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医疗体制改革论文

医疗体制改革论文

发布时间:

医疗体制改革论文

中国的医疗改革 当今世界上还没有几个国家把公共医疗卫生系统当做商品投入市场竞争,把饱受疾病折磨的病人当作榨取暴利的对象!中国又开了先河!每年因此致残甚至死亡的人数难以估计!现在医疗已经成了一些富人的特权。因为经济原因,社会上多数的医疗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穷人甚至无法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医改应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让大多数人能够提高身体素质,保持健康;让群众真正的能看得起并能治好病!所以医改应从 “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两大方面着手。并根据国家规定,和专家的研究应继续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两会以来医疗问题一直是媒介探讨的热点,因为医疗涉及民生,是老百姓所最为关心的切实问题。对于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健全和有些畸形的医保制度更是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所讨论的热点话题! 人们都在抱怨中国的医疗体系,“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本人先来介绍一下中国医疗体系的现状! “医院只认钱,不认人。”——仅仅因为深更半夜未带足现金,渝州大学陶国林老师在押光身上所有钱物后,仍眼睁睁看着自己患急性阑尾炎的学生得不到救治,其中一头发花白的医生竟作答:“我们只认钱,不认人。”(中新网重庆) 又如医院在收治急诊病人之前先收一笔押金的情形并不少见。官方媒体对一起惨剧表示了震惊。四家医院拒绝收治三岁幼童烫伤惨死——因乌鲁木齐市4家医院拒绝收治,不慎被开水烫伤的3岁幼儿刘光祥,在父母抱着他奔波4个多小时后休克死亡。(《人民日报》) 当今世界上还没有几个国家把公共医疗卫生系统当做商品投入市场竞争,把饱受疾病折磨的病人当作榨取暴利的对象!中国又开了先河!每年因此致残甚至死亡的人数难以估计!可怕呀!英国《泰晤士报》8月4日 发表一篇文章 指出中国的医疗体制“露骨的贪婪取代了赤脚医生!”现在医疗已经成了一些富人的特权。因为经济原因,社会上多数的医疗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穷人甚至无法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 据统计,我国20%的人拥有80%以上的银行存款,由此可以看出,贫穷或者说不太富有的人占了绝大多数,政府应该保证这些人获得最基本的医疗保障。目前,我国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是%—%。在这部分财政支出中,医疗费用的70%用在城市,30%用在农村;而我国70%的人口在农村,也就是说30%的人口占用了70%的卫生资源,包括政府的支出。2003年我国农民的人均收入是2622元,根据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2003年农民住院例均费用是2236元。这样,如果一个农民家庭有一个人住院,可能这一年的收入就全部用到医疗费用上。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在卫生部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新闻布会上曾经承认,在农村有40%—60%的人,因为看不起病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中西部地区,因为看不起病、住不起医院,因病在家里死亡的人数估计在60%—80%。什么是国耻,这就是国耻,30%的人占据了70%卫生资源,在这30%中极少部分人却又占据了绝大多数的资源和金费,当外面的工人、农民因交不了住院费死 可以看出,中国的医疗是相当不健全,不公平的!我们的医改究竟要失败几次才能真正接受教训呢?我们还能经得起几次失败呢?本人对今年的医改也同样持怀疑的态度!原因很简单,北京市能不能放鞭炮都要在全体市民中征求意见,圆明园的湖底要不要铺塑料布都要听证,还得现场直播什么的,医改这样比天还大的事,怎么就这么放心地让“相关部门、专家学者”暗箱操作,一手包办了呢? 本人认为医改应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让大多数人能够提高身体素质,保持健康;让群众真正的能看得起并能治好病!所以医改应从 “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两大方面着手。并根据国家规定,和专家的研究应继续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能变,不能盲目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二是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变,医疗卫生机构不能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三是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增加卫生投入、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医疗卫生监管依然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人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的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体如下: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预防重大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加强卫生行业监管,维护群众就医安全;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改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群众的卫生观念和卫生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 第二,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第三,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重点控制艾滋病、肝炎、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第四,加强农村卫生建设,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要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努力解决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一是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今年正式启动农村卫生基础建设规划,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筹资,用几年的时间,逐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二是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三是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适应农民承受能力的农村医药价格管理体系和农村医疗管理规范,为农民提供安全、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四是坚决落实中央关于每年新增的卫生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制定加大农村卫生投入,改革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为农民提供廉价服务的保障措施。五是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组织城市医生对口支援农村。 第五,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近年来,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整体上看,成效不够明显,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公益性质淡化;社会资源进入医疗服务领域不畅,发展不快;医疗服务监管薄弱,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缓慢,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很突出。 第六,切实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七,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狠刹不正之风。

