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中学生消费的调查与研究论文

中学生消费的调查与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中学生消费的调查与研究论文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观念也渐趋不同,这种变化在高中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现在中学生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高中生作为中学生的主流,他们的消费观念是什么?消费方向又如何?影响的因素又是什么?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展开了对本校高一年级同学消费情况的调查活动。通过对本次调查所取得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我们的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1.高中学生的消费自主程度高 据统计:的学生对自己的零用钱有绝对的支配权2.消费结构不合理,但消费趋向多元化目前,一中有近30%的学生拥有手机,话费超过60元的占了61%。而且将15%以上的零用钱用于上网的学生也近3成。学生主要的消费内容为饮食,服饰和娱乐。对书籍的消费相对较少。由此可见在学生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了绝对的优势。精神消费却反而更少。文具和书刊的消费每年只在80元左右。(参考书籍除外)3.鞋类消费注重品牌和款式:永安中学都有统一的着装,因此鞋子似乎成为了众人的焦点。调查显示:有的学生购鞋的价位在100~300元之间,300元以上的占,100元以下的占;有的学生在买鞋的时候首选专卖店;的学生购买过名牌鞋。买名牌鞋的前两个原因是:自己喜欢()和受社会潮流影响();买某种鞋的主要因素是质量()和款式()所占的比重最大。4.寄宿生的消费水平远不如通学生。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寄宿生独身子女的人数远大于通学生,而且家庭的年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月生活费多在400元左右。扣除了平常的各项消费,剩下的零用钱不多,减低了乱消费的机会。再加上大多数的寄宿生都来自乡下,消费观念多数都很朴实。所以高中生消费水平偏高①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永安市高中生消费水平增长快,即使是有的学生因家庭条件所限,消费档次稍低,但其消费总额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也普遍偏高。甚至比父母的还要多。②消费日趋多元,但消费结构(观念)仍有不合理之处:学生在消费中大都是凭着自己的喜好、兴趣进行的,以致于某一项或几项的支出超出限额。影响其他的正常消费。而且仍有的同学的消费观念是不合理的,认为:我家很有钱,不花白不花,;且有57%的同学缺乏参与工公益活动的意识。但拥有储蓄意识或已经进行的有74%的学生。说明了物质消费的比重远大于精神消费。二:成因 一主观因素: ⒈高中生消费意识仍较差,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外表,在意别人的看法。吃、穿、用、行都讲究名牌,原因就是名牌漂亮,更显档次,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 ⒉从众心理在作怪。同学之间都普遍存在一种心理,就是“别人有,我也要”,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别人有手机,我也要;别人有名牌鞋,我也要;别人吃的好,我也要……因而形成了一种畸形消费状态。 ⒊求异心理的影响。现在面临着强大的学习压力,也许因为学习上的不如别人,心理产生了一种自卑感,想在别的方面寻找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是想要张显个性。于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心态便对高中升的消费趋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二客观因素: ⒈社会环境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的改善,和消费观念的变迁,于是出现了出手阔绰的“贵族”,为了“面子”不惜付出高代价。而且认清消费也越来越中。广告中生过早的受到社会风气影响,向大人看齐,贵重物品的“礼尚往来”便造成了消费的错误观念。⒉父母和长辈过分溺爱。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便把他们当成家里的“小皇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无论孩子的消费是否正当都予以满足。有的节日特别是春节,有的学生的“压岁钱”更 是多的数不胜数,家长给了又给,亲戚也给不少.而作为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有钱话到没钱止,而他们花钱的地方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于是,这部分“多余”的钱就用来买手机等高价格消费品。这样就等于纵容他们步入消费的误区。⒊学校教育的不足。为了应对应试教育各校的成绩的竞争,为了满足高考需要,学校过于注重对学生学习和知识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和思想观念的教育和引导。建议:一.高中生个人:高中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克服各种不良心理的诱惑,矫正不良的消费形态。不要将钱花在一些既昂贵,又不实用的物品上,应该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要更多的考虑父母赚钱的不容易,建立合理的消费开支预算,寻找科学合理的消费模式。二.家庭: 家长们首先要杜绝对孩子的溺爱,清楚地意识到溺爱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其次,要对孩子的消费进行把关和合理的规划,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观念和健康的消费心理。三.学校: 学校应当适当地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理财、勤俭节约的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学会合理的消费、适当的消费。四.社会: 应加强和完善秩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引导高中生进行合理消费,增加适宜的消费项目,使高中生消费适得其所。 总之,高中生正确的消费观的建立,离不开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观念也渐趋不同,这种变化在高中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现在中学生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高中生作为中学生的主流,他们的消费观念是什么?消费方向又如何?影响的因素又是什么?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展开了对本校高一年级同学消费情况的调查活动。通过对本次调查所取得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我们的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1.高中学生的消费自主程度高 据统计:的学生对自己的零用钱有绝对的支配权2.消费结构不合理,但消费趋向多元化目前,一中有近30%的学生拥有手机,话费超过60元的占了61%。而且将15%以上的零用钱用于上网的学生也近3成。学生主要的消费内容为饮食,服饰和娱乐。对书籍的消费相对较少。由此可见在学生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了绝对的优势。精神消费却反而更少。文具和书刊的消费每年只在80元左右。

