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管理心理学类的论文题目

管理心理学类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管理心理学类的论文题目

我的建议是你自己写。我是过来人,我当初的毕业论文就是自己一手完成。从设计到操作到论文交稿,每一个过程基本上把所学的都实践了一遍。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一毕业就被我论文所涉及的相关企业所录用。所以我认为无论时间再赶再紧,也要自己写这对你绝对有好处。所谓的原创的我看不见得,再说用的人多了就有可能和别人重复。

1.就一种人性理论,说明其特点及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管理心理学——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时间:2010-11-23 10:47:39 点击:11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基本内容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1)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 呼吸 ◆ 水 ◆ 食物 ◆ 睡眠 ◆ 生理平衡 ◆ 分泌 ◆ 性 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 人身安全 ◆ 健康保障 ◆ 资源所有性 ◆ 财产所有性 ◆ 道德保障 ◆ 工作职位保障 ◆ 家庭安全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这一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 友情 ◆ 爱情 ◆ 性亲密 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 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 自我尊重 ◆ 信心 ◆ 成就 ◆ 对他人尊重 ◆ 被他人尊重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 道德 ◆ 创造力 ◆ 自觉性 ◆ 问题解决能力 ◆ 公正度 ◆ 接受现实能力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图示2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1954年,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探讨了他早期著作中提及的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敬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之间。 基本假设 ● 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 ● 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 ● 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 ● 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 基本观点 (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3)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4)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评价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但是,马斯洛是离开社会条件、离开人的历史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实践来考察人的需要及其结构的。其理论基础是存在主义的人本主义学说,即人的本质是超越社会历史的,抽象的“自然人”,由此得出的一些观点就难以适和其他国家的情况。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经满足,便不能成为激发人们行为的起因,于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 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要激发。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 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无意识的。对于个体来说,无意识的动机比有意识的动机更重要。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人,通过适当的技巧,可以把无意识的需要转变为有意识的需要。 马斯洛还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感觉。 试验证明,当人呆在漂亮的房间里面就显得比在简陋的房间里更富有生气、更活泼、更健康;一个善良、真诚、美好的人比其他人更能体会到存在于外界中的真善美。当人们在外界发现了最高价值时,就可能同时在自己的内心中产生或加强这种价值。总之,较好的人和处于较好环境的人更容易产生高峰体验。 研究 许多的研究表明,高层管理人员和基本管理人员相比,更能够满足他们的较高层次的需求,因为高层管理人员面临着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工作中他们能够自我实现,在另一方面,基本管理人员更多地从事常规的工作,满足较高层需求就相对困难一些。而且需求的满足根据一个人在组织中所做的工作、年龄、公司规模以及员工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生产指挥系统的管理人员在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方面比科室人员感到更大的满足,双方在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上的差距最大。 ● 在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方面,年青员工(25或以下)的要求比较年长的员工(36或以上)更强烈。 ● 低层次的管理部门和小公司的管理人员比在大公司工作的管理人员更易感到需求得到满足。 事实表明,个人和组织中的事件能够而且确实能改变需求。组织中的习惯做法会强烈地影响许多高层次需求的产生并给予满足。例如,根据过去胜任工作而给予的晋升能够激发员工的尊重需求。而且,随着管理人员在组织中的发展,安全需求逐渐减弱,而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相应增强。下面是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研究发现的概括: ● 需求可以认为是个人努力争取实现的愿望。 ● 只有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高层次需求才能发挥激励作用。 ● 除了自我实现,其它需求都可能得到满足,这时它们对于个人来说,重要性就下降了。 ● 在特定时间内,人可能受到各种需求的激励。任何人的需求层次都会受到个人差异的影响,并且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注意事项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一种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首创的一种理论。他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该理论。该理论主要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1、生理需要不是简单的食欲,**等,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抽象概括。 2、当一个人的机体受到某种需要的统治时,他很可能对生命前途的整个哲学观念都随之改变。 3、通常,人的需要从低到高有一定层次性,但并不绝对固定,其满足过程逐级上升。当较低级的需要满足后,就向高层次发展,层次越高,越难满足。 4、人的行为是由优势需要决定的。同一时期内,个体可存在多种需要但只有一种占支配地位。优势需要在不断地变动。 5、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彼此重叠。较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较低层次的需要依然存在,只是对人行为的影响力比重降低而已。 6、不同层次需要的发展与个体年龄增长相适应,也与社会的经济与文化教育程度有关。 7、高级需要的满足比低级需要满足的愿望更强烈,同时,高级需要的满足比低级需要的满足要求更多的前提条件和外部条件。 8、人的需要满足程度与健康成正比。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任何需要的真正满足都有助于健康的发展。 马斯洛认为,需要的产生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是波浪形地推进的,在低一级需要没有完全满足时,高一级的需要就产生了,而当低一级需要的高峰过去了没有完全消失时,高一级的需要就逐步增强,直到占有绝对优势。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马斯洛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称为基本需要,并认为这些需要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成熟的过程,这严重低估了环境和教育对需要发展的影响;其次,马斯洛强调个体优先满足低级需要,忽视了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连他自己也承认,他“并不完全了解殉道、英雄、爱国者、无私的人”。

