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黄自论文参考文献

黄自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黄自论文参考文献

你好啊,你的黄自思乡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开题报告学校具体格式准备好了没?准备写多少字还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可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开题报告选题顺利通过,毕业论文写作过程顺利。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而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开题报告 做的细致程度。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前期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写起论文来就很顺手,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从而保证论文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但如 果不重视论文开题报告,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写起论文来就会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弯路,也很难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一、论文开题报告的意义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写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论文开题报告就要 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在论文开题报告中花费大量笔墨叙述别人的研究成果,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样,不便于评审老师指导。二、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一)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通过理论思维选择课题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不合适。有的提出的问题太过“平庸”,有的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 提出的问题不切合硕士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有的学生提出的论文题目:“新型中性镍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选题 有意义,有创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论文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明显偏多,无法按时完成。因此应重新确定研究内容,注重项目 的可操作性。那么如何选择研究问题呢?这里要强调的是通过理论思维来发现研究问题。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硕博论文要想创造新理论很难,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皮”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锻炼 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体是从哪些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和总 结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选择具有学术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并与国家经济建设及导师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紧密结合的研究问题。(二)做好文献综述,为论文开题报告打好基础在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上,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的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上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情况了解不够全面、详细, 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很多学生没有完全搞清论文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他们的论文开题报告有很多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叙述,而对自己的工作 介绍甚少。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这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同时,文献综述还是评论性的,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要想写好论文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三)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及写作技巧1.论文开题报告格式一个清晰的选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论文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 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步骤: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 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为了写好论文开题报告,江苏工业 学院研究生部专门出台了详细的规定,规定论文开题报告的一般内容包括:(1)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来源、开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以及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2)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在阅读规定文献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占40%以上)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该研究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同时介绍查阅文献的范围以及查阅方式、手段。(3)论文开题报告——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学术构思、研究方法、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预期目标。(4)论文开题报告——拟采用的实验手段,所需科研和实验条件,估计课题工作量和所需经费,研究工作进度计划。(5)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参考文献,列出至少10篇所查阅参考的文献。2.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1)提出问题注意“层次”选题是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选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甚至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 论问题。有的学生的选题不具有新颖性,内容没有创新,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或是对前人工作的重复。在选题时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则。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选题来源包括: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2、自己从事的专 业某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3、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2)瞄准主流文献,随时整理文献资料是撰写好学术论文的基础,文献越多,就越好写,选择文献时应选择本学科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选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学性; 选择文献应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远期的,广泛阅读资料,有必要时还应找到有关文献所引用的原文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做好读书卡片或读书笔记。整理资料时,要注意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时不是将看过的资料都罗列和陈述出来,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将其提炼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献综述,也才能写出好的论文开题报告,进而为写出好的论文打下基础。(3)研究目标具体而不死板一般论文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但笔者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规定得太死板,这是因为,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 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也不同。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三、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保证为了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论文质量,就必须对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评价。论文开题报告会由3~5位相关学科的专家对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评议,与 企业合作的重大科研项目可以聘请1~2位相应企业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参加,不同学科的论文开题报告的侧重点不同。江苏工业学院研究生部规定学生必须进行 论文开题报告,并规定了统一的格式,设计了专门的论文开题报告评审表,论文开题报告会上研究生应对课题进行详细汇报,并对专家提问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论文开题报告的成绩考核以合格、不合格记。评审小组成员最后签名并给出学生是否合格的评审意见,并以百分制打出具体的分数。论文开题报告成绩不合格者,不 得进入课题研究。为了提高论文质量,研究生必须首先从思想上重视论文开题报告,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从各个方面提高能力,尤其要注意培养通过理论思维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工作的开始,良好的开端为优秀的学位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分析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分析论文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分析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同国家由于文化特征的差异,其歌曲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不同,但表达情感是共通点。中西方音乐美学在思想内涵、演唱方法、思维模式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摘要:

中西方艺术间存在着差异,又有一定的融合之处,由于文化环境不同以及社会环境不同,使得中西方艺术存在差异。中国艺术审美习惯于综合,而西方艺术审美则惯于分析,加强中西方艺术差异性研究,有利于促进中国艺术文化的发展,具有学术研究价值。本文从音乐美学视角出发,对造成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间差异的原因,做以一定的论述。

关键词:

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音乐美学

1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的相同点

重视创作形式

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在创作形式方面存在着共同点,均重视改编民歌。西方艺术歌曲是基于本国民歌发展而来的,我国的艺术歌曲则是受西方文化影响,在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强民族音乐的研究,使得我国的民族音乐得以发展。在民歌创作方面,西方以美声唱法为主,譬如《我的太阳》《友谊地久天长》等,这些作品被广泛的流传。而我国本身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歌演唱的形式较多,以民歌为主题的代表作包括《玛依拉》《在银色月光下》等,是基于民歌进行改编的。

重视织体调性的创作技巧

中西方艺术歌曲重视伴奏织体的创作技巧,因为伴奏织不仅能够使得歌曲的情感更加的丰富,同时能够烘托歌曲的气氛,展现和声的优美之处。西方艺术歌曲多以浪漫的旋律为主,发挥伴奏织体与调性的作用,使得歌曲的艺术情感更加的浓郁,代表作包括《菩提树》与《魔王》等。与此同时,中国的歌曲创作者也重视旋律伴奏的创作,多采用民族调性的织体,进行歌曲写作,极具本民族特色,代表作包括《茉莉花》与《教我如何不想他》等。

2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的差异分析

美学思想上的差异

由于地域环境以及人文环境不同,使得中西方艺术歌曲的美学思想存在差异。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不同,最早起源于西周,受礼乐思想的影响较深。在春秋战国时期,受百家争鸣的文化思想影响较深,观点迥异的音乐美学思想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也深受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影响。但是由于受到封建统治思想的制约,使其处于保守发展状态。

而西方音乐美学思想最早起源于古希腊,西方音乐美学在中世纪时期,受宗教思想的禁锢,在近文明时期-20世纪期初,才得以发展。音乐成为专业学科,是以“五线谱”的出现与应用为标志,伴随新美学思想的出现,使得西方音乐艺术得以快速发展,西方美学思想呈现批判创新的发展态度,重视联系具体作品,以解决作品中的审美问题。

由于时代背景与文化的差异,影响着作曲家们的音乐视角与审美情感。以中国的《玫瑰三愿》和西方的《野玫瑰》为例作比较:这两首歌曲均是将玫瑰花作为创作素材,其中《玫瑰三愿》这首歌曲是以“淞沪会战”为创作背景,歌曲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采用小提琴与钢琴作为伴奏,旋律以淡雅宁静为主,弥漫着忧郁的情绪,而作品《野玫瑰》是歌德根据德国的一首民谣改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情怀,旋律较为明亮简洁,内透着欢快活泼。

歌曲演绎方法上的差异

歌曲的演绎方法最能体现歌曲的情感内涵,不同的演绎方式与方法,则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西方艺术歌曲多为美声唱法,注重胸腔共鸣发声,采取科学的发声方式,演唱时追求感情细腻,声音较为宏大,并利用声音来描绘作品的意境。美声唱法咬字较为靠后,需要演唱者做到气息流畅,咬字圆润,善于运用声音的穿透力,来展现歌曲作品的欢快情绪。中国艺术唱法融合了美声唱法与戏曲唱法、民歌唱法等,歌词咬字的位置相对靠前,利用喉咙的上下移动,来调整歌曲的声音,注重淡雅,追求高洁的`艺术意境,这与我国民族歌曲的审美相符,譬如:作品《玫瑰三愿》的演绎,注重旋律强弱的变化,歌曲的整体速度较慢,演唱者不仅要表现出女性柔情的一面,还需要确保音色统一。

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第一,思维方式的差异分析。中国音乐作品审美观念注重感性思维,不受固定思维观念的拘束,属于非逻辑性思维。中国歌曲作品讲究意境美,歌曲追求的深远意境,能够给人遐想的空间,使个人的思想情感能够得以升华。而西方音乐审美思维方式则重视科学与逻辑思维,在20世纪前,由于西方在包括心理学、数学、生理学等领域的发展,使得西方音乐思维方式,也朝向科学与逻辑思维方向发展。在创作作品时,创作者重视调式和声的合理布局,以及伴奏织体技巧的使用,其作品多崇尚理性思维,歌曲结构鲜明,且技法细致,多数艺术歌曲作品中,大胆采用了调式和声。

第二,以歌曲作品为例分析。以中国的《玫瑰三愿》和西方的《野玫瑰》为例做对比分析:作品《玫瑰三愿》采取单二部曲式结构,共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使用的是E大调,这部分的旋律优美,但略一丝伤感,主要对绽放的玫瑰其绚丽多彩的形象进行刻画,而另一部分,采用关系小调#c,进行调性调整,旋律逐渐增强,将歌曲推向高潮来描述玫瑰花,同时抒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使得歌曲耐人回味。而舒伯特的《野玫瑰》是采用调试和声,在转调与变和声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作品共由三段歌词组成,采用的是G大调,歌曲旋律悠扬,富有逻辑性,歌曲将前4小节,作为创作主题动机,贯穿于歌曲的全部,其曲调明亮且流畅,同时,使用临时升降记号来转换调性,旋律多采用四度与六度跳进,歌曲中的钢琴伴奏旋律较为简洁。至于歌曲的间奏与尾奏,多使用顿音与装饰音,作为写作手法,营造活泼的气氛。

创作方式上的差异

就音乐作品的创作方式而言,中西方音乐审美艺术存在差异。中国音乐作品的创作方式具有集体性与一体性,多数作品不是作曲家的个人行为,而是凝聚了多人的共同创作思想,作曲家还需身兼作品歌唱者或演奏者的双重或多重角色,与此同时,作品演奏或者歌唱过程具有即兴性。然而西方音乐作品创作具有个体性,其一度与二度创作是分离的。而且西方歌曲作品主要是作曲家的个体劳动,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作曲家不需要兼顾演奏家的职能,只需完成乐谱创作即可;再则,中国音乐作品强调意境与气韵,追求创作妙趣,作品较为含蓄与婉转,而西方音乐作品则带有浓烈的宗教气息与道教色彩,作品表现形式较为固定,作品具有神圣感。西方后期作品更多融合了生活气息,使得作品的表达更加直白与强烈。

本文基于音乐美学视角,对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做以了简要的论述,试图强调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主要表现在美学思想差异、歌曲演绎方法差异、思维方式差异、创作方式差异等方面,以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趣味的区别。

参考文献:

[1]王健.从音乐美学视角看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以黄自《玫瑰三愿》和舒伯特《野玫瑰》为例[J].艺术百家,2015(05):228-229.

[2]彭小哲.从对艺术歌曲的赏析分析中西方音乐审美差异[J].大家,2011(24):41-42.

