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发布时间: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1925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它至今仍静静地隐在曲里拐弯的箭杆胡同里。它已衰败不堪——门楼残损破旧,院内拥挤杂乱。它就是被蔡元培称为“‘五四’运动时代之急先锋”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北平 鲁迅等人文

陈独秀于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自1915年9月15 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

《新青年》历史沿革:

1、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2、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

3、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编辑部移到上海编印。从1920年9月的8卷一号起,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

4、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

扩展资料

创办意义:

1、《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擂响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战鼓。

2、《新青年》创刊之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它首先紧紧抓住思想文化问题,对于思想解放所起的重大作用,则是当时其他报刊上的政治、时评性文字所不可比拟的。

3、《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统帅部,以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胡适、高一涵、周作人、沈尹默等人组成编辑部,轮流主持编辑工作。整个杂志对于全国范围内的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青年

辽宁青年杂志社编辑部

从1983年开始,《辽宁青年》明确并坚持了“跟党紧些再紧些,离青年近些再近些”的办刊宗旨。《辽宁青年》学生版是辽宁青年杂志社2007年推出的一本新刊。 办刊宗旨:中学生拓展视野,提升内涵、丰富知识的“读点”。

是李耘。————————————主管主办 共青团辽宁省委出版单位 辽宁青年杂志社网络平台 辽宁青年青讯网 顾 问 曹爱华 田 野 高宏彬 赵红巍 尹正伟总 编 辑 李 耘副总编辑 吴军承 王志多总编助理 王 玮 李 鸣 张 颖执行主编 龙 戈法律顾问 赵丙贵 路 军 张志毅 刘 芬编 辑 部 任知元 张 超 佟可竟 王艳红 郭 辉 张 迪记 者 部 岳抒青 魏 雷 吴 迪 孙 月 毕 志美术编辑 潘树声 关 硕校对编辑 穆 青流程编辑 邢海燕发 行 部 龙 戈 李绍生广 告 部 张 颖 王智勇 戴云秀 张 娜本刊地址 沈阳市和平区北四经街28号

答:《辽宁青年》杂志创刊于1949年8月15日,其前身为《生活知识》报,后改为《共青团员》杂志。1966年“文革”初期停刊,1972年复刊,定名为《辽宁青年》。1994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读者调查中,《辽宁青年》杂志被评为“最受青年喜爱的国内十佳期刊”。

从1983年开始,《辽宁青年》明确并坚持了“跟党紧些再紧些,离青年近些再近些”的办刊宗旨.

