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城市公共交通杂志官网

城市公共交通杂志官网

发布时间:

城市公共交通杂志官网

《城市交通》杂志最初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于1999年7月创办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支持下,于2003年11月25日,成为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主办、王静霞女士任主编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正式出版物!两院院士、《城市交通》杂志名誉主编周干峙为杂志题词:以综合协同,谋畅顺通达。《城市交通》杂志作为我国城市交通领域唯一的综合性学术类期刊,针对学科综合性、边缘性、交叉性等特点,力求展现学术性、导向性、权威性,成为城市交通领域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交流平台,为促进城市交通科技发展做贡献。《城市交通》杂志于2007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现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杂志于2003年11月正式创刊,当时为季刊,每期64页。2005年,杂志由64页增加为80页。2006年顺利地由季刊改为双月刊,页码由原先的80页增至90页,并在栏目设置、文章选题、编辑质量、版面效果等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2007年由黑白印刷改为全彩印刷,页码也由90页增加为100页,内容更丰富,涉及面更广,更加注重细节。《城市交通》杂志刊载内容包括交通战略与政策、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新技术、交通安全与环境、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经济、公共交通、轨道交通、静态交通、智能交通等方向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或者技术成果,国内外交通领域先进理论技术和各地成功经验的推广介绍,城市交通从宏观到微观各个层面问题的思考与建议等。《城市交通》杂志的读者对象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各级地方政府主管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官员;城市交通各相关专业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科研等部门的广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的广大师生;关心城市交通发展的社会读者。发行范围遍布除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外的我国所有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以及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国家。 期刊名称:城市交通主管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办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出版周期:双月出 版 地:北京市语言种类:中文开本尺寸:大16开国际刊号:1672-5328国内刊号:11-5141/U邮发代号:80-173创刊时间:2003年

《城市公共交通》(月刊)创刊于1989年,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暨城市公共交通专业分会主办及编辑出版的、公开发行的综合指导性学术期刊。它服务于全国公交企事业单位及市府主管部门、国内大专院校及相关科研院所,它的办刊方针是: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广泛开展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学习与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加快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现代化进程。主要栏目:学术研究、改革研讨、经营管理、公共汽车、无轨电车、轨道交通、保养维修、运营服务。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内统一刊号:CN11-4416/U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1467国家级,知网, 万方 ,维普收录编辑博雅学术中心《城市公共交通》是我国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惟一的国家正式刊物。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发行遍及全国公交各界,颇具规模并有着广泛的影响和独到的权威性。 1、征稿内容(1)关于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法规、举措、活动等重要信息。(2)城市公共交通的热点、难点话题。(3)城市公共交通各方面实践的经验、体会、见解。(4)关于城市公共交通学术理论的研究、探索、成果。(5)与城市公共交通相关的科学、技术普及知识,新技术、产品的推介。(6)城市公共交通历史追本溯源;可资借鉴的国外城市公交。(7)相关的书画、篆刻、诗词、摄影等可供欣赏之作品。2、稿件要求(1)文稿请用16开400字单面稿纸誊写(或打印)清楚,字迹工整。文稿字数一般不超过4000字。(2)文稿中的插图(表),请用描图纸绘制或用电脑制图,图面要清楚整洁。图面尺寸横向一般不大于70mm,最大也不要超过130mm。(3)文稿中摘录或引用他人作品,务必在参考文献中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以及出版刊发该作品的书(刊)名、年份、卷(期)、页码。(4)凡理论和学术性论文,须写文章摘要(300字以内)列出关键词(20字以内)并配有英译文。(5)书画等作品稿件,尺幅以16开大小为宜(原作过大可经缩印后投寄)。3、投稿须知(1)请按各栏目的要求投稿。稿件也可通过E-mail传投。(2)投稿者请详细注明真实姓名、地址、邮编及电话等联系方式。(3)投稿者文责自负,如发现抄袭或侵犯他人版权,给本刊造成影响和损失,投稿者要承担全部后果和责任。(4)来稿一律不退,请投稿者自留底稿。(5)请勿一稿多投。在两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刊用通知,方可改投它刊。(6)本刊拥有对投稿文章的删改权。如投稿不可删改,请在来稿时注明。 (1)来稿一经刊用,即付稿酬,并赠刊一本。(2)本刊已入编中国全文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遴选)和中文收录、学术期刊摘录期刊,如文章不欲入编,请作者在来稿时声明,以便删除。(3)本刊编委单位作者用于评定职称的论文,须经编委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4)凡在参考文献中引用本刊所刊发的论文,在符合征稿要求下将优先刊用。(5)凡是科研基金项目或课题费资助的论文,请在来稿中列出项目名称及编号。(6)凡本刊发表的作品,本刊有权以任何形式对该作品进行修改、编辑和重复使用该作品,无须征得作者同意。注:投稿如有与稿件相关的图片,请一并发送到杂志社。