建立完善医疗体制促进我国医疗卫生改革 【关键词】 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医疗市场 〔摘要〕 随着我国的经济与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服务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医疗服务也逐步走上规范化、正规化道路,但改革的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与不足。笔者认为这是医改道路上的正常现象,事物总是在不断解决新矛盾过程中发展前进的。只有不断纠正错误、解决问题、改进不足,才能使我国卫生事业更好发展、医疗服务更加的完善。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医疗卫生当前管理与服务形势,对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提出了加强医疗市场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改善医疗环境等方面解决方法及意见。 〔关键词〕 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医疗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健康保障不断进步。但是随着人们医疗需求的提高,人们医疗卫生需求与医疗市场服务之间存在很大矛盾:医疗价格还存在上涨趋势;医疗市场不够规范,弱势群体的医疗费用压力越来越大等社会不和谐的现象。我国整体医疗费用以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速度增长,国家卫生总费用已超过了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1〕。当前,在我国深化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医疗服务机构产权变革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些机构在不断地引入企业经营经验和套用企业运作模式的过程中,片面理解市场化的价值内涵,出现了单纯规避经营风险和过度地张扬利己主义思潮〔2〕,在医疗服务中采取不规范经营管理方式,甚至以非法方式坑害公众以牟利;再加上先进技术的应用、高档设备的使用、新药品的研发使用,甚至医疗技术滥用、过度使用,使得医疗价格的不断上涨。2005年哈尔滨、深圳等城市的天价医药费就是个鲜活例证。笔者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处在当今医疗改革的大潮中,认为应该更好的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为我国的医疗改革做贡献,提出自己以下见解。 1 加强医疗市场监管,改善就医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目前我国医疗市场仍存在医疗资源浪费、药品回扣及收受红包现象,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市场调控政策,加强行政干预和管理,制定严格监督及处罚政策,改善就医环境。这样医疗市场有良好的环境氛围及风气,既有利于我国医学的发展,又使有效的医疗保障资源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使医疗机构在市场经济浪潮中认准航标,全心全意为人们的健康服务,共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摆脱公众信任危机,使医疗市场秩序健康发展,这是市场化初期必须做到的,不然我国的医疗市场会畸形发展。我们应积极宣传医疗技术及优秀医务工作者,宣传良好的医疗服务,使人们重新认识我们人民医院为人民的高尚理念,使人们充分相信和信任医院和医务工作者,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2 构建合理医疗教育和人才流动体制 建立健全严格的专科人才培养制度,医师教育必须是正规的5 a以上临床医学培养。实习毕业后进入二级临床医院进行工作锻炼,在较好医术及医德的带教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专科工作训练,全面考察初级医师的综合素质,合格并取得相应专科医师资格后才能独立工作,然后进行优胜劣汰。二级医院定期选送优秀医生进入三级医院进修或帮助工作,采取竞争方式,工作成绩突出并医德良好的,调入三级医院工作,构成人才梯次,增强我国难重病的救治和医疗科研能力。医师工作取消终身制,不能胜任医师工作的实行坚决强制淘汰,不得从事医疗服务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从二级、三级医院调派医务人员到社区和农村进行服务保障工作,提高其工资及福利待遇,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及发展机会,吸引优秀医务工作者到社区和农村工作,还可以进行定期调换岗位,提高我国整体的保障能力及水平。“流水不腐”这样既能使优秀人才更好的发展,由能提高我国医疗服务的整体保障能力和水平。医院应按需设岗,按岗取酬,公开竞聘,激活人员合理流动。实行对重要管理人才、骨干技术人才实行特别高薪、特殊待遇及岗位津贴制,吸引国内外的高尖人才,使他们发挥主导作用。因为一个骨干人才的工作,可以造就一个高水平的学科、带动一个部门的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加合理地利用现有的高尖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促进、激发今后的人才培养〔3〕。 3 构建合理的医院层次及体制制度 我国医院现在实行分等级制度,笔者认为,加强三级甲等医院在医疗科研及技术革新上的投入,紧跟医学前沿,提高疑难杂症的治疗水平;积极展开中小医疗机构,进行常见病的诊治;大范围的开展社区和农村医疗保障,保障人们的基本健康与疾病防控。这样不仅解决难重病的救治,提高了我国的医疗水平,又使常见疾病得到及时治疗,更好的做到疾病防控,有效的阻止黑诊所存在。中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建立广泛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降低老年人的往返成本,将有助于增加其对医疗服务的利用〔4〕。卫生行政部门应选拔具有良好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来负责医院管理,打破必须是医疗专家才能当院长的固定规律,更好的使人尽其才。目前我国医院院长大多数是从临床一线的医学技术专家中选取,一般没有经过专门的正规的系统的管理学理论培训和学习。且有的院长还参加部分专科业务工作,这种“双肩挑”甚至是“一头沉”的院长既管不好医院,又浪费人才,对国家、对医院简直就是一种损失〔1〕。 4 构建医疗补贴、保险和社会救助相协调的保障制度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必须把握和处理好制度改革与保障投入、加强管理与改善服务的关系,特别是要把改革的进度、保障的程度和财力支撑的可能结合好〔5〕。国家应制订明确的长远发展规划和详细的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开展农民的医疗保险,使一病致贫和无钱放弃治疗的悲剧消失。政府在规范医院医疗收费的同时,构建平价医院,建立专项基金对特殊疾病患者进行医疗补贴,并建立相应的医疗保险制度及法律来更好的保证人们生命和健康,这是我们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应积极发动社会的力量捐助或其他形式帮助那些因没有钱无法得到医治的患者,虽然这只是当前我国经济不够发达的权宜之计,但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社会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使部分危重贫困患者得到救治。 5 构建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和疫情预警制度 当前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们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医疗行业应尽快建立医疗资源的共享机制,使我们有限的医疗资源和技术最大可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让先进医疗信息及医疗技术尽快流通共享,不仅在大的三级医院共享,更应让中小医院及社区、农村医疗系统能够资源共享,提高我国整体医疗水平。我国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制度,要使我国综合性国家大医院应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医学前沿技术的同时,不断创新医学技术来引领全球医疗技术水平,并全国的医院实行资源共享,为我国的卫生事业服务,为人们群众服务。医疗技术虽然不断进步,但并不能阻止一些灾难性的疫情的发生,比如2003年我国“非典”流行,当今禽流感的蔓延态势,都使我国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虽然医务工作者在一线工作,但仅仅接触的是就医的患者,我们政府也正在积极探索制定疫情预警制度,积极宣传和发动群众来配合医院和医疗行政部门来更好的完成疫情预警和防御工作。 6 构建医疗多元化市场,提倡全民“健康消费”理念 构建医疗多元化市场,提倡健康体检或保健服务,使疾病尽早发现治疗,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倡”健康消费”理念。加大宣传“健康消费”,使我国群众定期到医院检查、咨询、了解自身健康情况,或进行定期的医疗保健,了解响应的医学保健知识来为自己的健康服务。医院应积极挖掘市场潜力,调整经营策略、改善经营模式,增加服务项目,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和谐病患、顾客与医疗服务的关系。全面品质管理(totadqualitymanagement,TQM)概念最先是应用在制造业,其导向是提高产业的生产力、效率和效益,以提高产品质量、满足顾客、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TQM用于医疗机构,就是希望医院建构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安全有效的医疗环境”,提供全面的、优良的医疗与保健服务,使之满足病患需求,开拓医疗市场,减少成本,提高竞争力。1992年台湾医院自觉引进TQM管理理念,卫生主管也积极推动。TQM推动后,医院不再局限于医疗是医院唯一服务,顾客将医院作为一个与医疗、保健有关的消费场所,享受更有品质、更舒适的特殊医疗服务、保健服务等〔6〕。总之,我们医疗改革最终目的是更好的保障人们健康,解除患者的病痛。让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积极投身医疗改革事业,为中国的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只要我们不断发展、不断改革、完善自己、提高水平,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会不断进步,医疗市场逐步走上正轨;我们的和谐社会与文明才会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进.医疗体制改革的出路.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2005,13. 〔2〕 王俊华.以社会责任为目标引领我国医疗服务机构改革〔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4:196198. 〔3〕 杜崇禧.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建议〔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5):301302. 〔4〕 陈冬冬,潘志刚.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几点思考〔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4:308309. 〔5〕 廖锡龙.在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4,11(2):13. 〔6〕 林端宜,黄颖.台湾医疗卫生改革新进展〔J〕.中国医院,2004,8(4):7274. 并非很准确,仅供参考, 欢迎您随时咨询。 希望对您有帮助。补充:医疗服务和保险中公共机制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参考一下,然后再加上一点个人的看法和身边的例子就可以了哦,祝你成功!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党的十七大对今后一个时期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方针作了明确阐述,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提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标志着我国将进入世界上实施全民保健的国家行列。 报告强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卫生战线的具体体现,为我国即将全面展开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今后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报告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了医疗与百姓生活的密切关系。明确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总目标,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际,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党和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关注,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医疗体制改革问题。当前,政府正在集思广益,多方征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综观多年有关卫生改革的讨论,对于其中共识的部分,在改革方案中比较容易确定,而医改难点问题如何解决,则是决定医改方案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因此,值得我们关注并加以正确处理和解决。 一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问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个渐进的、连续的过程,涉及到医疗体制、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险等问题。因此,可分为若干阶段。设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首先要确定好宏观的改革框架,明确改革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从而分阶段实施改革,逐渐趋近目标。另外,设计改革目标要量力而行,各级政府承担公民医疗卫生保障的能力有限,特别是贫困地区,让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医疗卫生事业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二是政府的投入与职责问题。政府对人民健康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建立保障居民健康的卫生政策;通过各种形式的经费投入,提高居民对基本卫生服务的利用能力。其中第二个方面更为关键。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卫生的投入,通过供方补偿即对卫生机构的经费投入与需方补偿即保障制度建设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全体居民健康的需要。根据贵州省的实际情况,政府在维护居民健康时,在资金投入上必须既要补贴需方,也要补贴供方,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公平性,且易控制费用。 三是建立全民保障体系问题。十七大报告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内容非常丰富。第一,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如果到2020年,就要覆盖15亿人,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程和艰巨的任务。第二,“享有”,一是“享”,即让所有居民都得到服务;二是“有”,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成为民众的一项重要权益。第三,服务包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二者不可偏废,不可顾此失彼。 目前,社会各界对“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也就是要保证全体居民基本卫生服务的需要,促进健康和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但是,如何才能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除了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建立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还需要有医疗保险制度作保障。通过医疗保险制度,分摊居民的疾病经济负担,提高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能力。在目前的经济和卫生发展现状下,“看病贵”问题的解决,医疗保险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目标,也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现实生活中人们已感受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已拉大。政府要促进医疗卫生领域的社会公平,只能在再分配中建立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确保所有的社会成员平等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建立具有强制性的全民健康保障制度,是卫生改革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是建立全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比较公平地解决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问题。近期目标是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城市大病救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行并推广城镇非从业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达到全民覆盖。在政府举办全民健康保障制度的同时,可鼓励社会举办商业医疗保险,以满足公民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同时促进公立医疗保险机构服务水平的提高。四是公立医院的改革问题。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医院作为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承担起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职责和义务。但关键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宏观政策应该如何对公立、民营、合资、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医院系统进行科学的定位,并为之搭建起一个公平、合理、互补的发展平台,进而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及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紧密相连,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思路。关键的问题在于医院筹资机制怎么改,政府管多少及怎么管。现在全国有近两万家医院,95%是政府开办的,但政府又拿不出足够的钱对其进行投入,转出一部分到社会上去,势在必然。目前,应当根据区域卫生规划中的基本医疗需要,确定一定数量的医院由政府举办,其余交由社会去办。公立医院的资产属于人民,本不应以营利为目标。 目前,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能完全满足公立医院的开支,医院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各项经营性服务项目成为了医院成长和医务人员工资福利的主要来源。避免由于公立医院的趋利性所带来的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和群众就医困难的问题,是政府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公立医院改革的成功离不开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的支持。政府的卫生投入、医疗机构预算补偿政策、药品政策和医保政策、健全的法律体系和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都将对改革的开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五是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执业行为问题。建立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都是为了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健康保护,但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近年来,城市居民工资水平不断上涨,人均职工医保基金大幅度上升,新农合的基金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实施结果是,城镇职工医保对参保人员的医药费补偿比例基本没有增加,医保基金显得入不敷出。新农合的医药费用补偿比例也没明显增长。 据了解,2005年全国人均最低筹资30元,平均住院实际补偿比为20%左右,2006年最低筹资50元,平均住院实际补偿比约28%,远低于筹资额增长幅度。究其原因,医疗费用水平快速上涨是主要因素。医疗费用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筹资水平增长的作用。导致医药费用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医疗机构的不规范行为,如过度提供医疗服务、诱导需求等。对此,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制定有效措施,规范医疗机构的行为,促进医疗机构的合理服务、规范服务,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卫生服务,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上涨,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如通过预付包干,激励医疗机构主动规范行为;通过补偿政策的制定,引导居民更多地利用基层和社区卫生服务。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涉及许多方面的利益调整,必须统一卫生改革对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性的认识,由政府强力协调各方,解决各种难点问题。同时,政府要紧抓改革的主导权,及时纠正改革中出现的偏差,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如何推动医疗体制改革论文研究

