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火山模型制作论文参考文献

火山模型制作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火山模型制作论文参考文献

(一)反时针(CCW)PTt轨迹的造山过程

它是构筑动力学模型的必需和最初的一步。从岩浆-构造事件序列以及造山阶段的幕的划分来看,不论是一个造山幕的尺度还是整个造山过程,均记录了陆壳的加热在先,然后是收缩构造导致的陆壳加厚,最后隆升剥蚀的过程,因此,具反时针(CCW)PTt轨迹(图2-79)。因此,总体上表现为,一个较薄的岩石圈(60~100km)和一个加厚的陆壳(55~60km),类似于现今的安第斯和冈第斯的岩石圈结构。

图2-79 华北燕山造山过程反时钟(CCW)PTt轨迹示意图

热模拟中瞬间陆壳加厚之后的隆升约为100~120Ma(参见第一节),但是,华北造山带陆壳加厚之后的隆升只有几个Ma,甚至≤1Ma,因此,加厚的陆壳不可能恢复到加厚前的陆壳厚度,又遭受一次收缩构造,这样,随时间,陆壳厚度必然持续增加(图2-79)。

(二)燕山造山带动力学模型

基于已有的模型(吴福元等,2003,邓晋福等,2003)和造山过程的PTt轨迹,可构筑一个改进的动力学模型(图2-80),其概要如下:①J1和J2沿岩石圈破裂2次玄武质岩浆底侵于壳底和贯入于破裂的岩石圈(L1)中(图2-80a);②J1晚期和J2晚期2次收缩构造,使陆壳加厚,同时玄武质岩石和底侵岩浆房中堆晶超镁铁-镁铁质岩石转化为榴辉岩,使原有的克拉通岩石圈(L1)改造为密度大的岩石圈(L2),密度大导致岩石圈下沉(图2-80b);③J3和K11高密度岩石圈(L2)的下沉拉力,导致沿莫霍面构造薄弱带和山根带榴辉岩顶界近水平方向的拉裂,最终使岩石圈面型拆沉,软流圈上涌,导致面型玄武质岩浆的喷发(图2-80c);④K21由于区域挤压应力场的终止,巨大山根产生陆壳隆升,导致后造山伸展构造,这时软流圈开始冷却,逐渐转变为新的岩石圈(L3),由于软流圈冷却,火山作用基本上停止,只发育后造山侵入活动(图2-80d)。可以看出,图2-80的模型显示,后造山的伸展主要是由于区域挤压应立场的停止和剧烈的地壳隆升所诱发,此时已不是岩石圈大规模拆沉,而是软流圈开始冷却,逐渐转变为新的岩石圈的过程,是被扰乱的L/A系统走向稳定的过程。

参考文献

北京市地质矿产局.1991.北京市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598

图2-80 华北燕山造山带形成和演化动力学模型示意图(说明见正文)

鲍亦冈,刘振峰,王世发,黄河,向志民,王继明,王增护.2001.北京地质百年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1~274

白志明.1991.八达岭花岗岩.北京:地质出版社,1~172

白志民,许淑贞,葛世伟.1991.八达岭花岗杂岩.北京:地质出版社,1~172

白瑾,戴风岩,颜耀阳.1997.中条山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地学前缘,4(4):281~289

程裕淇主编.1990.中国地质图(1∶5000000)说明书.北京:地质出版社,1~74

池际尚,路凤香主编.1996.华北地台金伯利岩及古生代岩石圈特征.北京:科学出版社,1~292

陈义贤,陈文寄.1997.辽西及邻区中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构造背景.北京:地震出版社,1~279

DavisGA,于浩,钱祥麟,郑亚东等.1994.中国变质核杂岩—北京云蒙山地质简介及地质旅行指南:钱祥麟主编,伸展构造研究,154~166

邓晋福,鄂莫岚,路凤香.1988.汉诺坝玄武岩化学及其演化趋势.岩石学报,1:22~33

邓晋福,赵海玲,莫宣学,吴宗絮,罗照华.1996.中国大陆根柱构造—大陆动力学的钥匙.北京:地质出版社,1~110

邓晋福,刘厚祥,赵海玲等.1996.燕辽地区燕山期火成岩与造山模型.现代地质,10(2):137~148

邓晋福,赵海玲,罗照华等.1998.岩石圈-软流圈系统的形成与演化.欧阳自远主编,世纪之交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北京:原子能出版社,97~104

Deng J-F,Luo Z-H,Zhao H-L et and syenite:petrogenesis constrained by the petrological phase equilib-rium.北京大学国际地质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745~757

邓晋福,吴宗絮,莫宣学等.1999.华北地台前寒武花岗岩类:陆壳演化克拉通形成,岩石学报,15(2):190~198

邓晋福,苏尚国,赵海玲等.2003.华北地区燕山期岩石圈减薄的深部过程,地学前缘,10(3):41~50

金巍,李树勋.1994.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早元古造山带的岩石组合特征.见钱祥麟,王仁民主编,华北北部麻粒岩带地质演化.北京:地质出版社,32~42

Le Maitre R .(王碧香,沈昆,毕立君译).1991,火成岩分类及术语词典.北京:地质出版社,1~253

李佩贤,程政武,庞其清.2001.辽西北部孔子鸟Confueiusornis的层位及年代.地质学报,75(1):1~13

李伍平.2000.北京西山东岭台(J3d)火山岩的成因及其构造环境探讨.岩石学报,16(3):345~352

李伍平.2001.北京西山髫髻山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岩浆起源.岩石矿物学杂志,20(2):123~133

李晓波,肖庆辉,白星碧等译.1993,美国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国家计划.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1~73

刘树文.1991.北京云蒙山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体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见:李之彤编,中国北方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论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132~138

柳永清,李佩贤,田树刚.2003.冀北滦平晚中生代火山碎屑(熔)岩中锆石SHRIMP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岩石矿物学杂志,22(3):237~244

罗淑兰,吴宗絮,邓晋福等.1997.太行-五台山区不同时代花岗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对比与陆壳演化.岩石学报,13(2):203~214

卢良兆,徐学纯,刘福来.1996.中国北方早前寒武纪孔前岩系.长春:长春出版社,1~276

樊祺诚,刘若新,李惠民等.1998.汉诺坝捕虏体麻粒岩锆石年代学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科学通报,43(2):133~137

