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心得论文

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心得论文

发布时间:

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心得论文

科研论文写作心得

研一上学期,我学习了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这一课程。通过李老师的讲授,我加深了对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理解,对于如何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下面将本学期的收获与心得记录如下:

首先,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科研写作。狭义地说,科研写作 是指原创性研究结果的描述报导;广义地说,还包括学术期刊上其他类型的论文交流(比如综述论文),也包括科学家从事职业科学活动所进行的其他交流用的写作,学位论文、项目申请(建议)书、会议口头报告、墙报、推荐信、科普文章等等都是科研协作的类型。

在科研论文写作时要遵循正确、清楚、简洁的原则(三C原则)在论文写作时正确性同样代表了一个学者的学术声誉,不抄袭、不造假、尊重事实、尊重证据,是一个合格科研人员的基本素养科研是创造科学知识的过程。简洁性对于知识的传播极为重要。更为重要的是,简洁的思维有利于取得好的科研成果。对比西方语言文化,我国文字和文学的简洁性更优。在这方面,笔者更加偏爱中文期刊论文对简洁性的要求,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具备简洁性的同时更要强调对所陈述的科研成果的论证的充分性。研论文不是小说、不是散文、不是迷语,必须做到清楚的表达。清晰的论文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发布的研究成果。不要让别人有机会猜测或寻找研究的任何元素,包括研究背景、目标、方法、结果、结论等。把各个元素都放在它们最应该存在的地方。运用规范的子标题和清晰的逻辑语言标识论文各个部件;段落之间保持良好清晰的连接层次性,主次分明;每一个段落表达一个观点或一个小主题,中心句居首或居尾;运用清晰简单的文字组成句子表达各种观点,在使用英文丛句的时候注意强调部分居于前,等等。这样写出来的论文最后看上去就会像一小截一小截短小精悍却又联系紧密的小树枝组成,而这些小树干又在更高层面逻辑严密地组成大的树干。

通过老师的对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了解到科研论文写作的规范,科技论文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 撰写科技论文:1)要在学习、积累和交流上动脑筋、下功夫。2)要在研究和探索中做文章。3)要在选题和撰稿时下功夫。4)学会写作无捷径。撰写要勤、撰写要恒、撰写要精、撰写要新。

首先科技论文的选题入手,选题时要注意:

(1)选题方向与专业对口,筛选出符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研究专长的典型问题作为论题。结合导师的`科研方向,勤于思考,注意积累,有了想法立刻记下来,为进行筛选或提炼论题做好准备。

(2)选题要充分了解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如本课题研究已有的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尚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及迫切程度,社会需要和科学发展的趋势等等,选出最适合自己的课题来。

(3)选题时间适宜,选题要尽量早些,以便有充分的时间积累材料,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探讨。

(4)课题难易、大小要适度。根据本人的专业基础和时间及其它相关因素,如资料条件、经费等,综合考查以选择大小适当的课题。课题过大,问题难以研究深入;题目过小,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论文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和深度。

详细地占有资料,是科技论文写作的前提条件。如果只有论点,资料贫乏而论据不足,就不能明确、具体、有力地证明论点,论点会显得苍白无力。有了相当数量的资料,搞清在研题目的范围内有哪些问题尚待解决,有哪些问题未曾提出。围绕这些问题收集了更大数量的资料,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有关实验、试验、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参加学术报告会学术交流会等有关会议,并索取相关资料。并在在图书馆检索、阅读、复制并索取或借阅有用资料。或通过一些电子资源平台取得有关科技文献进行研读。 在选题过程中要形成一个清晰的研究思路。题目选定了,我们就围绕论文进行深入的论述,思路最重要,思路决定出路。论文写作,总有一个思路,是按时间顺序,历史发展顺序,还是空间顺序,这根据自己论文的实际情况而定,只有做到研究思路清晰,才能围绕主体开展论述,这也是从总体上对论文的一个把握,不会让论文写作偏离主题,做到形散神聚。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术研究和掌握一定的实验数据并整理分析后,最好“趁热”尽早整理成文,科技论文是我们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书面表达形式。其结构包括:1论文标题,2作者及其单位,3内容摘要,4关键词或分类代码,5正文(a引言,b实验描述或者理论描述,c结果与讨论,d结论),6 参考文献.

标题应该尽可能具体一些,题目的大小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而定,覆盖主要内容或者信息,也应该吸引读者,但也不能太长。

摘要包括四要素:研究工作的方法,问题,结果,结论。论文摘要的语言要精炼、准确,尽可能不出现第一和第二人称,英文摘要通常使用被动语态。

对于关键词,要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弄清该文的主题概念和中心内容;尽可能从题名、摘要、层次标题和正文的重要段落中抽出与主题概念一致的词和词组,有英文摘要的论文,应在英文摘要的下方著录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Key words )。

引言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前人对这些问题做了哪些工作, 希望解决哪些问题,该问题的解决有什么作用和意义,研究工作的背景是什么。对论文中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如果要引出新的概念和术语,应加以定义或阐明。预期的结果及其地位、作用、意义要写的自然、概括、简洁、确切。

引言应与结论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结论中应有解答,这样才能使论文逻辑严谨,有始有终,前后照应。引言中不用插图列表和有关公式、结构式。因为引言是作者提出问题,而这些内容是为了形象、直观地表达学术思想和技术知识,是论文中着重说明的部分,应在正文中安排不要夸大论文的意义,避免使用“未见报道”、“前人没有研究过”、“填补了一项空白”、“达到国内 或世界 先进水平”等炫耀自己的词语。

对于理论性科技论文正文的写作要求用理论分析或计算分析来证明论文观点的正确。对于研究对象进行精确的描述,定量地揭示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写作方法上,常用举例、推理、反证、类比、对比、因果分析、归谬法等。在写作要求上,应论点明确而惟一,论据充分而必要,层次清楚,结构合理,逻辑性强。

科技论文的结果是整个论文最实际的东西,我们应该是客观的描述,一般不加任何讨论,一般来讲,这个比较好写,主要是图表的集中。开始撰写论文的时候,各种结果都应该总结出来,然后最后根据需要去取舍结果的描述上也要注意层次之间的安排,要按照条理性的要求分别描述,显得有逻辑性一些。在结果分析与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结论的语言要精炼、准确,可以使用第一人称“我们”。结论来自结果与讨论;摘要来自结论(语态发生变化);标题可以从摘要中提炼。

参考文献中只写最必要、最新的文献。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只写公开发表的文献。采用规范化的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 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仅仅遵守写作格式和体例规范是不够的,除了必要的知识要求和技巧方面的要求外,还要有良好的学风和治学态度。首先,学贵有恒。在为学的道路上,有中道而废和功成业就两种可能性,功亏一篑和大功告成完全取决于学者有恒和无恒。通过了解大师的学术生涯和治学之路,我深刻体会到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应当发扬有恒的精神,锲而不舍。第二、学贵专一。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治学必须注意精力集中。最后,学贵于勤。“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作为一名研究生,无论是进德还是修业,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精益求精。

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我也深刻认识到,论文要讲究社会责任。论文的功能是发现真理,推进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造福于大众,而不是危害社会和大众。论文的发表,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也承担一定的法律义务。论文的内容不可违法,包括论文作者不允许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作为自己论文里的内容,所有引用文献都应在论文里加以注释。论文的质量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作者的专业素质和思想品质。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我们要不断的学习。科技的高速发展必不可少的就是科技论文的发表,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写作能力,同时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这些社会性的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这些技能型的能力等。

通过这四周的学习和与老师和同学们的探讨,我对于如何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怎样遵守学术规范以及怎样提高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要秉承良好的学风和治学态度,同时还要注重论文的社会责任。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我会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的去完成。

科学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话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探索自然的发生、发展规律,最终结果应用于指导生产,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就必须以文献的形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诸于世,使之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从而服务于人类。

教育研究的内涵1. 教育研究的概念及性质【多选】教育研究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教育研究用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由三个要素组成: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2. 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它包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3. 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意义【多选】(1)是教师自我反思、重新学习、不断调整和改善知识结构的过程(2)是教师与他人沟通交流、扩大视野的过程(3)是教师挑战自我、提高教育研究能力的过程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记忆口诀:一选二查三制定,分析整理写报告。1.选择研究课题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必须具有以下特点:(1)必须有价值(2)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3)必须明确具体(4)必须新颖、有独创性(5)有可行性2.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单选】文献检索贯穿研究的全过程,网络检索是查阅资料最快捷的方法。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包括: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3.制定研究计划基本要求为: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样研究、预计成效4.即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分析的基本步骤为:阅读资料→筛选资料→解释资料5.教育研究论文与报告的撰写(1)实证性的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观察报告(2)理论性的学术论文:案例、综述、述评、理论性的论文教育研究方法1.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单选、简答】(1)观察研究法:广泛使用(2)调查研究法:通过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及其测验等方式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是问卷调查(3)实验研究法:是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4)个案研究法:是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实地调查的一种具体方法(5)比较法2.新兴的教育研究方法【单选、多选、判断】(1)行动研究法最早提出:勒温环节:计划、行动、考察、反思(2)质性研究“实地研究法”“参与观察法”(3)教育叙事研究(4)教育随笔

