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重阳节的论文题目

重阳节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重阳节的论文题目

不少同学都知道,今年的10月22日是农历九月初九,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又一个传统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什么叫重阳?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又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关于重阳节的故事很多.据说重阳节从汉朝初就有了.那时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馋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皇宫,贾姓宫女又将此习俗传入到民间.找范文到了东汉,民间在该日又有登高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以后到了唐朝,文人墨客们写了很多登高诗,其中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则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当然,古人的登高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同时还有吃"重阳糕"(一种九层糕)、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时间也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经很普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想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因为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这些习俗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的中就有记载.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重阳节这个传统的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从而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同学们,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的就是这层意思:尊敬、爱护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时也要象对待自家人那样去尊敬、爱护别的老人和小孩.最近,从新闻媒体讨论的话题中也可看出一二.如“该不该给老人让座?”“怎样做一个可爱的上海人?”这些活动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建设和塑造一个具有高度文明、能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大都市的形象,而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就是其中的一项内容.作为生活在这座大城市的我们,更有义务为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作出努力.客观地说,经过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良好的社会风气已经逐渐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受到大家的谴责.反省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学生在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又做得怎样?我不想对你们的过去予以评价.但是,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全体同学是否想到,该如何为我们家的老人或者社会上的老人做点什么呢?希望大家考虑一下.当然,学校政教处也有安排,要求各班的班主任在节后作个统计,看看我们的立达学生在老人节里为社会、老年人都做了些什么.我今天的国旗下的讲话就到这里.谢谢大家。重阳节国旗下讲话2尊敬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大家上午好!在大家还沉浸在祖国六十华诞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又迎来了传统的重阳节。在此,我代表瑞祥中心小学的全体师生向在座的各位老前辈道一声节日的问候和衷心的祝愿,祝各位老同志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瑞祥中心小学的昨天,渗透着我们在座各位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倾注着你们的辛勤的探索和奉献。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铭刻着你们奉献教育事业的功劳,浸润着你们孜孜求索的深情。瑞祥中心小学是我们共同耕耘的园地,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今天,大家回到了曾经工作过、为之奋斗过的校园,了解学校的发展,畅谈各自的幸福生活,我想这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幸事。借此机会,我想向大家简要汇报一下学校的发展情况。1、硬件设施基本到位近年来,我们抓住了四配套工程建设、合格学校建设,尤其是去年的“达标创特”的契机,全力筹措资金,购置电脑、开通校园网、安装安全监控系统等,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在,我校共有20只普通教室,16只教辅用房,舞蹈房、图书室、围棋室、多媒体教室、科学探究室等一应俱全,学校按省颁标准配置各类教育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并新建了闭路电视系统和校园广播系统。建成了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宽带校园网络,接入点遍布校园。建立了学校网站,学校已实现办公现代化,为建设数字化校园奠定了基础。2、师资队伍健康成长我校立足于本校实际,通过一系列活动,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的成长、成功。(1)专家引领:过去的一年多来我们先后邀请了丁建强、周益民等教育专家来校为全体教师作专题讲座,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指点迷津,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2)校本培训:本学年我们以“学程导航”思想为指导,着力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教导处对全体教师作了多次的专题培训,教研组集体备课,行政组成员听取了所有教师的随堂课,还开展了三届“银杏杯”备课、上课、论文随笔评比等系列教学竞赛,从而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学生的学习效益、学校的育人质量有新的提高。(3)教师成长:为夯实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思想底蕴,确立“ 终身学习、全员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学校坚持一月一培训、一学期读两本书、撰写一篇论文的学习活动。一年来,全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获奖的论文随笔87篇。在08年的“弘謇杯”教科研活动评比中,我校的体育课获得了市一等等奖,一位教师获青年教师基本功评比一等奖,另有 8位老师的论文、随笔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3、“三风建设”初见成效几年来,学校确立了“和谐的校园氛围、优秀的师资队伍、优化的常规管理、优异的教学质量、鲜明的办学特色”的发展目标,形成了“让生命之花在这里绽放”的校训、“祥和、阳光、尚真、奋进”的校风、“教人求真,诲人不倦”的教风、“学做真人,学而不厌”的学风。以高分通过了市“达标创特”的检查验收。如今我们的校园整洁而又美观,文明卫生成为了每个学生的自觉行为;每一位教师每天都能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在预设好学程的情况下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课余时间老师们及时批改好学生作业,进行培优补差。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更认真了,纪律更严明了。一年中学校围绕书香校园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邀请了多名作家来校讲学,先后举办了多次跳蚤书市活动等等,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喜读书的良好的阅读习惯。4、学生素质全面提升。一年来,我们始终抓住教学这一中心不动摇,以“学程导航”为抓手,努力打造理想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在08-09学年度市百分考核中获综合评比二等奖。与此同时,学校的文艺节目、经典诵读节目等在市比赛中屡屡获奖,学生习作等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七十多篇,上周,我校五(1)班的关悦同学获南通市“童心颂祖国”征文评比一等奖。尤其是我校的运动队在市08年田径运动会上力克群雄获团体总分第三名。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还要考我们去拼搏、去创造。我们深信,有市局的正确领导,有我们在座各位老前辈的关心、支持,我们一定能够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团结和带领全体教职工共同打造我们瑞祥中心小学的新天地。我深信,瑞小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最后,再次祝愿各位老领导、老前辈身体健康、合家欢乐!谢谢大家!

重阳节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重阳节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是重阳节,一大早,天气就特别好,天空一碧如洗、万里无云。我自告奋勇地邀请爷爷奶奶一起去东山玩,爷爷奶奶奶爽快地答应了。我们开始了去东山的路程。

一路的风景真美啊!在树上,一个个火红火红的石榴,又圆又大。在草丛里,一束束美丽的月季花,简直就是百花怒放。一阵阵风吹过,这可爱的月季花摆动着她那轻巧的身躯,像是在和我问早。我们来到东山了,远远望去中,那波光粼粼产太湖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奶奶看到了这美景不住地惊叹道:“哇,这太湖真美啊!”一路伴随着我们的蝴蝶,也不停地摇动着她那双五彩斑斓的翅膀,像是在说:“太美了!太美了!”

到了中午,我们下到山脚去吃饭,妈妈特地点了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和好几杯菊花酒。菜来了,我先热情地敬了奶奶爷爷一杯菊花酒,他们喝了菊花酒心里甜滋滋的。吃完饭我在湖边玩耍,看见了湖面上有数千条小白鱼,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的嘻戏玩闹,我心里羡慕极了!

重阳节到了,老师说,要到敬老院慰问五保老人,小红、小强和小明商量着去探望的事情,最后决定分工合作:小红负责带鸡蛋,小强负责带饼干和苹果,小明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束鲜花。很快,就约定好时间,准备好了礼品出发。

来到敬老院,找到院长说明来意,院长带他们三人到老人们住的房间去,只见老人们有的看电视、有的打扑克、有的下象棋,还有的在聊天,个个都十分悠闲,院长向老人们介绍说,重阳节到了,文明小学的学生代表来探望你们了,老人们个个笑逐颜开,异口同声说:“你们真有心,谢谢你们!”当小红、小强和小明他们拿出带来的礼物送给老人们并祝愿老爷爷老奶奶节日快乐时,老人们感动不已,好像有千言万语说不出来,只见他们眼眶里湿润了,闪烁着泪花连声说:太谢谢你们啦!祝你们好好学习,好人有好报!带着老人们的祝福和感谢,他们三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小红、小强和小明他们想:自己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重阳节?今天是重阳节?哈哈!早忘记了哦!”

走在中关村市场,不时的询问一些朋友今天重阳节怎么过。大多的人却陷入了这种惊讶、茫然的状态。说到重阳节我便想起王维的那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来。

今天的重阳节,也是第19个老人节。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敬老祭祖,传统的重阳节是一个诗意又温馨的节日。但在浮躁,匆忙的经济市场生活工作中,重阳节的黄金甲正随着金秋的过去而慢慢的退去。

在中关村广场我遇到了一位正拿着报纸找工作的小伙子,他对报纸看的很执着,还不时的用笔点点画画。年轻人,有的是活力,有的是精神。登高是不在话下的,可这位小伙子却深深的被失业的圈子套住了。他对我说这么一句话,“工作都没有,吃饭都是问题了,那还有心思登高望远,月饮菊花酒呢?既是对亲人的思念这时也只是深深的埋藏在心里罢了。”

重阳节晚上我们全家吃过晚饭,奶奶说她不舒服,要休息一会儿。我即刻搀扶着奶奶的胳膊,扶她坐在藤椅上休息。我看着奶奶那苍白的脸色,心中十分担心,突然,我想起前几天从书本上看到:洗温水脚对人体有益。我轻声地对奶奶说:“奶奶,我给您洗脚,好不好?”奶奶点点头低声说:“行。”我拿来洗脚盆放在奶奶面前,到了小半盆冷水,接着又到了热水,用手试一试,水温正好。我脱下奶奶脚上的袜子,小心地把奶奶的双脚放在温水里浸泡,用毛巾反复擦洗她的小腿下部、脚背、脚底,约十几分钟,奶奶的双脚红了,脚背上的青筋饱胀了。奶奶的脸色比以前好多了,再看奶奶的双眼,泪眼模糊。我忙说:“奶奶,您怎么啦?”奶奶笑眯眯地说:“今天你给奶奶洗脚,奶奶很高心,很欣慰。”从我四岁开始和奶奶一同生活,奶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她给了我无私的爱。

今天,我给奶奶洗脚,奶奶很高心 ,在重阳节这天我知道了不但要尊敬老人,还要爱护老人。

我觉得今年的重阳节比去年的重阳节过得更有意义。

星期五下午,我们班开展了“情暖重阳老幼同欢”的亲子活动。妈妈给我们讲了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马老师教我们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准备了“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的祝福语。天阳妈妈给我们准备了重阳糕,我们都品尝了一下重阳糕的味道,发现重阳糕又甜又粘又好吃,然后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去了一块分享。

品尝完后,我们又开始学包馄饨,我的速度很快,马上就包好了12个,金老师还给我拍了照片,后来妈妈又给我们抽了爱心签,我抽到了打电话,外婆和我一起过了重阳节,外公、奶奶、爷爷我都打电话送出了祝福。

今天早上外婆煮了我自己包的馄饨,我们一起都尝了一下,真是太美味了!

好难忘的一个重阳节!

今天是重阳节,也叫登高节。这是我们记住尊敬老人的一天。所以老师布置的作业之一就是帮助家里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我眼前一亮,终于可以帮助爷爷奶奶了。回到家放下书包,挽起袖子跑向外婆。

我问,今天奶奶能为我做点什么吗?什么都可以!奶奶想了一下,说:“亲爱的孙女,你今天怎么这么勤快?好吧,我让你拖地板。我相信对你来说很简单。”我就是其中之一。听着以闪电般的速度冲到阳台,拿起拖把,打了一桶水,把拖把布拧干。我开始用力拖地上的污渍,认真的从前到后拖,再从后到前拖。时不时地在地板上喷一点,威猛先生。尽量学奶奶平时的家务。过了十分钟,二十分钟,一个小时,我拖完了地。本来以为很简单,没想到做了这么久。奶奶做家务不容易,以后多帮帮她!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也是敬老节。

中午从兴趣班放学回家的路上,爸妈告诉我,今天是重阳节,已经在酒店订好晚餐,准备请爷爷奶奶,还有几个从宁夏山西来的姑奶奶姑爷爷一起共度节日。

我却犯了愁,重阳节是老人们的节日,我该如何表示一下呢,送点什么礼物给这些疼爱我的爷爷奶奶们呢?

想送花,鲜花虽好看,但要花不少钱,却没几天就谢了;买的现成的假花又没意思……

忽然,一个念头出现在我脑海里:上学期在学校里学过做丝网花,那时我没做好。我想,要是我能用自己动手做的鲜花送给他们,那肯定很有意义!

一想到这,我就高兴了,与爸爸妈妈一商量,爸爸妈妈都说好,说做就做,我们午饭都来不及吃,就奔向花鸟市场,买来做丝网花的各种材料,回家就迫不及待地做了起来。

本来想做每人一束送给他们,但不一会儿,他们一大群人来到了我们家,继续再做是不可能了,我只好拿出已经做好的丝网花,一人一朵地送了,并且祝他们节日快乐!

重阳节的传说农历9月初9的重阳节快到了,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重阳的传说吧:农历9月初9,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老人们在这一日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重阳这一日,人们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9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在九九重阳写的《9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被后人广泛流传,现在在中国几乎是全部人家都会庆祝重阳节,登高、探亲、赏菊,是一种民俗的享受。

希望这种传统的节日能够永远的流传下去!

清早起床,打开窗户一看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再过两天就是重阳节了。听说重阳节也叫老人节,而且重阳节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吃重阳糕和登高。吃完早饭,我就和外公外婆去爬紫金山了。到了那里我们改乘索道上山。坐在索道上我看见天是湛蓝湛蓝的,树是碧绿碧绿的,山道上还有许多人在爬山,这样的美景让我的心情也和大自然一样特别愉悦。

一会功夫到了山顶,我看见这里有很多爬山的游客,有老的,有年轻的`,还有小朋友。啊!还有骑自行车的运动员,他们真了不起,我也要向他们学习。

休息了一会,我们就徒步下山了,可是我没想到下山比上山还难。外公外婆一口同声的说:“是的,上山容易,下山难啊!”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走到了中山陵。这时我又来了精神,想要去看孙中山的陵寝。我们登了392级台阶,看到了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雕像树立在陵寝中,很多游客在那里瞻仰这一伟人。

晚上回家吃完饭,我看到外婆在辛苦的做着家务,就主动要求也当一个家务小帮手,帮外婆洗碗,看我洗的可认真可干净了。

外公外婆都夸我是个能干的小帮手。

虽然重阳节还没有到,但是今天我提前和外公外婆渡过了一个有意义的重阳节。

今天是九九重阳佳节,重阳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佳节又称“登高节”。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因此,我想:我今天一定要为爷爷做点力所能及的事。那应该做点什么呢?我左思右想,“对了,我可以帮爷爷按摩,还可以陪爷爷下棋。”我说做就做。爷爷回来了,我跑到爷爷面前说:“爷爷,我给你按摩。”爷爷说:“好的,看来孙子是长大了。”我开始按摩了,我轻轻的按,爷爷微微的笑了。我又和爷爷下棋,我和爷爷下的不分上下,最后,我快不行了。我笑着说:“爷爷真厉害。”下午,爷爷去外面逛了。我在家里玩,今天过的真高兴呀!

