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毕业论文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毕业论文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有效化学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全方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复方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的药理追踪等。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在阐明中医的方药理论,揭示中药的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优化制剂工艺,制定质控标准,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并走向国际市场等方面均具重要意义。笔者就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1研究方法与途径 迄今,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无论在思路还是在技术与方法等诸方面仍处探索阶段,不少作者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观点和构思,如余亚纲的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系统分离与鉴定的三元设计方案〔1〕,薛燕等提出的中药复方多成分经多途径协同作用的霰弹理论〔2〕以及周俊的中药复方天然组合化学库与多靶作用机制〔3〕等,这些对于如何开展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价值。关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与途径,目前可归纳成如下3个方面:1)以单味药有效成分为指标,对全方制剂进行定性与定量。2)采用植化方法对全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提取、分离和鉴定。 3)以药效为标准追踪复方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 2以单味药有效成分为指标定性与定量 确定单味药主要有效化学成分作为指标性物质(marker substances),采用各种分离与分析技术,对复方全方、各药配伍及各单味药制剂中指标性物质(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并探讨制备条件(药材粒度、煎煮器具、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热温度、包煎与另煎以及先煎与后下等)、制备方式(单煎、分煎和合煎)、配伍和剂型等对指标性物质(成分)质和量的影响。此类研究工作开展较多,也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四物汤由当归、地黄、芍药和川芎组成,袁久荣等〔4〕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测定了四物汤各药单煎、分煎和合煎液中的阿魏酸、8种微量元素、17种氨基酸及水溶性煎出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加热条件下合煎时,各成分间具有增溶效应。钟立贤等〔5〕测定并比较了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芍药和甘草等组成)各药单煎、分煎及合煎液中麻黄碱的含量,结果显示合煎液中麻黄碱含量最低,此系甘草酸与麻黄碱作用产生沉淀所致,但合煎液与分煎液的药效并无显著差异,说明虽然甘草酸与麻黄碱形成沉淀,但口服后在体内仍具药效,因此对中药复方煎煮过程中产生的沉淀应慎重考虑其取舍。四逆汤由附子、甘草和干姜组成,张宇等〔6〕对附子与甘草、附子与干姜及三味药配伍前后主要有效成分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结果表明附子与干姜配伍时,具毒性的乌头碱类含量升高;而附子与甘草配伍时,乌头碱类含量降低,说明中医“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缓”理论具有一定科学依据。 六味地黄汤为补阴名方,严永清等〔7~9〕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方剂因制备工艺不同,其化学成分的质与量也不尽一致;复方化学成分不等于各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简单加和;合煎液中化学成分种类多于分煎液。朱永新等〔10〕发现生脉散水煎剂中人参皂苷Rg3和Rh1等含量明显高于单味人参水煎 剂,由此推测在加热煎煮过程中发生了人参皂苷的水解转化,结果使原来在单味药中属微量成分的Rg3和Rh1在复方中成为主要成分。严永清等〔7〕则在比较生脉散中人参、麦冬和五味子合煎与分煎液化学成分差异时发现,合煎液中人参总皂苷的含量低于分煎液,而在血流动力学以及对心肌作用和临床疗效观察上,合煎液效果优于 分煎液,据此推测人参皂苷Rg3和Rh1等可能是该方某些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的活性成分。魏慧芬等〔11〕对小半夏加茯苓汤及方中各单味药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复方中生物碱含量低于半夏单味药,而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各单味药,认为高含量的氨基酸对发挥该方的和胃止呕作用有益。 五仁液系山楂核等多种中药提取制成的一种杀菌剂,涂家生等〔12〕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富含酚类、苯甲酸类和脂肪酸等具抗微生物作用的有效成分,并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类有效成分的相对含量。枳术丸由枳实和白术组成,罗尚凤等〔13〕采用GC/MS法测定了其制备过程中苍术酮、苍术内酯、羟基苍术内酯和脱水羟基苍术内酯等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炮制时白术中的苍术酮可氧化生成苍术内酯和羟基苍 术内酯,而在与枳实组方时苍术内酯和羟基苍术内酯又可还原成苍术酮,并讨论了这一化学变化的原因。 3用植化法对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 将中药复方视为一个整体,采用植化方法对全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可全面分析复方化学成分是什么,与单味药成分比较有何区别以及有无新化合物生成等。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报道不多。 全文地址: 共三页

护理学新的研究成果必将对护理实践水平的提高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1具体的术后护理 措施

保持呼吸道畅通

在进行食管癌的手术中均选择气管插管,术前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以至于患者的麻醉时间延长,在手术后患者不能及时的清醒过来,而在这段时间里患者的自主排痰及吞咽功能等较差。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帮助,做好呼吸道的护理。使患者处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该体位可避免发生食物的反流导致窒息。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听到有痰鸣音出现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吸痰,在操作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减少感染的发生。同时要动作轻柔、迅速,以免长时间地刺激发生喉头痉挛、喉部粘膜损伤等。如痰液较多而黏稠,吸引困难者,可应用气管镜吸痰或雾化吸入,必要时也可行气管切开吸痰。有少数患者术后回病房发生舌后坠,必须应用硬质口咽通气管插入,始终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肺部并发症

开胸术后,大部分的患者会发生肺功能减退,尤其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引起特别的注意。因此,本组患者术后24h之内均常规持续或间断吸氧3~5L/min,保持血氧浓度为96%~100%,防止患者出现供氧不足的现象,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术后第2天使患者处于半卧位,为患者轻拍背部,并鼓励患者咳嗽,协助排痰,促进肺膨胀,防止肺不张,同时使得胸腔积液顺利排出。患者在咳嗽时应帮患者按住切口处,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如患者发生支气管哮喘时,要及时应用氨茶碱激素治疗。若患者有黏痰不易排出时应使用吸痰器进行吸引。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心脏病患者要控制好静脉输液速度,减少肺水肿的发生。如患者持续发热、咳嗽、白细胞升高,可疑发生肺部感染者,应加用足量的抗生素,避免脓肿的发生。