刑法学论文研究方向心得

学习《刑法》心得体会 -------------------------------------------------------------------------------- 在这个月的读书学习过程中,我主要对司法考试教材中的刑法学进行了有计划的学习,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一法律解释对我启发很大,现在我就把这一解释向大家介绍一下。 根据刑法第一款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审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 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罪行的;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经查实确已准备投案的,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 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罪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行为,认定为自首。 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犯罪行为,还应该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不同的罪行的,以自首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具体确定从轻、减轻还是免除处罚,应当根据犯罪轻重,并考虑自首的具体情节。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或者判决确定罪行属同种罪行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如实供述的同种罪行较轻的,一般应当从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的,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罪行的,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到案后,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的,可以酌情予以从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犯罪分子有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的,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重大案件的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嫌疑人,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等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

学习《刑法》心得体会 -------------------------------------------------------------------------------- 在这个月的读书学习过程中,我主要对司法考试教材中的刑法学进行了有计划的学习,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一法律解释对我启发很大,现在我就把这一解释向大家介绍一下。 根据刑法第一款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审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 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罪行的;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经查实确已准备投案的,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 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罪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行为,认定为自首。 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犯罪行为,还应该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不同的罪行的,以自首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具体确定从轻、减轻还是免除处罚,应当根据犯罪轻重,并考虑自首的具体情节。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或者判决确定罪行属同种罪行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如实供述的同种罪行较轻的,一般应当从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的,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罪行的,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到案后,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的,可以酌情予以从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犯罪分子有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的,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重大案件的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嫌疑人,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等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 谈谈对刑法的认识-------------------------------------------------------------------------------- 时间:2003-10-16 9:38:16来源:泊头市人民法院网阅读1116次 谈到刑法老百姓并不陌生。从演绎封建统治的古代戏曲到反映与犯罪分子做斗争的现代影视剧,很多内容是涉及到刑事领域的。 什么是刑法呢?简单的说,让我们了解什么是犯罪和犯罪应受到什么制裁的法律就是刑法。在古代,民事和刑事的法律原本是一体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才逐步分开,我国西周时期已开始把民事案件称为“讼”,把刑事案件称为“狱”,而当时司法官吏依刑法审判案件有个专用名词叫“断狱”。到了近现代,刑法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大于1979年7月通过了第一部刑法典。我们现在实施的刑法典是1997年3月经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此后又通过了四个刑法修正案,也属于我国刑法。 刑法是规定什么的?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是规定什么是犯罪和给犯罪以什么制裁的法律。与民法、行政法相比较,刑法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它规定的是什么会对国家、社会、人民会产生重大危害——犯罪的问题。在刑法里规定了十大类犯罪,400多种具体罪名,涉及的社会关系相当广泛;第二,它规定了严厉程度重于其他法律的对犯罪的强制手段——刑罚。刑法的惩罚手段最为严厉,强制性最大,对违反刑法构成犯罪的人判处刑罚,不仅可以剥夺其人身自由、政治权利、财产权利,甚至还可以剥夺其生命,真正是关乎生杀予夺,而这是其他法律所不具备的严厉的处罚手段、所达不到的强制程度。 刑法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我国制定刑法的目的,在刑法第一条中开宗明义的作出了规定,是“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我国刑法的任务,是“同一切犯罪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总之,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法律部门,任何人的任何行为触犯刑法就要承担刑事责任,应受刑罚处罚。

刑法研究生论文篇2 浅析刑法理论中的洗钱罪 摘要:洗钱,是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毒品、走私、黑社会等有组织犯罪猖獗泛滥的背景下产生的犯罪行为,其本质是掩饰、隐藏犯罪所得及非法收益。从犯罪构成上讲,洗钱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其主观方面是故意,表现在行为人“明知”其行为是掩饰、隐瞒赃款赃物的性质及其来源,洗钱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侵害的是国家的正常金融管理秩序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关键词:洗钱;犯罪构成;洗钱罪;《刑法》第191条 洗钱,是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毒品、走私、黑社会等有组织犯罪猖獗泛滥的背景下产生的犯罪行为,其本质是掩饰、隐藏犯罪所得及非法收益。它不仅破坏市场经济的有序竞争环境,损害金融机构的声誉,威胁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而且洗钱活动与贩毒、走私、恐怖活动,极大地助长了这些严重犯罪行为,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安全乃至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安全都构成严重威胁。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洗钱犯罪在我国也日趋猖獗,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然而,由于我国对洗钱罪及其法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不管是学界还是司法实务界,对洗钱罪的研究和认知都有待进一步深化。为此,本文拟就我国刑法理论中洗钱罪的相关理论及认定问题作粗浅探讨,以求教于学界前辈。 一、洗钱及反洗钱 现代意义上的洗钱行为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黑帮犯罪集团[1]3。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司法官员查处“水门丑闻”案中,“洗钱”这一概念才第一次被作为正式法律术语来使用,并在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毒品交易的蔓延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2]5。第一个把洗钱行为规定为犯罪的国家是意大利,该国于1978年3月21日颁布法令,在刑法第648条第2款中增设了洗钱这一犯罪行为,只不过当时的洗钱罪仅针对武装抢劫罪、勒索罪和劫持人质罪这三类上游犯罪[3]。 后来,随着毒品、走私、贪污贿赂等犯罪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泛滥成灾,国际社会认识到打击这些犯罪及后续犯罪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于是洗钱罪陆续出现在各大国际性法律文件之中。从《巴塞尔原则声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国际条约中我们可以看到,洗钱犯罪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惩治洗钱犯罪也成了各国刑事司法协作的共同目标。除了国际性法律文件以外,国际社会还设立了一个专注于打击洗钱和恐怖融资犯罪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该组织在打击洗钱犯罪方面取得的最为突出的成绩就是发布了《反洗钱40项建议》。2013年5月13日,中国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六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标志着我国已经从国家战略层面开展反洗钱工作。 二、洗钱罪的构成要件 在我国,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与性质,将其转换为其他类型的资金形式,协助资金转移,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将其收益合法化的行为。洗钱罪本质上不同于传统的犯罪,其犯罪手段众多,没有典型的受害人,犯罪构成较为复杂。洗钱罪罪名的成立不一定要有相应的危害结果,而只要实施的行为特征符合其构成要件,就可定罪处罚。因此,洗钱罪是行为犯。根据犯罪构成理论,洗钱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一)犯罪主体 根据2011年《刑法修正案(六)》的规定,洗钱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是指年满16周岁并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法人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以及团体。所以说,该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这里重点讨论的是,洗钱罪上游犯罪的实行犯或其共犯(即上游犯罪的本犯)实施洗钱的行为(即“自洗钱”)能否定罪、能否实施数罪并罚的问题。在传统刑法理论中,洗钱罪上游犯罪的本犯不应再判罚洗钱罪,理由是:上游犯罪本犯的洗钱行为是对其犯罪行为的后续,这种事后行为不具备可罚性,其先行实施的上游犯罪行为吸收了后续的洗钱行为,因而只能按照先行的犯罪定罪处罚[3]。而且,从法律解释的角度去看,刑法第191条规定的“明知”也只能是针对本犯以外的其他犯罪人而言的。 另外,张明楷教授认为:“否认上游犯罪者可以成为洗钱罪的行为主体,并不是因为洗钱行为是不可罚的事后行为,而是因为否定说符合罪刑法定原则。从立法论上来说,将自洗钱规定为洗钱罪或许更合适,但在解释论上,只能在刑法条文规定的范围内确定行为主体范围。刑法第191条的规定明显采取了否定说。”[4]700因此,我国有学者提出把洗钱罪的主体进行扩大,将其上游犯罪中的本犯也纳入进来,这种做法适应立法的趋势,反映了与洗钱行为做斗争的必要性。至于扩充洗钱罪犯罪主体的理由,则各种各样。有的学者认为,传统的刑法理论已经过时,理论应是对实践的概括与升华,而不是实践的羁绊和束缚。有的学者认为,将自洗钱行为规定为犯罪,实行数罪并罚,并不当然违反“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理论。 因为“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并不是理论上说的“不可罚”,而是“共罚的事后行为”。现代洗钱行为已呈专业化、规模化态势,因此,洗钱罪作为独立的犯罪,而不再依附于其上游犯罪而存在。因而,我国应真正从价值层面上将洗钱罪从传统赃物罪中分离出来。换言之,上游犯罪的本犯实施洗钱行为之所以不构成不可罚的事后行为,是因为洗钱行为不同于赃物罪中的行为,它对金融管理秩序的危害,是不能评价于其上游犯罪之中的,它必将不可避免地侵害“新的法益”[5]。因此,上游犯罪本犯的洗钱行为是可以处罚的[6]。 也有学者认为,自洗钱可以单独成罪,理由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第一,洗钱罪与传统赃物罪相比,具有更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它除了给司法机关造成阻碍,还对国家金融和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影响,从罪刑均衡原则考虑,本犯犯洗钱罪应当与上游犯罪数罪并罚。第二,洗钱罪的行为方式不同于传统的赃物罪,已经是独立于上游犯罪的另外一个完全独立的犯罪过程。第三,其侵犯的法益不同于其他犯罪侵犯的法益。第四,对本犯可以单独定罪,有利于我国行使司法管辖权,这是因为洗钱犯罪往往都是跨国性的,试想如果犯罪分子是在国外实施上游犯罪行为,而在我国实施洗钱犯罪的,那么因为我国否认本犯可以单独处罚,而对发生在国外的上游犯罪又缺乏管辖依据,这就使我国的司法管辖权处在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1]101。根据上述不同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上游犯罪的本犯可以单独成立洗钱罪,理由是:现代洗钱犯罪因其巨大的社会危害性,已然独立成罪,我们不能将目光局限于“本犯”的危害上,而应将其与传统赃物罪剥离开来;因为洗钱罪独特的行为方式,导致了本犯在实施洗钱行为时侵犯了新的法益,从而不构成不可罚的事后行为。 (二)犯罪主观方面 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表现在行为人必须“明知”其行为是掩饰、隐瞒赃款赃物的性质及其来源,“明知”的对象是其上游犯罪所产生的收益。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将其收益当作合法财产,只是客观上实施了隐匿等行为,那就不能认定为洗钱罪。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第一,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那么包不包含间接故意?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行为人以直接故意的主观心态实施洗钱行为成立洗钱罪自然不在话下,关键是间接故意能否成立洗钱犯罪。对于这一问题,意见分歧就在于如何理解《刑法》第191条中所规定的“掩饰、隐瞒”的含义。 一种观点认为,为“掩饰、隐瞒”而实施洗钱的行为,就表明行为人主观上存在犯罪目的,在我国《刑法》条文中已经排除了本罪可由间接故意构成,所以洗钱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另一种观点认为,间接故意也可以构成洗钱罪,其理由是:“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是构成要件的基本内容,是洗钱行为的基本特征,而不是关于犯罪目的的规定,亦即行为人实施洗钱行为时,认识到其隐匿等行为的客体是洗钱罪上游犯罪所得及收益[4]702。因此,洗钱罪不能作为目的犯,其罪过自然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 第二,明知的对象是什么?上文已经提及,行为人“明知”的对象是法条规定的七种上游犯罪的犯罪所得及其收益。但学界对于“七种上游犯罪的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理解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即“具体的七类上游犯罪所得及收益说”和“概括的七类上游犯罪所得及收益说”。“具体的七类上游犯罪所得及收益说”是指,行为人要“明确知道”是上游犯罪所得及收益,才能构成洗钱罪中的“明知”。而“概括的七类上游犯罪所得及收益说”是指,行为人对属于七类犯罪的所得及其收益具有概括性认识即可,无须知道是具体哪一个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就可成立“明知”。笔者赞同“概括的七类上游犯罪所得及收益说”,因为“具体的七类上游犯罪所得及收益说”过于机械地理解了《刑法》条文,而不利于司法实践对“明知”的认定,它还违背了刑法关于主观认识错误的理论。 (三)犯罪客体 “一般认为,洗钱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的正常金融管理秩序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7]349所以,学界通常认为,洗钱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不过,有学者提出要对这种复杂客体进行分类[8]。这种观点与立法机关对于洗钱罪立法宗旨的理解似乎达成某种契合。笔者认为,从法律解释的角度来看,通说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如果从犯罪的本质属性和立法活动的逻辑周延性角度出发,恐怕就不一定说得通了。其实,这里涉及的主要是洗钱罪在刑法典中的位置问题。我国现行刑法未将洗钱罪归入妨害司法罪,是应该进行考量的。笔者认为,洗钱罪应该归入妨害司法罪一节中,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第一,洗钱罪更加符合妨害司法罪特征;第二,洗钱罪归入妨害司法罪更符合立法逻辑的周延性。 三、洗钱罪的认定 (一)罪与非罪的认定 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明知”是一个关系到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关键问题。对此,上文已经提到,这里不再过多阐述。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有学者提出,尽管《解释》解决了“明知”客观推定的程序性技术难题,但与美国刑事立法对于“明知”的规定仍然存在差距,我国洗钱罪的主观范围仍然存在实体面过窄的问题[9]。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毕竟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明知”的认定问题一直都是一个难题。 (二)对本罪以及上游犯罪中共同犯罪的认定 区别洗钱罪与上游犯罪构成共犯的分界线,主要看行为人与七种上游犯罪的犯罪分子事前有无通谋:如果行为人事前通谋,事后再次实施洗钱行为,则应构成共同犯罪;行为人事前如果没有通谋,只是实施了洗钱行为,则应只构成洗钱罪。 (三)此罪与彼罪的认定 这里要对《刑法》第191条、第312条、第349条的互相认定问题进行讨论。上文已经提到,我国赃物罪与洗钱罪已经越来越趋同,其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上游犯罪的不同。而洗钱罪与窝藏毒赃罪的界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上游犯罪不同,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由7类犯罪构成,而窝藏毒赃罪只能由毒品犯罪构成。(2)客观行为不同,洗钱罪是掩饰、隐瞒上游犯罪所得及收益的行为,就是将赃物合法化;而窝藏毒赃罪是转移、窝藏、隐瞒毒品犯罪所得的财物,财物的非法性质没有改变。(3)主体不同,洗钱罪主体为一般主体;而窝藏毒赃罪的主体只是个人。 参考文献: [1]何萍.洗钱与反洗钱动态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2]何萍.中国洗钱犯罪的立法和司法——兼与欧盟反洗钱制度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钊作俊.洗钱犯罪研究[J].法律科学,1997(5). [4]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5]马克昌.完善我国关于洗钱罪的刑事立法——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依据[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6). [6]赵军.论洗钱罪上游犯罪的相关问题——与《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相协调[J].法学评论,2004(4). [7]马克昌.经济犯罪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8]陈明华.洗钱罪的认定及处罚[J].法律科学,1997(6). [9]李云飞.中美洗钱罪主观要素界定的比较[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猜你喜欢: 1. 有关刑法研究生毕业论文 2. 刑法论文 3. 浅谈刑法学硕士毕业论文 4. 刑法硕士毕业论文 5. 刑法硕士论文