科教导刊、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都可以的,投稿须知可随时问壹品优刊。

1、北方交通 2、北京公路 3、北京汽车 4、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 5、长客科技 6、车辆与动力技术 7、车迷 8、车时代 9、车世界 10、车用发动机 11、车与人 12、车主之友 13、城市车辆 14、城市道桥与防洪 15、城市公共交通 16、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17、城市交通 18、船舶 19、船舶标准化 20、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21、船舶标准化与质量 22、船舶工程 23、船舶经济贸易 24、船舶力学 25、船舶设计通讯 26、船舶物资与市场 27、船电技术 28、船海工程 29、船检科技 30、船艇 31、大众汽车(豪华版) 32、当代汽车 33、道路交通管理 34、道路交通与安全 35、地下工程与隧道 36、电动自行车 37、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38、电气化铁道 39、东北公路 40、东风汽车 41、都市快轨交通 42、发动机燃料系统 43、福建交通科技 44、港工技术 45、港工技术与管理 46、港工勘察(内部资料) 47、港口经济 48、港口科技 49、港口装卸 50、公路 51、公路工程 52、公路交通技术 53、公路交通科技 54、公路与汽运 55、广船科技 56、广东公路交通 57、广东造船 58、广铁科技 59、广西交通科技 60、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61、国际船艇 62、国家安全通讯 63、国外机车车辆工艺 64、国外舰船工程 65、国外内燃机车 66、国外铁道车辆 67、哈尔滨铁道科技 68、海交史研究 69、海事大观 70、航道科技 71、航海 72、航海技术 73、黑龙江交通科技 74、湖北汽车 75、湖南交通科技 76、华东公路 77、华南航道 78、机车车辆工艺 79、机车车辆通讯 80、机车电传动 81、机电兵船档案 82、机电设备 83、集装箱化 84、驾驶天地 85、驾驶园 86、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87、舰船电子工程 88、舰船科学技术 89、舰船知识 90、江苏船舶 91、江苏交通 92、江苏交通科技 93、江西交通 94、交通标准化 95、交通环保 96、交通节能与环保 97、交通科技 98、交通科技与经济 99、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100、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101、交通与计算机 102、交通与社会 103、交通与运输 104、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105、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106、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107、轿车情报 108、京铁科技通讯 109、客车技术 110、客车技术与研究 111、路基工程 112、眉厂科技 113、名车志 114、摩托车 115、摩托车技术 116、摩托车信息 117、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118、内燃机车 119、汽车导购 120、汽车电器 121、汽车工程 122、汽车工业研究 123、汽车工艺与材料 124、汽车技术 125、汽车驾驶员 126、汽车科技 127、汽车情报 128、汽车生活 129、汽车时代 130、汽车实用技术 131、汽车维护与修理 132、汽车维修 133、汽车维修技师 134、汽车维修与保养 135、汽车文摘 136、汽车与安全 137、汽车与驾驶维修 138、汽车与你 139、汽车与配件 140、汽车与社会 141、汽车运输研究 142、汽车运用 143、汽车杂志 144、汽车之友 145、汽车知识 146、汽车族 147、桥梁建设 148、青海交通科技 149、轻型汽车技术 150、山东交通科技 151、山西交通科技 152、商用汽车 153、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 154、上海公路 155、上海汽车 156、上海铁道科技 157、上海造船 158、时代汽车 159、实用汽车技术 160、世界海运 161、世界汽车 162、世界桥梁 163、世界隧道 164、水道港口 165、水路运输文摘 166、水运工程 167、水运管理 168、水运科学研究 169、四机科技 170、隧道建设 171、隧道译丛 172、天津航海 173、天津汽车 174、铁道标准设计 175、铁道车辆 176、铁道工程学报 177、铁道货运 178、铁道机车车辆 179、铁道机车车辆工人 180、铁道技术监督 181、铁道建筑 182、铁道建筑技术 183、铁道勘测与设计 184、铁道勘察 185、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186、铁道通信信号 187、铁道文摘 188、铁道学报 189、铁道运营技术 190、铁道知识 191、铁路安全 192、铁路采购与物流 193、铁路地质与路基 194、铁路工程造价管理 195、铁路技术创新 196、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197、西部交通科技 198、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199、现代船舶 200、现代交通技术 201、现代隧道技术 202、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203、学术动态 204、移动电源与车辆 205、游艇业 206、云南交通科技 207、云南现代交通 208、运输经理世界 209、造船技术 210、浙江交通科技 211、中船重工 212、中国船检 213、中国道路运输 214、中国港口 215、中国港湾建设 216、中国公路 217、中国公路学报 218、中国海事 219、中国航海 220、中国航务周刊 221、中国机械 222、中国舰船研究 223、中国交通年鉴 224、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225、中国轮胎资源综合利用 226、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227、中国汽车画报 228、中国汽车市场 229、中国水运(理论版) 230、中国水运(上半月) 231、中国水运(下半月) 232、中国水运(学术版) 233、中国索道 234、中国铁道科学 235、中国铁道年鉴 236、中国铁路 237、中国铁路(英文版) 238、中国修船 239、中国造船 240、中国自行车 241、中外船舶科技 242、中外公路 243、中文科技资料目录-船舶工程 244、重型汽车 245、珠江水运 246、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47、专用汽车 248、装备维修技术 249、综合运输

