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杂志

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杂志

发布时间:

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杂志

菏泽市大学嘉园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根据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划分,该小区属于菏泽市第一学区。该学区下属多所优秀的学校,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全面的教育资源。此外,该学区还设有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因此,居住在菏泽市大学嘉园的学生可以享受到周边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持和帮助

《艺术与设计》《包装&设计》《Design 360°》《数码设计-CG WORLD》《novum》等等。

(1)《艺术与设计》杂志是一本先锋和权威的刊物,该杂志总能把握当下的艺术设计热点,以高端的视野为国内外的读者提供一流的资讯,包括时尚前卫的设计观念、沉着、包容的设计态度,以多视角的维度,提供高品位的阅读享受,是中国最受创意人士欢迎的一份重要期刊。

(2)《包装&设计》的内容涵盖了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工业设计、设计教育等方面,其中“海外传真” 栏目着重介绍国外设计师和设计公司的精彩创意;“设计交流”栏目则展示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设计师的优秀作品,而“院校交流”旨在促进对设计教育的推广。

(3)《Design 360°》观念与设计杂志,是一本亚洲主流设计杂志,以介绍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独特创意的设计类综合杂志。自2006年创刊以来,一直求新求变,但始终不变的是其立足于设计之本。从观念到执行,从平面到立体,把设计的方方面面以360°的视角呈现给读者。

(4)《数码设计-CG WORLD》是数字艺术创意的权威期刊,内容涉及平面艺术、三维艺术、后期制作应用三大领域。《数码设计-CG WORLD》的理念就是要坚持以国际的、专业的、多元的、新锐的态度做杂志,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成为数字产业发展的先锋。

(5)《novum》是德国德国出版的德英双语月刊。国际著名设计杂志,主要内容涉及平面、数字艺术、广告几方面,在国际设计界有着重要地位。

根据我的了解,菏泽市大学嘉园是属于菏泽市牡丹区的教育学区。牡丹区是菏泽市的一个行政区划,在这个区域内有多所中小学、幼儿园以及职业学校等教育机构,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同时,牡丹区也非常注重教育发展,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菏泽市大学嘉园属于菏泽市城区,位于菏泽市中部,毗邻菏泽市政府,和菏泽市新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等,是菏泽市中心城区的重要教育基地,也是菏泽市高等院校教育资源集中地,属于菏泽市教育局管辖。

未来城市规划杂志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性

导语: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市体系;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前言: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我国的城市规划概念通常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1、分析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主要地位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是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城市规划制定后,如何使其贯彻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就成为突出问题。成功的城市建设应该是科学与艺术、人工与自然完美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城市建设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可以给城市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改善市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创造优良的宜居环境。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可以方便市民出行,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

具体的城市规划建设决定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因此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决定了城市的功能完善程度、效率便利程度、环境优美度和人与自然和谐程度,进而决定了城市形象,在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成为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保障。

城市建设管理是城市发展的保障

①城市要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繁荣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尽管高的城市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高的居民福利,但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肯定没有好的城市生活;②城市要促进社会公平。这意味着管理者不仅考虑城市经济总量,还要关注个体收入与财富的分配、所享有的资源情况、就业、保健、医疗和教育等等;③城市要促进生态和谐。城市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低代价的、环境友好的。相反,如果城市的发展以城市环境污染和不可居住性为成本,这将会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管理正是城市发展的保障,是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手段,管理的好,城市才能发展的好。规范而高效的城市管理,是确保城市规划全面实施、城市建设逐步推进、城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系统工程。三者只有彼此兼顾,互相促进,城市发展才能步入协调健康有序的良性循环轨道。

2、如何科学地合理地完善城市规划设计 打造个性特色鲜明的.城市由于城市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环境空间形态,提供了每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环境空间特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城市规划的—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该城市的山、水、园林和风景名胜等自然景观要素,发掘、保护、利用、开发、改造自然环境空间特色,在共性中找出个性,围绕个性建设特色城市。

保护好、利用好城市的历史文化文化是城市的骄傲和无价之宝,保护历史街区不仅保护完好,而且不断修缮,展示昔日的辉煌。保护文化和发展经济并不矛盾,文化品牌可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重视园林绿化和城市景观的规划现代化城市的竞争不只是经济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竞争,环境的竞争。园林绿化是城市的“肺”,通过它进行吐故纳新。保护生态环境是以人为本、亲和自然、恩泽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

公园、绿地的安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分析城市规划对于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

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阶段管理的龙头。我国的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不能仅仅限于理想模式的探讨,还要注重务实,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城市规划中规划研究是基础,规划技术是保证,规划实施是关键。

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潮流。城市规划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这种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规划的各个层面上。

人性化的规划理念城市规划是一项与城市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行为,它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划,就是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和分析,来对人们的活动空间区域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通过对城市空间的有关概念进行解析,来探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相互的制约和影响关系。

城市空间也是“空间”概念中的一种,它不仅是指单纯的城市生活空间,同时还包括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在城市中体会到的所有包罗万象的全部感受。

4、科学编制未来城市规划

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是当前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和设计实施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就是要建立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城市规划要做好以下几点:

用科技创新改善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领域,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

建设规划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城市建设规划要具有特色性中国城市建设文化走向。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山水特征、地质资源、物产资源、气候特征等等,都是丰富多彩的。这些就是独特的地理文化;每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追求等人文精神内容也不尽相同,这无不与当地的城市文化基因、传统个性都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这些人文内容也就形成了当地的独特的社会文化。

用绿化建设大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城市中心区的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要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划定绿化用地面积,科学安排绿化布局。

5、结束语:城市规划是城市的发展计划,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我们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并且始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前提。城市规划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前期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龙头。城市的复杂巨系统特性决定了城市规划是随城市发展与运行状况长期调整、不断修订,持续改进和完善的复杂的连续决策过程。中文名:城市规划外文名:Urban planning功能:规划城市发展计划作用:合理布局城市各国定义国际苏联(《城市规划原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城市规划就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与分布生产力工作的继续和进一步具体化。日本(强调技术性):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城市的技术手段,旨在合理地、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生活与活动环境。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城市规划与改建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安排好城市形体——城市中的建筑、街道、公园、公用事业及其它的各种要求,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实现社会与经济目标。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要。国内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在确保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城市规划建设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所谓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客观条件制定适宜城市整体发展的计划,从而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并进一步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工作。所谓城市建设是指政府主体根据规划的内容,有计划地实现能源、交通、通讯、信息网络、园林绿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将城市规划的相关部署切实实现的过程,一个成功的城市建设要求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人工与自然完善结合,追求科学与美感的有机统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共赢。产业规划基本属性1)、技术性(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土地资源、空间布局、道路和交通、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2)、艺术性(城市形态的和谐性:城市天际轮廓、城市公共空间,如街道/公园/广场/滨水地带/城市街区特色/标志性建筑)3)、政策性、法制性(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4)、民主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益)5)、综合性(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6)、地方性(结合地方特点设计规划方案)7)、实践性(规划方案充分反映建设实践的要求,同时要按规划进行建设)

