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模板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模板

发布时间: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模板

美术教学是所有学科中难度较大的科目,因为美术教学涉及的专业性知识范围大、程度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生活、学习,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该文从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美术;问题;分析

高中美术课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虽然这门课程很早就开设了,但是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始终无法认识到美术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近些年来,我们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改革的春风,广大教师通过对教学理念的不断学习,逐渐了解到了美术教学对高中时期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面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美术教师也在积极地想办法、找对策,力争解决这些教学中的现实困难,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很多高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总是在埋头备课、枯燥无味地讲课,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奋斗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是社会、家长都受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体现在有限的几门学科上,美术知识的学习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一种缺失。学校教育注重的不再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心灵的净化和美学教育早就抛到了脑后。

2.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性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存在着很大的贫富差距,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随之带来的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视,教学所需的各种硬件设备也相应完善。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极大地限制了教学设备的建设。没有硬件设备的支持,很多教师无法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这严重制约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学校的硬件条件和美术教学所需的教学器材与场地

之间存在着矛盾一般的高中学校普遍会承受高考的压力,整所学校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高考的冲刺上,教师的教学也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即使有些美术教师非常愿意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但是由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整个学校的教学导向相悖,也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时间长了,美术教师也就放弃了努力,学生更是提不起学习美术的兴趣,由此导致很多学生只愿意上美术鉴赏课。因为鉴赏课上,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和动手,所学的美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样的学习现状往往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被激发。

(三)家长对美术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学生态度冷淡

在长期的高中教学中,美术课程一直是被当作副科来看待的,因此,很多家长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学好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才算是好学生,才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如果还是喜欢美术,沉迷于绘画的世界,家长就开始担心,怕自己的孩子不务正业,走入歧途,于是这些喜欢美术的学生只能偷偷地学习美术知识。升学的压力、父母的不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都导致了高中美术课程成了名存实亡的摆设。

(四)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待提高

有些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再加上学校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导致美术教师丧失了教好美术的信心,也不愿意再下功夫来深入钻研自己的业务,这样的教学现状严重影响了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的进步。高中美术课程中的鉴赏内容丰富多彩,里面涉及了各种艺术形式,例如雕塑、工艺美术、园林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文学、历史、音乐、书法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能够促进学生各学科的综合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高中美术教学是人类艺术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美术以其独有的特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个没有艺术美感的民族会是一个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民族,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面对的社会环境也将不可想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和学校开始认识到开设美术课的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重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正是高中美术学科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要取得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学习,解决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美术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美术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极佳途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思想都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彻底摒除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尽全力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才。

(二)活化教材,激发兴趣

当今时代的学生处于信息技术极其发达的时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途径来了解世界,发现美。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只靠枯燥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提高学习质量。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美术教师要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开拓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开展各种美术专业的课堂研究活动,多反思、多总结,不断地改进教学,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提升。

总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给我们的美术课堂带来了一缕温暖的春风,我们要乘着这缕春风不断前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当前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逐步完善高中美术课堂改革和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陶晓丽.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的整合和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2]王小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的创新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3).

摘要:在小学美术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分析美术课程标准,从美术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儿童心理独特性、影响学习的主观因素和美术设计课程的趣味性,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美术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陶行知;创新;生活;基础教育

当前,根据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根据小学美术教育大纲有关“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现在小学四年级的美术设计课与以往单纯的手工课有了很大的区别。在现在的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模仿、研究,主动产生疑问,促进学生形象感知能力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设计思维。下面笔者谈谈在小学四年级美术设计课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的共识。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自主探索、主动学习、有积极性,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在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如,在上《椅子的设计》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多功能、现代化的座椅的视频,学生在观看时不时发出阵阵惊呼声,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导入椅子的设计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还可以如此天马行空地设计椅子,就不会导致他们形成思维定式,设计出千篇一律的椅子模型。课程导入之后,教师需要分步骤让学生知道椅子的基本功能和组成部分,然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设计,或者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设计。因为学生天真烂漫,所以笔者基本上不设置太多框架,而是鼓励、引导他们从色彩、造型、功能和材质等方面大胆设想、主动创新。学生本来想象力就丰富,笔者在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之后,他们就充分活跃思维,设计出潜水座椅、腾空座椅、太阳能座椅、胶囊座椅等作品,从而不仅实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且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欢乐。这节课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如,走到学生中间,对学生分别进行指导,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为全体学生参与思考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紧密结合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开展美术设计。如,《自己做图画书》和《为自己的书设计封面》这两课,前者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图画书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制作方式、不同的样式等内容,学会利用简易的方法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图画书,从而丰富他们的书籍制作知识,提高他们动手设计的能力;后者是希望学生在掌握封面设计基本元素等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采用独特的方式方法为自己的书籍设计一个封面,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动手设计的能力。学生在完成设计后,进行集体鉴赏、评价,也能锻炼学生的审美和描述能力。

三、创造欣赏环境,掌握设计基础

当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教师还必须培养其欣赏美的设计的能力和自主设计的基础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基础能力。

其一,专题设计欣赏课,采用目前小学美术欣赏课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自身充分准备该设计主题的相关知识,在讲授中声情并茂,生动活泼。如,在上《生肖贺卡》专题欣赏课时,笔者通过让学生欣赏以十二生肖为主题、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如邮票、皮影、剪纸、年华、香包、头饰、灯笼等,引导学生了解祖国传统工艺中富有张力的表现技巧,懂得中国风与民族风的区别。通过学习该主题欣赏课,学生对十二生肖和中国传统工艺品有了深入的了解。

其二,现场参观欣赏课,与地方资源、社区街道资源相结合。笔者曾经带领学生走进宁海柔石公园广场、宁海县图书馆,实地参观各种雕塑装饰、平面广告、建筑装饰等设计。由于在前期欣赏和设计课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设计基础知识,所以在实地走访中进行欣赏教学的成效非常不错。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2000字

论文摘要: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既有内容广泛的政治、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听音、视唱、发声、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最佳途径。正如列宁指出:“音乐是对人民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论文关键词: 小学生 德育 音乐教学

一、在教学准备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的准备关键在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国旗国旗真美丽》、《小乌鸦爱妈妈》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作好教具、课件等其他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国旗国旗真美丽》欣赏教学中,我就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放在新课的引入阶段进行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看照片,同学们既有听觉又有视觉的感受,对他们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绪给予很好的帮助。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一节优质课中,教学过程是精粹,在此环节中体现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说教,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就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把情感做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

三、在音乐感受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

四、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乐课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往往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选唱一首歌曲,打上一个等级草草了事。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综合评价作用,更重要的是严重淡化了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们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或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例如:我在一次期末考核中,加入了父母评价一栏,让学生把《洗手绢》回家唱给父母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给出简要的评价。第二天看到家长们的评价时,让我大感意外。“她长大了,懂事了!”“我的宝贝儿子也会做事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结果吗?

五、在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教育

将音乐与文化融合起来,把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音乐与历史、地理、体育的关系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来讲,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中低年级同学的喜爱。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当众、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现”。学生在自由表现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自信与勇气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新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养成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六、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游戏时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如以班级、小组等为单位的游戏,需要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一些需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游戏,有利于学生毅力的训练。

歌表演、律动特别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如教学《我爱雪莲花》,将具有新疆舞特点的律动交给学生,《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表演有彝族风味,《金孔雀轻轻跳》是美丽的傣家舞。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清楚认识中国的多个民族,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也的理解和热爱。

七、教师以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需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有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以为人师表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培养高尚的情操,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课堂上,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形象,歌唱充满激情,琴声优美动听,所有这些,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使学生不仅通过间接的教材内容,更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得到直接的德育教育。

结束语

总之,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课深入挖掘音乐歌曲的德育因素,揭示音乐情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受到陶冶,受到影响,受到启发,受到鼓舞,最终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艺术 教育 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校艺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民间艺术;特色艺术教育

论文摘要:对民间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关系探索,是新课程改革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优秀的民间艺术作为一切艺术形式的“母体艺术”,是中国传统人文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提高学生 传统 文化 修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应积极挖掘当地民间艺术资源,形成自身特色。本文阐述了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挖掘整理民间艺术资源形成特色艺术教育的途径。

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如何通过艺术课程和开展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是大专院校艺术教育。尤其是面向当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职业技术院校艺术教育亟需解除的课题。笔者以为。职业技术院校的艺术教育.要自觉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担负起对优秀民间艺术资源的挖掘整理.并将其列入教学内容之中,形成符合本校、本地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课程。

一、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学校特色艺术教育的选择和责任

对民间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关系探索,是新课程改革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明确指出,在艺术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高等学校既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又要努力创造条件.开设各种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形成自己的特色艺术教育。根据近年在教学中的探索.笔者认为.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融合民间艺术的艺术教育必将具有自己的特色。

(一)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需要

当前.学校艺术教育普遍采用国家统一教材授课.致使学校艺术教育与当地实际严重脱节,学生不懂在当地最流行的戏曲剧种,对代表当地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所知甚少。更有甚者,旅游专业、艺术专业 毕业 生不会唱地方民歌,不会跳民间舞蹈.对当地民风民俗了解不多,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背道而驰。近年来,为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各地纷纷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丰富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同时,人民大众回归传统文化的呼唤。发展地域特色文化,实施传统文化保护工程,推进地方民歌、民间舞蹈等民间艺术进课堂、进机关、进企业,使得这一矛盾更加突出。鉴于这一实际,笔者认为,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挖掘当地民间艺术精华.补充到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既与当地发展的现实需要接轨,又形成自己的特色艺术教育体系。

(二)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加强民族文化教育的需要

优秀的民间艺术作为一切艺术形式的“母体艺术”,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中国传统人文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厚的文化根基以及无可替代的民族文化特色.它和当地人民审美心理的形成密不可分.蕴藏着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秀的民间艺术进课堂或组织学习观摩.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修养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作为综合艺术形式的地方戏曲剧种,以其既有歌、舞、说、唱,又兼容了诗歌、小说、音乐、杂技等多方面的艺术或技术因素。起到了文化审美教育的功效。在笔者所在的地区,有一种民间歌舞小场子,其表现形式独特.表演诙谐生动.舞蹈和丑角耍草帽圈的绝活尤具特色经过四百余年的传承发展,已成为这一地区人民群众普遍喜爱、外地游客赞不绝口的民间艺术形式.代表着这一地区民间艺术发展的最高成就组织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向民间艺人学习.或是组织欣赏观摩.使学生普遍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兴趣浓厚的学生。通过对这一文化现象学习研究.对这一地区的民风民俗和文化传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上引进地方民间文艺资源.能有效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增进学生对本地区文化和地域文明的了解。

(三)关注优秀民间艺术发展是学校艺术教育的责任

民间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优秀的民间艺术中.可以看到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踪迹挖掘整理、继承弘扬优秀的民间艺术,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推动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环节近些年来.人们在对建国以来的文化建设进行深刻 反思 后.普遍认为在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丢失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许多民间艺术被冷落,由于后继无人,已面临失传消失的危险。为此.国家加大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并于2005年启动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工作。

保护民间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是文化宣传等职能部门和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的责任.更是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当前.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工作.是挖掘整理原始资料.培养一批 爱好 者和接班人.以其文化自觉和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来继承弘扬优秀民间艺术艺术教育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有责任通过艺术教育与地域文化建设的链接.担负起这一重任。 二、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形成学校特色艺术教育的途径

