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参考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参考

发布时间: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参考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论文范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详细阐述影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对地理教学的优化改革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影视资源;初中地理;自主学习

1、前言

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是一种创新之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地理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并利用课堂导入、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等环节发挥影视资源的作用,用影视资源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在课堂导入中运用影视资源

课堂导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可以为之后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导入中运用影视资源,需要地理教师选择合适的素材,使影视资料具有合理性和趣味性,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选择的影视资源需要建立在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不能单单以提高学生兴趣为重点,而要综合考虑初中地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当然,选择的影视资源还需要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化的地理知识的魅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影视资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早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习惯,在认识、感知事物时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因此,教师赋予学生选择影视资源的权利,无疑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初中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影视资源,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锻炼思考和动手的能力。

如在讲解“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日本地震灾害纪录片,让学生观察日本爆发地震的直观信息,了解地震的破坏程度。

教师:知道日本在哪个大洲,经纬度是多少吗?

学生:日本与中国一样在亚洲,在北纬°~45°,东经125°~145°之间。

教师: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学生:日本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的挤压碰撞,因此多火山和地震。

教师:在观看视频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个岛国——日本。

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导入,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回答和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在相对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会逐渐建立信心,增添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影视资源

地理知识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教师如果单纯地按照初中地理教学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既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让他们完全理解和掌握本堂课所讲的知识。为了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把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形象,而影视资源的运用正解决了现阶段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影视资源,改变了传统地理课堂教学的方式,人性化和多元化更为突出,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利用影视资源进行课堂教学,需要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指导学生在观看影视资源时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并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还需要合理掌控“引导”与“探索”的比例,多给予学生探索的机会和权利,让学生在探索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赋予学生权利的同时要降低自己指导的比重,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应有的帮助,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肆意想象和实践,也不能手把手教学,扼杀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如在讲解“长江三峡”时,教师可以选用中央台大型纪录片《话说长江》和关于三峡自然地理介绍的纪录片《三峡风光》。为了渲染气氛,可以先放一段音乐《长江之歌》,让学生在“你从雪山走来”的歌声中领略长江的风采,感受长江雄伟磅礴的气势。然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纪录片中节选一段,让影片带领学生领略三峡风光,把三峡的雄奇秀逸尽收眼底。在初中地理教学课程结束时,教师还可以播放歌曲《满山红叶似彩霞》的MV,让学生对三峡的情感再次升华,引起强烈共鸣,同时接受一次环保和爱国教育。

通过视频教学,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并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这种利用影视资源进行教学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让他们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投入理学习活动中。

4、在课后练习中应用影视资源

课后练习过程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后练习一般是为强化学生理论知识服务的。初中生面临升入高中的压力,布置课后练习或者课后作业虽然强化了初中生的理论知识,但是加大了学习负担。如何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是现阶段地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初中生课后练习过程中应用影视资源,可以缓解学习压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蕴含地理知识的电影和电视栏目,利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给学生普及地理知识,灌输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健康理念。比如《龙卷风》《地球大裂缝》《惊涛骇浪》《后天》《可可西里》等电影,都可以让学生在满足心理需求的同时掌握趣味性的地理知识,看到环境被破坏以后的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可怕局面。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一些与地理相关的电视节目,也能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开阔视野、开发思维,使学生对地理这门课程产生更大的兴趣。“探索·发现”是一档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完美结合的历史记录栏目,以严谨的态度去解释神奇的地理故事,探索神秘的历史踪迹,充分展示了自然地理与人文景观的发展规律和文化内涵,探究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人类自然文化遗产。《人与自然》着重于讴歌生命,介绍人与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内容,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对这些影视资源,教师要与初中地理教学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知识水平,规划好放映的时间、影片的时长,不能只是为了活跃气氛充当调味品。教师要做好问题构思,引导学生将影视资源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让他们的思维得以拓展,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教师对选择好的影视资源要提前试看,内容情节要能够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和影视片段,教师要加以解说,要有的放矢地观看。看完后要有讨论、总结的环节,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再一次的归纳加固,从而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当然,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影视资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的影视资源。这样不但能调动初中生选择、观看的兴趣,还能让他们感到被尊重的喜悦,提高教学效率。

5、结语

综上,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融入影视资源是地理教学的创新。教师利用影视资源,可以向学生呈现较为立体、形象的知识,让学生把学习地理知识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使影视资源教学成为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罗勤.浅谈影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4):163-164.

[2]戈婷.初中地理教学中影视资源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2):42.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构建 高效课堂 入手,使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进而满足初中地理教学需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初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现状研究 》

摘要:研究性学习与地理教学相辅相成,但是当前研究学习顺利开展面临一些障碍。本文对主要问题进行归纳 总结 ,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地理教学现状与对策

研究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是为了接受知识,而知识创新离不开研究。研究性学习可以将二者有机整合[1]。但目前学校 教育 中将学习与研究分离,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创新。这样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自然衰减。如果能在地理学习中加入研究性学习,则将极大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有助于学生 学习 方法 和能力全面提升,也有助于课程情感培养。

一、问题

目前研究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存在很多问题。调查研究并归纳梳理,发现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

1.课程未开设或开设不足

根据笔者对本区几所学校的调查发现,目前地理教学实施中主要存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已开设的存在开设课时不足,或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开设,或每周仅安排一两节课时等情况,未能针对单一学科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更不用说地理学科。

2.研究性学习指导不到位

由于大部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胜过能力培养,因此缺乏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指导。课堂由教师掌控,学生是受动者[2]。学生确定研究课题的方式不科学,且大部分课题由教材、学校或教师直接给出,尽管学生会从中挑选,却少了自主探索、选择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仅限于完成作业,忽视研究过程。

3.研究性学习评价方式不完善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或多或少地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研究结果评价未给予足够重视。学校忽视对教师指导工作的评价,这样学生对开展工作的程度与效果缺乏清醒认识,影响研究效果。

4.学习时间安排与会考时间安排存在矛盾

由于会考与地理研究性学习时间上的冲突,师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应付考试,同时时下盛行的主副科观念使地理学科不受重视,更不会重视研究性学习在地理中的应用。5.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资料、设备资源由于我区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比较落后,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也比较欠缺,导致学生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必要资料与设备缺乏,影响研究进度与效果。

二、对策

1.开齐开足地理研究性学习课程

由于升学压力,学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或者安排课时不足,加上初中阶段地理成绩不纳入录取总分评价,使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困难重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教育观念,认真督促检查学校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将任务落实到学校和教师个人。

2.科学指导、规范选题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是学生从教师统一制定的课题中选择,学生不能体验“发现问题”的过程。

3.完善评价过程与方式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完成情况如果未加以监督评价,则将对学生后续研究产生阻碍,严重影响学生研究主动性。学校不应一味强调应试教育,而应重视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不仅将其当做任务。确保评价至少具备过程与结果评价两部分,根据学生研究成果与既定目标进行对比评价,并可采取个人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

4.合理安排课时,优化教学流程

调查发现,有的学校为完成教学进度、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挤占研究性学习课程课时安排。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前存在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学校和教师都有责任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抽出相应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符合新课标理念,还贴合现代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3]。

5.培训师资、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力度

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没有受过研究性学习培训,也没有指导过研究性学习。很多师生认为开展研究学习所需的资料、设备及经费缺乏。由于电脑房开放时间有严格规定,限制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因此,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研究学习师资培训,购买开展活动必需的书籍、器材,定时开放电脑房。同时,学校应大力与周边社区、单位对接,为学生开展研究学习提供资源。目前,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开展还面临很多问题。但是,教师只要有梦想、有担当、勇于挑战,就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将有助于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研究性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6.

[2]林培英,陈澄.初中地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5.

[3]马明,等.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田.教育探索,2005(6):29-30.

《 初中地理教学效率提高方法探析 》

摘要:地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新课标课程对地理的要求从曾经的了解变为今天的理解和应用,使得地理教学内容增多。但是很教师的 教学方法 依然不能完全满足当今社会对学生地理知识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的地理教学效率成为了如今正在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效率;教学效率

一、研究背景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近年来,国家对初中地理的教学要求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状况也得到相应的改变。但是,有些学校的教学现状并不显得十分乐观,他们的教学方式依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初中生地理能力的要求。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地理能力得到相应的增强就显得迫在眉睫。

二、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充满好奇心,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很多初中学生并不了解地理,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不高,厌恶地理。这致使这些学生的地理成绩不够优异甚至跟不上平均水平,影响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二)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随着近年来新课标教育的推进,多数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要完成新课标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并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学生积极的 学习态度 和正确的 思维方式 。但是,依然有很多教师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他们的思想传统、陈旧,依然沿用曾经的传统方式授课,致使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影响了学生的成绩和发展。

(三)学生学习方法存在不足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优秀的学生应该具有正确的学习方式。在教育改革之后,很多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找到了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式。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缺陷。有些学生课上不认真听讲,在他们看来,书上的内容看懂记住就相当于学会了一切,可他们全然不知书本只不过的一种工具,上面的知识是不足够为学生培养出强大的地理思维能力的。也有一些学生课上听课了,课下却不完成作业,他们只注重课上的教师授课,不注意课下自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领悟。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恰当应用多媒体。

恰当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深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实际上是一门生动形象的学科,图形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教师应该以此为出发点,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备课时,在网上找一些相关的图片美景或小视频等,像导游一样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对这些地方充满向往。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一些贴合所讲内容的动画,更形象生动地引出课堂所需要讲解的内容。

2.提倡学生互助合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个方法就是组织学生互助合作。团队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之心。如果我们可以恰当运用他们这一点,通过互助合作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力思考,不断探索,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即将讲解“拉丁美洲”一课时,教师留作业让学生组成团队搜集相关于拉丁美洲的图片资料等,学生就会自己分工搜集不同方面的不同资料,激发他们对这个地区的学习兴趣。

