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清风杂志主编

清风杂志主编

发布时间:

清风杂志主编

裘法祖裘法祖(1914年12月6日-),浙江杭州人,中国著名外科学家,有“中国外科之父”之称,医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其刀法以精准见长,被医学界称为“裘氏刀法”。个人简历1932年,之江大学附属高中毕业,同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预科。1936年,同济大学医学院前期结业,前往德国留学。1939年,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39年-1945年,任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附属许华平(Sch-waibing)医院外科住院医师、副主任医师,获德国外科专科医师头衔。1945年-1946年6月,德国土尔兹市立医院外科主任。1947年-1954年,任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中美医院外科副主任、主任、教授。1955年-1984年,任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现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主任、教授。1978年-1984年,任武汉医学院副院长、院长。1985年-2000年,同济医科大学名誉校长。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今,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外科贡献裘法祖改进的手术操作20余种。比较突出的有:局部麻醉下甲状腺大部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实验研究实验室创建195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器官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1980年,创办武汉医学院器官移植研究所,任所长。研究论文裘法祖,夏穗生.总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手术的讨论.中华外科杂志,1955,3: FD, Chen CS. Schistosomiais japonica cerebri, Berichtubereinenoperative behandelten Fall. z Chir, 1953, 78: 1985裘法祖,夏穗生,戴植本.脾肾静脉吻合术的操作体会.中华外科杂志,961,9:827.裘法祖.进一步探讨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外科治疗措施.中华外科杂志,1981,19: 193.裘法祖.再论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实用外科杂志,1990,4:195.医学教育大众医学知识传播1948年,基于“医学归于大众”的理念,创办国内第一本医学科普刊物《大众医学》,并任主编10年,为该杂志撰文。相关医学法律起草1999年5月《中国脑死亡临床诊断标准》1999年5月《人体器官移植法》专门高级人才培养教材编著裘法祖主编.《一般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裘法祖主编.《外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第3版, 1989;第4版,1995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第5版,1991裘法祖,张涤生,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外科学基础.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曾宪九,袭法祖,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普通外科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学术期刊1980年创办中国第一本器官移植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任主编。创办《中华实验外科杂志》首倡同济医科大学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合办《德国医学》中文版,并任主编。该杂志由德方提供原版杂志,中方选译编辑,为中国大专院校与国外合办的第一份杂志。曾担任《中华外科杂志》副总编、《腹部外科杂志》总编辑、《同济医科大学学报》(英、德文版)主编、《德国医学》(中文版)主编。得意门生吴孟超吴在德龚建平戴宗晴创立基金2004年,创立“裘法祖外科医学青年基金”。主要荣誉1978年,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1985年,联邦德国政府“大十字功勋”勋章2000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奖2001年,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医德风范终身奖2003年,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2004年,获得“人民医学家”称号2004年,德国宝隆奖章2004年,中国肝胆外科“突出贡献金质奖章异国婚恋1945年,他与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学生裘罗懿(Loni Konig)结婚。1946年,他们的大儿子诞生。1958年,经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裘罗懿加入中国籍。语录辑要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做人嘛,我有四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

是小时姑娘唱的《爱殇》的歌词啊 全文是:作者简介sharemy夏茗悠,女,生于1988年11月。现就读于复旦大学。2010年7月7日在北京大学毕业。1994年在《小星星》杂志发表处女作,之后在《萌芽》、《课堂内外》、《雅典园》、《中文自修》等杂志经常发表作品。现任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光年纪》杂志主编,阳光雨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监,热爱影视创作与文学创作。曾获第八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第七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三等奖、上海市青少年作文大赛两届二等奖、上海香港澳门三地中学生书评征文比赛一等奖、上海市重点中学演讲邀请赛一等奖。被《萌芽》杂志评为“萌芽之星”。作品长篇《八分钟的温暖》《光影》[原《夏日再临》]《三年K夏茗悠班》《声息》《声息2》《再见,冥王星》《辉夜姬》《尘埃眠于光年》《没有你的夏天》《是日夏茗》《日界线》《曾有你的天气》(“日”“曾”均为《八分钟的温暖》姐妹篇)等映画《真原系数柒》《冥王星》短篇《分手》《爱殇》《世上只有》《翡翠森林》《歧道》等备注《三年K班》已于2008年1月由21世纪出版社出版,封面作者ENO.《声息》在个人主页和晋江专栏有连载。《八分钟的温暖》已于2008年9月起在《萌芽》杂志上进行连载。《再见,冥王星》已于2008年12月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记忆坊代理出版。《通宵游园祭与遗失的美好》、《阳光沙砾》刊登在杂志《光年纪》07年五月之樱号。《分手》、《世上只有》、《世上的这一半与另一半》刊登在杂志《光年纪》07年六月之荷号。《冥王星》刊登在杂志《萌芽》07年10月号。《爱殇》刊登在杂志《萌芽》08年3月号。《绿光》刊登在《布老虎青春文学》(这是双月刊)08年6月号。《翡翠森林》刊登在杂志《萌芽》08年7月号。《奇迹的碎片》刊登在《飞扬:新概念作文一等奖获奖者十年佳作》。歌曲爱殇《爱殇》(混音与编曲重做的最新版本)作词:mk作曲:小幻演唱:小时姑娘暮色起看天边斜阳恍惚想起你的脸庞 毕竟回想难免徒增感伤 轻叹息 我们那些好时光夜未央繁星落眼眶拾一段柔软的光芒清风过 曳烛光 独舞无人欣赏留花瓣随风飘荡我要将过往都储藏编一段美好的梦想 也许幻象到最后会更伤 假欢畅 又何妨无人共享你曾经是我的边疆抵抗我所有的悲伤西风残 故人往 如今被爱流放困在了眼泪中央啊…… 啊…… 啊…… 啊………啊………(轻解霓裳 咽泪换笑妆 等你戎装 去呼啸沧桑过往终究止不住流淌 去御剑飞翔 也许会飞出这感伤)暮色起看天边斜阳夜未央星河独流淌天晴朗 好风光 若你不在身旁能上苍穹又怎样船过空港 将寂寞豢养 旷野霜降 低垂了泪光啊…… 啊…… 啊…… 啊………(是谁陨落了我的太阳 是你的模样 带走我所有的光芒)扬帆远航 亦不过彷徨 奈何流放 敌不过苍凉啊…… 啊…… 啊…… 啊………(我要潜入回忆的汪洋 寻你的模样 唯有你是我的天堂)唯有你是我的天堂

