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时间与动作研究论文

时间与动作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时间与动作研究论文

看自己学习的内容来写的话,是会比较好写一些的。

更专业一点说,这叫动时研究,也就是动作时间研究。

动作与时间研究(MotionandTimeStudy)也称“工时学”、“工作研究”或“作业研究”,是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测定、分析和研究作业动作与时间,以获得最佳的工作方法。动作与时间研究对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疲劳以及在工劳动工时测定与管理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动作与时间研究由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两部分组成。动作研究又称“方法研究”或“工作方法设计”,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分析手段发现、寻求最经济有效的工作方法,动作研究的主要发明者是.吉尔布雷斯和.吉尔布雷斯夫妇。.吉尔面雷斯于1885年受雇于一建筑商时进行了著名的“砌砖研究”。在该研究中,他通过对砌砖动作进行分析和改进,使工人的砌砖效率提高了近200%。1912年,吉尔布雷斯夫妇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议上,首次发表了题为《细微动作研究》的论文,在文中他们首创用电影摄影机和计时器将作业动作拍摄成影片并进行分析的方法,同时通过自己的研究将人的作业动作分解成三大类共17种基本动作《命名为“动素”》。这些基本动作是:伸手、握取、移物、装配、应用、拆卸、放手、检验、寻找、选择、计划、对准、预对、持住、休息、迟延和故延。其中前8种动作称之谓“必需动作”,中间5种动作称之谓“辅助动作”,最后4种动作称之谓“无效动作”。他们指出,籽提高动作效率必须尽可能地删减第二、三类动作。以后,.吉尔布雷斯又独创性地发明了“灯光示迹摄影”和“设计灯光示迹摄影”两种摄影方法,使动作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缓和、消除工人对早期动作研究的抵触和不满,在富有心理学诰诣的.吉尔布雷斯的帮助下,.吉尔布雷斯又逐渐地将动作研究范围扩大到工作疲劳与单调、动机及工作态度等方面。

时间研究又称“作业测量”或“工作测量”,其主要内容是通过科学方法测定工作的实际时间,以此作为制定工作定额、核算成本、计划生产以及检验工作方法效率等的基础。时间研究的主要发明者是.泰勒。约在.吉尔布雷斯从事动作研究的同时,.泰勒在美国伯利恒钢铁厂进行了著名的“铁铲试验”。在该研究中,他比较了工人铲煤与铲矿砂间的差异,对工人的铁铲进行了改进,并制定相应的劳动定额及奖励制度,从而在短短的三年半时间内,使该厂原需400-600人的工作降低到只需140人即可完成。.泰勒在时间研究上的最主要贡献之一是指出了时间研究的过程。他认为时间研究包括工作分析和工作建立两大范围。首先是工作分析,可总结成以下几个步骤:

(1)将作业动作分解成最简单的基本动作;(2)删除无效动作;(3)观测部分熟练工人的各项基本动作,借助秒表记下最佳及时间最短的动作方法;(4)记录、说明、依次标出每一基本动作及恰当的动作时间;(5)分析、记录各类宽放率或宽放时间。其次是工作建立,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1)将经常以同样顺序在作业中出现的基本动作合并成一组,记录并标示各组动作;(2)通过分析、比较,从所有动作组中选择适当的动作组应用于当前情境;(3)将所有基本动作时间汇总,再加上各类宽放时间,即可估计出各类作业的工作时间。

除.吉尔布雷斯夫妇和.泰勒外,其他还有一些人对动作与时间研究的发展也超导这很重要的作用。如.巴恩斯提出了“动作经济原则”,.莫金逊1930年提出了“工作简化原则”,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奎克、.希尔和.考霍列夫于1935年创立了“工作因素系统”技术(WF),西屋电气公司的.梅纳德.斯坦杰门顿、.修瓦伯于1940年创立了“方法时间测定”技术(MTM)等等。动作研究与时间研究约在本世纪30年代起开始被合称为“动作与时间研究”。在我国,老一辈心理学家曾在纺织、机械及煤矿等工种中进行过动作与时间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般地说,动作与时间研究可分以下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发掘问题。在实际情境中,有许多对象要求进行动作与时间研究,它们的范围大至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小至工序或操作,选择的余地很大。为了把精力集中到最迫切、最重要的对象上,课题选择必须考虑到经济、技术、心理等因素。第二阶段是现状分析,即对所选定的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和分析。在这一阶段,可利用许多具体的描述方法,如程序分析、动作分析、直接时间测定、预定动作时间研究、工作抽查等等。在分析时,既可从对象、人员、地点、时间、方式、目的等方面加以考核(即“6W原则”或“5W1H原则”),也可以利用“运用经济原则”去对照、比较。第三阶段为新方法设计。利用取消、合并、重排、简化等手段将旧的工作方法进行改进,提出若干新的工作方法。第四阶段是对新方法进行评选,以经济、管理、心理等因素为依据,选择“最佳”的工作方法加以实施。为了保证新方法正确实施,要制定材料、设备、环境等标准,并赋予特定的工时定额。第五阶段是对前一阶段实施新方法的状况进行评估,以确定该项研究的效益。评估的内容包括产量、质量、成本、安全状况、土气等方面。动作与时间研究各阶段的关系如图1所示。

在具体应用时,动作研究可划分为程序分析与动作分析两大类。程序分析的出发点是整个工作程序或流程,或者说,是一种将整个生产或制造过程中所有操作、检验、贮存、运输、迟延等事实用符号加以分析和依次排列,以供了解程序和达到改进目的的图示方法。根据目的不同,程序分析又可区分为操作程序图、流程程序图、流程图、联合程序图及操作者程序图等五种。操作程序图顺序描述操作与检验两个事实,一般适用于分析整个生产或制造过程;流程程序图包括操作、检验、贮存、运输和迟延所有五个事实,适用于分析产品或原料的流动;将流程程序图画在按比例缩小的工作场区平面图上,则构成流程图,因此,流程图具有详细、直观的双重特点;联合程序图是将同一工作地上人的活动及其与机器的关系依时间标尺图示出来,可作为人、机剩余能力分析及人、机数匹配设计的工具;操作者程序图是一种特殊的程序分析方法,它将操作者左、右手或其他部位的动作按发生的时间顺序加以描述、记录,它能清楚地反映左、右手或其他身体部位的操作关系。

与程序分析相反,动作分析是从较微观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身体细微动作的记录、分析,达到消除无效动作及提高动作效率的目的。根据使用的精确性程度不同,动作分析可区分为目视动作分析、动素分析与影片分析三类。前两者均利用研究人员直接观测、记录、分析及改进作业动作,它们之间的唯一差异是作业所划分的基本动作单位不同,而后者则是指利用摄影机将作业动作拍成影片然后进行放映、分析、影片分析根据拍摄速度不同,可区分为“微动作研究”与“微速度动作研究”。如果所研究的动作单位较小,周期短,这时可用每秒16框的速度进行拍摄,这种速度下可拍摄到较为细微的动作变化,故称为“细微动作研究”。如果动作单位相对较大,则可以每秒一框(或每分100框)的较慢速度进行拍摄,这种拍摄速度可以节省大量的费用,但拍摄到的劝作变化相对较大,故称为“微速度动作研究”。由早期影片分析发展而来的录像分析是当前动作分析的最重要、最精确和最实用的方法。

在动作分析时,经常需用到“动作经济原则”。“动作经济原则”是一组指导人们如何节约动作、如何提高动作效率的准则,它的目的是减少工作疲劳与缩短操作时间。“动作经济原则”可划分为三大类,共22项。第一类是关于人体的使用,第二类是关于工作场所的布置,第三类是关于工具设备的设计。更综合地说,它可归纳为四点:(1)同时使用两手,避免一手操作一手空闲;(2)力求减少动作单位数,避免不必要的动作;(3)尽可能减少动作距离,避免出现全身性活动;(4)追求舒适的工作环境,减少动作难度,避免不合理的工作姿势或操作方式。

时间研究或时间测定技术,从其发展的角度出发,可依次划分为经验判断法、历史记录法和工作测量法三类。虽然前两类技术仍有某种程度的应用,但不可否认,第三类技术已成为目前最常用的时间测定技术。第三类技术是根据统计学原理,通过对工作细节内容进行分析、测定来确定标准工时的方法,它按特点的同可区分为直接时间测定法、预定动作时间研究和工作抽查等类型。

(1)直接时间测定法。这是时间研究中唯一直接测定的方法,是所有工作测量法的基础,它的特点是在现场对工作直接进行划分与测定,因此,具体具体、客观、适合情境等优点。缺点是不能对设计中的工作进行研究,研究费用高。预定动作时间研究则以以往的时间研究资料为基础,即长期积累的时间资料综合发展盛开个时间标准系统,将这种时间标准系统应用于当前的实际避孕药境,因此,它具有预测、费用少的特点,但精确性不能得到保证。