艺术教育强调在可生成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多种艺术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之一.通过多种形式的综合能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更活泼多样。因而.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形成学校特色艺术教育.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一)汲取当地民问文艺精华.编写特色校本课程。民问文艺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任一地区都有几十甚至上百种民间文艺形式.全部涉猎.对学校艺术教育而言,既不现实.又无必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曾开展了民间艺术挖掘整理工作.各地相继编辑出版了涉及民间艺术各个门类的《民间艺术集成》,基本涵盖了当地民间艺术的精华.收录了原生态民间艺术的重要资料。近年来.一些地区又编辑出版了一些民间文艺专辑。如笔者所在的地区.相继编印了《紫阳民歌专辑》、《岚皋民歌50首》等。艺术教师可以此为依据,结合自身的研究成果,根据培养重点,有侧重的选择本地域的民间艺术精华,编写校本课程。如美术教育类.可侧重挖掘戏曲社火 脸谱 、 彩绘 泥塑 、石雕剪纸、龙狮灯饰制作等,旅游专业,可挖掘地方民歌、民间舞蹈、民间 传说 的精华,编写出特色教案.最大限度的体现地域特性.展示独特的艺术教学范例。

(二)利用艺术课程的开放性.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长期以来,由于地域性、民俗性、民间化等因素的影响.民间艺术普遍不被各个时期的主流文化所接纳.基本靠口传和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承繁衍发展到今天.大量的民间艺术珍稀资源,依然为少数民间艺人所掌握,许多技巧绝活,往往难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因而.要充分利用艺术课程的开放性特点.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面对面地向学生进行传授讲解.使学生真正掌握某一艺术形式的精髓。

这一方面.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大都进行过成功的尝试如陕西安康的民间歌舞小场子.在1954年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民间文艺汇演获得一等奖后.中央民族学院就邀请两位演员为学生教唱陕南花鼓小调和传授挽草帽圈技巧.为时半年之久.使安康这一“小舞台上的大技巧”走向了全国。以技巧见长的剪纸、泥塑艺术.更需要由民间艺人在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手把手的示范传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技巧。

(三)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开展民间艺术调查活动。学生个人成长环境,包括日常生活、情感 经验 、文化背景等方面都与当地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抓住这一有利因素.把艺术教育与学生个人成长环境联系起来.从其兴趣、需要、情感表达、人际交流出发,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民间艺术环境.开展民间艺术调查.挖掘感兴趣的民间艺术资源。

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寻找某些具有明显符号性表现的艺术(如地方戏曲、社火脸谱服装等).与民问艺人或民俗专家讨论它们的符号含义.学习创作具有符号含义的作品。也可组织分组调查.每一组调查一个当地民族民问的艺术,并将这种艺术与该地区的建筑、地理位置、服饰、方言等联系起来做进一步的研究.模仿该民族的舞蹈和歌唱方式进行表演.加深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特点的深入了解。

(四)参加节日民间文艺活动.全面了解学习民间文艺。 春节 、 元宵节 、 端午节 、庙会等民族传统节日和地方性节日.是民间艺术集中展现的最大平台.一般都由群众自发组织、演出的节目,开展的活动.基本为当地有代表性且为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形式,基本包含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地方戏曲、当地民俗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学习研究这一地区民间艺术的最佳时机和最大平台。

艺术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传统文化活动之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对民问传统文化进全方位的了解。如围绕过春节这一人文主题.引导学生体验春节期间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学习了解民间灯饰、玩龙舞狮、玩采莲船、唱花鼓歌等民间艺术形式,加深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民间艺术的见解.形成对某一艺术形式的改进和创作见解.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

总之.学校艺术教育要重视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将其精华列入教学内容之中.积极组织学生在民族民间文化中活动.形成可生成的学习环境.结合地域艺术文化特点形成艺术教学特色,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急需人才,又形成学校不同的艺术课程特色与风格。

【论文关键词】艺术教育有效模式构建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艺术教育的沿革与现状,阐述了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构建艺术教学有效模式的方案,主要是抓实堂教学,打造审美基础;立足艺术讲座,感知艺术魅力;注重艺术实践,丰富艺术活动。

艺术教育如同一把开启人类心智与情感大门的钥匙,在塑造人类超越自我、超越功利、超越自然的崇高精神境界的同时,也孕育着人们真、善、美的追求,所以有人把艺术教育形象地称为培养“全人的教育。但由于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现阶段艺术教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和进步,成为高等教育工作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一、我国艺术教育的沿革与现状

所谓艺术教育,就是通过艺术作品,运用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的规律,去影0向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 想象力 、直觉的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诗教~乐教”等概念,可算是最早的艺术教育思想。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曾倡导美育主义”,疾呼“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至现代,美国政府于1994年甚至将“艺术规定为中学生的必修科目,认为在21世纪,一个不懂艺术的人算不上是一个完人”,显示出艺术教育正成为现代教育的新追求。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确立,艺术教育在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缺乏对其教育模式的研究,导致艺术教育仍停滞在素质教育以欣赏为主的教学上,忽视了艺术教育对科学知识教育的促进和互动作用。为掌握高校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西安几所高校艺术教育情况作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表示会 五线谱 ,62%的学生对自己的审美能力无信心,只有48%的学生表示会主动,积极地参与美术、音乐、戏剧等方面的艺术教育,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二、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1、艺术教育是促进智能发育,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需要

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人的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而唤醒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模式,就是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叠加。

思维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分为科学思维( 逻辑思维 )和艺术思维(形象思维)两大类。只有把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思维品质。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曹雪芹的《红楼梦》、贝多芬的交响曲、别具匠心的东方园林、独出心裁的西方工业美术等,无一不是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结合结出的硕果,古今中外许多大师更是科艺双修炉火纯青者。如意大利的达·芬奇,不仅是大画家,还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工程师;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还谱写了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两弹元勋钱学森更是有句 名言 :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

2、艺术教育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个性的需要

艺术教育具有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特点,它可以通过影响学生的情感,进而影响到学生心理活动的其他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近年来,大学生的情感缺失、心理不健全问题,日益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笔者曾就此对几所大学的学生进行厂泛的调查,结果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或重或轻的心理障碍,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过度消极、过度压抑、过度自闭等,甚至在特定时候会因情绪不稳而造成严重的后果。艺术教育恰恰具有调节情感的功能。通过对学生开展艺术教育和文化艺术活动,寓教于乐,在美感中动之以情,在愉悦中晓之以理,让学生在接受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日寸陶冶情感,塑造个性,将会对他们排除心理障碍、保持稳定而腱康的情绪,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十分有益。

3、艺术教育是加强德育,以美辅德的需要

素质教育强调以德育人。但思想教育不能只简单地说教,应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在这方面,艺术教育可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会为其中的人物、行动、情景、事件、寓意所吸引,并产生强烈的感情反映。所以说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发展,促使其全面和谐发展。 三、艺术教学模式的构想

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能等同于艺术院校的技能训练,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和艺术修养上来,所以一个行之有效的艺术教育模式,应该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艺术讲座为手段,艺术实践为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平台及尺度,使学生在艺术作品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作用中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1、抓实课堂教学——打造审美基础

由于非艺术类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普遍都未接受过较为系统的艺术教育,所以大学艺术教育应该从零起步,循序渐进。对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在一年级重点进行普及教育,开设公共艺术必修课,讲授相关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对艺术入门。第二阶段是在二年级以上开设专业性较强的公共艺术选修课,如声乐、器乐、书法创作、中 国画 、油画、电脑美术设计等,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学生可任意选课,以适应不同基础、不同爱好学生的学习要求。

2、立足艺术讲座——感知艺术魅力

艺术讲座应建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聘请有一定经验、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研究的教师或学者,开设专题性的艺术讲座,引导在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艺术基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步入艺术神秘的殿堂。实践证明,这一有效的形式比课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感知艺术魅力的兴趣。国家大剧院在2007年曾以普及艺术为宗旨,开办了“国家大剧院打开艺术教育之门”的系列讲座,还特别邀请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副李岚清同志为现场200o多名观众讲述“音乐·艺术·人生。这种形式活波,艺术氛围浓厚的讲座形式,在高校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看过电视节目的学生至今仍记忆犹新,并表示欢迎这样的讲座更多地走进大学校园。

3、注重艺术实践——丰富艺术活动

艺术实践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环节重点注重三个方面:一要制度化,保证活动经常持久。如学校要举办好一年一度的艺术节,结合重大节日坚持举办庆祝演出活动等。二是多样性,重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如举办美术、摄影、书法比赛,开展演讲活动等,为不同特长、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平台,也为新入校的学生提供榜样的力量,开启一扇通向艺术大门。三要专业化,确保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重点组织和发挥好艺术社团的积极作用。如把积极分子和骨干分子组织成音乐协会、绘画协会、摄影协会、合唱团、舞蹈团等文化艺术社团。

以上艺术教育的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关联互动,只要将这几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互动的链条,就可以使艺术教育由浅而深,由知识和技能传授到精神的熏陶和濡染,由表及里地发挥艺术的教育功能,从而促进艺术教育在高校开花结果。

学校艺术教育论文相关 文章 :

1. 中学生艺术教育论文范文

2. 关于中学生艺术教育论文

3. 浅谈高校艺术教育论文

4.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5.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计划范本

小学艺术课教育论文大纲范文模板

艺术类论文提纲范文

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类院校是培养具备各专业知识,能从事各专业门类教育和实践的人才。那么,艺术类论文提纲要怎么写呢?

摘要 4-6

ABSTRACT 6-8

引言 11-16

一 选题目的及意义 11-13

二 研究概况 13

三 研究方法 13-16

一、内蒙古察哈尔蒙古族毛植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存发展现状调查 16-37

内蒙古察哈尔蒙古族毛植的历史溯源 16-19

内蒙古察哈尔蒙古族毛植产生的人文地理环境 19-21

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察哈尔蒙古族毛植 21-24

察哈尔蒙古族毛植的生存现状 21-22

察哈尔蒙古族毛植的发展与传承 22-24

制作工艺流程详解 24-37

制作材料与制作工具 24-29

制作材料 24-27

制作工具 27

图案设计 27-29

工艺流程 29-37

二、对内蒙古察哈尔蒙古族毛植的对比分析与毛植的审美特征——兼与蒙古族地毯、挂毯、毡绣等毛纺织品的比较 37-50

察哈尔蒙古族毛植作品的造型分析 37-41

早期毛植作品造型分析 37-39

近期毛植作品造型分析 39-41

察哈尔蒙古族毛植制作工艺今昔对比 41-43

从材料构成对比 41-42

从工艺技法对比 42

从造型设计对比 42-43

察哈尔蒙古族毛植与蒙古族毡毯工艺品的比较 43-46

唯美唯上——察哈尔蒙古族毛植与地毯的实用性比较 43-44

唯真唯上——察哈尔蒙古族毛植与挂毯的装饰性比较 44-45

各有千秋——察哈尔蒙古族毛植与毡绣的观赏性比较 45-46

察哈尔蒙古族毛植独特的审美特征 46-50

制作技法与内容题材的并重 46-48

毛植的再现力 48-50

三、对内蒙古察哈尔蒙古族毛植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50-57

察哈尔蒙古族毛植技艺传承的局限性——经济利益与艺术追求 50-51

口述历史的模糊与文献资料的缺失 51-53

毛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先行与理论滞后的问题 53-55

察哈尔蒙古族毛植转型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55-57

结语 57-59

参考文献 59-61

附录: 内蒙古察哈尔蒙古族毛植作品图例一览表 61-63

致谢 63-6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4

摘要 4-5

Abstract 5

绪论 8-13

选题来源和依据 8-9

选题来源 8

选题依据 8-9

研究的文化背景 9-10

研究目的和使用价值 10

国内研究现状 10-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12-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2

