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研究无形资产发论文分类号

研究无形资产发论文分类号

发布时间:

研究无形资产发论文分类号

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部分国外学者的定义佩顿(Paton)提出的定义佩顿在1922年的《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广义无形资产的定义:“归属于某一企业但不具实物形态、存续期较长的任何有价值的补偿物、因素或要素”。西德尼·戴维森的定义1983年西德尼·戴维森(Davidson S.)在其主编的《Handbook of Accounting》一书中引用了于1927年出版的《会计学:它的原理与问题》中的一段话:“无形资产的含义是指专利权、版权、秘密制作法和配方、商誉、专营权以及其他类似的财产。亨德里克森的定义亨德里克森在1992年的新版《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企业的递延支出可以分为两类,其中用于购买财产的支出构成存货等实物资产的成本,用于购买服务的支出则形成无形资产。巴鲁克·列弗提出的定义巴鲁克·列弗(2001)认为,无形资产是一种对未来收益没有实物形态或非金融形态(股票或债券)的要求权。当这些要求权得到法律的保护后,就被称为知识产权,如专利权、商标权或著作权(版权)。安妮·布鲁金的定义安妮·布鲁金(1996)认为,使公司得以运行的所有无形资产的总称是智力资本,包括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人才资产和基础结构资产。托马斯·A·斯图尔特的无形资产概念托马斯·A·斯图尔特(1997)认为无形资产等同于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顾客资本。布菜尔和沃曼的无形资产概念布菜尔和沃曼(2001)认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商品生产或劳务提供中使用的非实物资产或企业控制的能够带来未来预期收益的非实物资产。部分国内学者的定义杨汝梅的定义著名会计学家杨汝梅先生1926年12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商誉及无形资产》[7]中对无形资产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杨汝梅先生认为,无形资产仅是一种剩余价值,为附属于整个营业所有一切具有正当价值事物之全体,而为超出各项有形事物所具总值之余额。李青林的定义学者李青林在1990年“国有资产管理”征文大赛获奖论文中把无形资产定义为,无形资产是无具象有价值能利用可经营,并能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资产,它由思想文化、体制制度、科学技术、专利商标、工艺技能、品牌名域、习俗传统、文物历史等非物质文化资产构成。它体现了国家、地区、民族、企业的文明程度、文化特色、科技水平、综合实力、影响力等软实力,能强力推进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方荣义的定义方荣义(1995)把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且使用年限超过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的非货币性资产;它们具有优越性和独占性,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但这种预期未来利益带有很大不确定性”。王志平的定义王志平(1997)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无形资产是指由特定主体拥有或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体形态,而对主体的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持续发挥作用或直接为主体带来不确定经济利益的非货币性经济资源,表现为特定的权利或关系。裘宗舜、肖虹的定义裘宗舜、肖虹(1998)提出,无形资产可以这样界定:无形资产是指有偿取得的,一般不具有实物形态,可供企业长期使用,能带来超额的级差收益,并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特殊的长期资产。袁庆宏的定义袁庆宏(2000)认为‘只要是一种可用以获利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且不具有实体性的资源、都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茅宁的定义茅宁(2001)基于价值创造对无形资产进行界定:无形资产是指由企业创新活动、组织设计和人力资源实践所形成的非物质形态的价值创造来源(未来收益的要求权),它具体体现在企业的探索能力、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等三方面。于玉林的定义于玉林(2001)认为:“无形资产是一定主体拥有或者控制的、长期使用但没有实物形态的并预期会带来经营效益、能以货币计量的资产”。[13]于玉林(2008)对无形资产的概念进行了发展,他认为,无形资产是指一定主体拥有、没有实物形态、长期使用、预期会带来经济效益,并获得一定权利的非货币资产。蔡吉祥的定义蔡吉祥(2002)指出:“无形资产是无形固定资产的简称,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主要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独占经济资源,它是为其所有者或合法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或优势的固定资产。这种资产应用得当可创造收益。”“无形资产包括知识产权、秘密信息、特许经营权、商誉等”。游相华的定义游相华(2003)认为,从会计上或是从逻辑上,无形资产首先必须是资产,即符合资产的定义所要求的规定性。此外,还有自己的特有规定性。汤湘希的定义汤湘希教授(2004)认为:“所谓无形资产应是不具有实物形态、却能为企业长期带来收益的法律或契约所赋予的特殊权利,超收益能力的资本化价值以及有关特殊经济资源的集合”。叶陈毅的定义叶陈毅(2006)从的角度定义了无形资产。他认为,无形资产是可以从财务、统计报表上直观地看到其价值总额和消耗量,具有可确指性、能够独立存在和运行的并计价和核算的资产。张凤莲、倪国爱的定义张凤莲、倪国爱(2006)认为:无形资产应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看不见、摸不着,却又非常重要,能为企业带来超额未来经济利益,对其他生产力要素起着组合、驱动和放大功能的无形经济资源。蒋琰的定义蒋琰(2007)认为,狭义的无形资产是指现行会计体系内的无形资产,具有可辨认、可分离、可控制和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特征。广义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使用价值确定,能为企业使用并带来长期收益的一切经济资源的集合,包括知识产权型资产、人力资产、市场关系型资产、结构型资产、声誉型资产等。樊利平的定樊利平(2008)认为,现代意义上作为企业主要的价值来源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无实物形态、基于合同、法规或其他载体因而可辨认的、与企业经营、知识、技能、组织、市场和顾客等各经营要素相关并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非货币性及非金融性的无形财产权和其他无形成果。熊淡宁的定义熊淡宁(2008)认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获取超额收益而长期使用的,以知识形态存在的无实体性资产。[22]刘海生的定义刘海生(2008)认为,无形资产定义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够提高企业异质性的、没有实物形态的、能带来或保证经济利益的、内生和外购的非货币性资产。

