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论文发表于

论文发表于

发布时间:

论文发表于

《移动信息》国内统一刊号:CN50-1136/TN,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6434,每月出版,16开,国内公开发行,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来源期刊和维普网全文收录期刊,属评定职称的正规学术期刊,特向通信运营商、各行各业的通信部门、通信设备制造商、高等通信院校、通信科研单位等通信领域的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征集稿件,欢迎咨询投稿。

毕业论文发表在什么期刊?现在大家写作毕业论文不仅需要上交给学校,还需要向期刊上进行投稿,而对于学生们来说,选择能接收这类论文的刊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者自己选择期刊也会耽误时间,因此建议大家多咨询月期刊我的意见,他们的经验是较为丰富的,可以帮助大家安排到合适的期刊上,这样也不会影响您论文的发表,下面小就对这类期刊进行介绍。 能发表毕业论文的期刊首先需要是在新闻出版总署查询到的,并且具有国内和国际双刊号,如果是本科生发表毕业论文可以选择国内的省级、国家级、核心级刊物,但如果是研究生、博士生发表毕业论文,那么需要考虑sci、ssci、ei这样的国际期刊,这也是很多高校的明文规定,并且国际核心期刊权重是要高于国内刊物的。 除了期刊级别外,大家还要注意自己毕业论文的写作方向,因为本科生写的文章一般不会是教育的,而是他学的专业方向,比如他写的经管的文章,写的大学生市场调查的文章,或者农业园艺的学生写的他的方向的文章,可投稿刊物都会是对口专业的期刊,没有全部都适合的刊物。 《城市发展研究》创刊于1994年,杂志作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的会刊,1995年正式出版,始为双月刊,至2009年改为月刊,现已出版百余期。本刊宗旨是服务于我国健康城镇化和城市科学发展的需要,推动学术界对城市发展规律、对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性研究,繁荣和发展城市科学理论。 《科学管理研究》广泛开展科技体制改革、企业及农村技术进步、科技与经济结合以及决策预测理论、科学学、人才学、未来学等方面的综合性研究;同时努力探讨软科学研究方法论、软科学学科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读者对象:科技工作者、科技管理者、经济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以及企业家和有志钻研软科学研究的广大干部。

第一:在百度上输入nature搜索网页。点击nature网页进入nature杂志官网。

第二:进入nature官网后找到网页中间的Nature Journal下方的nature contents,上面标记这周nature期刊发表article的数目和内容,点击即可进入nature期刊文献。

第三:完成第二步后会出现这期所有的nature期刊内容,包括news之类的,只关注重点。

第四:网页往下拉直至找到article和letter。article代表本期nature上面已经发表了的实验结果。

你好,根据一般习惯,是以杂志实际出版的日期为准,因为自它印刷并公开发行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出版的事实标准。杂志上标注的刊期只是杂志社为了杂志的时效性所以都会把时间往后写,这样当你8月收到9月杂志的时候不会觉得晚。特别是对一些在市场上公开销售的刊物来说,这样能避免读者买杂志总觉得像是买到过期的一样,保持读者的新鲜感。一般杂志从收稿到编辑、校对、印刷、发行都会有不同的时长,刊期越长(月刊、双月刊、季刊)出版周期就越长,特别好的学术期刊,长的甚至半年一年,所以你发表时一定要注意问清杂志的出版时间能不能赶上你的时间需要,以免做了无用功。要发表可以再问我,我就是杂志编辑

关于发表期刊类发表论文

在职人员如何发表期刊论文?这是很多在职人员评定职称时候所面临的问题,因为职称的高低决定的您在单位工作的价值,并且也决定着您工资的高低。所以,关于在职人员怎么发表论文,我有两个建议,一个是像老一辈人学习,多多问老一辈人的发表论文经验,第二,就是看完这篇文章,您就会对在职人员怎么发表论文有所了解了。 在职人员怎么发表论文? 关于在职人员怎么发表论文这个问题,我想大家都是知道的,毕竟如果您的单位有发论文的要求,那么很多员工都会对“在职人员怎么发表论文?”的问题都有所了解,但是,有些员工、新加入在职人员行列的人就会不知道了,下面我就给大家详细解说一下具体的在职人员怎么发表论文,这个问题。 在职人员怎么发表论文相信这些问题也是大家所一直关注的,无论是职称论文发表还是学术论文发表等等,其实对于论文发表的一个流程的了解和最终确定的论文发表期刊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 在职人员怎么发表论文 在职人员怎么发表论文的选刊技巧: 第一条:首先要向老员工打听关于论文发表的一些话题。 第二条:向人事部询问自己评职称需要准备哪些资料,以及需要发表什么类型的论文发表期刊。 第三条:寻找到符合单位的要求杂志或期刊,单位要求发核心那就必须发核心,要求知网收录,必须要知网收录。要求维普收录,就必须是维普收录。 第四条:尽量选择质量高一些的杂志,也就是价格较高的杂志,无论买什么东西一分价格一分货,价格高的杂志质量也相对较高。因为在职人员比学生要有钱,质量高了对职称的评定会胜券在握,而且也多花不了几个钱。 在职人员怎么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流程(在职人员该怎么发表论文?) 1、作者发来稿件,编辑审稿 2、1到2天出结果,发用稿通知单给作者 3、作者打电话核稿,完后汇款 4、杂志社收到款后安排发表 5、刊物出版后邮寄作者样刊。 6、等2-3个月权威期刊网站就会收录,并且网上可以查询得到,整个操作完成。 在职场上工作,一般都要面临评职称的问题,一般评中级以上的职称,都需要发表论文了,对于没有发表过论文的同志,一般都会不知道如何开展此项工作。 此时就会想到找人替写、多花钱买几篇等等。那么自己如何发表职称论文成为目前职场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针对此问题将发表职称论文的流程归类如下: 如果自己有相应的学习经历,应该先搜集自己曾经撰写的相关论文、报告和一些工作方案。评职称的论文一般发表在国家级期刊即可,当然,若能够发表在核心期刊上会更好。 在前期,要整理自己曾经撰写的系列论文、报告或方案,选择其中价值和水平比较好的,做好发表论文的准备。根据自己撰写的论文质量,可相应的选择相应的期刊。期刊名称目录可以从中国知网、新闻出版总署和百度中进行搜索,尽量选择论文题材和期刊性质对应的进行发表。 发表论文要按照选择的期刊规定进行,比如怎么投稿、字数多少范围多少钱(一般按照书的页数计算)、多长时间能够录用、什么时候发刊、是否能够在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万方期刊等上面查到自己的论文信息等。已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防止多次折腾,耽误时间,影响职称评定。 一般论文的投稿主要分为网上投稿和快递投稿,网上投稿可通过其期刊社官网制定方式进行投稿,或者是按照其制定的邮箱进行投稿。 快递投稿即将所写论文打印出来直接邮递至期刊社。只要按照其规定的要求完成投稿即可。评审周期因期刊性质、投稿量等情况而定,快的可以几天就可以完成、慢的则需要几个月。所以要尽量早点提交论文成果,以尽量得出评审结果。 评审通过后,一般都会给提供录用通知,然后催着你交钱。可以按照其制定的汇款方式开始汇款,并确认其收到款项。若没有通过,按照其要求完成修改重新提交。 综上所述,无论是发表学术论文还是发表职称论文不仅需要前期漫长的准备,还需要找到合适的杂志期刊,最后耐心等待评审通过。