防止发生液气胸

纵膈肌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在进行食管癌切除的过程中会在纵膈肌内的食管进行游离,从而导致术后发生胸腔渗液。因此,在手术完成后应为患者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以促进气体和液体的排出,重建胸腔负压使肺复张,平衡压力纵膈移位及肺部受压,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避免发生肺不张、液气胸、脓胸等并发症。如果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引出的血性液体较多,血色较浓,必须密切观察脉搏、血压变化,以防胸膜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防止吻合口痰

食管癌术后的患者常规给予留置胃管并给予胃肠减压。首先应防止胃管滑脱,保证肠胃减压通畅手术6h后接负压吸引器。如引出大量血性液体,应降低吸引力并 报告 医生;引流不畅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胃管。本组患者术后常规禁食3~4天,胃肠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胃管拔除后可少量饮水,如2d后无吻合口痰症状,术后5~6天开始进清质流食,100mL/次,6次/d。术后10d进流食,术后15天进半流食,遵循少食多餐的进食原则,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同时要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避免进食有刺激性的食物,进食速度要缓慢,注意禁食过硬的食物,以免导致吻合口痰

防止乳糜胸

多因术中损伤胸导管所致,多发生在术后2~10d,引流液为血性或淡黄色液体。恢复进食后,乳糜液漏出量增多,呈白色乳状液体或小米饭汤样。患者表现为胸闷、气急、心悸,甚至血压下降。

2 总结

总之,在食管癌患者中应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工作,使得患者最大限度地得以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1产妇的心理特征

产妇因为其现阶段的生理特殊性,使得产妇易出现恐惧、紧张、忧虑、烦躁等心理特征。初产妇处于对分娩时疼痛的恐惧以及对分娩知识的缺乏,一般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心态,经产妇来自对上次分娩的回忆。另外,很多产妇紧张胎儿的身体是否会出现一些缺陷或疾病。一些产妇因为缺乏对分娩的一般常识,心理反应很强,过分恐惧与紧张,导致产妇极度不配合医生及助产士的工作,以至于影响正常产程进展。

2妊娠期的心理护理

通过同孕妇进行沟通,了解孕妇内心存在的心理障碍根据孕妇的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的不同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计划,从而对有心理障碍的孕妇更好的开展工作。例如,很多孕妇在分娩前十分恐惧,因为对分娩的过程不了解,经常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情况。这时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就显示出其重要性。护士可向孕妇解释,分娩的具体生理过程,以及此生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安全性,当孕妇了分娩的过程及安全性,自然会降低因担心分娩痛苦而产生的焦虑心态;一些在孕妇因为身体原因在妊娠期间有其他疾病或妊娠并发症发生,所以要对她们加强相关的疾病常识介绍,同时进行心理护理,让产妇对自身的病情多有了解,以达到配合治疗的作用。例如:很多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护士应给予主动的、具有持续性的心理护理,同时要对产妇进行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健康 教育 ,护士应该做到经常同产妇进行交流,增强同产妇之间的熟悉程度,从而有利于监督指导患者合理控制饮食,及时发现患者内心所存在的问题心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从而减少病患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生产及治疗。

护士应该主动的与产妇进行交流一些孕妇,特别是初产的孕妇,在最初入院治疗时,对医院的陌生感会增加其内心的不安情绪,护士的沟通是医患关系的桥梁。所以,护士应该主动的与产妇进行交流,首先对医院的总体环境,医疗水平进行概括性的介绍;其次,对产妇的个人情况进行了解,让孕妇表达出自己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建立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计划,建立融洽、信任的护患关系。由于信任感的增强,这样产妇也更易接受护士给予的护理帮助及心理支持,更好的协助医生进行治疗。

良好的家庭关系可以降低产妇抑郁症的发生频度创造良好的家庭,特别是高危妊娠孕妇和健康不佳的孕妇要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护士适当的向产妇的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宣讲,在医院同家庭方面共同帮助孕妇解除心理上的顾虑,树立对医护人员及医学的信任。同时也可以发放宣传手册、建议孕妇参加孕期学校培训的课程、安排孕妇与已经进行分娩的产妇互相交流等增加其对分娩时的感受和信心,改变其认知来减轻焦虑的情绪。调查显示,家庭支持是避免妊娠期妇女抑郁发生的主要因素:家庭成员对产妇的支持理解越高,抑郁症的发生频度越低。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家庭支持有利于婴儿的健康及产妇的恢复,而劣性的家庭关系的存在则损害母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在产妇的家庭中应尽可能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舒适的气氛。

3分娩期的心理护理

第一产程心理护理在分娩过程中,助产士与产妇需要密切接触。助产士要通过亲切交谈,了解她们的内心活动情况,通过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的生产期心理护理计划,向产妇们宣讲妊娠、分娩、育儿等知识,在产妇有疑惑时及时的解决相关问题,在此,可建立医患之间信任的桥梁,是孕妇对助产士具有信任感,从而通过消除对孕妇对于分娩的恐惧感及紧张情绪。以达到孕妇心情的舒缓以及情绪的稳定。对一些情绪极度不安定的产妇,助产士更加要细心及耐心的进行心理护理.指导产妇进行深呼吸,帮助按摩其下腹部及腰部,以减轻症状.避免孕妇过多地消耗体力,以分散产妇的注意力,达到舒缓心理的作用。