公共艺术杂志官网

方金炉艺术简介        方金炉,1944年生,浙江金华人,196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就职于北京。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艺术人物》杂志社荣誉社长,中国数字艺术馆馆长,华夏文艺出版社荣誉社长,中国艺术百科艺术总监,中国艺术网理事会荣誉副主席、中国国学学会副主席等。         “方金炉少年学画,出师名门,曾得李苦禅、田世光、刘继卤、娄师白和著名画家刘勃舒、金鸿钧、郭怡琮、张立辰等名家指点。他在刻苦磨练画艺的同时,十分重视钻研画论,学写古今诗词,研究文学作品等画外功,因此是一位学者型的国画家……”。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公共艺术网主编、黄丹麾博士撰文“以情写象、格物致理——方金炉国画作品赏析”如是说,“方金炉的花鸟画以写意为宗,题材广泛,牡丹、藤本、梅竹、荷花、桃实、枇杷、鹤鹭、鸡鸭等皆有上乘表现,笔墨功力深厚、画风秀丽俊逸。他的作品以粗笔为主,工写结合,以传统笔墨为宗,偶尔兼涉西画技法,以象寓理,格物致知,诗情画意并举,水墨与彩墨兼施,意趣高雅,境界脱俗,一派文人雅士之气跃然纸上。方金炉的花鸟画生动传神,这一方面来自画家深入的观察与写生,一方面来自画家的笔墨功力。构图新奇有致,格局大气宏阔,笔墨的浓淡、干湿、开合、疏密井井有条,细微处一丝不苟,奔放处气韵袭人,既能“尽精微”,亦能“致广大”。立足传统,以古开今,笔力遒劲,墨韵绵厚,色彩丰盈,灵秀俊逸,笔墨灵动,意境开阔。托物言志,因景生情,以情写象,由象臻知,因情臻理,通达格物致理之妙境。画风文静婉约、优雅高洁,有诗意的空灵,达到了别开生面的艺术境界。”        缘于学识修养和特殊人生经历以及他对中国画笔墨规律的独到见解,他创造出了清新淡泊的水墨语言和独特画风,形成自己的花鸟画“程式”。其作品继承先贤而不乏时代气息,坚守笔墨而善于突破已有范式,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书写出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瑰丽画卷,真正做到了博采众长、卓然自成一家。        前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尼玛泽仁以“灵妙清雅、色墨共生”为题对方金炉的花鸟画作了这样的评价:对于当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方金炉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卓有成效的探索者,并且是一位取得相当成就的艺术家。方金炉在其绘画探索中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他的成功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他不遗余力地展开了对绘画语言的研究、深入和纯化,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用色彩专注的还是用笔,以笔运色。他的画面上非凡的色彩气象与这种认识是相辅相成的。另一方面,他的作品中大气、干净,直指笔墨。他总是非常自觉地把对花鸟形色的感受转化成笔墨形态,这样他就具备了一位画家对于语汇自觉的优秀素质。他能用一个当代人的感受,通过笔墨的方式和中国绘画的认知方式和法度,来整理杂乱无章的对象,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在当代中国花鸟画中,像他这样能够全面以笔墨处理布局、处理对接受当代西方艺术以后的空间体量的感受,而又能够完全体现一个中国人的艺术感受,我见得还不多。毫无疑问,他的探索是成功的,他自觉的认识是更加难能可贵的。        黄丹麾博士还对方金炉的山水画做了评介:方金炉不仅在花鸟画创作上颇有造诣,他在山水画领域亦有所建树。山水画的本质在于“畅神比德”、“以形媚道”,其目的在于“可游可居”,从而实现“山林者之乐”及“林泉之心”。方金炉的山水画擅于以长线勾勒山体,着力表现山脉的结构,还把青绿山水图式与长线勾勒结合,强调虚实对比。亦擅于全景山水创作,此类作品格局宏大、苍郁浑厚、气势磅礴。也许是浙人的缘故,方金炉的山水画强调淡逸、平远、文气、雅致,深得“四王”和“元四家”的精髓,其作品的过人之处在于立意高古、苍润内敛、外秀内美、气韵清远。        方金炉为人宽厚、乐观向上、温文睿智、勤奋实干,顽强拼搏、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坚韧持恒;他集科学家、红学家、艺术家于一身,在多个领域辛勤耕耘,有所发现发明,有所创造,创作丰厚,取得卓越成就,硕果累累。        作品参展并获奖多次,多件艺术精品被美术馆、博物馆以及众多藏家收藏;传略、事迹和代表作品入编《中国人物志》、《中华人物大典》等大型人物典籍。出版有《当代名家画集-方金炉》(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绘画名家方金炉画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等个人画集十余部,摄制网络视频《名家对话-国画家方金炉》和网络个展两部,事迹和代表作载入文化部编集的《一代艺术大师》、中国文联编集的《文联艺术大家》等大型合集;《领军人物》杂志封面人物;《大艺术家丛书专辑-国宝级艺术家方金炉》;多家互联网站有国画家方金炉的作品播出。         获有“国家文化艺术奖”、“中国文艺创作最高成就奖金奖”、“中国艺术特别成就奖”、“国家文艺大奖”金奖等。享有“当代杰出人物”、“国家形象大使”、“联合国文化大使” 等荣誉称号。

“ 艺术并没有在政治领域发挥它的力量。 例如,艺术不能阻止世界各地民族主义运动和威权政府的兴起,也不能缓解全球各地流离失所者的悲惨命运。但是,艺术或许可以以一种间接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一些如何在“有趣的时代”生活和思考的指导。

Ralph Rugoff

拉尔夫·鲁戈夫(Ralph Rugoff)自2006年以来一直担任英国伦敦海沃德画廊(Hayward Gallery)的总监。 海沃德画廊于1968年开业,被认为是英国最著名的公共艺术画廊之一。它是南岸艺术中心系统的一份子,这个欧洲最大的艺术中心曾获得英国艺术委员会的大量资助。2015年,拉尔夫·鲁戈夫曾任里昂双年展的艺术总监,策展主题名为La vie moderne。1985年至2002年期间,他为众多期刊撰写了大量艺术和文化批评文章,并出版于艺术杂志和报纸,包括Artforum,Artpresse,FlashArt,Frieze,Parkett,Grand Street,《金融时报》,《洛杉矶时报》,洛杉矶周报。在论文集“马戏团美国人”(1995)中,他探讨了美国西部的文化现象。同一时期,他开始担任独立策展人,组织“Just Pathetic”(1990)和“犯罪现场”(1997)等展览。曾任旧金山加州艺术学院(CCA Wattis Institute)董事(2000-06),他曾在海沃德画廊(Hayward Gallery)策划过多次群展,其中包括“现代生活的绘画”(2007),“心理学” “建筑物”(2008),展览包括了Mike Nelson,Gelitin和Do-ho Suh等艺术家的互动和沉浸式装置作品,和The Infinite Mix展览(2016);他还策划了Ed Ruschka,Jeremy Deller,Carsten Holler,Tracey Emin和George Condo等重要的回顾展和个展。

“当你观看这样一场展览时,会意识到你看到的不过是一幅更大图景中的一部分。这也揭示了在看似越来越狭隘的信息环境下,艺术的存在变得更加模糊,包含更多的矛盾性”。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艺术总监拉尔夫·鲁戈夫(Ralph Rugoff)接受《艺术新闻/国际版》采访,以矛盾和悖论的艺术回应“有意思的时代”