标题含有 会计 的论文1.我国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比较研究 [Admin|][2007年3月25日][0]【中文摘要】 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同属规范经济行为的专业领域,税收制度服务于国家,国家通过税收的形式筹集资金,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弥补市场失灵,服务于公共利益,目标是提高社会福利;会计制度则服务于社会公众,其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多方位的,包括所有者、经营者、雇员及其他外部使用者。由于两者所服务的对象不同,导致两者存在诸多差异,而这些差异必然会增加纳税人遵从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的成本,加大税务人员、财会人员、理解和执行具体政策规定的难度。而且由于两者同属于经济法的范畴,具有相对同一的前提条件, [详情……]2.国库集中支付下中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研究 [Admin|][2007年3月25日][0]【中文摘要】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目前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政府财政资金管理制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要求政府大力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制度。因此,中国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应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文献研究表明,当前国内在预算会计改革领域还没有结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 [详情……]3.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经济学透视 [Admin|][2007年3月20日][0]摘 要 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阐释了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两种不同观点,并对它们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以期能够起到参考作用。 [详情……]4.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探析 [Admin|][2007年3月19日][1]简介: 本文认为现阶段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应包含以下内容:(1)环境问题给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带来的变化;(2)环境问题给企业支出与收益带来的变化;(3)环境问题引起的企业现金流量变化;(4)企业的环境绩效情况;(5)与环境问题相关的会计政策与会计制度等。 [详情……]5.森林生态价值会计主体、会计假设与会计要素 [Admin|][2007年3月19日][1]简介: 本文认为,森林生态价值会计的核算主体包括盈利性森林生态建设单位和非盈利性森林生态保护单位;核算假设包括森林生态资源有价、森林生态资源是所有权资源、外部效益内在化假设等;会计要素与传统会计一样包括森林生态资产等六个要素,但其内容与传统会计有着质的区别。最后就森林生态会计报表与传统会计报表的关系给予说明。 [详情……]6.谈非货币性交易中补价的会计处理 [Admin|][2007年3月19日][3]摘 要: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是我国较早发布的具体准则之一,规范了我国的非货币性交易,其会计处理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而补价的处理在非货币性交易中至关重要。 [详情……]7.试行医院管理会计的构想 [Admin|][2007年3月19日][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全国医疗体制、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正在深入开展,医院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增强生存与竞争意识,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而试行医院管理会计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详情……]8.浅议高校人力资源会计 [Admin|][2007年3月19日][1]摘 要: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人力资源已成为事业成败的核心因素。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会计学科的一个崭新分支,正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在我国的推行实践具有现实意义。高校是人力资源聚集的地方,建立高校人力资源会计有利于人力资源的管理。 [详情……]9.论会计准则的规则导向与原则导向 [Admin|][2007年3月19日][1]长期以来,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尽管出现各种各样的争论,但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之争,只是安然事件之后出现的,并随着“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 Oxley Act of 2002,以下简称SOX法案)的出台而引起实务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2006年2月,我国一次性发布了39项会计准则,这些准则的发布和随后的执行过程,同样也会遇到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的问题。因此,本文拟对这一问题加以讨论,所不同的是,本文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中的角色来看这场争论,并期望能对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一个补充。 [详情……]10.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问题思考 [Admin|][2007年3月19日][1]引言 应对加入WTO所带来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会计业也加大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但是,在财政部陆续发布的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会计标准中,我们很少见到与会计信息系统有关的标准,这与会计软件和企业管理软件在我国的大量应用,与企业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不相适应。我们必须对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问题加以重视,将其尽快提到工作日程上来,否则将会影响我国的信息化进程。 [详情……]11.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分析 [Admin|][2007年3月19日][1]摘要:会计信息必须满足客观性、及时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等方面的要求,其中客观性也即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要求。文章揭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详情……]12.浅论成本会计的理论结构 [Admin|][2007年3月19日][1]摘要: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相对独立的一个分支学科。成本会计的理论结构是由成本会计的目标、假设、对象、原则等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加强其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详情……]13.上市公司并购的会计方法研究 [Admin|][2007年3月19日][1]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公司兼并和收购(简称“并购”)越来越成为公司增强自身实力、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公司并购时有两种处理方法:权益联营法和购买法。文章将就两种会计方法的区别试分析之。 [详情……]14.新经济形势下我国会计业的改革与发展 [Admin|][2007年3月19日][0]摘要:随着国际投资、融资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应该重新审视我国的传统会计,尤其是加入WTO后,会计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其发展将受到那些因素的制约,如何进行创新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本文从会计行业内部执业规范以及行业外部的整体环境上来寻找与国际会计行业的差距,并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 [详情……]15.浅析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 [Admin|][2007年3月19日][0]摘要:我国加入WTO后,随着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在会计计量方面将受到很大的冲击,历史的看,一种经济理论有历史的局限性,新事物出现之后,它无法解释,而存在不足,那么,一种自然的选择就是取长补短,兼容并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会计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可适时的选择相应的计量模式,所以,多种计量模式并存会是一种趋势。 [详情……]16.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关系探析 [Admin|][2007年3月19日][0]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都是在吸收相关学科的有关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二者既有一些相同点,也有很不同点。本文就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相同点、不同点作一简要的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之上,说明二者相互吸收有助于促进各自的发展,进而对财务管理的学科属性作一探讨。 [详情……]17.管理会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Admin|][2007年3月19日][0][摘要]: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在我国实践中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经济环境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在于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研究范围、实践应用等方面更待完善和充实。如何解决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脱钩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些看法。 [详情……]18.网络时代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研究 [Admin|][2007年3月19日][0]摘 要:文章分析了网络会计给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带来的挑战,提出了应对网络环境企业内部控制应采取的措施。 [详情……]19.新环境下如何发挥成本会计职能成本会计论文 [Admin|][2007年3月19日][0]成本会计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Internet)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行业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实际上,不论是银行、快餐连锁店、专业组织还是政府机关,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 [详情……]20.试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Admin|][2007年3月19日][0]内部控制关系到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关系到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性和可*性。企业为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必需建立起了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企业有序、健康地发展。企业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使用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 [详情……]其他更多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请登陆, 我们的毕业论文涵盖计算机、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药学、天文学等学科门类。本站论文格式示例如下毕业设计材料清单一、论文正文 ……………………………………..8二、指导教师评语(正文)………………………50三、文献综述…………………………..…………..51四、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文献综述)………....61五、外文翻译…………..…………..………………62六、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外文翻译)……….. .79七、论文评阅人评语.…………..………………….80八、答辩委员会评语.…………..………………….82九、相关材料 (任务书、开题报告、指导卡、指导教师评分表、答辩记录、答辩小组评分表)………. 83专业,正规,效率,请 博景源论文网 () 帮助您

医疗改革: 六个方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一是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出资、向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服务来完成;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力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中央和地方要增加卫生投入,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和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政府投入兼顾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新增部分重点用于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 二是优化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结构,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对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预算管理。 三是改革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推进医疗机构属地化、全行业管理,严格医疗机构准入运行、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四是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到2008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到所有农村,并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到2010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所有城镇从业人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推开。 五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体系,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等方式,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完善药品储备,保障群众基本用药。 六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和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输送和吸收。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定向培养农村适宜卫生人才,制定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工作的优惠政策。培养中医药人才,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医疗体制改革,简称医改。1994年,国务院决定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进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试点,为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经验,由此揭开医改序幕。 医疗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目的是为了确保每个人包括弱势群体都能享受到政府的医疗服务。

路过,既然在网上复制的你都要,何不自己动手找一下呢。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毕业论文

临床医学工作正处于技术改革的转轨期间,诸多临床医学的进展都是在试验室技术创新的基本上发展起来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临床医学5000字 毕业 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议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

【摘要】 由于医学的快速发展与不断进步,临床检验技术也随着不断提高,其对疾病的临床诊疗和医学的检验结果起着不可或缺的影响。临床医学检验是一种运用现代物理、现代化学 方法 ,并通过医疗仪器和实验技术为临床治疗诊断所提供的学科。其对于医疗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医疗事业将来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将针对我院临床医学检验工作进行分析,并通过分出的结论来探讨提高其检验质量的 措施 。

【关键词】 临床医学;措施;检验质量控制

一、临床医学检验

临床医学检验不但能影响疾病的临床诊治,医学的检验结果。同时,还可以使得人们加强对疾病的控制和治疗意识。临床医学检验是疾病诊治的预防和诊治的重要手段,其对于整个医疗体系起着先导的作用。医学检验技术是一门针对临床标本进行正确地收集和测定,让临床诊治能够利用这些结论正确的采取相应的诊治手段,达到良好的医疗目的。

医学检验是对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或脱落细胞等标本进行化验,以获得病原与病理变化等进行检查并提取资料的医学手段。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临床检验工作乃至整个医疗事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临床检验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强。

二、临床医学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1、检验条件和技术配备不合理

对于临床医学检验,检验技术质量是关键,没有良好的检验技术,则后的任何检验都将可能存在误差问题。加之设备的不先进以及老化问题,同样影响着医学检验的结论。

2、非病因素影响

非病因素中也存在着问题,因医护工作者未有及时告知患者,而造成的未能及时得到检验结果。医师在标本采集过程中的不严格问题,采集方法,数量,时间和环境等存在规范问题,则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严重影响,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实验室室前检查不规范

室前检查同样影响着检验的结果。具体体现在部分医师并未针对患者的病情申请送检,而且不少检查项目的检查目的性不强。部分质量管理人员理论知识薄弱,运用不当的实际操作,也使得体统的误差判断不可避免。

4、文件管理出现规范性错误

文件管理,是对于进行各项检验工作的基本准则,唯有科学与规范的文件管理模式与制度才可以保证检验工作的正常运行,以及检验结果的有效性。部分管理人员对于文件管理意识淡薄,对于其概念和意义并不熟悉,编写建立档案时存在分类不清,书写不规范,原始记录缺失等问题,其严重影响了错误发生的几率,以及失去补救的条件。

5、检验人员、患者、医师之间系不和谐。

当前,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尤其近段时间以来,社会上频繁发生医患纠纷的事件,有些甚至危及到了医生的生命安全。同时检验人员和医师之间也会存在着不和谐因素,但因为其对于检验技术的非专业性,使得对于高度专业、高难度的检验手段不甚了解,容易出现混淆项目检测的现象。检验人员却希望临床医生理解这些高难度的专业技术,双方缺乏良好的沟通,在检验工作中双方有着交流障碍,导致了检验工作出现矛盾,继而引发错误。

三、临床医学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前,应该首先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取样部位等相关的检查步骤进行核实,针对病患自身的情况提前告知其禁忌和相关注意事项。同时样品采集控制,拿血液采集为例子,采集的时间通常为清晨,应当要空腹进行,空腹时间在16小时以内,血液采样时应当使患者保持坐位或者平躺,采集血样时,应当事先让患者休息5-10分钟,采样时,压脉要小于60秒。应当维护检验仪器,随时查看检验仪器的运行状态如何。日常保养以及日常维护也相当重要,定期检查仪器的功能性运动,保证每个仪器都可以正常进行使用,一旦出问题,应该及时停止使用,并且更换,避免影响检验工作。在准备检测试剂时,要针对检验项目进行准备,确保流程。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应该按照其必要的操作流程来进行检验。

四、临床检验工作中问题的措施

1、加强设备管理,改善检验环境。

应当加强设备管理并改善设备环境,根据技术要求,配备合适的仪器。要紧追国际的技术发展,引进先进的技术,运用精度高的设备确保检验的有效性。应当完善设备的管理,实行专人管理和维护。检验室对检验人员严格进行操作规程,应当对检验人员进行严格管理,防止检验人员发生不必要的错误。确保仪器的完整性和设备检测的准确率。

2、制定文件管理规范。

要制定严格的管理规范并且严格实行,实行专人负责制度、健全文案管理系统。实施时,应当让有 经验 的医师进行检验单的填写,确保检验单的信息填写无误后方可提交签发,并且要经过检验科主任的亲自签发,方能递交到下一个环节。检验结束后,应该对档案进行管理,确保档案无误。

3、完善实验室室前检查,提高质量

医师及检验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对临床医师要求提高相关知识,检验人员同样也得加强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对医疗突发事件,要有很好的应急能力,对于新知识、新设备应当尽快掌握。强化标本采集能力,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采集工作,严格认真做好相关工作,减少操作中的检测结果误差,使得检验质量得以提升。

4、促进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的交流。

检验科室人员和临床医师之间应当多进行交流与互动,院方应定或不定期开展各科室之间的交流,举办相应联谊的活动。活动中,提倡各科室之间多做工作汇报。检验科人员和医师之间应该多互 相学 习和了解对方的专业知识,积累临床知识和工作经验,提升各方面能力。

5、对于非病因素的影响

非病因素的影响,应当及时告知患者检查结果,多了解病人的心情。一切从病人出发,多和患者之间进行交流,多为患者着想。应该时常提醒患者相关的禁忌,避免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错误的食用禁忌食物,服药过量,造成不必要的事故。同时注重样本采集时间,方法,规范,确保医患之间有一个良好的配合。

参考文献

[1]周亦农.规范临床教学管理培养合格医学人才[J].医学信息.2010

[2]杨丹.案例教学法在外科实习教学中应用的初步探索[J].当代医学。.