第二产程心理护理第二产程是十分关键的,这就使助产人员在这一阶段要更加的稳妥,从而给产妇心理依托,做到忙而不乱,熟练果断,同时在精神上安慰产妇,并且对一些在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对产妇加以解释,让产妇有安全的心理感受,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助产操作,鼓励并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及娩出,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第三产程心理护理分娩结束后,当产妇看到自己所生孩子,无论婴儿健康与否,均可引起产妇的情绪激动。表现为或沮丧,或兴奋,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通过大脑皮层,直接影响子宫的收缩情况,易导致宫缩乏力,继而出现大出血。此时,一方面在治疗上,给予产妇宫缩剂加强宫缩,从而预防出血的发生,助产士的心理护理在一定情况下起到了作用,另一方面对产妇进行心理安慰,抑制住产妇过分激动的心情,避免产妇因内心波动而导致的一系列的病症。总之,在护士的心理护理下,让产妇在产前做好心理准备是很必要的,这关系到产妇和婴儿的健康。

4结语

产妇的心理护理从主观上可以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客观上可以更好的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及恢复工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该得到重视,不仅作为一门心理学方面的 医学知识 来掌握,同时也是更好的进行医患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有助于产妇的身体健康及护士工作的顺利完成。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护士论文范文大全

2.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3.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4.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5.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

浅析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摘要: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抗生素;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 1 过敏反应 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 2 毒性反应 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 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 3 特异性反应 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 4 二重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摘要】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关键词】 抗生素;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1 过敏反应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2 毒性反应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3 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4 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参考文献】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支气管哮喘论文模板

简要病史:男性,25岁,阵发性呼吸困难伴咳嗽1周要求:你作为住院医师,按照标准住院病例要求,围绕以上主诉,请叙述应如何询问该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的内容诊断:支气管哮喘总分:15分一、问诊内容(13分)(一)现病史(10分)1。 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8分)① 呼吸困难发作情况,每次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和缓解因素(3分)② 咳嗽是否伴有咳痰、咯血、紫绀、发热等(2分)③ 有无心慌、胸痛、水肿、夜间端坐呼吸等(2分)④ 饮食、睡眠、二便、体重变化情况(1分)2. 诊疗经过(2分)① 是否到过医院就诊,作过那些检查(1分)② 治疗情况如何,如何能使呼吸困难缓解(1分)(二)相关病史(3分)1。 有无药物及其他过敏史(1分)2。 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既往有无类似发作,发作季节,心脏病史,家族史(2分)¥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支气管哮喘问诊【范本模板】简要病史:男性,25岁,阵发性呼吸困难伴咳嗽1周要求:你作为住院医师,按照标准住院病例要求,围绕以上主诉,请叙述应如何询问该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的内容诊断:支气管哮喘总分:15分一、问诊内容(13分)(一)现病史(10分)1。 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8分)① 呼吸困难发作情况,每次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和缓解因素(3分)第 1 页② 咳嗽是否伴有咳痰、咯血、紫绀、发热等(2分)③ 有无心慌、胸痛、水肿、夜间端坐呼吸等(2分)④ 饮食、睡眠、二便、体重变化情况(1分)2. 诊疗经过(2分)① 是否到过医院就诊,作过那些检查(1分)② 治疗情况如何,如何能使呼吸困难缓解(1分)

现代临床上常用于咳嗽、气喘、气短、咳唾脓血、肺痈等呼吸系统病症,噎膈、臌胀、呕吐涎沫等消化系统病症,胸痹胸痛、心痛、心悸、心烦等心血管系统病症以及产后无乳、瘿气、霍乱、转筋、尸厥等其他病证。总之,临床运用本穴多用于心肺病变,尤宜于心肺气虚之证。该穴具有调理人身气机之功能,可用于一切气机不畅之病变,诸如肺气不降之上逆、心之气血郁滞以及肝气郁结等症。例如笔者常用该穴点穴治呃逆,获得手到病除之效果。有人取膻中穴采用雀啄术治四肢麻木、兔脑垂体埋藏治疗支气管哮喘、针刺拔罐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膻中透鸠尾治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配乳根针刺治乳汁不通等都收到良好疗效。景维廉等采用膻中穴割脂治疗乳癖150例,结果治愈128例,占;显效18例,占;无效4例,占;总有效率。李洁等总结1981~1998年公开发表在200余种医学期刊上有关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论文240余篇进行分析,指出膻中是治疗支气管哮喘最常用的8个穴位之一(132穴次)。本穴为气会,肺主气,司呼吸,且穴位近于胸部,可理气宽胸,故为治疗呼吸系统病症的常用穴。刺激经穴脉络,使经络通利,气血调和,故治乳癖、乳汁不通效佳。乳汁分泌与经络脏腑相关,气机调畅是重要环节,而本穴调气作用强,故为治疗乳汁少的重要穴位。本穴治疗消化系统病症及其他病症,也是从调气角度实现的。笔者在临床运用中也发现,许多患者在接受该穴施术后自觉腹内气体流动,胸部舒畅宽松,有的还可听到肠鸣音。刺灸该穴能通畅上焦之气机,通达经络,理气散瘀,一切气病皆可选用。膻中为任脉穴位,心包募穴,八会穴之一,气会膻中。《灵枢·海论》篇曰:“膻中者,为气之海”。《难经·四十五难》曰:“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清·徐灵胎《难经经释》云:“三焦外,谓在焦膜之外;两乳内,谓两乳之中,任脉之所过,即膻中也。因此,对本穴的认识古人已有了一定的论述。膻中穴为理气降逆的要穴,临床中被广泛运用。

护理学新的研究成果必将对护理实践水平的提高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1具体的术后护理 措施