鲁戈夫希望通过自己大胆的构想打造一届具有内聚力的双年展,他将整场展览拆分为军械库(Arsenale)和绿城花园(Giardini)两处展馆中的两场独立的部分,各自以相同的79位/组艺术家展示不同作品。他在3月公布展览细节时表示,他选择的作品是“多样的、含混的,可能引发矛盾和悖论的,希望通过不同形式的演绎与观众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Lee Bul: Crashing" 展览现场,伦敦海沃德美术馆(Hayward Gallery),2018

尽管主题在于解决“社会和社会话语中的强烈分歧”这一主要问题,鲁戈夫仍然希望展览可以是充满乐趣的。他表示,造成分歧冲突的一部分原因是当前“假新闻和所谓‘另类事实’(alternative fact)”的现象,“这对艺术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命题。当政府采取捏造或混淆事实的手段时,我认为艺术家们需要重新定义并采取新的形式提出质疑。简单的反对批评是不够的”。在展览筹备的最后阶段,他接受了《艺术新闻/国际版》的采访。

▲go Rondinone,《THANX 4 NOTHING》,2015年,于"The Infinite Mix: Contemporary Sound and Image" 展览现场,伦敦海沃德美术馆,2016U

Q:关于展览的主题,它的意义是什么?

A:我反思了过去两三年间发生的一些恐怖的政治事件,思考如何去策划这样一场展览,让它能够反映出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但又不会令人感到沮丧。我想到了这句我从小就听到过的话:“愿你活在有意思的时代”。关于它的含义,答案是开放的,它可能是构建一场反映时代的展览的方式,也可能是一种看待生活的视角:把这样的时代视作“有意思的时代”,而不是危险、恐怖、令人毛骨悚然的人类历史时期。实际上,关于这一主题也存在着假新闻的层面:这句话被当作是古老的中国咒语,在过去的100年里被不断重提。从战前的英国政客到希拉里·克林顿;从阿尔贝·加缪到亚瑟·查尔斯·克拉克,他们都引用过这句话,都认为这是古老的中国诅咒——尽管事实并不如此。现在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我们可以发现,从来没有哪一句诅咒能像这样引发与时代相关的有意思的问题。

▲ 拉尔夫·鲁戈夫著作《Circus Americanus》封面

Q: 有多少艺术家的作品与假新闻或另类事实的概念直接相关?

A:一些艺术家非常直接地参与到这一概念的探讨,另一些关注的是社交媒体。我不想说这是关于假新闻和另类事实的展览。事实上,这场展览反对那种认为一场展览是与某些东西直接相关的观点,艺术之外的任何东西都可能是“关于”这一点或那一点。展览更多地希望能让观众感受到艺术作品的复杂性,通过自己的体验与作品产生不同的联系;作品能与观众进行对话,最终提出问题。对我而言,这就是展览的目的所在:为大家提供一些有趣的问题,日后可以随时拿来思考。对于这场展览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展厅内发生了什么,而是展览中所收获的体验如何在展览之外可以为观众所用。

▲刘韡,《微观世界》,2018年 铝板,尺寸可变

Q: 你将军械库和绿城花园的展览分成了两场展览,这是为什么?

A: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回应一个极端分化的社会中愈演愈烈地分歧。英国脱欧就代表了这样一种分裂。此外这也是唤起人们对于艺术实践多样性关注的一种方式。有意思的艺术家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创作,他们的作品跨越各种形式和类别。当你观看这样一场展览时,会意识到你看到的不过是一幅更大图景中的一部分。这也揭示了在看似越来越狭隘的信息环境下,艺术的存在变得更加模糊,包含更多的矛盾性。

▲ARSENALE/军械库

Q: 艺术家往往被限制在某一类别里,而你却说: “艺术家可以去往任何方向,在这里,每个人都有两套工作方式。 ”

A:绝对是这样的。而且这其中的每种方式又是多维的。如果你足够近距离地去观察,就可以打破以往的那些束缚。这场展览中的许多作品可以体现这一点。这类作品总是让我感到兴奋,如果我在评价艺术作品时有质量标准,那这个标准就是艺术作品让你产生共鸣的程度,它如何让你感受到一种意义与另一种意义间的联系,并且永远不会有终点。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体验。

▲Zanele Muholi, Bona, Charlottesville, Virginia, 2015   明胶银盐打印,80 x

Q: 你的展览中只邀请了在世的艺术家,而上一届威尼斯双年展中有很多已过世的艺术家。

A:卡塞尔文献展也有很多已故艺术家。重新关注那些被遗忘或未曾得到应有关注的艺术家已经成为了一种策展的新风尚。对我来说这样的项目是很了不起的,能带领大家认识理应被铭记尚且被忽视的人。我喜欢双年展是“一次性的”——我知道这个词用得并不恰当。双年展每两年举办一次,带来一种短暂的融合,双年展着眼于当下,而不是必须解决历史书里应该记录哪位艺术家的问题。作为策展人,对于已故艺术家的作品会有更多控制权,但是对我来说更有意思的是与合作的艺术家进行对话。这一次所有艺术家都很高兴可以展示两种不同类型的作品。没有人对此有所抱怨,我们当然可以期待大家是真的热切地支持这个想法的。

▲片山真理(Mari Katayama) Cannot Turn the Clock Back #005, 2017

Q:你说过如果是一条一望无际的通道,军械库的展览会是一场“死亡之旅”,所以你用了透明的隔板作区分。双年展可能会让观众看得筋疲力尽——你好像很清楚这一点。

A:是的。作为观众,我觉得双年展基本上是很辛苦的体验。我对于建筑对艺术品的影响一直很敏感,并且我对艺术作品被放置的方式以及其周围环境也非常敏感。在海沃德美术馆的12年工作经历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建筑在策展中所产生的影响。军械库和绿城花园可以说是整个威尼斯区别最大的两处场所:一个是19世纪后期新古典主义的展馆,另一个原来是制绳厂,可以追溯到14世纪。可以说他们已经给每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带来了一种分裂感,所以如果能有意识地处理这个问题应该会更好。

