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我国的教育环境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我国的教育环境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我国的教育环境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类的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教育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的知识更加的渊博。下面是我分享的教育类的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余源培.新媒体与意识形态建设[J].河北学刊,2013(1):128-132.

[2]李达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探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24-25.

[3]徐海鑫,廖浩君.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学术论坛,2011(7):193-198.德育研究

[4]宁丽新,樊东霞.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北方文学:下,2012(10):151-152.

[5]刘明.加强高校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管理[J].成功(教育版),2012,(11):168.

[6]徐树坚.高校无纸化网络考试系统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272-273.

[7]任莉莉.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水平评价体系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4,1(01):130+132

[8]徐礼丰.浅议高等职业院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体系基本框架[J].科技论坛,2015,(6):143-146

[9]鲍洁.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10]石志勇.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11]王虹.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与国外的差异分析[J].

[12]华章,2012(33):119.莫亚之,韦厚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与推进措施[J].高教论坛,2014(12):26.

[13]张彤.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18):196.

[1] 王 枬 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

[2] 王 彦 王 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 《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 张晓乐 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 黎加厚 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 年第10 期

[5] 丁钢 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 年第2期

[6] 丁钢 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7] 丁钢 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 年2月19 日

[8] 丁钢 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9] 田静 曹芳 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 [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10] 丁钢 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11] 丁钢 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12] 刘云杉 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3] 黄向阳 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4] 丁钢 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5] 耿涓涓 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6] 许美德 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 [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辑

环境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统筹人居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中学环境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摘要: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滥开乱采等系列人类不合理生存行为方式,当今世界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不得不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而生物作为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必备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环境的变化发展。而对生物教学来讲,教师言传身教传播环境教育必然对学生建立环境保护意识起着一定的关键作用。本文就此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环境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物 生物教学 环境教育 环保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会议签订了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行动新协议。而联合国会议的前身是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地球峰会,那次峰会的目的同样是协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需要采取的相关行动计划。生物科学是21世纪的领先学科之一,当今世界在人类物质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出现了一系列如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矿产资源开采不合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都与生物科学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势在必行,这也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培养最广泛的环保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下面,笔者就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结合相应的生物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生物课堂教学必不可少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生物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课堂教学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最主要的途径与手段。在中学的各类学科中,生物课程无疑是一门与环境保护相关内容联系比较密切的学科。所以,生物老师应该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教学这一重要 渠道 ,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仔细钻研并充分挖掘创新教学内容,在平时的备课与教学 经验 中找出与环境教育内容相结合的知识点,结合一系列的生物基础知识与相关的基本技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把相对应的可能涉及到的环境内容渗透进去,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环境教育内容讲解。比如,在讲到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以对对植物光合作用后产生的一系列环境变化与植物对气候调节、净化空气、消声降噪、防风固沙等方面的作用,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现象、城市空气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将“退耕还林”与“退耕还牧”引导进学生的意识之中。在环境知识的参透过程中,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把握住知识结合点,适时将内容进行延伸拓宽,而并不是一味按图索骥的牵强附会;二是要按教学内容与课程要求把握好环境教育渗透进生物课程的“份量”,也就是要把握好环境教育内容在生物教学内容中的比重与渗透程度,避免因过分强调环境教育而出现教学内容或教学重点本末倒置的现象;三是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时要注意 方法 的灵活运用,提倡进行启发式教育,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与自觉意识,而不是教师强制性灌输,学生被动式接受。

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环保等兴趣小组活动

生物老师在课后可让学生参加学校生物园的建设,并组织成立环保兴趣小姐等实践组织或小团体,一方面,让学生培植各类植物与 饲养 小动物,经常进行一些生物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与探索兴趣,巩固并开拓课堂知识;另一方面,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进行适时的引导,将活动的某些内容与环境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引导讲解。比如,当学生在观察池塘中鱼的生活方式以及研究鱼的生理构造时,可以适当穿插某些生活环保问题,如往池塘里随意倒垃圾会对鱼的生活方式产生什么影响,会对鱼的生理特征产生何种危害等。这样一来以生活实例激发了学生主动学生的兴趣,二来开拓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三来也刺激了学生环保意识的觉醒。这种以实例方式来进行环境教育的方式以其强烈真实的现实冲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环保的危机感与责任感,为他们以后形成良好的环境素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环保实践活动

实践性教学也是环境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可组织带领学生参观市区动物园、植物园,或带学生到乡村田野去感受大自然。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课堂背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聆听、触摸、嗅闻、感受大自然,积极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对大自然进行探索,逐渐培养学生与大自然的感情,提高他们自觉改善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另外,教师也可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到当地的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及环境污染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探访。通过不同地方的不同环境景象对比,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人与大自然中气候、空气、水土等是密切相关的,破坏环境就等于自毁美好家园,从而提高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3.利用环保节日或各环保法规,定期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

每年的环保节日并不匮乏,比如 世界地球日 、 世界环境日 、世界人口日、世界土地日、中国 植树节 、中国爱鸟周等相关节日。我国已经颁布的相关环保法规则包括:《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利法》等。学校可组织学生定期学习这些节日与相关的法规,不定期举行相关主题的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环保主题演讲或征文比赛;还可利用主题 黑板报 与宣传栏进行全校宣传展览等方式普及与提高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

三、结语

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公德意识,公民环保意识的自觉培养提高是遏制当今世界环境日益恶化形势的需要。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将环境保护与相关生态知识有机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环保活动,培养学生自觉环保的意识。从青少年开始抓起,广泛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观念。让学生树立环保信念,自觉养成环保习惯,让“关爱地球,珍爱生命”成为全社会共同执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朝霞,刘学山,黄树军.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环境教育,2002,(1).

[2]贺莉萍.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6,(10).

[3]王淑芳.浅谈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J].学周刊,2010,(12).

[4]颜开华.浅谈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N].宁德师专学报,2002,(3).

[5]何玮.浅谈环境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N].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1).

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现状调查 报告

摘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了问题。同时, 文章 还指出了农村中学环境教育应该走的方向,即建立自己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

关键词:农村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0-046-01

从2007年9月份,笔者就开始对甘肃省静宁县仁大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即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教师进行访谈,再加上笔者的平时观察,了解到静宁县仁大中学在地理教育中实施环境的有关基本情况。

一、 教师方面

通过对高喜燕、赵安国、郑建明三位地理教师的访谈了解,加上笔者本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笔者也是静宁县仁大中学的地理教师)得知:

(一)教师在环境方面的专业水平不高

在本校,高中地理教师有四位,四人无一人是地理专业 毕业 。其中,高喜燕老师的专业背景是文秘专业,赵安国老师的专业背景是中文专业,郑建明老师的专业背景是政治专业,只有笔者是环境科学专业。在对教师访谈之后了解到他们对环境知识很缺乏,他们都是文科背景,对许多环境方面的问题不太明白,对有些学生提出的环境问题不能够很准确地进行回答,在环境教育方面也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概括和综合,其实自己对许多问题还是很困惑的。

(二)对环境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静宁县是甘肃省有名的教育大县,近几年来本科上线人数都在千人以上,在教育上可谓硕果累累。然而,在这里,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对于学生的升学非常关注,教师的工作压力很大,也正是这个缘故,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转移到学生的升学上面,所以教学工作的重点就转移到应试上了,素质教育自然而然地就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环境教育本来更多的是关心学生素质的提高,而认识上的这种不到位或者说是偏离,使得环境教育在这里不被重视。在访谈中不难发现,本来教师在环境专业知识上很缺乏,然而,他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他们的教学重点在地理课程上,对环境教育很少涉及,只是对课本中出现的,非讲授不可的内容进行了讲授,但在这些课程上对学生很少留作业。他们感觉环境教育不太重要,涉及较少,即使遇上环境教育的课题,也就只是做了简单教授。

二、学生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环境知识和环境意识上都存在很多缺陷,具体表现如下:

(一) 环境知识掌握不够完整系统

学生的环境知识不全面不系统,表现在:1、概念掌握模糊。调查问卷中涉及到的环境知识方面的名词,没有一个是全部学生都了解的。2、知识不全面。如环境教育中常提到的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占有水资源的量、我国的森林面积都不知道(不过多数学生还是知道我国和世界的人口数的),表现出知识方面有很大的漏洞。

