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论文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论文

发布时间: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论文

首先,是对自由经济制度的反思。由于在危机之间以计划经济模式发展的苏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工业成就,危机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各国对经济进行了全面的调控。以美国为例,知道里根政府时期,才重新回归自由经济模式。同时,自由经济的回归也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其次,为全球工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了契机。大萧条阶段全球工业生产能力大规模萎缩。使用旧技术、旧生产模式、旧管理制度的企业大规模倒闭。只有使用新型技术的企业才能够生存。危机末期各国都对本国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美国、德国)为接下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好了准备最后。是资本家对剩余价值剥削的隐蔽性进一步加深,对殖民地由直接剥削变为间接剥削。由于危机导致各国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加大。战前两个世界主要国家的工人阶级取得了本国的政权(苏维埃俄国和国家社会主义德国)战后迎来了国际共运和民族独立的高潮。帝国主义国家开始以剪刀差剥削新生民主国家

经济危机影响如下:1经济: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2政治: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面临更严峻考验3国际: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提高了政府对经济的政策参与性质,即是凯恩斯主义;以关税的形式强化了经济的名族主义;激起了作为共产主义替代物的浪漫-极权主义政治运动(如德国纳粹)。大萧条相对于其他单一原因来说是最能够解释为什么在1932年到1938年之间欧洲大陆和拉丁美洲各国政治逐渐右翼化;使德国、日本为了摆脱大萧条开始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与法西斯主义道路;阿道夫·希特勒、东条英机等独裁者的崛起,间接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为苏联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期。

发生在1929年10月的华尔街大崩盘或许是金融世界遭受过的最大灾难. 过去,美国也曾经历过股市恐慌与金融萧条,但没有一次像这一次一样对美国普通市民的生活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因为紧接而来的大萧条将使大部分人身陷困难.在危机期间,穷人苦熬,富人慢慢将多余的沉淀消费完之后,生产再次恢复;如此往复循环,像发癫痫病一样无穷无尽. 1929年的经济危机就是通货膨胀. 1对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面临挑战,另外失业率持续升高,垄断资本家与人民间矛盾加剧.一方面人民生活用品极缺,另一方面资本家为了利益浪费掉大量生活用品.资本主义经济黄金时期消失,社会矛盾加剧. 2 而这次经济危机也有相对积极的一方面影响,比如罗斯福新政开辟了资本主义经济新时期(政府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这是之前在资本主义国家没有过的,也为二战后西欧重建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东西.) 3 最坏的影响是“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比如说希特勒的纳粹独裁统治就是因为经济危机而造成的. 4 俄国这时候已经不存在了,至于对苏联的话基本没有什么实质影响,苏联此时正在进行“一五”计划,并且成功地由传统农业国转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同时由于斯大林的执政,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逐渐放弃了新经济政策,所以资本主义国家的危机基本没有波及到苏联. 5 对中国表面没有什么影响,但其深远影响却是极坏的.原因是日本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变,军部少壮派上台(1936年),并企图将其经济危机转嫁到中国身上,在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要注意的是,在1931年日本已经开始了阴谋) 6 可以这么说,这次经济危机是二战爆发的潜在原因

美国经济危机论文

老师布置的作业哇!先说下经济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下降,因为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大,出口增幅会下降,出口对GDP的贡献将会下降 第二,小部分资本会外流。美国经济出现问题后,一些公司因为资金缺乏,可能会撤回部分海外投资,或者把附属机构及在海外的投资卖掉以解大本营的燃眉之急。但因为目前中国资本账户的限制,有些直接投资不一定能马上撤得出去。 第三,金融机构利润空间会缩小,过去动辙百分之几十、甚至成倍增长的可能性不会有了。 不过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会太大。 首先是中国这几年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取得了成效,在金融改革上已取得很大进展,处理了许多呆坏账问题,使得金融体系有了一定的抵御风险能力。 其次,中国的资本账户没有完全放开,资本的大出大入受到限制。 其三,先前国内股市在宏观政策的调控下,先期已经进行了调整。 其四,中国金融机构介入衍生产品不多。像住房贷款证券化等业务,才刚开始起动。如果美国的金融危机过两年爆发,对中国的金融部门影响会更大。 总之,中国的抵抗能力很强的. 2.我们作为老百姓的应该做些什么呢 或者说能做些什么呢? 由于出口受到很大影响,所以经济的增长需要靠扩大内需来维持,也就是增加消费和投资,关键还是扩大有效需求,就是老百姓的消费了。所以我们作为老百姓应该对我国的经济有信心,该怎么消费还怎么消费,甚至还要尽自己的能力尽可能多的消费,不要听说金融危机了,都攥着钱不花了,如果这样的话,经济萧条后受伤的还是咱老百姓。 3.我们的生活会受到什么影响 物价 股票 房产 等等... 作为普通老百姓,你的日常生活受到的影响不大, 对于物价:一些产品的价格在近几个月会变得低些,因为出口受到影响,本来出口的产品出不去了都留到了国内,根据物以稀为贵的原则,相对以前会便宜些。不过对于一些生活必需品,它具有价格刚性,比如馒头,你总得要吃饭吧,所以价格一般不变。 对于股票: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使人们望而却步,总体形势不好。(我对股票不很懂,正在研究) 对于房产:现在北京的房价一降再降,有的楼盘一夜降了7000大元/㎡。对于一线大城市,短期会降的,幅度不会小,二线的,会降,幅度不大,县城基本不动或小涨。 要知道国家现在的购房优惠政策(首付款可以是20%,购房贷款利率为正常贷款利率的的倍)和现在房价的下降以及人们的观望是个矛盾,这就会造成很多人一直在观望,一直在等待房价继续下降,但要知道需要住房的到最后还是要购买,这些人的购买一旦开始很明显就会造成房价的反弹。至于反弹何时开始我也说不好,就看人们的观望到什么时候,五个月,半年,一年?都有可能。 抄的!!!!

经济危机对美国银行业的影响(1)美国银行业的复苏将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经济复苏初期,企业贷款需求微弱。在经济复苏初期, 企业的融资需求一般通过自身资金解决,而不通过银行渠道 解决。因此与银行贷款标准放松相背离的是企业的贷款需求 08 年12 月份至今依然持续下跌,但6 月份的下跌势头已经有所放缓。而商业地产贷款需求进入6 月份以来下跌的速度 仍未放缓。信用卡违约率和抵押贷款拖欠率仍在不断上升。在失业 率仍然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信用卡违约率和抵押贷款拖欠率 仍在不断上升。银行业将最少需要三年时间消化完大部分抵押贷款损 失。正如我们在5 月份的月报中所说,根据压力测试的结果, 美国各大银行在未来两年中可能遭受的亏损总额高达5992 亿美元。但美国银行08 年拨备前盈利1846 亿美元,07 年拨 备前盈利1692 亿美元。按美国银行07、08 年的拨备前的盈利水平,美国银行将最少需要三年时间可以消化完大部分抵 押贷款损失。我们认为美国银行业最坏时期已经过去,未来仍有巨额 的证券损失减值,但资产减值将会以可以预见的速度进行, 银行业的复苏也将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2)受损个人资产负债表需要较长时间修复从2007 年1 季度至2008 年4 季度,美国家庭净资产与 个人可支配收入比已经从 倍下降到了 倍。美国家庭 在金融海啸中巨额的财富损失已经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模 式,个人储蓄率已经从危机前近乎零的水平急剧上升至目前 的,而且还有继续上升的苗头。同时在经济复苏阶段, 企业对新增加人手非常谨慎,因此在经济复苏以后,失业率 有可能仍将在高位持续一段时间。预计失业率在2010 年仍 维持在10%的水平,居民消费在失业率高企的情况下难以有 较大幅度的提升。这将使得占美国GDP 构成70%以上的消费部分,无法延 续04-07 年连续4 年对美国GDP 增长 2%的贡献比例。08 年 该部分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已经下降为。金融危机改 变了美国人传统的消费模式,受损个人资产负债表需要较长 时间修复。目前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进入尾声,房价出现企稳反弹 的迹象,信贷市场也逐步恢复借贷的功能。但金融危机对实 体经济的影响仍将持续,表现为失业率的高企,居民消费能力的下降和企业投资信心不足。目前美国经济仍处于筑底的 过程,未来需要较长的时间来修复受损的银行和个人的资产 负债表。

这次经济危机起因、预防与解决方案一、 经济危机的起源、发展(一)、能源在国际供求关系中形成的紧张新局面随着发展中国家的迅猛发展,世界对能源的需求形势紧张起来。1、 以石油、煤炭为代表的能源类商品供求紧张局面2、 钢铁、石灰等基本生产材料供不应求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能源类的需求,拥有充足的能源,是发展经济的必要动力保证3、运输业的空前繁荣巨大物资的转移依托于运输业的广泛深入发展,使世界加大对能源的需求成为现实,无论是海上运输业、陆地运输业还是航空运输业的工作量与强度日益紧张起来(二)、在恶意炒作下,泡沫的急剧发展由于这样的现状,世界各大投资与投机商紧张的忙碌于各行各业发展预期的计算、目前实现盈利状况的计算中,忙碌于社会各行各业的实体经济调研中,忙碌于计算自身的赢余如何分配与有效利用中。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上的飞跃,最终,各经济领域无论是投资和投机无法等到取得实际调研结果,被迫凭借对经济的预期进入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体系中。1、石油价格长期以来一直受不稳定供求关系影响(1)、石油是世界交易最活跃的商品,世界上各类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各种各样的纷繁复杂的机构乃至很多国家对石油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炒作嫌疑。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了暴炒原油价格的投机。(2)、从发展中国家来看,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巨大,这样导致发展中国家大量囤积石油,以备未来发展之需。但随着发展中国家大量囤积石油,原本已不稳定的石油供需格局被严重打乱,价格与日俱增。(3)、世界部分发达国家预期到发展中国家对石油的这一需求形势,为了保证本国民族产业的稳定发展,囤积了大量石油,在各类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的进一步积极参与中,早已把石油价格炒到一个相对的高位,但随着预期的逐步实现与库存是持续消耗、国内的需求状况和石油价格逐步走高,还会大量跟进买入石油,所以价格越涨越高。(4)这一时期,恰好世界上提出能源枯竭论,成为石油价格暴涨的理论依据,到达了历史从未有过的高位。这其中,国际汇率变化对石油价格波动也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形成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就不一一阐述了。但事情总会有尽头的时侯,当各国都囤积了大量石油之时,生产方还未弄清楚这样暴涨是什么原因?由市场规律调节着石油价格已开始逐步走低,随着世界各国不再大量囤积石油,现实中对石油需求有没有预期那样高,石油价格逐步走向低谷。目前,石油价格在日趋平稳。2、起源于世界对能源类商品的需求,运输业首当其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投资银行、投资机构纷纷投身于炒波罗的海指数(海洋运输指数)中,随着波罗的海指数的日益攀升,各发展中国家的相关行业利用手中闲余资金盲目的投身于这一行列中,致使指数空前高涨,形成了巨额收益空间,也形成了巨大的泡沫,各类投资银行与投资机构纷纷撤出离场,巨大泡沫迅速破裂。(三)、能源价格急剧变化背后的实体经济链条又发生着怎样变化呢?1、高级金融衍生品种的破裂——次贷危机世界各国实体经济中类似美国房利美、房地美这样状况大量存在。(1)、次贷危机的根本运行规律我国已经通过各种媒体为大众进行解读了。大家都已经了解这个问题的发生、发展情况了。随着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愈演愈烈,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其起源于发展滞缓的房地产行业对盈利的奢求,以维持日渐放缓的成长性。(一部分为引用)(2)、建造不稳定的经济格局,在无任何保证的情况下出售贷款两家公司为美国房贷市场提供稳定和流动的资金,他们不直接把贷款借给购屋人。相反,他们从银行和其他放贷者那儿购买按揭合同,给银行或放贷者腾出更多的现金再贷给买房人士,或延长更多的贷款;然后他们把从银行买来的按揭合同加以包装,变成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再把“包装品”转手出售给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或个人投资者。使泡沫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极致,本身为公司贷款,又是下游的消费贷款——双重泡沫经济效应(以后称之为双重泡沫)(见附1)。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甚至出现拖欠、断供,法拍屋的金额不值其控股的房贷按揭,使这两家公司受到严重打击,这种经济模式给世界各国经济正常发展埋下了极大隐患。2、投资与投机及恶意炒作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投资与投机及恶意炒作之间的矛盾在原经济(经济发展相对比较缓慢)状况下达到了一个相对平衡的局势,伴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不断加速发展,对各类物资的需求不断加大,这一相对平衡的局势被打破。投机领域日益活跃,各经济领域无处不充斥着投机取巧,以迅速获取最大投机收益,时间就是金钱,已经没有人研究去怎样投资了,有些人这时候提出了“劳动价值批判论”,由于利益的驱使,各经济领域原本正常发展的局势被打乱,一些企业主管财务的人员不来企业上班了,搞经济研究的不去研究经济规律了,行政管理人员也不去认真管理了,大商小贩也纷纷加入,各类人群在共同的目标下进入了股市、期货、能源、贵金属等各种可交易的金融领域进行大量而频繁的交易,以套取大量现金。人类似乎从此不再需要去改造社会了,不再用劳动去创造财富了,开始重视投机、炒作,使原本就不平稳的各类市场变得更加活跃起来,各种价格飞速增长;实体经济领域由于缺少资金注入,各类物价高涨,甚至劳动力大量流出,各类企业举步维艰,并且有相当一部分资金在飞速的流出,实体经济正逐步走向衰退,种种矛盾日益激化。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加充分的体现在暴炒、恶意投机中。3、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各个国家经济独立发展不相称投资银行与投资基金从规范经营上可以视为是规范发展的,是在一定规范、规章、制度指导下进行合法、合规的生产经营。其优点是可以使发展薄弱的经济体在整体经济发展中呈现平衡共同发展的态势。由于人类所构建的“平衡发展”态势并不稳定,社会是不停歇的发展着的,人类也从未停止过创造价值与财富。所以,怎样有效控制投资银行、投资基金、乃至于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全球化全民参预的经济大发展、大繁荣背后的资金量与现金流成为全球化经济危机的隐形杀手,这一课题就突现出来。如何规范全球化金融市场,这个已经脱离本国经济领域的问题,有待世界各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与政治家共同面对与探讨解决方案——全球经济一体化新经济格局如何有效控制其发展趋势。不管怎样,这个问题需要今后逐步解决,我们看到这次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经济危机冲击着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国家、甚至是区域性国家经济共同体,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世界上各经济体的单独发展不相称。4、实体经济产业链条的断裂(1)、由于石油等能源类商品价格高涨,吞没了相关产业的巨大利润,使其无法继续正常运转,无法产出价值,从而带来了相继停业、亏损、破产与倒闭。(2)、资金链的断裂。正常生产经营制造出来的利润比不上投机、炒作带来的利润大,必然形成轻生产,重投机这一趋势,甚至有人提出“劳动价值批判论”这样的论调。使实体经济雪上加霜,保证正常运营的资金大量撤出,使一部分企业只能保证基本运转,无发展可言。伴随着这个巨大泡沫的破裂,给社会各阶层的资金造成巨额亏损,企业资金由于错误投机无法回流进行生产经营,现实世界中的大量企业都面临着营运资金短缺这个难题。由于各类企业无法正常运转,货物积压,销路不畅,企业周转不灵,开始形成员工失业局面。(3)、失业队伍迅速扩大,失业比例迅速上升形成消费指数迅速下降。由于失业人员不断增加,人心惶恐,有工作的担心会失业,没有工作就意味着没有经济来源,社会无法为消费者提供信心保证与资金保证,消费能力迅速减弱,消费市场迅速退缩,社会上形成无法持续消费的现状,企业在市场中收回资金愈难,面临更加困难的处境,失业人数将持续上升,形成恶性循环。正是由于这样经济一步一步走向危机,并且愈演愈裂,最终,造成世界性金融危机。二、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1、企业不能正常运转停产、关闭、破产… …2、社会上除政府维持一部分部门正常运转,社会上其他很多行业失去了原有功能。3、百姓大量失业,缺少收入保证,治安状况恶化,社会不稳定。这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多重打击十分严重,发达国家尤为突出,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救助措施,经济将会持续衰退3-5年。