(2)预定动作时间研究。这一方法中最为常用、普遍的技术为方法时间测定(MTM)与工作因素(WF)。MTM是三位美国工程师.梅纳德.斯坦杰门顿和.修瓦伯在综合了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钻床工作场所的大量摄影分析发展起来的。该技术将人类操作动作划分为伸手、搬运、旋转、加压、转动、抓握、定位、放手、拆卸、眼动和身体动作等项,通过动作级别、动作距离、动作形态、克服的阻力和重量、动作类型或特点等变量的分析以及同时动作、合并动作、复合动作情境的考虑,实现时间的测定。MTM按动作的精确程度划分为MTM-1,MTM-2,MTM-3三种形式。与此不同,WF则将人类操作动作划分为运送、抓取、预对、装配、使用、拆卸、脑力过程和放手等八种,从身体的使用部位、运动距离、所要求的手工控制级别以及阻力或重量等四人变量进行考虑。

(3)工作抽查。这是利用统计抽查技术对作业动作进行随机、间断的观测、记录,它具有客观性强、费用少的双重特点,特别适用于对特定作业项目的时间或时间率测定。直接时间测定法和工作抽查的测定工时时均涉及工作速度评定(或称“速度评比”)的问题,而所有这三类方法都需确定宽放时间或宽放率。应该说,直接时间测定法、预定动作时间研究和工答抽查的使用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动作研究与时间研究的各类技术及其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动作与时间研究技术在我国的某些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需要指出的是,在利用预定动作时间研究技术进行工作测定时,必须考虑原标准时间数据与我国这际情境的适用性问题。由于各种标准时间系统(如MTM,WF)均来源于特定国家、特定企业或团体推选业运输和时间数据,因此,存在常模差异的问题。为了保证这类技术使用的准确性,事先必须对有关标准时间系统作出必要的修订。

泰勒的砌墙理论实际就是动作时间研究,也就是以设计最佳工作方法为目的对作业动作和时间进行的测定和研究。动作研究通常是在现场直接观察并记录作业过程,然后再进行分析。其主要技术有:①过程图和流程图:前者以图示的方法,按顺序描绘工作过程中所包括的各种步骤,各步骤用符号表示;后者是在按比例缩小的活动发生区平面图上画出活动路线,以描绘整个工作过程。②活动图和人机图:即按时间标尺绘制人或人与机在工作过程中的各个步骤。③作业图:即按顺序分别描绘左、右手活动的图示,又称左右手图。④微动作研究:即对手工作业中动作元素的研究,如用电影或录象记录并分析动作。⑤灯光摄影记录和计时灯光示迹摄影记录:前者是将一只小灯缚在进行操作的肢体上,用照相机拍摄操作活动时肢体在空间移动的光迹,即作业轨迹;后者是在灯源电路中增设断流器,灯光的亮灭使光迹呈虚线,并因电抗作用而显出箭头,以指示动作的方向和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等。用以上技术,可从宏观和微观上分析作业过程,设计更好的作业活动和最佳的工作方法。时间研究的主要技术有:①秒表计时研究:即用计时装置或用电影、录象实测作业中各动作元素所用的时间,根据测量数据计算该项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间。②工作取样:即按随机的时距对作业者进行观察,记录各种特殊作业或空闲的次数,计算其占全部观察次数的百分比,以这个百分比来表示整个工作时间中该项作业或空闲时间所占的百分比,进而计算出该项工作的标准时间。③预定时间系统:即做各种作业动作所需的时间,将作业活动分解为基本动作,并确定每个动作所需的标准时间。④标准数据系统:即更大工作单元的作业时间数据库,这些工作单元是一些基本作业动作的组块,并与特定的机器或作业相联系。用标准数据系统计算工作的标准时间比预定时间系统使用起来更方便。

管理会计与企业价值创造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整理的管理会计与企业价值创造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升级和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粗放的竞争已很难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建立以现代管理会计为核心的新型财务管理体系迫在眉睫。为此,财政部和国资委在国有企业大力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多次强调央企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并将管理会计列为今后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方向,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会计相关制度建设,加快管理会计的人才培养。

目前,管理会计在发展和应用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认知问题是影响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首要问题,其次是管理会计的建设问题。如果认知正确,就可能加速管理会计的发展,进而为价值创造和可持续竞争能力的形成做出积极贡献;否则,若认知不到位,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阻碍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有鉴于此,笔者拟从管理会计的本质特征、历史演进、理论与方法三个方面,讨论管理会计与企业价值创造的关系,试图揭示管理会计发展的导源、基础等问题,更加清晰地勾勒出管理会计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功能和作用,最终推动管理会计效用价值的发挥。

一、管理会计:一种创造企业价值的信息系统

关于管理会计,我国著名会计学家余绪缨教授指出:管理会计是一门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学科(1983),他将管理会计定位于对企业经营目标实现情况的计量与考评。美国管理会计权威人士卡普兰教授认为:管理会计是创造企业价值的系统(2007)。管理会计着眼于决策制定、方案落实、控制计划执行过程,是决策与战略实施的信息系统。两位专家的“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价值”含义是相同的。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所属的财务与管理会计委员会(1988)将管理会计解释为:在一个组织中,为确保资源的合理使用并履行相应的经济责任,管理当局用于计划、控制和评价的(财务和经营)信息的确认、计量、报告、分析、解释和传输的过程。我国财政部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中,将管理会计定义为:管理会计是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通过对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国内外大多数教科书中将管理会计定义为:管理会计是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通过对财务方法、统计方法等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让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能够对整个企业及其各个责任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规划、控制与评价,从而帮助企业领导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尽管国内外权威人士和机构对管理会计的描述有所差异,但各方就管理会计的本质属性在以下方面的定位是一致的:

(1)管理会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可以说,价值创造是管理会计的使命。

(2)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关于信息能够创造价值,信息经济学中已有论断,本文意在进一步阐明管理会计通过怎样的方式,是如何创造企业价值的。

(3)决策支持、执行控制、评价激励是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定位。企业价值创造需要管理人员通过正确的决策和决策的执行来实现,这要求管理者了解生产、业务和管理流程,管理会计人员提供这些方面的相关信息,帮助经理们优化和改进作业及流程方式,达到正确决策、理解控制经营过程,实现价值的增值。

二、历史演进:影响管理会计的重要因素

按照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前身,由此,笔者将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成本计算与管理阶段、成本规划与控制阶段、经营管理与财务控制阶段、价值链管理与战略控制阶段。

(1)成本计算与管理阶段(19世纪末一20世纪初)。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取代人力,大机器工厂生产取代了个体手工作坊,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高度集中。这个阶段的资本家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经验进行经营管理,基于维护和扩大资本家利润的管理目标,形成了以准确计算产品成本为基础,进而控制和管理各项费用的成本会计方法体系。

(2)成本计划与控制阶段(20世纪初一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分离,企业会计突破了单一事后核算的格局,通过采取对经营过程实施事前规划和事中控制的技术方法,更好地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一系列成本控制技术和方法应运而生’以确定定额为目的的时间与动作研究技术、差别工资制和专业化的职能管理解决了生产经营的效率问题,从而会计核算主体从整个企业延伸至组织内部的责任单位,会计学科体系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3)经营管理与财务控制阶段(20世纪50—80年代)。二战以后,国际国内竞争激烈,资本利润率下降,在这种新形势下,单纯依靠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内部经营的合理化远远不能满足客观经济环境的要求,经济预测和决策工作受到重视,本量利分析、全面预算等财务管理与控制方法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4)价值链与战略控制阶段(20世纪80年代一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蓬勃发展,世界经济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企业的价值创造由依靠实物资产投资转变为依靠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经营管理和财务控制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管理会计需要引进战略理念’通过对客户价值和股东价值动因的确认、计量和管理来实现价值创造。

从发展历程可见,管理会计是随着经济环境变化和企业管理需要表现为逐步的深化和拓宽。管理会计核算与控制的对象依次为成本、利润和战略性的企业价值。管理会计发展中的以下方面是其重要的相关因素:

一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依赖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定位,是实现目标、创造企业价值的工具和手段。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目标定位不同,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不同。也可以说,管理会计具有目标导向的属性。

二是组织结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作用于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通过对组织内部责任单位、业务流程以及作业活动的记录、计量、分析与控制协助实现价值增值。

三是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就价值的概念而言,尽管有多重表达形式(如经济增加值、资本报酬率、利润等),它们均以财务指标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么价值创造的问题就是提高财务业绩水平的问题(于增彪,2004)。与传统财务管理不同的是,管理会计为价值创造提供方式与方法,这些方式和方法着眼于企业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包括成本动因、利润动因以及行为动因等。管理会计致力于清晰地描述价值与动因的关系,是企业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整合工具。可以说’管理会计不仅衡量价值’而且以价值创造为中心。

三、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

关于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一般将20世纪50年代之前称为传统管理会计阶段,将20世纪50年代以后称为现代管理会计阶段。传统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管理和预算控制,着眼于既定决策方案的落实与经营计划的执行,具备以“会计控制”为核心的职能特征,通过对方案落实与计划执行的“控制”行为,达到促进和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自20世纪50年代,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为管理会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将成本按习性分类,区分组织投人的固定性资源和弹性资源,将利润的形成过程分为贡献创造和保本两个阶段,揭示了产品的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进而形成对经营方案的决策支持系统。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步人信息经济,管理会计信息发展到对内深化和对外扩展并重(余绪缨,1999),基于“信息经济学”和“代理理论”的引进,管理会计主要是围绕如何为企业“价值链”优化和价值增值提供相关信息而开展。管理会计的管控指标从滞后性的财务指标向前导性的指标转变,平衡记分卡、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等战略管理会计工具应运而生。