1、投稿原则欢迎任何领域、任何国家、任何行业人士投稿。(不可包含任何政治议题或破坏国家主权的内容)本期刊分为《元域宙-理论》何《元域宙-实践》。2、实行会员制无论是科研界、工业界、服务界、直播精英、家庭自主生活人士等等,都可以免费申请成为本期刊会员,遵守本期刊的发表原则以及规定。会员之间的交流互动与本期刊无关。成为会员步骤:(1) 提交申请意愿登录以下任意管道或通过本期刊任一学术编委提交申请:·《Metaverse》期刊官网:·承办出版社YipChing Publishing House Limited(HKSAR)官网:·投稿与学术秘书邮箱: / (2) 接收邮件,填写会员信息,签署会员遵守协议(3) 期刊编辑部审核会员信息(4) 期刊发送会员编号,接收邮件(5) 通过邮箱或官网投稿(观点、政策、学术论文、创新发明等),请附带会员编号3、稿件形式学术期刊:8000字左右,图表分析、程序设计代码、参考文献等字数不限制。观点:300字以内,简明扼要能表达自我观点。政策:包括提案在内5000字左右,图表分析、程序设计代码、参考文献等字数不限制。·投稿与学术秘书邮箱: / 、稿件主题1.元域宙总体构架;2.元宇宙的域治理;3.元域宙的资信体系;4.元域(宇)宙金融基础设施;5元域宙的信息化基础设施;6.教育元宇宙(元育宙);7.创新元宇宙;8.工匠元宇宙;9.认知(出版、自治)元宇宙;10.智库元宇宙的域治理;11.元宇宙的道德生态体验;5、稿件参考内容应用场景研究1、新兴零售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利用云服务处理流量波动问题,扩展业务运营、降低成本2、电商直播迅速简捷设定全方位实时购物平台3、新零售解决方案新零售时代下,实现传统零售业转型4、零售业大资料咨询服务协助零售商迅速规划数码化旅程5、全局资料中台专为大数据建设、管理及应用的全局解决方案6、网上商店专用云端 POS 和远程支付解决方案所有操作集中于同一云端 POS 系统之中7、对话式 AI 服务全管道内置 AI 人工智能驱动、拟人化、多语言对话的聊天机械人8、金融服务云端金融科技为云端商家提升客户满意度9、金融科技数据库解决方案善用专为金融科技而设的云端原生数据库解决方案10、数码信贷透过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减低信贷与风险11、外汇建立快捷且安全的全球外汇平台12、媒体电商直播迅速简捷设定全方位实时购物平台13、体育赛事与盛会现场直播在互联网上流畅直播体育赛事与盛会,与全球观众同步14、农场远程建设将内部算图农场连接云端15、个人化内容推荐建构探索服务,有助客户寻找最适合的内容16、媒体存盘保障您的媒体存盘17、游戏解决方案针对页游、手游等不同场景根据业务需求弹性伸缩的游戏解决方案18、游戏专用云端数据库解决方案19、网上教育迅速建构网上教育平台,专为遥距教学而设的加速全球联网方案 ,在教学系统与遥距学生之间建立快速稳定的环球网络联机20、电信云端电讯解决方案,透过统一数据驱动平台,全程提供贯彻始终的客户服务21、电讯商适用的超级应用程序建构全方位电讯与数码生活风格平台22、内部公用云端符合数据保护法规,极致提升利润23、为各国电讯公司而设的客户互动平台提供多渠道流畅客户体验24、医疗保健与生命科学CT 影像分析,缩短 CT 影像分析时间,弹性高效能运算加速药物与疫苗研发,全基因组定序分析,提升病毒扫描及侦测效率,疫症预测,对疫症进行预测25、用智慧技术数字化运动赛事,降低成本的人工智能体育赛事直播服务,专业的广播转码与讯号分发管理服务,智能互动赛事指南