(二) 环境问题关注不够全面具体

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对全国和全球环境问题认识不全面,另一方面忽视自己家乡的具体环境问题及 措施 ,以及自己生活中的周围环境问题。如同样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学生对水体污染的认识比土地荒漠化的认识差,对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形势和水土流失的认识相对更差。学生认识到我国的环境污染很严重,但不知道是那方面严重,更不知道运行在自己身边的环保措施。很少有学生注意到校园或社区这些自己生活的环境中有什么环境问题。

(三)环保态度不够积极明朗

面对自己也认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不是想办法去解决,而是找借口,或听之任之,或浅尝辄止。面对有悖环保的行为,不是坚决制止,则是自认为“清白”而满足,或者只是管好自己的事,或者也是听之任之。比如,面对白色污染时,70%的人有借口仍使用塑料袋;面对废旧电池的危害,有76%的置之不理;面对成山堆积的垃圾,除了“无所谓”和“不支持,太麻烦”的人外,还有22%的人“垃圾没分类过,但废旧物尝试过利用”;面对实验室、微机室抽屉满仓的垃圾,有15%和47%的人只不过“难以忍受”和“我不会在那儿留下任何垃圾”罢了,只有7%的人“自己不这样做也要制止别人”;在集体活动期间15%的人只愿带走自己的垃圾,不管别人留下的;对实验室、微机室抽屉、地面上的废纸,51%的人只表示自己不会在那儿留下任何垃圾。

(四)环保责任感缺乏

学生环保的责任感只停留在口头程度。有82%的人认为环境保护人均有份的同时,只有8%和13%的人“非常愿意”和“愿意”把自己的一部分零花钱用于环保。更不用说还有人是自己的钱和家长的钱都不愿多一分用于环境保护。

(五) 环保行为上欠自律

很少有学生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环保行为。调查为避免造纸对环境的巨大压力而节约用纸的行动时,除了“不了解”和“不想了解”的人外,还有75%的人要人提醒才会节约用纸。为环保而减少电池的使用情况,也有44%的人需要老师要求。47%的人维护校园、教室、实验室、微机室的卫生要纪律约束。不管是调查结果还是平时对学生的观察结果,都证明学生环保自律行为缺乏,这说明学生与环境和平相处的能力还有待开发与提高。

三、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环境教育在农村中学还没有真正开展开来,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学校教育目标的扭曲,导致教师教学目标的扭曲,最终结果就是教师的不重视。学生的环境意识差,其原因是教师的教育做的不够,还有就是农村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了学生对环境问题不够敏感。从而环境教育不能积极开展开来。

另外,农村不像城市,各地又有其特殊的环境问题,对于当地特殊的环境问题,教科书里没有,学生就没有在学校学到相关的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国家课程,没有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农村环境教育的又一大缺陷。所以各地区和各农村中学建构自己的环境教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也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杨振强主编.环境意识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黄天美.浅谈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环境教育[J].贵州教育,2006,(9).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活环境面临日益严重的污染,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和可行的。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环境化学 渗透方法

一、中学化学渗透环境化学知识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的同时,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严峻的环境危机使我们认识到: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的环保意识。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结合学科特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新版教材中很多章节涉及环境保护内容,并且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污染的成因、危害,特别指出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已成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写进教材,融入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环境意识,使之了解环境状况,自觉参加环境保护活动。化学课堂上环保教育的渗透,既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又能使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中学化学渗透环境化学知识教育的可行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社会、环境联系十分密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1.在化学实验中进行环境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既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影响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手段。保护环境,从教室、实验室做起,从自己做起。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中,都存在着“废气、废液、废渣”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过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的好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近年来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实验次数增多,药品用量加大,化学实验要力求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让学生讨论、改进实验,尽量减少实验过程对人及环境的污染。某些废弃物经过简单处理后可以 变废为宝 ,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残留物可以用做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余物还可以用做钾的颜色反应或作为花草树木的优质肥料,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养成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优良品质。微型实验是当前国际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其操作技术是用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得较明显的反应结果和准确的化学信息的一种实验方法。在微型实验中,由于实验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都很少,产生的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降到最低程度。微型实验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中的减量原则,即减少药品用量、减少“三废”排放量)。因此,组织学生进行微型实验仪器的制作、环保实验、实验的无害化研究等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改进有污染的实验,可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演示有污染物排放实验的规范性。

2.通过多媒体和形象化教学,树立环保意识。

在学习《环境保护》这一节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画面: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中,水色发黑,河面布满死鱼,赤潮现象,人喝了被污染的水而染上严重的皮肤病……今天,人们疯狂地砍伐森林,肆意采掘地下矿藏,滥施化肥和农药,倾倒有害的工业废水,地球表面已千疮百孔、伤痕累累。乱开、乱采、森林消失,使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沙尘暴施威……学生直观地看到了污染危及人类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胁到整个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再播放一组画面:政府投入资金,通过化学、生物等方法治理后的五岛公园,河水清澈,景色怡人。这时学生们又会在感受美好自然的同时,意识到优美的环境与自己的学习息息相关,愿意认真学习化学知识,将来走出学校利用化学知识多做环保工作。通过以上方式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环保的有关概念,更重要的是环保意识已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中,并加强了对环境污染治理重要性的认识。

3.用研究性课题,激发自觉参与意识。

将环保知识渗与课内,寓于课外,从学科课堂教学渗透走向具有更多开放性、问题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和层次性特征的研究性学习,这是有效开展环境教育的更为理想的策略。在教学中适当布置研究性课题,可使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思考和综合分析,加深理解,激发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如探究本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学生写出了《水资源的污染浪费情况》,其中收集了大量资料,调查了许多数据,而且走访了环保部门,探究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是何等重要。研究性课题已不再是一种负担,强烈的求知欲和社会责任感始终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每一步的进展都使学生感到兴奋,从而激发了他们在保护环境中的自觉参与意识。

4.举办环保专题,丰富环保知识。

环保专题讲座不仅能增长学生环保知识,而且是进行环保法制教育的重要途径,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定期举办“环境与化学”的知识讲座。环保专题讲座内容联系课本,如结合空气的成分,向学生介绍有关臭氧层的形成、臭氧层所起的作用及破坏臭氧层后的危害,从大气质量、饮水质量、工厂排污情况等进行介绍,对本地的一些工厂造成环境污染而进行处罚的案例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展出环境化学科普常识。对于这样的专题讲座,学生都会乐意去听,容易接受。

5.加强化学课外活动。

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的提高,还可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化学课外实践活动和环保知识竞赛、制作化学与环境的知识板报等,让学生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等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中学化学中的环境教学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实际接受能力和当地环境问题的具体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法 ,使学生初步具备判断和处理污染的能力,对环境保护具有主人翁意识,对主要的环境要素有所了解,具备初步认识和评价环境的能力,为我国的环保教育事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戴树桂.环境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夏适怡.从学科渗透走向研究性学习[J].环境教育,2003,36(1):11-12.

[3]张玲.爱护环境系列教育活动从身边小事入手[J].环境教育,2003,36(1)41.

[4]张智峰.浅谈化学研究性学习[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235(3):20-21.

[5]吴星.化学教师必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刘江田.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初中化学,.