研究方法 12-13

第一章 :巍宝山古建筑雕刻艺术基本状况 13-19

. 巍宝山古建筑群之代表——巍宝山八景 13-14

. 巍宝山古建筑雕刻艺术基本状况 14-19

.巍宝山古建筑雕刻艺术的历史演变 14-15

.巍宝山古建筑雕刻艺术风格的形成 15-19

第二章 :长春洞古建筑的雕刻艺术 19-35

. 长春洞古建筑雕刻艺术基本状况 19-21

. 长春洞的布局 19-20

. 长春洞古建筑雕刻艺术折射的文化内涵 20-21

. 长春洞古建筑雕刻艺术的分类 21-31

长春洞古建筑雕刻艺术的材料分类 21-22

. 长春洞古建筑雕刻艺术的技法分类 22

. 长春洞古建筑雕刻艺术的建筑构件分类以及图案释意 22-31

. 长春洞古建筑装饰艺术与其他古建筑的装饰艺术的不同 31-35

对本土文化的吸纳 32-34

道教建筑主要装饰形式的不同 34-35

第三章 :长春洞古建筑雕刻艺术的审美特征研究 35-39

. 长春洞古建筑中的雕刻装饰艺术美的产生 35-36

. 长春洞古建筑雕刻艺术的审美特征 36-38

. 长春洞古建筑雕刻艺术具有直观具象性 36

. 长春洞古建筑雕刻艺术以静态表现出动态 36-37

. 长春洞古建筑雕刻艺术具有的形式美是与道教文化的结合 37-38

. 长春洞古建筑雕刻艺术题材的多样性 38-39

第四章 :巍宝山古建筑及其雕刻艺术的保护和传承 39-44

. 如何保护和传承巍宝山长春洞古建筑及其雕刻装饰艺术 39-41

强化本地区群众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 39-40

创新本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形式 40-41

进一步拓展本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渠道 41

. 巍宝山古建筑雕刻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41-44

巍宝山古建筑雕刻艺术是现代设计借鉴的源泉 41-42

巍宝山古建筑雕刻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42-44

结语 44-45

致谢 45-46

参考文献 46-47

美术教学是所有学科中难度较大的科目,因为美术教学涉及的专业性知识范围大、程度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生活、学习,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该文从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美术;问题;分析

高中美术课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虽然这门课程很早就开设了,但是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始终无法认识到美术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近些年来,我们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改革的春风,广大教师通过对教学理念的不断学习,逐渐了解到了美术教学对高中时期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面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美术教师也在积极地想办法、找对策,力争解决这些教学中的现实困难,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很多高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总是在埋头备课、枯燥无味地讲课,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奋斗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是社会、家长都受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体现在有限的几门学科上,美术知识的学习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一种缺失。学校教育注重的不再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心灵的净化和美学教育早就抛到了脑后。

2.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性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存在着很大的贫富差距,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随之带来的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视,教学所需的各种硬件设备也相应完善。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极大地限制了教学设备的建设。没有硬件设备的支持,很多教师无法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这严重制约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学校的硬件条件和美术教学所需的教学器材与场地

之间存在着矛盾一般的高中学校普遍会承受高考的压力,整所学校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高考的冲刺上,教师的教学也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即使有些美术教师非常愿意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但是由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整个学校的教学导向相悖,也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时间长了,美术教师也就放弃了努力,学生更是提不起学习美术的兴趣,由此导致很多学生只愿意上美术鉴赏课。因为鉴赏课上,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和动手,所学的美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样的学习现状往往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被激发。

(三)家长对美术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学生态度冷淡

在长期的高中教学中,美术课程一直是被当作副科来看待的,因此,很多家长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学好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才算是好学生,才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如果还是喜欢美术,沉迷于绘画的世界,家长就开始担心,怕自己的孩子不务正业,走入歧途,于是这些喜欢美术的学生只能偷偷地学习美术知识。升学的压力、父母的不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都导致了高中美术课程成了名存实亡的摆设。

(四)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待提高

有些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再加上学校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导致美术教师丧失了教好美术的信心,也不愿意再下功夫来深入钻研自己的业务,这样的教学现状严重影响了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的进步。高中美术课程中的鉴赏内容丰富多彩,里面涉及了各种艺术形式,例如雕塑、工艺美术、园林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文学、历史、音乐、书法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能够促进学生各学科的综合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高中美术教学是人类艺术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美术以其独有的特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个没有艺术美感的民族会是一个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民族,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面对的社会环境也将不可想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和学校开始认识到开设美术课的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重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正是高中美术学科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要取得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学习,解决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美术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美术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极佳途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思想都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彻底摒除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尽全力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才。

(二)活化教材,激发兴趣

当今时代的学生处于信息技术极其发达的时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途径来了解世界,发现美。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只靠枯燥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提高学习质量。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美术教师要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开拓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开展各种美术专业的课堂研究活动,多反思、多总结,不断地改进教学,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提升。

总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给我们的美术课堂带来了一缕温暖的春风,我们要乘着这缕春风不断前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当前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逐步完善高中美术课堂改革和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陶晓丽.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的整合和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2]王小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的创新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3).

摘要:在小学美术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分析美术课程标准,从美术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儿童心理独特性、影响学习的主观因素和美术设计课程的趣味性,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美术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陶行知;创新;生活;基础教育

当前,根据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根据小学美术教育大纲有关“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现在小学四年级的美术设计课与以往单纯的手工课有了很大的区别。在现在的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模仿、研究,主动产生疑问,促进学生形象感知能力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设计思维。下面笔者谈谈在小学四年级美术设计课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的共识。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自主探索、主动学习、有积极性,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在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如,在上《椅子的设计》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多功能、现代化的座椅的视频,学生在观看时不时发出阵阵惊呼声,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导入椅子的设计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还可以如此天马行空地设计椅子,就不会导致他们形成思维定式,设计出千篇一律的椅子模型。课程导入之后,教师需要分步骤让学生知道椅子的基本功能和组成部分,然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设计,或者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设计。因为学生天真烂漫,所以笔者基本上不设置太多框架,而是鼓励、引导他们从色彩、造型、功能和材质等方面大胆设想、主动创新。学生本来想象力就丰富,笔者在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之后,他们就充分活跃思维,设计出潜水座椅、腾空座椅、太阳能座椅、胶囊座椅等作品,从而不仅实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且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欢乐。这节课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如,走到学生中间,对学生分别进行指导,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为全体学生参与思考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紧密结合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开展美术设计。如,《自己做图画书》和《为自己的书设计封面》这两课,前者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图画书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制作方式、不同的样式等内容,学会利用简易的方法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图画书,从而丰富他们的书籍制作知识,提高他们动手设计的能力;后者是希望学生在掌握封面设计基本元素等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采用独特的方式方法为自己的书籍设计一个封面,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动手设计的能力。学生在完成设计后,进行集体鉴赏、评价,也能锻炼学生的审美和描述能力。

三、创造欣赏环境,掌握设计基础

当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教师还必须培养其欣赏美的设计的能力和自主设计的基础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基础能力。

其一,专题设计欣赏课,采用目前小学美术欣赏课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自身充分准备该设计主题的相关知识,在讲授中声情并茂,生动活泼。如,在上《生肖贺卡》专题欣赏课时,笔者通过让学生欣赏以十二生肖为主题、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如邮票、皮影、剪纸、年华、香包、头饰、灯笼等,引导学生了解祖国传统工艺中富有张力的表现技巧,懂得中国风与民族风的区别。通过学习该主题欣赏课,学生对十二生肖和中国传统工艺品有了深入的了解。

其二,现场参观欣赏课,与地方资源、社区街道资源相结合。笔者曾经带领学生走进宁海柔石公园广场、宁海县图书馆,实地参观各种雕塑装饰、平面广告、建筑装饰等设计。由于在前期欣赏和设计课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设计基础知识,所以在实地走访中进行欣赏教学的成效非常不错。

艺术论文提纲模板

导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是我分享的艺术论文提纲的模板,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下声乐艺术审美观研究

摘要:中华民族的声乐艺术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其审美观念上,并对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在中国传统视阈的观照下对民族声乐艺术美善合一、心理和谐、清新简淡、以及追求韵味的审美观念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声乐;艺术;审美

一、美善合一的声乐艺术审美观

二、心理和谐的声乐艺术审美观

三、清新简淡的声乐艺术审美观

四、追求韵味的声乐艺术审美观

五、结语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视阈下来探析声乐艺术中的审美观,是对于声乐艺术的发展特性的遵循,能够使我们声乐艺术中审美价值内涵有一个深切的体悟。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对中华民族的声乐艺术审美风格进行探讨,有利于构筑和完善美学概念下的声乐审美体系,以满足新时代下大众对声乐艺术的不断追求。

[参考文献]

[1]张晓农.传统文化审美视野下的声乐艺术审美观——兼及中西传统艺术的审美差异[J].音乐研究,2004,01:59-64.

[2]齐祥涛.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内涵及嬗变[D].曲阜师范大学,2013.

钢琴音乐艺术的审美情感表达研究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能够对人的主体意识进行反映,实现对情感的完美表达。钢琴素有乐器之王的美誉,不仅能够弹奏出交响乐队般宏大的音响效果,也可以表现出流水般细腻的音乐形象,一个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蕴含了作者以及演奏者的情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听众传达。本文主要针对钢琴音乐艺术的审美情感表达进行讨论。

关键词:钢琴;音乐艺术;审美情感;表达

1钢琴音乐艺术审美情感表达的特点

2钢琴音乐艺术审美情感表达的形式

在钢琴音乐艺术中,对于审美情感的表达,并不单纯的.局限于音乐作品,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旋律钢琴音乐的旋律创作

和声

小品

3钢琴音乐艺术审美情感的诗意化表达

标题音乐的发展

诗歌的改编创作

诗歌意境的营造

4结语

音乐与人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感活动存在一致性,能够实现感情的同步,其本身就是一种人的主观表象,可以凭借优美的旋律,表达出作曲家、演奏者的内心情感,引发听众的心灵共鸣。钢琴音乐能够将简单的音符和记号转变为美妙的乐音,表达内心的情感变化,唤起各自的人生体验。

参考文献:

[1]袁科.论钢琴音乐艺术的审美情感表达[J].时代文学(下),2009(3):197-198.

[2]刘琉.钢琴音乐艺术的审美情感表达和魅力[J].教育艺术,2010(2):23-24.

[3]刘琳.论钢琴音乐艺术的审美情感表达[J].成功,2013(20):275.

[4]吴旭东,马宁宁.钢琴艺术审美因素与情感关系研究[J].音乐时空,2015(24):110

公共艺术与城市景观探析

摘要:公共艺术作品通过艺术介入城市空间,使现代城市景观在形式和精神内涵上都得以新的延伸,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景观中的一部分,其创作过程中必须保持“场所精神”,以及把握四个原则:以人为本、公众参与、情景交融、延续与创新。

关键词:城市景观;公共艺术;场所精神

1公共艺术的定义

2公共艺术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及类别

3公共艺术在塑造城市景观中的创作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一个人来到空间中就必须寻找人的足迹,人成了社会空间中内容价值的精华。正是有了公众的需求,城市才被要求具有更有品质的城市公共环境景观。

公众参与原则

情景交融原则

延续与创新原则

4结语

参考文献:

[1]张斌,杨北帆.城市设计与环境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靳埭强.集•公共艺术国际论坛暨教育研讨会[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王中.公共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赵和生.城市景观的视觉评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5]姜竹青.欧洲公共环境艺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8.

