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闽南方言研究现状论文

闽南方言研究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

闽南方言研究现状论文

中国七大方言概述 1.北方话(简称:北语) 2.广东话(简称:粤语) 3.江浙话(简称:吴语):4.福建话(简称:闽语):5.湖南话(简称:湘语): 6.江西话(简称:赣语): 7.客家话(简称:客语): 1、北方方言 又称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通行语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份县市。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 (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几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几河南六省。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及湖北大部份。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份沿江地区。 2、吴方言 吴方言又称江浙话或江南话。过去以苏州话为代表,现今随着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使上海话使用的人口不断的增多,通晓上海话也逐渐多。因此现今吴方言的代表乃是上海话。通行地域主要是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南通小部份,上海及浙江大部份地区,可分为五个片: (1)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太湖片,通行地域:上海市、常州地区、杭州地区和宁波地区。 (2)以临海话为代表的台州片。 (3)以温州话为代表的东欧片。 (4)以金华话为代表婺州片。 (5)以丽水话为代表的丽衢片。 3、湘方言 : 湘方言又称湖南话或湖湘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湘方言从内部语音差异上看,又有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分别。老湘语广泛流行于湖南中部宁乡、衡阳等地,新湘语流行于长沙、株州等大中城市中。 4、赣方言 赣方言又称江西话、赣语或溪语。以南昌话为代表,通行于江西省大部份地区以及福建西部、湖南省部份县市。因历史上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多从江西为中转,家之地理上与江淮官话、湘方言、棚民话区接壤,就使江西省边缘地区深受其他方言影响,也导致赣方言自身特点被淡化。 赣方言内部可分为7个片: (1)以南昌话为代表的昌靖片,通行于南昌地区、高安地区。 (2)以宜春话为代表的宜浏片,通行于宜春地区、新余地区和湖南省 (3)以吉安话为代表的吉茶片,通行于吉安地区、井冈山地区和湖南省的茶陵、攸县、酃县。 (4)以抚州话为代表的抚广片,通行于抚州地区。 (5)以鹰潭话为代表的鹰弋片,通行于鹰潭地区、贵溪地区、乐平地区、景德镇地区。 (6)以赣县话为代表的赣南片(又称赣州片),通行于江西赣南地区。(此片赣语曾被大棚民民系的棚民籍研究者刻意划入棚民方言的分支) (7)以长汀话为代表的闽西片,通行于福建西部的汀州地区。(此片赣语支系同样也被棚民籍的研究者把之划入棚民方言的支系,这是语言学上的大作祟) 5 粤方言又称粤语或广东话,通行于广东省大部份地区,广西自治区的南和东部及港澳地区。(1)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海片,通行地域: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地区部份县市和广西梧州地区。 (2)以台山话为代表的四邑片,通行地域:广东江门地区(新会、台山、江门市、开平、恩平和鹤山一部分)。 (3)以韶关粤语为代表的粤北片,通行地域:广东韶关地区,阳山、佛岗和英德市一部分。 (4)以阳江话为代表的高阳片,通行地域:广东茂名地区和阳江地区。 (5)以广西钦州话为代表的钦廉片,通行地域:广东湛江地区、广西钦州地区和广东雷州地区一部分。 (6)以惠州粤语为代表的惠河片(此片曾被棚民学者误为棚民方言的分支,尤其是广东河源居民,他们也象棚民研究者误认了自己是棚民人)。通行地域:广东惠州地区、河源地区和揭阳地区的普宁、揭西一部分,汕尾地区的陆河县和梅州地区的五华、兴宁一部分。 (7)以广西南宁话为代表的邕浔片,通行地域:广西南宁地区、玉林地区一部分。 (8)以广西玉林话为代表的勾漏片,通行地域:广西玉林地区和广西梧州一部分。 6、棚民方言 棚民方言又称嘉应话、客家话或流话。以广东梅城话为代表,主要通行于广东梅州地区及零星分布于江西南端和福建西部。历史上棚民一族是自东晋开始从中原地区的一群流人为了避免战乱曾好几次向南方迁居。 他们集中生活最多的地方是广东梅州地区。海外华人及华侨中亦有部份说棚民话。 7、闽方言 闽方言又称福建话或福佬话。过去以福州话为代表,今由于闽方言的闽南居民的人口日益增长,使用闽南方言的人口也由此增多。故此现今的闽方言中一般是以闽南方言的厦门话为代表。闽方言内部可分为5个片。 (1)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片 - (2)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片,在闽方言中的闽南片又被分为几个小片:1、泉漳片以福建厦门话为准。2、潮汕片以广东汕头话为准。3、雷州片以海康话为准。4、琼文片以海南海口话为准。 (3)以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片。 (4)以永安话为代表的闽中片。 (5)以莆田话为代表的莆仙片。 南洋群岛中的华人社区中也有相当多来自闽方言区,但主要是闽南方言。 附: 还有一种标准是把全国分成八大方言区,即把闽方言分成两支 1、闽北方言,又称为福建话。 闽北方言分布在福建北部、浙江南部个别地区和台湾的一部份,此外,南洋华侨也有一部份人说闽北方言。闽北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 2、闽南方言,广东人称为潮州话,福建人称为厦门话。 闽南方言分布在福建南部、广东东部和海南岛的一部份,海外部分华人社区亦流通闽南方言。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这是按地理的南北来分,如果是综合福建方言来说的话,福州话则属于闽东方言) 中国的方言 语系———————语言——————方言——————次方言 ┌晋语——————————┬大同话 │ └太原话 │ │ ┌陕甘语—————┬陕西话 │ │ └甘肃话 │ │ ┌东北话 │ │ ├河北话(国语、普通话) ┌北语群————┤ ├北方汉语————┼山东话 │ │ │ ├胶东话 │ │ │ └河南话 │ │ │ ┌鄂北话 │ │ │ ├楚语 │ │ │ ├湖南官话 │ └北语—————┤ ├岑江话 │ ├西南汉语————┼桂柳话 │ │ ├黔北话 │ │ ├黔南话 │ │ ├灌赤话 │ │ ├昆贵话 │ │ └滇西话 │ │ ┌合肥话 │ │ ├扬州话 │ ├江淮语—————┼南通话 │ │ ├九江话 │ │ └南平话 │ └—————————军家话〔中国福建省武平县中山乡〕 │ │ ┌北部———————南昌话 │ ├东部———————鹰潭话 │ ┌赣语 —————┼中部———————抚州话 │ │ ├西部———————宜春话 │ │ └西南部——————吉安话 │ │ ├客赣语群———┤ ┌赣西北客语————铜鼓话 │ │ ├赣西南客语————赣州话 │ │ ├赣东南客语————宁都话 │ │ ├闽西客语————┬长汀话 │ │ │ └连城话 │ │ ├饶平客家话〔潮州市;中国台湾苗栗县卓兰镇〕 │ │ │ ┌梅县话、四县话〔广东省梅州市;中国台湾〕 │ │ │ ├大埔腔〔广东省梅州市;中国台湾台中县〕 │ └客语 —————┼粤东梅江客语——┼惠阳客家话、海陆话〔广东省汕尾市、深圳市、 东莞市、清远市;中国台湾〕 │ │ └韶南〔广东省韶关市〕 │ ├四川客语 │ ├粤东东江客语〔广东省河源市、惠州市〕 │ ├粤北客语〔广东省韶关市〕 │ ├惠州客家话 │ ├浙江畲话【畲族】〔浙江省丽水市〕 │ ├江西畲话【畲族】〔江西省吉安市、上饶市‧‧‧〕 │ ├福建畲话【畲族】〔福建省南平市、宁德地区〕 │ └广东畲话【畲族】〔广东省汕头市、揭阳市、汕尾市、惠州市〕 │ │ ┌宣州话 │ │ ┌常州话 ↓ ↓ ├上海话 ↑ ├北部、太湖吴语—┼湖州话〕 汉语系┤ │ ├杭州话 ├————————吴语—————┤ ├绍兴话 │ │ └宁波话 │ ├中部、婺州吴语——金华话 │ ├南部、处衢吴语—┬衢州话〕 │ │ └丽水话 │ ├台州话 │ └温州话—————┬温州话 │ └瓯语 │ │ ┌北部、旌-占 ———旌德话 │ ├东部、绩-歙 ———歙县话 ├————————徽语 —————┼西部、休-黟 ———屯溪话 │ ├西南部、祈-德 ——祈门话 │ └严州话 │ │ ┌长-益(新湘话) —长沙话 ├楚语——————湘语—————┼娄-邵(老湘话) —双峰话 │ └吉-溆 ——————吉首话 │ │ ┌闽北语 —————————建瓯话 │ ├闽东语 ——————————福州话 │ │ └泰顺蛮讲 │ ├闽中语 ————————永安话 ├闽语群 ———— ┼莆仙语、兴化话 、莆田话 │ │ ┌闽南话—————┬厦门话 │ │ │ └中国台湾话、 │ └闽南语————┼潮汕语—————┬潮州话 │ └汕头话 │ ├雷州话 │ └海南话、琼文话 │ │ ┌粤海——————┬广东话、广州话 │ │ └东莞话 │ ├四邑话—————┬台山话 │ │ └雅瑶话、拉珈话〔 ├————————粤语 —————┼高-雷 ——————阳江话 │ │ ┌梧州话 │ ├桂南粤语————┼南宁话 │ │ └钦廉话 │ ├吴川话〔广东吴川、湛江〕 │ └蜑家话、水上话〔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 ├————————儋州话〔海南省儋州市、昌江黎族自治县〕 │ ├————————猫家话【苗族】〔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 ├————————伶话【苗族】〔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 │ └————————平地瑶话【汉族、瑶族】〔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绪 论 一.现代汉民话共同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它既有共同语——普通话,也有不同的方言。(广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使用情况:是全体汉族人民之间交际的语言,也是汉族与兄弟民族之间、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用来交际的语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汉民族通过长期的互相交往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现代汉语的前身:春秋时期的“雅言”(又称“夏言”),汉朝时的“通语”,明清时代的“官话”,“五四”运动时的“白话”。“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和口语形式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民族共同语的两种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以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是口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形式是书面语。普通话在台湾省和海外称“国语”,新加坡则称“华语”。二.现代汉语的方言形成方言差异的主要因素:由于人口增长,生活区域扩大;由于社会动乱,人民向远方迁徙;由于山川阻隔、交通闭塞,人民往来不便;由于与异族接触,发生语言的互相影响和融合。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汉语方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词汇次之,语法方面的差异最小。现代汉语方言大致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等七大方言。(一)北方方言旧称“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最多,约占汉族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北方方言包括四个次方言:1、华北方言;2、西北方言;3、西南方言;4、江淮方言(二)吴方言也叫江浙话,以苏州话或上海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八点四。(三)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四)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四。(五)客家方言以广东东部的梅州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六)闽方言通行于福建大部,广东东部潮山地区和南面的雷州半岛以及海南,台湾两大省……,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点二。包括三次方言:闽南、闽东、闽中。(七)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港澳地区,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三、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了解: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第8页第一段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段尾)了解:我国当前语言文字工作最重要的两项任务是: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加强社会用字管理,促进汉字规范化。