有关有关中学环境教育教学论文推荐:

1. 环境教育论文

2. 初中环保教育论文

3. 中学环境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4. 关于幼儿园环保教育的论文

5. 有关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6. 浅谈化学教育教学论文

7. 有关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中国环境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英文环境污染论文参考文献有:1、中国环境保护网英文版的建设.安彤,20012001年全国环境信息与应用交流大会。2、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关问题分析及完善途径.权斌,2006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3、三北防护林一词的英文表达.朱教君.闫巧玲.宋立宁.周华,20082008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研究学术讨论会。

控制建筑装饰工程室内环境甲醛污染【作者中文名】 宋广生; 【作者单位】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委员会; 【文献出处】 建设科技,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24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摘要】 <正>据统计,2006年我国百姓用于住宅装饰装修的费用在7500- 8000亿元间,而且这一数据加还在持续增长。但与此同时,建筑、装饰装修和家具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虽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室内环境方面的相关标准,但从目前调查情况看,城市装修家庭室内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存在,比较突出的是室内环境甲醛污染问题。 【DOI】 CNKI:SUN: 相似文献 [1] 新规定控制室内环境污染[J]. 建筑装饰材料世界, 2006,(10) [2] 室内环境污染十大典型案件[J]. 科学大观园, 2005,(15) [3] 宋广生. 控制建筑装饰工程室内环境甲醛污染[J]. 建设科技, 2007,(24) [4] 郭林 , 虎振洪. 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及预防[J]. 河南科技, 2005,(11) [5] 王本明. 甲醛污染,防你没商量[J]. 安家, 2003,(Z2) [6] 李韵谱, 吴亚西, 徐东群, 宿燕兵, 任改英, 陈国平. 室内甲醛污染状况分析[J]. 环境化学, 2005,(02) [7] 杨虹, 李裕生, 黎智, 黄江平.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监测质量控制[J]. 中国公共卫生, 2005,(09) [8] 陈建安, 兰天水, 杨文芳. 旅店室内空气甲醛污染对从业人员健康影响的调查报告[J]. 现代预防医学, 1997,(04) [9] 易震伟, 王经华. 广州市东山区某会所装修后甲醛污染情况调查[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4,(01) [10] 来宝和. 旅店甲醛污染对从业人员健康影响的调查[J]. 环境与健康杂志, 1999,(01) 怎样防止室内环境甲醛的污染【文献出处】 中国质量万里行, , 编辑部邮箱 2005年 10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摘要】 1、在装饰和装修的设计上特别要注意室内环境因素,合理搭配装饰材料,充分考虑室内空间的承载量和通风量,提高室内空气质量。2、在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选择上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选用合格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有害物质限量》10项强制性标准,消费者进行装饰装修时一定要选择无污染或者少污染、有助于消费者健康的绿色产品。选用不含甲醛的粘胶刘,不含甲醛大芯板、贴面板等。3、新装修的房屋和新购买的家具,或当感觉室内空气质量不好时,最好可请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4、装修后不宜立即入住,应开窗、通风让室内污染空气散发,高温、高湿、负压会加快甲醛的散发力度,加强通风频率有利于甲醛的散发和排出。一般说装修数个月,室内甲醛浓度可降至以下,达到室内合格的标准。5、若室内环境中甲醛已超标应及时进行治理。可选用甲醛治理产品:①空气净化器... 【DOI】 cnki:ISSN: 【相似文献】 [1] 怎样防止室内环境甲醛的污染[J].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05,(10) [2] 朱振华. 警惕甲醛对人体的侵害[J]. 中国检验检疫, 2002,(07) [3] 纺织品的甲醛问题及其对策[J]. 纺织信息周刊, 2002,(03) [4] 杨春贤. 甲醛市场走跌之浅见[J]. 人造板通讯, 2004,(11) [5] 泓水. 警惕身边甲醛污染[J]. 建材工业信息, 2004,(03) [6] 王向龙. 啤酒“甲醛”震荡波[J]. 中国质量与品牌, 2004,(06) [7] Graham lampard , 徐明骥. 甲醛——最后一根稻草?[J]. 西部皮革, 2002,(04) [8] 许树松. 甲醛的生产、消费及市场前景预测[J]. 江苏化工, 2000,(Z1) [9] 钱伯章. 世界甲醛需求和产能[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1996,(10) [10] 李颖. “甲醛风暴”袭击啤酒业[J]. 沪港经济, 2003,(09)