摘要:人类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超前消耗、环境急剧恶化的空前挑战,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的现代城市规划,决定了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只能追求以公共交通为基础的高质量的可达性。具有多项显著优点的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运输模式),是解决大城市中心区域交通拥堵问题的最佳途径,但必须在依托改善既有公交系统、并通过优化网络便捷换乘而达到相互协调配合的前提下,注意降低它的建造运营成本。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轨道交通;建造运营成本 作为文明历史发展中的崭新时代,城市的诞生宣告了人类生存方式的彻底变革,也由此开创了城市建设与规划的初始形态。今天,伴随全球化的大潮,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人口迁移与国土城市化过程,充满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实践,越来越体现出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交通是现代城市规划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各方面处于跳跃式发展的人口大国,科学地制定切合实际又具有前瞻性的城市交通规划,意义尤其重大深远。 本文以当前城市化加速背景下城市交通规划面临的重大选择作为切入点,对如何解决轨道交通与现存城市公交系统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如何经济、优化地建造与运营城市轨道交通,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1 轨道交通是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重大选择 城市交通规划面临的一切问题起源于三个基本因素:人口剧增、城市化加谜与出行方式机动化。为此,规划者们必须在各种可能的决策方向之问慎重取舍。国外专业杂志《世界城市化展望》2004年载文指出,全世界人口从1950的25亿左右增长到2000年60多亿,只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预计再过30年将达到80亿以上。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了1亿3千万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一般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也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城市出行方式机动化日益加速,造成了今日中国主要大中城市里司空见惯的“出门难行路难”问题。专业人士称之为严重的城市道路交通拥挤。 一般而言,城市交通方式大致可分为步行、自行车、摩托助动车、小汽车与公共交通国内外的城市交通基本上都经历过从步行、自行车到摩托、小汽车大体相同的发展过程。但是,当人类普遍进入小汽车时代后,美国和欧洲选择了不同的交通方式和城市形态。美国以小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城市多数呈现分散、蔓延的形态。欧洲大陆则十分重视公交、特别是轨道交通,大城市通过轨道交通将市中心、近郊生活就业区与远郊卫星城镇连结起来,形成多中心的城市形态[1]。轨道交通系统的诞生,使城市的发展从中心聚集型向离心分散型转变成为可能,也因此造就了城市中心的“职住分离”现象。应该承认,私人小汽车和轨道交通是目前发达国家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种交通方式,分别突出地体现着更优的生活质量与更高的运输效率。改革开放前,这两种交通方式在我国大城市中的数量少到几乎可以忽视不计的程度,近年来,它们已分别迈出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步,表现_出强大的生命力。 城市的功能和社会活动的多样化是大城市的基本特征,由此决定了大城市的交通需求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可选择的出行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所有的出行方式都可以在各自适用的范围内发挥出最大优势口[2]。我国的城市交通机动化正处于起步状态,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仍是目前大部分城市中居民出行的主导方式。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人民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多层次、立体型多元化的交通体系,是我国数量迅速增长的大城市的唯一发展方向。在此目标之下,科学规划的轨道交通理论上提供了最大限度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可能性。 城市交通拥挤现状,决定了各级政府部门在宏观决策过程中,理当重点考虑规划在环境系统、资源系统、社会系统等多方面具有可持续发展优势的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系统[3],这方面国内刊物近来论著颇多,本文不欲在此重复赘述。以下谨从技术与经济的角度,探讨进一步解决轨道交通建设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加速走向它的现实可行性。 2 轨道交通需重视与城市公交系统的和谐 一般而言,轨道交通规划工作的核心内容是要充分实现路线选址与转乘配套两者的最优化,与现有的公交系统在各个环节上达到最大限度的互相补充协调运作。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是一项涉及面广泛复杂、需要许多专业协调配合的大型系统工程,必须与城市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密切结合起来进行。作为城市规划的有机构成部分,轨道交通的规划与整个城市交通的线网规划实为一体。为了避免客流稀少,线路走向应尽可能合理,否则,小客流低运量必然导致轨道交通无法发挥预期的骨干作用。总之,结合城市的总体客运需求合理规划布局,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主导地位的必要条件。当然,这种合理布局要充分考虑不同城市的用地空间总体规划。北京地铁线明显采用了沿城市道路走向布局的方式,轨道交通网络形态与市区道路棋盘式格局高度一致,恰恰体现了保护北京古城的特殊要求。这方面类似的例子,还有南京地铁1号线采用高架方式从中华门附近跨越古城,也充分考虑了地下车站与周围环境、高架线路与地面景观的协调需要。 其次,在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编制城市公交综合规划时,要十分注意加强交通换乘枢纽的建设,将轨道交通与现有的常规公交体系统一安排、有序调整,保证轻轨、地铁等轨道交通与城市公共汽车、出租车、轮渡等多种交通工具的方便转接,以及与机场、火车站、港口等其他运输场所的顺利衔接。前文所举的欧洲发达国家的大城市,面对小汽车交通的冲击,纷纷寻求一种新的交通发展模式,在通向郊区的沿线地铁站大量修建小汽车停车场,引导小汽车乘客换乘后进入中心城区,使轨道交通的大运量优势得以发挥。国内方面新近建成的上海火车南站,则成功地将铁路与两条城市轨道交通与几十路近、远郊公交汽车线的零距离换乘需要融入规划设计中,成为一个值得学习借鉴的样本。 最后,我们不能不充分注意轨道交通与整合改善城市常规公交之间的互动关系。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轨道交通都是在既有城市公交体系形成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公共汽车/电车仍将是人们出行使用较广泛的交通工具之一。根据我国许多城市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规模及交通总量需求,常规公交的整体地位短期内变化不大。但是,常规公交系统效率低下的现状应该在逐步发展轨道交通的过程中加以综合整治与改善。除了科学制订线网布局,修建港湾式停靠站台,合理编制车辆运行图,建设服务查询显示信息系统等具体措施外,从规划立法角度保障公交的道路优先使用权的思路也有待于细化落实。 近来,在轨道与公交配套发展背景如何建设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BRT)引起了专业规划人员的高度关注。