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情报理论与实践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期刊

发布时间:

情报理论与实践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是 最新的 2014版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算是 国家级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9版):图书情报类[2009年02月27日]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情报学报 4、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论坛 6、图书馆杂志 7、图书馆 8、情报科学 9、图书馆建设 10、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1、图书情报知识 12、情报资料工作: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学报 13、情报杂志 14、情报理论与实践 1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7、图书馆学研究 18、图书与情报 19、国家图书馆学刊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情报学报 4、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论坛 6、图书馆杂志 7、图书馆 8、情报科学 9、图书馆建设 10、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1、图书情报知识 12、情报资料工作: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学报 13、情报杂志 14、情报理论与实践 1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7、图书馆学研究 18、图书与情报 19、国家图书馆学刊

世界旅游杂志:以打造“中国唯一出境旅行品质读本”为目标的。除此之外,《世界》旅游杂志也是时尚类境外旅游指导刊物,每月一刊也会请不同的明星做客,分享旅游心得具体的情况,你可以百度一下:品 优 刊。看详细的情况

情报理论与实践期刊级别

世界旅游杂志:以打造“中国唯一出境旅行品质读本”为目标的。除此之外,《世界》旅游杂志也是时尚类境外旅游指导刊物,每月一刊也会请不同的明星做客,分享旅游心得具体的情况,你可以百度一下:品 优 刊。看详细的情况

G25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1.中国图书馆学报2.大学图书馆学报3.情报学报4.图书情报工作5.图书馆论坛6.图书馆7.图书馆建设8.图书馆杂志9.图书情报知识10.情报理论与实践11.情报科学12.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3.情报杂志14.情报资料工作15.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6.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7.图书馆学研究(分为:《图书馆学研究.理论版》和《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G27 档案事业1.档案学通讯2.档案学研究3.中国档案4.浙江档案5.档案与建设6.档案管理7.山西档案8.北京档案9.兰台世界 -----以上选自中国论文及第网

近五年是什么意思?近五年的出版的吗?还是近五年刚评比商的核心期刊?

第一:信息技术核心期刊

1.激光技术

光通信与光信息技术;光生物学与医学光子学、激光与光电子技术应用;简讯。包括激光器件、激光材料、非线性光学、超快光学、光通信、激光物理、激光测量与光传感技术、全息、光电对抗、信息光学、薄膜、集成光学与...

主管主办: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快捷分类:电子无线电电子学 信息科技

出版发行:四川  双月刊  A4

期刊刊号:1001-3806, 51-1125/TN

创刊时间:1971  影响因子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2.电子技术应用

《电子技术应用》由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六研究所主办,北大核心期刊,综合影响因子:。电子技术应用密切关注电子行业及信息技术发展势态,为电子科技行业服务。

主管主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

快捷分类:电子无线电电子学 信息科技

出版发行:北京  月刊  A4

期刊刊号:0258-7998, 11-2305/TN

创刊时间:1975  影响因子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3.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通信、电子和信息学科为特色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北大核心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刊登电子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

主管主办:江苏省教育厅  南京邮电大学

快捷分类:电子电信技术 信息科技

出版发行:江苏  双月刊  A4

期刊刊号:1673-5439, 32-1772/TN

创刊时间:1960  影响因子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4.外语电化教学

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外语电化教学主要面向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人员,旨在探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外语教学与外语研究,重点探索以外语教育技术为背景的外语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

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上海外国语大学

快捷分类:教育高等教育 社会科学II

出版发行:上海  双月刊  A4

期刊刊号:1001-5795, 31-1036/G4

创刊时间:1979  影响因子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5.情报理论与实践

《情报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与实践工作前沿性指导性学术刊物,CSSCI南大核心期刊,综合影响因子:。情报理论与实践报道国内外图书馆学情报学与信息技术发展动态。

主管主办: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一零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一0研究所

快捷分类:科学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 信息科技

出版发行:北京  月刊  A4

期刊刊号:1000-7490, 11-1762/G3

创刊时间:1964  影响因子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第二个:旅游业

1.旅游学刊

《旅游学刊》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旅游专业学术期刊,以推动旅游学术进步、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为办刊宗旨,注重研究的深入和新视角,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及时反...

主管主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快捷分类:文化旅游 经济与管理科学

出版发行:北京  月刊  A4

期刊刊号:1002-5006, 11-1120/K

创刊时间:1986  影响因子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2.旅游科学

《旅游科学》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旅游学术研究专业期刊,由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主办,双月刊,每年6期,双月末出版。本刊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学术内涵和朴实的编辑风格,注重旅游理论与应用...

主管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快捷分类:历史旅游 经济与管理科学

出版发行:上海  双月刊  A4

期刊刊号:1006-575X, 31-1693/K

创刊时间:1981  影响因子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其中逢单月集中刊登旅游学术成果,主要刊登: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旅游理论、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旅游产品与市场开发、旅游文化、旅游影响研究、会展经济、旅游目的地、业界之声、旅游政策与...

主管主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快捷分类:文学文史哲综合 哲学与人文科学

出版发行:北京  月刊  A4

期刊刊号:1003-6539, 11-2802/H

创刊时间:1979  影响因子

审稿时间:6-9个月

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核心期刊

4.林业经济问题

包括森林生态经济、森林旅游、生态旅游、森林资源人口承载力与劳动力转移、森林资源市场交易、木材与非木质林产品贸易、生态林业、社会林业、林业体制改革、林业政策法规、林业企业经营管理、林业会计、林业统计、...