九月初九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也是老年人的节日,我决定今天孝敬一下亲爱的奶奶。

晚饭刚吃过,我早就将洗脚盆和毛巾准备好了,准备给奶奶一个惊喜。这时奶奶走进来了,我立即将洗脚盆和毛巾端到奶奶面前说:“奶奶,我想为你洗脚。”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开心地说:“好孩子,真是奶奶的乖孙女!”

我先让奶奶坐在凳子上,放上满满一盆热水,用手试试,水温差不多了。然后蹲下来悄悄地将奶奶的鞋子、袜子脱下来放在一边。“奶奶将脚放进来吧!我会好好服侍你的。”我开心地朝奶奶一笑。当我的手摸到奶奶的脚时,不禁心里一颤,原来奶奶的脚是那么粗糙。是啊,奶奶辛辛苦苦劳累了一辈子,到如今还要天天给我洗脚,我心里真是惭愧啊!我渐渐地将奶奶的脚洗了一遍,然后悄悄地按摩了一遍。我非常仔细地对奶奶说:“奶奶,我以后天天给您洗脚。”奶奶开心地笑了。

这天是重阳节,我们一家人坐着汽车回家,在车上我们十分的热闹,有说有笑的。 到老家了,家里的祖婆、祖公迎上前来欢迎我们的归来,在老家里,变化真大,经过休息,大人们准备好了东西,就坐上车,去纪念祖先元老们。

来到祖宗的坟前,爸爸拿出他那早已准备好的电锯,“刷”的一声,爸爸把坟前长满及茂密又细长的草割断了,变成了寸草不生土地。我看见了,也想上去试一试,把最后的一些草搞干净,可爸爸说“小孩子,不能够随便乱碰的,很容易就会割到你自我那又嫩又胖的小手”我顿时听了,不服气的说:“老爸,就一次,行不?”老爸说:“好吧!”,爸爸拉动发动机后,把它交给了我,我心想是多么的感到自豪,之后,我把电锯放到草边,轻轻的一碰草编粉身碎骨了。

谁知这是,我一个不留神,电锯被,长长的草缠住了,爸爸赶忙把电锯关停,慢慢的扯了出来。爸爸说:“看见没有,如果你想做好事的话,就帮帮家里人搬贡品,就算一件好事了。”

我说:“啊……” 透过,这次教顺,偶明白了,做好事,并不要以为能得到炫耀的是就是做好事,做好事并不是那样的,而是能帮的上忙的事,就是好事。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所有亲人一定要一起爬“避灾”,插山茱萸,赏菊。在民俗观念中,1999年的重阳节也叫“老人节”,因为它与“九九”谐音,含有长寿、健康、长寿的含义。

今年重阳节的早上,去白水山登高,看到很多年轻人一步一步扶着老人上来。我被他们敬老的行为感动了,决定回家给奶奶洗脚,给她一个惊喜。午饭后,我准备了足球和毛巾。然后奶奶进来了。我马上把洗脚盆和毛巾拿来给奶奶,说:“奶奶,我要给你洗脚。”奶奶说:“你还是看书吧。”“请给我一个机会。”我说。“好吧。”奶奶说好。我让奶奶先坐在凳子上,放满一壶热水,用手试试。水温刚刚好。然后蹲下轻轻把奶奶的袜子脱下来放在一边。“奶奶,把脚放进去。”当我的手碰到奶奶的脚时,我不禁感到心里一颤。原来我奶奶的脚好粗糙。是的,我奶奶辛苦了一辈子,现在每天都要为我打工。我真的很惭愧!我慢慢给奶奶洗脚,然后给她轻轻按摩。我很认真的对奶奶说:“奶奶,以后我天天给你洗脚。”奶奶开心地笑了。

老年人的生活多么需要我们的关心。以后每天都会帮爷爷奶奶做一件事。我会努力学习,不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在这一天中,人们要登高山,插茱萸,来思念远在天边的亲人。

关于重阳节还有一个传说呢:唐朝有个大诗人,有一次,他独自去远方,到了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他想:现在我的兄弟一定在插茱萸,当他们看到少了我一人,心里应该很难过。于是,诗人便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诗词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位作家就是唐代大诗人王维。

重阳节并不像春节那样热闹,也不想国庆节那么隆重,它和中秋节一样,是节日中最情深意重的,因为它们有一样的习俗:盼团圆,保平安,思念亲人。俗话说的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因为这种情深意重的节日,便形成了爱的结晶,爱的源泉。正是这种情深意重的节日才会把我们的社会变得那么美好。 我爱重阳节,更爱我们这个社会给了我亲情的温暖。

我站在山上,如今的重阳佳节,习习秋风。

沉甸甸的压在我们心头,可是,簌簌的落下,只给我们留下似枫叶般的片片回忆,终究让大伯从此成为过去,生老病死–这一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那爽朗的笑容从此定格了。我似乎长大了,明白到人世的悲欢离合,明白到何谓亲情,明白到在世的我们应该珍惜这一切,那一刻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心里默念着,踏向了归途……

又是重阳佳节到,”每逢佳节倍思亲”枫叶正红时。我登上了故乡的山。如今还十分亲切,而物事人非,因为,只是觉得更添了一份愁绪,往日,睹物思人,崎岖的乱石小路,路旁的景物依旧。是的,过往的事,重阳佳节,更难免让人触景伤情,过往的一切,难免让人回想起过往的人。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不经意间,亲爱的大伯。又在我难中浮现,让我对他的思念,往日与大伯的欢声笑语,在秋风中更加浓烈……

节假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们准备迎接重阳节的到来时,我们必然会被要求写一篇重阳节相关主题的作文,写作文是记录所思所想所做之事的过程,是一种与自己交流的方式。那么重阳节作文应该如何书写你知道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重阳节的风俗传统作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了,因此学校组织了去敬老院慰问白叟的流动。在李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兴高采烈的出发了,一路欢声笑语。金色的阳光温顺的洒下了大地,太阳公公笑眯眯也跟随我们来到敬老院。

我们带着买来的生果、点心等来到敬老院,刚一进去,跟我想象的有天地之别,没有高楼林立,没有五彩缤纷的花朵,也没有幽美的环境……只有一排排整洁的平房,里面比较简陋,甚至有点发霉的味道,看着心里面出现一种酸溜溜感觉。

看着老爷爷、老奶奶一缕缕银丝和满脸的皱纹,它们透露出岁月的痕迹,看着他们一个个身体健康的样子容貌,这会有了稍许的安慰。我正想把带去的香酥和面包递给了一个带太阳帽的老爷爷,正要递过去的时候,一瞬间,忽然泛起了一个带竹帽的老奶奶来接过礼物,哈哈,有那么点小意外。他们满脸笑脸的说:“谢谢,小妹妹,你真可爱”,我说了声“不客气,老爷爷、老奶奶祝你们身健康,万事如意”,然后我们都开心的笑了。

今天的流动让我知道了尊老爱幼的重要性,懂得了要关心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要施展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阳节作文600字重阳节流动作文夸姣的重阳节作文300字

玄月九日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下战书放学后,我坐着妈妈的摩托车,怀着无比高兴的心情,向斗门有名的'尖峰山前进。

当我们来到山脚,夜幕已经降临下来,隐隐约约地看见山上的人群,就像许多蚂蚁在山上爬。我踏着轻松的步伐,走向公园门口。

我们每人都拿着预备好的食品和水,向山顶前进。我抬头向上看,这座山不算高,大概有200多米吧!我心想:要爬上这座山简直是小菜一碟。刚开始,我健步如飞,十分轻松,把妈妈远远地甩在后面。我往下大声对妈妈说:“快一点啊,妈妈,GO!”妈妈对我说:“小子,我在储存气力呢,等会就有你好看的!”我没理妈妈,继承向上爬。本来一切都很轻松,可是之前跑得太快,用力过度,跑了一半路程,慢慢地觉得四肢无力,气喘吁吁。只见一个个人从身边超过了我,就连妈妈也超越了我。我想:这下糟了,连妈妈都超越了我,我之前的威风去了哪里呢?不管那么多了,仍是继承爬吧!但时间过得真慢呀,我现在已经汗流浃背,想走也走不动了。这时,妈妈在前面鼓励着我,大声地对我说:“快啊,山顶的风景多美啊,坚持下去,做事不可以中途而废,要有始有终,你看,妈妈都上来了,你也要加油啊!”听了妈妈的话,心想:假如我现在就抛却了,那之前上来的路程岂不是白废了吗?于是,我不顾疲惫,用尽吃奶的劲往上爬。“YES”,我终于爬上来了,我自豪地说:“我成功了!我成功了!”这时候,我一边咕噜咕噜地喝着水,一边从山顶往下望,赏识着家乡的美景。晚上的路灯,仿佛一条蜿蜒的火龙;公路上车来人往,川流不息;黄杨河上渔火点点,波光粼粼。我想:多美的景色啊,假如不付出努力,能看到这样的好风景吗?

我终于明白了,只要向着一个目标,不中断努力,勇于攀登,一往无前,就一定能达到成功的顶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绕绕插茱萸少一人。”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重阳节。我跟随伯父父亲一起去拜山。

经由十分钟的攀山越岭,终于来到山中。我惊呆了!天哪!长了这么多草在祖先的坟前,我不由想起:“祖先可真坚强日晒雨淋却始终坚定不移我们要学习祖先这种好精神让自己也像祖先这样坚强!”

爸爸.伯父们在吃力地铲杂草累得大汗淋漓。我呢?却在郁郁葱葱的荔枝树下乘凉。一边哼这悦耳的小曲,一边做“树叶小喇叭”,做好“树叶小喇叭”后,我像一只快活的小夜莺,快活的吹起来,融入大天然的怀抱中。“嘀嘀嘀……嘀嘀嘀……”我又像一名精彩的笛手,正为大家表演。

看见妹妹在太阳底下“烘烤”,心疼啊!究竟她是我的妹妹,我可不忍心,便摘了几条树藤子编织草帽,先用藤子绕着卷起来,然后,灵巧的双手用树叶绑在藤子上,哈哈!一顶精致的草帽就这样做好了。我呼叫妹妹过来,把草帽放在她头顶,她竟然撅着嘴说:“这帽子戴起来很痒,我不要.我不要。”真愤怒,辛辛劳苦为她做的草帽,她竟然不戴!

太阳的毫光十分强烈,午时已,该回家了。

一路上,轻风牵着我们的手,伴随我们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称白叟节,是爷爷奶奶们的节日。所以这天,我和爸爸妈妈冒着寒风来到了“四宜糕团店”,买了一盒重阳糕来到了奶奶家。

“重阳节快乐!”我们一起为奶奶送上了祝福。

“同乐同乐,快进来吧。”奶奶面带微笑回应道。

我们坐在桌前,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香甜可口的重阳糕和饭菜,一边谈笑风生,唠着家常。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知足和幸福!

“我们不如帮奶奶大翦灭吧?”我提议到。

“双手赞成!”爸妈异口同声地应道。

说干就干,我们找来抹布,拿来板凳,开始擦了起来,不一会儿,窗户就被我们擦得干干净净,在太阳底下闪烁着耀眼的白光。

地面也不能疏忽,我们把屋子彻底打扫干净,不放过每一个角落。

之后,我们还分工合作,有的在“嘿咻,嘿咻”地哈腰拖地,有的正把乱成一锅粥的物品有序摆放,还有的正在给阳台上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花仙子喝水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今天帮奶奶做家务有特殊的意义:由于今天是重要的重阳节!尊敬白叟,关爱白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后我一定会多帮助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也但愿所有的晚辈在重阳节这夸姣的节日里,给长辈送上一句真诚、温馨的祝福!

今天是九九重阳节,也是白叟节。我想,尊老爱幼要从小做起。

晚饭后,我叫外婆和我一起打扑克,她兴奋地允许了,并且连赢了我两付。实在平时外婆也没空玩,但今天表现不错,我想她快乐就是我快乐。

打扑克的同时我们被中心电视台重阳特别节目吸引了,满头白发的爷爷奶奶放声歌唱以前的老歌,非常好听。还有109岁的老爷爷他身体健康五代同堂真是幸福……

我衷心祝愿天下的白叟糊口幸福,健康长寿。

在此次调查中,50%的年青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从未想到在重阳节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这种对重阳节“有名无实”的熟悉,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少年青人观念中的某种弱化。

重阳节已经由去了,但与此有关的一条新闻却仍发人深省。重阳当日,解放日报进行了一次随机性的街头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被访的年青人不知道当天是重阳节,有的知道重阳节,但不晓得重阳节与尊长敬老之间的关系。

重阳节在当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年青一代影响的日渐式微。年青人可以用学习压力大、工作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来解释自己的这种忘却,但无法回避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传统节日被淡忘的同时,西方节日却在不少年青人中风光无穷。如今许多年青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却对中国传统“七夕”节不屑一顾,就是一例。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形式,是传统伦理观、价值观的特定反映形态。然而我们不少年青人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重阳节登高、赏菊,更无法体会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伦理内涵。在此次调查中,90%的年青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从未想到在重阳节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这种对重阳节“有名无实”的熟悉,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少年青人观念中的某种弱化。

当然这种弱化需要辩证地看待。对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这种弱化无疑有益。但是对于那些类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之类优秀的东西,这种弱化就不应该了。由于,恰正是孕育于后者之中的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念,成为构筑现代人格的重要气力之一。

在重阳节被一些年青人逐渐淡忘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这种淡漠已经引起社会的留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学把诵读四书五经的部门内收留列入课程表。在全国估计已有100万孩子开始把诵读古诗文作为日常学习的必修课。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们背了多少古诗,而是让他们多了解一下自己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在这种优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为“知书达理、尚礼重义”的栋梁之才。

玄月九日重阳节到了。大院的重阳节有一种传统,喜欢晚餐凑在一起吃。几家约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夜幕降临,灯光闪耀,人们饮着菊花酒、二锅头,吃着丰盛的饭菜,欢聚泛论,交流情感。一张张笑容,一阵阵笑语冲出狭小的房间,大家互相祝福着健康长寿、事事平安,大杂院处处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重阳那天,人们有敬老的风习,各家晚辈都要给上了年纪的xx多一些体贴。除了专给他们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过的支属须慰问老者,出了嫁的闺女一早要回外家探望父母,以答谢养育之恩。有前提的人家,还要陪xx去看看热闹儿走走公园,这样会让xx气量气度更加开阔,便于长寿。

赏菊花是市民多年传统风俗,戴菊花防灾去病也是人们旧时一大习惯。重阳节到来各至公园将举办菊花展,北海、天坛、紫竹院、植物园名声最大。

重阳节之时,北京正值秋风送爽,天高云淡的季节。到空旷之处放鹞子,不但简便易行,也是很受人喜欢的一种娱乐流动。清代时老北京人放飞之举极为热闹盛行,店铺集市都出售各种纸鸢,花市卖的鹞子种类最全质量上乘。

如今,曾经住过的大杂院早已变迁,昔日重阳节“又见花糕处处忙”的景象也已不见。但时逢佳节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邻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说笑聊天的温馨,思念童年一起欢笑玩耍的小伙伴。不知不觉当中想起***的诗词: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景春色,胜似春景春色,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节是白叟的节日。重阳节里,我们应当给白叟送上一句祝福,递上一张贺卡。在那个重阳节里,我做了这样一件事。

重阳节到了,我寻思着要给爷爷奶奶送什么礼物。一边的小王启发我:“重阳糕怎样样”我想了想,装出气愤的样貌:“拜托,我爷爷奶恩平婚介网奶又不在上海,寄过往不发霉才怪呢!”突然,一个念头清晰地从我脑海中闪过:有了!

