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博士论文答辩第一性原理

博士论文答辩第一性原理

发布时间:

博士论文答辩第一性原理

论文答辩总结部分万能范文

论文答辩总结部分万能范文,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的形式,更是有正规审查论文的方式,每个人都写过论文,论文是毕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分享论文答辩总结部分万能范文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选题是重中之重

之所以把选题放在第一位,是因为我在这次论文中深受选题的苦。做论文之前我一直有个误解,认为写论文、写论文,其关键在于写,在于数据,在于在统计软件中运行得到显著结果,而选题只是一个开端,无需花多大功夫。正是这种想法,使我在开题时直接被老师枪毙,我也成为了很少在开题中就被枪毙的几个人之一。现在看来,被枪毙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太被动。我的论文方向是导师给的,当时心里很高兴,觉得省掉了时间去找方向,却未考虑过这个题目我有没有兴趣,我到底能不能做出东西。二是准备不充分。在开题答辩之前,我甚至都没有搞清楚我的论文究竟要用什么基本理论和方法,只是以为当老师问我时,我可以侥幸地用“目前还没有考虑清楚”搪塞过去。而结果是,老师们识破了我的小算盘,并没有放过我。直到现在,我想起开题答辩现场王培欣老师清晰地说出“你的开题不能通过”时,我还冒一后背的冷汗。当然,事后王老师向我解释了她在开题时否定我的原因,也对我最终做出的东西进行了称赞,但我仍旧为自己当时的表现感到惭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话不假。开题的目的就是要作者明确写作的思路和方向,之后所有的工作都要朝着预定的方向前进。除了方向,开题时还应明确论文的写作重点和难点,有些工作可能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可以完成,有些工作却可能需要作者对相关理论进行嫁接和融合,对相关方法进行突破,这些前人没做过的东西是文章的创新点,往往也是重点和难点。明确轻重缓急,不仅有利于使论文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也有利于作者制定书写计划,高效完成书写。

虽然我们常说写论文,其实论文的关键不在于写,而在于思考,在于有好的思想,好的思想的建立就是从选题开始的。选题是选择有前沿性的、自己感兴趣的好题目,因为做一个好题目和一个坏题目所花费的时间是没有太大差别的,都要查文献、搜数据、做分析,而好坏题目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在此次论文中,我虽做出了能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但所选的方向毕竟有些窄,不太前沿,所以我答辩之前一直信心不足,即使是现在心里也仍有遗憾。所以,选题是至关重要的,选题阶段就应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投入大量的时间,这个时间的付出一定是值得的,事半功倍的。

二、理论是根基

之前我总以为,理论部分是最容易写的,这部分不像绪论那样要自己总结梳理,也不像实证部分那样要自己搜集数据进行验证,理论总是要借鉴别人的,借鉴便少不了复制与粘贴。这种错误的思想使我在论文写作中走了不少弯路,理论部分洋洋洒洒写了不少,但导师总不能满意:一般概念性常识性的东西不能要,因为这会降低论文水平,太深奥的本篇论文没用到的东西不能要,因为和下文无关,同时还应保证这部分内容的篇幅,并对下文的创新点有铺垫。为此,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找理论,甚至是在文章完成初稿之后我的理论部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常理来讲,理论是支撑,是根基,是首先要明确的,而我却本末倒置了,所以每修改一次理论,整篇论文都要从头到尾修正一遍,花费了不少功夫。幸运的是,最终我寻找到了一个切入点,把论文的理论与实证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这本应在开题或论文初期完成的工作,我却在论文中后期才做完。事后我常在想,还好这次写的只是硕士论文,篇幅不算大,内容不算深,还算好对付,若是博士论文,我头两年肯定是白念的了。

此次硕士论文使我深刻地体会到理论部分的书写绝不是复制粘贴那样简单,理论部分在论文中起着支柱性的重要作用:理论错了,所有的实证都将没有意义;理论浅了,整篇论文的档次就下来了。选用哪个理论,着重用这个理论的哪部分,理论和实证如何衔接,这些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硕士论文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理论和研究内容相对应,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相对应,前后呼应,一环扣一环,理论便是这个链条的第一个环,是整个论文的根基。