(1897~1931年)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幼申。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 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等国。 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大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故飞机失事,因而遇难。更为巧合的是,失事飞机叫“济南号”。蔡元培为其写挽联: 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迳都 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东土; 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 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康桥月色 徐志摩本来与诗是,一无家族渊源,二无个人癖好,可是,在英国康桥大学留学期间,却一反往常,不写则已,一写不止,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暴发期。这时期他虽然写了那么多诗,现今零碎散见于一些报刊杂志的也仅二、三十首,大部散失掉了。但从尚能见到的有限的诗篇中,也还约略可以窥见徐志摩初期诗作的状况和他的思想印痕。 这时的徐志摩为什么象着了魔似的写诗,他怎么会暴发诗情的? 首先,与他当时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关,是他生活的康桥的环境触发了他的诗兴,点燃起他的创作欲念的。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吸烟与文化》。因此,这时期,他创作了象《夏》、《夏日田》其次,此时,他个人生活“照着了一种奇异的月色”。 1921年秋天,他认识了“人艳如花”“才女”林徽因,徐志摩与她交往甚密,随后谈起恋爱,并有论婚嫁之意。于是,徐志摩在1922年3月向张幼仪提出离婚,认为他们不应该继续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这是徐志摩的单纯的理想主义,他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人生,他感到生命似乎受到“伟大力量的震撼”,他要发抒,他要歌吟,因此,象《情死〉、《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等表现爱情和人生理想的诗歌,也就构成了他这期诗歌的重要内容。再有,他所以倾向分行的抒写,是他接触了大量的英国文学艺术,拜伦、雪莱、济慈、哈代等的作品令他入迷。他吹着了这股“奇异的风”——欧风,他踏着他们的路,于是借助诗的形式,把他的思想感情“奇异”的表现出来。 因此,徐志摩对英国康桥这段生活分外留恋,他不无感慨,异常兴奋,他大量作诗,他这时诗情汹涌暴发的情景,在他的题为《草上的露珠儿》一首长诗中有所反映。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他的最早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当时的抱负和志趣,而且形象地传达出他的诗绪汹涌的状态,他开放创造的喷泉,他放喉歌吟,因此,他要做一个诗人了。 这些早期诗歌,总的是调子清新,情绪高扬,反映了“青春的呼唤,燃点着希望灿灿” (徐志摩:《春》)。同时,也开始多方探求新诗的形式,诗式比较多样,但尚未定型,有自由体,新格律体,也有西洋诗体,甚至还有无标点诗,但讲求音韵、节奏,格式的匀称和整齐,要求“声调流利好听,形式轻盈柔美”,这也正是徐志摩作诗的一贯追求。 英国康桥的生活固然使他迷醉,但思乡怀国之情缠绕着他,于是在1922年8月离开欧上,启程回国。回国途中,曾在新加坡、香港、日本稍作停留,经历两个月的旅程,于10月15日到达上海。 回国后,徐志摩开始了另一种生活。现实社会的纷扰,扰乱了他内心的平衡,有时还感觉精神上的烦闷和焦躁。于是他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诉之笔端,开始了文学创作的生涯。 《志摩的诗》 1922 年秋徐志摩回国后,他的诗情没有中断,继续诗歌创作并公开在各种杂志上发表。《志摩的诗》是徐志摩自己编选的第一个诗集,集中篇什大都是1922—— 1924年之间的作品,这个诗集的出版,使他名声大振。在这本诗集中可以约略见出徐志摩在回国初年的生活思想状况,以及他所“泛滥的感情”。大致是:抒发理想和表现爱情的;暴露社会黑暗和表达对劳苦人民的同情的;探讨生活哲理的;以及写景抒情的。 他满怀英国康桥式的人生理想,期望在中国实现他的理想主义。《雪花的快乐》是《志摩的诗》开卷第一首,它可算作徐志摩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运用隽秀柔和的笔调,描绘了雪花优美的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雪花的快乐。诗的节奏轻快,调子舒展明朗,意境优美。 其它如《为要寻一颗明星》、《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我有一个恋爱》、《婴儿》、《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等篇,与《雪花的快乐》一样,者”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它们既是抒情诗又是爱情诗,表现了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和对恋爱自由的渴望。要求人生自由、恋爱自由正是他的理想主义的内容,因此,这二者往往密不可分的交织在一起。然而,他的理想主义与中国的社会现实存在着距离和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与林徽因的恋爱结果遭到破灭,他所追求的理想的人生和理想的社会终不能实现,于是,使他忧郁、苦闷。因此,这些诗篇也程度不同地蒙上了悲凉的氛围,成了“苦闷愤怒的情感的无关阑的泛滥”(茅盾:《徐志摩论》)。这种消极悲观的思想情绪在那些小诗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如《消息》、《一星弱火》、《问谁》等。 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给徐志摩的生活和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他与泰戈尔建立了友谊,泰戈尔给他取印度名素思玛(Susima)。5月底,泰戈尔离沪去日本,徐志摩与他同行,《志摩的诗》中的《沙扬娜拉》那首诗,就是逗留日本期间写成的。徐志摩擅长于抒情诗,同时也喜欢写泰戈尔那样的哲理诗。 《志摩的诗》中,有一些是描写贫富悬殊穷人痛苦生活的诗篇。这类诗数量虽不多,但内容比较充实,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的某一侧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意义。《志摩的诗》中还有一些写景抒情诗,比如《沪杭车中》。 这个诗集就整体看,反映生活的容量是不大的,内容的发掘是不够深刻的,思想感情也并非全是那么积极和健康。但从它的表现技巧看,“几乎全是体制的输入和试验”(陈西滢:《新文学运动以来的十部著作》)。诗的形式变化多样,有长诗,短句,自由诗,散文诗,更多的是对西方的诗式进行试验。这一时期,是徐志摩诗式的试验期,也是他诗歌技巧的磨炼期,他是在摸索和试验中显露出他诗人的才华和诗歌的独特风格的。 徐志摩作诗就十分注意意境,《志摩的诗》中大部诗作,形成他独辟的艺术境界,如《雪花的快乐》,作者把对理想的追求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化实景为虚境,创出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 此外,他的诗歌具有形象性,可感性,这得力于他的丰富的想象力。他的想象和比喻不仅与众不同,而且,他能把看来比较抽象的事理,化为生动、可感、可见的具体形象,象《毒药》、《白旗》、《婴儿》是三首内含哲理的散文诗,他也使出了艺术想象的本领,依仗这种特别的感受力去描绘事物。 《志摩的诗》有它的特色,有它的成功,也有它的缺陷,也有败笔。撇开内容不谈,就以表现形式来说,洋味较浓,民族化不足,有的诗句显得生涩和矫揉造作,在韵式和韵的运用上也有不规整之处,诗的技巧还不十分成熟。 《翡冷翠的一夜》与《猛虎》《云游》 《翡冷翠的一夜》是徐志摩的第二个诗集,是他的1925至1927年部分诗歌创作的汇集。这一时期徐志摩的思想和生活发生了一个较大的波折。1924年4月,他在北京认识了陆小曼,并着了魔似的与她热恋起来,此事招致社会的非议和家庭的反对。但他俩全不顾这一切,可一时又难以解决,徐志摩在十分痛苦和矛盾的心情下,于1925年3月11日启程出国欧游,想暂时摆脱一下生活上的苦恼和困境。他在意大利的翡冷翠(即佛罗伦斯)住了一段时间,他将他的伤悲,他的感触,托付纸笔,写了不少诗,因此,这部诗集就题名为《翡冷翠的一夜》,这个诗集,除了有哈代、罗赛蒂等英国作家的译诗外,还有象《西伯利亚》、《在哀克刹脱教堂前》那样漫游欧洲时对异乡他国生活的感受。他也写了一不少爱情诗篇。《翡冷翠的一夜》,可以看作是记叙了当时他和陆小曼之间的感情波澜,他的热烈的感情和无法摆脱的痛苦。 1925年和1926年,中国的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五卅事件与三?一八惨案引起他的“愤慨”和“悲切”,为纪念 “三?一八”,他写了《梅雪争春》,揭露了军阀屠杀无辜,连十三岁的儿童也惨遭杀害。在《大帅》、《人变兽》的诗篇中,暴露了军阀活埋伤兵、杀死人民的血腥罪行。他的思想起了“波折”,“流入怀疑和颓废”,认为现在是受罪时期,因此,不少诗篇失去乐观调子,相反染上了一层忧郁、失望、逃避现实的颓废色彩。他诅咒生活,赞颂死亡,要辞别人间去殉恋爱。想象奇特,思想灰暗。当然,这个诗集也还有少量调子比较积极明朗的诗篇。 这个诗集在艺术技巧上如闻一多说的“确乎是进步了”。对诗的形式技巧更加注意推敲,除了在诗式上更多样化,什么对话体,打夯歌、豆腐干式;既有叙事,也有抒情,他也醉心于诗的音节与格律。 在《翡冷翠的一夜》之后,徐志摩还出个两本诗集,一是由他自己编选,1931年出版的《猛虎集》,一是由他人编选,1932年出版的《云游》。这两个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多数是徐志摩后期的作品。1927年后,徐志摩的思想经过“波折”,他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理想完全破灭,另一方面,他对工农革命又感到恐惧和抵触,他的思想陷入深深的矛盾和绝望。他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大部与现实生活脱离,抒写他自己“微妙的灵魂的秘密”。有的诗歌无病呻吟,充满了悲观厌世的情调。而且,他的思想立场与进步的革命潮流相抗衡,他竟不顾诗歌艺术的基本要求,将赤裸裸的政治概念搬人诗中,用来攻击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他在极度幻灭和绝望的时候,又仗持尼采的哲学来鼓励自己。 在《猛虎集》和《云游》中,出现了内容和形式很不统一的状况,大部诗歌的内容是这样空泛和贫乏,但却越来越追求形式的整饬和美观,不论在诗行的排列,音韵的铿锵,节奏的明晰,用词的推敲上都较前几个诗集有了变化和发展。