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主要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的行为规律,以便运用这些规律来预测与控制这些行为,以提高组织的效力。它是心理学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实践中应用的结果。是研究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理解、预测和管理人类行为,提高组织绩效的一门科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中,管理心理学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必修课程。 在本学期的课程里,孙老师的授课方式让人感到很舒服,也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其实心理学一直是我小时候最想学的专业,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让我无法专修这门课程。于是在填报专业的时候,看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有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时,就非常期待。而从第一次上这门课程的时候就开始喜欢上它。很早就知道,要学好心理学类的课程,所需要的课外知识相当多。 甚至在高中分文理科的时候,我担心选择理科会不会对以后学心理学有影响,当时就被告知心 理学中要运用的知识包含了文理两科,且生物很重要,所以我才选择了理科。我很想做一名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是指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心理咨询师需有一定的观察、理解、学习、判断、表达、人际沟通能力,及自我控制、自我心理平衡、交往控制能力。我一直觉得如果可以学好心理学的人,是想做什么都可以成功的。可是与心理学专业擦肩而过,让我感到非常遗憾。 在老师讲的很多例子里,霍桑实验是我印象里最深刻的。不管是管理心理学,还是管理学,甚至工作分析等课程,都提到这个实验。霍桑实验的重大贡献之一,是把心理学研究方法全面引入管理领域。访谈实验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管理中的许多问题给出了全新的解释。 过去,人们认为主观就是主观,客观就是客观,人总不会把客观没有的事情凭借主观印象变成事实,但霍桑访谈对此有了新的值得探讨的资料。 管理活动中,找准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果问题找不准,就像医生诊断错误,哪怕是用最好的药也不能治病。作为管理人员,面对事关员工的一些现象,必须弄清楚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对证下药。倾听是最好的方法。比如:前不久听说,中国曾经有大学生因为学校晚上12点以后宿舍停电,他们要看足球世界杯比赛而骚动抗议。作为学校领导,必须弄清楚,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意见难道真正是因为看足球吗?就事论事式的解决问题,并不能真正改善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举一反三,类似的现象在各企业甚至政府都是十分常见的。 而把心理学运用到管理学里面,则是一种突破。什么是管理者?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他们作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行为以达到工作目标。管理者在组织中完成他们的工作。 法约尔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发挥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今天,这些职能被简化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管理者的角色有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决策角色。管理不是一门只有天才才能掌握的学问,而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每一个不完美,每一个充满这样那样缺点的人,都能掌握的学问。用管理学大师杜拉克的话来说:“如果一个组织需要天才或超人管理的话,那么它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一个组织必须有这样一个形式:在一个由普通人组成的领导集体领导下能够正常地运行。” 换句话说,管理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通过它让一群平常的人做出不平常的事情来。管理学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让普通人发挥不同寻常的效率,而不是如何找到绝无仅有的天才。 如果我们放弃那些盘踞在我们大脑中的错误观念,自己来判断一下我们周围的成功(以及失败的)管理者,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企业家、管理者的成功和智商高低并不成正比。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我中学同学里最成功的企业家不是考分最高、学习成绩最好的几位,而是当时最不受教师喜欢、重视的几位。 同样,一个人是外向型还是内向型的,对成功也不是关键。我见过一些外向、善于言辞、善于沟通的成功的管理者,也见过不少外向而失败的管理者。同样,我也见过不少内向却有极大领导力和号召力的管理者。 很多人把个人魅力当作成功管理者的前提条件。但如果我们睁开眼看看周围,我们会发现一大批毫不起眼的、毫无魅力可言的、却极其成功的企业家、管理者。照“第五级管理”研究者的说法,恰恰是后一类人更容易取得成就,因为他们具备了取得成功的两个基本心理素质:一方面他们是极其谦虚的人,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极其坚定、坚持之人。 所以,我们不应去寻找天才,不应去关心这些人是谁,他们的特质、性格、秉性如何,而是关心他们如何做事情,他们做事情的时候遵循什么样的标准。 把事情做正确 那么,有效管理者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拿产品的质量标准作一个比较,我们更严格的问题是:管理的质量标准是什么? 我们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效率(efficiency)。经济学家给它的定义是“相同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或者“用最少的投入取得相同的产出”。换句我们常人能弄明白的话就是:“把事情做正确。” 如何把事情做正确?我们通常通过关注做事情的过程,关注每一个细节。如果我们处处都把好关,那么产出自然是最高的。 但就管理而言,这是一个错误的质量标准,至少不是最重要的质量标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样一个标准让管理者把眼光放在细节,而不是管理的更为本质的目的:效果。 效果是什么?就是我们做一件事情的结果,就是我们做的事情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就是我们在做正确的事情。有一则寓言是这样将的阿拉伯国家有一个传说中像阿凡提一样的机智、神奇的人物,叫Nasrudin。Nasrudin和当地的大富翁一起在市场上卖驴。大富翁的价格是500元一头,Nasrudin是80元一头(有点像无敌价格)。一段时间下来,大富翁根本卖不出去,财富缩水了许多。Nasrudin却变得越来越富有。大富翁不得已,设宴招待Nasrudin,想把他灌醉后套出Nasrudin的秘密。 机会终于来了。大富翁问喝得有些不知南北的Nasrudin:“我让农民免费给我的驴子提供粮草,也不付他们工钱,但我的成本还是降不下来,不得已每头驴卖500元。你怎么能做到每头驴卖80元还能够赚钱?” Nasrudin回答他:“你偷了农民的草料以及时间;我做得比你简单:我直接偷了驴子来卖。” 我们自然不应该学Nasrudin去偷驴。但要知道两者的区别在于:Nasrudin在做“正确”的事情。大富翁在试图把事情做正确。这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印象管理是管理学中也是一个重点内容,它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印象管理的过程通过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形成印象管理的动机,二是进行印象建构。印象管理的动机是指人们想操纵和控制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的意愿程度。它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印象与个人目标的相关性、目标的价值、期望留给他人的印象与认为自己已经留给他人的印象之间的差异。印象建构是指个体有意识地选择要传达的印象类型并决定如何去做的过程。它包含两个过程:(1)选择要传达的印象类型;(2)决定如何去做。在组织中,人们最常使的印象管理的策略主要有两种:降级防御策略和促进提升策略。当个体试图使自己为某消极事件承担最小责任或想摆脱麻烦时,就可以使用降级防御策略。如解释、道歉和置身事外等。当个体试图使自己对某一积极结果的责任最大化,或者想让自己看起来比实际更出色时,会使用促进提升策略。如争取名份、宣扬、揭示困难和联合等。 通过这段时间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管理活动中个体、团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强调以人为中心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理念,协调组织与团体的人际关系,改善组织与环境条件,改进领导与管理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组织与人员发展。我选择了人力资源管理这个专业,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几乎都具有心理学的知识背景。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增强,在中国企业中,从实际应用和系统理论的双重角度来学习心理学,是人事管理人员更好从事工作的基础培训。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将管理心理学里的内容运用到实践中去。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管理心理学发展至今也经过了漫长的时期,因此要在实践中去将它的作用发挥出来,不断完善、创新,这是我们学习最主要的目的。 还有一篇,但是百度回答篇幅有限,我把地址给你,你自己去参阅:标题《管理心理学论文之激励》

这三个好写一些。1、就一种人性理论,说明其特点及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人性理论很多啊。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理性经济人等等,关键是选好理论去解释在企业中的应用。 2、就具体案例说明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先说明激励理论是什么,从理论的要求出发,结合企业实际。比如激励与保健理论3、80后青年特点及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总结出80后的特点,运用海德pox平衡理论找转变因素。

心理学管理课论文题目

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及变化规律。社会心理学在个体水平和社会群体水平上对人际关系进行探讨。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社会心理学论文题目选题最新推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社会心理学论文题目

[1]社会神经科学的起源与发展——脑电图对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探索

[2]建立儒家人文主义的学术传统:由 文化 “复建”到文化“复兴”

[3]心理测量视角中的科技风险研究述评

[4]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对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5]心理与认知神经科学实验中心建设与管理模式

[6]经济心理学影响力增强

[7]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探析

[8]三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智能时代的用户体验和创新设计 方法

[9]心理健康素养研究述评与展望

[10]城市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社区心理学与社区心理服务

[11]《态度与行为:社会不赞许行为的心理机制》简介

[12] 财经 素养的内涵与三元结构

[13]中国特色心理学问题的思考

[14]基于网络心理经济视角的农产品网售研究

[15]宽容与信任之社会心态的双向建构:“认同-渲染”模型构想

[16]城市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社区心理学与社区心理服务

[17]对潘菽心理学思想演变及其理论的研究

[18]舞动治疗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19]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本土社会心理学的启示

[20]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福州大学成功举办

[21]物质主义与冲动性网络购物的关系:妒忌和个人相对剥夺感的中介作用

[22]自恋与发布自拍照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23]发布自拍照与女大学生自尊的关系:积极反馈与身体满意度的序列中介作用

[24]社会心理学在农民工心理健康方面的应用

[25]日本产业组织心理学会长细田聪一行访问西安科技大学并做客胡杨林大讲堂

[26]少年司法与心理学的整合:一个初步的探讨

[27]文化混搭心理研究与现实中国社会的发展

[28]基于家庭心理学的长子的心理状态比较研究

[29]不同类型网络昵称的印象评价研究

[30]从航空驾驶到工业设计:情境意识研究的拓展

[31]论“大数据”、“云计算”时代背景下的心理学研究变革

[32]伯科维茨:攻击、愤怒和助人行为研究的巨匠

[33]社会网络分析在大学新生人格核心词汇研究中的应用研究

[34]论人的心理对经济的影响

[35]“叙事心理学”译丛和《心理学质性方法导论》将于2016—2018年陆续出版

[36]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

[37]行为薄片撷取技术:心理学研究中的经典范式

[38]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 Engagement

[39]教师资格证“国考”下“公共心理学”课程改革之思考——以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为例