[6]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7]吴家骅.环境设计史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8]邓承金,陈海源.关注城市公共艺术创造特色的城市景观——城市公共艺术环境设计与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2006(11)

小学艺术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艺术 教育 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校艺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民间艺术;特色艺术教育

论文摘要:对民间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关系探索,是新课程改革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优秀的民间艺术作为一切艺术形式的“母体艺术”,是中国传统人文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提高学生 传统 文化 修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应积极挖掘当地民间艺术资源,形成自身特色。本文阐述了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挖掘整理民间艺术资源形成特色艺术教育的途径。

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如何通过艺术课程和开展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是大专院校艺术教育。尤其是面向当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职业技术院校艺术教育亟需解除的课题。笔者以为。职业技术院校的艺术教育.要自觉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担负起对优秀民间艺术资源的挖掘整理.并将其列入教学内容之中,形成符合本校、本地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课程。

一、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学校特色艺术教育的选择和责任

对民间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关系探索,是新课程改革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明确指出,在艺术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高等学校既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又要努力创造条件.开设各种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形成自己的特色艺术教育。根据近年在教学中的探索.笔者认为.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融合民间艺术的艺术教育必将具有自己的特色。

(一)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需要

当前.学校艺术教育普遍采用国家统一教材授课.致使学校艺术教育与当地实际严重脱节,学生不懂在当地最流行的戏曲剧种,对代表当地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所知甚少。更有甚者,旅游专业、艺术专业 毕业 生不会唱地方民歌,不会跳民间舞蹈.对当地民风民俗了解不多,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背道而驰。近年来,为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各地纷纷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丰富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同时,人民大众回归传统文化的呼唤。发展地域特色文化,实施传统文化保护工程,推进地方民歌、民间舞蹈等民间艺术进课堂、进机关、进企业,使得这一矛盾更加突出。鉴于这一实际,笔者认为,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挖掘当地民间艺术精华.补充到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既与当地发展的现实需要接轨,又形成自己的特色艺术教育体系。

(二)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加强民族文化教育的需要

优秀的民间艺术作为一切艺术形式的“母体艺术”,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中国传统人文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厚的文化根基以及无可替代的民族文化特色.它和当地人民审美心理的形成密不可分.蕴藏着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秀的民间艺术进课堂或组织学习观摩.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修养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作为综合艺术形式的地方戏曲剧种,以其既有歌、舞、说、唱,又兼容了诗歌、小说、音乐、杂技等多方面的艺术或技术因素。起到了文化审美教育的功效。在笔者所在的地区,有一种民间歌舞小场子,其表现形式独特.表演诙谐生动.舞蹈和丑角耍草帽圈的绝活尤具特色经过四百余年的传承发展,已成为这一地区人民群众普遍喜爱、外地游客赞不绝口的民间艺术形式.代表着这一地区民间艺术发展的最高成就组织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向民间艺人学习.或是组织欣赏观摩.使学生普遍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兴趣浓厚的学生。通过对这一文化现象学习研究.对这一地区的民风民俗和文化传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上引进地方民间文艺资源.能有效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增进学生对本地区文化和地域文明的了解。

(三)关注优秀民间艺术发展是学校艺术教育的责任

民间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优秀的民间艺术中.可以看到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踪迹挖掘整理、继承弘扬优秀的民间艺术,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推动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环节近些年来.人们在对建国以来的文化建设进行深刻 反思 后.普遍认为在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丢失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许多民间艺术被冷落,由于后继无人,已面临失传消失的危险。为此.国家加大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并于2005年启动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工作。

保护民间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是文化宣传等职能部门和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的责任.更是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当前.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工作.是挖掘整理原始资料.培养一批 爱好 者和接班人.以其文化自觉和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来继承弘扬优秀民间艺术艺术教育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有责任通过艺术教育与地域文化建设的链接.担负起这一重任。 二、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形成学校特色艺术教育的途径

艺术教育强调在可生成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多种艺术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之一.通过多种形式的综合能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更活泼多样。因而.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形成学校特色艺术教育.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一)汲取当地民问文艺精华.编写特色校本课程。民问文艺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任一地区都有几十甚至上百种民间文艺形式.全部涉猎.对学校艺术教育而言,既不现实.又无必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曾开展了民间艺术挖掘整理工作.各地相继编辑出版了涉及民间艺术各个门类的《民间艺术集成》,基本涵盖了当地民间艺术的精华.收录了原生态民间艺术的重要资料。近年来.一些地区又编辑出版了一些民间文艺专辑。如笔者所在的地区.相继编印了《紫阳民歌专辑》、《岚皋民歌50首》等。艺术教师可以此为依据,结合自身的研究成果,根据培养重点,有侧重的选择本地域的民间艺术精华,编写校本课程。如美术教育类.可侧重挖掘戏曲社火 脸谱 、 彩绘 泥塑 、石雕剪纸、龙狮灯饰制作等,旅游专业,可挖掘地方民歌、民间舞蹈、民间 传说 的精华,编写出特色教案.最大限度的体现地域特性.展示独特的艺术教学范例。

(二)利用艺术课程的开放性.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长期以来,由于地域性、民俗性、民间化等因素的影响.民间艺术普遍不被各个时期的主流文化所接纳.基本靠口传和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承繁衍发展到今天.大量的民间艺术珍稀资源,依然为少数民间艺人所掌握,许多技巧绝活,往往难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因而.要充分利用艺术课程的开放性特点.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面对面地向学生进行传授讲解.使学生真正掌握某一艺术形式的精髓。

这一方面.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大都进行过成功的尝试如陕西安康的民间歌舞小场子.在1954年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民间文艺汇演获得一等奖后.中央民族学院就邀请两位演员为学生教唱陕南花鼓小调和传授挽草帽圈技巧.为时半年之久.使安康这一“小舞台上的大技巧”走向了全国。以技巧见长的剪纸、泥塑艺术.更需要由民间艺人在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手把手的示范传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技巧。

(三)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开展民间艺术调查活动。学生个人成长环境,包括日常生活、情感 经验 、文化背景等方面都与当地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抓住这一有利因素.把艺术教育与学生个人成长环境联系起来.从其兴趣、需要、情感表达、人际交流出发,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民间艺术环境.开展民间艺术调查.挖掘感兴趣的民间艺术资源。

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寻找某些具有明显符号性表现的艺术(如地方戏曲、社火脸谱服装等).与民问艺人或民俗专家讨论它们的符号含义.学习创作具有符号含义的作品。也可组织分组调查.每一组调查一个当地民族民问的艺术,并将这种艺术与该地区的建筑、地理位置、服饰、方言等联系起来做进一步的研究.模仿该民族的舞蹈和歌唱方式进行表演.加深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特点的深入了解。

(四)参加节日民间文艺活动.全面了解学习民间文艺。 春节 、 元宵节 、 端午节 、庙会等民族传统节日和地方性节日.是民间艺术集中展现的最大平台.一般都由群众自发组织、演出的节目,开展的活动.基本为当地有代表性且为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形式,基本包含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地方戏曲、当地民俗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学习研究这一地区民间艺术的最佳时机和最大平台。

艺术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传统文化活动之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对民问传统文化进全方位的了解。如围绕过春节这一人文主题.引导学生体验春节期间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学习了解民间灯饰、玩龙舞狮、玩采莲船、唱花鼓歌等民间艺术形式,加深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民间艺术的见解.形成对某一艺术形式的改进和创作见解.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

总之.学校艺术教育要重视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将其精华列入教学内容之中.积极组织学生在民族民间文化中活动.形成可生成的学习环境.结合地域艺术文化特点形成艺术教学特色,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急需人才,又形成学校不同的艺术课程特色与风格。

【论文关键词】艺术教育有效模式构建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艺术教育的沿革与现状,阐述了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构建艺术教学有效模式的方案,主要是抓实堂教学,打造审美基础;立足艺术讲座,感知艺术魅力;注重艺术实践,丰富艺术活动。

艺术教育如同一把开启人类心智与情感大门的钥匙,在塑造人类超越自我、超越功利、超越自然的崇高精神境界的同时,也孕育着人们真、善、美的追求,所以有人把艺术教育形象地称为培养“全人的教育。但由于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现阶段艺术教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和进步,成为高等教育工作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一、我国艺术教育的沿革与现状

所谓艺术教育,就是通过艺术作品,运用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的规律,去影0向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 想象力 、直觉的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诗教~乐教”等概念,可算是最早的艺术教育思想。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曾倡导美育主义”,疾呼“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至现代,美国政府于1994年甚至将“艺术规定为中学生的必修科目,认为在21世纪,一个不懂艺术的人算不上是一个完人”,显示出艺术教育正成为现代教育的新追求。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确立,艺术教育在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缺乏对其教育模式的研究,导致艺术教育仍停滞在素质教育以欣赏为主的教学上,忽视了艺术教育对科学知识教育的促进和互动作用。为掌握高校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西安几所高校艺术教育情况作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表示会 五线谱 ,62%的学生对自己的审美能力无信心,只有48%的学生表示会主动,积极地参与美术、音乐、戏剧等方面的艺术教育,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二、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1、艺术教育是促进智能发育,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需要

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人的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而唤醒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模式,就是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叠加。

思维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分为科学思维( 逻辑思维 )和艺术思维(形象思维)两大类。只有把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思维品质。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曹雪芹的《红楼梦》、贝多芬的交响曲、别具匠心的东方园林、独出心裁的西方工业美术等,无一不是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结合结出的硕果,古今中外许多大师更是科艺双修炉火纯青者。如意大利的达·芬奇,不仅是大画家,还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工程师;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还谱写了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两弹元勋钱学森更是有句 名言 :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

2、艺术教育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个性的需要

艺术教育具有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特点,它可以通过影响学生的情感,进而影响到学生心理活动的其他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近年来,大学生的情感缺失、心理不健全问题,日益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笔者曾就此对几所大学的学生进行厂泛的调查,结果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或重或轻的心理障碍,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过度消极、过度压抑、过度自闭等,甚至在特定时候会因情绪不稳而造成严重的后果。艺术教育恰恰具有调节情感的功能。通过对学生开展艺术教育和文化艺术活动,寓教于乐,在美感中动之以情,在愉悦中晓之以理,让学生在接受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日寸陶冶情感,塑造个性,将会对他们排除心理障碍、保持稳定而腱康的情绪,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十分有益。

3、艺术教育是加强德育,以美辅德的需要

素质教育强调以德育人。但思想教育不能只简单地说教,应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在这方面,艺术教育可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会为其中的人物、行动、情景、事件、寓意所吸引,并产生强烈的感情反映。所以说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发展,促使其全面和谐发展。 三、艺术教学模式的构想

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能等同于艺术院校的技能训练,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和艺术修养上来,所以一个行之有效的艺术教育模式,应该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艺术讲座为手段,艺术实践为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平台及尺度,使学生在艺术作品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作用中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1、抓实课堂教学——打造审美基础

由于非艺术类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普遍都未接受过较为系统的艺术教育,所以大学艺术教育应该从零起步,循序渐进。对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在一年级重点进行普及教育,开设公共艺术必修课,讲授相关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对艺术入门。第二阶段是在二年级以上开设专业性较强的公共艺术选修课,如声乐、器乐、书法创作、中 国画 、油画、电脑美术设计等,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学生可任意选课,以适应不同基础、不同爱好学生的学习要求。

2、立足艺术讲座——感知艺术魅力

艺术讲座应建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聘请有一定经验、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研究的教师或学者,开设专题性的艺术讲座,引导在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艺术基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步入艺术神秘的殿堂。实践证明,这一有效的形式比课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感知艺术魅力的兴趣。国家大剧院在2007年曾以普及艺术为宗旨,开办了“国家大剧院打开艺术教育之门”的系列讲座,还特别邀请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副李岚清同志为现场200o多名观众讲述“音乐·艺术·人生。这种形式活波,艺术氛围浓厚的讲座形式,在高校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看过电视节目的学生至今仍记忆犹新,并表示欢迎这样的讲座更多地走进大学校园。

3、注重艺术实践——丰富艺术活动

艺术实践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环节重点注重三个方面:一要制度化,保证活动经常持久。如学校要举办好一年一度的艺术节,结合重大节日坚持举办庆祝演出活动等。二是多样性,重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如举办美术、摄影、书法比赛,开展演讲活动等,为不同特长、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平台,也为新入校的学生提供榜样的力量,开启一扇通向艺术大门。三要专业化,确保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重点组织和发挥好艺术社团的积极作用。如把积极分子和骨干分子组织成音乐协会、绘画协会、摄影协会、合唱团、舞蹈团等文化艺术社团。

