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经典翻拍相关论文题目

经典翻拍相关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经典翻拍相关论文题目

相关题目:1.技术与艺术:动画的现实问题2.动画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思考3.让中国动画艺术映照在传统艺术的辉光下4.动画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能力指标研究 5.谈虚拟古迹漫游动画的场景设计思维方法 6.中国动画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之我见 7.给国产动画剧本的一点建议 8.有感于中国动画电影的艺术审美趋向9.国内动画的CG技术与艺术观 10.中国动画与中国美术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为什么国外动画比国内的经典

你可以先去【绘学霸】网站找“影视后期技术”板块的【免费】视频教程-【点击进入】完整入门到精通视频教程列表: 想要系统的学习可以考虑报一个网络直播课,推荐CGWANG的网络课。老师讲得细,上完还可以回看,还有同类型录播课可以免费学(赠送终身VIP)。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建议还是去好点的培训机构,实力和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几的大机构,推荐行业龙头: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 在“影视后期技术”领域的培训机构里,【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且没有加盟分校,都是总部直营的连锁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基础差的学生。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

题目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对读者具有影响力,可使读者首先明确论文研究的主题。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翻译方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点击获取更多"论文"相关内容↓↓↓

★ 优秀论文题目2022 ★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

★ 毕业论文答辩致谢词 ★

★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 ★

翻译硕士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1、《中国古代 足球 》古汉语专名与古诗词的英译处理

2、英文合同汉译中规范性的实现策略

3、以目 标语 读者为导向的 广告 翻译策略研究

4、盐城旅游文本中特色词汇的翻译问题

5、从接受美学视角探究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翻译

6、法律文献中专业术语英译的探讨

7、扬州旅游文本里 文化 因素的翻译

8、网络辅助下英语缩略语的翻译策略研究

9、有道词典在翻译中的应用

10、 英语 散文 120篇汉译项目 报告

11、徐州景点 导游词 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

12、徐州特产食品 说明书 汉英翻译研究

13、从文本功能的角度探究报刊时政新闻的汉译

14、英语长句的英译汉翻译策略实证研究---以<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教学>为例

15、《物华名胜》中复合式翻译 方法 的运用

16、《苏斯 儿童 绘本汉译过程中儿童语言的处理》

17、目的论指导下企业介绍的英译研究

18、新闻发布会口译项目报告

19、目的论视角下看中国高校宣传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20、《杨澜访谈录》同声传译项目报告

21、VOA经济报道口译过程中顺句驱动法运用的实践报告

22、预测在英语 财经 新闻口译活动中运用的实践报告

23、中国饮食文化词的口译技巧—《舌尖上的中国》口译实践报告

24、影响英汉交替传译中笔记有效信息筛选障碍的项目报告——以VOA时事新闻口译实践为例

25、视译停顿形成因素及解决方法报告

26、外事口译中译者主体性的把握

27、学生译员汉英交传训练中停顿现象研究

28、商务合同英汉互译技巧

29、英文品牌汉译

30、知识对于翻译的重要性

31、中英文化差异及其对英汉互译的消极影响

32、英语广告中修辞手法的应用及其翻译

33、<<红楼梦>>金陵判词两种译文的比较及评析

34、从红楼梦诗词翻译看翻译中的文化补偿

35、关于李后主“虞美人”的3种英译本的鉴赏

36、跨文化交际与商标翻译

37、中式菜肴的命名与翻译

38、浅谈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39、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40、英文化妆品广告之美学翻译

41、数字在中西文化中的内涵差异及数字习语翻译初探

42、浅析原语文本在目标语文本中文体的适应性

43、英语习用语翻译中的等效性研究

44、论语境在英汉翻译中的作用

45、浅析英语动画片翻译的基本原则

46、中英服饰广告的翻译

47、论英汉翻译中语篇连贯的重要性

48、论译者的风格与译风

49、经济英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

50、从翻译的美学角度浅析旅游资料的中英译

51、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52、影视字幕翻译的原则

53、影响长句翻译的因素

54、例析英译汉中形象语言的处理

英语专业 毕业 论文翻译方向题目

1、 图里规范理论视角下的《四洲志》翻译研究

2、 翻译伦理视域下杨曙辉和杨韵琴《喻世明言》英译本研究

3、 《围城》英译研究

4、 余华小说《兄弟》中的文化专有词英译研究

5、 汉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基式英译对比研究

6、 英汉交流虚构运动事件中路径和方式表征的对比研究

7、 汉语情态动词“能”字结构的翻译

8、 英汉运动事件表征方式对比研究

9、 顺应论视角下视觉动词的汉英互译研究

10、 语用顺应论视阈下汉语听觉动词的英译研究

11、 基于交往能力理论的翻译主体间性实证研究

12、 目的论视角下的电气英语翻译

13、 从符号视角看翻译中视觉非语言符号的信息处理

14、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政府公文英译策略研究

15、 女性主义视角下影视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16、 操纵论视角下政治文本的汉英翻译研究

17、 从功能对等原则看中国上古神话中神话意象的翻译

18、 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视角分析领导人演讲口译

19、 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黄帝内经》英译策略研究

20、 四字格中医术语动词的英译对比研究

21、 《红楼梦》服饰文化翻译研究探析

22、 英文传记汉译实践报告

23、 生态翻译视角下:《尘埃落定》英译本的研究

24、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两个译本中的体现

25、 描写性翻译理论框架下《西敏寺》译文的风格分析

26、 目的论视角下张爱玲《金锁记》自译本的比较研究

27、 从功能理论视角看戴译本《边城》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28、 英译诗歌韵律的定量对比分析

29、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鲁迅小说《药》《孔乙己》《风波》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30、 奈达功能对等视角下对《瓦尔登湖》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31、 语义翻译/交际翻译视角下文化特色语的翻译

32、 从关联理论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汉译本

33、 目的论视角下的《三体》英译研究

34、 性别与翻译:从女性主义翻译观对比分析《飘》的两译本

35、 目的论指导下的《舌尖上的中国》菜名英译策略

36、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美国情景喜剧字幕翻译

37、 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商标翻译研究

翻译理论与实践论文题目

1、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宏观性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2、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

3、解构视角下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

4、传教士翻译与晚清文化社会现代性

5、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翻译功能研究

6、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主体交往体系建构研究

7、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

8、论英汉翻译写作学的建构

9、 文章 学视野下的林译研究

10、口译研究的生态学途径

11、郭建中翻译思想与实践研究

12、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13、文学文本中的视觉翻译

14、外宣翻译研究体系建构探索

15、异化翻译思想探究

16、翻译的修辞学研究

17、新月派文学观念研究

18、文章学视野下的林纾翻译研究

19、翻译批评原则的诠释学研究

20、蒯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及其对英汉互译的启示

21、近代中国 留学 生 教育 翻泽研究(1895~1937)

22、叙事学视域下的外宣翻译研究

23、修辞劝说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

24、中国传统翻译理论观照下的林少华文学翻译研究

25、易学“象”视角下的译学研究

26、对比语言学元语言系统的演变研究

27、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

28、情境翻译与翻译情境

29、西班牙语委婉语的多元翻译

30、从《哥儿》林译本的 句子 结构调整看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31、功能对等理论与信达雅翻译论的比较研究

32、《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章)翻译报告

33、从中国文化语境视角出发解读西方女性主义翻译

34、证券翻译理论与实践

35、叶维廉汉诗英译研究

翻译方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相关文章:

★ 翻译方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 英汉翻译论文选题题目参考

★ 2021英语专业论文选题与题目参考

★ 翻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 英语专业文化类方面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英语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

★ 2021英语专业的硕士论文题目

与拍卖典当有关的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选题难道不应该去跟你的老师商量吗,本科都读完了,连个毕业论文都不知道写什么题目

国际商法论文选题

国际商法论文选题,你还在愁论文选题的事?那么,国际商法论文选题有哪些?以下就是我整理的国际商法论文选题,一起来看看吧!

1、论经济法与行政法的互动关系

2、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辨正

3、经济法与弱势群体的保护

4、市场经济与反垄断的立法建设

5、论规模经济与反垄断法的关系

6、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取向

7、反垄断法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

8、加入WTO与加强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的研究

9、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精神

10、新型消费领域消费者权利保护研究

11、税负公平原则和农村税费改革

12、税收司法保障研究

13、税法公平价值论

14、政策性银行运行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15、加入WTO后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策略研究

16、银行业与证券业混业经营的若干法律问题

17、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在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18、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础

19、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20、新形势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法律制度的建构

21、国外社会保障税对我国社会保障税法的借鉴

22、国外社会救助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23、工伤保险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24、论土地征用制度

25、房地产项目公司的法律问题研究

26、土地储备制度研究

27、论农村土地承包制度

28、农村土地权属法律模式研究

29、城市失地农民利益保护的法律思考

30、权法律制度研究

31、劳动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32、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研究

33、论商法的基本原则

34、我国《证券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修改建议

35、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监管

36、证券发行保荐人民事责任研究

37、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研究

38、试论我国证券发行制度的完善

39、试论我国企业立法体系的重构

40、合伙协议法律性质研究

41、公司章程法律性质研究

42、论有限责任与债权人保护

43、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创新研究

44、上市公司小股东利益保护机制研究

45、《破产法》若干问题研究

46、论独立董事的义务

47、公司资本制度研究

48、论股权

49、我国股份回购的现实意义与立法完善

50、股东知情权研究

51、企业并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52、关联交易法律问题研究

53、股东诉权的司法实务研究

54、股权转让合同效力与股东登记的法律问题研究

55、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立法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56、清算中公司的性质及其责任的承担

57、审理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的法律问题研究

58、论保险利益

59、票据权利研究

60、信托的法律性质与基本理念

61、保险委付研究

62、论保险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1、论我国不动产登记统一的路径研究

2、论房屋租赁合同中装饰装修的处理

3、论缔约过失责任中的纯经济损失

4、离婚时保险财产分割问题研究

5、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探析

6、网络交易中商标权侵权责任研究

7、我国典当业法律问题研究

8、机动车车辆号牌(额度)的权属初探

9、论侵权法上的安全保障义务

10、论利益平衡视角下我国商标价值的异化与回归

11、专利法上停止侵害责任适用问题研究

12、小产权房买卖合法化研究

13、论民事维权过限行为的法律责任

14、建设工程合同的效力研究

15、小区车位、车库权属问题研究

16、论网络环境下着作权的合理使用

17、网络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侵权研究

18、反家庭暴力法的定位与构造

19、论媒体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

20、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21、名人隐私权的保护和限制

22、我国知识产权诉前禁令的适用

23、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24、论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的存废

25、美国声音商标保护及我国的借鉴

26、《面向复合出版的版权资源管理发布系统研发与应用》需求分析报告

27、日本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民事责任研究

28、审判实务中房屋租赁合同无效的认定及处理

29、保证合同纠纷中保证人配偶对担保之债的责任分析及裁判对策

30、我国夫妻共同债务研究

31、论我国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32、融资租赁交易中出租人风险控制若干问题研究

33、实际施工人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34、论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

35、避风港原则在我国网络商标侵权案件中的适用与立法完善

36、论视听作品的权利主体及其利益平衡

37、住宅小区结建人防工程平时使用问题研究

38、论商标“后发商誉”创造者之权益保护

39、IPTV着作权侵权问题研究

40、关于虚拟财产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41、网络课堂合理使用问题研究

42、房屋租赁合同中承租人违约解除问题研究

43、论专利审查中公知常识的认定和举证

44、专利间接侵权的基本法律问题探讨

45、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探析

46、侵权法上的补充责任研究

47、比例责任在多因不明侵权中的适用研究

48、民间讨债行为法律问题研究

49、“郭某”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评析

50、离婚审判方式改革实证研究

51、AA制自助游事故责任研究

52、论影响金融不良债权转让合同效力的因素

53、房屋优先承租权法律问题研究

54、论离婚财产申报制度

55、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版权保护机制研究

56、家庭暴力问题的相关救济-从相关案例分析

57、欧盟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研究

58、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软法保护

59、计算机程序着作权保护问题研究

60、空气净化技术专利布局研究

61、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判定

62、老年人精神赡养的道德责任与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63、网络实名制的侵权法律问题研究

6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及其实现机制研究

65、Trips-plus背景下中国FTA知识产权保护条款研究

66、论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

67、我国的微信著作权法律问题研究

68、商品房预售广告的法律效力研究

69、公众人物隐私权法律问题研究

70、公物致害赔偿的侵权责任再认识

71、个人信息网络侵权问题研究

72、电子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73、新闻传播中公民隐私权保护问题研究

74、未成年人在家庭中的权利保护研究

75、沈阳经济区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76、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探究

77、论夫妻共同遗嘱的法律性质与生效要件

78、论我国医疗损害责任制度

79、虚拟财产的民法保护研究

80、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

81、“同妻”的困境探究及权利保护

82、民法上的期待权探究

83、论剽窃的著作权侵权责任

84、专利纠纷行政调解制度研究

85、人格权商品化民法保护研究

86、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探究

87、论盲人劳动权的法律保障

88、继承权的丧失与恢复制度研究

89、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研究

90、祭奠权的定性及其法律保护

91、关于Z县法院四年离婚案件调查报告

92、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法律制度研究

93、违法建筑的民法问题研究

94、论第三人介入下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责任

95、论“第三人侵权”案件中学校的补充责任

96、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确定

97、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及其规范研究

98、离婚诉讼中的股票期权分割问题研究

99、婚约财产纠纷实务问题研究

100、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的专利侵权责任研究

1、论我国商法典单独制定欠缺的条件

2、论我国商法体系的构建

3、商法的独立性与商事审判的独立化分析

4、浅析我国网络交易的商法规制

5、中国民商立法及其模式选择探讨

6、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及完善路径探析

7、《日本商法典》的修订

8、合作社商人化的共生结构

9、浅议商法的社会责任理念及其规则体现

10、商事行为制度浅析

11、商法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12、商法中加重责任理念的司法应用及立法构想研究