我急忙跑回家,翻箱倒柜地找出了两张精美的信纸和一只小鱼热手袋。我记得奶奶曾说过,她一到冬天就怕冷,四肢举动冰凉,要是我给了奶奶一只热手袋,奶奶的四肢举动就不会冷了。

之后,我摊开精美的信纸,在上头写满了我的祝福和一向想对爷爷奶奶说的话。我的真心,装满了两张薄薄的信纸。我署上自我的名字,把信装进了信封,我要把我的思念和敬爱,送向远方的爷爷奶奶的家……

小鱼热手袋被我用一个装礼品的盒子包了课件下载[起来,又在盒子四周围上了金丝带。傍晚,在爸爸的帮忙下,我把礼物和信寄了出往,也把我的牵挂寄了出往。我坚信爷爷奶奶收到我的礼物,必然是开心与激动的……

关心白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在重阳节这天,也乘着小兰阿姨的汽车去探望住在养老院的老太。

下了车,我看见住在养老院的老婆婆,老公公。固然他们有的弯着腰,有的驼着背,但他们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死气沉沉,反而生气希望勃勃。我走向一位正在锻炼地老婆婆,向那位老婆婆问路。老婆婆告诉我,老太住在一栋大屋子里。我顺着老婆婆手指的方向看去。哇!好高大,好壮丽的屋子呀!我快步向那栋屋子走去,这时表弟也快速地向我这边走来。不外,等我气喘吁吁地爬到三楼时,我才发现大家都到了。

我走进了老太住的房间,才发现,老太正安详地躺在床上,定眼一看,原来老太正在睡觉呢!这时候,老太从床上坐了起来,我才留意到,放在老太身边的恰是妈妈带来的大包小包。就在这时,妈妈给了我一张一百元。说要我送给老太。就在我拿着一百元送给老太时,却发现老太手上充满了老茧。头上也多了几根白发。我想;这一定是太昼夜操劳的吧!我把一百元送给了老太。老太开心地连头上的皱纹也展开了。老太的脸更是红通通的,像挂在树上的红苹果。

可就在我沉浸在开心中时,妈妈却说要走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想;我一定要以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糊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秋高气爽,菊花怒放季节迎来了今年10月19日一年一度九九重阳节,也是中国传统老人节。在这一天是让老人们登高休闲更是为了让人们发扬尊老爱幼优良传统。

我奶奶是一位退休老师,学校在这一天给她祝寿,不仅安排了精彩节目和庆祝礼仪,还送给她一个精美大蛋糕呢!晚上,奶奶请全体家人一起到老家吃顿团圆饭,也顺带着过重阳节。18:00左右,二伯、二伯母,哥哥和我一家都到齐了,晚餐开始了,奶奶烧了一桌子她拿手好菜,有红烧鸡肉,糖醋昌鱼,阳澄湖大闸蟹等餐桌上是色香味具佳,看得我眼花缭乱,口水直流,忍不住不客气先吃起来了。大家边品尝美味菜肴,边谈着一些天南地北三海经,说说笑笑,有多么亲热又是那么和谐啊!接着我们举起酒杯,为奶奶庆祝生日。

大家酒足饭饱后,一起在大厅看起有关重阳节电视节目,我和哥哥可闲不住了,为了能使爷爷奶奶过一个快乐节日,我们负责给他们捶捶背。过了一会儿,奶奶把大家又召集在餐着前,猜猜我们要干什么呢?吃蛋糕呀!我把蜡烛先插在蛋糕上,哥哥把灯点关了,然后由二伯把一个莲花式样蜡烛点着了中心,啪!,那朵莲花奇妙开放了,大家都被吓了一跳,但紧接着美妙生日歌音乐响起来了,家人个个笑逐颜开随着音乐唱了起来,奶奶露出了激动神情,等蜡烛吹灭,二伯母亲手把大蛋糕切成一小份分给大家吃,甜蜜奶油香浓蛋糕,真诱人啊!哥哥一口气吃了三快,还变成了一只名副其实:大花猫当然我也好看不到哪里去。最后妈妈给奶奶和爷爷各做了一碗长寿面,我抢先祝福一声:祝爷爷奶奶福如东山,寿比南山。他们笑了,笑那么满足,那么慈祥,那么快乐。

这是一个我过得最愉快,最有意义重阳节。

玄月九日,重阳节,我们一起来家看望奶奶。

转眼到现在现在,奶奶已经七十五岁了。她说,他最怀念以前到处都是绿色的日子。以前到处都是花啊,草啊,蓝蓝的天空,重没有雾霾;清澈的小河,里面有小鱼小虾,都不会被污染……那多么美啊,可惜你还没出生。

奶奶又说,可是现在,弄不弄就有雾,小河小溪也被污染了……!

是啊,我也想看看以前那奇丽的景色。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希奇的梦。

已是20xx年,我在一间房子里醒来。这到处都是昏暗,窗户被白白的东西完全盖住,什么也看不清。我到底是谁?我怎么在这里?这些东西是什么?我开始了努力的回想,我,是一名专门致力于改变地球——使地球重新恢复绿色的科学家。对了!我还要做一个调查。我急忙走出屋门,可刚刚开开门,就被呛了一下,这是什么?我又关住门,真难熬难过,咳嗽了几声,我中断定这就是雾霾!唉,现在的环境真恶略!我又戴上了一副口罩和一副耳暖,还套上了一顶帽子,可以说是捂得严严实实。我想,楼底下根本什么都看不清,仍是到楼上观察吧。

于是,我坐电梯到了楼顶,啊!怎么变成这样了!天空不再是晴空万里,到处却都是雾霭,我的心碎了,我在也看不到奶奶描述的情境!

突然,一只燕子飞入我的视线,它一副奄奄一息的样子,像是有什么重病似的。它离我越来越近,飞的也越来越慢,它怎么了?我刚要仔细看时,那小燕子却一下子掉了下去。“糟了,——这怎么回事?”我赶快做电梯下楼。

我站在一个没有人留意的角落里,心里担心着燕子。在旁边还有两个人,一男一女。我隐隐约约能听到他俩的说话声,出于好奇,我静静地来到他们背后。

“知道吗,咱们化工厂又赚了一笔!”那个男的奸笑地说。

“多少?”

“猜猜。”他伸出来四根手指头。

“这么多!”

“你认为呢!我是干什么的。”

“那,”那女的捂了捂嘴,“那污水呢?”她有环顾了下周围,我赶快装作在玩手机,但仍是被发现了。

“水里。”——“那有个人!”那女的提醒她说,但更像是在掩饰他们破坏环境的事实。

没良心的人!我暗自的骂他们。

到了一楼,我依赖记忆来到燕子掉下的地方,委曲找到了燕子冰冷的身体。它是摔死的吗?应该不是,我看了看它的喉咙——啊,它是窒息死亡的!唉,岂非现在的环境小动物都无法糊口吗?

我决定以这个事例写一篇文章,来呼叫人们爱护天然的心!没用多久,就写出来一篇文章——《现在的世界》,可仍是没有人帮助我,我彻底绝望了,我哭了,我在也看不到奶奶描述的情景了!

回到现实,睡眼惺忪的我睁开了眼睛,幸好现在天空仍是蓝蓝的,还有拯救的机会。我想“人类一定要改变未来,还给天然一个新的绿色,也让我看到奶奶描述的那奇丽的风景!”

我们儿童有儿童节,青年人有青年节,白叟也有白叟节,但是你们知道白叟节是什么时候吗?告诉你吧,就是农历玄月初九,又叫重阳节。

今天是重阳节,老师告诉我们是孝老敬老的日子。这让我想起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吃午饭时,外婆要我喝菠菜汤,我不耐烦地说:“不喝,难喝死了!”妈妈听到了,当时就狠狠地批评了我一整理,说:“你怎么能这样跟外婆说话呢?太不尊敬白叟了!”当时我还不认为然,现在想起来我说的真有点过分。想到这里,下战书一放学,我就去外婆家看外婆了。到了外婆家,妈妈爸爸正在帮忙做饭,我放下书包,跑到外婆身边,“外婆,今天是白叟节,我来给您做个推拿吧!”说完,我撸起袖子,用力按起来。我想以此来弥补昨天的过错。不一会儿,我的胳膊又酸又痛,没有了力气。这时,就听外婆自言自语道:“这么多年我吃了多少苦,才把你妈妈和你舅舅带大,现在我也享福了”。听了外婆的话,我整理时不累了,反而想帮外婆做更多事。是啊,外婆辛劳了那么多年,也应该享享清福了。现在,想起我平时做的点滴小事自己都感到自豪。好比:每次去外婆家吃饭,外婆老是把事情做完才来,等她到桌旁时,已经没有座位了,我总会主动站起来让外婆坐,外婆夸我懂事,当时的我可兴奋了。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到了“重阳节”这一天,更不能忘了尊敬白叟!

最后,我祝福所有白叟们:“节日快乐,寿比南山”。

重阳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他让我快乐也让我悲哀。为什么?由于我有个表哥,名重阳,他为人宽厚大量,特别是对待我们这群表兄弟。我更是爱他,固然他比我大好几岁,但我对他就似乎对同龄的好朋友。但很不幸,几年前,他惨遭鸩杀,从此人间蒸发了!

每年的玄月初九重阳节是世人皆知的传统节日。家乡的重阳节,大多风俗和其它地方一样。只要是祭拜祖先,吃寿桃,爬山,放鹞子。临到重阳节前,各村各户就开始匆匆忙忙地预备各种各样的美食,有鸡肉、丸子、油菜、寿桃。到了重阳节那天,人们就会在特定的时间,成群结队地拿着各自预备好的食品到祠堂祭拜他们的祖先。祭拜主要是上香、说语、烧元宝、放鞭炮。大张旗鼓地鞭炮声,激起人们的怀念之心……

祭拜完祖先后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吃寿桃。千万别误会,那不是桃子,而是刚刚祭拜时说的寿桃,那是一种用糯米粉、糖、食用粉红色素等材料所制成的,表面很光滑,像果冻一样,还刻有桃子、寿字。外形有的像桃子,有的是个圆形。记得每次我都会吃上一大半,好饱呀!接着是爬山流动了。每个家庭都会组织一些人去爬山,还可以在山中野炊呢!在山路上,你可以说笑、唱歌、谈心……而我则会坐在一棵老树下,干什么呢?怀念我那永别人间的表哥:表哥,你在那还好吗?过很快乐吗?犯罪人已被逮捕了,你好好安息吧!最后是放鹞子。

大家会在山顶上做一个大鹞子,然后在上面写上各自的思念或愿望,只要是好的。接着将鹞子放上那蔚蓝的天空,送信人——风,就会将你的思念寄托给你所想的人,将你的愿望寄给“梦想成真”者……重阳、重阳,作甚重阳?就是重返阳间,将虚有化为现实,将难过变为快乐!啊!思念你,我喜爱的表哥!

给那么多长篇大论的可是人家还是没用上啊,可惜了,

关于重阳节活动的论文文献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们送走了中秋节和国庆节,接下来要迎接重阳节,今年的10月16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我们又做些什么呢?我特地查阅了资料,原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老人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并且常在这天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除此之外,还有插茱萸、赏菊花和尝重阳糕等习俗。没想到九九重阳节的节目竟有这么多节目,让我想起了一首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得还真不错,写出了在重阳节独自一人在异乡无比思念亲人的心情。 在小时候,重阳节总会与家人一块登山,然后在山顶上拜祭,我还不懂事,总想着吃,是个蚕猫,现在不会了,可是也没有什么机会可以去登山,重阳节和平常没什么两样,不禁想起从前,每次非常努力爬到山顶,为了就是那些好吃的东西,把爬山的疲劳抛到九霄云外,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我还真天真,用来祭拜祖先的东西怎能随便拿来吃呢?也真傻呀! 期待重阳节的到来,正好当天星期六,我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