[40]实践智慧: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的知识形态

[41]八周网络健康学习项目对大学生身体活动和果蔬摄入行为的干预研究

[42]经济心理学视野下“个体判断和决策”的研究进展及学术贡献

[43]泄密案例研究——泄密行为模型的建立

[44]俄罗斯社会心理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作用分析

[45]地方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46]90后大学生对法国人刻板印象实证研究

[47]害羞的心理学解析及调控

[48]王洁. 民国时期心理学课程发展研究

[49]中庸思维对社会适应的影响:心理弹性和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

[50]组织心理学研究的情境化及多层次理论

管理心理学论文题目

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管理心理学的组织作用研究

2、基于管理心理学下的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工作探析

3、浅析管理心理学在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4、基于管理心理学视角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探析

5、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管理层的领导艺术

6、管理心理学在服装生产管理中的运用与分析

7、谈管理心理学视角下中小学课堂管理

8、管理心理学在烟草商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分析

9、管理心理学在职校学生干部管理中的运用--以SGZ学生干部培养为例

10、新时期 教育 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析

11、浅议腾讯公司的管理模式--基于管理心理学的视角

12、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1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及新生代应用分析

14、管理心理学视域下开放大学教师激励机制创新

15、1+x证书背景下的课证融合模式研究--以《管理心理学》为例

16、浅析管理心理学在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7、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下激励机制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的理论研究

18、基于转化式学习的 思维导图 教学法在管理心理学中的应用

19、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在事业单位的应用与探索

20、立足管理心理学 浅析高校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

21、激励与评价:管理心理学视野中的地方志管理

22、管理心理学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运用

23、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4、管理心理学应用性课程建设探究

25、管理心理学应用在部队全面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26、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27、管理心理学在上市公司人力资源薪酬激励机制中的运用探究

28、管理心理学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创业质量提升策略

29、管理心理学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探讨

30、管理心理学视角下激励理论在学生管理中的改进

31、管理心理学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应用

32、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33、浅谈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34、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35、管理心理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36、信息化下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与创新研究--以学院网络开放课管理心理学为例

37、工程公司 企业管理 中防卫过当的解决方案

38、《管理心理学》有效翻转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9、从管理心理学角度浅谈民生公司的员工激励 措施

40、基于管理心理学探析消费维权档案的安全保障

41、翻转课堂在文科课程的实践与 反思 --以"管理心理学"课程为例

42、护士长服务型领导行为培训方案的构建

43、浅析管理心理学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

44、高校管理心理学研究型学习模式的构建

45、管理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档案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46、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尝试

47、管理心理学视阈下手术室"90后"护士的管理

48、基于管理心理学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探析

49、基于微模式的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

50、多元领域视角下的专业物质环境文化建设研究

最新心理学专业论文题目

1、景颇族初中生的民族社会化觉察及其特征

2、特征观点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在线评论的情感分析方法

3、自爱与他爱:自恋、共情与内隐利他的关系

4、跨期选择单维占优模型的过程检验

5、社会公平感对不同阶层目标达成的影响及其过程

6、情绪概念加工与情绪面孔知觉的相互影响

7、网民对“人祸”事件的道德情绪特点——基于微博大数据研究

8、家庭环境对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阅读投入、阅读兴趣的中介作用

9、汉字的无线索回忆再认效应:重复学习和重复测验的作用

10、选择性注意对听觉内隐学习的影响

11、基于记忆的注意捕获和注意抑制效应:ERP证据

12、削弱效应是否存在:工作场所中内外动机的关系

13、团队断裂带对团队绩效的影响:团队交互记忆系统的作用

14、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与双职工夫妻的幸福感:基于溢出-交叉效应的分析

15、公司形象和产品属性超越的协同效应: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

16、情绪性注意瞬脱的认知机制:来自行为与ERP的证据

17、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强化敏感性基础

18、副中央凹中字N+2的预视对汉语阅读眼跳目标选择影响的眼动研究

19、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及其分离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20、MAOA基因rs6323多态性与母亲支持性教养对青少年抑郁的交互作用

21、有关创造力测量的一些思考

22、形旁和声旁在形声字识别中的作用

23、多身份追踪中基于表情特征的分组效应

24、孤独让我爱上你:产品陈列对孤独个体产品偏好的影响

25、做会后悔还是不做会后悔?——自我调节模式对不作为惯性的影响

26、权力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机制及相关因素

27、情境对共情的影响

28、双语即时切换下非目 标语 言语音和语义的激活状态

29、暴食症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

30、公仆型领导:概念、测量、影响因素与实施效果

31、员工为什么乐于助人?多层次的领导–部属交换对帮助行为的影响

32、失眠的自助式认知行为治疗元分析:疗效、影响因素及证据评价

33、消费者触摸渴望的形成机制解析——基于认知体验视角

34、中学生学业羞愧:测量、生理唤醒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35、出声阅读和默读之间的差异

36、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角度看自我

37、从效应量应有的性质看中介效应量的合理性

38、 中国象棋 经验 棋手与新手的知觉差异:来自眼动的证据

39、祖辈共同养育背景下多重依恋关系及对幼儿社会-情绪性发展的影响

40、社会交往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41、相对剥夺感:概念、测量、影响因素及作用

42、时间分解效应及其对跨期决策的影响

43、冲动性对不同成瘾行为发展的调控及其神经机制

44、内隐序列学习意识的具身机制

45、经验取样法——一种收集“真实”数据的新方法

46、听障和听力正常人群空间主导性和空间参照框架的交互作用

47、粗暴养育的内涵、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48、片段再认任务在内隐序列学习研究中的有效性检验

49、认知重评对负性效价的抑制促进条件性恐惧消退

50、领导-成员交换与情绪枯竭:互惠信念和权力距离导向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论文题目选题推荐相关 文章 :

★ 2017年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题目选题

★ 社会心理学方面的论文

★ 有关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论文

★ 关于社会心理学学术论文

★ 社会心理学论文3000字(2)

★ 关于社会心理学的论文

★ 社会心理学相关论文

★ 社会心理学选修课论文2000字

★ 社会心理学相关论文(2)

★ 社会心理学论文4000字

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好写的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音乐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用价值的研究2、论罪犯心理矫治在我国的应用及其完善3、当前高职单独招生中心理素质测评应用情况探索4、批判性思维在篮球心理战术中的应用研究5、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6、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7、心理暗示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8、绘画疗法在儿童车祸心理创伤治疗中的应用9、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理咨询应用研究10、论趣味心理要素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11、中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的编制及其应用12、ZS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契约的结构及其应用研究13、空巢老人社区心理需求的质性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上完大学生心理学课程,都要求我们写一篇论文,但是我们在写作论文前不能忽略大学生心理学论文的选题,好的题目是一个好的开始。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2017大学生心理学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2017大学生心理学论文选题(一) 1. 当前中学生择业心理调查及现状分析 2. 高中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3. 初中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 4. 中学生考试焦虑干预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 5. 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教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7. 当代教师职业成熟的探索与追寻 8. 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的研制 9. 教师“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10. 创新 教育 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 11. 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全国数学骨干教师调查 报告 12. 论教师组织的知识管理 13. 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14. 论教师成为研究者 15. 论教师的信息能力及其培养 2017大学生心理学论文选题(二) 1. 青少年互联网使用与人格特征之关系研究 2. 创造性个性特征的公众观的调查研究 3.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4. 高中生自尊研究 5. 小学低年级学业不良 儿童 的有意注意稳定性研究 6. 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7. 漳浦县学业中等生自我监控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 8. 安溪县学业中等生成就目标倾向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 9. 网络时代与中学生健康人格 10. 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 11. 中学生阅读心理及教学对策研究 12. 科学稳妥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3. 系统家庭治疗技术在团体辅导儿童同伴关系中的实证研究 14. 我国中小学情感教育探析 15. 中学生学业负担态度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16. 人格塑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7. 汉族、回族高中生生涯发展特点及学业成就关系研究 18. 贵州省农村、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19. 私立小学学生心理状况及其生活学习环境的调查研究 20. 大学生心理障碍运动处方的理论与 方法 体系的研究 2017大学生心理学论文选题(三) 1. 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化 2. 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 3. 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成就目标定向与人格特征的研究 4. 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能——一项个案研究 5.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6. 当代大学生心理自立问卷的初步编制 7.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和谐教育观 8. 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 9. 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 10. 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 11. 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12. 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的应激障碍及应对策略 13. 大学生自恋人格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14. 个性的意义及其培养 15. 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的编制与实测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心理健康参考论文800字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1500字左右 3. 关于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的有哪些 4. 关于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论文1500字 5. 大学生心理健康关于爱情的2000字论文