知识经济具有许多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特点,随着它的到来,如同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愈来愈依赖于科技的进步一样,企业的进步也愈来愈依赖于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实物资产的作用已退居第二。无形资产的丰富程度和质量高低事关企业的存亡兴衰,因此无形资产的概念必须明确,计量范围必须扩大。只有更广泛、更客观、更准确地计量无形资产,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才能有利于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等的科学决策。探讨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问题进行一些粗浅分析。一、无形资产的地位变化及其确认条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贸易增长更为迅速,地位更加突出。与此同时,无形资产价值在企业中所占比重,正在不断上升,有的已占绝大部分。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中企业无形资产所占比重约为20%,90年代则上升到30%以上,依靠科技进步所提高的劳动生产率的比重,已从20世纪初的5%~20%增加到目前的70%~90%。 近几年国际贸易中,以技术贸易为代表的无形资产贸易迅速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其它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各国技术贸易总额1964年为27亿美元,1974年为110亿美元,80年代中期为400亿美元,1993年则高达1500亿美元,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而在我国,如北京爱特信互联网技术公司(搜狐网页)无形资产含量就占80%以上。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无形资产既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又是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强企业技术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由于现有规范中缺乏对无形资产予以会计确认的具体标准,因此,各企业对无形资产的认定显得比较混乱。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1993)第三章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从表面上看,这一主要以列举方式定义的无形资产似乎一目了然,但目前公司的实际披露状况却似乎正好相反。一方面,在我国传统会计中,无形资产虽有所反映,却一般只有7~8项,许多无形资产价值十分巨大,例如服务品牌,企业品牌等,却未能纳入会计核算范围,足见传统会计无形资产确认范围之狭窄;而另一方面,据有关统计,上市公司列示的无形资产具体名目累计已达百种之多,而且,很多无形资产名称在一定程度上已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如“乡村会员证”、“电话选号”、“DOT”等。因此,如何加强无形资产具体类别名称的规范,已成为无形资产规范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鉴于上述所指出的问题,无形资产核算的范围应该得到明确限制,同时对无形资产具体构成项目的名称应作出简明而有效的统一规范。这里就产生一个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问题,即满足什么条件下的无形资产项目才能作为企业无形资产入账。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无形资产原则公告”(草案)认为,只有满足与该资产项目相联系的未来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且已被证实有充足的资源,并能够可靠地计量该资产项目的成本。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与之相似。据此,一般地认为只有外购或接受投资取得的无形资产才可以被确认为无形资产,而自创专利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开发研究成本则不予确认。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则应当根据实际适当予以确认,这是因为根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有关要求,如不确认这些无形资产,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偏离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诸如商誉等作为反映企业具有较高盈利能力的信息,若不及时提供,势必不能满足经营者正确报告受托责任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决策的需要。二、关于无形资产计量方面的问题技术进步所导致的企业生产函数中知识资本比重的不断增加,因此,为了提供客观、真实的无形资产价值,必须合理反映自创无形资产。自创无形资产计量,在理论上应包括在开发研究和持有期间的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支出,但在实际计量操作过程中形成了与有形资产不同的特征:首先,无形资产成本的弱配比性。知识性无形资产的取得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存在着复杂的智力支付过程,其成果的取得往往带有随机性、偶然性和关联性。由其负担全部研究开发试验等费用不甚合理,但要分别归类分配也十分困难,导致其成果价值与其对应的成本缺乏配比性。其次,无形资产成本的缺项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取得无形资产所支付的各项费用只有予以资本化后,方能计入无形资产,而在一些知识性无形资产取得的前期开发、培训、试验等费用因无法资本化,难以进行成本计量,不能计入无形资产,导致不少无形资产被排除在外,这样反映的无形资产就显得支离破碎。再次,无形资产成本的象征性。由于上述的弱配比性、缺项性所决定了无形资产成本的外在形式只是具有象征意义。例如商标权,其成本仅含有其注册登记等相关费用,并非其全部费用。这样就使得无形资产价值缺位,企业蒙受重大损失。正因为如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无形资产计量基础逐渐由会计学家的投入价值转变为经济学家的产出价值。正由于计量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有些被部分企业列为无形资产的项目在另外一些企业却被当作了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从而导致企业间无形资产信息缺乏可比性;有些企业把本该资本化的无形资产项目列为当期费用处理,从而致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得不到恰当表达,帐外无形资产趋多。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投资者对投资决策的正确评价。要正确计量无形资产,可以考虑设置“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该账户性质和用途同“生产成本”账户。自创无形资产时,先将无形资产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用、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待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功,将已计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的费用和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失败,将已计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的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进行追溯调整。三、关于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无形资产地位的急剧上升,使得无形资产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描述起着重要性的作用。因此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应该充分、公开、真实与科学,真实地反映无形资产的原始价值、摊销价值和净值的增减变化形态以及新创造价值的情况。但是目前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只规定对无形资产摊销等采用直接冲减原始价值的处理方法,既不能完整反映无形资产原始价值的增减变化,也不能真正反映成本费用中的无形资产摊销份额。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信息应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各种有关的附表及附注等形式予以披露。1. 无形资产信息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披露。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在资产方设置“无形资产”项目,以价值形式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总存量。但这只是其净值,从中看不出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和在成本费用中所占的份额,其披露是残缺不全的,不充分的,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及外界有关部门与人士对无形资产信息的要求,应该进行改进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之能全面反映无形资产原始价值、累计摊销价值和净值。这可以通过增设“无形资产摊销”科目并改革现行资产负债表有关无形资产的编制方法来实现。在报表中以三种价值形态分别列出,其关系如下:无形资产原始价值-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净值2. 无形资产信息在损益表中的披露。目前通过损益表来反映无形资产所创造的效益,并不是直接而是间接反映的,故而不能从我国目前流行的多步式损益表中直接取得无形资产损益情况,例如对无形资产转让损益,只能通过其转让收入、支出,分别汇集到其它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支出科目中,通过损益表的其它业务利润项目来反映。又如对于某些无形资产,如专有技术等,因为知识经济时代高新尖技术的大量采用,技术革新而导致的提前废止,在冲销其净值的同时增加营业外支出,在损益表中从营业外支出项目中加以反映。再如对应分摊的无形资产摊销额,则通过损益表中的管理费用项目反映等等。这种间接反映无形资产损益情况的做法,显然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无形资产经营管理的要求。其改革的出路有两条,要么改革现有损益表,使之能直接反映无形资产损益的情况;要么通过设计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来进行直接披露。3. 无形资产信息在有关附表中的披露。为了详尽反映无形资产增减变化情况,可以设计编制“无形资产增减明细表”,主要项目应按类别反映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按项目反映全部无形资产增减变化的动态,即年初余额、本年增加额、本年减少额、年末余额等。企业根据内部管理与外部需要,也可以编制“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 、“开发研究成本明细表”等等,作为正式报表的附表,与报表同时报送。4. 无形资产信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尽管以上正式报表与其附表已经基本上能够比较详细地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各类信息,但不同企业无形资产的业务千差万别,且数量繁多、交易频繁、变化无常,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是如此;加上正式报表及其附表等只能提供简单的定量信息,不少有关无形资产定性及其它信息无法给予详尽反映,因此必须在相关的会计报表中以附注的形式加以披露。如应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列示有关R&D的详细信息,至少也应该列明当年的管理费用中含有多少数额的R&D的详细信息。参考文献: 1.于玉林.21世纪会计之光.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2.吕劲松.无形资产会计.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3.蔡吉祥.无形资产.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无形资产在现代企业的重要性也显得格外突出。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无形资产对社会经济进步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它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将产生约束性的影响。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在理解无形资产这一概念时应首先明确无形资产对企业而言是一项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的长期资产。因此,在研究这一概念时,就应该从资产的含义入手。所谓资产,就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且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无形资产作为一项资产,就必须满足资产的定义并具有自身的特点。从资产的实质内容出发必须具备两个特点:其一,预期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其二,成本能可靠的计量。下面,就从这两方面入手,分析无形资产自身的某些特点,谈谈无形资产的确认问题。首先,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潜力。这种潜力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单独的产生净现金流入,而某些情况下则需要与其他资产结合起来才可能在将来直接或间接产生净现金流入。在这定义的理解基础上,无形资产无疑具有这种特征。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进程在进一步加剧,无形资产所形成的未来的净现金流入将会逐年增加。一是从高新技术企业上看,企业技术的含量与日俱增,相应地所形成的无形资产的价值也会为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

论文可以作为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指纳税人长期使用但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和商誉等。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还包括社会无形资产和自然无形资产,其中社会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

论文格式注意事项:

论文指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论文的格式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以毕业论文为例,分为封面,题目,目录,内容摘要,正文,注释等这几部分,一篇论文不仅对格式有要求,对纸张和页面,字体也都有要求。