BRT是一种利用现代化大容量专用车辆、在专用道路空间快速行驶的一种公交方式。它具有接近轨道交通的运力与快捷,建造和运营成本又相对低廉,而且很大程度上可以利用改造提升现有的城市公交道路系统,在某些人口规模不是很大的城市中甚至可以考虑作为轨道交通的替代方式。 2003年国务院81号文件出台后,国内许多城市马上把发展BRT项目推到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前台。北京市新近编制的中心城区公共汽/电车厂线网规划中包含了18条BRT线路,总长约300多km,在强调机动性与可达性高度协调的前提下,首次将BRT作为一个功能层次融人公交线网整体结构中。此外,昆明市在园艺世博会期间开通的国内首条位于道路中央的公交专用道,即将升级为规范的现代BRT系统。杭州根据城市发展模式与空间功能布局制订的中远期公交规划,也确立以轨道与BRT为骨干,东西走向穿城而过的首条28 km BRT今年已基本开通。 3 轨道交通应解决低成本建造运营问题 作为城市中最大的基础建设项目之一的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巨大,京、沪、穗前几年修建地铁的综合造价平均每千米超过了6亿元人民币。显然,大多数国内城市的经济能力很难承受起如此高昂的成本。因此,不解决轨道交通的造价问题,城市轨道交通难以实现。综合考虑轨道交通的建造与运营费用,笔者以为解决成本问题拟应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认真思考。 3.1 轨道交通的用地空间应体现预留渐进原则 一般轨道交通建设成本中,包括拆迁费用在内的占用土地成本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因为某些国家无偿划拨方式而改变它的社会成本性质。为了降低这方面的成本,许多城市在已经完成的公交总体规划中,都为轨道交通的线路场站建设预留了用地空间。然而,线路建设的具体时机取决于城市发展的不同进程,某些线路的客流形成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因此,如何既能适应逐渐增长的客流需要,又能合理有效地利用预留土地空间,是低成本发展轨道交通中必须慎重规划考虑的现实问题。在巴西的大多数城市里,市政当局大都在轨道交通近期没有开发的走廊上发展前文介绍的快速公交,将BRT专用道建在道路中央,初衷就是为了降低轨道交通项目的初期投资与运营费用[4]。实际上,北京2005年全线通车的第一条BRT线路,正是敷设在预留的M8轨交走廊上,完全满足了近期单向8 000人次/h的客流需求。 经济合理地使用土地空间,不仅需要作为城市规划中发展轨道交通的指导原则加以确立,更应当具体落实在轨道交通系统工程的每一个子项目的设计图纸上。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到2020年将建成800 km左右轨道交通线,如果全都继续采取目前的集中供电模式,届时仅该项子系统就需建造50多座主变电所。 暂且不论一座主变电所动辙上亿元的巨额投资,仅建造变电所及电缆通道所需占用消耗的土地资源就将十分惊人。有鉴于此,最近上海相关部门已组织专家进行优化方案论证,将2020年前全网18条线路原先计划建造的51座主变电所减少为39座,更可节约投资10亿元人民币以上。 3.2 轨道交通的建造模式要体现经济合理原则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近百年的历史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发展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地铁轻轨、导轨、有轨电车、郊区铁路、磁悬浮等多种选择模式,线型电机牵引系统则被公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在我国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中,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条件低成本发展轨道交通,已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上海的明珠轻轨一期有3/4长度是改造利用原先的铁路内环线,这对武汉等其他一些存在废弃或利用率很低的铁路既有线路城市,不啻是一种有益的启发与示范。另外,东北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城市,还存有部分有轨电车线路[5],在此基础上统一规划发展现代轨道交通,应该也能够达到节省一部分费用成本的目的。 其实,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还在于脱离国情片面追求豪华档次。表现在规划设计上就是大量采用类似于公共汽车系统的高线网密度、小站间距、低负荷强度。需知,轨道交通本质上属于快速大量运送中长距离乘客的交通工具,依靠其他交通工具为它输送客源,达到大运量高负荷。由于低线网密度、大站间距模式能够明显提高运行速度、缩短旅行时间,所以不但可以降低工程造价,而且还可以降低运行成本。正因为如此,将BRT系统规划为轨道交通线路两端的延伸段,或选择“轨交+BRT”的混合网络模式,都有助于达到适当降低轨道线网敷设密度的低成本目标。 另外,国内轨道交通运营成本高的部分原因,还与计划经济遗留下的传统思维方式与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密切相关。直到今天,许多城市在申请轨道交通立项时,每条线路都规划有独立使用的车辆段、控制中心、主要变电站,这套小而全的空间与管理体系必然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在轨道交通十分发达的日本,帝都高速交通营团运营管辖着8条线路总长183.2 km,但是所属16个车站统共只设置了1座综合控制中心。反观国内,即使在资源共享程度较高的上海地铁系统,已建和待建的控制中心仍有8座,另加1座轨道交通运营协调及应急中心。 3.3 轨道交通的管理配套要体现因地制宜原则 如前所述,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不应盲目追求高标准,该建地面、高架的绝不钻入地下、该建轻轨的绝不建地铁,因为后者的造价往往是前者的3倍以上。此外,对地铁建设成本影响甚大的土建工程中,其地下车站底板的埋置深度与车站建筑高度是决定造价大小的两个关键因素。因此,合理设计基坑深度与车站建筑高度对降低总成本的意义,无论如何也不应低估。 如果说轨交模式、建造标准的选择较多地影响到土建工程造价部分,轨道工。程总造价的另外一半(45%~50 %)则取决于技术装备等硬件的建设、购置、安装费用。以地铁车辆为例,目前国产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1/2~1/4。因此,降低成本费用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构成技术装备主要部分的车辆、牵引、供电、信号的国产化水平。这方面,较晚竣工投入使用的南京地铁为我们提供了很有说服力的例证。据有关杂志介绍,该项目通过车辆项目的合同谈判与国产化方案的慎密调整,大大减少了进口部件和材料,降低了进口设备的国际运输成本,在成功实现70 国产化率的情况下,车辆项目合同价从最初的每辆约135万美元降低到116.5万美元,与设计概算相比节约投资4 000多万人民币。 当然,轨道交通总体上属于公共产品领域,单纯的票务收入远远不足以偿付开通后的日常性运营支出,中长期的财务收支平衡对世界各国都是一个需要艰难应对的挑战。笔者了解到的香港地铁总收入中,票务收入约占60 ,其余40 9,6中广告与物业管理各占一半[6],这一香港较为成功的地铁和物业综合发展经营模式,今年初已通过成立中港合营公司引入北京地铁4号线的管理,各方都期待着它能为国内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展示一种令人鼓舞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邹胜勇.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总体交通结构优化[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6(2):108. 2 David BAYLISS.世界范围的城市交通可达性现状(英文)[J].TRI杂志(交通版),2006(2):17—18. 3 樊颖玮.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J].交通与运输,2006(2):67. 4 全永棠,孙壮志.关于BRT与轨道交通的理性思考[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6(2):117. 5 孙章.城市轨道交通的世纪回眸[J].上海交通运输,2006(3):14. 6 P.Y.Loo,L.Y.Chow.可持续城市交通:理念,政策与方法(英文)[J].ASCE,2006(6):76—77