我们可以将管理会计的发展轨迹描述为一个以管理会计实务为基础,基于组织管理目标,逐步构建和完善管理会计框架体系的过程。利润实现的方式是决定管理会计技术和方法的重要因素。从目标利润及其实现的角度看,在生产者市场背景下,企业管理的关键是提高劳动效率,标准成本制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中,标准成本控制的要点包括:

一是在企业内部结构上按工作性质和责任主体划分组织单元,使管理控制对象明确;

二是为每个组织单元制定标准“日工作量”以明确计划目标;

三是对目标执行过程的核算与控制,在确保按计划执行的基础上提供管理决策支持信息;

四是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与奖惩,借助激励手段,使管控到位,进而目标实现。其他管理会计方法(如全面预算管理、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等)也具备如此特征。

从理论基础来看,管理会计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为管理会计方法奠定了基础’经济学理论、组织行为理论、机制设计理论等为管理会计方法的形成与完善起着指导作用,管理控制理论、契约理论为管理会计内容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框架支持。具体来看,通过预算编制和分解手段,

管理会计将企业战略目标所界定的各种契约(资源)的功能与责任规定具体化。责任会计则把这些功能与责任进一步分解为特定代理人的可执行契约,形成履约机制,并通过业绩评价与奖惩确保履约效果(林万祥,2008)。

四、启示: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应用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对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应用有以下几方面启示:

1.企业管理目标、组织架构以及内外部环境与管理会计方法具有共生互动性。管理会计密切依存于企业组织结构(责任单位)及其面临的环境’以企业管理目标为导向追根溯源,确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方法体系’由此,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应从确定经营目标和管理重点人手,在此基础上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管控技术和方法,以有效应用完成目标实现,从而价值创造的终级任务。

2.基于系统控制理念规范管理会计的工作程序和标准。在组织管理的全过程均体现了管理会计的作用。首先,管理会计参与组织决策的制定过程,主要工作是根据管理层的决策目标搜集、整理有效的资料信息,选择科学的方法计量分析决策方案,通过权衡利弊(成本与效益分析等)确定组织目标和最优方案;其次,通过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分解落实组织目标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核算与控制,记录计量目标执行的进度与结果;再次,将目标执行情况和结果进行分析与反馈,一方面作为业绩评价与考核的依据,另一方面,在对目标执行结果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为新的规划方案进行效果预测,为下一轮决策提供依据。

3.基于组织层级构建管理会计内容体系。目前,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实际应用的普及程度较低,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和企业的实际操作之间衔接较弱是其应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按照企业是一个层级化和结构化的组织这一逻辑,可以将企业简化为高层、中层和基层三个层级,进而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层级化管理会计内容体系,包括公司高层的战略管控信息提供、公司中层的运营管控信息提供和基层单位的作业管控信息提供。这也符合美国哈佛大学安东尼教授对管理控制职能和边界的界定榆。

4.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与行为科学相结合,是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中应当重视的两个方面。新世纪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使企业的决策和管理问题越来越复杂,一方面,会计作为一个日益发展的信息系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另一方面,会计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行为问题,经济利益驱动人的行为,进而影响会计管控的对象和结果。行为问题和信息技术的支持应当是管理会计体系构成的重要内容。

摘要: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企业财务活动也是围绕这个目标而展开的。文章通过简要分析财务管理与企业价值创造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明确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企业价值 经济增加值 财务管理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价值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产生未来的现金流入是其主要特征,将产生的现金流采用的.一定的折现方法折现到当现的价值,即为企业价值。之所以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因其与其它目标相比具有这几个方面的优点:考虑报酬取得的时间、考虑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克服企业的短期行为等等。

一、财务战略:企业价值创造的定位

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为公司的股东创造最大化的财富,也是财务管理的根本目的,可以用经济附加值EVA这个指标来衡量,EVA=(净资产收益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资本总额。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提高资产的收益率或降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都可以增加经济附加值,从而增加企业价值,财务战略是指为适应公司总体竞争战略而筹集必要的资本,并在组织内部有效地管理与运用这些资本的方略。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密不可分,财务战略可分为:扩张型、稳健型、防御型财务战略,不同的财务战略形成的资本结构就不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也就不同,最终产生经济增加值也不一样。

二、全面预算管理:企业价值创造的平台

预算管理是国内外大部分企业所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模式,全面预算包括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全面预算管理成为企业价值管理的平台,是因为这是一种管理成本最低的方式,同时也因为它还是一种协调各方利益最直接的管理模式,更因为它是一 种基于战略之下的业务管理机制,它与企业的价值管理高度融为一体。这种以人为本、责权利关系明确的管理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各责任部门、具体责任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以至最终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传统的观点认为预算管理只是预算编制、执行和考核中形成的最大数据和表格的组合,功能与传统的计划无异,现在较权威的观点认为,预算管理是将企业内部各项经济活动的决策目标与其资源配置规划加以优化并控制实施的内部计划活动和过程。它是一种以数量形式表现的计划,体现一定期间企业经营活动的各项指标及资源配置情况,它是经营决策的具体化,又是控制经营活动的依据。企业高层在作出决策以实现价值最大化管理目标后,通常会通过预算管理其价值的实现过程,以对每项业务进行预算管理并使其结果与企业的价值最大化目标相符。

三、内控和风险管理:企业价值创造的保障

内部控制是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是一个过程,用于战略制定,贯穿于整个企业的所有层级和单位,旨在识别影响组织的事件并在组织的风险偏好内管理风险,合理保证实现各类目标。控制活动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到执行,包括授权和批准、职责分工、恰当的凭证和记录、对资产和记录的实物控制、独立的检查和评价。对整个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过程也必须实施恰当的监督,通过监督活动对其加以修正。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理念和文化,是完善决策机制的必然选择,通过对业务流程中的控制点、监督方法、风险管理措施的明确,为企业防范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规风险提供了制度性约束,是企业减少和杜绝影响财务报告的不利事项,确保股东权益不受侵害,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根本性保障。

四、成本管理:企业价值创造的基础

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策略之一是实现成本领先,企业的产品成本,包括产品开发与设计过程的成本,也包括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还包括销售、消费过程的成本。成本管理是企业价值管理中重要的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基础的成本信息为企业建立成本盈利模型,以识别有效产品、有效客户和有效竞争领域,从而使得对每一项业务的收益和成本的对比分析变得更加匹配、更加科学,也使得对企业整体的投资回报与加权资本成本的比较更具有价值,最终实现成本领先等竞争策略。要实现成本管理的这些目的,依靠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已经很难实现,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管理以及差异分析,成为强化企业成本管理的理想选择,它是基于企业业务流程的分析,按照成本动因区分增值和非增值作业,按照业务环节对所耗用资源与价值的分析,通过改进企业现行成本核算系统,确定不同作业环节和作业流程中的成本,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流程改进、成本控制、业绩衡量、价值管理等提供基础性支持。

五、业绩评价:企业价值创造成果的衡量

企业价值管理的结果如何进行评价,评价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企业战略和管理过程的重新审视。传统的业绩评价重点在财务方面,而基于战略的业绩评价强调公司价值的增值程度,它既考虑短期财务结果,更注重长期竞争优势的培植。因此,战略业绩评价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使用以价值管理为导向的评价体系。目前世界上领先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大致上可以分三类:

(1)在传统财管指标基础上的评价体系,现多采用预算管理,

(2)以EVA为代表的评价体系,

(3)以平衡计分卡为代表的业绩评价体系。这三个系统各有所长,如果能够取长补短,是完善企业业绩管理的最好结果。

在企业的薪酬体系中就采用EVA,通过该指标的动态观察,分析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程度;在企业的日常业绩评价中采用平衡计分卡,且平衡计分卡中的财务指标主要采用EVA;而预算则强调以EVA为起点,实施业绩管理的过程化控制和企业业绩的整体控制。最终,建立起以创造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为业绩控制平台,平衡企业财务、顾客、内部经营管理和学习与成长四方面因素的综合业绩管理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价值应包括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目前只能对经济价值作出估量,计算社会价值的研究方法有待深入,但这一目标无疑更具有科学性。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不仅考虑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同时也兼顾其他相关方的利益,企业价值最大化应该是财务管理乃至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经济增加值与企业价值管理研究

2.企业价值管理模式研究述评

论文研究时间与方案

论文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论文选题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研究基础、研究能力和研究兴趣。下面是我整理的论文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实训目标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集中实践环节。

通过这一环节的实施,指导学生掌握论文写作方法,学会调查研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并在论文写作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成为一名善调查、懂研究、能说会写的合格的毕业生。

二、论文设计指导小组

组长:xxx

组员:xxx

三、论文设计(写作)要求

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在校所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技能工具与方法等,研究和探讨实际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它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

1、  应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

2、  毕业论文选题应在所学专业范围以内,其形式为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或分析报告。

3、  毕业论文应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有独创性;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谨严;语言准确、通顺流畅。