以上艺术教育的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关联互动,只要将这几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互动的链条,就可以使艺术教育由浅而深,由知识和技能传授到精神的熏陶和濡染,由表及里地发挥艺术的教育功能,从而促进艺术教育在高校开花结果。

学校艺术教育论文相关 文章 :

1. 中学生艺术教育论文范文

2. 关于中学生艺术教育论文

3. 浅谈高校艺术教育论文

4.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5.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计划范本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版画论文范文

摘要: 在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事业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社会认知能力非常重要。而美术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有重要作用,美术课程是小学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版画是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之一,对于提升美术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文章探析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以期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版画

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生在此阶段开始对世界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慢慢寻找到自己的兴趣,开始对事物产生好奇的求知心理。可以说,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和美学素养的重要时期。美术作为美学的艺术存在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美学素养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对事物的感知能力。版画是结合手工、绘画的美学艺术形式,是美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产物。版画体现出精妙的绘画功力和奇妙的构思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一、美术版画教学概述

版画是结合绘画图案和空间想象力的美术创作,既有平面图形效果,又有立体空间效果,是一种包含抽象内涵和简单形式的艺术,集合了许多美术元素,通过具体的版面表现出深刻的文化寓意。美术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因此美术教学也是一个灵活的过程,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版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构思和绘画方法方面都具有创新性,体现了自然艺术和社会人文的统一,是综合性和融合性都很强的艺术类型。运用版画进行美术课堂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版画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构思能力。

二、版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美术教学很少利用版画,一些教师对版画没有全面的认识,认为版画只是用来观赏和娱乐的物品,他们没有认识到版画对学生的作用,不重视版画在教学中的应用。一些学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缺乏对版画的正确认识,认为没有必要将其列入教学计划,这样的情况不利于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发展。一些学生对版画的兴趣不高,没有学习版画的热情,对于版画的课堂学习只是草率应付,得过且过,没有真正花费心思感受版画。另外,部分学校不够重视美术教育,忽视美术对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作用,也就忽视了美术课程教学,这些都阻碍了版画教学在小学的发展。

三、有效运用版画教学的策略

1.改变固有的美术教育理念,注重创新

固有的`美术教学注重让学生学会参照样本画出作品,鼓励作品与样本的相似度越高越好,这样机械化的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没有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尽管教师花费了很多时间手把手教学,往往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灵活转变教学方法,运用多姿多彩的综合版画进行美术教学,让学生注意观察版画的结构和色彩,从综合的角度学习版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教学木板版画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准备好一些小木块,在课堂上分发给学生,然后给学生展示一些精彩的模板版画,让学生欣赏版画内部的构成、比例、色彩和形状等,对版画形成初步的认识和客观的感知。然后,让学生脱离模板,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思维构思版画的形状,用专门的作画工具在木板上进行创作。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调动了观察力、思维能力,还可以感受版画的趣味性,提高了学习版画的兴趣。

2.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每一名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对特点不同的学生和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可以按照年级的不同特点来教学。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年纪比较小,对新鲜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精美的版画,配上动感的音乐,让小学生对版画产生好奇心,在轻松活泼的环境氛围中积极学习版画。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可以选取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寓意的版画,给学生讲解版画的历史,提高学生对版画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然后再教学生绘制版画的具体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划分年级层次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版画的积极性。

3.近距离感受版画

版画是一种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民间文化艺术,最传统、精致的版画往往来源于民间艺人。学校在进行版画教学时,可以适当邀请一些传统民间艺术家来校现场展示版画的创作过程。通过展示艺术家的版画创作手法和优秀作品,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更加热衷于版画学习。

四、结语

版画教学是一种新的美术教学形式,版画本身存在严密的结构性、层次性,有助于学生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空间学习能力。目前,版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采用有效的版画教学方式成为美术教师需要探究的问题。学校和教师要更加重视版画教学的作用,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提高版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佳赫.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舞蹈教育可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舞蹈教育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浅谈舞蹈教育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舞蹈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舞蹈教育发挥的优势作用,以及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如何从培养学员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作力入手,使学员充分理解舞蹈内涵、表现舞蹈韵律和运用舞蹈动作抒发情感的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舞蹈 素质 能力 作用

一、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完备的教育。

体育、美育自身的特性,通过体育、美育不仅可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在培养健康心理,良好的协作精神,激发创新、审美能力、想象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当今竞争之激烈,这些素质的重要性无疑很突现。

艺术教育对人的作用是非常深刻的,但过去认识非常有限。舞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然而,在青少年与人的交往中,情感激动时表达都不大一样。

我们在考察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关系时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显然,舞蹈教育一是在于提高个人对艺术的欣赏与参与能力,提高青少年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从而满足对美的高层次追求;舞蹈训练达到强身健体与自信心;二是增进人类社会的情感交流。尽管现今青少年的交流方式多样,但舞蹈以其独特美传达着人类共同享受与追求的情感。因此,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意义在狭义上是个人身心艺术修养的教育,在广义上意味着人类境界的完善与升华。

二、舞蹈教学促进艺术素质提高

抓好学校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等都有常规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少儿舞蹈音乐节奏明快、行动活泼,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这个无声的语言中,通过动作、节奏、娱乐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反过来孩子们通过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的养成

作为整体艺术的舞蹈,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手脑并用,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等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开阔眼界,增强自信心,克服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心理。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训练,毅力得到磨练。

(三)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审美感,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少儿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孩子们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故,少儿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的外形美与内质美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学中,有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习惯,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提醒他们自觉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良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会使他们充满自信、乐观,为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积极基础。

三、舞蹈教学中学员表现力的培养

在民族民间舞的少年儿童为对象的舞蹈教学中,怎样使学员充分理解舞蹈丰富的内容,表现优美韵律的能力,是舞蹈教师教学的难点。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成长期,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和个性差异,使得孩子性格差别多样。同时,每个孩子对舞蹈的感受与表现力也不同。学习民族民间舞蹈,不仅要学习优美和谐的动作,要把握舞蹈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还须了解其民族情感特征,这对少年儿童来说,无疑难度巨大。教学中特别关注此方面能力的培养,做了些有益探索。

(一) 重视把握舞蹈感情基调

舞蹈是人的形体艺术,常被人们称为“心灵的直接语言”。舞蹈活泼、生动,特别能激起学员们情感的共鸣。教师只单纯教动作,动作中缺乏一种情的魅力,就不能称之为艺术。理解舞蹈的内涵是跳好舞蹈的关键,也是高雅艺术的基础。排练新舞蹈前,先把内容、情绪、情境等编成通俗易懂的小故事,讲给学员听,让她们喜欢和理解所要学的舞蹈。在理解作品的前提下,才能奠定学员充分表现作品情感的思想基础。如在排练蒙古族舞蹈时,理解和把握蒙古族粗犷、彪悍的性格和情感,充分表现舞蹈中骏马奔驰的形象;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时,只有理解鄂伦春族人欢聚歌舞的习俗,舞蹈才能潇洒、开朗;藏族舞蹈既有舞姿流畅优美一类,又有激烈奔放、热情洋溢的一类,认识藏民族的性格特征就不难理解。我国各个民族有着不同文化传统、风情习俗,决定着各民族舞蹈中情感表现的不同,让学员理解作品,把握这些情感基调加以表现,是学好民间舞蹈的前提。

(二)重视丰富舞蹈艺术情感

舞蹈的艺术美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把现实中的美集中化、典型化,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引导学员善于将在舞蹈中感受的美外化,发展学员的观察能力,这对儿童理解和表现舞蹈作品的情感非常有益。在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戏鹿》时,除向学员介绍鄂伦春族人喜爱鹿,以鹿为幸福、吉祥的象征外,还带学员去动物园观察鹿的动态,使学员入微细致的把握鹿的优美形态,以舞蹈的艺术方式体现出其独特的狩猎民族性格。人类与动物相处的过程,在从未间断索取的同时,我们又与它们依依为友,与它们嬉戏,情不自禁的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小要热爱自然,热爱动物,更热爱生命!

《戏鹿》作品曾获得2000年,在全国第二界“小荷风采“少儿舞蹈评比,荣获铜奖;全国城区少年宫舞蹈展演中获银奖;200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第三界文学艺术创作政府奖(骏马奖);2004年,在《‘校园之春’第四界全国春节联欢会》节目评选活动中,获得创作编导三等奖。

(三)重视增强舞蹈的艺术修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发挥想象力对舞蹈也有着特殊的作用,舞蹈中的许多动作是抽象概括的,学员们难以直接感知。这就需要通过音乐、动作、联系平时的经验借助想象去补充、认识凝练的美,这也就扩充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让舞蹈艺术活起来。当看到随风飘拂的柳条,就启发这柳条多象仙女在翩翩起舞啊!那牵牛花多象小军号在嘀哒地吹啊!春雨蒙蒙地下,落进田野呼唤小草快快露出嫩芽等,让孩子们的想象力无拘无束地奔放出来,表现在舞蹈作品上,好比太阳在水面上折射出奇异的光彩。

(四)重视提高舞蹈艺术水平

表现不仅是能模仿,更重要在于创造。这种创造力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去实现,一是凭借日常的生活经验和行为来实现创造美。二是通过身临其境的艺术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表现和创造艺术的基本技能。提高学员的舞蹈表现力,精髓在于理解,基础在于提高她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舞蹈教学的难点、重点存于此、困于此,教学效果的好坏系于斯,成于斯。

参考文献:

1、《大连青少年教育网》主页

2、《舞蹈》期刊1996年6期

3、《中国舞蹈等级考试教材》北京舞蹈学院出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舞蹈教育论文范文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艺术 教育 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校艺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民间艺术;特色艺术教育

论文摘要:对民间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关系探索,是新课程改革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优秀的民间艺术作为一切艺术形式的“母体艺术”,是中国传统人文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提高学生 传统 文化 修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应积极挖掘当地民间艺术资源,形成自身特色。本文阐述了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挖掘整理民间艺术资源形成特色艺术教育的途径。

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如何通过艺术课程和开展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是大专院校艺术教育。尤其是面向当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职业技术院校艺术教育亟需解除的课题。笔者以为。职业技术院校的艺术教育.要自觉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担负起对优秀民间艺术资源的挖掘整理.并将其列入教学内容之中,形成符合本校、本地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课程。

一、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学校特色艺术教育的选择和责任

对民间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关系探索,是新课程改革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明确指出,在艺术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高等学校既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又要努力创造条件.开设各种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形成自己的特色艺术教育。根据近年在教学中的探索.笔者认为.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融合民间艺术的艺术教育必将具有自己的特色。

(一)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需要

当前.学校艺术教育普遍采用国家统一教材授课.致使学校艺术教育与当地实际严重脱节,学生不懂在当地最流行的戏曲剧种,对代表当地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所知甚少。更有甚者,旅游专业、艺术专业 毕业 生不会唱地方民歌,不会跳民间舞蹈.对当地民风民俗了解不多,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背道而驰。近年来,为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各地纷纷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丰富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同时,人民大众回归传统文化的呼唤。发展地域特色文化,实施传统文化保护工程,推进地方民歌、民间舞蹈等民间艺术进课堂、进机关、进企业,使得这一矛盾更加突出。鉴于这一实际,笔者认为,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挖掘当地民间艺术精华.补充到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既与当地发展的现实需要接轨,又形成自己的特色艺术教育体系。