保持呼吸道畅通

在进行食管癌的手术中均选择气管插管,术前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以至于患者的麻醉时间延长,在手术后患者不能及时的清醒过来,而在这段时间里患者的自主排痰及吞咽功能等较差。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帮助,做好呼吸道的护理。使患者处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该体位可避免发生食物的反流导致窒息。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听到有痰鸣音出现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吸痰,在操作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减少感染的发生。同时要动作轻柔、迅速,以免长时间地刺激发生喉头痉挛、喉部粘膜损伤等。如痰液较多而黏稠,吸引困难者,可应用气管镜吸痰或雾化吸入,必要时也可行气管切开吸痰。有少数患者术后回病房发生舌后坠,必须应用硬质口咽通气管插入,始终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肺部并发症

开胸术后,大部分的患者会发生肺功能减退,尤其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引起特别的注意。因此,本组患者术后24h之内均常规持续或间断吸氧3~5L/min,保持血氧浓度为96%~100%,防止患者出现供氧不足的现象,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术后第2天使患者处于半卧位,为患者轻拍背部,并鼓励患者咳嗽,协助排痰,促进肺膨胀,防止肺不张,同时使得胸腔积液顺利排出。患者在咳嗽时应帮患者按住切口处,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如患者发生支气管哮喘时,要及时应用氨茶碱激素治疗。若患者有黏痰不易排出时应使用吸痰器进行吸引。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心脏病患者要控制好静脉输液速度,减少肺水肿的发生。如患者持续发热、咳嗽、白细胞升高,可疑发生肺部感染者,应加用足量的抗生素,避免脓肿的发生。

防止发生液气胸

纵膈肌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在进行食管癌切除的过程中会在纵膈肌内的食管进行游离,从而导致术后发生胸腔渗液。因此,在手术完成后应为患者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以促进气体和液体的排出,重建胸腔负压使肺复张,平衡压力纵膈移位及肺部受压,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避免发生肺不张、液气胸、脓胸等并发症。如果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引出的血性液体较多,血色较浓,必须密切观察脉搏、血压变化,以防胸膜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防止吻合口痰

食管癌术后的患者常规给予留置胃管并给予胃肠减压。首先应防止胃管滑脱,保证肠胃减压通畅手术6h后接负压吸引器。如引出大量血性液体,应降低吸引力并 报告 医生;引流不畅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胃管。本组患者术后常规禁食3~4天,胃肠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胃管拔除后可少量饮水,如2d后无吻合口痰症状,术后5~6天开始进清质流食,100mL/次,6次/d。术后10d进流食,术后15天进半流食,遵循少食多餐的进食原则,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同时要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避免进食有刺激性的食物,进食速度要缓慢,注意禁食过硬的食物,以免导致吻合口痰

防止乳糜胸

多因术中损伤胸导管所致,多发生在术后2~10d,引流液为血性或淡黄色液体。恢复进食后,乳糜液漏出量增多,呈白色乳状液体或小米饭汤样。患者表现为胸闷、气急、心悸,甚至血压下降。

2 总结

总之,在食管癌患者中应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工作,使得患者最大限度地得以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1产妇的心理特征

产妇因为其现阶段的生理特殊性,使得产妇易出现恐惧、紧张、忧虑、烦躁等心理特征。初产妇处于对分娩时疼痛的恐惧以及对分娩知识的缺乏,一般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心态,经产妇来自对上次分娩的回忆。另外,很多产妇紧张胎儿的身体是否会出现一些缺陷或疾病。一些产妇因为缺乏对分娩的一般常识,心理反应很强,过分恐惧与紧张,导致产妇极度不配合医生及助产士的工作,以至于影响正常产程进展。

2妊娠期的心理护理

通过同孕妇进行沟通,了解孕妇内心存在的心理障碍根据孕妇的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的不同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计划,从而对有心理障碍的孕妇更好的开展工作。例如,很多孕妇在分娩前十分恐惧,因为对分娩的过程不了解,经常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情况。这时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就显示出其重要性。护士可向孕妇解释,分娩的具体生理过程,以及此生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安全性,当孕妇了分娩的过程及安全性,自然会降低因担心分娩痛苦而产生的焦虑心态;一些在孕妇因为身体原因在妊娠期间有其他疾病或妊娠并发症发生,所以要对她们加强相关的疾病常识介绍,同时进行心理护理,让产妇对自身的病情多有了解,以达到配合治疗的作用。例如:很多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护士应给予主动的、具有持续性的心理护理,同时要对产妇进行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健康 教育 ,护士应该做到经常同产妇进行交流,增强同产妇之间的熟悉程度,从而有利于监督指导患者合理控制饮食,及时发现患者内心所存在的问题心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从而减少病患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生产及治疗。

护士应该主动的与产妇进行交流一些孕妇,特别是初产的孕妇,在最初入院治疗时,对医院的陌生感会增加其内心的不安情绪,护士的沟通是医患关系的桥梁。所以,护士应该主动的与产妇进行交流,首先对医院的总体环境,医疗水平进行概括性的介绍;其次,对产妇的个人情况进行了解,让孕妇表达出自己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建立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计划,建立融洽、信任的护患关系。由于信任感的增强,这样产妇也更易接受护士给予的护理帮助及心理支持,更好的协助医生进行治疗。

良好的家庭关系可以降低产妇抑郁症的发生频度创造良好的家庭,特别是高危妊娠孕妇和健康不佳的孕妇要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护士适当的向产妇的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宣讲,在医院同家庭方面共同帮助孕妇解除心理上的顾虑,树立对医护人员及医学的信任。同时也可以发放宣传手册、建议孕妇参加孕期学校培训的课程、安排孕妇与已经进行分娩的产妇互相交流等增加其对分娩时的感受和信心,改变其认知来减轻焦虑的情绪。调查显示,家庭支持是避免妊娠期妇女抑郁发生的主要因素:家庭成员对产妇的支持理解越高,抑郁症的发生频度越低。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家庭支持有利于婴儿的健康及产妇的恢复,而劣性的家庭关系的存在则损害母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在产妇的家庭中应尽可能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舒适的气氛。