主管主办:中国林业经济学会;福建农林大学  中国林业经济学会;福建农林大学

快捷分类:农业林业 农业科技

出版发行:福建  双月刊  A4

期刊刊号:1005-9709, 35-1060/F

创刊时间:1981年  影响因子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5.社会科学家

纪,适应新要求,突出旅游、经济、管理、政法的研究和成果的转化运用及对有一定成就的专家学者、商界赢家、政界要员的访谈录,增强可读性和实用性。 《社会科学家》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收录。

主管主办:中共桂林市委员会  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快捷分类:社会政治学 社会科学I

出版发行:广西  月刊  A4

期刊刊号:1002-3240, 45-1008/C

创刊时间:1986  影响因子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技术情报探索

情报理论与实践第4期期刊

这个范围问的有点过于宽泛了。而且期刊量会非常大。建议按照自己需求的期刊进行了解或者查找。

世界旅游杂志:以打造“中国唯一出境旅行品质读本”为目标的。除此之外,《世界》旅游杂志也是时尚类境外旅游指导刊物,每月一刊也会请不同的明星做客,分享旅游心得具体的情况,你可以百度一下:品 优 刊。看详细的情况

序号期刊名称主办单位通讯地址1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会,北京图书馆北京市文津街7号(100034)2图书情报工作中科院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市中关村科学院南路8号(100080)3大学图书馆学报全国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北京大学图书馆(100871)4情报学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复兴路15号(100038)5图书馆杂志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上海图书馆上海市淮海中路1555号(200031)6图书情报知识武汉大学图书馆情报学院武汉市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430072)7情报理论与实践中国国防科技大学信息学会等北京2413信箱10分箱(100081)8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市中关村科学院南路8号(100080)9情报资料工作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北京张自忠路3号(北京1122信箱)(100007)10图书馆湖南图书馆等长沙市韶山路38号(410011)11图书馆论坛广东图书馆学会等广州市文明路211号之一(510110)12图书与情报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兰州市滨河东路250号(730000)13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宁夏图书馆协作委员会等银川市新市区同心北路(750021)14情报科学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吉林工业大学情报科学研究所长春市人民大街142号(130022)1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天津市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学会天津市复康路15号天津图书馆A区(300191)16图书馆建设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黑龙江省图书馆哈尔滨市文昌街22号(150008)17情报杂志陕西省科技情报学会,陕西省科技信息研究所

北大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9版):图书情报类[2009年02月27日]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情报学报 4、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论坛 6、图书馆杂志 7、图书馆 8、情报科学 9、图书馆建设 10、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1、图书情报知识 12、情报资料工作: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学报 13、情报杂志 14、情报理论与实践 1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7、图书馆学研究 18、图书与情报 19、国家图书馆学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和情报杂志

这个得看你们单位的具体要求吧 ,核心杂志 不好发的

1.论专利引用行为……,《情报学报》,第1作者,2010(3),CSSCI源刊(A级刊)2.WARC格式对描述与组织网络……,《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第1作者,2010/7,CSSCI源刊3.网络报纸资源存档格式对比及……,《图书馆论坛》,第1作者,2010/4,CSSCI源刊4.论基于专利引文的科学—技术……,《情报理论与实践》,第1作者,2010/3,CSSCI源刊5.专利引文分析法与共词分析法……,《图书情报工作》,第1作者,2010/3,CSSCI源刊6.基于CWM的网络报纸元数据框架模型,《情报科学》,第2作者,2010/3,CSSCI源刊7.四川羌区图书馆震后重建方案……,《图书情报工作》,第1作者,2009/8,CSSCI源刊8.专利间引用关系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情报理论与实践》,第1作者,2009/7,CSSCI源刊9.数字式郭沫若文化资源长期保存保存问题探析,《天府新论》,第1作者,2009/5,CSSCI源刊10.四川地震受灾图书馆重建策略构思,《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第1作者,2009/3,CSSCI源刊11.数字资源收割工作的发展……,《图书情报工作》,第1作者,2009/4,CSSCI源刊12.企业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情报科学》,第1作者,2009/1,CSSCI源刊13.四种图情专业OA期刊的调查分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第1作者,2008/12,CSSCI源刊14.面向网络资源长期保存的收割工具……,《图书馆论坛》,第1作者,2008/6,CSSCI源刊15.新西兰图书馆与信息学硕士教育分析评价,《情报杂志》,第1作者,2008/5,CSSCI源刊16.从‘本体管理’的视角调查六种本体服务器,《现代情报》,第1作者,2008/5,北大核心刊17.论自然观与知识管理的相关性,《天府新论》,第1作者,2008/2,CSSCI源刊18.论科技档案的开放获取及实现形式,《情报科学》,第1作者,20008增刊19.OA原动力的科学社会学分析,第1作者,《情报杂志2008年刊》20.科学信息交流与技术信息交流的差异分析,第1作者,《情报杂志2008年刊》21.高校数字图书馆对其学位论文库……,《现代情报》,第1作者,2007/8,北大版核心刊22.数字图书馆资源格式选择分析,《情报理论与实践》,第1作者,2003/6,CSSCI源刊23.用apabi技术建设数字图书馆,《四川图书馆学报》,第1作者,2003/4,CSSCI源刊24.论有序度、信息化与经济管理,《情报杂志》,第1作者,2003/2,CSSCI源刊25.论经济的信息本质,《社会科学研究》,第1作者,1999/12,CSSCI源刊26.论图书馆学情报学方法论创新研究,《图书馆杂志》,第3作者,1999/7,CSSCI源刊27.非对称信息博弈论与经济管理方法,《情报理论与实践》,第1作者,1999/6,CSSCI源刊28.成都市经济信息系统的若干问题,《情报理论与实践》,第1作者,1999/4,CSSCI源刊29.用VSM设计合理的信息管理过程,《情报学报》,第1作者,1999/S130.分类检索过程对应读者思维过程的误差……,《图书馆》,第1作者,1998/8,CSSCI源刊31.论如何提高银行信息系统的费用效益比,《情报杂志》,第1作者,1998/2,CSSCI源刊32.Type Reader先进的扫描识别系统,《现代图书情报技术》,第1作者,1997/4,CSSCI源刊33.论CDEIS与成都市图书馆业的相关性,《四川图书馆学报》,第1作者,1997/134.《经济信息概论》,独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35.《电子商务教程》,参编,浦东电子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36.《基于素质教育和培养的信息管理教育》,参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37.《图书馆学情报学方法论基础与发展研究》,参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38.专利同被引聚类……,《图书情报工作》,第1作者,录用,CSSCI源刊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情报学报 4、大学图书馆学报5、图书馆杂志 6、图书馆论坛 7、图书馆 8、情报科学 9、图书馆建设10、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1、图书情报知识 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情报杂志 1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7、图书馆学研究 18、图书与情报 19、国家图书馆学刊