对毕业论文的总结怎么写1

说那么快,悄无声息的,这个学期的一半过去了,论文写作课也即将结束了。

我想在生活上,懂得怎么写文章的人也应该是一个很懂的生活的人,而且他们的生活一定很多姿多彩,他们的人生阅历一定很丰富。在学术上,懂得怎么写好论文的人,必定是一个学识很渊博,思想很深刻,善于思考的人。

说说论文写作课所获吧。

记得季老师刚上这门课的时候就说过我们的一些师兄师姐上完了这门课也不知道讲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我个人的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论文课还是有一些收获的,自己以后在写毕业论文时候,起码知道要在内容与格式这两大方面抓好。写一篇好的毕业论文不容易啊,必须要认真对待,这也是我们积极学习的态度的表现。

季老师谈及论文写作,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多次强调论文的格式。的确,先不说我们的内容是否新鲜,观点是否创新,建言献策是否有建树,但论文格式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是每个同学都可以做好的。这些基本的格式我们要做好弄好,基本的东西没做好,留给指导老师给你做,这合适吗?季老师说他自己指导学生论文的时候,老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拿回去吧。我想老师要同学们拿回去的不仅是修改格式的论文,更重要的是把对待毕业论文写作那种懒散不认真的态度拿回去吧。今天面对的是一篇本科论文,明天也许就因为这种不认真的态度而错失很多很好的工作机会。细节决定成败,虽然这是一句话很俗套而且老生常谈,但是十分有理。

老师说到现在的大学生论文没有多少是有水平的,想找几篇优秀的论文给大家学习学习都没有。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大学生可是量多质差,真正好好学习自己本专业的同学很少。大家都忙于考取各种证书,考取英语四六级,忙于各种社会实践,对于自己的专业学习就只是浅尝辄止了。所以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想必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肚子里没有真材实料,脑子里没有创新的灵感。

课上老师给我们点评了一些师兄师姐的毕业论文,印象中听到老师批评的声音较多,没有哪些赞许的话。季老师是一个会说真话有要求的人,老师的评价是中肯的。学习这些论文,连我这个没什么水平的都看出一大堆问题。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师兄师姐的论文几乎是一大片的文字,图表数据分析极少,似乎空口说白话。有图有表有真相,没证没据,太难令人信服,文章太苍白了。论文最后是文献,文献资料来源太少,缺少精确。有的甚至来源我们教材,这是不太可取的。论文的参考文献很重要,想写好一篇论文,必须要广泛地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

在展示一些论文也包括他自己的,老师强调得比较多的就是论文要勾勒架构、建立模型。老师的论文水平非常高,我们望尘莫及,能看懂就已经不错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老师在学术上面的造诣必定源自于长期不断的学习与积累。

季老师建议我们多去图书管的阅览室走走,多阅读网上一些名人博客,多去收集一些学习资源。在大学,有老师能够指引我们要懂得如何去学习,比在课堂上授予我们更多的专业知识更重要。记得上一年级的时候,李春英老师给我们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李老师说了一句话,我现在还记着:关于大学的学习,你收获的应该是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在大学,这是很弥足珍贵的。授之以鱼,仅供餐饱;授之以渔,则一生受用。我想学会学习也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吧。

课上向老师提过这么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够让写出来的文章有深度有思想有意义而且深刻的?老师的回答很认真很全面,我是有收获的,但是老师很谦虚,最后还说:不知道有没有很好地回答你的问题?老师学识渊博,但他对学生不骄不纵,低调的为人与谦虚认真的态度让我打心底里尊敬他。想想我们身边有些人吧,学识甚少眼光短浅,还骄傲自大,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说实在的,万千世界,每个人都是那么的渺小,没什么好骄傲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一样,其实大家都一样的,把自己高高的姿态放下,多多向身边的人学习。

随着毕业日子的即将到来,我们的毕业设计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毕业设计是我们学业生涯的最后一个环节,不仅是对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更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的一种检测与丰富,是一种综合的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对我们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及工作能力也是一个培养。

在没有做毕业设计以前觉得毕业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毕业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

我们设计毕业论文就是运用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分析和解决一个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际训练。毕业设计是对我们的知识和相关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是对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认为,毕业设计也是对在校大学生最后一次知识的全面检验,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与提高程度的一次总测试。毕业论文不是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某一学科已学知识的考核,而是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能力。