一、中西绘画艺术特质的差异

无论你的艺术造诣有多高,你就无法很清楚的看到中西方在绘画时的特质,因为我们知道,要想看清这一点首先要知道他们二者的特质是什么,当你看过中方的画展之后,你会被里面的山水画的美丽风景所迷住,好像畅游在其中不能自拔,而这时如果让你突然去看西方油画时你就会发现,这二者完全是处在不同的一个世界中,因为这二者的绘画艺术的特质不同。无论是从色彩、形状。还是画面的层次感来看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二者的特质不一样的缘故。也许从绘画艺术的角度上来说其本质是一样的,但是我们要知道他们都是有着自身的特质,这种特质就是在特定环境下所造就的艺术形式的不同。

在中国由于封建和古老的神学影响下,使得画面不能出现任何反抗的情绪体现,更加注重对美学形体的概念的描绘。情调黯然,强调用真实的环境描写来体现自身情感,大多都是封建神学的描写,所以缺乏真实性和科学性。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清楚认识到,不能再用以前的眼光来看待绘画艺术的特质,要用一种发展的眼光去对待新事物,是中方的绘画艺术能够上到一个更新的层次中。视觉感官使我们观察事物的唯一途径也是最直接最明确的方式。我们都是需要用眼睛去观察事物的,用笔画出来的也是如此,都需要用眼睛去观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审美情趣。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所以造就的审美感官也就不同,中方和西方在观察事物方面是存在差异的,这也就造成了二者在绘画艺术方面存在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我们要求同存异,兼容并蓄的对待绘画艺术的特质。

二、中西方绘画艺术形态的差异

绘画艺术形态是中国与西方存在着不同的世界观和艺术观所形成的艺术意识形态,在世界观和艺术观上,中国和西方就有着自身不同的特点,例如在绘画风格上就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在绘画上以温柔婉转为主,画风柔情,能够很具体的表现出作者的个人思想感情。只有一少部分,有一些写实的部分,他们喜欢对一些细节进行描写,例如风景画。中国的风景画的特点显而易见,带有虚幻的绘画艺术特点,忽隐忽现,若现若离。这样的画风会让欣赏者产生一种莫名的好奇感和神秘感,会增加对艺术的审美情绪。大大提高了绘画本身的艺术性,从而获得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而西方就大大不同,一般来讲,西方的绘画更加真实和可靠,因为他们往往喜欢描写一些真是的场景和画面,他们强调人对自然地作用,在他们的绘画艺术形态下,从画中可以体会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而中国认为人是自然地一部分,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发展,不应该破坏自然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欲望。

而西方认为人类是万物的主宰者,人是自然地救世主是自然的主人。这样的观念差异使得中西方在绘画艺术形态上的表达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在中国的绘画中动物的地位很高,绘画者在绘画时多注重对动物细节的描写,他们会去看画中的花鸟鱼虫是否有生气、有灵性,是不是栩栩如生。而西方则注重人物的细节描写,无论是在什么环境和场合人物的形象都是最突出的。所以这就是二者的绘画艺术形态的差异。我们在对待这种差异时应该把二者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去看待,要不偏不倚,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西方的绘画艺术形态水平不断提高,共同进步。

黄瓜论文参考文献

人是要靠自己的

给钱都还要考虑呢。 :D

随着人们绿化意识的增强和绿化观念的更新,传统花卉种植方式因存在诸多弊端,已不符合人们审美情趣的要求。例如,鲜切花缺少了一个从种植到开花结果的实践过程,且保鲜时间短;一般盆花常用土壤栽培,养护必须凭经验,不易管理,易患病虫害,与现代居室环境不和谐。花卉立柱式无土栽培!以下简称花卉立柱)是把工艺化塑料盆钵垒叠成一定高度,在其上栽植花卉,并用营养液自动循环浇灌来满足花卉生长对水、气、肥的需求而进行的栽培方式,集立体栽培、无土栽培、设施栽培于一身,具有技术新、工艺化、节水环保、绿化容量大、美观和易管理等优点,能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种花养花的情趣。花卉立柱在城市公园、街道、庭院、居室、屋顶、阳台的美化绿化以及都市农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花卉立柱是插花、盆景以外的一种新型花卉生产模式和艺术形式,有望成为一种时尚的产业。1 花卉立柱系统结构根据应用场所和循环系统可将花卉立柱分为常规型和家庭型2类。 常规型花卉立柱系统通常采用水培法,进行较大面积的群体栽培主要应用于都市农业,城市公园街道,庭院屋顶绿化等。 立柱装置基本结构每667m2安装立柱600根,每根立柱由底座、中心轴和柱体构成。柱体的外壳是由白色工程塑料(ABS)浇注成的盆钵,一根立柱垒叠10~12个盆钵,高160~200cm,直径15cm,每个盆钵上设有5个栽培孔,花卉苗木即生长在栽培孔上。立柱成行状排列,柱体套在中心轴并立于下端的底盘上,便于旋转,也能随中心轴自由搬动。通过旋转使花卉苗木受光均匀。 营养液循环系统由贮液池、输液管道、滴淋头和回流沟组成。盆钵上的花卉苗木生长所需的养分,是由潜水泵把贮液池中的营养液送上输液管道,然后通过立柱顶端的滴淋头注入盆钵内的,当上一个盆钵内的营养液超过一一定水位后,即自动向下一个盆钵注入,直至营养液溢出栽培槽的出口,最后通过回流沟流至贮液池中。营养液可定时自动浇灌,循环利用。 家庭型花卉立柱系统有水培、基质培、混合培3种栽培方式。室内花卉单体栽培主要应用于居室、办公室、阳台绿化等。 立柱装置基本结构每套装置由底盆、中心柱、盆钵、微型泵和定时器构成。家庭型立柱一般垒叠3~6个盆钵,高50~100cm底盆采用圆柱体,体积约为6L用于贮藏和回收营养液。 营养液自动循环系统家庭型立柱底盆中的营养液由微型泵泵入,然后通过软管、淋头、盆钵,再回收到底盆,重复利用,通过24h程控定时器实现自动循环浇灌。2 栽培技术要点 品种选择常规型花卉立柱主要考虑其观赏性,品种选择以草本花卉为主,适栽品种有孔雀草、长春花、洋凤仙、万寿菊、百日草、千日红、杂交石竹、凤尾鸡冠花、三色荃、四季海棠、雁来红、彩叶草、观赏番茄、金盏菊、翠菊、矮牵牛、一串红、矮向日葵、吊竹梅等;家庭型花卉立柱考虑室内环境条件的特殊性,品种选择以耐荫观叶植物为主,适栽品种有万年青、合果芋、绿萝、常春藤、龟背竹、文竹、银皇后、绿宝石、小斑马、百合竹、袖珍椰子、富贵竹、朱蕉、鹅掌木、肾藏、白掌、虎尾兰、吊兰、君子兰、一叶兰、条纹竹芋、孔雀竹芋等。 无土育苗技术 草花无土育苗一般采用种子播种繁殖,也有通过扦插繁殖的,如万寿菊、孔雀草、四季海棠、长春花等。种子繁殖以穴盘无土育苗效果最好,出苗整齐而茁壮。相对于常规露地无土育苗来说,受地下害虫为害轻,育苗移栽时伤根少,缓苗期短。育苗基质为珍珠岩、泥炭与蘑菇废料的复合基质(体积比1:1:1)。育苗容器采用宁夏圣宝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圣宝重型128育苗穴盘(8×16穴,穴大小3cm×3cm)。草花种子播种前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泡15min进行消毒,不易发芽的草花品种用温水浸种和催芽。播种发芽后,当草花幼苗长至2叶(对)期后,每天喷浇稀营养液1次。当幼苗达到一定苗龄形态指标要及时移栽,一般移栽期为4~5叶(对)期。 耐荫观叶植物无土育苗通常采用分株或扦插繁殖,有许多观叶植物2种方法均可繁殖。分株繁殖较简单,当母株分化出的子株已长有根系,就可分离母株进行单独培育。方法是将母株挖起,去除基质,清除老根和烂根,然后找出根系自然分歧处,用手册开或用刀切开,要求分离出来的子株带有细根、枝条(叶片)和芽。扦插繁殖基质为珍珠岩。扦插用的插条剪成8~12cm长,去除插条基部的叶片,下部剪口要平滑,呈45°斜面,用50×10-6的吲哚乙酸浸渍剪口12h,促进发根。插后做好保湿工作,防止插条失水萎蔫。当根长出2~3cm即可移栽,移栽时尽量减少伤根。 养液管理 营养液pH值测定与调整笔者用的营养配方肥料由杭州龙山化工厂生产提供。花卉用营养液的pH值适宜范围为~,一般稳定在左右为最好。在营养液配制和使用过程中,可用手持式汉拿酸碱度测试笔定期进行pH值的测定。测试后,若发现营养液的pH偏高,用硫酸、磷酸或硝酸调整;若pH偏低,则用NaOH调整。 营养液EC值测定与调整花卉用营养液的适宜离子浓度(以EC值表示),因花卉不同生育期、不同栽培季节而有所差异,一般苗期略低,生育盛期略高;冬季略高,夏季略低。幼苗期适宜的EC值为~,开花期或成苗期(耐荫植物)适宜的EC值为~。一般可用DDS-11A型电导率仪定期测定营养液的EC值,若发现EC值过高加水稀释,过低则通过加配方肥料进行调整。 营养液含氧量的补充通过每天多次的营养液循环浇灌来补充营养液中的含氧量,从而满足花卉根系生长对氧气的需求。 供液时间与次数采取间歇定时供液的办法,通过定时器进行控制,一般每天供液2~4次,每次15~20min。供液在白天进行,夜间不供液;晴天供液次数多些,阴雨天少些;气温高光线强时供液次数多些,温度低光线弱时供液少些。 营养液的更换家庭型花卉立柱底盆容积小,每盆营养液使用期为1~2个月,即夏天1个月更换1次,冬天2个月更换1次。常规型花卉立柱因贮液池容积大,营养液使用期可延长至4~6个月。若发生污染,应及时更换。 病虫害防治据笔者观察,家庭型花卉立柱在室内摆放期间,一般很少有病虫害发生。花卉立柱大棚生产期间,各种病虫害均会发生。主要病虫害有:灰霉病、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叶斑病、叶螨、蚜虫、青虫、夜蛾等。应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综合防治:(1)及时摘除枯枝败叶,清理病虫株;(2)物理防治,用-诱虫胶板诱杀害虫;(3)用一熏灵、利得烟熏剂等熏烟;(4)药剂防治禁用剧毒农药,选用低、中残毒农药,并做到对症下药;杀虫杀螨剂有7051杀虫素、万灵、一遍净、抑太保、吡虫啉等,杀菌剂有达科宁、多菌灵、大生、雷多米尔、杀毒矾等。3 应用前景探讨通过不同品种、不同花色的搭配、不同高度花柱的组合,可设计出富有不同艺术情趣的花卉立柱组合模式,表达不同的文化内涵。 在园林绿化上的应用花卉立柱组合景观可为城市公园增辉,也可作为移动花坛应用,在绿化死角具有与盆花相似的应用效果。 在都市农业中的应用花卉立柱组合可提升都市农业品位,增添现代园艺科技气息。 在街道绿化上的应用花卉立柱成行竖立于街道两旁,能明显增加街道的节日文化气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屋顶花园花卉立柱节水环保,不积水,避免了屋顶土壤栽培的积水易渗漏等缺点。 在室内绿化中的应用家庭型花卉立柱,绿化容量大,美观易管理,是家庭居室、办公室美化绿化的理想选择。花卉立柱式无土栽培模式及其应用前景:

