播种,它们都可长出软质麦和硬质麦(取决于谷的质地)。密穗小麦,是一种穗短,麦粒小,面筋蛋白含量低的矮秆小麦。通常用于制作糕点面粉。密穗小麦可以在贫瘠土地中生长。主要被种植于美国西部、加拿大,以及欧洲山区。密穗小麦是一种面筋蛋白含量低的矮秆小麦。普通小麦,是一种主导性的经济类作物,被种植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面筋蛋白含量高。普通小麦分为数百个品种——包括有芒小麦和无芒小麦;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普通小麦被用来制作面包、糕点、早餐麦片、酒类饮品及其他。一些品种被用来当作牲畜饲料。硬质小麦,是一种耐旱能力强,硬质麦粒,面筋蛋白含量高的芒小麦。主要用于制作通心粉。硬质小麦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种植。单粒小麦,是一种耐寒的芒小麦。每个麦穗产一个麦粒。单粒小麦是被人工种植的第一种小麦,同时也是现在很多小麦品种的前身。可在贫瘠的土壤里生长。单粒小麦多生于欧洲南部的山脉,被用作牲畜饲料。

数学小论文 “写什么?怎样写?”这是每个学写小论文的同学都会碰到的问题。一篇好论文的产生,对于它的作者来说是一次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对劳动者的要求是很高的。其创作的素材、水平,乃至创作的灵感……,绝不是轻易可以得到的,它们需要作者在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去进行长期的积累与思考。从我校征集的论文来看,作者中有的是在平时十分注意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拓展延伸,学习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有的是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收获与启发后,获得灵感、得以选题;……更有甚者是,有的作者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注意观察、探究,并与自己的数学学习相联系,对观察、探究的结果进行思考、归纳、总结,升华为理论,写出了令人叫绝的好论文。综观获奖论文的小作者们,他们大多是数学学习的有心人。好论文的作者不仅要有较好的数学感悟,还要有良好的文学修养、综合素养。 (1) 写什么 写小论文的关键,首先就是选题,大家的选题要从自己最熟悉的、最想写的内容入手。 下面我结合我校同学部分获奖论文的选题,进行一点简单的选题分析。 论文按内容分类,大概有以下几种: ①勤于实践,学以致用,对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预测; 如:探究大桥的热胀冷缩度 ②对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扰人心烦的小事,提出了巧妙的数学方法来解决它; 如: 一台饮水机创造的意想不到的实惠 ③对数学问题本身进行研究,探索规律,得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如: 分式“家族”中的亲缘探究 如: 纸飞机里的数学 ④对自己数学学习的某个章节、或某个内容的体会与反思 如: “没有条件”的推理 如: 小议“黄金分割” 如: 奇妙的正五角星 (2) 怎样写 ① 课题要小而集中,要有针对性; ② 见解要真实、独特,有感而发,富有新意; ③ 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四) 评价数学小论文的标准 什么样的数学小论文算是好的论文呢?标准很多,但我以为一篇好的数学小论文必须有以下三个特征——新、真、美。“新”,指的就是选题要有独特的视角,写的内容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东西、不是单纯地下载一段。文字,最好是自己原创的,至少要有自己的创造、自己的观点,属于自己的思想;“真”,指的就是内容要实在、言之有理,既不能空洞无味、也不能冗长拖沓,文章要紧扣主题,力求做到准确、精练,尽量地体现数学的严谨性与科学性;“美”,指的就是语言通顺、文笔流畅,文章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当然,从第二届时代数学学习“时代之星”实践与创新论文大赛的名称来看,既有实践又有创新的论文肯定更容易受到评委们的亲睐,所以,我希望同学们更加贴近生活、注意观察、去寻找、去发现,把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把学习撰写论文、争取写出好的论文,作为对自己数学学习的一种评价、一种补充、一种提高,这样你学写小论文的目的就对了,你就会将数学小论文越写越好。 “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肯下大工夫、只要肯吃的起苦,不断地去思考、去揣摸,去学习,好的数学论文就一定会在你的手中诞生。总之,学习撰写论文、争取写出好的论文,对于我们每一位同学来说,始终是一个锻炼自己、提高能力的极好的方式。我相信我校初一、初二的同学们一定会在老师的组织与指导下积极参与第二届《时代数学学习》“时代之星”实践与创新论文大赛的活动与交流,并取得好成绩。祝愿今后有更多更好的数学小论文,在同学们的手中诞生;愿有更多的同学从学写数学小论文开始起飞,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书写出更多的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 例子:《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千米),=(千米),×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千米),=(千米),×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千米),=(千米),×2=261(千米)和45×=(千米),=(千米),×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小麦的种类:1.冬麦与春麦:冬麦种植于温带地区,在秋天时播种, 而春麦则生长在有长冬的地方,它在无霜的春天播种,它们都可长出软质麦和硬质麦(取决于谷的质地)。2.硬麦和软麦:小麦蛋白质的含量由谷的硬度决定。所以,质硬的小麦含蛋白质高, 主要用于制面包和面食。质软的小麦含蛋白质稍低,它主要用于做蛋糕和糕饼的面粉。3.一般分类:a.硬红冬麦 含高蛋白质及筋度,适合制作发酵面包及硬面包的面粉。b.硬红麦 含极高蛋白质及筋度,适合制作发酵面包及硬面包卷的面粉。c.软红麦 含低蛋白质及筋度,适合适合制作蛋糕及饼干粉。d.硬白麦 适合制作面包及面条粉。e.软白麦含低蛋白质及筋度,适合制作蛋糕、饼干及面条粉。f.硬粒小麦适合制作通心粉及意大利面条的面粉。

240种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分类计数问题,1号与2号均没被选上,被选的那四种任意排列均可,有A44=24 1号与2号均被选上,先要在3、4、5、6四种中另外选两种与1号和2号凑成四种,然后在另外选的两种里面选一种放在甲地上种植,余下的三种任意排列,有C42C21A33=72 1号与2号只一种被选上,先要确定到底是1号还是2号被选上,再在3、4、5、6四种中另外选三种与1号或2号凑成四种,然后在另外选的三种里面选一种放在甲地上种植,余下的三种任意排列,有C21C43C31A33=144 根据分类加法原理一共是24+72+144=240种

  • 索引序列
  • 小麦分子育种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小麦育种栽培论文参考文献
  • 分子育种的优点论文参考文献
  • 小麦的组成成分论文参考文献
  • 小麦品种分类的数学模型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