毕业设计还能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使我们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我们大学生毕业后,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写作能力,要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其结果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开拓精神,既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能发挥无限的创造力,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毕业论文的过程是训练我们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撰写毕业论文是学习怎么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极好的机会,有指导教师的指导与传授,可以减少摸索中的一些失误,少走弯路,而且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各环节,是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实践机会。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是更生动、更切实、更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

毕业设计论文是结合科研课题,把学过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在理论和实际结合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加深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并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搜集材料、调查研究、接触实际的过程中,既可以印证学过的书本知识,又可以学到许多课堂和书本里学不到的活生生的新知识。此外,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所学专业的某一侧面和专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会培养学习的志趣,这对于我们今后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增强攀登某一领域科学高峰的信心大有裨益。所以毕业设计的研究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

在此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周杰老师对我悉心的指导,感谢老师给我的帮助。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

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毕业设计的研究期间,我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在此,我向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科研究生一路多年,也多是潜水,尚无在网上发长帖的经验。本人目前正处在博士论文收官阶段,掩卷回望,从选研究方向到开题到中期到现在,坎坷不平,有些经验与诸君分享。

先介绍下本人背景,因专业领域不同论文写作是有差别的(本人一哥们,刑法硕士毕业时,半月即完成毕业论文,让我自叹不如),免得误人子弟。本人自然地理学专业,论文是基于野外实验观测,然后进行室内实验,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完成。

下面写的基本是本人毕业论文的写作心得,至于需在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路子基本也是一样的,只是在选择期刊时要慎重,专业领域,学术水准,都要考虑到。

关于综述,论坛里已经有很多帖子,写的挺好,希望正在准备选题开题的认真看看。很多人对综述不怎么感冒,本人在硕士论文时也是如此,东拼西凑些参考文献,罗列下而已。但综述在论文中是占很重要地位的,它体现了作者对研究领域的熟悉程度,也决定了论文可能达到的学术价值高度。在这里强调几个写综述时易犯的错误:1)引用文献不是原始文献,也就是说引用某观点时引用的文献不是最初提出这个观点的文献,而是后来应用这个观点,或提到这个观点的文献;2)简单罗列文献主要内容,没有分析对比归纳比较;3)综述文献与自己的研究内容脱节,没能把综述文献方法结论等与自己的研究结合起来,即没有说明自己的研究在目前研究现状中处于何种地位,如:是新理论的提出者,还是现有理论的应用者,还是原有理论的改进者?另外,综述一般有两部分,一是针对研究方法的综述,即方法的提出,应用及对比;还有是针对研究区的综述,在该研究区进行过哪些相应的研究,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如何综合这两部分综述,就要看研究目的是什么了,是侧重方法的创新,还是研究区实际问题的解决。

关于实验设计(可能很多人论文中没有这个阶段)。如果把毕业论文比作一建筑工程,实验设计就是建筑蓝图。这阶段宁愿多花些功夫,多读些经典文献,多请教下老师师兄姐们,磨刀不误砍柴工。实验设计,简单说,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研究目的,设计需要采取的研究手段。实验设计的水平高低,与文献的阅读效果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把握了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才能设计出好的实验方案。关于论文选题,因为很多时候不是自己能做主的,就不多说了;如果能有选择的话,尽管选自己感兴趣的,没有兴趣,论文写的会比较痛苦。

关于野外及室内实验,如果有条件,尽量自己亲手做,虽然有时候很耗时,但只有自己做了,才会有切身感受,在分析数据时才会能知道可能的误差来源。即使很多资料可能是别人提供的,也尽量要去自己的研究区实地考查一番,即使只是坐着车跑一圈,也可能会避免在分析数据或建立模型时的一些低级错误。

关于数据分析,多数人基本就是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模型模拟(纯理论科或文科的自然另外)。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模型模拟方法繁多,不同的专业自然不同,这里也就不好细说。但结果基本是要用图来表示的,这里建议不要用EXCEL来完成论文的数据分析图件,在高水平的期刊文章中,很少有EXCEL图件的,一是不美观,另外图形表现形式也很单一。推荐用Origin或Sigmaplot。在处理数据时,推荐用EXCEL储存和初步处理数据,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用Origin或Sigmaplot做图。在涉及的空间地理信息的图件时,一定要用GIS软件去做,不要用CAD或Photoshop. 模型调参一般都是个头痛的事,千万不要弄出有违常理的参数或结论。

论文的定作,一是给出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另外要随时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与前人的研究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肯定自己的方法和结论,并找出差异,从而体现出创新。

课程方法研究论文

进行 教育 研究,离不开教育研究范式的指导。近年来我国关于教育研究范式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多是追随西方研究现状而进行的研究,缺少教育研究范式的本土化。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育研究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体育道德教育及其教育重心

【摘要】体育道德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具有以人为本的核心特征。由于体育道德本身的重要地位以及当前社会诸多体育道德问题的存在,决定了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按照教育对象范围大小,可以将体育道德教育划分为社会、学校和家庭三种教育形式。其中,体育院校中的教育是体育道德教育的重心,可以在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贯彻落实。

【关键词】体育道德;道德教育;教育途径;体育院校大学精神

一、体育道德内涵及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体育道德的内涵

所谓体育道德,是调整体育社会里各种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从构成上看,它有两部分,一是一定社会的共同生活对人们的体育行为提出的道德要求,即社会体育公德;二是社会对从事体育工作的人提出的道德要求,即体育职业道德。”二者同时分别属于社会公德范畴和职业道德范畴,体育职业道德只是在社会体育公共道德的基础上多了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

(二)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体育道德本身地位重要。不管是从国际视野来看,还是从体育道德所约束的各种社会角色来看,体育作为现代社会主流 文化 的一部分,它的道德要求已经成为能够影响整个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而存在了。

其次,体育道德失范现象阻碍公平公正的发展。这里的体育道德失范是指体育活动参与者在道德范畴里的越轨行为,使道德不能正常发挥调节作用,导致体育社会的无序。

再次,新的体育道德问题亟待解决。除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道德问题,在新的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还面临着许多新的体育道德问题。这些问题是伴随着人们全新的生活特征和体育的新特点产生的,要应对这样的新问题,需要相关部门迅速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计划,但要解决问题的根本,还得靠全社会范围内的体育道德教育。

二、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社会教育中的体育道德教育

体育道德的社会教育 渠道 广泛,它可以是 政策法规 的约束教育,可以是大众传媒的舆论影响,还可以是人文道德的环境熏陶。环境熏陶是众多教育渠道中进展速度最慢,但也是受影响最彻底的体育道德教育途径。只有不断地为全民健身创造条件,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体育道德教育的成果才能日渐突出。

虽然社会教育的受众范围大,但是教育的针对性较弱,因此,社会教育只能作为体育道德教育的扫盲班,使社会公众对体育道德有一个基本、正确的衡量和评判标准。

(二)学校教育中的体育道德教育

学校教育是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具有系统、直接的特点,因此是体育道德教育中最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途径。学校体育道德教育可以针对不同的受教育群体,设置不同的教学重点。例如对中小学生的的教育,要侧重奥林匹克人文知识、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理想和体育道德教育;对在校大学生就应该进行正规体育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

(三) 家庭教育 中的体育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物质条件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不断满足,精神追求在人们的价值观念里变得越来越重要。参加体育活动是一件既舆情又有益于健康的活动,况且身体健康也是精神愉悦的基础,因此,体育是与现代家庭密切相关的一项活动。人们经常参与的与体育相关的活动除了日常体育锻炼,还包括观看和评价体育赛事、关心体育动向、从事体育相关行业等,在这些活动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能传达个人的体育见解,体现个人的体育道德观,从而对其他家庭成员产生影响。

三、在体育院校大学精神建设中贯彻体育道德教育

(一)体育道德所面临的挑战要求体育院校带头贯彻落实体育道德教育

历史证明,思想道德的培养有助于指导人的实践行动。因此,体育道德教育的贯彻落实有助于指导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从近些年体育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出发,可以看出体育道德正面临着一些挑战,也可以发现要贯彻落实体育道德教育,当先从体育院校开始。

体育院校的科研成果累累,科研人员众多,如果这些人员和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投入市场和赛场之前能够在用途和意义上有个价值倾向,就会对竞赛公平产生相对积极的影响力。体育院校作为专门培养体育人才的高等院校,无论在对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还是普通体育 爱好 者的体育道德培养方面,都可以借助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为社会供应高素质体育人才。

综上所述,体育院校是体育道德教育应对各种挑战的首要战场,是体育精英、体育文化、体育真谛的所在,是体道德育教育的重心。所以,体育院校有责任带头贯彻落实好体育道德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为体育社会的上层建筑把好关。

(二)在体育院校大学精神建设中贯彻体育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首先,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富含体育道德因素。爱国自强、拼搏奉献、追求进步、崇德守则,团结友谊的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每一项都富含体育道德因素,这在前文中已经有所体现。

其次,体育道德教育可以添补体育院校大学精神教育价值利用的不足。体育院校大学精神的教育价值存在多种不足,其中就包括道德方面教育价值利用的不足,体育院校可以通过体育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结合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道德方面的内容,完成它们彼此之间有益的补充和修复。

体育道德教育的学校教育通常情况下存在“管教式”和“说教式”的不足,即一个是硬性管理,教育内容难以内化;一个是机械灌输,在学生中易引起逆反心理。然而,体育院校的体育道德教育可以通过对其大学精神的形成条件的活用,轻易避免这些不足。比如,在了解校史的过程中,学生们带着对历史和人物的兴趣了解到热爱国家、热爱集体、追求进步和拼搏奉献精神也是体育道德的要求;在团体比赛中,体育活动会教会学生团结协作、拼搏竞争、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等一系列道德品质。

总之,体育道德教育为体育院校大学精神架起了一座桥梁,桥的此岸是学生,桥的彼岸是教育成功的对象。体育道德教育不仅通过体育院校大学精神让它自己充满了生机,更给体育院校大学精神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其道德教育价值得以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向剑文,辛静.新形势下加强我国体育道德建设的思考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5).