4、  毕业论文按统一版式的规范化要求(参见系部统一格式),正文字数要求10000-15000字。

四、论文设计实施环节

1、组织动员

时间:10年4月27日

地点:二教(501)

对象:国贸08级全体同学

方式:集体动员会

班主任(辅导员)要协助做好组织动员工作。

2、学生报名分组

毕业论文为学生必修环节,不得免修。11届毕业生要在5月1日前提交报名申请。根据报名情况对其进行分组。每位指导教师指导一组学生,原则上每组不超过18人。

3、指导教师聘任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以对口专业,具有本科学历,且实践能力较强,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专职老师来担任。指导教师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全程指导工作。

指导教师的职责有:

(1)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职责,指导学生组织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

(2)指导教师对论文的选题方向、思想观点、结构格式及文字质量负指导责任,并负责在论文定稿的指定位置按要求签署评阅意见;

评阅意见包括的主要内容有:选题是否恰当,论文主题是否明确;结构是否合理,表述是否准确、流畅;选用资料是否恰当、充分,是否具有代表性;论述的逻辑性是否合理等。

(3)指导教师应督促学生及时与老师联系,按时提交写作提纲、初稿、修改稿和正稿。

(4)指导教师须将指导意见记录在工作纪录本上;

(5)指导教师对每学生的论文指导时间不低于5学时/周。

4、学生设计(撰写)论文

学生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确定选题。选题要求:

(1)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2)题目大小适中,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应结合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思考,鼓励解决实际问题;

(4)选题一经确定,一般不再作变动。

在论文设计(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帮助解决学生在设计(写作)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论文完成后,指导教师须写出符合整个论文设计过程情况的初评成绩与评语。

5、时间安排(共5周)

布置动员、确定选题阶段:4月27-5月10日;

拟定论文大纲阶段:5月10-24日;

设计(撰写)论文初稿阶段:5月25-6月24日;

修改阶段:20xx年6月25日-2010年6月

提交论文及论文成绩初评、答辩阶段:2011年6月底-7月。

五、论文设计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以百分制体现,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写作态度和论文质量给出。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1、优(90分以上)

(1)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

(2)论文选题明确,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经济工作或学术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独到性与现实性,并有一定的新意;

(3)论文中心论点突出,论据充足,论证过程逻辑性强,文章结构合理,表述流畅,层次清楚。

2、良(80-89分)

(1)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分析比较深入;

(2)论文选题明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3)论文中心突出,论据较充足,论证过程较有逻辑性,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表述通顺。

3、及格(60-79分)

(1)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但内容欠充实;

(2)论文的论点较明确,尚能联系实际经济工作;

(3)论文资料尚充足、具体,但比较陈旧,缺乏新意,论证不够充分,缺乏说服力。文章有一定的条理,文字尚通顺。

4、不及格(60分以下)

凡具有以下条款之一者均为不及格。

(1)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或在经济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或未掌握已学的有关专业知识,缺乏写作技能;

(2)论文选题不当,缺乏中心思想和论述主线,结构混乱,层次混淆不清,无逻辑性,主要论据短缺,论点论据脱节或严重搭配不当;

(3)论文严重抄袭他人文章、成果、著作,或直接摘自网络文章。

论文开题报告中的研究计划怎么写 研究计划,即Research Proposal, 要: 1.说清楚你要研究的问题; 2.陈述现有方法,和这些方法的局限性;3. 表明你要用到的方法; 4.说清楚实验要用到的数据; 5. 写清楚重要文献; Research Proposal的写作格式和模板可以在这里找到: 毕业论文的进度和计划安排怎么写~~请详细些~~ 第1周:确定论文主题方向,进行论文题目的筛选。 第2周:以论文题目为核心,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翻阅。 第3周:对已蒐集的资料加以整理,论证分析论文的可行性、实际性,将论文题目和大致范围确定下来,进行开题报告。 第4周:整合已有资料、构筑论郸的大纲。 第5—8周:根据查找的数据和相关资料,进行深入详实的论文编写工作,对论文编写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研究其解决方案,推敲整合,并进行修改完善,准备论文中期检查。 第9-13周:完成论文的初稿部分,向指导老师寻求意见,优化论文的结构,润色语句,修改不当之处,补充不足之处。 第14-15周,论文资料整合,最终定稿,为最终的答辩做好各方面准备,熟悉论文内容,增强自己对论文内容的把握,进行一定的思维发散,设计论文答辩。 第16周: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中的研究方法该怎么写啊????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什么?——怎样确定研究课题 一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则就不是研究);进步与成果即成长。 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 A.实践来源——客观存在的或潜在的教育实际问题,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存在的问题。 教育教学与其外部的矛盾(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校、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社会发展)。 B.理论来源——现有教育理论所揭示的问题以及理论体系中的空白和矛盾点(例如《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产生的过程) 2、怎样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 我们既然已选定了一个课题,我们就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怎样对一个课题进行论证呢?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A.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 B.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价值(即在理论上预计有哪些突破?) C.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D.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 E.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如何? F.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3、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测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 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蒐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 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蒐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里的研究进度安排怎么写 (一)2015年10月初----2015年10月底,开题报告。 (二)2015年10月初----2015年10月底,资料整理。 (三)2016年3月初----2016年4月底,论文初稿。 (四)2016年2月初----2016年5月底,论文定稿。 (1)2016年3月初----2016年3月底,开题报告。 (2)2016年4月初----2016年7月底,资料整理。 (3)2016年8月初----2016年10月底,论文初稿。 (4)2016年11月初----2016年2月底,论文定稿。 论文的研究目标或预期目的怎么写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论文 年度研究计划怎么写啊 学年论文 学年论文就是高等院校要求学生每学年完成的一篇学术论文,这是一种初级形态的学术论文。其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对一学年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每学年写一篇,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将来写毕业论文打基础。撰写学年论文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 目的 在本科三年级下学期至大四上学期,学生必须结合自己专业课的学习,练习撰写学术论文(专业调研报告、审计案例或工程管理实务),作为全面提高本科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践中某一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审计或工程管理过程中某一课题的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巩固、充实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 3.通过学习撰写学年论文,掌握调查研究和蒐集资料的方法和手段,熟悉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和写作方法,掌握案例编写技术。 要求 大学三年级或大四的本科生,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在该学年末完成一篇研究论文(鼓励撰写调查报告、实证分析或编写案例)。学生要根据自己选定的课题,充分蒐集有关信息资料,进行认真分析论证,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然后据此撰写学年论文,并为撰写毕业论文打基础。每篇学年论文不得少于3000个汉字。 评估标准 (一)优秀(90-100分) 1、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有关方法、技能。 2、密切联系审计或工程管理工作实际,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创见,对实际工作或学术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论文中心突出,论据充足,数据供靠,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字结构严谨。 4、原始资料齐全,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 (二)良好(80-89分) 1.正确理解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有关方法、技能。 2.较好地联系审计或工程管理工作实际,分析问题比较正确、全面,对实际工作或学术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论文中心明确,论据较充足,数据基本可靠,层次较分明,文句通顺。 4.原始资料基本齐全,能较好地进行加工整理。 (三)中等(70-79分) 1.基本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有关方法、技能。 2.能联系审计或工程管理工作实际,分析问题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3.语句通顺,主要数据基本可靠,有一定的论据。 4.具有一定的原始资料,但不够全面,加工整理也较差。 (四)及格(60-69分) 1、基本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 2、尚能联系审计或工程管理工作实际,对所论述的问题有一定分析和考证。 3、语句尚通顺,主要数据基本可靠,有一定的论据。 4、原始资料不全,加工整理也较差。 (五)不及格(59分以下) 凡具有以下条款之一者,应判为不及格: 1、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没有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 2、论文缺乏中心,层次含混不清,缺少主要论据,或论据、论点与结论相互矛盾,语句不通顺。 3、基本内容属抄袭他人成果。 4、原始资料残缺不全,主要数据失真或已过时,加工整理极差。 5、论文字数不足3000字。 材料组成 1、封面; 2、指导记录表 3、评语及成绩 4、学年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 毕业论文的课题研究方法 思路怎么写 毕业论文的课题研究方法、 思路 论文选题前要和导师沟通,听取导师的意见和建议。 论文选题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研究基础、研究能力和研究兴趣。所选的研究课题一般应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具有重要性。学位论文选题要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定要是尚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而又要必须解决的问题,即能解决理论问题以推动学科发展,能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多种效益,这样的问题当然就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具有创新性。学位论文课题应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产生的新问题,以及前人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推动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应用创新,因此,论文选题可以是完善或创新理论与方法,也可以是拓展现有理论的应用研究领域。三是具有学术性。论文讨论的问题一定要是一个学术问题,才有学术意义和学术价值。 四是具有可行性。论文选题要求在科学上成立并可以探究,符合发展趋势,并有一定宽度,可分解,能循序渐进,可以深入研究。在选题方向确定后,拟定具体的题目就非常重要了。论文题目是文章的题眼,可谓“干言万语第一句话”。拟定题目时要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体现专业性,符合本学科专业的学术要求和规范。二是要有问题意识,有针对性,从题目表述就可以看出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三是题目大小要适度,表述简洁、无歧义。一般采取中生表达,文题相对。字数一般在25个字左右,最好不要超过3O个字。2.文献选择与阅读围绕研究方向领域或关键词选择文献,所选文献要尽量权威和前沿,特别是近五年的同类研究文献,要尽量“一网打尽”。与此同时,耍对文献进行编排处理,并严格按文献着录格式标明文献出处。文献选定后就要认真阅读,通过阅读文献,熟悉了解本研究领域国内外主流期刊最新的研究成果。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四个问题。一是论文所研究的科学问题是什么?是否重要?为什么重要?二是论文中用到哪些研究手段?这些研究手段足以解决所提出的科学问题吗?三是论文中是否有创新的思想?是否使用了新的研究手段?四是论文产生了新的结论或概念吗?论文的数据是否能够支持这些结论或概念?在此基础上,尽量整理出系统的文献综述,并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以实现“更加熟悉前沿研究、有效提高写作能力和形成物化成果”等多种目的。同时,通过多看文献来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和精炼的语言词汇。文献阅读一般包括精读(基础文献、经典文献)和泛读(知识点、跨学科文献)两个层面。对重点文献、经典文献要精读,而且要进行解释、评论和分析。3.研究内容与提纲第一,与专业相关。这是研究生论文选题和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通过毕业答辩的基本前提。第二,与兴趣相关。论文选题既要与兴趣相关,也要与自己未来的发展相关。“题对一生荣”。如果今后从事学术研究,就要选定较为长远的研究领域,深入持久地做下去,持之以恒,逐步培养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兴趣。第三,适当跨学科研究。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或方法来研究本学科专业的问题,常常能产生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结论,不仅体现了创新,而且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因此,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要注重学术交流,请教不同专业的同行,善于从多角度来思考所研究的问题。4.研究思路与方法在开题报告与论文撰写前,要在充分查阅和研究国内外相关的权威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对象,尽可能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事实上,任何理论的创新归根结底都是方法的创新。对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要尽可能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观点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定性和规范分析,确定研究对象的内涵与外延、特点与本质。在此基础上,借助数理工具,建立......>>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里的研究进度计划安排怎么写?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学术论文也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按写作目的,学术论文可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 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 基本类别 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如社会科学论文,又可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 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 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交流性论文,目的只在于专业工作者进行学术探讨,发表各家之言,以显示各们学科发展的新态势;考核性论文,目的在于检验学术水平,成为有关专业人员升迁晋级的重要依据。 国家标准 技术报告 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 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毕业论文写作计划(时间安排)怎么写? 比如你的论文是在一年中完成,那么把一年分为几个时间段: 第一阶段(起止年月-终止年月):通常都是资料收集,整理,确定论文的写作思路,技术路线,论文提纲等,模型分析,方法应用等。 第二阶段(起止年月-终止年月):完成论文的哪几部分。 第三阶段(起止年月-终止年月):完成论文的哪几部分。 第四阶段(起止年月-终止年月):完成论文全部初稿,并交指导老师修改。 第五阶段(起止年月-终止年月):根据修改意见,补充完善论文,提交答辩委员会等。 这些阶段根据你自己的需要可以适当增减。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中研究计划怎么写 论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论文和复杂的论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论文;2.叙事的论文;3.写景的论文(即散文);4.状物的论文。 三、记叙的要素:论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振动与冲击投稿时间