作文材料的选择——“重阳节”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多角度选材,拓宽题材范围,提高选材能力。2、帮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素材。3、在作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传承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说明:本教时旨在让学生学会选材,但作文课作为语文课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所以确立了如上目标。教学重点:1、让学生学会多角度选材,拓宽题材范围。2、帮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素材。3、在作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传承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说明:作文课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不断积累,并善于把所经所见所闻所感流畅的表述出来,做到有物有序有旨。但是作文课也有着育人的功能,叶圣陶说作文先做人,基于以上的理解,所以把教学目标1、2、3定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多角度选材,拓宽题材范围,提高选材能力。说明:如何拓宽写作的题材,对现有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学过程:一、回忆交流,导入新课: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的,诗题是什么?诗歌表述了什么怎样的情感?从诗中可看出重阳节有哪些习俗?明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重阳节思念远方的亲人。登高、插茱萸。2、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明确:过重阳节宴请友人、赏菊、喝菊花酒。说明:设计本环节旨在引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并且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课的教学氛围中。二、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重阳节” 是中国尊老敬老的传统节日,是人们向长辈和其他老年人送上祝福、表达感恩之情的特殊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向爷爷奶奶们表达自己的祝福和关爱,陪老人聊聊天、给他们捶捶背,或者陪家人登高、赏菊、吃糕……有关重阳的故事有许多,能够入文的材料也有许多,那么,如何拓宽有关“重阳节”的题材,开掘作文材料呢?说明:本环节点出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带着目的进行学习活动,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明确性、有效性。三、体验比较,拓宽选材(一)多角度选择文体关于重阳节这一话题,可以何种文体入笔?明确:可议论文,如对重阳节尊老敬老活动或这一节日或由这一天人们的尊老敬老联想到平时人们对老人的行为等等的感慨。可说明文,如介绍重阳节的来历、习俗、传说等。可记叙文,如介绍重阳节这一天对老人、对家人所做的感恩的好事,或搞的活动,或对某位尊敬的老人的怀念等等。(二)多角度选择素材1、选材要“实”必须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材料,不管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如果以亲身经历为材料,便可以保证不会在材料上与人“撞车”,就有写出自己独特性的可能。一言以蔽之,选材角度要求实,“实”在文体上,“实”在材料上,“实”在独特上。①经历与熟悉。学生写作记述文在选材时,不要只是盯着自己看过的优秀作文,而应尽可能地从亲身经历与非常熟悉的生活中选材。如为身边的老人做一次饭,整理一次房间,打扫一次卫生,梳一次头,送上些水果、送上些问候等,自己熟悉的,写起来就得心应手。②特定与特殊。在特定的、特殊的情况下,人的感受和一般情况下往往有区别。比如,一直受到长辈们的宠爱,但偶又一次,自己的某一可有可无的要求在拒绝,或自己某一无礼的言行伤害了他们,此时,学生的反映、感受、情感的变化起伏会大不一样,把它入文,就可能成就一篇好文。2、选材要“小”选材角度小,文章既可写得实在,又给人选材新颖的印象。如:《重阳节有感》、《重阳的来历》、《重阳节习俗简介》、《难忘重阳节》、《重阳节的早晨》、《重阳之夜》、《记一次重阳登高活动》等。入文的材料可写为长辈们所作的事:如自己拿起电话,给家中的老人及身边的长者送去节日的祝福,替长辈们剪手指甲,陪他们说说话等;或者重阳节这天发生的故事;或者自己对重阳节的感受;或者对重阳节习俗、来历的介绍等。说明:如何选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本环节试图从文体的选择和材料的选择上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因为文体的局限,也限制了部分同学对材料的选择。如果能抛开“记叙文”这种文体的思维定势与局限性,那么,同学就会人人有话可说。对于重阳节这个话题学生可能有点无从入手,觉得较为抽象,不知该如何入文,让学生选择实实在在的、细小的材料,选择自己经历过的熟悉的材料,那么,就能交易成文,也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四、习作赏析,积累选材重阳忆——写给爷爷昨日翻找抽屉时,突然翻出爷爷的身份证。相片中的爷爷面庞小而削瘦,一双小小的眼睛努力睁大依旧只显出一条眼缝,若瞌睡状,但嘴巴大大张着,似有未尽之言。这是很多时候爷爷留给我的模样。四月的第二日下午,我收拾完爷爷的屋子正要离开时,爷爷蜷在古旧大木床的一角,爷爷问,妮,晚上要过来不?我说要。一锅的粥到了晚上肯定变凉。我替爷爷掖紧了被子。我说,爷爷我走了。爷爷点点头,眼睛闭上。一会又突然睁开,晚上要记着过来呀。爷爷喃喃。嗯。我点头,我回身把爷爷卧房的木门带上,复又带上厨间的门。厚重的木门咯吱响了一下,哐的一声,结实的合在门框上。屋外,雨,清清凉凉的下着。晚上,上Q时遇到弟弟,弟问,爷爷好些了没?没,依旧喊痛,起身时都需要柱脚(勾橹)了。我说。你有没有经常过去照顾照顾他?弟又问。嗯,依旧一天三回,下午刚帮他洗了衣服,一会还要过去,夜半估计他会饿着。我答。若是我这有手机或是电话就好了,你和他说说话,他的精神会好些,他这几天也念叨你。我又说。十点时,母亲回来,我收拾一下便要过去。母亲摆手,过去做什么,我也是守到这时才过来,他睡下了,你父亲没在家,你一女孩子大半夜的在路上来来去去也不安全。爷爷的粥还没热,我解释着。我睡得并不安稳。六点半时,我起身,四月初的天清冷迷蒙,一层薄雾将远远近近的屋子,树木,道路与远山掩映的朦胧。近老屋时,遇见邻家长辈,妮,今天起这么早呀。我回笑,阿太(同姓曾祖辈),你也起得甚早。爷爷屋子的门已打开,四十瓦的白炽灯的映照下,屋子里的一切看得分明复带了几丝陌生感。我疑惑,爷爷去哪了?靠墙的饭桌上,残着一个啤酒盖儿。我叹了口气,又喝酒了。昨日农历十五,按照乡俗,不能刷洗马桶便盆等秽物。我回到里屋,拎出便盆,在茅厕门口刷洗的当儿,遇到阿炮太,问起,你爷爷呢?我说,不晓得,估计到街上吃早餐去了,刚刚桌上又见了啤酒盖。前些天我遇到他时也跟他说起,不是他们不让你喝酒,你的身体也得顾着。阿太放低声音,生得是胃癌,我们又不能明着说……我点头。雾已散去,浙南的小村的早晨显得了清晰白亮的轮廓。我走出家门,沿街问着爷爷的行踪。刚刚见着他柱着柱脚往桥头的早餐位去了,该是吃早餐去了吧。一位大婶这么告诉我。我沿着她和其他人的指点,一路走到了位于公路边上的家。我唤起母亲,妈,爷爷不见了。我们最后在镇中学门前的小溪里找到了他,在拥拥挤挤的目光里,他瘦小的身子俯卧在溪水上,水面生凉,他的身子像草叶样浮在水面上,一丝不动,或许,就是水里长出的一株草,一株花。这个早晨,我的天蓝外套像一朵蓝花或是蓝火在穿镇的柏油路上飞跑着。溪边的人们告诉我,一早起到溪边洗衣的女子曾听到物体扑通落水的声响,之后有一物体爬起的身影,然后落水的声音再度响起,心怯的女子扯起衣篮转身便跑。这个女子是否知道,这一刻,我生命中如此亲密的老人,与我阴阳相隔。我的身子软软得垂下。村人们帮忙抬身子,从这片我昨日浣洗衣物的水里,扶起他的身子。半米深的溪水,我轻易直起了身子,一位老人,却将他往后所有的日子,种在了这里。母亲打了父亲的电话,母亲打了在台州求学弟弟的电话,母亲打了在县城叔叔大伯家的电话。此后的一切似在雾里。仿佛我在四月早晨的一场雾里走到了一块异地,在那块地上发生了生活外的一些事,那块地里有烟袅袅升起。奶奶说,妮念的经真好听。我念南无阿弥陀佛,我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我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念着念着,偶尔,我们还在爷爷盖着金色经文被子的身子前说一些事,一些与生前的他或是身后的他有关的事。有时,我似见他胸口微微起伏,掀起经被时,带出的,却已是开始冰凉的气息。道士说到几时到溪边唤魂,母亲说该请谁,谁还有谁帮忙后事事宜,还有父亲,忙着与相帮的人商量几时让殡仪馆的人来接,需要给多少红包合适,捎带的是什么牌子的香烟,我们在对这些事情的忙碌中,被动的接受了一个人离开身边的事实。车子来接他的那个早上,我被衣着鲜艳的道长要求回避,我的生辰与爷爷的收殓时间不符。我终于还是随着车子下去了。这个时候我才发觉,我从未与爷爷一同到过县城直到此刻,我不知道他去县城奶奶家时,都是在哪个路口等的车,他被簇拥上车子时,可有好心的女孩给他让座,他随着车子奔驰在浙南的这条山路时,他曾想到些什么,他从县城奶奶那回来时,他又给自己带回了什么。我的诵经声响起,随着弟弟撒下的纸钱一路纷扬。我每夜每夜的做梦,梦里,爷爷若往常吃饭,回屋,双脚一缩探向被窝,只是纳闷,妮,咱村的人怎么现在一个都不见呢。爷爷不是我亲爷爷,直到现在,一些村人提起他时仍习惯在他面前加个狗字。从祖辈,祖祖辈,我家一直穷到现在,甚至穷得爷爷的两个哥哥都没有娶上媳妇。爷爷是幺儿,终于得机会有了媳妇,那女子也在三十来岁时离家而去另嫁他人。别人对爷爷的称呼也仅仅是因为家贫而被村人们小瞧。父亲在两三岁时终于被爷爷的姐姐,我的亲奶奶过继给了爷爷当子嗣。我的卑微的爷爷,到死时,仍是卑微的活着,他最欢喜听到的话是,你有个好孙女呀,照顾你照顾得多好。每每这时,爷爷总是笑若菊花。没有谁的离开是完完全全做好准备的,我不知道爷爷的匆忙离开,都落下了什么。或许,爷爷的一部分离开了,一部分,仍落在人间。我常常会想起这句话,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重阳节活动——登高一年一度的重阳节终于让我盼来了。我们学校首次组织五、六年级的同学到野外进行一次登高活动。 这一天大清早,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上山去,大约走了半小时就到了目的地。吃过了早饭,我便和几位同学去观看风筝比赛。风筝竞赛场的人可真多呀!把整个赛场围得严严实实,真是里三层外三层。突然一声哨响,风筝陆陆续续飞上天空,不一会儿,各式各样的风筝在蔚蓝的天空翱翔。有翩翩起舞的花蝴蝶,有忙忙碌碌的蜜蜂,有展翅高飞的苍鹰……最吸引人的那还要数栩栩如生的龙和蜈蚣了。那条龙抬起头来,尾巴高翘,摆出一副神气的样子。蜈蚣也不甘示弱,不一会儿,就超越那条龙啦 !场上的人都为它喝彩。我刚揉了揉眼,可不知怎么的,那龙和蜈蚣纠缠在一起了,也许是龙害怕自己比不上蜈蚣吧,而作出两败俱伤的做法。不一会儿,它们俩都断了线,掉进了山谷,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惋惜,都埋怨龙不应该那样自私。它们的主人像箭一样冲下山谷,寻找自己的风筝,好不容易找到了,可时间非常紧迫,但是它们的主人一点也不灰心,把风筝重新安上线再放飞……到了最后还是蜈蚣取得第一名,龙获得第二名……风筝比赛在一阵阵热烈的欢呼声、掌声中结束了。 吃了午饭,就到我们学校的运动员大显身手的时候,登山活动开始了,只见运动员们在半山腰上摩拳擦掌,做好预备姿势。又是一声哨响,运动员争先恐后地向上攀登。你看,我班的小玲同学就要拿到红旗了,“哎呀”,真糟糕!她被石头绊倒了,摔得个四脚朝天,惹的大家哈哈大笑。她爬起来再跑,可是来不及了,红旗被五〈2〉班的同学夺走了。这时,太阳渐渐地西下了,金色的阳光照在同学们的笑脸上好像盛开着朵朵鲜花。重阳的来历今天是重阳节,你们打算干什么呢?对多数人来说,可能对重阳节没什么纪念意义性吧。回答是不是的,重阳节不但是有纪念性也是有意义性的。接下来我就说说重阳节的起源吧:“中秋过后又重阳”,起源于汉初的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要说重阳节的来历,那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重阳节的具体日期是:农历九月初九。因为是二九相重,故成为“重九”;同时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传承至今,重阳节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活动丰富、情趣盎然的佳节,各地人们通过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活动来欢度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 难 忘 重 阳 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到了!迅速吃好晚饭后,我从口袋中掏出一把早已准备好的精致的小剪刀,跑到爷爷奶奶身边,说:“爷爷奶奶,我给你们剪指甲,好吗?”爷爷听了,一愣,带着怀疑的神情说:“乖孙女,你也会剪指甲?”“会!”话虽这么说,可我却心虚得很,毕竟我从来没剪过指甲呀!不过我相信:只要用我的诚心,就一定能完成任务。不是有句老话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说干就干,我拉过爷爷的手,开始行动了。哇!爷爷的指甲好硬哦!万事开头难,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剪了第一刀。“爷爷,痛不痛?”“不痛不痛,这哪会痛呀!”爷爷满意地坐在沙发上说,“爷爷这是在享我孙女的福啊!”突然我发现爷爷有个手指头上竟没有指甲,我急了,问:“爷爷,你这个手指头的指甲呢?”爷爷见我着急的样子,连忙说:“小平平,别急!这是我在部队时弄掉的。那是一次军事练习,我们正在训练擦枪,由于我一心想快些,用力听了爷爷的话,我赶紧去摸,那肉果然已很硬了。是呀,都已经几十年了,能不硬吗?爷爷可真是个坚强的人哪!我一边摸着他的手指头,一边这么想着。剪好了爷爷的手指甲,轮到给奶奶剪了。我捏过奶奶的手,发现虽说奶奶是个女的,可手却很厚,而且也很粗糙。我心里格登了一下。奶奶见了,猜出了我的心思:“是不是也想听听奶奶的故事?”我抬头看着奶奶慈祥的眼睛,点了点头。奶奶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我们年轻的时候可没现在这样的好条件。因为你爷爷在外面当兵,所以家里的事、田里的活都由我包干了。我这双手干过的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它可作出了大贡献呀……”听着奶奶的话,我竟忘记了给她剪……一次剪指甲竟让我懂得了那么多,这得感谢这个重阳节呀!但愿在人们的心里天天是重阳!九九重阳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如期而至,终于来临了!在放学的路上,我一边走,一边想,该为爷爷,奶奶,作些什么.我安静的坐在长石凳上,双手搭在下巴下,东想想,西想西,抓耳挠腮,可还是想不出来。走到家门口,我一拍脑门,想出来了,做一张贺卡,虽然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同样能代表我的孝心。我选了一张颜色鲜艳,同时也代表了青春活力阳光的纸,我在纸上工工整整写了5个大字:“重阳节快乐!”我还写了对老人的祝福。做完以后,我将纸悄悄的塞进爷爷书桌中间的缝隙中,虽然脸上无任何喜悦的表情,但心中是那么的愉悦,是那么的舒畅!我走进我的小书房,静静的聆听爷爷房里的声音。时间慢慢的消逝,爷爷也发现了这张贺卡,叫我过去.我的心”扑通扑通”的直跳个不停,爷爷说:“这个贺卡是你做的吧?”我说:“恩。”他又说道:“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但如果你要来感谢或来祝福的话,那你还是实际一点,帮我扫扫地之类的事吧!”我点了点头。九九重阳,让我懂得,要对老人多关怀一些,要多与老人分担一些易做的事情,同时也在此,向各地老人表示祝福:愿你们永远年轻,永远健康,快乐,幸福!重阳节有感又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了,能为爸爸妈妈做什么好呢?“唉,真是大伤脑筋。”我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回到家里,我刚想和妈妈讨论一下重阳节的事,突然发现妈妈的脸色很难看,我忙问怎么了,妈妈说她头很痛,没有力气,我便帮妈妈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忙着擦灰,扫地什么的,做着做着便发现干这些事并不容易,仅仅做了一会儿就觉得累了,心想要是天天做的话那岂不是要厌烦死了吗?那妈妈天天做的话……想到这儿,我不禁感到十分惭愧,我怎么没想到在平时帮一回妈妈呢?到了晚上,妈妈终于支撑不住了,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我想到了妈妈的辛苦,便为妈妈端茶送水,拿报纸,这虽然是一些小事,但我却看到妈妈感动的目光,我哽咽了,想起平时与妈妈顶嘴关心时的情景,我不禁脸上火辣辣的,怎么没有想到在平时关心一下父母呢?我怎么没有在平时帮助一下父母呢?其实这就是现在我们这些独生子女的通病: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从不考虑长辈的感受!所以我们不能只在重阳节。重阳节的早晨(作文)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也叫作“老人节”。我们可以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欣赏菊花,还要尊重老人、孝敬长辈。我心想:“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该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看到爸爸妈妈睡得正香。我心想:“我为爸爸妈妈准备早餐吧!”说干就干,我胡乱扎了一下头发,就悄悄地来到厨房。做什么好呢?我环顾四周,看见桌上昨天晚上剩下的一大盆饭,对了,就做简单的稀饭吧!我学着妈妈平时做饭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打开煤气灶,把锅放上。不一会儿,水开了,“哧、哧”地响着,我掀开盖子,一股热气冒了上来,我不禁吓得倒退了一步。等热气稍微消了点儿,我“腾”地一下,把整碗饭倒进了水里,水花四溅,我还是坚持住了,快速拿来锅盖给盖上了。不一会儿,锅盖顶了起来。我打开锅盖,呀!稀饭已经好了!我看着自己的杰作,满意地笑了笑!想到爸爸妈妈夸赞的样子,我就兴奋地去喊他们起床。我跑到他们门口停住了,对了,好事做到底。我又轻手轻脚地走到卫生间,帮爸爸、妈妈挤好牙膏,倒上洗脸水。看看一切都准备得差不多了,我才去叫他们起床。爸爸说:“你真能干!”妈妈惊讶地说:“我们的女儿是长大了!”我要经常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们能有更多的休息时间,而不仅仅在欢乐的重阳节。今天,我因为作文没有题材可写,所以爸爸叫我做一件事——洗袜子,然后再以此写作文。我刚把盆端起来,就打了个寒颤:“啊!这么冷!那洗起来就更不用说了。”我把手伸进水里洗袜子,觉得这冰冷的水像万根钢针刺到骨头里一样痛,我连忙把手缩了回来,但是为了写作文,只好硬着皮头又洗起来,我擦好肥皂,搓了几下,再捶一捶,放在水里泡一会儿拧干后晾起来。 我想:“爸爸每天都要洗衣服、洗碗……难道他就不冷吗?”我这才感觉到爸爸的辛苦,虽然自己的手冻得像红萝卜似的,但是看着洗得干净的袜子,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五、布置作业请围绕重阳节这话题,围绕一个中心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说明:本教时意图通过重阳节这一话题作文,既帮助同学积累一些有关重阳节的材料,丰富同学写作素材,又旨在通过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所以在构思教案时,紧紧围绕着这一话题来设计环节。学生的习作,是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帮助学生有效积累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的文明古国,传承着祖先流传下来五千年的文化。各种礼教对子孙的影响甚大,之所以会流传至今,证明其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是无可比拟的。本文着重介绍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它们的来源,发展,习俗,以及庆祝的方式,让人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使人们更加重视传统节日,乃至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Abstract:China ,as one of the ol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s a traditional civilization of 5000 years ,circulated by her children .All kinds of old moral code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descendants of China .The reson why they can be spread is that their importance cannot be replaced . This article describes some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their origins ,development ,customs ,the ways people celebrate them. This article can help people get a good knowledge of Chinese festivals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m .关键字:节日,来源,习俗,文化一、除夕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交替);“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它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除夕的叫法很多,但是基本含义无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除夕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但含义不变。现在人们在除夕夜会用吃年夜饭,放鞭炮、礼花来庆祝,告别旧的一年,所谓“爆竹声中除旧岁”。其热闹场面堪称一年中节日之最,属于中国最热闹的节日之一。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开始关注中国的除夕。而看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人们年夜饭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精彩的节目,家人相聚在一起,幸福,团圆,其乐融融,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希望新的一年里有新的气象。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春节,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关于年,还有一个传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据说,在远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凶恶的野兽叫“年”。它生长得比骆驼还大。跑起来比风还快,吼起来比雷还响。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晚上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年”没有了,但是过年的习俗仍保持着。鲜红的春联,辉煌的灯火,清脆的爆竹,响亮的锣鼓,年年如此。三、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元宵节这天,人们张灯结彩,挂灯笼,猜灯谜,吃元宵,放烟花,好不热闹。有的地区还有踩高跷的习俗(按地区的不同,庆祝方式也有差别)。元宵的种类区别主要在馅上。元宵爽口又好看,深受人们的喜爱,属于中国的一种传统食物。四、打春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为什么这么叫打春呢?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打春的习俗不多,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讲的就是打春牛的盛况。五、寒食节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它属于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它来源于春秋时代。传说中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现在人们已经很少注意寒食节了。六、清明节清明节是农历的三月初八。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七、端午节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现在的端午节,人们在端午这天吃粽子,赛龙舟,非常热闹。而粽子也因此成为中国的传统食物之一。粽子通常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糯米,也可以用竹筒来包,其他种类的粽子也很有特色。八、七夕节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七夕节,在现代,被称作“紫色情人节”,属于中国的情人节。。这一天,情侣们互赠礼物表达爱意,是一个浪漫的节日。九、重阳节 重阳节,也叫双九节,古代以九为阳,六为阴,双九就是重阳,固称重阳节。阴历的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同时也是中国的敬老节。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十、中元节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旧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与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同为古老传统节日。中元节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员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 佛教徒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叫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盂兰盆会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间,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庙,有条件的,如广济寺、法源寺、拈花寺、广化寺、嘉兴寺、长椿寺等都举办规模不同的盂兰盆会和中元法会。民国以来,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音乐堂等处历年此时都有"追悼阵亡将士法会"。用番(喇嘛)、道(道士)、禅(和尚)三台经,供着一个"海陆空军阵亡将士"的牌位,进行公祭。 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十一、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关于中秋,还有一个传说。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后,又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的。 中秋佳节,家人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十分温馨。十二、冬至 农历十一月初七是冬至。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十三、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为腊八节。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人们通常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在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些许暖意。中国的特别节日比较多,但不都是传统节日。诸如国庆节、建军节、建党节等等。这些都是后期发展起来的节日。在此不再做详细介绍。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上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各种传统节日成为各个名族的瑰宝。相信我们子孙、后人会将传统节日发扬光大,中国的传统节日,乃至传统文化必将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熠熠生辉。