理论部分一定要扣题,扣准创新点,对下文有支撑。下文要用到的详写,用得不多的略写,没用到的在不影响整体连贯性的情况下便可不写,以保证文章的紧凑简明清晰。

三、软件仅仅是工具

我是理科生,理科生都有个通病——钻。我总以为自己擅长数学,所以每次做统计题都会很兴奋,也愿意死抠一些统计软件的原理,不弄懂不罢休。对于学习知识来说,这种精神是可贵的,而对于管理学论文写作来说,这就有些过犹不及了。研一学习的统计课程由于是一门重要的考试课,再加上软件中的许多东西对当时的我来说是陌生的,所以投入了很大的时间和热情来研究为什么要这么操作,这样操作反映了怎样的统计原理。这种思维惯性延续到了做论文期间,我的思路总是“跑偏”,花了时间研究软件是怎样运行的,却改变不了任何统计结果,我成为了一堆数据的玩偶,被数据搞得晕头转向。以至于到最后每要开始研究一个问题,我都要逼着自己事先问一下,这个对论文的书写到底有没有用,若没有,便pass掉,因为时间真得是有限的。

此次论文使我明白,在硕士论文写作中,对统计软件的掌握重在应用,而不是弄懂其原理,虽然在课程学习阶段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这方面,但它们不决定论文的实质性内容,而只是辅助。尤其是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更应灵活地进行时间分配,分清轻重缓急。软件是一种工具,就像是物理实验中的仪器一样,虽然有误差,但不影响结果分析,至于为什么有这种误差,不是论文重点研究的内容。

硕士论文对统计方法的要求相对简单,而博士论文也许就不这样容易了。博士论文又提高了一个档次,我想对统计知识的要求应该也高一个水平,自己以后还应深入掌握。

四、常与老师沟通

在这一点上,我自己做得还有不足,我不是很经常地去找老师沟通,尤其是在论文初期,老师帮我选好题后我就再也没找过他。我总以为自己的思想还不成熟,不知道与老师谈些什么,而我的导师也不是很善谈、能调动别人情绪的那种(除了喝酒的时候,呵呵)。所以,我每次找导师都是因为大事要来了,比如中期、结题。中期时与导师沟通了一次,导师没有提什么意见,因为那个时候我做出的东西还是四分五裂的。在这篇论文上,与导师有实质性的沟通是我完成初稿之后。我初稿完成的比较快,5月中旬就完成了,这样导师有充分的时间给我修改,因为我们6月底才答辩。导师对我的论文逐字逐句地进行了修改,从结构到语言,从理论到实证都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并且导师提出的大都是些关键性的问题,这对我的论文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

与自己的导师进行沟通是必须的,与其他老师,尤其是开题、中期、结题时答辩组的老师进行沟通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论文不像是数学题,答案是固定明确的,论文中的观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的老师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层面的问题,这对论文写作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往往作者在论文写作中会产生一些盲点和思维惯性,束缚着新东西的产生,而不同老师的意见可以促进我们不断产生新的想法,使论文不断完善。我在中期和结题之后都会主动地找评阅老师,请老师详细地为我讲讲他们的意见,以保证我在下面的书写中不要走错路子。

值得注意的是,与老师沟通并不意味着完全听从老师的,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观点,老师的意见大都是建议性的,而关键还在于自己,因为是我们在做论文,而不是老师在做。

五、其他

论文写作中还有一些应注意的'小问题,不好一一详细整理,就都归纳在其他里吧。比如,参考文献一定要阅读好期刊上的文章,因为做研究是承前启后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论文写作过程中,用日期为每天的论文命名,这样可以看到论文的进展情况,使自己有成就感;适当地用图和表,四五万字的论文让读者一看很容易发怵,而适当地图表可以使读者醒目地看到作者的思路和观点;注重格式,虽说格式不影响论文的实质内容,但它是论文的面子,是作者工作态度的体现,在这种稍微细心一点就能做好的工作上一定不要出现差错;有了想法及时书写,不拖拉,有些想法是转瞬即逝的,所以有了好的点子应马上记下来,等积攒多了,也许就会是个大的创新点,并且写论文是会上瘾的,最初要逼着自己有这种瘾,待上了道之后速战速决,完成书写;正确对待PPT,PPT不是要上台念的,而是要讲出来,并且做PPT的过程也是作者梳理思路的过程;答辩之前做好准备,对自己提问,大胆猜测老师们会问些什么问题,自己应怎么做答,有充足的准备才会有十足的信心。

硕士论文结束了,但这只是我学术生涯的一个开端,我的学术之路还很长很长。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到了科研的最初体验,这个第一次对我来说是珍贵的。也许,多年以后,再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会为自己的幼稚和浅薄感到羞愧,但我不会忘记我写下这些文字时的激动与自豪,因为我勇敢地踏出了第一步,即将开始新的征程。