编辑词条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 时间:1929年 —— 1933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出现极不平衡的繁荣。美国靠对德国贷款和国内信贷消费繁荣,法国靠巨额赔款和贸易保护取得经济增长,英国经济则在国际竞争中衰落,经济停滞,脆弱而缺乏竞争力的日本在接二连三的危机中震荡,相反,德国虽然要对外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并失去阿尔萨斯和洛林,国内社会动荡,却依靠巨额外债更新了工业设备,重新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强国。这种极不平衡的繁荣终于以一场大萧条告终。 从技术上看,一战以后的繁荣似乎有着很坚实的基础。汽车、化学、电气是这一轮技术革命的主导力量。美国的汽车产量从1919年的150多万辆增加三倍,达到平均每六人一辆汽车的水平,其产值占到全国总产值的8%。发电量增长一倍以上,各种电机及电器日益普及,电冰箱、洗衣机已成为日常用品。家电产值从1921年的1060万美元,增到1929年的亿美元。化学工业变得非常庞大。炼油业发展迅速,汽车产量从1919年的亿桶增加到1929年的亿桶。汽车轮胎的需要推动了橡胶工业的发展。人造丝、化肥等新兴产业也迅速崛起。但是,造船业仍然缺乏国际竞争力,船舶市场主要为英国和德国所占领。制鞋及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失去国际竞争优势,产量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减少。农业也长期萧条。一方面欧洲各国保护本国农业,建立保护关税,另一方面靠廉价劳动力的阿根廷、加拿大的粮食大量投入国际市场,使美国农产品出口不断下降,农产品价格不断下跌。1929年美国出口小麦价值仅为1919年的1/3,肉类仅为1/9(1919年小麦出口值为10亿美元,肉类出口值为7亿美元)。然而,农业萧条却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农场的现代化,依靠手工劳动的中小农场大量被兼并,农场主人数减少了50万,农场规模迅速扩大。1930年,全国600万个农场中300万小农场仅生产了11%的农作物。此外,煤炭工业受到石油工业的替代,铁路运输受到汽车运输的替代,都走上了下坡路。铁路运输业的就业人数从1920年的200万减少到170万。 但是,美国的繁荣不仅建立在新兴工业的蓬勃发展上,也建立竞争对手的牺牲和信贷增长上。从1924年到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为35亿美元。1926年,70%的汽车是通过赊销实现的。更重要的是,美国工业品价廉物美,国际竞争力强劲,工业品出口越来越多,进出口相抵年年顺差,数值由三、四亿美元至十亿美元不等,积累起强大的资本赢余。与此相应,则是英国经济的停滞和日本经济危机频仍,德国巨额外债。从1924年到1929年间,英国工业生产仅增长12%,与美国相差甚远。煤炭、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均深陷困境。虽然汽车、电气和化学工业发展也很迅速,但是仍不及美国。英国贸易额仍一直占世界第一位,在1921年到1929年期间每年的贸易额都在90亿美元以上,但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则从1913年的下降到1929年的,工业品出口占世界份额从26%下降到22%,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最高年份逆差竟达4亿英镑。贸易逆差越来越高,也使英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力量越来越强。1915年,英国已经以筹措战争经费为由,对进口汽车、钟表、乐器和电影等征收的从价税。这种关税直到1924年(战争结束后第7年)才被工党政府终止,但1925年保守党政府又重新开征,而且范围有所扩大。英国工业缺乏竞争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在恢复金本位制时英镑的定价过高。虽然如此,由于有国际投资利润回流,英国的国际收支还勉强保持平衡。 法国的情况特别好。法国得到了德国81。51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又收复了煤钢产区阿尔萨斯和洛林,取得了对萨尔产煤区15年的代管权,并夺取了德国在多哥、喀麦隆、叙利亚、黎巴嫩等殖民地的统治权,加上实行比较严格的贸易保护,使法国工业和农业在20年代迅速发展。与美、英两国相比,法国重工业的进展尤其令人瞩目。生铁产量从1919年的133万吨增长到1929年的1036万吨,钢产量从1919年的129万吨增长到1929年的972万吨。汽车、电力、化学等新兴工业发展更快,汽车产量从1920年的4万辆增长到1929年的25万辆。更有意义的是,由于法国一方面保护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却用低定价的法朗打开国外市场,法国出口猛增,至1923年时,已超过进口5倍之多,进出口总额则从1918年的270亿法郎增至1929年的1083亿法郎。巨额贸易顺差加上投资利润回流,黄金大量流入法国。1928年以后,法国拥有的黄金仅次于美国。法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从1920年的5%提高到1930年时的8%。 意大利也不错。1925年的工业生产是1922年的157%。棉纺织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工业都进展迅速。但意大利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于法国,甚至落后于日本。1929年时,意大利的汽车年产量才达到万辆。 德国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直到1924年,由于付出巨额赔款,失去大量工业和运输设施,德国物价失去控制,财政经济一片混乱。1924年,英国出于维持欧洲大陆均势需要,美国出于利用德国工业能力获利需要,两国又都不希望德国步俄国后尘发生革命,故出台了一个“道威斯计划”,给予德国8亿金马克的贷款。在此计划的鼓励下,国际资本源源不断流入德国,从1924年到1929年,外国投资总数高达320亿金马克,美国资本为主,英国资本其次。这一时期,由于得到的资本多,而付出的赔款少,德国工业设备得以普遍更新,生产技术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不仅如此,得到外国资本的多为实力雄厚的德国各大垄断工业集团,这进一步增强了德国工业的垄断程度。蒂森、克虏伯、西门子、曼奈斯曼、弗利克等的实力较前更为强大。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德国债台高筑,且需支付大量赔款。虽然工业生产能力得以迅速恢复,而人民生活仍然十分艰难。只要德国出于稳定政局需要,推迟偿还债务,推迟支付赔款,或者在德国的投资利润不能实现,则国际经济循环将立刻中断。 日本的情形与德国颇为相似。虽然日本是战胜国,但是日本工业能力很弱,完全经不住美欧各国工业的打击。一战刚结束时,英、法、德等国的经济尚未恢复,日本得到了美国工业的大量订单,丝织品和船舶大量出口美国,经济一度繁荣。但随后,欧美各国商品大量涌向日本及亚洲市场,日本货节节败退,导致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1920年至1921年,日本工业总产量下降了,其中造船业,采矿业,机器制造业,生铁。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下降达55%-82%。出口下降,国际收支逆差达亿日元,外汇储备从13亿日元减少到6亿日元。事实上,由于日本缺乏国际竞争力,从1920年到1929年,日本的贸易逆差达33亿日元。农业也未能幸免。3500个缫丝厂停工,200万蚕农陷入绝境。同时,国际廉价粮食大量输入日本,加上国内市场萧条,粮食价格一跌再跌。此后,米麦产量长期停滞。1923年9月1日,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东京和横滨的建筑绝大部分被毁,财产损失达100亿日元之巨,使已经处于深度萧条中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震后,从1923年到1927年,日本政府向美英等国举借巨额外债,数量高达亿美元。靠借钱和战争中捞取的储备,日本政府向国内各大财团发放高达13亿日元的救济贷款,这样,日本经济才逐渐摆脱萧条,进入一个缓慢发展的时期。但1927年日本又爆发金融危机。一些银行由于拥有大量未经整理的震灾票据而周转不灵,形成挤兑风潮。经济危机和萧条继之而来。政府共拨款12亿日元救助三井、三菱等大银行。还未等日本喘过气来,从美国爆发的更大危机又来到了。这一过程产生了两个意义深远的后果,其一是欠下巨额国际债务,成为引发大萧条的国际债务链的重要环节。其二是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倒闭,日本工业高度垄断化。垄断财团控制的日本经济一方面强加技术更新,另一方面则是实行贸易保护。更加意味深长的是,它促成了勾消债务、实行军国主义的政治力量的进一步壮大。从这个角度看,关东大地震对于日本的意义正如一战失败对于德国的意义,而德国和日本的巨额债务则又是美国繁荣所系。 极不平衡的繁荣孕育着极不平常的危机。在短短三年投资热潮后,从1927年起,德国工业危机已经开始形成。由于沉重的债务和赔款偿付,德国国内市场狭小,巨大的新增生产能力必须在高速出口增长中实现。然而,美、英、法等国既要德国的赔款,又拒绝进口德国的工业品,使德国的巨额投资利润无法实现。1929年3月,英国裴熹爵士在全国贸易会议发发出警告说:“我们正遭到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的威胁。由于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的政府采取贸易限制政策,以致债务国无法还债,我们正面临着这种危机。我们现已无法阻止一次金融崩溃。那些贷款国家的钱收不回来。” 这场危机果然爆发了。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暴跌。从那时起至1932年,纽约股票价格跌掉六分之一以上,全美证券贬值总计840亿美元。纽约股市跌暴后,美国经济陷入危机。美国大量抽回对德国的投资,德国经济跟着全面崩溃。英国在德国也有大量投资,英国证券市场应声倒地,英国经济陷入危机。法国经济的独立性相对高一些,但也摆脱不了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而且此前法国经济本身的也早已出现投资过热,到1930年,法国终于陷入危机。这样,一场席卷全球的大萧条拉开了序幕。 美国是债务繁荣的受益者,也是债务链断裂的最大受害者。从1929年到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从2036亿美元降为1415亿美元(按1958年价格计算),降幅高达30%。工商企业倒闭86500多家,工业生产下降,进出口贸易锐减,企业利润从100亿美元下降至10亿美元。危机最严重时,美国主要工业企业基本停止运行。汽车工业开工率仅为5%,钢铁工业15%。农业也惨遭劫难,谷物价格下降三分之二,农业货币总收入由1929年的113亿美元减少为亿美元。银行系统首当其冲,破产数高达10500家,占全部银行的49%。黄金外流,存款被挤兑,到1933年3月时整个银行系统陷入瘫痪。失业率(不含半失业者)高达25%。1933年以后,美国经济进入长时间的所谓“特种萧条”时期。尽管有“新政”等缓和危机的措施,美国经济仍然复苏乏力,一直到第二次大战爆发以后的1941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才超过危机前的1929年。 德国是危机的主要发源地,也是危机的主要受害者。从1929年到1932年,德国工业设备利用率下降到36%,全部工业生产下降了40%,对外贸易额下降60%,物价下跌30%。其中,主要工业产量下降幅度更大,铁产量减少70%,造船业产值下跌80%。工业危机反过来又导致了金融危机。1931年7月,德国达姆斯达特银行倒闭,引发银行挤兑风潮,国家黄金储备由亿马克减少到亿马克,柏林九大银行减为四个。失业率急剧上升,1932年高达,加上半失业者,则1932年德国全失业和半失业人数高达工人总数的三分之二。奇高的失业率为希特勒上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土壤。应该承认,希特勒政权对外取消债务,对内实施国民经济军事化,的确使德国的工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经济迅速发展,失业率迅速下降,1938年时失业率低至。从1932年到1938年,德国生铁产量由390万吨上升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而铝、镁和车床的产量竟高于美国。从1933年到1939年,德国重工业和军火工业增长倍,消费资料生产也增长了43%。与德国相比,美国罗斯福的新政则只是暂时缓解了萧条。直到一九四一年美国参战后,美国国民经济也转入战时计划经济轨道,美国才彻底摆脱了大萧条。虽然德、美两国的政权性质和所信奉的意识形态大不相同,但就摆脱市场激烈竞争产生的萧条而言,却有着内在的共同性:停止经济战争,统一调配资源,社会各阶层所得比例相对稳定。 危机对日本的打击也十分沉重。从1929年到1931年,日本出口下降,进口下降。大批银行和工商企业破产倒闭,主要工业部门开工率只有50%,工业总产值下降,其中煤下降,生铁,钢,船舶,棉纺织品下降。农业总产值也下降了40%,生丝价格猛跌,占农户总数40%的养蚕农户遭到致命打击。日本的对策也是自上而下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从1931年开始,政府通过以“重要产业统制法》为首的一系列经济统制法令,把工、农、金、贸各领域控制起来;又在各个部门中强行组织卡特尔和托拉斯,把中小企业置于财阀的控制之下。然后对各垄断企业发出大批军事订货,从1931年到1936年,军事订货共达50亿日元之巨。在此期间,政府还投资10多亿元兴建、扩建和改组国营军事工业。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最大受益者是新老财阀。到1937年,八大老财阀(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大仓、浅野、川崎、古河)以及五大新财阀(日产、日氮、日曹、森、理研)拥有的资本达亿日元,占全国公司总资本的。在接受军事订货的110家企业中,拥有实力的工厂几乎全是属于三井、三菱、住友、大仓、久原等少数财阀的。在经济垄断化的前提下,日本企业在国内市场保持垄断性高价,对外则实施低价倾销,以获得必要的外汇,购买战略资源和工业设备。从1931年到1934年,日本出口额由亿日元增至亿日元。其中棉纺织品的输出,在1933年超过英国而居世界第一,震动了欧美各国。 英国的危机相对缓和一些。原因有二,一是此前英国经济长期处于停滞或缓慢发展状态,剩余资本主要投放到国外;二是英国在危机后加强了贸易保护,使英国工业的相对市场份额有所扩大。从1929年的最高点到1932年的最低点,英国工业生产仅下降了32%,远低于美国。但主要工业部门也受严重冲击,钢产量下降46%,生铁产量下降53%,纺织品生产下降三分之二,煤产量下降五分之一。在1932年英国对农业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以前,英国农业受危机影响严重。对外贸易也大幅下降,出口值从1929年到1931年第3季度降低了30%,对外贸易的逆差从1930年的亿英镑增加到1931年的亿英镑,与此同时,投资利润回流却从亿英镑减至3亿英镑,英国第一次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危机促使英国最终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建立帝国关税特惠制,也促使英国放弃金本位制,英镑大幅度贬值。前者保护了英国的国内市场,后者增强了英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两者的合力使英国成为大萧条的相对受益者。 法国经济相对独立。它既没有对德国的大量债权,也没有与此相应的工业设备输出。二十年代的法国繁荣主要依靠德国赔款提供资本扩大生产,依靠低价法郎扩大出口。因此,当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时,法国还处在繁荣的顶峰。1930年中,在本国投资过热和国外市场萎缩的双重冲击下,法国“贝壳银行”破产,经济危机才波及法国。即使如此,法国的危机深度也低于美国。以1929年危机前的最高点与1932年危机时的最低点相比,工业生产下降了。其中,冶金工业下降,机器制造业下降,建筑工业下降。轻工业的危机似乎更严重。1932年法国轻工业比1928年下降64%。但是,由于法国应对危机的措施不力,法国的危机持续时间最长。在英镑、美元相继贬值,贸易壁垒高筑,日本、德国工业军事化,并对外实施倾销的前提下,法国却继续维持金本位制,法国工业继续相对分散,法国工业的出口竞争力大大下降。1937年法国出口几乎比1929年减少了四分之三,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法国所占的比重由1929年的下降到1937年的。与此同时,法国对外投资的收入却由于外国债务人的破产而减少,降幅达50%以上。由此,法国的国际收支逆差日益扩大,1932年时即达50亿法郎。在财政上,法国不但没有采取扩张政策,反而强调财政平衡,坚持通货紧缩。直到1936年9月29日,法国才被迫将法郎贬值29%。此后到1937年4月,法国出口增加了12%,工业生产增加了13%。但是,这一措施来得太晚,1937年—1938年美国再次陷入经济危机,相当程度上抵消了法郎的贬值。 总的来看,危机进一步加强贸易保护,调整了各国经济的相对地位。英、德、日等国应对危机的措施及时正确,其国际市场份额提高;美、法两国的应对措施则显得迟缓、乏力,国际市场份额大幅下降。美国的损失特别值得注意。美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从1929年的下降到1938年的,低于1913年时的36%。美国所拥有的巨额战债化为乌有,外国投资大量抽回,1938年,美国国外投资存量减少为115亿美元,比1929年减少三分之一。美国的国际贸易地位也急剧下降。1929年至1938年,美国的进口份额由降至,出口由降至。英国则依靠其广大的殖民地夺回了世界贸易总额的首席位置。英联邦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南非等)建立帝国关税特惠制。德国也在其统治区及殖民地(欧洲大陆及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实施贸易封锁。在亚洲市场上,美国的贸易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日本和德国。美国是靠第二次世界大战才重新夺回失去的国际市场份额,并再度称雄世界的。

