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奥兰多女性主义论文题目

奥兰多女性主义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奥兰多女性主义论文题目

《奥兰多》世上最动人的情书 弗吉尼亚·伍尔芙,因为亲密的女朋友离家出走而备感思念,为了表达思念之情,伍尔芙便以她为原型,创作了被称为“世界上最长,最动人的情书”的传奇小说《奥兰多》。 奥兰多是伊丽莎白一世时的贵族美少年,做过女王的侍卫。与一位俄国公主失败的恋爱使他大受打击,于是躲到文字的世界中去寻求解脱,遭到一位他所资助的诗人的戏弄,又被兔子模样的公爵夫人纠缠,为摆脱种种烦扰,他请命出使东方,在此期间,昏睡七天七夜,醒来后变为女人。之后永葆青春地活过十九世纪,找到了丈夫,并以“橡树”一诗一举成名。其传奇身世和诗作为二十世纪的传记作家们纷纷追逐。 由此改编而成的影片《奥兰多》由萨莉·波特,一位坚持用女性主义观点拍摄电影的女导演执导,萨莉·波特也因此成为了当代英国影坛的中坚人物之一。萨莉出生于1949年,十几岁时就开始拍电影,同时开始学习跳舞。这种双重的道路一直延续到她拍《探戈课》的时候,在该影片中,她第一次在自己的电影中扮演角色。萨莉同时还是一名舞台导演,她的作品既有挑战性,也有娱乐性。她还是一个诗人和歌手,在临时的音乐乐队演奏,她还和大卫·蒙申合作一起为《奥兰多》中的音乐谱曲,同时《奥兰多》也是为萨莉·波特赢得声誉最多的一部电影。 —摘自弗吉尼亚·吴尔芙《奥兰多》 当我们说到永生这个词,应该意识到我们正试图挑战自然的法则、生命的规律以及造物主既定的生命程序;也应该意识到我们正在重复人类自理解死亡以来孜孜以求的一个梦想:拒绝死亡。无数神话、传说、童话、甚至吸血鬼故事里都藏有永生的梦想。 英国才女(导演、舞蹈、作曲皆通)萨莉波特于1992年执导的电影《奥兰多》亦试图从某个角度诠释对这一神秘主题的理解,这理解来自于弗吉尼亚沃尔夫,也部分来自于萨莉。 《奥兰多》改编自沃尔夫1928年的同名小说,描述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贵族奥兰多获得永生,历数百年时光而青春不老的传奇故事。萨莉充满灵性的电影语言、主角蒂尔达斯温顿的精彩演绎使影片大放异彩。蒂尔达略显“中性”的容貌更有助于她将奥兰多这一戏剧性人物表现得出神入化(相较而言,她在丹民包依尔的《海滩》的出演却黯然失色)。 我对多幕剧怀有特殊的爱好,如《山雨欲来》、《低级小说》等。《奥兰多》全片分为“死亡”、“爱情”、“诗情”。“政治”、“社交”、“性”、“新生”等七幕/片断,精炼细腻地刻画了奥兰多在“永生”中不断流动变幻的生命体验: 一. 死亡 垂垂老矣的伊丽莎白一世惊异于奥兰多的青春俊美,特赐豪宅一座,然而有一个古 怪的条件: “勿褪色,勿憔悴,勿衰老”,这不禁令人想起希腊神话中女仙西比尔的故事 。 奥兰多并不理解,充满迷惘地接受了,永生从此开始。不久女皇、父亲相继辞世。奥 兰多第一次体会到了死亡的意义。 二、爱情 奥兰多为俄国驻英大使女儿萨莎的美貌所迷,全然不顾世俗非议,疯狂 地堕入爱河。萨莎不过是逢场作戏,不能理解奥兰多的情怀,这次爱情以悲剧收场。 奥兰多大受刺激后,昏睡七天。醒来后说了一句话: “关于女性,可以用三个词形容,但我不屑名之”。 三、诗情 艺术是情欲的升华。 弗洛伊德的话同样适用于奥兰多。失恋之后奥兰多沉迷于诗歌,找了一个落魄诗人来 指导,发给津贴。不过这个自命不凡的穷酸却背地里无情嘲笑奥兰多对诗艺的追求。 奥兰多的热情再次遭受沉重打击,百无聊赖。 四、政治 奥兰多奉命出使中亚某国,与国王结为知交。 五、社交 名媛奥兰多出入英国社交圈。 沙龙清谈,斯威夫特、蒲柏等文人骚客冷嘲热讽,妄言女人永无缘于知识的大门,只 能服侍依附于父亲或丈夫,象奥兰多这样独身无依的女人必然身陷迷津。 公爵哈瑞向奥兰多求婚,奥兰多自尊受到伤害,断然拒绝。 奥兰多长期面临的身份丧失感,孤独。寂寞达到极点。 这里有本片极经典的片断:奥兰多在植物迷宫里来回奔跑,时光在此流 逝,当奥兰多走出迷宫时,一百年已经过去了。她扑向大地,呼喊着: “自然啊,我愿成为你的新娘,娶我吧!” 六、性 爱情说来就来,奥兰多一抬头就看到了从马上摔下的阿曼修。 阿曼修代表着自由、平等、博爱、浪漫、冒险的十九世纪精神。 他们就男性和女性发表了各自很有意思的看法。 奥兰多体验到了爱的快乐,同时观念上也被一点点感化。阿曼修最终奔向远方,为自 由而战去了。 奥兰多则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东躲西藏。 七.新生 奥兰多生了一个孩子,成为母亲,开着摩托在现代社会高楼林立的大街上逍遥快乐地 四处兜风。 奥兰多把自己的经历写了一本书,可惜出版社有眼无珠。 奥兰多坐在大树下,看着在麦田中嬉戏的女儿,脸上现出自在平静满足的幸福表情。 树上有一个天使在歌唱。 博尔赫斯写过《永生》,西蒙波伏娃写过《人都是要死的》,将《奥兰多》与这两篇小说对照,是非常有意思的。《永生》是彻头彻尾的博式小说,没有任何形式的改编;《人都是要死的》,也改成了电影,只不过我只看过小说没看过电影;而《奥兰多》则相反,我只看到电影而未曾阅读原小说。 在博尔赫斯那里,罗马军团的百夫长卢尔福历尽千辛苦找到了不死者的城市,饮到永生之水,并与写作了《伊利亚特》的荷马相遇。然而永生使卢尔福厌倦,他飘泊世界,千辛万苦寻找另一条河水以解除永生的魔力。他找到了,终于可以死去。 在波伏娃那里,意大利贵族福斯卡享有永生,体验到权力与征服,却找不到真正愿意爱他的人--因为只有他不会死,无法死去,无法享有爱情,友情,亲情,他的存在只是一种永远孤独的流浪。永生只是一种无法卸去的痛苦。 在《奥兰多》,奥兰多见证了死亡。经历了爱情、诗歌、政治、社交、性,曾经是男子,却变成女人。曾经孓然无依,却终成母亲。曾经为情所苦,为寂寞所包围,为心灵的痛苦所折磨,却最终大彻大悟,领会到精神自在、心灵宁静之真谛。她不再有卢尔福的厌倦,不再有福斯卡的痛苦,她不再追求,亦不放弃,不提问,亦不回答,不逃避,亦不停止。 萨莉的一贯表现以及《奥兰多》的情节,使本片从表面上看起来很象是一部女性主义的电影,然而仔细玩味却是另外一个主题:这正是影片末尾时在树枝上出现的天使所唱:“我来了,来了,心中充满喜悦。你我合二为一永不分离。我在尘世,我在苍穹。我正在绽放,我正在凋零。”也许萨莉想说的是男性与女性本出自一体,两性的协调、理解、融合方是到达圆满境界的不二法门。如果能达成这种圆满自在,永生与一生又有何异?

