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一战二战小论文模板

一战二战小论文模板

发布时间:

一战二战小论文模板

太长了,不想抄

简论二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奉行绥靖政策,主要执行者是英法,而美国的“中立”,实质也是绥靖。然而绥靖政策,使全人类蒙受了巨大的灾难。一、绥靖政策的基本概念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二、绥靖政策的具体表现(经济和军事)军事实力的加强需以经济,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英、美、法本来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抑制与打击侵略者,然而由于经济上推行绥靖主义,倒是以原料、资金、技术、装备与武器武装了轴心国家,支持了侵略战争。1924—1930年间,流入德国的以美、英为主体的外国资本约计300亿马克,占同时期德国工业工业投资的1/2,工业固定资本的2/3。借助于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德国恢复其第二工业强国的地位,为后来军国主义的复活奠定物质基础。1934年,当希特勒缺乏外汇以资助进口时,英、德签订了协议,规定德国每购买55英镑的英国货,英国便向德国购买100英镑的货物并以现金支付。据称仅由于这笔交易,德国至少得到一亿英镑的外汇用以进口战略物资。1934—1935年后,美、英两国除同意德国停止外债的尝还外,还通过各种渠道向德国输出资金。自1937年到1940年,美国输至日本物资总额共亿美元,其中军用物资总值占亿美元。经济上的绥靖主义培植了战争的祸患,准备了战争的温床。而体现在军事上则表现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5年3月容忍希特勒重整军备。1935年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这些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英、法及幕后它们支持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实质上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三、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首先,绥靖政策是英法在其实力日益衰退的情况下,为维护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原因是处于经济大危机年代。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非常缓慢。二三十年代,英国历届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障碍,企图以没有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政策,达到保住霸主地位的目的。法国由于和德国毗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度保持军备和对德国实行强硬政策。但法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衰退之中。相对稳定时期发展有限,30年代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又特别长,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同时法国的政局也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使得对外政策难以保持坚定性和连续性。总之,英法的颓势是其推行绥靖政策的物质基础。 其次,绥靖政策的推行是和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的。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英美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战前英法坐视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美国对英法的政策是支持的),目的是让德军东移,接近苏联,以使苏德两国发生冲突。而当德国向东进攻波兰,美英法统治集团希望德军继续向东,他们希望,随着将德国与苏联隔开的地理障碍──波兰的消失,仇恨社会主义苏联的德国最终能攻向苏联。当德国已经在欧洲大陆燃起了战争大火时,美英法仍然希望这场大火只燃向东方而不燃向西方。第三,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在法国尤其严重。英法等国的统治者既受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制约,又是这一思潮的推行者,绥靖政策只是他们推行这一思潮的产物。 四、绥靖政策的历史教训历史证明,绥靖政策是一种纵容战争、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政策。它无法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却鼓励了侵略者冒险,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绥靖主义作出的最严厉的批判。二战爆发,便宣告绥靖主义彻底失败。战争进行的6年中,人员死亡达5000多万,直接财产损失高达3000亿美元以上。回眸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汲取,而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大战爆发前后英法美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绥靖政策,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绥靖政策的推行,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气焰。希特勒得寸进尺。意大利则跟在德国后面获利不少。日本在亚洲犯下滔天罪行。这些侵略分子之所以为所欲为,得“益”于其他大国的姑息、纵容。绥靖政策的推行,使大战爆发时间提前、规模扩大。至二战全面爆发前夕,德国在欧洲,意大利在欧洲与非洲,日本在亚洲,已经侵占了不少国家的领土和资源。战争爆发前一年的时间内,英国、法国仍然认为纳粹德国在未来的两三年内不会发动战争。1939年9月,二战全面爆发,德意日通过已横征暴敛来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对战争时间的提前以及战争规模的扩大,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绥靖政策的推行,推迟了反法西斯力量的形成。英法美有着各自的盘算,最初无法交汇到一起。造成直接的后果便是:德军“闪击”欧洲,而英国遭受“不列颠空袭”、法国败降,一时间反侵略力量散沙一盘,无法遏制侵略者的作为。直到大战打响,才匆匆展开联盟动作。事实证明:大国的忍气吞声,并没有赢得哪怕是短暂的时间,强军备战的设想如同泡影般地破灭了。二次大战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绥靖主义姑息纵容了法西斯势力的扩张野心,最终导致了不可收拾的局面。这说明,不光是落后挨打,软弱也要挨打。对待邪恶的、反和平的势力,应当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对和平的过分乞求反而会葬送和平。这是绥靖主义的历史教训。

难度真大,回答不了

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总标题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轻易激起读者的注重。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③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重,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心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④用判定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治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副标题和分标题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非凡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重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目录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重: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假如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啰哩啰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关键词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它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正文一般来说,学术论文主题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事实根据(通过本人实际考察所得到的语言、文化、文学、教育、社会、思想等事例或现象)。提出的事实根据要客观、真实,必要时要注明出处;2.前人的相关论述(包括前人的考察方法、考察过程、所得结论等)。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的意见、观点与本人的意见、观点明确区分。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他人的成果,都应该注明出处;3.本人的分析、论述和结论等。做到使事实根据、前人的成果和本人的分析论述有机地结合,注意其间的逻辑关系。结论结论应是毕业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是整篇论文的结局、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是该论文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结论可采“结论”等字样,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提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和建议。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一战二战思考小论文模板图片

自己弄吧,印象还深些,何况课本上的东西和我知道的有些差别了。无非就是起因经过和结果,分析的时候联系一下政治经济军事因素。再把重要会议和参加人物以及最后达成的协议,个别事件就是萨拉热窝事件,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具体的作战倒没什么,一战的三大会战,尼德兰海战,二战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偷袭珍珠港和中途岛战役。把这些弄懂了就行了。