1、认真阅读和领会《关于案例研究论文的几点说明》

白华老师曾经在学校MPAcc网站发表过《关于案例研究论文的几点说明》,其中写到“全面深入地理解一套理论,通读正反各方对其评论,掌握其要义,还能指出这一理论的不足之处和改进办法。在此基础上将其运用于某一领域,提出一个运用这一理论的应用性框架。然后用这一框架去分析案例,得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结论或能指导案例公司的工作;或是反过来检讨理论和框架本身的问题”,反复阅读及领会这段话的含意,对于我们的论文写作可以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

2、选好题目

按照学校要求,MPAcc学位论文应为案例研究类型,即以我们自己目前正在从事或曾经从事的工作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这样资料搜集较为容易,写作起来能得心应手,答辩时也能对答如流。正如罗其安老师所言,我们所写的论文应该是没有在这个案例单位工作过的人肯定写不出来或很难写出来的。

我从1996年10月起从事营销财务工作,1998年5月进入创维公司营销总部从事财务工作,对营销财务工作有着自己深刻的体会,所以就以创维公司的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为案例研究对象来撰写了学位论文,并在资料搜集及论文写作过程中感觉比较得心应手。

3、积累素材

论文陈述可以很好地组织和发展论点,并为读者提供关于论点的“指南”。

论文陈述包含以下内容:

1、陈述你对这个主题的主要观点

陈述观点时一定要表达一个主要思想,并陈述你的立场或看法。关于主题,需思考:

2、给出几个支持主要观点的理由

理由要写清楚,一定要用符合逻辑的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这个理由。

3、给出一个与主要观点相反的观点

一个好的论文陈述要承认论点存在另一面。所以,同学可以在论文陈述中给出一个反论点。

论文陈述写作示例:

1、首先,从一个问题开始。例如:互联网对教育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吗?

2、其次,表明你对这个问题的立场。例如:互联网对教育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3、最后,发展你的答案。例如:互联网使用的负面影响被其对教育的诸多好处所抵消:互联网有助于学生和老师更容易地获取信息、接触不同的观点,以及这是一个灵活的学习环境。