自己看看吧黄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含水量高达96%-98%,是瓜果蔬菜中最高的。炎夏季节,口燥舌干,一根黄瓜就可使人口渴顿解,甘凉满口。它含的纤维素非常丰富、娇嫩,在促进肠蠕动,通利大便和排汇肠内毒方面有很好的作用。它还可降低血脂。令人瞩目的还是黄瓜可以减肥,这主要是由于鲜黄瓜中含有一种叫丙醇二酸的物质,可抑制人体内糖类转化为脂肪。据研究,丙醇二酸无毒副作用。因此,黄瓜被医药营养学家们称为良好的天然减肥食品。黄瓜是十分有效的天然美容品。据专家研究,鲜黄瓜中所含的黄瓜酶是一种有很强生物活性的生物酶,能有效地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扩张皮肤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氧化还原作用,有令人惊异的润肤美容效果。每日用鲜黄瓜汁涂抹皮肤,就可以收到滋润皮肤、减少皱纹的美容效果。黄瓜是一种良好的药物,其中、藤、根、种子都可以入药。中医认为,黄瓜的性味甘寒,有清热止渴、通利水道的功效。可治烦渴、咽喉肿痛、赤眼及烫火伤。发热病人口干舌燥,吃些黄瓜,有很好的清热、生津、止渴作用。咽喉肿痛及红眼病病人,用老黄瓜一根,挖去子,内填满芦硝,阴干后,研成极细末,用以吹进咽喉或点眼。烫火伤或长痱子,用鲜黄瓜捣烂,涂敷患处。黄瓜加蜂蜜腌渍食,可治疗热痢、腹泻。黄瓜的藤、叶、根均有利水解毒的功效,可治疗黄水疮、痢疾、腹泻等疾病。黄瓜的作用很多,黄瓜美容可以说是人人皆知的秘密。黄瓜又名胡瓜、王瓜,是一味可以美容的瓜菜。黄瓜含水分96%-98%,它不但脆嫩清香,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黄瓜它含有人体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多种糖类(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果糖),含较多的维生素(维生素C、A、B2、E)和丰富的钾盐及糖类、钙、磷、铁、芦丁,及多种游离氨基酸、细纤维素、绿原酸等成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西瓜高5倍。并且含有柔软的细纤维素,具有促进肠道腐败物质排泄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鲜黄瓜中还含有抑制糖类物质转化成脂肪的丙醇二酸,久食对抑制身体肥胖有好处,所以说黄瓜是人体健康美容不可缺少的食品之—,鲜黄瓜的黄瓜酶是很强的活性生物酶,能有效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润肤美容。黄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为皮肤、肌肉提供充足的养分,可有效地对抗皮肤老化,减少皱纹的产生,并可防止唇炎、口角炎。黄瓜含有的细纤维素,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的含量,促进肠道中腐败食物的排泄,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对皮肤、毛发美容有间接的作用。新鲜黄瓜中含有丙醇二酸,能有效地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故常吃黄瓜便可减肥。用新嫩的黄瓜或黄瓜汁外擦皮肤,可以舒展、延缓面部皱纹,治疗面部黑斑,还能清洁和保护皮肤。这种黄瓜美容在国外某些国家早已盛行,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妇女应用。黄瓜被称为“厨房里的美容剂”。黄瓜入菜,制法多样,生熟均可。拌、炒、烧、炝、溜、酿、渍、腌、作汤等具佳。代表菜肴有蒜泥黄瓜、皮蛋黄瓜、黄瓜肉片汤、腌黄瓜、酿黄瓜、醋溜黄瓜等多种,可以选用。黄瓜去皮,放入榨汁机中榨汁,煮一只鸡蛋,把蛋白和黄瓜汁混到一起,加2滴白醋,调匀后,涂于眼部,然后闭眼养神10分钟。清洗干净后,用手轻轻按摩眼部肌肤,不可大力,因为眼周肌肤特别脆弱。黄瓜是很好的美容品,这女士们都知道。怎么用黄瓜美容能更省时省力呢?教你一招。把黄瓜先用水泡一会儿,去除残留农药。用削土豆皮用的那种削皮刀把黄瓜削成片,再把黄瓜片贴在脸上。这样削出来的黄瓜片很薄很薄,贴在脸上不会掉下来,你可以贴着黄瓜片干家务,只要不做太剧烈的运动都不会掉。把一根鲜黄瓜切成薄片,先用热毛巾在脸部仔细擦试,接着仰面将黄瓜逐一贴在脸部,鼻子等不好贴部位,可以把黄瓜切成半片贴在上面。保持10分钟左右,最后再用热毛巾把面部擦试干净。黄瓜美容法坚持每天做1次,能使皮肤柔润,毛孔内不积存污物,肌肤焕然一新,达到清洁靓肤的效果。如果时间充裕,不用贴着黄瓜片干家务,你还可以用削皮刀把黄瓜削成长形的片,即纵向削黄瓜。这样削出来的片很长,在脸上横着贴就行了,效果会更好,但比横向削成小圆片要浪费一些。如果你能坚持经常,效果是很明显的,真的就是那种嫩嫩的肌肤。黄瓜美容方法黄瓜平和除湿, 可以收敛和消除皮肤皱纹, 对皮肤较黑的人效果尤佳. 将黄瓜(皮、肉及籽)榨成汁, 用棉球蘸汁搽脸,对皱纹处反复多次搽用.黄瓜捣碎绞出汁, 加1个鸡蛋清, 搅和在一起, 洗脸后擦在脸上, 静卧20分钟(此法适于湿性皮肤),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一、生吃黄瓜美容:用黄瓜拌粉皮、拌海蜇、拌面、拌肚丝、扑鸡丝,也可拿整根黄瓜当水果吃。二、黄瓜汁:黄瓜汁有舒展皱纹、保护皮肤的作用,是美容术中常用的汁液。可饮用也可直接擦面。如皱纹较多,可—天一次,生效很快。三、把黄瓜切成薄片,可临睡前贴在脸上,第二天早晨去掉,你会发现皮肤比昨日光滑、润泽多了。四、黄瓜面膜:黄瓜和其它材料搭配,能制作出多种多样的面膜。三种自制黄瓜面膜方法一、材料:小黄瓜2条、鸡蛋白1个、面粉少许。方法:1.小黄瓜用打果汁机打碎。2.鸡蛋白与黄瓜汁调匀。3.徐徐加入面粉调呈糊状。二、较粗的黄瓜操作:将黄瓜洗净,外皮削掉,用水果刀斜着切黄瓜,切成薄薄的小片,大约1mm左右,切片完毕,对着镜子将黄瓜片一片片贴在脸上,甚至颈部,(真的是对镜贴花黄了,呵呵),贴好后,面部只有鼻孔暴露,(与成品面膜不同,成品面膜不贴在眼睑部,因为眼睑的皮肤最薄,易受刺激,黄瓜面膜没有刺激性,故可以贴)。三、材料:一只黄瓜、半汤匙柠檬汁、一汤匙榛子、一个鸡蛋白(用搅拌机将其搅成蓉状)。做法:先将黄瓜去皮,再放进食物搅拌机中。将黄瓜汁倒入一个滤锅或过滤网中,将过滤出的滤液用一个碗装起来。然后,将柠檬汁和榛子一起加入到滤液中,一边将其打匀,一边轻轻地往里面倒入经过搅拌后的蛋白。最后将其均匀地涂抹于整个面部。保持15~25分钟,用温水冲洗干净。第一步:新鲜黄瓜用水果榨汁机榨碎(榨汁机也可以选那种超级便宜,超市只卖7、8块钱的,用手挤压的,比较小方便清洗,可以作为美容专用) 。第二步:把榨好的黄瓜里加入适量的面粉或珍珠粉。这样就不会流下来,而且面粉或珍珠粉里都含有多种维生素。第三步:把头发包好(不然含有面粉的面膜粘在头发上不好洗下来,珍珠粉就好一点)。第四步:把面膜敷在脸上。敷匀。第五步:用保鲜膜包住脸,把眼睛、鼻子、嘴出掏出空透气。第六步:10~15分钟后,揭开保鲜膜清洗脸蛋。食谱推荐:蒜茸黄瓜原料:黄瓜350克;调料:蒜茸15克、盐12克、味精10克、糖4克、葱油45克、香油8克、米酒5克;制法:将黄瓜削皮,切成均匀的棱形块,洗净,加上以上调料拌匀即成。特点:香脆鲜嫩、爽口。自制黄瓜美容奶自制黄瓜美容奶 黄瓜不但有很好的减肥效果,对皮肤也很有好处,用来美容,也是一种好产品,在加上牛奶的润肤美白效果,太完美的结合了。黄瓜美容奶:黄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是生成皮肤和头发中的蛋白质所不可缺 少的,还能预防皮肤干燥、粗糙、发炎和长鳞片,有极好的美容作用。制法是:将鲜黄瓜去皮,切片或擦丝,以1∶10的比例,放入热牛奶中浸泡,待牛奶凉后,滤去黄瓜片或丝,即为黄瓜美容奶,可用来早晚擦脸各一次。建议:做起来很方便,放冰箱冷藏!美容治病两相宜黄瓜又名王瓜,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果实,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一年四季均可采摘。一般人们仅把当作瓜蔬类菜肴烧煮熟食为主,殊不知它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木糖、米乳糖、甘露糖、氨基酸、维生素G、C等。其味甘性凉,有清热、利水、解毒的功能,集果蔬、药用价值于一身,黄瓜功不可没。黄瓜美容多外用:1、黄瓜去皮切片,贴于脸上,助白。2、黄瓜去皮切片,加入少许柠檬汁,用面粉调成浓糊状,敷面部,可除小皱纹。3、黄瓜与西红柿分别切片,交替贴于双面颊部、额部及鼻翼两侧,10分钟更换1次,可使皮肤光滑、滋润,富于弹性。黄瓜治病内服外用双管齐下:1、嫩黄瓜与蜜同食,小儿消化不良可试用。2、鲜黄瓜切片与精盐拌匀,沥干水分,将蒜泥(与黄瓜量约为1:20)酱油、味精、辣椒油、香油调成味汁,与黄瓜拌匀佐餐食之,可抑制糖转化为脂肪,用治营养性肥胖较好。3、黄瓜晾晒瓜干陈久者,煎水服,补脾气止腹泻,治慢性肠炎。4、黄瓜一个剖开,醋水各半煮之,俱烂,空腹顿服,可辅佐治疗肾盂肾炎或慢性肾盂肾炎。5、夏日炎炎,每天生吃几根黄瓜,其清热利尿的作用可防中暑。6、老黄瓜一个去瓤,入芒硝令满包好悬阴处,待硝透出黄瓜外时,即成为黄瓜霜。(1)吹喉,治慢性咽喉炎。(2)点眼,治急性结合膜炎。(3)刷扫之,治水火烫伤。[编辑本段]黄瓜美容提示篇惟黄瓜性凉,故对素有脾胃虚寒,及罹患慢性气管炎、肠胃溃疡、结肠炎等病人,病人避免生食,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并不适合,添加其他有益脾胃的调味食品,混合炒成菜肴食用即可。