3.适当应用游戏教学法。

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因为种种原因课堂上犯困或者走思等,这时,教师如果可以适时地制作出一些相关的游戏,就可以使学生清醒并且聚精会神地完成游戏,也更有助于教师的讲课。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两组学生进行猜国家游戏,一队人说出相关的风俗习惯、城市、种族等等,另一对人进行国家的猜测。这样既使学生课堂清醒、认真听讲,也能加强学生已学知识的温习,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如今的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应该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这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刻不容缓。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需要按步骤进行的,否则定会事半功倍。(1)充分了解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学习地理的规律,了解学生所做所想,认识到学生的疑惑和不足,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2)打造良好关系。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解答疑惑,了解学生所想,从自身出发,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给爱学的学生打造出一个优良的学习空间,也可以带动不爱学习的学生一起学习。这既有利于好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优异,也有利于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极大地帮助了所有学生的学习进步,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3.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初中地理是一门较为灵活的学科,授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而且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直观的教学手段。地理的研究内容很多时候都是直观、可观测的,因此,很多时候教师应该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丰富多彩性。

(2)生动、活泼的教学法。生动活泼的教学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深刻,提高教学效率。

(3)注重新旧知识点结合。采用结合新旧知识点的方法,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据知识点的温习和记忆。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这个科目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初中生尚处在成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不一定能够正确快速地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地帮助不同的学生,研究他们的不同之处,帮不同的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地理的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总结 经验 、不断摸索,寻找更好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为国家培养出具有一定地理能力的优秀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周慧.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J].地理教育,2005(1):35.

[2]叶汝坤.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229.

《 初中地理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探析 》

摘要:作为初中教师,在教师学生地理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在为国家培养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学校教育需要有创新意识,地理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方案就是创新教育的一种体现。体验式学习教学方案适应我国教育大环境,适合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并且学生在体验中可以强化自己的认知能力与思考能力。所以,初中地理体验式教学方案是顺应当前教育模式的一大热潮。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法

1地理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探究式学习是一个整体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探究

式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开放探究式学习活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联系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以及获取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式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的学习使学生对学习地理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地理实践能力。

2探究式学习的优点

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升每位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教学,因此,应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初中地理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从而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在实践活动中搜集资料、获得知识,提高了地理学习效率:

探究式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探究,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进而解决问题,从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知识,由于学生是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查资料或讨论得出的答案,所以更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发现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变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这样他们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我们的环境会产生如此严重的问题呢?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在阅览室、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从中获得了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增强了地理学习效率和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现象的原因和事物间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探究式学习构建的是一种开放的、促进自己发展的、创造能力的环境,提供了多条获取知识的机会。同时,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精神。

3怎样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到地理课堂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观念是很重要的。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指出学生学习的本质:“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过去,不少教师把教学的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这样做其实把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忽略掉了。因此,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应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做到与时俱进,这是把探究性学习引入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同时也要提高科研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合作者。依据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主要途径和设计要求,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初中地理教学,属于课堂探究。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需要通过提问、讨论、演示等途径完成,这些活动的设计要求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探究性提问: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而且大多数提问的是记忆型的问题,

探究性讨论:

探究性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这样会刺激学生萌发富有新意的联想,从而促进他们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发展,同时,探究性讨论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整体参与课堂。让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要他们重复教科书,参加讨论的学生,不必考虑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恰当,而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平等地参与其中。成功的探究性讨论,有赖于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题,恰当的指导和帮助。选择什么样的问题作为讨论的主题关系到讨论能否取得理想的结果。例如:在讲“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部分内容时,在对比分析基础上,说明区域内存在着自然、人文地理方面的不同,并根据材料讨论,归纳出主要地理差异,然后提出讨论题:请根据学过的内容,讨论时西北地区好还是青藏地区好,开展这种讨论题,事先要有充分准备,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了解西北和青藏的优势、劣势并存的客观性,这样的讨论学生比较感兴趣,收获颇多。

探究性演示:

演示也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探究途径,探究性演示应着眼于以归纳的方式进行,它是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容易引起学时思考、观察、分析并作出假设。另外,探究性演示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及教师的指导作用,但不能取代学生的演示.探究式学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探究式学习特别注重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教师培训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陈澄.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第一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3]朱雪梅.从新课程标准谈地理实验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年02期

有关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推荐:

1.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2.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3.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4. 有关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5.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6. 初一地理教学论文

7. 初中地理结业论文

8. 中学地理教育论文

初中地理论文参考文献名称

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上进行情境教学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上进行情境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对初中生来说,地理这门科目是很重要的,但其知识点存在一定的抽象性,需要记忆的内容也比较多。要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地理教师就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减少甚至杜绝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使用多种类型的新型教学模式来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最终达到提高效果的目的。情境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体会、掌握地理知识。本文主要针对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社会各个领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教师就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运用新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在使用情境教学法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践问题结合起来,使整个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系统化、具体化。

一、情境教学的优点

从定义的角度来分析情境教学,其实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造一些比较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点。情境教学具有比较高的使用价值。使用该方法传授相关知识点时,教师需要认识情境教学包含的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多媒体等,并有效融入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学好初中地理这门科目的一些比较枯燥、难懂的知识点,更直观、深刻地了解教师所教内容。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不断提高地理知识水平。[1]

二、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在如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已开始进入大数据时代。学生利用各种各样的软件,如QQ、微信、微博等所能获取的知识越来越多。如果教师不能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那么,即便使用了情境教学模式,原本枯燥又乏味的教学内容也还是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总而言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初中地理情境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的情况,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比如,在讲解地形地貌的有关知识时,教师通常只会用教材上的一些图片来辅助讲解。这会让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并产生视觉疲劳,最终的教学效果相对较差。甚至有部分教师连续好几年都使用同一个PPT来教学,PPT上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当然,除了情境模式单一之外,目前的初中地理课堂还存在课堂体验不足等问题。

三、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上进行情境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合理地进行综合教学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各个领域都采用了各种新技术。在教育领域,教师也可以应用这些新型的科学技术,将教材上的知识点变成另一种形式,便于学生了解和学习。例如,初一上学期人教版“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地球是如何运动的,掌握地球基本的运动规律,让学生清楚昼夜交替这种自然现象的原因,分析、比较太阳在二分二至日的照射情况。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看到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

(二)利用活动进行情境创设

利用活动来进行情境创设是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的一种情境教学方法,也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和兴趣的方式。比如,在教学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大小适中的球体或铁丝等多种材料来制作简单的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标注地球的赤道、南北回归线、两极及其他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将这个地球仪转动起来,模仿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这样,学生就可以轻松、愉快地学到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了。

(三)利用问题进行情境创设

其实,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并不是很成熟。初中阶段正是对其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最好阶段。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出现他们的脑海中。如果教师能在该阶段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他们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良好的培养。在情境教学中,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效率。很多初中生在学了部分地理知识后,会认为自己对这些知识已经完全掌握了。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创设情境,让他们掌握更全面的知识点,并发展自己的思维。[3]

当然,除了使用以上三种方法来进行地理情境教学之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还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新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将地理知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统一起来。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这门学科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涉及范围很广。教师必须认清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将情境教学模式融入课堂教学,将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化,将抽象的知识点化为具体使用问题情境的方法,或是创设活动情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五、参考文献

[1]田彩霞.情境教学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林区教学,2003(12):52-54.

[2]杨荔.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2013(18):37.

[3]刁佩芹.情境教学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4):124-125.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构建 高效课堂 入手,使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进而满足初中地理教学需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初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现状研究 》

摘要:研究性学习与地理教学相辅相成,但是当前研究学习顺利开展面临一些障碍。本文对主要问题进行归纳 总结 ,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地理教学现状与对策

研究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是为了接受知识,而知识创新离不开研究。研究性学习可以将二者有机整合[1]。但目前学校 教育 中将学习与研究分离,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创新。这样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自然衰减。如果能在地理学习中加入研究性学习,则将极大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有助于学生 学习 方法 和能力全面提升,也有助于课程情感培养。

一、问题

目前研究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存在很多问题。调查研究并归纳梳理,发现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

1.课程未开设或开设不足

根据笔者对本区几所学校的调查发现,目前地理教学实施中主要存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已开设的存在开设课时不足,或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开设,或每周仅安排一两节课时等情况,未能针对单一学科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更不用说地理学科。

2.研究性学习指导不到位

由于大部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胜过能力培养,因此缺乏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指导。课堂由教师掌控,学生是受动者[2]。学生确定研究课题的方式不科学,且大部分课题由教材、学校或教师直接给出,尽管学生会从中挑选,却少了自主探索、选择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仅限于完成作业,忽视研究过程。

3.研究性学习评价方式不完善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或多或少地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研究结果评价未给予足够重视。学校忽视对教师指导工作的评价,这样学生对开展工作的程度与效果缺乏清醒认识,影响研究效果。

4.学习时间安排与会考时间安排存在矛盾

由于会考与地理研究性学习时间上的冲突,师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应付考试,同时时下盛行的主副科观念使地理学科不受重视,更不会重视研究性学习在地理中的应用。5.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资料、设备资源由于我区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比较落后,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也比较欠缺,导致学生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必要资料与设备缺乏,影响研究进度与效果。

二、对策

1.开齐开足地理研究性学习课程

由于升学压力,学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或者安排课时不足,加上初中阶段地理成绩不纳入录取总分评价,使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困难重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教育观念,认真督促检查学校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将任务落实到学校和教师个人。

2.科学指导、规范选题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是学生从教师统一制定的课题中选择,学生不能体验“发现问题”的过程。

3.完善评价过程与方式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完成情况如果未加以监督评价,则将对学生后续研究产生阻碍,严重影响学生研究主动性。学校不应一味强调应试教育,而应重视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不仅将其当做任务。确保评价至少具备过程与结果评价两部分,根据学生研究成果与既定目标进行对比评价,并可采取个人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

4.合理安排课时,优化教学流程

调查发现,有的学校为完成教学进度、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挤占研究性学习课程课时安排。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前存在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学校和教师都有责任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抽出相应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符合新课标理念,还贴合现代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3]。

5.培训师资、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力度

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没有受过研究性学习培训,也没有指导过研究性学习。很多师生认为开展研究学习所需的资料、设备及经费缺乏。由于电脑房开放时间有严格规定,限制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因此,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研究学习师资培训,购买开展活动必需的书籍、器材,定时开放电脑房。同时,学校应大力与周边社区、单位对接,为学生开展研究学习提供资源。目前,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开展还面临很多问题。但是,教师只要有梦想、有担当、勇于挑战,就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将有助于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研究性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6.