一、个人介绍

我本科来自山西大学,今年报考的是法大刑法专业,是法研高端班的学员,考研初试成绩389分,政治67分、英语72分、专业课一120 分、专业课二130分,复试分,总成绩 分。

二、择校原因

报考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应该是考研之路的起点,因为与高考时全国统考不同,研究生考试的专业试题因学校和专业的不同差距会非常大,所以说准备考研,首先要确定好报考学校和专业,然后才能有的放矢。我认为在选择学校过程中主要应贯彻自量原则,也就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力情况来选择相应难得的学校。大多数考生对于个人意志的把握一般较为准确,但在对个人能力(智力)的判断时经常会出现一个误区-以大学本科时期的考试成绩作为主要判断标准。

而本人认为本科期间的考试成绩只能反映一名学生的笔记水平,要评价自己的实力应该根据自初中甚至小学以来方方面面的表现,不能仅以本科期间的学习成绩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例如我们系考研成功的80%都是本班排名4-10位的学生,而那些名列前茅的学生则往往因为平时学习成绩造成的错觉报考了或热门大学,结果十有八九无功而返!

三、初试复习

(一)专业课

如果说公共课是考上研究生的门槛,那么专业课才是斩获佳绩的杀手锏。对比两年专业课的成绩,其实可以说一战的失败就是败在专业课上。与考上的同学相比,一战公共课的分数不低,与他们拉开差距的其实就是专业课。那么专业课成绩如何提高?

1、专业课的背诵

如果深究专业课分数低的原因,主要是在于背的少。一是背的内容少,二是背的次数少。背的内容少是指我一战的时候因为参加司法考试的原因,考研是10月份才真正开始,备战的时间只有不到3个月,当时自己感觉时间紧张,选择了一些薄的专业课资料,结果就是遗漏了大量的内容,考试的时候发现有好几道大题和选择题的内容从未见到过,因而专业课成绩低从一开始似乎就已经注定了。

背的次数少是指我的背诵工作开始的晚,直到11月份才正式开始,虽然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尽快地掌握专业课选择了薄的资料,但是在短时间内也仅仅将薄资料背诵了不到三遍,一些内容没能很好掌握,在考试的时候看到熟悉的题目却难以准确还原出来。因而,对于专业课,我认为决胜的法宝其实就是一个字背。当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前期一点要掌握好知识点,不能上来就背诵。背的全面,背的精确,反复背,背的熟练。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

说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其实这一点对于大多数法本的同学来说不难。毕竟经过三年的专业教育,对法律术语和法理的理解有了一定的功底,但是也不能因此轻视对专业课的理解,对内容不加揣摩胡乱背一通。

先说一战的同学,我的建议是在前期备战过程中听一些老师的课程,保证自己对内容的理解不出偏差。我在备考的过程中也听过许多老师的课程。法硕考试不同于司法考试(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不仅考查的形式不同,法硕考试不仅考选择和案例,还考简答和论述,而且法硕考查知识的角度和知识本身也不同,比如司法考试喜欢考多种学说,而法硕只考单一的理论。我不清楚法硕考试的考查的难度,同时也为了避免受到司法考试的思考方式的影响,所以基本上各科都拿着讲义听了一遍,通过听老师们的课程,逐渐明白了法硕考试的情况,也为二战的备考在知识理解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里也向大家推荐几位老师:

民法我听过华成法硕杨烁老师的课,杨烁老师都讲得比较详细到位,尤其是对于一些新修改的内容。去年出台了民法总则,针对这部分内容我也跟着杨烁老师进行了学习。

法理听过华成法硕李彬老师的课程,李彬老师讲课精准简练,通俗易懂,因而适合觉得法理枯燥深奥的同学听,也适合后期抓重点复习。

宪法和法制史我听过华成法硕两位老师的课,两位老师的法制史讲得尤其好,听一遍下来能够基本把握法制史的脉络和体系,因为司法考试中法制史基本不讲,所以非常推荐大家听一下华成法硕法制史的课程,法制史学好了非常容易得分。

对于二战的同学多看书籍,要分析自己一战失利的原因,如果是因为没能将专业课的知识进行很好的理解,更加建议多听课程,避免对专业课知识存有疑问。

在看书的过程中,大家可以对一些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比如民法担保物权一章中的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可以将三者按照含义、特征、设立、效力、实现等归纳整理进行对比记忆,这样的好处就是既可以避免混淆又可以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当然,归纳整理这个过程也可以在后期的背诵中进行,边背边整理,也可以缓解整日背诵的无趣。

3、要背的全面

说背的全面,是指选择内容全面的资料,同时在背诵的时候切勿偷懒、投机,自认为某些内容不会考,自己给自己划范围、划重点。血淋淋的教训是一战的时候选择的资料简单,考试时发现仅仅综合一张卷就有“法律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十恶罪刑罚的特点”等两道主观题并未包含在使用的资料中,再加上自认为2019年已经考过简答题的“法律论证的正当性标准”这一知识点不会再考,却赫然出现在2020年的法理分析题中,未战就已经有近30分“拱手相让”,失败又怎么能够避免。像我这样的教训不在少数,可以问一下周边的同学,2018年民法题目“论述我国民法中的绿色原则”难倒了多少英雄豪杰,不是不会而是因为觉得简单而忽略。所以,对于时间比较充足的同学,我还是建议大家选择全面的资料,在对内容理解掌握之后,背诵的时候前期使用高教版的《考试分析(非法学)》(以下简称“分析”)。