城市建设杂志

城市建设杂志社编辑指导单位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研会,国际绿色产业合作组织,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和中国建设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由城市建设杂志社出版发行的杂志有《城市建设》、《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全国公开发行,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城市建设》(旬刊,即每月5日、15日、25日出版)是中央科技类城市建设行业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5897/F;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邮发代号:80-306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旬刊,即每月5日、15日、25日出版)是中央科技类城市建设行业重点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9313/TU;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邮发代号:80-307。

同一篇文章换个名字直接发表,不需要任何审核检测,百分之百抄袭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二零一三年三十九期《郝智勇  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问题分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二零一四年十期《安振华  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问题分析》

国家级期刊。城市建设杂志社出版的期刊。

城市建设杂志是国家级期刊杂志,

对于评职称,晋升,考研,保研是非常有用的。

未来与发展杂志2021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告别了2021,我们站在了2022的起点。 回望过去的这一年,我们全面开启了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但我们仍然要在与疫情博斗中前行,疫情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也正在改变我们与世界的关系。这一年,我们希望看到的仍然是:爱的潮水奔流不息,公益的力量在每个角落成长。 这并非一件易事,每个人都做出了很多努力,更有一些人将所思所想凝聚成册,向外界传递更多公益的声音,让人们理解一个温暖、坚定而专业的值得人人参与的事业。 感谢这些著者,也感谢每个人因此而产生的共鸣,他们共同推动了公益事业的前行! 一、《善经济》 《善经济》一书以“珍惜物命”阐述企业家生产创造,是为了改善人类生活,提升人性质量。商业的消费应基于珍惜物命,基于对生活的增能,与自我生命价值的扩大;金融的善是将资本投入于帮助经济发展并解决社会问题,非只以赚钱为目的,如影响力投资等,本书都有详细的论述。 作者何日生教授现为慈济基金会副执行长,曾在英国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与哥伦比亚等世界知名大学担任访问学者,他在《善经济》一书中详尽梳理了西方文明与东方思想,从苏美文明、古希腊神话、犹太智慧、儒家哲学到佛教教义,寻找什么才是经济背后强大的文化思想?答案是“善”,善即“利他”与“和合”。透过善的动机、善的方法、达到善的结果,是善经济的核心思想;“善经济”就是从利他的角度从事经济活动。 《善经济》以其独到的见解及精辟的引证论述,除了获得舍卫国基金会颁发的首届“舍卫国人文奖”,另也获得台湾“金鼎奖优良出版品”、中国大陆“2020年向光奖——年度研究特别奖”等多项殊荣。 二、《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作者以细致流畅的文笔,描述了自己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同事们在四川大凉山、四川德阳民乐村、青海甘达村等地实施各个乡村扶贫项目实施的经过,在总结实施各个乡村扶贫项目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炼出了一条助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为其他亟待建设的乡村提供借鉴参考。本书明确回应了当今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给出了解决方案,为关注中国乡村扶贫事业、乡村建设事业的专业人员和广大读者提供新见解、新观点。 作者刘文奎现为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2000年加入中国扶贫基金会,自2012年起担任秘书长。二十年来矢志贫困乡村发展,并成功探索出一套以村民合作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乡村可持续发展模式,对农民合作社、产业扶贫和社会企业等有深入实践和思考。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2021年商务印书馆推出的“乡村振兴”书系其中之一。 三、《公益元问题》 《公益元问题》作者基于二十多年的公益实践,把公益慈善与人性、人情、社会关系、伦理常识和中外慈善文化融会贯通,以朴实和生动的语言诠释了一条从慈善文化到公益文明的链接路径。书中包含许多跨界、跨文化、跨学科的思考,对慈善公益研究者、实践者以及关心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读者来说,是难得的读本。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陈越光评价该书虽然是一本理论性极强的书,却全文不见一处注释或印文,具有“行动的特点”,“是一本在事上展开的书”,“第一展开的是问题自身的具体性,第二展开的是认知的实践性。” 李小云教授被誉为“中国发展学之父”,研究领域涉及贫困、性别、乡村、靠前发展和非洲发展等。曾担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等。2015年,李小云进驻云南省勐腊县河边村,在政府支持下展开河边村深度性贫困综合治理实验,并成功带领脱贫。2021年,李小云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四、《“京”生有你:公益时报社社长刘京和他的公益人生》 《“京”生有你》内含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真实记录了刘京本人成长和投身公益事业的方方面面,以及公益时报的崛起和发展之路。该书不仅是刘京本人成长与公益之路的燃情记忆,刘京的朋友圈也在书中闪亮登场,他们对刘京、对公益时报和公益的回应与点评,也使得这本书超出了个人传记或回忆录的范畴,而是作为中国公益人的共同记忆得以呈现,成为激情燃烧的大时代里中国公益发展史的缩影。 作者文梅现任《华夏时报》公益部主任,曾担任《公益时报》高级记者。所著《别喝彩,我们仍在坎途》一书收录了包括公益人徐永光、媒体人白岩松,金融家杨凯生、康典、陈浩武、王巍等15位知名人士的公益访谈,展现了当下行业及跨界人士胸怀大爱、执着公益,于坎途中寻找中国公益事业突破与发展的心路历程。 五、《中国慈善透视》 本书致力于为当代中国慈善领域提供一幅概略的但重点突出的全景图,一个囊括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主要作用机制的解释框架。而且这种全景图和解释框架能够反映中国慈善的本质特征,并揭示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立足今日展望未来,作者认为中国慈善的总体状况可喜亦堪忧;制约中国慈善发展的瓶颈是“制度”与“行业文化”;思考中国慈善未来发展的基本范式应该是“体用范式”;“向善”是中国和人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人间正道是向善。 作者康晓光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国家与社会关系”“非政府组织”“儒家文化”。代表作为《邓小平时代》《中体西用新论》《儒家宪政论纲》《行政吸纳社会》《起诉》等。论文发表于《战略与管理》《社会学研究》《中国软科学》《二十一世纪》《开放时代》、 Modern China、Social Sciences in China、Social Research、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两次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六、《贫困的终结》 《贫困的终结》一书以平实通俗的语言讲述了贫困的根源,回答了为什么要扶贫以及如何扶贫的基本问题。其中引用了大量国内、国际案例,以及减贫的理论观点,以叙事的形式阐述了脱贫攻坚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取得脱贫攻坚胜利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本书也讲述了一个深度性贫困村庄的脱贫故事的片段,从这个小村庄的脱贫展示了中国取得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伟大战役的微观过程。本书主要讲述了贫困发生的肌理、扶贫的目的、为什么扶贫会困难、脱贫为何要攻坚等社会对扶贫工作所关注的问题。本书将作者的扶贫实践与作者关于贫困的理论研究、以及中国脱贫的战略政策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叙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个涉及贫困和扶贫的故事。 作者李小云教授被誉为“中国发展学之父”,研究领域涉及贫困、性别、乡村、靠前发展和非洲发展等。曾担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等。2015年,李小云进驻云南省勐腊县河边村,在政府支持下展开河边村深度性贫困综合治理实验,并成功带领脱贫。2021年,李小云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七、《商玉生纪念文集》 《商玉生纪念文集》依据“听其言,而观其行,而见其人”的整体思路,纪念文集分为三辑:上辑,是商玉生先生生前的文章、演讲和书信等共24篇,并收入了商玉生先生生前起草/领衔的两份重要文件,《中国非营利组织(NPO)公信力标准》《中国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自律准则(草案)》,以及《中国慈善家》杂志的两篇访谈稿,作为附录;中辑,是商玉生先生逝后,其家人、友人、同事等悼念他的文章,共11篇,并收入了《商玉生先生2020年线上追思会全纪录》和《更多对商玉生先生的(文字)纪念》两篇附录;下辑,是商玉生先生的生平和口述史,并收入了《社会创业家》和《中国慈善家》两本杂志对商玉生先生的封面报道作为附录。希望这本纪念文集能成为一个入口,持续引导更多后来人,追寻商玉生先生的精神境界与未竟之业。 《商玉生纪念文集》由何道峰先生资助、爱德基金会传一慈善文化基金(简称,爱德传一基金)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于2021年7月31日在“商玉生先生逝世一周年追思会暨中国公益共同体建设之现状与展望论坛”论坛上发布。 八、《慈善筹款原理与实践》 本书是关于公益筹款的策划、工具、方法等的多方面指南,旨在为公益筹款专业人员及该专业的学生提供专享的资源,帮助他们在现有的公益环境下加深对筹款的认知与理解。基于对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前沿研究,本书对非营利部门展开了综合分析,围绕捐赠行为、捐赠决策过程、社会影响和捐赠模型展开探讨,指出了当今公益筹款的方法、工具与实践图景。公益筹款正逐渐成为一种职业,专业筹款人在非营利领域炙手可热。杰出的筹款人能帮助公益组织完成使命,而本书则为身为筹款人的你提供了必要信息,来帮助相关组织取得杰出成效。筹款是非营利组织的强劲支撑,它支持和维护所有活动,是构成组织本身基础的关键部分。稳定的管理、清晰的组织、有效的方法以及实用的工具对于筹款至关重要。同样重要的是熟悉捐助者的心理,并优选限度地利用这些工具。本书为该领域的各个方面提供了全面的指南,深入介绍了当今很有效的方法。 作者阿德里安·萨金特教授,英国可持续慈善研究院(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Philanthropy)筹款学教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礼来家族慈善学院首位哈德素克筹款学特座教授。已出版关于个人捐赠、筹款和非营利组织市场营销方面的著作十余本,发表经同行评审的学术论文150篇。同时也为英国筹款人协会(Institute of Fundraising,IoF)、欧洲筹款人协会(European Fundraising Association,EFA)和美国筹款人协会(Association of Fundraising Professionals,AFP)设计课程与资格认证框架。 九、《大山里的未来学校》 《大山里的未来学校》是作者肖诗坚的乡土教育随笔集。主要记录作者在贵州兴隆县支教的所见、所思、所想,以及担任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校长的教育经历,同时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对中外教育理念进行了分析比较。作者希望通过乡村教育实践,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未来乡村教育新模式:既考虑到乡村儿童的需求及特点,又兼顾乡村儿童未来出路的“乡土人本教育”。《大山里的未来学校》总结了乡土人本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乡村教育工作者和公益组织具有一定的启示、借鉴意义。 作者肖诗坚系北京大学社会学学士,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国际商务硕士,回国后曾分别担任跨国公司中国大区市场总监、东亚大区CEO。2010年,她创立了田字格助学机构及兴隆农村小学并担任校长,她说“做公益是一直以来的初心,不存在特殊的契机。”