高中生的消费观目 录1一,问 题 提 出二,具 体 目 标三,研 究 过 程四,分 析 结 论五,研 究 成 果六,问 卷 调 查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学生的家长们对子女过度宠爱,所给零用钱也比较多.那么,这些钱都花到哪些方面呢 这些消费开支合理吗 高中生应建立怎样的理财观念 这些问题,都是家长,社会十分关注的.而我们作为高中生,作为消费的直接参与者,对此也感到十分好奇,很想知道与我们同龄人的想法,做法.因此,我们决定对中学的消费状况做一些调查,进行一些研究.一,问题提出二,具体目标1,预设目标:希望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大体了解现代中学的消费情况,能够找出其特点,并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找出原因,进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2,达到目标:了解现代中学生消费状况,分析中学生消费状况合理的一面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撰写论文,实现预先设计的目标.三,研究过程1,准备工作:选择课题,寻找李挺老师指导,查询资料.制作100份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2,调查过程:调查对象是高一男女生;调查地点:教室和宿舍.3,统计过程:回收98份问卷调查,组员利用课余时间采用人工统计法进行统计.4,报告撰写:首先对统计的数据和参与查询到的资料做了认真彻底的分析,确定报告格式,分析对象,撰写论文.四,分析结论 (一)中学生消费状况的合理性1,合理的消费观念据第二题调查结果表明,约83,6%的中学生消费比较合理,只有部分中学生的开销比较大.据第十一题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在消费时,注重质量,实用的占75,2%,这说明过度追求名牌的消费观念将成为过去,理性消费渐渐成为主流.另外,消费有计划性,有步骤想也是中学生所注重.从第十二题调查表明,近54%的中学生有自己的"理财计划",消费的有序进行也是中学生消费观念合理性的表现之一.2,消费内容的合理性据第三题调查结果表明:学习资料是中学生继食品消费以后,居于第二的消费内容,这说明中学生很重视学习.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比例比较协调.这表明中学生不仅仅满足于衣食住行这些基本消费.报刊杂志,音像制品所占的消费比例显示,中学生的精神消费也日趋完善,信息取得的途径趋于多样化.3,消费方式的现代化百分比448 957人 数很快就会有 没有偶尔有有拥有情况百分比23646 13人 数没见过没用过偶尔使用经常使用使用情况关于银行卡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快捷,便利方式受他们青睐.4,对于消费的正确思考第一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的中学生的经济来源于父母及亲属,这种经济来源稳定可靠且可观;第六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的中学生在消费过程中考虑过家庭的经济状况;第十题显示,有的中学生在心理上做好自食其力的准备,更由的中学生已进行过实践.这充分反映了中学生对消费的思考正趋于理性化,对于将来消费思考日趋成熟.百分比692人数否是消费是否考虑家庭状况百分比1683人数否有对高中生进行理财教育的必要性百分比310394人数自己的劳动自己的储蓄其他亲属父母经济来源(二)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1,消费结构的片面性首先,部分中学生的消费内容过于集中,如某几项消费内容占的比重比较大;其次,追求品牌的中学生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学生的消费观念进入误区.中学生应该具有勇敢向上,勤奋,智慧,活跃的思想和巨大的发展潜力.2,攀比现象严重由第七题圆锥图显示,中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比较严重.过分攀比,不但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也不利于我们养成了良好的消费习惯.因此,中学生自己要懂得克制自己,父母和老师也要及时帮忙纠正这种歪曲的消费观念.3,家长对理财教育教育不够到位从饼图,我们知道父母忽略了对我们理财方面的教育,这样很容易导致中学生消费不合理的现象.自食其力准备情况自己认为是否懂得理财(三)培养合理消费的建议1,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不攀比, 不追求名牌,提倡艰苦奋斗精神.2,家长应该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3,学校应该积极对中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如开设理财教育课等.五,研究成果1,通过这次的研究学习,我们发现大部分人在消费时注重质量和实用,并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有些同学有比较严重的攀比心理,这与家庭,学校和社会有关.2,在研究学习中,我们自身也有很大的收获.调查过程,我们礼貌待人,向不熟悉的同学认真介绍情况,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在统计数据过程中,高度集中精力,面对没有趣味的数据,也要克服惰性坚持工作,端正了做事情的态度,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我们发现自己遇事更冷静,处事也多了一份成熟.附:中学生消费情况问卷调查1,你的经济来源:A,父母 B,其他亲属 C,你的储蓄 D,自己的劳动所得2,你平均每月的花费:A,300元以下 B,300―400元 C,400―500元 D,500元以上3,你的消费内容(从多到少排序,只填序号):A,服装 B,食品 C, 上网 D,音像 制品 E, 报刊杂志 F,学习资料 G,健身器材 H,化妆品 I,美发 J,医疗 K,其他4,你认为高中生每月花费应在: A,300元以下 B,300―400元 C,400―500元 D, 500元以上5,你认为消费合理吗:A,合理 B,一般 C,不合理6,消费时是否考虑经济状况:A,有 B,否7,你认为你周围的同学是否有攀比现象:A, 有 B, 没有8,家长是否对你进行过理财教育:A,经常 B,不经常 C,没有9,你认为对高中生进行理财教育是否必要:A,有 B,没有10,你做好自食其力的准备了吗:心理上 A,有 B,没有行动上 A,有 B,没有11,你消费时更注重:A,质量 B,品牌 C,实用 D,价格 E,无所谓12,你认为自己做过"财政计划"吗:A,有 B,没有13,你认为自己懂得怎样理财吗:A,懂得 B,不懂得14,你是否使用过银行卡:A,经常使用 B,偶尔使用 C,没使用过 D,没 见过15,你手中有归你使用的银行卡吗:A,有 B,偶尔有 C,没有 D,很快就会有