振动与冲击 EI CSCD核心 见刊至少一年 审稿速度快 录用后出版时间较长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扩展 三个月内审稿 一年内发表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核心 审稿半年 发表一年 中国机械工程 CSCD核心 审稿录用快 易中 见刊至少一年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核心 审稿至少半年 不太好中 见刊至少一年现代制造工程 CSCD扩展 审稿1个月左右 机械设计 CSCD 版面费较贵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审稿较快 较易中动力工程学报 CSCD 审稿快 平均3个月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审稿快 平均3月 较易中以上是我自己总结的,从各论坛里找的信息,希望对你有用

振动与冲击期刊容易中吗?相关内容如下:

《振动与冲击》的审稿专家很仔细,文章的标点错了都指了出来,不过提醒大家要好好对待审稿意见,认真修改,审稿专家的眼睛是很犀利的。以前投过4篇,接受了三篇,一般在1个月内会给出答复,总的来说《振动与冲击》是很好的一个期刊。

《振动与冲击》(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振动工程学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振动与冲击》创办于1982年。

据2018年6月《振动与冲击》编辑部官网显示,《振动与冲击》第八届编委会拥有编委108人。

据2018年6月24日中国知网显示,《振动与冲击》共出版文献11103篇,总被下载2131967次、总被引98362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据2018年6月2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振动与冲击》载文量为9574,被引量为66502,下载量为629973,2015年影响因子为。

振动工程学报振动与冲击都是EI收录。

省级国家级很多机械的期刊。中国机械,或者其它理科刊物。

在职研究生论文写作时间

首先就是确定题目,要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内容和时政方向,还有就是根据自己的学习特长来确定题目。其次就是收集与论文内容相关的材料,不过中财在职研究生在开始撰写论文的时候有专门论文负责老师进行指导,这时考生可以和论文指导老师一起讨论研究并确定撰写方向,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材料并整合汇总。接下来就是论文大纲,大纲也就是论文的框架,围绕论文框架就可以很清晰,很有思路、方向的去写。所以,在写论文的时候,考生可以写一份按大纲写的初定稿,然后在进行研究修改,在进行定稿。最后考生的论文要符合该校在职研究生论文的要求,比如主题、字数、格式,时间等,就拿同等学力申硕为例,考生要在通过考试后的一年内完成论文撰写,在撰写后半年内进行论文答辩。如果超过一年考生只能重新申硕,在这一年里,考生在写完论文时,要按照要求进行排版,格式要正确,字数要在三万字左右。以上是对中财在职研究生论文写作流程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那些需要的考生,如果还有不了解的地方,可联系在线老师咨询解答。考研政策不清晰?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很多同学对mba论文写作不太了解。本人根据参加论文答辩、开题的体会,结合自己的理解,整理出14个要点,供大家参考1.什么时候开始写mba论文mba教学环节:课程+论文论文开题条件:学分修满,其他条件:实习环节等建议时间:越早越好,可以课程一结束马上开题,开题!2.论文的特点mba论文:运用mba期间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1)实践性(对于实际问题有指导意义)(2)先进性(体现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思想,较新的领域)(3)创新性(创新的解决问题思路)(4)理论意义(不追求)论文读者:指导老师、答辩委员会、企业领导、教指委3.论文选题从工作中发现问题(在工作岗位上的同学)例1:工作中的不足例2:工作内容的提炼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不在工作岗位上的同学)带着问题观察描述现象提出问题论文的一般论述过程论文的总体思路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思路>解决问题,效果分析论文主要内容:企业内外部环境竞争态势分析存在问题解决问题的因素分析解决方案方案的实施实施结果5.论文标题与提纲避免文不对题不能太大我国证券业某地场分析不能太小财务软件开发企业中开发团队管理的效果评估2-3个概念移动通讯公司客户服务平台的建立避免过多的修饰语中国建设银行安徽某某分行股份制改制时期人力资源避免学术化人才招聘中的动态博奕模型研究写作前列出三级提纲提纲中反映的思想章节安排:一般5-6章章节标题:个性化,特色鲜明例子:平庸的: 渠道建设要素分析鲜明的: 扁平化渠道建设要素6.几类论文提纲的例子mba目前四个主要方向:战略、人力资源、信息管理、金融与财务其他可选方向:某地场营销、生产运作、物流等原始想法:某开发区建设已经好几年,但找上引资效果可选题目:某开发区发展战略选择建议提纲:1.某开发区内外部环境分析2.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环境不利、产业定位不清、吸引投资不力3.问题分析,要素分析4.解决方案(多个方案,选择倾向)5.以电子与环保为主要方向的战略实施(问题怎么得到7.结语原始想法:网校如何开展营销题目:远程教育营销渠道建设的研究1.企业经营现状分析2.远程教育竞争状况分析远程教育状况,分析竞争状况(五力模型)3.??网校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多个问题,主要问题是营销渠道4.以中学为主的渠道建设思路5.实施过程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与风险6.结论