[2]林培英,陈澄.初中地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5.

[3]马明,等.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田.教育探索,2005(6):29-30.

《 初中地理教学效率提高方法探析 》

摘要:地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新课标课程对地理的要求从曾经的了解变为今天的理解和应用,使得地理教学内容增多。但是很教师的 教学方法 依然不能完全满足当今社会对学生地理知识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的地理教学效率成为了如今正在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效率;教学效率

一、研究背景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近年来,国家对初中地理的教学要求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状况也得到相应的改变。但是,有些学校的教学现状并不显得十分乐观,他们的教学方式依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初中生地理能力的要求。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地理能力得到相应的增强就显得迫在眉睫。

二、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充满好奇心,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很多初中学生并不了解地理,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不高,厌恶地理。这致使这些学生的地理成绩不够优异甚至跟不上平均水平,影响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二)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随着近年来新课标教育的推进,多数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要完成新课标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并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学生积极的 学习态度 和正确的 思维方式 。但是,依然有很多教师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他们的思想传统、陈旧,依然沿用曾经的传统方式授课,致使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影响了学生的成绩和发展。

(三)学生学习方法存在不足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优秀的学生应该具有正确的学习方式。在教育改革之后,很多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找到了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式。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缺陷。有些学生课上不认真听讲,在他们看来,书上的内容看懂记住就相当于学会了一切,可他们全然不知书本只不过的一种工具,上面的知识是不足够为学生培养出强大的地理思维能力的。也有一些学生课上听课了,课下却不完成作业,他们只注重课上的教师授课,不注意课下自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领悟。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恰当应用多媒体。

恰当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深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实际上是一门生动形象的学科,图形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教师应该以此为出发点,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备课时,在网上找一些相关的图片美景或小视频等,像导游一样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对这些地方充满向往。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一些贴合所讲内容的动画,更形象生动地引出课堂所需要讲解的内容。

2.提倡学生互助合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个方法就是组织学生互助合作。团队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之心。如果我们可以恰当运用他们这一点,通过互助合作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力思考,不断探索,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即将讲解“拉丁美洲”一课时,教师留作业让学生组成团队搜集相关于拉丁美洲的图片资料等,学生就会自己分工搜集不同方面的不同资料,激发他们对这个地区的学习兴趣。

3.适当应用游戏教学法。

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因为种种原因课堂上犯困或者走思等,这时,教师如果可以适时地制作出一些相关的游戏,就可以使学生清醒并且聚精会神地完成游戏,也更有助于教师的讲课。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两组学生进行猜国家游戏,一队人说出相关的风俗习惯、城市、种族等等,另一对人进行国家的猜测。这样既使学生课堂清醒、认真听讲,也能加强学生已学知识的温习,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如今的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应该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这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刻不容缓。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需要按步骤进行的,否则定会事半功倍。(1)充分了解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学习地理的规律,了解学生所做所想,认识到学生的疑惑和不足,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2)打造良好关系。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解答疑惑,了解学生所想,从自身出发,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给爱学的学生打造出一个优良的学习空间,也可以带动不爱学习的学生一起学习。这既有利于好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优异,也有利于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极大地帮助了所有学生的学习进步,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3.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初中地理是一门较为灵活的学科,授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而且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直观的教学手段。地理的研究内容很多时候都是直观、可观测的,因此,很多时候教师应该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丰富多彩性。

(2)生动、活泼的教学法。生动活泼的教学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深刻,提高教学效率。

(3)注重新旧知识点结合。采用结合新旧知识点的方法,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据知识点的温习和记忆。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这个科目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初中生尚处在成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不一定能够正确快速地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地帮助不同的学生,研究他们的不同之处,帮不同的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地理的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总结 经验 、不断摸索,寻找更好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为国家培养出具有一定地理能力的优秀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周慧.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J].地理教育,2005(1):35.

[2]叶汝坤.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229.

《 初中地理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探析 》

摘要:作为初中教师,在教师学生地理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在为国家培养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学校教育需要有创新意识,地理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方案就是创新教育的一种体现。体验式学习教学方案适应我国教育大环境,适合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并且学生在体验中可以强化自己的认知能力与思考能力。所以,初中地理体验式教学方案是顺应当前教育模式的一大热潮。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法

1地理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探究式学习是一个整体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探究

式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开放探究式学习活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联系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以及获取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式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的学习使学生对学习地理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地理实践能力。

2探究式学习的优点

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升每位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教学,因此,应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初中地理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从而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在实践活动中搜集资料、获得知识,提高了地理学习效率:

探究式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探究,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进而解决问题,从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知识,由于学生是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查资料或讨论得出的答案,所以更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发现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变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这样他们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我们的环境会产生如此严重的问题呢?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在阅览室、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从中获得了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增强了地理学习效率和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现象的原因和事物间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探究式学习构建的是一种开放的、促进自己发展的、创造能力的环境,提供了多条获取知识的机会。同时,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精神。

3怎样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到地理课堂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观念是很重要的。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指出学生学习的本质:“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过去,不少教师把教学的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这样做其实把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忽略掉了。因此,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应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做到与时俱进,这是把探究性学习引入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同时也要提高科研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合作者。依据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主要途径和设计要求,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初中地理教学,属于课堂探究。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需要通过提问、讨论、演示等途径完成,这些活动的设计要求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探究性提问: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而且大多数提问的是记忆型的问题,

探究性讨论:

探究性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这样会刺激学生萌发富有新意的联想,从而促进他们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发展,同时,探究性讨论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整体参与课堂。让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要他们重复教科书,参加讨论的学生,不必考虑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恰当,而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平等地参与其中。成功的探究性讨论,有赖于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题,恰当的指导和帮助。选择什么样的问题作为讨论的主题关系到讨论能否取得理想的结果。例如:在讲“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部分内容时,在对比分析基础上,说明区域内存在着自然、人文地理方面的不同,并根据材料讨论,归纳出主要地理差异,然后提出讨论题:请根据学过的内容,讨论时西北地区好还是青藏地区好,开展这种讨论题,事先要有充分准备,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了解西北和青藏的优势、劣势并存的客观性,这样的讨论学生比较感兴趣,收获颇多。

探究性演示:

演示也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探究途径,探究性演示应着眼于以归纳的方式进行,它是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容易引起学时思考、观察、分析并作出假设。另外,探究性演示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及教师的指导作用,但不能取代学生的演示.探究式学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探究式学习特别注重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教师培训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陈澄.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第一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3]朱雪梅.从新课程标准谈地理实验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年02期

有关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推荐:

1.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2.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3.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4. 有关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5.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6. 初一地理教学论文

7. 初中地理结业论文

8. 中学地理教育论文

初中地理历史论文范文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求基础教育更加关注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1.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目的除了评价总结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所有组成部分外,还在于触发教师们的自我反省意识。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两点:第一,对教学模式的反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师照本宣科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课改的标准。以前的课堂上,教师讲课占课堂的百分之七十左右,等于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并没有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动学习,并没有完全汲取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长此以往,地理教学课堂模式逐渐僵化,教师渐渐失去自我反思的意识,课堂效率无法提高。所以,教师们应该从教学模式开始反思,改变旧的教学理念,积极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第二,对教案设计的反思。教案设计在初中教学中占有主导整个教学过程的地位,是把反思教学运用到课堂实践中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写教案的时候不仅要对自己之前设计的教案进行反思总结,而且要对比分析其他教师的教案,以此提高教案设计质量。

2.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有效形式

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并不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引导作用的学习活动。完成这项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配合默契,共同完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学生的中心地位,注意自己与学生之间是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听课,记笔记,做作业,要明确自己不仅充当教育者的角色,还要作为学生的朋友,多与他们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习地理时遇到的问题。初中生还处于对地理知识的启蒙阶段,必须以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带动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帮助他们发现地理的乐趣,从而打下牢固的地理基础,为进入高校的地理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及时在课堂上反思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课堂教学。教师要利用宝贵的四十五分钟时间抓住学习重点,给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初中地理的知识点比较系统,整合度较高。教师完全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将教材中涉及的地理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因此在课堂上进行的反思教学相当关键。教师应该在授课的时候时刻注意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对哪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比较容易接受哪种教学形式。例如在教授《海陆的变迁》一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并运用板块运动说明火山、地震带分布的规律。这堂课对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承接,那么教师应该反思在讲“大洲和大洋”时用的教学方法效果好不好,学生学习的兴趣高不高。比如在讲“大洲和大洋”时,教师通过给学生看地图的方式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发现学生上课的时候集中度不够高,课后掌握度并不好。那么在讲授《海陆变迁》时就可以换一种方式,用视讯展示的形式给学生讲解板块运动的过程。通过教师这样对课堂进行反思,就在短时间内及时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3.结语

初中地理是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阶段,是为学生进入更高学府进行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研究高效的教学法,时常运用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发现自身与学生的不足,及时加以改正,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只有科学地结合初中地理教学特点进行教学反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发现初中地理知识的乐趣,并把掌握的地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才能实现达到贯彻落实我国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新目标。