会计的环境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100【题 名】浅议会计环境的优化【作 者】汪小曼【刊 名】科技创业月刊.2007,20(8).-48-492/100【题 名】新形势下会计环境中人际关系的影响【作 者】焦莉贞【刊 名】经济师.2007(4).-170-1703/100【题 名】浅谈创建和谐的会计环境【作 者】赵自成【刊 名】现代商业.2007(07Z).-88-894/100【题 名】我国政府会计环境与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改革【作 者】于国旺【刊 名】财会月刊:理论版.2007(3).-92-935/100【题 名】捷克会计模式演变与会计环境辨析【作 者】刘金星[1,2]【刊 名】财会学习.2007(6).-71-736/100【题 名】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与对策【作 者】陈丽娟【刊 名】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5).-77-787/100【题 名】会计环境对我国会计发展的影响【作 者】李燕萍【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7Z).-329-3308/100【题 名】论信用缺失对会计环境的影响【作 者】黄丽清【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6Z).-336-3369/100【题 名】政府会计环境与政府会计改革研究:回顾和展望【作 者】王晨明【刊 名】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5).-57-62,7410/100【题 名】会计环境变化中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作 者】杜德春【刊 名】商业时代.2007(15).-84-8511/100【题 名】浅析会计环境对高校财务报告改革的影响【作 者】张莉【刊 名】事业财会.2007(2).-33-3412/100【题 名】我国预算会计环境与应计制政府会计基础改革问题思考【作 者】于国旺【刊 名】中华会计学习.2007(2).-36-3913/100【题 名】中德会计环境的差异对会计模式的影响之比较分析【作 者】宁燕妮【刊 名】会计之友.2007(04X).-90-9114/100【题 名】会计环境的变化对会计业的影响【作 者】向可明 于淑荣【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3X).-332-33315/100【题 名】俄罗斯会计模式变革与会计环境关系研究【作 者】薛祖云[1] 徐玉霞[1] 刘金星[2]【刊 名】财会通讯.2007(3).-95-9716/100【题 名】对会计环境不确定性的思考【作 者】司伟娟【刊 名】会计之友.2007(03Z).-17-1717/100【题 名】浅谈我国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作 者】胡权[1] 鲍建青[2]【刊 名】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2).-121-122,12518/100【题 名】基于诚信会计职业道德下的会计环境建设【作 者】黄水平 邓立【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1Z).-336-33719/100【题 名】浅谈会计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作 者】陈春玲【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10S).-232-23220/100【题 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构建和谐会计环境【作 者】周萍华【刊 名】市场论坛.2006(12).-103-10521/100【题 名】我国政府会计目标定位研究——基于会计职能和会计环境的双重视角【作 者】路军伟【刊 名】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29(6).-728-73122/100【题 名】电算化会计环境下的内控制度构建【作 者】王岩【刊 名】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12).-38-3923/100【题 名】浅析民营企业内部会计环境及改善途径【作 者】刘发【刊 名】绿色财会.2006(12).-41-4124/100【题 名】电子商务对会计环境的影响【作 者】王岚【刊 名】现代电子技术.2006,29(22).-77-78,8125/100【题 名】从会计环境角度研讨高质量会计准则【作 者】吴可夫【刊 名】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3(5).-60-6326/100【题 名】构建和谐会计环境的探讨【作 者】刘殿庆【刊 名】江苏商业会计.2006(6).-3-527/100【题 名】试论会计环境对财务报告分析的影响【作 者】冯恂【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6(10Z).-291-29228/100【题 名】浅述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作 者】李仲彩【刊 名】财会研究(甘肃).2006(10).-21-2229/100【题 名】会计环境对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影响【作 者】刘起龙【刊 名】内蒙古水利.2006(3).-110-11030/100【题 名】论会计环境的差异及其对会计制度的影响:中德比较【作 者】林如【刊 名】亚太经济.2006(5).-39-4131/100【题 名】会计环境的变化与高等会计教育改革【作 者】郑诗旭【刊 名】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75-7632/100【题 名】论新会计环境下全面收益报告【作 者】周仁俊 李慧娟【刊 名】当代经济.2006(06X).-130-13133/100【题 名】新会计环境下预算会计的改革和政府会计体系的构建【作 者】陆建英【刊 名】改革与战略.2006(6).-75-7834/100【题 名】日本会计环境对会计模式的影响:借鉴与启示【作 者】刘金星【刊 名】财会学习.2006(8).-78-8035/100【题 名】从会计环境出发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作 者】杨慧媛【刊 名】北方经济:综合版.2006(7).-66-6736/100【题 名】中德会计环境与模式比较【作 者】苑丽丽【刊 名】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4(4).-114-11637/100【题 名】电算化会计环境下的审计【作 者】李秀玲【刊 名】河北渔业.2006(7).-4-6,1238/100【题 名】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作 者】苏蕾 杨志勇 刘胜军【刊 名】绿色财会.2006(7).-56-5639/100【题 名】建立诚信制度治理金融会计环境【作 者】丁贵英【刊 名】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6,8(2).-35-3940/100【题 名】荷兰会计环境对会计模式的影响:借鉴与启示【作 者】刘金星[1] 徐玉霞[2]【刊 名】财会学习.2006(7).-77-7941/100【题 名】浅谈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影响【作 者】江志平【刊 名】科技资讯.2006(10).-165-16642/100【题 名】浅谈会计环境对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影响【作 者】吴伟民【刊 名】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12).-18-1843/100【题 名】构建和谐会计环境 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作 者】洪农办【刊 名】山东商业会计.2006(2).-46-4844/100【题 名】浅析电算化会计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作 者】杨玉光【刊 名】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11).-30-3045/100【题 名】我国法务会计环境及其对法务会计的影响【作 者】董楠【刊 名】理论建设.2006(2).-31-3446/100【题 名】论会计环境与会计目标【作 者】李平【刊 名】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6,20(1).-50-5247/100【题 名】试论会计环境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作 者】王建军【刊 名】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6,24(2).-48-4948/100【题 名】会计环境对我国会计发展的影响【作 者】孙多娇【刊 名】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03X).-59-6049/100【题 名】关于我国的会计环境分析【作 者】杨森【刊 名】今日科苑.2006(3).-I0011-I001150/100【题 名】改进我国企业会计环境问题的思考【作 者】李宗钢【刊 名】现代审计与会计.2006(3).-11-1151/100【题 名】改善会计环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作 者】羿丽华【刊 名】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4).-25-2552/100【题 名】会计环境与会计准则制定模式选择【作 者】刘建中 乔艳艳【刊 名】财会月刊:理论版.2006(3).-25-2753/100【题 名】论会计理论结构应以会计环境为起点【作 者】张旺军【刊 名】企业经济.2006(1).-177-17954/100【题 名】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构建和谐会计环境【作 者】刘磊【刊 名】山东纺织经济.2006(1).-9-1155/100【题 名】净化会计环境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作 者】孙江南[1] 孙江虹[2]【刊 名】中州大学学报.2006,23(1).-101-10356/100【题 名】我国会计环境对会计国际协调化的影响及对策【作 者】池凌娜【刊 名】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86-8757/100【题 名】从当前我国会计环境看会计国际化【作 者】刘纯龙[1] 高剑[2] 卿松[1]【刊 名】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4).-51-5358/100【题 名】会计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作 者】吴继红【刊 名】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5,10(4).-47-4959/100【题 名】乡镇企业会计环境的适应性研究【作 者】周亚【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5(07Z).-53-5360/100【题 名】我国会计环境与合并会计报表理论之选择【作 者】许峰[1] 向丽[2]【刊 名】财会月刊:综合版.2005(11).-4-561/100【题 名】会计准则与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作 者】程颖慧 王爱霞 段铸【刊 名】财会月刊:综合版.2005(10).-77-7862/100【题 名】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构建和谐会计环境【作 者】刘磊【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2005(12).-60-6163/100【题 名】浅析网络会计环境下的财务风险问题【作 者】孔军华 涂荟喙【刊 名】技术与市场.2005(12A).-61-6364/100【题 名】中法会计环境与会计模式的比较研究【作 者】姜春莉[1] 武兆宏[2] 穆森[3]【刊 名】商业经济(哈尔滨).2005(12).-83-84,12865/100【题 名】经济犯罪、会计环境与会计控制【作 者】宗文龙[1] 叶友[2]【刊 名】财务与会计.2005(11).-10-1266/100【题 名】如何构建和谐的会计环境【作 者】刘殿庆【刊 名】商贸与会计.2005(10).-12-1467/100【题 名】基于网络会计环境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新思考【作 者】边玉玲【刊 名】陕西审计.2005(5).-29-2968/100【题 名】刍议会计发展与会计环境的关系【作 者】姜国芳[1] 史玉光[2]【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6).-115-11769/100【题 名】试论我国会计环境变迁与《会计法》的完善——兼评《会计法》几个基本问题(续)【作 者】许家林 张华林【刊 名】中国工会财会.2005(9).-7-970/100【题 名】试论我国会计环境变迁与《会计法》的完善——兼评《会计法》几个基本问题【作 者】许家林 张华林【刊 名】中国工会财会.2005(8).-7-971/100【题 名】关于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思考【作 者】刘连萍【刊 名】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5(12).-8-972/100【题 名】从云南白药的会计变革看我国企业会计环境变化【作 者】崔永红【刊 名】财会月刊:综合版.2005(3).-14-1673/100【题 名】论基于会计环境的会计原则及会计政策【作 者】田淑萍【刊 名】财会研究(甘肃).2005(7).-19-2074/100【题 名】优化会计环境 规范会计行为【作 者】胡晋青 高翠莲【刊 名】会计之友.2005(11A).-23-2575/100【题 名】网络会计环境下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作 者】李艳欣【刊 名】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5(16).-31-3176/100【题 名】依法打击会计造假 营造诚信会计环境【作 者】黄文生【刊 名】安徽科技.2005(7).-48-4977/100【题 名】从当前我国会计环境看会计国际化【作 者】蒋平[1] 高剑[2]【刊 名】当代经济.2005(5).-55-5678/100【题 名】会计环境与会计职业道德探析【作 者】简家进 李洁【刊 名】经济师.2005(7).-201-20279/100【题 名】我国会计环境问题初探【作 者】马巾英【刊 名】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6).-85-8680/100【题 名】日本会计环境与会计模式对我国会计的启示【作 者】毛婧[1] 高志妨[2] 韩玮[2]【刊 名】商业经济(哈尔滨).2005(6).-41-4381/100【题 名】从会计环境看我国合并会计理论的选择【作 者】冯苍玉【刊 名】北方经济(内蒙).2005(5).-60-6182/100【题 名】构建和谐会计环境 推进《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作 者】田金玉[1] 赵彦峰[2]【刊 名】中国农业会计.2005(6).-10-1183/100【题 名】从我国的会计环境看会计信息失真【作 者】余成国【刊 名】审计月刊.2005(5).-52-5384/100【题 名】加入WTO后我国会计环境的变化与会计体系的完善【作 者】夏芳 金广业【刊 名】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5).-95-9685/100【题 名】试论我国会计环境变化及其对策【作 者】廖丽萍【刊 名】企业技术开发.2005,24(5).-63-6586/100【题 名】加强会计环境治理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作 者】任万林 杨香敏【刊 名】经济论坛.2005(6).-134-13487/100【题 名】教育会计环境的发展方位研究【作 者】薛小荣[1] 王建军[2]【刊 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1).-72-7888/100【题 名】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作 者】李汀【刊 名】江苏商业会计.2005(2).-28-2989/100【题 名】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环境【作 者】郑树旺【刊 名】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5(4).-41-4290/100【题 名】手工和电算化会计环境下内部控制的比较【作 者】程秀芳【刊 名】煤炭经济研究.2005(2).-59-6091/100【题 名】试论电算化会计环境下内部控制风险【作 者】王湘志 张珺【刊 名】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52-5492/100【题 名】会计环境的变迁与会计改革【作 者】王司海[1] 李勋[2]【刊 名】现代审计与会计.2005(3).-60-6093/100【题 名】会计环境对会计影响的探讨【作 者】孙德凤[1] 陈亚雯[2]【刊 名】经济问题探索.2005(2).-124-12594/100【题 名】中外会计环境与模式的比较及启示【作 者】王倩【刊 名】中国工会财会.2005(1).-33-3595/100【题 名】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逻辑关系剖析【作 者】梁爽【刊 名】会计研究.2005(1).-55-6096/100【题 名】关于当前会计环境的思考【作 者】黄娟丽【刊 名】安徽水利财会.2004(1).-38-39,4797/100【题 名】浅谈知识经济对会计环境的影响【作 者】贾艳【刊 名】内蒙古林业.2004(12).-40-4098/100【题 名】浅谈“入世”后我国会计环境的改变【作 者】孙丽【刊 名】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4).-22-2399/100【题 名】新经济形势下会计环境对会计计量的影响【作 者】杜德春【刊 名】财会研究(甘肃).2004(11).-22-23100/100【题 名】论会计环境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披露【作 者】栾珊 樊艳春【刊 名】现代会计.2004(4).-35-36