想要通过报考在职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证书的话,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考试,并且完成论文答辩,最终才能获得。那么,在职研究生论文答辩有时间限制吗?在职研究生论文的撰写和答辩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并且一旦超过了规定的时间,考试成绩将失效,报考者只能从头再来,老师整理了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答辩时间限制的资料,以供大家参考。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申请人应在通过全部考试(包括学位授予单位组织的课程考试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后的一年内提交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应在申请人提交论文后的半年内完成。也就是说,在职研究生学员应该在通过所报院校的课程考试,和全国统一的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后的一年之内提交自己的论文,并且北京物资学院在职研究生学员要在提交论文的半年之内完成论文的答辩。不过论文撰写时间没有严格规定,建议大家在报读课程研修班的时候就准备论文的撰写,这样老师也会有更多的机会给大家完善,若等到申硕考试过了,时间卡在一年内了,学员都来向老师请教,自然忙不过来,到时候耽误的可是自己的学位。综上所述,在职研究生论文答辩有时间限制,关于论文答辩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咨询右侧在线老师,在课程研修班中也可以随时咨询授课老师答辩相关问题。考研政策不清晰?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地域研究与开发发表时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区域经济影响评价模型及比较研究(2005-2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市旅游理论体系、结构功能及游憩商业区研究(2002-2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开发的区域效应研究”,批准号:49271032,1993—1995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旅游地理学的若干理论和方法初步研究,批准号:48900004,1990—1991,已完成。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及其调控研究,批准号:00101,2001-2003。Australian Centre for Cooperative Research in Sustainable Tourism (CRC):An Analysis of the Outbound China Market to Australia,2000-2001。(与Trevor Sofield合作,主持广东部分)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Community Perceptions of Hong Kong Disneyland: Its Impacts on Tourism in the Pearl Delta Region. (与 John Ap合作,主持广东部分) 国家旅游局项目: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规划(2006-)国家旅游局项目:新疆喀斯特湖旅游发展规划(2005-)地方规划项目:湖南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地方委托:黄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05,已完成地方委托:西双版纳在澜湄次区域旅游合作中的战略研究,2003-2004,已完成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国家计委、国家旅游局:西部旅游投资规划(西南片),2002-2003,已完成湖北省旅游局: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2001,已完成广东省旅游局:“广东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1997-1999,已完成地方委托: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2001,已完成地方委托:桂林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1999-2000,已完成。 · 保继刚等著:城市旅游——原理·案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保继刚等著:旅游区规划与策划案例,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 保继刚:走过三大洲,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 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保继刚等著:旅游规划案例,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3。· 保继刚、钟新民、AlanLew主编:发展中国家旅游规划与管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保继刚等: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保继刚、钟新民等: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保继刚、潘兴连、GeoffreyWall主编:城市旅游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保继刚、彭华主编:韶关市旅游发展规划研究,广州:地图出版社,1996。· 保继刚、楚义芳、彭华:旅游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陈传康、保继刚:北京旅游地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89。· Stephen . Smith 著,吴必虎译,保继刚校:游憩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 Ⅰ 旅游理论、方法、综述· 保继刚:中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反思及国际主题公园进入中国的透视,风景园林,2005年第2期,26-30。· 保继刚、甘萌雨:广州旧城城市游憩商业区比较研究,风景园林,2005年创刊号,80-83。· 宗晓莲、保继刚:解构纳西古乐神话——对一项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商品的人类学分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保继刚、刘雪梅:房地产开发主导下城市滨水区更新的反思——以广州滨江东为例,规划师,2005年05期。· 张朝枝、徐红罡、保继刚:世界遗产地内索道乘客的特征、满意度及其影响——武陵源案例研究,旅游学刊,2005年03期。· 保继刚:研究规范——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的基本前提,旅游学刊,2005年03期。· 保继刚、龙江智:城市旅游驱动力的转化及其实践意义,地理研究,2005,24(2):274-282.· 龙江智.保继刚: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1期。· 周常春、保继刚:肇庆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兼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分析框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2):78-83。· 刘雪梅、保继刚: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剖析国内外生态旅游实践的变形,生态学杂志,2005,24(3):348-353。· 李丽梅、保继刚:基于旅游者—目的地相互作用的人地关系研究——以广西阳朔为例,中国旅游研究(China Tourism Research),2005,1(1):4-16· 孙九霞、保继刚: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阳朔遇龙河案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1):85-92。· 朱竑,胡丽芳,保继刚:三峡旅游空间拓展影响下的湖北恩施旅游业发展研究.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版),2005,44(1):112-116.· 田美蓉著(保继刚点评):游客对歌舞旅游产品真实性评判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歌舞为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1):12-19· 保继刚、郑海燕:苏州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系统动态研究,规划师,2004,11期:13-16。· 保继刚、苏晓波: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地理学报,2004,59(3):427-436。· 保继刚、甘萌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地位变化及因素分析,地理科学,24(3):365-370。· 戴光全、保继刚: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方法,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3):13-16,21。· 戴光全、保继刚: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文献分析,世界地理研究,2003,12(4):78-83。戴光全、保继刚: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发(上),旅游学刊,2003,18(6):111-119。戴光全、保继刚: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发(上),旅游学刊,2003,18(5):26-34。· 保继刚、孙九霞:旅游规划的社区参与研究――以阳朔遇龙河风景旅游区为例,规划师,2003,7期:32-38。· 甘萌雨、保继刚: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初步,现代城市研究,2003,4期:22-25。· 保继刚、徐红罡、李丽梅:从桂林旅游规划看中国旅游规划的发展,载:发展中国家旅游规划与管理(保继刚、钟新民、刘德龄主编):21-35,2003,科学出版社。· 保继刚、陈勇、钟韵:桂林市城市旅游的空间结构,载:发展中国家旅游规划与管理(保继刚、钟新民、刘德龄主编):147-158,2003,科学出版社。· 保继刚:西部旅游开发的四大问题,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4(1):5-6。· 保继刚、古诗韵:广州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形成与发展,人文地理,2002,17(5):1-6。· 保继刚、徐红罡、戴光全:“告别三峡游”的影响及理论解释,地理研究,2002,21(5):608-616。· 朱竑、柳意云、保继刚:老工业城市的旅游规划探索,经济地理(增刊),252-257,2002。· 郑海燕、保继刚:桂林海外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经济地理(增刊),266-271,2002。· Jigang Bao, Chaozhi Zhang, Life Cycle Model in China 's Tourism Planning: A Case study of Danxia Mountain in Guangdong Province , Reg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 Durban , South Afica ,2002.· Jigang Bao, Tourism geography as the subject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 China , 1989-2000. Tourism Geographies 4(2), 2002, 148-152.· 古诗韵、保继刚:广州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地理科学,2002,22(4):489-493。· 保继刚、郑海燕、戴光全: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地理学报,2002,57(1):96-106。· 保继刚、刘雪梅:广东城市海外旅游发展动力因子量化分析,旅游学刊,2002,17(1):44-48。· 保继刚、文彤:社区旅游发展研究述评,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3(4):13-18。· 郑海燕、保继刚:广东省居民潜在出游力的地区差异分析,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3):70-74。· 保继刚、徐红罡、李丽梅、JohnAp:香港迪斯尼乐园对珠江三角洲的影响,旅游学刊,2001,16(4):34-38。· Xu Honggang, Bao Jigang. A System Dynamics Study of Resort Development Project Management in Tourism Region: A Case Study of Guilin ,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Thinking in Management, 250-256, Australia , 2000. Editors: G. Altmann, J. Lamp, . Love, P. Mandal, R. Smith and M. Warren.· 丁健、保继刚:特类喀斯特洞穴旅游生命周期探讨——以云南建水燕子洞为例,中国岩溶,2000,19(3):284-289。· 李丽梅、保继刚: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以中山大学为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1(4):45-49,54。· 保继刚、朱竑、陈虹:基于双赢战略的澳门-珠海旅游互动发展,热带地理,1999,19(4):348-352。· 保继刚、吴必虎、陆林:中国旅游地理学20年(1978-1998),载《世纪之交的中国地理学》,吴传钧、刘昌明、吴履平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李贞、保继刚、覃朝峰:旅游开发对丹霞山植被的影响研究,地理学报,1998,53(6):554-561。· 古诗韵、保继刚:城市旅游研究进展,旅游学刊,1998,14(2):15-20。· 保继刚: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规划,建筑师,1998,6期,41-50。· 保继刚、古诗韵:城市RBD初步研究,规划师,1998,4期,59-65。· 保继刚:主题公园发展的影响因素系统分析,地理学报,1997,52(3):237-245。· 保继刚:科学认识旅游业及旅游规划,广东旅游,1997,第2-3期,16-17。· 保继刚、陈云梅:宗教旅游开发研究——以广东南华寺为例,热带地理,1996,16(1):89-96。· 戴凡、保继刚:旅游社会影响研究——以大理古城居民学英语态度为例,人文地理,1996,11(2):37-42。· Fan Dai, Jigang Bao. The Social Impacts of Tourism: A Case Study in Dali, Yunnan Province , China .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1996 ,( 2 ):132 -144 。· 刘晓冰、保继刚: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研究进展,地理研究,1996,15(4):92-100。· 保继刚、彭华:旅游地拓展研究——以丹霞山阳元山景区为例,地理科学,1995,15(1):63-70。· 保继刚、蔡辉:旅游开发对南昆山的经济影响研究,人文地理,1995,10(2):18-24。· 李海东、保继刚:漂流专项旅游开发研究——以广东乐昌漂流为例,经济地理,1995,15(2):108-112。· 保继刚: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地理学报,1995,50(4):353-359。· 保继刚、彭华: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研究——以皖南三大名山为例,人文地理,1994,9(2):4-9。· 保继刚:大型主题公园布局初步研究,地理研究,1994,13(3):83-89。· 保继刚:喀斯特石林旅游开发的空间竞争研究,经济地理,1994,14(3):93-96。· 保继刚:论旅游地理的研究核心,人文地理,1992,7(2):11-18。· 保继刚:引力模型在游客预测中的应用,中山大学学报,1992,31(4):133-136。· 保继刚、梁飞勇:海滨沙滩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竞争分析——以茂名市沙滩开发为例,经济地理,1991,11(2):89-93。· 保继刚:旅游者空间行为规律在宾馆选址中的意义初探,人文地理,1991,6(3):36-41。· 郭来喜、保继刚: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地理研究,1990,9(1):78-87。· 保继刚:首都几个重要公园游客量预测,北京旅游发展战略,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185-194。· 保继刚、楚义芳:七篇旅游地理硕士论文评介,旅游学刊,1989,4(1):62-66。· 保继刚: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初探,干旱区地理,1988,11(3):57-60。· 保继刚、唐新民: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理论初探,云南社会科学,1988年5期,14-19。· 陈健昌、保继刚:旅游者行为研究及其实践意义,地理研究,1988,7(3):44-51。· 保继刚:颐和园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中国环境科学,1987,7(2):32-38。· 保继刚:旅游者行为研究,社会科学家(桂林),1987(6):19-22;另载:人文地理研究(吴传钧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294-304。Ⅱ 旅游开发· 保继刚、古诗韵:珠海市RBD发展研究,城市旅游的理论与实践,,保继刚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 徐颂军、保继刚:广东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条件和区域特征,经济地理,2001,21(3):371-375。· 保继刚、柳意云:武汉市主题公园发展探讨,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19(1):66-69。· 保继刚:珠江三角洲主题公园发展回顾,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1(2):15-19。· 保继刚、朱竑:珠海城市旅游发展,人文地理,1999,14(3):7-12。· 朱竑、保继刚:广东文化中的弊端对广州都市旅游的负面影响,岭南文史,1999年3期,59-61。· 保继刚、朱竑、刘晓冰:珠海市旅游发展模式及驱动机制研究,特区探索,1998,(5):19-21。· 保继刚:深圳市主题公园的发展、客源市场及旅游者行为研究.建筑师,1996,第70期,4-20,26。· Jigang Bao, 1996. Theme Parks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China . Abstract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92nd Annual Meeting , Charlotte , North Carolina .· 刘舸、保继刚:都江堰市旅游区位分析与旅游业发展研究,经济地理,1994,14(2):86—88。· 保继刚:广东小坑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10(2):51—55。· 保继刚:深圳、珠海大型主题公园布局研究,热带地理,1994,14(3):266-272。· 保继刚:云南省旅游区划及其分区开发研究,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3,5(增刊):40-48。· 保继刚、蔡静影:潮州旅游业:困境、机遇、发展,广东旅游,1993年12期,9-13。· Bao Jigang, 1992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Shenzhen, Technical Program Abstracts of the 27th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Congress, Washington.· 保继刚:深圳市客源市场、宾馆酒店与旅游资源对应开发关系,深圳市旅游发展规划(陈传康等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992,36-59。· 保继刚、王云鹏:德宏旅游区位分析及其资源开发研究,德宏经济,1990年,1、2期合刊,36-44。· 史静一、保继刚:遵义旅游区开发研究,贵州社会科学,1989年9期,24-28,37。· 保继刚、戴金荣:黔东南旅游资源开发探讨,贵州社会科学,1988年1期,41-45。· 保继刚、周之穗、唐新民:试析滇中“三湖一山一市旅游区开发的层次结构,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稿,1988年7期,16-22。· 保继刚、周之穗等:云南省旅游业开发,云南国土,1988年总第十三期,13-27 。