奥兰多这本书是1928年由英国的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发表的,这是一部带有浪漫传奇色彩的长篇小说。整个作品围绕着主人公奥兰多从男性变成女性的整个过程,促成了他双重人格的人生价值,弗吉尼亚沃尔夫发表的奥兰多这部作品不仅针对性别树立的反对和讽刺,希望人们对女性和男性的差别不要无限夸大,给予当代女性主义更多的包容性。

奥兰多这本书里主要讲述一位英俊的美少年奥兰多出生在伊丽莎白的时代,当时他受到了女王的喜爱,但在詹姆斯王统治的时候,便回到了乡间大宅,因为政绩出色成为了土耳其的特使。在君士坦丁堡和舞女相处了一夜之后,便开始沉睡数日,醒后惊讶地发现自己除了让容貌没有任何改变,身体却变成了一位女性。随后便离了官职回到英国的上流社会,先后和蒲伯以及爱迪生等相识,最后嫁给了船长经历了怀孕生子的人生,到了中年后他凭借着自己的文学心得,还有文学理念让他的诗作获得了许多奖项,让人觉得更加神奇的是,伊丽莎白从16世纪一直到1928年,奥兰多经历了四百年的人生。

在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的评论就在法国盛行,在菲勒斯中心主义里男性和女性都是处于对立的,他们把男性称之为正面价值,而女性就被排除在外。男性为了维护这种对立面,一直强调一方优胜于另一方,而解构主义女性的人们,彻底的批判了这种对立思维。

在奥兰多的人生中就凸显了这种对立的局面,小说在性别问题上表现了解构的策略,对传统的性别归类法充满嘲弄,充分体现了奥兰多身上存在着男女共同的特点。身为男性的奥兰多是一个富于幻想,热衷文学而且多愁善感的人,变成女性后又充满坦率大度,喜欢冒险却又充善解人意,容易落泪,所以男性女性的特点也有许多共同处。在神话的传说中,女性是男性腹腔里的肋骨变成的,在奥兰多的身上终于理解到了两种性别的共同点让彼此合二为一,这样才能让男性对女性停止误解,偏见和压迫。

我认为这本书的主题思想表达了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而且也对性别对立进行了讽刺与抨击,印证了法国女性主义思想。