对此,茅盾有过很恰当的评论:“圆熟的外形,配着谈到几乎没有的内容,而且这淡极了的内容也不外乎感伤的情绪——轻烟似的微哀,神秘的象征的依恋感唱追求:这些都是发展到最后一阶段的现代布尔乔亚诗人的特色,而志摩是中国文坛上杰出的代表者”(《徐志摩论》)。 “跑野马”的散文 徐志摩不仅写诗,同时也写散文,在其全部创作中,其成就和影响更为显著的,除诗歌外,恐怕就要数散文了。甚至有人认为他的“跑野马”的散文比他的诗好。 徐志摩一共出版过《落叶》、《自剖》、《巴黎的鳞爪》三个散文集和一个单篇散文《秋》,计三十三篇(未收集中还有不少)。除《秋》篇写于1929年,其余三个集子的大部作品均完成于1925——1926年间。他的散文内容涉及的范围也较广泛,有对人生理想的漫评,有触及时政的论说;有对往事的怀想和追忆,也对艺术发表见解和评说,有一事一议的小品,也有说长道短的书评。他的散文表现了很强的个性,他的自我思想感情的剖露,哲理和诗情的融合,散文的诗化,三者合而为一,构成了他的散文的“别一世界”。 第一个散文集《落叶》,完成于他创作的“泛滥”期,共八篇,内容各异,表情达意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谈人生,谈社会,谈政治,谈艺术……不受任何约束。首篇《落叶》是在1924年秋天,他在北京大学任教授期间,应北京师范大学的邀请,所作的讲演稿。他企图回答青年学生提出的如何解决生活的枯燥和苦闷的问题。《落叶》篇贯串其间的是“感情”二字,通篇宣扬人的感情、“真的人情”的重要和作用。要使生活不痛苦,只有“抽出人道的同情的纤微”来缀补这个破烂社会的大网。徐志摩正是基于这种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观点,执信人的感情的无限作用,在生活本体与大自然里。“他认为人若要摆脱人世的苦恼和压迫,就要争得自由发展的“真纯的个性”,最好的途径是到大自然去生活去沐浴。因此,有人说他“《落叶》诗篇是充满着浪漫蒂克的自白,充满着康桥时代的憧憬。”(穆木天:《徐志摩论》) 继《落叶》之后,在1927年和1928年,徐志摩又相继出版了《巴黎的鳞爪》和《自剖》两个散文集。这两个集子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写他在1925年出国欧游的所见所感,以及解剖、省察自己的思想灵魂,因此,在“自我”和“感情”这两点上都比《落叶》集更为突出和显露。《巴黎的麟爪》集中的《巴黎的鳞爪》、《翡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天目山中笔记》、《吸烟与文化》等篇,是属于写景抒情散文一类。醇厚的兴趣,活泼的情绪,丛集于笔端,便构成了这类散文的抒情特色了。 郁达夫曾把徐志摩一路的散文家写作的散文的共同特征,归结为“带有自叙传的色彩”(《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徐志摩《自剖》集的第一辑《自剖》辑共六篇,大部可以归入这一类。这些自剖性的散文,作者的心胸是畅露的,文笔也是生动的,然而,调子是低沉的,认识是空幻的。 徐志摩的一部分散文,如同他的一些哲理诗一样,具有启迪思考的哲理性,又具有浓郁的诗情,使得哲理和诗情两相融合,这构成了他的散文又一特点。作者在独自领略风光妙处的同时,总在宣扬他那“人类应该回归自然,与自然融合”的观点。他的阶级立场和政治观点是显而易见的。 徐志摩散文艺术上另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的不少散文和诗很难严格的区分。他将诗和散文二者黏合在一起,难以分开,是他“自己的另创一格的诗的散文”(赵家璧:《写给飞去了的志摩》)。是一种诗化的散文,或散文的诗化。徐志摩这种散文诗化的倾向,是与他在接触社会现实过程中,思想产生振动和郁积,而又急于表达的一种“急不可待”情绪的反映。 小说、剧作、翻译 徐志摩在其将近十年的创作生涯中,除了主要写作诗歌和散文外,同时还写了一些小说、剧本并从事翻译工作。他先在1923年2月11日,《努力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一个不很重要的回想》,此后断断续续又写了一些,共计十一篇,后以《轮盘》为题合集出版,这是他的唯一的小说集。 他的小说不外乎写中国留学生的生活和外国的某些社会风尚,同时也有一些取材于中国社会的某些生活侧面,题材是不广的,容量是有限的。他的小说多用浪漫主义的笔法,着力于人物的内心感受的发掘和心理活动的刻画。在小说中,作者又好用诗的句型、艳丽形象的比附,抒情的笔调,因而,他的作品带有浪漫的抒情色彩,具有“独特的华丽”(沈从文:《轮盘?序》)的格调。他的小说有的情节过于简略,近于速写,不那么“完全”;有的只是“直着写,没有曲折,也少有变化。”(《轮盘?自序》)必须指出的:他的小说多数写司空见惯的男女恋爱,很少触及当时社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尖锐问题。 徐志摩也热心倡导过戏剧活动。1923年新月社成立时,他积极组织戏剧活动,还创办过《剧刊》,也演过戏,但是他很少写剧本。他只写过一个剧本,叫《卞昆冈》,还是与陆小曼合写的。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影响。在徐志摩的文学生涯中,翻译倒是一个重要方面,他的翻译与创作几乎是同步进行的。他写诗也译诗,他创作小说、散文,也翻译小说散文。曼殊斐儿一共有两个短篇小说集《园会》与《极乐》,共二十多篇,徐志摩选译了其中八篇,自英国康桥译到中国上海,并在1927年,以《曼殊斐儿小说集》白上海北新书局出版。1925年,他在编《晨报副刊》时,又翻译了伏尔泰的小说《赣第德》并连载于副刊,后于1927年6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并列为“欧美名家小说丛刊之一”。同年八月,他和沈性仁合译的英国作家詹姆士?司芬士的小说《玛丽?玛丽》,也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此外,他还译过一些诗和散文。徐志摩的翻译也有他的偏爱,他说“除了曼殊斐儿是我溺爱,其余都可算是偶成的译作。”(《玛丽玛丽·序》) “新月”活动 人们看待徐志摩及其创作总是把他与新月派连在一起的,认定他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称他为新月派的“盟主”,这是因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 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923年春上,徐志摩在北京办起了俱乐部,编戏演戏,逢年过节举行年会、灯会,也有吟诗作画,徐志摩出于对印度诗人泰戈尔一本诗集《新月》的兴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 1925 年以前,徐志摩自己除了作诗以外,还联络新月社成员从事戏剧活动。1925年10月,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了《晨报诗刊》,这时,闻一多已由美国回国并参加了《诗刊》的编撰工作。除第三、四两期由闻一多和第五期由饶孟侃负责编辑外,其全各期均由徐志摩主编。发表的《诗刊弁言》和《诗刊放假》也是徐志摩执笔。《诗刊》的撰稿人努力于中国新格律诗的创作和关于诗艺的探讨,所以,《晨报诗刊》的创办,标志着以“使诗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于赓虞:《志摩的诗》)的诗歌流派——新月诗派的形成。 1927年春,新月社一些成员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及其它种种原因,纷纷聚集到上海。此时,徐志摩也与陆小曼结婚并移居上海。徐志摩四出访友,奔走联络,与闻一多、胡适、邵洵美、梁实秋、余上沆、张禹九等在上海环龙路环龙别墅办了个新月书店,由胡适任董事长,余上沈任经理,后由张禹九接任。 1928年3月,徐志摩一边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等校担任教授工作,一边又创办了《新月》月刊。《新月》一共出刊四卷四十三期,至1933年6月终刊,不仅刊出新月派成员的著作,其中也有郁达夫、巴金、丁玲、胡也频等思想倾向进步的作家作品。不过,这已是新月派活动的后期,后期新月派,其成员虽各有差异,就其整个政治倾向而言,却是日趋反动。但是新月派从事诗歌创作,研讨新诗的这条“连索”似乎还没中断。 1931年1月20日,徐志摩与陈梦家、邵询美等又办了一个《诗刊》季刊,出了四期,陈梦家在1931年9月,从《晨报诗刊》、《新月》月刊和《诗刊》上选了十八家诗人八十首新诗,编成一本《新月诗选》,从这些待作中,多少可以见出新月诗派的基本面貌和特色。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而去世,新月派为梁实秋、胡适等人所左右,到了1933年6月1日,《新月》出至四卷七期而停刊,随后,它也便销声匿迹了。 综上所述,从新月社的成立及至新月派的形成和它的主要活动(尤其是文学方面的活动),徐志摩在其中都起着主角的作用,他确实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对新诗发展曾经起过一定的推动和影响作用。但是,他们过分地追求形式和格律,又走向歧路,尤其是徐志摩到后期思想和创作都发生危机,他发出悲叹:“一年,又一年,再过一年,新月望到圆,圆望到残。”(《爱的灵感》) 到了1933年6月,随着《新月》月刊的停刊,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也就中止了。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幼申。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等国。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大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故飞机失事,因而遇难。更为巧合的是,失事飞机叫“济南号”。蔡元培为其写挽联: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迳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东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诗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轮盘》;小说《春痕》;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明正德年间,徐松亭在硖石经商,家居于硖石,为硖石徐氏分支之始祖。徐志摩即其族人。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字槱森,因其父属猴,名申如,得子亦是属猴,故又取小字幼申。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给另取的名字。说是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徐志摩是徐门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儿的生活。小时在家塾读书,十一岁时,进硖石开智学堂,从师张树森,打下了古文根柢,成绩总是全班第一。1910 年,徐志摩满十四岁,离开家乡,来到杭州,经表叔沈钧儒介绍,考入杭州府中学堂(1913年改称浙江一中,现为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与郁达夫同班。