这里解释一下,考试分析目前没有法学版,但非法学版的分析的知识点与法学版的考试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是一样的,法本的同学可以放心使用。由于《考试分析(非法学)》一书中刑法分则的内容极其有限,因而可以使用华成法硕老师的刑法分则基础班或强化班的讲义,这样才足以应对考试。拿到分析进行背诵时就要一字一句进行(除了一些辅助性的例子和引用),尤其是书中标有序号的内容,这样才不会有遗漏。后期如果时间比较紧,可以使用华成法硕主编的主观题背诵或者是使用华成法硕冲刺班和主观题班的课程讲义,这样可以最大可能的抓住重点,同时减轻背诵的负担。

4、要背的精确

说背的精确,一是指法硕的背诵不像学硕那样只要记住大概意思到时候发挥扩展即可,法硕考试得分的诀窍简单粗暴,答题时越是接近分析的原文,就越容易得分,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精确记忆分析上的内容,尤其是关键词句,分析上的某某某的要件有三点,背的时候就按三点背,写的时候就按三点写;分析上说“权力制衡”就不要背成“权力分立”,对于法条原文,更是要尽可能一字不差精确背记。二是指背诵的时候不要将内容弄混淆,精确区分“继续犯的特征”与“连续犯的特征”、“诉讼时效的中止”与“诉讼时效的中断”“司法法治原则”和“法治的基本原则”、“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和“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等内容,不要小瞧这些内容对你的迷惑力,2018年考研法理学一道简答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惹得多少人写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0分在眨眼之间就消失不见。因而在平时的背诵中要多加注意,发现有混淆的情况,及时区分。

5、要反复背,背的熟练

说反复背,背的熟练,是说不要以为450页的考试分析可以轻易拿下,那种背了今天的内容忘了昨天的内容,背到民法忘了刑法的感觉真的让人煎熬。能把450页的内容悉数掌握,滚瓜烂熟,可以惊为天人。当然我们也不需要达到那种程度,只要能把分析百分之八九十的内容予以掌握就足以应对考试,而这掌握百分之八九十没有背上个五六遍也是难以企及的,因而要反复背诵,早开始背,才能背的熟练。今年我从8月10号开始背诵,前期每个月背一遍,到12月10号左右完成4遍,之后结合法硕联盟论坛以及华成法硕出的主观题背诵和押题,又背了2遍,直到考试前,能够比较熟练的准确复述绝大多数知识点,但依然未能对一些细小的知识点准确记忆,可见四个半月的时间背诵仍然是有所不足的,当然也可能是我记忆力不是很强的原因,所以如果大家没有超群的记忆力,还是及早开始背诵为好。上次看法硕联盟论坛的2019年书籍推荐,好像是华成法硕今年会把主观题背诵出版了,往年他们都是免费提供了电子版。最后说一些背诵的方法。

首先是看关于犯罪学,整体的背诵方法。背诵的方法我认为有两种,一种是越背越少,一种是越背越多。越背越少是说从一开始就背书上所有的内容而后期只背框架或关键词句,以刑法中法律上的认识错误这一知识点为例,一开始背书上所有的文字(除了一些举例和引用),而后期只背“1.假想非罪,2.假想犯罪,3行为人对自己犯罪行为的罪名和罪行轻重发生误解”等关键词句,这样的好处是前期有助于理解知识点,后期有助于减少背记压力,当然后期遗忘会比较多,但到考场上对于关键词句之外的内容根据理解展开即可。越背越多正好与之相反:一开始只背框架和关键词句,后期再逐渐丰富内容,往框架中填充血肉,这样的好处是前期有助于建立框架,后期根据框架记忆内容,更加到位,当然后期的背记量比较大,需要合理安排时间,这两种方法我和我同学都用过,我比较喜欢第一种,我同学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运用第二种方法专业课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见哪种方法好也因人而异。

其次是一种小的背诵技巧:学习老师的背诵口诀或者自己编口诀。这种技巧比较适合法理、宪法、法制史这样记忆性内容碎小的学科,举些例子,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可以简单记忆为:主(主次原则)、客(客观原则)、合(合目的性原则)、适(适当平衡原则)、稳定(相对稳定原则)、发展(辩证发展原则);中国宪法的修改步骤可以记忆为:常委五一提修宪,通过只需三两天(宪法中陈璐琼老师总结了大量的背诵口诀,值得学习);《北齐律》的特点可以记忆为:12名武士,简单概括北齐律12篇法典体例(12)、首创《名例律》(名)、确定死流徒杖鞭五刑(武,谐音五)、确立重罪十条(士,谐音十)等四个特点。当然,口诀记忆的方法也适用于民刑科目,只要自己感觉学习老师的口诀或者自己编写口诀对记忆内容有帮助,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反之,如果认为记口诀还不如直接背内容来得直接,背的快,那不用口诀也罢。要注意的是口诀记忆只能起到辅助性的作用,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口诀记忆,该踏踏实实背记的内容千万不可偷懒。

英语

1、单词:如果背考研必背5500词有困难或无法坚持,可以直接背主流英语老师整理出来的必考单词,大约只有1000-2000多个。掌握必考词汇足以应对考研试题,把时间浪费在一些根本不会考察的“长+丑”单词,不如把最为重点的多背几遍。

2、长难句:建议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长难句的课程,书籍看一看长难句解密。无论是什么样基础的同学,都最好先巩固一下长难句的内容。因为语法不是大学英语学习的重点,一些高中习得的英语知识大概率已经印象不深了。我们啃啃高中的基础,或许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正确率,但这种正确率是不稳定的。在考场上时间紧张,如若文章难度增加,没有较好的长难句基础很容易思维混乱。