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狭义解释)了解:“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就是以一个具体地点的方言语音作为标准音,使人们有明确的具体的活的语音标准可以遵循。“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就是说以北方话作为词汇规范的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就是以现当代著名作家的具有代表性作品中的一般用例作为语法规范。(以上三点要理解 书第9-11页)绪论部分出题约占3-5分第一章 语音语音概括一、 语音的性质语音就是人类说话时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它包括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三个方面。(此名词解释不可少字、差字)(一) 语音的生理属性了解: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二) 语音的物理属性语音的四要素(即四个物理要素):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1、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非常重要。2、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普通话里的轻音与音强有关。3、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音量与音高、音强、音长有关。4、 音色又叫音质,就是声音的特色、本质,是不同的声音能够互相区别的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音色的差别由三种因素造成:第一,发音体不同。第二,发音方式不同。第三,共鸣器的形状不同。(三) 语音的社会属性:它首先体现在音义结合的社会性上,还突出地体现了语音的系统性上。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二 语音的分析(一)音节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人们在听觉上自然感受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儿化了的两个汉字一个音节。(二)音素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发音时气流不一定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辅音(又称子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元音(又称母音)。元音与辅音的区别:发音气流在发音器官中是否受到阻碍。元、辅区别的简答形式:1、有无阻碍;(辅音有阻碍,元音无阻碍)2、紧张状态;(辅音局部紧张,元音均衡紧张)3、气流强弱;(辅音气流强,元音气流弱)4、、响度大小;(辅音小,元音大)(三)音位音位是某种语言(或方言)里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根据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一) 声母、韵母、声调一个音节分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指声母后面的部分。一个音节如果不以辅音开头,则称为“零声母”。声调指的是音节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音高变化。三 语音的符号汉语拼音方案是记录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法定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主要用来给汉字注意和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的五大块: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第24-26页)第二节 普通话的辅音和元音一、辅音的发音分析辅音的发音过程有三个阶段:一是成阻,二是持阻,三是除阻。(一)辅音的发音部位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辅音发音部位的七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二)辅音的发音方法发音方法:气流破除发音阻碍的方法。1、阻碍的方式:根据成阻或除阻的方式不同,可以五类1) 塞音(暴破音):b、p、d、t、g、k(结合辅音声母表记,前三组前两位)2) 擦音:f、s、sh、r、x、h3) 塞擦音:z、c、zh、ch、j、q(结合辅音声母表记,后三组后两位)4) 边音:l5) 鼻音:m、n、ng2、声带是否振动:分清、浊两类。1) 清音:b、p、d、t、g、k、z、c、zh、ch、j、q、f、s、sh、x、h2) 浊音:m、n、ng、l、r清、浊音记法:声母中除去浊音,其余都为清音,故记住浊音的5个就可以。3、气流的强弱:分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类。1) 送气音:p、t、k、c、ch、q2) 不送气音:b、d、g、z、zh、j注:声母表里每组第一个音为不送气音;每组第二个音为送气音。只有是塞音、塞擦音时,才考虑送不送气。一、 元音的发音分析元音的性质有以下三个方面决定:(舌头的高低、前后和嘴唇的形状)舌头的高低分四度:高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舌头的前后分三度: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嘴唇的形状分两种: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普通话的元音分:单元音和复合元音两种。(一) 单元音发音时舌位和唇形始终不变的元音叫单元音。单元音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1、 舌面元音:i、u、Ü、a、o、e、ê2、 舌尖元音:-i[ ],只出现在声母z、c、s后面。-i[ ]只出现在zh、ch、sh、r后头3、 卷舌元音:er注:配第35页的舌面元音舌位图,会方便记忆。(二) 复合元音发音时舌位和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叫复合元音。复合元音包括:1、 前响二合元音:ai、ei、ao、ou、ao2、 后响二合元音:ia、ie、ua、uo、ue3、 中响三合元音:iao、iou、uai、uei第三节 普通话音节的分析一、 声母普通话的22个辅音当中,除知根浊音ng(以韵母中出现)不能出现在音节开头,其余21个辅音都可以充当声母。声母共22个,其中一个为零声母。二、 韵母普通话有39个韵母。根据韵母的组成成分,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合元音韵母、鼻音韵母三类。(一)单元音韵母由单元音充当的韵母共有10个,即:i、u、u、a、o、e、ê、-i、-i、er(二)复合元音韵母复合元音充当韵母共有13个。前响复合韵母:ai、ei、ao、ou、ao;后响复合韵母:ia、ie、ua、uo、ue;中响复合韵母:iao、iou、uai、uei(三)鼻音韵母鼻音韵母:则元音和鼻辅音一起构成的韵母。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尾的辅音只有舌尖中浊鼻音n和舌根浊鼻音ng。n即可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又可出现在音节的末尾;ng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普通话里有16个鼻音韵母。1、 舌尖中鼻音韵母8个:an、ian、uan(u加点)、uan、en、in、uen、un(u加点)2、 舌根鼻音韵母8个: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开口呼: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u(u加点)的韵母齐齿呼: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合口呼: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撮口呼:韵头或韵腹是u(u加点)的韵母。三、声调声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调值即声调的实际读法,是每个音节都具有音高变化形式。调值采用“五度标记法”。线条所表现的高低升降的类型叫做调型。注:要会运用调值标记法及记清第42页的图表示方法。在答题时,要注意题的问法:调值用五度标记法标注;声调用阴、阳、上、去添写。调类指的是声调的类别,是通过归纳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全部调值而得出的类别。普通话的声调有四个调值: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注: 中古汉语的调类演变为普通话的调类,有三条重要规律:第一是“平分阴阳”;第二是“浊上变去”;第三是“入派四声”。四、音节的构成方式(此节为重点,需多看几遍)普通话的音节结构分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韵母又分成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韵腹又叫主要元音,是韵母中发音开口度较大、声音最响亮的元音。所有的单元音都可以构成韵腹。韵头又叫介音,是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的高元音。韵头开口度较小,响亮度也较差,只能由i、u、u(u加点)三个高元音构成。韵尾指的是一部分韵母后面的收尾部分,有元音韵尾和辅音韵尾。元音韵尾由i、u构成。辅音韵尾由n、ng构成,韵腹和声调是每一个音节都必须具有的。注:熟记第45页中音节构成类型的十二种格式,注意列表中傲、野、卫、曹、贵几个字的分解方式。十二各格式中,最复杂的格式包含四个音素和一个声调,简单的格式只包含一个音素和一个声调。元音在音节里可以连续排列,最多时达到三个。五、声韵的配合规律普通话有21个辅音声母和一个零声母,有39个韵母。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主要的6点:1、 双唇音b、p、m能和开口呼、齐齿呼的韵母配合,和合口呼韵母配合只限于音韵母u,不能得撮口呼韵母配合。2、 唇齿音f能和开口呼韵母配合,和合口呼韵母配合只限于单韵母u,不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3、 舌尖中音d、t和n、l与韵母的配合关系略有不同。 n、l能和四呼的韵母配合, d、t不能和撮口呼韵母配合,能和其他三呼的韵母配合。4、 舌尖前音z、c、s,舌尖后音zh、ch、sh、r,舌根音g、k、h,这三套声母的配合关系相同,都能和开口呼、合口呼的韵母配合,不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此点易出选择题)5、 舌面音j、q、x与前面三套声母相反,只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不能和开口呼、合口呼的韵母配合。6、 在全部声母中,唇齿音f能配合的韵母范围最窄;舌尖中音n、l和零声母Ф能配合的韵母范围最宽,它们和四呼的韵母都能配合。配合声母最多的是开口呼,配合声母最少的是撮口呼。(此点重点)第四节 方音辨正 (非北京同学注意一下书里的例句即可)第五节 轻声 儿化 变调一、 轻声轻声:一个词或一句话里有的音节失去原有的声调,变得又短又弱的声调,这种语音现象就是轻声。声调主要决定于音高,而轻声的开成取决于音强和音长。轻声的规律:1、助动词;2、虚词;3、表示方位的成分;4、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的词;5、叠音名词及动词叠用后的第二个音节。(轻声规律留意一下书上例词即可)轻声的作用:轻声有分辨词与非词、分辨词义和分辨词性的作用。二、 儿化儿化:普通话的卷舌韵母“er”不与声母拼合,除自成音节外,还可以附加在别的音节的后面,和前面的韵母融为一体。使前面的韵母变成卷舌韵母。这种现像叫“儿化”。儿化的作用:区别词义和词性,有的情况下表示细小、亲切的色彩。三、 变调音节和音节连在一起念时,由于互相影响,本调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变调。(一)上声的变调1、上声+上声=阳平+上声(两个上声字相连,前一个上声字变读阳平)2、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1、 上声+轻声(非上声)=半上+轻声2、 上声+轻声(上声)=阳平/半上+轻声(二)“一”的变调1、在阴平、阳平、上声前读去声。2、在去声前读阳平。3、在重叠的单音动词中间读轻声。(三)“不”的变调1、在去声前读阳平。2、在正反并列提问式中和可能补语否定式中读轻声。注:留意(一)(二)(三)中的例子。第六节 语调和朗读一、 语调语调:指的就是有表达语义和感情作用,贯穿全句的语音的高低升降、轻重顿挫的变化形式。包括停顿、重音、升降三个方面。(一) 停顿停顿可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节奏停顿三种。1、 语法停顿:是由句子的语法关系所决定的停顿。标点是语法关系的书面标志。2、 逻辑停顿:为了表达感情和强调某一语义的需要而采用的停顿。3、 节奏停顿:为了显示韵文的节奏而采用的停顿。(二)重音重音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两种。1、 语法重音:指的是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采取的重读。2、 逻辑重音:指的是根据语义或感情表达的需要而采取的重读。注:语法与逻辑的对比(书中例句)。(三)升降语调升降指的是整个句子的音高变化,它是语调的主干,最能表达出全句的思想感情。了解语调升降的四种类型:升调、降调、平调、曲折调。