重阳节习俗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赏菊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楚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比喻高低优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在《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菊花山。而茶肆尤盛。”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登高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 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

关于重阳节民俗的行动研究论文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来了,重阳节除了登高还有哪些风俗传统?一起写一篇关于重阳节的风俗传统的作文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重阳节的风俗传统作文(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九登高,并不仅仅登临饮宴、赋诗作文而已,它还有其他活动。这些活动综合而成为“登高会”。登高会也叫“茱萸会”,因此也被称为“茱萸节”。

九月九日重阳节到了。大院的重阳节有一种传统,喜欢晚餐凑在一起吃。几家约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夜幕降临,灯光闪耀,人们饮着菊花酒、二锅头,吃着丰盛的饭菜,欢聚畅谈,交流情感。一张张笑脸,一阵阵笑语冲出狭小的房间,大家互相祝福着健康长寿、事事平安,大杂院处处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重阳那天,人们有敬老的风习,各家晚辈都要给上了年纪的老人多一些体贴。除了专给他们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过的亲属须慰问老者,出了嫁的闺女一早要回娘家探望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有条件的人家,还要陪老人去看看热闹儿逛逛公园,这样会让老人心胸更加开阔,便于长寿。

赏菊花是市民多年传统风俗,戴菊花防灾去病也是人们旧时一大习惯。重阳节到来各大公园将举办菊花展,北海、天坛、紫竹院、植物园名声最大。

重阳节之时,北京正值秋风送爽,天高云淡的季节。到空旷之处放风筝,不但简便易行,也是很受人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清代时老北京人放飞之举极为热闹盛行,店铺集市都出售各种纸鸢,花市卖的风筝种类最全质量上乘。

如今,曾经住过的大杂院早已变迁,昔日重阳节“又见花糕处处忙”的景象也已不见。但时逢佳节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邻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说笑聊天的温馨,思念童年一起欢笑玩耍的小伙伴。不知不觉当中想起毛泽东的诗词: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今天是重阳节,你们打算干什么呢?对多数人来说,可能对重阳节没什么纪念意义性吧。回答是不是的,重阳节不但是有纪念性也是有意义性的。接下来我就说说重阳节的起源吧:

“中秋过后又重阳”,起源于汉初的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要说重阳节的来历,那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传承至今,重阳节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活动丰富、情趣盎然的佳节,各地人们通过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活动来欢度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

重阳节的一天来到了,我们一家子准备去爬山。车开到了半山的地方,我们就下车开始爬山。我们爬呀爬呀,爬了好一会儿,才爬到半山腰,我们看到了一个亭子,于是就坐在亭子里休息了一会。

我们就继续爬,我和爸爸走了一会山路,又走了一会楼梯,我爬呀爬呀终于爬到山路的一半。爸爸说我们爬不上去了,于是我们就下来沿着楼梯继续往上走,又看到一座亭子,我们爬到了亭子的第三层,我从窗外望出去,看见了外面的高高低低的房子、看到了环球中心、高铁上的火车在开,还看到了钱塘江,就像一条白色的线。这时候我想起了一首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亭子里休息完了后,我们都觉得时间有点晚了,于是就下山准备走,我们走到了山下坐到车里走了。我觉得爬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还学会了怎样爬山哦。

你们知道重阳节的来历吗?不知道的话,就请看下面的内容吧!

重阳节来源于一个神仙故事:东汉时,相传在汝河里有一个瘟魔,他每年都要到人间来走一走,它走到哪里,哪里就会闹瘟疫。这瘟疫传到了一个名叫桓景的小伙子家里,他的父母在这场瘟疫中去世了。他小时候听人家说汝河里有一个瘟魔为了报仇,他去拜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为师。费长房传授给他降妖剑法,桓景不分昼夜,披星戴月地练降妖剑法。这天,费长房对桓景说:“瘟魔又要来了,你快去为民除害吧!”费长房还给他一瓶菊花酒,茱萸叶,青龙剑。桓景回到家乡让百姓每人喝一口菊花酒,戴上茱萸,爬到山上去,自己去把瘟魔杀死。为了纪念这天,每年的今天都要饮菊花酒,戴茱萸,登高。

每当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时节,我们就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节日——重阳节。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赏秋,尊老敬老的传统,故而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今年的重阳节,爸爸妈妈为了让我有所感悟,带着奶奶和我,一起来到了西山公园赏菊。一进公园大门,一朵巨大的菊花造型映入眼帘,造型下面围绕的是形态各异的一盆盆菊花,在秋霜中热烈绽放。

再向前走,只见各种颜色的菊花,层层叠叠,一簇簇堆在一起,却又按照颜色分开排列,一排排,整整齐齐。看!它们一个个扬着脑袋,挺着胸脯,坐得端端正正迎接着来观赏的朋友们,丝毫不敢有一点儿怠慢。

我们不禁驻足细赏。瞧,那一盆金黄色的菊花昴首挺胸,花瓣紧紧簇拥在一起,花蕊黄得鲜亮,花瓣金灿灿的耀眼,开得那么高贵;看,那一盆玫红色的菊花娇艳欲滴,分明是位亭亭玉立的姑娘,好象把她的美姿尽数展现在我们眼前;哇,再看那一朵晶莹欲滴的翠绿菊花,我还是头一次见呢,花瓣浓绿,你会不会联想到碧波仙子?奶奶也被这一簇簇菊花深深的吸引了,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顺势再望向远处,鲜绿色的茎干,翠绿色的叶子,搭配着各种颜色的菊花,公园似乎铺成了一片菊花的海洋,让人赏心悦目。我们看的目不暇接,奶奶看的入了神,似乎想起了过去的事情,我似乎看到了奶奶眼里的老邻居们正在说笑聊天的温馨场面。

也许奶奶并不知道什么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看着奶奶满脸的沧桑,还在陷入深深的回忆,我似乎长大了,明白了:孝敬老人竟是这么简单的事,只要你有心,总会找到带给他们快乐的机会!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今天是重阳节也是xx个老人节。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敬老祭祖,传统的重阳节是一个诗意又温馨的节日。但在浮躁,匆忙的经济市场生活工作中,重阳节的黄金甲正随着金秋的过去而慢慢的退去。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在家乡,重阳节虽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但插茱萸,吃糍粑是很普遍的。只记得每年重阳节的时候,奶奶就会宰杀自己养的鸡鸭通知所有的姑姑、伯父们前来享用。其实反哺之情,人人都有。但有多少人能体会此时的父母亲自宰杀牲口聚集子女享用的真实用意呢?一对坐在家乐福门口正在歇息的老大爷、老太太,他们携着手,显得无比的亲近。他们对重阳节有这深厚的感情,子女们成天忙于工作,他们只有两个字“理解”。今天购点好东西,晚上等他们回来吃个团员饭。很多人不知道父亲节,也遗忘了母亲节。更多的人也淡忘了今天的重阳节也是老人记节。一句问候,一个不长的电话他们都会会心的甜蜜一笑的。

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每逢佳节倍思亲”枫叶正红时,又是重阳节到了。我踏上了家乡的路。往日泥泞的小路。如今还十分亲切,路旁的景物依旧。只是觉得更添了一份愁绪。因为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是的,重阳节,难免让人回想起过往的人,过往的事,过往的`一切。更难免让人触景伤人,不经意间,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亲爱的外公。往日外公的欢声笑语,又在我脑海中浮现,让我对他的思念在秋风中更加强烈。