无形资产的研究论文

知识经济具有许多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特点,随着它的到来,如同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愈来愈依赖于科技的进步一样,企业的进步也愈来愈依赖于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实物资产的作用已退居第二。无形资产的丰富程度和质量高低事关企业的存亡兴衰,因此无形资产的概念必须明确,计量范围必须扩大。只有更广泛、更客观、更准确地计量无形资产,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才能有利于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等的科学决策。探讨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问题进行一些粗浅分析。一、无形资产的地位变化及其确认条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贸易增长更为迅速,地位更加突出。与此同时,无形资产价值在企业中所占比重,正在不断上升,有的已占绝大部分。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中企业无形资产所占比重约为20%,90年代则上升到30%以上,依靠科技进步所提高的劳动生产率的比重,已从20世纪初的5%~20%增加到目前的70%~90%。 近几年国际贸易中,以技术贸易为代表的无形资产贸易迅速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其它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各国技术贸易总额1964年为27亿美元,1974年为110亿美元,80年代中期为400亿美元,1993年则高达1500亿美元,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而在我国,如北京爱特信互联网技术公司(搜狐网页)无形资产含量就占80%以上。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无形资产既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又是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强企业技术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由于现有规范中缺乏对无形资产予以会计确认的具体标准,因此,各企业对无形资产的认定显得比较混乱。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1993)第三章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从表面上看,这一主要以列举方式定义的无形资产似乎一目了然,但目前公司的实际披露状况却似乎正好相反。一方面,在我国传统会计中,无形资产虽有所反映,却一般只有7~8项,许多无形资产价值十分巨大,例如服务品牌,企业品牌等,却未能纳入会计核算范围,足见传统会计无形资产确认范围之狭窄;而另一方面,据有关统计,上市公司列示的无形资产具体名目累计已达百种之多,而且,很多无形资产名称在一定程度上已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如“乡村会员证”、“电话选号”、“DOT”等。因此,如何加强无形资产具体类别名称的规范,已成为无形资产规范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鉴于上述所指出的问题,无形资产核算的范围应该得到明确限制,同时对无形资产具体构成项目的名称应作出简明而有效的统一规范。这里就产生一个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问题,即满足什么条件下的无形资产项目才能作为企业无形资产入账。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无形资产原则公告”(草案)认为,只有满足与该资产项目相联系的未来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且已被证实有充足的资源,并能够可靠地计量该资产项目的成本。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与之相似。据此,一般地认为只有外购或接受投资取得的无形资产才可以被确认为无形资产,而自创专利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开发研究成本则不予确认。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则应当根据实际适当予以确认,这是因为根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有关要求,如不确认这些无形资产,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偏离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诸如商誉等作为反映企业具有较高盈利能力的信息,若不及时提供,势必不能满足经营者正确报告受托责任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决策的需要。二、关于无形资产计量方面的问题技术进步所导致的企业生产函数中知识资本比重的不断增加,因此,为了提供客观、真实的无形资产价值,必须合理反映自创无形资产。自创无形资产计量,在理论上应包括在开发研究和持有期间的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支出,但在实际计量操作过程中形成了与有形资产不同的特征:首先,无形资产成本的弱配比性。知识性无形资产的取得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存在着复杂的智力支付过程,其成果的取得往往带有随机性、偶然性和关联性。由其负担全部研究开发试验等费用不甚合理,但要分别归类分配也十分困难,导致其成果价值与其对应的成本缺乏配比性。其次,无形资产成本的缺项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取得无形资产所支付的各项费用只有予以资本化后,方能计入无形资产,而在一些知识性无形资产取得的前期开发、培训、试验等费用因无法资本化,难以进行成本计量,不能计入无形资产,导致不少无形资产被排除在外,这样反映的无形资产就显得支离破碎。再次,无形资产成本的象征性。由于上述的弱配比性、缺项性所决定了无形资产成本的外在形式只是具有象征意义。例如商标权,其成本仅含有其注册登记等相关费用,并非其全部费用。这样就使得无形资产价值缺位,企业蒙受重大损失。正因为如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无形资产计量基础逐渐由会计学家的投入价值转变为经济学家的产出价值。正由于计量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有些被部分企业列为无形资产的项目在另外一些企业却被当作了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从而导致企业间无形资产信息缺乏可比性;有些企业把本该资本化的无形资产项目列为当期费用处理,从而致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得不到恰当表达,帐外无形资产趋多。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投资者对投资决策的正确评价。要正确计量无形资产,可以考虑设置“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该账户性质和用途同“生产成本”账户。自创无形资产时,先将无形资产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用、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待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功,将已计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的费用和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失败,将已计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的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进行追溯调整。三、关于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无形资产地位的急剧上升,使得无形资产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描述起着重要性的作用。因此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应该充分、公开、真实与科学,真实地反映无形资产的原始价值、摊销价值和净值的增减变化形态以及新创造价值的情况。但是目前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只规定对无形资产摊销等采用直接冲减原始价值的处理方法,既不能完整反映无形资产原始价值的增减变化,也不能真正反映成本费用中的无形资产摊销份额。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信息应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各种有关的附表及附注等形式予以披露。1. 无形资产信息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披露。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在资产方设置“无形资产”项目,以价值形式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总存量。但这只是其净值,从中看不出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和在成本费用中所占的份额,其披露是残缺不全的,不充分的,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及外界有关部门与人士对无形资产信息的要求,应该进行改进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之能全面反映无形资产原始价值、累计摊销价值和净值。这可以通过增设“无形资产摊销”科目并改革现行资产负债表有关无形资产的编制方法来实现。在报表中以三种价值形态分别列出,其关系如下:无形资产原始价值-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净值2. 无形资产信息在损益表中的披露。目前通过损益表来反映无形资产所创造的效益,并不是直接而是间接反映的,故而不能从我国目前流行的多步式损益表中直接取得无形资产损益情况,例如对无形资产转让损益,只能通过其转让收入、支出,分别汇集到其它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支出科目中,通过损益表的其它业务利润项目来反映。又如对于某些无形资产,如专有技术等,因为知识经济时代高新尖技术的大量采用,技术革新而导致的提前废止,在冲销其净值的同时增加营业外支出,在损益表中从营业外支出项目中加以反映。再如对应分摊的无形资产摊销额,则通过损益表中的管理费用项目反映等等。这种间接反映无形资产损益情况的做法,显然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无形资产经营管理的要求。其改革的出路有两条,要么改革现有损益表,使之能直接反映无形资产损益的情况;要么通过设计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来进行直接披露。3. 无形资产信息在有关附表中的披露。为了详尽反映无形资产增减变化情况,可以设计编制“无形资产增减明细表”,主要项目应按类别反映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按项目反映全部无形资产增减变化的动态,即年初余额、本年增加额、本年减少额、年末余额等。企业根据内部管理与外部需要,也可以编制“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 、“开发研究成本明细表”等等,作为正式报表的附表,与报表同时报送。4. 无形资产信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尽管以上正式报表与其附表已经基本上能够比较详细地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各类信息,但不同企业无形资产的业务千差万别,且数量繁多、交易频繁、变化无常,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是如此;加上正式报表及其附表等只能提供简单的定量信息,不少有关无形资产定性及其它信息无法给予详尽反映,因此必须在相关的会计报表中以附注的形式加以披露。如应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列示有关R&D的详细信息,至少也应该列明当年的管理费用中含有多少数额的R&D的详细信息。参考文献: 1.于玉林.21世纪会计之光.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2.吕劲松.无形资产会计.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3.蔡吉祥.无形资产.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字简单的很啊写了给你