管理心理学小论文题目

我的建议是你自己写。我是过来人,我当初的毕业论文就是自己一手完成。从设计到操作到论文交稿,每一个过程基本上把所学的都实践了一遍。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一毕业就被我论文所涉及的相关企业所录用。所以我认为无论时间再赶再紧,也要自己写这对你绝对有好处。所谓的原创的我看不见得,再说用的人多了就有可能和别人重复。

1.就一种人性理论,说明其特点及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管理心理学——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时间:2010-11-23 10:47:39 点击:11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基本内容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1)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 呼吸 ◆ 水 ◆ 食物 ◆ 睡眠 ◆ 生理平衡 ◆ 分泌 ◆ 性 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 人身安全 ◆ 健康保障 ◆ 资源所有性 ◆ 财产所有性 ◆ 道德保障 ◆ 工作职位保障 ◆ 家庭安全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这一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 友情 ◆ 爱情 ◆ 性亲密 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 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 自我尊重 ◆ 信心 ◆ 成就 ◆ 对他人尊重 ◆ 被他人尊重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 道德 ◆ 创造力 ◆ 自觉性 ◆ 问题解决能力 ◆ 公正度 ◆ 接受现实能力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图示2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1954年,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探讨了他早期著作中提及的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敬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之间。 基本假设 ● 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 ● 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 ● 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 ● 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 基本观点 (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3)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4)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评价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但是,马斯洛是离开社会条件、离开人的历史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实践来考察人的需要及其结构的。其理论基础是存在主义的人本主义学说,即人的本质是超越社会历史的,抽象的“自然人”,由此得出的一些观点就难以适和其他国家的情况。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经满足,便不能成为激发人们行为的起因,于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 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要激发。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 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无意识的。对于个体来说,无意识的动机比有意识的动机更重要。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人,通过适当的技巧,可以把无意识的需要转变为有意识的需要。 马斯洛还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感觉。 试验证明,当人呆在漂亮的房间里面就显得比在简陋的房间里更富有生气、更活泼、更健康;一个善良、真诚、美好的人比其他人更能体会到存在于外界中的真善美。当人们在外界发现了最高价值时,就可能同时在自己的内心中产生或加强这种价值。总之,较好的人和处于较好环境的人更容易产生高峰体验。 研究 许多的研究表明,高层管理人员和基本管理人员相比,更能够满足他们的较高层次的需求,因为高层管理人员面临着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工作中他们能够自我实现,在另一方面,基本管理人员更多地从事常规的工作,满足较高层需求就相对困难一些。而且需求的满足根据一个人在组织中所做的工作、年龄、公司规模以及员工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生产指挥系统的管理人员在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方面比科室人员感到更大的满足,双方在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上的差距最大。 ● 在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方面,年青员工(25或以下)的要求比较年长的员工(36或以上)更强烈。 ● 低层次的管理部门和小公司的管理人员比在大公司工作的管理人员更易感到需求得到满足。 事实表明,个人和组织中的事件能够而且确实能改变需求。组织中的习惯做法会强烈地影响许多高层次需求的产生并给予满足。例如,根据过去胜任工作而给予的晋升能够激发员工的尊重需求。而且,随着管理人员在组织中的发展,安全需求逐渐减弱,而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相应增强。下面是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研究发现的概括: ● 需求可以认为是个人努力争取实现的愿望。 ● 只有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高层次需求才能发挥激励作用。 ● 除了自我实现,其它需求都可能得到满足,这时它们对于个人来说,重要性就下降了。 ● 在特定时间内,人可能受到各种需求的激励。任何人的需求层次都会受到个人差异的影响,并且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注意事项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一种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首创的一种理论。他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该理论。该理论主要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1、生理需要不是简单的食欲,**等,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抽象概括。 2、当一个人的机体受到某种需要的统治时,他很可能对生命前途的整个哲学观念都随之改变。 3、通常,人的需要从低到高有一定层次性,但并不绝对固定,其满足过程逐级上升。当较低级的需要满足后,就向高层次发展,层次越高,越难满足。 4、人的行为是由优势需要决定的。同一时期内,个体可存在多种需要但只有一种占支配地位。优势需要在不断地变动。 5、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彼此重叠。较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较低层次的需要依然存在,只是对人行为的影响力比重降低而已。 6、不同层次需要的发展与个体年龄增长相适应,也与社会的经济与文化教育程度有关。 7、高级需要的满足比低级需要满足的愿望更强烈,同时,高级需要的满足比低级需要的满足要求更多的前提条件和外部条件。 8、人的需要满足程度与健康成正比。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任何需要的真正满足都有助于健康的发展。 马斯洛认为,需要的产生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是波浪形地推进的,在低一级需要没有完全满足时,高一级的需要就产生了,而当低一级需要的高峰过去了没有完全消失时,高一级的需要就逐步增强,直到占有绝对优势。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马斯洛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称为基本需要,并认为这些需要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成熟的过程,这严重低估了环境和教育对需要发展的影响;其次,马斯洛强调个体优先满足低级需要,忽视了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连他自己也承认,他“并不完全了解殉道、英雄、爱国者、无私的人”。

