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藿香的药理研究论文

藿香的药理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藿香的药理研究论文

1,解痉、镇痛、镇吐、镇静。2,推进胃肠蠕动。3,增强胃肠道的吸收功能。4,阻断Ⅰ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该品主要有止吐,镇痛、解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和抑菌作用。⒈镇吐:药理实验证明,藿香正气水有镇吐作用。⒉镇痛:藿香正气水对醋酸刺激性疼痛反应(扭本法)有明显镇痛作用。⒊解痉:藿香正气丸(水)对兔离体十二指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对抗拟胆碱药所引起的肠痉挛;对拟胆碱药引起的狗及兔在体肠痉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对抗水杨酸毒扁豆碱引起的肠痉挛,其效果与阿托品对肠痉挛的作用相似。对离体肠平滑肌的自发活动有抑制作用,又能对抗氯化钡引起的肠痉挛,故对肠管平滑肌尚有直接抑制作用。藿香正气水对离体豚鼠、兔十二指肠的自动收缩及对组胺、乙酰胆碱、氯化钡所致的回肠收缩均有良好的解痉作用,并可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小鼠子宫收缩。⒋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用硫酸镁致腹泻的小鼠,经用藿香正气丸治疗,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渗入3H-TdR(氚标的胸腺嘧啶核苷)指数增高,而对照组比正常组(不致泻)低,给药组则接近正常组水平。揭示藿香正气丸能提高小鼠免疫功能,并能促进受损伤的肠段修复。⒌抗菌:藿香正气水对藤黄八叠球菌等8种细菌均有抗菌作用,尤其对藤黄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较强。并对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光皮癣菌、大脑状毛癣菌、石膏样小胞子菌、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及皮尖芽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药理作用】:解痉作用:藿香正气滴丸对兔离体十二指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对抗拟胆碱药所引起的肠痉挛。镇痛作用:藿香正气滴丸对醋酸刺激肠管或肠系膜引起的内脏躯体反射性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胃肠蠕动推进作用:藿香正气滴丸对小鼠胃肠道输送机能有显著影响。镇吐作用:藿香正气滴丸有明显的镇吐作用。增强细胞免疫功能:藿香正气滴丸能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并能促进受损伤的肠段修复。抑菌作用:藿香正气滴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八叠球菌、甲乙副伤寒杆菌、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等八种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藿香正气滴丸的临床应用:感冒:胃肠型感冒、流行性感冒表现为:怕冷发热,头身困重疼痛,胸腔满闷,恶心不想饮食。呕吐:急性胃炎表现为:呕吐,胸腹胀痛,发热怕冷,周身酸困疼痛。泄泻:急性肠炎表现为:腹泻突然发作,大便清稀,腹痛肠鸣,胸腹胀闷,不思饮食,怕冷发热,周身酸痛。霍乱:急性胃肠炎表现为:突然呕吐腹泻,胸腔满闷,怕冷。中暑:表现为:夏季突然发热怕冷,头晕昏沉,胸腔满闷,恶心欲吐,重则昏倒。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 广藿香含挥发油约, 油中主要成分是广藿香酮(Pogostone)和广藿香醇(Patchouli alcohol).其他成分有苯甲醛(Benzaldehyde)、丁香油酚(Eugenol)、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等. 从广藿香中分离出黄酮类化合物芹黄素(Apigenin)、鼠李黄素(Rhamnetin)、商陆黄素(Ombuine). 藿香含挥发油, 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酚(Methylchavicol), 占80%以上.并含茴香醚(Anethole)、茴香醛(Anisaldehyde)、d-柠檬烯(d-Limonene)、对-甲氧基桂皮醛(p-Methoxycin- namaldehyde)、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3-辛酮(3-0ctanone)、3-辛醇(3-0ctanol)、对-聚伞花烯(p-Cymene)等. 从藿香中分离出刺槐黄素(Acacetin)、椴素(Tilianine)、蒙花甙(Linarin)、藿香甙(Agasta- choside)、异藿香甙(Isoagastachoside)、藿香素(Agastachin).此外, 尚含少量鞣质、苦味质等成分.药理作用: 1. 抗真菌作用 实验证明, 藿香煎剂(8%~15%)在试管内对许兰毛癣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乙醚浸出液、醇浸出液、水浸出液亦能抑制多种致病性真菌.试验表明, 藿香乙醚浸出液、醇浸出液、水浸出液及煎剂对趾间毛癣菌及足跖毛癣菌的抑菌浓度分别是3%、5%、10%、15%, 提示浸出液的抗菌能力比煎剂为强. 2. 抗钩端螺旋体作用 藿香水煎剂在浓度为 15mg/ml 时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当浓度增至 31mg/ml 时对钩端螺旋体有杀灭作用. 3. 抗病毒作用 有报告指出, 藿香中的黄酮类物质有抗病毒作用.从藿香中分离出来的成分可以抑制消化道及上呼吸道病原体——鼻病毒的生长繁殖, 藿香中有抗病毒作用的成分是黄酮(黄碱素成分).以该成分为主, 合成的抗病毒性更强、内服易吸收的药物用于鼻病毒感染者, 效果良好. 4.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藿香中的挥发油有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的作用.但藿香煎剂对胆囊无收缩作用.