叙述中要表述清楚你写这篇论文的构思(提纲),论点、论据,论述方式(方法)。一般约5分钟左右。答辩老师通过你的叙述,了解你对所写论文的思考过程,考察你的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1简要叙述毕业论文的内容叙述中要表述清楚你写这篇论文的构思(提纲),论点、论据,论述方式(方法)。一般约5分钟左右。答辩老师通过你的叙述,了解你对所写论文的思考过程,考察你的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2即兴答辩答辩老师向你提出2—3个问题后,其中一个问题一般针对你的论文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提出问题,考察学生对引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第二个问题,一般针对你的论文中所涉及的某一方面的论点,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或专业实务进行讲(论)述。考察你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你实务(实际)工作的联系及帮助,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个问题,根据学生有一定工作经验,提出专业理论或实务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案例和实务,研讨理论依据或当前所学专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及热点问题。考察学生专业方面的潜在能力。答辩准备1、学生自述需要准备的问题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5)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6)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7)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立论依据8)本文的优缺点9)论文有何创新之处10)重要引文的具体出处11)本文提出见解的可行性12)定稿交出之后,自己重读时发现的缺陷13)写作毕业论文时的体会对以上问题应仔细想一想,必要时要用笔记整理出来,写成发言提纲,在答辩时用。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临阵不慌。2、答辩中老师常提出的问题1)毕业论文采用了哪些与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方法2)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用你自己的话高度概括3)你选题的缘由是什么?研究具有何种现实指导意义4)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怎样在你的文中体现5)从反面的角度思考:如果不按照你说的去做,结果又会怎样6)论文的理论基础与主体框架的关联?主要的理论基础是什么7)经过研究,你认为结果会是怎样?有何正面或负面效果8)论文研究的对象是个体还是群体?是点的研究还是面的研究9)研究的应然、实然、使然分别是什么10)论文中的结论、建议或策略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11)研究对象是否具有可比性?研究框架是否符合论文规范答辩技巧1自述与问题回答首先要介绍一下论文的概要,这就是所谓“自述报告”,须强调一点的是“自述”而不是“自读”。这里重要的技巧是必须注意不能照本宣读,把报告变成了“读书““照本宣读”是第一大忌。这一部分的内容可包括写作动机、缘由、研究方向、选题比较、研究范围、围绕这一论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自己在论文中的新见解、新的理解或新的突破。做到概括简要,言简意赅。不能占用过多时间,一般以十分钟为限。要突出重点,把自己的最大收获、最深体会、最精华与最富特色的部分表述出来。这里要注意一忌主题不明;二忌内容空泛,东拉西扯;三忌平平淡淡,没有重点。在答辩时,学生要注意仪态与风度,这是进入人们感受渠道的第一信号。如果答辩者能在最初的两分种内以良好的仪态和风度体现出良好的形象,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沉着冷静,边听边记精神集中,认真思考既要自信,又要虚心实事求是,绝不勉强听准听清,听懂听明2论文答辩——图表穿插任何毕业论文,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用图表表达论文观点的可能,故我认为应该有此准备。图表不仅是一种直观的表达观点的方法,更是一种调节论文答辩会气氛的手段,特别是对私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讲,长时间地听述,听觉难免会有排斥性,不再对你论述的内容接纳吸收,这样,必然对你的毕业论文答辩成绩有所影响。所以,应该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适当穿插图表或类似图表的其它媒介以提高你的论文答辩成绩。3论文答辩——语速适中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一般都是首次。无数事实证明,他们论文答辩时,说话速度往往越来越快,以致毕业答辩委员会成员听不清楚,影响了毕业答辩成绩。故毕业答辩学生一定要注意在论文答辩过程中的语流速度,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不能像连珠炮似地轰向听众。4论文答辩——目光移动毕业生在论文答辩时,一般可脱稿,也可半脱稿,也可完全不脱稿。但不管哪种方式,都应注意自己的目光,使目光时常地瞟向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及会场上的同学们。这是你用目光与听众进行心灵的交流,使听众对你的论题产生兴趣的一种手段。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由于听的时间过长,委员们难免会有分神现象,这时,你用目光的投射会很礼貌地将他们的神“拉”回来,使委员们的思路跟着你的思路走。5论文答辩——体态语辅助虽然毕业论文答辩同其它论文答辩一样以口语为主,但适当的体态语运用会辅助你的论文答辩,使你的论文答辩效果更好。特别是手势语言的恰当运用会显得自信、有力、不容辩驳。相反,如果你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始终直挺挺地站着,或者始终如一地低头俯视,即使你的论文结构再合理、主题再新颖,结论再正确,论文答辩效果也会大受影响。所以在毕业论文答辩时,一定要注意使用体态语。6论文答辩——时间控制一般在比较正规的论文答辩会上,都对辩手有答辩时间要求,因此,毕业论文答辩学生在进行论文答辩时应重视论文答辩时间的掌握。对论文答辩时间的控制要有力度,到该截止的时间立即结束,这样,显得有准备,对内容的掌握和控制也轻车熟路,容易给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一个良好的印象。故在毕业论文答辩前应该对将要答辩的内容有时间上的估计。当然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灵活地减少或增加也是对论文答辩时间控制的一种表现,应该重视。7论文答辩——紧扣主题在校园中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往往辩手较多,因此,对于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说,他们不可能对每一位的毕业论文内容有全面的了解,有的甚至连毕业论文题目也不一定熟悉。因此,在整个论文答辩过程中能否围绕主题进行,能否最后扣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另外,委员们一般也容易就论文题目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提问,如界能自始至终地以论文题目为中心展开论述就会使评委思维明朗,对你的毕业论文给予肯定。8论文答辩——人称使用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人称使用问题,我建议尽量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如“我”“我们”即使论文中的材料是引用他人的,用“我们引用”了哪儿哪儿的数据或材料,特别是毕业论文大多是称自己作的,所以要更多使用而且是果断地、大胆地使用第一人称“我”和“我们”。如果是这样,会使人有这样的印象:东西是你的,工作做了不少!