序号题名 作者 来源 发表时间 来源数据库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1 异质性产权、股权集中与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袁根根 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第25届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2012-05-19 中国会议 61 2 会计诚信危机治理机制研究 田昆儒 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 2006-07-15 中国会议 0 97 3 我国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信息传导机制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 田昆儒 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 2006-07-15 中国会议 0 62 4 中美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构成要素比较研究 田昆儒 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 2007-10-20 中国会议 0 84 5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基于上证A股上市公司2003-2007年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田昆儒 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 2008-11-25 中国会议 1 133 6 试论会计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及其统合 田昆儒 财会月刊 1999-03-10 期刊 2 149 7 我国贫困家庭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问题研究 王晓亮 会计之友 2013-12-10 期刊 27 8 定向增发与投资效率问题研究 田昆儒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4-01-25 期刊 103 9 股权结构对股票流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公开发行与定向增发的经验证据 王晓亮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4-01-15 期刊 23 10 定向增发、盈余管理与长期股票收益 田昆儒 财贸研究 2014-10-30 13:32 期刊 11 欧美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价格问题研究综述及其启示 刘冠辰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2-12-06 期刊 385 12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特征、政府补助与会计稳健性 蒋艳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3-01-01 期刊 1 532 13 会计的天职——服务国家宏观经济建设 田昆儒 会计之友 2013-04-30 期刊 26 14 定向增发、股权结构与股票流动性变化 田昆儒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3-07-16 13:36 期刊 128 15、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智力资本定价变化分析 宋丹宁 财会通讯 2013-10-20 期刊 14 16、我国与国际及美国每股收益准则的比较 王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9-20 期刊 1 122 17 后契约机会主义与企业治理效率研究 袁根根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18 期刊 0 81 18 加强会计业务服务国家宏观经济和政策之职能刍议 田昆儒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2-07-06 期刊 0 54 19 管理者才能、公司控制力与高管薪酬——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袁根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2-09-19 15:02 期刊 1 189 20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基于上证A股上市公司2003-2007年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田昆儒 山东经济 2009-01-15 期刊 4 1034 21 天津滨海新区创业融资渠道分析 田昆儒 港口经济 2009-01-20 期刊 1 458 22 会计规范模式探讨 田昆儒 财会月刊 2009-02-25 期刊 0 207 23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评价:实践及启示 许绍双 现代管理科学 2009-08-10 期刊 13 413 24 柜台市场做市商制度交易成本分析 崔志娟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9-08-06 期刊 4 423 25 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透明度的概念辨析 许绍双 现代管理科学 2009-10-10 期刊 4 258 26 可转债双重属性的分析 田昆儒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9-09-10 期刊 3 226 27 治理导向审计模式内涵及运行机理分析 杨继飞 现代管理科学 2009-10-10 期刊 1 116 28 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角色的识别:一个基于持股比例的博弈分析 许绍双 南开管理评论 2009-10-08 期刊 13 1293 29 具有新时代意义的会计研究课题——评《会计信用论》一书 田昆儒 当代经济管理 2009-11-25 期刊 0 70 30 公司特征与信息披露质量研究:国外文献述评 田昆儒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0-05-10 期刊 6 800 31 北京市“三废”治理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 梁星 经济问题 2010-05-15 期刊 3 410 32 企业自主创新成本问题研究动态与启示 王娟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09-10 期刊 2 305 33 论企业自主创新的障碍与会计支持 田昆儒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11-25 期刊 2 81 34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升问题研究 田昆儒 当代财经 2006-01-15 期刊 54 2026 35 基于公司控制权的会计规则制定问题研究 田昆儒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8-28 期刊 2 90 36 中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结构分析研究 万翔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6-09-30 期刊 20 372 37 中国社会关联会计论纲 田昆儒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06-09-25 期刊 6 73 38 会计诚信危机的经济根源及其治理机制构建研究 王晓东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6-12-06 期刊 13 394 39 中美金融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要素比较研究 田昆儒 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7-02-10 期刊 4 434 40 社会关联会计:中国现代社会亟待研究的课题 田昆儒 会计师 2007-05-01 期刊 0 10541 会计诚信危机治理机制研究 田昆儒 南开管理评论 2007-04-08 期刊 3 582 42 中国社会责任会计问题研究综述 田昆儒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7-12-05 期刊 42 1503 43 高举伟大旗帜 打造我国会计工作繁荣期 于玉林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8-01-05 期刊 1 76 44 产权交易信息披露研究:一个基于竞争市场的理论框架 许绍双 特区经济 2008-04-25 期刊 3 152 45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基于上证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田昆儒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8-08-25 期刊 15 1053 46 运输仓储业和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要素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 田昆儒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8-10-06 期刊 16 267 47 谈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 齐萱 财会月刊 2005-08-26 期刊 4 304 48 天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田昆儒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2005-10-20 期刊 2 243 49 会计学研究的新领域企业产权会计学 田昆儒 会计之友 2004-02-15 期刊 2 191 50 运用财务失败预警模型分析“啤酒花”事件 付长玉 会计之友 2004-07-15 期刊 6 168 51 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信息披露 以上市公司为中心的展开 田昆儒 会计师 2004-11-15 期刊 1 199 52 产权会计学论纲 田昆儒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28 期刊 7 234 53 论产权制度与会计信息揭示 田昆儒 会计研究 1999-11-15 期刊 30 276 54 关于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田昆儒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2002-06-25 期刊 18 843 55 构建上市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监管体系探讨 田昆儒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2002-12-25 期刊 11 222 56 论企业产权重组会计 田昆儒 南开管理评论 1999-05-10 期刊 9 112 57 论现代产权理论对会计的影响与挑战 田昆儒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2000-08-25 期刊 15 178 58 WTO:将给中国会计带来什么 田昆儒 财会月刊 2001-01-16 期刊 25 61 59 建立政府出资者财务制度的研究 田昆儒 国有资产管理 2001-07-08 期刊 1 18 60 无形资产国际化战略初探 田昆儒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2001-02-25 期刊 0 50 61 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田昆儒 财会月刊 2002-01-30 期刊 15 287 62 日本的注册会计师制度 田昆儒 财会月刊 1995-06-10 期刊 0 51 63 日本会计法规体系及其基本内容 田昆儒 对外经贸财会 1995-01-15 期刊 0 48 64 不懈的追求——记我国当代著名会计学家于玉林教授 田昆儒 财会月刊 1996-06-10 期刊 0 44 65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探讨 田昆儒 财会月刊 1996-09-10 期刊 2 174 66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几个问题的探讨 田昆儒 对外经贸财会 1996-10-15 期刊 0 18 67 日本会计教育体系 田昆儒 财会月刊 1997-06-10 期刊 0 116 68 社会责任会计渊源及构造初探 田昆儒 财会通讯 1997-07-15 期刊 13 187 69 社会责任会计渊源及构造初探 田昆儒 北京商学院学报 1998-01-18 期刊 15 239 70 产权经济会计论纲 田昆儒 财会月刊 1998-06-10 期刊 10 70

论文无形资产管理研究

国有企业改制背景下无形资产管理对策

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应该要求有关部门完善无形资产方面的管理规定,制定相应的条款,规范其工作流程。以下是我为大家推荐的相关MBA论文范文,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纷纷涌现,改变原有国有企业的体制和经营方式,顺应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无形资产流失、无形资产管理力度不足等。鉴于此,本文介绍了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的概念,指出了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在无形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为相关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制;无形资产;企业管理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帐款、金融资产等。要使无形资产适应国有企业改制的环境,就必须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对策。

一、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的概念

国有企业无形资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是指国有企业的商标权、专利权等,这些企业资产表现为技术或权利,其并没有物质实体。而后者则仅包括企业的专利权、商标权等,其定义范围更加狭窄。以下所提及的国有企业无形资产,是指广义上的国有企业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

二、国有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管理的问题

(一)观念陈旧,忽视无形资产价值

天津无形资产研究中心调查发现,国有企业的无形资产,有90%都飘在账外,绝大多数无形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管控,甚至“驰名商标”这类价值含量极高的无形资产也没有得到有效管理。还有的国有企业仍然被“只有有形资产才是企业的资产”这种陈旧的观念禁锢着,忽视无形资产的存在、评估,不以无形资产作收益源,继而导致无形资产大量减损,流失。更有很多国有企业的无形资产一栏是空白,不知道如何使用无形资产,如何体现无形资产的价值,这充分反映出一些国有企业对无形资产认识的不足,管理力度的薄弱。

(二)管理不科学,流失严重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一些国有企业忽视了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是孤立的认识,单项的利用无形资产,只是在表面上进行文化建设工作,却不能很好的进行技术开发、专利保护、商标保护等,使得员工没有无形资产保护意识,也就不能通过利用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收益。改制上市后企业资本结构失衡是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缺失的重要表现。如湖北某改制上市公司的每股首发价为元,但实际发行后,每股净资产元,溢价率>100%,差价之所以产生,根源就在于企业长期经营产生了大量的无形资产。这使得其上市后的股价要高于净资产价值,使得企业资产结构失衡。

三、国有企业改制背景下的无形资产管理对策

(一)提高认识,做好价值评估

首先,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应该要求有关部门完善无形资产方面的管理规定,制定相应的条款,规范其工作流程。其次,加强对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思想教育,使其意识到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使其身体立行,重视无形资产,从而更有效的带领员工进行无形资产的管理,保证无形资产的长期性发展。再者,建立规范的会计处理制度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保证无形资产的.质量。第四,建立规范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机制,从其标准性、科学性、客观性、统一性、公平性等各方面进行评估,并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通过评估和核算使国有企业掌握无形资产的现存状况。最后,无形资产可以作为国有企业融资的依据,从而凝聚更多的资金,增加无形资产的附加值,为企业增加更多的合作机遇,如此能保证无形资产不流失。

(二)健全机构,创新无形资产管理方法

首先,在国有企业内部设立无形资产管理机构,对无形资产进行专业的管理。其次,建立无形资产管理指标体系,将无形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对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养,还要保证管理人才素质的同时不断吸引优秀的专业管理人员,不断挖掘无形资产的潜力。再次,企业要培养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对原有的死板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运用科学的有效的专业的管理来保证无形资产的长远发展。第四,管理人员应鼓励员工创新无形资产,发挥创新力,注入专业性和科学性的因素,创造自己的品牌,提高品牌效力,保证无形资产的可持续发展。最后,要不断的进行市场调查,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的优化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和评估制度,及时的对无形资产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审核,加强日常的会计核算和评估,在准确核算的同时要准确把握无形资产的范围,保证无形资产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

四、结语

无形资产是重要的资源,它作为国有企业资产的一部分,既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提升国有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国有企业改制背景下,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极为重要。只有对无形资产进行专业的、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才能充分发挥无形资产的作用,以保证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亚薇.国有企业无形资产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2]张了,陈志平,刘冰冰.浅谈国有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问题[J].经济视角(中旬),2011(02).