▲ARSENALE/军械库,威尼斯双年展主展馆之一

军械库是300米长的矩形,通常是被从头到尾分为两列;感觉有点像消化道:你从一头走进去,然后到另外一头被吐出来。通常大家都是按照建筑物的长度造隔离墙,但对我来说这样太像艺术博览会,你能俯看这条长长的走廊,两边都有艺术品,能看到太多的东西。因此,我们把这个长矩形空间垂直地平分成很多部分。这样比较像迷宫;我希望这样观众最终不会只是觉得很疲惫。可能还是会。但我认为至少可以让你在观看作品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因为你身后不会有其它15件艺术品的干扰。

回顾 | 2019年威尼斯艺术双年展

Jimmie Durham Various works, 2017 Mixed media

Photo by: Andrea Avezzù

Jimmie Durham

1940年生于美国的艺术家Jimmie Durham是这一届金狮奖终身成就奖得主。

此次展览中,Durham呈现了一系列为欧洲最大的哺乳动物而做的雕塑,这些哺乳动物中有许多正濒临灭绝——它们被屠杀,用于制造家具、工业材料和衣服。

在他的艺术研究中,Durham感兴趣的是“语言之外”发生了什么,以及形式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他反对西方理性主义,他的实践植根于不确定性和悖论之中。策展人Ralph Rugoff评价Durham的雕塑作品经常伴随着“幽默但深刻点评欧洲中心主义观点和偏见的文本内容……(他)对艺术领域的贡献在于其形式与概念的创意性、对不和谐和另类观点的巧妙融合,以及高度的游戏性,因而脱颖而出。”

影像 Arthur Jafa The White Album, 2019 Video

Photo by: Ben Davis

Arthur Jafa

美国艺术家Arthur Jafa为本届金狮奖最佳艺术家奖。

他在此次双年展中展出的影像作品《The White Album》聚焦种族的腐败性和脆弱性。这是一件不断发展的、一直在变化的作品,Jafa将现成的网络视频与自己的视频来回切换,画面在不同的镜头之间摇摆不定。现今,Youtube、Spotify等平台为艺术家提供不断重新创作素材的机会,这种混合输出是网络文化作为人类大脑延伸的一部分,“在线思维连续体”可能是描述Jafa作品的一种方式,随着文化在互联网上的生存与成长,它本身正日益与我们人类的神经系统纠缠在一起。

铁轮子 Arthur Jafa Various works, 2018

Mixed media

Photo by: Andrea Avezzù

George CondoDouble Elvis, 2019

Acrylic, gesso, metallic paint and pigment stick on linen

Photo by: Andrea Avezzù

Zanele Muholi  Various works, 2015-2018

Wallpaper

Photo by: Italo Rondinella

Haris Epaminonda VOL. XXVII, 2019 Mixed media installation

Photo by: Italo Rondinella

Haris Epaminonda

1980年出生于塞浦路斯的艺术家Haris Epaminonda是本届银狮奖最具潜力年轻艺术家奖的得主。

她的艺术是缝合、折叠和奇怪的对称。作品试图融合不同的东西,现实是由过去、日常生活和未来调和而成,通过积累物体和图像,将它们混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视觉情感,让观众陷入其中。当代艺术并不回答逻辑问题,而是回答每种问题所特有的情感和敏感。

Tavares StrachanVarious works, 2018

Mixed media

Photo by: Liang Xiao

链 子  Yu Ji  Various works, 2013-17

Mixed media

Photo by: Italo Rondinella

灰色雕塑Yu Ji  Flesh in Stone series, 2013-18

Mixed media

Photo by: Italo Rondinella

Alex Da Corte ,Rubber Pencil Devil, 2019

Mixed media

Photo by: Andrea Avezzù

Nabuqi,Do real things happen in moments of rationality?, 2018

Mixed media

Photo by: Francesco Galli

Jean-Luc Moulène,Various works, 2009-2019

Mixed media

Photo by: Italo Rondinella

Yin Xiuzhen,Various works, 2012-2017

Mixed media

Photo by: Italo Rondinella

Martine Gutierrez,Body En Thrall from Indigenous Woman, 2018

C-print mounted on Sintra

Photo by: Italo Rondinella’

Jon Rafman,Dream Journal 2016-2019, 2019

Single channel HD video, colour, stereo sound

Photo by: Liang Xiao

Jon Rofman

在影片《Dream Journal》中,两位年轻的女主人公因不同原因踏上了一段但丁式的旅程,经历了Jon Rofman一系列荒谬的反乌托邦景观。这部影片支离破碎的故事线将深层的网络意象与经典史诗般的比喻和压抑的性欲幻想交织在一起,创造了一个网络成瘾者潜意识的噩梦般的景象。Jon Rofman的艺术关注人、互联网、机器之间关系强度所产生的模糊性和软病态。

Margaret Wertheim and Christine Wertheim

Pod Worlds – Beaded, 2005-2016

Embroidery beads, thread, sand, and rocks

Photo by: Francesco Galli

Sun Yuan and Peng Yu ,Dear, 2015

Air pump, air tank, hose, sofa

Photo by: Italo Rondinella

Gabriel Rico,Various works, 2016-2017

Mixed media

Photo by: Francesco Galli

END.