3、阅读:阅读课程非常推荐唐迟老师的课。建议在听课的过程中仔细做好笔记,把老师讲授的答题思路进行记录和整理,早日熟悉考研阅读的考察模式和答案命制特点。

4、作文:作文课程推荐石雷鹏老师+潘赟老师。在7、8月份我用吃饭的时间就把石老师的作文课刷完了。老师非常幽默且除了前两节方法论课,课长为一个小时,二倍速正好是一顿饭的时间且非常下饭。他的方法是大小作文各一套模板以应对所有题目,我认为非常实用。在复习的冲刺阶段,建议大家学习潘老师的9宫格方法。同时,她的押题文章在考前可以反复阅读,压中题很难,但其中的写作思路非常值得学习。

5、完形填空:不要放弃完形填空。两年完形题目难度大大降低,早年的非常困难,错一半应该是大多数考生的常态。最低限度的准备应是把历年真题中选项出现的词汇全部掌握。同时,完形题目非常注重逻辑性,学会识别因果、让步等关系,分数会得到明显提升。

政治

1、强化课程:建议听徐涛老师的马原课程。即使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听其他老师的课,政治经济学也一定要听徐老师的课,因为他是有经济学背景的,市面上没有老师比他讲得清楚。史纲、毛中特建议听腿姐的。因为腿姐的研究重点就是这部分。另外,个人认为徐涛老师的毛中特部分与时事政治结合得不是很密切,和考试趋势不是很一致。

2、冲刺训练:

(1)选择题:肖8、肖4的选择题都要全面掌握。2022年已经具有了反押题趋势,很多选择题不是肖4里面的,而在肖8里面。我后期做肖4选择题均分在45以上,但今年考场只得了41分。根据考题趋势,肖4、肖8的选择题同等重要。另提醒,如果肖8肖4第一遍做选择题正确率不高,千万不要气馁。因为那些题目多为时事政治,不是我们没有掌握,是前期压根没有重点学习过。建议听腿姐的冲刺课程,其对时事政治的整理非常条理且全面。

(2)分析题:不建议一直看着肖4死背,也须重视答题思路。肖4的重点题目是必须掌握的,但拥有答题的思路和方法会让你事半功倍。马哲的思路可以使用知行师兄传授的经验,其他部分的思路建议听腿姐的分析题课程。

四、复试

我认为,复试是最考验大家信息差的,应当注意考察范围、相关论文和考察程序。

首先,考察范围。我在复试复习初期也较为迷茫,不知道复试要考察哪些科目、哪些问题。机构在复试阶段为我们安排了专业的辅导,了解了复试的考察范围。

其次,论文方面。我认为复试不同于初试,如果仅就基础知识作答恐怕成绩不会很理想,应当就热点话题(如21年民诉法修正案)和前段所述的考察重点通过查阅相关论文的方式进行深度拓展,机构提供了学界大佬们近年来的期刊论文,大大降低了期刊检索的压力,同时要注意如果复试真的考察到的话是需要考生口述出来的,必须要就论文进行逻辑整合然后系统背诵。

最后,考察程序。可能考生们最陌生的就是复试的考察程序,生怕因为不熟悉考试流程而使得一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因此机构为我们提供了数次模拟考试,在每位考生结束后进行专业课和英语的点评,极大地提高了我对复试流程的熟悉程度和自信心,这使得我在复试过程中没那么怯场或者紧张,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成绩。

五、结语

考研的复习的时间跨度很长,也很辛苦,请大家一定在复习初期就养成制定计划的习惯,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心态上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切忌虎头蛇尾,每天完成既定计划后,可以适当的放松打打游戏或锻炼身体,保证身心健康学习才能长足进步。最后祝大家能够心想事成、圆梦法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Triple Alliance)和协约国(Triple Entente)之间的战斗。 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是同盟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伤。 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比对德作战)和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二战1936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商定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一年后,意大利加入了这一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正式形成。为了接着征服苏联,英国,美国,希特勒策划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1940年,9月7日,在柏林签定完毕。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入侵了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了珍珠港,美国决定严惩日本。同年二战全面爆发。

一、二战的转折点

太平洋战场转折点是中途岛战役;北非是阿拉曼战役;苏德战场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影响和评价

1、大危机给美国以空前严重的打击。

2、时任总统的胡佛及其政府仍奉行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3、在1932年大选中,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击败在任总统胡佛,于1933年3月就任总统。

三、绥靖政策影响

1、法西斯侵略日益膨胀,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2、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四、雅尔塔体制

美、苏、英三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等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达成的一系列谅解协议。

扩展资料:

1、三国同盟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建立了针对俄罗斯帝国和法国的三国同盟,1879年,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签署了“同盟条约”,这个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后来,由于意大利在同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俾斯麦趁机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1882年,德、奥、意三国签署了“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2、三国协约

为了对付“三国同盟”,1892年,法国和俄罗斯帝国达成了军事协议,它规定一旦法国遭到德国或是德国支持的意大利的进攻,俄国将以全部军事力量进攻德国,一旦俄国遭到德国或是德国支持的奥匈帝国的进攻,法国应以全部的军事力量来进攻德国。俄法同盟形成后,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它也是向三国协约方向推进的第一步。随着英德矛盾发展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调整同法国、俄国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签署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三国协约的建立,使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关于一战二战的论文主题