关于内容:1、一般概括性内容:课题标题、答辩人、课题执行时间、课题指导教师、课题的归属、致谢等。2、课题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方案设计(流程图)、运行过程、研究结果、创新性、应用价值、有关课题延续的新看法等。3、PPT要图文并茂,突出重点,让答辩老师明白哪些是自己独立完成的,页数不要太多,30页左右足够,不要出现太多文字,老师对文字和公式都不怎么感兴趣;4、凡是贴在PPT上的图和公式,要能够自圆其说,没有把握的坚决不要往上面贴。5、每页下面记得标页码,这样比较方便评委老师提问的时候review关于模板:1、可以去像素网选择一套合适的论文答辩PPT模板,不要用太华丽的企业商务模板,学术ppt最好低调简洁一些;2、推荐底色白底(黑字、红字和蓝字)、蓝底(白字或黄字)、黑底(白字和黄字),这三种配色方式可保证幻灯质量。我个人觉得学术ppt还是白底好;3、动手能力强的大牛可以自己做附和课题主题的模板,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喜欢的图在“幻灯片母版”模式下插入就行了。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第一性原理计算毕业论文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 王达、王强华课题组 经过长达五年的 探索 ,终于找到了破解过掺铜氧超导体中电子「丢失」之谜的关键: 氧空位 。由于该顶角氧空位的存在,会使得电子感受到一种各向异性散射率,从而很自然的解释几年前超流密度和光电导的「反常」实验结果,即电子并没有「丢失」,而只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隐藏」了起来。日前,相关研究成果以 “Anisotropic Scattering Caused by Apical Oxygen Vacancies in Thin Films of Overdoped High-Temperature Cuprate Superconductors”为题发表于【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8, 137001 (2022)】。

该论文的 第一作者为王达副教授,通讯作者为王达副教授和王强华教授,其他作者包括徐俊奇硕士生和张海军教授。 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也得到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在2016年,人们在过掺铜氧超导体LSCO中发现低温下超流密度的变化正比于温度,即

而零温超流密度本身正比于超导转变温度,即

【I. Bozovic et al., Nature 536, 309 (2016)】。这两个关系共存在当时看来是与BCS理论相矛盾的,被称为「超导电子丢失」之谜【J. Zaanen, Nature 536, 282 (2016)】。而随后在2018年,人们又对光电导进行了测量,发现即使在正常态,光电导谱权重也会随着掺杂而下降,即正常电子也会「丢失」【F. Mahmood et al., Phys. Rev. Lett. 122, 027003 (2019)】。 这两个奇怪的实验结果就对过掺铜氧超导体符合BCS理论这样一个物理图像提出了挑战。

经过长期的 探索 ,王达副教授和王强华教授发现,只要正确的处理顶角氧空位所带来的各向异性散射率

就可以调和上述所有的矛盾。 这在物理上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由于散射率在超导节点处降为零,因此低温下超流密度随温度的线性变化行为不发生改变;而该无序的存在可以同时压制

这又与各向同性散射

的效应类似。这样就同时解释了超流密度实验中所得到的两个看似矛盾的线性关系。另一方面,计入各向异性散射

也可以对正常态的光电导实验数据进行更好的拟合,从而使得正常电子的谱权重不再「丢失」。在材料计算方面, 张海军教授 和其课题组的 徐俊奇硕士生 通过第一性原理的计算,也给出了支持LSCO中顶角氧空位的结论。

论文链接:

--南京大学新闻网

不同配比化合物第一性原理回答如下: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根据安全性原则要不同配比化合物第一性原理,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祝您生活愉快。

材料在合成或加工过程中会有意或无意地引入一些结构缺陷,此外由于熵对系统自由能的贡献,缺陷也可在有限温度下自发地出现。不同缺陷可能对材料性能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如,外来杂质可以增加载流子浓度,但同时引入的额外散射过程又会降低其迁移率。缺陷设计还可开发出新技术,如可用点缺陷作为量子信息领域中的单光子发射器或量子位主机。随着新材料的发现,缺陷对于工程师和科学家而言,仍然是活跃而重要的研究领域。而现在,这似乎与诸如石墨烯和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等二维(2D)材料特别相关。由于2D材料比表面积大,因而多数原子暴露在表面并与周围环境接触。2D材料因与反应物存在相互作用,不仅缺陷浓度远大于块体系统,且缺陷调控也更加容易。缺陷类型的确定可以通过拉曼光谱实现,然而缺陷类型或浓度与拉曼特征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难以建立,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

来自芬兰阿尔托大学应用物理系的Hannu-Pekka Komsa领导的团队,构建了基于经验势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的组合方法,可用于模拟缺陷材料的拉曼光谱,其中经验势用于评估缺陷系统的振动模式,然后与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到的拉曼张量进行结合。他们研究了在何种程度上可以区分空穴类型,并提供随缺陷浓度变化时拉曼光谱演化的起源分析。这种方法不仅能可靠地模拟拉曼光谱,还可深入了解缺陷系统中振动模式的物理内涵,以及如何用拉曼光谱对它们进行探测。作者利用该方法研究了单层MoS2中的空位缺陷,捕获了缺陷对突出峰位移和不对称展宽的影响,其结果与实验数据定性一致。此外,他们使用声子局域模型来拟合其模拟的拉曼光谱,以评估该模型在缺陷材料中的适用性。结果发现,当同时考虑完整的声子色散关系和局域类型时,该模型非常有效。通过本研究发现,只要有适当的经验势,就可以有效地评估缺陷系统的拉曼光谱。