藿香的药理研究进展论文

该品主要有止吐,镇痛、解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和抑菌作用。⒈镇吐:药理实验证明,藿香正气水有镇吐作用。⒉镇痛:藿香正气水对醋酸刺激性疼痛反应(扭本法)有明显镇痛作用。⒊解痉:藿香正气丸(水)对兔离体十二指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对抗拟胆碱药所引起的肠痉挛;对拟胆碱药引起的狗及兔在体肠痉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对抗水杨酸毒扁豆碱引起的肠痉挛,其效果与阿托品对肠痉挛的作用相似。对离体肠平滑肌的自发活动有抑制作用,又能对抗氯化钡引起的肠痉挛,故对肠管平滑肌尚有直接抑制作用。藿香正气水对离体豚鼠、兔十二指肠的自动收缩及对组胺、乙酰胆碱、氯化钡所致的回肠收缩均有良好的解痉作用,并可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小鼠子宫收缩。⒋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用硫酸镁致腹泻的小鼠,经用藿香正气丸治疗,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渗入3H-TdR(氚标的胸腺嘧啶核苷)指数增高,而对照组比正常组(不致泻)低,给药组则接近正常组水平。揭示藿香正气丸能提高小鼠免疫功能,并能促进受损伤的肠段修复。⒌抗菌:藿香正气水对藤黄八叠球菌等8种细菌均有抗菌作用,尤其对藤黄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较强。并对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光皮癣菌、大脑状毛癣菌、石膏样小胞子菌、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及皮尖芽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1,解痉、镇痛、镇吐、镇静。2,推进胃肠蠕动。3,增强胃肠道的吸收功能。4,阻断Ⅰ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 广藿香含挥发油约1

藿香具有发表解暑的功效,治疗夏季中暑引起的恶心呕吐,汗出,昏厥,有很好的作用。藿香还可以治疗气滞胃痛等症,还有止泻的功效,对腹痛腹泻有很好的疗效。

藿香,中药名。为唇形科草本植物广藿香Pogostemincablin(Blanco)Benth.或藿香Agastacherugosus().的地上部份。前者习称“广藿香”主产于广东、台湾等地。后者习称“土藿香”,全国各地均产。又名:合香、苍告、山茴香等。原植物喜生于山坡或路旁。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寒,怕旱,一般土壤均可生长。

【入药部位】:全草入药。

【性味归经】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临床用名有藿香、广藿香。

【中医古籍相关论述】

《本草图经》:脾胃吐逆为要药。

《药类法象》:气微温,味甘辛。疗风水,去恶气。治脾胃,吐逆、霍乱、心痛。

《药性赋》:味甘,气温,无毒。可升可降,阳也。其用其二:开胃口能进食,止霍乱仍除呕逆。

《汤液本草》:气微温,味甘辛,阳也。甘苦,纯阳,无毒。入手足太阴经。

《象》云:治风水,去恶气,治脾胃吐逆,霍乱心痛。去枝、梗用叶。

《心》云:芳馨之气,助脾开胃止呕。

《珍》云:补卫气,益胃进食。

《本草》云:主脾胃呕逆,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温中快气,治口臭,上焦壅,煎汤漱口。入手、足太阴,入顺气乌药汤则补肺,入黄芪四君子汤则补脾。

《本草发挥》:洁古云:性温味苦,气厚味薄,浮而升,阳也。补肾气,进饮食。去枝茎,用叶。

《本草经疏》:藿香禀清和芬烈之气,故其味辛,其气微温、无毒。洁古:辛甘,又曰甘苦。气厚味薄,浮而升,阳也。东垣:可升可降,阳也。入手足太阴,亦入足阳明经。风水毒肿,病在于脾,恶气内侵,亦由脾虚邪入,霍乱心腹痛皆中焦不治之证。脾主中焦,香气先入脾,理脾开胃,正气通畅,则前证自除矣。苏颂以为脾胃吐逆为要药。洁古谓其助胃气,开胃口,进饮食。海藏谓其温中快气。肺虚有寒,及寒郁热壅于上焦,饮酒口臭,煎汤饮之。皆辛温入肺入脾,清上治中之功也。《景岳全书》:味辛微甘,气温。气味俱薄,阳也,可升可降。此物香甜不峻,善快脾顺气,开胃口,宽胸膈,进饮食,止霍乱呕吐,理肺化滞。加乌药等剂,亦能健脾;入四君同煎,能除口臭。亦疗水肿,亦解酒秽。

《本草备要》:宣,去恶气。辛甘微温。入手足太阴。肺、脾。快气和中,开胃止呕,胃弱、胃热而呕者忌用。去恶气,进饮食。治霍乱吐泻,心腹绞痛,肺虚在寒,上焦壅热。能理脾肺之气。古方有霍香正气散,正气通畅,则邪逆自除。