2007-01-11 10:49: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0日继续欧洲之行,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面。默克尔向安倍保证,她支持欧洲联盟维持对中国军售禁令的立场不变。有分析指出,刚刚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德国如果坚持对华军售禁令,有可能影响中德关系。 安倍此次出访欧洲,积极寻求主要欧盟会员国就维持对中国军售禁令提出保证。他说:“我认为中国的成长,对全世界来说是个机会,我曾于去年10月走访中国,同意与他们建立符合相互利益的战略伙伴关系。但另一方面,中国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国防预算快速成长,却欠缺透明性。” 安倍还说:“我向默克尔总理说明日本的关切,也即欧盟若解除对中国军售禁令,可能会影响到东亚(安全)。” 默克尔则说,德国无意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的立场没变。她还说,将继续与中国进行法制国家对话,而“促进中国保护知识产权,同样也是德国与日本的共同立场”。 德国刚刚于2007年1月1日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按照惯例,轮值主席国有权对欧盟半年内的大政方针提出自己的建议,能够对欧盟决策施加重要影响,这将使德国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可以为推动欧盟军售解禁发挥关键作用。有分析指出,如果默克尔总理在推动欧盟解禁问题上发挥积极影响,将为中德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而如果德国以轮值主席国的身份继续对军售解禁问题消极回避,那么中德关系的发展将不可避免遭受挫折。 另有分析指出,对华军售解禁问题事关中国与欧盟关系的政治基础。欧盟一再表示愿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但同时却迟迟不愿意解除这一政治决定,表明欧盟尚并将中国作为真正平等的伙伴看待,即中欧关系在政治上并不平等。在这样具有歧视性的政治基础上,中德之间是很难发展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的。 据了解,欧盟维持对华军售禁令已达17年之久。2004年12月,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正式决定将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纳入欧盟的议事日程。自那时以来,欧盟多次再重申继续致力于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政治意愿”。 有分析指出,虽然欧盟内部要求解禁呼声越来越高,但至今拖而不决。主要原因是来自美国的阻力。据媒体披露,自从中国要求欧盟取消对华军售禁令之后,华盛顿利用各种场合和渠道做欧盟国家的工作并打预防针。 美国的反对态度主要基于两点考虑:其一,欧盟重新对华军售将导致“台湾海峡军力失衡”,美国扶植台湾、保持两岸力量均衡的战略将受到严重挑战。其二,欧盟的军事科技将有助于缩小美、中之间的军力差距,将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根据美国五角大楼的战略,美国应对它的“潜在竞争对手”保持10年到20年的领先优势,因此,欧盟解禁将可能使美国逐渐丧失这种优势。 中国方面则认为,武器禁运政策是“冷战时期的遗产”,而且废除此项政策的政治宣示意味将大于其军事上所代表的意义。在中国已经成为欧盟的重要经贸伙伴,而且共享一些国际政治的地缘战略价值之后,废除禁运政策才能真正落实欧盟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 在欧盟内部,法国的立场与德国相近。法国方面认为,解除禁运政策将无实质军事上的立即效应,因为法国自1992年至2001年对中国的武器销售只有7千万欧元,而对赛浦路斯则达亿欧元,对马来西亚也达7亿欧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吗?既是也不是。这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一个国家想在欧洲夺取统治地位,从而普升为世界大国的最后尝试。 如果没有希特勒,二战会爆发吗?不会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肯定不会在1939年爆发。可以认为,1939年德国在没有希特勒的情况下也会成为欧洲大陆最重要的国家,并取代法国的主宰地位。这是否会导致战争,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是认为这样的欧洲战争发展成为世界大战是不大可能的。 德国是否注定要统治欧洲?希特勒肯定相信这一点,他能说服大多数德国民众。这是德国国防军和工业界在与力量非常强大的世界大国进行对抗的6年战争中取得不俗战绩的原因。没有德国人民,希特勒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不过,如果没有希特勒,在这6年里保持一定程度的全国团结和纪律也是不可想象的。 1914年与1939年的两次世界大战的第一个重大区别是:即使是威廉二世的坚决反对者也不会说只有这位德国皇帝一人应对1914年的战争负责。但要对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负责的只有希特勒一人。由于他缘故,对二战爆发原因的理解要比一战容易。 从1933年到1939年,希特勒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39年,德国是欧洲实力最强的国家,比俾斯麦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更强大、疆域更宽广。与俾斯麦不同的是,希特勒甚至是在没有打仗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的。但是,希特勒的野心在继续膨胀,他要取消波兰的独立。波兰人奋起反抗??结果是二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两天后英国和法国向德国宣战。但对一战骇人听闻的血腥屠杀还记忆犹心的欧洲人民很少有、甚至根本没有父辈们1914年参战时的热情。简言之,1939年大多数欧洲人民都害怕战争,希特勒却不怕。德国国防军凭借进行战争的新战略战术占领了波兰。

苏军,写红场或库尔斯克。英军,写大不列颠保卫战。美军,写击落山本五十六。中国,写百团大战。日军,写珍珠港。德军,写闪电战。盟军,写诺曼底登陆。

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总标题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轻易激起读者的注重。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③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重,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心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④用判定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治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副标题和分标题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非凡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重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目录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重: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假如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啰哩啰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关键词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它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正文一般来说,学术论文主题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事实根据(通过本人实际考察所得到的语言、文化、文学、教育、社会、思想等事例或现象)。提出的事实根据要客观、真实,必要时要注明出处;2.前人的相关论述(包括前人的考察方法、考察过程、所得结论等)。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的意见、观点与本人的意见、观点明确区分。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他人的成果,都应该注明出处;3.本人的分析、论述和结论等。做到使事实根据、前人的成果和本人的分析论述有机地结合,注意其间的逻辑关系。结论结论应是毕业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是整篇论文的结局、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是该论文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结论可采“结论”等字样,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提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和建议。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二战主题小论文