该文近期发表于 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6 : 59 (2020),英文标题与摘要如下,点击可以自由获取论文PDF。

Simulating Raman spectra by combining first-principles and empirical potential approaches with application to defective MoS2

Zhennan Kou, Arsalan Hashemi, Martti J. Puska, Arkady V. Krasheninnikov & Hannu-Pekka Komsa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two-dimensional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in optoelectronic, catalytic, or sensing devices heavily relies on the materials’ quality, that is, the thickness uniformity, presence of grain boundaries, and the types and concentrations of point defects. Raman spectroscopy is a powerful and nondestructive tool to probe these factors but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pectra, especially the separation of different contributions, is not straightforward. Comparison to simulated spectra is beneficial, but for defective systems first-principles simulations are often computationally too expensive due to the large sizes of the systems involved. Here, we present a combined first-principles and empirical potential method for simulating Raman spectra of defective materials and apply it to monolayer MoS2 with random distributions of Mo and S vacancies. We study to what extent the types of vacancies can be distinguished and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origin of different evolutions of Raman spectra upon increasing defect concentration. We apply our simulated spectra to the phonon confinement model used in previous experiments to assess defect concentrations, and show that the simplest form of the model is insufficient to fully capture peak shapes, but a good match is obtained when the type of phonon confinement and the full phonon dispersion relation are accounted for.

超硬材料因其具有高硬度、耐磨、热稳定性好等优良特性通常被作为削切工具和超硬涂层,在工业和国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超硬材料通常由硼、碳、氮等轻质元素合成。1955年金刚石的合成和1957年立方氮化硼的合成成为了超硬材料发展史上的两座里程碑。近年来,过渡金属因具有高的价电子密度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过渡金属本身的硬度并不高,人们通过将硼、碳、氮等轻质元素掺入过渡金属中形成过渡金属轻质元素化合物,从而提高其硬度。如,常压下合成的 ReB2、OsB2和高压下合成的PtN2,都具有较高的体弹模量和剪切模量,被认为是潜在的超硬材料。因此,对过渡金属轻质元素化合物的研究成为了超硬材料研究的一个新热点。一些过渡金属硼化物能够在常压条件下合成,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受到了研究者们的欢迎。我们采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CALYPSO软件包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对ReB3和IrB3的结构进行了预测和研究。通过结构预测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结构:对称性为P-6m2、P63/mmc、P-3m1的ReB3和对称性为Amm2、P63/mmc、P-6m2、P-3m1的IrB3。其中对称性为P-6m2的ReB3和对称性为Amm2的IrB3可能分别为ReB3和IrB3的基态结构,且在0-100GPa的压强下它们一直为基态结构。通过声子谱的计算,这些结构均没有虚频,说明它们都是动力学稳定的。弹性性质的计算表明它们都是弹性稳定的。态密度穿过费米能级表明它们均具有金属性。P63/mmc-ReB3和P-6m2-ReB3的理论硬度分别达到37和30GPa,通过电子结构的分析我们发现它们具有高硬度的原因来自于它们结构中很强的B-B键和Re-B键。P63/mmc-ReB3和P-6m2-ReB3高的理论硬度使得它们有望成为新型的超硬材料。过渡金属氮化物中,过渡金属钽的氮化物因其出色的性能(例如化学稳定性,高硬度,高熔点,具有良好的热和电导性,以及超导等)始终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我们采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的CALYPSO软件包对Ta-N系统6种不同配比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预测。预测得到的结构包括:P-6m2(187)-TaN、P-6m2(189)-TaN、C2/m(12)-TaN2、P4/mmm(123)-TaN3、P6cn(60)-Ta2N、P-4m2(115)-Ta2N3、P63cm(185)-Ta3N5。随后,我们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对它们的结构、相稳定性、动力学稳定性、弹性性质和电子结构等进行了研究。其中 P-6m2(187)-TaN与先前实验上合成的δ-TaN结构相同,P-6m2(189)-TaN与先前实验上合成的ε-TaN结构相同。所有这些结构的形成焓在所研究的压强范围内(0-50GPa)都是负值,表明它们可以稳定存在。我们通过声子谱的计算来判断这些结构的动力学稳定性,发现除 P4/mmm(123)-TaN3以外的其它结构都不存在虚频,说明除 P4/mmm(123)-TaN3以外的结构都是动力学稳定的。弹性常数满足机械稳定性条件,表明它们都是弹性稳定的。除 TaN3以外,其它预测结构都具有较大的体弹模量(高于260 GPa),这表明它们都具有较强的抵抗体积形变的能力。P-6m2(187)-TaN具有较高的剪切模量,说明它具有较强的抵抗剪切形变的能力。对所有预测结构进行态密度计算,P63cm(185)-Ta3N5在费米面处出现了带隙,说明 Ta3N5是一种半导体材料。而其它结构的态密度穿过费米能级说明它们都是金属性质的。过渡金属化合物WB3和OsB3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但他们的基态结构还有待进一步确定。我们同样采用了CALYPSO软件包对WB3和OsB3进行了结构预测,得到的结构有:R-3m-WB3、P63/mmc-WB3、P-3m1-WB3、P-6m2-WB3、P-6m2-OsB3、P-3m1-OsB3、P6/mmm-OsB3。这些结构中,P-6m2-OsB3和R-3m-WB3分别为 OsB3和WB3的基态结构。声子色散曲线显示,除 P6/mmm-OsB3以外,其它结构均没有虚频出现,说明其它结构是动力学稳定的。R-3m-WB3和P63/mmc-WB3拥有较大的理论硬度(37GPa和38GPa),接近超硬材料的标准40GPa。这表明R-3m-WB3和P63/mmc-WB3可以作为潜在的超硬材料。电子结构的分析发现 R-3m-WB3和P63/mmc-WB3中存在很强的W-B键和B-B键。这就解释了它们稳定性好而且硬度较高的原因