13、我国商事登记制度问题研究

14、商法形成过程对今天我国建立商事制度的启示

15、商法学研究必须重视国际化与中国经验

16、民法典之外制定商法通则应为科学选择

17、电子可转移记录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18、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国际商法课程教学

19、商事仲裁与商法思维

20、商行为立法问题研究

21、商法思维法律适用性微观辨析

22、商事审判组织的专业化及其模式

23、论商法理念的时代动因

24、论商行为在相对商事法律关系中的不对等性

25、商事留置权及其扩张适用研究

26、商法的双向运动与现代商法的生成逻辑

27、日本法上的提单效力问题研究

28、组织机构数字证书在全流程网上商事登记的应用

29、案例教学在商法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30、我国商事登记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31、对当代民商法调整对象的探讨

32、商事行纪制度比较研究

33、我国商事失信惩戒法律制度的构建

34、商事登记效力问题研究

35、基于商法理念下营业转让的法律规制

36、从全球经济危机反思现代商法的制度价值

37、外观主义思维模式与商事裁判方法

38、浅析我国商主体的划分--试论个体工商户制度

39、商法解释理论的基点与法则分析

40、商法理念及其在商事立法与司法中的适用情况探讨

41、论商事裁判的代理成本分析进路

42、工商登记改革后商事司法权的定位及价值功能

43、我国商事登记的功能回归与制度完善

44、商事代理制度的比较法研究--基于两大法系理论和立法的分析

45、论我国商事登记审查模式

46、浅析现代民商法树立系统调整观念的必要性

47、民商法与健全个人信用体系的现实融合

48、商主体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探析

49、依法治国语境下的商法建设

50、有关商事审判中的商法理念与审判思路探讨

51、我国商事登记法律制度改革对税收征管制度的影响与完善

52、我国商事法律制度的体系构建

53、商事仲裁裁决法律适用方法研究

54、论商事代理商制度与完善构想

55、由“囚徒困境”引发的对商法互惠互利原则的思考

56、论中国商事立法法典化--以商人习惯法为视角

57、商法理念及其在商事立法和司法中的适用

58、商法总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讨

59、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商事登记制度的几点思考

60、民法总则法律行为无效制度的商法思考

一、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系列1、浅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2、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4、关于汽车金融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5、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探讨6、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分析及实证研究7、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8、试论述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解决9、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分析10、从次贷危机谈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发展11、关于小额贷款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12、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13、关于财务公司的金融职能探析14、第三方支付体系研究15、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控制16、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问题17、我国银行信用卡系统风险防范18、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19、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20、我国家庭理财方案的设计2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22、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的作用23、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研究24、我国典当业的融资功能研究25、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操作风险与防范26、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27、租赁业在我国的现状分析28、我国商业银行房贷风险与防范29、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作用分析30、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31、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32、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对银行发展的作用33、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34、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35、商业银行资产种类创新发展36、商业银行业务合同研究37、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作用38、商业银行国外投资研究39、商业银行的QDII发展40、浅析巴塞尔信用评级方法对风险管理的作用41、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二、金融市场系列1、股票定价与价值投资研究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研究3、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4、我国股份制企业董事会成员结构与决议研究5、浅析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6、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原则依据研究7、认股权证定价的实证研究8、股指期货交易开市场站的必要条件研究9、浅析IPO定价的合理性10、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11、上市公司市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2、试论述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3、试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14、试探机构投资者对股市价格的影响问题15、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存在的问题研究16、我国创业板推出的意义和面临的问题研究17、论开通国际板对A股市场的影响18、未来美国股市趋势分析及对中国市场的影响19、经济长期发展背景下的中国资本市场投资机会分析20、对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研究21、市场繁荣与理性投资—全球主要股票市场投资经验借鉴22、华尔街百年兴衰历程对中国发展金融市场的启迪23、中国从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借鉴24、试论中国股市的“股权溢价”现象w25、对股市同步现象的实证研究26、试论股市中的羊群行为27、股市日期效应的实证研究28、对中国封闭基金之谜的研究29、股权溢价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实证分析30、对中国公司购并行为及其效果的研究31、对中国股市的“势头效应”和“反转效应”的实证研究32、中国股票市场的“IPO异常”现象探析33、对中国股市中的信息与波动率的实证研究34、中国金融市场监管现状与问题分析35、股票价格波动问题研究36、债券信用评级问题研究37、金融衍生品定价问题研究38、外汇交易策略探讨39、外汇交易技术分析40、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研究41、债券投资策略研究42、股指期货套利交易问题研究43、黄金交易市场xian长分析与展望44、金融期货在我国开展的功能性研究45、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三、货币理论、政策、与监管系列1、中国货币政策取向与宏观经济态势分析2、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3、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研究4、浅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5、金融危机管理中的财政政策研究6、金融危机发生金融监管的责任分析7、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调控作用及影响8、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效应与创新9、我国监管部门的监管方式改革研究10、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调控的效应分析11、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研究12、新自由主义的货币理论褒贬分析13、金融创新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研究14、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研究及实证分析15、金融资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16、在新形势下,货币理论与政策创新研究17、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的效应分析18、金融深化论在当代的适应性研究四、国际金融系列1、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政策建议2、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3、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研究4、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次根源探析5、我国汇率衍生品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6、人民币升值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7、国际结算在国内银行国际化服务中的作用8、国际结算中的风险研究与防范9、国际结算中的收汇考核案例分析10、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分析11、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及监管问题的探讨12、试论述我国如何应对国际热钱的流动13、关于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相关问题探讨14、我国扩大对外投资的现状及趋势研究15、我国国际储备的现状及成因分析16、关于我国国际储备管理的探讨分析17、国际金融危机的防范与治理18、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特点分析19、个人海外投资研究20、企业海外投资技术研究21、公司海外投资的风险研究22、企业海外间接投资与股票、债券、基金研究23、美元、欧元、邓国际货币汇率波动其实分析24、人民币国际化利弊分析25、外汇洗钱的方式与渠道研究26、国际收支分析效应研究27、错误与遗漏数据及不明资金逾出研究28、新形势下我国外汇管理改革研究29、外汇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30、外汇交易防险工具研究五、其它1、影响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分析2、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3、网络金融的发展研究4、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5、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6、物流金融发展研究

看来你是典当专业的学生啊!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典当联盟,他们网站上有很多有价值的资料你可以去看看,他们还和青岛典当协会共同举办了全国典当行企业内部管理与风险防控研讨会你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

国学经典相关文献论文

中国古代“国学”概念简考 摘 要:“国学”一词古已有之,最早出现于《周礼》,承载着乐师礼乐教化之职。在后世发展中,其含义也在逐渐演变。首先,基于对《汉书·食货志》的记载,可推测时之国学为地方诸侯贵族把持之学,承担向中央输送地方精英的过渡作用。其后,国学逐渐成为国家官学体制的一部分,并在授课对象、授课内容、规制方面形成了较为健全的体系,从而确立了国学最高官学的地位。关键词:国学;礼乐教育;官学;古代教育中图分类:K20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于近代肇始,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然而“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其含义也经历了发展演变。随着国学在近代背景中走进学术视野,各家争论不休,关于其含义探讨也往往集中于新意涵的挖掘和赋予。当翻阅古代典籍,重新寻找国学踪影时会发现,千百年来国学与中国古代教育密不可分,特别是作为国家官学中重要组成,国学显然成为贵族之学或国家最高学的代表。目前学界研究往往集中于国学在近代舞台上的争辩和国学的现实功用,而对古代国学概念缺乏详尽梳理,本文将以此为突破口,梳议中国古代国学概念,所囊史料和个人学识有限,不当之处,敬候方家指正。一、礼乐教育:国学之溯的一种推测今人追溯“国学”往往自《周礼》始,即《周礼·春官宗伯·乐师》所载:“乐师掌国学之政。”[1]50 基于此之论述和后世著作引申,针对国学早期所指,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论断,一种将国学作为周代官学总称,并将其代指小学和大学,如清末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视国学为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第二种观点断定国学意指乐师主授礼乐课程或为传艺之所;第三种观点认为国学就是国家教育,具体指国家高级机构或学校,主要以贵族子弟为教授对象,其中以持此说为多。这些观点或以周代教育出发,或站在古代教育的总体高度,却少聚焦《周礼》所载本身。因此本文首先将以《周礼》记载为挖掘对象,以国学源之所出探寻,作如下分析。首先,国学所指最初可能是国家礼乐体系的一部分。在周代众官职中,乐师一职隶属春官系统,春官为“礼官之属”,主掌礼乐,在高度重视礼制的周代,春官之重可想而知。国学既然出现在春官系统中乐师一职,与礼乐必脱不了关系,礼乐之责甚至重于教化。第二虽然周朝有诸多官职担当“教国子舞”,但是在《周礼》对各官所职的记载中,似乎只有乐师之责明确提到了“国学”二字,因此国学早期意涵很有可能只是礼乐中的小型乐舞。第三,乐师“掌国学之政”具有教化色彩和教育职能。周代职官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官教合一”,诸多职能政教并担,乐师所掌国学可能是国家官学体系的一部分,必然具有教化的职能和色彩。第四,国学不太可能是国家的高级官学。地官“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是为“教官之属”,而春官的教化职能相比较弱,所属春官的乐师之教育作用似乎不为主职。以此而论,笔者推测国学之溯源为:作为乐师职责之一的国学是隶属周代国家礼乐体系的小型乐舞,具有教育职能,但并不是国家高级官学。二、地方诸侯把持之学:以《汉书·食货志》记载为例探讨春秋战国以后,国学一词的出现渐有增多,其含义也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上古时期礼乐教化的含义不再明显,而是逐渐成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最初可能只是诸侯辖内之学,成为国家中央官学已是后话。此处以《汉书·食货志》对教育的记述为例探讨国学初步演变。《汉书》载:“是月,余子亦在于序室。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十五入大学,学先圣礼乐,而知朝庭君臣之礼。其有秀异者,移乡学于庠序;庠序之异者,移国学于少学。诸侯岁贡少学之异者于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2]291此段叙述出现在记录汉代社会经济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状况的《食货志》中,开头出现的“是月”指冬日农闲时节。此段文字描述了平民子弟的求学历程,所谓“序室”为蒙童所就之学,“小学”和“大学”此处指平民子弟逐层升学等级,因后文称“秀异者”才有权被推荐,所以“小学”和“大学”这里指平民子弟就学的地方学校,区别于中央贵族的“大学”和“小学”,因此后半部分出现的乡学和庠序、国学和少学可能是相较高一等级的地方官学或地方诸侯贵族之学。依照《食货志》前文所述“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常,五常为州,五州为乡”、“里有序而乡有庠。序以明教,庠则行礼而视化焉” [2]291可解读“序”为里一级学校,“庠”即乡一级的学校,那么庠序在此大约是级别较低有官方或贵族掌管的地方学校。依照清人黄生所释“乡学,庠序之总名也。国学,少学之异名也” [3]196,那么庠序即乡学,国学即少学。地方小学、大学优秀生源可升至乡学(庠序)中学习,乡学优异者可往国学(少学)受教,国学中优秀者可由诸侯推荐到天子直属最高学府大学,因此国学是由地方诸侯贵族直接把持的地方官学。通过上述分析,经历了诸子争鸣的春秋战国,民间私学涌现,自上而下的教育体系推荐机制也逐步健全起来。在科举制度尚未成型,民间非贵族人才主要以推荐为主的年代,国学成为由诸侯贵族把持的地方高级官学,是连接民间和中央教育的过渡桥梁,也是由地方向中央输送学业精英的关键步骤。而在后世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科举制度确立、地方贵族的人才推荐职能弱化后,国学更多出现在中央国家机构的设置中,成为中央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家最高官学:多角度的古代国学解随着历朝历代国家教育体系逐渐完善,国学的含义逐渐扩展成为“国家之学”或“一国之学”,同时也被渐渐赋予了国家高级教育机构的默认,在后续演化过程中,国学成为最高官学的代表。当国学出现在中央官学体系之后,对于国学的解读便与贵族教育和人才培养联系起来,国学也成为高级贵族学校和国家至高学问策源地。这样的国学已经脱离了早期礼乐色彩,并形成了系统健全的规范体制,以下将从国学与国子学、太学关系,国学的授课对象,国学的授课内容,国学的规制四个方面粗略考察作为国家最高官学的国学概念。(一)国学与国子学、太学晋武帝始立国子学,国学逐渐成为后代各朝国子学或国子监的简称。自东汉末年分裂割据至隋文帝大一统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各朝文献记载中较多的提到了“立国学”之举,一种合理的解释是西晋所设国子学以“国学”为简称,在随后南北朝分裂状态下,各小朝廷多用之。例如梁武帝“天监四年,乃诏开五馆,建立国学” [4]1730、齐明帝建元二年“国学久废”、“逡之先上表立学” [4]666。到元朝,国学与国子监所指相同,忽必烈初年“设国子监,立国学监官”[5]296,值得注意的是元朝还分设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体现了各民族的文化传承,当然也包含着民族等级森严的色彩。自国学(即国子学)设立后便成为凌驾于太学等学之上的国家最高官学,南齐曹思文曾上书称:“据臣所见,今之国学,即古之太学。……太学之与国学,斯是晋世殊其士庶,异其贵贱耳。”[6]83此外,《新唐书》中记载:“高祖始受命……国学始置生七十二员,取三品以上子、弟若孙为之;太学百四十员,取五品以上;四门学百三十员,取七品以上。”[7]5635 此处亦明显可见所立国学其等级、入学条件的严苛程度明显高于太学、四门学等学。(二)国学的接收对象从“国学”接收对象上来看,最初“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一句中出现“国学”二字,明显是针对贵族官宦子弟的教育。在后世演变发展过程中,各代最高官学机构,大多以“国子”命名,比如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甚至简化为以“国学”相称,郑玄注“国子”即“卿大夫之子弟也”。但并不是所有的官员子弟均可入学,只有官员品级达到相应标准,其子弟才能入学。如唐“国子学,生三百人,以文武三品以上子孙,若从二品以上曾孙,及勋官二品、县公、京官四品带三品勋封之子为之”[7]1159。宋代之后,其招收对象已经渐为放宽,至于明朝则扩展到普通平民,“凡国学生员,一品至九品文武官员子孙弟侄,年一十二岁以上者充补,以一百名为额。民间俊秀年一十五岁以上,能通四书大义,愿入国学者中书省闻奏入学,以五十名额” [8]253。“国学生源”、“ 入国学者”,逐渐成为代指能够接受国家最高级别教育的学子,即“公卿子弟,并入国学” [9]365。严格的身份限制和较高的评选标准表明了入国学门槛之高和国学的尊贵。不仅如此,唐朝盛世时“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 [10]303,体现了国学对外来留学生的开放性。(三)国学授课内容或研究内容首先是尊孔,自汉武独以董仲舒所推儒学为官方哲学后,儒之至尊地位延续千年,国家最高官学尊从孔子也顺其自然。提出尊儒的鼻祖董仲舒本人也曾为太学博士多年,竭力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后汉书》曾记载东汉官员朱浮上奏:“以国学既兴”,“寻博士之官,为天下宗师,使孔圣之言传而不绝”[11]316,亦可见国学之尊孔风尚。此外,在文献中关于在国学中祭孔或立孔庙的记载也多为见得,如唐“贞观二年,诏停周公为先圣,始立孔子庙堂于国学,稽式旧典,以仲尼为先圣” [12]252、元朝“至元二十四年,既立国学,以故孔子庙为京学,而提举学事者,仍以国子祭酒系衔” [5]2301、明洪武年间“丁未,以太牢祀先师孔子于国学” [13] 20,此外,朱元璋受封孔子后裔孔讷时,“命礼官以教坊乐导送至国学,学官率诸生二千余人迎于成贤街[13] 7297,都是历代国学重孔尊孔的鲜明表现。第二,延续了上古时期的礼仪之教,入国学有复杂规范的礼制,并接受贵族官僚贤人观礼。虽然唐初曾一度以周公为先圣,但周公亦被尊为重礼之人,而孔子对周公推崇有加,其本人也具有深厚的礼乐思想,唐太宗时国学复以孔子为尊,既尊孔必重礼,作为国家最高学的国学必然以身作则,国学重礼的传统异常深厚。正如元儒博士虞集所言:“国学,礼义之所出也” [6] 4175。贵族官宦子弟入国学时,行齿胄礼或释奠之礼,亦有皇族、官员观礼。唐代令狐峘、滕珦均有《释奠日国学观礼闻雅颂》诗作流传后世,“太学时观礼,东方晓色分。威仪何棣棣,环佩又纷纷”、 [14] 2849“肃肃先师庙,依依胄子群。满庭陈旧礼,开户拜清芬”、“ 圣上尊儒学,春秋奠茂勋” [15] 2850,用以颂扬国学之礼。第三,国学教授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兼及其他各派学术。梁武帝时“建国学,总以五经教授,唯国学乃经,经各置助教云” [16]433,唐睿宗太极元年“皇太子国学亲释奠,令无量讲《孝经》、《礼记》”[17]3167。大多皇朝贵族官宦子弟达到规定年龄即入国学学习,皇帝也多次亲临请教儒家典章。。除此之外,国学的研究对象不仅集中于儒学经典一类,而是博观经史,兼及百家诸学,例如在唐朝初年伴随儒释道三教交流碰撞,国学也受此风潮影响,唐高祖李渊就曾“释奠于国学召名儒僧道论义” [18]160。(四)国学的规制包括生源和任职官员在内,国学在国力强盛时可达数千人,学舍千百余间,规制宏大,令人惊叹。国学不仅汇集了当时一大批学术精英,而且培养了众多学术后继者,中国历来重文教化由此可见一斑。特别是在唐太宗时期,不仅国立壮大、文化繁荣、对外交往频仍,国学的发展也甚为壮观。包括外国留学生在内的国学“增筑学舍至千二百间”、“国学之内八千余人” [10] 302。到元朝时,虽为蒙古族统治,其仍在重儒上不敢怠慢半分,汉族官员韩元善曾向上进言“历代国学皆盛,独本朝国学生仅四百员” [5]786,说明学生四百人已是少数。当然也有人数更少的时候,如南朝齐开国皇帝萧道成“建元四年正月,诏立国学,置学生百五十人” [6]82,但那毕竟算是独居一隅的“小朝廷”。作为国家的最高学术机构,特别是还肩负着培养皇子贵胄、网罗天下顶尖优秀学子重任的国学,不仅为皇帝智囊团储存后备力量,更是国家人文重镇,其建制之庞大是保存国家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从根本上延续儒学至尊、保障皇权的需要。 参考文献:[1]周礼[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3]黄生撰,黄承吉合按.字诂义府合按[M].北京:中华书局,1984.[4]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5]宋濂,等.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6]萧子显.南齐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7]欧阳修,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8]大明令[A].怀效锋校.大明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9]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10]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4.[11]范晔.后汉书[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6.[12]吴兢.贞观政要[M].长沙:岳麓书院,1991.[13]张廷玉,等.明史[A].北京:中华书局,1974.[14]令狐峘.释奠日国学观礼闻雅颂[A].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15]滕珦.释奠日国学观礼闻雅颂[A].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16]姚思廉.陈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17]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18]念常.佛祖历代通载[A].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北京图书馆估计本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