由福建闽南方言传播到台湾而形成的台湾闽南方言,在语音、词汇方面与福建闽南方言基本一致,福建闽南方言与台湾闽南方言是源与流的关系,该词典的编写出版,将便于两岸的沟通与交流。同时,该书以大量的语料不容辩驳地证明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缘、同语的事实,有力地驳斥了台湾一些政客、学者有意夸大台湾闽南话与福建闽南方言的某些差异,企图以所谓“台语”来否定台湾闽南话源于福建闽南方言的事实,对遏止“文化台独”乃至“政治台独”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南方方言保留了最完整的古汉语字词、读音和原意,词汇量大,表意清晰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古汉语口语的活化石,历史底蕴深厚。同时语音因地、因时而异。

江西话是中古汉语,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发音、字词、语义,和客家话、粤语高度相似,大概分化在南宋灭亡时期。其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饿ngok4)、浊音(金jim1)、字(厥jie1<他>、摄<单肩扛>)、称呼(新妇xin1fu、爷娘ya2yang、嬷嬷ma3ma)。再者,江西话用送气(zh ch sh th)阻音、不送气(z c s t)区分卷舌音、平舌音,元音分短元音(a o e i u v)和长元音(aa oo ee ii uu w),存古代高(我ngo,你ng,厥jie1),这与印欧语系相近(汉人祖先起源于甘肃一带,毗邻印欧人种,基因研究我们和印欧人是近亲)。如果想听宋人怎么讲话,就听江西话(gang1xi wak4)。

可以参考

江西话南方赣方言口语词汇江右民系语言本字,里面有专门的本字和发音收集

楼主为什么说闽南语在现代社会没能发扬光大呢? 当前世界上仍有几千万的人在讲闽南话。如今的闽南话已经成为地球60种主要语言的代表之一,它还被录制在美国1997年发射的“放行者”号宇宙飞船的镀金唱片上,到广漠无垠的星河中寻觅知音了。 世界顶上侪侬讲啲语言当中,闽南语排第22名。 闽南方言区分布于福建省泉州,漳州,厦门,龙岩新罗区、漳平部分地区,周边的大田,尤溪两县以及省内外其他一些集中分布地方(如台湾,福清部分地区、浙江南部平阳苍南洞头...闽东北福鼎)。另外省内,浙江江苏江西,广东广西...很多地方还有不少闽南方言岛。南洋各国华人也大多操闽南话,分布可谓广矣!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绘的汉语方言地图集所提供的资料显示:闽南方言在中国境内流行的地域,除福建南部地区外,福建闽东北的一些地方,江西上饶地区的许多乡镇,浙江温州地区以及舟山的一些地方,以及江苏宜兴和四川泸州地区的一些地方,都流行着闽南话;广西的柳州地区一些县市,都通行闽南话,台湾就更不用说了,大部分县市百分之80以上的人都说闽南话。根据目前所能够了解到的材料,闽南话分布的地区是这样的 :首先是福建南部,包括泉州、漳州、和厦门地区等的20个县市。漳州地区有10个县市:漳州、漳浦、龙海、南靖、平和、诏安、云霄、东山、长泰、华安。 福建西部的龙岩、漳平、大田,福清部分地区、闽东的霞浦、福鼎沿海一带,以及北边的崇安、建宁两县的部分地区也都说闽南话。整个福建地区说闽南话的人口大约有1200多万。 除了福建外,闽南话流行最广的是台湾省,台湾会说闽南话的人口大约占全省的80%。 如今像东南亚地区的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中,不少是说闽南话的,在日本等某些外国,甚至连非洲一些地方的华人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说闽南话的。可以说,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中闽南话都相当通行,特别是东南亚地区,象菲律宾的华人中很多都说闽南话,他们叫做"福建话"。闽南语(Manlam ngy),在台湾亦称为 Hō-ló-ōe(台湾话、台语、河洛语等),另外也有福建话(东南亚,港澳,海外)的称呼,属于汉语闽语的一种.语言学的分类上,是一种汉语方言。闽南语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指学术上泛闽南语的集合。狭义闽南语主要 闽南语分布中国福建的泉州、漳州、厦门和台湾省,以及龙岩的新罗区的大部分和漳平市大部分、三明的大田大部分、尤溪小部分、闽东宁德市的福鼎一带、浙江南部苍南、平阳、洞头、玉环、温岭部分地区、海南、雷州半岛等。同时分布在中国大陆其他地区和东南亚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文莱等国和地区。

闽方言的论文研究

二十世纪汉语方言学的经验值得总结 语言研究 2001,1(总42)汉语和汉字的关系论纲 语文世界 2001,第一期华文教学中的基本字集中教学法刍议 海外华文教育 2001年第二期论汉语方言特征词 中国语言学报(第10期) 商务印书馆 2001,4闽南方言的结构助词 语言研究 2001,第2期《闽南方言、漳州话研究》分序 , 《渡江书十五音》导言《闽南方言漳州话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1,5官话方言后起的特征词 语文研究(与吴云霞合作) 2001,4普通话训练与测试(导言,词汇)《福建普通话训练与测试》 语文出版社2001,9谈谈词汇的比较研究 《词汇学理论与实践》 商务印书馆 2001,12论闽台两省方言和文化的共同特点 (与钱奠香合作) 语言文字应用2002,2汉语词汇衍生的方式及其流变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5论汉语方言的语流音变 厦门大学学报2002,5官话方言特征词研究——以《现代汉语词典》所收方言词为例 (与刘晓梅合作) 语文研究2003。1吴语闽语的“女、许、驶、母”及其他-—读潘悟云新作《三等读入二等的语音 》有感《吴语研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1月词汇规范问题漫议 汉语学报 第四期 2003年3月关于语言教育的改革 云南师大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 2003年3月 后收入《潮声》——厦门大学人文演讲录,黄山书社 2003年12月方言与地域文化 《潮声——厦门大学人文讲演录》 黄山书社2003年12月闽南方言的否定词和否定式 中国语文研究 2003年第二期 2003年月出版《渡江书十五音》导言 《渡江书十五音》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3年9月中西学术的融合与创新——论20世纪的汉语音韵学与汉语方言学 (与刘镇发合作) 语言科学 2003年9月汉语方言学在语言学上的意义(与刘镇发合作) 深圳大学 学报 2003年第四期透视中国东南 厦门日报 2003年报12月6日 C7版文言 白话 普通话 方言 语言文字应用 2003年第四期从闽语的“汝”和“你”说开去 《方言 》2004年第一期 ,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5期晋语读书札记 语文研究 2004年 第一期汉语词汇衍生的方式及其流变 《词汇学理论与应用》 商务印书馆 2004,2。 《宋元期间方言分布》、《清初方言分布》(地图及说明) 《福建省历史地图集》,福建省地图出版社,2004年4月华人地区语言生活和语言政策研究 厦门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汉语义位”吃”普方古比较研究(与解海江合作) 语言科学 3卷3期 2004,5.又 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 .海南闽语声调的演变 (与符其武合作) 中国语文 2004年第4期试析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词本位”(与何颖合作) 海外华文教育 2004年第2期闽方言的价值及其研究方向(代序) <闽方言研究专题文献辑目索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与杨吉春合作)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东南方言语法对普通话的影响四种(与刘晓梅合作,第二作者) 语言研究 总第57期 2004年12月东南方言与东南文化论纲 东南学术 2004增刊 2004。12。20。出版(总第180期)关于语言教育的改革 《庆祝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12月百年中国语言学的两度转型 学术研究 2005年第1期 新华文摘 2005年第9期 转载关于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研究 泉州师院学报 2005年第1期略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原则(与吴茗合作)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5年第5期转载关于建立言语学的初步构想 《言语与言语学研究》 崇文书局2005年8月关于东南方言的”底层”研究 民族语文 2005年第5期 1-----15页客家的历史、文化和语言 《华南客家族群追寻与文化印象》 黄山书社 2005年12月文化自觉与语言教育 <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21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论文集 商务印书馆 2005年3闽语的“囝”及其语法化 南开语言学刊 2005年第1期(12月)