学生消费情况的研究调查论文

高中生的消费观目 录1一,问 题 提 出二,具 体 目 标三,研 究 过 程四,分 析 结 论五,研 究 成 果六,问 卷 调 查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学生的家长们对子女过度宠爱,所给零用钱也比较多.那么,这些钱都花到哪些方面呢 这些消费开支合理吗 高中生应建立怎样的理财观念 这些问题,都是家长,社会十分关注的.而我们作为高中生,作为消费的直接参与者,对此也感到十分好奇,很想知道与我们同龄人的想法,做法.因此,我们决定对中学的消费状况做一些调查,进行一些研究.一,问题提出二,具体目标1,预设目标:希望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大体了解现代中学的消费情况,能够找出其特点,并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找出原因,进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2,达到目标:了解现代中学生消费状况,分析中学生消费状况合理的一面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撰写论文,实现预先设计的目标.三,研究过程1,准备工作:选择课题,寻找李挺老师指导,查询资料.制作100份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2,调查过程:调查对象是高一男女生;调查地点:教室和宿舍.3,统计过程:回收98份问卷调查,组员利用课余时间采用人工统计法进行统计.4,报告撰写:首先对统计的数据和参与查询到的资料做了认真彻底的分析,确定报告格式,分析对象,撰写论文.四,分析结论 (一)中学生消费状况的合理性1,合理的消费观念据第二题调查结果表明,约83,6%的中学生消费比较合理,只有部分中学生的开销比较大.据第十一题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在消费时,注重质量,实用的占75,2%,这说明过度追求名牌的消费观念将成为过去,理性消费渐渐成为主流.另外,消费有计划性,有步骤想也是中学生所注重.从第十二题调查表明,近54%的中学生有自己的"理财计划",消费的有序进行也是中学生消费观念合理性的表现之一.2,消费内容的合理性据第三题调查结果表明:学习资料是中学生继食品消费以后,居于第二的消费内容,这说明中学生很重视学习.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比例比较协调.这表明中学生不仅仅满足于衣食住行这些基本消费.报刊杂志,音像制品所占的消费比例显示,中学生的精神消费也日趋完善,信息取得的途径趋于多样化.3,消费方式的现代化百分比448 957人 数很快就会有 没有偶尔有有拥有情况百分比23646 13人 数没见过没用过偶尔使用经常使用使用情况关于银行卡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快捷,便利方式受他们青睐.4,对于消费的正确思考第一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的中学生的经济来源于父母及亲属,这种经济来源稳定可靠且可观;第六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的中学生在消费过程中考虑过家庭的经济状况;第十题显示,有的中学生在心理上做好自食其力的准备,更由的中学生已进行过实践.这充分反映了中学生对消费的思考正趋于理性化,对于将来消费思考日趋成熟.百分比692人数否是消费是否考虑家庭状况百分比1683人数否有对高中生进行理财教育的必要性百分比310394人数自己的劳动自己的储蓄其他亲属父母经济来源(二)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1,消费结构的片面性首先,部分中学生的消费内容过于集中,如某几项消费内容占的比重比较大;其次,追求品牌的中学生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学生的消费观念进入误区.中学生应该具有勇敢向上,勤奋,智慧,活跃的思想和巨大的发展潜力.2,攀比现象严重由第七题圆锥图显示,中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比较严重.过分攀比,不但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也不利于我们养成了良好的消费习惯.因此,中学生自己要懂得克制自己,父母和老师也要及时帮忙纠正这种歪曲的消费观念.3,家长对理财教育教育不够到位从饼图,我们知道父母忽略了对我们理财方面的教育,这样很容易导致中学生消费不合理的现象.自食其力准备情况自己认为是否懂得理财(三)培养合理消费的建议1,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不攀比, 不追求名牌,提倡艰苦奋斗精神.2,家长应该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3,学校应该积极对中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如开设理财教育课等.五,研究成果1,通过这次的研究学习,我们发现大部分人在消费时注重质量和实用,并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有些同学有比较严重的攀比心理,这与家庭,学校和社会有关.2,在研究学习中,我们自身也有很大的收获.调查过程,我们礼貌待人,向不熟悉的同学认真介绍情况,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在统计数据过程中,高度集中精力,面对没有趣味的数据,也要克服惰性坚持工作,端正了做事情的态度,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我们发现自己遇事更冷静,处事也多了一份成熟.附:中学生消费情况问卷调查1,你的经济来源:A,父母 B,其他亲属 C,你的储蓄 D,自己的劳动所得2,你平均每月的花费:A,300元以下 B,300―400元 C,400―500元 D,500元以上3,你的消费内容(从多到少排序,只填序号):A,服装 B,食品 C, 上网 D,音像 制品 E, 报刊杂志 F,学习资料 G,健身器材 H,化妆品 I,美发 J,医疗 K,其他4,你认为高中生每月花费应在: A,300元以下 B,300―400元 C,400―500元 D, 500元以上5,你认为消费合理吗:A,合理 B,一般 C,不合理6,消费时是否考虑经济状况:A,有 B,否7,你认为你周围的同学是否有攀比现象:A, 有 B, 没有8,家长是否对你进行过理财教育:A,经常 B,不经常 C,没有9,你认为对高中生进行理财教育是否必要:A,有 B,没有10,你做好自食其力的准备了吗:心理上 A,有 B,没有行动上 A,有 B,没有11,你消费时更注重:A,质量 B,品牌 C,实用 D,价格 E,无所谓12,你认为自己做过"财政计划"吗:A,有 B,没有13,你认为自己懂得怎样理财吗:A,懂得 B,不懂得14,你是否使用过银行卡:A,经常使用 B,偶尔使用 C,没使用过 D,没 见过15,你手中有归你使用的银行卡吗:A,有 B,偶尔有 C,没有 D,很快就会有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观念也渐趋不同,这种变化在高中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现在中学生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高中生作为中学生的主流,他们的消费观念是什么?消费方向又如何?影响的因素又是什么?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展开了对本校高一年级同学消费情况的调查活动。通过对本次调查所取得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我们的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1.高中学生的消费自主程度高 据统计:的学生对自己的零用钱有绝对的支配权2.消费结构不合理,但消费趋向多元化目前,一中有近30%的学生拥有手机,话费超过60元的占了61%。而且将15%以上的零用钱用于上网的学生也近3成。学生主要的消费内容为饮食,服饰和娱乐。对书籍的消费相对较少。由此可见在学生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了绝对的优势。精神消费却反而更少。文具和书刊的消费每年只在80元左右。(参考书籍除外)3.鞋类消费注重品牌和款式:永安中学都有统一的着装,因此鞋子似乎成为了众人的焦点。调查显示:有的学生购鞋的价位在100~300元之间,300元以上的占,100元以下的占;有的学生在买鞋的时候首选专卖店;的学生购买过名牌鞋。买名牌鞋的前两个原因是:自己喜欢()和受社会潮流影响();买某种鞋的主要因素是质量()和款式()所占的比重最大。4.寄宿生的消费水平远不如通学生。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寄宿生独身子女的人数远大于通学生,而且家庭的年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月生活费多在400元左右。扣除了平常的各项消费,剩下的零用钱不多,减低了乱消费的机会。再加上大多数的寄宿生都来自乡下,消费观念多数都很朴实。所以高中生消费水平偏高①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永安市高中生消费水平增长快,即使是有的学生因家庭条件所限,消费档次稍低,但其消费总额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也普遍偏高。甚至比父母的还要多。②消费日趋多元,但消费结构(观念)仍有不合理之处:学生在消费中大都是凭着自己的喜好、兴趣进行的,以致于某一项或几项的支出超出限额。影响其他的正常消费。而且仍有的同学的消费观念是不合理的,认为:我家很有钱,不花白不花,;且有57%的同学缺乏参与工公益活动的意识。但拥有储蓄意识或已经进行的有74%的学生。说明了物质消费的比重远大于精神消费。二:成因 一主观因素: ⒈高中生消费意识仍较差,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外表,在意别人的看法。吃、穿、用、行都讲究名牌,原因就是名牌漂亮,更显档次,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 ⒉从众心理在作怪。同学之间都普遍存在一种心理,就是“别人有,我也要”,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别人有手机,我也要;别人有名牌鞋,我也要;别人吃的好,我也要……因而形成了一种畸形消费状态。 ⒊求异心理的影响。现在面临着强大的学习压力,也许因为学习上的不如别人,心理产生了一种自卑感,想在别的方面寻找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是想要张显个性。于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心态便对高中升的消费趋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二客观因素: ⒈社会环境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的改善,和消费观念的变迁,于是出现了出手阔绰的“贵族”,为了“面子”不惜付出高代价。而且认清消费也越来越中。广告中生过早的受到社会风气影响,向大人看齐,贵重物品的“礼尚往来”便造成了消费的错误观念。⒉父母和长辈过分溺爱。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便把他们当成家里的“小皇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无论孩子的消费是否正当都予以满足。有的节日特别是春节,有的学生的“压岁钱”更 是多的数不胜数,家长给了又给,亲戚也给不少.而作为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有钱话到没钱止,而他们花钱的地方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于是,这部分“多余”的钱就用来买手机等高价格消费品。这样就等于纵容他们步入消费的误区。⒊学校教育的不足。为了应对应试教育各校的成绩的竞争,为了满足高考需要,学校过于注重对学生学习和知识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和思想观念的教育和引导。建议:一.高中生个人:高中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克服各种不良心理的诱惑,矫正不良的消费形态。不要将钱花在一些既昂贵,又不实用的物品上,应该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要更多的考虑父母赚钱的不容易,建立合理的消费开支预算,寻找科学合理的消费模式。二.家庭: 家长们首先要杜绝对孩子的溺爱,清楚地意识到溺爱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其次,要对孩子的消费进行把关和合理的规划,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观念和健康的消费心理。三.学校: 学校应当适当地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理财、勤俭节约的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学会合理的消费、适当的消费。四.社会: 应加强和完善秩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引导高中生进行合理消费,增加适宜的消费项目,使高中生消费适得其所。 总之,高中生正确的消费观的建立,离不开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中学生的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一、 引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给每一个家庭带来了经济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虽然是一个经济上不独立的群体,可是他们却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要富先富孩子”是不少家长的共同心愿。家长对孩子的投入和关注往往超过对自身的关爱。“舐犊之情”使他们在孩子身上大把花钱也在所不惜。在这样的优越条件下长大的孩子,吃要精美,穿要名牌,用要新奇,似乎成为理所当然的要求。于是,不知不觉,校园刮起了超前消费之风,而同学间的互相攀比更助长了“风”势。可是,同在一间教室里上课的同学,各家有各家的不同经济状况。面对收入微薄的父母,面对下岗的父母,面对经济负担沉重的父母,“穷孩子”怎能伸得出手要钱?于是“寒酸”、“不潇洒”使这类孩子自己觉得“掉份”,脸上无光,心理不平衡。有条件高消费的同学,物质上的优越对他们未必是一件好事。俗话说“玩物丧志”,物质欲望的满足往往抵消了精神上的追求。害怕吃苦、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使青少年意志消沉,害怕困难。他们很难经受挫折和失败的考验。追求高消费对中学生的害处是显而易见的。美国心理学家罗博士希望成长中的一代要多些“维生素NO”,即对消费方面的要求、欲望,要主动加以拒绝,也就是要常说“不”(NO)。他认为,人的一生不会事事如意,要想在今后人生道路上面对挫折、挑战时不气馁,就要在孩提时代打好基础。一个青年人,不能期望自己的一切要求都能满足,在消费欲望上更要加以节制,这关系到十年、二十年后的人生道路、社会位置及竞争能力。二、 提出问题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家长们对自己子女过度宠爱,所给零用钱也比较多。那么,这些钱都花在什么地方呢?这些消费开支合理吗?初中生应建立怎么样的理财观念?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学生消费状况,揭露这一现象,警示有这种行为的人,并建议正确的消费途径,我们进行了中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三、具体目标预设目标:希望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大体了解现代中学生消费情况,能够找出其特点,并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找出原因,进而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达到目标:了解现在中学生消费状况,分析中学生的消费状况合理的一面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写论文,实现预设目标。四、活动计划1.先在网上查找资料及相关数据。2.然后我们进行课题调查,采用的是调查分析法。我们对学校50名学生及其50名家长进行了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共98份(男生50份,女生48份,含家长在内)。调查问题全部为客观选择题。3再向指导老师询问意见。4整理资料,然后对答卷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并得出结论。五、数据分析 在中学生当中,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曾自己进行消费,而我们调查所得,中学生当中有的人是有零用钱的。而仅是没有的。这些钱的主要来源就是父母亲。零用钱的数额每月在0到50元,51到100元。101到200元及以上这几个范围。从数据上可以看出中学生的零用钱数额还是相当多的,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些人的零用钱200多元。这些钱就相当于一个生活比较困难的家庭一个月的开支了!但这算不算乱消费,还必须调查一下这些钱的用途。经过我们调查所得。零用钱最多是用于在买零吃、玩电子游戏、买衣服及各种消遣、娱乐活动等。可见,现在中学生乱消费的现象的确很严重。为了找出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在同学及家长当中进行抽样调查。最后经过整理总结,我们得到以下几点主要原因:1.青少年自尊心强。主要表现在::注重外表,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现在许多中学生穿的都是名牌的衣服,裤子,鞋子甚至袜子都要名牌,平时用的、吃的、喝的都要买好的,原因就是名牌的更漂亮,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想别人都尊重自己,这样很容易再同学之间形成攀比的风气,这样,乱消费的现象更加严重。 2.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发达。中学生们对新产品、新技术十分敏感,加上青少年的好奇心强,很容易把钱花在这上面:如手机和电脑。现在在中学生当中,有的人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购买了手机和电脑等,其实这样做是很不理智的,是很浪费的,但是这种情况却又履禁不改。 3.父母对儿女的溺爱。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十分疼爱,很容易使他们养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诸如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钱用光了,又向父母要,父母不给,便发脾气……如此下去,轻则更加助长了他们乱消费的风气,重则使他们变得自以为是,一意孤行,不考虑别人处境的性格。 其他的原因还有很多,而总的来说,中学生乱消费都是受外界影响为主。六、心得体会及倡议那么,中学生应有怎样的消费观念呢? 首先应树立适度消费观。适度,就是适家庭经济条件之度,适中学生正常需求之度。花钱要考虑到家庭的承受能力,不顾家庭生活条件而追求超前消费是不应该的。父母辛苦工作抚育孩子本已不易,怎么能以自己可花可不花的消费要求加重他们的负担呢?适中学生消费需求之度,这就是说,提倡同学们在为了自己成长方面该花的钱还要花,但在享乐方面不过分追求。比如身体发育需要的营养饮食,培育智力需要的有益书刊,符合中学生身份的衣物,该买的就买。而时髦地去穿、去吃、去玩,互相攀比着花父母辛苦挣来的钱,是很不合情理的。中学生还要继承前人所倡导的生活准则: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其次,中学生要防止盲目消费。盲目目消费表现在不管有无好处,有无必要,是否适合自己,而一味地追时髦,赶潮流。只要人家说声:“现在就兴这个”或“这东西国际正流行”,就非要人有我有不可,中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费。 第三,中学生要抵制不利于健康的消费内容。有个城市对中学生作了一项调查,吸烟的占35%,饮酒的占38%,会打麻将的占70%。此外,还有同学进营业性歌舞厅、玩游戏机赌博,这都是不良的消费行为。抵制不良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审美标准与良好的生活方式。中学生应在修身、砺志、促学、健体上下功夫,这样才是一个正派而有风采的青少年。 消费方式反映着人的文明程度。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应当是合乎社会的文明风貌、健康有益的。消费分为生存性的、享受性的和发展性的三个层次。在衣食不愁的基础上,中学生的消费应多投向发展性层次。例如,订购有益的书刊,学习电脑,参加促进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对有害的消费要时时保持警戒,防止在某种诱惑下误入歧途。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节俭美德总是受人推崇的,因为世界的资源有限。过去人们说“清贫之志不敢忘”,今天,仍要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观。中学生应当从消费行为上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分析以上的情况,我们向广大学生,家长及校方,提出以下几点: 1.加强宣传的力度,利用学校和班级的墙报大力宣传要合理利用零用钱,使中学生认识到,钱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要勤俭。 2.学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对错。 3.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体会劳动的艰辛,深刻的认识到钱来之不易。 4.父母不应给学生太多的零用钱,应教育他们,让他们走出误区。父母也应多关心子女消费的情况,促使他们不要乱花钱。进入21世纪,竞争是更加激烈了,有能力的人才会站的住脚,而消费也是一种能力,我们不应该浪费自己的能力,而只有正确利用这种能力,未来才会掌握在我们的手里!我们作为中学生,还没有在社会上工作的能力,但到了将来,也许你就会感觉到钱的来之不易,可能会很后悔自己在中学时所做的事。所以,我们不要让生命留下任何遗憾,从现在就要学会好好的利用自己手上的钱,正确的消费,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中文摘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心理有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我们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2005年11月,对辽宁大学的文、理院系的各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另一方面,通过个别谈话及网络资源,对其他学校的大学生进行个别调查和比较。分析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思考,形成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的消费观,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 关键字:大学生 消费 行为 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1.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2.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 3.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低于350元的占%,%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由于消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1.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二、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3.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1.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2.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缺少与人生观、价值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引导目的。 3.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2.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参考文献: (1)陈一祥,苏天恩,大学生经济差异现象及其对策,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21卷第5期 (2)王永杰,徐凌中,任建庆,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第13卷第6期 (3)唐沙,王洪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6月第156期 (4)温孝卿,等。消费心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5)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中国教育,2003,(2)