【摘 要】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励志明德。教师要借鉴传统诵读教学的方法,并将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一个又一个平台,使学生在生活实践的特定情境中心有所悟、心有所动,进而回应、共鸣、践行,实现诵读的最佳境界。

【关键词】

国学经典;诵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中华文化最好的给养是国学经典,它不但可以提高文化素养,而且可以励志明德、启迪童蒙,指引其终生发展的方向。而国学经典中蕴含着的大量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只有通过亲身诵读才能深刻体会,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亲近和获得圣人的不言之教。把国学经典引入校园,并在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路径和价值诉求的研究中独辟蹊径,才能使国学经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绕于耳――听读

听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校园内,国学声声不绝于耳,学生在听读过程中,对国学经典的感知逐渐由模糊到清晰,通过反复巩固,达到诵读的目的。①学校设立国学经典诵读广播站,内容包括国学经典朗读、赏析及轶闻趣事等;②校园音乐融入国学经典歌曲和中国古典名曲,让学生在古典乐曲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③将配乐诗朗诵设置为上下课铃声,陶冶学生心灵,点燃学习热情。

二、溢于眼――默读

泰戈尔说过,鹅卵石的完美不是靠锤的打击,而是因为水的载歌载舞。教育需要一种载体,需要一种氛围,需要环境的熏陶,尤其需要美化、诗化、艺术化。校园环境教育理念正是寓教育于无声无息之中,潜移默化,论道而不说教,让学生于举手投足间与古代先贤进行着一次又一次对话。①门口:利用学校电子屏幕开设 “一分钟课程”,精选国学经典,每天滚动播出,让学生在进出校门的短短一两分钟里,受到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②院墙:在校园周围院墙上装饰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大理石浮雕;③墙壁:镌刻“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14字校训;④楼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分别设置 “中华经典浸润人生”的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精粹长廊、“诗味书香弥漫校园”的书法艺术文化长廊;⑤教室:班级文化板块、在黑板报中开辟国学文化知识专栏;⑥校报:在学校创办的《春华秋实》月刊彩印校报上,开辟国学教育专栏,全面系统地向学生及家长宣传国学经典知识。

校园书香盎然,国蕴飘香。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显现一个鲜明的特征――国学经典。学生课间驻足浏览、欣赏,既对五千年的文明有初步的了解,其中涉及的修身、求学、创造等知识又给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谓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三、吟于口――诵读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一至六年级分别开设不同的国学课程:一年级《弟子规》《三字经》,二年级《千字文》《笠翁对韵》,三年级《论语》《孟子》,四年级《大学》《中庸》,五年级《老子》,六年级《史记》《资治通鉴》。不同学段采取不同的诵读方法。

1. 低年级:故事代讲,熟读成诵

3~15岁是记忆力的高峰期,对儿童来说,记忆方法至简,无非是诵和背,在这之前唯一要做的就是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来模仿。在每个班安装包括“神奇汉字”“国学故事”“水幕电影”等内容的国学资源库,国学经典以动画故事的形式来展现。比如,讲李渔的《笠翁对韵》“卞和三献玉,杨震四知金”时,给孩子们讲一下卞和和杨震的故事;在讲“雄文能徙鳄,艳曲为求凰”时,讲一讲韩愈和司马相如的故事……教师以故事代讲,并且联系实际,学生不讲自通,也对国学产生了兴趣,很容易熟读成诵。

2. 中年级:自读自悟,导读成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传统语文教学中提出少讲、精讲或不讲,偏重于学生个人的感悟和体会。重读,能够让学生利用大量的时间去自读、自悟,只有在必要的时候加以点拨,或只对某些词句略加解释,或学生交流,即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如讲《论语》中“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一内容时,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后再读这句话,伯夷、叔齐感悟到二人正是因为对过去仇怨的忘却,才能心胸坦荡,而那些心胸狭窄之人,总是记着别人的不是,这样他自己也不得自由。所以,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总是心怀美好,不计前嫌,不怨天,不尤人,这样,不仅自己对这个世界、对他人的怨恨少了,相对的,他人也受你宽容、博大心胸的影响,少生怨恨之情。

听懂与读懂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自己下功夫读懂的、感悟出来的东西才是牢固的,才是真知。

3. 高年级:温故知新,情读成诵

古人品鉴诗文,主张熟读成诵,力求达到文若己出的境界,也就是通过诵读,把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其中的情味和旨趣,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国学知识积累和储备,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已经能够大体读懂《庄子》中《濠梁观鱼》之类的国学经典,此时,要求学生诵读和精思同步进行,要仔细揣摩作品意义,以及作者境况和情志,将心比心,成为作者千古知音,情读成诵,正所谓“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

四、归于心――品读

诵读国学经典,并不是看谁背得多、背得快,而是要使学生的反复诵读和理解感悟活动化、生活化,建立学习的人文环境,形成一种精神气场,从而内化为学生的气质修养。结合下面的活动,力求使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识上升一个层次:①话国学――国学经典演讲赛。说出你最喜欢的国学经典及喜欢的原因,对学生所掌握内容进行深化;②演国学――国学经典迷你剧表演赛。将国学经典小故事编成通俗易懂的校园剧进行展演,使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积累进行完美演绎;③写国学――国学经典辩论赛。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五、动于手――赏读

儿童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内化与外化的过程,是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结果,要把外在的、社会的各种道德规范变为个体内隐的心理特征,还要把个体内隐的心理特征变为个体外显的行为和习惯,实现内外转化的关键是?惯。因此,学校将“启蒙养正,明理成人”作为办学理念,在学生的习惯培养中为学生搭建一个又一个平台,使学生诵读的国学经典在生活实践的特定情境中心有所悟、心有所动,进而回应、共鸣、践行,实现诵读的最高境界――赏读。

1. 寸草报春晖――我感恩

孝,是一切善行的根本,是百善之先,也是爱心的原点。请在爱的天平上把父母为你做的事和你为父母做的事列举出来,作为砝码放在天平的两端,看看你的天平是否倾斜得太厉害,如果是,请你加重砝码。

爱的天平

父母为我做的事 我为父母做的事

写着写着,学生惊愕不已,有的学生甚至落了泪,在多数学生的天平上,“父母为我做的事”竟然写满了整张纸却依然没有写完,而“我为父母做的事”却空空如也。学生当场宣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学习上、生活上让他们放心,并制作感恩卡,制定感恩计划。随后,开展评选“班级十大孝子”“校园十大孝子”活动,让评选上的孝子在全校师生及家长面前讲一讲自己的“孝事”。家长动情地说:“孩子变了,变文绉了。”孩子们诵中悟,悟中用,真正使“孝”深入校园,深入孩子们的心里。

2. 《弟子规》力行表――我践行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对于经典的诵读,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更是培养良好情操和行为习惯的需要。紧密联系生活学习《弟子规》,制定实践《弟子规》力行表,让学生把《弟子规》精神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并让学生详细登记,互相交流、监督,共同进步。

3. 座右铭――我能行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会刻骨铭心。学习是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意行整合学习,品德建构是在现实的人际互动中通过道德的体悟来实现的。

“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这是孩子们在学习《欹器》一文后得到的知识,而“谦受益,满招损”这个道理又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里。孩子们根据欹器的原理自己动手制作,并将自己的座右铭及原因贴在欹器上,放在写字台的旁边用以鞭策自己。

我们来欣赏一下孩子们的座右铭:

我的座右铭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班干部,我总是要求同学们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等,但是我自己有时候却做不到,所以,我要以此来监督和鞭策自己,做一名合格的班干部。

我的座右铭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次考试,我都会名列前茅,因此很是骄傲,也就瞧不起那些学习不如我的同学,通过这句话我知道了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要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在活动中,学生会逐渐体会先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修身齐家、博爱尚贤、仁义礼智、诚信和平等美好的品格追求,经过国学经典的审美熏陶,学生的品位、内涵自然提升,身心自然健康。“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格教化当是经典诵读最大的价值。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国学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校园生活带来一片生机。“书香校园,人文课堂,涵养教师,儒雅学生”――我们将在经典诵读的研究之路上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 梁志斌.借鉴传统诵读法开展经典阅读[J].文学教育,2011,(16).