以下这些上正高都够了 副高就类似于河南图书馆学刊 就是各个省图书馆办的那种专刊两篇就够 要是综合性刊物就得四篇

情报理论与实践文章

不要版面费的就特别难 收版面费的相对简单 但是核心 都不简单

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CSSCI论文60余篇,5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CSSCI引用100余篇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厅软课题2项、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项目1项,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项、合肥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12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6部,参与出版著作1部。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发展及学科体系构建研究》(项目批号:06CTQ009)被国家社科基金委评审为良好等次。且被《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选介汇编》(第六辑)收录。 储节旺,刘伟.国外移动知识管理典型项目与体系结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18)储节旺,郭春侠.图书情报专业创业教育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13)储节旺,郭春侠. EXCEL实现共词分析的方法——以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知识管理研究为例[J]. 情报杂志. 2011(3): 45-49.储节旺,郭春侠. 知识管理学科兴起的基础及文献计量分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1(4): 15-20.储节旺,谈甄. 移动环境下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1(6): 19-22.储节旺,郭春侠. 共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EXCEL实现[J]. 情报科学. 2011(6): 931-934.储节旺,邓方云. 欧洲知识管理会议及启示[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1(8): 114-119.储节旺,郭春侠. 组织内个人知识共享的判别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J]. 情报杂志. 2011(10): 118-122.储节旺,郭春侠,邓方云. 知识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1(11): 1-5.储节旺,郭春侠. 企业应对危机的知识运行系统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2).储节旺,郭春侠. 企业危机管理与知识管理关联性的实证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0,(2).储节旺,闫士涛. 安徽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调查研究[J]. 安徽科技,2010,(5).储节旺,朱永,闫士涛. 关于我国知识管理首个国家标准的几点思考[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8).储节旺,郭春侠. 知识创新的信息保障研究[J]. 情报杂志,2006,(1).储节旺. 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领域、主要成就及未来趋势[J]. 情报资料工作,2006,(5).储节旺. 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发展与流派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07,(4).储节旺,周绍森,王文革.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与知识管理[J]. 广西金融研究,2007,(6).储节旺,郭春侠,朱永. 国内外知识管理教育发展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6).储节旺,郭春侠. 知识管理学科体系构建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6).储节旺. 公众科学素养的培育是科技创新的基础[J]. 安徽科技,2008,(7).储节旺,郭春侠. 应急型科技创新联盟的组织与管理--基于非典联合科技攻关的分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6).储节旺. 安徽崛起的人力资源开发对策[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储节旺,周绍森. 论高等学校的公共危机管理[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储节旺,周绍森. 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研究现状综析[J]. 江淮论坛,2005,(3).储节旺,周绍森. 商业银行的客户知识管理[J]. 农村金融研究,2005,(3).储节旺,谢阳群. 美国信息产业对新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7). 文献计量分析的知识管理学科范式研究(编号:10BTQ035)——国家社科基金.2010-2012。(主持)安徽省研究开发平台建设与管理体系研究(11020503028),安徽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主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安徽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以合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例(编号:2009sk053),安徽教育厅,2009。(主持)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问题及主要措施研究——安徽省科技厅软课题(08030503023),2008。(主持)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发展与学科体系构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06CTQ009,2006-2008。(主持)中部综合优势与安徽经济发展——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AHZSF03-04D01),2004-2005。(主持)主持的安徽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项目《“十二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研究项目成果于2011年12月2日在省政府第88次常务会议上获得通过,并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皖政办〔2011〕90号)发布。 专著:(1)企业应对危机的知识管理问题研究(独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2)科技企业、科技平台与合肥科技型城市建设(第一作者)。安徽人民出版社,;(3)中部综合优势与安徽经济发展(第一作者),安徽人民出版社,。教材:(1)信息组织原理、方法与技术(教材),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2)网络营销案例评析,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3)知识管理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4)信息组织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5)人力资源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6)管理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