法国女性主义评论盛行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注重语言哲学的研究,认为无穷的可能性藏匿在“虚无”“缺席”“边缘”“外围”与“被压抑”中。在菲勒斯中心社会中,男与女是二元对立的,男性代表正面价值,女性则被排除于中心之外,是用于证明男性价值的他者。男性为了保持父权制的统治体系,竭力维护二元对立,强调其中一方优于另一方。解构主义女性主义者们彻底批判了父权制二元对立思维、菲勒斯中心主义和理性中心主义,试图粉碎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习惯。 奥兰多奇异的人生轨迹凸显了性别二元对立的局限性。小说的第一句话已经体现了解构主义女性主义者的文风。叙述者用含糊、戏谑的口吻写道:“他,这自然就表明了他的性别,虽说,其时的风气对此有所掩饰,正朝梁上悬下的一颗摩尔人的头颅劈刺过去。”少年奥兰多正在进行的是文艺复兴时代男性年轻贵族的典型进攻行为,然而,“虽说”引出的下一句话又似乎给他的男性气质投下几分质疑,预示了整篇小说的模糊特质。小说在许多性别身份问题上采取了解构的策略,对传统的性别归类法进行了嘲弄。同一个人身上往往存在着男女两种特点,性别差异不再明显,甚至变得可疑。男性奥兰多是一个多愁善感、富于幻想、热衷文学,带有诗人气质的人,成为女性后,男女两性特点的混合更为明显,她坦率大度,喜欢冒险,厌恶家务,勇敢活跃,然而又没有男性的权力欲,善解人意,富于怜悯,容易落泪。 首先,从文化角度来说,性别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塑造。人们总是下意识地把自己固定在二元性别中的一方面,按照成规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法国女性主义学者克里斯蒂娃认为,文本作为一种意旨实践,并不是要主体控制语言,而是使主体处于其权力网络之中。主体无法固定化,不单是分裂的,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主体既指过程,发展,又指试验。主体总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且总是在其存在的语境中经受检验。流动的主体拒绝任何固定性别模式和身份。奥兰多正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中的主体,其社会性别随着语境的交替而变化。与爱人谢尔相遇后,她庆幸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而流泪,还怀孕生子;但着男装时,她便成为“某爵士”,与人决斗,当船长,甚至被传闻与某女士私奔。在回英国的船上,她发现两性都有着域外视野缺陷,头脑中的两性特质轮番交锋,最后,在特定的语境下——极具男子气概的船长的殷勤陪伴,返乡的心潮澎湃,她女性的一面暂时占了上风。奥兰多的女性身份,在随后的社交活动如贵族聚会、晚餐及听取男性的求婚这一系列行为中逐步确立。主体在适应环境,同时也在接受环境检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不适宜当下环境的因素被压抑和覆盖了。这一切充分体现了语境对主体的塑造作用。 强调文化并不意味着完全抹煞自然的因素。女性主义者一直争论身体是自然的还是文化的,试图得到一个二选一式的答案。尽管她们的出发点是积极的,但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只能重新陷入陈旧的父权制社会二元对立思维方式,而事实上世界不可能如此理想化地分为相反的两极。说话的主体游离于意识和潜意识的动机之间,既有自然特性,又有文化烙印,因此,对于意义的构建,意识与无意识,头脑与身体,文化与自然,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因素。 伍尔芙认为,双性同体是女性艺术创作的最佳心理状态。每个人都受两种力量制约,一种是男性的,一种是女性的,男性头脑中女性的一面应该发挥作用,女性也应该与头脑中男性的一面交流,两种力量和谐共处才是正常和理想的状态。“任何写作者,念念不忘自己的性别都是致命的..必须成为男性化的女人或女性化的男人”。伍尔芙意识到了性别本质论的局限性,挑战了以男性价值为中心的单一价值标准,但她对女性的理解依旧是传统二元分类中男性的对立面,而解构主义女性主义者则进一步将“女性”看成了虚构的范畴。 弗吉尼亚·伍尔芙在创作《奥兰多》时在日记中写下:“我差不多正用一种嘲讽的风格清晰明了地写作《奥兰多》,……但是必须小心地处理真实与异想的平衡。”因为如此,所以才需要奥兰多慢慢找到生活的节拍, 走向双性同体的最好的状态。我们无从猜度,弗吉尼亚设定奥兰多的女性意识是从后天加以完善还是来自于天性。但是他身上的这种性别同合,男人的意识和女人的意识一定是在奥兰多的大脑中挣扎地融合和斗争过,时而此弱彼强,时而此强彼弱。但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收获的过程,按照神话传说,不管是男女是被一剑劈开,还是男性腹腔中的一块肋骨,他们终于在奥兰多身上找到了彼此,合二为一。