【现代药理研究】

1.  藿香提取物能扩张微血管,略有发汗作用。

2.  藿香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有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收敛止泻的作用。

3.  藿香煎剂、乙醇浸液对多种毛菌、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煎剂对钩端螺旋体小剂量有抑制作用,大剂量有杀死作用。藿香中的黄酮类物质对呼吸病原体有明显抑制作用。

4.  藿香挥发油具有防腐作用。

藿香正气口服液论文参考文献

方中以藿香芳香化湿,理气和中,兼表解是主药。以紫苏叶、白芷发表解汗,并增强藿香理气散寒之力为辅药。佐苍术、厚朴、大腹皮燥湿除满;陈皮,生半夏行气降逆,和胃止呕;配桔梗开胸膈;用茯苓、甘草健脾利湿,加强运化功能。各药配合,使风寒得解,湿滞得消,气机通畅,胃肠调和。共奏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效。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亦常用“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等名词诊断,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病原体 90% 以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

中药治疗本病独具特色,具有缩短病程及退热时间,改善咳嗽、鼻塞、流涕、咽红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功效,临床使用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用药过程中存在辨证不准确,使用不恰当情况,存在重复、叠加用药,容易增加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

《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中指出:

一、 小儿上感伴腹胀、便秘,单独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治疗 3 4 天,可缓解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缩短退热时间,改善腹胀、便秘、食欲。 使用条件 :6个月 1岁,1次 1 2 g;1 3岁,1次2 3 g;4 6岁,1次3 4 g;7 9岁,1次 4 5 g;10岁以上,1次 6 g;1天3次。

二、 小儿上感伴咽红肿痛、大便秘结 单独使用 芩香清解口服液 治疗 3天 ,可有效退热,改善鼻塞浊涕、咽痛、便秘症状。 使用条件 :6个月 3 岁,1次5 mL;3 7 岁,1次10 mL;7 14 岁,1次15 mL;1天3次。

三、 小儿急性咽 - 扁桃体炎或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或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对小儿急性咽 - 扁桃体炎患者 单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治疗 5 7 天 ,可改善咽痛、咽红肿症状;对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患者,推荐 单用5天 治疗,可改善发热、拒食、流涎症状,缩短疱疹消失时间;对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患者,推荐 联合抗生素使用5 天 治疗,可缩短退热时间及扁桃体脓性分泌物消退时间。 使用条件 :3 岁以内,1次3mL,3 5 岁,1次5mL,6 9 岁,1次 mL,10 14岁,1次10 mL,1天3次。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药性寒凉,脾胃虚寒者慎用。

四、 小儿上感伴咽红、大便干结或有疱疹性咽峡炎 单独使用 小儿双清颗粒 治疗 3 5 天 ,可缩短退热时间,改善鼻塞、咽红、便干症状;联合应用利巴韦林气雾剂 5 7 天,可缩短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疱疹消失时间。 使用条件: 周岁以内,1次 1 2 g;1 3 岁,1次 2 3 g;4 6 岁,1 次 3 4 g;7 岁以上,1次 4 5 g,1天3次;重症者于服药后2 h加服 1 次。

五、以 发热、鼻塞流涕、咳嗽为主 的小儿上感。单独使用 小儿解表颗粒 治疗3天,可改善发热、鼻塞流涕症状。 使用条件 :1 2 岁,1 次 4 g,1天2 次;3 5 岁,1 次4 g, 1 天3次; 6 14 岁,1次8 g,1天 2 3 次。

六、 以发热、鼻塞清涕为主 的小儿上感 单独使用 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 (颗粒)治疗3天,可缓解鼻塞流涕,缩短退热时间。 使用条件 :1岁以内,1 次5mL;1 3 岁,1次10mL;4 6 岁,1次15mL;7 14 岁,1次20 mL;1天3次。

七、 小儿上感咳嗽伴呕吐 单独使用 健儿清解液 治疗 3 天,可缩短退热时间,改善呕吐、腹泻、咳嗽、咽痛症状。 使用条件 :1次 10 15 mL,婴儿1次4mL,5岁以内,1次8 mL,6岁以上酌加,1天3次。

八、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或急性扁桃体 炎 辅助使用 儿童型开喉剑喷雾剂 ,治疗 3 5 天 ,可缩短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及扁桃体脓性分泌物消退时间,改善咽痛、流涎症状。 使用条件 :每次适量,喷患处,6 10 次/天。

九、 小儿上感伴咳嗽、咳痰 联合使用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治疗 5天 ,可改善发热、咳嗽、咳痰、鼻塞流涕症状。 使用条件 :用法用量:1 3 岁,1次10mL,1天3次;4 7 岁,1次 10mL,1天4次;8 12 岁,1次20mL,1天3次。