还是给你找几篇吧,供你参考参考(就是拼凑一片啦。。呵呵。)希望能帮助你计算机的展望摘要文章通过对计算机集群技术、网格技术、WebService技术和分布式虚拟现实技术的分析,认为计算机中重要的思想在于对已有软件硬件系统的复用,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进而实现在海量信息环境下的信息协同,这将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发展方向。关键词集群技术;网格技术;软件复用技术;WebService技术作者简介龚茜茹,女,河南南阳人,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教师。1引言计算机技术发展至今,在短短的六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辉煌,从观念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熟悉,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时代,加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今天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将越来越多影响人类社会的进步。在现阶段,集群技术、网格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技术在某些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共同性。2计算机发展趋势2。1综述在现今的条件下,计算机学科的理论基础日渐成熟。要想从理论基础上推动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讲,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而网格技术,集群技术,WebService技术以及软件的复用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这些技术都是在一定的层面上,对已有系统,包括软件和硬件系统的复用,进而实现优化组合,产生巨大的效能。2。2集群技术集群计算机利用高速通信网络将一组高档工作站或PC按某种结构连接起来,通过并行程序设计及可视化人机交互集成开发环境的支持,实现统一调度,协调处理,组成高效并行处理的系统。多台计算机通过高速局域网相互连接起来,配备一定的并行支撑软件,从而使各自具有一定的特定的功能,从而在现有网络体系结构下,形成一个松散耦合的并行计算环境,协同地并行求解同一个问题。集群技术通过利用网络中多个节点的计算能力把它们虚拟成一台具有更高计算能力的计算机。对比其他结构,在保持现有系统结构和组成的条件下,集群系统具有性价比高、可扩展性好、高可用性和高能用性的优点,尤其是集群系统系统开发周期短、用户投资风险小、节约系统资源、用户编程方便。目前,集群技术已成为并行处理的热点和主流,有关专家猜测:“未来的高性能计算机和超级服务器都将基于集群结构”。集群技术通过对现有计算机的“复用”,在不对现有体系结构进行重大修改的前提下,通过互联互通,组成一个具有一定体系结构的复杂系统,从而实现并行高性能计算。其与网格技术无论是在体系结构上还是设计的思想上具,都有一定相似性。2。3网格技术网格技术是最近新兴的一种技术,包括计算网格、信息网格、知识网格等,被誉为第三次信息技术浪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利用现有的网络结构,协议和数据库技术,实现分布式、协同化、智能化的信息处理。网格技术充分发挥了松偶合网络中各计算机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现有互联网的架构,把地理上广泛分布的各种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带宽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整合成一个逻辑整体——一台虚拟的超级计算机,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信息和计算、存储、访问等应用服务,虚拟的组织最终实现在这个虚拟环境下进行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它通过对已有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了网络海量信息环境下的协同。网格信息资源的获取、传输、共享和利用带来了一场革命,也必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在目前,网格技术主要应用在分布式超级计算上。通过利用高速互连的网络通路,实现分布式的计算。这样,通过整体的整和,在逻辑上实现一台性能更高,容量更大的巨型虚拟机,形成一个比单台计算机更高效的计算处理平台。其典型应用主要是在虚拟现实领域中。通过分布式的处理,单台机只要进行很少的模拟和计算,就可以在整体上实现对一个复杂环境的虚拟。可以说,网格技术对现有网络中已有计算机,通过软件层次上的整合,实现一种硬件层面上的复用,从而充分利用了网络中的闲置资源,实现整体的性能提高,为解决资源需求巨大的问题,提供了一条廉价有效的解决途径。2。4WebService技术WebService技术定义了如何在Internet上实现互操作,拓展了应用程序的功能,实现了软件的动态提供。确切的说,WebService是部署在Web上的对象,它具有对象技术的优点,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互操作性。WebService建立在XML为主,开放Web规范技术基础上,能够建立具有良好可互操作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平台。它具有良好的封装性,松偶合性,标准协议规范,高度可集成性的特征。WebService主要有四个技术:XM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和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协议UDD。WebService技术通过向外界暴露接口,使其能够通过Internet来进行调用。换句话说,WebService就是一个能够通过接口,在Internet上被调用的应用程序。它答应在Web站点放置可编程元素,使得基于Web的分布式计算和处理得以进行。独立的应用程序部件以一种标准的方式发布到Web站点上,其它Web应用程序可以方便地找到并使用它们,从而协同完成某个功能逻辑。从某种意义上说,webService是由某些企业发布的完成其特定商务需求的应用服务,其它公司或应用软件能够通过Internet来访问并使用这项服务。它为构造一些复杂的功能提供了必要的构件。WebService技术可以说是软件复用技术在网络服务提供上的一个成功应用。通过统一的协议和规范,使得一个功能模块在网络上可以通过接口被多次调用,这样,大大提高了网络服务的开发效率,缩短了开发周期。同时,有利于新技术的快速推广和应用。2。5软件复用技术软件复用技术通过对现有的软件技术和产品重复利用,它充分利用已有的软件开发经验和构件的积累,使得软件的开发不在是从零开始。这样,在软件开发过程当中,就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高效的软件模块或产品,避免重复的劳动,而将开发的重点,集中在为实现功能而需要实现的特定模块上。同时,通过,不断的构件积累,从而形成一定规模的构件库,这样,就为软件的流水线开发提供了支持,并且能够方便的利用快速原型法进行软件的需求分析和架构设计。并且,通过对相应模块的更新和改进,就能够很快的实现软件的版本升级。从用户的角度来讲,复用技术有利与减少培训支出,方便用户使用。软件复用技术的优势可归结为:提高生产率、减少维护代价、提高互操作性、支持快速原型、减少培训开销。从现实来看,用友软件公司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正是基于在财务领域多年构件和技术的积累,使得用友公司能够在财务软件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功。现在,面向对象技术逐步发展,日益成为软件开发的主流,从而为软件复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软件复用技术被人们视为解决目前软件危机,提高软件质量,缩短软件开发周期的一个有效途径。3总结在计算机领域中,一直都强调的一种思想是复用的思想。因为计算机发展速度快,更新换代快。尤其是在网络日益流行的今天,依据摩尔定律,CPU性能18个月翻一番,根据光纤定律,骨干网带宽9个月翻一番,而迈特卡尔夫定律预言网络设备增加N倍,其效率提高N2。