3分娩期的心理护理

第一产程心理护理在分娩过程中,助产士与产妇需要密切接触。助产士要通过亲切交谈,了解她们的内心活动情况,通过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的生产期心理护理计划,向产妇们宣讲妊娠、分娩、育儿等知识,在产妇有疑惑时及时的解决相关问题,在此,可建立医患之间信任的桥梁,是孕妇对助产士具有信任感,从而通过消除对孕妇对于分娩的恐惧感及紧张情绪。以达到孕妇心情的舒缓以及情绪的稳定。对一些情绪极度不安定的产妇,助产士更加要细心及耐心的进行心理护理.指导产妇进行深呼吸,帮助按摩其下腹部及腰部,以减轻症状.避免孕妇过多地消耗体力,以分散产妇的注意力,达到舒缓心理的作用。

第二产程心理护理第二产程是十分关键的,这就使助产人员在这一阶段要更加的稳妥,从而给产妇心理依托,做到忙而不乱,熟练果断,同时在精神上安慰产妇,并且对一些在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对产妇加以解释,让产妇有安全的心理感受,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助产操作,鼓励并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及娩出,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第三产程心理护理分娩结束后,当产妇看到自己所生孩子,无论婴儿健康与否,均可引起产妇的情绪激动。表现为或沮丧,或兴奋,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通过大脑皮层,直接影响子宫的收缩情况,易导致宫缩乏力,继而出现大出血。此时,一方面在治疗上,给予产妇宫缩剂加强宫缩,从而预防出血的发生,助产士的心理护理在一定情况下起到了作用,另一方面对产妇进行心理安慰,抑制住产妇过分激动的心情,避免产妇因内心波动而导致的一系列的病症。总之,在护士的心理护理下,让产妇在产前做好心理准备是很必要的,这关系到产妇和婴儿的健康。

4结语

产妇的心理护理从主观上可以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客观上可以更好的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及恢复工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该得到重视,不仅作为一门心理学方面的 医学知识 来掌握,同时也是更好的进行医患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有助于产妇的身体健康及护士工作的顺利完成。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护士论文范文大全

2.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3.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4.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5.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

支气管哮喘毕业论文范文

题目的拟定对于一篇医学论文来说至关重要,选题有意义,写出来的 文章 才有学术价值,如果选定的题目毫无意义或过于偏狭,也毫无价值可言。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医学专业的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医学影像技术论文题目

[1]培养医学影像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效果

[2]大学教材《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出版发行

[3]_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 报告 相关数据——《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4]《中国医学影像技术》被数据库收录情况

[5]肺结节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专业实习生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6]基于网络资源“探究式-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超声诊断学中的应用

[7]医学物理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8]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临床示教中应用的研究

[9]中国超声医学的发展与展望

[10]《中国医学影像技术》被数据库收录情况

[11]医学影像实训教学大型设备拆移、软件处理探讨

[12]现代医学影像科核磁机房施工技术分析——以江苏省妇幼保健院为例[

[13]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核医学科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应对

[14]高职高专医学影像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研究

[15]医学影像技术学中CT与MR教学分析

[16]SPOC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17]全数字化_线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科的应用价值

[18]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初探

[19]放射测量与防护教材的改革策略

[20]OBE教学理念在《断层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与探索

[21]数据挖掘技术在医学影像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22]“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全面提升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育人质量

[23]本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多维度毕业考核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24]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与技能大赛结合的实践

[25]医学影像技术专业CT科室实习带教 方法 探讨

[26]对医学影像技术技能大赛选手辅导的体会

[27]PBL-LBL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上的应用探索

[28]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在普通放射科DR摄影的带教心得

[29]基于TBL与CBL教学法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研究

[30]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中医院校医学影像学教学探讨

[31]医学影像技术在影像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探析

[32]基于FPGA的Micro-CT采集控制系统设计

[33]医用模拟人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中的应用效果

[34]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教学模式分析

[35]基于云课堂的混合式学习在医学影像技术课程 教育 中的应用——以《盆部影像检查技术》为例

[36]20_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相关数据——《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37]《中国医学影像技术》被数据库收录情况

[38]PBL教学法在MRI检查技术实习带教中的效果

[39]微信辅助改良式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40]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方式研究

[41]医学影像技术在慢性肾脏病早期肾功能评估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42]基于“医、教、研、赛”四维协同平台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践

[43]基于计算机的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定位癫痫致痫灶研究进展

[44]图像增强技术在数字x射线医学影像中的应用分析

[45]基于视觉优化的医学影像数据可视化技术研究

[46]医学影像学导航技术在穿支皮瓣的应用进展

[47]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安徽省淮北卫生学校

[48]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分割研究进展

[49]《中国医学影像技术》被数据库收录情况

[50]20__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相关数据——《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医论文题目

[1]胁痛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2]发生学视角下中医肝藏实质探溯

[3]口疮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4]基于数据挖掘中医古籍中肺热病症状及证型分布规律分析

[5]基于数据挖掘中医古籍治疗肺热病遣方用药分析[

[6]“冲气”观与中医学

[7]基于现代文献的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与证素分布规律研究

[8]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9]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抑郁的疗效meta分析

[10]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脊髓损伤内治处方分析

[11]中医治未病·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专家共识

[12]氟骨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13]三子养亲汤加减对肺气虚型尘肺病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

[14]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医四诊中的应用研究

[15]热敏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预后的影响观察

[16]中医综合护理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17]基于“脾肾相关”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18]无症状颈动脉狭窄人群认知功能障碍与中医体质分布特点研究

[19]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规律的分析

[20]温脾散穴位敷贴联合理中复元方对脾虚痰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21]中成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2]中药复方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分析

[2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沈舒文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

[24]中药膏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临床观察

[25]温阳通络方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室重构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6]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型调查研究