中国第一个文学博士论文答辩

他现在过得很好,有了自己的事业,娶了一位比较贤惠的妻子,还有可爱的孩子,他每年都会去旅游。

我觉得我带出来了第一位博士,还是非常沾沾自喜的,也以他为荣,感觉特别的骄傲自豪,很欣慰,很有成就感。

我的第一个博士肯定是印象最深刻的,由于没有经验,其实很多时候是和博士生一起成长的,这个时候俩人会有一种平等的关系。

我觉得这样的事情非常的有意义 ,因为是自己带领的第一位博士,所以感情非常深刻 。

中国第一名博士论文答辩时间

我觉得我带出来了第一位博士,还是非常沾沾自喜的,也以他为荣,感觉特别的骄傲自豪,很欣慰,很有成就感。

后来他找到了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而且还是娶了一位非常贤惠的妻子,每年都会去别的地方旅旅游散散心。

在现如今我们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各个家庭对于孩子的学习也越来越重视。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一个高学历,这样在踏入社会才能够有一个好的工作。现如今很多人都知道,在考入大学本科毕业后还能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在很多人心里都觉得博士生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称号。那么我们国家第一位博士,你知道是谁吗?我们今天所讲的这个故事主人公,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博士,拿着编号1的博士证书,那么现如今发展怎么样了呢?

一、第一个拿到博士证书的人

在1982年,我们国家第一次举行了博士论文答辩。那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答辩。而在当时去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博士生们也个个都是来头不小。在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第一次博士论文答辩,想想也能知道在场的博士生必定是我们国家的人才。而在当时第一个拿到博士证书的人就是马中骐,钱三强亲自为他签发了博士证书,并且博士证书的编号为“10001”。所以说这个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本博士证书,现如今,这本博士证书还被收藏在了国家博物馆里。

二、马中骐的博士路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初期,我们都知道是一个百废待兴的状态,在当时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还没能像现如今这么完善。但那个时候,马中骐就对知识非常向往,在1956年的时候,16岁的马中骐凭借着自己优异的学习成绩考进了兰州大学学习物理系。马中骐从小就有一个学习科学,为祖国报效的心愿。所以在兰州大学,即便是学习条件非常艰苦,但他仍然咬牙坚持了下来,并且在兰州大学学习到了不少的知识。而在兰州大学毕业之后,他就留在了那里教书,这一教就是三年的时光。

而在教书的过程当中,马中骐又一次凭借着自己对知识的渴望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的学习过程当中马中骐也是保持着非常优异的学习成绩,但是随后再由于我国当时的大环境,他又回到了兰州做劳动。可即便是在兰州做劳动的时间,马中骐仍然是利用很多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读书学习。而在后来马中骐就再次的回到了学校继续读书,并且在1982年的时候参加了我国第一次博士论文答辩。