厦门话的变调和轻声(加工整理) 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1962,2厦门话的文白异读(加工整理) 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1963,2福建汉语方言分区略说 (第二作者,与潘茂鼎等合作) 中国语文 1963,2长汀话两音节三音节的连读变调 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 1965,2对同音代替压缩汉字的意见 光明日报 1977,12,2谈谈中小学语文课的语言训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1978年第3期福州话语音演变概说(第一作者,与梁玉璋、陈天泉合作) 中国语文 1979,2地名词的特点和规范 中国语文 1980,3福州话声母类化音变的再探讨(主要作者) 中国语文 1981,3闽台地名纵横谈 地名知识 1982,4进一步开展汉语方言的调查 文字改革 1982,2论汉语方言词汇差异 语文研究 1982,2宁德碗窑闽南话二百年间的变化(第一作者,与陈章太、游文良合作) 中国语文 1982,5论闽方言的一致性(第一作者,与陈章太合作) 中国语言学报(创刊号) 1983,4闽西北方言来母字读S-的研究 中国语文 1983,4闽方言和苗壮傣藏诸语言的动词特式重叠 民族语文 1984,1自闽方言证四等韵无-i-说 音韵学研究(第一辑) 中华书局 1984,3关于多音字精简问题 文字改革 1984,2《八音定诀》的初步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1984,4地名中的古音 语文研究 1985年第一期古全浊声母闽方言今读的分析 语言研究 1985,2澳腰莆田方言岛记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85,2论闽方言内部的主要差异(主要作者,与陈章太合作)中国语言学报(总第二期)1985,10地名的分类 地名知识 1985,3闽南方言的“有”和“无” 福建师范大学 学报 1986年第二期略论语言人类学的一些课题 人类学研究(试刊号,厦门大学) 1986,2在方言复杂地区加速推广普通话 语文建设 1986,6地名中的同形异名和同名异形 地名知识 1986年第8期地名的语词特征 《地名学论稿》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11海南岛的迈话(主要作者,与黄谷甘合作) 中国语文 1987,4考求方言词本字的音韵论证 语言研究 1988,1论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过渡语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1988,2论普通话的普及和规范 语文建设 1988,2“赣方言”,“汉语方言词典”,“《闽音研究》”三篇 《中国大百科全书 语言文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3闽方言和普通话语法的主要差异 《语海新探》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8,9论地名的符号特征 地名知识 1989,1闽南方言的“相”和“厮” 方言 1989,4闽台地名通名考 《地名学研究文集》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9声调对声母的影响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0,1建瓯话的声调 中国语文 1990,2“操”的读音谈到语音的避讳 中国语文通讯(香港)1990,3推广普通话与语文教学问题 语文建设通讯(香港) 1990,7通名丛议 地名知识 1990,2地名工作的标准化、科学化和社会化——在华东地区地名工作研讨会上发言 《地名知识》1991年第2期闽方言的韵书 地方文献史料研究丛刊(2) 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1991,3两种少见的声调演变模式 语文研究 1992,2福建方言的文化类型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2,2语言的社会类型学研究 语文建设通讯 (香港) 1992,3闽南方言和印尼语的相互借词 中国语文研究(香港)1992,5闽粤方言的“阳入对转”派生词(与张双庆合作) 中国语文研究(香港)1992,5福建境内的两种双方言现象(第一作者,与万波合作)《汉语双方言》 汉学出版社 1992,8沙县志?方言志 中国科技出版社 1992,4关于各类地名图书的分工和协调 《地名图录典志编纂论文集》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1992,11口语和口语的训练 语言文字应用 1993,1客家方言本字考 《客家学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2闽台方言与闽台文化 《同源同根,源远流长》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3,10南安县志?方言志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3,10跳出汉字的魔方——40年汉语方言研究的重大突破 《中国语文研究40年纪念文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10晋江市志?方言志 上海三联书店 1994,3方言区语文课的普通话口语训练 《语言文字规范化与语文教学》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4,8浦城县志?方言志 中华书局 1994,9建阳县志?方言志 群众出版社 1994,9武夷山市志?方言志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4,9从客家方言的比较看客家的历史 《国际客家学研讨会论文集》 香港中文大学1994潮州方言语音的演变(与李竹青合作)《潮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9方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 暨南学报 1994,4《漳州方言研研究》序 纵横出版社(香港) 1994,10闽南方言地区的语言生活 语文研究 1995,2山登绝顶我为峰——《语坛争鸣录》序 1995,5提倡方言地区语言生活的调查研究 关系 语文建设通讯 (香港) 1995,9从词汇看闽南话和客家话的关系 《第一届台湾语言国际研讨会论文选集》文鹤出版公司(台北) 1995,4客赣方言的入声韵和入声调(主要作者,与张双庆合作),一种改良的调类的标调法 (两篇)《吴语和闽语的比较研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5论闽方言的文白异读 《第三届闽方言国际会论文集》 《中国语文研究》(香港)1995《普通话基本功训练教程》序 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5 ,9《南雄珠玑方言志》序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5,10姑嫂塔与回头山——地名的文化蕴涵漫议 语丛(澳门) 28 1995,12评《台语与国语字音对应规律的研究》 《国际中国语言学评论》 第一期(香港)1996,1说“八” 中国语文 1996,3泉州方言的体 《动词的体》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1996,4言传与意会 《语言与传意》 海峰出版社(香港) 1996,6永存的怀念和鞭策 《曾世英纪念论文集》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96,7闽粤琼闽语词汇比较研究(第一作者) 《第四届国际闽语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6,8《海南村话》序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11在新的适应中改善—97后香港语文生活展望《1997与香港中国语文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香港中文大学 1996,12语文教学与方言调查研究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7,12论音义相生 暨南学报 1997,3略论东南亚华人语言的研究 学术研究 1997,9月号广州话常用词里的几种字音变读《第五届国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暨大出版社前言,泉州方言的动词谓语句 (两篇) 《动词谓语句》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10《华夷通语》研究 方言 1998,2客家方言与客家的历史文化 嘉应大学学报 1998,2也谈现代汉语课程的改革 语文建设 1998,5《福州方言俗语歌谣》序 《福州方言俗语歌谣》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8,3闽西客家方音的异同 《客家方言研究》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8,8琉球方言中的闽方言借词 ——中琉文化交流的见证 《方言学应用研究文集》为语文规范化奋斗 《方言学应用研究文集》语文建设。推广普通话。语文教学——在香港语文学会的演讲 《方言学应用研究文集》语音演变规律和语音教学 《方言学应用研究文集》口语教学三题 《方言学应用研究文集》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9论汉语方音异读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9年第1期前言,闽南方言的代词 (两篇) 《代词》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9,3闽粤方言的不同文化特征 暨南学报 1999,6晋南关中的全浊送气与唐宋西北方音(第一作者,与辛世彪合作) 中国语文 1999,3香港沙头角新村的福佬话记略(第一作者,与张双庆合作)〈第五届国际闽方言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9,4论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 语言研究 1999,1论汉语方音的区域特征 中国语言学报 总第9期 (1999,7)《梅州市梅县区方言语法论稿》 序 语文研究 1999,1《闽南方言与古语同源词典》序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9,4方言学必须加强应用研究 《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 华文教学出版社 1999,12马来西亚华人的语言生活及其历史背景 〈东南亚华人语言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南洋客家人的语言和文化 (同上,2000,1)印尼苏门达腊北部客家话记略 (同上,2000,1)浅谈教师语言的再教育 (与关湘合作) 《教师在职进修与终身教育国际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2月福州话声母类化的制约条件 厦门大学学报 2000第1期论汉语方言比较研究 语文研究 2000年2—3(连载)谈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兼评《汉语方言大词典》 辞书研究 2000,4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和任务 《世纪之交的应用语言学》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12《乐昌土话研究》序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0,9我与汉语方言 中国文学报(日本京都大学) 2000。

中国方言大致可以分为7大方言,有北方方言,吴语,闽语,粤语,赣语,客家话,湘语北方方言的明显特点包括:除了江淮官话、少部分西南官话保留入声读[-?]之外,大部分官话方言失落了全部中古入声,中古汉语中的“-p,-t,-k,-m,-n,-ng”韵尾现在只剩下“-n,-ng”,但出现了大量儿化韵“-r”韵尾。原本连接“i,ü”韵母的“g,k,h”声母已被颚音化成“j,q,x”声母。官话话在失去清浊对立的过程中,没有经过剧烈的声调分化,但出现了中古平上去入以外的轻声。因此,官话方言包含了大量的同音字以及相应产生的复合词。上述现象在其他方言中比较少见。 吴语,或称吴方言:在中国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上海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使用。典型的吴语以苏州话为代表。其中安徽西南部受赣语影响,浙江南部保留了较多古代百越话特征,以至不能和作为典型吴语的太湖片吴语通话。使用人数大约为总人口的8.4%。这种方言的对清浊辅音的区分是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但吴语保留了中古汉语的模糊入声。 客家话,或称客语:在中国南方广泛使用,包括广东东部、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广西东南部等地,以梅县话为代表。虽然是一种南方方言,但客家话是在北方移民南下影响中形成的。客家话因而保留了一些中古中原话的特点。使用客家话的人口大约占总人口的5%。 闽语,或称闽方言:在福建、海南、广东东部、台湾、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还有其他海外的一些华人中使用。由于闽语的内部分歧比较大,通常分为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闽北话、闽东话(以福州话为代表)、莆仙方言和闽中方言。闽语是所有方言中,唯一不完全与中古汉语韵书存在直接对应的方言,其中以闽南语最具影响。但是,根据现有的语音学研究,闽语的音系相当接近上古汉语的音系。 闽南语(狭义的,即闽台片闽南话)共有“-m,-n,-ng,-p,-t,-k,-?”(貌似问号的国际音标是紧喉音。)在入声 [-p/-t/-k] 消失之前,先发生‘入声弱化’,[-p/-t/-k] 全部变成-?。山西方言、吴方言、江淮方言仍保有这种弱化入声)”七种辅音韵尾。闽南语是汉语中声调较复杂的方言之一,泉州音有8个声调(不含轻声),漳州音、厦门音、同安音、台湾音通常有七个声调(不含轻声)。同时,闽南语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泉州音和漳州音是其它支系的母语,闽(南)台片的闽南语内部较为一致。广义的闽南方言还包括海南话、潮州话、浙南闽语等,使用闽南语的人口大约为总数的4.2%。 粤语:以广州话为代表,在广东广西的部分地区、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人中被使用。粤方言是汉语中声调最复杂的方言之一,有九个声调(桂南勾漏片有十个声调)。同时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粤语包含了p,t,k,m,n,ng六种辅音韵尾。粤语内部的分歧不大。使用粤语的人口大约为总数的5%。但是粤语中没有混合入声,可以认为粤语中保留的古汉语成分要早于吴语,但晚于闽语。 湘语,或称湘方言:在湖南使用。按是否保留浊声母分类,可分为老湘和新湘两类,其中浊声母已基本清化的部分新湘语相对接近官话,但也有部分与官话差异较大的新湘语保留有部分全浊音及特有语音和词汇。新老湘语分别以长沙话(新)及衡阳话(老)为代表,使用者约占总人口的5%。历史上湖南地区受到北方文化的强烈影响,故湘语内部差异比较大。并且有多个时期古汉语语音特征之重叠。 赣语,以南昌话为代表,又称老表话、江右语等。属汉藏语系汉语族,主要用于江西大部、湖南东部,安徽西南部等地。使用人数约为使用人口约5148万(早先的3000万不准确)。古全浊和古次清合流为送气音,梗摄字文白异读。昌都片及长江沿岸一带普遍存在全浊声母,但多非严格的古清浊对立。多数地区”知三章组“或”知二章组”端读,日母今读仍为鼻音ȵ。南昌话有七个声调,辅音韵尾-t -k -n -ng,建宁、高安、临川等地为m n ng p t k。 下面的几种方言是否构成独立的大方言区,现在尚有争议: 晋语:在山西绝大部分以及陕西北部、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等地使用,以太原话为代表,有入声韵 [-ʔ]。在入声 [-p/-t/-k] 消失之前,先发生‘入声弱化’,[-p/-t/-k] 全部变成 [-ʔ])。其白读系统与官话截然不同。以前(及现在的不少语言学学者)将其归于官话。 平话:在广西的部分地区使用。传统上将桂南平话归于粤语,近年来有人主张将桂北平话当成孤立的土语存在。 徽语:在安徽南部及赣浙苏部分毗邻地区使用。以前(及现在的部分语言学学者)将其归于吴语。