黄酒论文参考文献

药酒的起源和发展来源:寻医问药网寻医问药网推荐阅读 药酒应用于防治疾病,在我国医药史上已处于重要的地位,成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剂型之一,至今在国内外医疗保健事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药酒是选配适当中药,经过必要的加工,用度数适宜的白酒或黄酒为溶媒,浸出其有效成分,而制成的澄明液体。在传统中,也有在酿酒过程里,加入适宜的中药,酿制而成的。药酒即是一种加入中药的酒。 药酒的起源与酒是分不开的,中国是人工酿酒最早的国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就曾发现过很多陶制酒器。关于造酒,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战国策?魏策二》:“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此外,《世本》亦讲到:“少康作秫酒。”少康即杜康,是夏朝第五代国君。这些记载说明,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酿酒业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所以后世有“仪狄造酒”及“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之说。这里杜康已成了酒的代名词。商殷时代,酿酒业更加普遍。当时已掌握了曲蘖酿酒的技术,如《尚书?说命篇》中有商王武丁所说“若作酒醴,尔维曲蘖”的论述。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了商朝武丁时期(公元前12阗多年前)的墓葬,在近二百件青铜礼器中,各种酒器约占70%。出土文物中就有大量的饮酒用具和盛酒容器,可见当时饮酒之风相当盛行。从甲骨文的记载可以看出,商朝对酒极为珍重,把酒作为重要的祭祀品。值得注意的是在罗振玉考证的《殷墟书契前论》甲骨文中有“鬯其酒”的记载,对照汉代班固《白虎通义?考黜》曾释“鬯者,以百草之香,郁金合而酿之成为鬯”表明在商代已有药酒出现。 周代,饮酒越来越普遍,已设有专门管理酿酒的官员,称“酒正”,酿酒的技术已日臻完善。(周礼)记载着酿酒的六要诀:秫稻必齐(原料要精选),曲蘖必时(发酵要限时),湛炽必洁(淘洗蒸者要洁净),水泉必香(水质要甘醇),陶器必良(用以发酵的窖地、瓷缸要精良),火齐必得(酿酒时蒸烤的火候要得当),把酿酒应注意之点都说到了。西周时期,已有较好的医学分科和医事制度,设“食医中士二人,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谱……之齐(剂)”。其中食医,即掌管饮食营养的医生。六饮,即水、浆、醴(酒)、凉、酱、酏。由此可见,周朝已把酒列入医疗保健之中进行管理。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更明确提出:酒,所以治病也,《周礼》有“医酒”。说明药酒在周代的运用确也相当普遍。 我国最古的药酒酿制方,是在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养生方》和《杂疗方》中。从《养生方》的现存文字中,可以辨识的药酒方共有六个。①用麦冬(即颠棘)配合秫米等酿制的药酒(原题:“以颠棘为浆方”治“老不起”)。②用黍米、稻米等制成的药酒(“为醴方”治“老不起”)。③用美酒和麦X(不详何药)等制成的药酒。④用石膏、藁本、牛膝等药酿制的药酒。⑤用漆和乌喙(乌头)等药物酿制的药酒。⑥用漆、节(玉竹)、黍、稻、乌喙等酿制的药酒。《杂疗方》中酿制的药酒只有一方,即用智(不详何物)和薜荔根等药放人瓶(古代一种炊事用蒸器)内制成醴酒。其中大多数资料已不齐,比较完整的是(养生方)“醪利中”的第二方。该方包括了整个药酒制作过程,服用方法,功能主治等内容,是酿制药酒工艺的最早的完整记载,也是我国药学史上重要史料。 先秦时期,中医的发展已达到了可观的程度,这一时期的医学代表著作《黄帝内经》,对酒在医学上的作用,做过专题论述。在《素问?汤液醪醴论》中,首先讲述醪醴的制作“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即用完整的稻米作原料,坚劲的稻杆做燃料酿造而成,醪是浊酒,醴是甜酒。“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说明古人对用酒类治病是非常重视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记载了扁鹊认为可用酒醪治疗肠胃疾病的看法。 汉代,随着中药方剂的发展,药酒便渐渐成为其中的一个部分,其表现是临床应用的针对性大大加强,所以其疗效也进一步得到提高,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收载了西汉名医淳于意的二十五个医案,这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医案记载,其中列举了两例以药酒治病的医案,一个是济北王患“风蹶胸满”病,服了淳于意配的三石药酒,得到治愈。另一个是茁川有个王美人患难产,淳于意用莨菪酒治愈,并产下一婴孩。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则载有“妇人六十二种风,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红蓝花功能行血活血,用酒煎更加强药效,使气血通畅,则腹痛自止。此外,瓜蒌薤白白酒汤等,也是药酒的一种剂型,借酒气轻扬,能引药上行,达到通阳散结,豁痰逐饮的目的,以治疗胸痹。至于他在书中记载以酒煎药或服药的方例,则更为普遍。 隋唐时期,是药酒使用较为广泛的时期,记载最丰富的数孙思邈的《千金方》,共有药酒方80余首,涉及补益强身,内、外、妇科等几个方面。《千金要方?风毒脚气》中专有“酒醴”一节,共载酒方16首,《千金翼方?诸酒》载酒方20首,是我国现存医著中,最早对药酒的专题综述。 此外,《千金方》对酒及酒剂的毒副作用,已有一定认识,认为“酒性酷热,物无以加,积久饮酒,酣兴不解,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未有不成消渴”。因此,针对当时一些嗜酒纵欲所致的种种病状,研制了不少相应的解酒方剂,如治饮酒头痛方,治饮酒中毒方,治酒醉不醒方等等。 宋元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酒事业也有所发展,朱翼中在政和年间撰著了《酒经》,又名《北山酒经》,它是继北魏《齐民要术》后一部关于制曲和酿酒的专著。该书上卷是论酒,中卷论曲,下卷论酿酒之法,可见当时对制曲原料的处理和操作技术都有了新的进步。“煮酒”一节谈加热杀菌以存酒液的方法,比欧洲要早数百年,为我国首创。 此时,由于雕版印刷的发明,加上政府对医学事业的重视,使当时中医临床和理论得到了发展。因此,对药酒的功效,也渐渐从临床上升到理论。如《太平圣惠方?药酒序》认为“夫酒者,谷蘖之精,和养神气,性惟傈悍,功甚变通,能宣利胃肠,善导引药势”。《圣济总录?治法?汤醴》认为“邪之伤人有浅深,药之攻邪有轻重,病之始起,当以汤液治其微。病既日久,乃以醪醴攻其甚。又有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者,酒以醪药,以此见受邪既深,经脉闭滞,非醪药散发邪气,宜通血脉,安能必愈……酒性酷热,立行药势,所以病人素有血虚气滞,陈寒痼冷,偏枯不随,拘挛痹厥之类,悉宜常服,皆取其渐渍之力也。又古法服药,多以酒者,非特宣通血气而已,亦以养阳也”。药酒的治病范围也相对集中,朝保健养身方面发展,如“治一切风通用浸酒药二十二道”,“治风腰脚疼痛通用浸酒药十四道。”另在药酒专门方中,出现了较多的养身延年,美容保健方剂。当时,以药材制曲的风气已开始盛行,单在《北山酒经》中就记载了十三种药曲。如香桂曲,配用了木香、官桂、防风、杏仁等药品。瑶泉曲,配用了防风、白附子、槟榔、胡椒、桂花、丁香、人参、天南星、茯苓、香白芷、川芎、肉豆蔻等药物。并认为做药酒以东阳酒最佳,“用制诸药良”,其酒自古擅名,清香远达,色复金色,饮之至醉,不头痛,不口干,不作泻,其水称之重于他水,邻邑所造俱不然,皆水土之美也。李时珍解说:东阳酒即金华酒,古兰陵也,李太白诗所谓:“兰陵美酒郁金香。”即此,常饮人药俱良。 随着酿酒工艺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有些药酒不但具有强身保健,治疗疾病的优点,而且口味醇正,成为风行一时的名酒,并成为宫廷御酒。元代建都于北京,是当时世界各国最繁华的都城。国内各地和欧亚各国的商客川流不息,国内外名酒荟萃,更成为元代宫廷的特色。羌族的枸杞酒、地黄酒;大漠南北各地的鹿角酒、羊羔酒;东北各族的松节酒、松根酒、虎骨酒;南方的五加皮酒、茯苓酒;西南的乌鸡酒、腽肭脐酒等等均为当时流行之名酒。明代宫廷则建有御酒房,专造各种名酒,尚有“御制药酒五味汤、真珠红、长春酒”。如当时名噪金殿的“满殿香”就有白术、白檀香、缩砂仁、藿香、甘草、木香、丁香等各种药物,合白面、糯米粉等酿制而成。当时,民间作坊也有不少药酒制作出售,如薏苡酒、羊羔酒。另有一些人们自酿自饮的酒,如正月的椒柘酒,端午的菖蒲酒,中秋桂花酒,重阳的菊花酒,都成为人们常酿的传统节令酒类,其中有不少就是药酒。

清代乾隆初年,就以“酒品之多,京师为最”了,当时出现了一些药酒店用“烧酒以蒸成”的各色药酒,因由花果所酿,故此类酒多以“露”名之,如玫瑰露、茵陈露、山楂露、五加皮、莲花白等等,其中不少药酒具有“保元固本、益寿延龄”之功,故多为士子所嗜饮。清《燕京杂诛》中赞其“长连遥接短连墙,紫禁沧州列两厢,催取四时花酿酒,七层吹过竹风香”。烧酒在元代,也许更早一点,由波斯、阿拉伯传人我国的。当时名阿刺吉酒,明代又名火酒,后逐步用来制作药酒。当时“烧酒以燕成”的药酒大量出现,表明清代用白酒作溶媒的工艺已逐渐普及。当时在清宫佳酿中,也有一定数量的药酒,如夜合枝酒,即为清官御制之一大药酒。夜合枝即合欢树枝,酒之药物组成除了合欢枝外,还有柏枝、槐枝,桑枝、石榴枝、糯米、黑豆和细曲等,可治中风挛缩之症。 民国时期,由于战乱频繁,药酒研制工作和其他行业一样,也受到一定影响,进展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政府对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建立了不少中医医院,中医药院校.开办药厂,发展中药事业,使药酒的研制工作呈现出新的局面。药酒酿制,不仅继承了传统制作经验,还吸取了现代科学技术,使药酒生产趋向于标准化。为了加强质量管理,还把药酒规范列为国家药典的重要内容。由于药酒生产单位与医疗、科研部门进行科研协作,保证了临床疗效的可靠性。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中医药工作者和药酒研究生产人员的共同努力,对中国药酒的发展历史,中国药酒的特点和应用,工艺及质量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出版发行了不少专著,例如本书《中国药酒大全》自1991年出版发行以来,共9次印刷,成为中医药专著中的一本畅销书。这些著作的出版发行,反过来又推动了药酒事业的深层次发展。不但出现一批质量可靠,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和群众欢迎的药酒产品,而且在药酒的毒理研究、药理研究及质量监测、制作工艺等方面均有迅速发展。 药酒的发展,不仅逐渐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并且打人了国际市场,博得了国际友人的欢迎。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历史悠久的,又符合现代科学水平的中国药酒,必然和整个中医中药的发展一样,为人类的健康长寿,作出新的贡献。