因而假如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设备,通过一定的手段,实现资源的整和,将是一个高效快速经济的开发途径。因此,设备程序的复用是一个重要的手段。这也是WebService和集群技术能够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网络广泛流行,大量的计算机通过Internet实现了互联,仅中国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数量在2005年就达到790万台。可以说网络蕴涵了巨大的资源,换句话说,海量信息,假如能够通过相关的硬件软件系统技术,实现在这样一个海量信息环境下的信息协同,进而实现知识的发现,信息的提取。这将利用以有的技术,实现先进的功能。这也符合人工智能连接主义学派的观点,这也是从更高的一个层面上实现人脑的模拟。并且,在这个系统中,基本的组成单元拥有自己独立的存储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记忆的模拟。通过必要的手段,对已有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进行的复用,实现多机器多系统之间的合作,将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计算机科学发展至今,其基础已经日趋成熟。我们更多的应该把眼光放在更高的一个层面上,实现在已有的系统——包括软件硬件和系统——的一种复用,从而推动信息的一种复用。这种复用是计算机发展的趋势,其必将导致多台机器的协同,从而实现海量信息环境下的协同。参考文献王文义,张影。构建高性能集群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郑州工业大学学报,2001,3(1).曾碧卿,陈志刚。服务器集群系统研究。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3杨艳,唐胜群,张文涛。XMLWeb服务技术探讨。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4顾宁,刘家茂,柴哓路。WebServices原理与研发实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5孙辉,徐学文。美、欧网格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与思考。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1).7梅宏。软件复用技术研究与应用。2002年中国(南京)软件国际化论坛.6黄允中,顾志松,张世永。网格技术框架的探讨和研究。计算机工程,2003,8,(l3).21世纪计算机技术展望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20世纪科学对社会发展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它大大改变了我们人类工作的方式。计算机的作用在下一个世纪仍然是举足轻重的,因为它不仅将继续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和效率,还将给人类的生活质量带来巨大改变。 电子计算机技术可以分为计算机硬件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领域。本文由于篇幅所限,只讨论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问题。 一、计算机硬件技术 计算机硬件领域主要研究计算机系统结构原理和设备构造技术,面对的问题包括结构、速度、存储、互连、成本和可靠性等。 计算机系统结构本身的发展经历了从机械结构、电子模拟结构、电子数字结构的进化过程。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到现在,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结构经历了从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四个阶段的进化。从50年代到70年代,计算机是高级设备,没有经济实力的组织是无法拥有或者使用的。到了80年代,由于微处理器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的成本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普及。50年代初计算速度每秒5000次(运算)机器的体积和一座大楼一样大,今天摆在我们办公桌上的普通台式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大约为每秒5亿次,也就是说相当于50年代10万个大楼组成的计算机的计算能力,目前最好的台式机的计算速度已经达到每秒10亿次。按照著名的摩尔定律(即集成电路的性能每18个月翻一番)计算,今天计算速度为10亿次的计算机,到2010年时的计算速度大约为1280亿次,也就是说到那时5000亿次的计算机用4个台式计算机组合起来就可以了,而今天我们却需要使用大约500个CPU构造一台这样的机器,或者使用500多个台式计算机连接起来。所以每过10年,高性能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就要增加100倍。也就是说,今天我们研制高性能计算机的计算速度要达到1012(万亿)次,2010年要达到1014次,2020年要达到1016次……2100年要达到1032次。 20世纪的电子计算机按照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机(个人计算机)等进行分类。但是巨型、大型等等概念是相对的,是随时间变化而改变的,例如60年代的巨型机并不比80年代的微机计算能力强。今后,计算机将简单的划分为服务器(server)和客户机(client)两类。连接在网上提供计算、数据处理和软件环境支撑的是服务器,而用户直接使用的则是客户机。从技术的走向预测:服务器的能力今后会越来越强,用于科学计算的超级服务器会达到千万亿以上,用于数据处理的超级服务器在数据交换速度和数据仓库的容量和管理能力方面都会比现在的服务器高得多;客户端计算机的发展是越来越智能化(傻瓜化、个性化)、方便化(可移动、嵌入式)。而智能化要求计算机中处理器的性能更强,人工智能技术和软件技术更先进。 目前的计算机是架构在基于微电子理论的半导体技术之上的,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主要取决于集成电路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摩尔定律成功地预测了半导体技术发展的规律。然而,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集成度越来越高,越来越接近于工艺甚至物理上限。一般认为,50纳米将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的工艺较难超越的精度,现在正在使用的最高集成度在180纳米左右,估计到2010年,将达到50纳米。因此,很多科学家开始寻找研究新一代的计算机硬件。超导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是诸多探索中被注意的较多的三个方向。超导计算机的主频估计可以在100吉赫兹以上工作,大约2010年可能成为与现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共存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因为到那时半导体器件已经达到了工艺极限,摩尔定律或者新的摩尔定律必须要由超导计算机来维持。在超导计算机之后,将可能是基于光学理论的量子计算机的天下,量子计算机被认为极有可能在下一个世纪的头30年取得重大突破,并在2040年前后研制成功可以商业使用的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将极有可能是继量子计算机之后的新一代计算机,尽管它的工作机理目前大部分已经清楚,但是何时能够制造出可与今天的计算机在速度、可靠性、成本等方面相匹敌的生物计算机仍然是一个难以预测的问题。 除了计算机单机结构本身的技术,为了构造高性能计算机的并行处理技术和分布式处理技术也是计算机系统结构中研究的重要问题。今天的计算机互连技术已经做到可以把数万台计算机连到一起,组成一台峰值计算速度极高(例如几十万亿次)的计算机,然而如何把这台高性能计算机真正利用起来求解一个大问题还存在许多问题。