城市地理杂志官网

现在这本期刊已经是月刊了,且单月和双月出的期刊论文选题都有所侧重。推荐指数:★★★★☆; 《经济地理》(双月刊),目前惟一以经济地理命名的地学类学术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前沿性较强,适合经济地理(区域经济)、旅游地理、人文地理方向的朋友阅读。不过个人觉得近年来期刊论文的质量似乎有所下降。推荐指数★★★★☆; 《地理研究》(双月刊),仅次于《地理学报》的地理学类综合权威刊物,论文质量高,最大的特色是论文的领域比较均衡(不似地理学报过于偏重在狭义自然、经济、GIS三块),自然地理、GIS与遥感、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城市地理、旅游地理、文化地理的论文基本都能找到,论文的可读性也较强,难度较低。推荐指数★★★★★; 《地理科学》(双月刊),中科院长春地理所主办的地理学综合学术期刊,各方面综合来讲稍逊色于《地理学报》、《地理研究》,且区域性比较明显,刊登的很多的研究论文都是以东北为背景着手。推荐指数★★★★; 《人文地理》(双月刊),我国惟一的人文地理类核心期刊,由西安外语学院人地所主办,侧重于刊登经济、城市、旅游、社会、文化方面的人文地理类论文,可读性较强,难度较低,是人文地理学专业方向必读的刊物之一。不过和经济地理有类似的问题,期刊论文质量不及从前。推荐指数★★★★★; 《城市规划》(双月刊),强烈推荐,也属于传统意义上的非地学类核心期刊,但是却非常值得城市地理学专业的同学浏览,里面的有很多大家的论文,看这本期刊,你不仅会体会到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的区别跟联系,还会有更大的收获。推荐指数★★★★★;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季刊),历史地理类权威刊物,由我国历史地理学科很强的陕西师大主办。论文主要反应历史时期的环境演变过程、历史人地关系、历史人文过程。适合历史、历史地理、文化地理方向的同学阅读,不过由于是挂在历史学下面的刊物,所以论文的思路大多按照传统的文科历史模式召开,地理学特征不明显。推荐指数★★★★。 《城市问题》(季刊),这个期刊严格说来不能算地理学类,按中图法的分号是“C”打头,即社科类期刊,我大概翻过几期,感觉论文质量一般,论文的作者来源很杂,但地理学者不占主导,里面的论文综合性、理论性很强,可读性一般。推荐指数★★★☆。 《地理科学进展》(双月刊),也是很权威的地理学综合学术期刊,和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并列为地理学传统的四大核心期刊。期刊论文的偏重领域类似于地理学报,难度较大。推荐指数★★★★。 《旅游学刊》,看得不多,一般会看上师大(并了上海旅游高专)的旅游学报,不过应该也是旅游类比较权威的期刊了吧,旅游方向的朋友必读。推荐指数★★★☆。