(二)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加强民族文化教育的需要

优秀的民间艺术作为一切艺术形式的“母体艺术”,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中国传统人文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厚的文化根基以及无可替代的民族文化特色.它和当地人民审美心理的形成密不可分.蕴藏着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秀的民间艺术进课堂或组织学习观摩.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修养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作为综合艺术形式的地方戏曲剧种,以其既有歌、舞、说、唱,又兼容了诗歌、小说、音乐、杂技等多方面的艺术或技术因素。起到了文化审美教育的功效。在笔者所在的地区,有一种民间歌舞小场子,其表现形式独特.表演诙谐生动.舞蹈和丑角耍草帽圈的绝活尤具特色经过四百余年的传承发展,已成为这一地区人民群众普遍喜爱、外地游客赞不绝口的民间艺术形式.代表着这一地区民间艺术发展的最高成就组织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向民间艺人学习.或是组织欣赏观摩.使学生普遍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兴趣浓厚的学生。通过对这一文化现象学习研究.对这一地区的民风民俗和文化传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上引进地方民间文艺资源.能有效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增进学生对本地区文化和地域文明的了解。

(三)关注优秀民间艺术发展是学校艺术教育的责任

民间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优秀的民间艺术中.可以看到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踪迹挖掘整理、继承弘扬优秀的民间艺术,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推动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环节近些年来.人们在对建国以来的文化建设进行深刻 反思 后.普遍认为在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丢失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许多民间艺术被冷落,由于后继无人,已面临失传消失的危险。为此.国家加大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并于2005年启动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工作。

保护民间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是文化宣传等职能部门和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的责任.更是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当前.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工作.是挖掘整理原始资料.培养一批 爱好 者和接班人.以其文化自觉和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来继承弘扬优秀民间艺术艺术教育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有责任通过艺术教育与地域文化建设的链接.担负起这一重任。 二、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形成学校特色艺术教育的途径

艺术教育强调在可生成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多种艺术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之一.通过多种形式的综合能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更活泼多样。因而.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形成学校特色艺术教育.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一)汲取当地民问文艺精华.编写特色校本课程。民问文艺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任一地区都有几十甚至上百种民间文艺形式.全部涉猎.对学校艺术教育而言,既不现实.又无必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曾开展了民间艺术挖掘整理工作.各地相继编辑出版了涉及民间艺术各个门类的《民间艺术集成》,基本涵盖了当地民间艺术的精华.收录了原生态民间艺术的重要资料。近年来.一些地区又编辑出版了一些民间文艺专辑。如笔者所在的地区.相继编印了《紫阳民歌专辑》、《岚皋民歌50首》等。艺术教师可以此为依据,结合自身的研究成果,根据培养重点,有侧重的选择本地域的民间艺术精华,编写校本课程。如美术教育类.可侧重挖掘戏曲社火 脸谱 、 彩绘 泥塑 、石雕剪纸、龙狮灯饰制作等,旅游专业,可挖掘地方民歌、民间舞蹈、民间 传说 的精华,编写出特色教案.最大限度的体现地域特性.展示独特的艺术教学范例。

(二)利用艺术课程的开放性.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长期以来,由于地域性、民俗性、民间化等因素的影响.民间艺术普遍不被各个时期的主流文化所接纳.基本靠口传和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承繁衍发展到今天.大量的民间艺术珍稀资源,依然为少数民间艺人所掌握,许多技巧绝活,往往难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因而.要充分利用艺术课程的开放性特点.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面对面地向学生进行传授讲解.使学生真正掌握某一艺术形式的精髓。

这一方面.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大都进行过成功的尝试如陕西安康的民间歌舞小场子.在1954年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民间文艺汇演获得一等奖后.中央民族学院就邀请两位演员为学生教唱陕南花鼓小调和传授挽草帽圈技巧.为时半年之久.使安康这一“小舞台上的大技巧”走向了全国。以技巧见长的剪纸、泥塑艺术.更需要由民间艺人在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手把手的示范传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技巧。

(三)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开展民间艺术调查活动。学生个人成长环境,包括日常生活、情感 经验 、文化背景等方面都与当地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抓住这一有利因素.把艺术教育与学生个人成长环境联系起来.从其兴趣、需要、情感表达、人际交流出发,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民间艺术环境.开展民间艺术调查.挖掘感兴趣的民间艺术资源。

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寻找某些具有明显符号性表现的艺术(如地方戏曲、社火脸谱服装等).与民问艺人或民俗专家讨论它们的符号含义.学习创作具有符号含义的作品。也可组织分组调查.每一组调查一个当地民族民问的艺术,并将这种艺术与该地区的建筑、地理位置、服饰、方言等联系起来做进一步的研究.模仿该民族的舞蹈和歌唱方式进行表演.加深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特点的深入了解。

(四)参加节日民间文艺活动.全面了解学习民间文艺。 春节 、 元宵节 、 端午节 、庙会等民族传统节日和地方性节日.是民间艺术集中展现的最大平台.一般都由群众自发组织、演出的节目,开展的活动.基本为当地有代表性且为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形式,基本包含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地方戏曲、当地民俗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学习研究这一地区民间艺术的最佳时机和最大平台。

艺术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传统文化活动之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对民问传统文化进全方位的了解。如围绕过春节这一人文主题.引导学生体验春节期间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学习了解民间灯饰、玩龙舞狮、玩采莲船、唱花鼓歌等民间艺术形式,加深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民间艺术的见解.形成对某一艺术形式的改进和创作见解.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

总之.学校艺术教育要重视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将其精华列入教学内容之中.积极组织学生在民族民间文化中活动.形成可生成的学习环境.结合地域艺术文化特点形成艺术教学特色,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急需人才,又形成学校不同的艺术课程特色与风格。

【论文关键词】艺术教育有效模式构建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艺术教育的沿革与现状,阐述了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构建艺术教学有效模式的方案,主要是抓实堂教学,打造审美基础;立足艺术讲座,感知艺术魅力;注重艺术实践,丰富艺术活动。

艺术教育如同一把开启人类心智与情感大门的钥匙,在塑造人类超越自我、超越功利、超越自然的崇高精神境界的同时,也孕育着人们真、善、美的追求,所以有人把艺术教育形象地称为培养“全人的教育。但由于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现阶段艺术教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和进步,成为高等教育工作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一、我国艺术教育的沿革与现状

所谓艺术教育,就是通过艺术作品,运用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的规律,去影0向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 想象力 、直觉的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诗教~乐教”等概念,可算是最早的艺术教育思想。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曾倡导美育主义”,疾呼“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至现代,美国政府于1994年甚至将“艺术规定为中学生的必修科目,认为在21世纪,一个不懂艺术的人算不上是一个完人”,显示出艺术教育正成为现代教育的新追求。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确立,艺术教育在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缺乏对其教育模式的研究,导致艺术教育仍停滞在素质教育以欣赏为主的教学上,忽视了艺术教育对科学知识教育的促进和互动作用。为掌握高校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西安几所高校艺术教育情况作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表示会 五线谱 ,62%的学生对自己的审美能力无信心,只有48%的学生表示会主动,积极地参与美术、音乐、戏剧等方面的艺术教育,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二、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1、艺术教育是促进智能发育,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需要

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人的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而唤醒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模式,就是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叠加。

思维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分为科学思维( 逻辑思维 )和艺术思维(形象思维)两大类。只有把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思维品质。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曹雪芹的《红楼梦》、贝多芬的交响曲、别具匠心的东方园林、独出心裁的西方工业美术等,无一不是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结合结出的硕果,古今中外许多大师更是科艺双修炉火纯青者。如意大利的达·芬奇,不仅是大画家,还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工程师;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还谱写了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两弹元勋钱学森更是有句 名言 :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

2、艺术教育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个性的需要

艺术教育具有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特点,它可以通过影响学生的情感,进而影响到学生心理活动的其他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近年来,大学生的情感缺失、心理不健全问题,日益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笔者曾就此对几所大学的学生进行厂泛的调查,结果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或重或轻的心理障碍,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过度消极、过度压抑、过度自闭等,甚至在特定时候会因情绪不稳而造成严重的后果。艺术教育恰恰具有调节情感的功能。通过对学生开展艺术教育和文化艺术活动,寓教于乐,在美感中动之以情,在愉悦中晓之以理,让学生在接受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日寸陶冶情感,塑造个性,将会对他们排除心理障碍、保持稳定而腱康的情绪,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十分有益。

3、艺术教育是加强德育,以美辅德的需要

素质教育强调以德育人。但思想教育不能只简单地说教,应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在这方面,艺术教育可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会为其中的人物、行动、情景、事件、寓意所吸引,并产生强烈的感情反映。所以说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发展,促使其全面和谐发展。 三、艺术教学模式的构想

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能等同于艺术院校的技能训练,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和艺术修养上来,所以一个行之有效的艺术教育模式,应该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艺术讲座为手段,艺术实践为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平台及尺度,使学生在艺术作品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作用中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1、抓实课堂教学——打造审美基础

由于非艺术类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普遍都未接受过较为系统的艺术教育,所以大学艺术教育应该从零起步,循序渐进。对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在一年级重点进行普及教育,开设公共艺术必修课,讲授相关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对艺术入门。第二阶段是在二年级以上开设专业性较强的公共艺术选修课,如声乐、器乐、书法创作、中 国画 、油画、电脑美术设计等,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学生可任意选课,以适应不同基础、不同爱好学生的学习要求。

2、立足艺术讲座——感知艺术魅力

艺术讲座应建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聘请有一定经验、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研究的教师或学者,开设专题性的艺术讲座,引导在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艺术基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步入艺术神秘的殿堂。实践证明,这一有效的形式比课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感知艺术魅力的兴趣。国家大剧院在2007年曾以普及艺术为宗旨,开办了“国家大剧院打开艺术教育之门”的系列讲座,还特别邀请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副李岚清同志为现场200o多名观众讲述“音乐·艺术·人生。这种形式活波,艺术氛围浓厚的讲座形式,在高校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看过电视节目的学生至今仍记忆犹新,并表示欢迎这样的讲座更多地走进大学校园。

3、注重艺术实践——丰富艺术活动

艺术实践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环节重点注重三个方面:一要制度化,保证活动经常持久。如学校要举办好一年一度的艺术节,结合重大节日坚持举办庆祝演出活动等。二是多样性,重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如举办美术、摄影、书法比赛,开展演讲活动等,为不同特长、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平台,也为新入校的学生提供榜样的力量,开启一扇通向艺术大门。三要专业化,确保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重点组织和发挥好艺术社团的积极作用。如把积极分子和骨干分子组织成音乐协会、绘画协会、摄影协会、合唱团、舞蹈团等文化艺术社团。

以上艺术教育的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关联互动,只要将这几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互动的链条,就可以使艺术教育由浅而深,由知识和技能传授到精神的熏陶和濡染,由表及里地发挥艺术的教育功能,从而促进艺术教育在高校开花结果。

学校艺术教育论文相关 文章 :

1. 中学生艺术教育论文范文

2. 关于中学生艺术教育论文

3. 浅谈高校艺术教育论文

4.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5.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计划范本

我是农村的我想让孩子上城里上学让他去邹城的二实小东校我不知道教学…

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题目

小学教师论文的选题题目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教师论文的选题题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亲历、探究、感悟——指导学生西瓜栽培的实验案例

2、学生喜欢语文书,却不喜欢语文课——一次发书后的反思与实践

3、让语文作业与“大头贴”同具魅力

4、“蝴蝶”飞起来了——浅议一堂新课标下的自然课

5、培养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浅谈写“数学日记”的意义

6、沉默是金,此时无声胜有声——浅谈静思默想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7、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特殊的葬礼》教学随想

8、感悟评优课《神秘的地下宫殿》

9、让学生变成“读书郎”——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初步尝试

10、“课改热”后的“冷思考”

11、德育,需要教师“共同遭遇”

12、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冷思考

13、自编教材,其乐无穷——记一次数学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14、大拇指教育的智慧——浅析赏识教育

15、掀起你的盖头来——是是非非话“奥数”

16、沟通,预约语文教学的和谐有效——一次特殊的语文回家作业引起的思考

17、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18、数学课堂的生命——走进学生生活——低年级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19、不急着演——苏教版第八期《推敲》教学片断反思

20、诗意地栖居,幸福地享受——浅谈语文课堂诗意地追求

21、让考试的感觉象春天——小学体育学科考核评价的探索

22、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运动场——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

23、情感元素,让德育课堂洋溢生命的气息——从执教《有多少人为了我……》谈起

24、让你不再“听”数学——浅谈提高探究有效性的三点做法

25、小组合作,你准备好了吗?