[3]陈梅兰.新时期临床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浅谈如何控制临床医学检验质量

摘要:检验科重要工作是使用熟练的检验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装备,对多种标本施行正确的分析,为临床诊断和医治供应精确的试验数据。为达到此目的,一定要对分析前、中、后经过施行全面质量控制。检验质量管理是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是医院内涵建设的基本内容,其重要性愈来愈受到医院管理层的器重。本文就我院在检验质量管理方面的做法做一点探讨。

关键词:临床检验 质量控制

检验科重要工作是使用熟练的检验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装备,对多种标本施行正确的分析,为临床诊断和医治供应精确的试验数据。为达到此目的,一定要对分析前、中、后经过施行全面质量控制。检验质量管理是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是医院内涵建设的基本内容,其重要性愈来愈受到医院管理层的器重。本文就我院在检验质量管理方面的做法做一点探讨。

一、提升整体检验结果的精确性

1.检验科要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创立和改善检验管理质量确保机制。条件允许的要建设试验室信息系统(LIS),严格试验室标准化操作程序,编写SOP文件,为试验室的规范化化管理和质量确保机制的创立供应文件依据,使检验经过标准化、程序化。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要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和检验质量管理的需求对科室的工作执行全经过的质量监控,重点监控室内质控记录和室间质评成绩,对发觉的缺陷和事故隐患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及时改进,防备医疗缺陷。

2.增强对机制落实状况的管理和考核 科室管理职员按照医院和检验科质量考核方案对管理机制的落实状况施行考核,考核时要非常器重终末质量的控制,又要注重阶段质量。

3.增强和临床的联系,如虎添翼工作,互相提升、互相推动 检验科的重要工作任务是为临床一线决定诊断、判定疗效、查明病因、施行临床医学钻研供应科学的数据。因此,临床科室的意见就成为检验科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服务质量的依据。要通常积极和临床科室的联系,编写检验信息通讯,畅通讯息沟通 渠道 ,传递最新信息,在每一月召开质量分析会时要邀请临床医师代表参加,积极听取临床医师对检验工作的意见和需求,及时对临床医师提出的建议施行可行性钻研,提升检验工作质量。

二、增强阶段质量控制是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核心

1.要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 裁减多种干扰要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重点对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施行监控。

2.要认真掌握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工作 常规查看项目要开展室内质控,同一时间一定参加本省及卫生部临床检验核心机关的室间质评行为。工作前要对运用的仪器施行查看和日维护,把试验中的仪器误差降到最低。

3.要做好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把好出口关 认真执行检验结果的查看核对机制,查看考核职员要对检验结果的考核签字后方可发出 报告 。如果出现检测值异常,及时复检,并和临床医师联系,认真分析缘故,决定无误后方可发出报告。

4.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缺乏勾通,而互相产生矛盾,检验人员总指望临床医师能及时跟上检验科推出新试验的步伐并体会试验技术中一点高度专业化的难点,不能合调,导致这样不良场面的根源是缺乏互相的合作及勾通。

三、提升临床检验质量控控制对策

1.完成资本同享,提升工作功效:检验仪器自动化、网络化的试验室运用,使传统的手工检验分析试验办法变成想让历史,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使检验质量显著提升,产品化试剂盒的规范化运用和检验工笔者系统化、通常化的业务知识培训,使检验工作的规范化化、标准化、系统化、同一化日益改善。现代化的全自动分析仪器可同一时间施行数十项乃至上百项的常规和非常检验分析任务,因此要更新观点,调整传统的管理模式。要资本同享,以开放和运用现代化仪器的功能用途为基本,调整相应专业学组,规范化各临床科室的小试验室,尽快完成检验报告一单通。将仪器装备集合管理可充分施展已有仪器装备的工作功效,有效地下降宗合分析本钱,使患者的标本周转及检验分析时间显著缩短,为患者的及时医治和康复和提升医院床位周转率供应有效保障。

2.增强质量控制,提升检验质量:严格认真做好室内、室间质控,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精浓度,裁减试验操作经过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结果差别。对试验全经过施行全方位的陆续监测管理,如出现失控要认真分析失控缘故,提出整改措施方案,填写失控报告,观测整改成效,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检验质量。

3.增强仪器运用管理,保障仪器正常坚定:检验科自动化地步的提升,要运用经国内有关行政部门认证注册并检测及格的医疗仪器。要创立、健全检验仪器管理运用案卷,对仪器登记注册、责任到人。按照操作指导书规范化运用,做好仪器日、周、月、年内运用保养记录,定期维护,以确保检验仪器的正常坚定运行。

4.增强三基训练,提升专业地步:检验科要认真开展“三基”、“三严”的学习,并定期考核。应结合检验工作的本色,增强急救医学、急救技术知识的训练学习。提升工作职员应对突发公同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地步,尤其要围绕新知识、新测定办法、新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骤施行学习,不断增强基本 医学知识 的学习。检验科要增强和临床科室的联系,熟悉不相同疾病的试验室查看本色和疾病的诊断标准,理解临床常见病和高发病的医学知识,不断学习和积累临床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提升专业业务地步。

四、结语

临床检验工作正处于技术改革的转轨期间,诸多临床医学的进展都是在试验室技术创新的基本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管理功能灵活、储存信息量大、内容便于更新,运用于临床检验工作中充分施展了资本同享优越,更大提升了工作功效,改善了卫生保健服务的质量。但仍具有诸多不足之处,如管理软件研发不足、检验职员的机算机知识及操作技能乱七八糟、网上保密难以确保等等。

参考文献:

[1]陈军政.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和与临床科室的联系.现代检验医学杂志[J].2005,20:68 .

[2]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483 487.

The new turn health organizational reform big curtain already slowly pulled new medicine changes the start, all inevitable will get up in the future 5 to 10 years in to the medicine profession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The medicine enterprise in the new health organizational reform, simultaneously also is facing the huge opportunity and the stern challenge, changes in the new medicine under the big background, how does the medicine enterprise change puts out the corresponding action to meet rightly? This is a question which the entire medicine profession urgently awaits to be solved immediately. Looked from the present domestic some literature that, the regarding this research or mainly concentrates in to the new medicine explanation, or main attention in medicine profession oneself, but does not have from the overall situation angle to elaborate with emphasis chan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based on the new medicine the medicine enterprise to change the what course to follow.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research which moved towards to the health organizational reform new plan analysis and the policy, the union the medicine profession actual situation has conducted the thorough research and the analysis comparison at present, the synthesis obtains the new medicine to change overall has the good impetus function regarding the Chinese entire medicine profession, and finally moved towards the health regarding the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further conformity to continue the stable development key the paper mainly includes following several parts: 1) pair of new health system has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from the macroscopic stratification plane to the new health system related content. (2) new health organizational reform the influence which possibly produces to the medicine dissect and has excavated each policy and the system which the new medicine changes the influence which brings to the medicine profession. (3) medicine profession present situation from medicine profession own condition, ha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medicine profession own characteristic and the key point. How does (4) medicine enterprise change should be right? Has given the suggestion and the solution plan from the strategic stratification plane and the strategy angle to the medicine enterprise. Finally draws the conclusion: Changes this macroenvironment in the new medicine under the influence, the medicine enterprise needs to make the pointed strategic layout, and makes the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 i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by prompt grasps the opportunity, and processes the good following challenge properly.

关于医疗制度改革的论文

医疗 保险 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疗保险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改革已在大部分城市启动,尽管医疗保险制度给广大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提供了重要保障,但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还不能像发达的福利国家,实行全面的医疗保障,因种种原因导致的医疗费用刚性增长,使居民个人医疗费用负担不断加重成为目前较突出的问题。

【关键词】探讨;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结合

一、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社会医疗保险是指由国家建立的为解决劳动者因医疗、负伤和生育暂时丧失劳动能力后因治疗和生活总是而给予经济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例如:我国建国以来建立并长期实行的公费医疗(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大学生)和劳保医疗(企业职工)制度。但因其本身存在种种弊端,所以国务院于是1994年平均月开始进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保障职工基本医疗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现我国跨世纪战略目标所做出的重大决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意味着我国职工医疗保障从单位保障制度向社会保险型医疗保险制度的转轨,意味着福利保障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向互助共济有效约束的基本医疗保险机制的转换。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仅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广大企事业单位摆脱了沉重的医疗费开支的负担,轻装上阵,一心抓生产的机遇,而且给因资金困难长期无法报销医疗费的企事业单位的广大城镇职工带来了切身利益。所以说,我国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于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推进到全国绝大多数城市,截至今年3月,参保人员已达到亿人,其中在职职工占73%,退休人员占27%,80%以上的原国有企业职工,特别是50%的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参加了医疗保险。

但由于我国尚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还不能像发达的福利国家一样,实行全面的医疗保障,不仅在医疗消费上给药品、诊疗和医疗服务设施等规定了使用范围,而且个人还需要负担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当前因医疗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医疗技术和药品价格增长过快,以及一些医院和医药生产及流通领域的利益驱动,使医疗费用逐年刚性增长,导致使个人医疗费用负担不断加重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在北京市统计局于2000年8月份对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草案进行的民意测验(民意测验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共在全市范围内抽取了507个企业事业及行政单位发放调查问卷10140份,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收回,调查范围占城镇职工享受医疗保险人员的。)中,被调查者有的人认为医疗费增长过快;有的人认为药品价格增长过快;有的人认为社会保障程度低;83%的被调查者认为,除基本医疗保险外有必要建立大额医疗互助企事业单位补充医疗保险及公务员医疗补助等补充保险。

二、商业医疗保险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在我国保险市场上,各家寿险公司都涉足了医疗保险领域,开办了各类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大致分为三类:收入补贴类、定额给付类和费用报销类。但各类险种投保和业务开展情况的不尽人意,甚至有些险种因保险公司惧怕出险,已经被人为取消了。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内现有11家保险公司经营商业医疗保险业务,共开办了131种医疗保险险种业务,但其业务量并不大。到2000年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保费收入大约占同期人寿保险费收入的,与全国4000多亿元的卫生总费用相差甚远,仅占左右。时至今日,这种状况还没有出现突飞猛进的改变,说明目前商业医疗保险在我国医疗保险事业中所起的作用很小,其发展还很不充分。本人认为,商业医疗保险受到冷落,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理赔范围均比较局限,如费用报销类,只规定一些特定的少数疾病发生的医疗费才能理赔,不能很好地满足参保人各类疾病治疗的需求;二是赔付额较固定;三是理赔手续繁琐,且等待期较长,使一些欲参保的人望而却步;四是诚信还有待于提高,五是宣传工作力度还需要加强。