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我这儿有很多地方方言的论文,随便一篇就可以吗?

研究闽南话与日语语言的关系论文

中国和日本隔海相望,公元4世纪,日本跟着中国人学习系统汉字,当时正值隋唐时期,汉语官方语言是河洛也就是现在的台湾话,所以很多发音相似

个人觉得,日语与闽南语有很多相似词汇的主要原因是两者同根同源。众所周知,日语受古代汉语影响很深。当年古汉语很多汉字和词汇连同读音先后传入日本。而闽南语也是从古代汉语继承而来。

日本人和朝鲜人(韩人)有同源关系,与通古斯语/蒙古语/等阿尔泰语系民族有渊源,. 日语跟原本跟汉语一点关系都没有.日本僧侣从5世纪(南北朝时期)开始从中国引入汉字,同时将当时的江南地区的古代汉语发音引进日语当中,被称为"吴音",到唐朝时转为从长安引入汉语发音,被称为"汉音",宋朝以后引入日语的称为"唐音"..因为日语里存在很多古代引进的汉语借词,而闽南语是汉语当中保留最多古汉语特点的方言,所以日本的部分汉字音读与闽南语有相似之处, 而说粤语的人也会发现,日语在说"二"和"六"时和粤语发音非常接近..绝大部分日本人与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没有血缘关系,在历史上的确有部分汉人因为战乱迁徙到日本,尤其是南北朝到唐朝这段时期,这些人被日本称为"归化人",但他们在日本人只少数..至于那个日本人是徐福带去的童男童女后代的传说,不过是1000年前中国人编出来的神话罢了.徐福东渡是在2200多年前的秦朝,一去不返,最终去了哪儿谁不知道.秦朝之后就是汉朝,汉朝与日本开始有来往,那时的日本人(倭人)根本不会汉语,也没有文字,也不会制造铁器,也没有人说自己是什么徐福的后代,在此后的1000多年里,就算是中日来往最频繁的唐朝,中国和日本都没有人说日本人是徐福带去的童男童女的后代,直到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才有人开始编造出日本人是徐福带去的童男童女后代的传说..

由于闽南语保留了不少古音,而日语的汉字读音多是在中国 南朝至明朝等时从中国传入,所以有不少汉字两者的发音很像。例如“世界”一词,闽南语念sè-kài,日语念セカイ(sekai),发音接近。另外,由于台湾曾受日本统治长达半世纪(1895年-1945年),因此台湾的闽南语有不少口语是来自日语词汇,例如o·-bá-sáng(おばさん,中年、年长女性)闽南语的阿婶相通、o·-jí-sáng(おじさん,年长男性)闽南语的阿叔相通(而不是来自日语);另亦有日语汉词以闽南语发音读出的情形,例如:“注文”(下订单的意思)、“寄付”(捐献的意思)、“出张”(出差的意思)、“水道水”(自来水的意思)等。日本语之中亦有来自闽南语的借词:ビーフン 米粉 bí-húnレンブ 莲雾(オオフトモモ)lián-būサバヒー 虱目鱼(和名)sat-ba̍k-hîレンヒー 鲢鱼(レンギョ之别名)ヌンチャク 两节(棍)nn̄g-chatタンキー 童乩 tâng-ki(道教之萨满)

南京方言研究论文

南京话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晋朝之前就已经形成。经过朝代的变迁、历史的变革,形成了现在独具特色的南京语言文化。南京话不仅是 南京文化 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方言文化中有着重要的位置。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南京话吧。南京话,又称南京官话,南京官话特指曾作为中国官方语言的以南京语音为标准的国音。现代南京话主要通行于南京市主城六区、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句容市的全境,溧水区的北部,滁州市区、来安县、全椒县,马鞍山大部分和芜湖市小部分,使用人数约1600万人。 南京话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是官方标准语,金陵雅言以古中原雅言正统嫡传的身份被确立为中国汉语的标准音,并深远地影响到直至今天的中国语言形态。加之六朝以来汉人文化上的优越意识,清代中叶之前历朝的中国官方标准语均以南京官话为标准。 南京地区在六朝以前通行吴地方言,东晋南北朝时中原人口大批南迁,北方士族带来的洛阳读书音受本地语音影响形成士族的金陵音,后成为中古汉语音系的代表音之一,明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南京话成为当时北京语音的基础,而南京官话则通行于整个明朝。 其影响远及日本,即日文汉字读音的“吴音”。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所传授、使用的中国语也是南京官话。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所流行的是以南京官话为标准的中国话,当时传教士麦嘉湖称官话以“南京腔为各腔主脑”,民国初年西方传教士主持的“华语正音会”,也以南京音为标准。长久以来,南京话以其清雅流畅、抑扬顿挫的特点以及独特的地位而受到推崇。

我不会写的啊

古代2000年官方方言是洛阳读书音,到南京形成金陵雅言六朝隋唐宋国语,明朝清朝中华民国国语南京官话,普通话是满族方言

南京方言中选用的字形“韶”字,本是一种音乐,在许多词汇里也有美好的意思,如韶华、韶光等。南京方言中将民间的吹牛皮、啰里啰唆等意思和这美妙的字形结合在一起,本身就有着丰富的文化韵味,同时也蕴含着民间能自由言说的美好愿景。有些方言词看似简单,实则简明、睿智。比如老南京人口中对于“摆架子”这个意思更习惯用另外一个词来表达:拿乔,如“人家都已经这么迁就你了,就别再拿那个乔了”。有人认为,乔者,大也。拿乔,就是拿大。这个解释较为通行,但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该词的来源。南京方言中该词的另一种写法却很有意思,也很贴近人们的生活。“拿乔”写作“拿翘”,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一架天平原来是水平的,但是如果把一端的重物拿走了,另一端自然就翘起来了。这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移用到人身上时,一个人翘起尾巴,不就是洋洋得意、摆架子的样子吗?南京人还就地取材,南京话中的很多歇后语与当地的建筑有关。如:“三牌楼的狗跑到四牌楼啃骨头——为了一张嘴,苦了两条腿”,此语常用于形容、嘲笑贪食之人。想想为了啃块骨头,两腿跑个几公里,的的确确可以算是吃货。“马巷的花——没结果”,比喻有人做事有头无尾,不了了之。自明清以来,马巷一带专门制作绒花、纸花,这些花当然不会结果的。“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南京有这么多桥,为什么说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这里面有个发生在南京的故事。1907年的端午节,夫子庙举办龙舟比赛。比赛当天,秦淮河两岸人山人海,文德桥上也全是人。因为人太多,本就不结实的文德桥垮了,不少人淹死了。后来,南京人就用文德桥的栏杆比喻做人做事不牢靠。这些词语可以算是“南京土特产”,在南京产生,被南京人使用,既记录了老南京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掌故,也反映出南京人的智慧与诙谐。南京方言中,还有一批独特的称谓词。比如“潘西”一词,外地人听到这样的称呼特别困惑,不知所谓。原来,潘西意为年轻靓丽的女孩,相对应的还有潘东,年轻男孩。南京的年轻人把谈朋友叫作‘叙潘西’。当然,潘西也是一句有争议的方言,因为在南京俚语里,有种观点认为它是一个不雅的称呼,有轻慢调笑之意。

云南方言研究论文

云南方言属北方方言的西南方言区(不包括少数民族的民族语言)。一直以来云南少数民族众多,语言混杂,给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颇多不便,汉唐以后汉文化逐渐传入,随着与中原地区的交往日渐深入(包括通商、通婚、和文化交流),汉语逐渐传入云南,特别是元明清时期中国现在的版图基本形成,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大量的人口被迁往边疆地区,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同时在与当地少数民族通婚,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影响形成了云南发言。这也是少数民族被逐渐汉化的过程。汉语的普遍使用是形成云南方言的先决条件。云南方言以汉语为主体,经过了经千年的演变,汉语和云南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有许多差异下面我们就从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来一一说明。(对云南汉语方言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经过千年的时间演化之后,云南方言与如今的普通话有什么区别呢?现从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作举例说明)

(1)入声

受自然环境和少数民族语言发音方式的影响,云南方言云南话用以结尾的字几乎全是入声,蜀黔虽然也大部分类似使用,但远非滇方言普遍。通观三地方言,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变化”一次,在云南方言中,“化”字的发音在普通话“化”和“换”之间。但云南方言的入声有些弱化,不如粤语明显。