酒 文化 是指在酒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酒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酒文化的论文篇1 浅析中西酒文化 摘要:文化是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在酒文化方面,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有明显差异。西方酒文化一般指葡萄酒文化,而中国酒文化则是白酒文化。本文从酒的起源,酒与宗教的关系,酒器的使用,饮酒礼仪以及酒的社会功能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中西方酒文化的区别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酒文化 文化差异 文化 酒文化作为文化系统的一个方面,跟其他方面一样,其形成过程以及在地域上造成的差异,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的。社会以及历史的不同因素形成了文化的最终不同。只有从各个方面把握中西文化的不同才能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1.酒的起源 从酿酒所使用的原料方面来说,在中国早期的文化起源地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并且农作物发展较为先进,人们便用粮食酿造就有中国特色的黄酒以及白酒。而在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巴尔干半岛古希腊地区,境内多山,土壤贫瘠,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反而很适合葡萄的生长,因此葡萄酒的酿造就成为西方酒文化的代表。对于酒神崇拜,从神话 传说 方面来说,西方的葡萄酒最早起源于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据说他是最早 种植 葡萄并且酿造葡萄酒的。而在中国,中国历史上没有明确的酒神,而又普遍地将仪狄或是杜康认为是中国的酒祖。 2.宗教与酒文化的关系 从宗教方面来讲,____是西方的主流宗教,在圣经中多次提到葡萄酒。耶稣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后在最后的晚餐上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并且让人们记住自己是为人类赎罪而死的。因此基督____萄酒视为圣血,而且葡萄的种植以及葡萄酒的酿造被教会人员视为工作,在这种背景情况下,人们对于葡萄酒是一种敬仰与喜爱的心情。在中国佛教的影响较为广泛,而佛教的教义是反对饮酒的,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在戒律上都一律禁止饮酒。人们很多听信佛的教戒,尽可能的控制饮酒。加之中国的白酒多是粮食酒,因此人们对于饮酒是一种比较谨慎的态度。 3.酒器的使用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人们对酒器的重视都是略见一斑的:酒器制造所用的材质,最终的形状以及做工的精美都有不同的讲究。在中国的 传统文化 中,依据材质,使用者和时代等因素的不同,酒器的名称很多,比如有尊、壶、爵、角、觥、杯、卮、彝、卣、?、瓿等,不胜枚举。中国酒器的繁多,不仅是因为时代变迁从而生产力所带来的材质改革,更是因为在封建等级社会的中国,酒器的使用更是印上了等级制度的烙印,不同的酒器代表了不同的身份。西方国家的酒器也有很多种,但是一定程度上来说西方国家的酒器基本上以透明的玻璃杯为主而又形状各异。透明的高脚杯是西方饮酒时所使用酒器的典型代表,但是根据各种不同的酒所适用的不同的酒杯,这种高脚杯的形状又有很大差别,如郁金香型的细高型的香槟杯,矮脚的梨形的白兰地酒杯等等。西方人对酒器的讲究毫不逊于中国。但是中国的酒器更多的反映使用者的身份,西方的酒器则更多的是为了衬托酒本身的艺术性。 4.喝酒的礼仪 中西方在酒文化中都存在饮酒的礼仪,但是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的酒文化中更善于劝酒。同是饮酒的场面,必定中国人一起饮酒的场面更为热闹。劝酒是敬酒的一种方式,是中国人在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习俗。封建社会中等级分明,很多人一同饮酒时,卑者、少者须向尊者、长者敬酒。一顿饭下来,敬酒的次数是不好计算的。单是敬酒,在敬酒词,敬酒姿势,自己饮多少别人饮多少,敬别人,被敬等方面就有很大的学问。在西方国家,民主与自我意识占主导,在饮酒方面也有体现。首先,因为各种高脚杯形状的不同,手持酒杯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正确的姿势也是礼仪的一个方面。在西方餐桌上,饮酒的人也会彼此举杯,但是一次喝多少,完全是个人意愿。在一次正式的西餐中,敬酒(toast propose)的次数也一般一次,这一次一般也是面向所有在座宾客,祝酒词是必不可少的。 5.酒的社会功能 而西方人把葡萄酒看为艺术品:把葡萄酒的酿造看成制造艺术品;把饮酒也看成一种欣赏与品味艺术的行为,饮酒的兴致就在酒本身,因此可以常常看见西方人在不就餐的情况下而仅仅品味葡萄酒的场景。中国人把酒当做交流或是表达感情的工具,常为“醉翁之意不在酒”,饮酒的兴致不在酒本身,而在乎与谁饮酒以及以什么样的心情饮酒,一般情况下中国人饮酒是离不开饭桌的。中国人就餐时相比较而言更讲究的是菜肴,酒则从始到终都是一种酒。但是在西餐中,他们吃一道菜换一种酒, 一般吃沙拉和冷拼小吃时喝干白葡萄酒,吃头道序菜时喝干白、干红或玫瑰葡萄酒,吃海鲜类正菜时喝高度干白葡萄酒,吃肉禽类正菜时喝高度干红葡萄酒,吃甜食时喝甜食酒或香槟酒。正式的宴会要上三五道莱,而每一道菜对应一种葡萄酒。除此之外饭前还有开胃酒,餐后还有鸡尾酒或威士忌、白兰地一类的蒸馏酒。这样一顿餐下来总得需要五六种酒。 总的来说,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而各个方面的差异又是由不同的因素造成的。探索形成差异的原因,有助于对酒文化更好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且促进中西交流。 参考文献: [1]米歇尔?爱德华.红葡萄酒鉴赏手册[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2]侯淑琴.形象礼仪[M].北京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0. [3]杨乃济.中西酒文化比较[A].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4. 酒文化的论文篇2 浅谈水族酒文化 水族自称“虽”,汉语译称“水”,是全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我国古骆越人的后裔,ol(r}s})有着古老的文字《水书》、历法《水历》。水族现有人口40余万,主要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自治州的榕江、丹寨、雷山、从江、剑河等县,以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最为集中。(zlcr}3)水族人民喜食糯米,除一部分做成糯米饭,大多都是用来酿制糯米酒。水族的酒味美甘醇,特别是三都水族自治县九吁地区的九吁酒,更是远近驰名。在水族地区,不论是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还是各种各样的独特风俗中,酒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在人生历程中,水族已经把酒当作一种标志,用以象征人的生命从一个阶段步人另一阶段。酒伴随着水族人走过出生、婚嫁、死亡的各个阶段,贯穿了水族的历史进程。 一、水族端节和卯节中的饮酒习俗 (一)酒与水族端节 端节,水语称为“借端”。“端”,意为“岁首”或端节“新年”;“借”,意为“吃”。因此,端节亦可直译为“吃年”,意为“过年”。水族端节的日期以水历为准,水历把九月作岁首,端节就定在九月初九日,通称“水年’,。f3J(r}s}0)为方便互相走访,水族地区是分期分批轮流过端节。水族端节中,酒是不可或缺的。 端节当天凌晨五点左右,水族村民就开始煮韭菜包鱼和糯米饭,煮熟后端到祖宗灵位前的酒桌上祭祖。 酒桌的四面都要摆满酒杯,酒杯比来贺新年的人数只能多不许少,意为讨个好兆头。天亮后,整个族人就挨家挨户去贺新年,水语叫“幼端”。每到一家,大伙按辈分依序在酒桌前围成圆圈,每人都用右手把自己的酒杯或酒碗举到右边族人的嘴旁,大家同时喊一声“秀”,便从主人家开始喝,而且喝酒的人必须干杯,然后在大家“秀”的喊声中把自己酒杯的酒倾入下一个人嘴里。这就是水族的“转转酒”。 有些少数民族也有喝“转转酒”的习俗,一般是一个人只喝一VI就把已喝过的酒杯传递给下一位。水族的“转转酒”则不同,虽然也是以传递的方式饮酒,但是每个人的手上都必须有一杯酒,左侧的人将右手所持的酒杯送到右边的人的嘴边,杯到酒干。水族人挨家挨户喝完贺年酒后才回家接待客人。在水族的端节中,这种“转转酒”不仅仅限于族人内,迎接远方的客人进家门后也会以最能表达心中热情的“转转酒”相待。 水族端节中喝“转转酒”这种习俗是水族先民们“一人获取、众人共有”这种氏族社会公有分配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可增强民族的亲和力;这还与水族先民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共同抵御 自然 灾害和外族侵略的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也是一种追忆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今天,水族端节中的饮酒习俗已成为一种聚合民族和凝结人心的重要方式。 (二)酒与水族卯节 水族“卯节”和“端节”事实上都是过年,按传统一向是过端节的地区不过卯节,过卯节的地区不过端节。卯节,水语称“借卯”,意为吃卯。水族卯节的日期也是依据水族历法来推算的,具体的日期是以水历九、十月(即阴历的五、六月)内的卯日分四批过节。水历十月,水书中称为“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辛卯日则被称为“最顺遂的日子”。卯节的分批是约定俗成。头三批卯节在荔波境内,第四批卯节,除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九阡、水各、周覃外,荔波的岜鲜、水维、永康等乡的水族人,也在这最后一批卯日过节。 卯日那天,各村寨的人们都会在村寨门El隆重接待亲朋好友,在村寨门VI都设有“拦门酒”。水族的“拦门酒”由三到五个年轻的姑娘主持,客人一到寨门口,姑娘们立即为远方来的每个贵客敬上一碗“拦门酒”,然后再由青壮年上前把客人迎进家中。水族待客一向有“以酒为尚,以醉为乐,以醉为荣”的观念,所以在卯节中,也会像端节一样,用最热情的“转转酒”待客,总之都要让客人尽兴,醉酒的越多,主人越觉得光彩。 酒足饭饱后,各村寨的人们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赶往卯坡对歌。这一天,不仅过卯节的水族村寨青年人要上卯坡对歌,就是不过卯节的外寨的男女老幼也会赶来参加盛会。在卯坡的树丛中、草地上、山石旁,青年男女各自寻找自己中意的人对歌,歌词均为即兴演唱,主要内容是青年男女互相倾诉爱慕之情,若情投意合,即可相约成婚。这是卯节受到水族青年男女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酒与水族丧葬习俗 水族是一个非常崇拜祖先的民族,存在灵魂不死的观念。生前好酒、喜酒乃至嗜酒如命的亲人去世后,仍要让他一如其生地在另一个世界里也能畅饮美酒。因此,水族在老人去世后,祭品中酒是必备之物,而且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地区,无论家庭是富或穷,老人在60岁左右就特地亲手酿制一坛酒,然后以土坛密封窖藏,直到老人离世的那一天才由子孙取出让亲人和近邻品尝。 老人活得越久,酒窖藏的时间越长也就越甘醇香冽。这不仅仅是单纯的一种物质享受,还包含着水族人希望延年益寿的文化 心理。 出殡之日,亲戚朋友来奔丧所携带的物品中,最重要的也是酒。酒的数量多寡不等,依据奔丧人与丧主的亲疏关系而定,多至数十斤,少至一两斤。奔丧人把酒瓶或酒罐放在棺材前的桌上,若酒太多,则倒人一个大缸中,以便取酒招待客人。但亲戚带来的酒不能全都倒完,在酒罐或酒瓶里至少要留一点酒。因为在免除生者对死者的惧怕心理和寄托对死者的美好愿望的祭悼仪式中,水族人意识上的酒已经具有超现实的幻化功能,奔丧携酒既是出于避邪逐煞的心理,也是对主家的一种祝福,在酒罐里留点酒也是一种祝福,是丧主对亲戚的一种祝福,祝他们年年余酒。可以说,强烈的群体意识是水族的心理特质之一,这一心理特质在丧事活动中表现尤于明显。 在出殡之日水族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那就是在唱祭歌时给歌手倒酒。这种倒酒方式也很讲究。 在所有亲戚奔丧结束后,丧主从家中搬出一张四方桌,摆放在选好的宽阔的场地上。酒桌中间摆放爆米糖一斤、白糖两包、豆腐两块、橘子和苹果各一盘。男女歌手各坐一边后,丧主在歌手面前各置五杯酒后,又在桌子边空缺的位置全都摆上酒杯,并倒满酒,以供听众饮酒。待吉辰一到,孝家立即倒酒,倒酒的同时歌手开始唱水族祭歌。倒酒的顺序非常讲究,孝子先倒第一杯酒,之后是孝女及孝主的儿媳妇、孙子,最后轮到血亲的表哥。水族丧事中的这一种习俗也反映一种文化心理,他们很重视孝道,请歌手唱祭歌一方面表明尊重长者,另一方面也是用歌声来寄托心中的哀思。 三、酒与水族婚姻习俗 在婚姻中,酒作为许多民族倾心 爱好 的特殊饮料,体现出重要的媒介功能。作为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的水族,酒更是贯穿婚姻的整个过程。 (一)提亲酒和定亲酒 水族青年有恋爱的充分自由,但不论是否自由恋爱,想要结婚的时候,都必须察告父母,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到女家去提亲。L61(})水族的提亲过程很复杂,就算是双方都已经中意,至少也要去提亲三次。 第一次提亲时媒人所带礼品是四个红糖,第二次提亲所带的礼品是:四个红糖、五斤酒、五斤肉。前两次提亲都会遭到委婉的拒绝,而媒人一般都会预料到这样的情况,所以还需要精心准备第三次提亲。第三次提亲所带礼品有:全新的一个篮子(内装红糖10斤、糯米五斤、手镯一对、银项圈一个,摆放的顺序是糯米在底层,手镯和银项圈第二层,红糖在最上层)酒(至少10斤)、肉(至少五斤)。 按照水族习俗,第三次提亲议定婚约之后就吃定亲酒,主要是约定吃大酒的日子。吃定亲酒的时候,女方会明确交代男方须准备的礼品:手镯一双、银项圈一根、红糖至少50斤、糯米30斤、酒一坛(100斤)。 可见,无论是在水族的提亲还是定亲中,酒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迎亲中的酒 按水族婚姻习俗是结婚前一天晚上男方就要派迎亲队伍到姑娘家去,而且出门的时间还要请懂得《水历》的水书先生选择吉时。 迎亲时男方所带聘礼:一坛酒(约100斤)、一头猪(约200斤)、红糖(约80斤)、糯米(约80斤)、手镯一双、银项圈一根。结婚时,男方所带礼物中,最重要的就是酒,无酒不成礼。 迎亲队伍到了新娘家家后,新娘家立即杀猪,第一次酒席正式开始,喝酒吃肉都很随意,没有人来劝酒。等到女方把猪杀好,第二次酒席开始了。这是正席,水族婚姻中的正席跟许多民族都不同,双方的男女必须分桌。 按水族婚姻习俗,酒席至一半的时候,新娘还要到酒桌旁敬酒。新娘首先献给自己的父亲,这叫“感恩酒”。然后媒人会上前来介绍新郎的父亲,聪明的新娘会立即接话:“父亲,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孩子了,孩子在这里给父亲倒一杯酒。”这叫“认父酒”。男方父亲干杯后,一般都要把准备好的红包放在酒杯里,然后才把酒杯递过去,表示大红大喜。新娘倒酒的过程中,凡是男方来的客人都会在喝酒后送红包,但新娘的同村兄弟喝酒后不送红包。 次日早晨,新娘家用红糖拌糯米稀饭招待客人,然后才开酒席,开席的同时女方把要送的嫁妆全部拿到祖宗的灵位祭祖。女方嫁妆一般有:水族婚礼服装一件、猪腿一只、糯米20斤、布两匹、布鞋至少巧双、棉10床、衣柜一个、马一匹或牛一头。 到了双方预定的吉时,双方男人齐聚祖宗灵位前祭祖,然后新郎家派代表上前领新娘的嫁妆,代表人一般都是双方的哥哥。在领取嫁妆之前,双方的男人必须在祖宗灵位前履行一系列庄严复杂的程序,并由此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饮酒习俗。 1.誓婚酒。首先是双方的哥哥上前来代替新娘新郎喝“誓婚酒”,而且还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女方哥哥:“你现在把妹娶走,祝愿你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不要把她当晒米的木板,不要把她当洗脸帕,不要玩耍她。”(水语汉译,下同。) 男方哥哥:“现在你放心,我接她回去,到我家就如神仙般,一定好好善待她,不会玩耍她。” 然后媒人递上两杯酒,说:“现在你们俩代替新郎新娘发誓了,说话算数,请喝了这杯‘誓婚酒’。” 2.甜酒。喝完“誓婚酒”后,新娘家最有威望的寨老上前问新郎的哥哥饮的这杯酒是甜还是苦,这时候若误答为“苦”,婚事就会立即被取消,对方会认为你嫌弃他家女儿,若答“甜”又得喝一杯酒。这是因为说“甜”便是祝福新郎新娘婚姻甜美,所以不少人戏称为“甜酒”。 3.媒人酒。寨老接着会想方设法给媒人喝上一杯“媒人酒”,口才稍差的媒人喝了一杯又有一杯,所以水族的媒人除了会说还要能喝。 4.舅爷酒。媒人喝干酒之后,寨老又倒酒,面对众人说:“追本溯源,先有祖后有宗,不忘祖恩。有你舅爷才有这些儿女,请舅爷上前喝一杯。”舅爷上前来接酒杯,一般都要谦虚一番之后才喝。 祖宗灵位前的复杂程序结束后,在领取新娘嫁妆的过程中,又涌现出各种各样名称的酒,显现出水族酒 文化的浓重色彩。例如在领取衣柜时,衣柜的钥匙在新娘的哥哥手里,去接钥匙的人就要喝一杯酒,名为“钥匙酒”;在领取棉被时,捆棉被的绳子在新娘的哥哥手里,去接绳子的人也要喝一杯酒,名为“棉绳酒”。 5.马料酒和汤锅酒。在酒席结束后,众人一起把嫁妆抬出来,男方的人作好抬嫁妆的准备。这时候,新娘家会派一个口才好的人去拴马的地方等候,而男方也会派出早就安排好的能说会辩的代表前去牵马。马匹旁边会摆上几个四方桌,上面都摆上三个大碗,并倒满酒。男方代表前去牵马的时候,女方代表会以忘记喂马料来为难,并要求男方代表代替马喝下桌上的酒。男方不能拒绝,一旦不愿代替马喝酒就无法把马牵走。这就是“马料酒”。 喝完“马料酒”后,女方代表又以马想上汤锅行去吃汤锅为由带男方代表到预设的汤锅行饮一碗酒,这碗酒名为“汤锅酒”。 水族婚事中前去的牵马的人不是那么容易牵马走的,其中有许多道酒拦着,最有名的莫过于上述的“马料酒”和“汤锅酒”。当然,能说会辩的人代马喝的酒便少点,口才差的人几碗进肚后就牵不了马了,就会闹笑话。水族喝“接马酒”的过程既幽默又能生动,增添了婚事中的喜气,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氛围使人赏心悦目。 (三)喜酒与酒歌 到新郎家后的酒宴,也分有晌午饭和正席。晌午饭也很随意,并不劝酒。傍晚时分正席开始。在新郎家里,最热闹的莫过于唱酒歌,主要是女人那一桌的对歌。 正席开始后,男方的女歌手先唱第一支歌:“我们三家叫我倒酒,我们四家叫我倒茶,我倒酒也是倒给你们,我倒茶也是倒给你们。提起这杯酒,不知姨娘是否接受?姐与妹共庆哈喂哈喂!”(意译)女方歌手对唱:“坐在你身边应该喝两碗,坐在伯母身边应该喝五碗,喝不得双方都不开心。跟妈学酒学不成,不知哪天才学会。到奶奶身边却让我讲,如果我能讲,我们一起笑。坐在桌边,哪个吝啬?大家一起来干杯!”(意译)众人举杯一饮而尽,然后再接着唱下去。水族婚姻中非常重视唱酒歌,一般都要唱整整一个晚上,而有的地区则连续唱三个晚上,例如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廷牌乡就有这样的风俗。 四、结语 中国 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 历史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 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已经拥有独特的地位。神州到处酒飘香,饮酒习俗自古蔚然成风。中国的56个民族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文化,而水族的酒文化更是独树一帜。 水族端节和卯节中的“转转酒”、“拦门酒”别有风味,丧事中丧主一家大小轮流为唱祭歌的歌手倒酒的习俗让人对水族的孝道赞叹不已,而水族婚姻中花样百出的酒习俗更是让人开怀大笑。由于特定的生存 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和 心理文化积淀的影响,酒不仅在水族独特的习俗中得以体现,在水族人的Et常生活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接待朋友时,“酒重于肉”,如果客人来到,桌上没有酒,主人就有“不成敬意”之憾,可以说酒无处不在。 拜访 以酒为礼,迎客以酒为敬,感激以酒为谢,报恩以酒示情。酒在水族人的交往中所显示的不仅是物质赠馈上的多寡,而且可以借以表达 人际交往 和精神需求。可见水族丰富多彩的饮酒习俗与民族风情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酒文化氛围,很值得我们探究。猜你喜欢: 1. 中国酒文化与宴请礼仪论文 2. 中日酒文化对比论文 3. 红酒文化论文 4. 浅析彝族酒文化中的音乐性论文