他爱好文学,并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认为小说裨益于社会,“宜竭力提倡之”,这是他一生的第一篇作品。同时,他对科学也有兴味。并发表了《镭锭与地球之历史》等文。1915年夏,徐志摩毕业于浙江一中,接着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沪江大学前身,现为上海理工大学),同年十月,由家庭包办,与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结婚。生性好动的徐志摩并没有安心念完浸信会学院的课程,1916年秋,离沪北上,到天津的北洋大学的预科攻读法科。翌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也随着转入北大就读。在北方上大学的两年里,他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因素。在这高等学府里,他不仅钻研法学,而且攻读日文、法文及政治学,并涉猎中外文学,这又燃起他对文学的兴趣。这一时期他广交朋友,结识名流,由张君劢、张公权的介绍,拜梁启超为师,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大礼。梁启超对徐志摩的一生影响是大的,他在徐志摩的心目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徐梁虽系密切的师徒关系,但他们二人的思想差别还是存在的,已经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徐志摩,他不顾一切,舍命追求他的理想的人生,他要争取婚姻恋爱自由。他在北方上大学时期,亲身感受了军阀混战的场景,目睹屠杀无辜的惨象。他厌恶这“抹下西山黄昏的一天紫,也涂不没这人变兽的耻”(徐志摩:《人变兽》战歌之二)的社会,他决计到国外留学,寻求改变现实中国的药方,实行他的“理想中的革命”。徐志摩怀着“善用其所学,以利导我国家”(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启行赴美文》)的爱国热情,离开北大,1918年8月14日从上海启程赴美国留学。留学第一年,进的是美国乌斯特的克拉克大学,他进历史系,选读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课程,以期自己将来做一个中国的“哈弥尔登”。入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当年即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徐志摩他获得了广泛的哲学思想和政治学的种种知识。是年,“五四”革命运动的浪潮也辗转波及到远隔重洋的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群中,徐志摩也为爱国心所驱使,参加了当地留学生所组织的爱国活动,经常阅读《新青年》、《新潮》等杂志,同时,他的学习兴趣,逐渐由政治转向文学,因而得了文学硕士学位。徐志摩在美国待了两年,但他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掠夺的疯狂性、贪婪性,讲求物质利欲却感到厌倦,他又受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终于“摆脱了哥伦比亚的博士衔的引诱,买舟横渡大西洋,不料罗素个人生活发生意外的变故,致使他不曾达到跟随罗素从学的夙愿,结果“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了半年”,正感着闷想换路走的时候,这时,他结识了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并由于林长民介绍,认识了英国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皇家学院。徐志摩在英国也住了两年,在英国,尤其是在康桥的这段生活,对他的一生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他思想发展的转折点。在康桥,他深深感到“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忘情于康桥,沉迷于大自然,乃是因为他以为现实社会是丑陋的,生活是痛苦的,只有大自然是纯洁的,美好的,为要救治这个社会和人们,医治当前生活的枯窘,最好的办法是:离却堕落的文明,回向自然的单纯。只有接近自然,才能回复人类童真的天性,社会的病象就有缓和的希望。他在康桥接受资产阶级的贵族教育,接受了“吸烟的文化”,他是那么赞赏英国,那么留恋牛津和康桥。他喜与英国名士交往,他广泛地涉猎了世界上各种名家名作,也接触了各种思潮流派,在这个时期,孕育了他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胚胎了他的自我意识 ——理想主义,他自己要成为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 康桥的环境,不仅促成并形成了他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同时,也拨动了他的求知欲,触发了他创作的意念。他开始翻译文学著作,他翻译了英国作家曼殊斐儿的几个短篇,德国福沟的小说《涡堤孩》,法国中古时的一篇故事《吴嘉让与倪阿兰》,意大利作家丹农雪乌的《死城》和伏尔泰的作品《赣第德》。同时,他诗兴大发,写了许多诗,他的“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指康桥)妩媚河中的两岸”《徐志摩:《康桥再会吧》)。他崇拜的偶象不再是美国的哈弥尔登,而是英国的雪莱和拜伦,他“换路走”入诗人的行列。)康桥月色徐志摩与诗本来是一无家族渊源,二无个人癖好,可是,在英国康桥大学留学期间,却一反往常,不写则已,一写不止,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暴发期。这时期他虽然写了那么多诗,但现今散见于一些报刊杂志的也仅有二、三十首,大部分都散失掉了。但从尚能见到的有限的诗篇中,还可以约略窥见徐志摩初期诗作的状况和他的思想印痕。这时的徐志摩为什么写诗象着了魔似的,他是怎么暴发诗情的?首先,与他当时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关,是他生活的康桥的环境触发了他的诗兴,点燃起他的创作欲念的。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吸烟与文化》。因此,这时期,他创作了象《夏》、《夏日田》其次,此时,他个人生活“照着了一种奇异的月色”。1921年秋天,他认识了“人艳如花”“才女”林徽因,徐志摩与她交往甚密,随后谈起恋爱,并有论婚嫁之意。于是,徐志摩在1922年3月向张幼仪提出离婚,认为他们不应该继续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这是徐志摩的单纯的理想主义,他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人生,他感到生命似乎受到“伟大力量的震撼”,他要发抒,他要歌吟,因此,象《情死〉、《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等表现爱情和人生理想的诗歌,也就构成了他这期诗歌的重要内容。再有,他所以倾向分行的抒写,是他接触了大量的英国文学艺术,拜伦、雪莱、济慈、哈代等的作品令他入迷。他吹着了这股“奇异的风”——欧风,他踏着他们的路,于是借助诗的形式,把他的思想感情“奇异”的表现出来。因此,徐志摩对英国康桥这段生活分外留恋,他不无感慨,异常兴奋,他大量作诗,他这时诗情汹涌暴发的情景,在他的题为《草上的露珠儿》一首长诗中有所反映。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他的最早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当时的抱负和志趣,而且形象地传达出他的诗绪汹涌的状态,他开放创造的喷泉,他放喉歌吟,因此,他要做一个诗人了。 这些早期诗歌,总的是调子清新,情绪高扬,反映了“青春的呼唤,燃点着希望灿灿” (徐志摩:《春》)。同时,也开始多方探求新诗的形式,诗式比较多样,但尚未定型,有自由体,新格律体,也有西洋诗体,甚至还有无标点诗,但讲求音韵、节奏,格式的匀称和整齐,要求“声调流利好听,形式轻盈柔美”,这也正是徐志摩作诗的一贯追求。英国康桥的生活固然使他迷醉,但思乡怀国之情缠绕着他,于是在1922年8月离开欧上,启程回国。回国途中,曾在新加坡、香港、日本稍作停留,经历两个月的旅程,于10月15日到达上海。回国后,徐志摩开始了另一种生活。现实社会的纷扰,扰乱了他内心的平衡,有时还感觉精神上的烦闷和焦躁。于是他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诉之笔端,开始了文学创作的生涯。《志摩的诗》1922 年秋徐志摩回国后,他的诗情没有中断,继续诗歌创作并公开在各种杂志上发表。《志摩的诗》是徐志摩自己编选的第一个诗集,集中篇什大都是1922—— 1924年之间的作品,这个诗集的出版,使他名声大振。在这本诗集中可以约略见出徐志摩在回国初年的生活思想状况,以及他所“泛滥的感情”。大致是:抒发理想和表现爱情的;暴露社会黑暗和表达对劳苦人民的同情的;探讨生活哲理的;以及写景抒情的。他满怀英国康桥式的人生理想,期望在中国实现他的理想主义。《雪花的快乐》是《志摩的诗》开卷第一首,它可算作徐志摩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运用隽秀柔和的笔调,描绘了雪花优美的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雪花的快乐。诗的节奏轻快,调子舒展明朗,意境优美。其它如《为要寻一颗明星》、《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我有一个恋爱》、《婴儿》、《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等篇,与《雪花的快乐》一样,者”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它们既是抒情诗又是爱情诗,表现了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和对恋爱自由的渴望。要求人生自由、恋爱自由正是他的理想主义的内容,因此,这二者往往密不可分的交织在一起。然而,他的理想主义与中国的社会现实存在着距离和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与林徽因的恋爱结果遭到破灭,他所追求的理想的人生和理想的社会终不能实现,于是,使他忧郁、苦闷。因此,这些诗篇也程度不同地蒙上了悲凉的氛围,成了“苦闷愤怒的情感的无关阑的泛滥”(茅盾:《徐志摩论》)。这种消极悲观的思想情绪在那些小诗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如《消息》、《一星弱火》、《问谁》等。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给徐志摩的生活和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他与泰戈尔建立了友谊,泰戈尔给他取印度名素思玛(Susima)。5月底,泰戈尔离沪去日本,徐志摩与他同行,《志摩的诗》中的《沙扬娜拉》那首诗,就是逗留日本期间写成的。徐志摩擅长于抒情诗,同时也喜欢写泰戈尔那样的哲理诗。《志摩的诗》中,有一些是描写贫富悬殊穷人痛苦生活的诗篇。这类诗数量虽不多,但内容比较充实,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的某一侧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意义。