三、社会与商业医疗保险结合的必要性

社会医疗保险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而商业医疗保险则属于健康保险的范畴,是由保险人支付保险金的一种商业行为。社会医疗保险体现了“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但在人们的医疗需求中,社会医疗保险仍有不予支付的医疗费用、项目及个人需负担一定比例的费用,这些都可以成为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空间。要解决当前突出的个人医疗费负担过重的问题,充分发挥商业医疗保险对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是十分必要的。由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共同构筑我国完整的医疗保障体系,也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要求和提倡的。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既有显著区别,又有许多客观存在的共同之处,如果它们相辅相成、互补所缺,就有可能使参保人在医疗消费上,达到少负担或零负担的目的。

四、社会与商业医疗保险结合的可操作性

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结合办理理赔业务,大致可分为以下步骤:(1)参保人因病在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治疗

的,结算时,参保患者持《社会保障卡》在治疗医院刷卡与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联网办理结算手续,打印《基本医疗保险结算单》,支付个人负担部分的费用。(2)参保患者持《社会保障卡》、出院记录和《基本医疗保险结算单》,到商业保险公司的医疗保险业务部门办理理赔手续。(3)商业保险公司业务部门根据提报的材料,与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联网核实结算情况,审核材料符合规定后,按照约定给予理赔。由于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患者的结算已经过严格审核和把关,所以商业保险公司复核工作比较简便。

五、社会与商业医疗保险结合的建议

种种事实表明,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目前已经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由此引发的商业医疗保险热潮也将会相伴而来。尽管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泰康保险公司等正在尝试着开办一些医疗保险险种,但总体而论,商业性的医疗保险市场并未得到很好地开拓,没有从根本上对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进行填补,使得社会医疗保障出现了一个“真空区”。因此,在加大“医改”力度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大力发展商业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便显得尤为迫切。(1)政府要明确政策,给商业医疗保险以充分发展的社会空间;(2)政府要从稳定社会,保障人民健康水平的大局出发,积极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指导和帮助他们发展商业医疗保险事业;(3)商业保险公司应

加强市场调研活动,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增强风险意识,并依靠保险精算人才和医学专业人才积极开发设计出适销对路的医疗保险险种;(4)加强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之间的沟

通,在二者之间寻找合理的衔接办法,最终促使二者协同发展;(5)由政府与商业联合,大力宣传商业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消除许多人对商业医疗保险诚信的顾虑和难以接受自己全部付钱的意识;(6)可以在全国部分地区开辟试点,取得一定的 经验 后,再逐步推广延伸,也可以先从易于有效控制的费用开始设立险种,确保险费收支平衡。总之,在我国,基本医疗服务对于全体人民来说还未普及,商业医疗保险所占份额还很低,人群覆盖面还不广。因此,在积极推进城镇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同时,大力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是十分重要的。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可以通过建立不同的保险形式,合理分担医疗费用,有助于解决当前职工医疗保险中存在的超前和过度医疗消费问题,使社会医疗保险支出的医疗费用能为更多的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同时,它还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投资意识,引导人们的健康消费,并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一定数量的长期可使用资金。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商业性医疗保险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社会保险形式,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和疾病结构的变化,人们肯定会越来越迫切需要不同层次的卫生服务保障。因此,在我国,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有必要大力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摘 要 随着医患矛盾的突出,医患纠纷的不断升级,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立。面对越来越高的索赔频率和索赔金额,如何保障医院、医生、患者三方的合法权益,已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虽然学界探讨了许多解决医患纠纷的有效途径,但笔者认为大力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不失为从根本上解决医患纠纷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保险法的视角提出重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思路,以期对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推行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责任保险 医患纠纷 保险制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医患关系呈现出日益紧张的趋势,影响了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营和有序发展。寻求一种分散医疗职业风险,缓和医患之间紧张态势的良策已经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 热点 问题。医疗责任保险正是源于其转嫁医疗职业风险、赔偿患者经济损失的功能成为化解医患纠纷的有效途径之一。

1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医疗责任保险,是指保险人(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医方)根据合同约定,当发生医疗保险事故,被保险人依照法律需要对第三者(患者)负损害赔偿责任时,由保险人代其履行赔偿责任的一种保险制度。由于现代医学的特殊性、复杂性以及患者的各体差异,医患纠纷难以避免。而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患者对医疗责任赔偿数额不断增高,医院难以承受巨大的赔偿压力和经营风险,执业医师的心理压力也不断增大,严重影响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可以有效转移医疗风险。

首先,投保医疗责任保险可以将集中在某单个医院的事故风险转嫁于保险公司身上,减轻医方财务负担,从医疗纠纷的困扰中解脱出来。投保医疗责任保险,医患双方发生纠纷后,保险机构通过作为第三方的医疗纠纷调解处理机构参与调解,其处理意见比较容易为患者方面接受,很多纠纷得以比较顺利地解决。医院和医师便有充足的精力服务患者,最终可以促进医疗行业良性循环发展。另外,推行医疗责任保险还可以提升医方风险防控水平。保险公司在投保前及承保期间,通过对医扩人员进行法律法规、保险知识及医疗风险防范 教育 ,对医疗风险的防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其次,投保医责险对患者也是大有益处。一方面,发生纠纷后,患者可以通过第三方公正合理地获得经济补偿。另一方面,由于医方申请投保时,保险公司会对其进行严格的审定,出险太多、从业人员素质太差的医院也许会因此被拒保。因此这种间接的监督和敦促,也无形中成了患者衡量医院优劣、择优就医的标准之一。另外,为了降低风险,减少赔付,保险机构不但参与理赔,还会请专家对医疗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医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这对促进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提高无疑也是大有裨益。

当然,推行医疗责任保险,除了有利于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外,对保险公司而言,拓宽了业务范围,只要经营得当,也会增加经济效益,该制度对各方利益的兼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2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

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起步相对于 其它 财产责任保险要晚得多,并且发展十分缓慢。目前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统一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只是部分省市地区开展了医疗责任保险的实践。然而,在我国实践中,医疗机构对医疗责任保险的认同度较低,参保率不高。显示出了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推广不利的情。这一现状也在深层次上暴露了我国在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医疗责任保险的内容设计尚不成熟

我国医疗责任保险这一险种的市场开发起步晚,保险公司缺乏翔实的历史数据资料,加之医疗责任保险具有一定的医学专业性,保险公司对其开发与研究需要借助法学与医学等领域专家的帮助,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制定成熟的医疗责任保险规则投入较大,经营成本高。因此,实践中,保险费率的厘定相当程度还停留在经验费率阶段,目前仅根据医院床位、医务人员数量等收取保险费,不能做到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及岗位、职称风险系数的不同科学厘定费率,由此挫伤了医院的投保积极性,导致参保医疗机构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水平高、规模大的医院不愿参保,水平差、风险高的医疗机构投保相对较多,一些参保机构选择妇产科、心胸科等风险高的科室参保,无疑加大了保险公司的承保风险。所以,保险公司对于医疗责任保险的开发热情度不高,使得这一险种在承保及理赔方面的设计还不太成熟,从而直接影响了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推广。

另外,该险种承保的责任范围设计过窄。目前承保医疗责任保险的保险公司多数将保险责任的范围限定为医疗事故,保险公司只对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索赔进行赔偿。这样一来,在众多的医患纠纷中,患方还是常常会到医院与医方进行交涉,医方还是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与患方进行协商与沟通,医疗机构感到投保的收益小于成本,且没有达到最初的目的,因而对医疗责任保险热情不高。

医疗责任保险处理程序不完善

发生医疗纠纷后,如何及时认定损害赔偿额,并且及时使受害人从保险人处得到偿付,直接决定了医疗责任保险的运行效果。通过一定的机制确定医、患、保三方认可的赔偿金额是医疗责任保险发挥作用的前提。目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了双方协商、行政调解和诉讼三种纠纷解决方式。诉讼解决方式虽然具有公正、权威、强制的特点,但成本高、周期长,虽然容易得到保险人的认可,但决非医方和患者首选解决途径;至于行政调解,由于各种原因,是目前使用得最少的一种解决方式;至于双方协商和解,是目前最主要的一种方式,但医患双方私下达成的和解却很难取得保险公司的认可。对于确定为医疗责任保险范围的医疗损害案件,患者无权直接要求保险公司理赔,当医疗机构要求保险公司赔付时,依然存在手续繁琐,理赔时间长的弊病。

未实现医患纠纷的转移

医疗责任保险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实用性不强。医疗责任保险的实施,并没有使得医疗机构完全从医疗纠纷中解脱出来。对于投保的医疗机构来说,他们希望保险公司在转移经济赔偿责任的同时将医疗纠纷的协调处理的事务性工作也转移出去。这样投保的医院和医生可以避免与对方当事人的直接接触,仅需要就专业问题向第三方提交材料,专心于自身业务工作而无后顾之忧。这也有利于避免矛盾激化,可以妥善处理好双方利益。虽然目前在我国各地区的医疗责任保险条款中几乎都会规定保险人的索赔参与权,即必要时保险公司可以以被保险人名义对诉讼进行抗辩或参与处理有关索赔事宜,但事实情况是很少有保险公司能够在医疗责任保险诉讼或者纠纷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医院还得花大量的精力处理患者的索赔。 3重构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设想

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是解决医疗纠纷的有效手段,但是我国现行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仍存在种种问题,限制了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作用发挥。因此,必须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经验,从现实的社会基础出发,平衡医患利益,重新构建其内在体系,完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建立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制

在现阶段,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覆盖率较低。由于种种原因,医疗机构对于医疗责任保险的投保热情不高。在欧美发达国家,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其实是责任保险的一种常态,参保强制医疗责任保险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投保医疗责任保险已成为医方转移执业风险、应对医患纠纷的通行做法。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为了充分发挥医疗责任保险的作用,我国政府有必要将其所建立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同其他商业保险区别开来,赋予其一定的强制性,使之成为缓解医患矛盾,解决医疗纠纷一个主要 方法 。我国政府应当将强制医疗责任保险作为医疗卫生制度中的一项重点制度来建立,规定全国各地医院必须参保,从而保证医方的参保率,激发保险人的服务热情,真正实现推行医疗责任保险的目的。

设立第三人直接求偿权

我国现行的医疗责任保险中,受害第三人不享有直接求偿权。因此,参保的医疗机构在发生医疗纠纷后,不得不耗费时间与人力,参与到复杂理赔的过程中来,反而没有实现投保的初衷。为此,我国应当设立第三人直接求偿制度,赋予受害第三人直接求偿权。发生医疗纠纷后,患方可以直接与保险公司交涉办理理赔手续,从而使得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真正从医疗纠纷当中摆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临床工作当中。