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本书,对我有记忆犹新的深刻印象。追溯二战起因,终究是德国、日本、意大利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采取的“自救”行为。为了自己“发展”下去,他们不惜一切地发动战争。 战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那么残酷:泪水、饥饿、鲜血、牺牲,我们对战争充满恐惧。无论是希特勒的铁蹄,还是日本人的刺刀,都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战争带来的都是巨大损失。 不可否认,战争对于科学的某个方面的发展,的确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原子弹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明出来,二战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不能因此对战争持有肯定的态度。大量青壮年走向了战场,从事生产活动的人越来越少;科学家们正忙于研究杀人武器,平时为生产服务的各种研究停止了;大部分工厂在生产军事用品,日用品日渐缺乏。战争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后面,众多的不良因素日积月累,必然导致人民的不满,就算法西斯政府还想继续打下去,广大受害群众势必会奋起反抗。 二战过后,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战争结束的六十多年间,中国的崛起,欧洲的飞速发展与日本经济的腾飞,都渐渐让人们明白:只有拥有和平,才能持续的发展。 的确,在抹去战争的阴影后,人们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在和平环境中,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大家放下了高悬者得心,又重新到生产当中,军队开始大规模的裁军,不仅为生产活动增加了新的劳动力,还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军事开支;科学家重新开始了尚未完成的研究课题,加快了新技术、新材料的发明与应用;就连国与国之间也不再是敌对关系,而取而代之的是“合作伙伴”与“战略伙伴”。于是这个世界有了一个新名字——“地球村”。 和平时期也会有一些阻碍发展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否认和平对于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可以这样说:战争也许可以使某些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而和平却可以让社会全面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两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下发展,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成果。只要共同努力我们就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2007-01-11 10:49: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0日继续欧洲之行,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面。默克尔向安倍保证,她支持欧洲联盟维持对中国军售禁令的立场不变。有分析指出,刚刚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德国如果坚持对华军售禁令,有可能影响中德关系。 安倍此次出访欧洲,积极寻求主要欧盟会员国就维持对中国军售禁令提出保证。他说:“我认为中国的成长,对全世界来说是个机会,我曾于去年10月走访中国,同意与他们建立符合相互利益的战略伙伴关系。但另一方面,中国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国防预算快速成长,却欠缺透明性。” 安倍还说:“我向默克尔总理说明日本的关切,也即欧盟若解除对中国军售禁令,可能会影响到东亚(安全)。” 默克尔则说,德国无意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的立场没变。她还说,将继续与中国进行法制国家对话,而“促进中国保护知识产权,同样也是德国与日本的共同立场”。 德国刚刚于2007年1月1日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按照惯例,轮值主席国有权对欧盟半年内的大政方针提出自己的建议,能够对欧盟决策施加重要影响,这将使德国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可以为推动欧盟军售解禁发挥关键作用。有分析指出,如果默克尔总理在推动欧盟解禁问题上发挥积极影响,将为中德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而如果德国以轮值主席国的身份继续对军售解禁问题消极回避,那么中德关系的发展将不可避免遭受挫折。 另有分析指出,对华军售解禁问题事关中国与欧盟关系的政治基础。欧盟一再表示愿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但同时却迟迟不愿意解除这一政治决定,表明欧盟尚并将中国作为真正平等的伙伴看待,即中欧关系在政治上并不平等。在这样具有歧视性的政治基础上,中德之间是很难发展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的。 据了解,欧盟维持对华军售禁令已达17年之久。2004年12月,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正式决定将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纳入欧盟的议事日程。自那时以来,欧盟多次再重申继续致力于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政治意愿”。 有分析指出,虽然欧盟内部要求解禁呼声越来越高,但至今拖而不决。主要原因是来自美国的阻力。据媒体披露,自从中国要求欧盟取消对华军售禁令之后,华盛顿利用各种场合和渠道做欧盟国家的工作并打预防针。 美国的反对态度主要基于两点考虑:其一,欧盟重新对华军售将导致“台湾海峡军力失衡”,美国扶植台湾、保持两岸力量均衡的战略将受到严重挑战。其二,欧盟的军事科技将有助于缩小美、中之间的军力差距,将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根据美国五角大楼的战略,美国应对它的“潜在竞争对手”保持10年到20年的领先优势,因此,欧盟解禁将可能使美国逐渐丧失这种优势。 中国方面则认为,武器禁运政策是“冷战时期的遗产”,而且废除此项政策的政治宣示意味将大于其军事上所代表的意义。在中国已经成为欧盟的重要经贸伙伴,而且共享一些国际政治的地缘战略价值之后,废除禁运政策才能真正落实欧盟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 在欧盟内部,法国的立场与德国相近。法国方面认为,解除禁运政策将无实质军事上的立即效应,因为法国自1992年至2001年对中国的武器销售只有7千万欧元,而对赛浦路斯则达亿欧元,对马来西亚也达7亿欧元。

有关2战什么论文啊? 战役 人物 武器 还是经济?