而普通话中,入声早已消失。 (2)前后鼻音不分

云南大多数地区前后鼻音不能分清。即“an/ang,en/”不能分清楚。例如“山”和“伤”,在云南方言中发音一致。同类的还有很多,如“网”和“晚”,“银”和“瀛”,“王”和“玩”等。这也造成云南人学习普通话时的一些障碍。

(3)平舌音、翘舌不分

在云南的大部分地区都不能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即“z/zh,c/ch,s/sh”不分。例如“四”和“士”,“私”和“师”。

(4)音调相似

西南官话区大多数地方的四声调值比较相近,云南方言受其影响,四声也惊人的相似。这是云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上的最突出的区别。由此,云南方言显得软而侬。

2. 词汇

(1)云南方言的特色词汇十分(吩咐)丰富,这些词汇的主体是汉语词汇,但其中也有很多来自少数民族语言的词汇,有些来源于生产生活,有些则与(能在)古汉语中的词同意。有些是汉语词汇的变身词,但是音变意思没有变也有的发音没变但是意思已经不是原来那个意思了。更有趣的是很多动物的名称也被人们拿来做形容词,如孔雀就是形容人很自恋的·。

例如:包弹(“弹”读作摊):{古}指责,批评。来源:元代杂剧,见《董西厢》

血胡淋拉:{古}血迹斑斑。来源:元代杂剧,见《勘头巾》

鏖糟:{古}原指人身上汗垢,后形容肮脏。来源:元代杂剧

蒙松(音):{古}小雨。来源:东汉《说文解字》

含(音):{古}夸奖人精明能干,今多用“含实”。来源:东汉《说文解字》

神:{古}形容人精神不正常,今多用“神头神脑”。来源:东汉《说文解字》

相干:{古}有关联,或作“不相干”。例:与你有哪样相干? 来源:《汉书》

(2)云南方言中的语气词十分丰富。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如“乃、呢、莱、噻、喽、嘎、啦”等。

(3)其他词汇列举  “给是„„?给去(音克)哪点?”:句子中的“给”,读作“咯”;是昆明人问话中常见句式,(原字应该是“口”指旁边加一个“格”字。但电脑字库中找不到)。

上复:求饶、恳求。例:我上复你别闹了!

孔雀:形容自作多情。例:你太孔雀了!来源:孔雀到求偶期会开屏,但是动物园里孔雀开屏时不一定能得到配偶。

奸杆:杆也读作刚,形容厉害,例:他这个人太奸干了!来源:80年代初期昆明流行台球,夸奖打得好的多说“这一杆打得奸,奸杆啊!”后因昆明人前后鼻音不分,也说“尖刚”

呛得:形容说话针锋相对,例:你给是要呛着我?来源:云南运输多为汽车,夜间两车交会时应降低前射灯光,有驾驶员缺乏道德,一直开足大灯,呛到对方。

3.语法

云南话的语法和普通话(的语法基本相同)(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也有很多独具特色的语法。下列举两个例子。

(1)不同于普通话和其他许多中国方言,云南话中有助动词存在,云南话中的助动词“铬(音)”主要在询问时使用,表示是否的意思,如“你铬来?”意为“你来吗?” “铬是你整呢?”意为“是不是你做的?”某种意义上,这个“铬”的作用近似于英语中“do”的作用。

(2)"不有"、"冇得"、"不有得"在云南方言中占了半数以上,其中的"得"字是古代汉语中"得"的表示动作的完成或持续的用法在云南方言中的保留,"不有"在古汉语中和在云南方言中也基本一致。云南历代有移民移入,保留了历代语言痕迹。

云南方言其实是一个泛指,由于历史上云南地区受地形影响,地区之间相对封闭,各地交流比较困难,解放前有些民族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但有些民族尚处在奴隶社会,文化差异之大可见一斑。再说滇方言,其内部大致统一,不同子方言之间交流不成问题,但仍存在一些差别,这与该地区受到民族语言的影响有很大关系,比如西双版纳汉语方言,在语调上与傣族话非常像。而丽江话,则依稀有纳西话的影子。大理的汉方言音调就很像白族话;整个云南方言总体与大西南官话在语调上的区别也是受了一些彝语的影响,因此在云南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汉语的传入加强了云南各地之间的联系,它对云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云南文化形成的作用不言而喻,同时云南方言不仅最为完整的保留了明代中原的语言,在长期的演化中又或多或少的受到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是以独具特色,自成一家,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参考论文:《浅析云南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等

明代的屯田,对云南汉语方言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历史文化知识逐渐丰富,终于明白,云南方言的形成,与汉民族的迁徙以及今天民族格局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云南方言其实就是历史上的中原汉语方言,研究这些方言词语,可以解释许多历史文化的问题