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医疗责任保险中的积极作用

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是改善医疗纠纷现状的有效手段之一,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 措施 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首先,政府应当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医疗责任保险的条款进行研究与改进,并重视对医疗责任保险专业人才的引进,从而提升我国医疗责任保险险种设立的专业性,保证险种质量。其次,由于医疗责任保险的专业性与微利性,保险公司往往投入较多而获利较少,参与热情不高。政府对于开展医疗责任保险的保险公司应当给予相应的补贴或税收优惠政策,从而调动保险公司的积极性,推进我国强制医疗责任保险的运行。

总之,通过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有利于在患者和医生之间设立一个缓冲的地带,把医患之间的猜忌转化为平等互信的医患关系,有利于转移医疗风险,从而在医方和患方之间构建起和谐、信赖的医患关系。

浅谈医疗保险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医疗保险相关论文

2. 浅谈社会医疗保险论文

3. 医疗保险论文

4. 大学生医疗保险论文

5. 医疗保险学术论文

民营医院服务营销模式(一):优美的环境曾几何时,民营医院的服务被世人津津乐道,可圈可点之处也着实让部分民营医院有一种对公立医院的优越感而沾沾自喜。但随着医疗环境的深刻变化,公立医院在服务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越来越大,服务质量持续提高。民营医院的服务早已不具备竞争力,无法真正吸引患者。甚至曾经被民营医院引以为傲的所谓“酒店式服务”,现在竟已然广受诟病。在呼唤回归医疗本质的今天,什么样的服务才能真正吸引患者呢?我们必须知道一下基本的事实,所谓医疗服务,绝对不是简单局限在我们是否对患者热情接待这种服务态度上。而是一种立体多维的服务系统,也就是我们提出的大服务概念,包括医院环境是否优美(绿化与环境卫生),医疗技术是否精湛(有没有权威的专家),医护人员的服务是否热情周到,就诊流程是否高效有序等等。以上种种,归根结底,就是要解决患者对医院的信任问题。也只有患者对医院产生了信任,才会愿意来医院就诊。综上所述,民营医院要想靠服务营销来吸引患者,必须解决四个基本问题:优美的环境、权威的专家、极致的服务和高效的流程。本文先从“优美的环境”这一话题说起。对于潜在的患者或第一次就诊的患者来说,医院环境是患者与医院建立情感联接的第一媒介。然而经笔者观察,由于所处的地域与管理理念的不同,民营医院对环境的塑造和管理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要么过于奢华,要么过于粗陋----其结果却是一致的:无法取得患者的信任,导致患者不愿来,不敢进。最主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整体形象建筑外墙老旧,墙壁上布满灰尘,还有像蜘蛛网一样各种电线网线,给人一种破败、混乱和压抑的感觉,很难让患者对医院产生信任。医院的广告牌架满了楼顶,甚至还挂满外墙,而且风格极不统一,甚至还有一部分医院的广告牌破烂不堪,摇摇欲坠。这无疑会加重患者的不信任感,甚至还会对患者的潜意识带来恐惧。门诊大厅要么过于奢华,要么过于简陋。有的民营医院的门诊大厅装修得富丽堂皇,极其豪华,与医院的社会形象严重不符。患者忍不住会想:“医院像皇宫一样,这得赚我们多少钱呀!”而有的医院则不太重视门诊大厅的设计和装修,管理也不到位,脏乱差现象持续存在,容易给患者造成没实力、不靠谱的印象,影响患者对医院的信任。严重的会造成患者不愿意二次就诊或持续消费,更遑论为医院转介绍更多患者了。缺患者,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障碍。因此,民营医院一定要重视医院的整体形象给患者的潜意识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筑外墙要经常清洗,保持干净无灰线网,更不能乱搭乱拉乱设。广告牌的设计风格要统一,发现广告牌破损要立即撤下换新。门诊大厅设计格调要温馨、优雅、和谐,格局要简单,与大众对医院的社会形象相符。切忌过于奢华,或于于简陋,地面卫生要整洁、干净。二、环境卫生1、院内无绿化或绿化面积所占比例太少。人与自然的关系构成一种基本的自然生态环境,而这种生态环境又能作用于人,医院作为一个局部的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一个特殊的公共医疗服务场所,担负治疗救人的神圣职责,应该努力创造一个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生态环境,以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和舒适感,让患者在内心深处与医院产生情感联结。2、地面卫生脏、乱、差严重影响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医院是病人生病诊疗期间临时的“家”,谁愿意住在垃圾遍地,摆放杂乱无章的环境里?环境卫生状况将影响到患者对医院的信心----包括诊疗技术和综合实力。没有信心哪来信任?没有信任,就会造成患者不愿来、不敢进。在环境卫生方面,尽量做到院区园林化,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加强对保洁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并及时检查卫生状况,甚至可以将卫生是否达标与保洁及主管人员的奖金挂钩,用以驱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保障卫生干干净净,环境赏心悦目,患者心情舒畅,信任医院,愿来,敢来。相比较医院战略,这也许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站在患者的角度,恰恰是这些看起来无关痛痒的小事,影响了患者对医院的第一印象。而这种第一印象,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患者愿不愿敢不敢会不会走进咱们的医院。因此,是否能够用具体的服务来吸引患者,第一步是我们必须营造优美环境并加强管理,用可信任的形象吸引患者。民营医院服务营销模式(二):权威的专家笔者上篇文章《民营医院服务营销模式(一):优美的环境》集中阐述了吸引患者的第一大招,以优美的环境与患者建立第一联接,让患者愿意走进医院。今天,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如何赢得患者的信任,让他/她愿意就诊并重复消费。对于患者来说,最大的价值莫过于看好自己所患的疾病了。所以,医院的医疗技术自然就成为患者选择医院的焦点。对于医院来讲,能体现医疗技术实力无非两点:一是先进的检查设备和化验手段;二是一流的医疗专家。设备易得,且同质化非常严重。据笔者了解,一些只有几十张病床的农村民营医院里都已经有64排CT了。因此高端设备已基本上不能形成民营医院的竞争优势。同时,再高端的设备也要相应的专家来保障检查效果,因此,医院里是否拥有一批医疗专家就显得非常重要。现实状况是,民营医院并不缺专家,有些还是花重金聘请的。遗憾的是,在民营医院里,更多的是出现“专家无人识”的尴尬。笔者的一位客户是一家扎根在农村的民营医院,拥有近70名员工和120张病床。为了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医院花重金从所在市的三甲医院聘请多名专家定期来医院坐诊。但当地居民并不认这些专家,因此专家的门诊量并不是太高,和其他普通医生的门诊量不相上下。患者最认的还是这家医院的院长----大部分患者都冲着他来的,他的门诊量相当于整个医院医院门诊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他才是患者眼里“真专家”。这位院长朋友有时也感到不解,用他自己的话说,从三甲医院请来的专家无论从诊疗技术上还是服务态度上,都是非常优秀的,水平绝对不在他之下。但患者还是不愿意选择这些专家们。想想其实不难理解,毕竟患者基本上都是定居在医院周边的居民,而这些专家来自患者的认知范围之处。对于医院来说,由于专家的门诊量并不是太多,势必会浪费珍贵的医疗资源,同时还会增加医院的经营成本。那么如何塑造专家的形象,让专家们被患者认可和信任,真正实现专家价值的同时,又能够吸引更多的患者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对专家进行系统的甄别,保证请到真专家;其次,要对专家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和包装;然后再有针对性进行推广,让患者认识、认可该专家,愿意主动接受专家的诊疗服务。在专家的甄别方面,要重点考察候选人以下几个方面的资历:1、专业资质:执业医师、主治医师是不能够满足患者对专家的心理预期的。所以,候选人起码是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最好拥有博士学位或名院进修经历或曾经师从国内着名专家。2、技术特色:具备独特的、难以模仿且不可替代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符合当地疾病发展趋势,这是作为专家名医的核心能力和吸引患者的核心竞争优势。3、临床经验:许多患者喜欢让年长的医生为自己看病,觉得老医生临床经验丰富、医德高尚、有安全感。因此,候选人至少需要临床经验15年以上,年龄在40岁以上。4、其他:高大上的学术光环和能给人以踏实、权威的形象气质也是获取患者的信任和认同必备条件。特别是形象气质,初期甚至会超过医师本身的技术能力,对患者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对于专家名医的甄选, 我们通常会以量表的形式进行多维度、系统化地考评,以确保找到真专家。否则,一旦甄选失误,名不符实,不但会让同行嘲笑,还会严重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得不偿失。在专家的设计包装方面,要做到全方位,立体化,重点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外型设计:专家的仪容仪表等可塑形象需要特别设计,工作服要全新、优质、有形,发型设计要符合专家气质;工作标牌要设计成专家独享,与众不同。办公环境:专家诊室必须宽大、明亮,有气势,候诊区舒适、宽敞,完全有别于普通诊室。3、诊室标识:专家诊室的标示牌必须区别于普通诊室,要重点突出“专家门诊”。标牌要醒目、规范、气派,颜色及样式让患者感到舒适,有信赖感。4、挂号费用:专家的挂号费一定要适当提高(由于大多数民营医院实行免挂号费政策,所以这也是部分民营医院忽略的地方)。而且,每次看病都必须按规定挂号,否则不予接诊。绝对不可做出免费接诊的蠢事,否则所有对专家塑造所作的努力将会前功尽弃。医院不必担心因为挂号费太高而拦住患者,相反,根据我们的经验,这样会有更多的人挂专家号。数量限定:专家门诊每天接诊的人必须严格限定,可实行预约挂号,以显示专家的资源稀缺性。支持人员:高级专家门诊,需要配备相应的导医与分诊人员,并设计预诊程序,让年轻医生代专家为患者测量血压,书写病例等,以节省时间,让专家与病人有更多的交流与沟通。在专家推广方面,要做到适地、适病、适度,集中资源将专家推广到适合的患者群当中,可选择的推广方式多种多样,但要注意以下几点:宣传推广不要超出医院辐射的地域范围之外,最好能够实现精准定位投放推广信息和广告;突出特色,集中诉求,只需强调某一特色即可。不要强调专家是神医,可治百病;推广效果可测量,以便调整推广策略。是否能够利用权威的专家来吸引患者,关键在于你是否找到了真专家,并且让你的患者和你的认识一致。做到了以上两点,患者倍增并持续消费指日可待。