2008年冰岛经济危机论文

简论的根本原因,2008年的经济危机根源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不对称。包括不对称,不对称的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为什么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不对称性,在早期马克思得出结论: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1,从主观主义,资本主义追求最大程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越来越多的经济资本。虽然实体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增长是有限的,但资本主义的欲望无限,但它已经做了今天的自我控制,但贪婪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当资本主义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资本控制,它会创建一个虚拟的经济总量大于实物经济总量。当这个结果是增加使虚拟经济的支持,买不起真正的经济,经济危机开始显现出来了。此外,由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资本主义,过渡到资本转移到高利润的行业,在一个低利润的行业,缺乏资金,最终导致虚拟经济的结构失衡的实体经济,也能产生经济波动。 2,从生产与发展生产力的客观因素,各种元素的比例也将进行调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其他因素(如石油和能源)生产增长或负增长,资金将被削弱。这已经引起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疲软。很长一段时间,资本是强大的,基于充足的原材料和能源,以及劳动力过剩。的资本是在一个卖方的市场,在买方市场中的其他元素。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这一增长是大于其他元素的需求,雄厚的资金和薄弱。 2008年,由于前一个周期的积累危机加剧,同时显示,生产要素,尤其是原材料和能源,近年来由于相对较大的变量。 2008年的经济危机(2008-10-13 19点14分02秒)的萧条 - 2008年的经济危机耶鲁大学今年秋天比前几年,我从哈佛...... />冬眠的熊在华尔街或光谷 人尖叫着醒来惊恐地抛出了手中所有酒吧挤满了失业的朋友街道或步行 BR />政府的门,我打开烟盒点燃在纽约1929年眼泪,没用的下降溅入破千玛格丽特,每件作品要求: 肯定是明天,会是更好吗? 全球金融体系正面临着自1929年以来最大的危机。疾病开始在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如何引领全球经济的深刻的危机呢?前翻云覆雨的华尔街,为什么是脆弱的呢?在政府的手和市场的手,应该是在这场危机中的作用,如何挽救全球经济于既倒? 次贷危机终于彻底打破了华尔街神话,继贝尔斯登(Bear Stearns)被枪杀在下降,全美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有158年的历史也快死了,要么破产或额外的援助,在战后金融史上,曾经有信誉的雷曼兄弟倒在今天是绝对的指示意义的事件。因为这是没有的情况下,但系统性风险的爆发。 当前世界正经历着一次在一个世纪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的金融危机,也被称为金融风暴的影响,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的类型,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货币贬值幅度较大整个地区,经济总量和经济规模更大的损失并损害经济的增长。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上升,社会各界的普遍衰退,甚至的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金融危机中,由于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的偿付能力下降,美国住房价格下跌的最根本原因。美国家庭的储蓄率持续下降,当美国居民债台高筑难以支撑的房地产泡沫,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是必然的,导致次级和优级浮动利率按揭贷款的拖欠率显著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无法偿还房贷要多。 一旦这些按揭贷款的集合,导致了信??贷损失。手走出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导致华尔街主要金融机构的崩溃或者被接管,华尔街辉煌的时代宣告结束。 9月15日,美国政府拒绝给予援助之手,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由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将加深全球经济景气周期下行几乎成为定局。 迄今为止,华尔街五大独立投资银行,在半年内消失,更多的金融机构在等待命运的审判。全球金融资本主义是否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政府应该更多地参与市场微观运作? 贪婪和恐惧是体现在各方面的次贷危机,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内人士理查德·比特纳在“次贷危机真相”一书开了一个可怕的事实 - 几乎在每个环节都充满了谎言和虚假评估。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的斥责,“近年来,有相当一部分贷款人是既不负责任也不谨慎”的美联储主席的语言体系中,几乎等同于疯狂和非理性的。 但事实绝非如此简单,次贷危机不仅暴露了金融机构的疯狂,但也暴露了疯狂的美国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房地产贷款在美国的消费贷款支持的基础上,通过增值的房屋,购房者购房贷款,消费贷款,通过房地产形成的各种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产品,资产证券化,销往世界各地 - 贷款,消费,生产链条,负债或者债权的形式,全球以美元计价的资产源源不断地汇集到了美国。美国政府隐性担保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链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是吗?这是美国政府介入之前,美国债券证券化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末,是使用按揭贷款的举措,在促进消费,之前的花朵,在克林顿时代,美国的经济数据,这是美国的隐性担保政府前几十万亿的次贷产品销往世界各地,通过两个房间。看,次贷危机不仅是一个梦想,突发的金融和资本市场,由美国政府主导的金融资本主义拯救美国经济,国家政策,以节省消费者的破产。如果金融市场崩溃,共同击败了美国政府和美国金融资本主义。 美国金融市场的创新能力是无与伦比的,但金融市场的任何一种无法抗拒体制的欺诈行为,而次贷危机恰恰显示了大面积作弊的?系统,从评级机构,以保证公司幸免。 造假过程中,金融资产发生爆炸。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表示,全球金融资产占世界年产量的比例,从1980年的109%飙升至316%,在2005年,全球股市的核心资产达到1400000亿美元。同一时期,在英国的金融资产的比例从278%上升到359%,而美国,从303%到405%。约瑟夫 - 阿克曼(约瑟夫·阿克曼),德意志银行(德意志银行)的首席执行官,说:“我不再相信市场的自我修复的能力,政府采取了对房利美和房地美,拯救贝尔斯登(Bear Stearns)已达到的极限政府的控制能力。 次贷危机,国际金融市场将出现深刻的变化。视觉表现,金融资产量的下降,投资者越来越趋向保守。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总裁任志刚表示:“最终,我们可能会发现有必要返回到基本的根本目的,融资,监管机构,负责保护公共利益的实现,最简单的方法去重新认识到长内可能更具成本效益。“实际上说,我们不希望华尔街复杂时,没有人能理解金融衍生工具,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金融中介,而不是让贪婪的暴利。 投资者开始保护自己,持有现金,最保守的投资资产,以度过寒冬:每一个市场的投资者减少他们的杠杆位置,投资者转向安全资产,如现金和政府债券。次贷危机,金融衍生品应该有明确的界限,金融市场趋向保守,保守的趋势是公认的。直到生存所引发的次贷周期,本轮经济衰退,全球金融市场将再次打开。 相信在美国的金融创新体系,将变得更加谨慎,他们不信任是难以控制的金融体系的复杂性,次贷危机将让他们看到的破坏监管的损失金融市场力的国家的主权投资基金和金融创新会更加谨慎。几十个金融认为,金融资本主义返回政府控制的道路是不可能的,但会加强监管之路,否则,美国政府会继续帮助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以及由破产机构的威胁。监管手段可能包括收紧资本要求,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更加透明的金融机构,评级机构失去了信任度,将受更严厉的惩罚造假者,谨慎的金融市场的政府信用担保。 次贷危机在美国金融资本主义的刮骨疗药物的过程中催生了像1929年的大萧条,新政,安然,世通破产催生了萨班斯 - 奥克斯利法案“,次贷危机将带来的新手段控制,新的金融产品。 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感受最深的金融危机,但经济增长放缓,而不是向银行借贷,信用卡不能透支。 目前的金融危机是一百年的共识 金融危机的影响,也被称为金融风暴,全部或大部分的财务指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和地区(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尖锐,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次贷危机终于彻底打破了华尔街神话,继贝尔斯登(Bear Stearns)被枪杀在秋季,有158年的历史的全美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宣布破产,有信誉雷曼下降到今天在战后金融史上绝对是指标性意义的事件。因为这是没有的情况下,但系统性风险的爆发。 当前世界正经历着一次在一个世纪的金融危机。图片的全球化,这场危机不仅涉及到的东西,或丰富的东西,在中国的每个人都应该密切关注它会给我们的生活改变... - 国际变化: 十月20,2010,韩国政府实施的大规模金融救援计划十月20,2010,ING大规模的注资,荷兰政府 BR /> 2008年10月20日,拉丁美洲央行将努力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 2010年10月17日,德国€500十亿救援计划的城市 2010年10月17日,花旗集团失去了美国最大银行宝座 2010年10月15日,美股再现“黑色星期三” 2010年10月14日,美国公布了第一轮的救市计划的详细信息, 2010年10月13日,英国向银行注资37亿英镑2008年10 12个欧元区国家通过大规模的救援计划 2010年10月10号,西班牙政府批准成立的规模为30亿美元欧元基金 2008年10月9日,冰岛政府金融监管委员会宣布接管该国最大的商业银行Kaupthing 2008年,瑞典宣布援助 2008 10 7,冰岛政府宣布接管陷入财政困难,当地第二大银行Landsbanki银行, 2008年10月,道琼斯指数在四年内首次跌破10000点,这是该指数自2004年10月,是影响中国经济首先,这是美国家庭的巨额负债,消化扩大产能美国金融危机的第一次跌破000点大关 2008金融危机,首先会带来的心理冲击。这场危机是必然到被制造在中国的资本市场的悲观情绪,中国持有的这些金融机构的资产会缩水,海外投资者也卖了很多的中国资产回自己的国家帮助自己,并从而施加向下的压力对中国的资本市场。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经济是高度外向型,进口和出口值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60%,之前它是精确的,因为在美国人的借贷和支出,以消化的过剩生产能力在中国,因此,美国金融和制造双繁荣,现在美国金融浇不可避免美国人借钱消费模式在中国的结束以及与受影响。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乌云聚集在未来两年内,世界将是一个新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中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 董道:中国是一个大面积受次贷危机的涛说,从底层表面而言,中国是唯一的真正大面积的国家没有受到影响,次贷危机。资本项目的控制保存一次,但金融自由化,开放资本账户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的...... 申银万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有限虽然央行的干预,美国次贷危机正在缓解。但最近,随着进一步暴露的一些问题,情况似乎已成为严重的再次海外证券市场,因此出现了大幅调整... 花旗集团(Citigroup)经济学家:次贷危机对中国没有直接影响如果美国陷入抑郁的测量在美国经济放缓1%,中国的经济增长将放缓至%。美国可能降息,下半年年的%,而1-2降息的可能,明年继续,并最终在2008年年底达到中性水平的利率为%。 ... 巴曙松:次贷危机对中国股市影响不大次贷危机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巴曙松认为影响不大。他认为,次贷危机对中国股市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影响,直接接触管道是价格之争还可能有兴趣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格林斯潘:美国金融危机的一个世纪以来的情况下格林斯潘表示,美国NBC的采访,这是出现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继续影响美国房地产价格。 罗杰斯:一辈子看不到金融危机触底反弹罗杰斯说,这是一个漫长的道路,事实上,在我们的一生中,似乎看不到。他说:“伯南克(美联储主席)和他的人开始救援,这可能掩盖一段时间,当然,我不知道他们可以掩盖多久,然后灾难将继续。” 伯南克提出了对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转让,伯南克提出的在美国金融公司资产负债表的不良资产转移到一个新的机构。该计划是另一个努力保罗ER塞纳和伯南克的后,他们没有恢复金融和房地产市场的信心。 保尔森: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是美国经济的活力的主骨架,对美国经济和美国家庭福利的关键持有的信心,美国金融市场的灵活性保尔森说。我们应该持有的金融资本的信心,美国市场的灵活性。 卡恩:明年经济会反弹回来卡恩表示,尽管美国的金融风暴爆发前增加了潜在的威胁到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货币基金有望逐步复苏,在2009年的全球经济。 IMF预测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4%左右,这将反映在美国,欧洲,日本,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增长势头正在放缓。 索罗斯:英国是下,索罗斯接受记者采访时,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陷入困境的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美国国际集团(AIG),以表达他们的意见。他说:“我担心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仍在进入风暴的过程中,而非走出风暴。” --- 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全国中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保持贷款基准利率 美联储的举措名单联合暂免征收个人储蓄存款利息税的日期10月9日,其他五央行联手降息,下调50个基点美联储9000亿输血银行体系降息50基点 欧洲央行增加金融体系注入努力英国宣布新的救市计划将花费5千亿英镑,欧盟国家将提高最低存款担保额度日本首相下令,每天3次,日本央行货币市场注入俄罗斯的银行大量注入950十亿卢布俄罗斯股市发展大规模追加经济对策建立新的价格限制幅度澳大利亚央行降息100个基点,为16年来最西班牙设立了€30十亿资金,以支持银行荷兰帐户他们的银行存款担保的金额提高至10万欧元德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各种应急措施 --- 幕后的2008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罪魁祸首...... />:投资者的过度消费的无限扩张的消费及透支背后捣鬼。美国依靠资本市场的泡沫来维持消费者的透支行为,市场被放大了无法控制的。 罪魁祸首:的旗帜下,华尔街金融创新的名义,引进各种高风险的金融产品,不断拓展市场的金融从业者的腰包鼓起来,造成泡沫越来越大。 罪魁祸首:稳压器打开和关闭美国较为宽松的监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风暴,而整个监管体制显然已经无法跟上金融创新的速度。 罪魁祸首:服从亚洲国家传统模式的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美国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运输流动性的无限动机,以便有足够的流动性。 2008年的经济危机寒风来袭,在国内同行业,2009年的市场在等待着看到他的脸在2008年忽然狂风袭击了家居行业在2009年预计将有一些保留表示一般政策利好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只能影响。 2008相对于2007年“非常有前途”的预期,今年的预测,2009年,“还没有到等待和观望”所取代。 喧嚣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在2008年,人们都希望在2009年有一个新的开始。 但是,忽然狂风袭击面对2008年,居民部门在2009年预计将有一定的保留态度普遍良好的政策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只能影响。 2008相对于2007年,“非常有前途”的预期,今年的预测,2009年,“还没有到等待和观望”所取代。 中信地产副总裁先生,章迂锫预测,股价处于低迷状态,并且将继续下去,直到2009年年底。张在国内同行业预测,现在看来,是不是一个好消息。佛山检验检疫局陶瓷负责人梁波清还认为,更多的困难还在后头:“我个人认为,冬天还没有,只能说是秋天的危机相当大的影响,越冷的时候会有“”真正的冬天很快就来了。客户的部分订单延迟交货,我们探讨明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更为严重。“百陶集团主席兼董事总经理蒲鼎新也表示,明年,还有更多潜在的隐患。也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更多的不确定性,2009年,世界的珠海世邦家,已进驻广州打算购物,但受金融风暴影响,也只有暂时放缓的步伐的扩张。 行业加速竞争不坏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该行业的是,虽然金融危机的爆发突然性强,但并非空穴来风,市场的调整是必然的。 “市场不会一直不错,基本3年是一段时间的调整。太热了房地产市场,几年前,缓冲是正常的,现在,不看太悲观了。”有业内人士表示。 时,面对市场形势的变化,企业普遍采取两种方法。防守和进攻。 08年后在寒冷的袭击,被称为一个真正的冬天在2009年,大多数的企业都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 出现的危机,刺激国内同行业中,新的规划2009年的发展战略。 对于企业来说,2009年的储备期,也是爆发期。一些优秀企业,采取不利的经济,并趁机吸入以扩大地盘和其他市场转暖后的危机,已经远远走在别人的前面。 另外的设计在2009年,服务企业的市场竞争的武器。 星艺“10年”装修保修服务,在业界一直享有盛名。 “我们装修的售后保修服务了10年,这一承诺是从”星艺董事长罗带球不是一般的企业承诺,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保持了一贯的服务承诺,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后记:更是不可预知的,在风云变幻的2009年,该行业一直预测和准备,而不再是在2008年的风暴造成的无奈。 2009年,是一个“真正的冬天”,或“保持低调,多年来所有,家居业似乎已经准备好了的结果,也认为2009年宣布! 前几天我写过的论文您选择了一个点,记下它