一、教学模式简介

课堂教学模式指的就是教师们在课堂上针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即圣人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在不同的课堂上,以及在对待不同的学生时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一书中,乔伊斯和韦尔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正规化或计划。”但是从某方面来说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将模式引入到教学理论中,只是希望能够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者教学理论下建立起各种型别的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或者结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指向性;2操作性;3完整性;4稳定性;5灵活性。

二、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设计都是有着一定的目标性,即是需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模式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教学模式起到更好的作用。例如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非洲》,其教学目标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1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征、主要河流、主要资源;2过程与方法,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学会通过对比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3情感,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树立起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师必须在明确这些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或者是套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教学模式才能够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教师们也才能够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需要注意对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

如今教学在很多时候已经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可以应用到教学中,例如多媒体。虽然这些先进的教学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将静态变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巨集观模拟,把巨集大场景作缩微处理,转瞬变为定格,化枯燥为生动。但是如过不注意,则极有可能形成喧宾夺主的效果,不仅仅是无法提高教学效果,还会形成反作用。因此在进行教学模式的构建的时候,需要考虑好如何应用这些先进的技术。

三需要注意灵活性,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如今,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教”,而还包括了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因此在构建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时,需要注意教学模式的灵活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主动的去“学”。为此,教学模式需要考虑到提升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思维。例如可以设定相应的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用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水资源》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表现在什么方面呢?水资源时间上分布不均,是否就可以说,在同一时间段内,就一定分布均匀,没有矛盾了呢?应该如何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现象呢?究竟应该是北方的“土老哥”南下去“打工”还是南方的“水兄弟”北上去支援呢?为什么?如今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这种现象又该如何解决呢?让学生们通过思考,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再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情况进行补充。这样做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分析,获取了答案,教师的补充使得他们的答案更加的准确合理,他们就会获得相应的喜悦感和成功感,同时还能不断的提升对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分析能力,以便于增强创新思维的敏捷性。

四需要考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得到协调发展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教学的过程并不仅仅是一种认知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情感的投入和交流的过程平等。”正因为如此,在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情感因素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构建出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念、行为”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教师必须要明白,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加强对课本知识以及其他技能的传授与培养,还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任何一个人都希望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肯定,能够与他人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尤其如此。为此,在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教材中挖掘出能够培养和感染学生情感的部分内容,并进行一定的加强与润色,让学生能够加大在学习上的情感投入,使学生们能够获得学习的积极情感,例如那绵延万里的万里长城、举世闻名的黄河壶口、有雪域之称的青藏高原、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等等,都能使学生产生崇敬、赞美喜悦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内容的以及我国的地理环境产生情趣和热爱。

例如在教学《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的《中国的人口》时,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等各方面的国情,对我国的人口特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并结合当下的一些时事,引导学生们对我国人口的特点以及人口增长后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的资料进行收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主题活动。同过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展示,会激发出他们的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求知欲望,他们会积极的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减缓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对策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就业压力?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的减轻人口增长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如资源紧缺等?”在课后,他们会更加积极的进行资料的搜寻,或是去图书馆查询相关的书籍,或是利用网路蒐集相关的资料。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将学生的情感因素考虑进去,能够更加容易的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正面情感,从而让他们更加积极的去学习地理知识,同时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

总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并不断的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改进,从而使得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的完善。这些都需要我们地理教师不断的进行探索。这里所讲的只是笔者的一些粗浅意见,供各位同行参考。

地理教学模式对地理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架起了地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地理论文 范文 一:学伴互助式地理教学分析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有优势。但时代在发展,学生在成长,如果教师及他(她)的 教学 方法 一成不变,就会使其劣势凸显出来,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势必要进行课改,但是改向何方,怎样改,有很多先锋已经进行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也有各种各样的效果。详细记录了在课改过程中的观念、做法、 反思 ,很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改;学伴互助;地理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常常是通过以下教学模式来进行的:(1)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被人们称为“满堂灌”或者叫“填鸭式” 教育 ,这种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是“满堂灌模式”的一种变形。这些教学模式有优势,但是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在传统与新兴的矛盾冲突中,学校领导站位高,思想新,提出了我校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义不容辞首当其冲进行课改。在我的地理课堂上,确定为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

课改首先是理念的改变,要改变传统的思想,确定以生为本的课堂。学生学习的地方过去叫学堂,现在叫学校,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定教,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要做好导的工作,定位应该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随机生成的课堂才是真实的、精彩的,有生命力的。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这是合作学习的优点,但是合作学习也存在弊端,人数较多的小组在进行学习和展示时,通常是一人做主角,其他人做配角。所以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选择两人为一个学伴小组。

二、学伴之间角色的定位

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是以两个人为一小组(特殊情况也可三个人组成小组),这两个人互为学伴,优势突出一些的被称为“学长”,成绩弱一些的被称作“学友”,他们之间是朋友、伙伴的关系,比起“师傅”和“徒弟”,学生的心理上舒服了很多。学伴的组合不是固定的,一个阶段以后会进行微调。

三、问题导学

(一)导学题的编制

1.导学题的设置具有指导性。初中的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引导,导学题则相当于这节课的脉络,把大块的课文分解为小的问题,将图片融入课文,引导学生顺着脉络,紧扣知识的重难点去分析去思考。

2.导学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具体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进行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要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

3.导学题的设置不能离开图。地理课堂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图多,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设置的导学题目也不能离开图,地图功能十分巨大,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4.导学题的设置要体现 学习方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这个培养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把学生养成“看到新知,联想旧知;应用已知,探究未知”,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了,在没有我们设置的导学题时,他们也能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这才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所以在设置导学题时,应更多地思考: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

(二)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在课堂上,先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然后出示导学题,使学生在自学课本时有一个抓手,在自学过程中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主学习,第二阶段是课改的中心,学友向学长汇报自学情况,学长指导学友。学长不会的内容可以与其他小组的学长交流,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巡视指导。自学结束,以学伴为单位进行展示,一般是学友回答问题,学长评价,学伴自己也可以根据情况而定谁来回答。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必再重复,教师根据巡视以及学生展示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重点知识师生交流完毕,一定要留出当堂训练的时间,巩固学习成果。

四、课堂评价

在学伴互助的课堂上,学长学友是一个学伴小组,他们共同学习,但展示的时候主要由学友来进行,学友展示的好,说明学长真正起到了帮助的作用,二者共同加分,如果学长单独回答展示,则没有学友得分高,这一点对于学友的激励是很大的。除了关注学伴们在展示时的表现,其实更重要的是注重学习过程中对学长学友的评价和鼓励,观察学伴之间是否和谐互助,否则还应进行调整。

五、效果初显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凸显出来:学生能够做到由被动地听老师讲转为主动的学,从旁观者变成了拓荒者;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了,有了展示自己的空间,从旁听者变成了演讲者;成绩不太理想的学友有了在课堂上表现、表达的机会,而这些原来都是被学长统领着;学长由回答问题的踊跃者,成为了小老师,有了质的变化,他们不仅能够完成课堂的学习内容,还得到了更高层次的锻炼。当然我的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在摸索与改进中,但是作为教师在经历了课改之后,有了对比,更加坚定了我将课改之路走下去的决心,放手也是一种爱,我甘愿做他们的铺路石,送他们走向更远的前方,而不仅仅是教给他们如何去应付考试。

参考文献:

[1]__刚.我们的课改.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4.

[2]范志国.初中地理教学评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3]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2.

地理论文范文二: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研究

摘要: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初中地理主要就是让学生对自然环境以及一些人体和自然规律进行认知学习,所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地理学习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抽象,一些学生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无法融入到地理学习中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了乡土地理的元素。所谓乡土地理也就是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学习。

一、结合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比不上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先要让学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结合自身熟知的事物进行学习。由于自身对于乡土地理比较熟悉,所以从心理上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加上乡土地理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真实感知到的,能够看见和感受到的事物,更会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和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地势和地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乡土地理开展教学,提问“在自己家的附近都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是小的时候最喜欢去的”。一些学生可能会说“山坡上,因为张家口的山还算是比较多的,所以家附近的小山就成了小伙伴玩乐的地方。”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张家口的山比较多呢?”学生可能就想到与地理相关的丘陵地形,联系张家口的实际情况,能够感受到地形对于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推广开去,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地区,不同的地形对于当地的人们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让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想要知道其他地区人们生活的地形环境是怎样的,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乡土地理,进行德育素质教育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地理知识和自身的生活有着遥远的距离感,因此学习的兴致并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融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家乡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有清晰的了解,在学习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内容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由于每个学生对于家乡都会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对于家乡发生的变化也会格外关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以乡土地理作为学习的载体,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神奇魅力,通过一些真实事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北农村地区的环境以及土壤比较适合棉花、辣椒等作物的生长,所以当地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这些农作物的 种植 ,取得了很好的收益,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引进了五彩棉花的种植,更是使得农业种植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样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同时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为自己的家乡开发一些新的农业作物,以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表达自身对家乡的热爱。

三、开展乡土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和感受地理知识,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探究,涉及到人文、地理知识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分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探索的同时,能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其中包括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学习,如果根据教材进行笼统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乡土实践,对当地的土壤状况以及水利资源状况等进行实际的分析调查,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当地的土壤、水资源进行取样调查,通过实际的学习分析 总结 当地的资源状况。从本土地区的资源状况着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这样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融入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对熟知的事物进行分析理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

[3]陈雪梅.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4(17).