我喜欢<><<华夏地理>>再就是你说的《中国国家地理》了

《时尚旅游》是和美国国家地理版权合作的,《华夏人文地理》(原名华夏地理)现在也和美国国家地理版权合作,它是云南社科院主管的,现在依托时尚集团。

1961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首先用此名说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高度城市化地带。该地带长约1000公里,宽约200公里,集中了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等五大城市为中心的连片城镇区,总人口约3700万人,占美国总人口的1/5和全美制造业约70%。世界多数学者认为,大城市连绵区的人口应在2500万人以上,如美国的大湖区(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一带),英国的伦敦—伯明翰—利物浦和曼彻斯特地带,日本以东京—名古屋—大阪为核心、包括横滨、京都和神户等特大城市的东海道大城市连绵区,中国的沪宁杭地区等。 大城市连绵区:美国东北海岸的城市化(J. 戈特曼)本文早在1957年7月发表于美国《经济地理》杂志(Economic Geography, , , 1957),是戈特曼关于大城市连绵区研究的第一篇论文。经过半个世纪的历史检验,它已成为国际上大城市连绵区研究的经典名著,并被公认为现代意义上大城市连绵区研究的开端。我国关于大城市连绵区的研究,一般被认为始于1983年于洪俊、宁越敏在《城市地理概论》一书中首次用“巨大城市带”的译名向国内介绍本篇论文的学术思想。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大城市连绵区的发展及其相关研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篇文章发表50周年之际,特此翻译并首次在国内发表它的中译本全文,以便更多的读者了解和学习戈特曼的学术思想,同时也表达我们对学术先驱的纪念对于第一次来到美国东北部地区的外国人来讲,沿着大西洋海岸线广泛分布的一连串的大城市非常引人注目,即使是在15年以前也是如此。1942年2月,笔者经历了从纽约到华盛顿的第一次旅行。之后,Isaiah Bowman在巴尔的摩市询问笔者,作为一个地理学家,这个国家在最初的几个月里给我带来的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从波士顿到华盛顿一带大城市沿着海岸线高密度分布的现象。”1950年,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情况,美国人口普查局(the Bureau of the Census)制作了一份地图,随后作为《国家经济区》(State Economic Areas)统计文献中的插图出版发行。这份地图清晰地展现了从波士顿以北到华盛顿以南大城市经济分布区域的连续性,这一区域更准确地讲就是从新罕布什尔州的希尔斯布鲁县(Hillsborough County)到弗吉尼亚州的菲尔法克斯县(Fairfax County)之间的范围。这似乎是第一个实实在在反映出城市和郊区连续发展情况的统计地图。在这个案例中,该区域的东北—西南主轴线大约长600英里(约966km),1950年的时候居住着3 000万左右的居民。从居住空间分布地理学的视角来看,规模这样巨大的大城市带不仅在美国,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很明显这是一连串的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s)通过集聚作用(coalescence)在近期形成的,而每一个都市区都围绕着一个强大的城市核(urban nucleus)发展。这种大范围内的超级都市区特征(super-metropolitan character)是人类所能观察到的最宏伟的城市发展现象,需要用一个特别的名字来称呼它。为此,我们选择了“Megalopolis”(大城市连绵区)[1]一词,它源于希腊语,在韦氏词典(Webster’s Dictionary)中是“一个非常大的城市”之意。实际上,“Megalopolis”一词在现代希腊地图上特指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一片高原,古代曾有一个城市建在这里,建城者梦想它会有一个美好的将来,并设想它未来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然而,希腊的“Megalopolis”一直没能像建城者所期望的那样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城市。但是目前美国东北海岸出现的大城市连绵区现象,超越了过去的梦想家所曾设想过的任何一种情形。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Politics)一书中曾写道:“人们何曾在一个可以被称之为‘独立的城市’(a single city)这样的地方共同生活过?这种城市的界限是什么?这里当然不是指城市的围墙,否则你可以用围墙把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都给围起来。如此说来,巴比伦和每个城市的范围应当是全国性的,而不是仅仅囿于城市自身”(III, 3, 1276a, 25)。几年前,一位评论家在点评一本关于东部铁路历史的著作时曾指出,从纽约到华盛顿之间,随着自宾夕法尼亚州经巴尔的摩至俄亥俄州铁路沿线城市用地的扩展,形成了国家的主干廊道(Main Street)。更准确地说,这样一种主干廊道应该会沿着铁路线从纽约一直延伸到波士顿。这种象征性的说法有着一定的道理。美国1号公路的这一部分在整个国家中开始负担起一种特殊的作用,或者说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作用,这种现象在主干廊道概念下的低城市化地区(less urbanized areas)中可以体现出来。 关于纽约和费城周边都市区的一些重要研究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之中。通过计算并描画未来10年到25年的城市发展曲线,这些研究工作将尝试预测未来的城市发展情况。在美国,城市和郊区正在以很快的速度扩展,这种速度最近几年在明显加快。脱离这个发展背景,如大城市连绵区一般的巨大区域是不会出现的。或许已经到了再次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城市连绵区能够发展到多大的尺度?它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1955年,耶鲁大学的一些城市规划师开始对一个类似城市的、密切连接的系统进行讨论,它是从缅因州的波特兰一直延伸到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Norfolk)。从道路交通地图上来看,这个系统可能更加令人印象深刻。1955年1月完成的关于弗吉尼亚州的研究成果,似乎反映出只有弗吉尼亚北部的一些县被纳入大城市连绵区之内,里士满(Richmond)和汉普顿港口区(the Hampton Roads)还没有被纳入更密集的华盛顿—波士顿城市化系统中。越过马萨诸塞州东部向北延伸的区域,主要是在夏季才会感觉到城市化,那是由于来自大城市连绵区的居民度假或半度假而引发的一种季节性迁移。然而,不可否认大城市连绵区每天都在扩展其地域范围。对1957年这些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讲,我们基于1950年人口普查所进行的解释说明(见图1)显然是一种低估。城市向许多方向进行扩张,当然都是围绕着城市外围区域的。与此同时,城市土地使用也在1950年的限制条件下继续进行调整。从现有的人口密度(见图2)和各县近期人口密度增长趋势(见图3)中,都反映出从费城到波士顿之间的大城市连绵区内大多数区域皆呈现出一个相对饱和的状态。尽管在这些地区仍然有大量新的建设,但更加显著的增长出现在大城市连绵区的南部区域,而在弗吉尼亚州海岸(Virginian Tidewater)和皮德蒙特高原(Piedmont)北部的扩展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大城市连绵区正在向南部和西南部方向扩展。可以想见在未来的某一天,它可能会真正到达里士满和诺福克。另外的发展方向是转向内陆地区,偏离美国历史上的头号经济发展主轴线。这一推断可以通过1950年对大西洋沿岸与五大湖、俄亥俄州山谷之间美国东北部都市区分布情况(见图4)的细致研究而得出。一个相当不寻常的高密度都市区出现在内陆,它沿着纽约中心铁路向上,到达哈得逊—莫霍克(Hudson-Mohawk)铁路,直至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南部;然后从克利夫兰向南,有部分间断地朝着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方向扩展。在大城市连绵区以及穿越阿巴拉契亚山脉(Appalachian)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地区之间,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谷地和山脊处出现一个清晰的断裂。如果匹兹堡—克利夫—锡拉丘兹—奥尔巴尼的城市链(the Pittsburgh-Cleveland-Syracuse-Albany chain)能够得以巩固,即使是山脉也能被穿越,一个巨大的环形大城市连绵区系统将会形成。如果圣劳伦斯海上航道发展成为一个主要的航海通道,将会加速这一趋势。在荷兰,一个规模小很多但不寻常的“环形”城市系统已经形成。沿着从阿姆斯特丹到鹿特丹的荷兰主要沿海轴线,各城市逐渐连接起来之后,城市化进程沿莱茵河从鹿特丹到达阿纳姆(Arnhem),并且沿着公路和运河从阿姆斯特丹到达乌得勒支(Utrecht),向内陆地区加快推进。从阿纳姆到乌得勒支之间的城市接合正在进行中。在英格兰,从曼彻斯特到利兹形成的U型都市链区域还没有被这两大城市沿着最短的通达路线所填满,由于奔宁山脉的地形障碍,这里还是一片空地。尽管其尺度比较小,但这里的地理障碍可以同美国大城市连绵区背后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进行比较。大城市连绵区用地扩张的其它趋势,或是向多山地带的内部发展,或是朝东北方向的沿海地区发展。但是,这些发展趋势具有明确的季节性特点。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通过吸引农村地区缺少发展机会的数百万人口,大城市连绵区事实上已经吞噬了邻近的山脉地区,例如新英格兰的北部,在某种程度上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也是如此。现在,随着生活标准的提高,更多的人获得了更长的夏季假期。凉爽的新英格兰海滨或山区以及阿巴拉契亚高原,引发了城市居民向夏季牧场的一种季节性迁移。这种季节性迁移似乎呈不断上升趋势,并造成了在夏季的长途通勤问题。在这些毗邻地区,大多数常住居民的收入来自于夏季住户和游客。如果将这些地区也纳入大城市连绵区的领域范围,那么我们所限定的区域将很快并大幅度地扩张。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确实通过很多方式迅速吞噬土地资源。传统的观念认为这种土地利用对空间的占用比较少,但对这种观念必须及早加以修正。人类的现代文明已经使得我们寻找到了在较小的空间内生产更多的农产品和饲养更多的家畜的生产方式,但是工业、商贸业和居住用途的空间需求却一直持续增加。我们这一代人或许正在目睹一场土地利用地理性分布巨大变革的开端,大城市连绵区的出现,预示着在人类聚居和经济活动分布领域中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尽管目前看来大城市连绵区地区的特征具有唯一性,但对大城市连绵区进行详细的分析还是值得的。依据大城市连绵区在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中占有的绝对地位和份额,其发展趋势将直接引致全国性(有时是世界性)的重要影响。大城市连绵区也是城市化发展中的一个先锋区域,正如它已经展现的那样。在这里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所开展的试验发生在一个小范围内,完成的时间也没有多久,但它们仍然可以使那些正在发展中的城市化地区避免走弯路。对于大城市连绵区的研究将会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于复杂的城市化进程的管理能力。正如许多作者曾经指出的那样,大城市连绵区的发展是一个古老的进程,而且已经对西方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在20世纪中期,尽管还没有达到顶峰时刻,但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发展的步伐。美国已经证实,通过仅占总人口1/8的劳动力,就能够给一个人口稠密的国家生产出足够的、多样的农产品,并达到一个较高的生活水准;而且,美国农业人口的比例很可能将会更进一步地减少。这样,在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中,90%的人口必须从事非农行业,当然他们不是居住在拥挤的城市贫民窟里。这个导致不完全城市化状态的重大演变对大城市连绵区有着最大意义的推进,也是美国在20世纪的重要贡献之一[1]。因此,对于大城市连绵区中已经产生的新形态、已经出现的各种严重问题,以及已经尝试过的各种解决办法,都必须与在美国或加拿大其它主要大都市区的同类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这样,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分类模式,对出现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法都能够进行更清晰的分类。这个模式是基于实际的观察,而非不切实际的理论。整个研究工作将有助于评估美国经济的新拓展领域:国土城市化(the urbanization of the land)。在北美洲之外,许多国家已经面临着与美国相似的加速城市化进程。通过对大城市连绵区的整体研究以及与美国其它城市发展现象的比较研究,这些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可以得到极大的[1] 参见 J. Gottmann. L’Amerique, Paris, Hachette, 1954, 第2版, pp. 170-177 and 244-246; 参见La ville americaine, in Geographia, Paris, No. 48, September 1955, pp. 9-14; 参见Virginia at Mid-Century, New York, 1955, pp. 473-479.启示。无论在尺度和形态上,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地区可以形成能够与美国大城市连绵区相比较的大城市连绵区。根据我们的判断,最接近于美国的一个大城市连绵区将可能出现在欧洲西北部地区:从阿姆斯特丹到巴黎,或许也包括沿着莱茵河(Rhine River)和默兹河(Meuse River)向东延伸至鲁尔(Ruhr)和科隆(Cologne)一带,这一地区有可能在接下来的20年中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另外一个超级都市区系统有可能会在英格兰形成。一个围绕着奔宁山脉(Pennines)南部形成的巨大的U字型城市链,从利物浦和曼彻斯特,经伯明翰和谢菲尔德一直延伸到利兹和布拉德福(Bradford)。这个U型地区可能会在某一天南下,与扩展中的大伦敦(Greater London)郊区相连,然后整个系统将会进入大城市连绵区的行列。然而,它将与美国东北海岸的大城市连绵区有很大的不同。受到历史和特定区域中文化的影响,每个这样的广大地区将会长期保留它的原始特征。根据大都市区组织机构从美国大城市连绵区中总结的经验,大型城市化地区并不都需要发展成大城市连绵区的尺度才能得到收益。