[3]唐现杰,张海峰.国企改制中资产评估制度的思考[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4]郑瑾.浅析国有燃气企业体制改革——西安市天然气总公司合资改制中的分析与思考[J].城市燃气,2010(04).

知识经济具有许多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特点,随着它的到来,如同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愈来愈依赖于科技的进步一样,企业的进步也愈来愈依赖于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实物资产的作用已退居第二。无形资产的丰富程度和质量高低事关企业的存亡兴衰,因此无形资产的概念必须明确,计量范围必须扩大。只有更广泛、更客观、更准确地计量无形资产,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才能有利于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等的科学决策。探讨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问题进行一些粗浅分析。一、无形资产的地位变化及其确认条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贸易增长更为迅速,地位更加突出。与此同时,无形资产价值在企业中所占比重,正在不断上升,有的已占绝大部分。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中企业无形资产所占比重约为20%,90年代则上升到30%以上,依靠科技进步所提高的劳动生产率的比重,已从20世纪初的5%~20%增加到目前的70%~90%。 近几年国际贸易中,以技术贸易为代表的无形资产贸易迅速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其它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各国技术贸易总额1964年为27亿美元,1974年为110亿美元,80年代中期为400亿美元,1993年则高达1500亿美元,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而在我国,如北京爱特信互联网技术公司(搜狐网页)无形资产含量就占80%以上。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无形资产既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又是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强企业技术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由于现有规范中缺乏对无形资产予以会计确认的具体标准,因此,各企业对无形资产的认定显得比较混乱。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1993)第三章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从表面上看,这一主要以列举方式定义的无形资产似乎一目了然,但目前公司的实际披露状况却似乎正好相反。一方面,在我国传统会计中,无形资产虽有所反映,却一般只有7~8项,许多无形资产价值十分巨大,例如服务品牌,企业品牌等,却未能纳入会计核算范围,足见传统会计无形资产确认范围之狭窄;而另一方面,据有关统计,上市公司列示的无形资产具体名目累计已达百种之多,而且,很多无形资产名称在一定程度上已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如“乡村会员证”、“电话选号”、“DOT”等。因此,如何加强无形资产具体类别名称的规范,已成为无形资产规范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鉴于上述所指出的问题,无形资产核算的范围应该得到明确限制,同时对无形资产具体构成项目的名称应作出简明而有效的统一规范。这里就产生一个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问题,即满足什么条件下的无形资产项目才能作为企业无形资产入账。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无形资产原则公告”(草案)认为,只有满足与该资产项目相联系的未来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且已被证实有充足的资源,并能够可靠地计量该资产项目的成本。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与之相似。据此,一般地认为只有外购或接受投资取得的无形资产才可以被确认为无形资产,而自创专利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开发研究成本则不予确认。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则应当根据实际适当予以确认,这是因为根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有关要求,如不确认这些无形资产,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偏离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诸如商誉等作为反映企业具有较高盈利能力的信息,若不及时提供,势必不能满足经营者正确报告受托责任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决策的需要。二、关于无形资产计量方面的问题技术进步所导致的企业生产函数中知识资本比重的不断增加,因此,为了提供客观、真实的无形资产价值,必须合理反映自创无形资产。自创无形资产计量,在理论上应包括在开发研究和持有期间的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支出,但在实际计量操作过程中形成了与有形资产不同的特征:首先,无形资产成本的弱配比性。知识性无形资产的取得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存在着复杂的智力支付过程,其成果的取得往往带有随机性、偶然性和关联性。由其负担全部研究开发试验等费用不甚合理,但要分别归类分配也十分困难,导致其成果价值与其对应的成本缺乏配比性。其次,无形资产成本的缺项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取得无形资产所支付的各项费用只有予以资本化后,方能计入无形资产,而在一些知识性无形资产取得的前期开发、培训、试验等费用因无法资本化,难以进行成本计量,不能计入无形资产,导致不少无形资产被排除在外,这样反映的无形资产就显得支离破碎。再次,无形资产成本的象征性。由于上述的弱配比性、缺项性所决定了无形资产成本的外在形式只是具有象征意义。例如商标权,其成本仅含有其注册登记等相关费用,并非其全部费用。这样就使得无形资产价值缺位,企业蒙受重大损失。正因为如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无形资产计量基础逐渐由会计学家的投入价值转变为经济学家的产出价值。正由于计量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有些被部分企业列为无形资产的项目在另外一些企业却被当作了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从而导致企业间无形资产信息缺乏可比性;有些企业把本该资本化的无形资产项目列为当期费用处理,从而致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得不到恰当表达,帐外无形资产趋多。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投资者对投资决策的正确评价。要正确计量无形资产,可以考虑设置“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该账户性质和用途同“生产成本”账户。自创无形资产时,先将无形资产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用、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待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功,将已计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的费用和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失败,将已计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的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进行追溯调整。三、关于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无形资产地位的急剧上升,使得无形资产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描述起着重要性的作用。因此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应该充分、公开、真实与科学,真实地反映无形资产的原始价值、摊销价值和净值的增减变化形态以及新创造价值的情况。但是目前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只规定对无形资产摊销等采用直接冲减原始价值的处理方法,既不能完整反映无形资产原始价值的增减变化,也不能真正反映成本费用中的无形资产摊销份额。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信息应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各种有关的附表及附注等形式予以披露。1. 无形资产信息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披露。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在资产方设置“无形资产”项目,以价值形式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总存量。但这只是其净值,从中看不出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和在成本费用中所占的份额,其披露是残缺不全的,不充分的,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及外界有关部门与人士对无形资产信息的要求,应该进行改进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之能全面反映无形资产原始价值、累计摊销价值和净值。这可以通过增设“无形资产摊销”科目并改革现行资产负债表有关无形资产的编制方法来实现。在报表中以三种价值形态分别列出,其关系如下:无形资产原始价值-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净值2. 无形资产信息在损益表中的披露。目前通过损益表来反映无形资产所创造的效益,并不是直接而是间接反映的,故而不能从我国目前流行的多步式损益表中直接取得无形资产损益情况,例如对无形资产转让损益,只能通过其转让收入、支出,分别汇集到其它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支出科目中,通过损益表的其它业务利润项目来反映。又如对于某些无形资产,如专有技术等,因为知识经济时代高新尖技术的大量采用,技术革新而导致的提前废止,在冲销其净值的同时增加营业外支出,在损益表中从营业外支出项目中加以反映。再如对应分摊的无形资产摊销额,则通过损益表中的管理费用项目反映等等。这种间接反映无形资产损益情况的做法,显然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无形资产经营管理的要求。其改革的出路有两条,要么改革现有损益表,使之能直接反映无形资产损益的情况;要么通过设计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来进行直接披露。3. 无形资产信息在有关附表中的披露。为了详尽反映无形资产增减变化情况,可以设计编制“无形资产增减明细表”,主要项目应按类别反映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按项目反映全部无形资产增减变化的动态,即年初余额、本年增加额、本年减少额、年末余额等。企业根据内部管理与外部需要,也可以编制“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 、“开发研究成本明细表”等等,作为正式报表的附表,与报表同时报送。4. 无形资产信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尽管以上正式报表与其附表已经基本上能够比较详细地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各类信息,但不同企业无形资产的业务千差万别,且数量繁多、交易频繁、变化无常,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是如此;加上正式报表及其附表等只能提供简单的定量信息,不少有关无形资产定性及其它信息无法给予详尽反映,因此必须在相关的会计报表中以附注的形式加以披露。如应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列示有关R&D的详细信息,至少也应该列明当年的管理费用中含有多少数额的R&D的详细信息。参考文献: 1.于玉林.21世纪会计之光.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2.吕劲松.无形资产会计.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3.蔡吉祥.无形资产.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如果你写论文遇到困难的话,可以找诚信义论文服务网 花一点点钱,就可以省很多心啦,质量也有保障