樊祺诚,隋建立,刘若新,周新民.2001.汉诺坝榴辉岩相石榴辉石岩—岩浆底侵作用的证据,岩石学报17(1):1~6

河北省地质矿产局.1989.河北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174

和政军,李锦轶,牛宝贵等.1998.燕山-阴山地区晚侏罗世强烈推覆-隆升事件及沉积响应.地质论评,44(4):407~418

和政军,王宗起,任纪舜.1999.华北北部侏罗纪大型推覆构造带前缘盆地沉积特征和成因机制初探.地质科学,34(2):186~195

霍布斯BE,明斯WD,威廉斯.(刘和甫,吴正文等译).1982.构造地质学纲要.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346

罗镇宽,裘有守,关康,苗来成,Qin YM,McNanghton NJ DI .冀东峪耳崖和牛心山花岗岩体,SHRIMP锆石U-Pb定年及其意义.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4):278~285

马托埃M.(孙坦,张道安译).1984.地壳变形.北京:地质出版社,1~339

毛景文,张作衡,余金杰,王义天,牛宝贵.2003.华北及邻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从金属矿床年龄精测得到启示.中国科学(D辑),33(4):289~299

毛德宝.2003.中生代岩浆作用对北岔沟门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制约(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136

莫宣学,罗照华,肖庆辉等.2002.花岗岩类岩石中岩浆混合作用的识别与研究方法,见:肖庆辉等主编,花岗岩研究思维与方法.北京:地质出版社,53~70

牛宝贵,和政军,宋彪.2003.张家口组火山岩SHRIMKP定年及其重大意义.地质通报,22(2):140~141

Oxburgh E R(地质部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译).1988.造山带早期历史中非均质岩石圈的伸展作用,石油地质与实验(造山运动专辑),增刊1:77~87

漆家福,于福生,陆克政等.2003.渤海湾地区的中元古代盆地构造概论.地学前缘,10(特刊),199~206

钱祥麟,王仁民主编.1994.华北北部麻粒岩带地质演化.北京:地震出版社,1~234

单文琅,张吉顺,宋鸿林等.1990.北京西山南部的构造演化.见张吉顺,单文琅主编,北京西山地质研究,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7

任纪舜,王作勋,陈炳蔚等.1999.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简要说明.北京:地质出版社,1~50

孙大中,吴维兰主编.1993.中条山前寒武纪年代构造格架和年代地壳结构.北京:地质出版社,1~180

山西省地质矿产局.1989.山西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780

邵济安,张履桥,魏春景,韩庆军.2001.北京南口中生代双峰式岩墙群的组成和特征.地质学报,75(2):205

孙卫东,彭子成,支霞臣等.法测定盘石山橄榄岩包体的Os同位素组成.科学通报,42(21):2310~2313

王季亮,李丙泽,周德星,姚士臣,李枝荫.1994.河北省中酸性岩体地质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北京:地质出版社,1~213

王瑜.1996.中国东部内蒙古—燕山带晚古生代晚期—中生代的造山作用过程.北京:地质出版社,1~143

王人镜,金元.1990.北京西山北岭向斜早侏罗世细碧岩及其成因.见张吉顺,单文琅主编,北京西山地质研究,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93~101

王方正.1990.北京西山蓝晶石变质带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见张吉顺,单文琅主编,北京西山地质研究,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83~92

王燕,张旗.2001.八达岭花岗杂岩的组成、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岩石学报,17(4):533~340

吴福元,葛文春,孙德有等.2003.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地学前缘,10(3):51~60

吴昌华,钟长汀,陈强安.1997.晋蒙高级地体孔前岩系的时代.岩石学报,13(3):289~302

吴宗絮,邓晋福,WylliePJ等.1995.冀东黑云母片麻岩在1GPa压力下脱水熔融实验.地质科学,30(1):12~18

吴珍汉,崔盛芹,朱大岗等.1999.冯向阳燕山南缘盘山岩体的热历史与构造-地貌演化过程.地质力学学报,5(3):28~32

伍家善,耿元生,沈其韩等.1998.中朝古大陆太古宙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北京:地质出版社,1~212

邢风鸣,徐祥.1999.安徽扬子岩浆岩带与成矿.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170

杨庚,柴育成,吴正文.2001.燕山造山带东段-辽西地区薄皮逆冲推覆构造.地质学报,75(3):322~332

袁志中.1994.京西煤田大安山-斋堂区滑脱构造特征及找煤.见钱祥麟主编,1994,伸展构造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143~153

于津海,王德滋.1997.山西吕梁群早元古双峰式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岩石学报,13(1):59~70

翟明国,樊棋诚.2002.华北克拉通中生代下地壳置换-非造山过程的壳慢交换.岩石学报,18(1):1~8

庄育勋,王新社,徐洪林等.1997.泰山地质早前寒武纪主要地质事件与陆壳演化.岩石学报,13(3):313~330

赵国春.2002.燕辽地区燕山期火山活动节律与造山-深部过程.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地质大学,1~132

朱大岗,崔盛芹,吴珍汉等.2000.北京云蒙山地区挤压———伸展体系构造特征及其岩石组构的动力学分析.地球学报,21(4):337~344

张建新,曾令森,邱小平.1997.北京云蒙山地区花岗岩穹隆及伸展构造的探讨.地质论评,43(3):232~240

张安隶等.1991.金刚石找矿指示矿物研究及数据库.北京:科学技术出版,1~162

张理刚等.1995.东亚岩石圈块体地质———上地幔、基底和花岗岩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动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252

Barker F & Arth JG. 1976. Generation of trondhjemitic-tonalitic liquids and Archean bimodal trondhjemitic-basalt suites. Geol. ,4

Baker F ed. 1979. Trondhjemites,dacites and related rocks,New York,Elsew. Sci. Pub. 1 ~ 321

Bergantz G W. 1989. Underplating and partial melting: Implications for melt generation and extraction. Sci. ,245: 1093 ~1095

Bird P. 1979. Continental delamination and the Colorade plateau. JGR 84 ( B13) : 7561 ~ 7571

Brown G C. 1982. Calc-alkaline intrusive rocks: their diversity, evolution and relation to volcanic arcs. In: Thorpe ,John Wiley & Sons,437 ~ 461