北京青年报编辑部主任

这是徐俐在文章《中国老人放弃自己太早了》里说的话。 在现代女人都追求少女感,希望青春永驻的时候,徐俐选择了优雅的老去。 比起青涩、稚嫩,徐俐更喜欢成熟,稳重的自己。 为了更好地享受老年生活,徐俐在近期正式发文宣布退休,这位《中国新闻》的首位央视主播在29年的主持生涯里,用一个不断成长的自己,呈现了女人独特的美。 原来美有很多种诠释,徐俐的美,是在繁华中褪去,在日暮沧桑中继续明媚绽放。 上世纪60年代初那个特殊的困难时期,徐俐出生了,母亲怀她的时候因为缺乏营养得了水肿病,所以徐俐出生后没喝过一口母乳。 在艰苦条件下,徐俐从小体弱多病,动不动就发烧感冒,打针吃药成了家常便饭。 她先后得过肝炎、肺炎,出过麻疹还差点一命呜呼。 最可悲的是6岁那年得了气管炎,去医院打针,因为护士的疏忽,打针伤到了她的坐骨神经,腿上肌肉萎缩,导致了瘸腿。 在那个年代, 科技 不发达,技术不到位,治疗这种病很麻烦,医院知道惹了事以后,院长亲自下场治疗。 可即便有院长坐镇,徐俐还是过了一段瘸腿的日子。 本就不爱说话的她,因为腿瘸变得更加孤僻,尤其当同学起了外号叫她“徐俐拜子”的时候,那份自卑心理就更严重。 瘸腿的阴影伴随她度过青春期,幸运的是,在医院的努力和家人的配合下,徐俐康复了。 高中时,徐俐在语言、声音方面展现了自己天赋,经常被老师叫去参加诗歌比赛,而徐俐每次都能沉稳干练地发挥出让老师满意的效果,还能获奖回来。 也是因为这个优点,徐俐萌生了播音的想法,对广播专业有了执念。 1977年,16岁的徐俐参加了第一次高考,结果报考北京广播学院失利。1年后,下乡当知青的徐俐再次参加高考,第二次失利。 两次失败让徐俐慌了神,对未来陷入了迷茫当中。 正在发愁之际,她接到了长沙市广播局的考试通知,原来,是她第一次报考北京广播学院的录音被长沙市广播局选中了。 徐俐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个机会,顺利考进了长沙人民广播电台。 那时,徐俐虽有声音天赋,但她的普通话却夹杂着方言,为了练好普通话,她常常提前一小时在台里练习,这一练习,就是5年。 正是这种严格的素养,1986年,25岁的徐俐被调入长沙电视台。 又过了6年,31岁的徐俐被调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作为首档节目《中国新闻》的首位主播在央视亮相。 当她化上精致的妆容,穿着合身的西装,笔挺地坐在镜头前时,既温婉又大气。 在此后的主播生涯中,她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给观众呈现了一个正面女性的干练形象。 央视主播,必定要有敏捷的反应能力,要具备专业的素养、以及从容大气又稳如泰山的风格与气场,这些,徐俐都做到了。 播音时,她字字珠玑,发音铿锵有力,眼神坚定自信,在29年的主持生涯中,她几乎包揽了央视国际频道所有重大的新闻报道。 她将这一重任,一直坚持到了退休的最后一刻。 就在近期,徐俐官宣正式退休,在8月25日做了最后一场新闻直播后,永远地告别了这个大舞台。 纵然不舍,也要分别。 回看这29年,徐俐是央视四套及《中国新闻》节目的代表人物,还获得了2006年的金话筒奖,担任着CCTV4的新闻组组长。 这些殊荣背后,是一个女人不懈的努力与坚持。她用一个知性坚定的自己,诠释了一个独立女性最美的模样。 或许,女人的美,就体现在岁月中成长的痕迹里,自己一点点变优秀的时刻,都是人生的价值。 当主播之余,徐俐还写了两本书《女人是一种态度》《优雅是一种选择》,看书名大概就能猜到书中的内容。 在这两本书中,徐俐用平淡的文字记录下了那些不平凡的瞬间。 书中的徐俐,一改往常严肃,用治愈人心的文字叙述着那些成长的过往。 从童年生活、事业旅程,婚姻变革都娓娓道来。 我在看了徐俐的《女人是一种态度》发现:她是一个拒绝浮华热闹的女人,更不是一个得意忘形的女人,在那光鲜亮丽背后,是一个平凡女人在茫茫人海中不断的 探索 着自己的价值。 正是那份不断向上的精神,让她把优雅、美丽、智慧、理性等这些褒义词都集于一身。 我很喜欢她在书中描述的自己: 在感情中,徐俐也是很有主见的人,她相信爱情,也不将就自己,年轻时,她经历过一段为期十年的婚姻,还有一个儿子。 当和前夫的感情陷入瓶颈期时,徐俐选择了各自安好,并带着儿子独自生活。 后来,在台里工作的时候遇到了现任丈夫张天蔚。 张天蔚是《北京青年》周刊编辑部主任,《北京青年报》评论员,很有 社会 地位,也经历过一段为期十年的婚姻。 当两个离异人士因工作相遇时,情愫悄然升起,张天蔚说:“我虽然是二手男人,却有一手 情感 。” 尽管彼此都曾吃过爱情的苦,也有过失败的婚姻,但怦然心动的那一刻,两人抛却前程往事,决定相守一生。 结婚后,徐俐从未要求过儿子把继父当成亲父,只是简单的建议,可以叫“张爸爸。” 儿子叫了一年后,自动去掉了“张”字。 徐俐在《女人是一种态度》里写道: “不同姓的一家三口自然而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对我而言,这一大一小两个男人秉性的善良,成全了我现在的日子。” 回看徐俐60年的岁月,她总能用一种大气的状态,把事业和家庭都处理好。 她的生活经历和态度都在说明:对女人来说,外表的美丽不是恒远的,生命的质量才是终身的追逐。 徐俐身上,有职业女性的标签,也有独立女性的精彩,更有婚姻美满的状态。 她用一个不疾不徐的从容姿态,活出了一个精彩的人生。 也许在许多人看来,徐俐如今退休了,就步入老年了,风华时代已经过去了,但对于徐俐本人来说,生命的精彩才刚刚开始。 早在文章《中国老人放弃自己太早了》里,徐俐就很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于年龄的看法。 对于她来说:任何年龄段都可以活得很精彩,不管活到什么岁数,一定要美到老。 她不喜欢中国女人对于年龄的标签,更喜欢无惧年龄,热爱年长的自己的每一天。 她说: “美丽永不言弃,它需要自己对自己多一份关心,多一份要求。” 在这个太多人动辄宣布“看透了”的时代,一个女人能依然固执不放弃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信心,依然保持着眼睛和心灵的清亮,依然保持着理想主义的激情,那这个女人绝对会活得精彩,也绝对不会衰老。 女人是一种态度,欣赏徐俐的生活态度,对美丽的追求,幸福是一种能力。 她会退休,但不会迟暮,她会老去,但那些皱纹,是被岁月雕刻的艺术。 她精彩的人生,会将自己绽放下去,永不凋零。 END 关于徐俐,你有什么想说的? 欢迎讨论 #徐俐:今晚是我最后一场新闻直播#