报纸会随着自媒体的发展逐渐的消亡。目前来看已经是半死不活的状态了,我们自己看看4周的人,他们有几个还看报纸呢,每个人都拿着一个手机在看着,即使上厕所的时候还在看,坐电梯的时候还在看,走路的时候仍然在看。别说报纸了,就连电视都没人看,这是大势所趋,与时俱进就像农村都成了空心村一样,慢慢的农村就没人了,学校也是如此,农村学校现在还有几十个人甚至一两个人。报纸现在手机上也能看,即使想看的话在手机上也看也用不着买报纸,所以啊报纸已经正式宣告。要消失了。

2021年报纸发展趋势 报纸行业趋势研究报告是通过对影响报纸行业市场运行的诸多因素所进行的调查分析,掌握报纸行业市场运行规律,从而对报纸行业的未来的发展趋势特点、市场容量、竞争趋势、细分下游市场需求趋势等进行预测。 报纸行业趋势研究报告主要分析要点包括: 1)报纸行业发展趋势特点分析。通过对报纸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总结出未来报纸行业总体运行趋势特点; 2)预测报纸行业生产发展及其变化趋势。对生产发展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这是对市场中商品供给量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 3)预测报纸行业市场容量及变化。综合分析预测期内报纸行业生产技术、产品结构的调整,预测报纸行业的需求结构、数量及其变化趋势。4)预测报纸行业市场价格的变化。企业生产中投入品的价格和产品的销售价格直接关系到企业盈利水平。在商品价格的预测中,要充分研究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利润的变化,市场供求关系的发展趋势,货币价值和货币流通量变化以及国家经济政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报纸行业趋势研究报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国家商务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协会、国内外相关刊物杂志等的基础信息,结合报纸行业历年供需关系变化规律,对报纸行业内的企业群体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对报纸行业环境、报纸市场供需、报纸行业经济运行、报纸市场格局、报纸生产企业等的详尽分析。在对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报纸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与预测。