[2]潘霞.论公平竞赛[J].体育文化导刊,2010,(1).

[3]黄彬,王爱萍.“人文奥运”与现代体育伦理[J].江苏社会科学,2008.

[4]熊文.竞技体育伦理之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4.

试论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

摘 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若能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那必定能达至更佳教育效果。 文章 针对家校合作中遇到的各种现象进行研究,指出尊重家长的重要性,列举了若干有效的沟通方式、家教 方法 指导以及能促进家校持续合作的激励手段,以利于家庭教育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家校;家庭教育;尊重;沟通;指导

“知子莫若父,怜子莫若母”,家长总是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也是一种很值得去开发利用的广阔的教育资源。因此,教师在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要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从而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尊重家长是家校合作的前提

人与人只有在平等的交往中才更容易接受对方,教师和家长的交流也不例外。有的教师在指责学生错误的同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把对学生的不满情绪转移到家长的身上,埋怨家长没有尽到家庭教育的责任,甚至说出一些诸如“孩子是跟你一辈子的,你现在还不教好他,以后后悔的还是你自己”的话;有的教师把家长当成助教,随意给家长提要求、布置各种任务,处处要家长签字,弄得家长筋疲力尽。这样会让家长觉得老师在推卸自己的主要职责。也有的教师总爱把学生的过错完全归咎于学生或学生家长,这必定会使家长心里不舒服而导致彼此关系僵化。在与家长进行联系时,首先要以诚相待,使交谈气氛和谐一致,提高双方的心理相容度。如家长访校时,教师可起身相迎并让家长坐下,让这些无声的语言拉近家长与老师的距离,使家长觉得老师是在真诚地关心和帮助学生,进而使家长乐于接受老师的意见,以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实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其次,要尊重、理解家长,在交谈中要善于倾听,当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也应平心静气地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既要以礼待人,更要以理服人。

二、沟通,为家校合作搭建平台

沟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与家长沟通,是教师和家长的双边活动,是语言、情感的双向交流。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好沟通前的准备。事前要对该学生的方方面面进行充分了解,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学生做了哪些工作等。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感觉到教师对他的孩子特别关心、重视,以及教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其次,要创设合适的沟通方式。教师应当发挥更多的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沟通机会,开拓沟通渠道。如针对学生在家“不参与家务、做作业拖拉、爱看电视”等现象,特地开设“每周家长意见反馈本”,让家长每周给孩子的表现来个小结,并于周一带回,教师适时回应家长的某些疑难或简单描述学生在校的表现。这种方式的沟通很受家长的欢迎,家庭与学校对孩子都有更深入的了解,既促使家长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孩子,也能收到很明显的教育效果。教师还应针对不同家长的个性特点灵活运用沟通技巧。针对放任型家长,要强调父母的教育在孩子一生中的重要作用,使家长明白自身的责任。针对粗暴型家长,应该有策略地向家长多报喜少报忧,减少家长粗暴现象的发生,促使家长与子女交流,消除教育过程中的障碍,充分发挥家长在教育环节中的作用。针对理智型家长,则应该实事求是地向其介绍子女的全面情况,一分为二地分析,并帮助其确定更合理的教育方法。针对呵护型家长,应该突出问题的不良“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家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之,沟通是一门艺术,只要在充分尊重家长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与家长交流、沟通,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指导,增强家校合作效果

要想家庭教育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必须多提指导性建议、少说空话,不要把沟通当成是汇报情况或告状,要让家长觉得老师是在真心真意地帮助他的孩子进步。

1. 专家型指导

现在的家长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尤为迫切。有的家长认为,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铺天盖地的练习题,假期排着满满的兴趣班,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结果适得其反。有的家长却认为工作很忙,于是把家庭教育交给家教、长辈,或只单纯地关心孩子的成绩、作业等问题。有的家长对孩子缺乏客观的评价,觉得自己的孩子总不如人,孩子有一点儿毛病就感到无可救药。也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健康,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诸如此类,都是部分家庭教育的误区。为此,学校可每年或每学期开展一些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咨询活动等,以更新家长的家教观念,从而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

2. 教师的专业指导

孩子能够成才是每个家长殷切的期望,但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懂得运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走向科学化、合理化,从而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因此,教师可结合班级实际不定期给家长印发家庭教育资料或推荐相关网站、报刊。教师可以派发给家长《中、美孩子吃饭异同》《关注孩子的心理》等资料,推荐“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网”“中国教育网”“中华教育网”等网站,并鼓励他们到邮局订阅《现代家长报》。这样,就使家长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他们学会了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抽时间去阅读教育资料。所以,教师要随时随地去发现并纠正家长在教育中的偏差。如班级同学小L的家长在“家长意见反馈本”中常提女儿的缺点(其实小L是个很乖的孩子),每周都能找出女儿的一些不足之处。小L刚开始一两周还是很愿意改正妈妈提出的要求,但慢慢地就没有动力去改了。这时,教师从中发现了原因,及时指导家长对孩子要有客观的评价,语言最好要有激励性,多发现孩子的优点,看待孩子做事要重过程,不能光盯着结果,不然可能会导致相反的效果。小L家长很快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在以后常能看到她对女儿的赞美。小L也越学越带劲,上学期还取得了总分第一名。

3. 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的互相指导

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得比较成功,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 经验 介绍,因为他们的经验也许比老师的指导更有吸引力。有些在家庭教育中处处碰钉子的家长也可向其他家长或老师请教。这样,大家在热热闹闹的气氛下共吐心声,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体会,可能比看书得到的收获还要大。

4. 开展相关活动,在实践中进行指导

教师可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以增强教育效果。如每周要有一次以上与孩子共同读书、谈书,结合生活实例教育孩子,给孩子的读书表现写个评价,有条件的可拍下相片或录像等。亲子活动有很多,但无论搞什么样形式的活动,都必须让家长明白其中的好处,让家长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不是一种负担。

四、激励,让家教动力更为持久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指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取决于他本身的能力,也与教师及同伴对他的期望有密切的关系。同样的道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能发挥的力量也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教育理论水平,还与家长自身、学校与社会对孩子的期望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家教合力,教师与家长交流时要多提学生的优点,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希望,同时,也要多赞扬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做的工作,让家教的动力更为持久。如班级上学期进行了“优秀家长”的评选活动,并给部分优秀家长发了奖状,使有的家长(尤其是一些中下生的家长)受宠若惊,连连感谢老师的认同,并表示会继续配合学校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一活动引起了其他没获奖的家长的注意以及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促使他们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的教育工程,家长一定要有爱心、耐心、信心,用亲情和关爱温暖孩子因犯错而受伤的心灵。当家成为孩子激烈拼搏后的坚实基地、温暖的心灵港湾时,每一个父母都会为自己成功的家庭教育而感到无比的欣慰。

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在全国广泛开展,高职院校进展相对缓慢。本文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探索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进展缓慢,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严重不足,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设置不到位。有些高校没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些高校只作为选修课开设,也没有列入教学计划;有些高校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这些都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

二、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既可以减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不足的压力,又可以作为发展性辅导的渠道之一,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促进人格的健全,为今后适应社会、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探索

课堂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确保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它有效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本,使有限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

(一)教学内容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

在心理健康课的教学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实际,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当前存在的问题选择教学内容。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分配学时,设计教学环节,突出重点和实践指导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要培养大学生的 理性思维 和适应社会的行为模式,必须减少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对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与实际操作。通过教学,让大学生系统地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规律,掌握心理健康的常识及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认识并识别异常心理,优化个性中的良好品质,以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侧重操作性的内容,教师通过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我探讨,促进其个人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构建和谐的气氛,要时刻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案例教学法。此教学法强调通过教师对案例进行具体描述,再现当事人经历的事件与情境,引导大学生对当事人所处的情境进行充分地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促进大学生的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提供的案例要具有现实性,要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增强大学生的兴趣;案例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注意做好案例中当事人的保密,也要避免与学生有关的案例,以免对号入座。

2.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特定团体中开展的、以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借助游戏活动这一载体,促进团队成员的交流与思考,最终帮助个体获得成长与适应的辅导课程。团体心理辅导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训练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分享讨论、自我察觉与 反思 ,帮助其了解自己的行为将如何影响这个团队的动力,让参与者沉浸在获得知识的体验情景中,通过概念化及类比过程,将此经验转移到真实的生活情境,同时也帮助个人培养参与团队合作所需要的技能。

3.体验式教学。即通过亲身体验、现场教学,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强调沟通、交流和共享,强调主动性、过程性、情境性和实践性。体验式教学以体验为中心,引导学生互动,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达到教学目标。此种教学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掌握 心理 健康知识 ,提高心理素质,培育心理品质;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帮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剖析、自我领悟,有利于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探索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三)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法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应用广泛,形式新颖,功能强大,形象、直观、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方式呈现的案例,能够为学生再现真实情境,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讨论、反思,掌握内隐的心理调节知识,形成健康的人格,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税收类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探析论文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税收类课程在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遵循高职教育的特点,根据不同专业岗位能力分析的结果设置课程,同时对税收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财经专业; 税收; 课程; 教学