几年前的一个重阳节。那时外公还在我们身边。他是一个很活泼很可爱的“老小孩”,因为他有一颗常青的心,又有宽广的胸怀。他的笑。是那么爽朗、清澈又慈祥,他的一切,都感染着身边的人。

可生老病死—这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终究让外公从此成为过去,只给我们留下似枫叶般的回忆,徐徐的落下,沉甸甸地压在心头。那爽朗的笑容从此定格了。那一刻,我似乎长大了,明白了人世的悲欢离合,明白何谓亲情,明白在世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一切。

如今重阳节,我站在往日的小路上,习习秋风,夹杂着思念,吹乱了我的思绪,古往今来,人们都喜欢悲秋。又值重阳,我终于明白这“悲”从何而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时此刻,我反复咀嚼着这句诗的韵味,尝到“少一人”中包含的那份沉甸甸的思念,其中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过往的追忆。我于这迷离的秋色中,试图寻找昨日一幕幕珍贵的画面,不知不觉,太阳已滑到了山间,像一只泛黄的大石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心里默念着,踏向了归途……

农历九月九日,便是“重九”日,因为“九”是八卦中的阳爻,所以又称“重阳节”。同时,九九也称为长久之意。所以这天也是“老人节”。

重阳节有些习俗,比如要看望老人,节日通常插茱萸、赏秋、赏菊、登高、踏秋;传统食物为重阳糕、菊花酒;节日重在敬祖、敬老、感恩。

这一天,是我外公的生日。

早晨,为外公生日做准备,拿出我的零花钱,出门去了。我小跑着,去了文具店,买来彩纸和笔,又跑去蛋糕店,买来一块小蛋糕,小心翼翼地走回家,把蛋糕放在桌子上,拿出彩色卡纸,开始写贺卡。

中午到了,我的贺卡也做好了。上面有几朵立体花朵,还有一个正方形窗子,里面写“一场秋雨带去一份温馨,一缕阳光送去一份暖意,一份友情送去一份思念,在这重阳佳节的日子里,希望你健康快乐”翻开一页,四角上有金色花纹,依稀能看见几匹形态各异,生龙活虎的马,左边是一幅画,一个笑眯眯的老人坐在藤条大木椅上,看着桌子;一个小孩在桌子旁给老人捶背;桌上有一个精致漂亮的小蛋糕,上面用奶油写着:“生日快乐”四个字;墙上挂一个日历,上面写着:“九月九日”、“重阳节”旁边还有几个小字:“外公生日”。右边是我从网上搜到的20个成语:一帆风顺、二龙戏珠、三阳开泰、四平八稳、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报喜、八面威风、九九归一、十全十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招财进宝、金玉满堂、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吉星高照、旭日东升、欣欣向荣。

中午,我来到外公家,把贺卡和蛋糕交给他,外公乐坏了,我又给他捶背,他心里别提多舒服了。我把蛋糕给外公,他说:“我不会切,你来吧。”我迫不及待地切开了蛋糕,虽然是给外公的,但我也是想吃的。切成六块,给外公、外婆、妈妈、我、舅舅、舅妈,给外公的那块,老人蛋糕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传统节日,同时它也不像春节、端午、中秋等是多民族共同节日,而为汉族所独有。

重阳节是一个岁时节日。在中国岁时节令中有7个重复月日数字,如正月正(春节)、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端午)、六月六、七月七(七夕)和九月九,先后成了习俗节日。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所以它在岁时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以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20xx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重阳节 是爷爷、奶奶等老人的节日,体验他们对自己的爱,激发尊敬他们的情感;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重阳节活动方案,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更多重阳节方面的相关内容推荐↓↓↓

★关于重阳节敬老活动的策划方案【5篇】

★2021重阳节活动主题题目方案【5篇】

★2021幼儿园重阳节活动策划方案5篇

★关于重阳节的日记大全10篇

★重阳节作文题材参考10篇

重阳节活动方案1

一、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重阳节的由来。

2、了解重阳节的习俗。

3、了解重阳糕的由来。

4、会读一、二首有关重阳节的诗歌。

【知识目标】

1.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礼物送给老人,提高动手能力。

2.通过查阅关于重阳节的资料,学会利用各种资源及参考工具书,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

【情感目标】

1.感受人与人之间相互真诚关爱的情感,体验中华民族 传统 文化 的深远,激发敬老爱老的真实情感。

2.在日常生活中,能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主动为老人做事。

3.培养 儿童 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二、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1) 印发 邀请函 、做好宣传准备工作(施蕾、贾燕琴、高亭等)

(2) 布置班级文化墙(各班班主任)

(3) 排练节目:

一1班 诗朗诵 负责老师:艾黎英

一2班 快板负责老师:戚翊淼

一3班 英语儿歌 负责老师:季新六

年级节目 歌舞 负责老师:孟晓蕾

队列训练 负责老师:张睿琪

(4)活动用品准备

_ 折纸 活动:

爱心树――庄敏霞

爱心折纸(180张)――施蕾

活动裁判:施蕾 庄敏霞

_喂蛋活动:

白煮蛋(36只)、小碗(12个)――施蕾

课桌椅(12套)布置――孟晓蕾

背景音乐――孟晓蕾

活动裁判:施蕾 孟晓蕾

_“赶猪”活动:

赶猪棒(8根) 球(4只)――贾燕琴

活动裁判:贾燕琴、季新六

2.学生准备。

(1)通过采访或查阅资料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及风俗等。

(2)会读一首重阳诗

收集重阳节的诗文,选一、二篇读熟,以备展示。

(3)自制一张敬老卡

写上两三句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心里话,并会美化 。

(4)说两三句敬老话

一定要当面对老人说,注意配上肢体语言。如果有些老人住得很远,没有办法在重阳节这天相聚,也可以通过打一个热情洋溢的尊老电话来表达敬意。

(4) 敬一杯敬老茶

先备好一小撮茶叶、几粒枸杞、两小片陈皮,用开水泡好后双手奉上,配上几块五香豆腐干当茶点

(6)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在家给老人表演节目,敲背、按摩或者盛汤添饭等;陪老人聊天、下棋打牌、看电影等,也可以陪老人外出散步、赏花,放风筝给老人看。

三、活动时间:__年10月30日(周四)上午

四、活动过程:

九九话重阳,感恩在我心

主持稿:陶夏珠

一.

生(合):亲爱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大家好!

田林小学《九九话重阳,感恩在我心》主题活动现在开始。

师:“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彩云追月,桂花飘香,秋高气爽胜春光。” 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来到了。小朋友,那你们知道重阳节是哪一天吗?

生(男):知道,是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

师:你真聪明。

生(女):老师,我还知道重阳节又叫“老人节”,是老年人的节日。

师:没错,因为重阳节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所以又称“老人节”, 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你们看,今天我们邀请了那么多的家长来到田林小学做客,和小朋友们一起庆祝重阳佳节。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鼓掌)

二.

生 (男):1.重阳佳节就是好,

(女)2.民俗民风气氛妙。

(男)1.敬老爱幼美传统,

(女)2.文明和谐风格高。

(男)1.重阳老少聚一块,

(女)2.欢天喜地乐陶陶。

生(合):祝所有的爷爷奶奶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学会了这首儿歌。

生(女):我们的同学也学到了很多本领,他们也要表演给爷爷奶奶看。

师:哦,原来小朋友们特地为爷爷奶奶准备了节日的礼物,那让我们快点欢迎他们出来。

生(男):好,下面,请欣赏一(1)班小朋友表演的诗歌朗诵

一(1)班表演

生(女):除了诗歌,我们还学会了别的本领,下面,请一(2)班小朋友为我们表演快板

一(2)班表演

生(男):一(2)班小朋友表演得very good

生(女):你的英语说的真好,我们再来听听一(3)班小朋友带来的英语儿歌

一(3)班表演

《上学歌》音乐响起

生(男):你听,这是什么音乐?

生(女):这是我们都会唱的《上学歌》。让我们一起给家长们唱支歌。

(全年级合唱)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学会了这么多本领,老师看到你们的爷爷奶奶看了直竖大拇指。

别看爷爷奶奶的年纪大了,他们的身体可棒呢!让我们跟爷爷奶奶一起做个有趣的游戏,好不好?

生(女):好,我们跟爷爷奶奶一起玩――赶猪。

请每个班级选派四对选手来参加比赛。

师:比赛规则是这样的:一老一少,手拿赶猪棒,一人挥一下,赶着小球从起点跑向终点,看哪组速度最快,又没犯规,就是第一名。

(比赛)

三.

音乐响起《感恩的心》

生(女):同学们,今天是爷爷、奶奶的节日。为了照顾我们,他们辛苦了,让我们为他们折一只爱心,祝他们节日快乐,也对他们说一句:爷爷、奶奶,我爱您!

生(男):嗯,我们来比一比谁折得最快,折得。

(全场折爱心)

师:请每个班级选四组代表来参加“巧手制作爱心花”的游戏。游戏规则为:每个班级选派四组代表,一组为一老一少,小朋友要教会自己的家长折爱心,两人各完成两个,最后将爱心拼成一朵爱心花,贴在爱心树的下方,速度最快的一组就是第一名。

(比赛)

四.

师: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习俗流传了下来,你们知道哪些呢?

生(女):我知道要登高、要插茱萸

生(男):我知道要吃重阳糕、观赏菊花

生(女):我还知道要喝菊花酒

师:自古以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就是又多彩又浪漫!那么你们打算怎样给自己家里的长辈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呢?

生(男):我可以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敲敲腰

生(女): 我可以陪爷爷奶奶聊天,讲 故事 解闷

师:你们的想法很好,说明你们都是富有爱心、懂得孝敬老人的好孩子!你们都想着为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了不起。用你们的实际行动去谢谢爷爷奶奶的关心和照顾是最棒的。

现在考考你们的时候到了,请你为自己的家长剥一只蛋,喂给爷爷奶奶吃,再对他们说一句祝福的话。看谁的动手能力,谁第一个把蛋剥干净。

生(女):我们这就开始吧,现在请一(1)班的同学上台比赛。

(喂蛋)

生(女):请一(2)班同学上台比赛

生(女):请一(3)班同学上台比赛

五.

师:老人们辛苦了一辈子,为家庭为儿孙贡献出了自己的一切,所以当他们老了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去关心他们。

生(合):老师,我们懂得了爷爷奶奶的辛苦,我们知道要以实际行动谢谢他们。

爷爷、奶奶,我们忠心的祝福您们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田林小学《九九话重阳,感恩在我心》主题活动到此结束。

重阳节活动方案2

在这金秋送爽,硕果累累的时节,我们迎来了又一个九九重阳节,迎来了老人们自己的节日。今天我们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欢聚一堂共度这美好的时光,我代表大段全体老师和小朋友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健康长寿,万事好意!……

主持人:___

一、活动时间:2017年__月__日

二、活动地点:学校 篮球 场

三、活动对象:大段全体幼儿以及年段老师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四、活动内容:《爱在重阳》

五、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参加活动知到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是老人的节日。

2、通过活动,倡导我段幼儿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六、活动准备:

1、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节目。

2、大段各班级一个节目。

3、代表讲话。

4、各班音乐准备。

七、活动过程

(一)开场白。

在这金秋送爽,硕果累累的时节,我们迎来了又一个九九重阳节,迎来了老人们自己的节日。今天我们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欢聚一堂共度这美好的时光,我代表大段全体老师和小朋友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健康长寿,万事好意!

(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代表讲话。

此次此刻,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有很多话想对我们说,现在我们有请大A班的徐林诺伊奶奶作为代表,为我们讲话,掌声欢迎。

(三)介绍重阳节的由来。

小朋友,你们知道重阳节吗?它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重阳这天,人们多伴以登高,于街道和旷野处放飞风筝,孩童、____均有之,亦甚壮观。重阳节除了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

(四)幼儿节目表演

1、欣赏重阳节歌曲《重阳九月九》

2、大A班---《让爱传出去》(手语)

3、大B班---《国家》(手语)

4、大C班---《中国功夫》( 武术 )

(五)爷爷奶奶表演。

大A班:扇子舞《荷塘夜色》---朱子睿外婆

大B班:____

大C班:____

(六)互动―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捶捶背、揉揉肩。

师:宝贝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爱你们吗?请个别小朋友来 说说 平日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怎么爱你的?

师:那你要用什么样的方式也来爱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呢?

师:现在请所有的宝贝们到你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边,为她们捶捶背、揉揉肩吧。(放背景音乐)

七、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在节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大声的对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说声---我们爱你!

重阳节活动方案3

一、重阳节活动主题

菊品为尚,情浓重阳,礼敬老人送上温馨送上健康

二、重阳节活动时间

三、重阳节餐厅氛围

1。为配合重阳节的气氛,在正门外摆放大型菊花花坛,并在门外的两棵立柱之间悬挂“菊品为尚,情浓重阳―__餐厅赏菊会”的主题横幅。

2。在正门入口处堆放九层的大型“重阳糕”,配放小装饰“灯”,取“步步登高”之意。

3。餐厅内张贴重阳节主题吊旗。

4。在各楼层显着位置摆放不同品种的名贵菊花,供人赏闻。

四、重阳节活动背景

重阳节,也是中国的“老人节”。近年的重阳节,逐渐掀起了一股“团圆风”。回家跟爸妈说说知心话,陪辛劳了一辈子的父母出门走走,逛逛,渐渐成了重阳节里儿女们送给父母最特别的礼物。因此,本方案主要从儿女孝顺、合家欢乐的角度进行活动策划的。

五、重阳节活动内容

活动一:“情暖金秋”老年点餐特卖

活动期间,餐厅准备好适合老人的套餐,点套餐可进行折扣优惠。

活动二:

重阳节推出适合老年人口味的菜点,时逢秋季养生的好时机,老店推出了养生佳品,及各色重阳套餐。( 面试 网)

活动三:

1、重阳节当天向60岁以上用餐的老人赠送养身滋补汤一份。

2、当天过生日的宾客凭生日 蛋糕 或本人有效证件可获赠长寿面一份。

活动四:

举办“百叟宴”。凡年满60岁以上(凭有效证件)的老年人可享受每位99元的“九九重阳优惠套餐”(仅限100人),额满为止。席间,有民乐、变脸、舞狮子等表演助兴。

活动五:

“重阳节”特价酬宾。

保健酒类、保健品类、保健食品类。

其它 老年用品等

六、重阳节媒体计划

1、硬广:晚报周三10半彩,快报周四半版彩。

2、软广:特别企划活动邀请媒体参与,发布软文。

重阳节活动方案4

活动主题:关爱老人温暖社会

活动时间:20__年10月__日上午

活动地点:松鹤养老院

活动目的: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加强学生思想品德 教育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尊敬老人的优秀品质,让同学们的 社会实践 能力得到提高。

活动 口号 :关爱老人奉献爱心

活动人员:五年级学生代表

活动流程:

一、准备工作:

1、联系敬老院及东二居委会:韩建荣

2、物品准备:

(1)队旗、学生自己准备小礼物

(2)购买水果

3、节目排练总负责:冯娟

4、照相:宋惠芝

5、劳动工具:每个孩子带一块擦桌布

二、活动过程:

1、节目演出:

(1)集体诵读古诗

(2)功夫扇

(3)歌曲《感恩的心》《友谊地久天长》

2、演出结束,给老人赠送礼物;合影留念。

3走近老人:

(1)每个同学搀扶一位老人回到老人的房间;

(2)帮老人打扫房间卫生;

(3)给老人捶背;

(4)跟老人聊天,听老人讲过去的事情,给老人讲自己的所见所闻,让老人感受快乐与温暖。

三、注意事项:

1、必须遵守活动时间及安排,服从指挥,准时到达集合地点;

2、进入敬老院要保持肃静,行动有素;

3、见到敬老院的老人、领导及工作人员要微笑、主动地问好,体现良好的个人素养;

4、清理房间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碰坏老人的东西,不能改变房间原有的布局;

5、慰问时不用自带任何礼物,活动中统一赠送礼物;

6、活动结束时要和老人握手告别,说再见!