也只有如此,男性与女性终于可以停止了压迫、误解、偏见和斗争。 小说中奥兰多的成功,是弗吉尼亚推崇的“双性同体”理论的体现。《奥兰多》的特殊性在于通过人物性别变换中的体验来体现着这样的思想。主人公作为同一主体而经历性别变化,从而体验了男女两种不同的性别意识,也可以这么说,主人公先从男性意识出发体验女性意识, 后来又从女性意识出发体验男性意识。除此之外,《奥兰多》中相当多的情节和性别融合思想还与她的文学以及美学认识紧密联系着。弗吉尼亚数次强调单一的性别意识是阻碍艺术升华的大敌, 正是因为男性或者女性都分别由过多的男性意识或女性意识占据着,没有办法完整地全面地揭示心灵感知,所以才阻碍了艺术进入更高的一种境界。 标题《奥兰多》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之一就是文类的模糊性。它究竟属于传记还是小说?这个问题自作品出版之后,就一直是评论家争论的话题。就伍尔夫本人来说,她曾提到自己“只是因为好玩才称之为传记”。因此当书商将 《奥兰多》作为传记销售时,伍尔夫曾担心这会影响该书的销量,而觉得“为一时的好玩付出的代价太大”。尽管如此,伍尔夫也没有把《奥兰多》看作是一部小说。她在1928年的日记中谈到 《奥兰多》时这样写道:“不管怎样,这次总算摆脱了写‘小说’的嫌疑,希望以后不会再受到此类指责。”看来在《奥兰多》的文类归属问题上,如果伍尔夫不是在故意混淆视听,那么,就连她自己也很难、或者不愿意对这部作品的文类进行明确的界定。 伍尔夫在日记中曾经提到,她构思 《奥兰多》时打算 “在这部作品中有机地融入虚构成分”,言下之意就是她最初的打算是以事实为基础的。她在作品中采用了大量的史实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作为素材,并在作品的标题、体例和叙事角度等方面给读者一种“纪实”的假象。伍尔夫用 《一部传记》作为副标题,在作品中让叙述者从传记作家的视角讲述奥兰多的生平。这种特殊的视角使叙述者和读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契约,即作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伍尔夫一本正经地在作品前面加上“序言”部分,乍看之下颇像是学术研究论文前的致谢词,感谢家人和朋友对她的帮助,并说明笛福、斯特恩、艾米莉·勃朗特等前辈作家对她的影响。书中还有脚注、附有八幅插图,书后还附上了只有学术著述中才有的索引,像模像样地编纂了近百条条目。这些手法都使《奥兰多》看起来像一部真正的传记,给读者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以为这是一部以纪实和严谨的研究为依据的作品,似乎拥有了 “真实性中最坚硬、最结实的一种,是只有在大英博物馆才能找到的真实性,是经过研究的战车重重碾过、使所有谬误的烟尘销声匿迹之后的真实性”。叙述叙述者在叙述过程中还一再强调“事实”的重要性,比如 “我们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叙述已知的事实”,“我们只须陈述简单的事实”等等。传统的传记写作和那些“书写真实”的现实主义作家,如笛福、斯威夫特、特罗普等人一样,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比例适中的世界”,作者在写作时都小心翼翼,一环套一环,惟恐读者起疑心。可是伍尔夫却借着传记的名义在 《奥兰多》中蓄意歪曲、并玩笑般地打破了这个比例,随心所欲地创造出一个跨越性别、跨越时空的人物。作为传主的奥兰多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这一点就足以推翻伍尔夫用种种手段建构起来的“真实”幻象,体例、格式上的相似仅仅是一种形似和戏仿而已。通过这种模糊文类属性、将“真实”与“虚构”有机结合和并置的手法,伍尔夫对传统的传记创作手法进行反思,并对传记所崇尚的真实进行了解构。通过写实性叙事和自我反思性叙事这两重声音的交叉和并置,伍尔夫揭示了传记叙事的内在矛盾,使读者既认识到作品中的很多材料基于史实,又同时意识到作品的虚构性和叙事性质,既对传统的传记创作有所了解,又对其局限性进行思考。这种手法给读者带来了富有张力的阅读体验,而这种自我反思性以及对写作活动本身的关注也使 《奥兰多》带有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的特点。写实作品也一反伍尔夫以往钟情的意识流手法,而对外部细节的写实非常注意,并且在对奥兰多这个人物的刻画上十分注重可信性。如果撇开性别和时间因素,奥兰多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小说人物,在生活中遭遇种种挫折,但最终克服这些挫折,实现自我。这种典型的现实主义人物刻画手段也给读者制造了一种“真实”的幻象,而这种幻象是传统的传记写作和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手法之间的一个共同点。