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如:1 作者 篇名 刊名 年/期2 魏乐、吴殿廷等 我国“五年计划”的执行评价及区域发展战略的思想演变 经济研究导刊 2007/063 袁俊、吴殿廷等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人口科学 2007/034 吴殿廷等 北京市民反向旅游现象研究 旅游学刊 2007/055 吴巧新 长江三角洲散客旅游市场整合分析 商业研究 2007/046 何龙娟、吴殿廷等 中国繁荣与富裕的空间不对称问题 经济地理 2007/027 吴殿廷、钟景鼐等 大都市与中小城市居民家庭购房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以北京市与瓦房店市为例 社会科学辑刊 2007/028 吴铮争、吴殿廷 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地位及其变化研究 人文地理 2007/019 韦韧、吴殿廷 丧葬习俗的地理学研究??以西藏天葬为例 人文地理 2006/0610 吴殿廷等 我国高级科技人才空间集聚的初步研究??以两院院士为例 中国科技论坛 2006/611 吴殿廷等 迁都??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612 吴殿廷等 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经济地域类型及其变化的初步研究??基于GNP与GDP关系的考察 世界地理研究 2006/313 吴殿廷 水利风水景区的旅游开发和规划若干问题 水利经济 2006/0514 吴殿廷 加权微分建模的初步研究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6/0915 吴殿廷 旅游规划中的若干问题 旅游科学 2006/0416 王欣、吴殿廷等 新区产业功能定位和城市发展战略的耦合关系??以北京市海淀新区为例 城市问题2006/0617 王欣、吴殿廷等 北京市海淀新区建设生态型城区的思考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0818 王欣、吴殿廷等 基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以青田稻鱼共生农业系统为例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0519 刘睿文、吴殿廷等 中国近现代地理学发展脉络研究??基于《地理学报》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 地球科学进展 2006/0920 吴殿廷等 从可持续发展到协调发展??区域发展观念的新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21 何龙娟、吴殿廷等 “十五”期间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SS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22 吴殿廷等 日本的国土规划与城乡建设 地理学报 2006/0723 王欣、吴殿廷等 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定量计算 城市发展研究 2006/0324 刘睿文、吴殿廷等 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过程中的“先入为主”与“既成事实”效应研究??以银川沙湖与榆林红碱淖为例 人文地理 2006/0125 任春艳、吴殿廷等 西北地区城市化对城市气候环境的影响 地理研究 2006/0226 吴殿廷等 科学研究及其评价中的悖论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0327 刘睿文、吴殿廷等 旅游形象认知的时间顺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影响研究??以银川沙湖与榆林红碱淖为例 经济地理 2006/0128 吴殿廷等 产业地位变化与区域开发的产业模式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0229 刘睿文、吴殿廷等 西北旅游落后现状的突破及列车旅游的新思路??兼论“西部之星”旅游列车的产品设计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0130 吴殿廷等 论反向旅游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631 宋金平、吴殿廷等 我国山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北京市山区为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32 吴殿廷 高级科学人才和高级科技人才成长因素的对比分析??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例 中国软科学 2005/0833 王欣、吴殿廷等 旅游资源整合新论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434 李香芹、吴殿廷等 北京山区生态经济综合分区与发展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35 任春艳、吴殿廷等 西北地区城市化与空气质量变化关系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36 吴殿廷等 旅游开发与管理的时空耦合规律初探 人文地理 2005/0137 吴殿廷等 从北京师范大学绩效考核看层次分析法的不足及其改进的途径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2005/0138 吴殿廷等 香港对内地经济发展影响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变化研究 学术研究 2005/0239 王旭、、吴殿廷等 江浙地区与韩国城市化水平对比分析 世界地理研究 2004/0140 刘超、吴殿廷等 高级人才成材因素的初步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成材背景的统计分析 人文地理2004/0541 吴殿廷等 京津冀一体化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领导之友 2004/0542 吴殿廷等 海淀新区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中国电子商务 2004/0843 吴殿廷等 旅游开发损益和风险评价的初步探讨??以白潭湖开发为例 旅游学刊 2004/0444 卢宏升、吴殿廷等 中国生态旅游的类型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245 吴殿廷等 层次分析法的不足及其改进的途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46 吴殿廷等 大连和青岛城市经营模式的对比和评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0147 王欣、吴殿廷等 区域规划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初探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0248 吴殿廷等 库兹涅茨比率的分解及其在我国地区差异分析中的应用 地理科学 2003/0449 王静爱、吴殿廷等 区域地理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 高等理科教育 2003/0150 王欣、吴殿廷等 关于城市郊区化本质的讨论 城市发展研究 2003/0451 吴殿廷等 高级科技人才成长的环境因素分析??以中国两院院士为例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0952 荀怡、吴殿廷等 首府集中度和西部城市化模式探索 人文地理 2003/0653 吴殿廷等 西部旅游开发战略模式的探讨 旅游学刊 2003/0154 吴殿廷等 区域定量划分方法的初步研究??兼论用断裂点理论进行区域划分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55 吴殿廷等 论三峡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56 葛全胜、吴殿廷等 西部旅游开发战略的初步探讨 经济研究参考 2002/8157 田杰、吴殿廷等 我国各地区现代化进程研究 中国软科学 2002/0658 吴殿廷等 我国各地区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知识化及经济协调发展的初步研究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1159 吴殿廷等 我国各地区知识经济发展的初步研究 经济地理 2002/0460 赵济、吴殿廷等 区域地理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 中国地质教育 2001/0461 吴殿廷等 中国宏观经济的国际评价 世界地理研究 2001/0162 吴殿廷等 澳门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广东社会科学 2001/0163 吴殿廷等 中国三大地带经济增长差异的系统分析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1/0264 吴殿廷等 试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南北差异 地理研究 2001/0265 吴殿廷等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时空优化模型的初步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466 吴殿廷等 中国人口系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467 吴殿廷等 区域层次性及其可持续发展目标模式的初步研究 经济研究参考 1999/4268 李雁梅、吴殿廷等 长江三角洲高新技术扩散特征与发展对策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9/0369 吴殿廷等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干旱区地理 1999/0270 吴殿廷等 区域层次性及其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对策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271 丁四保、吴殿廷等 香港经济模式与大连市跨世纪发展战略问题探讨 世界地理研究 1998/0172 宋金平、吴殿廷等 太阳乡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农业经济 1998/1073 吴殿廷等 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发展??以陕西省为例 地理科学 1998/0274 丁四保、吴殿廷等 大连市与东北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东北亚论坛 1998/0275 吴殿廷等 农作物布局优化模型的初步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476 吴殿廷等 加强基础 突出特色??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初步设想 高等理科教育1997/0377 吴殿廷等 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热带地理 1997/0178 吴殿廷等 吉林省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决策中的几个问题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7/0579 张梅青、吴殿廷等 内蒙古中部地区经济开发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整治对策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96/0180 吴殿廷等 内陆待开发地区产业发展模式探讨──以内蒙古为例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6/0481 吴殿廷等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演变轨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6/0382 吴殿廷等 内蒙古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经济地理 1996/0183 吴殿廷等 吉林省农业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效果的定量分析 灾害学 1995/0284 封玉璞、吴殿廷等 “三东”(东北、山东、广东)现象的对比分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0385 吴殿廷等 区域城市体系的定量分析──以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研究为例 人文地理 1995/0286 吴殿廷等 区域开发决策若干问题的探讨 地理研究 1995/0287 吴殿廷等 延边地区开发决策支持系统的初步研究 地理科学 1994/0388 吴殿廷等 图们江地区开发决策支持系统的初步研究 人文地理 1993/0289 王力、吴殿廷等 图们江“金三角”国际性城市体系发展构想 人文地理 1993/0290 杨秉赓、吴殿廷等 地理系统定量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0191 吴殿廷 地理思维模式及其变化的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3/0292 吴殿廷等 国力综合评估中的几个问题 人文地理 1992/0293 杨秉赓、吴殿廷等 地理系统定量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0294 吴殿廷等 长白山区特产资源开发的研究 资源科学 1992/0695 吴殿廷等 中国表层土壤镍背景值分异规律的研究 中国环境监测 1992/0396 郑春江、吴殿廷等 中国表层土壤微量元素环境背景值水平分布的趋势分析 中国环境监测 1992/0397 吴殿廷等 对投入产出法的推广??系统投入产出模型初探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0198 任春艳、吴殿廷 从城市的本质看生态城市建设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理) 2006专辑99 吴殿廷等 东北地区商业中心城市系统研究 人文地理 1992.增100 吴殿廷 辽宁省居民家庭消费行为特点与发展趋势 人文地理 1992.增101 吴殿廷等 东北地区居民消费行为模式的研究 人文地理 1992.增102 吴殿廷 科技促进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 小城镇建设 2002,1103 吴殿廷 小城镇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小城镇建设 2002,4104 杜瑜、吴殿廷、李雁梅 东北地区知识经济发展研究 社会科学战线 2002年(增)105 吴殿廷等 关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疑义 东北师大研究生学刊 1986106 向清成、吴殿廷等 齐夫法则及其在城市体系研究中的应用 青年地理学家 1987107 吴殿廷 系统投入产出模型的初步研究 《地理新论》 2卷1期,1987108 其它论文109 吴殿廷等 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基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设计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区域可持续发展创新模式专刊110 王欣、闵庆文、吴殿廷等 基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以青田稻鱼共生农业系统为例 闵庆文,钟秋毫主编.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方参与机制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2006,10111 吴殿廷等 反规划??世界遗产旅游开发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闵庆文,钟秋毫主编.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方参与机制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2006,10112 肖敏、吴殿廷 我国各地区十五计划完成情况和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对比分析 中国经贸年鉴编委会 中国经贸年鉴2006113 吴殿廷等 图们江开发与东北亚合作研究 《东疆研究》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114 吴殿廷 微分回归方法及其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机遇与挑战-90年代地理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115 吴殿廷 地理系统定量分析中的三个问题, 热带地貌 1991.增116 吴殿廷 连续型地理系统建模方法 王铮主编,《理论地理学进展》 山东地图出版社,1990117 吴殿廷 地理系统微分回归建模研究(英文) 1990’上海国际地理数学模型大会文集118 杨秉赓,吴殿廷 地理系统定量分析中的几个问题(英文) 1990’上海国际地理数学模型大会文集119 吴殿廷 突变理论与自然区划 《资源、环境与区域开发》 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120 杨青山,吴殿廷等 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理技术 《资源、环境与区域开发》 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121 Wu Dianting A test study on adjustment DSS of yanbian reg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roceedings of geoinformatics’95 Hong Kong,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mote sensing,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in sustainable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122 Wu Dianting, Ma Li A Basic Study On The Regional Hierarchy And Its Aims Model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ety For Risk Analysis, Japan Section…Risk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In Asian Perspective,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China-Japan Conference On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1998123 Wu Dianting On The Building Mathematical Model With Differential Regressive Method In Geographic System, Geosraphic Model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n China, Regional Study And Exploitation Journal Press,1990,Beijing124 何龙娟、吴殿廷 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份额转移分析 中国经济贸易年鉴 2005125 何龙娟、吴殿廷 我国各地区繁荣与富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 中国经济贸易年鉴 2004126 吴殿廷、何龙娟 我国各地区小康建设的对比和评价 中国经济贸易年鉴 2003127 田杰、吴殿廷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经济地域格局的影响 中国经济贸易年鉴 2002128 吴殿廷、田杰 中国宏观经济地域格局及其变化 中国经济贸易年鉴 2001129 吴殿廷、田杰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中国经济贸易年鉴 2000130 何龙娟、吴殿廷、朱青 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江汉论坛 :44-47