黄梅戏论文参考文献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的安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在其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青阳腔、徽剧等和当地民歌及其他戏曲的音乐精华,逐渐形成了今天自己独特的风格。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早期黄梅戏的演出剧目,大多为老艺人自编自演的反映底层民间生活的小戏。本世纪50年代,一大批有志于戏曲事业的知识分子加入黄梅戏传统剧目的发掘与再创造的行列,他们的加入,大大丰富了黄梅戏的表现形式,加强了黄梅戏的文学性,发展了唱腔和伴奏,使其原来的民俗性和通俗性得到质的升华,旋律更为优美,影响更为扩大,黄梅戏真正迎来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艺术春天。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张云风等一大批优秀表演人才,《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就是这一时期所产生的代表性作品。随着众多优秀剧目的不断推出,国内外的观众,认识并接受了黄梅戏,使黄梅戏从乡村草台登上了都市的大雅之堂,最终成为驰名海内外的著名剧种。本剧院的剧目和演员曾获得众多奖项,多次赴香港、澳门、新加坡、德国、台湾、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演出,获得文泛的好评,被外国友人誉为"中国的乡村音乐"。 骄傲和光荣已成为历史,新世纪已经找开希望之门,如今的安徽黄梅戏又涌现出如马兰、黄新德等为代表的众多新人。面对新世纪,我们寄希望于新一代黄梅戏传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用青春、美丽和智慧,创造新的灿烂……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省以及香港地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从清乾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后。产生和流传到皖、鄂、赣三省间的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当地戏曲(青阳腔、徽调)演出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形成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进一步发展,又从一种叫“罗汉桩”的曲艺形式和青阳腔与徽调吸收了演出内容与表现形式,于是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从小戏到本戏还有一种过渡形式,老艺人称之为“串戏”。所谓“串戏”就是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着的一组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则以人“串”。“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其中一些年龄大的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是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黄梅戏入城后,曾与京剧合班,并在上海受到越剧、扬剧、淮剧和从北方来的评剧(时称“蹦蹦戏”)的影响,在演出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其中有连台本戏《文素臣》、《宏碧缘》、《华丽缘》、《蜜蜂记》等。音乐方面,对传统唱腔进行初步改革,减少了老腔中的虚声衬字,使之明快、流畅,观众易于听懂所唱的内容。取消了帮腔,试用胡琴伴奏。表演方面,吸收融化了京剧和其他兄弟剧种的程式动作,丰富了表现手段。其它如服装、化妆和舞台设置,亦较农村草台时有所发展。 第三阶段,是1949至今。1952年,安庆黄梅戏艺人带着《打猪草》、《蓝桥会》等剧目到上海演出。几十年来造就了一大批演员,除对黄梅戏演唱艺术有突出成就的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术家外,中青年演员马兰、韩再芬等相继在舞台上、银幕上和电视屏幕上展现了各自的英姿,引起了观众的注视。严凤英、王少航合演的《天仙配》,曾二度摄制成影片,轰动海内外。 黄梅戏的艺术特色 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是黄梅戏的著名演员。 黄梅戏的类别主要有花腔和平词。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平词,正本戏中的主要唱腔,常用大段的叙述、抒情,韵味丰富,如行云流水。 黄梅戏的优秀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槐荫记》、《女驸马》、《夫妻观灯》、《打猪草》、《柳树井》、《蓝桥会》、《路遇》等等。黄梅戏的定名与源头 (引自著名的黄梅戏理论家吴功敏先生的研究文章) 黄梅戏有两大声腔体系———花腔体系、平词体系。花腔体系脱胎于民歌小调,属曲牌体;平词体系渊源于高腔、弹词、罗汉桩、道情、吹腔、徽调、京剧等声腔,属板腔体。这两大声腔体系,都植根于安庆地区的声腔土壤。黄梅戏表演形式,在学习借鉴昆曲、京剧、徽剧等大剧种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早期黄梅戏从业人员中,有成就、且有史料记载的黄梅戏老艺人,绝大部分都是安庆地区的人。例如蔡仲贤(已知最早黄梅戏演员,生于1821年,望江县人),胡普伢(最早黄梅戏女演员,生于1821 年,太湖县人)、洪海波(潜山县人)、叶炳池(东至县人)、咎双印(怀宁县人)、胡玉亭(望江县人)、龙昆玉(望江县人)、程积善(贵池县人)、查文艳(怀宁县人)、丁永泉(怀宁县人)、潘泽海(安庆市人)、严凤英(桐城罗岭人)等,他们之间都有师承关系。 建国前,黄梅戏没有文人介入,演出的百余本大小传统剧目,绝大部分都是移植于青阳腔、岳西高腔、京剧和徽剧。 通过以上对黄梅戏声腔形成的探讨,剧目积淀的溯源,演员师承关系的觅踪以及黄梅戏历史沿革发展的总体把握,我们对黄梅戏剧种的发展概貌,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黄梅戏的源头就在安庆地区,黄梅戏诞生于安庆地区,成长于安庆地区,兴盛于安庆地区。声腔系统是一个剧种的重要标志,任何一个剧种和隶属于这个剧种的声腔系统的形成,都有一个不断吸纳、借鉴、融会、扬弃、改造、流传、不断适应观众审美需求、艰难复杂的积累创造的过程。在这个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与本剧种在文化背景、人文环境、审美趋向、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着渊源关系的某一种或某几种音乐素材,是本剧种的重要养分,从而加速了这个剧种的形成。如果我们将一个剧种比喻成一条江河,那么,对于催生这一剧种成熟的某一种或某几种音乐素材,只能算是沿途汇入那条江河的支流。黄梅戏之于黄梅采茶调的关系,就如同江河与支流的关系,黄梅采茶调是促成黄梅戏成熟的重要因素,但决不是黄梅戏的源头。 黄梅戏源头的历史记载陆洪非先生在《黄梅戏源流》一书中,对黄梅戏的源头列举了几种传说。 传说之—∶“黄梅戏是在‘怀宁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每当春种秋收之时,农民们惯唱‘怀调山歌’来歌颂自己劳动的丰收。这种民间优美抒情的山歌小调,统称为‘怀宁调’。” 传说之二∶“……黄梅戏起源于安徽安庆地区。从前每逢黄梅季节,常常洪水成灾,四乡农民为了祈求丰年,就在这个时候举办迎神赛会,会上出现各种歌舞演唱,在这种歌舞演唱形式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戏曲形式,因与黄梅季节有关,故名曰‘黄梅调’。” 传说之三∶“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县的民歌小调即黄梅采茶调。”以上三种传说,我认为前两种传说较为符合历史真实,后一种传说就显得牵强附会,很多人因为黄梅戏和黄梅县同字同音而趋同黄梅戏源于黄梅县的说法。当然,一些专家也曾从音乐、剧目、师承的层面进行分析、推论,认为黄梅戏源于黄梅采茶调,但提出的论据、论点不具有说服力,他们也坦承由于可供借鉴的资料匮乏,所以,无法最终形成定论。至于黄梅戏到底源于何处,很少人有兴趣去探讨研究。这既有年代久远,原本就缺少文字资料,一些了解情况的老艺人也相继去世,又无经费支持的原因,也与人们普遍对黄梅戏起源持漠视态度有关。性 黄梅戏经过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卓绝的创造发展,已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间小戏,一跃成为全国著名剧种,且在戏曲整体萎缩的形势下,依然保持着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这得益于黄梅戏的通俗化、大众化的艺术品格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我们不能只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今日的成绩上,而漠视黄梅戏风雨兼程的来时路。如果连一直以黄梅戏为家乡戏的安庆人,都无法说清黄梅戏的源头,岂不有数典忘祖之嫌?再者,厘清剧种的源头,找到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唤起人们对黄梅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正本清源,进一步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也是黄梅戏在新世纪的持续发展. 主题开掘上更具深刻性 黄梅戏的再度繁荣的时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优秀成果相互交融的时代,是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时代,也是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迅速提高的时代。黄梅戏《红楼梦》所走过的戏曲主题深化道路,在20世纪末的时代氛围中得到更加广阔的延伸。例如,《徽州女人》把一种等待升华为一种信念和人格力量,剧中的女人曾因等待不得而失望乃至绝望过,终因信念不倒而在绝望中获得洗礼和升华。《风雨丽人行》把3个知识女性的人格升华作为主要表现对象,讴歌了她们在反抗非人道的斗争中“从人道主义走向英雄主义”。黄梅戏电视剧《秋》在改编中,也把历史对年轻一代的选择和年轻人对历史的选择作为表达的重点。这些剧目的演出和播映,能动人音容,撼人心魄,撩人情肠,无不在作品主题的开掘过程中显示出深厚的思想文化含量。 风格追求上更具多样性 受到应接不暇的当代艺术风格的启迪,踏着二度繁荣的艺术足迹,世纪之交黄梅戏的再度繁荣在风格追求方面显现出强烈的多样化意识。例如:《秋千架》的舞台上荟萃了多种艺术形态,意在尝试黄梅音乐剧的风格,把古装题材表现成为一个现代童话,比较适合青年观众的口味;《风雨丽人行》把视角聚焦在几位知识女性的情感深处,用较多的篇幅进行诗意盎然的情感描述,使黄梅戏舞台上展示出一种儒雅风范,赢得了知识界的观众;《徽州女人》把形体语言作为重要舞台手段,实验一种风格化的表现方式,令许多观众耳目一新;《木瓜上市》和《柳暗花明》不同程度地对传统写意风格做了现代诠释,从而更接近时下观众的审美情趣;《斛擂》和《乾隆辨画》完全是一派风云际会、豪情冲天的舞台景象,为原本轻柔的黄梅戏输入了阳刚之气。经由这些剧作的努力追求,黄梅戏的艺术风格真正呈现为多姿多彩的景观。 近年来,优秀的黄梅戏剧目被搬上荧屏和银幕,已经不再是对舞台景象的简单复制。黄梅戏剧目得以用“音乐电视剧”和“电影故事片”的身份走向观众。而且,黄梅戏电影和电视剧在影视美学追求上努力突出画面的多义性,尽量强化唱腔的唱歌性和表演的平实性,当这些追求受到充分关注,并在一定程度上反过来渗入舞台时,使得黄梅艺苑更是“万紫千红总是春”。 从艺术角度对黄梅戏的再度繁荣做出归纳和梳理之后,需要立即提出黄梅戏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黄梅戏今后的发展任务将会更重,也更加艰巨。回顾黄梅戏几度繁荣的历程,有一条基本经验值得我们牢记,那就是充分发挥可塑性较大的艺术个性,充分展示轻灵飘逸的艺术魅力,坚持不懈地走艺术变革之路,坚持不懈地追求艺术创新的目标。回首50年代,《天仙配》和《女驸马》中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唱段,就是在当时的传统唱腔基础上,经过增加曲调种类和重新组合各种曲调,并且引进西洋乐器及其配器手法后形成的,就是艺术变革的成果。到了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红楼梦》和《无事生非》的艺术变革主要表现在,用轻灵见长的黄梅戏来接纳曹雪芹和莎士比亚的博大精深,深化了剧种的思想内涵,拓展了剧种的承载容量。再看近年来的黄梅戏,《徽州女人》的高雅风度,《秋千架》的童话色彩,《风雨丽人行》的诗化结构,《柳暗花明》和《木瓜上市》的质朴趣味,《斛擂》和《乾隆辨画》的阳刚气概,无不显示出黄梅戏的艺术变革精神。因此,我们要认真总结半个世纪以来黄梅戏几度繁荣的经验,积极提倡黄梅戏的艺术变革和创新。黄梅戏的可塑性较强,具备了腾挪转换的剧种优势,但要把这种客观优势转化为主观追求,还需要黄梅戏艺术家们更加敏锐和更加灵活,不断强化剧种里适应时代变化的艺术因素,保持与社会审美趋向的同步。 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进行艺术创新,不仅要改造艺术形式,也要在艺术内容上体现时代精神。作为传统艺术样式的黄梅戏,演起古装戏来轻车熟路、得心应手;创作现代戏的数量较少,质量上总是差一把火,这种状况需要改变。黄梅戏不能满足于古代题材,不能满足于改编和移植,要深入火热的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社会实践,把形式的创新和内容的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摸索雅俗共赏的路子,应当研究当今流行的各种艺术样式。这些年的实践证明,从现代媒体的丰富多彩出发,把黄梅戏舞台向荧屏和银幕延伸,就是扩大观赏面的一种有效手段。黄梅戏能够流传得这样广泛,唱腔旋律好听是主要原因。热爱黄梅戏的观众来到剧场,往往就是来欣赏黄梅戏的优美旋律,很怕在听觉感受上变味。因此,唱腔看来是最能显示戏曲本质特征的部位,也是创新的过程中最讲究继承的部位,应当谨慎从事。总起来说,黄梅戏要坚持艺术创新,但创新中要把握好“度”,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 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北方方言语系的江淮方言。其特点为----唱词结构在整本戏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七字句大多是二、二、三结构,十字句大多是三、三、四结构。有时可根据需要以七字、十字句为框架,字数可压缩或增扩,曲调则常使用垛句。花腔小戏的唱词灵活多变,有三至七字不等,中间常夹杂多种口语化无词意的字。句数不一定为偶数有时奇数句重复最后一句便成偶数。唱念方法均用接近普通话的安庆官话唱念。整本戏中用韵母念、官话唱,小戏说白则用安庆地方的乡音土语,唱腔仍用官话唱。 若说到黄梅戏语言在塑造艺术形象,渲染艺术情境,迁移默化的“寓教于乐”的艺术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其一,黄梅戏的语言具有“山歌”体的内在韵律美。 黄梅戏从抒情、嬉谑的小戏基础上发展起来,它的前身就是山歌时调,小旦、小丑舞台对唱,在此过程中,它吸引了各种时代的、地方的、人文的文化养料,发展为今天的黄梅戏剧种,而其主要的“灵魂”——山歌时调的美学特质却不变。因此,黄梅戏的语言与它所依赖的音乐美质相辅相成,从而形成黄梅戏剧本语言的内在韵律美。 其二,黄梅戏的语言语近情遥,脍炙人口。 黄梅戏语言从表面上看,是比较土气的,句句都是大实话,但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它其实内蕴丰富,极富有弹性,在点染戏剧情境、表现矛盾冲突、突出人物此时此境上,有恰倒好处之功妙。 由于黄梅戏语言及唱词同时汲取了古诗、古词、民间口语、民谚、民歌的所长,摈弃其太雅,以至令人听不懂、不好入戏的弊端,发挥了语近情遥、明白如话的特点,因而成为一种雅俗共赏、文野合流、情浓语淡的剧本文学。 其三,黄梅戏语言的乐天夸张化倾向。 黄梅戏的语言犹如戏谑的外衣,覆盖在大多数传统剧目之上,从而形成特有风采。这些语言基本出于劳动人民和下层社会人士的口头创作,到了黄梅戏里,经过艺人的加工提炼,使其更具有个性化,更能结合戏剧情境,引发观众的笑声,所以黄梅戏能给人以愉悦、朝气蓬勃之感。 第四,黄梅戏语言充满了当时现实社会的哲理经验之谈。 由于很多黄梅戏传统剧目都直接来自于传唱当时当地的真人真事的民间文学,因而它的语言和唱词就不可避免地渗透着那个时代的生活哲理及经验之谈,而且对下层社会生活民众的刻画及表述尤其细腻、独到,丰满。 第五,黄梅戏语言中的一些独特用法。 黄梅戏的语言及唱词有些特殊用法。一是根据调式变化而加的衬词、垫词,如“呀嗬啥,依嗬呀”之类。这种衬字垫词乍看不起眼,但将它们去掉,只唱实词就会索然无味。衬字垫词是民歌韵味的体现,离开了它们,就等于好花离了泥土,无根无底了。黄梅戏中对歌队舞的形式极普遍,小旦、小丑或猜谜,或对花,或报地名,或讲古,既热闹好看,也抒情有趣,它所要求的唱词一般都有形式上的同一格律。 此外,利用歇后语来猜药名,"用一二三……十“的数目字来串唱词,都起到演唱活泼、生动抒情的效果。 可以用轻快、平易、幽默、风采四个词来概括黄梅戏的语言。轻快,指它的深入浅出,明白如话;幽默,指它的风格与情趣落落大方,机智嬉谑;风采,指它不断汲取民间口头文学创作的养料,丰富自己,常有新鲜独到之处。 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即所谓"三打七唱"。抗日战争时期,曾尝试用京胡托腔;后又试用二胡伴奏,但都未能推广。到建国初期,才逐渐确定用高胡作主要伴奏乐器,并逐步建立起以民族乐器为主、西洋乐器为辅的混合乐队,以增强音乐表现力。 伴奏锣鼓最初只有大锣、小锣、扁形圆鼓,被称作"三打七唱",即3人演奏打击乐器并参加帮腔、7人演唱。以后执堂鼓者又兼奏竹根节和钹,3名伴奏者分别坐在上场门内外侧和草台正中(奏鼓者)。30年代后,因受徽班和京剧影响,逐渐移至下场的台侧。传统的锣鼓点质朴、洗练,常用的有一、二、三、四、五、六、九槌,和十三槌半、四不粘(又名"一字锣")、蛤蟆跳缺、凤点头、三条箭、推公车等。配合身段表演的有起板锣鼓、十三槌半、七字锣、叫锣等。建国后,又陆续吸收京剧技艺,编创了一些新锣点,以适应表演和声腔伴奏的需要。 起初,黄梅戏无伴奏曲牌,抗日战争前后因与徽调、京戏同台演出,才吸收了京剧中的《三枪》、《大开门》、《小开门》、《枯皇天》等曲牌。建国初期,艺人又吸收了一些民间吹打及道教音乐中的《游春》、《琵琶词》等曲牌,使黄梅戏伴奏音乐逐步丰富起来。 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一个剧种。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那还是近代的事。在这段时间内,他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个名剧。在谈说这个名剧的时候,不能不注意到,表演这个剧种的团体,同样经历了这么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他也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完善起来的。也可以说,黄梅戏的形成发展和他的表演团体的形成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三上轿表演艺术分析论文