难度真大,回答不了

二战日军战力研究论文

这是二战的大概思路:二战 爆发时间 1939 9月1日 ,标志:德国入侵波兰 交战双方 轴心国:德国(希特勒) 意大利(墨索里尼) 日本(东条英机) 芬兰 保加利亚 匈牙利 罗马尼亚vs同盟国:美国(罗斯福) 英国(丘吉尔) 法国(戴高乐) 苏联(斯大林) 中国(蒋介石)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新西兰 荷兰 菲律宾......以战区划分:分为西欧战区,苏德战区,太平洋战区,北非战区,中国战区西欧战区:1936年 德国,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将法西斯政党长枪党扶上台,西班牙从此由弗朗哥当政。1938年 德国武装吞并奥地利1938-1939 德国先强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的地区,进而占领其全境。1939年 9月1日 德国进攻波兰,波兰军队坚决抵抗,英法对德宣战,二战正式爆发。1940年 4月德国进攻丹麦和挪威,很快消灭这两国军队并占领其全境。5月德国实行曼施坦因计划闪击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法国战役开始6月 德国击溃英法联军并占领巴黎,法国over。7月 德国与英国展开不列颠空战。1943年 美英联军登陆西西里岛,随后进军意大利本土,意大利投降。1944年 6月 美英盟军以及加拿大,自由法国军队从诺曼底登陆,很快解放法国。进 军德国本土,最后与苏联军队在易北河会师。苏德战区:1939年 11月 苏联入侵芬兰,苏芬战争爆发(俗称冬季战争)1941年 5月 德国攻下希腊与南斯拉夫。1941年 6月 德国向苏联全线进攻6月-8月 德国 迅速占领斯摩棱斯克,基辅,兵临莫斯科城下。10月 莫斯科保卫战打响1942年 斯大林格勒会战1945年 5月苏军与盟军易北河会师,该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北非战区:1936年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埃塞军虽顽强抵抗但由于装备落后而最终战败被占。1940 7月-8月 意大利进攻肯尼亚与苏丹,但在当地军队的抵抗下没有成功。1940 12月 英军重创意大利军队。1941年 3月 隆美尔率德军增援北非意大利军。1942年 10月 巴顿率美军增援北非英军。1943年 夏 阿拉曼战役中国战区(中缅印战区):1931年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 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入侵中国。1937 年 8月 日军进攻太原与上海,太原会战与淞沪会战打响。1938年 1月 日本军队进攻徐州,徐州会战打响。1938年 6月 日军进攻武汉,武汉会战开始。1939年 9月 长沙会战打响。1939年 12月 日军进攻南宁,昆仑关战役开始1940年 12月 日本进攻法属印度支那。1942年 初 日军进攻缅甸,中国远征军入缅与英军协防缅甸。1944年 7月 中国远征军攻克密支那。日军被赶出缅北。1945年 1月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会师芒友。与此同时美英盟军攻克仰光缅甸以同盟国战事胜利结束。1945年 夏 中国军队反攻并收复柳州,与此同时敌后游击队也开反攻。太平洋战区:1941年 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英与日本开战。与此同时,日本向菲律宾,马来亚发起进攻。美军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 2月 日本占领新加坡,同时开始进攻荷属东印度。1942年 3月开始 日军向盟国在太平洋中部和南部的一些战略岛屿,如关岛、威克岛、俾斯麦群岛、新不列颠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岛,等地进攻,达了建立空军前进基地的目的。1942年 5月 日军进攻所罗门群岛,并开始进攻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珊瑚海战响。1942年 6月 中途岛战役1942年 8月 美军登陆瓜达卡纳尔岛,瓜岛战役开始。1943年11月 美军发起吉尔伯特群岛战役(代号“电流行动”)并最终占领塔拉瓦等岛屿1944年1月至2月,美军连续组织“燧发枪”和“法警”作战,夺取了夸贾林、罗伊岛—那慕尔岛、埃尼威托克诸环礁..................1945年 8月6日 9日 两颗原子弹。1945年 8月15日 日本投降1945年 9月2日 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二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二战成员国法西斯国家:德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斯洛伐克、克罗地亚、伪满洲国、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维希法国、泰国、自由印度临时政府。西班牙没有直接参战,只是派遣了所谓“蓝色师团”的仆从军帮助德军。反法西斯国家:美国、英国、苏联、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南斯拉夫、墨西哥、菲律宾、阿比西尼亚(即今埃塞俄比亚)、伊拉克、巴西、玻利维亚、伊朗、哥伦比亚、利比里亚、法国(1940年6月法国沦亡后称自由法国)、厄瓜多尔、秘鲁、智利、巴拉圭、委内瑞拉、乌拉圭、土耳其、埃及、沙特阿拉伯、叙利亚、黎巴嫩。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经济上,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其的严惩和限制,依靠美国的扶植,经济再度超过了英法;意大利在一战后经济衰落;日本侵略亚洲国家的同时,美英等国禁止向日本输送石油战略物资,导致日本经济发展受到阻碍。政治上,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继续坚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世界大战彻底爆发。关于二战时间关于开始时间,中国的历史书上是以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为全面爆发时间。注:是全面爆发,没有具体开始时间。如:在欧洲各国都以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为开始时间。在亚洲中国和朝鲜和韩国等国专门研究二战的学者一致认为开始时间是日本1937年7月7日进攻卢沟桥。在非洲国家都认为二战开始时间是1934年12月5日,意大利突然进攻埃塞俄比亚军队。在前苏联国家一致认为开始时间是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进攻苏联。而美国单方面认为二战时间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美国珍珠港。但全世界都有一个统一的结束时间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向美、中、英、苏等盟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二战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分为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帝国主义战争,第二个阶段为反法西斯正义战争.分为两阶段:1941年6月苏联参战根本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政治性质;1940年5月希特勒德国进攻西欧,英法被迫抗击,战争性质改变。直接原因是由于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德意日法西斯为摆脱危机,转移国内人们的斗争视线,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收盘时转手的股票达到1300万股,创历史最高纪录。随之而来的是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的挤兑风潮,美国经济陷入绝境,史称“黑暗的十月”。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了。这次大危机的爆发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由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1929年美国贫困户家庭占到家庭总数的60%,这大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当时出现的投机狂热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1928年8月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这场危机来势凶猛并持续了四年时间,从美国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人们常常用用“大萧条”“大恐慌”来形容这场危机。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简论二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奉行绥靖政策,主要执行者是英法,而美国的“中立”,实质也是绥靖。然而绥靖政策,使全人类蒙受了巨大的灾难。