一、一种方式自投。自己在检索网上查询版权页上的电话,了解发表流程,或者是通过邮箱,直接投稿,这种费用低,但是需要漫长的等待期,适合时间充裕的作者。但是这种效果不大,往往会被拒稿,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二、另一种方式代投。就是找靠谱的找对论文中介公司机构,一般都会固定的和一些杂志社有长期合作,所以,审稿方面找代理确实要比杂志社容易的多,发表流程比较快,费用相比自己投稿有一丢丢高,费用可以提前好好沟通,千万不要贪便宜,太便宜很容易遇到假刊,很容易,所以选择中介公司机构一定要选靠谱的,一定要审稿!你会发现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不再是难事。十年老平台,资深编辑为你保驾护航,百家期刊杂志等你来投,二流思玖玖留思七五八,下面是投稿流程:

首先要选对期刊,选对了期刊,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般情况下,除非是有其他特殊要求,否则都是发普刊;其次,不同类型的论文,会有不同的写作要求和格式要求。 因此,开始落笔前,一定要有个写作框架。

发表于热带地理

闫小培:女,1956年3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副市长。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教育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82-1990年在西南师范大学任教,1991年3月至今在中山大学任教。现任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副理事长;曾任国际地理联合会(IGU)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兼任《地理科学》(英文版)、《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城市规划》、《国外城市规划》、《规划师》、《现代城市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等杂志编委。兼任中国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致公党中央委员、广东省人大常委。闫小培从事城市地理、地理专业英语和城市发展学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任负责人之一的城市地理学课程被列为中山大学和广东省重点建设课程。闫小培从事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等领域的研究工作。1990年代以来,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建设部与广东省政府合作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国际合作项目2项、与香港合作项目2项,主持地方政府委托项目10余项。作为主要研究者,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自1990年以来,已在《地理学报》、《地理科学》、《Journal of Chinese Geography》(《地理学报》英文版)、《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地理科学》英文版)、《地理研究》、《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热带地理》、《中山大学学报》、《城市规划》、《国外城市规划》、《城市问题》、《城市研究》、《城市》、《Urban Geography》(美国)、《GeoJournal》(德国)、《Journal of Geography Education》(韩国)等国内外主要地理和规划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4本。闫小培曾获广东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一等奖、中山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中山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广东省政协优秀提案奖、中山大学地学院优秀班主任、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称号。周介铭:男,1956年5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汉族,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校长。1982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1982-1985年在兰州商学院贸易经济系、西北民族学院民族贸易系任教师,1985-1990年任四川师范大学地理系讲师、副系主任,1990-1997年任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教务处副处长、处长,1997-2003年任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2003年至今任四川师范大学校长。周介铭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学的教学与研究,特别是在国土规划与整治,土地资源经济评价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多次承担国家计委、国土资源部、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云南省土地局、四川省教育厅及各级地方政府下达的科研课题。他主持和承担的《成都市国土总体规划》项目获国家计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主持和承担的《都江堰市区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研究》项目获国家土地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主持和承担的《AUTOPLY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及变更调查信息管理系统》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他主持和承担的项目还多次获得国家土地管理局和成都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并于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除承担大量科研项目外,他还出版了3本专著,并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周介铭在教学与教学管理上也有较深的研究,先后两次获得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他是四川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人文地理学硕士点的学术带头人,招收资源评价方向的研究生。周介铭现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四川省地理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土地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国土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土地估价师协会副会长,并于1998年起连续两届受聘为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王一鸣: 副院长, 研究员,博导,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59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地理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硕士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地理系。1989年7月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国家计委国土地区研究所和宏观经济研究院工作,历任室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院长助理。2001年1月任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2003年兼任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研究所所长。2005年2月任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主持院日常工作。主要著作: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十五”计划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主要学术论文:西部大开发要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先导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若干问题研究领导干部宏观经济管理知识读本“十五”计划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许炯心: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8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1977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地理系;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此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86年9月-1987年7月在荷兰国际地学与航测学院进修。1995年5月-1996年7月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客座教授。现任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地貌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委员;《地理研究》编委,Journal of Chinese Geography 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IE索引刊物)编委。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河流地貌、流域侵蚀产沙和河流泥沙灾害方面的研究工作。 科研业绩:共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索引论文近30篇。出版专著4部(含合著)。代表性学术著作:1. 1996,中国不同自然带的河流过程,科学出版社。 2. 1997,河型对含沙量空间变异的响应及其临界现象,中国科学,. 承担项目情况: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及面上项目、973项目、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及领域前沿项目等共20余项。获奖情况: 曾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次 。钱乐祥 , 教授, 博士, 广州大学博士生导师。1987年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本科毕业,1997年于华东师大博士毕业,主要从事GIS与遥感应用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现任广州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兼地理信息科学系教授,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热带亚热带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通讯委员、广东省地理学会理事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学术兼职。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出版《地球信息科学引论》等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各种奖励20余项,2005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发表的学术论文:1.Qian Lexiang, Cui Haishan and Chang Jie. Impacts of 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 o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in Zhujiang Delta. Pedosphere, 2006, 16(6), SCI;2.钱乐祥,丁圣彦. 珠江三角洲土地覆盖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地理学报,2005,60(5);3.钱乐祥等. 福建土地退化的景观敏感性综合评估. 生态学报,2002,22(1);4.钱乐祥等. GIS支持的土壤贫瘠化区域分异研究. 地理科学,2002,22(1);5.钱乐祥,丁圣彦,许叔明. 伊洛河流域不同地貌类型区的景观空间结构对比分析. 地理科学,2003,23(5)。邱道持:男,汉族,重庆市人,1947年生。1978年10月至1982年1月在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1982年1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学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其间,1985年至1987年曾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学习。在校工作期间,先后担任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系主任、西南师范大学科技处处长、教育部西南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重庆市地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重庆市国土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土壤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科协常委。2001年10月调任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邱道持同志多年从事地理教育和国土资源管理教学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任务书编号:2001BA604A02)以及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庆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重庆市土地定级估价等30多项科研课题。在《中国土地科学》、《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了《中国政治地理》、《综合自然地理学》、《重庆市矿产资源开发》、《土地资源学》等专著。先后获得教育部曾宪梓优秀教师奖、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以及国土资源部、建设部、重庆市人民政府等八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96年被西南师范大学聘为教授、2000年被西南农业大学聘为博士生指导教师、2001年被重庆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评选为地理学学术带头人。王 力:男,教授,人文地理专业硕士导师,生态学专业博士导师。199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博士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国家遥感中心参加ARC/INFO专业培训。主要研究领域:资源经济学、土地资源学、农业经济学。主持“重庆黔江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悦来镇城镇总体规划”、“永川生态经济综合发展规划”等项目10项,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吴康明:1963年9月生,四川省广安市人,198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7月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留校工作,副教授。曾任西南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四川省委社教工作团达县工作队队长。1992年12月任西南师范大学团委书记。1997年1月任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党总支书记、校党委委员。1997年12月任重庆市团委副书记、党组副书记。1998年5月当选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2001年12月任重庆市团委书记、党组书记。2003年6月当选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2004年6月任重庆市北碚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 2005年任北碚区区长, 2007年任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正厅局级)。谭净:男,1961年9月29日生,四川南充市人。1979年9月考入西南师范学院地理系,1983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1984年7月担任助教,1991年7月任讲师,1995年10月任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副主任,1996年10月任副教授,2003年6月任西南师范大学资环学院副院长,2004年6月调致公党重庆市委,历任副秘书长兼组织处处长、秘书长、副主委兼秘书长。在校期间,主讲过《中国经济地理》、《产业布局学原理》、《经济地理学导论》、《地理学思想史》、《土地估价理论》、《中国地理》、《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经营》等本科专业课和《产业布局学原理》、《经济地理学导论》、《区域经济学》等研究生班课程。1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多次评为优秀实习指导教师。曾参加或主持完成了“海南省通什市城市总体规划”、“四川经济地理”、“川南国土规划”、“合江县农业资源开发重点项目技术经济研究”、“长江上游地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总体战略研究”、“歇马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长江水天城总体规划和土地估价与预测”、“石柱县悦来镇、下路镇城镇总体规划”、“九龙坡西部九镇城镇体系规划”、“三峡移民与发展”等科研课题。其中1项被评为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评为重庆市社科三等奖。参编的著作2部,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罗清泉:四川省蓬安人,生于1967年3月,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学士学位;同年就读地理系区域地理学中国经济地理专业研究生,1991年获理学硕士。1998年韩国韩南大学进修宏观经济学;1999年重庆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2005年获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2年先后任重庆市计委(发展计划委员会)高技术处副处长、国民经济综合处副处长、处长,兼任重庆市区县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2003年2月任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党组成员。2006年12月至今任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分管发展规划、财政金融、高技术产业、西部开发等方面工作,兼任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学会副理事长。实践经验丰富,是重庆市“十五”计划制定者和起草人之一,“十一五”重大专题规划的制定者之一,重庆市“一圈两翼”区域发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主体功能区、川渝合作成渝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的策划者和推动者。理论功底扎实,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3部。