大学生消费行为与研究论文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点与经济状况和消费结构密切相关。经济状况和消费结构的差异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在培养大学生提高理财能力,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的同时,应注意帮助大学生调整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探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探究全文如下:

【摘 要】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消费心理、行为特点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提高消费能力的途径:社会积极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学校教育应进行与消费心理、行为有关的消费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教育;家庭应帮助子女摒弃不健康、不合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大学生应有意识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引导路径

大学生这一阶段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发展规律。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分析,对解决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提高消费能力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一、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是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即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估评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发生的心理活动。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表现出的行为过程。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消费心理描述消费者内部的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而消费行为反映消费者外部的行为举止,是外显的。同时,消费心理又是消费行为的基础,支配着消费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方向,根据消费心理可以推断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则是满足消费心理需要和实现消费者购买动机的过程,反映消费心理的状态和活动过程,根据消费行为可以分析消费心理。消费心理支配着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又反映了消费心理。

在研究消费心理的过程中必然要研究消费行为,而研究消费行为的过程中也必须分析消费心理,所以合称为消费心理和行为。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项目

1、基本生活学习消费

包括餐饮支出和生活用品支出等。此费用是大学生必须支出,用以维持和保证正常生活。学习费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学习方面的费用,如买书、音像物品等支出。此项的支出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支出。

2、旅游、上网、休闲消费

旅游消费也是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购买电脑、手机、上网卡消费;再就是是服装、生活用品消费。

3、人情、恋爱消费

主要表现在恋爱及同学间交往的支出。主要包括同学各种聚餐、生日礼物、恋爱消费等支出。

4、考证费用、投资

三、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

1、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多样化、提高自身的消费成为新趋势

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衣、食、住、行的消费,而是追求精神上、心理上的消费。如人际交往消费、学习知识消费、娱乐消费等;大学生个人需要的多样性,需求强度的差异和需求层次的不同导致消费在消费层次、消费数量等方面会表现出多样性。