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与道德观念,是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文化精粹。本文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入手,深入地剖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与大学生德育的缺失原因,并提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实践应用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素养;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指那些经过实践及时间检验和社会择优继承检验而保留下来文化,至今5000多年的历史。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气魄之所在,不仅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历程中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丰富内涵及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行仁爱原则,注重“礼”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仁爱”思想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孔子将其提升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成为孔子思想的核心理念。正是由于孔子的提倡,才使得“仁”位于“五常”之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的仁爱思想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一种朴素的人文观念。如果说“仁”是内隐的,是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那么“礼”则是外显的,是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能够侧面映射出了一个人的仁德。孔子言“人而不仁,如礼何”、“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乎”,孟子云:“辞让之心,礼之端也”,这些思想均与现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相一致,它提倡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尊重、自省孝亲、感恩社会,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2.主张正确的“义利”观,强调恰当处理义和利之间的关系。义者,宜也,在传统文化中,指道德、精神的原则,而利指个人的私欲。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义为上,提倡“见利思义”精神。以义为上的理念涵盖了以下几方面的内涵:首先,求利务必要以受义为前提,先义后利。其次,求利的同时还需遵循义的标准。。恰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义生利”、“舍生取义”,才形成了中华民族先义后利、以义为上的优秀品质,才使得“义”成为众所周知的基本道德准则。

3.强调正确的“信用”观,有利于培养诚实守信的价值观。信者,诚也,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常”之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代表着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诚信是人立身处世之本,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的桥梁与纽带。《论语》云:“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民无信不立”,孟子曰:“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正确的“信用”观,有利于培养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4.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利于树立尊重、崇尚、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天人合一”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同小可的地位,它蕴涵着朴素的唯物辨证法的思想。从哲学的视角看,“天人合一”思想认为“天人”皆有德,宇宙不仅是一个物质领域,更是一个生命领域、精神领域和道德的领域。天,即大自然;人,即人类。从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言,它指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辩证、和谐统一的关系,指出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归本于自然,要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能够不断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从而达到天人相融、天人共乐的理想境界。这种理念在当今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极其严重、生态危机成为全球隐患的当下,何等意义,不言而喻。

二、当前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缺失原因

当前,尽管各高校已经加强了对大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可是我国大学生关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尽令人满意,譬如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意识淡薄、兴趣不浓、高校关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不足、大学生价值观扭曲、传统道德观念淡薄等。

分析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当今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充分,学习动机不足。在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下,他们往往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往往只是敷衍了事。而且他们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是非分辨能力还有待提高,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稳定,好奇心重,易受到外界新奇环境的干扰。尤其是在当今,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各种不同文化、价值理念冲击的影响下,他们易受到各种消极文化思潮的影响,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抵触情绪。其次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不停地受到西方文化的的强势入侵,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急剧下降。而且对于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的合力。再次是由于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影响。由于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高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高校往往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片面地强调成绩与分数,轻视了传统文化的教育。此外,由于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现了浓厚的科学主义与功利主义倾向,重视工科等实用学科,注重科研水平的提高,而传统文化教育则受到了一定的忽视。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实践应用路径

1.更新教育理念,合理设置课程计划。俗话说,理念要先行。要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要让学生、家长、学校及全社会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转变智育至上、唯实用主义的倾向,重视大学生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如今,高校关于传统文化教育大多隶属于通识课程,以选修课程方式来进行,由于许多大学的教学管理机构及大学生本身对于通识课程、选修课程的认识不足。相关课程往往缺乏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出现了教学流于形式、随意性大、效果无法评估等问题。因此,高校还需合理设置课程计划,建立一套完善的传统文化教育教育教学体系与良好的教育教学手段。

2.创设优雅的校园环境,营造传统文化育人氛围。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只依赖于课堂教学这一途径,还需通过各种方法与形式来帮助大学生亲近、了解传统文化,而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众所周知,校园环境是承载文化精神的载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离不开高雅的校园环境,因此,高校要以创建优雅的人文环境、营造传统文化育人良好氛围着手,以创建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为载体,将传统文化元素尽可能地带入到校园环境建设中去,让大学生充分认识、认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使当代大学生置身于一个有着浓郁中国文化风情与韵味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优雅校园,时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软环境的滋养,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培养健康的人格。

3.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注重寓教于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以文化经典为主要内容,力求专精结合、循序渐进,注重寓教于乐、引导启发。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多为文言典籍,可能会使初学者产生枯燥无味之感。古人云,“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因此,高校应通过开展各种关于传统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形式,寓教于乐,把传统文化的魅力尽可能的展示出来,努力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传统文化教学变得兴趣盎然。

参考文献:

[1]窦坤,刘新科.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15-119.

[2]李佑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管窥[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02):82-84.

[3]张载.《张子全书》(卷六),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页2.

摘要: 本论文以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为中心展开研究,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把握时代内涵,通过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研究,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模式的新空间。

关键词: 传统文化;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对日益驳杂的新媒介环境,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相较以前发生了剧烈变化,受西方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领域呈现多元化趋向,集体认同感削弱,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教育缺失,使得青少年文明素养的教育模式出现了困境。关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文明素养的关系,近年来国内研究大多倾向于将传统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及育人载体等进行论述,传统文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手段,成为辅助性的教学工具。然而,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作为文化性符号在承担其文化表象作用的同时,也肩负着育人功用,在传统文化视域下探究青少年文明素养教育新模式,对当前高校所面临的九零后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困局的突破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和影响

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文明程度及修养层次,而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历史积淀的精华,在建构中华民族价值观、道德伦理体系、提升个体文明程度及修养层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当代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认为,传统是围绕人类不同的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一种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创造性想象的积淀,它包括物质产品、思想观念、惯例和制度。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教育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高等教育则是当代肩负文化传承的社会机制,承载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时代的要求为依据,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渗透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中去,将传统文化与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大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境界、完善大学生人格修养等融合,实现并发挥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具有时代内涵的育人功用。

二、探寻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的内在联系

文化是一种文明所造成的生活方式,文化是人们在创造文明过程中创造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从广义上讲,文化与文明相伴而生,二者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传统文化精神与文明素养教育的内在机制具有互通性,“没有一个民族的道德文化是从真空状态突然发展起来的,传统是整个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大本大源。”2传统文化作为整个民族的社会实践经验的凝华,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门类。传统文化中所彰显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与大学生文明素养中的国家责任意识相映射;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点,与大学生正确的诚信观相联结;传统文化中谦恭礼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与大学生文明的交往观相关照。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可以说传统文化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时代意义。传统文化资源与文明素养教育内涵互为映射,也彰显了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反思,九零后主体生长于新媒介环境下,呈现出多元化的思想意识倾向,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缺失造成的历史虚无主义,使得九零后大学生的道德文化生态呈现出断裂现象,探讨传统文化与文明素养教育的内在联系,寻求当代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模式困局的新途径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传统文化视域下开拓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的新模式。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充分关照大学生文明素养培育的现实环境与精神特质,开掘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融合,在教育形态中,不拘泥于思想道德修养等理论课的单一平台教育模式,不断拓展大学生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文明素养教育的多渠道发展。

1.整合经典传统文化资源,发挥文明素养教育时效性。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趋复杂,新思想的产生带来了教育管理的真空状态,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负载新时期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重任。而“传统文化具有巨大的思想统摄性,可超越地域、阶级、党派、种族、时间的界限,产生巨大无形的文化整合力量。”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多元思想,具有潜在的美育功用。传统文化中儒家提倡“贵和尚中的和谐思想”以及“恭、宽、信、敏、惠”五德与当代的文明体系构建也有互通之意,整合传统文化资源,发挥其德育、美育功用的时效性,是当代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亟待开辟的新途径。

2.促进传统文化资源与新媒介传播相融合,创建高校文明素养教育的新语境。九零后大学生在新媒介传播影响下,对于价值观导向等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文化的内涵教育受到了图片化、快餐化的消费主义文化的冲击与解构,如何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承载传统文化的育人功用,开辟高校文明素养教育的多元空间,即时有效地解决大学生价值观认知目标模糊、自我管理意识单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成为完善新时期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的重要课题。在新媒体形势下探讨高校文明素养教育的深度发展,促进传统文化资源与新媒介传播的融合与发展,对创建高校文明素养教育新语境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新时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文化现代性式微、九零后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复杂性等现象,明确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模式的价值影响及作用等,探讨传统文化现代性过程中对青少年道德进程的新要求及文明素养教育模式的新思路,以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内在联系,对实际工作中大学生文明素养的科学化、规范化等教育理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注释:

1.[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范英.社会公德概论[M].深圳:海天出版社,.

3.李大伟.基于传统文化维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J].德育天地,2012,(2).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勤劳的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培育民族精神与民族素质重要的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之中,不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当前的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困境,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困境;对策

一、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困境

1、教育手段的局限性

中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从本质上来看,还是应试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由教师不断讲解和学生课后自学来不断获取的,但是从课堂上所接受的知识毕竟还是十分有限的。从大学语文的教材可以看出,大多数课文是古代文学名篇,但数量少,有的还是阅读课文,教师一般不会进行详细的讲述,学生掌握自然也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并且其在编排上存在着衔接的问题,很多篇目比如《蜀道难》和《将进酒》等名篇在中学阶段已经出现过,大学教材中还会继续出现。很多大学生对古代传统文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对古代文学名篇篇名的认知之上,在对传统文化教育进行考核之时,很多大学生采取复制粘贴的方式来对待,其缺乏程度令人堪忧。

2、教育定位的不科学性

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学校关注的是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与学生今后的就业情况,并没有重视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这导致很多大学生除了将主要的时间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方面,还要抽出时间去考各种证件,比如四六级外语证、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这种实际情况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想去看传统文化方面的书也没有时间,长此以往,很多大学生不仅是淡忘传统文化知识,甚至会认为传统文化知识在当代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导致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的鸿沟,将传统与现代分割开来。

二、 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1、多管齐下抓传统文化教育

首先要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教材编写工作,编写适合大学阶段使用的大学传统文化方面的教材。其次,教师要鼓励大学生多读书。教师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引路人,需要不失时机地向大学生推荐优秀的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让大学生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读,并通过网络、电话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与大学生开展交流,让大学生对古代传统文化感兴趣,并加深了解。最后,对于传统文化的考查,要从实际出发。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去,并能为以后的生活提供理性的支持,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考核之时,注重将传统文化与时下文化连接,让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也能在当代发出光彩,重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信心。

2、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紧密结合

一所好大学看的是其文化的底蕴,这一文化底蕴,是在不断地继承与创新之间形成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时,其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等还没有定型,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去形成自身的“三观”,而传统文化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理念,教育了无数大学生不断去积极进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定时代精神的精髓,其形成的过程必然会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但是不同的时代已经给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其所包含的文化范畴方面,其内容则因不同时代的生产关系与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所以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不存在一个大的鸿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连接的关键点就在于古为今用,不断去发展创新,在传统文化之中注入新时代的气息。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着教育手段的不科学性与教育定位的不明确等不足,面对现实之中存在的困境,应采取多管齐下抓传统教育、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紧密结合等措施,将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当作学校的重要事情来抓。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必须让全体大学生树立传统文化方面的意识,肩负起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振兴的重大使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苏宝梅.论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2] 陈晓芸.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现状综述及原因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文化瑰宝。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辩证地看待中华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规范日常教育,重视契机教育,引领大学生深入领会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学说

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攻坚期,这是一个破旧出新的时代,也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一句话,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随着现代化的铺开,各种外来价值体系的冲击及本土道德价值体系依托的本体即儒家文化的弱化,造成部分人价值观扭曲、精神失落,甚至道德败坏。青年大学生作为易感人群,容易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重要课题。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

1.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文化瑰宝,是华夏儿女智慧的结晶,是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沉淀在历史中的养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成、积淀有效地调节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引导着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协调天、地、人之间关系的一副良剂。以儒家思想为例,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儒家学说的精华思想中包含不少优秀传统文化,它是内圣外王、以仁为内在要求,以礼为外在规范的思想体系。虽然儒家学说集糟粕与精华于一身,但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强调内心道德层面的自身约束,强调由己达人的社会实现模式。这种道德层面的约束,内修“仁”,外靠“礼”,通过“仁”、“礼”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给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现实要求。根据抽样调查显示,93%的学生是热爱祖国,奋发向上,进德修业,拼搏进取的。他们理想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同;他们勇于拼搏,重视能力的提升和品德的锤炼;他们积极活泼、思想开放、富于创新意识。然而,随着全球化迅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化转型、社会格局的急剧变革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受到其他价值观的影响,出现责任感不强、自我意识突出、自我约束能力弱、意志品质薄弱、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显得尤为重要。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一定要从儒家思想中汲取有用的养分,重新构造适应新时代的价值体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规范日常教育,引领学生从读书交流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炼坚忍的意志品质为重点,制定《实施方案》、《管理规定》和《学生行为规范》,对学生日常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活动提出具体要求。积极开展励志读书活动,要求每人在大学期间阅读30至40本课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每月至少上交一篇读后感,参加一次读书心得交流活动;积极开展专题讨论活动,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当前时事政策、社会热点问题和大学生成长成才普遍关注的问题开展讨论,要求每人参加一次讨论活动。通过健全管理机制,推进阅读活动常规化、机制化,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阅读交流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地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怡情养志、励志成长。

2.重视契机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修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国学经典、励志成语、名言警句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承载着中华儿女的美好希望,传递着催人奋进的正能量。可以定期开展“国学经典知识大赛”、“励志成语大赛”等教育实践活动,引领青年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怡情养志,励志成长,进而深入领会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注释:

①鲍鹏山.论语新读[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2]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3]曾程,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研究[J].人文论坛,2014.

与翻译相关的论文题目

好办,翻译是双语,双文,双文化的产物。因此,好的翻译只能脱裤子放屁重复学习同样的知识技能。比如物理学,在中国物理大学毕业,还要在美国达到物理大学毕业水平,也只能翻译英中/中英的物理大学毕业水平以下的资料,硕士/博士级别的,根本就别想了!是不是一个重要的题目?