我认为报纸的发展趋势会越来越艰难,生存的空间会越来越小,市场竞争力会越来越激烈。因为现在大多数人都在使用电子版读书看报,很少有人去看纸质版的报纸了。

dm杂志未来

DM杂志的数据库就是 DM 的投递 目的地 信息。

一说DM杂志:所谓DM直投有两种解释,一是,direct mail,也就是直接邮寄;二是,database marketing,数据库营销,作为一种国际流行多年的成熟媒体形式,DM在美国及其它西方国家已成为众多广告商所青睐及普遍使用的一种主要广告宣传手段,都简称DM广告。DM还曾被叫做“邮送广告”、“直邮广告”、“小报广告”等,即通过邮寄、赠送等形式,将宣传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家里或公司所在地以及各中高端消费场所。DM期刊在欧美国家发展十分迅速,是仅次于报纸、电视的第三大媒体,占美国广告总量的20%左右。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0%的消费者如果收不到邮寄的赠券或目录就会“非常或有点心烦”。中国得DM杂志虽然发展已经有多年,虽然并没有像美国那般成为了仅次于报纸、电视得第三大媒体,但是其独特的形式和生命力已经在中国媒体届占据很大一部分市场。一说有声DM杂志绝大部分的DM有声杂志都是以平面媒体的形式出现,其媒体的制作形式和普通报纸杂志大同小异,只是在发行和运作上大有区别,而有声DM杂志呢?顾名思义,就是杂志的声音版,以CD、VCD、DVD得形式出现,在制作形式上和广播大体相同,但是区别也是在于其发行模式和运作模式。有声DM杂志得主要目标客户群体是有车一族,对于像美国这样得汽车王国来说,有声DM杂志已经非常成熟,而随着中国经济得突飞猛进和汽车业得发展,现有市场和市场前景十分巨大。于是有声杂志的理念便应运而生。《车间》有声DM杂志的现状是运营了4年 发行量每月固定4万份!如果效益不好的话。4年烧掉的不单是钱了!杂志评价!印刷5星 有声策划2星 市场宣传2星 行业成长 4星 未来发展 4星 服务水平3星 广告效果2星