税收作为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最重要的方面,一直受到各类企业的重视。掌握一定的税收基本理论知识,熟悉税收法规制度,正确进行各种税费的计算与申报,对涉税交易和事项进行会计处理,乃至采用合法手段减轻企业税负,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等等,是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财经专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通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税收知识的相对欠缺是很多财经类专业学生的通病。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纷纷在财经类专业中增开了税收方面的课程,继《税法》或《国家税收》之外,《税务会计》、《纳税筹划》、《纳税理论与实务》等也屡屡被纳入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之中。然而,这些课程无论是在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安排,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一、课程设置

据笔者了解,目前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中税收类课程设置存在两种趋向:

(一)相关课程开设不足

有些院校仅仅只开设一门《国家税收》或《税务会计》课程。从市场上通行的教材来看,《税务会计》涉及的知识模块通常是税费计算与涉税事项会计处理,而《国家税收》则仅涉及税费计算知识模块。课程体系不能满足相关专业所面向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学生税收知识欠缺现象依然突出。

(二)相关课程开设过滥

许多院校不管是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或是税收或财政专业,均在《国家税收》或《税法》之外加开《税务会计》、《纳税筹划》等课程,实行一刀切,而没有深入把握各门课程的内涵。课程定位不准,造成不同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叠,功能互相混淆。

如,各税种的计算既是《国家税收》课程里的主要内容,又在《税务会计》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两门课程同时开设则必然造成学生相同的知识学两遍;“所得税会计”是许多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或《高级会计》教材中的重点章节,而《税务会计》教材中往往也有大量篇幅介绍,税务会计老师通常都会把暂时性差异的确定,递延所得税的计算与账务处理等等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造成两门课程之间不必要的重复。又如,税法教师在讲解相关税种的计算时,由于受课时限制,会将某些内容省略,认为学生在《税务会计》课程里还会学到;而税务会计教师则认为各税种的计算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无须重复讲授,这样就造成学生知识面上的盲点,相关税收知识欠缺。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各高职院校应深刻反思当前财经专业税收类课程的设置情况,在准确定位各专业所面向岗位群的基础上,深入进行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进行相应的职业能力分解,重新构架各专业所需要的税收知识体系,据此为各专业设置相关课程,既要避免开课不足、应有知识的欠缺,又避免了盲目贪多求全,更避免了各专业课程开设一刀切。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对税收知识的要求与财政、税务专业的学生应有所不同;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应有别于会计专业。根据会计专业主要面向的岗位群,税费计算与申报及涉税会计处理应是其主要的职业岗位能力之一。笔者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应将《税务会计》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取代《税法》或《国家税收》课程;同时开设《税务筹划》作为选修课,以拓展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财务管理专业面向的岗位群较之会计专业有所延伸,其核心岗位能力还应包括筹资管理,进而可细化到减轻企业税务成本,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因此,应将《税务筹划》也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开设;税务、财政专业则不必开设《税务会计》课程,税务专业可将《税法》与《税务筹划》作为必修课,财政专业仅需开设《国家税收》课程即可。同一专业开设的各门课程应按照知识的递进性依次开设,如会计专业,应由《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到《税务会计》,及至《税务筹划》,并要严格区分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准确把握课程特色,力求把重复内容缩减到最小。

二、课程内容体系

纵观当前税收类教材,无论是《税法》、《国家税收》,还是《税务会计》、《纳税理论与实务》,抑或是《税务筹划》,其内容编排体系大多是按税种分列,教师在讲授这些课程时,也多局限于按税种讲授。这样安排,讲求知识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对宏观的《税法》或《国家税收》教材来说也许没问题,对研究型的本科、研究生学习来说也是适宜的,但对于要从事企业财务工作的高职学生而言,其实有着致命的缺陷。现实工作中,企业发生的各类涉税事项往往不只涉及单个税种,如购销产品就涉及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或者资源税等,房地产销售业务,会涉及到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等,不同的涉税事项可能还要进行不同的所得税纳税调整,这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税收知识才能进行正确的计算、申报及会计处理,而学生在以分税种的模式学习税收知识后,掌握的知识是零散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遇到这样复杂的涉税问题往往不能作出圆满的处理。在教学实践中也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单个税种的涉税处理都掌握得较好,可一遇到综合性的题目就丢三落四,在以企业整个经营活动为背景的会计综合实训中要完成所有纳税申报就更难了。用人单位屡屡反映学生涉税处理能力较差,课程内容体系的编排问题不能不说是一大影响因素。

因此,笔者认为,在安排税收类课程内容体系时,同样应遵循高职教育的特点,在岗位能力分解的基础上开发课程标准,依据岗位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具体而言,《税务会计》、《纳税理论与实务》、《税务筹划》等课程内容应打破单一的按税种分类的编排方法,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分行业、分经营业务大类设置专题的方式。比如《税务会计》课程,对于与制造业、流通业联系紧密的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资源税等的计算与会计处理,可以购销业务为专题串联起来;房地产开发、销售业务通常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相联系,可将相关税种的学习以房地产开发为专题串联起来。课程内容的组织直接与工作过程衔接,方便学生进行多税种有机联系的学习,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如《税务筹划》,分税种讲授税务筹划的技巧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以企业投资、筹资、日常经营以及资产重组等各主要经营活动类别为主线排列知识或许会让学生更容易形成清晰的思路,而分制造类企业、流通企业、房地产企业及服务行业等等行业大类讲授税务筹划的方法可能更贴近工作实际、更能满足高职学生实践应用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出口退(免)税的申报、会计处理或筹划,在很多院校税收课教学中都被忽略了,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很少深入讲解,有的.甚至完全遗漏了。实际上,很多企业都会涉及到出口退税业务,熟练掌握出口退税的程序、退税的计算与申报及会计处理或出口退税筹划同样应是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代理等人员要具备的重要岗位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培养的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面向岗位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理论教学应与实践教学并重,两者互相融合,交替进行。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税收类课程普遍存在实践教学偏弱的现象,实践课时很少,更没有系统科学的对应实训教材,有的学校课程计划里甚至根本就没有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有的学校实践条件简陋,实践形式单一。比如《国家税收》课程,其实践课可能就是象征性地填几张纳税申报表,时间既短,内容也不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些学校把《税务会计》的实践课与《财务会计》合并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当中,手工会计模拟在实验室进行,共用一套财务会计资料,完全没有突出税务会计应集中训练的内容,以上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许多院校税收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至于《税务筹划》,出现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当中还是近几年的事,其理论教学尚处于摸索阶段,实践教学更没有真正开展起来。此外,笔者在对财经专业高职毕业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很多学生因在校期间没有接触过电子报税软件,当工作中需要利用报税软件进行网上申报时产生极度不适应感。事实上,大多数职业院校都没有配备这类实训设施,也没有进行过类似训练。   由此,笔者认为高职教育财经专业税收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条件亟待改善,实践教学形式亟待改进。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作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成果,其在实践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税务会计》、《国家税收》及《税务筹划》等税收类课程实践性极强,更应广泛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通过设计适当的工作任务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和探索,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税费计算与申报知识模块的学习中,应在实践课中为学生提供多税种纳税人企业的、包含了各项涉税业务在内的资料,将其细化成具有独立工作任务的多个小单元,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判断,正确进行税费计算并填制相应的纳税申报表。同时,在企业普遍实行电子报税的今天,税务会计课还必须增加模拟电子报税的训练,购买仿真电子报税软件,建立电子报税实训室,由学生独立完成电子报税业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熟悉电子报税的流程,增强动手能力,缩短就业适岗期。对《税务筹划》的教学,应将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和企业作为主要实践场所,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除实践课教学以外,税收类课程在理论课教学中同样应注意深入把握职业教育的特点,避免空洞的理论讲授,应大量采用学生乐于接受也易于接受的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教师根据所讲授的理论知识精心选择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案例,组织学生分析和讨论,直至解决问题,将复杂的、抽象的理论知识简单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实现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平稳过渡。

总之,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而税收类课程又有其特殊性,在组织教学时应牢牢把握两者特色并实现有机结合,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市场对财经专业学生税收知识结构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罗先锋.关于《税务会计》教学几个问题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7):91-92.

[2] 胡鲜葵.对《税务会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

(21):242-243.

[3] 王红云,赵永宁.财经院校开设《中小企业纳税筹划》课程的必要性[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6):174-177.

[4] 胡晓东.工商管理大学科中税法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2):101-104.