26、论小学教育中的“赏”与“罚”

27、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艺术课《猜猜我是谁》教学案例与反思

28、书山有路“疑”为径

29、不同的设计,不同的收获

30、课堂:因朴实而精彩!

31、关注学生:从现象走向本质

32、透视课堂教学中的不公平现象

33、用爱心营造阳光——刍议“新时期孤离学生”与教育的急功近利

34、当数学课遇上网络——从一堂数学网络课说开去

35、让“作业”和“自由”共舞

36、错误,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

37、教育随笔——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38、羽化课堂生命

3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文化解读

40、感悟快乐的课堂情绪——谈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

41、给孩子一个金话筒——浅谈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42、收放·适度·并重·反思——三年级乘除法竖法计算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43、寻回教学目标在教师心中的位置

44、爱可以这样表达——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探讨

45、“做数学”,让智慧出在指尖上

46、让童心在校本课程学习中浸润和飞扬——浅谈校本课程的开放和使用

47、在缘情会文中还“语文味”于课堂

48、老调需重弹,钻研是真经

49、活起来的“精彩”——作文课教案从“有”到“无”的思考

50、数学离生活究竟有多远?——有效使用生活素材,创设高效合理的数学课堂

51、太仓市小学体育教师教科研工作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52、构建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脚手架

53、让爱“导航”,请严“护航”——试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爱”与“严”

54、在文本中成长——《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55、优化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谈《角》的教学

56、绿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57、语文教育呼唤人文性

58、让批评充满人情味

59、让阅读课“写”起来

60、“协商”——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61、亲近“白纸黑字”:谨防阅读教学平面化

62、爱的吐蕊

63、从错别字现象反思小学识字教学

64、校本课程“识字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的生成和实施

65、融入生活,超越文本,碰撞情感——我对《品德与生活》学科的初浅认识

66、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

67、一颗被丢弃的红五星

68、儿童心理问题的个案研究和反思

69、多渠道开发体育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70、感悟——语文教学活的灵魂!

71、构建绿色音乐课堂,把音乐课上到孩子们的心里

72、让作文充满生命的绿色——浅谈小学生个性写作的培养

73、让语文教学走向智慧

74、从新的视角探究儿童画教学的指导方法

75、低年级语文课引导学生“倾吐”的`做法和体会

76、用语文细节创设书香四溢的班级文化点滴谈

77、读书——永远的情怀

78、小学教师课堂困境成因的社会性探析

79、晨会,一道可口的精神早餐——通过晨会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80、我们怎样开始上课——关于“上课开始方式”的调查与思考

81、体验:让阅读教学课堂绽放生命之花

82、对“生活英语”打假

83、丑小鸭在这里变成天鹅——浅谈一年级新生任务意识及规则意识的培养

84、浅议教学难点与难点教学

85、“温柔”是一剂良药——对学生错误行为的人性化教育例谈

86、给学生一对能遨游书海的翅膀——浅谈小学快速阅读教学

87、课堂,让语言与能力同构共生——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88、我和秋天有个约会——小学语文《秋游》教学例谈

89、课堂:师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小学语文学科个性化教学的研究

90、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塑音乐新课堂——浅谈师生角色互融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91、给予什么

92、别让精彩与课堂擦肩而过——例谈语文教学中生成资源的利用

93、论师生交往中理解关系的缺失与重建

94、理解:语文课堂生活的诗意状态

95、三思“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

96、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97、有效教学,源于“适度精彩”——对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若干过度现象的反思

98、基于理解的朗读才有生命力——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三引领”

99、回归生活,紧贴教学,触及心灵——“构建生活课堂,实施生活德育”研究初探

100、让每一片花瓣都散发芬芳-案例研究四则

101、还学生言语的权力

102、短信,让心灵“零距离”

103、数学学习中的“听、说、读、写”

104、打造校本教研文化,提升课程实施品质

105、一个都不能少——浅谈教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106、成就真而美的课堂——美术公开课教学本质的突围与坚守

107、真实,在过程中凸显——堰桥中心小学校本教研阶段性回顾总结

108、增强生活体验,让学生享受“绿色作文”

109、生成:课堂教学的本质与诗意所在

110、谈谈小学生的数学阅读

111、智慧在这里徜徉

112、智慧课堂:让课改向理性深处漫溯——关注课堂教学的实践智慧之文化书写

113、从纠缠到和谐——与品德学科的两组课程对话

114、生命之花在文化严霜的摧残下凋谢——应试教育对生命的摧残及其文化归因

115、终极关怀:现代教育应有的视界

116、从课本、课堂、课程的基本含义看教育的三种境界

117、数学教学应突出学生的数学思考——兼对课改实践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118、新课改,让数学课本默默地离开?

119、音乐,让美术课堂更多彩——浅谈美术教学的情趣教育

120、善待错误,点“石”成“金”

121、作文,要说爱你也容易

122、我的一堂标点教学课

123、赢在起点——一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标及实施策略探究

124、数学游戏是儿童获取数学礼物的最佳方式

125、煎、炸、烹、妙——美味英语课

126、小学生社会交往心理问题及心理辅导对策的浅析

127、关注生成,保留课堂真实本色

128、直面心理惩罚

129、让“流行”的课堂多一点理性的思考

130、抓契机,重渗透——谈小学低段作文意识的培养

131、让学生在日记中获得精神的成长——新课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132、让计算教学“活”起来

133、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

134、若想取之,必先予之——谈班主任与学生的交往

135、教师成长:滴水穿石的守望

136、口语交际教学的再思考——谈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症结及对策

137、学名师上课

138、学海泛舟心有舵——课堂生成问题处理的导向

139、真诚对话,让阅读充满人性关怀

140、作业“变脸”,价值提升

141、教学资源:从“被动使用”到“有效开发”

142、听的精彩,听的收获——培养学生听力阅读的心路历程

143、我们在对话中成长——校本教研案例一则

144、悟出语文学习的灵性和情趣,练出学习语文的能力和价值

145、让课间活动成为孩子生命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

146、换一种评价——小议“即时性学生评语”

147、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及相关政策分析

148、从“文本”到“人本”——谈新课程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149、痛着,并成长着——我对挫折教育的一点认识

150、打造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底气

151、当前小学骨干教师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152、课改不需要作秀——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形式主义问题

153、学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谈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

154、让智慧奔涌在笔端——学生撰写“流动日记”随笔

155、让学生的“自主”不浮于表面

156、花开有声——关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早恋”情结

157、倡导有生活意义的语文对话

158、语文,再语文些

159、课改,盲目跟风要不得

160、慎防“泡沫改革”

161、用文化的力量引领教师的发展

162、课堂,激情的旅程——浅谈语文课堂中有关动态生成的几个问题

163、开启思维之窗,让风自然流动——语文学科思维训练之我见

164、过程——数学课堂因你而精彩

165、授“语”以“渔”——谈如何拓展中年段学生言语实践的空间

166、自己摘的果实最有味儿

167、反思,魅力无穷——记《观察物体》一课某一片断的改进过程

168、课改,更应演绎常态课的精彩

169、谁为我们的成长负责——教师成长的困惑与反思

170、让孩子真正拥有“权”

171、二次讨论,打开语文课堂一扇窗

172、守住文本价值的底线

173、低年级学生也能成为数学问题的解决者

174、“得寸进尺效应”给我们的思考——我对转化“差生”的一点想法

175、期待的美丽——利用“阅读期待”提高阅读质量

176、合作时机选择:从“随手拈来”到“恰到好处”

177、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于五大突破

178、警惕评价中的负面效应——对低年级语文教学评价现状的思考

179、小学生职业志向的调查研究

180、用对话式教学重构语文课堂

181、别忘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对私拿他人物品行为的个案干预

182、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执教《摆的研究》一课后心得体会

183、我爱我的读书卡——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组织形式的思考与实践

184、切合实际的才是最好的——从一个案例谈课堂活动

185、在文本价值与独特体验之间寻求平衡

186、面对“麻烦学生”的教育反思

187、沉浸在发现的喜悦中——从一堂识字课看探究学习

188、教学的成功从“课前预设”开始

189、感悟不能,让训练走开

190、“读”占鳌头

191、赏出“水”来,品到“渠”成

192、梅花香自苦寒来——抓校本教研,促教师成长

193、少讲新奇典型,但求平常真实——谈学生习作的取材

194、浅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的人文关怀

195、小学作文教学中“档案袋”使用的研究

196、领悟语文教学的春天——浅谈构建语文新课堂

197、在课改中重建我们的校本科研文化

198、如何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199、“学生插嘴现象”的理性思考与应对策略

200、从视觉文化角度看课文插图的现代教育价值

201、几经风雨,初见彩虹——开发校本课程《小公民》的实践与思考

202、“教学机智”的养成与实践

203、于细微处解读学校团队精神

204、数学课中“挑战性问题”设计之初探

205、“预设”诚可贵,“生成”价更高

206、数学学习别“冷落”了课本

207、在“传统”与“现代”间寻求平衡——谈新课程下的课堂常规

208、让孩子拥有阅读的三大礼物:兴趣,方法,习惯

209、数学阅读:引领学生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

210、让课堂流程在动态生成中“变奏”——谈《长方体的体积》的两种不同教学方法

211、网络教学热的冷思考

212、让“别样的声音”变得精彩

213、“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实施有效教学,关注预设与生成

214、情感,还朗读美丽的容颜——从学生的朗读谈朗读教学

215、莫让“人文”虚化了语文——教《印度洋上生死夜》一文有感

216、什么样的数学吸引学生?——《角的认识》教学片断及反思

217、追求真实的课堂教学——对公开课的一些思考

218、授人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

219、让语文走向生活

220、“孩子,别趴下!”——防止“差生”向“接受失败者”转化的策略

221、小学语文教学的文化追求

222、将新闻引入语文课堂的尝试

223、校长追求什么?——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

224、以意逆志,活化对话——新课程视野下阅读对话的价值审视

225、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浅谈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

226、对话——生命因你而精彩

227、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三“心”二“意”

228、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回归

229、渗透数学文化,丰富教学内涵

230、让孩子过有道德的网络生活

231、自主参与,探索创新,享受学习,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及对策

232、让学生插上“积累”的翅膀——浅谈新课程下小学生语言积累的实践

233、建立记录袋,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234、给小草开花的时间——谈课堂教学中“皮格马利翁”效应

235、生命化教育:对“流行的激励”的理性思考与追问

236、农村小学生数学课堂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37、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

238、思维——课堂教学的不竭动力——几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对比思考

239、数学课堂,我们迷失了什么?

240、通过对话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天游峰的扫路人》反思与评析

241、要给孩子的学习补充心理营养

242、再现生活,享受快乐——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43、班级特色文化——学校德育的新天地

244、以“境”促“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情感——在低年级实施“创设情境,主动参与,体验成功”模式

245、沟通与交往从容,谈吐与智慧齐飞——谈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46、让数学和文学联姻

247、《小班探究性阅读教学片断设计与实施的研究》结题报告

248、给我一个“支架”,我将……——浅谈“支架式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249、“亲近母语,快乐阅读”——低年段“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阶段性研究报告

250、让音乐课堂在“人文评价”中前行

251、在数学教学细节中体味多元评价的魅力

252、表扬或批评,我们应该持怎样一种态度?