听我给你分析,专业的!大约在01年的时候,美联储实行低利率的政策,存贷利率都比较低, 而当时美国的房市看好,房价一路上涨 这个时候,一些不吸收公共存款,资本充足率低的房地产金融机构,就贷款给一些欠缺还款能力保障的人,比如没有稳定工作的或收入较低的人 因为贷款利率低,还款的风险相对较小,而且房价上涨快,即使贷款人还不起钱了,这些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收回房产作为抵押,将房产卖出去,甚至对于当初借钱买房的人,卖出去的钱还了款,都还有剩余,所以美国人信心大增,大力发扬了这种让人人买得起房的方式 这些金融机构把带出去的款,作为债权,通过一些包装,卖到了二级市场, 在二级市场,这些债权又被划分成四个等级,优先级,次优级,次级和股本级 这个划分是这样的,一旦借钱的人还款,全部用于优先级,当优先级还完了,再还次优级,次优级还完了再还次级等等 对于股本级,由于风险太高,资本市场(另一些金融机构)又推出一个保证,如果你收不到还款了,我就帮他还,但是你收到了,我收点手续费 这样一来,这些债权被大大小小的投资银行,基金,对冲机构,保险公司全部买走了 然而从05年开始,美国的利率上涨,房价下跌,这样一来还不起钱和不愿意还钱的人增加的很快,导致从最初的房贷金融机构到后来的投资银行以及各种基金和商业银行都陆续出现了资金短缺和流动性不足,这种问题并不是刚开始就暴露出来的,在多年的累积时候,在2008年,以本次金融危机的形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第一波冲击)从最初的房地产金融机构开始(房利美和房地美等 ), (第二波冲击)到大量购买了这些债权的投资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和贝尔斯登等) (第三波冲击)最后购买信用评级价高的(优先级,次优级等)的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商业银行等,也纷纷倒闭(因为这些机构要求安全性,不能购买评级低的债权,但是随着资本市场恶化,本来信用评级高的债权,评级也被下调,他们只能选择卖出 ,然而此时已经卖不出去了) 造成本次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美联储在05年转变实行高利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错误选择,以及美国金融工具市场的过度发展,是主要的两个方面

我要坚强 不能下岗

一、金融危机爆发的影响:2008年的9月份里面, 雷曼兄弟这个美国企业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我就很奇怪,为什么一个美国企业的破产会引起这么大的骚动?接着,接二连三地,美林低价售卖给美国银行,美国政府投入巨款救援AIG集团……,这些大大小小令人不安的新闻都预兆一场大风暴将要来临。而这一切仅仅是危机的开始?在随后的短短2个多月的时间里,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并开始危及各个国家的经济?全球股市大跌?金融机构陷入困境?汽车纺织企业相继倒闭?失业率大幅上升……种种迹象表明全球经济已经开始下滑。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免遭打击。2008 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为负增长;银行倒闭数超过了前5 年的总和;失业率达到16 年来最高点。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创下了英国企业史上最大亏损记录;北欧的冰岛到了国家破产的境地。我国出口业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农民工失业人数继续上升。那么,到底这次世界性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二、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在我看来,金融危机它的最大影响发生在欧美众多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它的根源始终离不开该经济体制的缺陷,我从书上看到一个很专业的名词——生产剩余价值。虽然,现在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不是那种以前马克思所定义的纯粹以资本为所有目的的社会。但是,由于与生俱来的价值观念不同,资本主义社会,在我们看来,就是奢侈与享乐的天堂。随着他们的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欲望的日益膨胀,导致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而这次由“次贷危机”这条导火线所引爆的新一轮经济危机,正正说明了这一点。我总体看了下,近几年美国经济的走向,正如许多评论家说预测的:经济发展速度下降---政府下调利率刺激经济增长----市场利率下降---信贷扩张-----银行为谋求高额利润-----贷款给信用差的客户-----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积累------经济发展高涨发生通货膨胀----政府为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利率-----次级贷款者还不起贷款------次贷危机-----金融危机。这样,一个马克思的逻辑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资本制度的内在矛盾—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过剩—透支消费—违约率上升—经济危机。美国的过度消费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过度储蓄是这次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美国人乃至许多西方国家的人,长期以来消费过度,他们向往先享受再付出的生活。当他们遇到财政上困难的时候,他们才会去努力攒钱。另外,我觉得西方社会的贫富差距很严重,虽说有政府的福利保障系统,那些穷人不至于风餐露宿、流落街头、衣不掩体的地步,但是对比着富人们那些大鱼大肉,高床软枕的奢侈生活,有谁不想生活过得更好?在利益的驱使下,加上众多银行所发放的贷款优惠政策,他们终于选择了过着贷款的生活。这种贷款的金融体制其实风险是十分大的,一旦产生信用危机,就足以拖垮这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在这么多年来,听新闻的报道,美国的对外经济表现为长期贸易逆差,这些逆差主要靠印刷美元“埋单”。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石油生产国居民则是储蓄过度,长期贸易顺差,积累起大量的美元储备。这些美国经济体外的美元储备需要寻找对应的金融资产来投资,这就为华尔街金融衍生品创造、美国本土资产价格的泡沫化提供了基础。1990年代后期,美国的金融业吸收着来自全球的资金不断壮大,金融产业成为了一个大产业,吸纳大量的就业,产生大量的产值。但是,虚拟经济一旦脱离实体经济,必定演变成一种虚幻经济。如果将华尔街的金融产业视作一台巨大的昼夜不停运作的“机器”,它一方面吸纳全球金融资源,同时通过其“生产”变成全球各地一个个投融资项目,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用资本在生产中获得的收益回报给全球投资者。如此循环,华尔街的金融产业是没有问题的。或者,这些金融产品的创造立足美国本土的实体经济,能促使美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那么危机出现的概率也可以大大下降。然而,由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周期已经进入IT周期波段的末尾,缺乏投资机会,而且美国已经将大量的制造业转移到国外,通过制造业信息化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机会也失去,近期又不可能有大量的科技创新项目吸纳融资。在这种情况下,华尔街金融资产的供应没有坚实的实体经济发展作为支撑,如同用纸包装着水库一样。近年来,美国房地产投资异军突起,这应该算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但是这些房地产的销售对象主要是美国中下收入阶层。在美国制造业转移的情况下,中下阶层的收入难以提高,在金融资产泡沫推动下的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升,最终把他们逼到破产的地步,引发了世界性债务危机。因此,这次金融危机的本质是“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只是放大了“次贷”危机,将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风暴。为什么这次金融危机影响至深,范围之广比1997年的金融风暴还厉害?我认为,目前全球化的程度已经越来加深了,而且通过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全球资金流动变得越来越紧密了。美国作为全球的金融科技中心,其跨国企业的脉络渗透到不同的国家,所以在这次危机置身事外,几乎是不可能的。每个国家所能做到的事,就是尽量减轻危机所带来的影响。至于我们中国,作为新崛起的经济大国,承担着风险比机遇要多。三、危机下的中国: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我们中国比往年少吸收了外国的投资,出口的贸易额也有所下降。以我们珠江三角洲为例,我们的制造业体系很大程度是依赖外国的资金来进行进出口的制造加工,这些产业也多数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一旦撤走了外商投资,很多中小型的厂家商家就面临倒闭的境地。这样不仅使我们的产业结构有所改变,而且会伴随大量失业人员,引起社会动荡。另外,宏观上看,假如美国真的大印美金来转嫁危机,把握这大量美元储备美国债券的中国可能就遭受严重的损失了。到时候,中国的赤字就大幅上升,中国人民创造的财富就在这次的危机中白白流失了。还有最受影响的中国股市,无数股民在这个水深火热的世界中挣扎。不过,也好像听到了不错的消息,就是很多国有和民营企业纷纷趁低吸纳,收购世界大品牌,将他们收归“国有”。希望随着收购外国企业,吸收他们的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打造国内自主创新品牌,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同时拉动国内内需,增加出口份额。我认为,在目前危机还没有明朗改善的时期,我们中国应该:1、做好本分。不断完善国内的经济体制,尤其是金融监管体系和社会体系,统筹好城乡之间和贫富之间的发展问题,以充实完整健康的体制应对未知的风险。2、扩大内需。让人民合理拉动国内需求,从而使更多的企业厂家进行生产,拉动就业率,改善人们生活。3、注意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发展高新环保产业,自主创新开创品牌。四、对危机引发的国际争端的担忧:现在,国际最为激烈的焦点就是朝核问题,我对朝鲜非常担心。不知道我想得对不对,我担心的是历史重演。我记得在历史书上看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背景是在1938年的那场经济危机之下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转嫁危机带来的损失,就通过战争一方面转移国内注意力,另一方面大发战争财。而在这个同样敏感的时刻,偏偏朝鲜这个国家不好好收着本分,来发展核武器,扰乱了国际的安宁。我担心的是,美国会不会趁机,通过联合国安理会的强烈反感,来实施军事行动,企图转嫁危机。虽然说现在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大规模的战争是打不起来的,但是,一旦涉及中国和日本这两大经济国家,那后果可就不能设想了。假如美国真的有机会来干涉朝鲜的内政,就有可能将战火蔓延到有大量美元储备的中国来,而且日本这个在本次危机受伤最严重之一的国家,也可能插手搞局。这样一来,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了。希望,中国凭着一贯和平的作风,和作为大国的影响力下,在国际纷争中斡旋,化解这次朝核问题,至少在本次金融危机下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这是我曾经的作业,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经济危机论文

危机总是让人惊心动魄,有时扣人心弦。危机是紧张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危机的议论文,仅供参考。

关于危机的议论文篇一

危机蕴育希望。因为失败了,我们才会有渴望成功的欲望;因为摔倒了,我们才会有站起来的需求;因为有了危机,我们心中才有了希望!