论文写作的研究方法心得

千万别被审稿人几十条的修改意见吓怕,意见越多,说明审稿人看的越细致、越用心,只要认真去改,希望就很大。反倒是寥寥几句,不冷不热或大批一通,才让人更为无从入手。我们实验室都是找北京译顶科技,你有这方面的需求的话可以去找一下看看

在写学术论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一些问题,也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着共性,总结归纳下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很多人在写报告的时候,没有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其结果是,将学术研究变成了抒发个人感慨。须知两者之间是不同的,甚至有着根本的区别。学术研究讲究对材料的充分掌握和吸收,并用严密而清晰的逻辑论证将事物的结构和矛盾等展示出来。它本质上要求我们摒弃个人主观情感,用一种客观的态度和方法去面对研究对象。当然,能否完全做到客观,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本身就还是一个存在争论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尽量用一种客观的态度去从事研究,这是学术研究最起码的要求。

抒发感想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它所着重的,更多的是写作者个人的主观感受,而不是客观的研究对象如何呈现的问题。材料的充分掌握和吸收在这样的写作方式面前是没有什么必要的,因为想象的原则代替了客观的原则。或许他也强调逻辑,但这个逻辑只是“他”的逻辑,而不是研究对象自身具有的逻辑。想象的原则代替了客观的原则,由此而来的,就是情感的逻辑代替了论证的逻辑。

究竟一篇学术论文应该怎么写?暂且不说内容方面,针对格式规范而言,很多人问题也还不少。有的论文连注释都没有,让阅读的人怎么明白你写的是什么?一篇规范的学术论文,最低限度需要有摘要、关键词、注释、引用文献,以及论文主体。只有这些东西都具备,我们才可以说至少从形式上来讲,这才算是一篇学术论文,才可以发表到比较权威的学术期刊上面去,这也是为论文发表打下坚实的基础,绝对不能马虎。

摘要是作者对自己论文的核心观点的主要概括,可以帮助读者迅速了解写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关键词则体现出作者思考问题的层次以及关注的重点所在,这使得读者在阅读一篇论文时更有针对性。从注释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问题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因为我们需要知道,历史不是从我们这里开始的,我们只是历史的一个小小的环节而已。也就是说,对于重大的学术问题,前人不可能没有思考过。我们可以支持他们的思考,从而印证它们;也可以反对他们的观点,从而进行驳斥。不管支持还是反对,我们都必须正视它们,不可以跳过、无视,直接进入自己发表看法的环节。这既显示出对前人工作的不尊重,也是自己轻浮和无知的表现。

最后一点是引用文献的问题。这个问题同样很重要,因为读者可以借助它进行原文的回溯和查阅,以便印证作者的论证是否合理,对比现在很多中文期刊投稿须知可以知道,文献的要求也是有严格的审定的,切不可随意添加文献,否则也是不予通过的。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像“望文生义”这样的随意引用很多,这对论证的严谨性构成了很大的破坏。如果作者标出引用文献,那么读者就可以对他的思考过程进行监督。这样一来,论证的合法性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保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引用文献”和“相关文献”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实际引用的书籍、报刊等,而后者只是与该论题有关的资料。两者之间不可以直接划等号,不能混淆。

哲学的思考方式是一种概念思维。具体来说,它需要对每个概念进行清晰地界定,区分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进入到判断和推理的环节,从而展开论证,将问题的分析引向深入。柏拉图曾经将世界分为“表象世界”和“理念世界”。他认为,“表象世界”是流变的,暂时的,不固定的,因此也是靠不住的。“理念世界”则是恒常的,固定的,永久的,因此是真实的。为了达到对“理念世界”的把握,我们需要借助于哲学思辩,而哲学思辨所使用的方式,恰恰是概念式的思维。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主张将诗人赶出理想国,就是因为诗人写诗的过程,不是别的,恰恰是“对理念的模仿的模仿”。这种“双重模仿”非但对理性思辨无益,反而害处很大。《巴门尼德》篇中提出的“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区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对应于概念思维和表象思维,即:前者是“真理之路”,后者是“意见之路”。

概念思维要求我们必须非常注意思考的起点问题。所谓的起点,也就是开端,即思想作为思想,它从哪里开始。对于哲学思考而言,开端往往决定着结果,即结果怎么样,早已经蕴含在开端中。有什么样的开端,就一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所以,开端非常重要,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对概念的分析,除了重视起点外,还有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概念的演绎。概念的演绎需要注意两方面,一是上级阶位的概念和下级阶位的概念之间要有连续性,二是同一阶位之间的概念之间要有相关性,或者用一种形象的说法,要能实现“无缝对接”。亚里士多德说定义是“种加属差”。我们首先需要将“种”找出来,在此范围之类进行“属差”的划分,只有这两方面都完成了以后,才可以进行定义。不管是演绎还是定义,都需要对概念的内涵有明澈的分析,这是概念思维的前提。

停留于表象式的思维中的例子太多,比如说对“无为”和“自然”的分析。大家都是举政治、个人修养、人际关系、环境保护等来论证“无为”和“自然”,很少有从“无为”和“自然”本身来论述这两个概念的。哲学探讨的是普遍的真理,而我们却用这样一些具体的例子去论证。须知具体的例子是“特殊”,而普遍的真理是“一般”,“特殊”如何能保证“一般”呢?这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因此论证的有效性也就打了折扣。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要学会努力挣脱表象思维的束缚,进入到概念思维中来,这才是学术研究的本质,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来撰写论文,保证论文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

一、结构

二、基调

三、措辞

四、语言

一、学术论文写作的意义硕士论文写作是研究生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之一,也是硕士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结合、提升理论水准的一项重要环节。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有利于全面训练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引导研究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钻研,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硕士学位论文是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硕士论文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硕士论文体现着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学术论文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基本方式,是现代学术研究的标志,理应成为各级各类学术研究者熟练掌握的一种应用文体。适应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惯例,能够写出合乎标准和要求的论文成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是现代高级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2、硕士论文是高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检验方式。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生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水平。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和公立民办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而言,学术论文作为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检验方式,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3、硕士论文是专业学习的总结,是必需的学术训练。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论文写作是一项基本内容。通过论文的撰写,研究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梳理、检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结构,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规范、规律和标准,培育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二、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学术论文的规范是课题研究与表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通过对于学术论文特征的全面分析,确立出评价论文质量的一般标准。学术规范包含着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丰富内涵。学术论文的特征表现为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与理论性四个方面。学术性是指语言的学术性、内容的学术性和问题的学术性。创造性的内涵包括:研究是否推翻前人不正确的定论;有无新发现或提出新理论,或解决新问题;研究虽为老问题,但有无新意,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运用中发现不足而予以完善;是否反映在众多观点中独树一帜的见解。科学性指合乎规律、真实、准确的知识与结论,在学术研究中体现出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性与论证推理合乎逻辑性。理论性是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理论思维,通过抽象、概括、说理来剖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所组成的论证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被解决的问题由一般现象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所有这些规范,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三个层面: 1、道德层面,即坚守学术道德,要以德治学,主要靠自律;2、精神层面,即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技术层面,即应遵守论文当一般编写格式和体例。硕士论文写作应当严格遵循这几个方面的规范性要求,严格接受制度化规范的制约,才能保证写出乎共通标准、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是最为基础的专业学术训练,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与程序,明确学术规范意识,掌握论文写作规律与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如果不进行基本的学术规范教育与学术训练,论文写作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抄袭、剽窃、侵占、拼凑等不端行为,必将在学术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训练理应成为硕士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论文研究方法的心得体会

你好,科研嗯用我用,我觉得更就讲究科学,是实事求是的

一、学术论文写作的意义硕士论文写作是研究生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之一,也是硕士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结合、提升理论水准的一项重要环节。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有利于全面训练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引导研究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钻研,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硕士学位论文是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硕士论文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硕士论文体现着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学术论文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基本方式,是现代学术研究的标志,理应成为各级各类学术研究者熟练掌握的一种应用文体。适应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惯例,能够写出合乎标准和要求的论文成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是现代高级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2、硕士论文是高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检验方式。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生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水平。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和公立民办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而言,学术论文作为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检验方式,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3、硕士论文是专业学习的总结,是必需的学术训练。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论文写作是一项基本内容。通过论文的撰写,研究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梳理、检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结构,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规范、规律和标准,培育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二、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学术论文的规范是课题研究与表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通过对于学术论文特征的全面分析,确立出评价论文质量的一般标准。学术规范包含着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丰富内涵。学术论文的特征表现为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与理论性四个方面。学术性是指语言的学术性、内容的学术性和问题的学术性。创造性的内涵包括:研究是否推翻前人不正确的定论;有无新发现或提出新理论,或解决新问题;研究虽为老问题,但有无新意,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运用中发现不足而予以完善;是否反映在众多观点中独树一帜的见解。科学性指合乎规律、真实、准确的知识与结论,在学术研究中体现出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性与论证推理合乎逻辑性。理论性是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理论思维,通过抽象、概括、说理来剖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所组成的论证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被解决的问题由一般现象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所有这些规范,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三个层面: 1、道德层面,即坚守学术道德,要以德治学,主要靠自律;2、精神层面,即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技术层面,即应遵守论文当一般编写格式和体例。硕士论文写作应当严格遵循这几个方面的规范性要求,严格接受制度化规范的制约,才能保证写出乎共通标准、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是最为基础的专业学术训练,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与程序,明确学术规范意识,掌握论文写作规律与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如果不进行基本的学术规范教育与学术训练,论文写作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抄袭、剽窃、侵占、拼凑等不端行为,必将在学术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训练理应成为硕士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议论文评论的方法写感想

议论文评论的方法写感想,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离开了实际,不了解实际情况,就难以捕捉到好的言论题目,当然也就写不出好的评论。那么议论文评论的方法写感想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的基本要求是: 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以表明见解、主张、态度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 、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

报纸评论的方法与感想

我一直觉得报纸评论在新闻文体中的重要性就像戏剧在文学中一样,永远占据着语言、思辨、逻辑等诸方面的制高点。特别是报纸评论更是集语言、文辞、理性、思辨于一身,在媒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非具有超强本领者无法拿捏,所以迟迟不敢碰近。当然有时候也很阿Q的戏说应用文体写作是具有特定人群的一种选择性文体,不是应用文写作课上讲的以后都能用到,比如就像嘉奖令、批复、函调等并不是我等之人轻易为之,当然到了写这种文体的那个阶段和身份也就不劳自己动手了,所以我们能够学习写的只能是一些通知通报会议纪要之类的东东,当然这终归只是说说而已,学习不能有这样的想法。