女性主义论文研究问题

你可以分类些最好写成议论文。知识女性,家庭主妇型,事业型,还是两者都不是从广义到狭义。从东方到西方。从性格到人品都可以写

女性是社会的重要发展力量,为社会的发展也撑起了半边天,研究女性可以更好了解女性,从而能够更好发挥她们的能动性,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选题意义和目的一般作为开题报告里面的第一块内容,是阐述你所研究的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或者说讨论价值的,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我们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写意义的时候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可以分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也可以不细分,把目的和意义和在一起写,总之突出你观点的新颖和重要性即可建议可以从这两点来叙述,不过要根据自己的选题,不要生搬硬套:1. (你的选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2. 前人有研究过,或者说阐述过但是没有阐述论证的足够全面,你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总之,意义和目的一定要叙述的清晰并且是有一定新意的其次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你是用什么理论证明你的观点,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在做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评价等等也要有翔实的根,这样才能衬托出你的选题的意义所在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1)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2)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要进行论文写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区别应该说“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不仅仅是在提法上的区别。“女权主义”是更早期的译法,针对当时的女权运动,争取妇女合法的投票、工作、参政权利等,而“女性主义”的提法是在妇女权利运动取得一定效果后,强调女性自身的价值、身份、地位,强调女性的特质与独特的体验。简言之,“女性主义”较“女权主义”意义更广,也更为广泛采用。2.女性主义研究的发展过程女性主义的研究应该说是一个主线的,但在主线的发展中有许多支线。主线的研究是a 对男权的否定,争取女性权力——b 认为两性完全平等,落入将女性规训为男性的窠臼——c 强调女性的特质与独特体验但当过分强调女性特质时,又容易落入男性中心主义的圈套,等于兜了一圈又转了回来。所以说,女性主义仍然是在发展与成长的过程,有多个流派,如英美女性主义、法国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极端女性主义等等,没有盖棺定论式的体系化结论。3中西方女性主义的现状女性主义是又西方源起,国内主要是吸收与本土化的过程。针对论文而言,建议立足于国外的理论研究。如果在对女性主义研究的初期,建议先看法国女性主义学者的相关理论研究。因为相对来说是一个有逻辑有联系的体系,有也较多的文本与理论支撑。西蒙·波伏娃、朱莉娅·克利斯蒂娃、 露西·艾瑞格瑞、埃莱娜·西苏的东西是一定要看的。女性主义的发展因为女性主义学者各自所处的地位、种族、阶层等各有区别,但反对男权压迫、寻求女性平等的主旨是相同的,只是各有各的践行办法与理论主张。4.论文建议a 可以针对女性主义学者对男权学者如弗洛伊德、拉康、福柯等的理论异议作出自己的判断与鉴定;b 可以针对女权主义文学、影视作品,如伍尔夫、陈染等的作品进行女性主义的分析;c 可以就两个女性主义流派进行比较性分析,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上是看个人意见,希望能有所帮助。女性主义是一个内涵很广的研究范畴,只要你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深入看下去就会发现自己希望探究的内容的。祝论文顺利。