张延平,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1981年考入北京青年报,成为一名记者,23年后,当年那张国家投资30万元、四开四版每周一期的小报,已变成国内都市类主流大报。今天,已经在北京青年报社长岗位上磨砺了两年的张延平,正在为打造现代传媒集团倾心探索,他从记者、编辑、部主任、副总编、常务副总编、总编辑一路走来,跨越了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各界赋予的荣誉记录了他的贡献:1983年至1986年,连续两届当选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1987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3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青年报“十佳记者”;……此外,张延平曾有多件作品获全国和北京市新闻奖项。对报业的贡献,不仅为张延平赢得了荣誉,他也被赋予了诸多社会责任;张延平现为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全国青年报刊协会副会长、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共青团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青联常委。张延平把办报经验做了这样的转化——报纸是由编辑本位转化为读者本位,儿艺要由演员本位转化为观众本位;报纸既要强调导向也要有市场,儿艺既要拿大奖也要有票房;报纸是四轮驱动形成经营链条,儿艺则要将剧团的单一运作变成演出市场的一体化运作,最终打造成儿童文化产业链。后来,张延平又把经营北京儿艺的体会概括为“三个变”一是把“小圈”变成“大圈”,调动社会最好的资源,把儿艺的内部小循环变成社会大循环。二是把“终点”变成“起点”,把“我排你看”变成“你看我排”。三是把“短线”变成“长线”,按照剧院产品回收周期比较长的规律,注重打造“长线产品”,靠品牌赚钱。张延平的报纸经营理念:认真做好报纸上的每个版面、每个栏目、每篇文章、每个标题,成功策划和完成好每一次活动,准确地分析报业市场。

知识能改变命运,那么有哪些励志勤学的故事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励志勤学故事,供大家参阅!

为自己的事业日夜兼程,总想着出人头地;为自己喜爱的人身心疲惫,总想着朝夕相处;为自己的兄弟在所不辞,总想着手足情深。执着、浪漫、现实,叼着烟卷,喝着啤酒,戴着眼镜,穿着牛仔,奔波着,迷茫着,奋斗着,这就是80后的生活。

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看似时髦的专业也显得相对滞后,这个社会所剩的机会好像越来越不需要专业对口,年青有为而又志存高远的大学毕业生。而现在的大学生,却个个踌躇满志,豪情满怀,现实与梦想碰到了一块,便是生活的苦恼,然而生活不允许你有片刻停歇,梦想也不允许你放慢脚步,于是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真实与冷酷。服装学院的高材生夏琳为了生计而走台献媚,个性张扬的华子也只能从发廊、蛋糕店开始起步,家庭背景相对较好的米莱,陆涛,也是在家人的倍加“呵护”下,慢慢走近梦想,难怪看似顺风顺水的天才也总是发起这样的感叹:我焦虑,我很焦虑,我非常焦虑。生活是美好的,生活是要创造的,好在他们一直没有放弃,陆涛的执着,华子的坚韧,向南的平淡是真,都在向我们诠释:酸甜苦辣才是生活的真正味道。残酷的现实,需要你去拼搏,需要你去奋斗,所以他们在现代的社会中站得住,走的实,所以这个社会也就接纳了他们,成就了他们。

“陆涛,你的朋友怎么都是女生啊”。这是徐志森说给陆涛的一句话,整本书看完,我们也真不明白什么才是他们想要的爱情。米莱和陆涛应该是相配最完美的一对,连分手都是如此默契,如此多情,看似海枯石烂的爱情原来如此简单;一夜情后的夏琳,一时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爱来爱去却又发现,自己深爱的陆涛却也有关鹏的影子,既要有事业还要懂的浪漫,对男人来说这也真够难的;为了露露,华子几乎是倾其所有,然而露露却和猪头走进结婚的殿堂,真相大白后,华子却感动的哭了好几次,这样的男士的确够大度的,真是难以理解;爱出闹剧的杨晓芸明明爱着向南,却偏偏哭着喊着闹离婚,难道就不知“天涯何处无芳草”么?大老爷们哪能天天猜得姑娘的心思,像遥遥那样的女孩,没准就在身边,她们一定过着同样的生活,她们也一定有着同样的烦恼,到头来,两败俱伤不是?