内容提要 :《三上轿》是晋剧折子戏的代表剧目,在唱腔上和表演上经过长时间的打磨与历练成为了独树一帜,颇具代表性的剧目,是很多晋剧的学习者和爱好者所必研究揣摩的剧目。因此,本文将从崔秀英这一主要人物出发,从其内心世界的塑造、唱腔的运用、身段的表现三方面做一个细致的研究和梳理。

关键词 :晋剧;三上轿;表演艺术

晋剧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地方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统文化,具有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的特点,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 。豫剧、秦腔、河北梆子、平调落子、黄梅戏等剧种都有这一折,而晋剧的《三上轿》则在众多剧种当中脱颖而出。最早是由晋剧表演艺术家花艳君老师演绎,不断打磨和千锤百炼,无论是在唱腔上还是在表演上都集百家之长颇具特色。《三上轿》讲述了明万历年间权相之子张秉仁,狗仗人势,为非作歹,害死书生李桐,逼迫李桐之妻崔秀英与自己成亲,而县官贪赃纵容张秉仁。秀英洞房之内怀揣利刃誓死与贼子相拼,为夫君报仇。崔秀英哭别丈夫灵堂、公婆、娇儿的场面是全剧的高潮,她“三哭三别”,刚烈不屈,也是崔秀英人物性格展现最鲜明的一折。她从一个原本封建社会中典型的闺中妇人,夫妻恩爱,敬重公婆,抚养孩子,却在遭受权利的侵压之后,从美好生活跌入地狱。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她的内心掀起了层层波澜,情绪一层层的递进,唱腔越发的感人和悲壮,激起了重重矛盾。首先这是一出内心戏。不但要揭示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之间的内心活动,深入的表现崔秀英的层层内心递进,揭示人物的性格本质是演好这出戏的`关键。崔秀英的性格有三个层面,第一她爱丈夫,爱家庭,她拥有所有封建妇女的美德。

其次她对公公婆婆百般孝顺。其三她是护子心切的好母亲。如何表现这样复杂的女性,首先就要得其神韵,要从整个人物的气韵、形体、神态做出一个全方位的深度表现,要力求内蕴深沉,以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状态。因此在表演上,要将人物分为三个层次,第一,被逼做妾,这是突发的变化,沉重的打击,让这个从未受过风雨的年轻夫人陷入了极大的悲哀之中,因此首先要表现的是人物的悲。因此在上场前的那一句哭腔是很重要的,她在大幕之内所唱“夫君一死大树倒,撇下了崔氏秀英,年迈二老,半岁小娇……”未见其人,先闻其悲。霎时间将观众拉进了她悲痛的内心之中,不仅交代了故事背景与其所要告别的亲人,更是通过其悲痛万分、哀怨婉转的唱腔抒发心中的悲情,引起观众的悲悯,为这出戏奠定了“悲”的基调。在得闻“日落黄昏,花轿抬人”之时,崔秀英犹如晴天霹雳,她震惊、她悲愤。唱到:“一霎时就好似天崩地炸,崔秀英魂出窍心如刀扎”。接着她在各种复杂的思想矛盾之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张秉仁逼秀英张府下嫁,我何不乔装佳人把贼杀。一来雪我杀夫仇,二愿追君赴天涯。”她假意答应贼人,却暗藏利刃,为夫报仇,同归于尽。这是崔秀英这一人物内心的第二个层次,接下来崔秀英展现出的是其刚强的一面,她抑制住满腔的悲愤和心酸,向狗腿和媒婆提出三件大事:“送来纹银千两、备下棺椁一副、洞房之中免去灯火”。此时的她是镇定的,因为她做好了与贼人同归于尽的准备。在这一段戏中,要适时地表现人物深层意识变化的轨迹,在表演上要尽量的“收”,要做到哀而不伤,悲而不怒,通过大量的唱段与形体身段来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出以意传神、以情动人的强烈的艺术效果,这是在塑造崔秀英这一角色的第三个层次。在达到人物内心三个层次的层层递进之后,崔秀英这个人物才会活起来,丰满起来,在她的内心不仅仅是恨、是悲,更多的是不舍,对亲人与娇儿的不舍与依恋,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内心世界,在表演之时要更多的突显其复杂之感,决绝而又不舍,悲伤而又温柔。其次,这是一出唱腔颇为惊艳的唱功戏。在大幕开启之时,崔秀英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夫君一死大树倒!撇下了崔氏秀英,年迈二老,半岁小娇……”仅仅三句唱词,却百转千回,字字泣血,句句动人。整段是无伴奏的清唱,这段唱腔要在有间奏无伴奏情势下唱得跌岩起伏、人心悲惨、催人泪下。这段唱要求技巧高超,既要把控人物情绪的表现,又要驾驭唱腔的难度,如:声音的力度、无伴奏中的心里节奏、气息、声音的控制、吐字轻重等等,还要表现出中国民间传统式的哭唱等技巧,在演唱中要运用“收声”的演唱方法,高音用头声加气息,哭腔用大小滑音,颤音要有收有放等各种有控制力的演唱技巧。这出戏的高潮———“别娇儿”这一段却又是极其考验唱功与表演。