2、大学生消费的具有主导性与合理性

主导性是大多数大学生是在满足生活消费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学习消费需要,必要的娱乐消费来调节自己的生活,合理性是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大学生能根据家庭收入水平和自身的实际需求,量入而出。

3、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追求个性化、时尚化

当代大学追求自我价值,思维敏捷、灵活,见多识广。追求个性化生活,显显示自我个性。这种消费心理与行为更多表现在生活方式、生活用品上。网络上消费。如大学生网购,新颖的购物环境和购买方式可以满足追求时尚的心理要求,按照自己的想法有选择的消费,充分地表现自我。

4、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缺乏理智

从众、攀比和对追求品牌时尚也都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体现。许多大学生只为了享受或时尚,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消费。对物质欲望和感官快乐的追求与满足,作为人生幸福和快乐的目标。

5、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别较大

消费水平的差异主要是受到家庭状况的影响。富裕家庭学生消费水平高,个别学生极高。处在贫困线的同学还在为生活学习费用伤脑筋,出现消费两极化。

大学生在地区、家庭、家庭结构、性别、年级不同存在消费差异。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再就是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也会带来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差异;男生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大,女生则在意自我形象和他人印象,在服装、穿着等方面的消费比较大;低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在保障平常学习所需、购买生活用品上花费较多,高年级学生即将毕业,在择业应聘、考试、培训、购买资料方面的经济投入较大。

6、不平衡性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业的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再者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也会带来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不平衡;

四、产生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具备可塑性。因此,社会风气或学校环境都使他们受到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并存, 不良思想、文化的出现。网络与媒体的多样性与弊端;传统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冲击。享受主义 炫富、虚荣心、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消费心理滋生。

2、学校环境影响

学校教育注重知识的教育,品德教育缺失。使大学生消费道德观念淡薄化。不良的校园消费环境如校园里普遍存在着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消费等现象也加重了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问题。

3、家庭因素影响

家长自身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对孩子消费的教育和引导不够,对不健康、不合理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没有及时予以纠正。对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培养不够。

4、个人心理因素

大学生是消费的主体,大学生消费中的问题,主要是由自身心理因素造成的。

没有形成良好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习惯。思维能力不足与性格的不成熟是造成不良消费的主要原因。使得大学生在面对外界的物质诱惑和误导时无抵御能力。从而出现攀比性、从众性、享乐性等非理性的消费心理问题。

五、引导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建议

1、社会积极倡导正确的消费观

社会应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消费风尚,净化校园周边消费环境,为大学生良好消费观念、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形成提供保障。社会可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向大学生宣传正确消费心理与行为。

2、学校教育应进行与消费心理与行为有关的消费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道德意识的教育

通过开设有关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不良消费心理危害的严重性,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学校要形成良好消费风气,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应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家庭应帮助子女摒弃不健康、不合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

引导子女科学、合理地消费,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心理,帮助大学生提高理财能力,培养正确的消费习惯。

4、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的消费观

中文摘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心理有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我们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2005年11月,对辽宁大学的文、理院系的各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另一方面,通过个别谈话及网络资源,对其他学校的大学生进行个别调查和比较。分析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思考,形成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的消费观,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 关键字:大学生 消费 行为 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1.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2.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 3.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低于350元的占%,%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由于消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1.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二、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3.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1.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2.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缺少与人生观、价值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引导目的。 3.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2.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参考文献: (1)陈一祥,苏天恩,大学生经济差异现象及其对策,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21卷第5期 (2)王永杰,徐凌中,任建庆,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第13卷第6期 (3)唐沙,王洪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6月第156期 (4)温孝卿,等。消费心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5)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中国教育,2003,(2)

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浅析郑应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管理系湖北荆州434000【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大学生消费已经成为倍受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只有把握大学生独特的消费心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他们的消费行为导向,针对其非理性消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提出科学的消费观念,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据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统计,2000年至2005年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由1230万上升到2500万,预计2010年在校大学生人数将会达到3000万人。这说明中国大学生所代表的市场潜力也将变得越来越庞大,而庞大的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在市场经济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是什么样的?又该如何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呢?下面我们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和消费心理入手,通过分析大学生消费行为,来探讨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由于大学生的经济条件有限,大部分学生对收支进行计划性安排,量入为出,因而在选购商品时比较注重商品的实用性、科学性和经济性,要求商品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效用,经济实惠并且物美价廉。同时,由于大学生生活规律,节奏性强,所以他们对事件和效率特别重视,往往希望商品购买方便,使用方便。另外,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在购买商品时比较喜欢追求新颖和时髦,往往容你好,我检索到了相关的论文资料,需要的话请加我QQ,497267666.谢谢

发了几篇,供参考请采纳落叶~~~

学生消费研究论文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点与经济状况和消费结构密切相关。经济状况和消费结构的差异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在培养大学生提高理财能力,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的同时,应注意帮助大学生调整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探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探究全文如下:

【摘 要】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消费心理、行为特点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提高消费能力的途径:社会积极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学校教育应进行与消费心理、行为有关的消费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教育;家庭应帮助子女摒弃不健康、不合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大学生应有意识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引导路径

大学生这一阶段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发展规律。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分析,对解决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提高消费能力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一、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是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即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估评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发生的心理活动。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表现出的行为过程。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消费心理描述消费者内部的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而消费行为反映消费者外部的行为举止,是外显的。同时,消费心理又是消费行为的基础,支配着消费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方向,根据消费心理可以推断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则是满足消费心理需要和实现消费者购买动机的过程,反映消费心理的状态和活动过程,根据消费行为可以分析消费心理。消费心理支配着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又反映了消费心理。

在研究消费心理的过程中必然要研究消费行为,而研究消费行为的过程中也必须分析消费心理,所以合称为消费心理和行为。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项目

1、基本生活学习消费

包括餐饮支出和生活用品支出等。此费用是大学生必须支出,用以维持和保证正常生活。学习费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学习方面的费用,如买书、音像物品等支出。此项的支出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支出。

2、旅游、上网、休闲消费

旅游消费也是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购买电脑、手机、上网卡消费;再就是是服装、生活用品消费。

3、人情、恋爱消费

主要表现在恋爱及同学间交往的支出。主要包括同学各种聚餐、生日礼物、恋爱消费等支出。

4、考证费用、投资

三、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

1、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多样化、提高自身的消费成为新趋势

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衣、食、住、行的消费,而是追求精神上、心理上的消费。如人际交往消费、学习知识消费、娱乐消费等;大学生个人需要的多样性,需求强度的差异和需求层次的不同导致消费在消费层次、消费数量等方面会表现出多样性。

2、大学生消费的具有主导性与合理性

主导性是大多数大学生是在满足生活消费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学习消费需要,必要的娱乐消费来调节自己的生活,合理性是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大学生能根据家庭收入水平和自身的实际需求,量入而出。

3、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追求个性化、时尚化

当代大学追求自我价值,思维敏捷、灵活,见多识广。追求个性化生活,显显示自我个性。这种消费心理与行为更多表现在生活方式、生活用品上。网络上消费。如大学生网购,新颖的购物环境和购买方式可以满足追求时尚的心理要求,按照自己的想法有选择的消费,充分地表现自我。

4、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缺乏理智

从众、攀比和对追求品牌时尚也都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体现。许多大学生只为了享受或时尚,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消费。对物质欲望和感官快乐的追求与满足,作为人生幸福和快乐的目标。