[27]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镜像及病理表现相关性分析

[28]透刺配合热补针法治疗风寒湿阻型膝关节滑膜炎疗效及对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前列腺素E_2和滑膜动脉血流指数的影响

[29]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克罗恩病

[30]循证医学与中医学的 反思

[31]艾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研究进展

[32]基于中医理论的智能养生餐厅探析

[33]基于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法的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研究

[34]基于虚实辨证的补泻平衡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35]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探讨失眠的辨证论治

[36]郭志华运用桔梗治疗心衰 经验

[37]谢林运用风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38]基于病历数据的中医临床能力数字化评价体系研究

[39]基于临床调查的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证症状组成的文献分析

[40]安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证的临床观察

医学检验免疫毕业论文题目

1、基于纳米颗粒的分子展示应用于超灵敏检测

2、SLE患者中几种新型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3、多肽酶检测和细胞表面荧光标记的新方法研究

4、区域检验服务协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胶体金喷膜仪的设计与开发

6、重庆市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的调查研究

7、基于氧化石墨烯和硫化铅纳米颗粒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

8、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9、纳米粒子免疫层析法在检测异位妊娠和膀胱癌中的应用

10、现代医院检验科模块化设计研究

11、酶免工作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血清快速测定的性能评估

13、基于微型压电与光谱生化分析系统的POCT新技术研究

14、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病调查及体外药敏试验

15、我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基于电化学分子信标基因传感技术的HIV-1核酸检测新方法研究

17、Free β-hCG和PAPPA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的研制

18、乙肝快速分析仪的研究与开发

19、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PPAR γ的作用研究及相关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建模分析

20、综合性医院医学检验资源优化管理研究

21、全自动多功能免疫检验过程关键问题的优化研究

22、HMGB1通过NF-κB激活TGF-β1诱导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23、若干病毒感染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24、现代综合医院检验中心空间设计研究

25、大型公立医院创建医学独立实验室可行性研究

26、高血压病证型与血清褪黑色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7、医用臭氧与α-干扰素对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8、网织血小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应用

29、G公司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30、临床毛细管电泳的研究

31、基于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纳米金免疫层析试条定量测试的研究

32、贫铀长期作用后的吸收分布特点及其主要蓄积器官的损伤效应研究

33、基于磁性微球的PMMA微流控免疫分析芯片系统的研究

34、hr HPV、L1壳蛋白、p16蛋白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研究

35、76例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及预后

36、国产化学发光法诊断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评价

37、蛋白A-藻蓝蛋白β亚基双功能蛋白的性质及其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38、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开展现状及检验项目合理化设置研究

39、__ 医学检验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40、胃肠肿瘤标志物诊断大肠癌之检验医学实践

41、广州KM公司分析前流程优化方案制定

42、医学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43、脑脊液中ADA、LA、CRP、LDH的检测在小儿颅内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44、MiR210和Stat3全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表达通过HIF-1α通路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45、医学检验器材智能化物流系统的设计与运营

46、上海市嘉定区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47、六西格玛管理在临床检验流程中的应用研究

48、基于纳米材料修饰的新型生物传感器检测D-二聚体

49、新城疫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50、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蛋白的原核表达和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分子诊断研究

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相关文章:

★ 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5000字(2)

★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5000字

大专临床医学毕业论文(2)

★ 医学的毕业论文

★ 临床医学生毕业论文(2)

★ 临床医学内科毕业论文(2)

★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关于医学生的毕业论文3000字怎么写(2)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摘要】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关键词】 抗生素;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1 过敏反应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2 毒性反应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3 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4 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参考文献】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中医护理学是我国中医药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薰蒸疗法是近几年在传统中医疗法的基础上,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将中药的有效成分以药物蒸气离子的形式作用于机体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舒经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是中医药外 治疗法的进一步延伸和 发展,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软组织损伤、肌肉劳损、虚寒性胃肠疾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妇科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及雷诺氏症等多种结缔组织病。我院自2005年开展此项治疗 方法 以来,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892例中药薰蒸患者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院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药薰蒸疗法的患者共2892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352例,类风湿关节炎263例,骨性关节炎487例,肩周炎275例,风湿性关节炎170例,颈椎病125例,中风偏瘫者130例,软组织损伤50例,虚寒性胃肠炎76例,慢性盆腔炎78例,慢性前列腺炎1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7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者2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195例,毛细血管炎23例,雷诺氏症者12例,其中住院患者657例,门诊患者2235例。

2 方法

中药薰蒸治疗前准备:①治疗前访视:薰蒸室护士接到病区通知后,在治疗前1天到病区查看病人情况并了解病情与患者交谈并预约薰蒸治疗时间;②薰蒸室的准备,常规消毒,根据医生开具的协定处方为不同患者准备不同薰蒸药液,同时准备血压计、听诊器、温开水、生理盐液、口服补液盐。

中药薰蒸程序 将事先粉碎的中药配方加水3000ml,放入薰蒸锅内浸泡30分钟后加热煮沸后至薰蒸舱内温度达45℃时将患者薰蒸部位放入薰蒸舱内根据患者耐受力及病情将温度调控在45℃-52℃之间,时间定位30-45分钟,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自我感觉,测血压、心率1-3次并根据患者出汗量的多少,给予250-50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液(ORS液)口服。

中药薰蒸结果后的护理 中药薰蒸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待薰蒸舱温度降至37℃时将舱打开,扶病人出舱,用温水冲洗干净药液,干毛巾擦干全身皮肤穿好衣服,在薰蒸室休息10-20分钟,待全身无出汗迹象后,送患者返回病房。

3 中药薰蒸的适应症及禁忌

适应症 中药薰蒸适用于风湿类疾病,肌肉劳损,退行性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虚寒性胃肠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雷诺氏征等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及周围血管病。