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主要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的行为规律,以便运用这些规律来预测与控制这些行为,以提高组织的效力。它是心理学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实践中应用的结果。是研究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理解、预测和管理人类行为,提高组织绩效的一门科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中,管理心理学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必修课程。 在本学期的课程里,孙老师的授课方式让人感到很舒服,也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其实心理学一直是我小时候最想学的专业,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让我无法专修这门课程。于是在填报专业的时候,看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有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时,就非常期待。而从第一次上这门课程的时候就开始喜欢上它。很早就知道,要学好心理学类的课程,所需要的课外知识相当多。 甚至在高中分文理科的时候,我担心选择理科会不会对以后学心理学有影响,当时就被告知心 理学中要运用的知识包含了文理两科,且生物很重要,所以我才选择了理科。我很想做一名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是指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心理咨询师需有一定的观察、理解、学习、判断、表达、人际沟通能力,及自我控制、自我心理平衡、交往控制能力。我一直觉得如果可以学好心理学的人,是想做什么都可以成功的。可是与心理学专业擦肩而过,让我感到非常遗憾。 在老师讲的很多例子里,霍桑实验是我印象里最深刻的。不管是管理心理学,还是管理学,甚至工作分析等课程,都提到这个实验。霍桑实验的重大贡献之一,是把心理学研究方法全面引入管理领域。访谈实验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管理中的许多问题给出了全新的解释。 过去,人们认为主观就是主观,客观就是客观,人总不会把客观没有的事情凭借主观印象变成事实,但霍桑访谈对此有了新的值得探讨的资料。 管理活动中,找准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果问题找不准,就像医生诊断错误,哪怕是用最好的药也不能治病。作为管理人员,面对事关员工的一些现象,必须弄清楚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对证下药。倾听是最好的方法。比如:前不久听说,中国曾经有大学生因为学校晚上12点以后宿舍停电,他们要看足球世界杯比赛而骚动抗议。作为学校领导,必须弄清楚,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意见难道真正是因为看足球吗?就事论事式的解决问题,并不能真正改善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举一反三,类似的现象在各企业甚至政府都是十分常见的。 而把心理学运用到管理学里面,则是一种突破。什么是管理者?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他们作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行为以达到工作目标。管理者在组织中完成他们的工作。 法约尔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发挥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今天,这些职能被简化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管理者的角色有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决策角色。管理不是一门只有天才才能掌握的学问,而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每一个不完美,每一个充满这样那样缺点的人,都能掌握的学问。用管理学大师杜拉克的话来说:“如果一个组织需要天才或超人管理的话,那么它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一个组织必须有这样一个形式:在一个由普通人组成的领导集体领导下能够正常地运行。” 换句话说,管理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通过它让一群平常的人做出不平常的事情来。管理学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让普通人发挥不同寻常的效率,而不是如何找到绝无仅有的天才。 如果我们放弃那些盘踞在我们大脑中的错误观念,自己来判断一下我们周围的成功(以及失败的)管理者,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企业家、管理者的成功和智商高低并不成正比。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我中学同学里最成功的企业家不是考分最高、学习成绩最好的几位,而是当时最不受教师喜欢、重视的几位。 同样,一个人是外向型还是内向型的,对成功也不是关键。我见过一些外向、善于言辞、善于沟通的成功的管理者,也见过不少外向而失败的管理者。同样,我也见过不少内向却有极大领导力和号召力的管理者。 很多人把个人魅力当作成功管理者的前提条件。但如果我们睁开眼看看周围,我们会发现一大批毫不起眼的、毫无魅力可言的、却极其成功的企业家、管理者。照“第五级管理”研究者的说法,恰恰是后一类人更容易取得成就,因为他们具备了取得成功的两个基本心理素质:一方面他们是极其谦虚的人,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极其坚定、坚持之人。 所以,我们不应去寻找天才,不应去关心这些人是谁,他们的特质、性格、秉性如何,而是关心他们如何做事情,他们做事情的时候遵循什么样的标准。 把事情做正确 那么,有效管理者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拿产品的质量标准作一个比较,我们更严格的问题是:管理的质量标准是什么? 我们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效率(efficiency)。经济学家给它的定义是“相同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或者“用最少的投入取得相同的产出”。换句我们常人能弄明白的话就是:“把事情做正确。” 如何把事情做正确?我们通常通过关注做事情的过程,关注每一个细节。如果我们处处都把好关,那么产出自然是最高的。 但就管理而言,这是一个错误的质量标准,至少不是最重要的质量标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样一个标准让管理者把眼光放在细节,而不是管理的更为本质的目的:效果。 效果是什么?就是我们做一件事情的结果,就是我们做的事情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就是我们在做正确的事情。有一则寓言是这样将的阿拉伯国家有一个传说中像阿凡提一样的机智、神奇的人物,叫Nasrudin。Nasrudin和当地的大富翁一起在市场上卖驴。大富翁的价格是500元一头,Nasrudin是80元一头(有点像无敌价格)。一段时间下来,大富翁根本卖不出去,财富缩水了许多。Nasrudin却变得越来越富有。大富翁不得已,设宴招待Nasrudin,想把他灌醉后套出Nasrudin的秘密。 机会终于来了。大富翁问喝得有些不知南北的Nasrudin:“我让农民免费给我的驴子提供粮草,也不付他们工钱,但我的成本还是降不下来,不得已每头驴卖500元。你怎么能做到每头驴卖80元还能够赚钱?” Nasrudin回答他:“你偷了农民的草料以及时间;我做得比你简单:我直接偷了驴子来卖。” 我们自然不应该学Nasrudin去偷驴。但要知道两者的区别在于:Nasrudin在做“正确”的事情。大富翁在试图把事情做正确。这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印象管理是管理学中也是一个重点内容,它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印象管理的过程通过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形成印象管理的动机,二是进行印象建构。印象管理的动机是指人们想操纵和控制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的意愿程度。它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印象与个人目标的相关性、目标的价值、期望留给他人的印象与认为自己已经留给他人的印象之间的差异。印象建构是指个体有意识地选择要传达的印象类型并决定如何去做的过程。它包含两个过程:(1)选择要传达的印象类型;(2)决定如何去做。在组织中,人们最常使的印象管理的策略主要有两种:降级防御策略和促进提升策略。当个体试图使自己为某消极事件承担最小责任或想摆脱麻烦时,就可以使用降级防御策略。如解释、道歉和置身事外等。当个体试图使自己对某一积极结果的责任最大化,或者想让自己看起来比实际更出色时,会使用促进提升策略。如争取名份、宣扬、揭示困难和联合等。 通过这段时间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管理活动中个体、团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强调以人为中心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理念,协调组织与团体的人际关系,改善组织与环境条件,改进领导与管理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组织与人员发展。我选择了人力资源管理这个专业,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几乎都具有心理学的知识背景。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增强,在中国企业中,从实际应用和系统理论的双重角度来学习心理学,是人事管理人员更好从事工作的基础培训。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将管理心理学里的内容运用到实践中去。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管理心理学发展至今也经过了漫长的时期,因此要在实践中去将它的作用发挥出来,不断完善、创新,这是我们学习最主要的目的。 还有一篇,但是百度回答篇幅有限,我把地址给你,你自己去参阅:标题《管理心理学论文之激励》

管理心理学还是从实践下手

管理心理学论文研究问题归类

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主要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的行为规律,以便运用这些规律来预测与控制这些行为,以提高组织的效力。它是心理学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实践中应用的结果。是研究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理解、预测和管理人类行为,提高组织绩效的一门科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中,管理心理学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必修课程。