英语的论文题名一般不应是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为此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 on Translation of Trade Marks and Culture 商标翻译与文化研究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影响翻译实践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论英语习语的翻译 on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英语习语翻译特点研究 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中英习语翻译与比较 on Loyalty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中英互译的忠实性研究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翻译中的文化对等性研究 Translation and the Important of it 文学翻译与重要性研究 the Du Fu’s Poems Translation 论杜甫的诗词翻译 Analysis of Techniques for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Through Translation 通过翻译学习外语的技巧分析 11.中英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olor words 翻译中不可译性的文化阐释 Cultural Perspective on Untranslatability 中英动物文化内涵的不同及翻译 Connotation and Transl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nimals 浅论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度 Degree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 修辞策略在广告英语中的效用探究 Probe of the Effect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about Scenic Spots in Wuhan 武汉旅游景点资料的英译错误分析 Most Favorable Method for Translating Foreign Words into Chinese 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方法 Tentative Study on th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Sun Zhili’s Chinese Translation of Pride and Prejudice 浅论《傲慢与偏见》孙致礼中译本的衔接与连贯 Translation of Attributive Clauses in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技英语中定语从句的汉译 Titles and Their Translation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从跨文化角度分析电影片名及其翻译 Expressions on Public Signs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汉语公示语英译 22.论文化差异与翻译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23.商标名的翻译原则与品牌文化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 of Brand Names and Brand Culture 24.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研究 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Names 25.意美、音美、形美--英文商标的汉译 Beauty in Sense, Sound and Form--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Trademarks into Chinese 26.中文商标英译探 On the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二 1. 商务英语函电翻译技巧 2. 论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3. 浅谈商务英语写作时避免修饰语错位的方法 4. 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5. 商务函电翻译的用词技巧 6. 商标名称的翻译与策略 7. 汉语中新词汇的翻译技巧 8. 如何翻译好日常商务文书 9. 商务英语信函的语体分析 10. 浅谈商务信函的文体特征 11. 英语商务信函和合同中被动语态的语用意义及其翻译 12. 商务英语汉英翻译中从句的运用技巧 13. 论跨文化因素对商业广告英语翻译的影响 14. 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 15. 浅谈英语告示语的语言特色与翻译 16. 商务英语函电翻译技巧 17. 论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18. 浅谈商务英语写作时避免修饰语错位的方法 19. 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20. 商务函电翻译的用词技巧 21. 商标名称的翻译与策略 22. 汉语中新词汇的翻译技巧 23. 如何翻译好日常商务文书 24. 商务英语信函的语体分析 25. 浅谈商务信函的文体特征 26. 英语商务信函和合同中被动语态的语用意义及其翻译 27. 商务英语汉英翻译中从句的运用技巧 28. 论跨文化因素对商业广告英语翻译的影响 29. 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 30. 浅谈英语告示语的语言特色与翻译 三 1、 文化差异与英汉习语翻译 2、 浅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三种英译 3、 浅谈如何综合选用直译和意译 4、 中国特色新词的英译 5、 汉语成语的英译技巧探索 6、 英语习语的翻译技巧 7、 张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汉英翻译中的“求同存异”原则 8、汉英颜色词对比研究 9、广告翻译技巧 10、英语习语翻译技巧 11、从“三美”原则来谈诗歌翻译 12、浅谈直译与意译

英语翻译论文题目

写英语翻译的论文需要写哪些内容呢?选什么样的题目合适?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英语翻译论文题目,欢迎大家阅读!

1、谈英语谚语的翻译

2、谈英语幽默的翻译

3、英语汉译技巧初探

4、地方名胜古迹汉译英

5、翻译中常见错误分析

6、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7、会话含义的推导与翻译

8、词汇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9、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

10、翻译技巧探索

11、商标词翻译

12、广告语言的翻译

13、论英汉互译中的语义等值问题

14、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5、英汉谚语的理解和翻译

16、浅谈颜色词在英语中的翻译

17、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障碍

18、英语比喻性词语中文化内涵及翻译

19、英语意义否定表现法及其汉译

20、浅谈新闻标题的翻译

21、互文性理论下的电影片名翻译

22、从唐诗《春望》英译比较看译者主体性

23、功能对等理论在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肖申克的救赎》为个案

24、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

25、从关联理论视角看汉语习语的英译

26、从目的论角度看新闻标题英汉翻译

27、目的论关照下的汉语标语翻译

28、影视翻译的特点及技巧-阿甘正传个案研究

29、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hletic English and Its Translation体育英语的特点及翻译

30、Chinese Reduplicated Words and their Translation into English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31、Non-Correspondence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Color Words中英文翻译中颜色词的非对应

32、On the Cultural Signification of Animal Idioms and Translation 动物俚语文化含义与翻译

33、Foreignizing and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s in Cross-cultural Vision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化和归化翻译

34、The Loss of Affective Meaning in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翻译中情感意义的丢失

35、On the Explicitness and Implicitness of Conjunction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Process 论连词再英汉翻译中的显性和隐性存在

36、Approaching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ranslation from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从功能翻译角度看归化与异化

37、Conversion of Part of Speech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英译汉中词类的转换

38、The Transfer of Culture Image and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in Translating 论英汉习语翻译中的文化意象的转化 VI 旅游英语方向的选题

39、科技汉英翻译中的.修辞现象述评 ( An Overview of Rhetoric in Scientific English Translation )

40、科技英汉翻译中的虚实互化现象微探 ( Research on the Change from Abstractness to Concreteness in Scientific Translation )

41、翻译方法个案研究?如?“从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 干净、明亮的地方》看简洁句的翻译”?

42、两个译本比较研究 ?或某 个译本翻译评论?

43、某个著名翻译家翻译方法或翻译风格研究

44、英汉习语翻译方法研究

45、广告翻译策略 研究

46、Culture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Chinese Idioms

47、浅析应用文体之翻译

48、烹饪英语 翻译探微

49、科技英语翻译方法例析

50、中式菜谱的英译

51、汉语颜色 词的英译

52、福克勒小说的英译

53、英语俚语的汉译

54、论英语委婉 语的差异和翻译对策

55、实用文体翻译中的语 言、文化透视?结合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等相关内容分析影响实 用文体翻译的因素?

56、关于对外交流翻译中不足 的反思?如?电影名的误译?旅游翻译的误译及其他。?

57、对某一翻译的理解与 探讨?如“信、达、雅”的探讨与新解?等等

58、中国特色词汇及其英译

59、中英数字文化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60、论小说风格的传译

61、英文小说中对话的翻译

62、英汉修辞格 的语篇衔接作用及其在翻译中的再现

63、文学翻译批评简论

64、英汉语篇衔接 作用及其翻译策略

65、汉语广告英译中的巧 译策略探微

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地方名胜古迹汉译英探析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商标的翻译广告语言的翻译论英汉互译中的语义等值问题中西文化差异与不可译性英汉谚语的理解和翻译浅谈颜色词在英语中的翻译英语比喻性词语中文化内涵及翻译英语意义否定表现法及其汉译浅谈新闻标题的翻译伟大的翻译家严复英语长句汉译简评《简•爱》的几种汉译本英语专业本科论文所涉及的专业方向 (一)英语语言习得理论研究 该方向着重研究英语语言学及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可着重讨论某一种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具体表现或某一语言理论在实际生活、教学中的运用。学生可以进行:1.英语修辞研究;2.文体研究;3.英汉比较研究;4.各类语体研究;5.语法研究;6.词汇研究等。 (二)教学理论与教学法该方向主要研究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以及相关的教学指导原则和具体的方法,选题应着重探讨英语教学的方法,可具体到某一课程的教学理念、策略和方法的应用及效度,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学生可以进行:1.英语学习策略研究;2.英语学习焦虑研究;3.英语测试研究;4.英语教学法研究;5.英语教学策略研究;6.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研究等。 (三)商务英语文本研究该方向着重研究商务英语文本文体,语言特点及相关的翻译实践问题。学生可以进行:1.商务英语语言特征研究;2.商务英语文体研究;3.商务英语翻译理论研究;4.商务英语翻译时间探讨;5.商务英语翻译标准探讨等。 (四)翻译理论与实践该方向着重研究英汉互译过程中的口、笔译理论、翻译标准、原则、方法及技巧。论文选题可选择评论赏析某一翻译家或某一本(篇)著名的译作,或论述某一种翻译理论的技巧在实践中的运用,也可讨论某一翻译现象中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学生可以进行:1.翻译理论研究;2.翻译家研究;3.翻译史研究;4.文学翻译研究;5.非文学翻译研究;6.翻译过程研究;7.翻译批评研究;8.翻译的接受与影响研究;9.翻译教学研究;10.翻译标准研究;11.典籍翻译研究等。 (五)英美人文与历史研究 该方向主要研究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人文、历史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既可宏观也可微观地研究或比较英美国家的某一历史阶段的社会问题或文化现象或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或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相关内容。学生可以进行:1.英美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研究;2.英美历史问题、历史人物研究;3.英美文化现象研究;4.西方宗教研究;5.西方影视作品研究;6.跨文化交际研究等。 (六)英美文学研究该方向主要研究英美文学史及各时期的文学流派,作家,作品的文体与写作风格。论文可选择做某一文学理论或作家作品的分析、评论,比较中西文学作品或作家,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或人物角色。学生可以进行:1.文学流派研究;2.作家研究;3.作品评论或分析;4.文学批评理论研究;5.中西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等。