危机总是让人惊心动魄,有时扣人心弦。危机是紧张的。

在危机中,人们得到了认识自己潜能的机会,让人在危机时刻展现风采;微机让人在危机的时刻展露出真情、亲情、友情、爱情的真正含义……危机让人不得不收藏。

别人都拿希望与危机做对比,常说:“危机使人恐惧,希望使人惊喜;危机使人厌恶,希望使人喜爱。人人都躲避危机,人人都向往希望。危机中的希望就如沙漠中的绿洲,苦茶中的糖果,黑暗中的灯光。”我觉得事实上危机没有这么可怕。有两个例子说明了危机对人也是一种辅导工具。

一个农民为了救自己的儿子,竟然在危机时刻抬起一辆压在儿子身上的轻型卡车。儿子得救后,他又试着抬车,这次却无论如何也抬不动了。

还有一件,一个小孩被绑架后,犯罪团伙知道他的父亲连家庭电话都记不到,就让他父亲背出圆周率。这父亲二话不说,竟准确的背诵了圆周率后15000位。创造了中国的一项“吉尼斯”记录。

事后,这两位父亲走在了一起,说:“是危机给了我们拥有一次机会,让我们拥有创造奇迹的希望!危机是美好的!

所以说,生活中缺少希望或遗忘危机都是不行的,因为它们使我们人生中的一个小坎,轻轻一跃就过去了。

如果说危机是狂风吹来的乌云,我会说:“让狂风来得更猛烈些吧!让白云来得更多一些吧!”让我们一起来收藏危机吧!

关于危机的议论文篇二

“危机”与“机会”,只相差一个字,但深层含义却相距千里。不过,如我们能在危机中寻找到机会,而不是一味地将精力集中与危险和困难,我想,结果应该是会大不一样的。 三国时期的曹操和袁绍。曹操兵力薄弱,对于与兵力雄厚的袁绍作战,根本就是以卵击石,毫无胜算。

袁绍坐拥百万兵马,肯定是胜券在握。然而,他们作战之后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兵力雄厚的袁绍最终败给了兵力薄弱的曹操,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曹操的谋臣比袁绍的好,难道说袁绍身边就没有优秀的谋臣吗?不可能,若是没有优秀的谋臣,他也不可能有机会在乱世之中争得一席之地。

那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原来是因为曹操自知兵力硬拼是肯定打不过袁绍的,那就只有找机会来险中求胜啊!最后找到了袁绍军队的弱点,一举打败袁绍。 还有许多当时著名的战例,如“赤壁之战”,不也是百万雄师对阵薄弱军队,后以失败告终吗?那确实是谋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找到机会让刘备一举击败曹操。 其实,不只在古代才有在危机中寻找机会,现代一样也有。 如今的美国正经历经济大危机,许多集团、企业也都在这次大危机中宣布破产,如在美国华尔街的莱克兄弟银行也在九月十四日宣布破产。像他们就只是一味地见精力集中于这次危机当中,却没有换个角度想想,这次危机带来的仅仅只是不好的影响吗?难道就不能从这次危机中寻找机会,发现机会吗? 当然,其中肯定有一些人意识到了这一点。

所以,他们就在这次危机中寻找到了机会,使他们的企业更加壮大。在看新闻时,我曾听到有一个人在记者采访是说:“这次经济危机,对我的公司毫无影响。相反,它会给我的公司带来利益,使我的公司发展得更好,更强大!” 是啊!机会总是藏在危机之中,需要我们的发现。正如“世界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在我把“世界”和“美”更换为“危机”和“机会”。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多多发现机会。

关于危机的议论文篇三

一个动作,一句言语,一场纠纷;一场喧哗,一场轰动,一场危机。对安全措施视而不见,让危机重重浮现眼前。谁,笑到最后?

倾盆大雨傲然地宣告它的降临,大地却承受不起这突兀而来的危险溢出了眼泪。必须早起上学的我不禁埋怨起这个鬼天气,下雨天真是让人心烦。坐在电动车穿着那湿淋淋的雨衣,我无奈地摇头叹气。讨厌归讨厌,但也是必定的事了。

因为下雨天晚了几分钟出来,街上已经聚满了一群正要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们,快将近敲预备铃的时间了,看来今天非迟到不可。堵车时谁不想走前面,不时挤上来的电动车使得与我来了个“零距离”的接触。好不容易出来了,飞驰的一辆汽车,霸道地占据了整条单行道,又因为速度很快,两旁的电动车刹住了脚,有的人开始咒骂起来:“开那么快赶去投胎啊!”“对啊,这条路又不是他家开的!”“他要送小孩去上学我们也要啊!”这场闹剧只能抱怨,就算捉着那个车主不放也是没办法的啊。这种横行霸道,蛮横夺理的事情已经像天上的星星那么多了,而面对这些事情,我们也只能用无奈地语气来述说。

这个路口刚读完,下个路口又堵,不远处看见一辆警车,我庆幸:有个可以帮我们解难的人了。但是警车上的警车迟迟没有下来。我很纳闷:怎么不来管理管理这个交通?难道说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面对这些事无能为力了?种种幻想像泡泡一般浮现在脑海,可一个场景,却让我把这些泡泡全部打破,并对警察的敬畏降了三分。妈妈把车刚好挪到警车旁,让我恰巧听到了这样的一段对话。那位警察说:“该死,怎么堵车了?”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爸爸,我要迟到了!”“我知道,我没办法啊!”“爸爸你不会......”声音渐渐低了下去,数分钟后,警车响起了警声,电动车纷纷让出了道。而我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了。

公私已不分明,警察已不起带头作用。对安全法律不屑一顾,没有人阻止这场游戏。自私,不为大局已成为主角,新世纪的人类竟变成这样......

关于危机的相关议论文:

1. 关于危机的优秀议论文4篇

2. 有关危机的议论文 关于危机的议论文作文

3. 关于危机的初中议论文

4. 关于地球危机的议论文5篇

5. 信任危机 议论文精选

2008年金融危机成因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失衡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条件,而国际游资的攻击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实现条件。从目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形势来看,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因而防范国际游资攻击是制定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金融危机 国际经济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游资 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规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三代金融危机理论①基本上是承认规律论。随着金融监管技术提高,一个国家因监管或管制出现问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现代的金融危机基本上表现为在国际经济失衡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因而从本质上说,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成因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国际经济的视角具体解析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 一、国际经济失衡 黄晓龙(2007) [1 ] 认为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虚拟经济导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黄晓龙是国内较完备地从外部因素来研究金融危机的,然而从根本上说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应该是实体经济的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只是实体经济失衡的表象,实体经济失衡导致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导致虚拟经济膨胀和萧条,由此形成流动性短缺,最终能够导致金融危机。因而全球实体经济的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而虚拟经济导致的流动性短缺是金融危机的充分条件。 纵观金融危机史,金融危机总是与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相伴而生的。1929 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前,国际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渐向美国和欧洲倾斜,特别是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呈现出取代英国霸主地位的趋势,这次国际经济失衡为此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20 世纪末期,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要快于经济全球化趋势,拉美国家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关联度使得拉美国家对美国经济的“蝴蝶效应”要比其他国家更为强烈。20 世纪末的20 年里,当拉美地区的经济结构失衡时,往往以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表现出来。欧、美、日经济结构失衡同样是导致欧、美、日等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当区域的或全球的稳定经济结构被打破时,新的经济平衡往往以金融危机为推动力。1992 年欧洲金融危机,源于德国统一后德国经济快速发展,打破了德国与美国以及德国与欧洲其他国家间的经济平衡。1990 年的日本也是因为美日之间的经济平衡被打破后,在金融危机的作用下,才实现新的经济均衡。 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将导致国际资本在一定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力可能是区域的或全球性的。从短期来看,在某个时点国际经济是相对平衡的,全球资本总量和需求总量是一定的,而当一国经济发生变化,会引起国际资本和国际需求在不同国家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是小国经济,它的影响只是区域性的,如果是大国则它的影响是全球的。当一个大国经济趋强,则会吸引国际资本向该国流入,产生的结果是另外一些国家的资本流出,当资本流出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流动性短缺,金融危机就从可能性向必然性转变。这种转变的信号是大国高利率政策,或大国强势货币政策。而对小国经济而言,经济趋强后,则会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当国际资本流入数量较多时,该国的实体经济吸收国际资本饱和后,国际资本会与该国的虚拟经济融合,推动经济的泡沫化,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背离时,国际资本很快撤退,导致小国由流动性过剩转入流动性紧缩,结果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从国际经济失衡导致金融危机的形成路径可以看出,国际经济失衡通过国际收支表现出来,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又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来进行,如果具备了完善和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那么完全可以避免国际经济强制性和破坏性调整,也就是说可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然而现实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受到大国操纵的,因而国际经济失衡会被进一步扭曲和放大。 二、国际货币体系扭曲 徐明祺是国内学术界较早把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的学者。徐明祺(1999) [ 2 ] 认为,一方面是秩序弱化在改革和维持现状间徘徊的国际货币体系;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债务方面的弱势地位;处于双重制约下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一次次吞下金融危机的苦果,因而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难逃其咎。也就是说国际货币体系在调解国际收支不平衡时遵循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原则和理念,而各国在制定货币政策协调国际经济失衡时却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和纪律性,因而现在的国际经济的失衡被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放大了,加剧了。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松散的国际货币体系,尽管欧元和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作用逐渐增强,但是,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并不能有效解决“特里芬难题”,只是将矛盾分散化,也就是说储备货币既是国家货币也是国际货币的身份不变。充当储备货币的国家依据国内宏观经济状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势必会与世界经济或区域经济要求相矛盾,因而会导致外汇市场不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动荡。实行与某种储备货币挂钩或盯住某种货币的国家,既要受该储备货币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多个国家之间货币政策交叉的影响。储备货币之间汇率和利率的变动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大为增强,使得外汇市场更加不稳和动荡,这种影响可以分为区域性的和全球性的。鉴于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国经济政策变动影响既可能是区域的,也可能是全球的。 以美元为例,美元的价值调整是通过美元利率的调整实现的。美联储在制定美元利率时,不可能顾及盯住美元或以美元作为储备的国家(地区) 宏观经济状况,因而当美元利率调整时,往往会对其他经济体,特别是和美国经济联系比较密切或者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家和地区造成冲击[3 ] 。首先,以美元为支柱的不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不论采取浮动汇率政策还是固定汇率政策,美国的经济影响着所有与其经济密切相关的国家及这些国家的货币价值变化。如果浮动汇率政策能够遵守货币体系下的货币政策制订的纪律约束,那么世界金融市场上就不会出现不稳定的投机性攻击,也不会出现由此造成的货币市场动荡乃至金融危机。由于制定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经济全球化相关性存在矛盾,因而目前的货币体系不能够保证美元在浮动汇率的前提下的纪律性,因而一个国家的宏观政策将会导致经济相关国家的货币市场动荡,在投机资本催化下爆发金融危机。就目前现状来看,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但是相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美元不论是升值还是贬值,依然会造成这些国家经济的强烈波动。美国经济繁荣时,美元升值会导致资本的流出;当美国经济萧条时,美元贬值会导致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保留了原来国际货币体系的理念和原则,但却失去了原来的秩序和纪律,强势经济体可以利用这样的体系转嫁金融危机和获取更多利润,而不需要承担过多的责任。 三、国际游资的攻击 国际经济失衡是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不完善的国际货币体系会加剧国际经济失衡,然而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是国际游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金融危机离不开国际游资的攻击。1992 年欧洲金融危机,索罗斯通过保证金方式获取1 :20 的借贷,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通过卖空相当于70 亿美元的英镑,买进相当于60 亿美元的马克,迫使英镑大幅贬值,在偿还借贷后净赚15 亿美元[4 ] 。在1994 年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前,国际游资持续大量地进入墨西哥证券市场,在墨西哥所吸收的外资中,证券投资占70 %~80 % ,但在墨西哥总统候选人遭暗杀事件后的40 多天内,外资撤走100 亿美元,直接导致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5 ] 。1997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是国际游资首先攻击泰铢,低买高卖,并巧妙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获取高额回报。 根据IMF 对国际游资的统计,20 世纪80 年代初的国际短期资本为3 万亿美元,到1997 年底增加到7. 2 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20 %。2006 年末,仅全球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总额就达1. 43 万亿美元,比1996 年末增长约6 倍。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也不断丰富,从最初的“卖空+ 杠杆”策略(市场中性基金) ,发展成为单策略型(包括套利型、方向型、事件驱动型等) 、多策略型(包括新兴市场型、并购型等) 、基金的基金等多种投资策略。其风险特征也呈现多样化趋势,既有高风险、高收益的宏观对冲基金,也有低风险但收益相对稳定的市场中性基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的国际资本流动的最显著特征是国际间的过剩资本流动造成了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巨额的国际货币资本必然要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猎取利润。 国际游资为什么能够摧毁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 众所周知,国际游资规模较大,它完全有能力影响和缩短被攻击国家的金融周期。金融周期是指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由繁荣到萧条的自然过程。当国际游资进入被攻击国家,它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利率和汇率变化,从而加快金融市场由理性发展向非理性繁荣转变[6] 。按照金融市场的心理预期自我实现原理分析,当大量国际游资进入一个国家时,即使这个国家经济发展表现一般,在大量资本进入的情况下,也会带动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国际金融家掌握话语霸权的情况下,他们通过有意识地夸大被攻击国家发展中的成绩或存在的问题,以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心理预期。从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先用“经济奇迹”、“新的发展模式”来吹捧经济成就,然后用“不可持续”、“面临崩溃”来夸大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国际游资有预谋进入和撤退,就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崩溃。国际游资娴熟地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繁荣时期赚取高额利润,也可以利用金融危机赚取高额利润或者收购危机国家的优质资本,进而控制被攻击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是在新兴市场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后,国际直接投资( FDI) 为什么会低价收购危机国的优质资产,形成新的经济殖民主义的根本原因。 四、中国预防攻击性金融危机之策 在中国股市由狂飙到暴跌和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火爆到等待观望以后,中国的经济是不是进入由繁荣向危机过渡的转折点? 中国会不会爆发金融危机? 从经济表象来看,在我国经济运行中依然表现为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等等;从经济本质来看,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着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弱和金融市场不完善等问题。出现这些现象和问题既有外部因素的作用,也有内部因素的作用。 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特征较为明显,首先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时期,次级债危机使得美国经济雪上加霜,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其次,美元的发行泛滥导致美元对欧元和人民币持续贬值,致使其他国家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再次,国际游资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美国为了振兴经济采取降低利息的货币政策,美元对其他货币也在快速贬值。 中国从2005 年开始出现人民币对美元的利差,2006 年2 月利差曾达到3 % ,境外资本流入后往往会兑换成人民币再放贷出去,其收益不能以存款利率衡量收益,而是以贷款利率衡量收益,1 年期基准贷款利率是7. 47 % ,如果每年人民币升值预期是5 %的话,那么国际游资的回报就接近13 %。如果国际游资不是采取放贷形式,而是直接投资中国房地产或股票,其收益率会更高,2007 年投资中国房地产的利润不低于30 % ,该年度上证指数上涨了96. 7 %。 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外游资在中国投资的高额回报吸引了大量外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2007年究竟有多少国际游资进入我国,国内学者有不同的计算。采用简单的计算,以外汇储备的增加值减去外贸顺差和外国直接投资,2007 年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的国际游资近800 亿美元。800 亿美元国际游资流入完全可以解释流动性过剩、房市与股市的泡沫和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压力等现象。只要人民币升值预期存在,国际游资就不会抽走。人民币升值预期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实体经济还在持续增长,表现为我国国际贸易顺差还存在,我国非贸易品的价格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国际游资现在急迫要做的是要继续抬高我国的非贸易品价格,并在适当时机抽逃,在羊群效应下引爆中国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资本再回来收购中国优质资本。 中国要能够有效地预防上述攻击性金融危机,首先必须严格控制虚拟经济的非理性发展,快速压缩楼市和股市泡沫,套住国际游资刺激实体经济的增长。套住国际游资有两种思路:一是由国际游资短期内获得暴利向长期内正常利润转变,降低使用外资的成本,让外资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二是构建长期的心理预期,使外资留在中国;其中,很重要一点是保持中国实体经济的持续增长。其三是有计划地减持我国的外汇储备,特别减少以国债形式存在的外汇储备,把外汇储备转化为有形资产,实现外汇的保值和增值,并用外汇储备调控国际经济,使之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加强跨境资本的管制,积极干预和监管短期国际游资的流入。