管理心理学论文先提出人本管理思想的确立及其内涵,然后论证激励是人本管理的核心,在这部分综合对比一下关于人性的“X”理论和“Y”理论,以及“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的假设,讨论一下它们的适用范围及相互联系,为下面讨论激励的实施做准备。重点讨论激励的五种方式:目标激励,期望激励,责任激励,危机激励,奖励激励。最后指出建立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激励机制得以保持的关键。 一、人本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其内涵 在农业文明时代,土地是第一生产要素,谁拥有了大片的土地,谁就占据了生产链的最高端,支配着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分配。工业革命将人类社会带入到了机器大生产时代,农业文明式微,资本成为生产的关键因素。而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知识的爆炸式发展,知识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人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应用者,成为现代化生产中最具创造力,最活跃,最有革命性,也是最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可以毫不夸张的说,21世纪谁拥有了一流的人才,谁能让一流的人才产生超一流的效益,谁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只胜出。 国外许多大企业都十分重视人才的作用。IBM前总裁华生曾说:“你可以接收我的工厂,烧毁我的厂房,但只要留住我的人,我就能再造IBM。”比尔盖茨也有类似看法。有记者曾问他:“比尔盖茨先生,假如你今天白手起家,你还能再创造出一个微软吗?”盖茨略一思索后回答:“可以,只要让我挑选100个人带走。”当今美国之所以能雄踞世界一极,并且在很多研究领域都远远领先对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从世界各地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 没有人哪个领导者再怀疑人才的重要性,但不是每个管理者都明白如何才能留住人才,并能让他们快快乐乐,尽心尽力地为公司效力。更少的管理者知道如何让每个员工都变成人才——在自己本职岗位上做出卓越的贡献。看一下古典管理理论和泰勒倡导的科学管理理论,工人被看作是可以尽力压榨的生产工具。他们被视为生物机器,管理者很少从人性,人的情绪,感情,意志等心理因素方面来有效的管理和激发他们。 事实上人不是冷冰冰的机器,人对工作并不总是那么的厌恶,像老板想象的那样,只有在监督与压力下才能老老实实的工作;工人的工作动机,也不仅仅是为了食物和金钱。人是有感情,有心理活动的,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有很大的弹性,这与其心理状态有着直接而深刻联系。鉴于人是企业的首要资源,人的管理问题也应该是管理学的核心问题。探索人的心理活动,通过激励人心的各种途径和技巧,从内部点燃员工的激情,来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也成了十分重要的课题,这正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管理心理学立足与人本思想,以有别与传统的管理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对人的管理问题。二、激励是人本管理的核心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也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激励大师金克拉曾说:“你若想成为人群中的一股力量,便必须掌握激励,生活就是这样,你把它放入自己所处的人际中,人们就记得你信任你,就像黑夜相信灯光一样。”研究管理心理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掌握个体与群体的心理,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 ,做到人尽其才。 通用前CEO杰克.韦尔奇总结的GE核心领导要素E4(Energy活力、 Energier激励、 Edge敏锐、 Execution执行)中就有激励一项。他曾说,管理人员应成为团队的成员和教练员,他们的工作是提供帮助,而不是控制他人,还应有能力去激励他人。激励和鼓动他人的能力——富有感染力的热情——会使组织的能力发挥至极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21世纪只有两种管理者,懂得如何去激励员工的管理者和失败的管理者。 在具体讨论激励的方式之前,先来讨论一下管理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假设和原理,然后再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来讨论激励的实施。 关于人性的假设有“X”理论,“Y”理论,超“Y”理论。也有“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的假设。早期的管理者以及我国现在相当一部分管理者比较倾向于“X”理论和“经济人”的假设思想,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Y”理论及“社会人”和“自我实现人”的假设。我认为这些理论本身并不矛盾,也不能说哪个理论是正确的哪个理论是错误的,每种理论都有其合理因素,都有其适用的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需求的改变必然会造成这种过渡。理论本身不过是事实的一种反映。在工业革命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虽然有很大提高,但工人的物质,安全等基本需求仍未得到充分满足,资本家提供的生产条件,工资待遇都很差。流水线式的大规模工业生产使大多数工人的工作不过是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

一、从尊重的需要看尊重教育二、端正认知、调控心态、构造和谐人生三、心理健康与大学成才四、现代领导干部素质之我见五、搭起只是与能力的转化平台、提高创新与实践能力六、学会沟通、展示魅力、塑造自我形象七、我心目中的学生干部是什么样的?

心理学最大的问题在于本本主义和招摇撞,从书上学来就想卖。谁都知道:书是人编的,都是人,就因为经历原因走不出“自己”来而苦恼。你想:写书人的经历,会和苦恼人一样吗?所以,自以为是的心理学从事者,大多在认为”自己行“中而丑态百出、草草收场。心理不是”学科”,是古老蛊惑术的变种。

群体分类 1、按原则和方式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2、按联系和发展可分为松散群体,联合体和集体. 3、按开放程度可分为开放型群体和封闭型群体. 4、按社会作用大小可分为参照群体和一般群体. 5、按规模大小可分为大群体和小群体. 6、按是否实际存在可分为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群体行为的特征 1、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需要和目标. 2、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规范和行为模式. 3、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归属感. 4、群体成员要相互作用. 5、群体成员具有组织性.

1.以人为本, 2.以徳为本, 3.中庸之道, 4.无为而治。

第1题(1分) 管理的实质是影响他人为组织目标而工作。 第2题(1分) 对例行性的工作或内容,员工希望领导作出明确的规定和安排。 第3题(1分) 民主型领导作风的领导,工作效率最低。 第4题(1分) 心理防卫机制是人自发的心理调节机制。 第5题(1分) 领导者的影响力是由权力性影响力决定的。 第6题(1分)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沟通通道组成的结构形式称为沟通网络。 第7题(1分) 平行沟通只能在同级领导者之间进行。 第8题(1分) 团体的规范是指团体所确立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标准。 第9题(1分) 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往往是导致组织失败的潜在因素之一。 第10题(1分) 团体能使成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第11题(1分) 在对待重大的问题上,团体成员的基本观点、基本信念必须一致,才能保证组织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12题(1分) 领导班子最好具有异质结构。 第13题(1分) 俞文钊的同步激励理论认为同步实施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措施,才能取得最大的激励效果。 第14题(1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判断某种行为可能导致某种结果或满足某种需要的概率。 第15题(1分) 影响职工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绝对报酬。 第16题(1分) 马斯洛认为各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是逐层递升的,但在同一时期不同层次的需要可以并存. 第17题(1分) 早期行为主义激励论的主要激励手段是物质 *** 。 第18题(1分) 激励是管理的核心,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潜能,但不一定能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 第19题(1分) 态度形成的因素越复杂,越不容易改变。 第20题(1分) 创造性能力符合学习能力的要求。 1对 2对, 3错,4对,5错,6对,7对,8对,9对,10对,11错,12对,13对,14对,15对,16对,17对,18错,19对,20对

卓越团队往往有五个共同特征: 1、团队每个成员发言和倾听的时间基本相同,每个人发表观点都言简意赅。 2、团队成员面对面沟通,话语和手势都积极有力。 3、团队成员相互直接联系,而不仅仅是与团队领导沟通。 4、团队成员还在非正式场合或私下进行交流。 5、团队成员定期分开,去外部探寻资源或信息,并把信息带回团队。 研究数据还表明:就团队能否成功而言,成员个人的思维能力和才智远没有人们预期的那么重要。因此,打造卓越团队的最佳方式并不是挑选聪明过人、成绩斐然的成员,而是解成员之间如何沟通,并引导团队采取有利于成功的沟通方式。高绩效团队应该在沟通的活力程度、成员参与度和外向探索程度都很出色,这样更容易激发每个会员的潜能。