任务分配不均、通信开销过大、等待前一处理的数据相关性等等都是经常面临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已经研究了近40年,试图从互连技术、快速通信技术、并行编译理论、网络操作系统、优化运行时系统、并行函数库等多方面进行探索。 计算机硬件所包含的范畴除了传统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外,还包括计算机网络和外设。计算机网络包含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等等。高性能计算机是把互联和通信作为一个中间过程和手段进行使用,但计算机网络却是把互连和通信作为核心技术进行研究。计算机网络研究的问题是所有上网计算机的可靠有效连接和资源共享。IP技术和WEB浏览技术是20世纪计算机网络成功的基石。当然,现在IP技术还存在着没有服务质量控制的问题,WEB浏览技术也存在着信息检索效率低和资源管理困难的问题等。21世纪计算机网络的网络路由设备的心脏实际上也是计算机,只不过是一台专门用来进行网络通信的计算机而已。 打印机、磁带机、绘图仪等也都是专门用来控制特定设备的计算机。 二、计算机软件技术 计算机软件领域主要研究计算机使用环境技术,包括系统软件、用户编程环境与工具、应用软件等等。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进化性、兼容性、重用性、友好性、可靠性等等。 如果说硬件是计算机的身体,则软件就是计算机的神经和大脑。因此软件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计算机的效率和应用水平。计算机软件作为20世纪人类文明进步的最大成果之一,必将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人类文化是构筑在语言、文化环境和文化作品的架构上,其中语言是基本的、开放的和共享的,这是人类文明可以不断进化的根本保证。将计算机软件与人类文化相类比,系统软件相当于人类语言,用户编程环境和工具相当于文化环境,而应用软件相当于文化作品。对比之下,计算机的系统软件现在绝大多数还不开放、不共享。从商业的角度看,如果没有商业利益的驱使、初期此领域很难发展起来。但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如果系统软件不开放将会阻碍本领域的发展速度,不利于软件进化。现在的LINUX开放源码运动从某种程度上正是顺应这个潮流,因此可以预见必将最后取得成功。在操作系统方面,本世纪技术上最成功的系统是UNIX,在概念上最成功的是美国苹果公司所提出的视窗图形界面,在商业上最成功的是微软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下一世纪的操作系统将继承现在好的操作系统的主要优点,变成开放的和进化的。在操作系统开放之后,系统软件产业将主要集中在软件环境平台和工具的研究开发上。可视化编程环境与工具、办公套件、家庭套件、学习套件等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计算机硬件发展的速度可以用摩尔定律解释,即每18个月翻一番,软件的发展速度目前还没有类似的定律可以使用。从历史上看,软件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进化方面大约每10年一代,从本世纪50年代的机器语言、60年代AL�GOL语言、70年代FORTRAN语言、80年代C语言、90年代JAVA语言。由于软件的存在是依附在硬件之上的,而前些年硬件的发展变化很快,因此从旧平台向新平台的软件移植花费了我们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这中间有大量的软件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及时完成移植而没有被继承下来。软件的兼容性和重用性一直是人们努力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说要使得一次写好的应用软件在各种不同硬件系统上都可以运行、要使得已经设计好的程序模块被有效地重复利用。在软件的兼容性方面,20世纪贡献最大的工作是JAVA语言的发明,该语言的设计宗旨是“程序书写一次,到处都可运行(write it once,runit everywhere)”。目前跨平台这一设想还没有完全有效地被实现,相信21世纪第一个10年一定可以完成。当然,如何解决非JAVA语言软件的跨平台问题仍然是一个难题。 计算机硬件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工业化程度比较好,很多集成电路按照功能做成标准器件,因而好的功能块会保留下来并不断改进。但是到目前为止软件的工业化程度还比较差,还做不到像硬件一样好的程序被继续不断的使用。很多算法和程序被很多人在不同的系统中重复地实现了多次,同样的错误在不同的地方犯了又犯,很有点像古时候没有文字的年代人们传播文化和知识一样,一代一代的口授脑记,绝大部分人用毕生的精力在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事,走同样的弯路然后通过自我反省来改正。计算机科学家和软件工程师对于软件重用、软件复用的技术已经研究了几十年。已经提出了包括软件的模块化、软件重用技术、软构件技术、软件总线等等概念。CORBA,DCOM Java Bean等软件体系结构和中间件接口标准技术,是软件重用的很好尝试。目前在因特网上已经开始有一些用JAVA语言和库函数形式提供的软件构件可以提供使用,随着这种软构件的规范化和实用化,计算机软件生产的工业化程度会慢慢提高,软件发展的速度也会慢慢加快。估计到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结束的时候,软件的工业化程度应该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计算机硬件的工业化程度。 软件的友好性主要取决于用户界面的设计和人机交互流程的质量。界面越吸引人,人机交互流程与人的习惯越接近,软件就越友好。多媒体技术、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手写体文字的识别、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技术、图像处理与图形学技术、用户图形界面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等都是解决软件系统友好性的关键技术,然而因为20世纪的计算机在速度和存储容量方面还不能容忍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所以目前的现状是计算机不够友好。预计在21世纪开始的5一10年中,这一情况将会有大的改变。 软件的质量不高是另外一个制约软件发展的因素。软件生产质量的改进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软件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对软件人员的有效训练和工程管理来减少软件错误;二是发展软件正确性验证和测试技术,利用逻辑证明来发现软件中的矛盾从而找出和自动定位错误。软件质量保证体系的最高目标是编制完全无错误的程序,现阶段的高级目标是一百万行程序中只允许有一行错误。软件质量保证体系能否有效建立主要取决于管理因素,这是21世纪各个国家和地区在计算机软件产业的竞争中成败的关键。软件正确性验证问题可以归结为“布尔表达式可满足性问题”,这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难解问题”,目前的现状处于采用优化的方法进行快速求解的应用算法学研究阶段。欧洲在航天领域已经开始尝试使用这种技术对于软件进行验证。估计在21世纪第二到第三个10年,软件正确性验证和测试技术将取得重大突破并开始走向实用。届时,软件的工业化程度将达到只落后于计算机硬件1一2年的水平。 应用软件,包括大型科学计算系统、海量数据管理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等,在21世纪的社会生活和进步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利用了WEB浏览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等综合技术而构成的网络应用软件(例如电子商务)将是今后软件业发展的最大舞台。其中,作为多媒体研究热点的多媒体数据压缩与传输、数据加密、数字水印技术将是21世纪初发展的重点。与网络应用软件相配合的信息服务,将为我们的社会带来更大的商业机会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并通过它慢慢改变社会的就业结构和人类的知识结构比例来拉动21世纪的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逐步转化。