浅析2008年金融危机成因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失衡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条件,而国际游资的攻击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实现条件。从目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形势来看,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因而防范国际游资攻击是制定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金融危机 国际经济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游资 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规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三代金融危机理论①基本上是承认规律论。随着金融监管技术提高,一个国家因监管或管制出现问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现代的金融危机基本上表现为在国际经济失衡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因而从本质上说,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成因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国际经济的视角具体解析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 一、国际经济失衡 黄晓龙(2007) [1 ] 认为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虚拟经济导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黄晓龙是国内较完备地从外部因素来研究金融危机的,然而从根本上说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应该是实体经济的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只是实体经济失衡的表象,实体经济失衡导致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导致虚拟经济膨胀和萧条,由此形成流动性短缺,最终能够导致金融危机。因而全球实体经济的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而虚拟经济导致的流动性短缺是金融危机的充分条件。 纵观金融危机史,金融危机总是与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相伴而生的。1929 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前,国际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渐向美国和欧洲倾斜,特别是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呈现出取代英国霸主地位的趋势,这次国际经济失衡为此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20 世纪末期,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要快于经济全球化趋势,拉美国家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关联度使得拉美国家对美国经济的“蝴蝶效应”要比其他国家更为强烈。20 世纪末的20 年里,当拉美地区的经济结构失衡时,往往以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表现出来。欧、美、日经济结构失衡同样是导致欧、美、日等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当区域的或全球的稳定经济结构被打破时,新的经济平衡往往以金融危机为推动力。1992 年欧洲金融危机,源于德国统一后德国经济快速发展,打破了德国与美国以及德国与欧洲其他国家间的经济平衡。1990 年的日本也是因为美日之间的经济平衡被打破后,在金融危机的作用下,才实现新的经济均衡。 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将导致国际资本在一定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力可能是区域的或全球性的。从短期来看,在某个时点国际经济是相对平衡的,全球资本总量和需求总量是一定的,而当一国经济发生变化,会引起国际资本和国际需求在不同国家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是小国经济,它的影响只是区域性的,如果是大国则它的影响是全球的。当一个大国经济趋强,则会吸引国际资本向该国流入,产生的结果是另外一些国家的资本流出,当资本流出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流动性短缺,金融危机就从可能性向必然性转变。这种转变的信号是大国高利率政策,或大国强势货币政策。而对小国经济而言,经济趋强后,则会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当国际资本流入数量较多时,该国的实体经济吸收国际资本饱和后,国际资本会与该国的虚拟经济融合,推动经济的泡沫化,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背离时,国际资本很快撤退,导致小国由流动性过剩转入流动性紧缩,结果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从国际经济失衡导致金融危机的形成路径可以看出,国际经济失衡通过国际收支表现出来,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又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来进行,如果具备了完善和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那么完全可以避免国际经济强制性和破坏性调整,也就是说可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然而现实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受到大国操纵的,因而国际经济失衡会被进一步扭曲和放大。 二、国际货币体系扭曲 徐明祺是国内学术界较早把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的学者。徐明祺(1999) [ 2 ] 认为,一方面是秩序弱化在改革和维持现状间徘徊的国际货币体系;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债务方面的弱势地位;处于双重制约下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一次次吞下金融危机的苦果,因而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难逃其咎。也就是说国际货币体系在调解国际收支不平衡时遵循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原则和理念,而各国在制定货币政策协调国际经济失衡时却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和纪律性,因而现在的国际经济的失衡被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放大了,加剧了。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松散的国际货币体系,尽管欧元和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作用逐渐增强,但是,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并不能有效解决“特里芬难题”,只是将矛盾分散化,也就是说储备货币既是国家货币也是国际货币的身份不变。充当储备货币的国家依据国内宏观经济状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势必会与世界经济或区域经济要求相矛盾,因而会导致外汇市场不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动荡。实行与某种储备货币挂钩或盯住某种货币的国家,既要受该储备货币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多个国家之间货币政策交叉的影响。储备货币之间汇率和利率的变动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大为增强,使得外汇市场更加不稳和动荡,这种影响可以分为区域性的和全球性的。鉴于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国经济政策变动影响既可能是区域的,也可能是全球的。 以美元为例,美元的价值调整是通过美元利率的调整实现的。美联储在制定美元利率时,不可能顾及盯住美元或以美元作为储备的国家(地区) 宏观经济状况,因而当美元利率调整时,往往会对其他经济体,特别是和美国经济联系比较密切或者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家和地区造成冲击[3 ] 。首先,以美元为支柱的不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不论采取浮动汇率政策还是固定汇率政策,美国的经济影响着所有与其经济密切相关的国家及这些国家的货币价值变化。如果浮动汇率政策能够遵守货币体系下的货币政策制订的纪律约束,那么世界金融市场上就不会出现不稳定的投机性攻击,也不会出现由此造成的货币市场动荡乃至金融危机。由于制定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经济全球化相关性存在矛盾,因而目前的货币体系不能够保证美元在浮动汇率的前提下的纪律性,因而一个国家的宏观政策将会导致经济相关国家的货币市场动荡,在投机资本催化下爆发金融危机。就目前现状来看,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但是相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美元不论是升值还是贬值,依然会造成这些国家经济的强烈波动。美国经济繁荣时,美元升值会导致资本的流出;当美国经济萧条时,美元贬值会导致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保留了原来国际货币体系的理念和原则,但却失去了原来的秩序和纪律,强势经济体可以利用这样的体系转嫁金融危机和获取更多利润,而不需要承担过多的责任。 三、国际游资的攻击 国际经济失衡是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不完善的国际货币体系会加剧国际经济失衡,然而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是国际游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金融危机离不开国际游资的攻击。1992 年欧洲金融危机,索罗斯通过保证金方式获取1 :20 的借贷,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通过卖空相当于70 亿美元的英镑,买进相当于60 亿美元的马克,迫使英镑大幅贬值,在偿还借贷后净赚15 亿美元[4 ] 。在1994 年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前,国际游资持续大量地进入墨西哥证券市场,在墨西哥所吸收的外资中,证券投资占70 %~80 % ,但在墨西哥总统候选人遭暗杀事件后的40 多天内,外资撤走100 亿美元,直接导致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5 ] 。1997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是国际游资首先攻击泰铢,低买高卖,并巧妙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获取高额回报。 根据IMF 对国际游资的统计,20 世纪80 年代初的国际短期资本为3 万亿美元,到1997 年底增加到7. 2 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20 %。2006 年末,仅全球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总额就达1. 43 万亿美元,比1996 年末增长约6 倍。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也不断丰富,从最初的“卖空+ 杠杆”策略(市场中性基金) ,发展成为单策略型(包括套利型、方向型、事件驱动型等) 、多策略型(包括新兴市场型、并购型等) 、基金的基金等多种投资策略。其风险特征也呈现多样化趋势,既有高风险、高收益的宏观对冲基金,也有低风险但收益相对稳定的市场中性基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的国际资本流动的最显著特征是国际间的过剩资本流动造成了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巨额的国际货币资本必然要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猎取利润。 国际游资为什么能够摧毁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 众所周知,国际游资规模较大,它完全有能力影响和缩短被攻击国家的金融周期。金融周期是指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由繁荣到萧条的自然过程。当国际游资进入被攻击国家,它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利率和汇率变化,从而加快金融市场由理性发展向非理性繁荣转变[6] 。按照金融市场的心理预期自我实现原理分析,当大量国际游资进入一个国家时,即使这个国家经济发展表现一般,在大量资本进入的情况下,也会带动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国际金融家掌握话语霸权的情况下,他们通过有意识地夸大被攻击国家发展中的成绩或存在的问题,以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心理预期。从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先用“经济奇迹”、“新的发展模式”来吹捧经济成就,然后用“不可持续”、“面临崩溃”来夸大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国际游资有预谋进入和撤退,就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崩溃。国际游资娴熟地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繁荣时期赚取高额利润,也可以利用金融危机赚取高额利润或者收购危机国家的优质资本,进而控制被攻击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是在新兴市场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后,国际直接投资( FDI) 为什么会低价收购危机国的优质资产,形成新的经济殖民主义的根本原因。 四、中国预防攻击性金融危机之策 在中国股市由狂飙到暴跌和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火爆到等待观望以后,中国的经济是不是进入由繁荣向危机过渡的转折点? 中国会不会爆发金融危机? 从经济表象来看,在我国经济运行中依然表现为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等等;从经济本质来看,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着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弱和金融市场不完善等问题。出现这些现象和问题既有外部因素的作用,也有内部因素的作用。 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特征较为明显,首先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时期,次级债危机使得美国经济雪上加霜,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其次,美元的发行泛滥导致美元对欧元和人民币持续贬值,致使其他国家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再次,国际游资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美国为了振兴经济采取降低利息的货币政策,美元对其他货币也在快速贬值。 中国从2005 年开始出现人民币对美元的利差,2006 年2 月利差曾达到3 % ,境外资本流入后往往会兑换成人民币再放贷出去,其收益不能以存款利率衡量收益,而是以贷款利率衡量收益,1 年期基准贷款利率是7. 47 % ,如果每年人民币升值预期是5 %的话,那么国际游资的回报就接近13 %。如果国际游资不是采取放贷形式,而是直接投资中国房地产或股票,其收益率会更高,2007 年投资中国房地产的利润不低于30 % ,该年度上证指数上涨了96. 7 %。 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外游资在中国投资的高额回报吸引了大量外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2007年究竟有多少国际游资进入我国,国内学者有不同的计算。采用简单的计算,以外汇储备的增加值减去外贸顺差和外国直接投资,2007 年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的国际游资近800 亿美元。800 亿美元国际游资流入完全可以解释流动性过剩、房市与股市的泡沫和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压力等现象。只要人民币升值预期存在,国际游资就不会抽走。人民币升值预期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实体经济还在持续增长,表现为我国国际贸易顺差还存在,我国非贸易品的价格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国际游资现在急迫要做的是要继续抬高我国的非贸易品价格,并在适当时机抽逃,在羊群效应下引爆中国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资本再回来收购中国优质资本。 中国要能够有效地预防上述攻击性金融危机,首先必须严格控制虚拟经济的非理性发展,快速压缩楼市和股市泡沫,套住国际游资刺激实体经济的增长。套住国际游资有两种思路:一是由国际游资短期内获得暴利向长期内正常利润转变,降低使用外资的成本,让外资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二是构建长期的心理预期,使外资留在中国;其中,很重要一点是保持中国实体经济的持续增长。其三是有计划地减持我国的外汇储备,特别减少以国债形式存在的外汇储备,把外汇储备转化为有形资产,实现外汇的保值和增值,并用外汇储备调控国际经济,使之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加强跨境资本的管制,积极干预和监管短期国际游资的流入。 参考文献: [1]黄晓龙. 全球失衡、流动性过剩与货币危机—基于非均衡国际货币体系的分析视角[J] . 金融研究, 2007 , (8) . [2]徐明祺. 国际货币体系缺陷与国际金融危机[J] . 国际金融研究,1999 , (7) . [3]夏斌,陈道富. 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下的中国汇率政策[J] . 经济研究, 2006 , (2) . [4]宗良. 对国际游资冲击金融市场的若干思考[J] . 金融研究,1997 , (11) . [5]陈炳才. 对国际经济失衡和国内经济失衡的重新认识[J] . 金融研究,2007 , (5) . [6]郭清马. 开放条件下投机攻击的策略分析[J] .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 , (2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6�1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经济危机论文摘要