十、 以发热、头痛、四肢酸痛、咽痛 为主的小儿上感 单独使用 连花清瘟胶囊 ,治疗3 天,可缓解咽痛、头痛、四肢酸痛症状,缩短退热时间。 使用条件 :3 5 岁,1次1粒,6 10 岁,1次2粒,>11岁,1次4粒,1天3次。对于服药困难患儿,可去掉胶囊,将药粉溶于水冲服。

十一、小儿上感伴发热、惊厥或有疱疹性咽峡炎 镇静止惊基础上联合使用 儿童回春颗粒 治疗 3 7 天,可减少高热惊厥发作;联合应用 利巴韦林7天 ,可缩短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发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及流涎时间。 使用条件 :用法用量:1岁以内,1次 g;1 2 岁,1次 g;3 4 岁,1次3g;5 7 岁,1次5g;1天2次 3次。

十二、以头昏、脘腹胀满、呕吐泄泻为 主的小儿上感 单独 使用藿香正气口服液 治疗 3 5 天,可有效改善腹胀、呕吐症状。 使用条件:1岁以内,1 次 mL;1 3 岁,1次5 mL;4 7岁,1次7mL;8 14 岁,1次10mL,1天2次。

参考文献:《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指南》

藿香正气液不含酒精。

《中国药典》第1726页中,藿香正气口服液的【制法】中非常明确的写着:

以上十味,厚朴加60%乙醇加热回流1小时,取乙醇液备用.....合并上述各滤液,浓缩......加入甘草浸膏,混匀,加入2倍量乙醇使沉淀,滤过,滤液与厚朴乙醇提取液合并,回收乙醇,加入吐温80与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的混合液及上述蒸馏液,混匀,加水使全量成1025ml,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静置,灌装,灭菌,即得。

也就是说,虽然在藿香正气口服液的提取制剂过程中用到了乙醇,但是最后都回收除去了,最终的成品液体不含有乙醇。

藿香正气液与藿香正气水,二者看似一样,成分也大体相同,区别就在于藿香正气水含有乙醇,即酒精,新闻里说的喝了会被“抓酒驾”的就是藿香正气水。但是藿香正气液不含酒精,司机可以正常服用。

注意事项:

中暑不可盲目服用藿香正气类产品。

藿香正气属温热性质,并不适合盛夏高温暴晒、出汗过多导致的暑热。

如果是三伏天因为吃喝寒凉的食物饮料,吹电扇或者空调而感冒了,发热不明显,伴有食欲不振、腹胀的患者可以服用。

参考将来来源:人民网-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一字之差效果大不同

参考将来来源:人民网-藿香正气液和正气水不一样!这些一字之差的中成药有啥区别

中药香囊的研究及发展现状论文

可以用八角、沉香、冰片、细辛。

香囊防病真正引起人们注意是在1973年,长沙马王堆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一批香囊和香枕,里面的药物有茅香、桂皮、花椒、杜蘅、辛夷、佩兰等,气味芳香,说明香囊在那个时候,已经成为人们随身携带以防病的重要手段。

香囊又称香袋、香球、佩帏、容臭,亦俗称荷包,起源于人类的原始生态意识,主要的是用于驱邪辟祟。香囊的制作离不开香料,这些香料大多为气味芳香的中药,而这些药品多为辟秽祛浊之品。古代医学家认为传染病的发生,是感染了一种秽浊之气,治疗方法就要化浊辟秽。中医认为芳香的药物性多辛散,具有化浊辟秽、开窍醒脑的功效。 清代医学家叶桂在其 《临证指南医案》 中指出:“疫疠秽邪从口鼻吸收,分布三焦,弥漫神识。”可见疫疠邪气易从口鼻侵入。香囊之药性可从口鼻、皮肤毛窍、汗孔入腠理,通过气血经络的运行输送到达脏腑而遍布全身,起到鼓舞正气、抵御外邪的作用。 现代研究认为,中药香囊里中草药浓郁的香味散发,可在人体周围形成高浓度小环境,而中药挥发油成分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能够刺激人体呼吸道黏膜产生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这种抗体对病毒和细菌有较强的灭杀作用,有助于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香囊可随时佩戴于胸前,也可悬挂在屋中。香囊佩戴久了,还可将香粉取出焚烧,香药燃烧时所散发的气味,对空气中自然菌有一定清除作用。 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中多处记载,谓凡疫气流传,可于房内用苍术、艾叶、白芷、丁香、等香药焚烧以进行空气消毒辟秽。 再把药包放在香袋里面扎紧,挂在身上或包上,香飘一整天。 佩戴香囊,让周身沐浴在草本香气中,扶持体内正气,净化居家环境,保持好的情绪。今年香囊的配方较往年略有不同,更加注重“防疫”的功效,主要香料是艾草、苍术、石菖蒲和藿香,另外辅以乳香、公丁香、薄荷、陈皮等香药。 香囊内置香药的成分及其功效: 艾草: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每逢端午,民间都有挂艾叶的习俗,用以辟邪驱灾,祈求百福。 苍术: 《本草纲目》言苍术“能除恶气,古今病疫及岁旦,人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本草正义》:“苍术,气味雄厚,能彻上彻下,燥湿而宣化痰饮,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故时疫之病多用之,最能驱除秽浊恶气” 藿香 :化湿醒脾,辟秽和中,解暑,发表。 佩兰: 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 公丁香: 温中降逆,补肾助阳,治疗脾胃虚寒,能发诸香 石菖蒲 :芳香辟浊,解毒驱邪,镇静安神,醒脾和胃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山奈: 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理气止痛 白芷 :理气燥湿,祛风止痛,活血生肌 香茅草 :祛风通络,驱除蚊虫,止咳平喘薄荷: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中药香囊中的药物散发出持续的芳香气味,可刺激人体呼吸和感觉器官,,以提高神经兴奋性。而且香囊中不含对身体有害物质,老少均适用。