[1] 黄晓波,张霁.会计环境变革与财务会计理论创新[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26(3):67-75. [2] 白秀英,赵丽芳.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变化的影响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5):66-69[3] 孙德凤,陈亚雯.会计环境对会计影响的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5,(2):124-125[4] 侯明扬,张天天.基于新会计环境的营销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8,28(5):52-55.[5] 徐海英.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7):135-135. [6] 李建华.当前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新财经(理论版) ,2013,(10):316-316 [7] 崔栩彬,晋瑾.对我国小企业会计环境的思考[J].网友世界,2012,(7):29-30. ['8] 张旺军.论会计理论结构应以会计环境为起点[J].企业经济,2006,(1):177-179. [9] 田莉.试论会计环境[J].投资与合作,2012,(5):81.[10] 陈玉玲.浅析会计发展中会计环境的作用[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20):38-38.[11] 王虹.浅谈影响我国会计环境的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J].商情,2013,(13):22. [12] 董淼.浅述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3,(9):200.[13] 康金慧.会计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J].科学与财富 ,2014,(1):292-292. [14] 王菁.探析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中国电子商务,2013,(1):177,179.[15] 阿依努尔.企业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山东纺织经济,2012,(8):9-10,13. [16] 吴志红.论会计环境的优化[J].商情,2012,(33):65-65. [17] 王德印.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变化的影响分析[J].经济视野 ,2013,(11):197-197.

我国地缘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 、对我国安全环境复杂性的基本判断:总体稳定,局部严峻,安全问题趋于复杂且风险加大2,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我国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因素。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陆上有15个邻国相接壤,与8个国家隔海相望,地处亚太地区的中心位置,特殊的地理位置早就了周边环境的复杂性。我国地缘环境可谓先天不足,有后天难补的一面,但也有后天可塑的一面,我国拥有世界第二长边界线,陆地边界长达万公里,海疆线长达万公里,邻国众多,强邻不少,领土领海问题自然存在不好分歧。二、我国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三大方向和两个重点地区”。三大方向:东北亚、中亚和海洋,既紧密联系,又相互交叉。1东北亚方向:影响我安全环境的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朝鲜半岛问题,二是日本问题。2如果说朝鲜半岛在我周边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仅次于台湾海峡的话,那么日本对我国家安全的威胁就仅次于美国。3 中亚方向:对我国安全来说,中亚方向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三股恶势力”的威胁;二是中亚五国未来的政局走向。特别是美国和西方势力正积极插手中亚国家的事务,企图发动一连串的所谓“颜色革命”,大力扶持那里的亲西方反对派通过“合法程序”的选举夺取政权,使独联体面临解体的危险,也使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被大大削弱。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有利于西方的重大变化。这对以中俄为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特别对我国的西部安全环境来说,无疑是新一轮的巨大冲击。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警惕。4 海洋方向: 美韩及美日军演对我国领海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同时是对其军事的炫耀,是对我国及朝鲜的严重挑衅。南海问题,目前我国南海大部分岛屿被邻国分割占据,我国原为南海问题的长期稳定与互利合作而努力,但从目前来看,实现这些问题的公平合理解决,尚需长期艰巨的谈判。5 两个重点地区:台湾海峡。近年来,台湾岛内的政治生态持续恶化,台独势力铤而走险、制造台独重大事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连宋访问大陆以后,两岸关系虽出现了某些缓和迹象,但总体严峻的局面没有改变。台湾问题仍处于可能爆发严重冲突的高危期。近来,美日联手干预台湾问题的势头明显加强,这对我“遏独、止独”的战略意志、决心和战略能力都是历史性的重大考验。钓鱼岛。钓鱼岛的历史遗留问题及现今问题也是中日关系不断紧张。6. 对我国安全复杂性的基本判断:总体稳定,局部严峻,安全问题复杂且风险加大:一是美国成为影响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二是日本对我国周边环境存在现实和潜在的安全威胁;三是周边环境其他国家对我国的威胁;四是印度对我国领土的侵犯和威胁;五是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