呃,说实话分少了点……

浅析我国的医疗保险模式及其改革 [原创 2006-01-08 23:14:52] 字号: 大 中 小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医疗保险模式:⑴.德国的社会保险模式,其特点是:医疗保险基金社会统筹、互助共济,主要由雇主和雇员缴纳,政府酌情补贴。⑵.英国的国家保险模式,特点是:政府直接举办医疗保险事业,老百姓纳税,政府收税后拨款给公立医院,医院直接向居民提供免费服务。但这种模式往往会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负担。⑶.美国的商业保险模式,特点是参保自由,灵活多样,有钱买高档的,没钱买低档的,适合多层次需求。但是美国这种以自由医疗保险为主、按市场法则经营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制度,往往拒绝接受那些条件差、收入低的居民的投保,因此其公平性较差。⑷. 新加坡的储蓄保险模式,法律规定,必须把个人消费基金的一部分以储蓄个人公积金的方式转化为医疗保险基金,国家则设立中央公积分金,分担部分费用。此外,政府还拨款建立保健信托基金,帮助贫困国民支付服务费。它是以保健储蓄为基础,强调个人责任的同时,又发挥社会共济、风险分担的作用。由此可见,以上几种模式各有其优点和缺陷。而我国目前的医疗服务模式则以国有医院、城镇居民公费医疗为主。医院间的竞争是非价格竞争,为了吸引患者和优秀的医生,医院通常通过购买高新设备获得行业声誉和竞争优势,使医疗成本不断提高,这不仅促使医药费用迅速增长,而且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当前的公费医疗支出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而真正有病的患者却得不到必要及时的医疗保健,相当数量的社会弱势群体并没有被覆盖,低收入阶层比高收入阶层付出的医疗费用占其工资总额的比例更高,农民的社会保障及医疗问题常以人口多和国家财力有限为由,而长期得不到重视,卫生不公平性持续存在并有加重趋势。国家医疗费用投入不足,经费筹资系统不畅,医药价格管理缺陷等问题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广覆盖、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以此保障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权益,特别是城镇无业居民和贫困农村人口的权益,成为医疗体制改革中亟需探索的重要课题。我国的医疗保险体制决不能走单一的商业化道路,虽然私有医疗机构可以为患者的多元需求提供更多的选择;私有化医疗系统更具效益,可以为人们提供低价的优质服务,并且促使国有医院提高服务质量和减少运营成本。但是医疗系统的私有化,无助于降低日益增长的医疗成本,而且由于私有医疗机构往往通过降低员工的工资和福利等办法降低经营成本,直接影响医疗行为的质量。另外,私有医疗机构为追求效益,会有意识地挑选病人并且局限在某些领域,导致医疗服务的过度和重复供应,不仅浪费有限的资源,也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由于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高,而且各地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所以我们也不能走单纯的储蓄性医疗保险模式,更没有条件走全民化的医疗保险道路。我个人认为,我国的医疗保险应该实行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管理型模式,商业医疗保险作为社会的补充医疗保险,应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按市场的规则运作,政府的角色是管理社会医疗保险,并对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进行投资,从而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完美结合。提高医疗体制的社会共济化程度及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程度,是解决我国医疗保障不平衡的基本出路,具体来说,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措施:第一,做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工作,适应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需要。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依据医疗机构的性质、社会功能及其承担的任务,制定并实施不同的财税、价格政策,积极实施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公开告示制度。第二,加快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加强医疗资源配置的宏观管理。财政资金分配要体现区域卫生规划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区域卫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根本依据。财政补助对象要逐步实现从补助医疗机构为主转向补助医疗患者为主转移。第三,改革“以药养医”体制,实行“以技养医”的机制。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机构实行的是财政补助与服务收费、药品批零差价收入、税收减免相结合的经济补偿政策。“以药养医”的弊端不仅直接导致了药费的过快增长,加重了老百姓负担,而且还滋生了腐败现象。政府要坚决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制度,打破医药不分的垄断体制,建立药品流通的竞争机制,把过高的药品价格降下来,从根本上切断医疗机构和药品营销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促使医生因病施治,合理用药,遏制滥开药、过量开药造成的浪费。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首先对医院药品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药品收支结余全部上缴地区卫生行政部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其次要在逐步规范财政补助方式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基础上,把医院的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独立核算、照章纳税。第四,规范医疗机构购药行为,大力推行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管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是当前纠正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减轻社会医药费用负担、保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顺利实施的有效措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有利于遏制分散采购过程中的腐败现象,强化市场竞争机制,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药品流通成本;有利于加强药品质量控制,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政府对药品价格的监控,降低虚高的药品价格;有利于推动药品生产结构调整和加强药品质量监控,促进企业有计划地组织药品生产。第五,加强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为群众提供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医疗服务。坚持按照法律监督、行政管理和经济调控并重的原则,引导医疗机构建立“质量第一、病人至上”的服务思想和管理宗旨,强化以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许可管理为核心的执业资格控制。另外,为了保证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实施,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疗服务技术规范制度;要分年度制定质量控制方案,并定期检查其组织实施情况。

有关医疗改革论文

中国的医疗改革 当今世界上还没有几个国家把公共医疗卫生系统当做商品投入市场竞争,把饱受疾病折磨的病人当作榨取暴利的对象!中国又开了先河!每年因此致残甚至死亡的人数难以估计!现在医疗已经成了一些富人的特权。因为经济原因,社会上多数的医疗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穷人甚至无法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医改应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让大多数人能够提高身体素质,保持健康;让群众真正的能看得起并能治好病!所以医改应从 “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两大方面着手。并根据国家规定,和专家的研究应继续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两会以来医疗问题一直是媒介探讨的热点,因为医疗涉及民生,是老百姓所最为关心的切实问题。对于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健全和有些畸形的医保制度更是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所讨论的热点话题! 人们都在抱怨中国的医疗体系,“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本人先来介绍一下中国医疗体系的现状! “医院只认钱,不认人。”——仅仅因为深更半夜未带足现金,渝州大学陶国林老师在押光身上所有钱物后,仍眼睁睁看着自己患急性阑尾炎的学生得不到救治,其中一头发花白的医生竟作答:“我们只认钱,不认人。”(中新网重庆) 又如医院在收治急诊病人之前先收一笔押金的情形并不少见。官方媒体对一起惨剧表示了震惊。四家医院拒绝收治三岁幼童烫伤惨死——因乌鲁木齐市4家医院拒绝收治,不慎被开水烫伤的3岁幼儿刘光祥,在父母抱着他奔波4个多小时后休克死亡。(《人民日报》) 当今世界上还没有几个国家把公共医疗卫生系统当做商品投入市场竞争,把饱受疾病折磨的病人当作榨取暴利的对象!中国又开了先河!每年因此致残甚至死亡的人数难以估计!可怕呀!英国《泰晤士报》8月4日 发表一篇文章 指出中国的医疗体制“露骨的贪婪取代了赤脚医生!”现在医疗已经成了一些富人的特权。因为经济原因,社会上多数的医疗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穷人甚至无法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 据统计,我国20%的人拥有80%以上的银行存款,由此可以看出,贫穷或者说不太富有的人占了绝大多数,政府应该保证这些人获得最基本的医疗保障。目前,我国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是%—%。在这部分财政支出中,医疗费用的70%用在城市,30%用在农村;而我国70%的人口在农村,也就是说30%的人口占用了70%的卫生资源,包括政府的支出。2003年我国农民的人均收入是2622元,根据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2003年农民住院例均费用是2236元。这样,如果一个农民家庭有一个人住院,可能这一年的收入就全部用到医疗费用上。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在卫生部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新闻布会上曾经承认,在农村有40%—60%的人,因为看不起病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中西部地区,因为看不起病、住不起医院,因病在家里死亡的人数估计在60%—80%。什么是国耻,这就是国耻,30%的人占据了70%卫生资源,在这30%中极少部分人却又占据了绝大多数的资源和金费,当外面的工人、农民因交不了住院费死 可以看出,中国的医疗是相当不健全,不公平的!我们的医改究竟要失败几次才能真正接受教训呢?我们还能经得起几次失败呢?本人对今年的医改也同样持怀疑的态度!原因很简单,北京市能不能放鞭炮都要在全体市民中征求意见,圆明园的湖底要不要铺塑料布都要听证,还得现场直播什么的,医改这样比天还大的事,怎么就这么放心地让“相关部门、专家学者”暗箱操作,一手包办了呢? 本人认为医改应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让大多数人能够提高身体素质,保持健康;让群众真正的能看得起并能治好病!所以医改应从 “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两大方面着手。并根据国家规定,和专家的研究应继续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能变,不能盲目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二是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变,医疗卫生机构不能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三是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增加卫生投入、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医疗卫生监管依然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人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的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体如下: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预防重大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加强卫生行业监管,维护群众就医安全;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改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群众的卫生观念和卫生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 第二,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第三,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重点控制艾滋病、肝炎、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第四,加强农村卫生建设,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要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努力解决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一是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今年正式启动农村卫生基础建设规划,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筹资,用几年的时间,逐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二是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三是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适应农民承受能力的农村医药价格管理体系和农村医疗管理规范,为农民提供安全、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四是坚决落实中央关于每年新增的卫生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制定加大农村卫生投入,改革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为农民提供廉价服务的保障措施。五是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组织城市医生对口支援农村。 第五,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近年来,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整体上看,成效不够明显,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公益性质淡化;社会资源进入医疗服务领域不畅,发展不快;医疗服务监管薄弱,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缓慢,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很突出。 第六,切实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七,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狠刹不正之风。