一、绥靖政策的基本概念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二、绥靖政策的具体表现(经济和军事)军事实力的加强需以经济,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英、美、法本来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抑制与打击侵略者,然而由于经济上推行绥靖主义,倒是以原料、资金、技术、装备与武器武装了轴心国家,支持了侵略战争。1924—1930年间,流入德国的以美、英为主体的外国资本约计300亿马克,占同时期德国工业工业投资的1/2,工业固定资本的2/3。借助于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德国恢复其第二工业强国的地位,为后来军国主义的复活奠定物质基础。1934年,当希特勒缺乏外汇以资助进口时,英、德签订了协议,规定德国每购买55英镑的英国货,英国便向德国购买100英镑的货物并以现金支付。据称仅由于这笔交易,德国至少得到一亿英镑的外汇用以进口战略物资。1934—1935年后,美、英两国除同意德国停止外债的尝还外,还通过各种渠道向德国输出资金。自1937年到1940年,美国输至日本物资总额共亿美元,其中军用物资总值占亿美元。经济上的绥靖主义培植了战争的祸患,准备了战争的温床。而体现在军事上则表现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5年3月容忍希特勒重整军备。1935年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这些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英、法及幕后它们支持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实质上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三、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首先,绥靖政策是英法在其实力日益衰退的情况下,为维护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原因是处于经济大危机年代。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非常缓慢。二三十年代,英国历届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障碍,企图以没有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政策,达到保住霸主地位的目的。法国由于和德国毗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度保持军备和对德国实行强硬政策。但法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衰退之中。相对稳定时期发展有限,30年代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又特别长,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同时法国的政局也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使得对外政策难以保持坚定性和连续性。总之,英法的颓势是其推行绥靖政策的物质基础。 其次,绥靖政策的推行是和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的。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英美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战前英法坐视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美国对英法的政策是支持的),目的是让德军东移,接近苏联,以使苏德两国发生冲突。而当德国向东进攻波兰,美英法统治集团希望德军继续向东,他们希望,随着将德国与苏联隔开的地理障碍──波兰的消失,仇恨社会主义苏联的德国最终能攻向苏联。当德国已经在欧洲大陆燃起了战争大火时,美英法仍然希望这场大火只燃向东方而不燃向西方。第三,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在法国尤其严重。英法等国的统治者既受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制约,又是这一思潮的推行者,绥靖政策只是他们推行这一思潮的产物。 四、绥靖政策的历史教训历史证明,绥靖政策是一种纵容战争、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政策。它无法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却鼓励了侵略者冒险,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绥靖主义作出的最严厉的批判。二战爆发,便宣告绥靖主义彻底失败。战争进行的6年中,人员死亡达5000多万,直接财产损失高达3000亿美元以上。回眸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汲取,而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大战爆发前后英法美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绥靖政策,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绥靖政策的推行,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气焰。希特勒得寸进尺。意大利则跟在德国后面获利不少。日本在亚洲犯下滔天罪行。这些侵略分子之所以为所欲为,得“益”于其他大国的姑息、纵容。绥靖政策的推行,使大战爆发时间提前、规模扩大。至二战全面爆发前夕,德国在欧洲,意大利在欧洲与非洲,日本在亚洲,已经侵占了不少国家的领土和资源。战争爆发前一年的时间内,英国、法国仍然认为纳粹德国在未来的两三年内不会发动战争。1939年9月,二战全面爆发,德意日通过已横征暴敛来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对战争时间的提前以及战争规模的扩大,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绥靖政策的推行,推迟了反法西斯力量的形成。英法美有着各自的盘算,最初无法交汇到一起。造成直接的后果便是:德军“闪击”欧洲,而英国遭受“不列颠空袭”、法国败降,一时间反侵略力量散沙一盘,无法遏制侵略者的作为。直到大战打响,才匆匆展开联盟动作。事实证明:大国的忍气吞声,并没有赢得哪怕是短暂的时间,强军备战的设想如同泡影般地破灭了。二次大战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绥靖主义姑息纵容了法西斯势力的扩张野心,最终导致了不可收拾的局面。这说明,不光是落后挨打,软弱也要挨打。对待邪恶的、反和平的势力,应当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对和平的过分乞求反而会葬送和平。这是绥靖主义的历史教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吗?既是也不是。这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一个国家想在欧洲夺取统治地位,从而普升为世界大国的最后尝试。 如果没有希特勒,二战会爆发吗?不会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肯定不会在1939年爆发。可以认为,1939年德国在没有希特勒的情况下也会成为欧洲大陆最重要的国家,并取代法国的主宰地位。这是否会导致战争,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是认为这样的欧洲战争发展成为世界大战是不大可能的。 德国是否注定要统治欧洲?希特勒肯定相信这一点,他能说服大多数德国民众。这是德国国防军和工业界在与力量非常强大的世界大国进行对抗的6年战争中取得不俗战绩的原因。没有德国人民,希特勒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不过,如果没有希特勒,在这6年里保持一定程度的全国团结和纪律也是不可想象的。 1914年与1939年的两次世界大战的第一个重大区别是:即使是威廉二世的坚决反对者也不会说只有这位德国皇帝一人应对1914年的战争负责。但要对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负责的只有希特勒一人。由于他缘故,对二战爆发原因的理解要比一战容易。 从1933年到1939年,希特勒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39年,德国是欧洲实力最强的国家,比俾斯麦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更强大、疆域更宽广。与俾斯麦不同的是,希特勒甚至是在没有打仗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的。但是,希特勒的野心在继续膨胀,他要取消波兰的独立。波兰人奋起反抗??结果是二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两天后英国和法国向德国宣战。但对一战骇人听闻的血腥屠杀还记忆犹心的欧洲人民很少有、甚至根本没有父辈们1914年参战时的热情。简言之,1939年大多数欧洲人民都害怕战争,希特勒却不怕。德国国防军凭借进行战争的新战略战术占领了波兰。

  • 索引序列
  • 一战二战小论文模板
  • 一战二战思考小论文模板图片
  • 关于一战二战的论文主题
  • 二战主题小论文
  • 二战日军战力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