城市情报杂志官网

《城市情报》创刊于1984年,是由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本刊定位于“城市情感报告,时尚生活绘本”,旨在为城市主流人群经营完美人生提供三类情报——真实的情感故事、前沿的时尚风潮、权威的生活资讯,自创刊以来,行销全国所有省份的大中型城市,发行量节节攀升,仅一年时间期发量就突破30万份,成为继《特别关注》、《前卫》、《可乐》之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又一份跻身于全国大刊行列的杂志,同时也是全国发展最快的情感时尚类杂志。城市情报杂志栏目设置:主要栏目:卷首语、霓裳羽衣、本刊视点、大案写真、警世畸恋、真情人生、且听风吟、都市迷情、爱情兵法、驿动之城、名人恋曲、午后乐活、职场宝典、创富心经、巧女理财、亲子关系、辣言辣语、幽默笑话、驴行天下、娱人码头、情报点读。城市情报杂志收录情况: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ASPT来源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工业期刊学会理论编辑部荐稿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龙源期刊网来源期刊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

不是。《城市情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备案的文娱社科综合类专业学术理论期刊。本刊定位:城市情感报告,时尚生活绘本。主要栏目:本刊视点、文化视野、真情人生、都市迷情、职场宝典、创富心经、巧女理财、亲子关系、驴行天下、情报点读等。

《城市情报》是综合性文化刊物。收稿方向:教育探索、政策导向、科技创新、法治建设、文化艺术、经济管理、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工程技术、农林科学、党政建设、社科研究等。《城市情报》定位于“城市情感报告,时尚生活绘本”,旨在为城市主流人群经营完美人生提供三类情报——真实的情感故事、前沿的时尚风潮、权威的生活资讯,自创刊以来,行销全国所有省份的大中型城市,发行量节节攀升,仅一年时间期发量就突破30万份,成为继《特别关注》、《前卫》、《可乐》之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又一份跻身于全国大刊行列的杂志,同时也是全国发展最快的情感时尚类杂志。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官网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录用了就没消息了就是被淘汰了。《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创刊于1998年,月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同济大学主办的科技期刊。据2019年11月期刊官网显示,《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编辑委员会拥有委员40人、高级顾问7人,主编/社长1人、副社长2人、副主编2人、主任1人、副主任2人,编辑部主任1人,广告部主任1人、广告部副主任1人。

《都市快轨交通》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公路交通科技》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还有就是交通大学学报了,杂志之家有更加详细的可以查看!

打开白°输入【壹品】 再接着输入【优刊】上所投期刊官网注册用户,进入投稿系统投稿。

核心期刊的话审核时间比较长,一般都是1--3个月,而且不易通过。你要想好哦 想好在投稿哦

  • 索引序列
  • 城市公共交通杂志官网
  • 公共艺术杂志官网
  • 城市地理杂志官网
  • 城市情报杂志官网
  •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