Boyd F R & Gurney J J. 1986. Diamonds and the African lithosphere. Sci,232: 471 ~ 477

Boyd F R. 1989. Compositional distinction between oceanic and cratonic lithosphere. EPSL,96: 15 ~ 26

Carroll MR & Wyllie P J. 1990. The system tonalite-H2O at 15Kbar and the genesis of Calc-alkaline magma. Am,Miner. 75:345 ~ 357

Carmichael I S E,Turner F J,Verhoogen J. 1974. Igneous petrology. McGraw-Hill. Inc. 1 ~ 739

Condie K C. 1982. Plate tectonics and crustal evolution,New York: Pergamon,1 ~ 310

GSC,GRB,AMPS,NRC. 1980. Continental tectonics,National Acod Press,1 ~ 346

Carlson R W,Shirey S B,Peatson D G et al. 1994. The mantle beneath continents. Carn Instit,Washington Year Book 93,109 ~ 117

DePaolo DJ & Wasserburg G J. 1977. The sources of island arcs as indicated by Nd and Sr isotopic studies. Geophys,Tes. Letters,4: 465 ~ 468

Davis G. S,Zheng Yadong,Wang Cong. Darby B. J. Zhang Changhou. Gehrelsl. G. 2001. Mes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Yanshan fold and thrust belt,with emphasis on Hebei and Liaoning provinces,northern China. Geol. Soc,America Memoir 194:171 ~ 197

Dewey J F. 1988. Extensional collapse of orogens,Tectonics,7 ( 6) : 1123 ~ 1139

De Celles P G. 1994. Late Cre taceous-Paleocene Synorogenic Sedimentation and Kinematic history of the Sevier thrast belt,northeast Utah and son thwest Wyomiog. G S A Bull. ,106: 32 ~ 56

Davis G A,Zheng Y D,Wang C et al. 2001. Mes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Yanshan fold and thrust belt with emphasis on Hebei and Liaoning Provinces,northern China. GSA. Mem. 194: 171 ~ 197

Falloon T J & Danyushevsky L V. 2000. Melting of refractory mantle at 1. 5,2 and 2. 5 GPa under anhydrous and H2O-un-dersaturated conditions: Implications for the petrogenesis of high-Ca boninites and the influence of subduction components on man-tle melting. J. Petrol. ,41 ( 2) : 257 ~ 283

Fedorenko V A,Lightfoot P C,Naldrett A J et al. 1996. Petrogenesis of the flood-basalt sequence at Noril'sk,North Central Siberia. International Geol. Rev. 38: 99 ~ 135

Fyfe W S & Leonardos,O H jun. 1973. Ancient metamorphic-migmatite belts of Brazilian African coasts. Nature,244: 501~ 502

Helz R T. 1976. Phase relations of basalts in their melting range at PH2O= 5 Kbar: Melt Composition. J. Petrol. ,7: 139 ~193

Hirose K & Kushiro I. 1993. Partial melting of day peridotites at high pressure: Determination of compositions of melts segre-gated from peridotite using aggregates of diamond. EPSL,114: 477 ~ 489

Holloway J R & Burnham C W. 1972. Melting relations of basalt with equilibrium water pressure less than total pressure. J. Petrol,13: 1 ~ 29

Huppert HE & Sparks RSJ. 1984. Double-diffuse convection due to crystallization on magmas. Anu, Rev, Earth Planet,Sci,12: 11 ~ 37

Jahn B M,Vidal P,& Kroner A. 1984. Multi-chronometric ages and origin of Archean tonalitic gneiss in Finnish Lapland: a case for long crustal residence time. CMP,86: 398 ~ 408

Johnston A D & Wyllie P J. 1988. Constraints on the origin of Archean trondhjemites based on phase relationships of Nuk gneiss with tho at 15Kbar. CMP,100: 35 ~ 46

Johanes W & Holtz F. 1996. Petrogenesis and experimental petrology of granitic rooks. Springer-Verlag,1 ~ 335

Kushiro I. 1990. Partial melting of mantle wedge and evolution of island arc crust. JGR 95 ( B10) : 15929 ~ 15939

Larson R L. 1991. Ge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superplumes. Geol. ,19: 963 ~ 966

Le Bas,M J. 2000. IUGS reclassification of the high-Mg and picritic volcanic rocks. J. Petrol. ,41 ( 10) : 1467 ~ 1470

Lesher C E. 1990. Decoupling of chemical and isotopic exchange during magma mixing. Nature,344: 235 ~ 237

Maruyama S,Liu J G and Sen T. 1989. The evolution of the Pacific Ocean margin. In: Ben-Avraham Z ( eds. ) . Mesozoic and Cenozoic Evolution of Asi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75 ~ 99

Martin H. 1987. Petrogenesis of Archean trondhjemites,tonalites and granodiorites from eastern Finland: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J. Petrol. 28: 921 ~ 953

Middlemost E A K. 1985. Magmas and magmatic rocks,Longman,London & New York,1 ~ 257

Parfenov L. M. ,Natal'in B. A. 1986. Mes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Northeastern Asia. Tectonphysics,127: 291 ~ 304

Pin C. 1991. Sr-Nd isotopic study of igneous and metasedimentary enclaves in some Hercynian granitoids from the Massif Cen-tral,France. In: Didier et eds. Developments in petrology 13 Enclaves and granite petrology. Amsterdam: Elsevier,333 ~ 343

Polet J & Anderson D L. 1995. Depth extent of cratons as inferred from tomographic studies. Geol,23: 205 ~ 208

Rapp R P,Watson E B,Miller C F. 1991. Partial melting of amphibolite / eclogite and the origin of Archean trondhjemites and tonalities. Precamb. Res. 51: 1 ~ 25

Remane J,Faure-Muret A,Odin G S. 2000. International Stratigraphic Chart,J. Stratigraphy 24 ( Sup) : 321 ~ 340

Ringwood A E. 1975. Composition and petrology of the Earth's mantle,MeGraw-Hill Inc. 1 ~ 618

Rutter M J & Wyllie P J. 1988. Melting of vapour-absent tonalite at 10 kbar to simulate dehydration-melting in the deep crust,Nature,331 ( 6152) : 159 ~ 160

Shen Q & Qian X. 1996. Assemblages,episodes and tectonic evolution in the Archean of China. Episodes,18: 44 ~ 48