无形资产会计研究论文文献

去这个网页找,, 在主页点击旧版入口,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搜到很多相关的文章。关于这个账号,你可以在百度搜索cnki免费账号,有很多网站上面提供的。希望能帮助到你。

无形资产在现代企业的重要性也显得格外突出。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无形资产对社会经济进步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它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将产生约束性的影响。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在理解无形资产这一概念时应首先明确无形资产对企业而言是一项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的长期资产。因此,在研究这一概念时,就应该从资产的含义入手。所谓资产,就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且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无形资产作为一项资产,就必须满足资产的定义并具有自身的特点。从资产的实质内容出发必须具备两个特点:其一,预期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其二,成本能可靠的计量。下面,就从这两方面入手,分析无形资产自身的某些特点,谈谈无形资产的确认问题。首先,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潜力。这种潜力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单独的产生净现金流入,而某些情况下则需要与其他资产结合起来才可能在将来直接或间接产生净现金流入。在这定义的理解基础上,无形资产无疑具有这种特征。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进程在进一步加剧,无形资产所形成的未来的净现金流入将会逐年增加。一是从高新技术企业上看,企业技术的含量与日俱增,相应地所形成的无形资产的价值也会为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

呵呵,要一字一句帮你写肯定不可能的。你可以到百度文库或者维普数据库这类地方去查一下的哦。

l.孟焰《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2.孟焰“面向21世纪的中国管理会计《会计研究》1999年第10期。3.潘爱香《全面预算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4.吴大军牛彦秀等《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5.葛燕、卓毅等“管理会计研究十年回顾’,《财会通讯》2002年第7期。6.徐玉德“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基础”《财会通讯》2002年第7期。7.张守东“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与管理会计”《现代会计》2002年第5期.8.杨秋风“应用管理会计一些问题的思考”《广西会计》2002年第10期。9.杨雄胜“中国管理会计作用:现状与基本出路”《会计研究》1999年第”期10.孟焰“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6月11.冯巧根“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经济科学出版2002年6月12.潘爱香《管理会计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二版13.付永水秦中甫《全面预算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更多内容请参考:中国论文援助中心 专业成就未来 lw911

无形资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资产评估(第二版) 丛书名: 高等院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材新系 作 者: 姜楠 编著出 版 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8-2-1 字数: 520000 版次: 2 页数: 288 印刷时间: 2008/02/01 开本: 16开 印次: 8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811222791 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资产评估》第二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写作原则,力求全面系统地介绍和阐述资产评估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技术思路和基本技术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资产评估实践中主要的评估对象的特点,较为详细地介绍资产评估原理和技术在这些资产评估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读者能在具有一个较为坚实的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技术的基础之上,了解和掌握这些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技术资产评估实践中的应用技巧,为深入研究资产评估理论或提高资产评估实践能力和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本书是作者十几年资产评估理论研究、教学和评估实践经验、心得和体会的总结,同时也借鉴了国内外资产评估教育、准则中的一些有益见解、观点和经验。作者努力使本书能够体现出资产评估理论扎实系统、评估技术应用通俗易懂的特点,以便于高校教师讲授、高校本科生自学,以及注册评估师参考。++++++++++++++++++++++++++++++++++++++++++++++++++++++++++++++无形资产管理与评估作者: 吴申元 主编出 版 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7-7-1 字数: 457000 版次: 1 页数: 406 印刷时间: 2007/07/01 开本: 印次: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63814084 包装: 平装 内容简介本书分上中下三篇,分别从理论、管理、评估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叙述。其中既有对无形资产总体的综合性阐述,如无形资产管理、无形资产经营、有关无形资产的法律法规等,还有对知识产权型无形资产、权利型无形资产、综合型无形资产、其他类型无形资产(如关系型无形资产)等具体内容和评估方法的详细介绍。本书适用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经济管理工作者、企业管理者的参考用书。+++++++++++++++++++++++++++++++++++++++++++++++++++++++++++++++资产评估学教程(第二版)作者: 乔志敏 等主编出 版 社: 立信会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7-2 字数: 314000 版次: 2 页数: 359 印刷时间: 2007/07/01 开本: 印次: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42909541 包装: 平装 内容简介价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投资人和市场交易主体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对资产价值的准确判断,是进行成功的资产投资和资产管理的关键所在。而资产评估则是为资产价值的确定提供合理参考依据的科学有效方法。我国的资产评估工作起始于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产评估服务的需求范围已经远不限于此。资产评估的应用范围从国有企业的出售、合资合作、股份经营、破产清算等方面,拓展到了企业兼并收购、企业价值的增值经营管理、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对被投资企业真实价值的分析,以及其他不同投资主体之间进行的各类资产交易等方面。可以说,资产评估正在被运用到资产交易、企业兼并与收购、企业财务管理、投资组合管理等业务领域。本书系统阐述了资产评估的各个方面,内容涉及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基本程序和方法、机器设备评估、不动产(土地、房屋)评估、无形资产评估、金融资产评估、流动资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资产评估报告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同时对有关的关键理论问题进行了简明、深入的分析。+++++++++++++++++++++++++++++++++++++++++++++++++++++++++++++++资产评估与市场经济发展:2006国际评估论坛中外嘉宾演讲文集 作者: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 编出 版 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7-3-1 字数: 200000 版次: 1 页数: 273 印刷时间: 2007/03/01 开本: 印次: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5861398 包装: 平装 内容简介理论的推进是一个长时期研究和积淀的过程,需要一点点去积累。这次论坛主要目的是推动理论研究,论坛主题选得很好,“资产评估与市场经济发展”突出体现了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兴起于市场经济,服务于市场经济发展最前沿的本质特征。设立的六个研讨专题——“国际评估准则最新发展与中国资产评估准则建设、资产评估与金融风险防范、评估立法国际研究、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税基评估理论及实务、企业价值评估国内外最新发展”,既是国内、也是国际评估行业目前发展中所共同面临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论坛演讲嘉宾,都是来自于资产评估及其相关领域的国内外顶尖人物和知名专家学者,许多也都是老朋友。他们各自从独特的视角、以深厚的研究功底,提出了对各种问题的真知灼见,展现出评估界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各种观点纷呈,耐人品味与欣赏。通过这些观点的凝聚与碰撞,使我们加深了对评估本质、作用、发展规律及发展方向的认识,这不仅对中国的资产评估行业,而且对国际评估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论坛的圆满成功及其举办过程中的热烈气氛,感染了与会的每一位代表,也使我过后仍不断忆起中评协在其筹备过程中表现出的认真负责精神,忆起各界对论坛的积极支持和踊跃参与,我很感叹于评估行业的凝聚力和感染力!更为重要的是,论坛对评估理论研究的推动作用及对实践交流的积极意义。愿更多的评估业界人士从文集中得到更多的启发,使论坛所进发的思想火花继续绽放异彩,结出新的丰硕果实;愿社会各界从文集中增强对评估行业的理解,增强对评估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谁知;愿中国的资产评估行业在服务于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自身得到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前景更加广阔。++++++++++++++++++++++++++++++++++++++++++++++++++++++++++++++++验资实务——“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作 者: 吴光明 编著出 版 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6-12-1 字数: 331000 版次: 1 页数: 348 印刷时间: 2006/12/01 开本: 印次: 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10847780 包装: 平装 内容简介本书侧重于注册会计师执业实务技能培养,直接目标是现学、现用;同时,亦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适时借鉴国际先进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经验,并关注国际注册会计师行业以及会计、审计领域最新发展动态。本丛书第一批作者队伍是在中国会计、审计等相关领导域具有较深造诣的专家,他们或长期担任本领域的前沿研究工作,或长期从事会计师事务所的从来和管理工作。本丛书的具体内容既具备了相对比较成熟的基础,又前瞻性地兼顾了注册会计师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一套适合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及注册会计师执业需要的指导教材。 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为概论,主要论述验资的概念,验资的风险与防范,有关法规对企业与非企业单位注册资本(金)的要求,注册会计师验资法律责任相关规定。第二章为企业、非企业单位的登记及设立条件,主要介绍了企业登记、企业设立条件以及非企事单位登记设产条件。第三章为验资的计划阶段,着重介绍如何了解被验单位基本情况、签订业务约定书和编制验资计划三个方面。第四章为验资的实施阶段,分别就设立验资和变更验资中取证、审验及其过程刻录详细加以阐述。第五章为验资的报告阶段,主要阐述验资报告的作用、主要内容、各种验资报告的案例。本书以介绍验资实务操作与风险控制为主,并兼作必要理论阐述,可以为注册会计师执行验资业务提供参考,也可以供教学者、法律工作者和办理验资业务者参考,同时可以作为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教材。