关于公布安徽省第五届中学地理优秀教学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各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各市中学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根据省教科所《关于举办安徽省第五届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教科研函〔2007〕3号)文件要求,省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各地推荐的地理教学论文进行了认真评审,共评出获奖论文一等奖 16篇,二等奖 36篇,三等奖71篇。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布(见附件),请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及论文作者。附件:安徽省第五届中学地理优秀教学论文获奖名单 二○○七年十月十九日安徽省教育厅教科所 2007年10月19日印发打印:吴儒敏 校对:吴儒敏 共印30份附件:安徽省第五届中学地理优秀教学论文获奖名单一等奖篇 目 单 位 作者《浅谈地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能力的培养》 淮北市教研室 王忠东《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室 钱宏瑾《铜陵市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铜陵市教研室 章小明铜陵市第一中学 杨国兵《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安庆市教研室 何陆祎《论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阜阳市教研室 陈鹏飞《地方环境教育课程构建的案例分析》 蚌埠市教科所 吴岱峰《透过一次地理评优课谈新课程课堂教学》 滁州市教研室 郭仕荣《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 颖上县教研室 何长剑《关于高中地理选修课程校本化的几点探讨》 马鞍山市第六中学 林章和《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淮南市第三中学 朱元坤《地理空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合肥工业大学附中 洪成旗《浅谈新课程下我对地理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黄山市枧忠中学 汪德利《探索课程标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贵池二中杨淑萍《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 宿州市第二中学 苗红青《地理探究学习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 怀远一中 孙尚楼《谈地理教学中学上情商的培养》 六安皋城中学 余 蕊二等奖《梳理经历 整合资源 回归生活——地理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周跃红《谈新课标下的“太阳高度”教学设计》 阜阳市第三中学 马 静《巧用身体语言,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艺术》 合肥市第五中学 沈龙海《谈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学思想和方法的贯彻》 亳州第一中学彭长玉《新课堂教学下教学策略的初探》 芜湖市城南实验中学周慧本《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地理课堂教学》 淮南实验中学廖惠荣《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地理探究能力的培养》 亳州第五中学 王玉龙《地理主体性课堂教学的探究》 淮南市第二十中学 陈 中《用新课程理念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地理知识》 固镇一中李方平《构建科学与人文和谐统一的地理教育》 巢湖市第八中 柳宗柱《如何调动学困生参与地理课堂教学活动》 蚌埠二十六中 宋长军 《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自主学习》 郎溪中学 胡燕平《浅谈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的一些误区》 来安中学 董桂山刘 俊《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基本途径和培养策略》 和县二中 夏立军《高考地理复习的“虚”与“实” 》 合肥市第十七中学 黄永红《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微》 歙县中学钟彩琴《浅谈“问题研究”的作用与教学》 五河一中 刘继英《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地理分层教学策略初探》 枞阳县浮山中学陈相林《如何从地理图像中分析和提取有效信息》 黄山市黄山区一中崔仲文《加强地理基本概念教学的探讨》 亳州市谯城区大寺完全中学 汪明洁《浅谈Google Earth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滁州市实验中学 曹 明《“任务分解、自主交流”地理课堂模式的构建与实验》阜阳第十中学 马兴海《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适应高中地理新课程》 安徽省石台中学 姚 萍《新课标下浅谈地理与各学科的经纬结网》 东至县大渡口中学 江美丽《“读图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宿州市埇桥区梅庵中学刘玉才《多元智能评价与地理教学》 马鞍山市第一中学 程 刚《农村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 六安市双河中学 刘全稳《新课程地理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设计与落实》 铜陵市第九中学钱义国《以烈山区为例谈农村高中地理活动课的开展》 淮北七中 吴才华《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积极开发地理课程资源》 安徽广德中学 江春芳《选修7课标、教材研读及开课条件分析》 铜陵市第五中学 陈俊群《高中地理课题研究开设的一些设想》 宿松县程集中学 石雅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淮北市石台镇中学蔡金燕《新课程地理教学中的“敢问”与“会问”》 芜湖县第一中学 王邦忠《浅谈新理念指导下的中学地理教学》 宿州市第八中学张建国《浅谈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淮北市西园中学荣海侠三等奖《高中地理新教材案例教学初探》 来安中学 卢玉斌《地理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偏离现象 》 阜阳第三中学 吴 强《解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开放性特点》 和县第一中学 陈晓明《浅谈地理新课程教学反思》 蚌埠包集中学赵东宇《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创新学习》 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章 波《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合肥市五十一中 陈 丽《关于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几点看法》 阜阳一中 巫祖安《地理课堂互动型教学策略的构建》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卢大亮《地理教学中的误区及思考》 宿州埇桥区汴河办事处北十里中学 武 波《新课标下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青阳县木镇中学 方 静《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实践》 黄山市屯溪一中 潘胜庭《在地理教学中利用远程资源学生合作学习的探究》 歙县新安学凌文英《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 祁门一中胡义松《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歙县中学吕文英《地理教学中学生想像力的培养》 歙县二中汪明锋《如何看待地理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作用》 凤台一中李 全《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 淮南望锋岗中学廖和喜《兴趣教学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淮南一中朱庆龙《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淮南市第五中学孙 峰《合适参照物选择与“地球运动”教学难点的突破》 亳州三中 刘永志《新课程改革下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利辛县第一中学谢 尧《高一地理新课改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 涡阳三中 王 娟《谈初中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淮北市西园中学孙 凯《充分运用图像进行地理教学》 五河县安淮中学聂 鑫《中学地理教学的美育的层次》 蚌埠十二中马 燕《立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蚌埠第一中学李云静《让地理教学生活化》 蚌埠市第二十三中学王海燕《新理念下培养地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探索》铜陵市第十三中学戈广兵《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体会》 铜陵县第二中学程纳新《在新课程目标下整合地理课程资源》 铜陵市第十六中学孙大信《高中地理个性化教学初探》 铜陵县第二中学程胜来《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太湖县徐桥高中 李永清《将实验教学引进地理课堂》 宿松县程集中学周文招《生活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课程资源》 安庆三中张 军《档案袋评价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安徽省太湖中学黄郑尧《如何开展问题研究和活动》 桐城中学段焕荣《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桐城市天城中学汪 宏《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初探》 滁州市滁州中学 季风勇《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 滁州市滁州中学 孙 成《作图法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研究》 全椒中学 李 君《新课程实施的理解与体会——丰富地理课堂教学》滁州市第五中学 六振梅《浅谈新课标下地理教学手段的继承与创新》 肥东县梁园中学 周义兵《发挥地理学科优势 培养学生空间智能》 舒城县南港中学 沈龙明《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探讨》 芜湖市第二十六中 吴安宁《地理新教材中“案例”教学探讨》 五河二中刘丛兰《在地理社会实践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怀远县龙亢中学 朱 英《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芜湖市二十七中学俞 敏《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策略》 芜湖八中邱玉启《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探索》 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裘伟东《如何选编以社会热点为背景的地理案例》 蚌埠第四中学刘运良《中学生地理课堂兴趣培养》 六安市三十铺中学 李显静《中学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之我见》 马鞍山市第六中学 张 蕙《为地理教学注入新活力——初中地理活动初探》 马鞍山市星光学校 古 莉《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认识与实践》 萧县中学常书云《让新课改沐浴和谐之风》 灵璧县师范学校苏 洪《光照图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安徽省砀山中学陈国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发展学生个性浅议》 宿州市埇桥区支河中心校李永春《关注学生发展优化地理教学》 安徽省青阳中学张 俊《谈地理新教材“活动”的使用》 石台县崇实中学汪利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心得》 贵池区杏花村中学程丽萍《浅谈探究学习在地理新课标教学中的应用》 界首市光武中心学校 李 涛《借杜朗口“春风”促地理课鲜活》 阜阳四中 徐玉玲《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问题》 颖上县第四中学 田华利《巧妙点拨开启自主学习之门》 界首一中 王 键《评价共同体在学生地理学习评价中的应用》 淮南市第二十四中学 李 涛《构建师生互动合作共同成长的绿色课堂》南陵县何湾镇中心初中廖必根《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整合初探》 宁国市梅林初中 朱铁军《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策略浅析》 六安市徐集中学 张碧松《夯实基础突出主干提高能力应对高考》 东至二中侯 俊《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界首市田营镇中心学校 闫 斌《“问题教学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宁国市胡乐初级中学 张 文自己百度吧~

地理专业论文范文

地理是一门复杂学科体系的总称,并在各层次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地理专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论文题目: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力度也普遍增大,给我国本就十分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地质灾害的频度和规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为此,本文作者就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地质工程学。地质工程学,是研究与解决从规划到竣工乃至工程运行后效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科学。它把地质体乃至地质环境作为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来对待,这显然符合大系统工程学的思想,它包含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两个方面, 但以后者对其特点的反映更为深刻。岩土工程是指工程建设中涉及岩土体的开挖与加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自然或人为作用产生的有害地质现象进行防范与防治。后者包含了更全面地对地质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管理的思想。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或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发生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

在我国,大多数地质灾害现象都是人为因素引发的,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的1/4至1/5,因此,减少或制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及时采取地质灾害预防和防治措施,是我国当前减少损失的首要途径。

2、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

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问题,属人为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常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加,据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全国5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行为,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所造成的。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

(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滑坡发生的`规律:

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1)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4)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崩塌

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移滑,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崩塌的诱因:

(1)采掘矿产资源;(2)道路工程开挖边坡;(3)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4)堆(弃)渣填土;(5)强烈振动。

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

泥石流的诱因:

(1)不合理开挖;(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弃石;(3)滥伐乱垦。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与地裂缝。目前中国发生地面沉降活动的城镇有70多个,明显成灾的有30余个,最大沉降量已将近3m。这些城市有的孤立存在,有的密集成群相连形成广阔的地面沉降带(区)。造成中国城镇地面塌陷原因有三:一是不合理地大量开采地下矿产资源引起的塌陷;二是表面岩溶活动引起的塌陷;三是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

地面塌陷发生的规律:

(1)岩溶强烈发育的纯可溶岩分布地带或沿其与非可溶岩的接触地带;(2)沿可溶岩中的断裂带或主要裂隙交汇破碎带,岩层剧烈转折、破碎的地带;(3)松散盖层较薄且以砂石为主,其底部粘性土层缺失或甚薄(一般不足1-2米)的“天窗”地段;(4)岩溶地下水的主迳流带或岩溶管道上;(5)具有潜水和岩溶水双层含水层分布地带;(6)岩溶地下水的排泄区;(7)岩沉吟地下水位在基岩面上下频繁波动的地带,或受排水影响强烈的降落漏斗中心及近侧地段;(8)临近河、湖、塘地表水体的近岸地带;(9)岩溶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的低洼地带。

人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析

人为活动加剧或加速地质灾害的发生所带来的危害性大大超过正常状态下产生的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如: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铁道、公路等各种工程建设的开挖,亦经常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土壤侵蚀、地面塌陷与沉降、滑坡、岩爆、泥石流、荒漠化以及坑道涌水、瓦斯爆炸等灾害。人工滥伐森林资源,也造成土壤侵蚀、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并导致洪灾的加剧发生。人工爆破也会诱发岩溶塌陷、滑坡等灾害的发生,还有可能引起连锁性的岩溶塌陷。

人工诱发地质灾害的特点如下:

一是诱发速度快。在自然地质演化及气候变化过程中,岩体由相对稳定至不稳定的变化,经历长时间过程。而人工因素诱发下,就大大地缩短了自然演化时间,加速岩土体的岩性变化,而导致突变灾难的发生,并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是诱发灾害面广。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除了特大灾害之外,一般其危害性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人工因素诱发下,其危害性就具有更大的影响面。例如由于生物资源———森林的破坏,工程的大规模开挖,影响的是区域性环境恶化,诱发区域性旱涝灾害,以至引发全球性荒漠化。人类活动产生的升温效应,对气候及地质灾害诱发作用的影响也是全球性的。

三是灾害损失巨大,除了地震之外,人工诱发的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工诱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仍会不断增加,目前估计地质灾害损失每年约500亿元,而受到威胁的就是这些数据的数倍至数百倍。1998年洪灾损失2000多亿元,死亡1432人,其中不少损失是通过地质灾害而产生的。

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及防治措施

主要的施工技术标准总结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最大特点是隐蔽性(如抗滑桩)、复杂性(如抗滑桩+锚拉+挡板+冠梁)和多样性(防治滑坡可采用桩,亦可采用挡土墙),以地下工程施工为工艺特点,因此与地基与基础工程和岩土工程具有十分相近或相同的工艺流程、施工工序和施工工法。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主要有:

(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现行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如《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8-2006);

(2)各类工业与民用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地基与基础、深基坑、高切坡、地基处理、基础病害工程防治等所涉及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均可参考使用,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各类水利水电工程的土石方、地基与基础和岩土工程所涉及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均可参考使用,如《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规范》(DL/T5083-2004);

(4)各类交通建设中所涉及的边坡、滑坡、危岩、塌陷和沉降等工程防治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如《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防治措施

做好防治工程设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必须根据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的成因机制、运动模式、易发性及防治目标制定。

(1)根据致灾的成因确定主要防治途径;

(2)根据灾害的易发程度、防治目标确定防治工程的强度和工程量。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工程措施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现行行业规范,《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技术标准及资料分析,国内防治地质灾害的主要工程类型有:排(截)水工程、支(拦)挡工程、加固工程、护坡工程、减载与压脚工程及搬迁和避让等。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l)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及方式:大多数房后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质滑坡,选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前缘支挡或削方减载护坡等工程措施较为适应;对于中型以上滑坡,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选择工程防治措施。

(2)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及合理耕牧。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能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其效益。

根据调查区地质灾害特点和自然经济条件,泥石流区,地面塌陷区及水土流失区应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经济损失。

(3)避让措施

①雨天避让措施。对灾害隐患点和变形斜坡,采取雨天临时避让措施,各镇在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编制安全转移预案,雨天对受威胁户一一作转移地点安排。应根据就近原则、转移地(接受户)不受地质灾害或其它灾害威胁的原则进行操作。

②搬迁避让措施。对一些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防治费用超过搬迁费用或再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采用搬迁避让措施。调查区需搬迁避让或已搬迁的灾点。

4、结语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应用,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施工技术必将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地质工程勘察、检验监测及设计施工与灾害防治技术实用手册.中国知识出版社.2007-11

[2]胡茂焱.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9

[3]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国家质检总局(SBTS),2002

[4]地质工程手册.中国知识出版社.2006

电商环境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在电子商务专业论文写作过程之中,对于所涉及到的所有文献资料的 总结 与概括。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一) [1] 黄崇珍, 杜蓉.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研究[J] 信息技术, 2004 年11月,第28 卷 第11期 [2] 崔介何主编,《电子商务与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3] 张晓燕.对中国B2C 电子商务发展思路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5 年9 月(中),总第443 期. [4] 张铎,林自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5] 谭清美,王子龙,城市物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研究——以江苏南京为例,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1期 [6] 王健,方佳林,美、日、欧现代物流发展的比较与启示,东北亚论坛,2005年02期 [7] 王淑琴,陈峻,王炜,城市现代物流系统布局规划研究——以扬州市为例,规划师,2005年02期 [8] 梁燕君,《电子商务物流新旧模式之比较》,商品储运与养护,2009年第五期 [9] 王文斌,马祖军,武振业,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1期 [10] 李辉民,现代物流的形成趋势与对策,集装箱化,2009年04期 [11] 汪鸣,冯浩,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及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12] 张林红,陈家源,新世纪我国航运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探讨,世界海运,2011年05期 [13] 王成钢,陈登斌.B2C电子商务配送系统建设[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2008. [14] 仲岩,芦阳,李霞.电子商务实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5] 常连玉,陈海燕.B2C电子商务配送模式的思考[J].物流技术 .2010(8). 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二) [1]张洪斌,赵玉敏.我国快递业现状和发展趋势预测[J].中国物流.1999. [2]李炎.当前形势下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物流发展策略[J].中国商贸.2009. [3]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晏敬东,石银萍,李谦.我国快递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8. [5]赵玉敏,张洪斌.中国快递市场发展研究 报告 [J].2006. [6]常楠.中国民营快递业SWOT分析及选择 [J].商业周刊.2010. [7]Heider, .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8]李谦,吕利平,晏敬东.我国快递业的产业环境分析 [J].商业经济.2010. [9]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10]周艳军.我国快递业品牌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 财贸经济, 2001,(05) . [11] 沈玉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2001. [12]罗德曼.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与控制[J].2006. [13]William To Sell A House Fast In A Slow Real Estate Market: A 30-Day Plan For Motivated Sellers[M].Wiley,. [14]Porter ’S WORLD[M].Macmillan,. [15]吕晓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瓶颈及解决方案[J].科技论坛.2008. [16]谢勇,廖佑莲.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物流技 术.2008. [17] 李善伟.电子商务下网购物流配送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00. [18]魏斐翡.基于网上消费者风险的快递服务满意度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 学报.2011. [19]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J].2000年. [20]朱闪闪,方威.我国农产品流通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探讨[J].湖南省市场学会会暨.2010. 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三) [1] 黄崇珍, 杜蓉.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研究[J] 信息技术, 2004 年11月,第28 卷 第11期 [2] 崔介何主编,《电子商务与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3] 张晓燕.对中国B2C 电子商务发展思路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5 年9 月(中),总第443 期. [4] 张铎,林自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5] 谭清美,王子龙,城市物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研究——以江苏南京为例,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1期 [6] 王健,方佳林,美、日、欧现代物流发展的比较与启示,东北亚论坛,2005年02期 [7] 王淑琴,陈峻,王炜,城市现代物流系统布局规划研究——以扬州市为例,规划师,2005年02期 [8] 梁燕君,《电子商务物流新旧模式之比较》,商品储运与养护,2009年第五期 [9] 王文斌,马祖军,武振业,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1期 [10] 李辉民,现代物流的形成趋势与对策,集装箱化,2009年04期 [11] 汪鸣,冯浩,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及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12] 张林红,陈家源,新世纪我国航运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探讨,世界海运,2011年05期 [13] 王成钢,陈登斌.B2C电子商务配送系统建设[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2008. [14] 仲岩,芦阳,李霞.电子商务实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5] 常连玉,陈海燕.B2C电子商务配送模式的思考[J].物流技术 .2010(8). 猜你喜欢: 1. b2c电子商务参考文献 2. 电子商务风险论文参考样本 3. 关于电子商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 最全电子商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参考文献(通用6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子商务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欧阳青东湘潭大学【硕士】湘潭大学2005-05-0133932

[2]电子商务为外贸企业带来机遇与挑战的相关思考徐可塑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期刊】商品与质量2010-11-151116

[3]电子商务环境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云霄吉林大学【硕士】吉林大学2004-04-010786

[4]电子商务中国外贸企业的新机遇余陈乙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宁波【期刊】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5-12-252239

[5]我国外贸领域发展电子商务的原因及对策李晓娣;张秀华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期刊】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09-155106

[6]刍议中国外贸企业网络营销王慧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期刊】商场现代化2010-03-10093

[7]中国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之我见王文静;魏献忠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濮阳;河南濮阳【期刊】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8-150187