Song X-Y,Zhou M-F,Hou Z-Q et al. 2001. Geochemical constraints on the mantle source of the upper Permian Emeishan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s,southwestern China. International Geol. Rev,43: 213 ~ 225

Taylor S R & Mclennan S M. 1985. The continental crust: its conyrosition and evolution. Blackwell Qxford,1 ~ 312

Turner S,Arnaud N,Liu J et al. 1996. Post-collision,shoshonitic volcanism on the Tibetan platean: Implications for con-vective thinning of the lithosphere and the source of ocean island basalts. J. Petrol. ,37 ( 1) : 45 ~ 71

Van der Laan S R & Wyllie P J. 1992. Constraints on Archean trondhjemite genesis from hydrous crystallization experiments on Nuk gneiss at 10 ~ 17 Kbar. J Geol. ,100: 57 ~ 68

Van der Voo R,Spa kman W & Bijwaard H. 1999. Mesozoic Subducted Slabs under Siberia,Nature,397: 246 ~ 249

Winther K T & Newton R C. 1991. Experimental melting of hydrous low-k tholeiite: evidence on the origin of Archean cra-tons. Bull Geol. ,Soc. Den. 39: 213 ~ 228

Wolf M B & Wyllie P J. 1994. Dehydratron-melting of amphibolite at 10Kbar: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time. CMP,115: 369 ~ 383

Wang H Z & Mo X X. 1995. An outline of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China. Episodes,18 ( 1 ~ 2) : 6 ~ 16

Wedepohl,K. H, Heinrichs, H, & Bridgwater D. 1991.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the quartz-feldspathic rocks in the Archean crust of Greenland. CMP,107: 163 ~ 179

Wyllie P J. 1973. Experimental petrology and global tectonics-A review. Tectonophys,17: 189 ~ 209

Wyllie P J. 1977. Crustal anatexis: an experimental review,Tectonophys,43: 41 ~ 71

Wyllie P J, 1984. Constraints imposed by experimental petrology on possible and impossible magma sources and products. Phil. Trans. R. Soe. Lond. A. 310: 439 ~ 456

Wyllie P J,Wolf M B,Vanderlaan S R. 1997. Conditions for formation of tonalities and trondhjemites: magmatic sources and products. In de Wit M J et al. eds: Tectonic evolution of greenstone belt. Oxford Uni. Press,256 ~ 266

Zhai M G. 1996. Granulites and lower continental crust in China Archean Craton. Beijing: Seismol. Press,1 ~ 239

Zartman R E & Doe B R. 1981. Plumbotectonics-the model. Tectonophys,75: 135 ~ 162

10

喀斯喀特弧第四纪火山活动地表和地下特征随时间的变化

限制地形和地壳结构的数据分辨率提高,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定量方法,用以评估火山区省级规模的地表-地下连通性质。研究人员结合北美西部喀斯喀特弧(Cascades arc)的第四纪火山口填图数据、表面地形数据和各种地球物理数据集,探究了火山作用与下伏地壳结构之间的关系。结合火山口填图数据库,从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中提取已知时代的火山机构,估算得出的体积可能占第四纪总喷发量的50%左右。火山机构体积和空间上火山口密度与指示上层地壳影响的各种地球物理数据联系密切。在整个岩浆弧的第四纪火山口下,地下结构变化与火山作用一致的现象很普遍,但与年轻火山口的联系更为强烈。在喀斯喀特山脉中部和南部,地球物理识别的岩浆特征增加,那里的火山喷发量最大,火山口间距很小。火山口和相关的地壳结构,以及空间上局部喷发相对于分散喷发的程度随时间变化,定义了整个弧段横向延伸约100 km的喷发中心,表明岩浆上升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空间上的聚集。

原文链接:

Geology (2020) 48 (11): 1088–1093.

DOI:

(译者:唐演@CUGB)

11

波罗的大陆在苏格兰的遗迹:基底地体在格林威尔造山运动期间的迁移

苏格兰加里东群岛北高地地体(NHT)内的太古宙基底被认为与劳亚大陆的前陆的刘易斯片麻杂岩有关。新的锆石U-Pb年龄表明,NHT基底显示了2823-2687Ma和1772-1655Ma岩浆作用的证据。第一组年龄与前陆太古宙片麻岩的结晶年龄相近。然而,第二个组年龄以及覆盖基底上的岩石单元的形成时间都晚于前陆内发育新生岩浆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时间,为其最年轻的主阶段之后的100–250Ma。此外,在NHT基底内没有前陆内常见的古元古代镁铁质和长英质侵入体存在的迹象。因此研究者认为,NHT与劳亚大陆的前陆缺乏对比的可行性。由于存在1100-1000 Ma的东格雷尔榴辉岩,分离前陆和NHT基底的加里东莫因逆冲断层被认为是被改造了的格伦维尔期缝合线。根据新的同位素数据,研究者认为NHT基底是波罗的大陆的碎片,在格林威尔造山运动期间侵位到劳亚大陆,是环北大西洋造山带基底地体迁移的又一实例。

原文链接:

Geology (2020) 48(11): 1094–1098.

DOI:

(译者:好名不敌备注的哥斯达黎加的棒棒的61)

12

加蓬的古元古代Francevillian序列以及Lomagundi-Jatuli事件

加蓬古元古代Francevillian序列在全球早期氧化的概念,以及碳同位素值大幅度正向漂移(即Lomagundi-Jatuli事件,LJE)的成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研究人员对一个长139米的Francevillian岩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岩芯的碳酸盐δ 13 C(δ 13 C carb )值为5‰-9‰,向上减小趋近于0‰,这一趋势被很多其他研究人员认为是LJE及其结束的标志。然而,本次研究发现δ 13 C carb 值的变化与沉积相的变化相一致:浅海相以强正值为特征,而较深的水域(风暴浪基面之下)为0‰左右。对于δ 13 C carb 与沉积相的相关性,最可靠的解释是,浅海环境记录了局部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的同位素效应,驱动周围环境的溶解无机碳(DIC)达到较大值,而较深相中较小值( 0‰)与开阔海洋的DIC相近,其中δ 13 C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浅水环境中发生的分馏的影响。此外,海侵氧化还原作用为含锰矿物和化学营养微生物群落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其中还包括甲烷循环群落,其有机δ 13 C(δ 13 C org )值为 47‰,Δδ carb-org 值高达46‰。因此,Francevillian碳同位素剖面反映了盆地的特定条件,并不是全球碳循环扰动或LJE结束的前兆。

加蓬Lastoursville次盆LST12岩芯Franceville层序的沉积模式。浅水碳酸盐岩(单元I-III)的特点是真光层生产力提高,促使环境中的溶解无机碳的 13 C富集并沉积碳酸盐。随后发生海侵(单元IV-VI),盆地加深,以同位素正常的海相碳酸盐沉淀为标志,同时在风暴波基面以下的氧化还原层发育锰富集。持续的海侵导致盆地最深处沉积了富含有机质的含甲烷生物群落的泥岩。

原文链接:

Geology (2020) 48(11):1099–1104.