知识经济具有许多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特点,随着它的到来,如同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愈来愈依赖于科技的进步一样,企业的进步也愈来愈依赖于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实物资产的作用已退居第二。无形资产的丰富程度和质量高低事关企业的存亡兴衰,因此无形资产的概念必须明确,计量范围必须扩大。只有更广泛、更客观、更准确地计量无形资产,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才能有利于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等的科学决策。探讨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问题进行一些粗浅分析。一、无形资产的地位变化及其确认条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贸易增长更为迅速,地位更加突出。与此同时,无形资产价值在企业中所占比重,正在不断上升,有的已占绝大部分。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中企业无形资产所占比重约为20%,90年代则上升到30%以上,依靠科技进步所提高的劳动生产率的比重,已从20世纪初的5%~20%增加到目前的70%~90%。 近几年国际贸易中,以技术贸易为代表的无形资产贸易迅速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其它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各国技术贸易总额1964年为27亿美元,1974年为110亿美元,80年代中期为400亿美元,1993年则高达1500亿美元,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而在我国,如北京爱特信互联网技术公司(搜狐网页)无形资产含量就占80%以上。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无形资产既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又是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强企业技术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由于现有规范中缺乏对无形资产予以会计确认的具体标准,因此,各企业对无形资产的认定显得比较混乱。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1993)第三章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从表面上看,这一主要以列举方式定义的无形资产似乎一目了然,但目前公司的实际披露状况却似乎正好相反。一方面,在我国传统会计中,无形资产虽有所反映,却一般只有7~8项,许多无形资产价值十分巨大,例如服务品牌,企业品牌等,却未能纳入会计核算范围,足见传统会计无形资产确认范围之狭窄;而另一方面,据有关统计,上市公司列示的无形资产具体名目累计已达百种之多,而且,很多无形资产名称在一定程度上已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如“乡村会员证”、“电话选号”、“DOT”等。因此,如何加强无形资产具体类别名称的规范,已成为无形资产规范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鉴于上述所指出的问题,无形资产核算的范围应该得到明确限制,同时对无形资产具体构成项目的名称应作出简明而有效的统一规范。这里就产生一个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问题,即满足什么条件下的无形资产项目才能作为企业无形资产入账。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无形资产原则公告”(草案)认为,只有满足与该资产项目相联系的未来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且已被证实有充足的资源,并能够可靠地计量该资产项目的成本。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与之相似。据此,一般地认为只有外购或接受投资取得的无形资产才可以被确认为无形资产,而自创专利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开发研究成本则不予确认。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则应当根据实际适当予以确认,这是因为根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有关要求,如不确认这些无形资产,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偏离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诸如商誉等作为反映企业具有较高盈利能力的信息,若不及时提供,势必不能满足经营者正确报告受托责任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决策的需要。二、关于无形资产计量方面的问题技术进步所导致的企业生产函数中知识资本比重的不断增加,因此,为了提供客观、真实的无形资产价值,必须合理反映自创无形资产。自创无形资产计量,在理论上应包括在开发研究和持有期间的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支出,但在实际计量操作过程中形成了与有形资产不同的特征:首先,无形资产成本的弱配比性。知识性无形资产的取得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存在着复杂的智力支付过程,其成果的取得往往带有随机性、偶然性和关联性。由其负担全部研究开发试验等费用不甚合理,但要分别归类分配也十分困难,导致其成果价值与其对应的成本缺乏配比性。其次,无形资产成本的缺项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取得无形资产所支付的各项费用只有予以资本化后,方能计入无形资产,而在一些知识性无形资产取得的前期开发、培训、试验等费用因无法资本化,难以进行成本计量,不能计入无形资产,导致不少无形资产被排除在外,这样反映的无形资产就显得支离破碎。再次,无形资产成本的象征性。由于上述的弱配比性、缺项性所决定了无形资产成本的外在形式只是具有象征意义。例如商标权,其成本仅含有其注册登记等相关费用,并非其全部费用。这样就使得无形资产价值缺位,企业蒙受重大损失。正因为如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无形资产计量基础逐渐由会计学家的投入价值转变为经济学家的产出价值。正由于计量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有些被部分企业列为无形资产的项目在另外一些企业却被当作了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从而导致企业间无形资产信息缺乏可比性;有些企业把本该资本化的无形资产项目列为当期费用处理,从而致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得不到恰当表达,帐外无形资产趋多。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投资者对投资决策的正确评价。要正确计量无形资产,可以考虑设置“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该账户性质和用途同“生产成本”账户。自创无形资产时,先将无形资产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用、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待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功,将已计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的费用和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失败,将已计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的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进行追溯调整。三、关于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无形资产地位的急剧上升,使得无形资产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描述起着重要性的作用。因此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应该充分、公开、真实与科学,真实地反映无形资产的原始价值、摊销价值和净值的增减变化形态以及新创造价值的情况。但是目前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只规定对无形资产摊销等采用直接冲减原始价值的处理方法,既不能完整反映无形资产原始价值的增减变化,也不能真正反映成本费用中的无形资产摊销份额。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信息应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各种有关的附表及附注等形式予以披露。1. 无形资产信息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披露。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在资产方设置“无形资产”项目,以价值形式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总存量。但这只是其净值,从中看不出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和在成本费用中所占的份额,其披露是残缺不全的,不充分的,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及外界有关部门与人士对无形资产信息的要求,应该进行改进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之能全面反映无形资产原始价值、累计摊销价值和净值。这可以通过增设“无形资产摊销”科目并改革现行资产负债表有关无形资产的编制方法来实现。在报表中以三种价值形态分别列出,其关系如下:无形资产原始价值-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净值2. 无形资产信息在损益表中的披露。目前通过损益表来反映无形资产所创造的效益,并不是直接而是间接反映的,故而不能从我国目前流行的多步式损益表中直接取得无形资产损益情况,例如对无形资产转让损益,只能通过其转让收入、支出,分别汇集到其它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支出科目中,通过损益表的其它业务利润项目来反映。又如对于某些无形资产,如专有技术等,因为知识经济时代高新尖技术的大量采用,技术革新而导致的提前废止,在冲销其净值的同时增加营业外支出,在损益表中从营业外支出项目中加以反映。再如对应分摊的无形资产摊销额,则通过损益表中的管理费用项目反映等等。这种间接反映无形资产损益情况的做法,显然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无形资产经营管理的要求。其改革的出路有两条,要么改革现有损益表,使之能直接反映无形资产损益的情况;要么通过设计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来进行直接披露。3. 无形资产信息在有关附表中的披露。为了详尽反映无形资产增减变化情况,可以设计编制“无形资产增减明细表”,主要项目应按类别反映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按项目反映全部无形资产增减变化的动态,即年初余额、本年增加额、本年减少额、年末余额等。企业根据内部管理与外部需要,也可以编制“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 、“开发研究成本明细表”等等,作为正式报表的附表,与报表同时报送。4. 