5、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别较大

消费水平的差异主要是受到家庭状况的影响。富裕家庭学生消费水平高,个别学生极高。处在贫困线的同学还在为生活学习费用伤脑筋,出现消费两极化。

大学生在地区、家庭、家庭结构、性别、年级不同存在消费差异。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再就是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也会带来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差异;男生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大,女生则在意自我形象和他人印象,在服装、穿着等方面的消费比较大;低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在保障平常学习所需、购买生活用品上花费较多,高年级学生即将毕业,在择业应聘、考试、培训、购买资料方面的经济投入较大。

6、不平衡性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业的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再者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也会带来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不平衡;

四、产生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具备可塑性。因此,社会风气或学校环境都使他们受到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并存, 不良思想、文化的出现。网络与媒体的多样性与弊端;传统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冲击。享受主义 炫富、虚荣心、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消费心理滋生。

2、学校环境影响

学校教育注重知识的教育,品德教育缺失。使大学生消费道德观念淡薄化。不良的校园消费环境如校园里普遍存在着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消费等现象也加重了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问题。

3、家庭因素影响

家长自身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对孩子消费的教育和引导不够,对不健康、不合理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没有及时予以纠正。对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培养不够。

4、个人心理因素

大学生是消费的主体,大学生消费中的问题,主要是由自身心理因素造成的。

没有形成良好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习惯。思维能力不足与性格的不成熟是造成不良消费的主要原因。使得大学生在面对外界的物质诱惑和误导时无抵御能力。从而出现攀比性、从众性、享乐性等非理性的消费心理问题。

五、引导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建议

1、社会积极倡导正确的消费观

社会应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消费风尚,净化校园周边消费环境,为大学生良好消费观念、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形成提供保障。社会可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向大学生宣传正确消费心理与行为。

2、学校教育应进行与消费心理与行为有关的消费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道德意识的教育

通过开设有关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不良消费心理危害的严重性,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学校要形成良好消费风气,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应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家庭应帮助子女摒弃不健康、不合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

引导子女科学、合理地消费,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心理,帮助大学生提高理财能力,培养正确的消费习惯。

4、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的消费观

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消费群体,大学期间的消费决策以及所形成的品牌信念和品牌态度对企业有重要意义。参照群体是影响大学生消费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参照群体种类和影响途径的分析,提出了针对大学生开展营销活动的建议。关键词:参照群体 大学生消费行为 影响 营销建议参照群体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几乎所有的消费行为都是在参照群体的作用背景下发生的。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增加以及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使得大学生总消费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大学期间所形成的品牌信念和品牌态度对毕业后大学生的消费决策有很大影响。但是,目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消费结构方面,而对产生这种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本文认为,大学生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重要特征:一是群居性,二是大学生来源的广泛性,三是对新事物的易接受性。这些特征透过各种参照群体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因此,本文通过参照群体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途径进行分析,由此提出针对大学生营销的改进建议。大学生的消费特征及其参照群体大学生的消费特征发展性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较大 发展性消费支出是指由于学生对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投资性消费支出。目前大学生的发展型消费支出主要包括辅导书、辅导班、考证费用、考研费用以及出国费用等。随着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对自身发展的高要求,这些消费都在迅猛的增长,使得大学生的消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中也因此出现了“考证热”、“考研热”等以发展学习为支出的消费热潮。享受性消费支出充分体现出高档消费和名牌消费的特征 年轻和对新事物很强的接受能力使其消费明显的体现出了追赶潮流的特征,高端产品以及名牌产品成为大学生购买对象。全国学生联合会、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中国青年校园先锋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公布的《2004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表明:很多高端消费品进入了大学生的消费图谱, 60%的人拥有手机、27%的人拥有电脑、20%的人拥有PDA、12%的人拥有MP3。该报告指出,我国大学生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大学生中存在的参照群体大学生的消费之所以变现出这些共同的特征,除了大学生个体的原因之外,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中广泛存在的一些与其它社会成员不同的参照群体。参照群体是指该群体的看法和价值观被个人作为他当前行为的基础。按照影响大的变量进行划分可将其分为成员资格、接触类型和吸引力三种。对于大学生来说,最具有影响的应该是接触类型和吸引力。接触类型指群体成员相互之间人际接触的频繁程度,接触越频繁的群体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就越大。大学生中接触频繁的群体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寝室,寝室是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单位,寝室成员的频繁接触必然会对寝室成员的消费行为造成很大的影响;朋友,大学生在自己的交际圈中发生的友谊关系会使他们形成一个团结紧密的小团体,寝室群体和朋友群体是影响力最强的两个群体,大学生的购物行为往往是这两个群体的共同行为,在购物的时候这两个群体不仅为购买行为提供意见,而且还会通过他们之间的观念来影响约束购买行为;班级,同一个班级的同学其专业的发展有相似性,大学生的发展性消费受班级参照群体的影响较大。吸引力指某一群体的成员资格受到个人欲求的程度。热望性参照群体就是有吸引力产生的积极参照群体。它是由对某种生活、某种形象、某种文化、价值观的渴望而形成。美国的街头篮球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热爱街头篮球的人会标榜自己是该群体的人,其行为、形象、价值观等都深受这种文化的影响。共同的目标也可以将一部分大学生聚集到一起,形成一个由吸引力组成的参照群体。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阶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由这些目标而聚集到一起的人,在为这一目标而进行的消费上就会明显的体现出参照群体影响的特征。另外,网络把大学生聚集到一起,网络游戏、聊天室、即时通讯工具、BBS等都是大学生中存在的虚拟社区平台。由于虚拟社区的进退自由方便,只有当某个人对某件事或某种东西投入了很强的热情时,他才会加入某虚拟社区。因此,一个虚拟社区中存在的成员就会拥有很强的一致性偏好,对于营销者也就具有更大的价值。目前各个高校都拥有论坛,论坛依据内容划分为更详细的小版块,这些都有利于企业发现和识别目标顾客,有利于开展电子商务和网上营销,还可以作为市场调查的舞台。企业如果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个平台,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参照群体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关系参照群体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机制分析对于不同属性的产品以及不同的产品属性,参照群体具有不同的影响。参照群体对成员的影响有以下一些特点:当产品或品牌的使用可见性很高时,群体影响力就大;商品的必需程度越低,参照群体的影响就越大;个人对群体越忠诚,它就越会遵守群体规范;消费行为与群体的相关性强,群体的影响就大;个人在购买中的自信程度也会影响参照群体的影响力。表1针对大学生消费种类和决定群体相关性的情景因素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对于大部分产品及其属性的消费来说,都符合了参照群体影响的至少一种情景,参照群体对大学生的消费具有广泛的影响。参照群体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途径分析参照群体激发大学生的需求 在大学生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并不是所有购买的东西都是他们所需要的。每个大学生都属于一定的参照群体,当参照群体的成员拥有该学生没有的某件东西时,就会对他产生影响。作为群体的一个成员,他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应当拥有这件物品,否则与他的群体身份不相适应。这样即使商品不是他所需要的,他仍然会购买。参照群体影响大学生对产品品牌的选择 对于同质化的产品来说,品牌无疑赋予了产品新的内涵、新的生命力,对大学生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大学生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群体身份相适应的品牌,相同的品牌会让他们感觉自己得到所在群体的认可。大学生对移动电话运营商的选择充分体现了参照群体对品牌的影响力。参照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成员的价值观 经常在一起的人会产生相同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在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寝室的所有成员都喜欢运动,而另外一个寝室的都喜欢音乐;一个寝室的服装风格是休闲,而另外一个寝室服装风格则是运动。频繁接触的参照群体的影响造成了审美和价值的一致,这种一致性体现在他们消费品的趋同上。参照群体中意见领袖的作用分析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对大学生的消费有重要影响 意见领袖是指完成为他人为其过滤、解释或提供信息这种工作或角色的人。意见领袖不但可以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提供建议,而且在人们没有提出要求时,也会主动地提出建议。人们在做出购买决策的时候,往往深受意见领袖的影响。尤其是当这个意见领袖是某方面的专家、所购买产品的介入程度高而且对于个人而言是非专业购买的时候,意见领袖会代为做出最终决策甚至代为购买。意见领袖对产品或品牌在群体内的扩散影响大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产品划为四个阶段,包括导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不同产品生命周期,在群体内的扩散速度和方式也不同。在导入阶段,企业通过意见领袖来导入产品。产品导入后,随着意见领袖的影响,该产品在群体内传播,进入发展阶段,该过程发展比较缓慢。群体内的沟通又促使产品在群体内部迅速自发扩散,最终进入成熟阶段,这一阶段的速度最快。