DOI:

(译者:好名不敌备注的哥斯达黎加的棒棒的61)

13

砂粒跃移作用对粉砂的产生的有效性测试—对黄土解释的启示

黄土形成所需要的粉砂生成可归因于冰川系统(冰川研磨)和砂质沙漠(跃移诱发破碎)的地质过程。然而跃移作用对大量粉砂的产生的有效性还存在争议。了解沙漠中粉砂产生的潜力对于确定黄土的古气候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评估风成磨损对粉砂的产生的重要性,该研究在一个设计用于模拟砂粒在25m/s速度的暴风中跃移的装置中进行实验性磨损。该研究与之前的工作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1)长时间保持较高速度的测量强度,(2)清除预先存在的粉砂并设置对照组,(3)根据缩放结果来评估黄土堆积的潜力。根据一定的地质比例缩放实验获得的粉砂产生速率显示,风成磨损产生的粉砂不足以形成具有地质意义上的黄土沉积物。

原文链接:

Geology(2020) 48(11): 1105–1109.

DOI:

(译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岩石学矿物学与矿床学在读硕士生徐睿)

14 太古宙和古元古代变质火山岩变质脱水作用中的金迁移

太古宙和古元古代绿岩带中的火山岩十分丰富,被认为是造山型金矿的潜在矿源。然而,金在这些岩石变质过程中的经历却鲜为人知。该研究对加拿大太古宙拉格兰德亚区和芬兰古元古代中央拉普兰绿岩带的一套变质岩石进行了金的超低检出限分析。这两个地区都有丰富的金矿资源,具有发现新的造山型金矿的巨大潜力。这些带中的变质火山岩分为拉斑玄武岩和钙碱性岩浆岩系列,其中原岩中金的含量用绿片岩相样品的金的Zr/Y幂律回归计算。在拉斑玄武岩中,金是相容元素,并随分异作用而减少;而在钙碱性岩石中,金是不相容元素,并随分异作用而增加。质量变化计算表明,在拉格朗德和中央拉普兰进行递进变质作用至形成上部角闪岩相的条件(> 550 )期间,初始金含量损失高达77%和59%。本研究强调:第一,变质火山岩在太古宙和古元古代绿岩带变质作用中析出金,是造山型金矿床的良好潜在源岩;第二,变质火山岩的含金性受地幔源区和岩浆演化的控制;第三,变质脱挥发分模式可应用于太古宙和古元古代造山型金矿床。

原文链接:

Geology (2020) 48 (11): 1110–1114.

DOI:

(译者:王天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15

钙质超微化石将北冰洋沉积物的年代追溯到50万年以前

北冰洋中部更新世沉积物年龄波动较大,给重建古海洋学增加了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北极海洋沉积物中记录的令人费解的磁极模式,以及缺乏能够提供校准的生物地层层位或连续的氧同位素地层图的微体化石。研究人员记录了在北冰洋中部的一个海洋沉积岩芯中发现的两个关键的钙质超微化石物种,为50万年以前的沉积物提供了有力的,并且可全球校准的年代界限。起关键作用的物种是颗石藻(Pseudoemiliania lacunosa),它们在万年间灭绝,而赫氏圆石藻(Emiliania huxleyi)则在万年间进化。这是第一次在北冰洋中部的沉积物中发现Pseudoemiliania lacunosa的化石。通过岩石地层对比,可以在北冰洋内450多公里的范围内找到含有这些年龄物种的沉积层。它们首次为北极这个区域的更新世沉积物年代学提供了明确的支撑,也为开发和测试其他用于测定北极海洋沉积物年代的地质年代学工具奠定了基础。

原文链接:

Geology (2020) 48 (11): 1115–1119.

DOI:

(译者:黄永慧-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6

加拿大北部科迪勒拉山脉Tintina断层对岩石圈地幔的克拉通凿移的地震证据

位于加拿大西北部的加拿大北部科迪勒拉山脉(NCC)被划分为几个平行向右滑动的走滑断层,在晚白垩世和始新世之间累积了数百公里的位移。这些断层的深度范围,尤其是Tintina断裂(TF)对NCC岩石圈地幔的地壳构造组合和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但是地球物理模型和地球化学数据仍然没有定论。该研究利用最新的三维纵波地震速度模型,解决了位于TF表层轨迹之下的最高地幔深度的一系列锐化的(~10km)纵波速度对比度(~4%)突变。代表了上地幔组构的地震各项异常数据显示在TF附近各向异性的方向和幅度大小发生了相似的变化。这些数据表明TF是岩石圈尺度的剪切带且在沿着TF恢复了430公里处的右侧位移后,纵波的速度快速异常与北美克拉通边缘轮廓一致。该研究认为,目前位于阿拉斯加东部的快速构造异常是Mackenzie克拉通的一块轮廓清晰的碎片,其在晚白垩世至始新世期间被TF凿穿并向西北位移。目前位于NCC南部的第二个克拉通碎片,可能与上地幔深度的Cassiar岩层有关。这些观察首次证明,大型岩石圈尺度的剪切带穿过难熔地幔,并且在世界范围内的科迪勒拉山脉内产生克拉通地幔物质的主要侧向位移的证据。

原文链接:

Geology (2020) 48 (11): 1120–1125.