杨晓霞,女,中共党员,生于1964年5月,四川乐山人。经济学博士,自然地理学博士后。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系主任;区域经济专业旅游经济方向、人文地理专业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方向硕士生导师。重庆市第二届人文地理学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第二批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重庆市旅游局顾问,重庆市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中心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审稿专家,重庆市旅游局旅游规划评审专家。承担本科生《经济地理学》、《旅游规划学》、《旅游地理学》以及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生《旅游地理学》、区域经济专业硕士生《旅游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主要从事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洞穴旅游开发与保护、旅游经济方面的研究。出版专著1部,教材3部,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主持和主研横向科研课题30余项;在《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热带地理》、《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版、社科版)、《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中国岩溶》、《商业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特区经济》、《甘肃社会科学》、《集团经济研究》、《价格月刊》、《中国物价》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刘少和,1970年01月生,湖南永州人,男,在读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研究兴趣为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转型与升级、旅游战略管理、体验教育,主讲《区域旅游开发研究》、《旅游业案例研究》(研究生),《旅游管理专业导论》、《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旅游规划策划》、《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经济学》、《旅游文化学》、《岭南文化地理》(本科)等课程,教学效果优良,教学评价均在90分以上,为学校旅游管理省级重点扶持学科骨干梯队人员之一,A岗重点骨干教师之一,第5批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之一。

1991年6月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获学士学位;2001年6月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文化与民俗旅游;2002.9—2004.7,进修于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班;2007.9—2008.7,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10.9-?,就读于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开发与管理。2002年9月晋升为旅游管理专业讲师;2005年12月晋升为旅游管理专业副教授。

自2001年6月硕士毕业以来,本人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在《旅游学刊》、《人文地理》、《地域研究与开发》、《思想战线》、《社会科学家》、《热带地理》、《旅游论坛》、《商业研究》,以及《中国旅游报.理论版》等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副主编教材2部(07、08年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参编教材5部;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1项;主持横向项目2项,参与横向项目20多项;获2007-2008年度省哲学社科三等奖1项(排名第2)。

1.2010.9—?,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读博,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管理,导师:梁明珠教授、系主任。

2.2007.9—2008.7,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旅游社会学,导师:王宁教授。