关于经典诵读的论文题目

垫江县太平小学地处国家AA级生态旅游园区“华夏牡丹源”景区,人杰地灵。学校凭借华夏牡丹之灵气、文化之精髓,孕育了“育牡丹骄子、唱牡丹赞歌、传牡丹文明、诵国学经典、建牡丹校园、施国色教育”的教育理念,谱写了一支支“牡丹文化进校园、进舞台、进教材、进课堂、进心灵,植根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馨香馥郁、韵味绵长”的赞歌。这里洋溢着“牡丹学子诵经典、传文明、畅理想、谱新篇、展未来”,好一个国色教育气息浓郁的牡丹文化校园。 从2006年9月以来,学校秉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为孩子健康成长服务”的办学宗旨,努力打造“传承经典文化精髓,培育牡丹文化校园”的校园文化特色,通过显现的环境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人本的制度文化建设,大力推进牡丹文化校园建设工程,着力实施“文化育人、文化兴校、文化治校、文化强校”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有浓郁牡丹文化氛围的特色校园文化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了富有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培植优雅的校园环境,让牡丹气息散发诱人芳香 近年来,学校多方筹资加大投入,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育、学习环境。新建了教学楼、办公楼,构建了信息化数字校园,新建了各功能室,增添了各类教育教学设施,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为了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设施和一草一木都能与师生交流。学校十分注重物化、静态的校园文化的营造,使校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整个校园成为学生德行文化教育的大课堂。 (1)楼名文化显个性 为使学校的办学思想深入师生心灵,学校把办学理念、校风、学风、校训等一一镌刻在校园。对各幢建筑物、各功能室等进行命名挂牌,赋予其文化内涵;如:“爱学楼”、“乐学楼”、“勤学楼”、“善学楼”、“劲松场”、“憩梦苑”等;使学生随时受到“爱国爱校,勤学勤劳”的校训教育,充分体现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观赏性的特点和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 (2)文化长廊显风流 为大力实施文化治校,进一步普及和挖掘牡丹文化,打造牡丹文化特色校园,学校为全校师生开辟了知识窗、科普常识、艺术天地、涂雅园、经典故事,童话迷宫、教学平台等200米的文化长廊,架起了一座展示师生风采的竞技舞台,彰显了牡丹学子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和从容信念,他们在这里写下希望与祝福,绘出美好憧憬和未来,这里是一道靓丽的学生涂鸦风景线。 (3)墙壁文化尽风采 “校园无处不育人”这句话在太平小学得到诠释与升华。从“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大幅标语,到“牡丹星级班级评比”、“十佳牡丹少年”等榜示;从镌刻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伟人教诲的恢宏的爱学楼,到贴着“人比天高,脚比路长”的凡人小语的文化橱窗里;从曲径通幽的走廊,到绿草茵茵的过道;从人头攒动的劲松场,到清新雅致的办公楼,校园每一处墙壁上无不烙下牡丹文化的印迹。牡丹花影、牡丹诗文、牡丹画照、伟人风范、名人字画、名家名言、中外名著、古今建筑、民族音乐等大幅图片在校园内分类贴挂,既庄重典雅、落落大方,又错落有致、浑然天成。 二、开展校本教育活动,让经典文化弥漫校园 1、落实师生读书工程,建设书香型校园 近年来,学校把师生读书工程纳入教育源动力的重要工程来抓,以开展师生读书工程为切入点,以“重庆市国学教育试点校”建设工作为重点,努力创建书香型的牡丹文化校园。 (1)、教师们伴着经典,迅速成长 几年来,学校一直重视对教师坚持开展“四为主四结合”的读书活动,即:学习内容以学习教育专著和新课程理论为主,与博览群书相结合;学习形式以个人自学为主,与集体学习相结合;学习时间以业余为主,与撰写心得、学习笔记相结合;学习实践以理论指导、校本教研活动为主,与检查交流读书体会相结合。 特别是近两年,学校先后为教师汇编了《亲近教育名家名篇》《我与经典同行》两本校本教材。落实好每周一次的读书活动,以汇报、交流、检查相结合的评估形式,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同时,学校每年举办一次“与教育名著对话、与教育名师对话、与课堂教学对话”为主题的教师读书交流活动。借助读书研讨,使教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名家引领中进一步得到成长。 近年来,我校教师在经典的影响下,迅速成长起来,涌现出许多教坛新秀。我校有市骨干校长一名,市级骨干教师一名,县级骨干教师十二名。教学标兵、能手也相继涌现。郑高、程鹏老师的优质课曾获市级一、二等奖。学校的各项创新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为教师们搭建了成长的平台。 (2)、学生们积淀经典,传承文化精髓 有道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中国的历代圣人先哲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闪耀着智慧的篇章,她们是文化的积淀,她们是智慧的结晶,她们影响着我们的言、行,她们引领我们做儒雅的中国人。为此,如何引导学生博览群书,传承华夏文化之精髓,从显现的环境文化不断深化到国学经典文化,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是学校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①开发校本教材,实施经典文化教育。 学校成立校本教材编委会,本着传播地缘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宗旨,根据本校各年段的不同特点,编写了一套国学校本教材《经典诵读》——低段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中段《古今诗词集萃》;高段《名言警句、歇后语》,同时还编撰了《牡丹之乡》校本教材,学生每人一本,分年级循环使用。学校把“经典诵读”纳入课程计划,每周一节,专人上课,并组织考核,将经典文化普及、传承、推广教育活动落到实处。为将学生的校本教材形成体系,编委会正在筹备再编写一套涉及面广、分不同年段、单元的《牡丹书院》。 ②开展系列活动,感悟经典文化内涵。 每学年,学校都要举办一次大型读书节活动,以读书节系列活动为载体,引导师生与经典交朋友,深化师生读书工程,巩固读书成果。为此,每学年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十个一”活动,即:结合“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一次读书征文、演讲比赛;各中队开展一次以“好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中队活动;结合“书写经典”活动,举行一次写字比赛;各班出一期主题为“我与经典同行”的黑板报;读完、读懂、读透一本好书;完成一本读书笔记;创作一篇诗文;通过读好书,写一篇读后感;举行一次手抄报展评;举行一次课本剧、朗诵等表演比赛。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读中感悟、悟中创新,读创结合,相得益彰。 2、挖掘牡丹文化精髓,加强学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教育 ①、以民族精神文化为核心,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校园广播、主题队会、唱歌比赛、国旗下讲话、征文竞赛、知识竞赛等方式或途径,加强学生国情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让“爱国爱校,勤学勤劳”的校训植根于每一个学生心中。 ②、以道德文化教育为主线,突出道德教育的六大主题。即:一是爱国爱校,信守不渝的忠贞教育;二是孝敬父母、尊敬长上的伦理教育;三是“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积极责任教育;四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养成教育;五是说中国话,诵读中华经典名篇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六是勤学勤劳,为国家而求学问,为社会而学技能的刻苦学习、热爱劳动的利他、利群观念教育。 ③、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强化学生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一是成立“四小”队:即:“小卫士”护绿队、“小脚丫”义务导游队、“小黄帽”义交队、“小广播”宣讲队。二是组织开展好“三节”:即: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重大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传承和弘扬学校的精神文化。三是组织开展大型节日的庆祝、纪念活动,如“三八节” “植树节” “劳动节” “端午节” “儿童节” “国庆节” “重阳节” “建队日” “母亲节”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体验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3、开展牡丹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为进一步挖掘牡丹文化,推动牡丹文化的创新,学校经常组织牡丹学子走出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在生活中体验牡丹文化,发展牡丹文化,服务家乡,服务社区。 (1)、开展以“牡丹”为载体的系列化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参加了历届牡丹园的开园庆典活动,为牡丹节助兴,培养了学生的爱自然、爱家乡意识。组织学生参加了“牡丹旅游资源的开发”的考察实践活动,“丹皮大规模生产可行性”的考察实践活动,“牡丹文化寻踪”的考察实践活动。牡丹节期间,还开展了牡丹源护洁护绿活动、义务小导游活动。 (2)、开辟百灵山牡丹源德育文化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文化实践,让他们从小树立保护自然环境、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崇高精神境界。利用学校德育基地的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牡丹文化教育活动。一是在牡丹节期间,组织学生开展了“小脚丫”义务小导游活动,二是进行了景区护洁护绿活动,三是对德育基地附近居民进行了社情民情调查,如:“居民厨卫现状调查”、“丹皮生产调查”等等,四是组织学生到百灵山牡丹源进行了“红歌献祖国”户外演唱活动,五是利用牡丹源文化基地先后组织教师开展了体育节户外长跑活动和清民节登山活动。 (3)、与社区、工矿联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活动 近年来,我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保洁活动、重阳节敬老活动、公民道德宣传活动、社区节水宣传活动、“家乡知多少”的调查活动、对水资源利用情况调查活动、水泥制造过程的考察活动等,既丰富了学生的社会阅历,又促进了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交融,推动牡丹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三、落实科研课题的研究,拓展牡丹文化外延 1、以市级课题《农村小学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渠道的研究》(2008年12月已结题)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特色文化活动,努力打造班级个性化文化。通过课题研究,张扬了学生个性,涌现出如“雷锋中队”“牡丹中队”、“环保中队”、“鲁迅中队”、“绿荫中队”、“海尔中队”、“航天中队”、“书缘中队”……个性化中队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牡丹文化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教育部在“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中,把我校的“牡丹文化教育”纳入其子课题的重点研究内容。而今,班级个性化文化的研究正逐步深入,向常态化、生活化、精细化方向掘进。 2、《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研究》《小学生作业的设计与批改》等一系列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为拓宽牡丹文化的内涵,深化经典文化的传承、推广与普及,起着助推作用。 三、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团队精神 校园文化是一种微观文化,校园文化管理更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管理方式。加强校园文化管理,就是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促进教学水平、管理水平、育人水平的协调发展。 1、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 为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在分管领导的牵头下,教科处、德育处、后勤处各负其责。并形成了“高标准严要求,精雕细刻不将就”的管理作风。学校建立了“学校——文化基地——社区”的三位一体的文化教育网络;确立了“学校领导——各处室——中队”的三级文化管理模式,大力开展牡丹文化校园建设工作。 2、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 “文化治校”的理念在学校管理中至关重要,这是一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通过管理互动的行为文化。学校修订完善了各项工作管理制度,汇编了《垫江县太平小学工作规程》,制定了《垫江县太平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明确了各部门各类人员职责,修订了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并装印成册,印发给了全体教职工。在管理文化中注入契约的概念,在学校集体中形成互相负责、互相认可、共同遵守的契约,并形成了“学校主人、岗位能人、学生亲人”的教师追求,在个体追求自身利益实现的过程中促进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 3、形成和谐的师生团队精神。 通过制度文化的创新,“理解”“共荣”“协作”“进取”等价值取向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形成了和谐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师生关系,创造了和谐的团队精神,培育了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 四、牡丹文化教育硕果累累 几年来,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的牡丹文化教育大发异彩,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国家、市、县教育科研刊物先后8次对学校的牡丹文化校园特色进行专题报道。学校先后获得二十多项国家、市、县级表彰或荣誉称号。诸如: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我的祖国”读书活动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科创大赛“大规模生产丹皮的可行性调查”三等奖、市一等奖;学校校歌《启航》获重庆市中小学首届校园歌曲创作大赛银奖、参加垫江县学生艺术节文艺演出连续三届获得一等奖……这一块块闪着耀眼光辉的奖牌肯定了牡丹文化特色学校的创建成果。 近年来,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撰写论文(含发表)获奖达200余件。在办“人民满意学校”的评价活动中,学校的满意度为95%。 “牡丹花开,国色天香,美丽的校园,腾飞起稚嫩的翅膀,我们是雏鹰,在广阔的天空,老师引领我们自由飞翔……”聆听着太平小学动听的校歌《启航》,美丽的校园风光仿佛闪现在眼前,学校优良的人文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相得益彰,学生活泼的身影和老师饱满的热情交相辉映,一个朝气蓬勃、底蕴厚重的牡丹文化校园呼之欲出,学校将秉承“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深入挖掘牡丹文化内涵,扎实开展牡丹文化教育,全面推进文化强校战略,为创建“重庆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和“牡丹文化教育”特色学校而努力奋斗看看这个有没有帮助和借鉴意义?