首先必须是有两年以上的广告公司,注册资金150万,其他的你就参考一下下面的内容吧:近几年来DM杂志在我国迅速发展,全国各地DM杂志虽然没有准确的统计,但估计在40—50家左右。但能够跨省的也就只有一二十家。DM杂志发展迅速的原因是:不需要申请刊号;针对地域性的广告主;完全放弃发行的赢利以广告客户为导向。在国外,DM杂志广告已占据广告市场10%-20%的份额。而在国内,DM杂志广告占还不到我国广告市场的1%,与国外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目前北京、上海、广州都形成了当地优秀的DM类杂志,如北京的《目标》、上海的《生活速递》等等。 一、引言 传统上讲DM(Direct Mail Advertising)是直邮广告的简称,即指将宣传品以指名的方式直接递送给最终消费者。这一源于美国的新兴广告形式已成为西方继电视、报纸后的第三大广告媒体。而DM杂志因其针对性强,投递准确,信息攻势猛烈,免费赠阅等优势,近年来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利用营销数据库及其它数据处理技术,有着与广播, 电视, 报刊等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风格。DM杂志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内容和广告客户的结合更为紧密,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内容板块的设定就是围绕客户的开发和服务来进行的。 二、DM杂志的特点: 1.免费发行 DM直投杂志,它区别于传统期刊的优势可能就是它的发行方式,免费赠阅。这种发行方式在期刊的运作上,其实是带着另一种优势的,就是你的杂志可以没有选择障碍地进入读者手里。因为免费赠阅,所以可以在内容策划或封面策划上,不必花传统杂志那么大的力气去想怎么做一场秀,吸引眼球购买;DM绕开了这一步,在内容运作上,DM要比传统期刊的特色要求简单得多。 2.目标明确 DM杂志不同于其他传统广告媒体,它可以针对性地选择目标对象,有的放矢、减少浪费。是对事先选定的对象直接实施广告推广。客户接受者容易产生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感,使其更自主关注所宣传的产品。一对一地直接发送,可以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客观挥发,使广告客户效果达到最大化。 3. 专业性强 DM杂志,读者对象明确,读者群也相对比较集中和稳定,因此采用点对点的定向发行手段更加有效。这也是DM杂志的特点,并不追求发行的绝对数量,而是追求发行的有效性。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行业期刊,一般读者也很难看懂,想提高也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因为行业杂志的广告也是有效的,靠行业价值链上下游的供应商的广告存活,所以行业内的特定读者并且有一定的采购决策权和话语权的读者往往是客户最关注的,其他的读者再多也属于无效发行。而且现在随着印刷越来越精美,印制和发行成本往往高于发行收入,而达到一定发行量后广告量并不随发行量同比增长,所以很多DM杂志还要控制发行量,找到广告与发行的最佳平衡点,使效益最大化。 4.广告灵活 DM直投杂志,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 受阅率提高, 读者就是商品信息的接受者, 直投广告这种形式丰富了媒体的层次, 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DM广告目前占到我国广告市场近1%的市场份额, 与国外相比, 成长空间巨大, 在广告已经成为媒体主要收入来源的今天,广告命中率极高的DM媒体将对广告主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三、行业管理 随着期刊业的繁荣发展,期刊的赢利模式会从以发行收入为主(如《读者》等大众文化期刊)过渡到以广告收入为主(如时尚类期刊、财经类期刊)。这就是所谓的广告化。与之相适应,期刊的广告版面比例会越来越大,设计会越来越精美,从内容策划上会越来越多地考虑到广告主的要求。由广告化逐渐衍生出厚刊化、全彩化等发展趋势。 与大多数的传统媒体不同的是,DM杂志是以质量取胜的,要求的是传阅率、有效率、关注率及影响率。所以我们在内容上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符合政策的规定。信息本身就是内容,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信息的筛选是关键问题。DM杂志不是纯粹广告集锦的小册子,相反, 看上去更应该像是一本高档的服务性杂志。 DM杂志以她特有的魅力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DM杂志队伍中来。但对DM杂志而言,又决非遍地黄金,不成功也难。因为渠道资源的占有及投资量的大小,始终是决定该类杂志发展的两条生命线。渠道资源的占有影响着目标受众的精准化,从而决定着广告投放效果,反过来也就是DM杂志的收益,我们的免费发行,要有准确无误的渠道;杂志前期的投资量则是在前期只有投入而无收入的媒体运营的基础,因为对一本新杂志而言,要得到广告主的认可需要半年以上的市场导入期。这一点作为新的进入者我们必须有准备,可以说是万事开头难吧! DM杂志的经营模式实际上就是数据库营销模式。利用有价值的数据进行精确发行。并从广告上那里得到利益回报。其中数据库的建立是关键。折旧需要我们有一批敬业的渠道开拓人员,在进行发行的同时,必须准确的录入受众信息。从而建立我们的准确的数据库, 成为我们的盈利之本。 四、DM杂志的数据(以DM杂志《????》为例) 由广告公司主办的DM杂志《????》已经出了5期,《????》从小到大,从杂乱到有序,到目前逐渐固定了自己的风格。杂志的栏目设置日见明晰,很多版块已趋于固定,并深受读者的欢迎,此外还有大量专业人士赐稿,极大丰富了杂志的内容,提升了杂志档次。成为行业内品牌媒体。 下面我们就以该刊为例说明行业DM杂志的特点。 《????》DM是市场细分的DM杂志。他适合更细分的读者群的需求。他的发行量也不能作为评估DM杂志的唯一标准。假设一本专业杂志发行30000册,如果这个发行区域内的目标受众也只有30000余人,虽然这个DM杂志发行量从绝对量来说是少的,但是从相对的意义上讲,这的确是一本在本专业细分市场非常是有影响力的DM杂志。 1. 《????》DM杂志投放比例: ???? 2.平均每期广告版面占总版面的70-80% 3.《????》杂志的每期发行量为30000余册 4. 80%以上的读者为企业有决策权的经理和采购人士 5.发行特点及优势 (1)、发放对象皆是具有购买需求的企事业单位,符合各厂商的市场目标对象。 (2)、全国范围动态发放,覆盖面广,广告经费的投入,物有所值。 (3)、宣传周期适中,完全迎合客户广告累积投放需要,效果突出。 (4)、内容资料由厂商和本刊专职采编每期更新30%以上,使用者的查阅频率高。 (5)、便于保存和查询,广告效果持久。 6.发行区域分布: 邢台60%、邯郸17%、衡水 15%、承德3%、其它 5% 《????》作为DM信息媒体,目前已成为业内读者查找加盟连锁的必需工具与资料。因此,他的广告不仅可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同时,也引导了采购者购买的方向。 在这个传媒行业山雨欲来的时期,作为传媒人,潜心奠基,静心沉淀,谋求长期、有序的发展才应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也期待籍此接触更多的业界同仁和广告主,发掘广阔的市场空间,创造潜在机遇! ------------------------------ 著石头之美以快哉! 隘口石 等级:光明使者 积分:1752 帖子:1028 发表于:05-08-05 17:34 编辑 管理 引用 第2楼 DM杂志:都是免费惹的祸 编者按:前一段时间一本叫《福禄寿》的直投杂志倒闭了,而今后,可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目前正在经营的DM杂志将失去市场准入资格。因为国家工商总局从今年开始正式施行的“第17号令”中规定,DM杂志的承办条件提升为15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同时企业的成立时间必须在3年以上。一些地方工商局已发出通知,要求在2004年取得经营许可证的DM杂志在今年3月份重新申请登记。本期,我们从专家、从业人员和记者的角度全面解读DM杂志的经营和未来的发展,希望为中国的DM市场从粗放式的经营模式走出来提供一些思路。 深度分析 慧聪国际媒体研究中心市场总监苏玉平在前些日子表示,DM杂志的广告份额2005年将会有30%以上的增长。但这样的预测随着新政策的出台将使很多经营者和投资者喜悦不再,于是,业内调转目光,开始重新审视这个震荡中的行业。 天生黑户? 但据笔者观察,运营DM杂志的企业中,盈利状况良好的却不足1%。有人说,DM杂志独特的风景是:一方面,总有热血之人揭竿而起;另一方面,不断有人惨烈地倒下。 在很多人的眼里,DM杂志经营者手中握着合法的工商手续,却很难摆脱“天生黑户”的命运:投资者因担心政策风险对其避而远之;广告代理公司因其同为广告企业所以很难在心理上接受为其做广告代理;行业协会或行业同盟也多年无法形成。