3.2002.9—2004.7,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班。

4.1998.9—2001.6,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读硕,研究方向:文化与民俗旅游,导师:周作明教授(现为福建武夷学院旅游系主任、教授)。

5.1987.9—1991.6,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读本,导师:左双文教授(现为华南师大历史系教授、副院长)。

1.参与国家社科项目(No.09BSH040):《和谐休闲文化与文明生活风尚建设问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2009.6-2011.6)。

2.主持国家社科项目(No.12BJY124):《城市休闲文化消费主导下旅游转型升级路径及其综合改革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2012.6-2014.6)。

1.第2参与广东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03C2851):《广东山区生态旅游资源信息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广东省科技厅(2004.01—2008.9)。

2.第2参与广东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08B060600016):《岭南水文化的演变、旅游价值及其创新开发模式和关键技术研究》,广东省科技厅(2008.12-?)。

3.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GD10CGL02):《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综合配套改革研究》,2010.11-2012.12,4万。

1.第2参与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Y08):《基于城市幸福指数提升的广州市休闲游憩业发展研究》,2011.6-2012.6,1万。

1.主持广东商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04XB79009):《都市休闲文化及其建设对策——以珠三角为例》,广东商学院(2004.12-2007.12)。

2.主持广东商学院校级教研项目(JY2010178):《校地、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广东商学院(2011.3至2011.12)。

3.参与广东商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03XB63001):《城市居民休闲生活方式及其管理对策研究》,广东商学院(2003.12-2005.12)。

4.参与广东商学院2006年度校级课题(06YB79007):《休闲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以广州市为例》,广东商学院(2007.1-2009.1)。

5.参与广东商学院2006年度校级课题(06YB79008):《区域旅游产业化及其支持政策体系研究》,广东商学院(2007.1-2009.1)。

6.参与广东商学院校级科研项目(07YB05):《基于亚运旅游的岭南文化展示与传播研究》,广东商学院(2007.12至2009.12)。

1.参与主持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贸学院《肇庆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肇庆市宣传部(2012.3-6)。

2.参与暨南大学旅游管理系《南沙湿地国际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广州南沙围垦开发有限公司(2012.4-5)。

1.参与暨南大学旅游管理系《中山市旅馆业发展研究》,中山市旅游局(2011.3-2011.12)。

2.参与主持暨南大学旅游管理系《汕尾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5)》,汕尾市旅游局(2011.10-2012.10)。

1.参与暨南大学旅游管理系《广佛肇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广佛肇旅游局(2010.8-2011.3)。

1.主持《梅州市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纲要(2009-2020)》,梅州市旅游局(2009.3-2009.12),到位经费4万。

2.主持《乐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5)》与《乐昌峡景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乐昌市旅游局(2009.4-2010.12),到位经费20万。

3.参与(第3)《梅州市梅江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5)》,梅州市梅江区旅游局(2009.5-2009.10),到位经费10万。

4.参与(第3)《梅州市梅江区玉水村旅游开发规划(2009-2020)》,梅州市梅江区旅游局(2009.6-2009.12),到位经费2万。

5.参与(第3)《梅州市丰顺县黄花村旅游开发规划(2009-2020)》,梅州市丰顺县旅游局(2009.6-2009.12),到位经费2万。

6.参与(第3)《广州番禺区“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修编》,广州市番禺区旅游局(2009.5-2009.12,到位经费10万。

7.参与(第3)《珠海(拱北)中旅集团广州新电视塔投标书》(2009.10-12,到位经费6万)。

1.参与(第3)《广东丰顺县富豪(音乐)温泉度假村总体规划》,广东省丰顺县富豪温泉度假村委托课题(2008.3-08.8)。

2.参与(第3)《广州开发区会展中心运营研究》,广州市东进新区开发区有限公司委托课题(2008.3-08.8)。

3.参与《2008年奥运效应与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研究》,0.5万,广州市社会科学联合(2006.6-2008.6)。

1.参与(第3)《广东省梅县王寿山风景区概念规划》,广东省梅县旅游局委托课题(2007.8-08.12)。

1.参与主持(第2)《广东省蕉岭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与《蕉岭长潭旅游区营销策划》,广东蕉岭县旅游局委托(2006.12-2007.12)。

1.参与主持(第2)《广东省梅州市旅游产业化发展规划》,广东省梅州市旅游局委托(2005.5—2007.5),到位经费5万。

2.参与主持(第2)《广东省阳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广东省阳山县旅游局委托(2005.10—2006.3),到位经费8万。

3.参与主持(第2)《广东清新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其旅游信息系统开发研究》,广东省清新县旅游局委托(2004.12—2005.9),指导了广东“旅游强县”(06年)、中国“旅游强县”(07年)的申报成功。

1.参与(第2)《广东省九和、黄沙洞温泉度假区开发战略规划》,广东金鹅温泉有限公司委托(2004.5-2004.8)。

2.参与(第3)《广东省阳山县神笔洞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广东省阳山县旅游局委托(2004.5-2004.10)。

3.参与(第3)广东省林业科技项目(粤林科函[2004]1号):《江门市林业高新技术园区旅游总体规划》,广东省林业厅(2003.12—2005.06)。

1.参与(第4)《广东省乐昌市三龙谷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广东省乐昌市旅游局委托(2002.10—2003.2)。

2.参与(第3)《广东省韶关市十里浈江风景区总体规划》,韶关市浈江区政府委托(2003.2—2003.5)。

1.副主编《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08年入选“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ISBN7-5623-2219-8),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08月,第2、9、10章,合计3章6万字。

2.副主编《旅游策划学》(07年入选“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ISBN7-5623-2220-1),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08月,第6、7章,合计2章5万字。