有关女性主义的毕业论文题目

女性写作采其首要的光辉作用为主着手譬如莫泊桑的《羊脂球》中羊脂球的职业是妓女但身处其国家将亡是却能体现出奇伟大的爱国情操;又如小仲马的《茶花女》一位高贵,善良的巴黎名妓的悲剧等等。都是一些歌颂女性的伟大篇章。

选材分量太轻。一般西方文学中的女权绕不开《美狄亚》的,这是最早的“女性态度”。论文最好写的是谈发展,但是不出彩,容易平庸。从《美狄亚》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文学中的女权在经历一个悄悄瓦解的过程(实际不一定是这样,但是你要找一个论点,只要言之有理,说什么论点都行)。女权的内核在逐渐萎缩,表达方式也更加温和。简单说,文学中的女权(实际意义上的女权)没落了。 然后,引用些特征明显的著作(要明确的是你找的材料中女权的表达一定要越靠近现代越弱),证明你的论点。然后,引申,为什么会这样?这样好不好?(论述)然后,收尾,女权没落了。女人没落了么(等等一系列废话)。 然后等着老师夸。

虽然不知道你确定的是哪一类或哪一个小说人物,不过还是能大致地给点儿意见。 女性主义是一个发展中的理论体系,就文学而言,用女性主义理论进行文学上的分析,分析对象的选择很重要。 1.从选择人物性别方面来说,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的女性人物,或者特殊的男性角色(如男同性恋者),更好拿捏,情况也相对简单。因为女权主义的立足点在于女性与性别研究,其中大部分理论涉及对男权中心与父权制度的批判,倡导女性的觉醒与改变。用此理论分析男性人物,很容易落入女权主义与男权中心相冲突的境地,需要较好的辩证思维与驾驭能力。 2.从选择人物范围方面来说,就立足于女性人物的小说类型而言,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a.男性作家中涉及经典女性人物的作品。如《巴黎圣母院》、《红楼梦》、《包法利夫人》等,只要是涉及到形象丰满而不平面化或刻板化的女性人物,都可以选为研究对象; b.女性作家中涉及经典女性人物的作品。如《蝴蝶梦》、《简爱》,甚至我们儿时看的《安妮日记》、《小妇人》等; c.女性主义作家的作品,并不是所有女性的作品都是女性主义作品,最耳熟能详的女性主义作品有伍尔夫的《雅各的房间》、《奥兰多》等。 3.在展开论证钱,需要对人物进行细致的分析,确定她属于哪一类型的女性。饱满的人物一般不会只倾向于一面,但在她所有的性格与特质中找到你的兴趣点,她或者受制于父权制的束缚,或者有徘徊于内心的挣扎,或者拥有强烈而激进的女性主体意识; 4.确立好自己所要使用的理论工具,要在女性主义理论这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中摘选自己所需的理论来支撑论证。这需要根据所选择的文本与人物具体确定。 暂时也只能想到这些,如果能了解你所选取的人物应该能给出更具体的建议。加油吧。 写论文很闷的时候,看看伍尔夫的《一个人的房间》吧,用散文的调调写出的文学论著。

女性形象论文提纲

女性形象是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中女性的人物形象。那么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又该如何探究呢?

摘要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着名英国女作家、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女性主义的先驱。伍尔夫立足于时代背景和现实生活,从女性写作传统、女性写作条件、女性形象、双性同体等方面阐述了女性与写作的关系。她强调经济独立对女性写作的重要性;主张女性建立自己的写作传统;鼓励女性大胆地拿起笔进行创作,摆脱男性作家塑造的不实的女性形象;在承认两性差异的前提下提倡双性同体的创作模式。本文试图梳理和分析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观念和理论,证明其思想在女性主义发展史中的发展性和超越性。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文的绪论,主要介绍了对于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研究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述评。