DOI:

(译者:袁梦)

17

金红石中纳米级微量元素团块的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意义

金红石中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例如:铅Pb,铀U,锆Zr)通常被用来获取地质事件的性质和时间。但是微量元素的迁移会影响温度和时间的厘定,且其迁移性的主控因素仍存在争论。鉴于此,研究人员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原子探针层析成像表征了西澳大利亚Capricorn造山带中金红石的微米至纳米级微量元素分布。在大于20微米的尺度下,单个矿物颗粒中没有明显的微量元素分异,而且锆石谐和年龄1872 6 Ma(2σ)也没有同位素扰动的迹象。在纳米级尺度下,可以观察到20纳米的富微量元素(铝Al,铬Cr,铅Pb,钒V)团块。团块的 207 Pb/ 206 Pb比值为 (2σ),说明他们形成于结晶前,可能是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作者认为这些团块是由于上部角闪岩相变质过程中瞬时形成的放射性破坏点捕获流体活动性元素形成的。这种捕获会影响团块中元素体扩散的活化能。团块较低的数量及密度指示了其形成时间,说明变质作用峰值温度持续时间较短,为小于10 百万年的事件。研究结果说明运用微量元素手段判断金红石中的体扩散将比假定其为均一介质时更为复杂。

原文链接:

Geology (2020) 48 (11): 1126–1130.

DOI:

(译者:韩舒筠@CUGB/MQ)

18

次年稳定同位素记录揭示的南极洲西摩岛与白垩纪-古近纪界线附近两个灭绝期有关的气候变暖和季节性缺氧

碳酸盐双壳贝类高分辨率稳定同位素(δ 18 O和δ 13 C)增生的贝壳年轮年代学可以提供对了解灭绝期有用的次年环境记录,这种灭绝期通常是快速变化和不稳定的时期。该研究展示了在南极洲西摩岛白垩纪-古近纪界线(KPB)对Lahillia larseni双壳贝类的高分辨率连续采样结果。这些数据突出了δ 18 O和δ 13 C值不规则的两个灭绝期与形成化石的最后时期一致:一个是在KPB,另一个是在明显灭绝事件的15万年之前。由于表现为较低的δ 18 O值,该研究将这两个时期都解释为气候变暖的时期,并且有季节性缺氧,表现为低异常( ‰至 ‰VPDB)的δ 13 C值和高的(2‰至19‰)的季节变化。低氧条件可能是较早灭绝事件的一种引发机制,并可能延长了KPB灭绝后的恢复时间。

原文链接:

Geology (2020) 48(11):1131–1136.

DOI:

(译者:掉帧青年萧暮春@YU)

美编&校对:覃华清

鱼类生长机制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甘蓝型油菜与兰花籽、诸葛菜的种属问杂交、抗虫棉、克隆羊多利、转基因番茄、转基因鱼

鱼类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鱼在性成熟前生长速度快,性成熟后生长速度慢。在从鱼苗到成年鱼的生长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鱼的绝对生长速度(日增重)逐渐增大,相对生长速度 (日增童占体重的百分率,也被称为日增长率或日增重率)逐渐下降。主要养殖鱼类鱼苗的相对生长速度通常是下塘前3~10天最大, 日增长率为15%~25%,日增重率为30%~57%,以后,相对生长速度逐渐减小。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一般在孵化后到第3~4年绝对生长速度最大;2岁的鲤鱼、鲫鱼、鳊鱼和鲂鱼绝对生长速度最快。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有:1.性别多数雄性鱼比雌性鱼性成熟早,雄性鱼生长高峰提前结束。因而,雄性鱼体格比雌性鱼小。2.饵料在饲养密度和水质一定的条件下,使用数量适宜和质量好的饵料,鱼类的生长速度快;使用数量少和质量差的饵料,鱼类的生长速度慢。应当注意的是,投入饵料过多,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是水体浮游生物过分生长,导致水体缺氧而使鱼类死亡。3.密度在水质和饵料一定的条件下,鱼类的养殖密度越大生长越缓慢。这主要是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鱼类对饵料和溶解氧等资源的竞争越剧烈,鱼类因不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其他适宜的环境条件而限制了生长。

growth of fish鱼类长度和重量的增长。是鱼类摄食、消化吸收食物转化成机体新组织效率的体现。鱼类通过生长这一机制, 自动调节其增殖节律、消耗饵料的强度和衰老进程,以适应生活条件的变化。因此,鱼类生长的研究,为渔业资源的评估和合理利用提供生物学依据。生长特点 鱼类生长随着发育阶段的不同而有变化。长度生长最快速时期通常是在性成熟之前。这时进入体内的食物能量相当大部分用于长度生长。性成熟后,进入体内的食物能量大部分供给性腺发育、性细胞的成熟,以及保障越冬和生殖过程能量的消耗。因而体重增长迅速,长度生长速度缓慢下来,衰老是寿命较长的鱼类所特有的生命阶段。这时对饵料的消化吸收能力降低,绝大部分的食物能量用于维持生命活动和越冬能量的贮备,生长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现象。鱼类的长度生长是不可逆的过程,但重量生长却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波动。大多数温带鱼类最大生物量出现在结束索饵的季节,最小生物量出现在产卵之后的时期。热带鱼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影响鱼类生长的因子很多。饵料的数量、质量及其可获性是影响鱼类生长的重要因素。营养价值高的饵料能保障鱼类较快生长。营养条件恶化,生长缓慢,个体间生长差异扩大,形成同一世代鱼大小参差不齐,从而影响性成熟的迟早。每一种鱼都有其生长最适温度,在此温度范围内,鱼类的代谢速率高,生长顺利。温度偏高、偏低,生长都将受影响。其他如栖息水域的氧气状况,起着促进和抑制代谢反应速率的作用;盐度影响着一些环境因子作用的发挥。

论文参考文献制作

最简单的是用百度学术,输入论文题目,查到你要的文章,点引用,复制粘贴即可!