[8]中国外贸企业的网络化采购模式研究彭媛江西财经大学【硕士】江西财经大学2006-10-013316

[9]我国外贸企业开展B2B电子商务研究卢学泉东南大学【硕士】东南大学2006-03-0121116

[10]电子商务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曹虹峰南昌大学【硕士】南昌大学2007-12-2301017

[11]转型下的突破——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强谈中小企业新需求赵楠【期刊】电子商务世界2008-04-15033

[12]关于中国外贸企业创新发展的思考李一帆法国巴黎第十三大学【期刊】经济师2010-01-050156

[13]电子商务环境下对外贸易的策略探讨陶鹏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期刊】商场现代化2006-11-100211

[14]中国中小外贸企业信用问题研究尹航沈阳工业大学【硕士】沈阳工业大学2009-12-15068

[15]中国外贸企业国际互联网应用研究王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10-011577

[16]浅谈国际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及中国外贸企业的应对策略蔡国军南阳市金关工程服务中心河南南阳【期刊】大众科技2004-07-308689

[17]外贸电子商务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焦春风;高功步扬州大学经济学院;扬州大学管理学院【期刊】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11-251394

[18]中国外贸企业如何应对电子商务的.挑战罗春香江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期刊】企业经济2002-12-210146

[19]中国外贸企业应该有效地利用电子商务张建功【期刊】工业技术进步2001-10-252108

[1]黄崇珍,杜蓉.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研究[J]信息技术,2004年11月,第28卷第11期

[2]崔介何主编,《电子商务与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3]张晓燕.对中国B2C电子商务发展思路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5年9月(中),总第443期.

[4]张铎,林自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谭清美,王子龙,城市物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研究——以江苏南京为例,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1期

[6]王健,方佳林,美、日、欧现代物流发展的比较与启示,东北亚论坛,2005年02期

[7]王淑琴,陈峻,王炜,城市现代物流系统布局规划研究——以扬州市为例,规划师,2005年02期

[8]梁燕君,《电子商务物流新旧模式之比较》,商品储运与养护,2009年第五期

[9]王文斌,马祖军,武振业,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1期

[10]李辉民,现代物流的形成趋势与对策,集装箱化,2009年04期

[11]汪鸣,冯浩,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及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12]张林红,陈家源,新世纪我国航运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探讨,世界海运,2011年05期

[13]王成钢,陈登斌.B2C电子商务配送系统建设[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2008.

[14]仲岩,芦阳,李霞.电子商务实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5]常连玉,陈海燕.B2C电子商务配送模式的思考[J].物流技术.2010(8).

[16]孙勇.我国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0(7).

1 赵卫东,黄丽华.电子商务模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 Siau K,Ee-Peng,Lim-Z Shen. Mobile Commence:Promise,challenges,and Research Agenda [J]. Journal of Database Management, 2001(12)

3 Barnes S J. The Mobile Commerce Value Chain: Analysis and Future Developm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2 (22)

4 Ian M, Janusz M, Julio C et al. Business Models for Mobile Content: the case of M-games[J]. Electronic Markets, 2002(2)

5 王燕,高玉飞.移动商务的价值链与商务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06(29)(责任编辑:admin)

[1] 梁静 着.销售互动中的说服效果:给予消费者说服应对的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37-38.

[2] 银成钺,杨雪,王影. 基于关键事件技术的服务业顾客问互动行为研究[J]. 预测:2010:15-20.

[3] 蒋婷,胡正明. 服务接触中游客间互动行为研究--基于关键事件技术的方法[J]. 旅游学刊.[37] 张岳.信任与感知风险对客户网络购物意愿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2012(392),2:150-86-91.

[4] 黄莹,朱建荣.网络口碑质量对服装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13:22-24.

[5] 綦晓燕.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的研究综述[J].科技创业月刊,2010(11),144-146.

[6] 冯建英,穆维松,傅泽田.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6(11):7-9.

[7] 李宛颖. 在线销售考虑因素之研究[D].高雄:中山大学,1999:37-38.

[8] 井森,周颖,王方华.网上购物感知风险的实证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2006,2(16):164-169.

[9] 孙瑾 着.消费者服务购买决策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47-50.

[10] 吴佩勋.感知质量和感知风险对自有品牌购买意愿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13(2):83-89.

[11] Tan S. J.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consumers' risk aversion in Internet Shopping[J].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1999(16):163-180.

[12] 李小梅,李定家. 网络购物之降低风险策略研究[J]. 第一届网站经营学术暨实务研讨会论文集,2000:132-136.

[13] Libai B., Bolton R., Bügel ., et al .Customer-to-customer interactions: Broadening the scope ofword of mouth research [J].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2010(13):267-282.

[14] Langeard E, Bateson JEG, Lovelock CH, et al .Service marketing: New insights from consumers and managers. Cambridge mass [R].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1981:467-487.

[1]廖晓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04—2005年)[R].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粥鱼.电子商务的最后一公里[J].电子商务,2006,(8).

[3]马继刚.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电子商务,2006,(4).

[4]张国友.技术依赖阻碍电子商务发展与普及[J].电子商务世界,2006,(4).

[5]杨丽光.把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J].电子商务世界,2005,(9).

[6]赵莎.再聚焦电子商务人才培养[J].电子商务世界,2006,(2-3).

[7]郑淑荣.提高电商学生就业率[J].电子商务世界,2006,(6).

[8]郑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忧思录[J].电子商务世界,2005,(2-3).

[1] 郑怀望. 陕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治理分析[D]. 西北大学 2009

[2] 陈加新. 辽宁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研究[D]. 沈阳师范大学 2013

[3]王缉慈. 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4] 杨瑾,尤建新.基于快速响应的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系统集成效应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06, (2): 58-62

[5]黎继子,刘春玲.集群式供应链的界定和表征研究[J].软科学,2006(5):5-8.

[6] 黎继子,刘春玲. 集群式供应链: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的耦合[J]. 现代经济探讨.2006,(5): 5-9

[7]李延朋. 河南省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升级的机理与路径研究[D]. 郑州大学 2012

[8] 徐伟. 区域性装备制造企业集群战略、整合机制及其实施[D]. 沈阳工业大学 2004

[9] 郑业卿. 郑州市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实证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1

[10] 黄永春,郑江淮,杨以文,谭洪波.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长三角出口导向型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17)

[11] 程永军,丁薇,刘昌卫,孙长宜. 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 中国工程咨询.2007(05)

[12] 王叶峰. 产业集群供应链风险管理透析--以浙江服装产业为例[J]. 中国国情国力.2011(12)

[13] 王国跃,李海海. 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J]. 经济纵横.2008(12)

[14]李柏勋,黎继子.集群式供应链多周期随机库存系统模型与仿真[J].统计与决策,2007(2):134-136.

[15]吕晓东.集群式供应链协同模式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3):21-22.

[1] 黄崇珍, 杜蓉.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研究[J] 信息技术, 2004 年11月,第28 卷 第11期

[2] 崔介何主编,《电子商务与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3] 张晓燕.对中国B2C 电子商务发展思路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5 年9 月(中),总第443 期.

[4] 张铎,林自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5] 谭清美,王子龙,城市物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研究——以江苏南京为例,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1期

[6] 王健,方佳林,美、日、欧现代物流发展的比较与启示,东北亚论坛,2005年02期

[7] 王淑琴,陈峻,王炜,城市现代物流系统布局规划研究——以扬州市为例,规划师,2005年02期

[8] 梁燕君,《电子商务物流新旧模式之比较》,商品储运与养护,2009年第五期

[9] 王文斌,马祖军,武振业,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1期

[10] 李辉民,现代物流的形成趋势与对策,集装箱化,2009年04期

[11] 汪鸣,冯浩,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及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12] 张林红,陈家源,新世纪我国航运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探讨,世界海运,2011年05期

[13] 王成钢,陈登斌.B2C电子商务配送系统建设[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2008.

[14] 仲岩,芦阳,李霞.电子商务实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5] 常连玉,陈海燕.B2C电子商务配送模式的思考[J].物流技术 .2010(8).

[16] 孙勇.我国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0(7).

  • 索引序列
  • 我国的教育环境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中国环境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会计的环境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我国地缘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 电商环境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