药方组成:艾叶,白芷,石菖蒲,苍术,佩兰,霍香,薄荷,各等份,加冰片少许。制法:所有药材粉碎成粗末,装入香囊中即可。

中药香囊源自中医里的“衣冠疗法”,利用穿着的衣帽、鞋袜或饰物将药物佩戴在身上,让药物成分经过口鼻吸入、皮肤、经络吸收,从而起到阻挡毒虫污秽之物、防御疾病的功效。

用法:胸前佩戴,可对准膻中穴,此穴本就有开胸解郁的作用。

香囊所特有的香气,可令百虫退避。古时缺乏防蚊虫药物,普通人家中也无蚊帐,人们就会在身上、床头挂上香囊,起到驱蚊虫而不杀虫的作用。

这类香囊主要由苍术、白芷、川芎、羌活、独活、薰衣草、樟脑等组成,气味辛燥雄厚,香味持续时间长。

人们在长期同各种病魔斗争过程中,发现饮雄黄酒、佩戴香包能驱邪解毒,自有它的医理。在春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以作驱虫祈福之用。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有佩“绎囊”,“避疫气,令人不染”的记载。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中药香囊对多种致病菌、病毒都有抑制作用,具有除邪辟秽、鼓舞正气、疏风解表散邪、清气开窍等功效。

现代研究认为中药香囊里的中草药浓郁的香味散发,在人体周围形成高浓度的小环境,而中药成分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芳香气味能够兴奋神经系统,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提高,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的生成,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中医药理指出,芳香药通过肌肤、穴位、经络等途径“渗入”人体,能起到活血化淤、平衡阴阳的作用。

芳香药物的挥发油透过皮肤与黏膜被人体吸收,吸入挥发油刺激大脑神经系统以调节机体。长期佩戴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具有开窍宁神、醒神益智、养心活血等功效。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了用辰砂装囊,戴身及髻中,用治不寐的经验。

现代有研究认为,中药香囊芳香之气通过鼻腔、口腔、咽腔黏膜和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经过肺的气血交换进入体内,调节脑部血液的循环,能达到疏通气血的功效,刺激大脑前叶分泌释放荷尔蒙,舒缓神经,缓解焦虑,提高睡眠质量。

香椿的研究论文

香椿叶根部是浅绿色,叶梢部是黄褐色;而臭椿叶根部是深绿色,叶梢部是灰绿色。另外,香椿叶的边缘有稀疏锯齿;而臭椿叶则没有。

拼音: xiāng chūn ;chòu chūn

造句:

香椿

1 香椿树很高很高,足足有两层楼高。树冠郁郁葱葱,覆盖着整个院子。夏天骄阳似火,我们的小院却树影婆娑,显得十分凉快。我们在树下做功课、打扑克,有时爷爷、奶奶在树下喝茶聊天,爸爸妈妈在树下看报谈心。

2 将菜码、炸酱拌面条而成。将黄瓜、香椿、豆芽、青豆、黄豆切好或煮好,做好菜码备用。

3 目的:确定香椿和臭椿的最佳鉴别方法.

4 香椿具有开胃、调节人体内分泌等功能,是高档宾馆的知名芽菜.

5 前言:目的:确定香椿和臭椿的最佳鉴别方法。

臭椿

1 目的:确定香椿和臭椿的最佳鉴别方法.

2 前言:目的:确定香椿和臭椿的最佳鉴别方法。

3 臭椿单性花的形成是由于两性花中雌蕊原基的退化所造成,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 研究了臭椿皮中抗癌活性物的快速提取分离方法。

5 本论文采用索式提取法,以不同提取溶剂,提取了所取臭椿和夹竹桃内含活性成分,并对其做了初步的检测。

从外表看,没有区别!味道大不一样!当然香椿香了。家中栽种很好啊!我们山东很多家庭都有栽种!