3.参编《休闲经营管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6月,第2章,合计3万字。

4.参编《旅游学教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08月,第8章,合计1章3万字。

5.参编《中外民俗》第6章,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6.参编《中国民族民俗》第6章,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7.参编《旅游应急管理》第3、6、9章,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

1.研究报告《广东省梅州市旅游产业化发展规划(2005-2010)》获2007-2008年度省哲学社科三等奖(排名第2)。

1.刘少和,梁明珠《基于“宜居城市”建设的城市休闲游憩系统优化升级研究》,《人文地理》(CSSCI),2012年8月8期(采稿)。

【2011年】

1.刘少和《基于休闲娱乐产业化发展的区域旅游成长模式研究——广东与中国“旅游强县”清新县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CSSCI),2011年4月2期。

2.LiuShao-he,LiuZhi-hong.,BasicsonResortHotel(Village)andItsservicemanagementideas

—TakingGudouhotspringresortvillageinGuangdongprovinceasaexample.ProceedingofTheFif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GreenHospitalityandTourismManagementGuangzhou,China,June25-27,2011.TheAmericanScholarsPress.

1.秦学、刘少和《经济发展是否促进休闲质量提高——以经济发达的广东省为例》,《旅游学刊》(CSSCI),2010年3月3期。

2.桂拉旦、刘少和《“以旅助农”传导机制及其政策建议》,《开发研究》(CSSCI扩张版),2010年2月1期。

3.秦学、刘少和《创新与包容:广州市休闲发展考察》,《2010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中国首部休闲绿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5。

4.刘少和《深化旅游综合配套改革,促进旅游转型升级发展》,《中国旅游报》2010年07月11日第11版“视野”。

5.刘少和、吴建华、桂拉旦《度假旅游与观光旅游的差异及其服务主张》,第14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09.11.19-21)会议论文,论文集。

1.刘少和、李秀斌《大型节事的文化展示与文化传播》,《旅游学刊》(CSSCI),2009年3月3期。

2.刘少和《全球化、经济社会转型与旅游转型升级发展》,《旅游学刊》(CSSCI),2009年8月8期。

3.刘少和、李秀斌《度假酒店(村)的健康体验经营管理研究》,《旅游论坛》(CSSCI扩张版),2009年6月3期。

4.刘少和、李秀斌《旅游产品转型与广东休闲度假产品体系建设思考》,《现代乡镇》,2009年1-2月1期。

5.刘少和《休闲经济:提升“软实力”的有效途径》,《中国旅游报》,2009年3月27日第10版“视野”。

6.刘少和《广东“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的制度创新思考》,《中国旅游报》,2009年6月12日第11版“视野”。

7.刘少和《发展休闲旅游,为城市居民减压》,《中国旅游报》,2009年9月4日第11版“视野”。

8.刘少和、李秀斌《基于休闲娱乐产业化的区域旅游休闲化发展研究》,《旅游论坛》(CSSCI扩张版),2009年10月5期。

1.刘少和《基于奥运旅游平台的中华文化展示思考》,《中国旅游报》,2008年1月25日10版“视野”。

2.刘少和《建设城市休闲文化,提升城市“软势力”》,《中国旅游报》,2008年3月28日10版,2008年4月2日11版“视野”。

3.李秀斌、刘少和、张伟强《旅游发展对县域经济的拉动效应分析》,《热带地理》(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6月3期。

4.刘少和、李秀斌、张伟强《广东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模式探讨》,《热带地理》(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7月4期。

5.刘少和、张伟强《旅游资源的'组合评价及其结果应用》,《中国旅游报》,2008年6月18日11版“视野”。

6.刘少和、桂拉旦《环城地理梯度背景下的旅游休闲业空间布局结构分析—以粤港澳为例》,《社会科学家》(CSSCI),2008年05月05期。

7.刘少和、张伟强《中国区域旅游转型发展探讨——以广东区域旅游转型发展为例》,《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与城市转型—第13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8.25-29牡丹江第13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8.刘少和《旅游转型研究综述及我国旅游转型发展探讨》,《旅游论坛》(CSSCI扩张版),2008年12月6期(《旅游管理》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09年4期)。

9.刘少和《旅游市场营销需要关注旅游消费行为研究》,《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年12月11期。

1.刘少和、张伟强、乔纪纲《广东旅游休闲业空间布局模式的构建》,《热带地理》(科技核心期刊),2007年3月2期。

2.张伟强、刘少和、李秀斌《文物建筑保护和旅游开发协调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旅游学研究》第2辑,2007年4月。

3.刘少和《奥运旅游与文化展示》,《旅游学刊》(CSSCI),2007年9月9期。

4.刘少和《环大珠三角城市群1-3小时游憩圈探析》,《中国旅游报》,2007年11月28日13版“视野”。

1.刘少和、桂拉旦《城乡商旅互动发展研究》,《商业研究》(北大核心),2006年08月15期。

2.刘少和《休闲发展趋势及其管理对策》,《商业研究》(北大核心),2006年09月18期。

3.刘少和《发展休闲娱乐业,创造旅游吸引物》,《旅游学刊》(CSSCI),2006年12月12期。

1.刘少和《粤港澳大珠三角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珠江经济》,2005年02月02-03期。

2.刘少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需要成熟的旅游者》,《旅游学刊》(CSSCI),2005年03月02期。

3.张伟强、刘少和《旅游产品的品牌战略研究初探》,《商业研究》(北大核心),2005年03月05期。

4.刘少和《“文化强旅”战略构想》,《华夏文化》,2005年03月01期。

5.刘少和《“港澳游”对内地的文化效应》,《中国文化报》(2005年5月23日,文化旅游版)。

6.刘少和《中国休闲教育发展初探》,《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7月14期。

1.刘少和《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建设的文化战略》,《社会科学家》(CSSCI),2004年1月1期。