重阳节活动方案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敬老爱老”活动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习俗;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个性的发展。

3.在重阳节活动中培养学生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懂得“孝敬长辈,尊老敬老”是每个人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活动时间

20__年10月__日

三、活动对象

__全体师生

四、活动内容

活动一:温暖重阳,爱心捐赠。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老人更需要得到社会的关爱。为了培养全体师生“尊老敬老”的优良品质,并把爱传播出去,让爱传承。

我校特组织这次“温暖重阳,爱心捐赠”活动。

全校师生在上级领导之下,主动为年迈老人捐款献爱心,送温暖。为老人晚年的安逸生活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活动二:“别样的亲情”爱心公益活动。

本次活动,学校组织校车车队,全校师生在10月17日以“敬老爱老”小分队的形式,组织前往各家各户看望老人们,给老人送上爱心物资,陪老人们说说话、聊聊天,听听老人们的故事,并给老人们打扫卫生、表演节目。

展现__学子的公益精神以及尊老爱老的优良品质。

重阳节活动方案设计【5篇】相关 文章 :

★ 重阳节创意活动方案五篇

★ 重阳节活动方案设计方案【5篇】

★ 重阳节活动方案设计【5篇】

★ 重阳节创意活动方案【5篇】

★ 重阳节活动设计方案【5篇】

★ 2021重阳节活动方案设计方案【5篇】

★ 重阳节主题活动策划方案【5篇】

★ 2021重阳节活动方案设计【5篇】

★ 重阳节活动策划方案设计【5篇】

★ 重阳节活动策划方案【5篇】

百度首页|登录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 帮助设置 首页 自然 文化 地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学 体育 红楼梦 欧冠 重阳节百科名片 重阳节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目录重阳节的地位简介节日起源节日习俗赏菊登高佩茱萸·簪菊花放纸鹞吃重阳糕饮菊酒各地习俗河北省山东省陕西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安徽省湖北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省四川省山西省河南省特色风俗中国特有风俗韩国特有风俗日本特有风俗吃茄子其他民间传说相关文学作品重阳节的地位 简介 节日起源 节日习俗 赏菊 登高 佩茱萸·簪菊花 放纸鹞 吃重阳糕 饮菊酒各地习俗 河北省 山东省 陕西省 江苏省 上海市 浙江省 江西省 安徽省 湖北省 福建省 广东省 广西省 四川省 山西省 河南省特色风俗 中国特有风俗 韩国特有风俗 日本特有风俗 吃茄子 其他民间传说 相关文学作品展开 编辑本段重阳节的地位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编辑本段简介 重阳节“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因此,重阳节被定为农历的九月九日。)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节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在这一天写的。 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辑本段节日起源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因此,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扫酒业神等。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1]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2]编辑本段节日习俗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 赏菊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比喻高低优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在《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菊花山。而茶肆尤盛。”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登高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 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明清时,北京地区登高颇盛,《燕京岁时记》云:“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楹,出都登高。南则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域等处,远则西山八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询一时之快乐也。”不论文人百姓,都喜欢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有些贵戚富家则带上幕帐、烤具、车马、乐器,登高台、土坡,架起幕帐、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并唱戏奏乐,听歌看舞。如清末慈禧太后,每年重阳于北海东的桃花山登高、野餐、烤肉,并架蓝布围障,防止闲人偷看。在玉渊潭钓鱼台等处,也集中了不少登高之客。故宫御花园里也有登高之山。 又如广州地区,游客多于重阳登上白云山,饮酒赋诗,热闹非凡,影响至今。在上海,附近无山丘,便把沪南丹风楼及豫园的大假山作为登高雅集之所,也很热闹。至民国年间干脆又登二十四层高的国际饭店。而近代的北京香山、山东的牛山、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等等,也都是登高胜地。尤其是滕王阁,因了唐代王勃于重阳节时在阁上写出千古名文《滕王阁序》,更闻名天下。至于湖北江陵龙山上的纪念晋代孟嘉落帽的落帽台古迹,也吸引着许多游客。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 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古代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并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称九为“宜于长久”之数。这是明代谢肇制《五杂咀》中的看法。 一说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点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此外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气温凉爽,适宜于登高望远。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佩茱萸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

最佳答案重阳节习俗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赏菊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楚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比喻高低优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在《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菊花山。而茶肆尤盛。”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登高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 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明清时,北京地区登高颇盛,《燕京岁时记》云:“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楹,出都登高。南则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域等处,远则西山八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询一时之快乐也。”不论文人百姓,都喜欢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有些贵戚富家则带上幕帐、烤具、车马、乐器,登高台、土坡,架起幕帐、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并唱戏奏乐,听歌看舞。如清末慈禧太后,每年重阳于北海东的桃花山登高、野餐、烤肉,并架蓝布围障,防止闲人偷看。在玉渊潭钓鱼台等处,也集中了不少登高之客。故宫御花园里也有登高之山。 又如广州地区,游客多于重阳登上白云山,饮酒赋诗,热闹非凡,影响至今。在上海,附近无山丘,便把沪南丹风楼及豫园的大假山作为登高雅集之所,也很热闹。至民国年间干脆又登二十四层高的国际饭店。而近代的北京香山、山东的牛山、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等等,也都是登高胜地。尤其是滕王阁,因了唐代王勃于重阳节时在阁上写出千古名文《滕王阁序》,更闻名天下。至于湖北江陵龙山上的纪念晋代孟嘉落帽的落帽台古迹,也吸引着许多游客。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 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古代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并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称九为“宜于长久”之数。这是明代谢肇制《五杂咀》中的看法。 一说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点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此外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气温凉爽,适宜于登高望远。 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佩茱萸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瓮”(茱萸)。 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放纸鹞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风筝始见于春秋时期,初型均是鸟类。相传公输般(鲁班)“削竹为鹤,成而飞之”,“作木鸢以窥宋城”。这里的“竹鹊”“木鸢”,就是代风筝的雏型。不过,当时没有纸,只能用竹木制成。清人笔记中说 “韩信率军十万围攻项羽于垓下,以牛皮制风筝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乡之曲,其声悲怨,楚军弟子八千人尽皆散去”。这里所说的汉代风筝,也只不过是牛皮制的风筝。东汉蔡伦造纸术面世后,始有纸制风筝,出现了“纸鸢”和“鹞子”的称谓。“风筝”之名的出现,据记是出现在五代,《询刍录》记曰:“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初,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 鸣,俗呼风筝。”唐以后,风筝盛行,并定清明节为风筝节,宋已后更是在老百姓中间普及了。从这以后,风筝的形状已不局限于鹊、鸢、鹞等鸟类,虫、鱼、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后,风筝制作已成为一种十分精湛的手工艺术。 惠州民间的纸鹞,已非本来面目,多为四方平面,带一尾巴,其形状与民间所贴门神、神位相似,故疑为神状风筝的一种简化。在惠州民间,风疹制作极为简单,采竹一枝弯曲,一支直竖,撑住一张四方纸,贴上尾巴调好线,即可放飞。有一种不带尾巴,四方状纸稍大,称“阿婆鹞”,以放飞时平稳、安定而得名。 除此外,其他形状的纸鹞也偶而有之。 重阳这天,人们多伴以凳高,于街道和旷野处放飞风筝,孩童、成人均有之,亦甚壮观。 按我国的传统习惯,放飞风筝多在清明。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其来由无从考究。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时间上似乎颇为恰当。清明前后为雨季,春雨不断,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纸鹞,天时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 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重阳糕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 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 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 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有诗描述重阳糕的制作: 蔡云: 篝火鸣机夜作忙, 织工一饮登高酒, 依然风雨古重阳, 蒸出枣糕满店香。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 饮菊酒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晋代陶渊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 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 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由于菊花酒的缘故,重阳又成了祭祀酒业神的酒神节。如《山东民俗·重阳节》介绍,山东酒坊于重阳节祭缸神,神为杜康。在贵州仁怀县茅台镇,每年重阳,开始投料下药酿酒,传说是因九九重阳,阳气旺盛才酿得出好酒。每当烤出初酒时,老板在贴“杜康先师之神位”的地方点香烛,摆供品祈祷酿酒顺利(见《中国民俗采英录》)。在湖南宁远,每于九月九日“竞造酒,日重阳酒”。这些风俗说明,重阳与酒的关系极深。

春节的论文题目

2012-02-12 12:07热心网友这个少雪且日渐温暖的季节里,春节不知不觉掩埋了平淡的日子,迎面扑来。看着墙上新买的挂历,数着本世纪最后一个春节临近的日子,不禁感叹岁月匆匆,流逝的又是一个平静而忙碌的一年。年近而立,孩提时代积攒的或多或少的好印象随之趋淡,不再是鞭炮烟花水饺压岁钱的年代,不再憧憬自己又长了一岁,见识又多了一成,与其说春节是个最快乐的时候,不如说是个让人猛然意识到年龄为之衰老、责任为之重大的关口。泛泛地祝贺一下,说几句辞旧迎新的吉利话,写一点闹春怀旧的文章,早就没了那份雅兴。像节目主持人一般,说说今年大事,感慨今昔,畅想未来,不过是赢得捧场人恭维的掌声。自欺欺人的话我不说,或许我们的期望太高,春节不过是一年365天里平平常常的一天,我们对它注入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和商业炒作,因而显得格外沉重。其实,我们不如以一颗平常心待之,抑制那份期望和躁动,在吃喝说笑、探亲访友的程式外,获得一些不易觉察的满足。曾经,春节留给我许多美丽又难忘的记忆。我想,今天的孩子们也会和我当时一样,感受到这一喜庆而隆重的节日。但是,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体验,或许是自己的性格和兴趣使然,无论各类媒体如何渲染轰炸,我的实际感受总是不尽人意,比平常的日子,多了许多无奈,多了些烦累与沉重。父母那里必须去,亲朋好友那里也得去,同事相约还得去,实质内容总不外乎吃喝二字。恭喜发财、新年好、大吉大利之类的陈词滥调说得心里别扭却又不得不一遍遍反复念叨。游街购物、猜谜挑灯、送礼请客一年又一年重重复复无休无止。人就像一只陀螺,被它抽打着旋转不止,自己都不知道重心在哪里。如此不堪重负的节日,我们还要强作儿时的兴奋,观看彻夜循环的晚会,听听属于别人的笑声,感受的却是自己困乏的双眼、失望的情绪、无欲的胃。我宁肯像往常一样,粗茶淡饭,十点钟睡觉,临时看一会书,或者跟朋友们打一圈牌。总觉得在这个全民皆欢的日子,我丝毫的兴致都没有,甚至一向良好的食欲。传统、文化、历史、习俗原是人为的产物,是我们的祖先制定了它,我们一代一代人不停地拷贝翻版,演化发挥使其辉煌灿烂,更有网络的宣传让其飞腾变异,它最终制约了我们自己,违背了人类起码的一点本性。

快乐春节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反正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择!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人们杀猪宰羊,忙碌地准备着春节大吃大喝一番。春节到了,小朋友们便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了。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一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而最高兴的则是我们,可以大把大把地攒取压岁钱,然后就欢天喜地跑到街上去买很多好玩的东西,如小汽车、四驱车、玩具枪、足球等,而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人们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着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花……大人小孩们载歌载舞,忘情地玩个痛快!