……

香椿有补虚壮阳固精、补肾的功效。

美容养颜

用鲜香椿芽捣取汁液抹面,可治疗面疾、滋润肌肤,具有较好的养颜美容功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润泽肌肤。

开胃健脾,去油解腻

香椿可健脾开胃,增加食欲。早在唐代,香椿就列入贡品。那时的皇帝已经懂得用香椿去除油腻了。

防治外感风寒

民间用香椿煮水服用,治疗高烧头晕等病。

治脱发

香椿芽及心,洗净捣烂,涂擦脱发处,可促使头发重生。

预防非典

据说,对“非典型性肺炎”也有一定的预防治疗作用。

香椿的做法大全

香椿自古以来深得人们喜爱,吃香椿的传统更是由来已久。香椿的食用花样繁多,炒、拌、蒸、炝都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域和个人的口味爱好,以及饮食习惯都会变化出不同的吃法,最常见的有盐淹香椿、香椿拌豆腐、香椿炒鸡蛋、香椿拌鸡丝、油炸椿芽鱼等。典型的菜肴如北方的“香椿拌豆腐”、四川的“椿芽炒鸡丝”等。至于陕西的“炸香椿鱼”,更是负有盛名的传统菜。将洗净的香椿和蒜瓣一起捣成泥状,加盐、香油、酱油、味精,制成香椿蒜汁,用来拌面条或当调料,更是别具风味。

香椿炒鸡蛋

材料:

香椿50克、鸡蛋、色拉油50毫升、食盐2克。

做法:

(1)香椿洗净,过开水焯烫30秒-1分钟时间,看香椿芽由红变绿即可。

(2)捞出过凉水浸泡,滤干水份。切碎,打入鸡蛋,拌匀备用。用前先放盐,不能早放。

(3)锅里热油,大火,倒入蛋液。迅速翻动,至蛋液半凝固。

(4)立刻关火,再继续翻动几下,利用余温使得鸡蛋全部凝固即可,这一过程也就一分钟时间。切莫炒起来没完,如果鸡蛋一老,就不好吃了。然后用铲子把炒好的香椿鸡蛋往中间聚合,扣上一个平盘,倒扣锅子,鸡蛋饼就在盘里了。这一过程也要快,不能让鸡蛋在热锅里太长时间,防止底部变老。

香椿拌豆腐

材料:

豆腐(内酯)1盒、香椿100克、食盐克、生抽5克、剁椒10克。

做法:

(1)内脂豆腐取出放入盘中用清水冲洗一下。

(2)将内脂豆腐切成大块儿。

(3)香椿洗净先过开水焯一下,变绿后过凉水捞出备用。

(4)香椿切成末放入碗中,加入盐、生抽和剁椒。

(5)倒入少许温水搅拌均匀。

(6)将拌匀的香椿倒入内脂豆腐上面,吃的时候拌匀即可。

炸香椿鱼

材料:

香椿200克、鸡蛋2个、豆油100克、食盐2克、花椒适量、小麦面粉半杯、花椒粉适量。

做法:

(1)将香椿洗净,用开水略烫,控水备用,鸡蛋打入碗中搅拌均匀。

(2)鸡蛋液中加盐、面粉、花椒面调成鸡蛋糊。

(3)将香椿均匀的沾上鸡蛋糊。

(4)锅内油烧至5-6成热,放几颗花椒炸香。

(5)将粘好面粉的香椿芽裹上蛋糊投入锅内炸熟捞出即可。

香椿拌鸡丝

材料:

香椿1把、鸡胸脯肉1块、色拉油、食盐、料酒、淀粉、白糖适量、味精、香油少许、鸡蛋白(鸡蛋清)1个。

做法:

(1)鸡胸肉洗净,切成条。

(2)添加料酒、蛋清和淀粉抓匀,腌制10分钟。

(3)入开水中滑一下,变色后捞出,沥干水分备用。

(4)香椿芽去蒂,洗净,入开水中焯一下。

(5)变色后捞出,晾凉。

(6)切成段。

(7)和鸡丝混合。

(8)添加盐、糖和味精拌匀。

(9)添加一点点香油拌匀。

(10)起油锅,烧热油。

(11)趁热浇在香椿鸡丝上。

(12)拌匀即可。

香椿苗豆皮卷

材料:

豆腐皮2张、香椿(苗)50克、猪肉馅100克、色拉油、蒜、甜面酱、细香葱、红尖椒适量

做法:

(1)香椿苗和香葱洗净。豆皮展开,把香椿苗和香葱铺好,然后轻轻卷起,用香葱系个葱结,最后切成几段。

(2)小米辣和蒜切末。

(3)热锅凉油,放入蒜末,小米辣煸炒,再放入肉糜炒出水分。

(4)倒入甜面酱,小火翻炒匀后加入清水,该大火烧开,转中火慢慢收汁,吃的时候用豆皮卷蘸着肉酱即可。

如何安全食用香椿

香椿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远高于一般蔬菜;有资料表明,平均每公斤香椿中含有30毫克以上的亚硝酸盐,老叶中更是高达每公斤毫克,容易引发亚硝酸盐中毒,甚至诱发癌症。而且香椿中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蔬菜,还有生成致癌物亚硝胺的危险,故而食用香椿具有安全隐患。那么,怎样才能吃到安全又营养的香椿呢?