【内容提要】 文章在分析图书情报学界对知识管理的关注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教育的影响及从学术界到教育界对知识管理的接纳与教改实践,探讨了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教育整合内涵及可行的方式与手段。

知识管理正在成为图书情报学界或信息管理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学科建设产生的深远影响,必然会波及专业建设与教育改革。笔者在“论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教育改革”一文中提出,应大力改革图书情报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将知识管理作为长远规划专业核心课程及课程模块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试图进一步探讨知识管理理念下的图书情报教育的整合问题,目标是深入探讨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教育整合内涵与整合方式。

1 图书情报教育整合背景:图书情报学界对知识管理的研究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教育整合,是在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学深刻影响的分析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图书情报学界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关注,推动了图书情报教育的整合与发展。当然,图书情报业务实践也构成教育界对知识管理重视与采纳的重要力量,但本文关注的切入点主要是学科发展带动下的教育改革。对已有的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外图书情报学界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已经构成知识管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图书情报学界对知识管理的研究状况分析

图书情报学界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已经历经数年,形成了一批有份量的研究成果,本文仅从图书情报学学科建设角度进行摘引分析。例如,赖茂生教授提出,原来基于文献信息的学科框架将难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基于数据、事实和知识的学科框架,这就是以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为核心的情报学。21世纪的情报学将向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方向发展,信息、系统、网络、用户、管理等要素将成为情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吴慰慈教授认为,开展知识管理问题的研究,将推动图书馆学研究超越传统图书馆机构的局限,去面向更广阔的实践基础。同时,知识管理研究也将促使图书馆专业人员与知识管理专家(如CIO、CKO等)角色对应起来,产生更大的社会适应能力。

邱均平教授在“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一文中,从图书情报学专业角度提出了知识管理研究体系框架,其目标是构建具有图书情报学科特色的知识管理研究体系。

岳剑波教授认为,在信息管理链的基本概念演进阶梯上,存在着数据管理、信息管理(信息处理)、知识管理和智能管理的不同层次。广义上说,我们都是信息管理学的研究领域。而知识管理层次向智能管理层次的跃迁,即知识的“激活”或“活化”,则属于情报学的问题。情报学是信息科学群中面向信息交流与管理的信息管理学(InformationManagement)一个子学科,只不过情报学关心的是信息管理学的高层次问题——知识管理与智能管理。

另外还有研究者提出,从情报科学原理的角度来看,知识管理理论与情报科学的基本原理是完全吻合的,这或许正是网络环境下情报科学研究内容的拓宽。情报学应走出理论研究的象牙之塔,对企业进行实际应用、在网络环境下拓宽情报学研究内容,由文献世界向信息和知识世界转轨,发挥知识管理的作用,并发展情报科学。

此外,为推进情报学教育的发展,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理论方法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情报学术专业委员会于2002年7月28日~8月1日联合召开了“新世纪情报学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有些代表认为,情报学的核心领域是信息资源或称为知识资源。情报学的学科建设要点面结合,面不能太宽泛,点是首要的,而且要扎实。发展情报学要以核心领域为依托,寻找新的生长点和交叉点,知识管理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由以上国内学术研究可以发现,知识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图书情报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影响力量,乃至于成为我国图书情报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国外图书情报学界对知识管理的研究状况分析

根据初景利等人对国外图书情报学期刊2000、2001年发表的论文内容简介来看,这几年国外图书情报界也有不少研究者正在关注知识管理研究,例如:

《信息管理协会会议录》(AslibProceedings)2001年第3期发表文章“大学图书馆的未来”,作者推断,未来的大学图书馆仍然是资源的集散地、仍然是物理场所、仍然履行组织信息与服务的功能。图书馆馆藏将继续存在,但存在的方式不同,物理馆藏将变异为多功能的空间。知识管理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图书馆将向服务和支撑角色作根本性转变。

《大学与研究图书馆》(CollegeandResearchLibraries)2001年第1期发表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图书馆教授的论文《知识管理与大学图书馆》,在简要介绍知识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知识管理在大学图书馆中的应用,及知识管理与大学图书馆工作之间的异同,并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情报科学杂志》(JournalofInformationScience)2001年第3期所刊登的7篇文章中,有3篇论文和1篇简论都是有关知识管理方面的。其中信息资源管理专家给我们展示了知识管理、组织文化及其在高等学术教育中的应用。而发现企业中的雇员对于信息的共享共建缺乏兴趣,除非他们发现他们所提供的信息得到重视,同时如果企业的内部网上无法提供有用的信息,雇员也不会利用内部网。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设计了一个“友善输入”的内部网战略,尝试通过内部网来有效地推动知识的共享。除此以外,JohnEnsor等人提出隐性知识的开发依赖于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工作环境,并介绍了一个由Amabile等人设计的创新性工作环境的概念模型。

《电子图书馆》(TheElectronicLibrary)2000年第6期发表的.《小型企业的知识管理》,考察了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6个要素如何应用到小型组织之中。这些因素是:需要与知识获取成本、从外部环境获取知识的程度、内部知识处理、内部知识存贮、组织内部知识的利用与配置、对人力资源的关注。

《美国情报学会杂志》(JournalofAcademic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2000年第4期侧重于数字图书馆技术、服务和社会研究,其中“数字图书馆和博物馆中的内容和知识管理”讨论了面向内容和知识管理的数字图书馆的设计。

《文献工作杂志》(JournalofDocumentation)2000年第1期发表的文章有: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全面质量管理。从国外图书情报学研究动态看,知识管理成为图书情报研究者的重要研究领域与关注热点,这种研究事实上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

2 图书情报教育改革研究中的知识管理因素

在全球范围内,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都在进行图书情报学教育的调整,图书情报学教育正在呈现动荡局面。图书情报学研究对知识管理的关注以及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学科建设的渗透和影响,必然对图书情报学教育及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内不少学者都对图书情报学教育改革中积极吸收知识管理的因素给予了充分肯定。虽然从目前的发展动态还不能断然判断,知识管理必然将成为图书情报学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然而,围绕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学教育改革研究,却为我们展示了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教育改革理念的影响。

例如,吴慰慈教授等人指出,当前信息技术革命环境下产生的对知识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具体地说,对知识经济、知识组织、知识管理、知识发现、数据挖掘、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目前图书馆学情报学界研究的热点及其学科体系成长与发展的标志。这也必然对图书情报学教育体系变革产生深远影响。

邱均平教授在“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的创新”一文中提出,目前有关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互动关系的研究尚十分缺乏,而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关系的研究、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学影响的研究、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学的变革和创新研究。其中,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学影响的研究应当包括对图书情报人才素质的要求和专业教育的影响。这就提出了如何在知识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构建图书情报专业教育体系的问题。