地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大学地理论文范文

2. 大学地理论文

3. 地理教育论文

4.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5. 地理调查报告范文3篇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论文范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详细阐述影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对地理教学的优化改革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影视资源;初中地理;自主学习

1、前言

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是一种创新之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地理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并利用课堂导入、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等环节发挥影视资源的作用,用影视资源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在课堂导入中运用影视资源

课堂导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可以为之后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导入中运用影视资源,需要地理教师选择合适的素材,使影视资料具有合理性和趣味性,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选择的影视资源需要建立在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不能单单以提高学生兴趣为重点,而要综合考虑初中地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当然,选择的影视资源还需要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化的地理知识的魅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影视资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早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习惯,在认识、感知事物时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因此,教师赋予学生选择影视资源的权利,无疑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初中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影视资源,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锻炼思考和动手的能力。

如在讲解“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日本地震灾害纪录片,让学生观察日本爆发地震的直观信息,了解地震的破坏程度。

教师:知道日本在哪个大洲,经纬度是多少吗?

学生:日本与中国一样在亚洲,在北纬°~45°,东经125°~145°之间。

教师: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学生:日本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的挤压碰撞,因此多火山和地震。

教师:在观看视频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个岛国——日本。

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导入,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回答和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在相对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会逐渐建立信心,增添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影视资源

地理知识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教师如果单纯地按照初中地理教学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既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让他们完全理解和掌握本堂课所讲的知识。为了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把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形象,而影视资源的运用正解决了现阶段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影视资源,改变了传统地理课堂教学的方式,人性化和多元化更为突出,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利用影视资源进行课堂教学,需要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指导学生在观看影视资源时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并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还需要合理掌控“引导”与“探索”的比例,多给予学生探索的机会和权利,让学生在探索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赋予学生权利的同时要降低自己指导的比重,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应有的帮助,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肆意想象和实践,也不能手把手教学,扼杀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如在讲解“长江三峡”时,教师可以选用中央台大型纪录片《话说长江》和关于三峡自然地理介绍的纪录片《三峡风光》。为了渲染气氛,可以先放一段音乐《长江之歌》,让学生在“你从雪山走来”的歌声中领略长江的风采,感受长江雄伟磅礴的气势。然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纪录片中节选一段,让影片带领学生领略三峡风光,把三峡的雄奇秀逸尽收眼底。在初中地理教学课程结束时,教师还可以播放歌曲《满山红叶似彩霞》的MV,让学生对三峡的情感再次升华,引起强烈共鸣,同时接受一次环保和爱国教育。

通过视频教学,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并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这种利用影视资源进行教学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让他们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投入理学习活动中。

4、在课后练习中应用影视资源

课后练习过程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后练习一般是为强化学生理论知识服务的。初中生面临升入高中的压力,布置课后练习或者课后作业虽然强化了初中生的理论知识,但是加大了学习负担。如何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是现阶段地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初中生课后练习过程中应用影视资源,可以缓解学习压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蕴含地理知识的电影和电视栏目,利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给学生普及地理知识,灌输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健康理念。比如《龙卷风》《地球大裂缝》《惊涛骇浪》《后天》《可可西里》等电影,都可以让学生在满足心理需求的同时掌握趣味性的地理知识,看到环境被破坏以后的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可怕局面。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一些与地理相关的电视节目,也能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开阔视野、开发思维,使学生对地理这门课程产生更大的兴趣。“探索·发现”是一档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完美结合的历史记录栏目,以严谨的态度去解释神奇的地理故事,探索神秘的历史踪迹,充分展示了自然地理与人文景观的发展规律和文化内涵,探究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人类自然文化遗产。《人与自然》着重于讴歌生命,介绍人与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内容,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对这些影视资源,教师要与初中地理教学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知识水平,规划好放映的时间、影片的时长,不能只是为了活跃气氛充当调味品。教师要做好问题构思,引导学生将影视资源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让他们的思维得以拓展,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教师对选择好的影视资源要提前试看,内容情节要能够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和影视片段,教师要加以解说,要有的放矢地观看。看完后要有讨论、总结的环节,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再一次的归纳加固,从而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当然,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影视资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的影视资源。这样不但能调动初中生选择、观看的兴趣,还能让他们感到被尊重的喜悦,提高教学效率。

5、结语

综上,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融入影视资源是地理教学的创新。教师利用影视资源,可以向学生呈现较为立体、形象的知识,让学生把学习地理知识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使影视资源教学成为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罗勤.浅谈影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4):163-164.

[2]戈婷.初中地理教学中影视资源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2):42.

初中地理论文1500

节约用水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母亲。她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她为我们提供的各种资源都是有限的,包括水资源。 水,是生命之源。现在,人们的节水意识还没有提高,要是人们再不节约用水,那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那是一个不堪设想、毫无生机的世界,仿佛回到了十个太阳的远古时代中。波澜壮阔的大海、举世闻名的长江、水平如镜的西湖、欢腾跳跃的小河,都是由水组成的。要是没有了它们:首先,天空中那洁白的云朵将会消失,天空也不会降雨,因为无法进行水循环。天空不降雨,农民们的庄稼生长所需的水分与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从何而来?而且,人们日常生活的饮水问题也无法解决。人超过四天不喝水,就会死亡。那么到时人类就会在地球上灭绝。不止人类,还有动物也会灭绝;土地会干裂成一块一块的;还有…… 天啊!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由此可见,没有了水,也就没有了人类,我们不珍惜水资源,就是在毁灭自己。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这句话看似简单,意义却十分重大。众所周知,这个世界上约有八十多个国家,二十一亿人民,有些国家已经面临了缺水问题,我们中国也是其中之一。我国北方好多城市都已经严重缺水:天津、西安、太原、济南,甚至上海的用水都已成了问题,农业用水问题也很严重,黄河断流每年长达一百多天。但是好多人还没有自觉节水意识,不但见了浪费水的现象不管不问,而且自己在生活中也大量浪费水。 要怎么样才能节约用水呢?第一,大家看到水龙头没关或者没拧紧,要立即上前把水龙头关好;第二,洗澡时,要用淋浴,不要用盆浴;第三,洗脸水和洗脚水也可以二次利用,再拿来用于拖地、浇花等。只要照以上所说的那样做,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水了。当然,节约用水还有许多“法宝”,要靠大家自己去发掘,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节水小能手”吧!水是生命的摇篮,是工业的血液,还是农业的血脉。我们决不能浪费水,节约用水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坐起。否则,这个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我们的眼泪。让我们拉起手来,一同加入节约用水的行列吧!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水看上去是那样的普通,普通得让人须臾不可缺少而又随时可以忘记。人们只是在渴了的时候想到喝水,而对于水的本身关心得很少甚至从未关心过。 水,是生命之源,是任何物质都不可替代的。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更谈不上什么文明和发展。当前,由于世界人口的剧增、人类的过度索取和浪费,以及工业污染等原因,世界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尽管水资源总储量达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中国养活着世界1/4的人口,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占水量的1/4,被列为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专家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30年达到16亿的高峰,再加上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到那时,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 侧耳倾听,淮河在呐喊,黄河在哭泣,长江在叹息……水污染像一种持久的顽疾折磨着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水库……水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呼吁人类关注水污染,节约水资源,联合国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呼唤着地球儿女要珍惜每一滴水。 国家人均日用水量;夏天冲个凉水澡所用的水相当于缺水国家几十个人的日用水量;当水龙头没有拧紧,一个晚上流失的水相当于非洲或亚洲缺水地区一个村庄的居民日饮用水总量!由此可见,节约用水是多么的重要。 水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对水资源的认识,自觉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同学们,做一名环保小卫士吧!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随时注意拧紧水龙头,做清洁时节约用水,在生活中与浪费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行为做斗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 目前,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淡水资源缺乏的环境中,有资料表明,我国现有淡水万亿吨,而每排放一吨废水,就会污染8吨淡水,如果每年的废水排放量为5亿吨,那么我国的淡水只能维持700年,记得有一句保护淡水资源的公益广告词是这样写的:“保护水资源,珍惜生命,不要让水生物哭泣”。

1、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对人类威胁较大的气体,世界每年的排放量达6亿多吨……;估计到下个世纪中叶,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临着沙漠化的危险,每年有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胁着60多个国家……”看见这一组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朋友,你有何感想?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不是吗?从2300万年前到1800万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现到现在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人类从未停止过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也是“有求必应”,这更滋长了人类的贪欲。他们在地球上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排污排废……。于是,曾经山青水秀,一片蔚蓝的地球母亲望去已是满目疮痍,污烟瘴气。这怎不叫人寒心呢? 至此,人类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依然我行我素,以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来换取经济的发展,举一个最近的例子: 我市的木兰溪,在50年代初本是一条清澈见底,鱼虾成群的河流,处处可见嬉水的孩童和淘米洗菜的妇女,但是近年,由于溪上游的木兰糖厂等工厂不重视环保和对污水的正确处理,任意地排放废水废渣,致使木兰溪水质变坏,鱼虾绝迹。望着溪面上漂浮着黑色的泡沫和死鸡,死鸭,还有谁敢下河游泳,用河水洗衣作饭呢?河两岸的农民因用了污染的水灌溉庄稼,使庄稼减产……。农民曾多次要求县里主管部门解决污染问题,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拖了下来。 木兰溪中的泡沫及牲畜尸体,不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吗?溪中绝迹的鱼虾何日再归来? 当然环境问题还不只这些,如世界八大公害,日本的水俣病,痛痛病等等无一不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无知而自掘坟墓。的确,环境问题无时不刻地困绕着整个世界。然而,这一出出悲剧又是谁一手导演的呢?是人类。当灾难再度落到了人类自己身上,到了大自然对人类无休止报复时,人类终于觉醒了,明白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类如果想征服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对于改造自然理应慎之又慎,又要大刀阔斧,勇于实践和改良,才能控制自然,使自身利益与自然协调发展。 面对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绝不能重蹈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先污染,后治理”是十分不明智的选择,其治理的代价很高。我们既要加速发展,摆脱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制约,又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来保护环境。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倡导同学们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建议叔叔阿姨们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为保护环境,造福后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论文范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详细阐述影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对地理教学的优化改革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影视资源;初中地理;自主学习

1、前言

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是一种创新之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地理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并利用课堂导入、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等环节发挥影视资源的作用,用影视资源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在课堂导入中运用影视资源

课堂导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可以为之后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导入中运用影视资源,需要地理教师选择合适的素材,使影视资料具有合理性和趣味性,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选择的影视资源需要建立在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不能单单以提高学生兴趣为重点,而要综合考虑初中地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当然,选择的影视资源还需要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化的地理知识的魅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影视资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早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习惯,在认识、感知事物时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因此,教师赋予学生选择影视资源的权利,无疑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初中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影视资源,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锻炼思考和动手的能力。

如在讲解“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日本地震灾害纪录片,让学生观察日本爆发地震的直观信息,了解地震的破坏程度。

教师:知道日本在哪个大洲,经纬度是多少吗?