选择新鲜质嫩的香椿芽

香椿发芽初期和采摘后不久亚硝酸盐的含量是最少的,随着香椿芽的长大和运输过程中的积累,香椿中的亚硝酸盐会逐渐增多,吃多了以后对人体健康不利。

焯烫除去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如果香椿芽已经不够新鲜,但香气犹在,扔掉又很可惜,那么不妨焯烫一下。在沸水中焯烫1分钟左右,可以除去三分之二以上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同时还可以更好地保存香椿的绿色。

腌制椿芽时间长一些

很多人喜欢把香椿用盐腌两三天再吃,这是一个非常不安全的习惯。香椿腌制之后,亚硝酸盐的含量会迅猛上升,在三四天的时候达到高峰。焯烫之后再腌制,可以大大减少硝酸盐含量,也就降低了腌香椿的危险,但是最安全的做法还是把焯烫后的香椿腌到一周之后,待亚硝酸盐含量降低之后再食用。

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食用

香椿本身维生素C含量高于普通蔬菜水果,如果能够吃新鲜香椿,维生素C可以帮助阻断致癌物亚硝胺的形成。

速冻之前也要焯一下

香椿是季节性蔬菜,很多人喜欢把它冻藏起来,周年食用。但是,香椿速冻之前也要焯一下。研究数据表明,焯烫50秒钟之后再冻藏,不仅安全性大大提高,而且维生素C也得以更好地保存。冻藏2个月时,焯烫过的香椿中维生素C含量相当于鲜品的71%,而没有烫过的只有35%。同时,无论是颜色还是风味,都是烫过再冻的更为理想。焯烫之后,装入封口塑料袋,放在冰箱速冻格中,即可储存1个月以上,保持嫩绿和芳香特色。

香椿和臭椿的区别

吃野菜一定要安全第一。不熟悉或不认识的尽量不吃,而且最好现买现吃。

经常有人把香椿与臭椿混淆,会误食臭椿。

香椿与臭椿都是多年生乔木,但不是一个科属。前者属于楝科,后者属于苦木科。二者在“长相”方面虽相似,但仍有差别。香椿根部是浅绿色,叶梢部是黄褐色;而臭椿根部是深绿色,叶梢部是灰绿色。香椿叶的边缘有稀疏锯齿,而臭椿叶则没有。

此外,更大的一个特点是香椿每一枝叶片数目总是双数。比如,六对、七对、八对等。而臭椿每一枝叶片数目则是单数,它总是在几对之外,上端再多长出一片来,形成六对半、七对半、八对半等。

另外,从气味上也能鉴别出香椿和臭椿来。香椿有一种特别的香味,而臭椿气味怪异。中药文献记载,臭椿有“小毒”,只供煎汤外洗使用。吃了臭椿虽无大碍,但最好还是不吃。

孕妇可以吃香椿吗

孕妇可以吃香椿。从香椿的营养成分及价值来看,孕妇吃些香椿也有促进食欲、清热解毒、美容护肤等作用。此外,香椿因含有维生素E和性激素物质,所以也有补阳滋阴的作用,有“助孕素”的美称。女性准备怀孕期间也可以吃些,有助于怀孕。

从香椿的性质上来看,香椿性凉,建议在怀孕早期尽量不要食用,否则易导致流产。而在中后期则无大碍。

香椿的注意事项

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辅助治疗肠炎、痢疾、泌尿系统感染的良药。

肾阳虚衰、腰膝冷痛、遗精阳痿、脱发者宜食之。

禁忌人群

香椿为发物,多食易诱使痼疾复发,故慢性疾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

督灸的忌口。

阴虚的人吃了香椿后容易加重肝火,尤其是像糖尿病人这样属于阴虚、燥热的患者,吃了对病情的恢复没有好处。

另外,有眼疾的人,也应少吃香椿,否则会对眼部疾病的治疗产生不利影响。

野菜会引起日光性植物性皮炎,食用后应避免阳光的照射,食用荠菜、马兰、香椿等野菜过敏因人而异,过敏性体质或抵抗力较差的人群应尽量避免食用,如果出现异常要立即就医,以免拖延病情。

食用禁忌

香椿和牛奶不能一起吃,容易导致腹胀。

香椿和菜花不能一起吃。因为香椿中含有丰富的钙质,而菜花中所含的化学成分会影响到钙质的消化和吸收。

香椿和黄瓜不能一起吃。黄瓜中含有维生素C分解酶,会破坏到香椿中的维生素C,影响人体对维生素C的吸收,使营养大大降低。

香椿属于含钾量高的食物。在服用安体舒通和补钾药时,如果与含钾量高的食物同用,容易引起高钾血症,出现胃肠痉挛、腹胀、腹泻等症状。

香椿不宜和动物肝脏同食。香椿含维生素C,动物肝脏中的铜铁离子极易使维生素C氧化而失效,导致营养成分大为下降。

服用维生素K时不应食香椿。香椿所含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K有相互抵消作用,既使维生素K的治疗作用降低,也使香椿的营养价值降低。