1、参考文献按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次序,用中括号的数字连续编号,依次书写作者、文献名、杂志或书名、卷号或期刊号、出版时间。

2、参考文献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2005)标准执行。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于文后。

3、“参考文献”四个字左顶格,黑体,四号,段前段后1行。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与后面文字间空两格,如需要两行,第二行文字要位于编号的后边,与第一行文字对齐。

4、参考文献内容采用宋体,五号,行间距20磅,序号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每一条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扩展资料:

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

2、文献类型标识:M、C、N、J、D、R、S、P。

3、对于数据库、计算机程序和电子公告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电子文献类型标识DB、CP、EB。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和其标识: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

灭火器注塑模论文参考文献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问题及处置方法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石油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它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石油化工企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要着重加强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工作。从目前石油化工企业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入手,提出相关的处置方法,帮助石油化工企业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词 :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问题;处置方法

1石油化工企业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

1)企业消防安全意识较弱石油化工企业一般是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进行生产运作的,其所用的原料和生产出的产品都具有很大的爆炸可能性。但是当前我国大多数的石油化工企业的管理人员消防安全意识较弱,只注重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忽视了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导致一些易燃易爆的化学物品缺乏有效的管理,甚至最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消防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由于石油化工企业建筑比较复杂,生产原料和产品具有化学性质,生产设备存在特殊性等原因,一旦石油化工企业发生火灾或爆炸事件,那么必将危害性极大。但就目前来看,很多的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基础设施并不够完善,普遍存在抗灾能力较弱,火灾报警器反应不够灵敏,水源供应较难等问题。

3)企业员工的消防能力较低我国大部分石油化工企业对工作人员消防能力的培训大多只停留在肤浅的安全讲座上,并没有进一步的提升工作人员的消防技能。因此,化工企业的工作人员缺乏系统的消防安全培训和日常的消防安全知识,对于化工设备和化学物品的爆炸危害性不甚了解,导致当工作人员面临火灾时手忙脚乱,耽误了最佳的补救时机,给石油化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阻碍了化工企业的长期发展。

4)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国内的石油化工企业大多注重生产,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高效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导致在处理火灾事件时,分工不够明确,相关的责任也得不到有效的落实,最后给企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2解决化工企业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方法

1)提高企业的消防安全意识石油化工企业首先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化工企业可以通过开展消防安全演练活动来锻炼工作人员面对火灾发生的反应能力,使工作人员意识到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其次,化工企业应该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和企业内部建筑结构,制定有效的应急对策,增强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合理有序地推进各部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而全面提高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意识。

2)制定科学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石油化工企业应该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执行。企业还要对生产原料和机械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查,这样有利于企业及时地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维护了企业的利益。化工企业在明确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时要落实相关责任,使企业的每位员工清楚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3)完善企业的消防安全防护体系石油化工企业应该改变消防安全工作重于形式的现状,构建完善的消防体系。首先,企业要完善消防的基础设施,实现对消防设施的及时更新,比如企业根据相关规定应该选择水系统或泡沫系统灭火,或者在企业内部安装全新的消防安全预警系统等。其次,企业要分步地推进消防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逃生计划和后期处理方案,完善消防安全防护体系。

4)提高企业员工消防的专业水平石油化工企业要加强对工作人员消防能力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消防的专业水平。化工企业可以先在企业内部选择身体素质较好的员工进行专业的消防技能培训,还可以聘请专业素质高的消防人员指导工作人员,为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推进提供人才资源。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的消防人才队伍,可以有效避免火灾和爆炸事件的发生,进而减少人员的伤亡。

5)做好企业火灾现场的救援工作化工企业由于某处设备的阀门未能拧紧或者其他方面出现了问题没有被及时地发现,结果导致发生了火灾。这时消防人员应该穿戴好防护服后迅速地赶往火场,及时联系相关的工作人员,快速地掌握燃烧物料的性质,在对火情进行全面的了解之后估计火灾发生的范围,划定警戒区域。

3结束语

解决石油化工企业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损失,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应该通过提高消防安全防护意识,完善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制定科学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消防能力等措施推进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石化工业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提高企业和国家的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延明,张颖.浅谈石油化工企业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及处置对策[J].石油化工建设,2016,38(6):32-35.

[2]余君.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监管质量对策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6(12).

作者:左庆忠 单位:大庆油田消防支队特勤大队特种勤务中队

音频制作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作者在音乐 教育 论文中引用、参考过的文献资料,包括观点出处和引文出处,是音乐教育论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2] 刘育锋. 东莞农民工子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3] 陈志圣. 洋蛮河镇古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4] 张云鹏. 浅析乌海市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及改善 措施 [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5] 王莹. 上世纪末河南省洛阳市小学音乐教育状况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6] 綦琳娜. 大城市小学音乐教育改进策略[D]. 黑龙江大学 2013

[7] 徐晓妹. 小学音乐教育应把握 儿童 心理发展[D]. 辽宁师范大学 2010

[8] 张丽. 天津西部小学音乐教育课堂教学问题与现状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 2012

[9] 罗杰. 丹巴县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0] 何芳. 小学音乐教育与儿童良好性格培养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5

[11] 蒙桂生. 从了解价值入手,让学生爱上音乐课[J]. 基础教育研究. 2011(14)

[12] 马婧. 浅谈音乐课实施创新教学的思考[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1(06)

[13] 范子泉. 河南温县司马懿得胜鼓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4] 何宇鹏. 河南新乡“中州大鼓”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5] 韩晓娜. 唐宋曲子词的音乐学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 薛建男.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 夏晨伶. 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3] 冷雪姣. 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4] 冯宝安. 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5] 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 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6]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

[7] 胡彩云,__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8]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

[9]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10] 徐晓东,邵文其,洪仙瑜等着.社会转型与办学体制创新[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11]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 王聚伍. 流行音乐事象中的刘欢演唱风格研究[D]. 河南大学 2011

[2] 辛颖. “女子十二乐坊”的发展及存在方式研究[D]. 河南大学 2010

[3] 金亚文主编.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 喻先贵. 音乐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个性发展”[J]. 考试周刊. 2010(39)

[5] 贾涛. 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问题与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23)

[6] 甘民. 中学新教师的成长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2011

[7] 王永平.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学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状况与建议[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8] 张敬敏. 第四代评价理论视角下的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策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9] 王敬环.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考试周刊. 2009(06)

[10] 马莹.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07(Z2)

[11] 唐松林着.中国农村教师发展研究[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12] 周世斌着.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 方法 [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

[13] 高慧娟. 新课程背景下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衔接初探[D]. 河南大学 2011

[14] 王安国.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4(04)

[15] 钱建良.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J]. 小学教学研究. 2003(02)

[16] 张向秋.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17] 刘洪良. 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猜你喜欢:

1. 浅谈音乐教育论文

2.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3.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论文

4. 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

音乐学参考文献

引用参考文献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者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关于音乐参考文献有哪些?