253、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补白艺术的价值

254、浅谈小学校本人力资源的管理

255、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教育信息化成本效果分析

256、浅谈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策略

257、陶行知的经验论及其现代启示

258、一切从“心”开始——创设小学低年级数学的生命课堂

259、小学思品课旧大纲与新标准之比较研究

26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关于农村小学古诗文诵读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261、心灵相约——做一位教育的艺术家

262、不可低估的动漫魅力——将动漫引进美术课堂中

263、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孩子?——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思考

264、实践“对话”课堂

265、从对话的理想到理想的对话——由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对话想开去

266、一次交换试卷的风波

267、童真,童趣,童心——童谣与儿童美术教学的研究

268、《小学语文生活化导学片段的设计与实施》结题报告

269、巧妙运用“相似论”提高教学有效性

270、让“问题教学”彰显新课程理念

271、新课程下,寻找数学教育的平衡点

272、心与心相连,情与情相牵——打造“心心相印”的班集体过程中心理学知识的应用策略

273、追寻最美的阳光仙——由心理辅导访谈带来的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思考

274、音乐始于人自身内——有感于柯达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275、语文创造力构成的心理因素及培养

276、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把低年级数学教学童趣化的几点做法

277、“诺亚方舟”是否有我们的风吹过——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的研究与对策

278、当心,别让表扬变为美丽的“谎言”——论表扬孩子的误区

279、精彩源于学生的“错”

280、基础教育场域中教师对学生的“新”评价

281、理性思考,诗意创作——从创作《月光启蒙》看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282、课前调查——你开始了吗?

283、蓄情·体情·抒情——浅谈阅读教学的情感流程

284、别“伤”着孩子——当今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隐性伤害”的一点思考

285、用“延时评价”点击学生心灵的鼠标

286、让课外阅读成为低年级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餐后甜点”

287、今夜没有暴风雨

288、让课堂变“水平如镜”为“波澜起伏”

289、创设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亲”数学

290、自觉进行“知识教学的革命”

291、以生活为本,过有道德的课堂生活

292、我会和一年级小朋友说话了——浅谈教师口语的艺术表达

293、创设“听”的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294、《小学“学习地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295、晨会,您有效利用了吗?——晨会活动开展现状剖析及整改策略

296、在学生眼前悬一把“青草”——让“草香”飘逸在课堂始终

297、让儿童的道德生命“诗意的栖居”

298、沟通往来于文字之间——谈谈数学作业的批阅方式

299、别让文本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300、不该小视的——课堂“小结”——浅谈《品德与生活》课堂小结环节的设计

301、让作文评语成为学生爱上写作的理由——从作文评语入手指导学生写作

302、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诗意的栖居

303、“亲情、和谐、创新”的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304、对新理念下阅读教学的几种误区的诊断及治疗

305、演绎数学文化,倾注人文关怀,构建生态课堂——为数学课堂画上文化的坐标轴

306、潜心开发课程资源,优化动态生成过程

307、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308、论学校形象的审美设计

309、数学“生态课堂”建构刍议

310、演绎数学文化,倾注人文关怀——为数学课堂画上文化的坐标轴

311、议教学中学生的从众行为

312、“数”山有路巧激趣,学海无涯“乐”作舟

313、小学语文课上渗透人格教育——浅谈学生自信培养

314、关注课堂生态,构筑生态和谐课堂——由教室中出现的“中间地带”说开去

315、金玉当作外,败絮勿为中——浅谈合作学习之“橘”

316、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初探

317、从“必然”中求得“自为”——班主任工作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的深入研讨

318、让儿童的“梦”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回归

319、《小学班级特殊学生心理监护系统的构建与运作》研究报告

论文的选题又是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撰写的首要环节,是直接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一环。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 1. 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2. 保持儿童美术的原创性 3. 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思考 4. 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5. 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6. 做现代中学美术教师 7. 培养儿童绘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8. 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9. 小学美术教育畅想 10. 素质教育观下的早期美术教育浅论 11.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绘画技能的训练 12. 浅谈对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常识与欣赏课的几点认识 13. 中学美术教育改革初探 14. 浅论美术课堂中轻松愉快的气氛营造 15. 试论初中美术设计应用课的教学方法 16.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17. 美术课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18. 浅谈怎样搞好中学素描教学 ***二*** 1.中国画创新的道路探索 2.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 3.浅谈素描写生 4.简论书法用笔与中国画笔墨 5.谈画好素描的窍门 6.浅谈艺术中的“目视”与“神遇” 7.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8.论水粉画写生“水”和“白粉”的运用 9.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的魅力 10.浅析中国画的美学理念 11.中国画设色中的变色 12.重视眼、脑、手的训练 13.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14. 浅谈美术的功利价值早于审美价值 15. 浅谈中国山水画 16. 浅谈中国画的”形“与”神” 17. 浅谈素描创新——造型、审美、感知能力 18. 略论中国画的构图 19. 浅谈写意花鸟的赋彩 ***三*** 1.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2.“审美素质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应解决的问题 3.浅谈小学美育 4.中学美术教学探究--中学美术课应解决的两个问题 5.试论美术课中轻松愉快氛围的营造 6.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7.从激发兴趣入手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8.如何正确对待儿童美术素质教育 9. 浅谈中小学美术绘画技能的训练 10.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绘画创作中增强美术素质 11. 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学,塑造完美人格 12. 如何才能当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13. 中学美术欣赏课学习方法研究 14. 浅谈培养儿童学画 15. 谈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16. 怎样搞好美术特长生培养 17. 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美术教学 18. 中学美术教育与提高素质教育的关系 19. 中学美术如何渗透环境意识 20. 中学美术教育改革之我见

在美术教学论文撰写过程中,论文的题目,是做研究和写论文的第一个步骤,但是对于如何选好题目,一直都是许多人相当的头痛问题。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术教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美术教学论文题目(一) 1. 中 国画 贵在创作 2. 浅谈中国画中的“气韵生动” 3. 谈徐渭的杂花图卷 4. 如何对待西方现代派美术 5. 线描艺术的魅力 6. 传统水墨与都市水墨 7. 浅论 山水画 写石 方法 8. 论"线"在 素描 绘画中的作用 9. 浅谈中国画空间的创新 10. 论白描仕女画 11. 谈中国画的现状和出路 12. 浅谈国画百年之变迁 13. 浅谈色彩与人的心理 14. 论白描 15. 笔精墨妙与意趣心契 16. 浅谈__对米勒的影响 17. 古代书法论所涉“道”“理”“法”三者关系 18. 论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19. “线条、色彩、构图”——绘画美的本质 20. 散谈中国画的特点----作为阅读符号的中国画 美术教学论文题目(二) 1.装饰美在中国古代雕塑中的作用 2.试谈对古典建筑艺术的认识 3.数字媒介与艺术融合 4.室内景物的光与色处理 5.论装饰性书法 6.论居室设计空间分割 7.浅谈职业学校开设艺术设计课程的重要意义 8.平面构成教学中的情智培养 9.浅谈现代中国城市雕塑 10.雕塑时空 11.浅论标志设计特征和表现方法 12. 现代装饰艺术——装饰画 13. 浅谈绿色包装设计 14. 浅谈图案的创作与应用 15. 艺术与环境 16. 浅谈色彩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17. 建筑装饰中空间划分的设计探究 18. 小户型住宅装修设计方案探讨 19. 手绘墙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20. 影视动画后期特效制作分析 美术教学论文题目(三) 1. 虚拟城市开发技术的探讨 2. 浅析影视动画后期特效制作 3. 标志在打造企业品牌中的战略地位 4. 浅谈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5. 浅谈中国 传统 文化 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6. 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 7. 浅谈白色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8. 浅谈现代商业展示空间设计要素 9. 视觉传达在网页设计中的表现 10. 商业插画的市场发展 11. 高师美术学专业全程化 教育 实习模式研究 12. 生态理念下高师美术学专业交叉课程设置调查研究 13. 高师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4. 当代语境下高等师范院校美术学中国画创作教学模式研究 15.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析 16. 面向美术教育中的学习困难生 17. 美术学(教师教育)《设计与制作》试点课程研究 18. 人脸识别技术在数字视频网络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9. 黄庭坚题画诗研究 20. 云南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 21. 楚雄彝族服饰特点及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1. 美术教育论文题目 2. 美术教学论文题目 3. 美术学科论文题目 4. 美术学论文题目 5.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小学教育主要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社会、政治、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的基础教育,对儿童后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基础打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才。下面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小学教育论文题目有哪些?1、自媒体背景下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内容体系研究2、小学英语教育理论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和应用的有效结合3、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4、小学科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5、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衔接与贯通研究6、技术支持下的小学协同教育需求分析7、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8、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9、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10、拉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11、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12、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13、临沂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14、教育公平视角下流动儿童受教育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以上海市小学为例15、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影响研究16、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17、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18、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团体干预研究19、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效应20、民汉合校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实路径2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高实效性的尝试22、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24、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探索25、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26、信息技术对小学教育的影响27、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28、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29、小学低年级在新课改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30、家庭系统治疗对小学行为问题学生教育的启示31、小学教学过程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32、小学常规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33、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以广州市桂花岗小学为例3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35、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36、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37、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38、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39、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的作用40、远程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41、新常态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优化研究42、探索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新思路43、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4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45、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46、探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47、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教育发展方向探讨48、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49、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革新50、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策略研究5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5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5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54、浅谈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55、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翻转课堂实践研究56、新课改中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57、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农村小学心理辅导的启示58、我省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59、建寄宿制小学促教育均衡发展60、探索微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61、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62、认知神经科学青春期研究理论对小学高学段教育的启示63、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6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研究65、小学思想品德课中Flash教育动画的开发与教学应用66、基于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以山东省牡丹区第五小学为例67、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谈68、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以贵州省安龙县毛草坪小学为例69、对改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的思考--基于北京市A小学的调研70、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以江西省南昌市小学为例71、本土化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育功能发挥探索72、省内财政分权与“新机制”对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差距的影响73、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行为在父母教育卷入及学习成绩的中介作用74、宿迁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南蔡中心小学为例75、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探讨76、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应对策略77、朋辈心理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78、浅谈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79、漫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80、用多媒体技术助飞农村小学语文教育81、浅谈小学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82、正确应用现代教育设备于小学语文教学中83、信息网络环境对小学科学教育方法的影响研究8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探究85、小学教育教学中互联网资源的应用与完善86、媒体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87、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浅谈88、现代教育技术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索89、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淮安市中小学家校协同教育研究90、广西农村小学英语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考91、从教育技术视角探讨克服小学高年级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92、教育质量“资本化”对住房价格的影响93、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发展新探94、信息技术“同步共享” 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95、积极心理学对开展小学生涯教育的启发96、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策略探究97、情感教育现状评析--基于云南XX小学调查98、普通小学特殊儿童心理教育初探99、浅谈小学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100、中加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类课程教学比较研究101、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102、“微翻转”学习方式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促进103、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与相关方法104、探小学德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105、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106、薄议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107、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看教育公平108、浅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育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109、浅谈心理咨询在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价值110、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字化教育游戏影响因素分析及设计策略探析111、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112、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113、义务制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四川省12所农村小学实地调查报告114、例谈农村小学“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求115、浅谈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优越性116、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价值体现117、农村小学有效运用教育技术装备的探索118、活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119、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少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小学教育这个专业致力于研究学习儿童心理、儿童教育方面。主要是心理学、教育学;并侧重于儿童心理,儿童教育。以上小学教育论文题目只是给大家作一个参考。希望大家顺利写出满意的小学教育论文。

  • 索引序列
  •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模板
  • 小学艺术课教育论文大纲范文模板
  • 小学艺术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 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