食用季节

俗话说“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如木质。”意思就是说谷雨节气以前的香椿很嫩,而过了谷雨,香椿就老了,所以食用香椿最好在谷雨节气以前食用,因为谷雨后食用的话,不仅香椿的口感乏味,营养价值也大大降低了。

食量建议

每餐30~50克,据《食疗本草》载“椿芽多食动风,熏十二经脉、五脏六腑,令人神昏血气微。若和猪肉、热面频食则中满,盖壅经络也”,故不可过量食之。

吃香椿当心过敏

野菜会引起日光性植物性皮炎,食用后应避免阳光的照射,食用荠菜、马兰、香椿等野菜过敏因人而异,过敏性体质或抵抗力较差的人群应尽量避免食用,如果出现异常要立即就医,以免拖延病情。

香椿的选购

选购香椿的时候,要看颜色碧绿、具有香味、无腐烂的香椿为好,长度在10厘米以内为佳。

香椿的存储

香椿应该防水,不要在烈日下暴晒,放置于阴凉通风处,可储存1-2天。

全年都吃鲜香椿之香椿储存二法:

(一)

很久前人们没有冰箱的时候,大多采用这样腌制的方法:摘下的鲜香椿,不要洗,放入无油无水的容器里,直接放入盐,可以多放一些。然后用手把香椿与盐搓匀。置阴凉处腌制1周左右,然后摊开风干几天。之后,就可以放入塑料袋里密封储存了。这样可以储存半年没有问题。吃前先泡开,然后过水焯烫一下。可以炸香椿鱼,可以炒鸡蛋等。这样腌制的香椿放置时间长,吃时有韧劲,但不够新鲜,不过同样也可保留香椿之味。

(二)

如果我们多采用这样的方法:摘下的鲜香椿,洗净,然后过热水焯烫一下,看香椿由红变绿即可。捞出,浸泡凉水几分钟。然后挤干水份。分成一份一份,装入保鲜袋中,卷起来,封口。直接入冰箱冷冻。这样同样可保存半年之久,而且,化冻之后香椿味十足,和鲜的没多少区别。

经过焯烫之后,香椿肉体已经熟了,细胞有一定的延展性,细胞内的水分经过冷冻的时候会膨胀,产生冰晶,如果没焯过而直接冷冻,冰晶容易把细胞壁刺穿,化冻之后的香椿就会塌扁,颜色也会变深。不再新鲜。

香椿树为什么会开花?

自然之友树木保护说,香椿开花不奇怪,因为香椿树原本就是能开花的。

正常生长的话,香椿树一般在生长七八年以上,就能开花结果。但在生活中,由于香椿嫩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往往刚一长出嫩芽,就被人采食了,大部分营养趋向于长叶维持生命,以至于绝大多数香椿树失去了开花的基本条件,所以,香椿树开花挂果的现象就比较少见了。

食物相克表

香椿和臭椿属不同科植物,但两者外形极为相似,故有不少人将它们混为一谈。现将两者的区别介绍如下:⑴叶数不同。臭椿为奇数羽状复叶,香椿一般为偶数(稀为奇数)羽状复叶。⑵叶子味道不同。臭椿叶子有异臭,香椿叶子有较浓的香味。⑶树干不同。臭椿树干表面较光滑,不裂,香椿树干则常呈条块状剥落。⑷果实不同。臭椿果实为翅果,香椿果实为蒴果。⑸维管束不同。观察叶痕,臭椿维管束为9个,香椿为5个。香椿与臭椿都是上海的乡土树种,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科,但两者的形态比较相象,容易把两个树种混淆,现把两者的形态特征、分布区域、生态习性的异同作一对比介绍,以便区分:na sinensis(.)Roem.(Cedreia sinensis A .Juss.) 楝科 香椿属落叶乔木,树皮暗褐色,条片状剥落。小枝粗壮,叶痕大而扁圆形,内具5维管束,偶数羽状复叶(稀奇数羽状复叶),有香气,长椭圆形或广披针形,先端渐长尖,基部不对称,全缘或具不明显的锯齿。分布广,原产中国中部,现辽宁南部,华北至东南和西南均有栽培。喜光,不耐荫,适生于深厚、肥沃的沙质土壤,在中性、酸性、钙质土均生长良好,耐轻度盐渍,对有毒气体抗性强。anthus altissima Swingle 苦木科 臭椿属皮较光滑,叶痕大而倒卵形,内具9维管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3—25,卵状披针形,先端渐长尖,基部1—2对腺体,中上部全缘,背面稍有白粉,无毛或沿中脉有毛。分布广,北纬22°—43°之间,很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湿,能耐中度盐碱土,对微酸性、石灰质土壤中均能生长;对烟尘, SO2的抗性强 。

  • 索引序列
  • 藿香的药理研究论文
  • 藿香的药理研究进展论文
  • 藿香正气口服液论文参考文献
  • 中药香囊的研究及发展现状论文
  • 香椿的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