云南汉族方言形成与云南汉族的移民史相联系。元以前汉语以与少数民族语言融合为主,其口语基本丧失了交际功能;明代云南汉族移民大增、汉语地位始上升,汉语官话于明中叶始演变为云南方言。云南方言是以南京话为代表的江淮官话为基础形成的。清代后,则湖广、四川等地的西南官话对云南方言产生了很大影响。云南自古是西南土著各族生息繁衍的地方,汉族人民来自内地。所以,要研究云南方言的历史必须同云南汉族移民的历史紧密联系起来。据历史文献记载,最先进入云南的内地人民是战国末期庄及其所带领的队伍。他们在滇池地区建立了“滇”国。但是“变服,从其俗”(《史记·西南夷列传》),与土著部落相融合了。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为开发西南边疆,“以兵临滇”,并在“滇”国管辖的地方设置了益州郡,从此内地的汉族人民,主要是戊边军人和屯田农民,陆续进入云南。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又在滇西地区设置了永昌郡,汉族移民进一步深入到滇西。两汉以后,历代有内地汉族移民进入云南,然而,元代以前的汉族移民也都象战国时期的楚人那样,“变服,从其俗”,先后与土著各族相融合了。云南地方史专家方国瑜先生对云南汉族移民的历史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在元之前,汉族人口迁徙至云南者,历代有之。惟数量比原住各族人户只是少数,汉族移民与原住各族人民错杂而居,共同劳动生产,久之汉人融合于各族;虽汉人之生产技术、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广泛传播于各族社会,然无长期保持汉族特征之人们共同体。”(注: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华书局1997年10月第一版,下册第1132页。)汉语是汉族的重要特征之一,汉族移民与土著各族相融合,汉语就在云南逐渐失去了口头交际的作用。在历史文献中可以偶尔看到一点有关夷汉语言互相影响的记载,如晋人常璩说:“夷中有桀黠能言议屈服种人者,谓之耆老,便为主。论议好譬喻物,谓之夷经。今南人言论,虽学者亦半引夷经。”(注: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移民中的学者在言谈中尚且“半引夷经”,那么一般的汉族移民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又据《通典》记载,滇西洱海地区的汉族移民,“自云其先本汉人。有城郭村邑,弓矢矛铤,言语虽稍恶舛,大略与中夏同;有文字,颇解阴阳历数,而以十二月为岁首。”(注:《通典》卷一八七。)这些汉族人后代显然已经与土著相融合了,他们所说的话:“虽稍恶舛,大略与中夏同”,可见汉族移民的语言由于受土著语言的影响已经发生了变化。同样,土著语言也受汉语的影响。唐人樊绰说:“言语音,白蛮最正,蒙舍蛮次之,诸部落不如也。”(注:樊绰:《云南志》。)白蛮、蒙舍蛮都是洱海地区的土著部落,唐人说白蛮音最正,那就是说白蛮的语言与汉语最为接近。虽然口头形式的汉语逐渐丧失了交际作用,但是,汉字和书面汉语仍在云南有相当大的影响,例如流传至今的南诏德化碑、大小cuàn碑等都是用地道的书面汉语写成的。有的民族还以汉字为基础创制过文字,如业已失传的白文。土著各族十分重视汉文化,如南诏时期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派遣大批贵族子弟到成都等地学习儒学,大理段氏在与内地通商时也十分注意采购汉文书籍,由此可见一斑。元代以前的情况如此,元代以后又如何?元代进入云南的移民既有蒙古人、色目人等,也有汉人。他们直到明初都还能保持各自的族属。省城昆明及其它地方办学都到“荆、益、关、陕”等地去聘请教师,学校就成了传播汉语的场所。但是总的来说,元代进入云南的汉人还不太多。明代大批汉族移民迁入云南,掀起了规模空前的移民高潮,于是汉族人口剧增,并逐渐上升至首位,汉语通行的范围就越来越广了。在明初的汉族移民中,军人及其家属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按明代兵制,军事上实行“卫所制”,卫所制既是军事机构,也是屯田组织。军人戍边要带家属,甚至其后代也要隶军籍。因此,军人及其家属就构成了一只庞大的移民大军。他们主要分布在卫所周围。汉族移民把内地的生产技术带进云南,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于是卫所驻地逐渐发展成以汉族居民为主的城镇,这些城镇既是政治、军事的中心,也是经济、文化的中心。城镇的兴起与发展对汉语的传播以及云南方言的形成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七大方言概述 1.北方话(简称:北语) 2.广东话(简称:粤语) 3.江浙话(简称:吴语):4.福建话(简称:闽语):5.湖南话(简称:湘语): 6.江西话(简称:赣语): 7.客家话(简称:客语): 1、北方方言 又称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通行语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份县市。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 (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几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几河南六省。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及湖北大部份。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份沿江地区。 2、吴方言 吴方言又称江浙话或江南话。过去以苏州话为代表,现今随着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使上海话使用的人口不断的增多,通晓上海话也逐渐多。因此现今吴方言的代表乃是上海话。通行地域主要是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南通小部份,上海及浙江大部份地区,可分为五个片: (1)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太湖片,通行地域:上海市、常州地区、杭州地区和宁波地区。 (2)以临海话为代表的台州片。 (3)以温州话为代表的东欧片。 (4)以金华话为代表婺州片。 (5)以丽水话为代表的丽衢片。 3、湘方言 : 湘方言又称湖南话或湖湘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湘方言从内部语音差异上看,又有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分别。老湘语广泛流行于湖南中部宁乡、衡阳等地,新湘语流行于长沙、株州等大中城市中。 4、赣方言 赣方言又称江西话、赣语或溪语。以南昌话为代表,通行于江西省大部份地区以及福建西部、湖南省部份县市。因历史上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多从江西为中转,家之地理上与江淮官话、湘方言、棚民话区接壤,就使江西省边缘地区深受其他方言影响,也导致赣方言自身特点被淡化。 赣方言内部可分为7个片: (1)以南昌话为代表的昌靖片,通行于南昌地区、高安地区。 (2)以宜春话为代表的宜浏片,通行于宜春地区、新余地区和湖南省 (3)以吉安话为代表的吉茶片,通行于吉安地区、井冈山地区和湖南省的茶陵、攸县、酃县。 (4)以抚州话为代表的抚广片,通行于抚州地区。 (5)以鹰潭话为代表的鹰弋片,通行于鹰潭地区、贵溪地区、乐平地区、景德镇地区。 (6)以赣县话为代表的赣南片(又称赣州片),通行于江西赣南地区。(此片赣语曾被大棚民民系的棚民籍研究者刻意划入棚民方言的分支) (7)以长汀话为代表的闽西片,通行于福建西部的汀州地区。(此片赣语支系同样也被棚民籍的研究者把之划入棚民方言的支系,这是语言学上的大作祟) 5 粤方言又称粤语或广东话,通行于广东省大部份地区,广西自治区的南和东部及港澳地区。(1)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海片,通行地域: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地区部份县市和广西梧州地区。 (2)以台山话为代表的四邑片,通行地域:广东江门地区(新会、台山、江门市、开平、恩平和鹤山一部分)。 (3)以韶关粤语为代表的粤北片,通行地域:广东韶关地区,阳山、佛岗和英德市一部分。 (4)以阳江话为代表的高阳片,通行地域:广东茂名地区和阳江地区。 (5)以广西钦州话为代表的钦廉片,通行地域:广东湛江地区、广西钦州地区和广东雷州地区一部分。 (6)以惠州粤语为代表的惠河片(此片曾被棚民学者误为棚民方言的分支,尤其是广东河源居民,他们也象棚民研究者误认了自己是棚民人)。通行地域:广东惠州地区、河源地区和揭阳地区的普宁、揭西一部分,汕尾地区的陆河县和梅州地区的五华、兴宁一部分。 (7)以广西南宁话为代表的邕浔片,通行地域:广西南宁地区、玉林地区一部分。 (8)以广西玉林话为代表的勾漏片,通行地域:广西玉林地区和广西梧州一部分。 6、棚民方言 棚民方言又称嘉应话、客家话或流话。以广东梅城话为代表,主要通行于广东梅州地区及零星分布于江西南端和福建西部。历史上棚民一族是自东晋开始从中原地区的一群流人为了避免战乱曾好几次向南方迁居。 他们集中生活最多的地方是广东梅州地区。海外华人及华侨中亦有部份说棚民话。 7、闽方言 闽方言又称福建话或福佬话。过去以福州话为代表,今由于闽方言的闽南居民的人口日益增长,使用闽南方言的人口也由此增多。故此现今的闽方言中一般是以闽南方言的厦门话为代表。闽方言内部可分为5个片。 (1)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片 - (2)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片,在闽方言中的闽南片又被分为几个小片:1、泉漳片以福建厦门话为准。2、潮汕片以广东汕头话为准。3、雷州片以海康话为准。4、琼文片以海南海口话为准。 (3)以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片。 (4)以永安话为代表的闽中片。 (5)以莆田话为代表的莆仙片。 南洋群岛中的华人社区中也有相当多来自闽方言区,但主要是闽南方言。 附: 还有一种标准是把全国分成八大方言区,即把闽方言分成两支 1、闽北方言,又称为福建话。 闽北方言分布在福建北部、浙江南部个别地区和台湾的一部份,此外,南洋华侨也有一部份人说闽北方言。闽北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 2、闽南方言,广东人称为潮州话,福建人称为厦门话。 闽南方言分布在福建南部、广东东部和海南岛的一部份,海外部分华人社区亦流通闽南方言。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这是按地理的南北来分,如果是综合福建方言来说的话,福州话则属于闽东方言) 中国的方言 语系———————语言——————方言——————次方言 ┌晋语——————————┬大同话 │ └太原话 │ │ ┌陕甘语—————┬陕西话 │ │ └甘肃话 │ │ ┌东北话 │ │ ├河北话(国语、普通话) ┌北语群————┤ ├北方汉语————┼山东话 │ │ │ ├胶东话 │ │ │ └河南话 │ │ │ ┌鄂北话 │ │ │ ├楚语 │ │ │ ├湖南官话 │ └北语—————┤ ├岑江话 │ ├西南汉语————┼桂柳话 │ │ ├黔北话 │ │ ├黔南话 │ │ ├灌赤话 │ │ ├昆贵话 │ │ └滇西话 │ │ ┌合肥话 │ │ ├扬州话 │ ├江淮语—————┼南通话 │ │ ├九江话 │ │ └南平话 │ └—————————军家话〔中国福建省武平县中山乡〕 │ │ ┌北部———————南昌话 │ ├东部———————鹰潭话 │ ┌赣语 —————┼中部———————抚州话 │ │ ├西部———————宜春话 │ │ └西南部——————吉安话 │ │ ├客赣语群———┤ ┌赣西北客语————铜鼓话 │ │ ├赣西南客语————赣州话 │ │ ├赣东南客语————宁都话 │ │ ├闽西客语————┬长汀话 │ │ │ └连城话 │ │ ├饶平客家话〔潮州市;中国台湾苗栗县卓兰镇〕 │ │ │ ┌梅县话、四县话〔广东省梅州市;中国台湾〕 │ │ │ ├大埔腔〔广东省梅州市;中国台湾台中县〕 │ └客语 —————┼粤东梅江客语——┼惠阳客家话、海陆话〔广东省汕尾市、深圳市、 东莞市、清远市;中国台湾〕 │ │ └韶南〔广东省韶关市〕 │ ├四川客语 │ ├粤东东江客语〔广东省河源市、惠州市〕 │ ├粤北客语〔广东省韶关市〕 │ ├惠州客家话 │ ├浙江畲话【畲族】〔浙江省丽水市〕 │ ├江西畲话【畲族】〔江西省吉安市、上饶市‧‧‧〕 │ ├福建畲话【畲族】〔福建省南平市、宁德地区〕 │ └广东畲话【畲族】〔广东省汕头市、揭阳市、汕尾市、惠州市〕 │ │ ┌宣州话 │ │ ┌常州话 ↓ ↓ ├上海话 ↑ ├北部、太湖吴语—┼湖州话〕 汉语系┤ │ ├杭州话 ├————————吴语—————┤ ├绍兴话 │ │ └宁波话 │ ├中部、婺州吴语——金华话 │ ├南部、处衢吴语—┬衢州话〕 │ │ └丽水话 │ ├台州话 │ └温州话—————┬温州话 │ └瓯语 │ │ ┌北部、旌-占 ———旌德话 │ ├东部、绩-歙 ———歙县话 ├————————徽语 —————┼西部、休-黟 ———屯溪话 │ ├西南部、祈-德 ——祈门话 │ └严州话 │ │ ┌长-益(新湘话) —长沙话 ├楚语——————湘语—————┼娄-邵(老湘话) —双峰话 │ └吉-溆 ——————吉首话 │ │ ┌闽北语 —————————建瓯话 │ ├闽东语 ——————————福州话 │ │ └泰顺蛮讲 │ ├闽中语 ————————永安话 ├闽语群 ———— ┼莆仙语、兴化话 、莆田话 │ │ ┌闽南话—————┬厦门话 │ │ │ └中国台湾话、 │ └闽南语————┼潮汕语—————┬潮州话 │ └汕头话 │ ├雷州话 │ └海南话、琼文话 │ │ ┌粤海——————┬广东话、广州话 │ │ └东莞话 │ ├四邑话—————┬台山话 │ │ └雅瑶话、拉珈话〔 ├————————粤语 —————┼高-雷 ——————阳江话 │ │ ┌梧州话 │ ├桂南粤语————┼南宁话 │ │ └钦廉话 │ ├吴川话〔广东吴川、湛江〕 │ └蜑家话、水上话〔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 ├————————儋州话〔海南省儋州市、昌江黎族自治县〕 │ ├————————猫家话【苗族】〔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 ├————————伶话【苗族】〔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 │ └————————平地瑶话【汉族、瑶族】〔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绪 论 一.现代汉民话共同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它既有共同语——普通话,也有不同的方言。(广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使用情况:是全体汉族人民之间交际的语言,也是汉族与兄弟民族之间、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用来交际的语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汉民族通过长期的互相交往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现代汉语的前身:春秋时期的“雅言”(又称“夏言”),汉朝时的“通语”,明清时代的“官话”,“五四”运动时的“白话”。“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和口语形式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民族共同语的两种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以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是口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形式是书面语。普通话在台湾省和海外称“国语”,新加坡则称“华语”。二.现代汉语的方言形成方言差异的主要因素:由于人口增长,生活区域扩大;由于社会动乱,人民向远方迁徙;由于山川阻隔、交通闭塞,人民往来不便;由于与异族接触,发生语言的互相影响和融合。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汉语方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词汇次之,语法方面的差异最小。