[1] 廖叔同着.西方音乐一千年[M]. 三联书店, 2004

[2] 王黎平. 浅谈电影音乐审美的.多元化[J]. 电影文学. 2010(22)

[3] 邢艺,主编.西方钢琴作品曲名全集[M].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4] 肖晶. 罗西尼声乐套曲《威尼斯赛船会》的艺术特色及演唱风格探析[D].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5] 杨儒怀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6] 郭赛男. 论罗西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D]. 山东师范大学 2011

[7] (美) 弗里德伯格,着.成功钢琴家攻略[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

[8] 高为杰,陈丹布编着.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9] 卡尔·莱默尔(KarlLeimer),瓦尔特·吉泽金(WalterGieseking)着,姜丹译.现代钢琴演奏技巧[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10] (德)格奥尔格·克内普勒着,王昭仁译.19世纪音乐史[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11] 曾睿娟. 罗西尼歌剧唱段中女声花腔部分的特点及其运用[D]. 武汉音乐学院 2006

[12] 宋晶. 罗西尼喜歌剧中两位女主角罗西娜与辛德瑞拉的主要唱段及人物分析[D]. 首都师范大学 2007

[13] 李京宪. 罗西尼艺术歌曲《舞曲》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把握[D].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14] 高晓光,吴国翥编着.钢琴艺术百科辞典[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1

[15] 钱仁康,钱亦平着.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16] 张玲玲. 透过歌剧《塞密拉米德》看罗西尼次女高音的风格及特征[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09)

[17] 喻家燕. 钢琴学习中的踏板基本运用技法[J].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2)

[1] 邱鑫. 久石让音乐中的和声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2] 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3] 王少维. 纵聚类音乐分析法研究[D]. 上海音乐学院 2013

[4] 冶鸿德. 二十世纪(五种)音乐分析法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3

[5] 石慧. 梅西安《被遗忘的奉献》音乐分析[D]. 中央音乐学院 2011

[6] 邱鑫. 久石让音乐中的和声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7] 蒋长清. 电脑音乐与多声部音乐写作论[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8] 王艺. 约翰·菲尔德夜曲初探[D]. 山西大学 2010

[9] 陈昀. 福斯特歌曲在美国大众音乐发展中的地位[D]. 华南理工大学 2014

[10] 王菲. 军旅歌曲《热爱》艺术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2014

[11] 耿仁甫. 音乐分析法研究[D]. 贵州大学 2008

[12] 欧阳文思. 音乐鉴赏中动漫的现代理念探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4

[13] 许黎. 无词人声作品类别与特征探析[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14] 张盼盼. 约翰·斯塔米茨交响乐的音乐学研究[D]. 山东艺术学院 2014

[15] 刘岩晶. 申克音乐分析体系与传统音乐分析体系个案比较[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16] 金华芳. 《陕北四章》第一乐章的音乐分析及演奏心得[D]. 中央音乐学院 2011

[17] 司季发. 序列“准则”与赋格“结构”的融合[D]. 福建师范大学 2013

[18] 蒋长清. 电脑音乐与多声部音乐写作论[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19] 程露. 高平《舞狂》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D]. 武汉音乐学院 2013

[20] 李凌之. 西班牙魅力-格拉纳多斯《戈雅之画》之音乐分析与踏板运用[D].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21] 彭志敏着.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

在写作音乐论文过程中,正确地标注以及合理地引用参考文献不仅关系到音乐论文的质量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态度。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付娜. 儿童 二胡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D]. 河南大学 2014

[2] 王扬扬. 唐代教坊考述[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3] 王珣. 邓州罗卷戏的历史与现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4] 汪怡帆.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5] 张倩. 两汉魏晋太常音乐机构考辨[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6] 杜化丽. 《全唐诗》中琵琶史料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7] 刘欢. 义务 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现状探析[D]. 贵州师范大学 2014

[8] 李建荣. 姜夔自度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9] 桑玉婷. 少年儿童手风琴启蒙教材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10]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1] 王越. 论发展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音乐修养[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2] 陈兆君. 钢琴即兴演奏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3] 柴森.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 河北大学 2014

[14] 孙近钧. 新乡市小学生管乐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与途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5] 陈晓静. 谈明清时期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16] 王哲. 临清时调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17] 徐忠奎. 宋代说唱音乐的商业性特征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18] 栗晓洋. 民间音乐-西平大铜器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19] 于琼芳. 河南浚县庙会中“踩高跷”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1]郝红英。九十年代中国 文化 中的怀旧倾向[D].华南师范大学 2002.

[2]郑恺。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8

[3]刘可欣。流行音乐研究[D].北京大学。2003

[4]张婧。论大众文化中的怀旧情结[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贾永平。审美中的怀旧现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6]王志辉。“中国风”流行音乐的价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

[7]郭星星。大陆校园民谣与台湾校园民歌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8]王耀宗。中国当代校园歌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

[9]张秀娟。大众传播语境下流行歌词的古典回归[D]福建师范大学。2012

[10]魏蕾。唐宋诗词在现代流行歌曲中的潜行与显现[D]中南民族大学 2012

[11]丁洁。电影音乐类型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0

[12]王丽娟。大众审美情趣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D]陕西师范大学,2010

[13]杨秀敏。论当下中国流行音乐新趋势[D]山东师范大学。2009

[14]王黎。流行音乐与文化消费[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

[15]吴磊。关于中国流行音乐与大众传媒的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2004

[16]李广平。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特征[J].北京:词刊。2004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赵玲玲。《文学与怀旧--论民族记忆的艺术传承》[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3]朱光潜。谈美[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4][苏]列。谢。维戈茨基着,周新译《。艺术心理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5]于润洋。音乐美学史学论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6]杜洪泉。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概论。[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

[7]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5

[8]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9]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10]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1]孙蕤。中国流行音乐简史[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12]陶辛。流行音乐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13]周志芬,赵一萍。 音乐与戏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

[14]傅雪漪。戏曲传统声乐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15]陶东风。社会转型期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1. 2017年音乐论文文献

2. 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3. 音乐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4. 音乐方面论文综述范文

5. 艺术类论文参考文献

  • 索引序列
  • 火山模型制作论文参考文献
  • 鱼类生长机制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 论文参考文献制作
  • 灭火器注塑模论文参考文献
  • 音频制作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