留个脚印,下次回来看看

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启示 当前美国因次贷问题而引发的华尔街金融危机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发生在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美国脆弱的经济,引起美国股市崩盘,也给出其它国家经济带来极大危害。那么为什么华尔街会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场金融危机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 美国因次贷问题而引发的金融危机有着复杂的确背景,我认为其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刺激经济的超宽松环境埋下了隐患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标志美国次贷危机大爆发。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源头是其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新经济泡沫破裂和“”事件后,为避免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采取压低银行利率的措施鼓励投资和消费。从2000年到2004年,美联储连续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一路降到1%,贷款买房又无需担保、无需首付,且房价一路盘升,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这也成就了格林斯潘时代晚期的经济繁荣。提供次级抵押贷款本是一件好事,使得低收入者有了自己的住房。对一般个人家庭来说,低利率和房产价格一路飙升,编织出一幅美好的前景,投资住房成为巨大的诱惑,于是大量居民进入房贷市场。到2006年末,次贷涉及到了500万个美国家庭,目前已知的次贷规模达到万亿至万亿美元。 2.以房产作抵押是造成风险的关键 美国次贷的消费者以房产作抵押,房产的价格决定了抵押品的价值。如果房价一直攀升,抵押品价格保持增值,不会影响到消费者的信誉和还贷能力。一旦房价下跌,抵押品贬值,同一套房子能从银行贷出的钱就减少。如果贷款利率被提高,次贷使浮动利率也随着上升,需要偿还的钱大大增加。次贷贷款人本来就是低收入者,还不上贷款,只好放弃房产权。贷款机构收不回贷款,只能收回贷款人的房产,可收回的房产不仅卖不掉,还不断贬值缩水,于是出现亏损,甚至资金都流转不起来了。房价缩水和利率上升是次级抵押贷款的杀手锏。 从2005年到2006年,为防止市场消费过热,美联储先后加息17次,利率从1%提高到,市场利率进入上升周期。由于利率传导到市场往往滞后一些,2006年美国次贷仍有上升。但加息效应逐渐显现,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 3.次级贷款资产的证券化加重了危机的扩散 美国绝大多数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者是地区性的储蓄银行和储蓄贷款协会,地方性的商业银行也涉足按揭贷款。这些机构的资金实力并不十分雄厚,大量的资金被投放在住房抵押贷款上对其资金周转构成严重的压力。一些具有“金融创新”工具的金融机构,便将这些信贷资产打包并以此为担保,用于发行可流通的债券。给出相当诱人的固定收益,再卖出去。许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金融机构投资于这些债券。抵押贷款企业有了源源不断的融资渠道,制造出快速增长的新的次贷;投资机构获得较高的收益。 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得投资机构现金流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利益也得到了分解和共享,风险也得到了分摊。但事物都有两方面,金融创新制度带来风险分散机制的同时,也会产生风险放大效应。像次贷这样一种创新使美国不够住房抵押贷款标准的居民买到了房子,同时通过资产证券化变成次级债,将高风险加载在高回报中,发散到了全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凡是买了美国次级债的国家,就要被迫为美国的次级危机“买单”。当房地产泡沫破裂、次级贷款人还不起贷时,不仅抵押贷款企业陷入亏损困境,无力向那些购买次级债的金融机构支付固定回报,而且那些买了次级衍生品的投资者,也因债券市场价格下跌,失去了高额回报,同样调进了流动性短缺和亏损的困境。自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金融机构开始报告大额损失,反映了抵押贷款和其他资产的价值大幅下跌。 次级贷款资产的证券化过程实际上是资产组合和信用增级的一个过程,也是多种资产叠加、多个信用主体信用叠加的一个过程,在资产证券化后,这种资产证券化组合的信息和相关风险信息披露可能趋于更加不透明,导致市场中很少有人能清楚地读懂其中的风险,更不用说对其进行实时的风险定价了。由于对资产真正的价值和风险认知不足,投资者严重依赖评级公司的报告作出决策。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在金融市场的作用和影响已经越来越大,信用评级也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必要和重要环节。信用评级是否客观公正,是否真正了解金融工具,是否存在着利益冲突和道德风险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次级抵押贷款债券本来是从一些低质资产发展而来,“金融创新”则使这些低质资产通过信用评级公司评级获得了高等级标号,事后证明价值被严重高估。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损失不明,一旦次级抵押贷款出现了重大风险和损失,构筑在这些证券上信用增强和信用叠加也会如同沙漠上的空中楼阁一般会“瞬间倒塌”,由此必然会引起广大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恐慌,规避风险的本能加速了投资者的抛售,并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金融灾难也就在劫难逃。在次贷、证券化、信用衍生产品这个风险传递链条中,如果没有信用评级公司的参与,次按危机或许根本就不能发生。 二、美国金融危机的启示 美国因次贷问题而引发的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我国应引以为诫。 1.认识和防范房贷的市场风险 房贷有房产作抵押,似乎是最安全的资产,但房产的价值是随着市场不断变化的。当市场向好时,房地产价格上扬会提高抵押物的市值,降低抵押信贷的风险,会诱使银行不断地扩大抵押信贷的规模。但房地产的价格也不可能无休止地涨下去,因为任何企业或个人都不可能无视其生产与生存的成本。当市场发生逆转时,房价走低,银行处置抵押物难,即使拍卖抵押物,其所得收益也不足以偿还贷款。这不仅给贷款银行带来大量的呆账坏账,还会危及银行体系的安全及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银行需要在风险和收益中做出理性的选择,提高识别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认识和防范信用风险 次级贷款违约率高,原因在于贷款机构在放贷中没有坚持“三C”的原则,即对借款人基本特征(Character)、还贷能力(capability)和抵押物(collateral)进行风险评估。从国外的经验看,借款人的基本特征(年龄、受教育水平、健康状况、职业)、购房目的(自住还是投资)、婚姻家庭状况,还贷能力(房贷房产价值比、房款月供收入比、家庭总债务收比、资产负债比等)和抵押物(房产价值、新建房、二手房、使用期限、地段、独户、多层高层建筑等)都与违约率密切相关。 香港在东亚危机中资产价格大幅缩水,许多购房者承受负资产的压力,但银行却没有出现违约率大幅上升的问题,就是因为香港银行业自身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对个人住房贷款有严格资格审查标准,借款人购房多是自住,职业稳定,收入现金流不变,房产使用价值不变,仍会按期还贷。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扩大个贷业务中应避免“政绩目标”等非经济和非理性色彩,减少行政手段介入信贷资金配置,加强对借款人还贷能力的审查,对不同信用风险等级的借款人实施不同的风险定价、借贷标准,包括自有资本金、首付比例、利率、期限等,以促进银行从服务风险定价向客户风险定价转变,从粗放经营向精细化、个性化转变,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3.建立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和贷款规范 监管部门应监督从事住房信贷的银行和保险机构,在各类贷款和保险产品的营销中,要向借款人充分披露产品信息,让借款者有充分的知情权、选择权,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借款人权益的损害。推进标准化的合约、贷款审核程序、借贷标准,规范银行贷款行为和贷后的服务。 4.建立房地产金融预警和监控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 既然金融风险在经济生活中无处不在,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监管部门的职责就是提高风险识别的能力,预测、防范、规避和化解风险,提高风险的可控性。因此,建立房地产金融预警和监控体系是迫在眉睫,它将对银行体系的安全,房地产市场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5.政府部门应从危机中得到警示 让百姓安居乐业是政府的职责,但“人人享有适当住宅”并不意味人人都要买房,让无支付能力的低收入者进入购房市场,拔苗助长不仅事与愿违,还会产生许多负效应。特别在我国抵押担保、抵押保险等相关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的情况下,无形中让银行承担了许多政策风险。因此,一个优化的住宅市场结构应是新建房与存量房,出售房与租赁房,商品房与政府提供公共住房多样化的统一。政府应加大经济适用房的供给,改变经济适用房“只售不租”为“租售并举”;并通过信贷、税收、土地政策引导房地产企业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的供给,在开工许可审批中优先考虑普通商品住宅。 6.中国应建立健全抵押保险和担保制度 中国应建立健全抵押保险和担保制度,完善住房信贷风险防范和分担机制。引入商业保险和政策性担保的机制,有利于促进抵押贷款营销的规范化、合约的标准化,抑制商业银行盲目放贷的冲动;合理的保险风险定价机制,有助于商业银行规避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和房地产市场周期波动风险。