《志摩的诗》中还有一些写景抒情诗,比如《沪杭车中》。这个诗集就整体看,反映生活的容量是不大的,内容的发掘是不够深刻的,思想感情也并非全是那么积极和健康。但从它的表现技巧看,“几乎全是体制的输入和试验”(陈西滢:《新文学运动以来的十部著作》)。诗的形式变化多样,有长诗,短句,自由诗,散文诗,更多的是对西方的诗式进行试验。这一时期,是徐志摩诗式的试验期,也是他诗歌技巧的磨炼期,他是在摸索和试验中显露出他诗人的才华和诗歌的独特风格的。徐志摩作诗就十分注意意境,《志摩的诗》中大部诗作,形成他独辟的艺术境界,如《雪花的快乐》,作者把对理想的追求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化实景为虚境,创出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此外,他的诗歌具有形象性,可感性,这得力于他的丰富的想象力。他的想象和比喻不仅与众不同,而且,他能把看来比较抽象的事理,化为生动、可感、可见的具体形象,象《毒药》、《白旗》、《婴儿》是三首内含哲理的散文诗,他也使出了艺术想象的本领,依仗这种特别的感受力去描绘事物。《志摩的诗》有它的特色,有它的成功,也有它的缺陷,也有败笔。撇开内容不谈,就以表现形式来说,洋味较浓,民族化不足,有的诗句显得生涩和矫揉造作,在韵式和韵的运用上也有不规整之处,诗的技巧还不十分成熟。《翡冷翠的一夜》与《猛虎》《云游》《翡冷翠的一夜》是徐志摩的第二个诗集,是他的1925至1927年部分诗歌创作的汇集。这一时期徐志摩的思想和生活发生了一个较大的波折。1924年4月,他在北京认识了陆小曼,并着了魔似的与她热恋起来,此事招致社会的非议和家庭的反对。但他俩全不顾这一切,可一时又难以解决,徐志摩在十分痛苦和矛盾的心情下,于1925年3月11日启程出国欧游,想暂时摆脱一下生活上的苦恼和困境。他在意大利的翡冷翠(即佛罗伦斯)住了一段时间,他将他的伤悲,他的感触,托付纸笔,写了不少诗,因此,这部诗集就题名为《翡冷翠的一夜》,这个诗集,除了有哈代、罗赛蒂等英国作家的译诗外,还有象《西伯利亚》、《在哀克刹脱教堂前》那样漫游欧洲时对异乡他国生活的感受。他也写了一不少爱情诗篇。《翡冷翠的一夜》,可以看作是记叙了当时他和陆小曼之间的感情波澜,他的热烈的感情和无法摆脱的痛苦。1925年和1926年,中国的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五卅事件与三?一八惨案引起他的“愤慨”和“悲切”,为纪念 “三?一八”,他写了《梅雪争春》,揭露了军阀屠杀无辜,连十三岁的儿童也惨遭杀害。在《大帅》、《人变兽》的诗篇中,暴露了军阀活埋伤兵、杀死人民的血腥罪行。他的思想起了“波折”,“流入怀疑和颓废”,认为现在是受罪时期,因此,不少诗篇失去乐观调子,相反染上了一层忧郁、失望、逃避现实的颓废色彩。他诅咒生活,赞颂死亡,要辞别人间去殉恋爱。想象奇特,思想灰暗。当然,这个诗集也还有少量调子比较积极明朗的诗篇。这个诗集在艺术技巧上如闻一多说的“确乎是进步了”。对诗的形式技巧更加注意推敲,除了在诗式上更多样化,什么对话体,打夯歌、豆腐干式;既有叙事,也有抒情,他也醉心于诗的音节与格律。在《翡冷翠的一夜》之后,徐志摩还出个两本诗集,一是由他自己编选,1931年出版的《猛虎集》,一是由他人编选,1932年出版的《云游》。这两个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多数是徐志摩后期的作品。1927年后,徐志摩的思想经过“波折”,他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理想完全破灭,另一方面,他对工农革命又感到恐惧和抵触,他的思想陷入深深的矛盾和绝望。他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大部与现实生活脱离,抒写他自己“微妙的灵魂的秘密”。有的诗歌无病呻吟,充满了悲观厌世的情调。而且,他的思想立场与进步的革命潮流相抗衡,他竟不顾诗歌艺术的基本要求,将赤裸裸的政治概念搬人诗中,用来攻击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他在极度幻灭和绝望的时候,又仗持尼采的哲学来鼓励自己。在《猛虎集》和《云游》中,出现了内容和形式很不统一的状况,大部诗歌的内容是这样空泛和贫乏,但却越来越追求形式的整饬和美观,不论在诗行的排列,音韵的铿锵,节奏的明晰,用词的推敲上都较前几个诗集有了变化和发展。对此,茅盾有过很恰当的评论:“圆熟的外形,配着谈到几乎没有的内容,而且这淡极了的内容也不外乎感伤的情绪——轻烟似的微哀,神秘的象征的依恋感唱追求:这些都是发展到最后一阶段的现代布尔乔亚诗人的特色,而志摩是中国文坛上杰出的代表者”(《徐志摩论》)。“跑野马”的散文徐志摩不仅写诗,同时也写散文,在其全部创作中,其成就和影响更为显著的,除诗歌外,恐怕就要数散文了。甚至有人认为他的“跑野马”的散文比他的诗好。徐志摩一共出版过《落叶》、《自剖》、《巴黎的鳞爪》三个散文集和一个单篇散文《秋》,计三十三篇(未收集中还有不少)。除《秋》篇写于1929年,其余三个集子的大部作品均完成于1925——1926年间。他的散文内容涉及的范围也较广泛,有对人生理想的漫评,有触及时政的论说;有对往事的怀想和追忆,也对艺术发表见解和评说,有一事一议的小品,也有说长道短的书评。他的散文表现了很强的个性,他的自我思想感情的剖露,哲理和诗情的融合,散文的诗化,三者合而为一,构成了他的散文的“别一世界”。第一个散文集《落叶》,完成于他创作的“泛滥”期,共八篇,内容各异,表情达意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谈人生,谈社会,谈政治,谈艺术……不受任何约束。首篇《落叶》是在1924年秋天,他在北京大学任教授期间,应北京师范大学的邀请,所作的讲演稿。他企图回答青年学生提出的如何解决生活的枯燥和苦闷的问题。《落叶》篇贯串其间的是“感情”二字,通篇宣扬人的感情、“真的人情”的重要和作用。要使生活不痛苦,只有“抽出人道的同情的纤微”来缀补这个破烂社会的大网。徐志摩正是基于这种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观点,执信人的感情的无限作用,在生活本体与大自然里。“他认为人若要摆脱人世的苦恼和压迫,就要争得自由发展的“真纯的个性”,最好的途径是到大自然去生活去沐浴。因此,有人说他“《落叶》诗篇是充满着浪漫蒂克的自白,充满着康桥时代的憧憬。”(穆木天:《徐志摩论》)继《落叶》之后,在1927年和1928年,徐志摩又相继出版了《巴黎的鳞爪》和《自剖》两个散文集。这两个集子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写他在1925年出国欧游的所见所感,以及解剖、省察自己的思想灵魂,因此,在“自我”和“感情”这两点上都比《落叶》集更为突出和显露。《巴黎的麟爪》集中的《巴黎的鳞爪》、《翡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天目山中笔记》、《吸烟与文化》等篇,是属于写景抒情散文一类。醇厚的兴趣,活泼的情绪,丛集于笔端,便构成了这类散文的抒情特色了。郁达夫曾把徐志摩一路的散文家写作的散文的共同特征,归结为“带有自叙传的色彩”(《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徐志摩《自剖》集的第一辑《自剖》辑共六篇,大部可以归入这一类。这些自剖性的散文,作者的心胸是畅露的,文笔也是生动的,然而,调子是低沉的,认识是空幻的。徐志摩的一部分散文,如同他的一些哲理诗一样,具有启迪思考的哲理性,又具有浓郁的诗情,使得哲理和诗情两相融合,这构成了他的散文又一特点。作者在独自领略风光妙处的同时,总在宣扬他那“人类应该回归自然,与自然融合”的观点。他的阶级立场和政治观点是显而易见的。徐志摩散文艺术上另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的不少散文和诗很难严格的区分。他将诗和散文二者黏合在一起,难以分开,是他“自己的另创一格的诗的散文”(赵家璧:《写给飞去了的志摩》)。是一种诗化的散文,或散文的诗化。徐志摩这种散文诗化的倾向,是与他在接触社会现实过程中,思想产生振动和郁积,而又急于表达的一种“急不可待”情绪的反映。小说、剧作、翻译徐志摩在其将近十年的创作生涯中,除了主要写作诗歌和散文外,同时还写了一些小说、剧本并从事翻译工作。他先在1923年2月11日,《努力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一个不很重要的回想》,此后断断续续又写了一些,共计十一篇,后以《轮盘》为题合集出版,这是他的唯一的小说集。他的小说不外乎写中国留学生的生活和外国的某些社会风尚,同时也有一些取材于中国社会的某些生活侧面,题材是不广的,容量是有限的。他的小说多用浪漫主义的笔法,着力于人物的内心感受的发掘和心理活动的刻画。在小说中,作者又好用诗的句型、艳丽形象的比附,抒情的笔调,因而,他的作品带有浪漫的抒情色彩,具有“独特的华丽”(沈从文:《轮盘?序》)的格调。他的小说有的情节过于简略,近于速写,不那么“完全”;有的只是“直着写,没有曲折,也少有变化。”(《轮盘?自序》)必须指出的:他的小说多数写司空见惯的男女恋爱,很少触及当时社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尖锐问题。徐志摩也热心倡导过戏剧活动。1923年新月社成立时,他积极组织戏剧活动,还创办过《剧刊》,也演过戏,但是他很少写剧本。他只写过一个剧本,叫《卞昆冈》,还是与陆小曼合写的。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影响。在徐志摩的文学生涯中,翻译倒是一个重要方面,他的翻译与创作几乎是同步进行的。他写诗也译诗,他创作小说、散文,也翻译小说散文。曼殊斐儿一共有两个短篇小说集《园会》与《极乐》,共二十多篇,徐志摩选译了其中八篇,自英国康桥译到中国上海,并在1927年,以《曼殊斐儿小说集》白上海北新书局出版。1925年,他在编《晨报副刊》时,又翻译了伏尔泰的小说《赣第德》并连载于副刊,后于1927年6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并列为“欧美名家小说丛刊之一”。同年八月,他和沈性仁合译的英国作家詹姆士?司芬士的小说《玛丽?玛丽》,也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此外,他还译过一些诗和散文。徐志摩的翻译也有他的偏爱,他说“除了曼殊斐儿是我溺爱,其余都可算是偶成的译作。”(《玛丽玛丽·序》)“新月”活动人们看待徐志摩及其创作总是把他与新月派连在一起的,认定他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称他为新月派的“盟主”,这是因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923年春上,徐志摩在北京办起了俱乐部,编戏演戏,逢年过节举行年会、灯会,也有吟诗作画,徐志摩出于对印度诗人泰戈尔一本诗集《新月》的兴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1925 年以前,徐志摩自己除了作诗以外,还联络新月社成员从事戏剧活动。1925年10月,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了《晨报诗刊》,这时,闻一多已由美国回国并参加了《诗刊》的编撰工作。除第三、四两期由闻一多和第五期由饶孟侃负责编辑外,其全各期均由徐志摩主编。发表的《诗刊弁言》和《诗刊放假》也是徐志摩执笔。《诗刊》的撰稿人努力于中国新格律诗的创作和关于诗艺的探讨,所以,《晨报诗刊》的创办,标志着以“使诗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于赓虞:《志摩的诗》)的诗歌流派——新月诗派的形成。