中文摘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心理有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我们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2005年11月,对辽宁大学的文、理院系的各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另一方面,通过个别谈话及网络资源,对其他学校的大学生进行个别调查和比较。分析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思考,形成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的消费观,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 关键字:大学生 消费 行为 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1.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2.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 3.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低于350元的占%,%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由于消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1.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二、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3.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1.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2.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缺少与人生观、价值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引导目的。 3.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2.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参考文献: (1)陈一祥,苏天恩,大学生经济差异现象及其对策,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21卷第5期 (2)王永杰,徐凌中,任建庆,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第13卷第6期 (3)唐沙,王洪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6月第156期 (4)温孝卿,等。消费心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5)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中国教育,2003,(2)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分析与研究论文

首先,在学习方面,尽量考取一些资格认证,以备毕业后容易寻求工作。其次,积极参与学生会工作、社团活动,以及校外兼职工作,欲积累一定经验,因此这就保证了商家利用学生会大搞校内宣传,并充分利用兼职的高质量廉价劳动力成为可能。 二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⒈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⒉大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⒊大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对企业而言,中国移动做的较好,他们借助流行时尚代言人周杰伦为“M-ZONE ”加油助威,同时利用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推出学生卡,从而赢得不菲的业绩。

在中国知网上下载,如果你是大学生的话,用校园网下载,不要钱的

大学生的消费调查报告

在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清楚时,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项的调查,最终根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的消费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调查背景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学这几年,大学生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特别想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成熟。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展示青春的活力,显现自我的能力与价值,以脱颖而出的发展机会。有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在发展,消费是动力便在注重经济价值的现代化社会中引起公众的刮目相看,获得更多,追求前卫和引领社会消费潮流也是大学生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偏信广告的盲目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

二、调查目的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并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以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

三、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2.数据收集方法:随机抽样调查

3.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并于网上发放,收回数据进行分析解读。

四、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

(附调查问卷及原始数据)

五、调查结果分析

总体状况,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分为,基本生活费,学习类消费,形象类消费(服饰装扮,化妆用品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及投资类消费等方面。经数据分析,当今大学生除基本生活消费外,以上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除基本伙食等日常生活消费外,

形象及休闲娱乐类消费比重较大,而学习投资类消费比例甚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学生更加倾向于享受型等消费,而忽视了自身精神层面的提高。

由表2分析可得出,对于他们每个月所能得到的总生活费,的学生集中在300-500之间,500—1000之间的约为,的学生集中在1000-15000之间,高消费人群(1500以上)约占的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较为合理,但高、低不同消费水平也有存在。

统计数据结果显示,的学生更倾向于在现实中购物,仅的学生习惯于网上购物。而有网购经历的学生网购年限及对网购的满意程度均有较大差别,其中大多数学生的网购经历多在三年以内,网购满意程度一般。这也反映了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信任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质量、价格、外观、品牌等因素成为大学生购物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同时也会受到情绪、他人意见等因素的影响,这说明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和理性混存的消费观。而对于流星雨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攀比,盲目追求名牌会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其中一小部分学生也通过勤工俭学来承担自己的部分日常消费。大部分学生的消费有大体计划,但都没有实施或坚持,而且他们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有超过二分之一的人表示较为满意,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不满意,并想要尝试改变。

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我们的这次问卷调查引起了他们对自身消费状况的重视,他们将更加注重和强化自身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自身良好的消费习惯,这将对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合理、成熟的消费观念有重要意义。

六、调查结果总结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

2、消费差异日趋明显

一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的消费构成相对简单、总体消费水平也较低。二是来自城市的学生的总体消费水平要相对高于农村的学生,同时,消费构成也相对多样化。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经济发达与否,不仅影响着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影响着当前大学生们的消费构成和消费理念。

3、大学生消费成多元化态势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大学生消费除满足其基本生活外,在服饰、化妆用品等形象消费和KTV、旅游等休闲娱乐类消费和日常交际支出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向多元化发展。

4、大学生更注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形象及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较大。

5、储蓄观念淡薄,理财意识需培养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都已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用生活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个别同学有储蓄和投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理财意识需提高和加强。

一、 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20xx年5月。调查地点:职业学院。调查对象:职业学院全体学生。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问卷情况: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37份。收回135份。有效问卷135份。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消费观念和价值取向,以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确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 调查结果分析

对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2007级公共事务管理专业13名同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查。然后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一)职业学院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较少,经济独立意识较为薄弱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职业学院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自己打工所得的仅占%,而父母给与的占%。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潮流中,大学生不应该仅仅依靠父母。应该出去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 职业学院学生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

经统计分析有%的学生看到别人拥有好的物品不仅会羡慕而且也会去买。特别是对于一些校园时尚用品,如手机、MP3和MP4,甚至是电脑。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些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存在因虚荣心的驱使而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三) 职业学院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经调查显示职业学院学生每月的上网费用在10元以下的占%,上网费用在10―20元的占%,结果导致有的学生开学一学期了计算机水平还低得可怜。特别是对于那些占总人数%的农村学生来说,在上大学之前有的几乎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即使有些学生去上网,大部分男生在玩游戏,女生在聊天、看视频,很少有学生去用心地学一些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需要的电脑知识。

(四)职业学院学生的消费结构存在多元化,但消费结构不合理

大学生的消费已经不仅仅在生活支出和学习方面。他们把费用更多的花在购买服饰、人际交往、旅游、时尚消费品方面。经调查显示大部分女生在服饰方面的费用占总费用的63%,请同学吃饭、给同学买生日礼物占9%,而在学习方面的费用支出仅占不到2%,基本的生活费用占20%多一点。从中可以看出职业学院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合理。作为大学生学习应该是主要任务,但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10―50元占%,50―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另外,有些学生为了购买服饰或玩游戏不得不节俭生活费用的开支。

(五)职业学院学生的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经调查显示职业学院学生从来没有理财计划的占%,偶尔有的占,并且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的钱花在哪里了,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可见,当前职业学院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三、 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得到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事情。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校风建设范畴中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力度不够。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四、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站在追求流行与时尚这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鼓励大学生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增强经济独立意识

学校应该多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或者鼓励他们到校外打工挣钱,让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不向或者少向家里要钱,增强经济独立意识。

(二) 克服盲目攀比心理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教育学生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三) 学校营造相关环境

学校多为学生提供上机时间,不定期的对学生进行免费的培训,另外多鼓励学生考取一些相关方面的证书。学生自己也应该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

(四)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五) 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消费的看法,通过比较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

三、研究过程:

大学生主要的消费方式:

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体现了人们的消费是否具有计划性。从调查结果看,23%的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比较稳定,属于有计划型。33%的人表示能省就省,属于节省型,43%的人表示随意消费,属于随意型。相当多的同学对自身消费约束能力不强,在消费上呈现出随意性甚至奢侈的倾向。多数大学生是第一次离家独立生活,又是独生子女,消费行为上表现出不成熟性。这主要表现在:盲目性消费、冲动性消费、从众性消费、攀比性消费。一些学生从吃、穿、用到其他各方面都与人比排场、讲阔气,认为在同学、老乡面前缺乏豪举有失体面。这既给家庭加重了经济负担,也影响了顺利完成学业,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误入歧途。