我国医疗保险改革现状的分析一。我国医疗保险改革的背景及进程建国以后,中国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公费医疗制度,企业实行劳保医疗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制度的弊端愈发明显。首先,医疗费用的增长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换句话说,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跟不上消费水平。不仅如此,这种医疗制度还造成企业之间负担差距过大:新兴产业老职工少,医疗开销相对少,而老企业背上的是总也甩不掉的包袱。另外,个人也被免费医疗制度惯出了毛病。“一人看病,全家吃药”,“小病看成了大病,没病看成了有病。”图的是什么?报销。赚的是谁的钱?国家和企业。造成了什么后果?浪费。基于日益沉重的医疗费用包袱,1994年国务院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并于1998年底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低水平,广覆盖,双方负担,统账结合”。“双方负担”即基本保险由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统账结合”即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已实行40多年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就此告终。到2000年底,我国已基本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口5000万。2002年4月份在哈尔滨召开的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要求全国各地加快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工作进程,切实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确保完成今年医疗保险90%以上统筹地区启动,覆盖8000万人的工作目标。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取得相当成效,到今年6月底,全国349个地级以上统筹地区中,307个已经启动实施,占全国的88%;覆盖人数达到5026万人,占全国应参保人数的30%.二。新医疗保险制度中现实存在的问题1.会带来医疗风险新制度仅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险,并不是覆盖所有的医疗费用,所以,享受了几十年免费医疗的老百姓似乎一下子难以接受自己要交钱看病这个“残酷”的现实,明显地流露出对过去医疗制度的留恋。以个人账户为例。规定要求个人交纳月平均收入的2%,单位总共承担垫,其中的30%以内划入个人账产,也就是总数的,折算一下是个人月收入的38%以内。北京市员工平均年收入是一万多元。因此中等水平的职工个人账户只有不到300元。这就是他一年的门诊医疗费用。社会统筹还好,可是,要是得一场大病个人帐户的资金就很捉襟见肘了。因此,可能很多人舍不得看病而影响到自己的健康。另外,新制度中没有把小孩包括进去,而以往的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孩子的医药费用基本是父母所在单位共同承担的。新医疗制度对预防问题准备也是不足的。以前的医疗重视预防,单位有定期的体验,有固定的医务室、还有儿童防疫站。这些在新医疗保险中属于门诊的范畴。也就是说要从个人账户中花钱。这样很可能导致:本来应该看的病没看,本来是小病结果耽搁成大病。而国外历来将“预防是控制大病的最有效方法”视为至理名言。2.医院可能拖医保改革的后腿医疗保险改革是所有社会保障项目中最复杂的,它牵涉到社会保险机构、医院、个人、企业和医疗行业。错综复杂的关系再加上过去医院医药不分,就变得更复杂。医疗保险改革难,不是难在本身,而是难在医保之外。医院体制的改革和医药体制的改革很可能会拉医疗保险改革的后腿。医疗保险改革的总体思路是“用较少的费用为老百姓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满足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控制费用是医疗保险的根本问题。这是医保本身无法解决的,只能诉诸于医院。造成目前医疗费用过高的主要原因是药品价格太高。医院是出售药品的主要渠道,向出售药品是医院收入的重头戏。医院作为非赢利性机构,要维持日常运转,国家财政拨款只能满足它50%的需要。另外50%则主要靠卖药。另外,医疗资源结构不合理是另一个突出问题。抛开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占总人口不到30%的城市人口享有全国70%的医疗卫生资源),就城市医院的结构来说,就相当不科学。90%的人生的是一股的小病,没必要去综合性的大医院看。而现在恰恰是大医院过多,服务于社区的小医院少。大医院多,建设成本高,收回成本的愿望就更强烈。没有发达的社区医院医疗网络,个人疾病医疗的代价更高,医疗保险的代价也会更高。3.新制度规定中本身的漏洞依据新的医保制度,当事人只要付相当少的一部分费用,便可在不超过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额(以上海为例:新医保为累计超过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4倍,2000年为万元)内随意使用医药费。一些医院和医生为了将更多的医保资金划进自己医院的账户上,也不限制开出药品的数量和金额。这样,持卡人就有可能与医院或某些医生联手将国家医保资金入私囊或小团体的账户中。另一种情况则是一人医保,全家享用,因为医保卡划账时,医院并不要求持卡者本人到场。我国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处于道德失范的混乱阶段,新规矩和老规矩并存,原有的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底线受到侵蚀和破坏在所难免。三。针对问题初步探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方案中国医疗保险改革确实有难点。承认难是为了慎重、积极地改。中国医疗保险改革会非常艰难,不会一步到位,可能经历一个比较长的时期,需要不断提出适应的方案。方案1 要坚持医疗保险、医疗卫生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三改并举”(三个方向一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二是医药公开核算,分别管理;三是医院分类管理)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医疗服务管理。近期社会保障会议指出,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可以先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对无力缴费的困难企业职工也可以采取先参加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基本医疗保险的办法,解决好职工住院和大病医疗问题,使医疗风险达到最小化。实行医疗保险制度,必须解决当前存在的以药养医问题,必须切断医疗机构和药品营销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医院的门诊药房要改为药品零售企业,独立核算,照章纳税。中国卫生部已经明确要求药品要集中招标采购,以后逐步将基本用药目录中和临床用量大的药品都纳入集中招标采购的范围。医院改革首先要求医院分类管理。非赢利性医疗机构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主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并执行政府规定的医疗服务指导价格,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赢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确定医疗服务项目。这样有利于医院之间的竞争,并且有利于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系统。方案2 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使用效率。要对定点医疗机构建立实施真正的竞争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据统计,中国医院的脑CT机拥有量是美国、日本的好几倍。每个医院都想通过给病人做CT来赚钱。不仅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负担,也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对高档医疗设备,国家应该统一配置和管理。而针对大型医院相对过剩社区医疗服务相对不足的情况,应该倒入真正的竞争机制,按照市场法则优胜劣汰,政府则不宜保护过度!方案3 要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和负担。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大力推进医疗保险化进程:在中心城市建立数据库,通过网络扫描等方式对各统筹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进行监控和预测: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目前,北京、上海的大中型医院已全面推广住院费用计算机查询,尊重患者对检查、治疗、用药和价格的知情权。电脑还将担负起规范医疗行为、监督医生不要滥用药的重任。值得欣慰的是,我国正在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变购药无序状况,大力推行集中招标采购药品及卫生材料。建立医药价格数据库,瞬时向所有计算机联网的医疗单位发送价格信息,并公布国家收费标准。这对于降低医保费用无疑是大有好处的!方案4 还应探索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妥善解决有关人员的医疗待遇;积极探索社会医疗救助途径和办法,妥善解决特困人群有关医疗问题。医疗保险制度应该是多层次的医疗保障系统。除了政府保障的基本医疗水平之外,还应该有补充医疗保险,商业性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系统。儿童、失业者、社会贫穷阶层应该被纳入医疗救助系统。总之,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虽然已然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革,但是仍存在制约整体社会保险体系完善的许多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改革的进程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要求政府及社会各界作出极大的努力。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参考一下,然后再加上一点个人的看法和身边的例子就可以了哦,祝你成功!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党的十七大对今后一个时期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方针作了明确阐述,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提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标志着我国将进入世界上实施全民保健的国家行列。 报告强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卫生战线的具体体现,为我国即将全面展开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今后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报告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了医疗与百姓生活的密切关系。明确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总目标,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际,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党和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关注,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医疗体制改革问题。当前,政府正在集思广益,多方征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综观多年有关卫生改革的讨论,对于其中共识的部分,在改革方案中比较容易确定,而医改难点问题如何解决,则是决定医改方案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因此,值得我们关注并加以正确处理和解决。 一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问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个渐进的、连续的过程,涉及到医疗体制、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险等问题。因此,可分为若干阶段。设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首先要确定好宏观的改革框架,明确改革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从而分阶段实施改革,逐渐趋近目标。另外,设计改革目标要量力而行,各级政府承担公民医疗卫生保障的能力有限,特别是贫困地区,让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医疗卫生事业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二是政府的投入与职责问题。政府对人民健康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建立保障居民健康的卫生政策;通过各种形式的经费投入,提高居民对基本卫生服务的利用能力。其中第二个方面更为关键。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卫生的投入,通过供方补偿即对卫生机构的经费投入与需方补偿即保障制度建设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全体居民健康的需要。根据贵州省的实际情况,政府在维护居民健康时,在资金投入上必须既要补贴需方,也要补贴供方,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公平性,且易控制费用。 三是建立全民保障体系问题。十七大报告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内容非常丰富。第一,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如果到2020年,就要覆盖15亿人,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程和艰巨的任务。第二,“享有”,一是“享”,即让所有居民都得到服务;二是“有”,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成为民众的一项重要权益。第三,服务包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二者不可偏废,不可顾此失彼。 目前,社会各界对“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也就是要保证全体居民基本卫生服务的需要,促进健康和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但是,如何才能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除了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建立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还需要有医疗保险制度作保障。通过医疗保险制度,分摊居民的疾病经济负担,提高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能力。在目前的经济和卫生发展现状下,“看病贵”问题的解决,医疗保险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目标,也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现实生活中人们已感受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已拉大。政府要促进医疗卫生领域的社会公平,只能在再分配中建立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确保所有的社会成员平等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建立具有强制性的全民健康保障制度,是卫生改革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是建立全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比较公平地解决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问题。近期目标是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城市大病救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行并推广城镇非从业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达到全民覆盖。在政府举办全民健康保障制度的同时,可鼓励社会举办商业医疗保险,以满足公民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同时促进公立医疗保险机构服务水平的提高。四是公立医院的改革问题。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医院作为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承担起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职责和义务。但关键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宏观政策应该如何对公立、民营、合资、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医院系统进行科学的定位,并为之搭建起一个公平、合理、互补的发展平台,进而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及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紧密相连,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思路。关键的问题在于医院筹资机制怎么改,政府管多少及怎么管。现在全国有近两万家医院,95%是政府开办的,但政府又拿不出足够的钱对其进行投入,转出一部分到社会上去,势在必然。目前,应当根据区域卫生规划中的基本医疗需要,确定一定数量的医院由政府举办,其余交由社会去办。公立医院的资产属于人民,本不应以营利为目标。 目前,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能完全满足公立医院的开支,医院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各项经营性服务项目成为了医院成长和医务人员工资福利的主要来源。避免由于公立医院的趋利性所带来的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和群众就医困难的问题,是政府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公立医院改革的成功离不开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的支持。政府的卫生投入、医疗机构预算补偿政策、药品政策和医保政策、健全的法律体系和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都将对改革的开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五是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执业行为问题。建立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都是为了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健康保护,但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近年来,城市居民工资水平不断上涨,人均职工医保基金大幅度上升,新农合的基金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实施结果是,城镇职工医保对参保人员的医药费补偿比例基本没有增加,医保基金显得入不敷出。新农合的医药费用补偿比例也没明显增长。 据了解,2005年全国人均最低筹资30元,平均住院实际补偿比为20%左右,2006年最低筹资50元,平均住院实际补偿比约28%,远低于筹资额增长幅度。究其原因,医疗费用水平快速上涨是主要因素。医疗费用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筹资水平增长的作用。导致医药费用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医疗机构的不规范行为,如过度提供医疗服务、诱导需求等。对此,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制定有效措施,规范医疗机构的行为,促进医疗机构的合理服务、规范服务,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卫生服务,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上涨,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如通过预付包干,激励医疗机构主动规范行为;通过补偿政策的制定,引导居民更多地利用基层和社区卫生服务。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涉及许多方面的利益调整,必须统一卫生改革对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性的认识,由政府强力协调各方,解决各种难点问题。同时,政府要紧抓改革的主导权,及时纠正改革中出现的偏差,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 索引序列
  • 医疗体制改革论文
  • 如何推动医疗体制改革论文研究
  •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毕业论文
  • 关于医疗制度改革的论文
  • 有关医疗改革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