与前面暴风雨式的戏剧冲突有所不同,首先一曲幽静柔美的《摇篮曲》出现在观众面前 。舞台在这一刹那间变得极其静谧,所有的一切都安静下来,等着崔氏与娇儿分别的这一刻。这支《摇篮曲》保持了表演艺术家花艳君老师的原有演出版本,这里的《摇篮曲》是与中路梆子柔在一起的《摇篮曲》,它打破了以往的“眼”上起唱而从“板”上起唱,同时增加较长的尾韵,结尾的“字”又加入了哼唱的演唱方法,表现出母亲难舍娇儿的悲戚之感。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崔秀英突然静了下来,此时的她不再是剑拔弩张的女战士,而是一位温柔的母亲。她深情满怀地抱着自己的孩子,用悲伤的颤音诉说着对孩子的倾诉与寄托,哼唱着摇篮曲,从声、心、形、情、表等方面表现出了对孩子的依恋和不舍。观众在看到这一段时,从戏剧的旁观者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成为了体验者,悲而不伤,却又能使人潸然泪下。这是一出精彩绝伦的做工戏。“动之于内,形之于外”,这折戏在表演上要求很高,要从不同的动作层面表达人物不断起伏的思想感情和内心的涌动与宣泄,使得人物的形象得到全方位的展示和升华。一举手、一投足、一眼神都要围绕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里活动来表现。尤其是在身段与台步之上,崔氏在身段上面对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表现力。在面对逼她上娇的贼人之时,她的身段是大开大合的,她像一位女战士一样,坚韧不屈,刚强有力。而在面对公婆之时她是温柔的牵挂,对公婆的牵挂,这时她的身段应是娴静悲伤的。而在怀抱半岁小娇儿的时候,她则充满了母爱,似一位美丽的充满光环的女神,在哺育自己的孩子,这个时候她的身段一定要轻柔更轻柔,随着人物内心的起伏变化而变化,切不可一悲到底,一怒到底。例如在最后与娇儿绝别第三次上轿的时候,既要表现绝别又要表现不舍,在梦幻与现实之中挣扎。在舞台表现上首先要一惊,惊醒梦中人,回到痛苦的现实社会中,要两眼盯着张铮不放,倒走踮步,退到舞台中心,先看儿子、后看花轿,反复两次终下决心将儿子交于婆婆。左右抱袖,跟着介板的打击乐,左扬袖,右反袖,亮相。一组动作下来,行云流水,准确地将人物的感情和意念外化于舞台之上。通过水袖与身段的完美结合使得崔秀英这一人物在舞台之上饱满起来,加强了外部表现力,细腻而鲜明地刻画出人物性格,将一位外表柔弱,内心刚强的反抗女子形象鲜明而细腻地刻画出来。用外在的形体表现出了内心的矛盾、悲伤与不舍,使人物形象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张晏杰、马戈荣,花艳君评传[M]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2.戴占寿,艺苑春秋。

3.晋剧表演艺术家花艳君《三上轿》影像光盘,山西春秋音像出版社出版。

论述当前群众业余文艺创作的现状及改变这一现状的建议

论文 关键词:群众唯一 创作 现状 成因 措施

论文 摘要: 作为一种人民群众心声的反映,通过群众文艺创作能够使人民群众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娱乐得到实现。所以说,群众文艺作为整个文化艺术事业的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群众文艺创作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 一、群众文艺创作的现状及成因 目前,我国的群众文艺创作正处于作品产量少、创作水平较低这一阶段,而群众文艺创作的特征和规律是这种现象形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为了保证群众业余文艺创作辅导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必须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这些特征及规律。 第一,业余性是群众创作活动的主要特征。所谓群众创作指的是非专家人员所开展的业余创作,也就是说群众创作活动与专业创作活动是相对立的。生产和工作是广大业余创作者灵感的主要来源。广大业余创作者通过各种文艺形式进行形象思维的脑力劳动。业务文艺作者在进行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从事业余创作,而这业余性也充分体现了业余创作精神劳动的艰苦性。 第二,分散性也是群众创作队伍的一个主要特征。业务文艺作者来自于不同的行业,而且各行业之间的差距也比较大,这样就使得不同行业的创作者的人数出现不均衡态势。 第三,多样性又是群众创作的一个表现形式。群众创作者的爱好都不同且都很广,也就使得他们自己的写作形式形成了。他们的创作倾向受群众文化的多样化活动影响,并且业余创作的多样性也受到群众创作形式的多样性的影响,继而业余文艺创作的'“杂”也就形成了。 第四,差异性也是群众创作水平的一大特性。对于业余创作者而言,他们的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生活条件、思想观念都有差别,从而使得创作水平出现了参差不齐。 二、改变现状的措施 (一)为文艺创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文艺的创造过程其实是人类一次或者是多次精神活动过程,在这一精神活动过程中,需要为其提供适合其思想发展的特殊创作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为文艺创作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艺术的尊严、创作的自由、其施展才华舞台的灵动。在文艺创作过程中我们强调“人”的可贵性,这里的人主要指一切给予创作艺术帮助以及完成艺术创作的人。他们包括专业的学者、艺术家、组织者,他们在文艺创作应该协力合作,开展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并为文艺的创造提供幽静的文艺创造氛围,并且需要对优秀的创作人才进行培养教育,使我们能够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艺术家。 (二)文艺创造需要完善的创作机制。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在古代,先辈们除了通过道德观念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外,还用礼节加以辅助。文艺创作和他们一样,我们在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的前提下,我们还应该从政策、国家法律制度、公民意识上建立一个合理的创作机制,这样就能够为文艺创作提供适当的保障。 (1)建立激励机制。从企业的管理角度来看,好的企业都有一套员工激励机制,通过这套机制,可以大大的带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文艺创作可以借鉴这一体制,在我们的文化系统内,为文艺创作专业人员制定考核指标(效率与质量需要协调),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激励措施。(2)建立管理机制。在创作管理上,对以下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创作效率的提高、创作中问题的解决等。从而使得各专业之间合作和学习交流的氛围的形成。(3)建立生产机制。加强领导和落实责任是目前群众文化主管部门应该注意的重点。将群众文艺创作生产,尤其要强调的是群众文艺精品生产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且要尊重个人创意以及进行知识产权保护。要积极地探索灵活的文艺创作工作方式,从而使得群众文艺创作水平得到保证。为创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创作、学习以及交流条件,需要根据创作规律和特点进行。 (三)提高创作意识。(1)区域意识。对于群众业余文艺创作而言,在抓创作不光是要抓个人创作,要带动提高区域内群众文艺创作水平,因此还要抓好培训和辅导。(2)精品意识。群众文艺创作的品味体现在群众文艺精品中,群众文艺精品包括各类群众文艺创作、表演精品,理论研究精品以及活动精品。为了能够更好地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树立群众文化精品意识和塑造品牌形象是群众文艺创作必须做的事情。(3)合作意识。从主创人员到演出的业务工作,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以群众文化为主导的多家合作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创作群体。这对于相互学习是很好帮助的。为了防止群众文艺作品评奖活动的弄虚作假以及为了防止专业人员参与,必须对评奖的公平性和权威性得以保证。 总的来说,群众文化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的正确指导能够促进群众文艺创作的科学发展,并且其关键环节之一是:提高在现代意识和主体意识统领下的创作意识。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要经常展示群众文艺创作成果,推动群众文艺创作繁荣,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黄玉才.试论群众文化的艺术教育[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2]余达亮.论如何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J].黄梅戏艺术,2009,(04). [3]廖嫦.浅谈群众文艺创作的繁荣和发展[J].大众文艺,2010,(04). [4]余达亮.论如何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J]黄梅戏艺术,2009,(04).

黄帝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黄帝文化的征文轩辕黄帝以其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使他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共主国家的领袖,开启了华夏文明,建立了和谐共融的华夏民族,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始祖”。轩辕文化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包涵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和价值取向等,她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根基,缔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她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家园,是我们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轩辕黄帝一生贡献重大,他发明和创造了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指南车、酿酒等,专家学者基于可考历史范围内,寻找到有力证据,一致认为: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是国内最早酿酒的地区。“轩辕酒”以“人文始祖”之名义应运而生,传承至今,距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它融合了五千年人文智慧,凝聚了五千年华夏情怀,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象征,在传统中华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专家学者提出:“轩辕酒”承载亿万炎黄子孙的华夏情怀,它所释放出的不仅是质朴和醇香,更是一种与先祖默默的精神交流,它是“文化国酒”的代表,她将为激发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为弘扬轩辕黄帝文化,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起到积极地作用。看古轩辕黄帝,品今轩辕国酒。“轩辕酒”是中华五千年黄帝文化的浓缩,其沿用中国最古老的酿酒技艺,利用纯天然酒柜窖藏,集五谷之精华,酿天地之琼浆,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其文化内涵,可谓“轩辕情归酒壹杯,文化国酒子孙传”。“轩辕酒”作为文化国酒,在传承华夏文明、践行“文化兴国”的方略下,必将助力“人文陕西”的全面打造!

1、黄帝简介: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黄帝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

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黄帝被尊奉为“华夏始祖”。柳翼谋评论黄帝时代是洪水以前最盛之时代:“自燧人以迄唐、虞洪水之时,其历年虽无确数,以意度之,最少当亦不下数千年。故合而观其制作,则惊古圣之多;分而按其时期,则见初民之陋。

牺、农之时,虽有琴瑟、罔罟、耒耜、兵戈诸物,其生活之单简可想。至黄帝时,诸圣勃兴,而宫室、衣裳、舟车、弓矢、文书、图画、律历、算数始并作焉。

故洪水以前,实以黄帝时为最盛之时。”黄帝和炎帝时期逐渐形成华夏族,因而他们都视为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故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每年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祭祀活动,在河南新郑有拜祖活动。

2、黄帝名言:

(1)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2)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3)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4)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5)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扩展资料:

1、黄帝文化:

黄帝文化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对后代影响最大的归纳起来是:祖根文化、文化祖根和龙文化等几个方面,包括了建立邦国,巩固了统一、和谐的社会等一些理想化的社会文化设想。

黄帝,是族团领袖的世袭名称,是族团的名称,因为延续的时间很长,也是一个时代的名称,所以说黄帝是一个时代、是一个族团,同时也是一个人的代名词。黄帝活动的中心地域是大中原。

不少文化学者、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上巳节设立为“中华圣诞节”,呼吁普天下华夏儿女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共同纪念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2、黄帝纪年:

黄帝纪年,是根据黄帝即位以及创制历法的时间开始纪年。大量历史典籍记载是黄帝打败蚩尤后统一天下后命人所制定的历法。

黄帝诞辰相传是农历三月初三,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黄帝即位据说是在公元前2698年,即位时20岁,据此推算黄帝出生于公元前2717年,相传历法元年始于黄帝登基之日起算起。

2007年2月1日下午,第一发起人许文胜向新民网表示,要通过该倡议“唤醒国人、恢复和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但不抵制外来文化”。他说,“我们的传统文化很好,是第一个开始纪年的,中国人可用自己的纪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帝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帝纪年

  • 索引序列
  • 黄自论文参考文献
  • 黄瓜论文参考文献
  • 黄酒论文参考文献
  • 黄梅戏论文参考文献
  • 黄帝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