2.张伟强、陈玲、刘少和《文物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及其对策》,《热带地理》(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2月2期。

3.刘少和、张伟强《广东科技旅游与文化旅游的互动发展》,《广东科技》,2004年4月4期。

4.刘少和、张伟强《文化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矛盾及其克服》,《思想战线》(CSSCI),2004年5月3期。

5.刘少和《现代酒店管理中的“服务链”模型探讨》,《中外酒店》,2004年7月7期。

6.刘少和《略论“文化生态旅游”》,《生态经济》(CSSCI扩展版),2004年8月8期。

7.刘少和《我国农业民俗及其旅游开发研究》,《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论文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1.刘少和《服务企业中“服务链”模型研究》,《商业研究》(北大核心期刊),2003年06月11期。

【联系方式】

邮箱: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沙路21号(广东商学院旅游学院);邮编:510320

医生论文发表于sci

做实验:首先你需要一个好的实验室和实验条件其次要有科研经费,用于买试剂和材料,起码需要2万块或者更多还要好的实验思路,实验方法,最起码研究的东西要前沿方面的临床课题:样本量必须大,研究的东西具有创新精神,或者写稀有疾病的病案分析

医学sci论文发表难不难?“如果是医学专业,你要是能发到细胞、柳叶刀这样的顶级期刊上,难度肯定是非常大的。而且对于普通人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当然如果能发在这样的期刊上发一篇论文,工作的事儿是完全不用愁的,夸张点说一辈子都不用愁。SCI期刊是国际核心期刊。从高到底有几千种。医学专业的也有很多,你想发顶刊基本上是不可能,但是如果想发一本普通的SCI还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你不挑分区,对影响因子没有特别高的要求的话,医学专业发表SCI的难度,应该说没有特别大。

发表SCI论文除了晋升职称;1.临床医生在发现新的未知疾病时,可以通过医学论文很直观地展示出来,这也是专家学者在学术交流时一条很便捷的桥梁,载体;2.不仅能磨练自己的意志也可以加深自己对医学工作的认知;3.一篇优秀的医学论文可以作为一张名片把作者介绍出去,对作者有一个中肯的评价,就是对医生工作的高度赞扬。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SCI论文作为进行国际科学交流的重要方式,其发表量的多少和被引用率的高低,成为国际上通用的评价基础研究成果水平标准,也是招聘、提升、考核、评奖的重要指标。不过,要想成功发表一篇高质量的SCI论文并不容易,这一点想必大部分作者都深有体会。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发表一篇好的SCI论文为什么这么难?一方面,撰写论文并不比做实验容易。我们经常发现,在大学里,有些硕士、博士研究生完成导师交给的实验任务似乎还可以,可要完成论文写作就不那么顺当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研究生认为,写论文比做实验还难。要想让他们写出一篇高水平论文是十分不易的,特别是要用英文写出符合要求的SCI论文,这对于很多研究生,乃至专家、教授来说,都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尽管现在的硕士、博士研究生都有十年左右或十年以上的英语学习经历,但有效的书面学术英文表达往往还是制约论文写作水平的瓶颈。SCI论文写作如此之艰难,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有些科研人员不得不从本来就不宽裕的科研基金中找出专款,聘用有论文写作专长的人专门负责进行论文润色、论文翻译、论文修改等方面的学术服务。另一方面,发表SCI论文也是困难重重。对于大部分科研者而言,撰写SCI论文的过程已经够辛苦,但发表论文的过程也同样不容易,甚至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打击,首先一个是投稿录用率很低,因为全世界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数很多,要发表研究论文的人也很多,期刊收到的稿件数量远超过其能够录用的数量,SCI核心期刊尤其如此,可能有些稿件在期刊编辑的预审中就被退稿了。SCI期刊用稿率较低,或者说他们的拒稿率较高,有稿件质量上的原因,比如缺乏原创性等,而更多情况是激烈竞争造成的,期刊只能在有限的版面内择优录用稿件。一般来说,初投稿者的稿件是很难一次命中的,这可能是投稿者因经验不足而没有选对期刊造成的,也可能是期刊编辑对投稿人不了解、用稿十分谨慎造成的。比如有时候,作者所在单位名不见经传也会增加论文录用难度,这是因为审稿人可能对作者的研究条件以及数据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此外,发表SCI论文周期长,这对于许多被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发表论文的国内作者也是一个令人焦虑问题。一般情况下,SCI论文从投稿、审稿、修改、定稿,到办理版权转让手续、校核样稿,到正式发衣,至少要半年到一年时间,常常在一年以上才能完成整个周期。而我们国内学术管理机构常常年底“算账”,到时“兑现”不了论文,就很“难看”。总的来说,从科学研究到论文发表、产生影响是一个价值提炼的过程。我们所做的研究并不都是有效的,可能只有一部分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取得效果的研究并不是都值得写成报告或论文,值得写出来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而且就算是论文可以成功发表,但其研究成果是否有人关注、值得一读,还要打个折扣。所以说,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要想发表一篇好的SCI论文,并获得读者的认可,成为公认的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的科学家,是难关重重的。

毕业论文属于发表

可以,毕业论文属于学位论文,不需要发布,但可以发布,尤其是比较优秀的,不过一般都是留着给指导老师经费用的。

毕业论文可以拿去发表的,这是你的专利,你可以任意处置

毕业论文不算发表的学术论。

一、毕业论文

按一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

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经教师同意确定。均应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环节,应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研究选题,查阅、评述文献,制订研究方案,设计进行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处理数据或整理调查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并得出结论,撰写论文等项初步训练。

二、学术论文

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论文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