相信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用于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的文体。我们要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春节的议论文(通用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小孩子最最盼望的日子,俗话说得好:“大人望种田啊,小孩望过年啊。”过年最主要的是能吃饺子、放鞭炮、还有更实惠的就是可以得到压岁钱了。

今年过年我就学习包饺子了,我跟着妈妈到了姑妈家。妈妈首先走进厨房兴致勃勃的帮姑妈包饺子,我闲着没事干也来到厨房学着包起了饺子。我看见妈妈把包面皮摊开放上瘦肉料然后卷起皮子,做成了一个弯弯的大饺子,我也学着她的样子做了起来,可是我包了一个歪歪扭扭的饺子。妈妈悄悄的在我的饺子里放了一枚硬币,我也乘着妈妈不注意也在她的饺子里放了硬币。不一会我们就在说说笑笑中将饺子包完了。过了一会我听见姑妈叫着:“吃饺子了”。我的姐姐妹妹们都等不及的跑过来。妈妈笑着说:“今天我要尝尝我儿子的饺子”。我也高声叫起来:“我也要尝尝我自己的饺子”。妈妈“笑里藏刀”地笑起来了。我也*地笑着。妈妈一口咬下去,我两眼看着妈妈也一口咬下去,“哎呀”。我和妈妈异口同声地说:“我的饺子里怎么也有硬币啊?”这时可把大家都给乐坏了。

到了晚上,姑妈说:“给压岁钱了哦”我一听,第一个冲了上去。姑妈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红包,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个纸条。我看了一看,条子上面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哎!”还是二爹豪爽地给了我们一个大红包,我打开看了看,“啊!一千元!”可把我乐坏了。我一蹦三尺高。妹妹们最淘气了,她们三个可在我家里是出了名的“淘气三剑客”啊!她们对我说:“哥哥我们也送给你一个红包”,我想今天她们给我送红包,可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啊!这里面肯定有鬼,于是我想了想就把红包对着她们一打开,突然一只只虫子向她们面前跳过去。她们吓得落荒而逃了,我在后边哈哈大笑。

你们看,这个春节够有趣味的吧!放鞭炮、猜谜语等等活动都是在我们家里开展的,房间里一直充满着欢声笑语。

曲折幽深的胡同、古老的大树、沉重的石磨,还有那广阔的田野……家乡熟悉的一切,如今在我的梦里依旧是那样亲切,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家乡的春节。

春节是我们最传统也是最重要的节日,村里的老人一到春节就最忙活了。从记事起,我就知道春节好,我们叫过年。“春节”是一个好听的名词,现在我不习惯称过年为过春节,我总认为,它没有“过年”两字亲切、热闹。

说到过年,我就兴奋,仿佛浑身的细胞都活跃起来。大约从腊月二十起,姥爷就每天都去赶集了,自然少不了叫上我。因为快要过年了,集上的东西就格外贵,可人却格外多。姥爷的三轮车上总是有一大堆东西,鸡、鱼、肉、芹菜、木耳……这些都是过年必备的,还有很稀罕的水产———虾,也就是一年里几个比较重要的节日才能吃得上。姥姥说,过年家里要来很多人,东西要备得多才好,所以姥姥一过年总是要摊煎饼、蒸馒头。

我不喜欢吃煎饼,我喜欢大锅馒头。一开锅,我就奔过去了,热气腾腾的馒头,像碗一样大,姥姥的脸在热气中忽隐忽现的,用手碰碰馒头看看怎么样了,我拿起一个便吃起来。看着我大口吃的样子,姥姥眼睛里流露出温柔。

二十七一大早,就能听见院内的谈笑声,是那群小孩又来我家了吧。大人们这一天又是剁肉又是杀鸡的,忙得不亦乐乎,是没有时间管我们的。我穿上衣服加入他们之中,干什么呢?当然是去各家要东西了。我们在人家院里一站,不用开口,长辈们便嗔怒着来骂我们:“小讨债鬼,又来捣乱啊。”可一边又把肉丸子呀、猪耳朵呀给我们吃。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多数人家是要打扫卫生的,这自然也用不到我们,可我们这群小孩子却不愿意出去,因为在打扫中,总是有很多小玩意被搜出来,所以我便总是一步不离地跟在妈妈后面,那些小小的角落,似乎总能带给我们惊喜。活干完了,家里就整洁了,心中是那样的舒坦,我很高兴。那些东西,我总感觉我是永远也吃不完的,姥爷也总是出尽“花招”,什么香肠、煮肴肉,应有尽有,让我幸福得什么也不想。

啊,我多么懊恼我的口拙,不能把我的感受全部说出来。我只能说家乡的春节平凡中却带着很多美好!

压岁钱是孩子们春节最喜欢的“礼物”了!有的人压岁钱上交到爸爸妈妈手里,有的人压岁钱用来买一些自己紫环的东西,有的人压岁钱都是乱花掉了,当然也有的人压岁钱用到了学习中,但我想那毕竟是少数,那么该不该给孩子压岁钱就很值得讨论了。像我家,春节开销中都包含这“给孩子们的压岁钱”这一项开支,到底该不该给孩子压岁钱?怎样用好压岁钱。

不少家长认为,给孩子压岁钱既是鼓励,又是一种祝福,应该给,但是也有人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好多孩子上网,拉帮结伙,斗殴都是因为手里的钱太多。还是希望家长少给孩子钱。我妈妈就左右为难,不给的话,别人都给,自己看着过不去,给的话,孩子还乱花,这不太好。

有很多的孩子想我一样,赚了许多压岁钱,父母担心我们乱花钱,想帮我们保管,或直接没收,但是我们会闹情绪,说父母这不是那不是,还和别人攀比。

除了给不给的问题,还有给多少的问题。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变,家长给孩子的压岁钱已经从以前的几块;几十块升到了几百块,而且逐年上升,令不少家长觉得压力大,每年过年的压岁钱的开销就要占很大一部分比例。

所以有了压岁钱不要乱花,要花在正地方,买些对自己有益的物品,也可以存起来。

春节是我们我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我国人而言十分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风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老妈。

我看见老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明白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风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风俗和规矩啊?”老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先,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风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此刻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日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日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这日我的收获太大了,明白了很多过年风俗的知识,但是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风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风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我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这日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样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方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但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之后,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明白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期望您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光,建立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状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明白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明白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此刻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之后,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之后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此刻我们过年也有一些风俗,如倒贴“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大年三十儿,家家户户都来庆贺新年,但是大部分人都会选取同一种祝福方式——我老妈十几分钟就收到许多条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我很喜欢,开头是这样的:“昨日拜年早了点儿;明日拜年挤了点儿;后日拜年迟了点儿;此刻拜年正是点儿!”

这日还是去探亲拜年的好日子,于是我和老爸老妈一齐去我姥姥家。当然,去那里的人不光只有我们三个人,还有我的舅舅、舅妈、大姨和大姨父,以及我想念以久的两个姐姐。吃完那顿丰盛的年夜饭,大院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开始放烟花了。我们穿好外衣,拿着两大包的烟花爆竹向中心广场走去……

“当,当……”12点的钟声刚刚敲响,无数的礼花腾空而起,又带着满身的'光焰洒向大地,把大地映的光彩夺目。啊!烟花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把节日的夜空装点成了漂亮的大花园!人们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纵情地欢笑、歌唱。变幻无穷的焰火映照着人们兴奋的笑脸。这边的“闪光雷”刚刚炸开;“蹿天猴”又鸣叫着飞上高空;那边紧追着“金龙狂舞”;这时一朵烟花又炸开了,里面喷射出火花,越喷越高,越闪越大,慢慢呈现出一棵树型,一朵朵金色的火花从“树”上摇落下来。“噢,发财了!”人们望着“摇钱树”欢呼雀跃起来。

啊!新年是多么完美!

要说到春节的风俗,那我明白的可就多啦!比如放鞭炮啦,走亲访友啦,贴春联啦,吃饺子啦,简直是多的数不胜数。但是对于我这个美食爱好者来说,最最期盼和喜爱的,当然还是吃汤圆咯!

汤圆味儿好,做法很重要!这不,今年的春节,我们家又要准备吃汤圆了,我也不时会在厨房中打打下手。

其实汤圆的做法也很简单。这第一步,当然就是和面了。面和好以后,就能够取下一块,或大或小都能够,然后将它捏成一个厚度中等的小饼子,再将原有的汤圆馅儿放一些在小饼子的中央,之后将小饼子慢慢地团起来,先团成碗状,最后团成球状。而第二步,就能够将这些做好的汤圆放在有着开水的锅中煮,直到煮熟为止。

汤圆一出锅,顿时就香气四溢,让人闻了就垂涎三尺。

最后能够吃汤圆啦!此时的我,情绪可真的是兴高采烈,迫不及待地想要吃到这日的汤圆。过了一会儿,餐桌旁的人都到齐了,汤圆也一碗一碗地端了出来。我手里拿着筷子,看着碗里那又鼓又热的汤圆,心里总是热乎乎的。——实在等不下去了,于是我从碗中夹起一只汤圆,然后留意翼翼地咬了一口。哇塞!这味道简直是美不可言哪!那软软的面皮,还有那又香又甜的馅儿,直朝我的喉咙奔去。这滋味,可真是给人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汤圆,在某些地方又叫团子,让人有一种在新的一年中能够团团圆圆的完美期盼。

怎样样?听了我的介绍,您是不是也对我喜欢的这个春节风俗有种一种期盼的感觉呢?心动不如行动,此刻就开始做汤圆吧!期望今年的春节,您也能吃到美味的汤圆。在新的一年中,您也能和您的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日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日,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日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此刻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完美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日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礼貌、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我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完美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爆竹我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我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齐包饺子过年。

春节是我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风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日,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日,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一样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日,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除此之外,这一日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但我还是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而且风俗习惯也特别的多,比如:放烟花炮竹,舞龙,吃年糕,给压岁钱等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放烟花炮竹。

记得去年我们是在湖南老家过的年,一回到老家就见到了爷爷和奶奶,爷爷奶奶见到我们可高兴了,就迫不及待地从口袋里掏出了几百元叫我和姐姐去隔壁的小卖铺里买烟花鞭炮玩,我和姐姐兴高采烈的来小卖铺买了许许多多的烟花鞭炮,有摔炮礼、炮、地红、擦炮、电焊条、窜天猴等等,还买了一盒火柴点火。

接着我和姐姐就来到了我家的院子里放起了烟花鞭炮,姐姐说我们来玩摔炮大战吧!我说可以呀!预备,开始!我们各自移动着身体,突然,姐姐从我背后扔了一个摔炮,我被吓了一跳,我也抓起一把摔炮向姐姐扔去,姐姐却灵活的躲开了,就这样你扔我,我扔你,摔炮渐渐地被我们扔完了。接下来我们又拿起电焊条用火柴把它点燃,电焊条冒了一会烟,快看,电焊条散发出了五颜六色的光芒,漂亮极了,我们一手拿一个不停的圈圈,哇!

这时我感觉我们好像走进了仙境一般,真是令人着迷啊!就这样我们玩啊玩啊,不知过了多久,就被奶奶叫回家吃饭了。

啊!春节真的是非常的有趣啊!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每家线户都会庆祝一番,有些民族还会搞一些活动来欢度新春春佳节,比如舞龙狮、说书、唱戏、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一到年关,大人小孩都忙开了,备年货、扫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亦乐乎!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或自己动手或请代劳,把一年的收获和来年的希望都写在这小小的春联。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回家团聚,吃上父母精心准备的年夜饭,古时后,人们把这叫做除守岁、熬年。这一顿饭要慢慢吃,直到深夜。

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绕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听着窗外一阵阵的爆竹声,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时候,小孩子最激动的是长辈会发期待已久的压岁钱,据说,在魏晋时期就有这个做法,压岁钱也叫“押岁钱”、“压崇钱”因为岁与崇是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崇,让小孩们平平安安过大年。

过年了,肯定少不了走亲亲访友。亲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着丰盛的酒菜,互赠祝福,共谋发展大计,这一气氛一直要持续到五月十五元宵节之后。

春节,不仅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们国家的一种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安宁。

“春节印象”这一话题,既是一个开放型话题,但又有一定的限制,即:只能写与春节有关的人、事或风俗。这个主题的用意在于让学生在假期利用春节这一有利的时机,将自己融入社会,观察社会,认识生活,感受生活,让生活这一“源头活水”,诱发自己的灵感,激发写作的兴趣,从而写出真人真事真情的文章来。 本题写作,不限文体,可记叙、描写,可议论、抒情,但最好是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当作散文来写,在文中尽情展示出自己独到的观察能力,创新的思维品质,及富有意蕴的语言表达功力,就将写出一篇佳作来。应该写出自己对于“春节”的独特体验和认识,可以写自己经历的春节,也可以是自己想象的春节,但应该融入自己的情感与感悟。 纷飞雪襄樊市田家炳中学高三(十五)班 张樊 匆匆十八年,弹指一挥间,6000多个日子从我手心里悄无声息地溜过,不留痕迹。今年,我的春节总感到几分失落,但能与她为伴,这也是十分惬意的! 大年三十下午,天空飘起了白色小精灵,她们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打在树枝上,草地上,草垛上。穿梭于树林间,她们似乎很乐意降落在我的手心里,晶莹剔透。 雪花离开枝头,这一点,那一朵,开始点缀这萧瑟的大地。大地渐渐穿上了白皑皑的新衣裳,开心地露出了洁白无邪的笑脸。 仰望天空,它们犹如萤火虫一样穿梭在参差相交的树枝间,槐树上还挂着未落的叶子,和着凛冽的寒风,在枝头上翩翩起舞! 夜幕四合,大朵大朵的雪花从天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了下来,深邃的夜空成了她们肆意跳动的舞台。伴着对她的憧憬,我进入了梦乡,不知道它还会下多久,但至少,明天我可以堆雪人了! 初一早早起床,院子里已经留下了一排排扫帚印。旁边的几棵小柿子树,曲曲折折的枝干上顶着一道道惹人的雪峰。终于忍不住,一朵朵的雪花恋恋不舍地散落下来,化作一滴滴剔透的相思泪,落在大地上,那应该是她对树的不舍吧! 踩着厚厚的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走进竹林。高傲的竹子,面对着雪精灵,不约而同地低下了头。它们不忘用白雪来装饰自己,然后以最美丽的姿态去迎接新年的到来。她们紧紧地粘在墨绿而又泛黄的竹叶上,用她们纯洁的身躯去装点那似喜非喜的竹子,分外妖娆! 不想打扰她们的静谧,在雪地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后,竹林间多了一个小雪人,带着我对她的期盼,微笑着面对世界。

电视节目的论文题目

1、谈话节目主持人礼貌原则制约下的会话艺术

2、草根的娱乐庶民的狂欢——真人秀电视节目研究

3、改革与创新:制度创新论视野下的央视新闻改革

4、论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

5、浅谈真人秀节目形态

扩展资料:

播音主持专业培养要求: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敬业精神、开拓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社会人文科学、艺术语言创作基本理论和知识。

3、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播音创作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5、掌握电视节目主持、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等基本技巧和方法。

6、具有本专业的语言应用技能和电视设备操作能力。

7、培养学生主持与播音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具体的要求是什么呢

学术堂整理了一些新颖并好写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网络大电影的题材类型研究2、手机媒体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3、自媒体如何避免虚假新闻4、VR技术为传统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5、传统媒体客户端“失连”重接和盈利解困6、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文化的传播7、电视社交互动:发展脉络与演进特征8、自媒体品牌构建的传播策略9、社交媒体时代“长尾”自媒体的营销10、基于SNA的北京政务微博信息共享分析11、从CIS视角看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12、智能推荐:传媒大数据应用的突破点13、农业信息的移动网络出版现状与策略14、纯网综艺兴起原因探析15、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大电影

  • 索引序列
  • 重阳节的论文题目
  • 关于重阳节活动的论文文献
  • 关于重阳节民俗的行动研究论文
  • 春节的论文题目
  • 电视节目的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