清风杂志在线

清风杂志社河南站长是张金萍。清风杂志社河南在张金萍站长的带领下,认真完成省中心的各项工作安排,勉励大家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用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

清风少年为《清风》杂志文学副刊,由《清风》杂志社与青年作家网联合主办,为中小学生提供专业的写作指导和文学交流,提升中小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立志打造成为满分作文培育基地、未来作家成长摇篮,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网购“后悔权”为何难落实》,《中国消费者报》,2014年4月28日《互联网的法治化》,《新京报》,2014年4月21日《公共领域采购之弊端》:《法制周末》2014年4月2日《“秦火火案”带来的启示与反思》,《法治周末》,2014年4月16日《XP停止服务,不适用霸王条款》,《法制晚报》,2014年4月9日《从携程“漏洞门”反思网络金融》,《法制晚报》,2014年3月26日《“集体研究”不是渎职犯罪的挡箭牌》,《法治周末》,2014年3月13日《解决微信“抄袭”,不能全靠法律》,《法制晚报》,2014年2月28日《关注互联网时代的司法透明度》,《法治周末》,2014年2月26日《以人查房的利与弊》,《法治周末》,2014年1月8日《支付宝用户信息被卖,未涉隐私?》,《新京报》,2014年1月7日《杜绝网络是互联网公司的责任》,《光明日报》,2014年1月6日《支付宝用户信息被卖未涉隐私吗》,《新京报》,2014年1月6日《探月所涉法律原则解读:或可仿南极构建月球法律体制》,《北京日报》,2013年12月18日《消费返利法律问题研究》:爱思想网,2013年1月8日《法律不相信霸王条款》,《法治周末》,2013年12月18日《“网络安宁权”不只要写在纸上》,《新京报》,2013年12月8日《信访与政绩须“脱钩”但不必“划界”》,《小康》杂志,2013年12月6日《互联网产业发展和依法治理的重要指引》,《光明日报》,2013年11月26日《案件管辖改革是保障当事人权益的核心》,《新京报》,2013年10月31日《360不正当竞争“累犯”行为当严惩》,环球财讯,2013年10月23日《“查开房”网复活,莫将侵权变成偷窥狂欢》,《新京报》,2013年10月23日《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保护》,搜狐传媒,2013年10月16日《莫让院士头衔成为利益滋生的温床》,《小康》杂志,2013年10月10日《加州网络“橡皮擦法”:善法善于宽容》,《新京报》,2013年9月26日《对行凶精神病患不应羁押批捕》,《新京报》,2013年9月16日《司法应成为散户权益最后屏障》,《新京报》,2013年9月11日《古今中外“禁酒令”源远流长》,《燕赵晚报》,2013年9月10日《国家利益被侵害,法律应有作为》,《光明日报》,2013年9月2日《互联网产业发展和依法治理的重要指引》:《光明日报》2013年11月26日《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解读》:《新互联网时代》2013年第1期。《媒体的转载审核义务》:《青年记者》2013年六月上。《艺人的人格权应如何保护》:《演员杂志》2013年第7期。《诚信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紫光阁》2013年第3期。《“虚假诉讼”购车新法有招治》《法制晚报》2013年1月5日《手机实名制可剥剥隐身衣》,《法制晚报》2013年1月7日《入网实名制让违法隐形人无处遁形》,《新京报》2013年1月9日《红黄绿灯之源》,《北京日报》2013年1月9日《红黄绿灯之源》,《新华文摘》2013年第6期《官本位作祟是瞒报的根源》,《光明日报》2013年1月15日《“小夫妻代购火车票”违法吗?》:《新京报》2013年1月16日《电子送达解无法送达难题》,《法制晚报》2013年1月11日《域名侵权亟待立法》,《法制晚报》2013年2月1日《赔偿额不应有上限》,《法制晚报》2013年1月29日《女副市长笔试倒数第一,破格理由何在》,《新京报》2013年1月22日《古今中外的禁酒令》:《北京日报》2013年2月6日《网络侵权多发,三招专治网站装糊涂》,《法制晚报》2013年3月21日《热气球事故赔偿责任分析》,《北京日报》2013年3月6日《力挺见义勇为,防止恩将仇报》,《法制晚报》2013年2月26日《网络实名制相关争议问题研究(一)——网络实名制无损于个人信息保护》,《中国广播》2013年第2期《网络实名制相关争议问题研究(二)——网络实名制有益于建立诚信社会》,《中国广播》2013年第3期《女子结扎致死,不能用钱摆平》:《新京报》2013年4月10日《“假离婚要求复婚不予支持”是媒体误读》:《一财》2013年4月11日《微信收费:圈地运动讲的是规则》:《小康》2013年第5期。《网络非法转载等同剽窃》,《经济参考报》2013年4月23日《来自中世纪的@》:《北京日报》2013年5月8日《对打车软件设立行政门槛值得商榷》:《新京报》2013年7月3日。《震后房贷还要不要还?》:《新京报》2013年4月26日《虐虎拍照动物园也应受处罚》:《法制晚报》2013年5月6日《诉前禁令不适用网络名誉侵权》:《法制晚报》2013年5月10日《线上纠纷解决机制势在必行》:《新京报》2013年5月18日《网友相约自杀,网站责任何在》:《新京报》2013年5月30日《亲子鉴定不应是准生证门槛》:《新京报》2013年6月3日《临时工执法是个伪命题》:《新京报》2013年6月8日《欠缴水电费禁考公务员,于法无据》:《新京报》2013年7月7日《在门口看看老人,法律又能如何》:《新京报》2013年8月6日《空中别墅违法,再牛业的拆》:《法制晚报》2013年8月16日《王雪梅事件拷问法医公信力》:《新京报》2013年8月19日《惩罚性赔偿是消法修正案亮点》:《法制晚报》2013年8月28日《国家利益被侵害法律应有所作为》:《光明日报》2013年9月2日《网民应成为治理网络谣言主力军》:《光明日报》2013年8月29日《网络谣言受害者也应挺身而出》:《新京报》2013年8月29日《拍卖书信应遵守最小伤害原则》:《北京日报》2013年5月29日《李广年是否伪官别让法律旁观》:《新京报》2013年6月27日《律师不可背离职业伦理》:《新京报》2013年7月26日《司法应成为散户的最后屏障》:《新京报》2013年9月11日《演员的人身权保护》:《演员杂志》2013年第8期。《作家与版权》:《中国作家》2013年第8期。《“微博第一案”的法律解读》:爱思想网,2012年12月19日《私自载客并非都是“非法经营”》:《新京报》,2012年12月19日《希望任建宇获释不仅是个案的胜利》:《新京报》2012年11月20日《地铁商业冠名应听听民众意见》:《新京报》2012年11月15日《为何工行可以取消“全额罚息”》:《新京报》,2012年10月31日《更该为公务员职业伦理立法》:《新京报》,2012年10月25日《“NBA”进汉语词典并无不可》:《新京报》,2012年8月29日《为什么会有“钓鱼抓嫖”》:《新京报》,2012年8月24日《网站删帖需有明确法律规范》:《新京报》,2012年8月11日《治超罚款月票”是典型的行政寻租》:《新京报》2012年8月9日《“天灾”能成为高速免责的理由吗》:《新京报》2012年7月30日《“破案”要尊重法律程序》:《新京报》2012年7月23日《“乌木之争”政府奖励似乎少了》:《新京报》2012年7月10日《举报人为何成不敢领奖的“懦夫”》:《新京报》2012年6月15日《“反家暴”立法,未成年人应特殊保护》:《新京报》2012年6月4日《高速路“超时费”是否乱收费》:《新京报》2012年5月15日《村民拆迁补偿款理财无需镇政府操心》:《新京报》2012年5月9日《互联网自律的一个里程碑》:《光明日报》2012年5月3日《协调网络舆论自由与监管的几点原则》:载《信息安全网络》2008年第6期《记者行使职务权利四原则》:合著,《青年记者》,2012年13期《论房屋转租——以<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视角》:《河北法学》,2010年第5期《更有效管理道路交通 更公平保护人民利益——解读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司法解释》,《光明日报》,2012年12月27日《<新浪微博社区公约>的解读》,中国侵权责任法立法研究论坛,2012年12月13日2011年《你的密码安全么》:《北京日报》2011年12月28日《网购“信誉评价”谁说了算,摧毁体系能换来“平等”?》,《北京日报》,2011年11月30日《微博言论侵权难享豁免权》:《新法制日报》2011年9月20日。《邻里间的“容忍”底线在哪里》:《北京日报》2011年9月1日《网站善用“避风港规则”可免责》,《人民日报》,2011年8月23日《伦敦骚乱引发微博法律思考》:《北京日报》2011年8月17日《窃听丑闻动了西方新闻自由底线》:《北京日报》2011年7月27日。