无形资产信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尽管以上正式报表与其附表已经基本上能够比较详细地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各类信息,但不同企业无形资产的业务千差万别,且数量繁多、交易频繁、变化无常,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是如此;加上正式报表及其附表等只能提供简单的定量信息,不少有关无形资产定性及其它信息无法给予详尽反映,因此必须在相关的会计报表中以附注的形式加以披露。如应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列示有关R&D的详细信息,至少也应该列明当年的管理费用中含有多少数额的R&D的详细信息。参考文献: 1.于玉林.21世纪会计之光.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2.吕劲松.无形资产会计.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3.蔡吉祥.无形资产.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 “无形资产”这一术语,在不同的学科,不同应用环境中,有不同的定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1]此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2]的定义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国际会计准则将商誉排除在外,而我国会计准则则包括商誉。但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3]中,对商誉的会计处理作了规定,也就是说国际会计准则实际上也认为商誉是可以确认的,美国正在修订中的无形资产准则则将商誉作为无形资产的一种。 我国《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中将无形资产定义为:“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4]并且也将商誉作为无形资产的一种。《国际评估准则--国际评估指南四--无形资产》中的无形资产定义为:“无形资产是以其经济特性而显示其存在的一种资产,无形资产无具体的物理形态,但为其拥有者获取了权益和特权,而且通常为其拥有者带来收益。”[5]它也将商誉列作无形资产的一种。 在会计准则中,主要从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角度来界定无形资产。一般认为财务会计报告应提供会计主体各项资产的可用资源的信息,那么,对无形资产这一特定资产进行单独计价就是必须的。但是,由于无形资产的未来效益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而且缺乏活跃的市场,则可行的计量属性应是历史成本,或是根据一般购买力变动进行调整后的成本。这就要求必须要有交易或事项的发生,并且每项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单独辨认,所以会计上单独确认的单项无形资产必须是可辨认的。对于商誉,只能在企业整体转让时,也就是有交易发生且成本可以可靠计量时才可能确认。这样,在国际评估准则中明确提到的关系类无形资产,如工作人员的组合,与顾客的关系等则不能作为无形资产在会计上单独确认。这种关系类的无形资产是非契约性的,短期存在的,难以控制的,我国从谨慎的角度出发,在资产评估准则中将无形资产限定在长期发挥作用的范围内,会计准则将无形资产也限定为长期资产,可以说都将关系类无形资产排除在外。理论上讲,资产的价值在于其未来的经济利益,有形资产的取得成本可认为是对该资产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现值的现时估计。无形资产尤其是自创无形资产,由于其取得支出是长期的、不易确指的,会计上只把一小部分认定为取得成本,因此,取得成本与其未来的经济利益是弱相关的。而会计上又是以取得成本来计量无形资产的,很多情况下是低估了无形资产。因此,借助于科学的无形资产评估,对会计确认的无形资产进行调整在理论上是必要的。 资产评估准则侧重于强调无形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而并不注重其取得成本是否可确指。尽管评估无形资产有时可采用成本法,但一般认为成本与无形资产的价值在多数情况下是不相关的。资产评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更接近于其经济学中的含义。在经济方面而言,无形资产是某类价值的代表。这种价值是企业盈利的剩余(即,所得利益超过其资本应得的利息及企业家应得的报酬的部分)。按照一定的利率折现后的现值。它强调的是无形资产能够带来超额收益,而不去区分它能否单独辨认。 上述种种关于无形资产的阐释,各有所侧重,各自考虑本学科的特点,无所谓孰是孰非。从资产评估角度来说,有两个主要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什么样的经济现象可以作为无形资产加以评估,也就是说资产评估中的无形资产应具备什么属性;第二,什么样的经济现象能够表明或显示无形资产的价值,从而为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提供依据。 二、无形资产的属性 (一)无形资产应是财产,应具有财产权利和责任 作为一项有财产权利的财产,应该是可以描述和确切辨认的,也就是说它应具有明显的边界。商誉在企业正常的经营中,无法单独辨认,因此,是否把商誉作为无形资产尚存在争议。 作为一项财产,其财产权利应能够得到法律保护,也就是说财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能够被企业所控制。从这一角度考虑,关系类无形资产不符合财产要求。虽然它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这种经济利益是无法控制的,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关系本身不受法律保护。资产评估对于无形资产带来的经济利益,是指它的预期未来利益,而不是指它的现实或过去的实际利益。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合法控制无形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而关系的未来不确定性很大,因此作为无形资产不是很合理。从评估风险角度来说,对那些不受法律保护的所谓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也是不可取的。 作为目标无形资产不一定要拥有所有的法定财产权,如处置权。有些无形资产如政府给予的特许经营权,它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能够被企业所控制,受法律保护。但是这种权利却不能任意转让。资产评估中对于能否作为目标无形资产,主要看它能否给企业带来可以控制的预期经济利益,不能因为无处置权而否定其作为目标无形资产的资格。会计上也并不要求拥有所有法定财产权利,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它着眼于某项资产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被企业所控制。从这一点上看,资产评估与会计对资产的界定是基本相同的。 当然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一样,其控制者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如纳税、接受政府监管以及对无形资产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承担法律责任等。 (二)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 这是无形资产区别于有形资产的一个明显特征。有形资产应该有物质形式,具有可触性和可视性,如你可以触摸并看到厂房、设备、存货等。但是无形资产的证明文件也是可触、可视的,如你也可以触摸并看到专利证书、特许经营权协议等;另一方面,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价值,实质上都来自其财产权利,而这种财产权利都是无形的。从形式上看,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区别并不明显,要区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应从本质上考察。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本质区别在于;有形资产的价值是由它的有形性质所创造的;而无形资产的价值是由它的无形性质所创造的,也就是说,有形资产的可触的、有形的和可视的因素赋于其价值。有形资产的价值来自于它的物质特征,尽管其财产权利是无形的,但它来源于其物质特性。而无形资产的价值或来自于某些权利如许可权、抵押权等,或来自于一些无形因素影响,如竞争优势,独一无二性等,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来源都是无形的。 正是由于无形资产价值来源于其无形特性,要想作为一种可确认的、受法律保护的财产,必须能够提供无形资产存在的有形证明。有些无形影响因素如神秘性,市场潜力等对企业来说是有价值的,但它们并不能作为无形资产,它们缺乏有效的有形证明。它们的价值是随着与之相联系的特定财产而产生的,这一特定财产可以是无形资产,也可以是有形资产。 (三)无形资产应该是在可确认的时间内或作为可确认事件的结果而产生或存在的,同时也应该在可确认的时间内作为可确认事件的结果而被破坏或终止 同其他资产一样,无形资产是在某一特定时刻产生的,也许此前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酝酿才得以创造和开发出来。这样就需要提供证明无形资产产生的依据,往往这一依据是它的有形证明文件。也就是说,一种存在状态,如果没有能够证明其产生或存在的可辨认证明,则不能作为无形资产。 同它在特定的时刻产生一样,无形资产也应该在某一特定的日期消亡。有的无形资产有确切的有效期,则它将在有效期满消亡;有的无形资产并无确切的有效期限,并不能在开始时就清楚它的确切消亡时间,但它将在某一特定时刻消亡是勿庸置疑的。认识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有限性对于资产评估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评估其价值时应充分考虑其贬值的程度和可使用的程度。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有限性,也为会计上对无形资产的摊销提供了依据。 三、无形资产价值的表明或显示 无形资产具有经济价值的表现之一,是它本身能够带来可计量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可以表现为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或提高管理效率等。有时这种经济利益的量化较为困难,但它必须能够量化。如果直接量化不可行,可以采用间接方法,如可以通过把使用目标无形资产时产生的经济利益与该无形资产不存在时的经济利益相比较来计量该无形资产的价值。如果无法量化其价值,则无论是资产评估还是会计都不能将其确认。有必要区分一下无形资产的经济存在形式和它的经济价值,作为目标无形资产仅仅具有经济存在形式是不够的,它还必须具有经济价值,二者缺一不可。如一个企业设计了一个商标并将其注册,则它已具备商标权的经济存在形式,但如果企业将其永远锁在抽屉,而不准备用于任何目的,则它不具有经济价值,当然它就不能作为目标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另一种表现是,能够潜在地增加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产的价值。也就是说如果将目标无形资产加入到一个资产组合中,它能够产生积极影响。无形资产本身可以产生经济价值,如出租无形资产的收益;有时,无形资产需要借助一些有形资产才能实现或充分实现其经济价值,但不论哪种形式来实现,都可说明无形资产是具有价值的。 无形资产领域的争论很激烈,认识差异较大。笔者认为,作为目标无形资产,具备合法的经济存在形式并且具有可量化的经济价值这一点应该是必须的。

  • 索引序列
  • 研究无形资产发论文分类号
  • 无形资产的研究论文
  • 论文无形资产管理研究
  • 无形资产会计研究论文文献
  • 无形资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