三、为国奉献的人才

在马中骐拿到博士证书之后,他就积极地投身于我们国家的建设工作当中。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而且他还被国家评为了“博士导师”,也足以见得马中骐对我们国家的贡献。在2005年的时候,马中骐就到了退休的年纪,于是他就从他所在的职位上退了下来。即便是不在工作了,马中骐仍然没有放弃学习。他的一生都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为祖国做贡献,他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结语:作为我们国家第一位博士生,确实是非常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马中骐一生都在不断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后来过得很好。因为他有很高的学历,并且有很多企业因为他所拿的博士证书而邀请他,现在他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生活美满,家庭幸福。

我国第一批博士生论文答辩结果

1982年他正式被评为博士,成为了我国建国以来的首位博士生。马中骐已经在2005年就退休了,退休后他也没有停下学习,仍然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时刻贯彻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1982年,我国举行了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的首次博士论文答辩。那一次到场的老师阵容非常豪华,他们都是当时科研界的顶尖人物。比如,曾参加“两弹一星”工作的彭桓武,以及胡宁与戴元本等著名的教授,由他们组成一个七人的答辩会投票小组,让他们来评判博士生论文的质量,以及是否有资格可以成功获得博士生的称号。

此次答辩会老师的阵容强大,学生的阵容也不容小觑。因为这一届的博士生各个都是数一数二的人才。正如,那位博士编号为001的学生,就曾受到杨振宁的青睐。

01新中国第一张博士证书的颁发

这位新中国第一位博士生,他的博士证书是由钱三强亲自签发的,他的博士编号完整地来讲是“10001”,这代表着中国第一批博士生中的第一位获得博士称号的学生。现在,这一张具有纪念意义的博士证书已经被国家博物馆给保存下来,成为一个划时代的美好象征。这是对于这张证书的拥有者马中骐一生最好的肯定。

02马中骐漫长的博士之路

马中骐,他的博士之路走得非常艰辛。从大学本科到博士毕业,马中骐整整走了二十六年。在1956年的时候,年仅十六岁的马中骐就进入到兰州大学就读。马中骐选择的是那所大学的物理系,秉着对物理学的热爱,马中骐克服了兰州的艰苦条件,用学习和知识来充斥自己的生活。所以,在兰州大学上学的那段时间里,马中骐几乎书不离手,只要有了空闲,那就坐下来品读书籍,研究知识。至于其他的户外活动,他则较少参加。

马中骐在兰州大学顺利毕业以后,便开始了留校教书的生活。那一年,马中骐才只有二十一岁。在兰州任教了三年以后,马中骐又一次迎来了自己新的学习生涯。他考上了北京大学,成为了胡宁的学生。在胡宁教授的帮助之下,以及马中骐自己的刻苦学习之下,他的课业成绩非常突出,也受到老师的关注。可是一年以后,马中骐迫于社会因素,不得已再一次回到了兰州,在那里劳动做苦力。

虽然工作的时间大大占用了马中骐的读书时间,但是他还是能挤出一点时间读书,就多挤出一点出来。后来马中骐的两次研究生重读愿望都落空了,这让他备受打击。不过,幸运的是,国家惜才爱才,放宽了考试的年龄限制。这才让马中骐有机会可以重新回到学校。

就这样,马中骐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回到了学校学习,并且成功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博士生。马中骐的博士论文还曾经被送到杨振宁的手中,让杨振宁帮忙把关,由此可见马中骐学习成绩优异,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杨振宁也曾经评价说他的研究成果是“能留得下来的工作”。

03马中骐2005年退休

之后,马中骐还被国家评为“博士导师”,由此可见马中骐的学术造诣有多高了。马中骐一直在为国家服务,直到2005年的时候,他才在任上退休。马中骐的一生是传奇的,他用他的刻苦,来告诉人们努力了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他如今发展的非常不错,他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有非常多的学术研究和成果,并且他的收入非常可观,也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他也还在不断的继续学习,过得非常开心幸福。

他是我国第一位博士,他如今挺好的,因为最近挺少出现了,很少出现在聚光灯下,而且没有小道消息披露,所以没什么消息,祝他生活幸福。

  • 索引序列
  • 博士论文答辩第一性原理
  • 第一性原理计算毕业论文
  • 中国第一个文学博士论文答辩
  • 中国第一名博士论文答辩时间
  • 我国第一批博士生论文答辩结果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