《艺术品买家应有知情权》:《北京日报》2011年6月29日。《微博版权如何认定,默许转载并非放弃版权》,《北京日报》,2011年4月27日《网络不是侵犯版权的“避风港”》,《人民日报》,2011年4月27日《避风港规则须防滥用》:《北京日报》2011年4月27日,第18版。《俄青年怀有强烈的英雄主义情结》,《中国青年报》,2011年4月19日《微博或造就法律无疆地带,名人“发言”更要谨慎》,《北京日报》,2011年4月6日《司法,区别善恶兼备的民俗》,《法制日报》,2011年4月6日《该不该给民间慈善设立行政许可》:《清风杂志》2011年第8期《以价论奖何以有生存空间》:《清风杂志》2011年第7期《寻找人格保护与新闻自由的最佳平衡点》:《法治新闻传播》2011年第2辑。《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的几个问题》:《法治新闻传播》2011年第1期。2010年《记者人身权利应该特别保护——从风闻言事说起》,中国侵权责任法立法研究论坛,2010年12月15日《“QQ相约自杀”判决值得商榷》,《新京报》,2010年12月6日《民事权利不得滥用——评湖南一起旷日持久的专利权纠纷案》,中国侵权责任法立法研究论坛,2010年10月17日《<典当管理条例(送审稿)>修改建议——以典当的商行为性质为视角》,中国侵权责任法立法研究论坛,2010年10月17日《网络转载“潜规则”不成立》,《新京报》,2010年7月2日《房地产典当实践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国商报·典当导报》2010年6月29日。《网络实名制之法社会学分析》,《人民法院报》,2010年6月16日《一个案件分成7706次起诉是纵容剽窃》:《新京报》6月12日,评论周刊版。《<世界杯80年精彩图集>出版,寻找曾经的世界杯记忆》,新浪体育,2010年5月17日《善意收当制度能被确认么?》:《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2010年2月4日《宋祖德案提出四个法律问题》:《新京报》2010年1月2日,评论周刊访谈版。《论转租——以房屋租赁合同司法解释为视角》:载《河北法学》2010年第5期《论证言广告代言人责任》:载《朝阳法律评论》2010年第3辑《我为什么支持网络实名制》:《新闻与法制》2010年第7期。《网络实名制不会对舆论自由产生负面效应》:《青年记者》2010年第12期。2009年《从<侵权责任法>(三审稿)看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中国侵权责任法立法研究论坛,2009年12月28日《论消费权益保护中的民事赔偿优先原则》,《判解研究》,2009年7月27日《论业主概念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含义》,《判解研究》,2009年7月1日《简述中国典权制度的变迁史》,《判解研究》,2009年5月22日《论交强险中的法律关系》,《判解研究》,2009年5月17日《“何鹏案”VS“许霆案”》,《判解研究》,2009年4月19日《历史的看待发展中的商事惯例——以否定“中国酒店业12点退房”商业惯例为视角》,《判解研究》,2009年3月19日2008年《不可抗力视角下的悬赏广告履行限制》,《判解研究》,2008年6月30日《地震中的法律价值取向————以孔子治国方略为视角》,《判解研究》,2008年6月16日 参与《衡山发‘四不论’禁赌令,是僭越职权还是从严治赌?》讨论,讨论内容全文在中国江西网上发表,2014年4月28日《“两证”被吊销 写手忙找下家》,《新闻晨报》,2014年4月29日《新浪“许可证”之失:或半年后才能重新申请》,《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4月25日《新浪涉嫌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被通报 两证吊销影响几何》,《人民网》,2014年4月25日参与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首期“传播热点论谈”,主题为聚焦“马航事件”,从“被遗忘权”角度阐述观点,2014年4月16日《三菱电机不认可工商局抽检结果拖延召回或被罚》,《法治周末》,2014年4月16日,《新消法为何难以落实》,《法制晚报》,2014年4月16日《“集体研究”免责“挡箭牌”》,《解放日报》2014年4月14日《网络安全事件不断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紧迫》,《法制日报》,2014年4月11日《互联网“心脏出血”,用户安全风险谁担责》,《法制日报》,2014年4月11日《中石化“牛郎门”案二审:两网站败诉 庭审细节曝光》,中国广播网,2014年4月1日《中消协发布安全软件用户满意度调查》,《南方都市报》,2014年3月19日《点赞,社交网络的伟大创举?》,《法制晚报》,2014年3月17日《电信业十大隐性侵权现象揭秘:擅自更改消费套餐》,《法治周末》,2014年3月12日《4S店缘何热衷搭售保险,入保率挂钩销售业绩》,《法治周末》,2014年3月12日参与《雾霾汹涌来袭 百姓能否索赔?》讨论,讨论全文在中国江西网上发表,2014年2月28日《网络交易监管日趋严格》,《中国贸易报》,2014年2月27日参与《司机马路上施舍挨罚是爱护生命还是伤害善意》讨论,讨论全文在中国江西网上发表,2014年2月20日《“复旦投毒案”宣判:两个生命的悲剧警示》,《光明日报》,2014年2月19日《家国情怀与舆论泡沫》,《法治周末》,2014年1月7日参与《天津环保应急限号遭“乌龙”,交管部门拒绝执行引热议》讨论,讨论全文在江西新闻网上发表,2013年12月27日《“人肉搜索”的法律边界在哪》,《检察日报》,2013年12月21日参与“中欧完善媒体法律保护项目媒体从业人员培训研讨会”,并作了《网络侵权责任》的主题演讲,2013年12月13日《“微博法庭”:网络案件,网民裁决》,《南方周末》,2013年12月5日《“三权”保护刻不容缓 安全企业互联网权限亟需监管》,中国财经网,2013年11月27日《移动互联网“一战”爆发》,《中国品牌》。2013年11月刊参与中央台召开的“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规范”第二场专家研讨会,结合代理“牛郎门”案件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了网络媒体在内容监管和平台自律方面的法律界限,2013年11月7日参与《记者遭跨省刑拘事件罪名是否适当程序是否合法?》讨论,讨论全文在江西新闻网上发表,2013年10月25日《“损害商业信誉罪”边界之辩》,《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10月24日参与“互联网与公共传播”论坛讨论,2013年10月17日《多方“围剿”奇虎360 联想、小米加入“战团”》,中国新闻网,2013年9月30日《诽谤信息转发500次判刑 专家建议应从严掌握》,《中国青年报》,2013年9月12日《海外代购热背后的维权难题》,《法治周末》,2013年9月11日《“今日焦点网”等11家网站被查处》,《南方都市报》,2013年9月8日参与“中日网络消费研讨会”,2013年8月29日《法学专家呼吁完善打击网络谣言法律框架》,中国公安报,2013年8月24日《钱钟书书信拍卖引争议 著作权能否对抗所有权?》:《新法制报——法律圆桌》,2013年5月30日担任“明德民商法研习社银行卡纠纷案件”研讨会主持人,2009年8月31日参与“范曾诉文汇报、郭庆祥侵害名誉权案一审判决研讨会”,2011年6月23日《法官称不能让个案阻碍网络言论自由》:《中国青年报》2011年9月7日《法学家杨立新作客网易 谈“艳照门”的法律困境》:《网易嘉宾访谈》2008年3月28日《朱巍:微博言论侵权难享“豁免权” 人民大学法学博士认为网络侵权常见5种类型,名人和普通人侵权责任应有区别》,《新法制报》,2011年9月20日《深圳唯冠若咬住苹果不放 将涉及滥用诉权》:《donews》2012年3月9日2011年《微博言论侵权难享“豁免权”》,《新法制报》访谈,2011年9月20日《“7·23”遇难者怎么赔》,《京华周刊》访谈,2011年8月15日《典当行业有福音》,《法治周末》访谈,2011年5月24日《唐山丰润对超重货车巨额罚款,记者采访遭遇粗暴干涉》,中国广播网,2011年4月2日2010年《浙江在线:侵权官司未了,上市进程受阻》,《投资者报》,2010年11月15日中国法学讲坛,《一场由人情义气引发的债务纠纷案研讨会》,2010年10月13日《批评还是诽谤?这不仅仅是一个问题》,《民主与法制》,2010年10月11日《新京报诉浙江在线非法转载案将二审》,《新京报》,2010年6月30日“《新京报》起诉浙江在线非法转载案”研讨会,《新京报》,2010年6月12日《宋祖德败诉启示,网络发言边界在哪?》研讨,《新京报》,2010年1月2日