问题一:自己的毕业论文 还能投稿发表吗 您的意思在学校内部刊登后,再在期刊上面发表是吧,这种情况比特殊,但是只要你的文章没有工网上出现过,作者又是你本人,你再在期刊上发表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你的文章上了网的话就不能在发表了。 问题二:想从硕士毕业论文中摘一篇论文出来发表,这样可以么? 没问题,但是版权是你们学校 在硕士论文答辩的时候好像都签的有一个声明,论文的版权是学校的。但是既然都是一个人的,挂上导师再发一次,无可厚非。但是强烈建议,一定要重新修订一下。要加点新的东西。terrific117(站内联系TA)可以发表,鉴定完毕!guojiashun(站内联系TA)当然可以,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不冲突,只要都是你自己的东西。那不成你当年写完小论文,还要重新选题再做大论文?我们这有个老师经常这么做,他的学生论文都做得比较扎实,他也比较善于总结,每每有学生毕业,都能从他们的学位论文里再提炼出好多文章来,还都是高水平的。:D 问题三:本科毕业论文可以写大白话吗 当然不行,应尽量采用学术语言进行表达。 问题四:毕业论文能写自己的经历吗 5分 不能直接写旅游经历。但是可以从你的这一次旅游经历当中,看到想到景区开发发展存在的问题啊,对策啊。可以写这些。就是说要总结->归纳->提炼出观点。文字不能太直白,毕竟是毕业论文。 问题五:毕业论文可以拿去发表吗? 先准备两三千版面费,问你的导师,这篇论文有没有可能,如果你导师说行,而他也愿意给你找期刊的话 查看原帖>> 问题六:硕士毕业论文可以作为一个课题的研究成果再发表吗? 热心相助 您浮!自己用英语写成的毕业论文,然后再把它翻译成中文,作为一个研究课题的成果发表,不会被定位为抄袭,都是使用他人成果,只是翻译成中文是不可以的 问题七:硕士论文还可以发表吗 一般都是整理论文的一章或重要的部分发表,也可以分章节发表,没有直接全文发表的, 问题八:哪里可以发表论文 有的啊,,, 问题九:毕业论文没答辩之前可以公开发表吗 毕业论文一般是被学术数据库收录,不是发表 发表的论文一般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提出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法。 而且必须要有创新性,提出的方法要比现有解决方案有显著的提高,这样的论文才可以发表在学术期刊上。 另外,自己的论文发表了不算抄袭。也不可能涉及什么重要信息。上面两个回答就是扯淡,根本不懂。 问题十:研究生发表论文才能毕业吗 复旦大学日前出台规定,从2011年入学的三个院系所开始试点,硕士生无须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博士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文章(原为3篇)即可毕业,一改多年来实行的一定要在核心期刊发文章才能毕业的规定。我想就自己十多年从事研究生培养、多年从事《敦煌学辑刊》编辑的经验,对此发表一点看法。编辑不胜其扰 我的观点是,首先,最好不要将在校期间是否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研究生毕业的硬性规定;其次,博士生和硕士生不要用统一尺度要求,博士生可以将发表学术论文作为毕业条件之一,硕士生最好不要求发表论文。 硕士生一般研究水平不高,撰写的学术论文多为概论性或者综述性的,很难进入学术圈关于学术前沿问题的探讨,也有许多论文是重复性研究,将他人研究成果进行二次加工后发表者不乏其人。作为期刊编辑不胜其扰。因为,第一,要对很多论文进行甄别,看其是否已经发表过;第二,考察研究成果是否有雷同现象;第三,核查学术观点和论文内容有无抄袭现象。多数人情稿就是从这个层次来的,有些硕士生凑合出一篇论文,害怕发不了,就将导师名字挂上,有些告诉导师,还有很多没有告诉导师,对编辑造成误导,使得他们既担心淹没一个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同时又害怕陷入抄袭门中纠缠不清。学术杂志成博士生培养者 目前各个学校对此标准不一,有权威期刊要求,也有核心期刊要求。兰州大学原先要求必须在权威期刊发表,以历史学为例,就是《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考古学报》,后来增加《中国史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又规定在以上权威期刊发表1篇或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最近又改为,在CSSCI来源期刊各大类的前60%发表3篇或者前30%发表1篇。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实际上无形中将博士生培养权给了各杂志的编辑们。 博士生能否毕业取决于学位论文的撰写水平,而不是发表论文杂志的级别,最好的做法是不要拘泥于级别,在送审博士论文的同时或之前将博士生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送审,只要达到标准就可以,甚至一些好的博士学位论文,没有前期发表成果,通过严格的送审程序,照样可以毕业。人才培养是老话题 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取决于导师指导水平、博士生的悟性和单位学术氛围。导师指导水平是第一位的,指导水平不是导师的研究水平,很多专家很优秀,却指导不出像样的博士生,当然,没有水平的导师绝对指导不出优秀的博士。另外,理科的实验室模式不能用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文科导师和博士生的关系只能是师生关系,绝不能像理工科那样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成果也不能混在一起署名。 导师是博士生进入该领域的引路人,导师将以最短的时间引导博士生进入该学科前沿领域,根据学生的研究水平、能力和知识领域制定一个研究课题。导师要善于发掘博士生的潜质,做到身教、言教一致,鼓励优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博士生的悟性和用功程度也是培养关键,没有悟性的博士生很难培养,而有悟性不用功的博士生也培养不出高水平。悟性是博士生创新的基本条件,用功是博士生培养的最低要求。让他们融压力、动力和信心为一体,这样不需要硬性要求,也会产出优秀成果。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 索引序列
  • 论文发表于
  • 关于发表期刊类发表论文
  • 发表于热带地理
  • 医生论文发表于sci
  • 毕业论文属于发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