大学生消费支出项目中比重最高的是伙食,高达,其次是购物方面的支出占,再次是交通、通讯开支占,而交际,学习方面、娱乐方面、方面分别以、、紧随,可见,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结构中,食物方面的支出占据了绝对地位,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

调查中还发现,电话费、娱乐费用、交际费用和恋爱费用随生活费的变化而变化,而绝大多数大学生每月购买学习用品、书籍等消费支出却不足50元。而且,许多大学生并没有在意自己的消费结构是否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尚没有明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

大学里现在流行五大件的说法。这五大件就是手机、电脑、数码相机、MP3、录音笔。

手机,理所当然地成为高校学生“五大件”中最为普及的一件。随着高校学生中手机用户的急剧增多,校园里的通讯业务市场成了一个巨大“蛋糕”,各大通讯运营商为了切割最大的那份“蛋糕”,不仅把营业厅搬进了高校,还纷纷推出了针对高校学生的校园优惠套餐。学生应该锻炼自己的理财能力,不光是电话费也好,或者其他生活费用也好,都要注意支出必须跟自己的支付能力成正比。在现代社会,打电话、上网都是大学生必要的、正常的生活方式,但是必须注意节约,不要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另外,要多花些精力在学习上,上课时间发短信是不对的。很多学生刚离开家庭进入社会,对家庭的依赖性比较重,在自我克制的能力方面比较差,因此学校也应在这方面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

目前大学生在校大多都属于享乐主义,经历过高考那紧张的生活之后,到了大学就一下就轻松起来。突然间离开了父母,再也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絮叨。这样的生活对于刚从高中走不来的学生是非常不适应,以至于如此轻松的生活导致很多学生找不到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大学生没有了学习负担,自由自在的生活终于到来,这样的生活是很多学生在高中时就梦寐以求的。这样,娱乐便了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中国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极差,大学生无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生和娱乐的时间,使大学生们无限制的放纵自己,从此远离了学习。

在此提醒大学生们,考上大学并不是学习的终点,我们要继续前进,学习更多知识,为以后真正步入社会做打算,也希望家长和老师们能在学生初等教育阶段多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这样大学生就会在大学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大学生交际消费的支出大多涉及同学朋友聚会。交际活动可以增进感情,可以交流沟通,可以认识新朋友扩大交际圈,给自己多条出路。

一方面,交际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必要性,学生可以适当参加与朋友沟通感情;而另一方面,交际消费多了,家庭的开销增大了,对学习也会有影响,社交太频繁,人会比较浮躁,学习上的认真刻苦劲儿也会削弱。部分清醒的学生真正认识了这种所谓人脉费用危害。求人不如求己,与其花金钱、时间去搞人脉交际,还不如努力学习,学业有成,打造一番事业,不比把理想寄托在他人身上更有把握。

大学生毕竟还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对于“面子”和“应酬”上的开销应该适当节制。同学们完全可以在学习之余靠自己的能力赚取生活费,而对于父母给的生活费应学会算着花,而不是大肆挥霍。

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1.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四、感想与体会:

大学生要控制欲望,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能攀比;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购物时不要急于出手,多参考别人的意见。另外要学会理财,制定每月的开销计划,进行消费记帐也是大有帮助的。理财其实也是一种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如何去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我们关注消费和理财,希望可以探讨到我们大学生自身的一些消费特点,以使我们今后可以更理性的消费,更明白的消费。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由往日的精英教育逐步过渡到大众教育,使大学生由精英意识转向平民意识,于是他们对现实进行了理性定位,这表现在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在整体上趋于平稳,他们在政治上做“平常人”,拥有“平常心”,务实性参与,在宽容协调中求发展,以理智、平静的态度投身于社会改革。但也有部分大学生迷信“有权就有一切”,在政治倾向上具有不健康的心态。 民族观念、集体观念、公德修养 当代大学生在主体上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有献身于祖国的责任感和坚强意志,希望祖国强大,希望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现实利益的限制,少数人显示出媚外心态。 多数大学生集体观念强,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但也有少数人对集体持中性态度甚至对立态度。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行为与社会公德意识不容乐观,知与行相分离,道德追求不强烈,道德修养不完善。 自我意识 “成人”意识的形成是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的突出表现之一。“成人”意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逐渐清晰起来,他们开始独立面对困难,独立面对快乐,独立面对社会,在各种矛盾的碰撞中,在与各种复杂问题的交战中,他们开始走向成熟稳健。 当代大学生逐步摆脱了社会义务本位的主流价值,由传统的政治化、道德化的价值倾向转变为以经济为基础的功利实用倾向,开始全面重新审视并高度重视自我价值,显示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崇尚价值主体的自我化。个别的当其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会强调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来决定其的价值取向与价值目标。但也应当看到当代大学生自我独立的执著表明他们有极强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和个性。 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注重与自己实际利益关系密切的理想目标的实现,尊重和服从国家利益,但他们并不希望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他们愿意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但也要看自己从中有无实惠;他们憧憬未来,勾画蓝图,但首先要考虑自己置身其中的价值体现。一些大学生“急功近利”,以“个人价值的实现”为借口,轻理想重实惠,缺乏远大理想。 但也应当看到当代大学生将理想目标进行世俗化理解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再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意义、伟大理想等概念只是变得“隐性”了。 学习观、职业观 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转变,特别是就业的压力,使得许多大学生开始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开始由单纯的知识积累转向自身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知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面向新世纪,把自己塑造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目标。于是不少大学生不断给自己“充电”,树立起二次教育、终身教育的观念。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学习只是为了混一张文凭,不具有真才实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当代大学生自主选择职业的意识增强,不同利益关系的出现给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追求提供了众多的选择方向,追求职业所带来的实际利益成为求职大学生的首要目标。一项对上海重点学校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发现:73%的大学生概括自己的职业选择是所谓“新三到”(到国外去,到沿海去,到赚钱最多的地方去)这些调查说明,当代大学生以个人需要为中心,以实用有效为价值目标的自我设计方向和功利主义倾向。 交际观、爱情观、消费观 当代大学生的交际环境变为虚拟与真实交错的二维空间。以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支持的网络打破了传统的人际交往的生活方式,使他们走向了跨时空、跨地域的网络沟通时代,这一方面促进了当代大学生交往的便捷性,有利于新型代际关系的形成,但这又使人际交往变得虚拟化,一部分大学生成了“数字化”人;在现实中,当代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热情、诚实、开朗、大方,开创了现代交际新风尚。但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注重经济利益,趋向功利化和世俗化。 当代大学生逐渐放弃了传统的神圣爱情观和责任婚姻观,呈现出“物质化”趋势,“游戏化”味道。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西方所谓“解放爱情”思潮给爱情以强大冲击,使爱变成了利益权衡。道德责任感的淡化,不求天长地久,但要曾经拥有的“快餐式爱情”观,把价值观引向畸形的、虚无的误区,由此造成所谓的“精神表层化”的现代病,同时爱情也由传统的“爱情独占”观发展到“爱情多元”观。 当代大学生追求消费时尚,消费行为往往强调个性和象征性,求新求美求变求异。他们炫耀消费、超前消费、攀比消费和冲动消费,注重身份,讲究情调,从而导致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蔓延。

  • 索引序列
  • 中学生消费的调查与研究论文
  • 学生消费情况的研究调查论文
  • 大学生消费行为与研究论文
  • 学生消费研究论文
  •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分析与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