某校校长管理教师分三种情况:对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来的教师,他每月交代一次任务,并告诉他们怎样去具体完成。对中年教师,他很注意关心他们的生活困难,教学工作上喜欢听取他们的意见。对老教师,除关心他们的身体外,对日常教学工作,校长一概不问。 你赞成这位校长的做法吗?为什么?试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这位校长的做法是可以肯定的。 2.点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青年教师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校长采取的是“命令式”布置任务,教给方法。 中年教师已进入比较成熟阶段,校长对他们采取的是“参与式”,经常听取他们意见。 老教师已进入很成熟阶段,校长采取的是“授权式”。 案例三 一所学校领导决定用展览教案的方式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却出现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两位年轻教师的教案,条理分明、语言漂亮,可称一流,但教学效果不好;两位老教师教案简单、间用符号、不合规范,但他们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另有一位教师的教案只有一份“板书设计”和一份“双基归类表”,而他讲课时用这两份“自行设计”的板书和图表,再加上教学参考书,教学效果非常好。以上情况使校长遇到了难题。 试以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分析、论述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参考答案: 1.领导对于不同的教师,要求和管理的措施也应不同。 2.对待教案的要求也应不一致。对待新教师应要求比较详细、具体,而对于老教师就应大胆放手,更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动性。 案例四 张校长上任后,大张旗鼓地强调竞争。他说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学校就不能前进。于是在管理活动中开展各种名目的竞争。一开始,学校人心振奋,但时间一长,问题也就出来了。许多教师为提高教学成效,争占学生的时间;一部分教师热情减退;甚至还有少部分教师为争先进,扯皮揭短。该校的王老师是一位优秀教师,提倡竞争以来,积极性很高,所教学生本学科分数上升。但其他教师都来找张校长,不愿与王老师同教一个班。以上的问题使张校长陷入了思考:该不该鼓励竞争呢? 请分析教师竞争中会产生哪些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如何采用有效管理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 竞争有积极作用:激励作用广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现人才;选拔骨干;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竞争不当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导致专业知识和技能保守封闭;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矛盾加剧;个人发展停滞;产生不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态度。 管理上的建议:应根据任务性质和教师状况确定教师工作的目标结构(竞争、合作与独立);在竞争的同时,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适当交替采取合作与竞争的方式。

管理心理学考研参考书: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章志光 人民教育出版社;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张学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张学良 浙江教育出版社;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琦 暨南大学出版社。 现代管理学如MBA、EMBA等将管理心理学定义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即人本管理。管理心理学是一种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及行为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以组织中以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今的管理心理学都是以人本思想为前提。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b、调查法 组织行为学形考作业答案参考 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B.调查法.

答案是c.一般翻译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1,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 层次需求理论. 在他看来: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20世纪5O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二百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访问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在工作中,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满意的,并估计这种积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又有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并估计这种消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赫茨伯格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材料,着手去研究哪些事情使人们在工作中快乐和满足,哪些事情造成不愉快和不满足。结果他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他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 3,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提出了有关人性的两种载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基本上消极的X理论(Theory x);另一种是基本上积极的Y理论(Theory Y)。通过观察管理处理员工关系的方式,麦格雷戈发现,管理者关于人性的观点是建立在一些假设基础之上的,而管理者又根据这些假设来塑造他们自己对下属的行为方式。 (1)、X理论以下面四种假设为基础: A、员工天生不喜欢工作,只要可能,他们就会逃避工作。 B、由于员工不喜欢工作,因此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或惩罚办法,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 C、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 D、大多数员工喜欢安逸,没有雄心壮志。 (2)、与这些消极的人性观点相对照,麦格雷戈还提出Y理论,它基于这机关报假设: A、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娱乐一般自然。 B、如果员工对某些工作作出承诺,他们会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以完成任务。 C、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承担责任。 D、绝大多数人都具备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而不仅仅管理者才具备这一能力。 当然并无证据证实某一种假设更为有效,也无证据表明采用Y理论联系的假设并相应改变个体行为的做法,更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有采用X理论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案例。例如,丰田公司美国市场运营部副总裁鲍勃·麦格克雷(Bob Murry)就是X理论的追随着,他激励员工拼命工作,并实施“鞭策”式体制,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这种做法使丰田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4,库尔特·勒温 [1] [Kurt Lewin -],德裔美国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社会心理学的先驱,也是首先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用于研究动机、人格及团体社会历程的心理学家。 1921 年他成为柏林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次年任讲师,1927 年晋升为教授,在此期间与格式塔心理学派建立联系,并成为该学派的积极倡导者。1929 年他参加了在美国耶鲁举行的国际心理学家会议,同年他和盖特尔德(Gertrud Weiss)结婚,婚后育有两个孩子。1932 年应 E.波林之邀赴美任斯坦福大学访问教授 6 个月,任期结束后,因逃避纳粹执政后对犹太人的迫害,于 1933 年从德国来到美国定居,1940 年成为美国公民。他先在康奈尔大学任教 2 年,1935 年应聘于爱荷华大学儿童福利研究站工作,指导了一系列关于儿童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由于他在社会心理学中努力研究的优良成果,1944 年受聘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并担任由他创办的群体动力学研究中心主任。1944 年,勒温的母亲逝于德国纳粹集中营,3 年后,勒温去世。 勒温虽与三位完形心理学创始人同时,而且关系密切,但他的心理学思想却与他们三人不同。勒温所研究者不是知觉、思维和问题解决等问题,而是将格式塔心理学的理念扩大到社会情境,从而研究人与环境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在他的心理学研究中,最受重视的有以下两方面: 1.场论 历来心理学家对行为解释时,有的将行为决定于外在原因(如行为主义),有的将行为决定于内在原因(如本能论)。勒温采格式塔心理学观点,将个体行为变化视为在某一时间与空间内,受内外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勒温称个人在某时间所处的空间为场,场一词时他借用物理学上力场的概念,其基本要义时:在同一场内的各部分元素彼此影响;当某部分元素变动,所有其他部分的元素都会受到影响。此即勒温的场论(field theory)。他用场论来解释人的心理与行为,并用以下公式表示个人与其环境的交互关系:B = f (P E) B: Behavior 行为;P: Person 个人;E: Environment 环境;f: function 函数 此公式的含义是,个人的一切行为(包括心理活动)是随其本身与所处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的。 勒温的心理学场论体系始于“生活空间”这个概念,他将影响个人某时某地行为的所有因素总和,称为生活空间(life space)。他将生活空间内的因素,视为个人觉知的心理事件,而心理事件又可分为三类: 内在的(如饥饿); 外在的(如食物); 回想的(如幼年经验)。 只有个人能觉知的心理事件才构成他生活空间的要素。由于勒温借用了几何学上拓扑学的概念来解释个人生活空间内各部分的关系,所以他的场理论又称为拓扑心理学(ological psychology)。他将个人的生活空间视为一个椭圆形,椭圆内个人的周围分为很多区域,分别代表生活空间内各种心理事件。他对每一区域内心理事件的性质用引拒值(valence)称之,并冠以数学上的正或负符号,意指心理事件之合于个人需求者带有正引拒值,而不合于个人需求者则带有负引拒值。个人某时某地所表现的行为,有时向带有正引拒值的事件趋近,有时对带有负引拒值的事件逃避。决定个人趋近或逃避行为者,将视个人需求而定。当两个事件都具有正的引拒值,或者两个事件同等地令人排斥,而一个人又不能不在两者之中择其一时,两个事件之间就可能产生冲突。像此种生活空间内心理事件因个人需求不同而使之带有方向性的吸引力或排斥力的现象,即称为向量(vector)。在动态方面,勒温提出了紧张的概念。当产生需要时,便产生紧张。需要可能是心理的,也可能是生理的。 2.群体动力学 勒温晚年把注意转向社会心理学问题,一项主要的研究成果涉及各种社会气氛与攻击性问题。1944 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创办群体动力研究中心后,勒温再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扩大用于群体社会行为的研究。他指出,任何一个群体都会具有格式塔的特征:群体是一个整体,群体中每个成员之间,都会又彼此交互影响的作用,他认为群体中每一成员都具有交互依存的动力。此即勒温提倡的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正如个人在其生活空间里形成心理场一样,群体与其环境形成社会场。群体的特点是有成员的动力相互依存性。一个人的地位取决于他的区域,而他的区域又同别的区域(群体成员)相联系。群体受制于内聚力和瓦解力。当成员间阻隔交流的障碍太大时,便产生瓦解力。群体构成一力场,个体之间或吸引或排斥,取决于群体内的引拒值。勒温的群体动力学研究,对以后咨询和辅导心理学的发展,发挥了促动性的影响。其后美国心理学家莫瑞诺(Jacob Moreno, 1890-1974)所创立的会心群体(encounter group),就是以勒温群体动力理念为依据的。此外,勒温根据群体动力学的理念,进一步从事群体领袖领导风格类型与群体作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他以类似童子军群体作业的方式进行研究,将被试分为条件大致相似的三组,各组作业活动相同,惟各组领袖的领导风格分为三种类型: 独裁型领导(authoritarian leadership):群体的一切活动完全由领袖个人决定,群体中所有成员只能依令行事,不容许有任何异议。 民主型领导(democratic leadership):群体的一切活动,由领袖和群体成员共同讨论而后决定,在讨论过程中,领袖以群体成员之一身份参与,鼓励大家发表意见,力求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 放任型领导(laissez - faire leadership):对群体作业进行方式,领袖不闻不问,完全由群体成员凭其所好各行其是。 结果发现:在民主型领导之下,群体成员相处融洽,而且工作绩效最高;在独裁型领导之下,群体成员之间由攻击性行为产生;在放任型领导之下,群体工作绩效最差。此项研究对以后教育心理学和工业组织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性影响。 勒温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向量、动力场、拓扑心理学和生活空间等许多新概念,形成了他独创的心理学理论。群体动力学和场论是他对心理学理论的杰出贡献。因此,他在西方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将他与 S.弗洛伊德、B.斯金纳等人相提并论,以赞扬他的开拓与创新精神。