学生:日本与中国一样在亚洲,在北纬°~45°,东经125°~145°之间。

教师: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学生:日本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的挤压碰撞,因此多火山和地震。

教师:在观看视频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个岛国——日本。

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导入,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回答和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在相对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会逐渐建立信心,增添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影视资源

地理知识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教师如果单纯地按照初中地理教学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既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让他们完全理解和掌握本堂课所讲的知识。为了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把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形象,而影视资源的运用正解决了现阶段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影视资源,改变了传统地理课堂教学的方式,人性化和多元化更为突出,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利用影视资源进行课堂教学,需要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指导学生在观看影视资源时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并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还需要合理掌控“引导”与“探索”的比例,多给予学生探索的机会和权利,让学生在探索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赋予学生权利的同时要降低自己指导的比重,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应有的帮助,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肆意想象和实践,也不能手把手教学,扼杀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如在讲解“长江三峡”时,教师可以选用中央台大型纪录片《话说长江》和关于三峡自然地理介绍的纪录片《三峡风光》。为了渲染气氛,可以先放一段音乐《长江之歌》,让学生在“你从雪山走来”的歌声中领略长江的风采,感受长江雄伟磅礴的气势。然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纪录片中节选一段,让影片带领学生领略三峡风光,把三峡的雄奇秀逸尽收眼底。在初中地理教学课程结束时,教师还可以播放歌曲《满山红叶似彩霞》的MV,让学生对三峡的情感再次升华,引起强烈共鸣,同时接受一次环保和爱国教育。

通过视频教学,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并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这种利用影视资源进行教学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让他们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投入理学习活动中。

4、在课后练习中应用影视资源

课后练习过程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后练习一般是为强化学生理论知识服务的。初中生面临升入高中的压力,布置课后练习或者课后作业虽然强化了初中生的理论知识,但是加大了学习负担。如何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是现阶段地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初中生课后练习过程中应用影视资源,可以缓解学习压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蕴含地理知识的电影和电视栏目,利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给学生普及地理知识,灌输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健康理念。比如《龙卷风》《地球大裂缝》《惊涛骇浪》《后天》《可可西里》等电影,都可以让学生在满足心理需求的同时掌握趣味性的地理知识,看到环境被破坏以后的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可怕局面。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一些与地理相关的电视节目,也能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开阔视野、开发思维,使学生对地理这门课程产生更大的兴趣。“探索·发现”是一档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完美结合的历史记录栏目,以严谨的态度去解释神奇的地理故事,探索神秘的历史踪迹,充分展示了自然地理与人文景观的发展规律和文化内涵,探究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人类自然文化遗产。《人与自然》着重于讴歌生命,介绍人与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内容,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对这些影视资源,教师要与初中地理教学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知识水平,规划好放映的时间、影片的时长,不能只是为了活跃气氛充当调味品。教师要做好问题构思,引导学生将影视资源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让他们的思维得以拓展,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教师对选择好的影视资源要提前试看,内容情节要能够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和影视片段,教师要加以解说,要有的放矢地观看。看完后要有讨论、总结的环节,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再一次的归纳加固,从而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当然,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影视资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的影视资源。这样不但能调动初中生选择、观看的兴趣,还能让他们感到被尊重的喜悦,提高教学效率。

5、结语

综上,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融入影视资源是地理教学的创新。教师利用影视资源,可以向学生呈现较为立体、形象的知识,让学生把学习地理知识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使影视资源教学成为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罗勤.浅谈影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4):163-164.

[2]戈婷.初中地理教学中影视资源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2):42.

地球表面约有70%以上被水覆盖,其余约占地球表面30%的陆地也有水存在,地球上总水量为亿立方千米,其中比较容易开发利用的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最密切的湖泊,河流和浅层地下淡水资源,只占淡水总量的,为万亿立方米,还不到全球总储量的万分之一。在这种全球水资源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我国已脱不了厄运。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使得本来水资源丰富的大国人均拥有水量明显不足,人均值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面对中国严峻的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中国更加令人棘手的是水污染,这更加剧了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1.何谓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是指天然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水污染一般是指水中污染物数量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污染物数量达到了破坏水的原有用途的程度;污染物含量已超过水中该物质的本底值,从而影响水的用途。 2.水污染的类型 按照水的存在形式划分,可由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按污染物属性划分可有物理水污染、化学水污染;按水域分类则有河流污染、湖泊污染、水库污染和海洋污染等;按污染物分可有金属污染、酸碱污染、有机污染、热污染等。在这里只举几类作讨论。 金属污染 金属污染是指污染水体的重金属,主要是汞、镉、铅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元素,也包括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这里简单介绍以下几种重要毒性重金属的危害。 汞污染及其危害 汞污染主要来自化工厂、氯碱厂、农药厂、冶炼厂和汞仪表等工厂排出的废水。金属汞形式的汞毒性不是很大,大多数汞能通过消化道而不被吸收。汞及其化合物对植物的叶、芽和花瓣均造成伤害,可是鸟类的繁殖功能下降严重的可导致鸟类死亡,可损害人体内酶的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造成致畸和遗传性危害,可以使人患水俣病、肝炎和血尿等。汞及其化合物也能通过胎盘使胎儿发生先天性汞中毒,亦通过母乳使婴儿中毒,使他们发育不良,智力低下,畸形甚至脑瘫痪。 铅及其化合物的危害 铅能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地进行,使农作物产量下降。铅又能损害人和动物肝脏和心脏,使发育变得迟缓,使头部肌肉、关节、脾、骨髓和神经系统患病,严重时可导致动物和人死亡。 砷及其化合物的危害 砷能使植物改变颜色,使叶片枯萎,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他又能破坏动物和人体酶功能,引起神经系统和毛细血管发生器性质病变,使动物和人患癌症。 酸碱污染 酸碱污染是指水体中酸碱浓度异常的一种水污染现象。天然水的PH为 ~,当PH值小于或大于时表示水体受到了酸碱类污染。水中酸性物质主要来自制酸厂,化工厂,粘胶纤维厂,酸洗车间等含酸污水以及矿山排水和酸雨等。水中碱性物质主要来自制浆厂,造纸厂,制碱厂,印刷厂,制革厂和炼油厂等碱性物质的废水。当水体PH小于或大于时,水中微生物的生长就会受到抵制。酸碱污染会使水的含盐量增加,对工业,农业,渔业和生活用水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酸碱污染还会腐蚀船只,桥梁及其他水上建筑。 有机污染 水中所含有机物种类繁多。 耗氧有机物 耗氧有机物可引起水体融氧含量大幅度下降。水中有机物大多数能够被微生物分解和利用,这类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水中溶解氧,故称为耗氧污染物。溶解氧大幅下降是水体遭受有机物污染后的显著特征。大量需氧有机物进入水体,被好氧微生物分解,使水体溶解氧大幅下降,甚至造成缺氧状态,危害水体生物有时使鱼类大批死亡。溶解氧耗尽时,有机物即转入厌氧分解过程,其中产生甲烷、硫化氢、氨等还原性物质和恶臭使水质变坏。 难降解有机物 难降解有机物是指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难以被降解的有机物,其大多数为人工合成化学品,其特点是在水中能长期稳定存留在食物链之中进行生化积累,其中一部分化合物即使在十分低含量下仍然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 3.水污染的防治对策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不仅可以增加水资源,而且可以减少污染水排放量,减轻水污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水的利用率。 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 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从整体上决定着全国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近年来我国农业节水工作有相当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入增加,二是研究推广新的节水灌溉设备和技术的力度大大增加。 据估算,如果科学发展节水农业,到2030年我国改革水的利用系数可达~,水分生产率可达到千克每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提高,按现状4000亿立方米计算,则可节水1200亿立方米,可增产亿吨粮食。 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 我国工业用水利用率不高,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我国沿海城市利用海水冷却已有60多年历史,但目前利用量并不大,相对浪费了大量水资源一般来讲,工业用水利用率愈高,节水投资就愈大,几乎呈指数递增。提高工业利用率最重要经济和财力的制约而无潜力可挖。我国已经把到2010年城市工业(不含电力)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作为我国工业用水利用率远期控制目标之一。 因地制宜发展污水处理技术 鉴于我国水资源紧缺,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平衡,加之各地在经济发展上的差异,在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上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在南方地区,根据水环境容量相对充沛的特点,应科学的利用大江大海的自然净化能力通过论证,在初级处理基础上发展城市污水排海排江工程。可以利用南方小河,小湖纵横交错的优势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适当发展一些氧化塘、氧化沟、氧化湖和脱氮除磷技术。 在北方和中部地区,水资源短缺是突出的矛盾,应以污水资源化为重点,发展污水资源的二次利用,多次利用,重复利用。以污水回用为目标,城市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设置应作相应调整并发展以二级生物处理为主的处理工艺。 在西部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发展改善生态的措施发展一些污水资源化技术和土地处理技术。 鉴于世界水资源短缺加上水污染严重的状况,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让这个地球变得更加美丽!!