现代汉语方言大致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等七大方言。(一)北方方言旧称“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最多,约占汉族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北方方言包括四个次方言:1、华北方言;2、西北方言;3、西南方言;4、江淮方言(二)吴方言也叫江浙话,以苏州话或上海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八点四。(三)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四)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四。(五)客家方言以广东东部的梅州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六)闽方言通行于福建大部,广东东部潮山地区和南面的雷州半岛以及海南,台湾两大省……,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点二。包括三次方言:闽南、闽东、闽中。(七)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港澳地区,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三、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了解: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第8页第一段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段尾)了解:我国当前语言文字工作最重要的两项任务是: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加强社会用字管理,促进汉字规范化。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狭义解释)了解:“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就是以一个具体地点的方言语音作为标准音,使人们有明确的具体的活的语音标准可以遵循。“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就是说以北方话作为词汇规范的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就是以现当代著名作家的具有代表性作品中的一般用例作为语法规范。(以上三点要理解 书第9-11页)绪论部分出题约占3-5分第一章 语音语音概括一、 语音的性质语音就是人类说话时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它包括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三个方面。(此名词解释不可少字、差字)(一) 语音的生理属性了解: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二) 语音的物理属性语音的四要素(即四个物理要素):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1、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非常重要。2、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普通话里的轻音与音强有关。3、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音量与音高、音强、音长有关。4、 音色又叫音质,就是声音的特色、本质,是不同的声音能够互相区别的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音色的差别由三种因素造成:第一,发音体不同。第二,发音方式不同。第三,共鸣器的形状不同。(三) 语音的社会属性:它首先体现在音义结合的社会性上,还突出地体现了语音的系统性上。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二 语音的分析(一)音节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人们在听觉上自然感受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儿化了的两个汉字一个音节。(二)音素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发音时气流不一定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辅音(又称子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元音(又称母音)。元音与辅音的区别:发音气流在发音器官中是否受到阻碍。元、辅区别的简答形式:1、有无阻碍;(辅音有阻碍,元音无阻碍)2、紧张状态;(辅音局部紧张,元音均衡紧张)3、气流强弱;(辅音气流强,元音气流弱)4、、响度大小;(辅音小,元音大)(三)音位音位是某种语言(或方言)里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根据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一) 声母、韵母、声调一个音节分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指声母后面的部分。一个音节如果不以辅音开头,则称为“零声母”。声调指的是音节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音高变化。三 语音的符号汉语拼音方案是记录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法定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主要用来给汉字注意和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的五大块: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第24-26页)第二节 普通话的辅音和元音一、辅音的发音分析辅音的发音过程有三个阶段:一是成阻,二是持阻,三是除阻。(一)辅音的发音部位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辅音发音部位的七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二)辅音的发音方法发音方法:气流破除发音阻碍的方法。1、阻碍的方式:根据成阻或除阻的方式不同,可以五类1) 塞音(暴破音):b、p、d、t、g、k(结合辅音声母表记,前三组前两位)2) 擦音:f、s、sh、r、x、h3) 塞擦音:z、c、zh、ch、j、q(结合辅音声母表记,后三组后两位)4) 边音:l5) 鼻音:m、n、ng2、声带是否振动:分清、浊两类。1) 清音:b、p、d、t、g、k、z、c、zh、ch、j、q、f、s、sh、x、h2) 浊音:m、n、ng、l、r清、浊音记法:声母中除去浊音,其余都为清音,故记住浊音的5个就可以。3、气流的强弱:分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类。1) 送气音:p、t、k、c、ch、q2) 不送气音:b、d、g、z、zh、j注:声母表里每组第一个音为不送气音;每组第二个音为送气音。只有是塞音、塞擦音时,才考虑送不送气。一、 元音的发音分析元音的性质有以下三个方面决定:(舌头的高低、前后和嘴唇的形状)舌头的高低分四度:高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舌头的前后分三度: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嘴唇的形状分两种: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普通话的元音分:单元音和复合元音两种。(一) 单元音发音时舌位和唇形始终不变的元音叫单元音。单元音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1、 舌面元音:i、u、Ü、a、o、e、ê2、 舌尖元音:-i[ ],只出现在声母z、c、s后面。-i[ ]只出现在zh、ch、sh、r后头3、 卷舌元音:er注:配第35页的舌面元音舌位图,会方便记忆。(二) 复合元音发音时舌位和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叫复合元音。复合元音包括:1、 前响二合元音:ai、ei、ao、ou、ao2、 后响二合元音:ia、ie、ua、uo、ue3、 中响三合元音:iao、iou、uai、uei第三节 普通话音节的分析一、 声母普通话的22个辅音当中,除知根浊音ng(以韵母中出现)不能出现在音节开头,其余21个辅音都可以充当声母。声母共22个,其中一个为零声母。二、 韵母普通话有39个韵母。根据韵母的组成成分,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合元音韵母、鼻音韵母三类。(一)单元音韵母由单元音充当的韵母共有10个,即:i、u、u、a、o、e、ê、-i、-i、er(二)复合元音韵母复合元音充当韵母共有13个。前响复合韵母:ai、ei、ao、ou、ao;后响复合韵母:ia、ie、ua、uo、ue;中响复合韵母:iao、iou、uai、uei(三)鼻音韵母鼻音韵母:则元音和鼻辅音一起构成的韵母。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尾的辅音只有舌尖中浊鼻音n和舌根浊鼻音ng。n即可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又可出现在音节的末尾;ng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普通话里有16个鼻音韵母。1、 舌尖中鼻音韵母8个:an、ian、uan(u加点)、uan、en、in、uen、un(u加点)2、 舌根鼻音韵母8个: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开口呼: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u(u加点)的韵母齐齿呼: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合口呼: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撮口呼:韵头或韵腹是u(u加点)的韵母。三、声调声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调值即声调的实际读法,是每个音节都具有音高变化形式。调值采用“五度标记法”。线条所表现的高低升降的类型叫做调型。注:要会运用调值标记法及记清第42页的图表示方法。在答题时,要注意题的问法:调值用五度标记法标注;声调用阴、阳、上、去添写。调类指的是声调的类别,是通过归纳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全部调值而得出的类别。普通话的声调有四个调值: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注: 中古汉语的调类演变为普通话的调类,有三条重要规律:第一是“平分阴阳”;第二是“浊上变去”;第三是“入派四声”。四、音节的构成方式(此节为重点,需多看几遍)普通话的音节结构分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韵母又分成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韵腹又叫主要元音,是韵母中发音开口度较大、声音最响亮的元音。所有的单元音都可以构成韵腹。韵头又叫介音,是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的高元音。韵头开口度较小,响亮度也较差,只能由i、u、u(u加点)三个高元音构成。韵尾指的是一部分韵母后面的收尾部分,有元音韵尾和辅音韵尾。元音韵尾由i、u构成。辅音韵尾由n、ng构成,韵腹和声调是每一个音节都必须具有的。注:熟记第45页中音节构成类型的十二种格式,注意列表中傲、野、卫、曹、贵几个字的分解方式。十二各格式中,最复杂的格式包含四个音素和一个声调,简单的格式只包含一个音素和一个声调。元音在音节里可以连续排列,最多时达到三个。五、声韵的配合规律普通话有21个辅音声母和一个零声母,有39个韵母。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主要的6点:1、 双唇音b、p、m能和开口呼、齐齿呼的韵母配合,和合口呼韵母配合只限于音韵母u,不能得撮口呼韵母配合。2、 唇齿音f能和开口呼韵母配合,和合口呼韵母配合只限于单韵母u,不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3、 舌尖中音d、t和n、l与韵母的配合关系略有不同。 n、l能和四呼的韵母配合, d、t不能和撮口呼韵母配合,能和其他三呼的韵母配合。4、 舌尖前音z、c、s,舌尖后音zh、ch、sh、r,舌根音g、k、h,这三套声母的配合关系相同,都能和开口呼、合口呼的韵母配合,不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此点易出选择题)5、 舌面音j、q、x与前面三套声母相反,只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不能和开口呼、合口呼的韵母配合。6、 在全部声母中,唇齿音f能配合的韵母范围最窄;舌尖中音n、l和零声母Ф能配合的韵母范围最宽,它们和四呼的韵母都能配合。配合声母最多的是开口呼,配合声母最少的是撮口呼。(此点重点)第四节 方音辨正 (非北京同学注意一下书里的例句即可)第五节 轻声 儿化 变调一、 轻声轻声:一个词或一句话里有的音节失去原有的声调,变得又短又弱的声调,这种语音现象就是轻声。声调主要决定于音高,而轻声的开成取决于音强和音长。轻声的规律:1、助动词;2、虚词;3、表示方位的成分;4、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的词;5、叠音名词及动词叠用后的第二个音节。(轻声规律留意一下书上例词即可)轻声的作用:轻声有分辨词与非词、分辨词义和分辨词性的作用。二、 儿化儿化:普通话的卷舌韵母“er”不与声母拼合,除自成音节外,还可以附加在别的音节的后面,和前面的韵母融为一体。使前面的韵母变成卷舌韵母。这种现像叫“儿化”。儿化的作用:区别词义和词性,有的情况下表示细小、亲切的色彩。三、 变调音节和音节连在一起念时,由于互相影响,本调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变调。(一)上声的变调1、上声+上声=阳平+上声(两个上声字相连,前一个上声字变读阳平)2、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1、 上声+轻声(非上声)=半上+轻声2、 上声+轻声(上声)=阳平/半上+轻声(二)“一”的变调1、在阴平、阳平、上声前读去声。2、在去声前读阳平。3、在重叠的单音动词中间读轻声。(三)“不”的变调1、在去声前读阳平。2、在正反并列提问式中和可能补语否定式中读轻声。注:留意(一)(二)(三)中的例子。第六节 语调和朗读一、 语调语调:指的就是有表达语义和感情作用,贯穿全句的语音的高低升降、轻重顿挫的变化形式。包括停顿、重音、升降三个方面。(一) 停顿停顿可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节奏停顿三种。1、 语法停顿:是由句子的语法关系所决定的停顿。标点是语法关系的书面标志。2、 逻辑停顿:为了表达感情和强调某一语义的需要而采用的停顿。3、 节奏停顿:为了显示韵文的节奏而采用的停顿。(二)重音重音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两种。1、 语法重音:指的是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采取的重读。2、 逻辑重音:指的是根据语义或感情表达的需要而采取的重读。注:语法与逻辑的对比(书中例句)。(三)升降语调升降指的是整个句子的音高变化,它是语调的主干,最能表达出全句的思想感情。了解语调升降的四种类型:升调、降调、平调、曲折调。

  • 索引序列
  • 闽南方言研究现状论文
  • 闽方言的论文研究
  • 研究闽南话与日语语言的关系论文
  • 南京方言研究论文
  • 云南方言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