禁忌症: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减退者;②合并化脓性皮肤病或皮肤溃烂者③合并急性炎症性、传染性疾病者。 4 中药薰蒸护理注意事项

薰蒸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中药薰蒸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传统疗法,很多患者对此疗法持持怀凝或恐惧心理,故在薰蒸 治疗前1天,根据患者的病情需仔细向患者说明薰蒸治疗的作用及薰蒸过程安全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薰蒸前应对薰蒸舱进行严密消毒,防止一些未发现的传染病交叉感染

针对第1次薰蒸的患者应由护士全程陪同并交流,了解患者自身感受,防止皮肤烫伤,一般将温度调控止最低耐受点42℃然后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上调,一般不要超过52℃,对于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以全身微微发汗为原则,并及时监测血压及心率,防止血压及心率骤增。

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出汗量可给予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50-500ml频频口服以防止出汗过多造成血容量骤减而诱发心脑供血不足甚至梗塞。

薰蒸结束后,不要让患者急于出舱,防止温度突降,引起全身不适,甚至感冒,出舱后应了解患者的自我感受,监测血压、心率,并与入舱前作对比,防止血压心率骤升、骤降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5 讨论

中药薰蒸疗法适用范围广,临床疗效佳、安全舒适,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绿色疗法,近几年,此项业务在我院广泛开展,对护理流程及护理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通过对2800余例患者临床护理观察,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护理,通过薰蒸治疗前后的评估,不断 总结,改进护理方法,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 文化 层次的患者,不同心理素质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使中药薰蒸这一疗法取得了长足的 发展。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以及卫生保健、预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 经验 。中医护理具有以下优势。

1 优势

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主张从人的圣体、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调理患者,现代医学发展到上世纪末才把生物医学模式转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到今天才知道以“人”为中心。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人类最求返璞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方法优势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八法:汗、吐、下、温、清、消、补,这八法针对病因、症状和发病的部位,指出了治疗的方向。传统医学的医护不分家,即“三分医,七分护”,相对西医护理来说,中医更注重服药时间、饮食等方面的配合。在非药物治疗方法方面,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药枕、面浴、足浴、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应用优势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参与性强,易于推广。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他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广大的用武之处。按摩、气功、药浴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中医“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者饮食调养,亦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中医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些西医不能有效控制的疾病,运用中医就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2

独特的诊疗技术

望、闻、问、切是中医采集病史,收集疾病资料,作出诊断,实施治疗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我们对患者病情作全面了解,准确反映病情,正确地预检分诊

望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头、五官、皮肤, 如有甲亢体征患者分诊到内分泌科。

闻 根据听患者说话声音的高低,呼吸声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声音的变化,来判断病位的深浅、虚实、寒热等,以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做好相应的用药指导,解除患者的痛苦。 如声音嘶哑者分诊到耳鼻喉科。

问 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饮食习惯、家族史和既往史。根据这些资料, 及时准确地进行分诊, 不能主观导问或暗示患者, 以免分诊不准。例如头痛为例, 头痛仅是一科症状,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 在询问病史时,要了解发生头痛原因, 性质和规律。若系持续性头痛并伴有进行性加重, 应考虑安排到神经内科就医。如为外伤后引起的头痛, 就有可能是脑外伤后遗症, 由神经外

科检查比较合适。如高热, 头痛, 耳内有脓性分泌物, 考虑是中耳炎引起的, 应分诊到耳鼻喉科就医。

切 门诊患者述说有心悸, 心累时, 我们应脉诊, 了解是否是急症。

3 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保养:是指通过饮食的方法来治疗与调护和预防疾病,包括药膳、药酒、药茶、药粥、药饮等.食疗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调护、病后的调理,又有利于 儿童 的生长发育、妇女的养颜美容。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抗衰老[2]。如当归羊肉生姜汤中羊肉得姜配合加强温补之功,起协同作用,可治疗虚寒性腹痛。如有些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喜好大鱼大肉,此时应耐心讲解危害性,改变其饮食习惯,宜进清淡饮食。肥胖患者应予清淡、化痰食物:体瘦者多食滋阴生津、补血食物、老年人及久病者脾胃功能虚弱,宜予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孕妇和哺乳期宜食富于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宜食谷肉果菜营养丰富的食物;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者忌食鱼、虾等海腥及一些甘温、香燥之品。

4 基本护理操作应用?

如可遵医嘱对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痛经者予以温灸理疗:又如体质虚弱者可教患者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以起到保健作用;呃逆患者按压合谷穴可止呃逆等。

5 结语?

培养分诊护士的中医护理素质,要求处处关心患者,一心扑在患者身上,一丝不苟对待分诊工作,经常关心患者的病情,加强中医理论学习,贯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理念,才能使中西医护理学理论知识互补,临床并用,才能使患者受益。?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霞,李丽萍.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齐鲁护理杂志,2009,17:90-91.

[2] 任娟,曾远.中医护理在社区医院中的运用.新疆中医药,2009,5:51-52.