1. 关于赞美祖国的诗句和经典诵读 关于赞美祖国的诗句和经典诵读 1.歌颂祖国的诗歌朗诵(1 以下几首都可以,符合你的要求: 1、《祖国在我心中》 十月一日是国庆, 全国人民同欢庆。 张灯结彩庆国庆, 五十九载年年庆。 二零零八不寻常, 好事坏事说一说。 雪灾地震突来袭, 全国上下人心齐。 百年奥运终圆梦, 世人皆说无与伦。 金秋十月将来至, 神七成功世界惊。 改革开放三十载, 好处人人都欢快。 ——祝伟大的祖国五十九周岁生日快乐,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 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2、《祖国颂》 六十年前 伴随着一个伟人雄伟庄严的声音 您诞生了 从此世界的东方有了您巍峨的身影 三十年前 伴随着另一个伟人的频频招手 您开放了 从此多彩的世界有了您呐喊的声音 二十年前 伴随着第三代领导人的彻夜思考 您飞翔了 从此强手如林的世界上您日新月异 十年前 伴随着主席的亲切微笑 您腾飞了 从此世界的东方您谱写了一首强国之歌 3、《不能不爱我的祖国》 拿什么爱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从不嫌弃我 好好学习努力工作 让祖国越来越美没有白活 拿什么爱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是无比温暖的家 为祖国分忧为祖国奋斗 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报效我的祖国 这一生无论怎么活 我不能不爱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永远属于我 我永远属于我的祖国 这一生无论怎么活 我不能不爱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使我富有 让我力量无穷 4、《辽阔的祖国》 多么辽阔,多么壮丽 这就是中国大地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这就是中国大地 五谷丰盈,瓜果甜蜜 牛羊肥壮,百姓乐业安居 啊,中国大地,中国大地 美丽富饶的土地 江河清澈,山峦翠绿 这就是中国大地 时时刻刻发生着奇迹 这就是中国大地 黄河长江荡漾着千古神奇 这就是中国大地 城乡巨变,山河秀丽 百业兴旺,人民欢天喜地 啊,中国大地,中国大地 美丽富饶的土地! 5、《祖国颂》 中国,我的祖国, 世界东方的巨人。 你拥有---- 雄伟壮观的长城故宫, 汹涌澎湃的长江黄河, 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 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 您拥有---- 饮誉四海的中华文化, 声振寰宇的四大发明, 举世闻名的丝稠之路, 独树一帜的中医瑰宝。 您拥有---- 东海之滨的波浪滔滔, 南疆、岛屿的郁林层层, 北国冰封的白雪茫茫, 西域草原的牧歌声声。 祖国,祖国,我爱您, 我愿把美好赞歌唱给您, 我愿把我的一切献给您, 愿您永远屹立于世界东方! 扩展资料诗歌朗诵 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形式较为多样化,可以吟咏、朗诵。 朗诵是一种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和传情艺术,是朗诵者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再表达的艺术活动。 诗歌朗诵就是朗诵者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引入的动作把原诗歌、作品有感情地向听众表达出来,以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引起听众的共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诗歌朗诵。 2.歌颂祖国的诗歌朗诵最好10分钟左右的 百度首页 | 百度知道 | 登录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帮助 设置 百度知道 > 文化/艺术添加到搜藏已解决 歌颂祖国的诗歌(要短的)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8-11-19 20:36 歌颂祖国的诗歌(要短的) 提问者: 835539066 - 魔法学徒 一级 最佳答案献给亲爱的祖国 祖国, 您五千年的岁月, 写满了数不清的纷争。 一次次的不屈,一次次的战胜, 勾勒出不变的中华精神。 我们, 在您的胸怀中生存了五千年, 于是, 骨子里便有了五千年不变的中华魂。 您的疆域, 辽阔而雄浑, 如那拂晓高歌的雄鸡。 一次次的飞跃,一次次的奔腾, 您终于站成了东方巨人。 我们, 在您的肩上成长了五千年, 于是, 性情中刻下了五千年不变的“勤奋”。 五千年, 您依旧青春满怀, 五千年, 您仍然步伐激昂。 我们, 将您的脚步追随了五千年, 于是, 见证了您五千年的沧桑。 您也曾经迷惘, 曾经低沉, 但1949年民族的一声巨吼, 就使世界为之震动; 1978年的一声春雷, 推开了面向世界的大门。 在您那辽阔而美丽的大草原上, 羊群像珍珠撒满绿绒; 在您那充满希望的田野里, 麦浪滚滚把天地染得金黄。 在您那曲曲折折的海岸边, 一尾尾鲜鱼塞满了渔网; 在您那郁郁葱葱的森林里, 到处是祖国未来的栋梁。 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 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您的身上。 我看见, 丰收的硕果压弯枝头; 我看见, 机器转动得自由欢畅。 我看见, 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闪射着太阳的光芒; 我看见, 基因密码带领我们走进自然科学的殿堂。 我们和您一道迎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时代, 我们和您一起跨入了一个崭新灿烂的纪元。 我们明白, 我们的双肩将托负起您明天的希望; 我们清楚, 我们的双手将创造出您未来的辉煌。 祖国, 我们定将令您 永远屹立在 —— 世界的东方! 2066回答者: zaq12534 - 魔法学徒 一级 2008-11-19 19:32 我来评论>>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3Q 相关内容 • 关于歌颂祖国的诗歌(要短的) • 歌颂祖国的诗歌,要短的~ • 歌颂祖国 诗歌(要短的) • 歌颂祖国的诗歌(要短一些)是2008国庆节的!!我急。 查看同主题问题: 歌颂祖国 诗歌 其他回答 共 4 条 江山多娇 ——写在2008年国庆节 -------------------------------------------------------------------------------- 你给我多少自豪 让我为你骄傲 穿越在时空轨道上的中国制造 向世界报道风景这边独好 所有目光的聚焦 因为你的风骚 闪耀在岁月长河里的华夏文明 那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写照 你给我多少欢乐 让我为你祈祷 你从风雨中走出一条阳关大道 带领我们把幸福生活创造 奥运成功 神七凯旋 这是一份新世界的宣告 啊 红旗飘飘 江山多娇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回答者: 梨云飘雪 - 状元 十二级 2008-11-19 18:17 金子般的天地 凝结了三千年文化的那轮浩月, 辐射出万人向往的季节, 金秋, 黄金般的天地, 酿造着丰收的美酒; 干杯的啸吼, 划出明天的灿烂, 会聚在圆圆的饼上, 演义着丰收的幸福; 忆往昔: 多少文人墨客, 举杯邀月慨叹家国的忧思, 看今朝: 我们同仁的思绪更加浩瀚, 如醉如痴; 我们追忆: 追忆那共同播种的春雨, 追忆那披星戴月的艰辛, 追忆那团结进取的高风; 我们畅想: 畅想那喷薄欲出的宏图大业, 畅想那你追我赶的彩云, 畅想那辉煌你我的红日; 金秋浩月: 我们永远爱你 回答者: 123WAW - 中级弟子 二级 2008-11-19 18:32 你给我多少自豪 让我为你骄傲 穿越在时空轨道上的中国制造 向世界报道风景这边独好 所有目光的聚焦 因为你的风骚 闪耀在岁月长河里的华夏文明 那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写照 你给我多少欢乐 让我为你祈祷 你从风雨中走出一条阳关大道 带领我们把幸福生活创造 奥运成功 神七凯旋 这是一份新世界的宣告 啊 红旗飘飘 江山多娇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回答者: wengliang119 - 试用期 二级 2008-11-19 18:42 金秋的风 送袅袅暗香而来 霜中的菊 献片片芳菲一季 吻夕阳余辉 爱溢出温柔的眼眸 望四野安详 激情飞上诗句[国庆节的短诗歌:歌颂祖国、赞美祖国 听黄河汩汩 载无数苦难历史 观河沙沉沉 积淀多少回忆 满目疮痍 是你旧时的容颜 儿时的艰辛 留下了不灭的烙印[国庆节的短诗歌:歌颂祖国、赞美祖国 风霜雪雨 半个世纪的搏击 渊远流长 五千年文明的足迹 历史的长河 翻滚着昔日英勇的浪涛 时光的琴弦 弹唱着今日辉煌的旋律 回答者: 605852506 - 秀才 三级 2008-11-19 18:59 等待您来回答 流感时期什么理由请假好 明天我们班办板报 主题是国庆 什么叫数字手抄报 要一篇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作文 流感疫苗 禁忌 国庆60周年手抄报图加文字加设计 甲型流感的知识 建队60周年板报设计,急用阿!! ©2009 Baidu。 3.朗诵比赛,歌颂祖国的诗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4.歌颂祖国诗歌朗诵 祝福祖国 (男领) 透过历史的眼眸 我们站在岁月的肩膀上远眺 在黄河壶口的惊涛里 我们听到一种经久不息的激情 在珠穆朗玛峰的雪海中 我们凝视一种千年未变的真纯 在秦兵马佣的坑道里 我们感悟一种雄浑与深沉 (合) 啊,祖国 你就是脚下这片土地 (女合) 曾经是金戈铁马狼烟四起的山河 曾经是秦汉雄风大唐屹立的巨人 (男合) 曾经是八国洗劫岗楼林立的疮痍 曾经是赤地千里吃糠咽菜的土地 (合) 你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热土啊 (女领) 你是生我养我的母亲 透过历史的眼眸 我们站在岁月的肩膀上远眺 在南湖荡漾的波光中 我们看到一个巨人的诞生 (男合) 一把镰刀呼啸着要割断旧世界的一切枷锁 一把铁锤呐喊着要砸出一个新中国的黎明 (女领) 看,井冈山上满山的红杜鹃啊 是一个令楚辞离骚惊叹的篇章 (男领) 听,南昌上空清脆的枪声 是一种令青铜秦佣凝望的神韵 (合) 长江,给予我力量,让我长大 黄河,给予我智慧,让我成熟 长城泰山,给予我伟岸的身躯 给予我无限的力量 让我把黑暗的世界一扫光 (女领) 在祖国母亲那温暖的怀抱里 我学会了如何面对艰苦和困难 是祖国母亲那坚实的臂膀 将我托起 就像腾飞的蛟龙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合) 啊,祖国 你就是这样伟大 你用乳汁养育了千千万万英雄的儿女 你用汗水浇灌了这富饶的土地 你用勤劳培养了我们坚定的信念 你用呐喊宣布了旧时代的灭亡 你是我们生命永不停息的动力 你是儿女们远航归来的避风港 (男领、女领) 透过历史的眼眸, 我们站在未来的彼岸回望 (女领) 在妈祖庙袅袅的香火里 我们听到了《七子之歌》在吟唱 在淡水湾湛蓝的海水中 我们闻到了紫荆花的芬芳 (男领) 在世纪坛巍峨的造型里 我们感受到了新世纪的脚步正铿锵 (女合) 春天,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它让乡村披上绿的盛装山绿了,水也绿了 空气中都有一丝丝的春意在飘荡 (男合) 它让城市披上了绿的盛装 树木葱翠,遍地花香 就连我们的歌声中 也有许多的青春旋律在回响 (女合) 祖国的春天 正在把民族复兴的大门打开 祖国的春天 正在把唤醒酣睡的号角吹响 祖国的春天 让乡村披绿,让城市喧闹 (合) 祖国的春天啊 你正敞开胸襟 接纳着儿女们驿动的青春和坚定的信念 (男领) 这是一个承前起后的时代 新的机遇,新的挑战 (女领)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知识创新,与时俱进 (男领) 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 我们肩负沉甸甸的嘱托] 我们憧憬美好的未来 (男合) 祖国在花海中前行 我们吹起号角敲响锣鼓 (女合) 祖国在春风中前行 我们把祝福写在脸上 把期盼写在心里 (男领) 祖国在新世纪的大道上前行 我们用歌声串成一颗颗星星 穿过时空的隧道 将它挂在天空 愿您每时每刻都能听到儿女们的心声, (男领、女领)祖国啊,我们伟大的母亲 您向新世纪走来 又大踏步地走向属于您的明天 (女领) 祝福你啊,祖国 (合) 您的人民祝福您。 5.歌颂祖国诗歌朗诵稿(短一点的,四个人朗诵) 歌颂祖国诗歌朗诵稿 我爱祖国十月的花, 她无比灿烂辉煌, 因为她在我的心中 有 56 中芬芳—— 啊,这芬芳在我心中四季难忘, 从春天北方的桃花吐艳, 到严冬海南的稻花飘香, 从炎夏荔枝满树的福建山村, 到秋天葡萄成熟的吐鲁番果香…… 天天有彩花开放, 季季有丰收在望, 在这些芬芳里, 我看到最绚丽的景象—— 还有她的雪白和碧绿, 美如黎明的晴空, 未来的希望…… (二)祖国啊 , 我为你自豪 祖国啊 , 我为你自豪 当巍峨的华表 , 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 , 当雄伟的天安门 , 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 . 历史的耳畔 , 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 , 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 , 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 .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 , 洪亮的声音 , 全世界都听到了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 那胜利的旗帜 , 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 , 人民扬起了头颅 , 全世界都看到了 ,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这历史凝聚了宏伟 , 尽情地涂染十月的阳光 , 这气势慷慨激昂 , 筑起了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 6.歌颂祖国的诗歌朗诵 单人的 2 推荐]歌颂祖国诗词10首(最新) 还有很多 给你一个网站 :1.你是我们的代表 ——献给党的十六大 神舟号载着百年的梦想 穿越那时空的轨道 你描绘科教兴国的蓝图 带领我们开创新 把未来拥抱 新时代书写崭新的诗篇 吹响了前进的号角 你铺开精神文明的画卷 带领我们与时俱进 把美好创造 中南海灯光日夜在闪耀 照亮那明天的大道 你胸怀天下百姓的幸福 带领我们建设家园 让生活充满欢笑 党啊 亲爱的党 你就是我们最忠实的代表 我们永远跟你走 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TOP 2.主心骨 -------------------------------------------------------------------------------- 十几亿人的大家族 你是主心骨 铁锤加镰刀 那是中国的护身符 昨天你给中国找到出路 今天你把民族带上坦途 不管地球怎样旋转 我们走着自己的路 五十六族的共和国 你是主心骨 理想和信念 那是中国的能源库 昨天你给巨龙注入活力 今天你让巨龙腾空飞舞 不管地球什么气候 我们这里春光常驻 你让江山如此多娇 你让东方龙飞凤舞 你让风景这边独好 你给我们带来欢乐和幸福 TOP 3.永远我爱你 中国 -------------------------------------------------------------------------------- 记得那时候 我还是祖国的花朵 就听他们唱过 “我爱你中国” 虽然那时候 不懂得什么是祖国 那动人的旋律 却温暖着我的心窝 当我长大后 我就更加爱这首歌 异国他乡也唱 “我爱你中国” 虽然在他乡 心里却澎湃着黄河 这不变的情感 让我的心列贴近祖国 I Love You China 无论我在世界哪个角落 I Love You China 这就是我心最真的诉说 I Love You China 无论我在世界哪个角落 I Love You China 只有你才是生命灿烂的星座 TOP 4.红旗飘飘 -------------------------------------------------------------------------------- 你是一个火种 点燃开国大典的礼炮 一个声音向世界宣告 东方的拂晓 你是一个预言 掀开改革开放的春潮 一个故事向世界报道 风景这边独好 你是一个火炬 传递继往开来的目标 敞开胸怀向未来相邀 江山如此多娇 啊!走过风潇潇 走过路迢迢 我们高举的旗帜 在新世纪的天空飘 啊!走过风潇潇 走过雨飘飘 我们脚下的路 永远是一条阳关大道 TOP 5.珍惜 -------------------------------------------------------------------------------- 是谁举起燎原之火,为这片土地换了春秋 是谁用一卷蓝图展开了千年的眉头 是谁带领我们跟着崭新的希望在走 走进这心花怒放的好时候 是谁凿开封闭的门,用目光将未来穿透 是谁放飞着苏醒的心在天地间漫游 是谁给了我们通向辉煌的一个路口 把足音都汇成最有力的合奏 我们会珍惜珍惜这一切 在年轻的地平线上 让自己拥有继往开来的骄傲 我们会记住这一切 在今天的起跑线上 让自己拥有勇往直前的自豪 TOP 6.中国大地 -------------------------------------------------------------------------------- 多么辽阔 多么壮丽 这就是中国大地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这就是中国大地 五谷丰盈 瓜果甜蜜 牛羊肥壮 百姓乐业安居 啊 中国大地 中国大地 美丽富饶的土地 江河清澈 山峦翠绿 这就是中国大地 时时刻刻发生着奇迹 这就是中国大地 黄河长江荡漾着千古神奇 这就是中国大地 城乡巨变 山河秀丽 百业兴旺 人民欢天喜地 啊 中国大地 中国大地 美丽富饶的土地 TOP 7.荔乡飞出一首歌 -------------------------------------------------------------------------------- 荔乡飞出一首歌 飘上蓝天向白云诉说 有一个伟岸的身影 像春风从这里拂过—— 这春风啊,吹绿荔乡山山水水 这春风,暖遍神州江南北国 荔乡飞出一首歌 飘到田野向稻田诉说 有一掬灿烂的笑容 像春雨在这里洒落—— 这春雨啊,沁透荔乡家家户户 这春雨,融入炎黄子孙心窝 荔乡飞出一首歌 飘临大海向波涛诉说 有一席亲切的谈话 像春潮在这里扬波—— 这春潮啊,涌出荔乡甜甜蜜蜜 这春潮,酿造华夏世纪欢乐 春风浩荡更新万象 春雨融融滋润万物 春潮滚滚催人奋进 春色满园生机勃勃 呵,荔乡!呵,中国! 你与春长在,春与你同乐! 呵,中国!呵,荔乡! 你与春有约,永唱春之歌! TOP 8.三支赞歌 -------------------------------------------------------------------------------- 让我们唱一支赞美的歌 歌声回响在万里山河 伟大的党你是民族的代表 时刻闪亮着先进的本色 你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的浪潮波澜壮阔 万千豪杰启开智慧的金锁 齐心铸造一个强盛的中国 让我们再唱一支赞歌 歌声回响在万里山河 光荣的党你是民族的代表 时刻闪亮着先进的本色 你高举先进文化的旗帜 开放的春天鸟欢鱼跃 九洲处处千红万紫 鲜花中托出一个文明的中国 让我们高唱三支赞歌 歌声回响在万里山河 英明的党你是民族的代表 时刻闪亮着先进的本色 你领导人民共同富裕 让贫穷消失在每一个角落 亿万人民同心同德 辛勤建设一个繁荣的中国 TOP 9.风帆之歌 -------------------------------------------------------------------------------- 二十年前 一位伟人高扬一面旗帜 旗帜之上写着“解放思想” 我们驾起了改革开放风帆 摸石过河 破冰前航 荡平了创伤 走向了富强 二十年后 三个代表思想文明曙光 唤起了震天动地的回响 我们加速了改革开放马力 世纪再扬帆 长风再踏浪 风帆再破浪 辉煌再辉煌 啊 改革开放的风帆 有党来导航 亲吻着晨曦 一路向朝阳 TOP 10.党啊空气雨露阳光 -----------------------------------------------------------------------------。

【摘 要】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励志明德。教师要借鉴传统诵读教学的方法,并将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一个又一个平台,使学生在生活实践的特定情境中心有所悟、心有所动,进而回应、共鸣、践行,实现诵读的最佳境界。

【关键词】

国学经典;诵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中华文化最好的给养是国学经典,它不但可以提高文化素养,而且可以励志明德、启迪童蒙,指引其终生发展的方向。而国学经典中蕴含着的大量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只有通过亲身诵读才能深刻体会,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亲近和获得圣人的不言之教。把国学经典引入校园,并在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路径和价值诉求的研究中独辟蹊径,才能使国学经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绕于耳――听读