初景利、周庆山教授则认为,我国图书情报教育的发展过程与西方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的某些观点和做法对我们不无借鉴和启示,例如:图书情报教育可多样化发展,图书情报学仍是专业教育的主体,但需融入“信息”和“技术”的大环境之中;图书情报学需要更加

跨学科,学生需要学习经济学、认知心理学和通讯、教育技术等等;图书情报学院系将融入更大的部门之中,教学计划将出现多种类型、多种模式;教育工作者与图书情报实际工作者需要更加密切的交流,共同关注专业教育,合作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3 图书情报学教育改革实践中对知识管理的引入

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学教育改革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理念上,而且已经具体体现在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等教育实践中。从全球发展动向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图书情报教育机构都对课程进行了相当大的调整。国内外不同的图书情报教育机构都设立了知识管理或相关课程,虽然目前主要是在研究生教育层次上设置知识管理类课程,但也不乏在本科教学中开始尝试开设知识管理选修课。

从国外看,如美国伊利诺多明尼哥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研究生院的选修课包括:知识管理、知识技术等;马里兰马尔的摩分校信息系统系的课程包括:知识管理和知识组织等。从国内看,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选修课包括:知识管理与企业信息化专题等。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情报学专业将在资信调查与竞争商情分析、知识管理与咨询策划、信息管理等三个研究方向上着手,旨在培养精通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实施的创新人才。本专业在传统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将特别注重与现代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社会、竞争情报的结合和应用研究。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教育界近年来不论在本科生层次、还是在研究生层次,都十分重视对知识管理课程的建设,为实现培养理论与实务并重的,从事资讯整理、加值、知识管理与传播等工作的全方位资讯传播专家人才的教育目标,台湾地区的诸多高校都增设了知识管理课程,如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学系图书资讯学组、台湾政治大学图书与档案学研究所、世新大学资讯传播学系暨研究所等。从中我们可以探寻出世界图书情报教育的共同趋势,即知识管理功能的增强。不仅许多学校都在课程中增加了知识管理方面的内容,有的还专门设立知识管理研究中心(如美国伊利诺多明尼哥大学等),这些都反映了社会及业务实践对学科及教育的一种需求。

4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教育整合的内涵与手段

从以上图书情报学研究及图书情报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发展状况,我们认为,从知识管理角度探讨图书情报教育改革方向与整合方式,不仅具有理论必要性,而且具有现实可行性。就目前而言,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教育整合的重点应当是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整合手段的实施两个方面。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问题事实上是整个教育界关注和大力改革的热点,这既是当代课程组织结构优化的现实必然,也是高校课程不断变迁的历史必然。在国外,课程整合(curriculumintegration)通常指的是“使学习计划中分化出来的各个部分比较紧密地联系起来的专门努力”。由此我们可以将课程整合理解为:打破已有的分科框架,构建新的课程分类形式,重新选择内容。所谓知识管理与传统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体系更新,把知识管理与传统相关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知识管理作为学习对象或一种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创精神与实践能力,迎合时代与工作业务的要求。它将对课程变革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教育理念的更新;课程内容的革新;课程实施的变革;课程资源的变化等。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教育整合的方式与手段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教育整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实施。

(1)基本条件的构建。知识管理在图书情报教育课程整合,需要构建如下几个基本条件:

——建设数字化硬件环境,为课程整合提供物质条件。

——搭建各种知识管理教学应用软件平台:包括教学平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通讯平台。

——建设知识管理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库:比如支持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支持管理平台的管理信息资源等。

——建立知识管理类示范课程。

——参与企业知识管理的课题研究,跟踪该领域的学术前沿。

(2)正规教学计划的编制。知识管理在传统图书情报教育中的渗透已经成为现实,虽然从目前来看构建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图书情报教育体系尚为时过早,甚至从长远来看或许也难以成为事实;但对原有图书情报教学计划进行重新修订,适当吸收知识管理类课程、或者将知识管理作为一个方向来建设和发展,应当具备了理论与现实基础。

(3)职业培训模式的引进。在用知识管理整合传统图书情报教育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借鉴一些大公司的职业培训模式。许多大的跨国公司集团内部都有自己的专门管理培训机构,而且他们服务的对象不仅仅限于本企业内部,还可以为外部学院提供培训。IBM高级商业管理学院(ABI)就是这样一个机构。它其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调查电子商务战略怎样影响组织及其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相关技术。也帮助客户理解、运用一些最前沿的思想来增强其决策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整个行业最新的趋势与问题。学院提供了一些短期或

长期的不同课程,涉及到不同的领域,授课的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课程涉及领域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带来的企业再设计、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管理、商业智能、供应链管理、协作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和领导等。在这里,知识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主题被谈论,其知识管理课程主要内容是:知识管理简介、知识管理资源、知识管理技术、知识管理实践、创建知识型的业务流程图、IBM的智力资本管理、设计知识管理方案计划等。

【参考文献】

1 马海群.论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教育改革,图书馆建设,2002,(5)

2 赖茂生.21世纪情报学学科的新起点,情报学报,2000,(1)

3 面向21世纪图书馆学研究的新趋向——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吴慰慈教授的通讯访谈,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0,(5)

4 邱均平等.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6)

5 岳剑波.情报学的学科地位问题,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1):5-7,38

6 刘春茂.知识管理理论的情报学视角分析,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2)

7 郭秋萍.情报学教育的发展问题——新世纪情报学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情报理论与实践,2002,(6)

8 吴慰慈,董焱.新技术革命对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体系变革的影响,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2)

9 邱均平.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的创新,情报资料工作,2002,(3)

10 初景利,周庆山.变革中的西方图书情报学教育,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5)

11 陈幼华,杨宗英.情报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3,(2)

12 IBM高级管理学院知识管理课程简介,

  • 索引序列
  • 情报理论与实践期刊
  • 情报理论与实践期刊级别
  • 情报理论与实践第4期期刊
  • 情报理论与实践和情报杂志
  • 情报理论与实践文章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