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毕业论文

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护理在我们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人们健康的 保障。护理与健康不可分割。护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关于护理本科论文题目有哪些呢?如下:1、循证护理在预防化疗期白血病患者口腔溃疡中的应用2、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3、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对策4、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5、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6、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7、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的分析8、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9、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10、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11、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12、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13、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14、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15、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16、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17、外科术后病人镇痛满意度调查及护理对策18、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19、护士长非权力影响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20、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21、影响产妇泌乳不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22、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23、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24、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25、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26、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27、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28、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29、肿瘤病人化疗后并发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30、运用人性排班法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31、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32、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33、PBL教学法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34、手术室护理记录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35、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36、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及护理37、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及护理对策38、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39、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40、外伤性截瘫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41、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42、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调查43、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44、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体会45、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6、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体会47、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48、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49、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50、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干预51、沐舒坦雾化吸入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护理观察52、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调查及干预53、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54、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55、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支气管哮喘护理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护理: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维持适宜的室温和温度。室内不要摆放花草,不使用皮毛、羽绒或者蚕织类用品;2、氧疗护理:遵医嘱给予鼻导管或者是面罩吸氧,吸氧的流量为1-3L/分钟,吸氧浓度不能超过40%,然后观察患者的基本情况;3、吸痰护理:通畅呼吸道,痰液黏稠者可进行雾化吸入。哮喘病人不宜超声雾化吸入,因颗粒过小,过多雾滴易进入,使支气管痉挛,导致哮喘加重。还要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协助翻身拍背或者体位引流,无效者吸痰,病情危重应建立人工通道;4、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使用β2受体激动剂时,注意有无心悸、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药物应在餐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黏膜的刺激。正确吸入激素类药物,并在用药后立即用清水漱口。给哮喘患者的建议:是病都有最佳的治疗时机,做为医生来讲建议您不要错过了最佳治疗阶段,早发现,早治疗,患者可以根据以下问题,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在评论区进行回答,我会第一时间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和医学大概了解你的病情并为你解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①.目前有哪些症状?②.今年多大年龄了?③.平时吸烟吗?④.上下楼梯/活动过后喘吗?⑤.有没有咳嗽?对冷空气刺激性气味敏感吗?⑥.你做过什么检查?确诊了吗?⑦.目前怎么治疗?效果怎么样?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这个你是不是应该自己先去找找自己专业的方向,然后选择一个你熟悉的方向去找找类似的范文呢,之后再去确定题目也不迟也,有个题目最好列个大纲一起给你们来时看看,只要你们老师说没问题那就行了。下面将会列举几种本科护理毕业论文的题目,你可以从中挑选一个适合自己的强项进行论述,相信肯定会马到成功。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护患沟通技巧及对病人康复的重要性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健康教育效果分析护患沟通技巧及对病人康复的重要性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的效果探讨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妇科护理的临床分析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大小便送检率中的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气道护理体会5万人次静脉输液无严重输液反应的原因剖析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护理体会用SHEL模式对精神科与综合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对照研究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体会速康复外科理论在老年输尿管软镜下上尿路结石钬激光碎石术中的应用肿瘤内科患者应用全程健康宣教的临床观察皮肤真菌感染的发病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探讨基层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与对策浅谈重症监护患者心理护理问题及策略分析浅谈关于恶性肿瘤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整体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作用 系统护理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优质护理用于急性腹膜炎患者的效果观察全胃切除治疗胃癌的护理分析皮肤科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变及护理对策住院患者护理级别划分与医保管理方法及策略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进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护理工作职能定位的探讨

靠 这个要求这么低四川大学要求SCI呢,变态死了~~~D类很好发吧,不知道你是哪个专业,博士发文章国内的基本投去就能发,只要你别太大问题。

支气管哮喘护理论文范文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张燕萍呼吸科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全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呼吸专业常务委员、北京市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威胁到现如今人类身体健康的多发性病症,假如我们不立即对支气管哮喘开展合理的医治,那麼该病症可能会造成一些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造成,因而科学化的医治能够 协助我们合理控制支气管哮喘病人的病况,避免病人的工作中与生活由于支气管哮喘而遭受过多的不好影响和危害。 支气管哮喘病人一定要对下列平时的护理知识造成充足的高度重视: 1、服药医护是支气管哮喘病人在生活起居中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事宜。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需要长期性开展药物治疗的病症,因而病人在药物治疗期内一定要严苛遵循医生叮嘱来开展服药,吸进用药治疗是医治支气管哮喘的优选治疗方案,尽管说吸进医治具备见效快、使用量少及其副作用小的优势,可是我们在服药的情况下一定要保证有效科学研究服药。 2、饮食搭配的医护针对支气管哮喘病人而言也十分关键。每一个遭受支气管哮喘损害的病人一定要维持日常饮食的口味淡爽口及其营养丰富,最好流食或是是半流食主导,此外一定要确保每天摄取充裕的水份。 3、支气管哮喘病人在生活起居中一定要留意造就一个优良的定居自然环境,维持自然通风,另外要确保室温及其环境湿度都处于一个较为适合的情况当中。 4、心理状态的医护也是支气管哮喘需要重点关注的事宜之一。支气管哮喘的产生对病人的心里健康所导致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而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及其各种各样不愉快的消极情绪很有可能造成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状况产生,因而搞好心理状态心态的调整针对支气管哮喘的预防是实际意义重特大的。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医治周期时间较为长的症状,一些病人可能终生都是遭受支气管哮喘的困惑,因而把握掌握支气管哮喘的控制治疗方式针对维护保养本身的身心健康而言是十分关键的。我们在具体日常生活应当多多的掌握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原因专业知识,可以依据发病原因来搞好支气管哮喘的防止工作中,那样能够  合理减少支气管哮喘的病发概率。

写一下患者的主诉,有无口唇发绀,呼吸的频率,有无出汗,矛盾呼吸、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肺部听诊有无哮鸣音、湿啰音,心电监护上的脉搏血氧饱和度是多少?心率是多少?血压是多少?药物治疗和护理的情况及其效果等。

平时要喝一些预防支气管炎哮喘的药物,减少触发支气管哮喘的过敏原,不要剧烈活动,要多喝水,保持愉快的心情。如果有了这种疾病平时就一定要注意休息,记得吃药,然后按时的去医院检查。

如果在天气变冷的季节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这个时候也应该吃一些营养价值高的食物,然后也可以适当的运动,这个时候是可以增加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可以增强身体的体质。也要做好环境保护,避免粉尘和刺激性的气体。

  • 索引序列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毕业论文
  • 支气管哮喘论文模板
  • 支气管哮喘毕业论文范文
  • 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毕业论文
  • 支气管哮喘护理论文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