浅析2008年金融危机成因【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失衡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条件,而国际游资的攻击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实现条件。从目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形势来看,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因而防范国际游资攻击是制定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关键词】金融危机 国际经济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游资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规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三代金融危机理论①基本上是承认规律论。随着金融监管技术提高,一个国家因监管或管制出现问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现代的金融危机基本上表现为在国际经济失衡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因而从本质上说,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成因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国际经济的视角具体解析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其他的资料:金融危机的国际经验及现实思考内容提要:90年代以来,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给各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本文首先回顾和归纳了各国爆发金融危机的原因,并总结其经验和教训,然后结合我国金融体系中可能诱发危机产生的因素,对我国预防和抵御金融危机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最后提出建议。关键词:金融危机 经验与教训 现实思考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我国逐步开放金融业,我国的金融体系越来越成为世界金融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20世纪以来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却明白无误地昭示着金融危机的危害性。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而言,金融危机在某种意义上可能就是一个灾难性的结果。虽然我国迄今还未曾在发生金融危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经济结构和金融体系有多么健全,而更多地可归结为我国先前所处的封闭状态。事实上,国外近年来关于中国爆发金融危机的论调几乎就不曾停止过。比如尼古拉斯•拉迪就认为,中国的金融危机早已成熟,唯一缺乏的是引发危机全面爆发的导火索(吴传俯,2003)。更有《远东经济评论》2002年发表文章认为“中国金融系统在走向毁灭”。虽然这些观点各有其出发点,但是中国经济体系内部存在着许多诱发金融危机的因素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金融开放已成为趋势的当前,从其他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中汲取经验,防范金融危机并且增强自身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就更显得迫切而重要。一、理论综述关于金融危机,比较权威的定义是由戈德斯密斯(1982)给出的 ,是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基于预期资产价格下降而大量抛出不动产或长期金融资产,换成货币。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而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一)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马克思关于金融危机的理论是在批判李嘉图的“比例”理论、萨伊的“市场均衡法则”的基础上建立的。马克思指出,货币的出现使商品的买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出现分离的可能性,结果导致货币与商品的转化过程出现不确定性,而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在客观上又会产生债务支付危机的可能性;因此,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的关键在于商品和货币各自不同的独立运动价值特性。而只要商品、货币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并且会首先表现为金融危机。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一旦劳动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商品的货币存在,从而表现为一个处于现实生产之外的东西,独立的货币危机或作为现实危机尖锐化的货币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 可见,马克思是将货币金融危机分为两种类型:伴随经济危机发生的货币金融危机和独立的货币金融危机。伴随经济危机的金融危机主要是以市场竞争、资本积累以及信用发展等因素为现实条件,而独立的货币金融危机则是金融系统内部紊乱的结果。同时马克思特别强调了银行信用在缓和和加剧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总的来说,马克思认为金融危机是以生产过剩和金融过剩为条件,表现为企业和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债务支付危机,但是其本质上是货币危机。(二)西方的金融危机理论早期比较有影响的金融危机理论是由Fisher(1933)提出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Fisher认为,在经济扩张过程中,投资的增加主要是通过银行信贷来实现。这会引起货币增加,从而物价上涨;而物价上涨又有利于债务人,因此信贷会进一步扩大,直到“过度负债”状态,即流动资产不足以清偿到期的债务,结果引起连锁的债务-通货紧缩过程,而这个过程则往往是以广泛的破产而结束。在Fisher的理论基础上,Minsky(1963)提出“金融不稳定”理论,Tobin(1980)提出“银行体系关键”理论,Kindleberger(1978)提出“过度交易”理论, (1996)年提出“资产价格下降”理论,各自从不同方面发展了Fisher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70年代以后的金融危机爆发得越来越频繁,而且常常以独立于实际经济危机的形式而产生。在此基础上,金融危机理论也逐渐趋于成熟化。从70年代到90年代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金融危机模型是由(1979)提出的,并由和加以完善和发展,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和汇率制度之间的不协调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第二阶段金融危机模型是由以(1994、1996)为代表,主要引入预期因素,对政府与私人之间进行动态博弈分析,强调金融危机由于预期因素存在的自促成性质以及经济基础变量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重要作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金融危机理论发展至第三阶段。许多学者跳出货币政策、汇率体制、财政政策、公共政策等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范围,开始从金融中介、不对称信息方面分析金融危机。其中有代表性的如Krugman(1998)提出的道德风险模型,强调金融中介的道德风险在导致过度风险投资既而形成资产泡沫化中所起的核心作用;流动性危机模型(,1998),侧重于从金融体系自身的不稳定性来解释金融危机形成的机理;“孪生危机”( Kaminsky & Reinhart, 1998 ) ,从实证方面研究银行业危机与货币危机之间固有的联系。 二、金融危机的国际经验与教训从历史上看,早期比较典型的金融危机有荷兰的“郁金香狂热”、英格兰的南海泡沫、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以及美国1929年的大萧条等等。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重大金融危机,并试图从中找出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共同因素,以为我国预防金融危机提供借鉴。(一)90年代一共发生了五次大的金融危机,根据时间顺序如下:-1993年的欧洲货币危机90年代初,两德合并。为了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德国于1992年6月16日将其贴现率提高至%。结果马克汇率开始上升,从而引发欧洲汇率机制长达1年的动荡。金融风波接连爆发,英镑和意大利里拉被迫退出欧洲汇率机制。欧洲货币危机出现在欧洲经济货币一体化进程中。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德国单独提高贴现率所引起,但是其深层次原因是欧盟各成员国货币政策的不协调,从而从根本上违背了联合浮动汇率制的要求,而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协调又与欧盟内部各成员国经济发展的差异紧密相连。-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年12月20日,墨西哥突然宣布比索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将被扩大到15%,由于经济中的长期积累矛盾,此举触发市场信心危机,结果人们纷纷抛售比索,1995年初,比索贬值30%。随后股市也应声下跌。比索大幅贬值又引起输入的通货膨胀,这样,为了稳定货币,墨西哥大幅提高利率,结果国内需求减少,企业大量倒闭,失业剧增。在国际援助和墨西哥政府的努力下,墨西哥的金融危机在1995年以后开始缓解。墨西哥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债务规模庞大,结构失调;第二、经常项目持续逆差,结果储备资产不足,清偿能力下降;第三、僵硬的汇率机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是泰国货币急剧贬值在亚洲地区形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这次金融危机所波及的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大都为历史罕见,不仅造成了东南亚国家的汇市、股市动荡,大批金融机构倒闭,失业增加,经济衰退,而且还蔓延到世界其它地区,对全球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国家,各国爆发危机的原因也有所区别。然而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决不是偶然的,不同国家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诱发金融危机产生的因素,如宏观经济失衡,金融体系脆弱,资本市场开放与监控,货币可兑换与金融市场发育不协调等问题(李建军、田光宁,1998)。.1998-1999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波及,俄罗斯金融市场在1997年秋季大幅下挫之后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到1998年5月,终于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震荡,股市陷入危机,卢布遭受严重的贬值压力。俄罗斯金融危机是俄罗斯政治、经济、社会危机的综合反映 ,被称为“俄罗斯综合症”。从外部因素上看,一方面是因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世界石油价格下跌导致其国际收支恶化,财政税收减少。但究其根本,国内政局动荡,经济长期不景气,金融体系不健全,外债结构不合理则是深层次的原因。-2000年的巴西金融危机1999年 1月 7日,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宣布该州因财源枯竭,90天内无力偿还欠联邦政府的 154亿美元的债务。这导致当日巴西股市重挫 6%左右,巴西政府债券价格也暴跌4 4%,雷亚尔持续走弱,央行行长在三周内两度易人。雷亚尔对美元的汇价接连下挫,股市接连下跌。“桑巴旋风”迅即向亚洲、欧洲及北美吹开,直接冲击了拉美国家,欧洲、亚洲等国家的资本市场。巴西金融危机的外部原因主要是受亚洲和俄罗斯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国际贸易环境恶化,而其内部原因则是公共债务和公共赤字日益扩大,国际贸易长期逆差,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失误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从这几次金融危机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其实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悬在各国头上,只不过是在不同时候降落在不同国家头上而已。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几乎年年都有。事实上,2001年再度爆发阿根廷金融危机,由此可见金融危机的频繁性。20世纪以来典型的金融危机有以下几个特点:(1).传染性;(2).突然性;(3).破坏性;(4).频繁性。总的来看,金融危机的爆发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发展的趋向来看,金融体系内部越来越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然而宏观经济结构失调,僵硬的汇率制度,脆弱的金融体系,不合理的外债结构往往成为酝酿金融危机的土壤,也是导致这几次金融危机的共同原因。(二)金融危机的经验与教训金融危机爆发频率的增加为我国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教训。大致有以下几点:1.实施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对于一国经济而言,大致可以选择由市场决定的浮动汇率和由央行干预的固定汇率。比较而言,固定汇率在微观经济效率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是央行明确承诺维持汇率稳定的义务却使得央行必须牺牲货币政策的自主权,而浮动汇率则可使货币政策能够对各种冲击做出反应,从而引致较优的宏观经济绩效。然而实施固定汇率制却并非意味着绝对地固定名义汇率,而应当动态调整以反映经济发展的趋势。事实证明,汇率变动的压力如果不能以主动的方式加以化解,则必然就以危机的方式释放。以墨西哥与泰国为例,僵硬的汇率制度越来越不能反映真实汇率变动的趋势,从而固定汇率的压力越来越大,结果在投机者的冲击下,外汇储备就会下降并引发市场信心危机。2.对于国际救援宁可不可抱有期望外部贷款援助往往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反危机措施之一。来自IMF等外部贷款救援有利于稳定币值,恢复危机发生国的经济增长,但是其组织结构决定了其职能的发挥需要以极少数国家的利益为前提。IMF在墨西哥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差异就说明了这一点,而这其实又是两次危机缓解时间巨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IMF的贷款条件往往比较苛刻,甚至会以牺牲部分国家利益为代价,并且附带着漫长的讨价还价时间,这对处于危机中的国家是极为不利的。而这其实也就是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宁愿过贫困日子也不向IMF求援的原因。因此,对于在金融危机以后的国际救援不应给予太多指望。3.适当的外债规模和结构双缺口模型证明了发展中国家即使在较高储蓄率时也必然要借助于外资和外债。事实上,外资流入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外债的规模与结构应当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尤其是对于巨额短期资金进出应当适度从严,以减少金融市场的动荡。在上述的几次金融危机中,短期资金几乎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外,借入的外债应用于投资用途,而不应用于偿还旧债,更不应当为特权阶层所挥霍。4.宏观经济失衡往往是爆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总结这几次金融危机,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失衡往往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条件。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在“东亚奇迹”正为世人所瞩目之际,因此,其中缘由更值得沉思。事实上,在高增长光环的掩盖下,以高投入和出口带动的亚洲经济中早已出现了严重的结构问题。经济结构没有及时调整加剧了经济失衡,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基本条件。 三、中国防范金融危机的现实思考中国迄今为止没有爆发过金融危机,主要可归功于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谨慎的金融自由化以及资本帐户下的不可自由兑换。然而,虽然没有遭受到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却并不意味着我国目前的金融系统有多么安全。事实上,我国在渐进改革中累积的深层次矛盾已经成为诱发金融危机的潜在因素。这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2.证券市场违规操作,过度投机现象;3.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问题。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IMF曾对金融危机的防范措施作了归纳,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1.鼓励各国政府实行健康的宏观经济政策;2.由国际结算银行出面制定一系列的标准,鼓励新兴市场遵守这些标准;3.在IMF建立自动生效的援助机制,当符合标准的国家在遇到金融危机时,自动给予援助;积极鼓励新兴市场使用价格手段来限制那些不适当的、过多的短期资本流入;5.注意力从限制短期贷款的发放转移到确实让放贷者承担更大的风险。而对于我们国家而言,除了IMF所归纳的这五点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我国经济中诱发金融危机产生的因素。从预防金融危机出发,构建健全的金融体系和有效的监管体系,并增强自身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1.加强审慎的监管体系。审慎监管体系的脆弱性是许多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缺乏有效的监管,一国金融体系的运作就会失去安全屏障。而如果没有一个强而有效的审慎监管体系,则由于明确或潜在的存款保险的存在以及不对称信息的原因,银行体系里将存在大量的道德风险。这样,在发生危机时存款保险或政府会提供担保的预期会诱使金融机构过度承担风险,结果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更高概率(Le Fort,1989)。根据我国目前实施监管的现状,应当重点从制度上完善监管体系,杜绝监管的漏洞,促使银监会 、证监会、保监会分工协作高效运转;培育金融监管体系运转的微观金融基础;将金融系统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有效结合起来;改进和完善监管手段;监管监管者,平衡和制约监管者的权力和义务。2. 完善和稳定金融体系。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市场导向型的金融系统优于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系统,然而更新的研究表明两种金融系统各具优势和劣势 。对一国而言,选择那一种模式更多地应当从其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方面予以考虑。然而大多数经济学家达成的共识是一个“好的”金融系统应当具备有效的法律体系,良好的会计标准,透明的金融制度,有效的资本市场和规范的公司治理。实践证明,健全的金融体系将对抵御金融危机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3.改革低效的国有银行体系。目前,国有银行体系的低效运作已成为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因素,而沉淀多年的历史坏帐和低效率的银行治理结构则加大了我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高盛公司在其2002年12月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的银行体系最值得担心的倒不是类似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东南亚国家的银行业所出现的摧枯拉朽般的倒闭风潮,最应当担心的倒是像日本的金融体系一样,因为迟迟不推出彻底的金融改革,不仅使得银行体系一蹶不振,而且还严重制约了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潜力的发挥。此外,我国应当引入民营银行,形成适度竞争的银行体系。各国的实践证明,市场化才是提高银行体系运作效率的根本途径。4.谨慎推行金融自由化。7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在麦金农和肖的金融自由化理论指导下掀起了金融自由化的浪潮。然而不同国家金融自由化的绩效却相差甚远。许多国家由于金融自由化不当导致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对于我国而言,金融自由化已成为现实的选择,重要的是要为金融自由化创造有利的初始条件,谨慎地推进金融自由化进程。5.建立金融危机预警系统。金融危机往往是金融风险积累的结果,因而事先监控和控制金融风险,将金融危机化解于未然就极为重要。对于金融体系中的风险因素,尤其是导致金融危机产生的潜在因素,如通货膨胀、汇率、银行体系风险、债务风险都应当纳入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参考文献:[1] Demirg- Kunt, Asli and Detragiache, Enrica.“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Financial Fragility”, 1998.[2] 贝内特•T•麦克勒姆,国际货币经济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3] 李建军、田光宁,九十年代三大国际金融危机比较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4] 陈学彬,当代金融危机的形成、扩散与防范机制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5] 王德祥,论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J],《经济评论》,2000年3期[6] 刘明兴、罗俊伟,金融危机理论综述[J],《经济科学》,2000年4期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形势简析 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主要由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造成的,其原因如下: 1、 美联储长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泡沫及经济的虚假繁荣; 2、 美国衍生工具和信用评级的金融监管不力,致使类似网络泡沫的经济重现,使世界各国深受其累; 3、 美国对次贷危机的危害性估计不足,没能在早期及时纠正和提供必要的***支持,造成现在难以收拾的局面; ⑵美国金融危机的后果: 1、 造成美国及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很多貌似强大的国家一夜之间就达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2、 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较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要大,因为现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放大了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⑶美国及全球经济趋势预测: 1、 虽然全球各国都已经信誓旦旦的联合起来救市,为此出台了天文数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今后几个月的观察。而且救市产生的金融国有化问题、救市所需资金的来源问题及其后续影响、救市单单只针对金融的流动性手段是否合适问题、今后实体经济也面临“救市”问题(如汽车行业)等等,一切都是都是未知的。 2、 即使此次全球联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时间也很漫长,经济的中长期衰退已经不可避免。 二、2008年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分析 1、 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2、 但是,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的实际损失预计也是巨大的,具体数字有待今后的时间来检验和消化;(如中投对大摩、黑石、货币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各大银行持有的次贷及雷曼债券损失也将是巨大的,这从平安90%的巨大投资损失可以看到) 3、 中国虽然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中国长期以来用外需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模式等,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一枝独秀。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4、 世界巨头的危机靠他们自己是无法消化的,例如美国7000亿美金的救市资金肯定不会自己全部买单,中国势必会成为最终的买单一族,只是买单多少的问题而已; 5、 中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试图用启动强大的内需来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但为时太晚,长期的外需拉动型经济岂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而且中国面临着通胀、通缩、滞胀的三重威胁,势必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较为艰难,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但是,现在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已经改变,即使连续降息也难以在短期拉动内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三、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1、 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针对严重依赖出口的实体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资的金融机构。这部分损失目前还无法完全预计,最终的损失数字也将是个天文数字。并且,出口型企业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将在此次合骏集团的倒下后展开,更多的外向型企业死掉将是必然的; 2、 银行业虽然直接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由于我国金融管制较严,致使损失相对较小,涉水不深。中长期看中国有持续降息的预期,但是由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变更,将在短期内有更多的资金暂时回流到银行,后续就看各家银行如何应对了。 3、 房地产业的冬天现在还是刚刚开始,房地产业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待泡沫破灭后,一些不利因素纷纷显现,比如体制上的土地分配制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纷纷出现,地面价值迅猛拉高)、房价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消费者工资的上涨速度、股市的持续下跌使大量资金套牢(消费者财产性收入严重缩水)等。但可喜的是房地产业的资产证券化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由此避免了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 4、 钢铁行业受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表现在钢铁价格持续下跌,产能缩减。但是,就中国钢铁业来说,由于中国拉动内需的预期,势必将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时冒着再次陷入通胀的危险,***也将放松固定资产投资。对于钢铁及机械制造业来说中期看好,至少不会严重下跌; 5、 石油、煤炭等能源业的影响将是长期的,表现在能源价格将持续走低(由于需求降低),未来风险处于中等水平。也可能由于中国内需的快速启动致使能源价格不致下降过快,而且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冬季取暖期,对能源的需求将在未来半年内是稳定和持续的。 6、 黄金等贵金属、奢侈品行业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黄金价格已经在过去持续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对于黄金及其奢侈品行业来说冬天即将到来。更多的资金将撤出这个市场,消费者对实物的购买也将直线下降; 四、关于救市 1、 房地产业:现在针对房地产业的救市论甚嚣尘下,本人认为此时救市是可笑的、是浪费纳税人钱的变相利益输送。 ⑴ 从此次房地产冬天的形成因素来看,是上文提到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在此次泡沫形成过程中房地产业的暴利是众所周知的,这部分利润必须在市场的调节下回吐; ⑵ 现在房价相对消费者的工资来说还是太高,特别是中小城市后期的房地产价格上涨还未明显下降,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房地产业的未来; ⑶ 房地产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需求的不足,但这正是房价过高造成的。中国百姓有严重的“买房情节”,潜在购买力是巨大的,只是因为房价过高,一旦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大量的购买力将使房地产业自然复苏,所以无需救市。

  • 索引序列
  •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论文
  • 美国经济危机论文
  • 2008年冰岛经济危机论文
  • 经济危机论文
  • 经济危机论文摘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