这学期正好有这门课,于是不得不进行一番狂补,而 姚老师的评论研习做法则让我理解更加深刻,虽然说五十篇的研习任务没有体现在交上去的作业上,但是这段时间研习的痛苦记忆的烙印深深地印在了心里。

新闻评论本来是一种主观性比较强的文体,报纸评论又不同于电视评论,它给人留下的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和反思,所以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西方著名报人普利策则将其形象地比喻为“报纸的心脏”。

刚开始时我经常不敢动笔,不知从何下手,惧怕写下开头后下文写不下去,往往新闻事件烂记于心后,但是新闻评论老是做不到胸有成竹,其实这是一种心理障碍,很多人都会犯,但是如果不动笔,就永远无法写出评论,所以我们首先需要突破这种写作的心理障碍,要突破心理障碍只能靠自己,我觉得有两个办法,一个是要多读那些经典报刊上的经典作品,最好是每年的新闻获奖作品和一些重大事件发生后业内深度媒体的评论报道,还有就是自己必须勤加写作,前者可以让自己对评论有更多的领悟和了解,能跟着别人学到一些方法和技巧,能更加熟悉报纸评论应该注意的问题,后者可以帮助我们习惯评论写作,即使我们有写作的心理障碍,但是我们勤加练习后,这种心理障碍也会被我们的习惯压下去,即使写出来的作品不见得能发表,但是你写出来了,你思考了,这就是进步。所以,克服评论写作心理障碍,我们需要多读、多写。当然这样的方法用在哪一种文体写作上都适用。

很多同学反映说评论写作感觉怎么也写不好,总是在写下开头以后就写不下去了,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篇报道涉及的知识面或者其他信息你了解的较少,所以我们写评论不能看到一篇新闻就拿笔写,你知道的有关知识必须达到可以写有关这篇报道的时评的量,至少要比大部分读者知道的要多,这样写评论才会得心应手,读者读到你写得评论才会有“醍醐灌顶”、“深受启发”,“恍然大悟”的感觉。怎样达到这种程度呢?一个是我们需要多读书,多了解有关知识,、还有就是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独家信息,我们的信息要比读者多,你的评论中包含着你独家的信息、独到的判断或者独特的价值认识,读者可以通过你写的这篇文章获得他所不知道或者忽略的信息和知识。就是说,我们掌握了很多信息和知识后,我们写出的东西才会让读者在读后产生一种恍然大悟或有所收获的感觉。

要想写好评论,我们必须有独到的眼光,这就需要我们可以找到最有新闻价值的角度,一篇新闻可能有很多角度,我们需要找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角度。写新闻评论需要有一个基本的是非判断,我们需要能够敏锐的认清新闻真假,并且在写新闻评论时一定要真实,不能为了追求效果而胡加乱造。写新闻评论时我们还需要有一个道德判断,写出的新闻评论不能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需要给读者以启迪,需要给社会带来正面影响,新闻工作者或者普通时评爱好者都应该秉承正义的观念,应该做动笔的侠客。还有,写新闻评论要分清利害关系,不是什么都可以写的,应该权衡利弊,面对公共事务,要分清主观上的利害和客观上的利害;要注意厉害判断的变节和局限,不能对利害判断做无限的推理;警惕进入动机论的思维陷阱,以利害猜测一个人的动机。

总之,报纸新闻评论写作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更需要日积月累的积累,正所谓功到自然成,问君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的补充源源不断的营养才能写出水平过硬的评论作品,

在报纸评论写作上或许我还只是个新兵,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成长为一个老兵,实在不行转业也可以。

论文写作流程与心得

论文是针对某科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研究、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其突出特点是内容上的科学性与创新性。以下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论文写作流程与心得,以供参考,欢迎借鉴阅读。

一、论文的选题

选题前首先要深刻明确写作目的,建立正确的指导思想。论文的目的应着眼于掌握分析和解决某一专门学术问题的方法,培养解决学术问题的能力。主要目的一旦明确,主题和论证角度便纳入了考虑范围。同一课题可选择多个不同的论题,同一论题也可有不同的讨论中心。同时我们应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选择自己准备充分、能够胜任、有体会、感兴趣的论题。这就要求我们捕捉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引导人们客观公正地对待,使论文做出新的正确回答。

那么如何汲取论题呢?

众所周知,论题来源于阅读资料和关注实践。以下几种方式都值得揣摩,以便适时抓住实践中的研究现象,探求其奥秘。

1.直觉。通俗地说,就是在读书、思考甚至是休息时突然冒出来的念头、灵感。当然,学术研究是有深度、有系统的理性思维,单靠直觉是不够的,所以必须紧紧抓住自身感受,把问题发散或延伸,进一步形成一个较系统的观点。

2. 评说。顾名思义,“评”即“论”,而“论”与“说”是有区别的。《文心雕龙·论说》中指出,“论”着重评介理论,“说”则侧重引起共鸣。一般而言,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阅读的书籍,身边的社会现象,其中不乏值得评论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围绕书或文章进行评价,也可以从某角度评说某人的思想成就,还可对某些重要的社会现象发表看法。

3.追踪前沿理念。换句话说,就是密切关注学术动态、理论热点问题。新观点、新见解常常产生于信息的碰撞中,通过对他人观点的了解和关注,才能不断激发创作的思维。

4.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关联。创造性思维具有联系性,指的是思路不局限于某个孤立的事物或问题,而是积极寻找与其他事物、问题之间的联系。运用创造性思维能促使作者写作时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挑战,产生新想法,形成新概念。

5.反思。在学术研究中应该做到不满足于现成的观点和结论,有一种探究不止的信念。别人提出的独到见解虽值得借鉴,但如果经过深思熟虑,也许就为自己提供了学术言说的空间,就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展开论述。

二、论文的准备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诗文同理,写论文也是如此。我们在确定论题和论证角度之后,就要立马对问题进行尽可能周密的调查研究。

(一) 搜集材料

如果说论题是关键,那搜集材料则是基础。论文材料不外乎两种:一是素材,二是题材。素材是动手写文章前搜集、积累的原始、零散的东西;题材是经过作者初级筛选、提炼、加工的东西。

搜集资料必须注意四点:①根据写作目的、范围、对象来搜集资料。②重点搜集新颖的资料。③搜集对论文写作有实用价值的资料。④保证资料的准确性。

(二) 提炼材料

论点是从具体分析研究实际材料中产生出来的,不能先定论点,只寻找适合自己论点的材料进行取舍。提炼材料的过程,也就是对大量材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研究、提炼、加工的过程。此外,在整合前人正确意见的同时,也会形成自己的观点。论文观点是从资料中提炼出来的,它依附于资料,又统帅资料,从纵向比较中了解深浅,摆事实,讲道理,从横向对比中把资料用活,让资料说话。

(三) 拟写提纲

拟写提纲是作者细心搜集、整理、提炼、分析研究材料之后,分清主次和从属关系,进行规划整合,考虑好怎样鲜明地提出问题,然后加以严密的科学论证,有层次、有步骤、有说服力地解决问题的基础。

论文的提纲能够使材料组织成一个理论系统,进一步激励作者树立全局观念,去检验各个部分是否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服务于主题。

三、论文的撰写

论文的`撰写必须满足以下四个特性:

立意的独创性。在引言部分,文章应该交待本文的价值与独到之处。一般情况下,可通过文献综述表现。在概述同一研究领域内对于同一研究前人和同时代其他学者所作的贡献后陈述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或修订,或总结,或开辟新领域,或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问题。

论证的深刻性。要有深刻性,就必须要有权威感。深刻的理论分析与权威的引证是相辅相成的。理论分析要深刻,要有权威的依据。而这两点主要依赖于阅读面的大小、理解程度的深浅、感悟能力的高低。

论述的生动性。文章必须同时具备生动性和新鲜感,切忌老生常谈。在博览群书且善于深刻领悟书中精华的基础之上选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例是非常必要的。所以,要论述生动,就得巧妙运用理论武器,再加上良好的语言表达功底,还有认真求实的态度,文章自然就会达到说理生动、妙趣横生的境界。

论证的透彻性。所谓透彻,就是通过周全的考虑使文章内容无懈可击。逻辑上要讲得通顺,不能有常识性的错误或漏洞,要经得起检验。要穷尽一个话题或论题,要以实事和理论为基点,从多种角度说服读者,运用纵向(历时)的穿插与横向(共时)的比较,思想就会充分展开,材料就会充分、贴切。

事实上,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很难一次就达到完善恰当的程度。针对文章仔细检查,反复修改,总会发现仍有不恰当、不完善之处,大至问题是否鲜明中肯,论点和事例有无说服力,结构层次是否严密合理;小至文字的修饰加工,语言是否准确、鲜明、生动,所以写成初稿后反复审查、修改润色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说文章的起步仿佛“发‘功’运‘气’”,论证过程则犹如“苦练内功,功力辗转”,那么,文章的结束部分,则如同修成正果,“气沉丹田”,自“圆”其说。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并不是单纯地接受专业知识,而要踏踏实实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我们应该谦虚谨慎地把自己的科研历程一一记录下来,努力增强学术研究水平,以期待充分反映所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广度,对所修专业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疑难问题有独立创新的见解,提升专业学术研究水平。

  • 索引序列
  • 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心得论文
  • 刑法学论文研究方向心得
  • 课程方法研究论文
  • 论文写作的研究方法心得
  • 论文研究方法的心得体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