听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校园内,国学声声不绝于耳,学生在听读过程中,对国学经典的感知逐渐由模糊到清晰,通过反复巩固,达到诵读的目的。①学校设立国学经典诵读广播站,内容包括国学经典朗读、赏析及轶闻趣事等;②校园音乐融入国学经典歌曲和中国古典名曲,让学生在古典乐曲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③将配乐诗朗诵设置为上下课铃声,陶冶学生心灵,点燃学习热情。

二、溢于眼――默读

泰戈尔说过,鹅卵石的完美不是靠锤的打击,而是因为水的载歌载舞。教育需要一种载体,需要一种氛围,需要环境的熏陶,尤其需要美化、诗化、艺术化。校园环境教育理念正是寓教育于无声无息之中,潜移默化,论道而不说教,让学生于举手投足间与古代先贤进行着一次又一次对话。①门口:利用学校电子屏幕开设 “一分钟课程”,精选国学经典,每天滚动播出,让学生在进出校门的短短一两分钟里,受到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②院墙:在校园周围院墙上装饰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大理石浮雕;③墙壁:镌刻“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14字校训;④楼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分别设置 “中华经典浸润人生”的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精粹长廊、“诗味书香弥漫校园”的书法艺术文化长廊;⑤教室:班级文化板块、在黑板报中开辟国学文化知识专栏;⑥校报:在学校创办的《春华秋实》月刊彩印校报上,开辟国学教育专栏,全面系统地向学生及家长宣传国学经典知识。

校园书香盎然,国蕴飘香。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显现一个鲜明的特征――国学经典。学生课间驻足浏览、欣赏,既对五千年的文明有初步的了解,其中涉及的修身、求学、创造等知识又给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谓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三、吟于口――诵读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一至六年级分别开设不同的国学课程:一年级《弟子规》《三字经》,二年级《千字文》《笠翁对韵》,三年级《论语》《孟子》,四年级《大学》《中庸》,五年级《老子》,六年级《史记》《资治通鉴》。不同学段采取不同的诵读方法。

1. 低年级:故事代讲,熟读成诵

3~15岁是记忆力的高峰期,对儿童来说,记忆方法至简,无非是诵和背,在这之前唯一要做的就是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来模仿。在每个班安装包括“神奇汉字”“国学故事”“水幕电影”等内容的国学资源库,国学经典以动画故事的形式来展现。比如,讲李渔的《笠翁对韵》“卞和三献玉,杨震四知金”时,给孩子们讲一下卞和和杨震的故事;在讲“雄文能徙鳄,艳曲为求凰”时,讲一讲韩愈和司马相如的故事……教师以故事代讲,并且联系实际,学生不讲自通,也对国学产生了兴趣,很容易熟读成诵。

2. 中年级:自读自悟,导读成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传统语文教学中提出少讲、精讲或不讲,偏重于学生个人的感悟和体会。重读,能够让学生利用大量的时间去自读、自悟,只有在必要的时候加以点拨,或只对某些词句略加解释,或学生交流,即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如讲《论语》中“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一内容时,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后再读这句话,伯夷、叔齐感悟到二人正是因为对过去仇怨的忘却,才能心胸坦荡,而那些心胸狭窄之人,总是记着别人的不是,这样他自己也不得自由。所以,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总是心怀美好,不计前嫌,不怨天,不尤人,这样,不仅自己对这个世界、对他人的怨恨少了,相对的,他人也受你宽容、博大心胸的影响,少生怨恨之情。

听懂与读懂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自己下功夫读懂的、感悟出来的东西才是牢固的,才是真知。

3. 高年级:温故知新,情读成诵

古人品鉴诗文,主张熟读成诵,力求达到文若己出的境界,也就是通过诵读,把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其中的情味和旨趣,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国学知识积累和储备,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已经能够大体读懂《庄子》中《濠梁观鱼》之类的国学经典,此时,要求学生诵读和精思同步进行,要仔细揣摩作品意义,以及作者境况和情志,将心比心,成为作者千古知音,情读成诵,正所谓“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

四、归于心――品读

诵读国学经典,并不是看谁背得多、背得快,而是要使学生的反复诵读和理解感悟活动化、生活化,建立学习的人文环境,形成一种精神气场,从而内化为学生的气质修养。结合下面的活动,力求使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识上升一个层次:①话国学――国学经典演讲赛。说出你最喜欢的国学经典及喜欢的原因,对学生所掌握内容进行深化;②演国学――国学经典迷你剧表演赛。将国学经典小故事编成通俗易懂的校园剧进行展演,使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积累进行完美演绎;③写国学――国学经典辩论赛。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五、动于手――赏读

儿童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内化与外化的过程,是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结果,要把外在的、社会的各种道德规范变为个体内隐的心理特征,还要把个体内隐的心理特征变为个体外显的行为和习惯,实现内外转化的关键是?惯。因此,学校将“启蒙养正,明理成人”作为办学理念,在学生的习惯培养中为学生搭建一个又一个平台,使学生诵读的国学经典在生活实践的特定情境中心有所悟、心有所动,进而回应、共鸣、践行,实现诵读的最高境界――赏读。

1. 寸草报春晖――我感恩

孝,是一切善行的根本,是百善之先,也是爱心的原点。请在爱的天平上把父母为你做的事和你为父母做的事列举出来,作为砝码放在天平的两端,看看你的天平是否倾斜得太厉害,如果是,请你加重砝码。

爱的天平

父母为我做的事 我为父母做的事

写着写着,学生惊愕不已,有的学生甚至落了泪,在多数学生的天平上,“父母为我做的事”竟然写满了整张纸却依然没有写完,而“我为父母做的事”却空空如也。学生当场宣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学习上、生活上让他们放心,并制作感恩卡,制定感恩计划。随后,开展评选“班级十大孝子”“校园十大孝子”活动,让评选上的孝子在全校师生及家长面前讲一讲自己的“孝事”。家长动情地说:“孩子变了,变文绉了。”孩子们诵中悟,悟中用,真正使“孝”深入校园,深入孩子们的心里。

2. 《弟子规》力行表――我践行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对于经典的诵读,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更是培养良好情操和行为习惯的需要。紧密联系生活学习《弟子规》,制定实践《弟子规》力行表,让学生把《弟子规》精神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并让学生详细登记,互相交流、监督,共同进步。

3. 座右铭――我能行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会刻骨铭心。学习是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意行整合学习,品德建构是在现实的人际互动中通过道德的体悟来实现的。

“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这是孩子们在学习《欹器》一文后得到的知识,而“谦受益,满招损”这个道理又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里。孩子们根据欹器的原理自己动手制作,并将自己的座右铭及原因贴在欹器上,放在写字台的旁边用以鞭策自己。

我们来欣赏一下孩子们的座右铭:

我的座右铭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班干部,我总是要求同学们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等,但是我自己有时候却做不到,所以,我要以此来监督和鞭策自己,做一名合格的班干部。

我的座右铭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次考试,我都会名列前茅,因此很是骄傲,也就瞧不起那些学习不如我的同学,通过这句话我知道了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要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在活动中,学生会逐渐体会先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修身齐家、博爱尚贤、仁义礼智、诚信和平等美好的品格追求,经过国学经典的审美熏陶,学生的品位、内涵自然提升,身心自然健康。“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格教化当是经典诵读最大的价值。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国学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校园生活带来一片生机。“书香校园,人文课堂,涵养教师,儒雅学生”――我们将在经典诵读的研究之路上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 梁志斌.借鉴传统诵读法开展经典阅读[J].文学教育,2011,(16).

现今小学教学中,国学进课堂已成为一种趋势,在了解与熟悉经典的同时,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历史观的渗透。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历史观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现今小学教学中,国学进课堂已成为一种趋势,在了解与熟悉经典的同时,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历史观的渗透。教师应当形成明确的历史观教育意识,使国学经典诵读更有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历史观

[作者简介]袁英(1987―),女,黑龙江大庆人,本科,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学校教师,小教一级。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国学是一门内容包罗万象的学科,万物可用一理贯通。一个义理,既可以用于修身,亦可以用于治国,还可以用于处理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现今,各地中小学纷纷打出“国学特色教育”的品牌,使经典国学教育进入课堂。《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到:“确保2014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起始年级学生使用德育、语文、历史新教材。”如此一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将在小学教育中占50%以上的比重,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将重新进入学生的课本。对于学校来说,授课教师有一定的国学素养,校内有学习国学的氛围,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开展国学教育才有初步的基础。然而,自古“文史不分家”,经典诵读与中国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先贤们用文字或讴歌、或鞭挞、或记录、或幻想,留给我们的是丰富的情感重现和代代相传警示恒言。作为教师,面对国学经典教材,首先看到的是文字,紧接着浮现在脑海中的是文字背后的含义。随后便开始精心备课、制作课件。但是,做到这几步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也不意味着已经充分完成一堂国学课的准备过程,教师不可忽略对学生的历史观形成进行引导。

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促使少年儿童正确历史观的形成是国学诵读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来看,他们缺乏从古典文学中沥出历史背景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查阅资料,挑选出学生易于接受的部分进行渗透。在教授国学知识的同时,将文字的背景用一个个生动活泼、振奋人心的历史事实表现出来,可以让学生随着文字的律动体会到数千年前古人提笔时心中激荡的情怀。

以我校(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学校)国学教材《国韵书香》第五册宋词部分李煜的《乌夜啼》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布置学生查阅词作者李煜的资料,同时教师也翻阅资料,把握住李煜人生中几个重要拐点及事例,并且搜集其不同时期的词作。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后,上课伊始,教师请学生欣赏李煜的另一首词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配乐朗诵,之后提问:“李煜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能不能从词中找一个字来概括李煜此时的心境?”学生经过阅读能够准确把握住“愁”这一词眼。此时,教师顺势继续发问:“李煜作为南唐皇帝,为何会有这样的愁思呢?在你们看来,皇帝应该有怎样的情怀?”学生踊跃发言,将自己搜集的李煜生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汇报,学生在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后完善了对李煜的了解。教师适时出示课件,将李煜不平凡的一生简约而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一个作者简介部分便交代了五代十国末期与宋朝建立的历史背景,更交代了李煜由得意到失意直至阶下囚,最后因赋词而死的命运,这为学生的读词做了情感铺垫。解决好历史和人物背景后,教师再引领学生诵读品味《乌夜啼》,此时,学生很容易入情入境,也极为自然地感受到词中那份浓浓的悔恨与愁苦,学生的诵读声也随之低沉起来。尤其读到“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时,看到学生们微蹙眉头、轻轻摇头的样子,笔者知道这节课不仅仅教会了学生欣赏词作的韵律美,更让词作中包含的治乱兴衰的感慨深入学生心灵,也使学生在熟读成诵这首词后得到一个重要的人生启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为人生留下人为的遗憾。

国学课堂与其他学科不同,需要教师引领和讲解的地方颇多。教师在讲授国学经典的过程中,要用引人入胜的语言和设问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并乐于主动地品读典籍。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因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处在不同的认知阶段,引领学生走进历史的角度和侧重点也应该是不同的,教师要由浅入深地设计自己的课堂语言。例如笔者在为一年级学生讲解《弟子规》时,考虑到学生年幼,喜欢用丰富多彩的历史小故事来理解文字,在“入则孝”部分,笔者分别讲了“黄香温席”“闵子骞留后母”“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冬则温,夏则�”“亲憎我,孝方贤”“亲所好,力为具”。而故事中的三位主人公成人后都在历史上有所成就,芳名远播。学生听得非常入神,也纷纷表示要向先贤们学习,孝顺父母。而为二年级学生讲解《悯农(二首)》时,学生一脸疑惑地发问:“既然农田丰收了,为什么农夫还会饿死呢?”笔者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解了古代封建社会统治阶层对平民百姓的剥削压迫,学生听后都很震惊,也不禁对当时的农民伯伯产生怜悯之情。如果不给学生深入讲解历史背景,恐怕这个疑问会持续多年,是让学生简单背诵还是使其彻底理解?笔者选择后者。三年级教材的宋词部分接连收录了李清照的四首词作,分别是李清照人生中三个不同阶段的真实写照,学生先是读词,然后由笔者来发问:“这四首词风格是否相同?”学生很快便发现词风由明快到阴郁。笔者从词风变化入手,讲述了李清照一生的轨迹,学生听后恍然大悟。“文学即人学”,“我笔写我心”,李清照将一己之家的离散和国家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听了这样一节课,学生不仅诵读了四首词,也明白了为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四年级教材的宋词部分――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社》则讲述了一个文人被贬南下的痛楚心情,教学时要给学生简要讲解新旧党争使得秦观接二连三惨遭贬谪的背景,让学生更易于理解秦观千年前凄苦愤懑的心情。五年级的教材中收录了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备课前,笔者想到了陆游的另一首诗――《示儿》。学生对这首诗是非常了解的,每一个学生都知道陆游盼望“王师北定”的那一天,那么在陆游临终前的十数年里,人们是怎样期盼“王师”的呢?那种心情又是怎样的呢?笔者引导学生从《示儿》的场景里倒退十几年,品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学生通过熟悉的诗作展开思考,将已知的知识点和历史背景作为基础去理解新的诗作,一样的心境、一样的遗憾,教师虽然没有过多的讲解,学生反而仍将诗眼抓得非常准确。中、高年级的国学教学就应该这样适时放手,用同类作品引导学生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国学诵读,教师不仅应该使学生有所积累、出口成诵,更应该使学生行舟于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古代先哲的经典不但能够教会后人仁、义、礼、智、信,也能够使后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总之,我们的国学教育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启蒙学生的历史观,使晦涩的古文立体生动起来。让学生热爱祖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所有国学教育工作者的更高目标,也是国学进课堂的重要意义。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论文

  • 索引序列
  • 经典翻拍相关论文题目
  • 与拍卖典当有关的论文题目
  • 国学经典相关文献论文
  • 与翻译相关的论文题目
  • 关于经典诵读的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