稿件文字要精练,内容和观点要有新意并属于著作权人所创造,如发生纠纷,本部不承担责任。文章题目应确切、简明,尽量不用标点符号,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字。文内标题力求简短,一般不超过15个字。 来稿需附200~300字的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英文题目、作者单位,3~8个中英文关键词及中图分类号。所有英文均用印刷体,以免出现辨认错误。文内各级标题及题号一律顶格书写,题号分级采用1;;;2;等标著形式,一般标题层次为3级,最多不超过4级(引言、前言题号为0)。 文中所用数字除特许外,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汉字简化字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公布的第一批简化字为准。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均应写清楚,不能区分时应注明。文中计量单位请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并用单位符号表示,废止的计量单位请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例如:面积单位用hm2 (公顷),km2,m2表示,废除“亩”的使用。文后参考文献只列公开发表的文献,必须引用的非公开文献可以脚注形式标明。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可按“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著录。其中,专著的著录格式为:作者. 书名. 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的著录格式为:作者. 论文题目. 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参考文献必须在正文中标注,而且序号应与正文标注的序号对应。文稿一律采用word文档格式,文档名统一规范为“作者名文章名”。投稿前请再一次阅读全文,特别是对文中的图表、公式、符号及数据请仔细核查,确保准确无误。图表应置于文章相应出现的位置,插图要尽量做成黑白线条图或灰度图,应注明图序、图题和图注等。文中图、表不宜过多。表格不用边线、斜线,宜用三线表,表中数位对齐。图题、表题均应有对应的英文翻译。文稿篇幅(包括中、英文提要、图表及参考文献在内)不得超过8000字。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权适当删改,不愿让删改的请在来稿时特别注明。文稿自收到之日起,4个月以内没接到刊用通知的可自行处理。凡来稿属国家、省、地、市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重大课题项目者,请在首页地脚处详细标明(含项目编号)。 数据资料:力求最新。 图表:所有的图表在文中必须引用,如果所用图像有版权所有,请注明版权所有者。 公式:应尽量简单。文章中仅包括帮助读者理解论文技术论点的公式,作者应采用Microsoft Word中的 Microsoft Equation插件编辑公式。 来稿凡涉及到国家保密问题的应提供作者单位的保密审查证明材料,图件涉及国界的应采用国家正式出版的最新地理底图绘制。自绘的中国地图切勿漏绘台湾和南海诸岛。 来稿须提供作者的个人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职称、主要从事的研究工作及电子信箱、电话等联系方式。 本刊采用网络投稿方式。投稿的作者需登录网站进行注册,然后作者在线投稿,进入“投稿区”后请详细填写每一项目,不得留空,尤其是专业领域、研究方向要详细填写,以便提高外审速度。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作者应保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合作的论文,署名须征得合作者的同意。若因著作权而引起争议,本刊不承担责任。上传稿件采用word文档格式(2003版本)。论文的内部格式参照论文模板来稿文责自负。切勿一稿多投。 (1)在“在线办公系统”栏下,点击“作者投稿”,出现“作者中心”界面。您填好个人信息后,进入个人界面。如果您是初次使用,要先注册,方可登录。(2)进入个人界面后,点击“投新稿件”,可看到“稿件确认书”。

  • 索引序列
  • 时间与动作研究论文
  • 论文研究时间与方案
  • 振动与冲击投稿时间
  • 在职研究生论文写作时间
  • 地域研究与开发发表时间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