清风杂志记者

清风少年为《清风》杂志文学副刊,由《清风》杂志社与青年作家网联合主办,为中小学生提供专业的写作指导和文学交流,提升中小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立志打造成为满分作文培育基地、未来作家成长摇篮,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清风》杂志秉承“弘扬廉洁文化,鞭笞腐败现象,净化心灵家园,引导清廉人生”的办刊宗旨,倡导“让廉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从而促进“以廉为荣、以廉为美、以廉为乐”的社会廉洁风气的形成。2010年1月17日,《清风》杂志首发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桑国卫、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出席。参加首发式的还有中纪委副部级巡视员戴俭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以及廉政建设方面的知名学者。 《清风》杂志推出“中国公开”、“法官与律师的游戏”、“聚焦县委书记”、“维稳不可惟稳”等专题策划,针对性较强,具有现实意义,成为领导决策参考依据。本刊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堪称廉政文化建设的首选读物。由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潇湘晨报传媒经营有限公司与湖南省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清风》杂志,经国家有关部门以及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于2010年获得国内公开发行出版物刊号。《清风》将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廉洁文化第一刊。

7年。《清风》杂志由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是2015年出版的,截止到2023年已成立7年了。由潇湘晨报传媒经营有限公司与湖南省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

清风杂志官网

清风杂志社河南站长是张金萍。清风杂志社河南在张金萍站长的带领下,认真完成省中心的各项工作安排,勉励大家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用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

《年轻人》杂志社 湖南团省委主办的刊物,湖南省发行量最大,覆盖人群广。是企业投放最适合的一本杂志。地址:长沙市湘府西路1号(杂志社在共青团湖南省委里面)

主体,地址。1、主体。湖南省清风是杂志社公司,清风少年是《清风》杂志文学副刊。2、地址。湖南省清风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湖街道金星南路,清风少年位于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北街与明道巷交汇处东南。

健康必读杂志社地址:芙蓉中路一段210号锦绣华天A座长沙市开福区微创与骨科杂志社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湘雅路87号1栋芙蓉杂志社地址:东二环一段506号湘江歌声杂志社地址:八一路227号教师杂志社地址:长沙市黄兴北路89号上城金都南栋1523室清风杂志社地址:白云路99农机杂志社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芙蓉中路二段166号第二课堂杂志社地址:东风路17号省科协办公楼当代杂志社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八一路433号509室文艺生活杂志社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韶山北路137号鐧惧害鍦板浘

清风文学杂志

全文如下:一直想做个安静的女子,在最深的红尘里守着自己,守住最初的萌动和欣喜。或者陷在一本光影流年中,翻看那些依稀旧梦。世事纷繁,时光终是无言,所谓的执念也许只是虚妄,所谓的抵达也不过是终点。生命不止,红尘无尽。仅以一程换一种懂得,仅以一程换一场经历,如此,而已。滚滚红尘,谁又是谁生命中的看客和过客?若是时光锁住的葱茏,曳动冷冷的素月清秋,那么弱水三千,谁取你一瓢,醉饮红尘外?此生,若你安好,便是晴天。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幸福便是终点,这些话不是一起的。

您好!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望能够采纳!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是伊北2012年出版的传记文学作品,亦是伊北“民国传记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全书通过对林徽因人际关系网的梳理、分析,再现林徽因成长过程中的爱恨挣扎,并着重阐明林徽因性格中“不坠落”的精神特质,是众多林徽因传记作品中别开生面的一部。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白落梅编著的林徽因传。中国华侨出版社于2011年9月1日出版。

你若幸福便是终点则是根据’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和’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后,网友自编的语句

所以,这些话不是一起的。

下面是全文

时光如水,总是无言。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一直想做个安静的女子,在最深的红尘里守着自己,守住最初的萌动和欣喜。

或者陷在一本光影流年中,翻看那些依稀。

时光仿佛一杯静水,依然深刻依然可以深流,

而一份心情却与风月无关,水逝惊鸿去。

站在时光的路口,回望曾经走过的美丽和温柔。

许多人,许多事,许多曾经花发枝满的渴求与憧憬,

依然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流过,又默默回溯。

世事纷繁,时光终是无言,所谓的执念也许只是虚妄,所谓的抵达也不过是终点。

生命不止,红尘无尽。仅以一程换一种懂得,仅以一程换一场经历,如此,而已。

谁又是谁生命中的看客和过客?

推开一扇叫岁月的门,许多年华终于被渐次搁浅。

而你,永远是斜格子里的光影,游走在梦与现实的边缘。

若是时光锁住的葱茏,曳动冷冷的素月清秋,

那么,谁取你一瓢,醉饮红尘外?

此生,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如果是文学杂志 就叫清风吧 如果是其他的类型 好听点的4个字 望舒羲和

1、《小说选刊》。是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唯一一家国家级大型文学选刊,以遴选优秀中短篇小说为己任。创刊于1980年,《发刊词》系茅盾先生亲撰,刊名题字亦为茅公手笔。在上世纪整个80年代,《小说选刊》的月发行量始终在100万册以上,最高达到150万册,是当时我国文学选刊类杂志发行量最大的刊物。从1989年8月到1995年6月,《小说选刊》因故停刊长达6年之久,于1995年复刊。

2、《十月》。是我国著名文学杂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是目前国内唯一集短篇、中篇、长篇小说(每年六期长篇小说版)、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于一身的著名大刊,每年十二期。自1978 年创刊以来,《十月》获得了第一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命名的"双高" 期刊。“十月文学奖”在国内享有盛誉,是新时期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学奖项之一。

3、《青春美文》。与青春约在微醺的清风里,《青春美文》是以“记录青春的梦与美”为办刊宗旨的青春文学月刊,创刊于2009年。杂志注重美文名家,现力邀作者白音格力、黄菲、薄荷、紫堇轩入驻专栏“彼岸花香”,且力推青春写手因“文笔清新灵动,文字青春活力,情感真实自然”而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它描青春的故事,画成长的影子,思流年的声音;它给你最绵软温情的强档悦读、最唯美清丽的青春故事、最扣心弦的主题策划。在璀璨如锦的年华里,它陪你一起品味文艺的青春。

  • 索引序列
  • 清风杂志主编
  • 清风杂志在线
  • 清风杂志记者
  • 清风杂志官网
  • 清风文学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