“可怜之人必有可气之处”。陆涛是可怜的,可气的是他太以自我为中心;杨晓芸是可怜的,可气的是船到码头了还不知悔改;夏琳是可怜的,可气的是对自己的爱情想像的是如此完美;米莱是可怜的,可气的是感情竟如此执着……

如果说“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价值观念是他们追求事业成功的动力,那么对朋友间的手足之情和对父母的恩情则是他们渴望幸福生活的源泉,不可否认,这两种情感这代人身上留有深刻的烙印。石康的《奋斗》让我们再一次近距离的走进了80后的生活,自信,洒脱,努力,奋斗……80后的一代,蛮不错的。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我真的很喜欢光明。当时我同所有年轻人一样,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成为独当一面的编辑。

今年3月进入北京青年报社,经过漫长的岁月终于盼来签约的那一天,我对人事部负责人说:“在这段时间我把各种各样的角色都尝试过,我准备好了,现在我只是欠缺那个机会,那个当好编辑的机会。如果您能给我这个机会的话,我肯定将来我一定可以帮单位赚大钱的。”他那直视的目光看着我,眼睛里面写着两个字:白痴。接着我就说:“如果您问我签约之后,我要求我的工作是多少?我无所谓我真的无所谓,你随时给我一份合约,上面没有填工资的我先签,签完之后您拿回去再填。因为对我来说今天我要的并不是钞票,我要的是机会呀!”此时我用余光看着他的眼睛写着两个字:感动。

几个月下来我该得的没有,不该得的却不少。面对如今的北京,对于北漂的我们来说实在是难以言表。就在我离开的那一刻,编辑部的主任对我说:“不要以为你在这里干的还不错,到了外面你什么也干不了...记住就你这种性格,是无法在媒体圈生存的。”听了这句话之后,我感觉好像有把刀插进我的心脏一样。我绝不能认为我的生命受到了什么人的忽视,便失去了价值。

不料在以后日子里,除了碰壁碰壁还是碰壁,成功的概率低得不能再低了,用一个字形容就是烂。那一刻,我承认了我的人生正式踏入寒冬、完全掉进了谷底。于是我默默地对自己说:如果有机会给我再一次爬回去的话,我以后不要做那么骄傲的“媒体工作者”,我要做一个踏踏实实谦虚的人啊!

在我绝望之际,机会再次降临在我的身上,我接到光明的通知,可能大家没办法想象当时我是多么渴望工作、多么地渴望可以再次站在“镜头前采访”,所以我就欣然的接受了。

我就轻装上阵马上起航再次踏入北漂之路,我跟自己说:放下放下以前曾在北青做出的一切,以前还行;现在不是;将来不知道。如果想要成为大家认可的话,现在要做的事呢?只有八个字就是努力努力努力和努力。

在不久的将来,我就要证明给你看我这种性格的人还是可以爬回去的;我就要证明给你看,这种性格的人还是可以有那么一点点价值的;我就要证明给全世界的人看,我不仅仅是位很好的践行者更是实践者,都可以很有魅力的。我相信我能做到的你们也能做到。

我相信:您也会很期待,期待着一帮年轻人带着我们的激情,凭着我们的勇气口才与智慧,挽起你们的袖子来咱们大干一场,用说话改变命运吧!

清代士林中,“足迹几遍域中”的爱国志士魏源所提出的“游山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山水文学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故龚自珍曾称赞魏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综一代曲,成一家言”。魏源曾在其《衡岳吟》中对五岳进行生动刻画“: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如飞。”而在其《游山吟》中曰:“人知游山乐,不知游山学。人生天地间,息息宜通天地龠。特立山之介,空洞山之聪,渟蓄山之奥,流驶山之通。泉能使山静,石能使山雄,云能使山活,树能使山葱。谁超泉石云树外,悟入介奥通明中?游山浅见山肤泽,游山深见山魂魄。与山为一始知山,寤寐形神合为一。蜗争膻慕世间人,请来一共云山夕。”魏源认为“一游胜读十年书”,故对士人游山若要得山之真谛,则需“寻幽不惮遥,山深险亦好”“,奇从险极生,快自艰余获”“;好奇好险信幽癖,此中况趣谁知之。不深不幽不奥旷,苦极斯乐险斯夷”。魏源的这种“游山学”的辩证思想观念,既是建立在其《游山吟》中所曰“我亦造化所铸之一物,本与山川同自出”的思想基础之上,又是对明代“游道”思想观念的继承发展。其不仅超越了对山的审美范畴,而且体现了人生哲理和显示了士人追求人格价值的奋发向上精神。