第二部分介绍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首先,从小特殊的家庭教育使伍尔夫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功底,父权制和家长制的倾轧让女性主义思想在她体内生根发芽。其次,布卢姆斯伯里集团对伍尔夫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在这里她养成了最敏锐的审美观,产生了对道德教养的怀疑,培养了作家的社会使命。再次,伍尔夫所在时代的女性解放运动为她的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生长土壤。

第三部分介绍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对女性与写作的思考。伍尔夫认识到父权文化对女性历史的遮蔽,于是致力于重新发现女性写作的传统,她采取实证的研究方法,关注女性的现实生活,描述女性作品的独特性,书写女性文学史,进而建立女性文化。

第四部分介绍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对女性形象的书写。伍尔夫清醒地看到父权制对整个社会思想文化的控制,他们创造了一系列不实的女性形象。所以她在个人创作实践上不断打破旧有的创作传统,始终将抵制菲勒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贯穿于自己的文学创作中,提倡杀死“家中天使”,描写真实的女性形象,肯定书写女性体验的做法。她的这些做法无疑是对男权社会写作模式的一种有力的颠覆。

第五部分介绍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对两性关系的表达。她对父权社会传统的两性二元对立模式进行了审视和批驳,主张抛弃狭隘的性别主义偏见,呼吁两性间进行和谐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并且进一步提出一种解构性别二元对立的良性策略--“双性同体”.

最后一部分为本文的结语,主要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创作进行总体评价,在基本肯定中也指出了其缺陷。并且通过对后来女性主义历史进行梳理,说明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性和超越性。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一间自己的房间”,“双性同体”

ABSTRACT

Virginia Woolf , famous British female writer and literary theorist, stream-of-consciousness literature representative, was honored as the forerunner of 20th centuryfeminism. Woolf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and the real life, expounds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women and writing from the aspects of women's writing tradition,women's writing condition, women's image, “androgyny”and other stressedthe importance of economic independence for women's women toestablish their own writing tradition. To encourage women to writing. Get rid of thefemale images of the male writers. Under the premise of recognizing gender differences,Woolf advocate androgyn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ort out and analyze Woolf's feministideas and theories, prove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cendence of the thought in thehistory of feminist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paper,mainly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on VirginiaWoolf's feministthought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review.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VirginiaWoolf 's feminist thought.

First of all, the special family education bring her some literary skills, patriarchal familylet feminist ideas take rood in her body. Secondly, effects of the Bloomsbury group ofWoolf also can not be ignored. Again, th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provided abase for her feminist thought.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VirginiaWoolf 's thinking on women and writing. Woolfrecognizes the shadow of the patriarchal culture on women's history, she devoted todiscover the tradition of female writing.

The fourth part introduces the female image under Woolf's creation. Woolf clearlysaw the control of the whole social ideology and culture of the patriarchal system, theycreated a series of false images of women. She constantly break the old tradition ofwriting in the personal creation practice, to promote the killing of the angel in the house.

This is a subversion to the writing of Patriarchal society.

The fifth part describes the expression of VirginiaWoolf on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the gender. She refute the binary opposition of gender. She appeal tocommunication between woman and man. And put forward the “androgyny”.

The last part i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It is a summarized evaluation ofVirginiaWoolf 's feminist thought. By combing the history of Feminism, this paperproved the transcendence of Woolf Virginia's feminist thought.

Key words: VirginiaWoolf , feminist thought, “a room of one's own”, “androgyny”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 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

(一)家庭环境的熏陶

(二)布卢姆斯伯里集团的感染

(三)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

二 对女性与写作的的思考

(一)追寻女性写作传统

(二)探寻女性写作条件

1.物质基础:一间房间的隐喻

2.空间基础:生活空间的狭小

3.文化基础:话语权的缺失

三 对女性形象的书写

(一)杀死“家中天使”

(二)独立自主的女性

四 对两性关系的表达

(一)对传统化两性对立的反思

(二)对理想化双性同体的创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毕业论文女性主义

题目摘要关键词一概述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念界定二 女性意识的现状三 女性意识的不足四 社会层面应当重视女性意识的充实五 创新和不足

女性写作采其首要的光辉作用为主着手譬如莫泊桑的《羊脂球》中羊脂球的职业是妓女但身处其国家将亡是却能体现出奇伟大的爱国情操;又如小仲马的《茶花女》一位高贵,善良的巴黎名妓的悲剧等等。都是一些歌颂女性的伟大篇章。