1、基金监管法规不完善。 2、违规行为的制约手段薄弱。 3、管理力量和手段有限。 4、基金专业管理人才极缺。 5、相关责任人法制、政策观念淡漠。 6、监督不到位等。

现代管理心理学论文题目

1.就一种人性理论,说明其特点及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管理心理学——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时间:2010-11-23 10:47:39 点击:11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基本内容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1)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 呼吸 ◆ 水 ◆ 食物 ◆ 睡眠 ◆ 生理平衡 ◆ 分泌 ◆ 性 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 人身安全 ◆ 健康保障 ◆ 资源所有性 ◆ 财产所有性 ◆ 道德保障 ◆ 工作职位保障 ◆ 家庭安全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这一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 友情 ◆ 爱情 ◆ 性亲密 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 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 自我尊重 ◆ 信心 ◆ 成就 ◆ 对他人尊重 ◆ 被他人尊重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 道德 ◆ 创造力 ◆ 自觉性 ◆ 问题解决能力 ◆ 公正度 ◆ 接受现实能力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图示2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1954年,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探讨了他早期著作中提及的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敬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之间。 基本假设 ● 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 ● 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 ● 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 ● 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 基本观点 (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3)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4)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评价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但是,马斯洛是离开社会条件、离开人的历史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实践来考察人的需要及其结构的。其理论基础是存在主义的人本主义学说,即人的本质是超越社会历史的,抽象的“自然人”,由此得出的一些观点就难以适和其他国家的情况。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经满足,便不能成为激发人们行为的起因,于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 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要激发。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 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无意识的。对于个体来说,无意识的动机比有意识的动机更重要。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人,通过适当的技巧,可以把无意识的需要转变为有意识的需要。 马斯洛还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感觉。 试验证明,当人呆在漂亮的房间里面就显得比在简陋的房间里更富有生气、更活泼、更健康;一个善良、真诚、美好的人比其他人更能体会到存在于外界中的真善美。当人们在外界发现了最高价值时,就可能同时在自己的内心中产生或加强这种价值。总之,较好的人和处于较好环境的人更容易产生高峰体验。 研究 许多的研究表明,高层管理人员和基本管理人员相比,更能够满足他们的较高层次的需求,因为高层管理人员面临着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工作中他们能够自我实现,在另一方面,基本管理人员更多地从事常规的工作,满足较高层需求就相对困难一些。而且需求的满足根据一个人在组织中所做的工作、年龄、公司规模以及员工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生产指挥系统的管理人员在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方面比科室人员感到更大的满足,双方在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上的差距最大。 ● 在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方面,年青员工(25或以下)的要求比较年长的员工(36或以上)更强烈。 ● 低层次的管理部门和小公司的管理人员比在大公司工作的管理人员更易感到需求得到满足。 事实表明,个人和组织中的事件能够而且确实能改变需求。组织中的习惯做法会强烈地影响许多高层次需求的产生并给予满足。例如,根据过去胜任工作而给予的晋升能够激发员工的尊重需求。而且,随着管理人员在组织中的发展,安全需求逐渐减弱,而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相应增强。下面是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研究发现的概括: ● 需求可以认为是个人努力争取实现的愿望。 ● 只有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高层次需求才能发挥激励作用。 ● 除了自我实现,其它需求都可能得到满足,这时它们对于个人来说,重要性就下降了。 ● 在特定时间内,人可能受到各种需求的激励。任何人的需求层次都会受到个人差异的影响,并且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注意事项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一种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首创的一种理论。他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该理论。该理论主要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1、生理需要不是简单的食欲,**等,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抽象概括。 2、当一个人的机体受到某种需要的统治时,他很可能对生命前途的整个哲学观念都随之改变。 3、通常,人的需要从低到高有一定层次性,但并不绝对固定,其满足过程逐级上升。当较低级的需要满足后,就向高层次发展,层次越高,越难满足。 4、人的行为是由优势需要决定的。同一时期内,个体可存在多种需要但只有一种占支配地位。优势需要在不断地变动。 5、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彼此重叠。较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较低层次的需要依然存在,只是对人行为的影响力比重降低而已。 6、不同层次需要的发展与个体年龄增长相适应,也与社会的经济与文化教育程度有关。 7、高级需要的满足比低级需要满足的愿望更强烈,同时,高级需要的满足比低级需要的满足要求更多的前提条件和外部条件。 8、人的需要满足程度与健康成正比。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任何需要的真正满足都有助于健康的发展。 马斯洛认为,需要的产生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是波浪形地推进的,在低一级需要没有完全满足时,高一级的需要就产生了,而当低一级需要的高峰过去了没有完全消失时,高一级的需要就逐步增强,直到占有绝对优势。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马斯洛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称为基本需要,并认为这些需要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成熟的过程,这严重低估了环境和教育对需要发展的影响;其次,马斯洛强调个体优先满足低级需要,忽视了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连他自己也承认,他“并不完全了解殉道、英雄、爱国者、无私的人”。

我的建议是你自己写。我是过来人,我当初的毕业论文就是自己一手完成。从设计到操作到论文交稿,每一个过程基本上把所学的都实践了一遍。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一毕业就被我论文所涉及的相关企业所录用。所以我认为无论时间再赶再紧,也要自己写这对你绝对有好处。所谓的原创的我看不见得,再说用的人多了就有可能和别人重复。

你好,有范本,的, 我能帮忙。。。。

我的神!亲人啊! 你是传说中某某师范某某学院中文班的吧?!这不是我们期末的管理心理学期末考察的论问题么? 3000字.....呵呵呵呵!!!!!

  • 索引序列
  • 管理心理学类的论文题目
  • 心理学管理课论文题目
  • 管理心理学小论文题目
  • 管理心理学论文研究问题归类
  • 现代管理心理学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