初中生地理科技论文范文

地球是一片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这里记载着人类智慧的历代传承,记载着自然母亲哺育我们的点点滴滴,然而我们的家园却时有洪水、飓风、地震、沙尘暴等数不清的悲剧上演,这些自然灾害,夺走了生命,夺走了希望,夺走了一切的一切。和谐的生态环境随着人类日益先进的科技水平被打破,近50年来,我国每年由地震、旱涝、台风、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这些已经成为最难以抵挡的恐怖阴影,阴影下笼罩着死亡与犯罪,社会安全成为最令人头疼的问题。那么是否能依靠最具毁灭性却也最具创造性的科技水平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能力呢?我国的洪水灾害十分频繁,建国以来,我国发生过的较大洪水如下所述。1951年:辽河大水。辽宁、吉林两省受淹农田万h平方米,受灾人口万人,死亡3100多人。1954年:长江、淮河大水。长江中下游受淹农田317万hm2,受为人口1888万人,死亡3万余人。淮河全流域成灾农田万hm2。1858年:黄河大水。黄河花园口站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滩区和东平湖受淹。1963年:海河大水。海河南系发生特大洪水,受淹农田440万hm2,京广铁中中断。1975年:淮河在水。8月上旬淮河上游出现罕见的特大暴雨,河南省泌阳县林庄3天雨量达,位于暴雨中心地区的两座大型水库失事,河南省有820万人口,106万h平方米耕地遭受严重水灾,倒塌房屋560万间,死亡万人。1981年:长江上游大水。四川省138个县市受灾。1982年:黄河大水。1991年:淮河、太湖大水。淮河受淹耕地401万hm2,受灾人口5423万人,倒塌房屋196万间。1994年:西江大水。1995年:长江、辽河、松花江大水。该年长江川、湘、鄂、赣四省农田受淹成为万平方米,受为人口8526万人。东北辽、吉、黑三省农田受淹万hm2,受灾人口万人。1996年:珠江、长江、海河大水。该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洪涝灾害,一半以上省(区)严重受灾,全国有311个县以上城市进水,洪涝成灾面积万hm2,受灾人口亿人,直接经济损失亿元。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流域大水。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与此同时,成都震感强烈,成都市民在街上躲避。北京、上海、台湾均有震感,全国大半地区有明显震感,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绵阳市 11874人遇难,伤67579人德阳 德阳已遇难10341人绵竹 6730余人遇难,受伤31560余人 成都市 4156余人遇难 受伤17802人什邡 3510余人遇难、受伤31970余人 都江堰市 3060余人遇难、受伤3210余人阿坝州 2871余人遇难 24625人受伤 其中汶川县遇难2010人 广元 2586人遇难 21682人受伤其中青川县遇难2140余人彭州 870余人遇难、受伤3090余人 总计:汶川大地震已造成40075人遇难 247645人受伤据卫生部报告,受伤住院治疗人数累计52934人,已出院7979人,在医院里死亡3304人。 据中国地震局报告,截至19日13时,共监测到4级以上余震155次,其中5级以上24次,6级以上4次。 民政部报告,截至19日13时,全国共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款物亿元,其中捐款亿元,物资折款亿元。 截至18日21时,民政部、军队和各地民政部门共向灾区调运救灾帐篷万顶、棉被万床、棉衣万件、价值万元的食品和饮用水,以及价值万元的其他物资。地震.洪水.疫病都给我们带来了无比沉重的损失,如何在防灾减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各个国家都在用各种方式来预测灾害的形成.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对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工作,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生物水保防御体系、管理防护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田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全国已建立了25片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实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万多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先后确立了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辽河流域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但是,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仍然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1.管理缺乏综合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基本是以单一灾种为主、分部门管理的模式,各涉灾管理部门自成系统,各自为战。由于没有常设的综合管理机构,各灾种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联动,造成了许多弊端,如缺乏综合系统的法规、技术体系政策与全局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规划;缺少系统的、连续的防灾减灾思想指导,不利于部门之间协调;缺少综合性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技术系统;缺少专门为灾害救援的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伍;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防灾减灾科学技术体系;信息公开和交流渠道不顺畅;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学决策评估支持系统与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响防灾减灾实效。 2.投入不足 资金渠道单一 全国每年投入到防灾减灾科技研发和应用的经费十分有限,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设备购置、防灾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我国防灾减灾科研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防灾减灾科研具有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近期经济效益,很难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主动投入,造成防灾减灾科技发展和技术推广滞后。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广的中间环节与适合防灾减灾工作规律的运行机制,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一些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率不足10%,严重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 科技资源尚待优化配置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气象、地震、地质、环保等领域,由于缺乏宏观协调管理及传统的条块分割现状,一方面各领域主要关注本领域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研发工作主要局限于解决本领域存在的技术问题,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开发与应用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在基础地理信息、救灾设备和队伍建设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另一方面,仪器、设备、资料、数据等都由部门、单位甚至个人所有,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共用,资源条件不能系统整合形成高效、共享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无法形成合力和整体创新优势。 4.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缓慢 一是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发展与应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灾种的应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别较大,低水平重复研究较多;三是技术手段和装备落后,监测能力不强,短期预测预报能力还较低;四是缺乏各类灾害的科学评估模型和方法,灾害信息共享应用和评估的技术急需完善;五是对一些重大灾害的认识与防治技术,长期徘徊不前;六是现有科研结合国情实际不够密切,科技整体支撑能力有待提高等。 5. 防灾减灾高水平科技人才匮乏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专业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中,基层防灾减灾机构普遍缺少技术应用人才,与我国防灾减灾工作重点结合不密切,特别缺乏防灾减灾领域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工程技术应用人才。另外,研究经费、待遇等方面条件较差,影响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6. 科普宣教力度不够 缺乏统一的防灾减灾科普规划,没有固定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也缺乏经常性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使防灾减灾科普缺乏系统性、连续性,致使我国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防灾减灾意识的科普教育水平较低,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 以下是我对我国防灾减灾科技支撑的对策建议 1.建立统一综合的防灾减灾组织保障体系 设置统一的具有危机管理性质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大政方针做出决策,逐步实现从部门为主的单一灾种管理体制向政府和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综合应急管理体制转变。 加强科技主管部门与涉灾管理部门的协同,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多层次、分布式的协同管理职能和机制。 成立集合各灾种、各专业及相关管理部门专家的顾问团体;建立防灾减灾决策的专家咨询系统,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2. 完善防灾减灾科技进步政策与创新机制 制定科技支撑防灾减灾办法与政策,增加科技投入,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人才培养选拔等方面给予支持;将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工作计划,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在大中小各级学校教育中适当引入防灾减灾课程及读物。 建立高效、合理的防灾减灾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科技投入机制、成果转化机制、政策激励机制与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推广应用。 3. 多渠道增加对防灾减灾的科技投入 将防灾减灾发展所需投入纳入每年科技经费预算,按照一定的使用比例,支持研究开发工作、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参加国际交流等。并使防灾减灾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科技经费增长的总体水平。 建立社会防灾减灾基金,吸收企业、社会团体、公民及海外人士对防灾减灾的捐赠,按比例将部分基金用于科技投入。 用给予引导资金的方式,促进地方政府增加防灾减灾科技投入,引导技术开发机构与企业投资防灾减灾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4. 促进防灾减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借助全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整合全国各灾害管理部门的分类灾害信息资源,全天候运转监测网;以网络技术为纽带,积极推广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控系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建设覆盖至全国各乡村的主要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及网络技术,综合集成防灾减灾各单位上报的灾情信息,构建包括灾害应急响应、灾害信息分析、灾害救援决策、救援信息反馈等在内的防灾减灾技术及信息资源平台。 5.加强防灾减灾科技能力与科技队伍建设 通过科研体制改革和现代院所制度建设,进行课题制、首席专家负责制和科研经费预算等防灾减灾科技机构科研管理制度建设;鼓励科研与地方防灾减灾需要紧密结合,开展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和治理;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防灾减灾技术和装备,实现产业化;与管理部门合作,尝试推广先进的防灾减灾技术和管理方法,探索区域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模式;参与重点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试验示范区建设。 在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大力培训一线工作的防灾减灾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改善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通过科研项目、激励措施、分配制度、考核选拔等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培育有竞争力的研究群体,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培养防灾减灾后备人才,逐步在我国高校中开办防灾减灾专业教育。 6. 加强国内外防灾减灾科技交流与合作 鼓励防灾减灾科研机构、管理部门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获得先进的应用技术及管理经验,追踪最新技术。在跨国、跨区域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中,政府应积极协调,为项目实施提供帮助和保障。5月12日,一场突然的地震,瞬间倾覆了学校、医院、家乡……面对自然灾害,人类就愈发显得渺小,这突如其来的一切,抨击着我们无济于事的防备,是不是灾难意识还不够呢?地震是我们无法改变的, 那么,沙尘暴,这个有着自然灾害之称的毁灭性灾难,如果人类不会那样疯狂地砍伐树木,破坏地皮,沙尘是不是就永远被隔绝在了炽热的沙漠中呢?还有那黄河,华夏儿女的母亲河,人类无节制地开垦放牧,泥沙每年滚滚流进黄河,让我们甚至不敢去幻想这样浑浊的黄河或许在很久以前,清澈如一双赤子的眸……朋友啊,你是否知道,在那所谓的自然灾害的名义下,真正的毁灭来源与人类这一颗贪婪的心啊!!屠杀珍惜动物,破坏生态平衡中的一个纽带,最终受害者,是自己!!面对树木,木材商的眼里写着无休止的欲望,殊不知再贱价的木料,也要历经十载的岁月啊……你们知道吗,在孩子天真的口中,那“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谚语已变成了“前人砍树,后人遭殃”这般的无奈与不堪入目啊。了解自己的处境吗?对自己的行为能负责吗?明白人与自然间,不是相互依存即是相互践踏的关系吗?自然是被动的,它以被人类破坏的生态来报复,其实是为了这些不会居安思危的人能快点清醒啊!!不要让公益广告中的预言成为现实,我相信只要从自己做起,不是说空话而是付诸行动,那最后一滴水,必将是上天感动的泪。 目前,保护环境是当务之急,学习有关各种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更是迫在眉睫,我们要留心观察周围的自然变异现象,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的自然现象,也不必惊恐,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专业部门会为我们做出权威判断。灾害一旦发生,首先应该发扬大无畏精神,号召群众,组织大家和个人自卫。同时也要学习一定的医救知识,准备必备药品,在灾害期间,医疗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自救并救助他人。 虽然灾害的发生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我相信,不再受破坏与践踏的自然将会为我们带来一个美好和谐的生态,爱这我们赖以生存的家乡吧,它是我们最初和最后的伊甸园。