选材分量太轻。一般西方文学中的女权绕不开《美狄亚》的,这是最早的“女性态度”。论文最好写的是谈发展,但是不出彩,容易平庸。从《美狄亚》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文学中的女权在经历一个悄悄瓦解的过程(实际不一定是这样,但是你要找一个论点,只要言之有理,说什么论点都行)。女权的内核在逐渐萎缩,表达方式也更加温和。简单说,文学中的女权(实际意义上的女权)没落了。 然后,引用些特征明显的著作(要明确的是你找的材料中女权的表达一定要越靠近现代越弱),证明你的论点。然后,引申,为什么会这样?这样好不好?(论述)然后,收尾,女权没落了。女人没落了么(等等一系列废话)。 然后等着老师夸。

不好写。女性都是以被压抑、被贬低甚至被遗忘的身份出现的,女性主义论文不好写。feminism,又称女权主义,是指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追求性别平权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包括消除性别定型观念,争取为妇女创造与男子平等。

女性主义毕业论文

本论文尝试从性别文化政治的角度来重新诠释简爱中性别的议题。阐述在维多利亚时 期的父权社会中,女主角简爱如何反抗当时的女性理想形象、反抗父权论述实践,及挑战 当时的性别权利关系。 第一章回顾国内外有关简爱的评论文章,并从中找出了重新阅读此小说的理由。其一 ,简爱是否颠覆当时传统的女性角色一直备受讨论但是尚无定论;其二,至今有关小说中 性别是透过什么样的文化机制形塑而成,且简爱如何反抗性别主体的过程尚未有健全的讨 论。因此,本论文采用Weedon和Jordan的性别文化政治及Foucault的权利观念来探讨小说 中性别形塑的问题,及简爱对维多利亚性别主体的反动。 第二章再现维多利亚女性理想意象,以便与夏绿蒂对简爱的描绘做一比较。简爱这一角 色的描绘可说是与当时女性理想形象背道而驰,因此夏绿蒂与简爱受到相当多人的批评。 批评者控诉他们颠覆维多利亚的社会价值观及女性理想形象;无可否认,这些控诉正证明 简爱颠覆了当时传统的女性角色。 第三章举例说明家庭、学校,及宗教这三个文化机制如何透过论述实践、纪律、与惩罚 来形塑简爱成为一个性别主体。此外,这一章节也展现简爱如何反抗这些形塑力量。 第四章主要论述简爱如何抵抗Rochester 及St. John的诱惑,而不至于成为Rochester 的情妇及St. John有名无实的妻子,并阐述简爱如何寻找到自我,成为自己的主人而 非Rochester及St. John的他者。此外,这一章将Bertha诠释为维多利亚时代性压迫下一个 被压制的主体;但这并不表示Bertha就毫无权力可言,她透过暴力来展现对父权的反抗。 第五章摘要了前几章的重点,并指出这本小说尚可探讨的空间。本论文只着重性别议题 的讨论,而忽略阶级及种族的议题。基于Weedon及Jordan的观点,性别、阶级及种族都是 文化建构的产品,他们促成了不同与不平。因此,这本小说中阶级及种族议题也可从文化 政治的角度来加以探讨。

好写。生态女性主义论文主要是关于生态以及女性方面的论文,由于调研对象较为广泛,故还算好些。论文,按一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

在某个特定年代特定背景下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表现;将女性意识与文学作品相结合,比如《飘》,张爱玲的小说等;或者从不同方面写女性主义,政治生态方面,婚姻家庭方面等都可以作为出发点。

选材分量太轻。一般西方文学中的女权绕不开《美狄亚》的,这是最早的“女性态度”。论文最好写的是谈发展,但是不出彩,容易平庸。从《美狄亚》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文学中的女权在经历一个悄悄瓦解的过程(实际不一定是这样,但是你要找一个论点,只要言之有理,说什么论点都行)。女权的内核在逐渐萎缩,表达方式也更加温和。简单说,文学中的女权(实际意义上的女权)没落了。 然后,引用些特征明显的著作(要明确的是你找的材料中女权的表达一定要越靠近现代越弱),证明你的论点。然后,引申,为什么会这样?这样好不好?(论述)然后,收尾,女权没落了。女人没落了么(等等一系列废话)。 然后等着老师夸。

  • 索引序列
  • 奥兰多女性主义论文题目
  • 女性主义论文研究问题
  • 有关女性主义的毕业论文题目
  • 毕业论文女性主义
  • 女性主义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