徐俐现任丈夫是张天蔚《北京青年报》评论员,北京人。著名央视女主播徐莉的现任丈夫!生长于北京;高中毕业后在北京郊区插队、北京建筑公司作工;1983年毕业于北京某大学电力工程系,入北京电力建设公司职工学校任教;1990年考进《北京青年报》,先后任文体部记者、编辑,评论部编辑、主任,《北京青年》周刊编辑部主任,《北京青年报》评论员、社评部主任。写过诗歌、小说。从1990年开始发表文艺评论、时评、杂文、随笔及社评。

拓展资料:

1.徐俐,1961年生,湖南吉首人。1992年10月1日,央视国际频道开播,徐俐作为首档节目《中国新闻》的首位女主播在央视亮相,随后便一直在《中国新闻》节目担任女主播。

2.在年轻时曾做过农村知青,后考入长沙人民广播电台,1986年调入长沙电视台工作。1992年10月1日,央视国际频道开播,徐俐作为首档节目《中国新闻》的首位主播在央视亮相。

3.随后便一直在《中国新闻》节目担任主播。徐俐字字珠玑,简洁干练的新闻播报风格多年来赢得了广大海内外观众的喜爱,这也使她成为央视四套和《中国新闻》的标志性人物。

4.从业以来曾两度获国家政府奖,华语节目主持人金奖。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几乎所有重大新闻报道都由其担纲主持,如早期的香港、澳门回归庆典,袭击事件、中国入世报道等,徐俐播报风格独特,在海内外观众中拥有较好的美誉度。

中国青年报社编辑部采编待遇

要看你是做什么的,南京日报社也是有下属单位的,如果你是报社在编人员的话,待遇还是不错的,有编制,然后派到报社的下属公司干活你不但可以拿到报社给的工资,还能那到下属单位的公司。但是如果你是在报社发行公司(一般是没有编制的),待遇就不是很好了(整个报纸行业的发行公司都不怎么好)。

《现代矿山设备》杂志:千字500-1000元。普通稿300-800元普通稿《家庭》杂志:千字600-1000元。重头稿8000-15000元/篇。《知音》杂志:特别稿1000元/千字。一般稿300-500元/千字。《伴你同行》杂志:头条稿300元/千字。普通稿150-200元/千字。《爱人》杂志:特别稿500元/千字。纪实稿300元/千字。责任编辑:如风《深圳青年》杂志:特别稿500元/千字。人物稿300元/千字。责任编辑:李非《八小时以外》杂志:纪实稿200元/千字。《家庭之友》杂志:纪实稿300-500元/千字。责任编辑:张硕《家家乐》杂志:纪实稿300元/千字。责任编辑:张晓《人之初》杂志:200元/千字。责任编辑:黄效德《恋爱.婚姻.家庭》杂志:特别稿300-500元/千字人民日报(100元/千字)光明日报 100元解放军报 150元经济日报 80元中国青年报 100—150元工人日报 60—80元科技日报 80元金融时报 100元北京日报 150元文汇报 100元新民晚报 80元广州日报 100元南方周末 150元南方都市报 100—200元深圳特区报 150—200元中国文化报 50元杂文报 80—100元长江日报 80元江南时报 50元羊城晚报 80—100元江西日报 80元福建日报 100元大众日报 80元四川日报 80元法制日报 80元

这属于记者的职称体系,一般分为 助理记者,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高级记者相当于高级职称,享受处级干部的待遇。

青岛早报编辑部

亲,我想问一下怎么样才能在网上投稿

你这么厉害怎么不去青青草原抓羊

青岛早报主要部门有总编室、本地新闻编辑部、政教新闻部、社会新闻部、财经新闻部、热线新闻部、时事新闻编辑部、文娱新闻部、体育新闻部、经营管理中心、新媒体运营部、出版部等。

青岛日报投稿地址是:青岛市太平路33号青岛日报编辑部,邮编266001

  • 索引序列
  •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 辽宁青年杂志社编辑部
  • 北京青年报编辑部主任
  • 中国青年报社编辑部采编待遇
  • 青岛早报编辑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