家乡遭受的自然灾害实例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为地震、农业气象灾害和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地震是最严重的灾害,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营口地区发生的级强烈地震即为一例。地震发生在人烟稠密、工业发达地区,虽经我国地震工作部门对这次地震作了预报,当地采取了有力的防灾措施.极大地减轻了地震所造成的人身伤亡。但房屋建筑和其他工程却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失。这次地震所出现的沙土液化区,其面积就达3千平方公里.沙土液化造成河岸滑坡、桥梁破坏、排酒站倾斜以及地下管道弯曲等许多严重灾害。其中下辽河油田与农田的破坏比较突出。 中国东北地区其他自然灾害最突出的是1987年大兴安岭地区所发生的森林火灾.这次火灾所造成的过火面积为101万公顷.森林损失为70万公顷,合林木3000万立方米以上,受灾人数5.6万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元(不含林木损失)。 除上述灾害外,辽宁、吉林及黑龙江等地尚有早涝、夏季冷害、冰霜等气象灾害和恶性杂草的危害。自然灾害及其防治(1)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 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对人类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干旱、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 生产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和的安全。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说明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并了解对该灾害的监测和防治措施。 以洪灾为例 ①.洪灾的形成原因 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阻塞河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自然或认为原因导致的堤坝溃决;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河道的排水速度;人类不确当的经济活动等。 ②.洪灾的危害 直接损失:工业、农业的财产损失;人畜的伤亡;瘟疫和传染病的暴发等 间接损失: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生活秩序混乱等 ③.洪灾的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排洪速度;开辟分洪区,降低洪水水位等。 非工程措施: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严格控制滥砍乱伐,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等。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气候脆弱区”之一,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的观测事实已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直接危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因此,我认为,现在应该非常重视防灾减灾的问题。在防灾减灾中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向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 气象灾害是可以有较长预警时效、较高预测预报准确率的一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采用与推广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科技水平。 政府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庄”行动,使最基层的社区居民、广大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社会弱势群体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减灾目的。防灾减灾需要从娃娃抓起,把灾害、灾害应急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 有关部门应编写自然灾害防御宣传手册与宣传材料,广泛宣传与普及灾害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与自救能力。 会公众要充分认识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类预警信息含义,在收到灾害预警信息时,根据不同预警信息、不同的预警级别,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需要建立广泛、畅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街区显示屏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预警信息,重要预警信息在电视节目中能即时插播和滚动播出。有关部门能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有效时间内到达有效用户手中,使他们有机会采取有效防御措施,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自然灾害风险指未来若干年内可能达到的灾害程度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开展灾害风险调查、分析与评估,了解特定地区、不同灾种的发生规律,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对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短期和长期变化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行动,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减少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包括灾情监测与识别、确定自然灾害分级和评定标准、建立灾害信息系统和评估模式、灾害风险评价与对策等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求基础教育更加关注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1.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目的除了评价总结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所有组成部分外,还在于触发教师们的自我反省意识。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两点:第一,对教学模式的反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师照本宣科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课改的标准。以前的课堂上,教师讲课占课堂的百分之七十左右,等于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并没有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动学习,并没有完全汲取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长此以往,地理教学课堂模式逐渐僵化,教师渐渐失去自我反思的意识,课堂效率无法提高。所以,教师们应该从教学模式开始反思,改变旧的教学理念,积极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第二,对教案设计的反思。教案设计在初中教学中占有主导整个教学过程的地位,是把反思教学运用到课堂实践中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写教案的时候不仅要对自己之前设计的教案进行反思总结,而且要对比分析其他教师的教案,以此提高教案设计质量。

2.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有效形式

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并不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引导作用的学习活动。完成这项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配合默契,共同完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学生的中心地位,注意自己与学生之间是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听课,记笔记,做作业,要明确自己不仅充当教育者的角色,还要作为学生的朋友,多与他们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习地理时遇到的问题。初中生还处于对地理知识的启蒙阶段,必须以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带动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帮助他们发现地理的乐趣,从而打下牢固的地理基础,为进入高校的地理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及时在课堂上反思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课堂教学。教师要利用宝贵的四十五分钟时间抓住学习重点,给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初中地理的知识点比较系统,整合度较高。教师完全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将教材中涉及的地理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因此在课堂上进行的反思教学相当关键。教师应该在授课的时候时刻注意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对哪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比较容易接受哪种教学形式。例如在教授《海陆的变迁》一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并运用板块运动说明火山、地震带分布的规律。这堂课对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承接,那么教师应该反思在讲“大洲和大洋”时用的教学方法效果好不好,学生学习的兴趣高不高。比如在讲“大洲和大洋”时,教师通过给学生看地图的方式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发现学生上课的时候集中度不够高,课后掌握度并不好。那么在讲授《海陆变迁》时就可以换一种方式,用视讯展示的形式给学生讲解板块运动的过程。通过教师这样对课堂进行反思,就在短时间内及时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3.结语

初中地理是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阶段,是为学生进入更高学府进行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研究高效的教学法,时常运用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发现自身与学生的不足,及时加以改正,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只有科学地结合初中地理教学特点进行教学反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发现初中地理知识的乐趣,并把掌握的地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才能实现达到贯彻落实我国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新目标。

一、教学模式简介

课堂教学模式指的就是教师们在课堂上针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即圣人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在不同的课堂上,以及在对待不同的学生时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一书中,乔伊斯和韦尔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正规化或计划。”但是从某方面来说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将模式引入到教学理论中,只是希望能够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者教学理论下建立起各种型别的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或者结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指向性;2操作性;3完整性;4稳定性;5灵活性。

二、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设计都是有着一定的目标性,即是需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模式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教学模式起到更好的作用。例如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非洲》,其教学目标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1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征、主要河流、主要资源;2过程与方法,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学会通过对比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3情感,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树立起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师必须在明确这些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或者是套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教学模式才能够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教师们也才能够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需要注意对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

如今教学在很多时候已经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可以应用到教学中,例如多媒体。虽然这些先进的教学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将静态变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巨集观模拟,把巨集大场景作缩微处理,转瞬变为定格,化枯燥为生动。但是如过不注意,则极有可能形成喧宾夺主的效果,不仅仅是无法提高教学效果,还会形成反作用。因此在进行教学模式的构建的时候,需要考虑好如何应用这些先进的技术。

三需要注意灵活性,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如今,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教”,而还包括了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因此在构建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时,需要注意教学模式的灵活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主动的去“学”。为此,教学模式需要考虑到提升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思维。例如可以设定相应的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用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水资源》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表现在什么方面呢?水资源时间上分布不均,是否就可以说,在同一时间段内,就一定分布均匀,没有矛盾了呢?应该如何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现象呢?究竟应该是北方的“土老哥”南下去“打工”还是南方的“水兄弟”北上去支援呢?为什么?如今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这种现象又该如何解决呢?让学生们通过思考,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再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情况进行补充。这样做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分析,获取了答案,教师的补充使得他们的答案更加的准确合理,他们就会获得相应的喜悦感和成功感,同时还能不断的提升对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分析能力,以便于增强创新思维的敏捷性。

四需要考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得到协调发展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教学的过程并不仅仅是一种认知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情感的投入和交流的过程平等。”正因为如此,在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情感因素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构建出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念、行为”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教师必须要明白,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加强对课本知识以及其他技能的传授与培养,还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任何一个人都希望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肯定,能够与他人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尤其如此。为此,在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教材中挖掘出能够培养和感染学生情感的部分内容,并进行一定的加强与润色,让学生能够加大在学习上的情感投入,使学生们能够获得学习的积极情感,例如那绵延万里的万里长城、举世闻名的黄河壶口、有雪域之称的青藏高原、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等等,都能使学生产生崇敬、赞美喜悦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内容的以及我国的地理环境产生情趣和热爱。

例如在教学《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的《中国的人口》时,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等各方面的国情,对我国的人口特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并结合当下的一些时事,引导学生们对我国人口的特点以及人口增长后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的资料进行收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主题活动。同过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展示,会激发出他们的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求知欲望,他们会积极的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减缓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对策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就业压力?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的减轻人口增长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如资源紧缺等?”在课后,他们会更加积极的进行资料的搜寻,或是去图书馆查询相关的书籍,或是利用网路蒐集相关的资料。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将学生的情感因素考虑进去,能够更加容易的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正面情感,从而让他们更加积极的去学习地理知识,同时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

总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并不断的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改进,从而使得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的完善。这些都需要我们地理教师不断的进行探索。这里所讲的只是笔者的一些粗浅意见,供各位同行参考。

  • 索引序列
  •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参考
  • 初中地理论文参考文献名称
  • 初中地理历史论文范文
  • 初中地理论文1500
  • 初中生地理科技论文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