所以,中国的DM杂志,几乎都是孤军奋战。 看不见的读者 免费直投——作为DM杂志的发行方式曾一度成其独有的卖点,可实际情况却是,直投出去的杂志在到达真正的读者之前就已经大量流失了:一部分被门卫、秘书、服务员等不该拿的人拿走了;还有的在不愿配合的小区物业等中间环节滞留起来;甚至还曾发现有人专门搜罗这样的杂志去卖废品……因为DM杂志是免费的。 针对DM杂志的发行之病,一种称做读者实名数据库的发行控制方法有一定的疗效,也备受推崇。北京一家叫做《精美》的DM杂志曾经认为:“数据库是神,也是灵魂。” 数据库营销在国外由来已久,其最大的价值在于筛分出一定群体的共同兴趣,并针对这些共同兴趣进行营销。而筛分共同兴趣是一项复杂的信息处理工程,国内DM杂志的数据库还普遍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是通过区分受众的居住地点或购买某一物品等简单因素设立数据库,对于数据库内受众在不同时期的消费需求、实际经济状况乃至工作、生活上的重大变化都无法掌握。这些受众对免费直接投来的DM杂志是否感兴趣、是否真正会拿起来翻看,都仍旧是个谜。 居高不下的成本 印刷费的高昂令DM杂志的成本居高不下,通常一本160页左右的杂志印刷费在10元左右。如以印量1.5万册计算,全年印刷费为10×1.5×12=180万元,而管理等其他成本大约100万元/年。如此算来,企业保本底线应为税前广告收入不低于300万元/年。 我国杂志广告在整个媒体广告份额中仅占1%左右,DM杂志则占得更少。大多数的广告主对投放杂志广告还不太理解,对DM杂志更是慎而又慎、缺乏信任度。 在市场的压力下,一部分DM杂志采用减少页码、降低印量的方法缩减成本。但社会影响力随之减小,广告收入愈加减少。另有部分DM杂志则利用自身的资源开发了画册制作、为政府部门做专刊、特刊等其他业务获取了一定的收入对DM杂志进行贴补,在艰难维系中塑造着品牌。 同质化的竞争 DM杂志从一诞生面临的竞争就异常激烈。首先,DM杂志政策上进入门槛低、技术上好像也很简单,于是众多广告公司蜂拥而至,曾经一些国内的中型城市一度出现六七本DM杂志同台竞技的场面。 其次,DM杂志的从业者大多为广告人,对传媒行业的理解较浅,传媒专业知识也相对匮乏,再加上DM杂志这种新生业态几乎没有什么固定成型的模式可以沿袭。于是,相互间的简单模仿便成了在市场中渡河的惟一木板,各DM杂志间的同质化相当严重。 差异既然创造不出来,低层次的竞争便成了主流:相互间的诋毁、通过回扣做人脉生意、恶性价格战等不胜枚举。我们看到一些城市的DM杂志单版价格已降到1000元以下甚至免费,混乱局面撼动人心。 DM 做个命中率高的销售公司 在一家旅游网站当副总的李晨2004年入住北京某高档住宅小区,于是每月他都能收到一本免费的杂志。开始以为不过是直投广告罢了,但翻阅了几期发现其实里边的资讯还是很丰富的,而且还有一些有深度的专题策划。“当时我正打算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刚好那期杂志介绍了多款名牌电脑,其中一款正在为读者搞高尔夫卡、电子记事本、美容卡等抽奖活动,于是我就选择了这款电脑。”李晨坦言这本杂志对自己还是有用的,他会花时间浏览里边的广告和内容。 不可忽视的传媒 DM免费杂志是引进国外的一种直接投递到消费者手中的新兴杂志营销方式,DM免费杂志面向特定的人群投放,一般为高档社区或者是高档消费场所,以扩展特定城市的消费影响力。从1998年中国出现第一本DM免费杂志《生活速递》以来,这种媒体就分去了平面媒体的一杯羹,成为传媒市场不可忽略的一股力量。 记者从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广告司了解到,截至2004年5月,全国正式批准发行的DM免费广告杂志有40家,申报备案的还有200多家。据传媒人俱乐部总经理郭峰介绍,其实全国市场上没有合法身份但却存在的DM杂志的数量非常可观,估计有上千家。 由于DM杂志不需要申请刊号,针对地域性的广告主,完全放弃发行的赢利以广告客户为导向,因此1998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DM杂志的竞争已经逐渐激烈,《生活速递》、《目标》、《品味》、《资讯生活广告》、《万房》、《广厦资讯》、《妈妈宝宝广告》、《新生活》、《Flink Life》、《上海·百花》、《METRO ZINE》等发展初具规模,其中《生活速递》一路领先,《目标》则后起之秀,他们成为DM杂志中的佼佼者。 “虽然在消费超级大国美国,DM广告占到了媒体广告总量的20%左右,在中国,DM杂志仅占据国内广告市场近1%的小小份额,但是DM杂志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小觑的一股媒体力量,市场前景巨大。”郭峰说。 延伸DM杂志的功能 据悉,经营《生活速递》的宇宙流广告公司在广告经营处于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已经开始调整经营战略,从渠道开发转向内容建设,他们从《时尚》、《瑞丽》等专业时尚杂志挖人强化内容,力求通过专业的内容吸引读者,进一步提升DM杂志的阅读率。 “国外DM有几个特征:它的印刷成本和制作成本相对是低廉的,它里面的产品非常稳定,内容的指导性很强,对于消费和生活具有很直接的指导意义。《生活速递》6年的发展,发行量的扩充很艰难,只增长了一倍,但我们现在正在转变思路。现在读者能够选择你这个杂志是因为你能够更直接地、更贴近生活地来指导他日常生活,而不是你能到达他。”《生活速递》出品人刘峻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除了把内容作为一个发展方向外,刘峻谷还在开发另外一个副产品——消费地图。“假设咱们两个人今天要约一顿饭,吃上海菜,这张地图能够满足你的某些需求,电话你就可以查的到,还有区位。当然不仅仅局限在餐饮领域,可以开发出很多领域的消费地图来。” 刘峻谷对记者说。 如今刘峻谷手里有着大量的读者数据,这种资源在消费层次越来越细分的市场经济中显得尤为重要。刘峻谷认为,DM不仅是直投广告,而且是“Data Base Marketing”(基于数据库的市场运作)。他相信,靠着数据的铺垫,他能做起命中率更高的销售公司,能做起更加红火的生意。 逆向思维办DM杂志 通常的DM免费杂志的经营思路是针对特定客户办一本杂志,然后再把杂志通过特定渠道送到目标客户手中,然后再利用手中的客户资源去吸引广告客户。在北京空港龙翔广告公司副总经理吴波看来这种模式的风险比较大,前期投入比较大,如果资金不足以支撑,将很难继续维持。 作为《北京攻略》的独家经营者,北京空港龙翔广告公司从一开始对这本杂志有着明确的经营思路,他们在“分众传播、渠道为王”的主导战略下,采用逆向的思路,首先明确这本杂志服务于高端品牌,然后根据他们的需求开发高端媒体,继而影响高端人群。传播渠道的倚赖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竞争形式之一。 “《北京攻略》是一本完全针对机场高端受众人群,引导时尚消费资讯类的直投杂志,以‘口袋书’的形式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到达区独家发行。这本杂志从一开始就天然具备‘发行渠道优势’,并因此而产生了‘垄断优势’及目标受众市场细分优势。” 吴波说。 吴波最得意的是由于这种特殊的经营模式,杂志还没有出来,就与多家广告客户签订了合约,前期资金投入的风险大大降低。 一期20万册的真实发行量和机场这个惟一的发行渠道可以保证对高端人群的覆盖率。由于渠道的独占性和发行数据的可控性,加上内容针对高端人群设置,无论在到达率还是阅读率上预期都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前期的广告销售就顺理成章地达到预期了。 “2005年我们将把这种模式复制到上海、广州和其他城市,从而搭建起一个覆盖全国主要机场和高端人群“城市攻略”的媒体平台,如果这个网络一旦建成价值不可估量。” 吴波表示。 何为DM杂志? DM杂志是Direct mail的缩写,意为“直接邮寄广告或直投广告”,它的法定称谓为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国家工商总局在第“17号令”中对其还有诸多规定,比如必须由主营广告的广告公司承办、不能刊登非广告信息、不能品人、编辑、出销售发行、不能使用主办、协办、出版、杂志、本刊等容易与报纸、期刊相混淆的用语等。 ------------------------------ 著石头之美以快哉! 隘口石 等级:光明使者 积分:1752 帖子:1028 发表于:05-08-05 17:35 编辑 管理 引用 第3楼 天堂向左,DM向右 我没读过慕容雪村的那本被炒得很热的小说,也不怕被认为是在拾人牙慧。现在市面上看到的很多DM杂志,确实与人们想象中的成功偏离了方向。而这一切,又是为什么呢? D M(Direct Mail 的缩写,译为直接邮寄广告或直投广告)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前些年可真没有多少人知道其确切含义。这一点从中国早期的DM杂志几乎全是外文杂志,像《Beijing》、《WALK》、《That's Guangzhou》等,可以得到印证。 但近两年来,我们看到,很多人在大谈、特谈DM,很多广告公司已投资或正准备投资做DM。于是,这个以前并不为人熟知的领域刹那间变得热闹起来。似乎DM成了点石成金的神奇手指,成了门槛很低、谁都可以来做的媒体概念。 诚然,我们并不否认中国的DM广告市场潜力很大,因为从美国看,DM期刊的广告营业额占到整个期刊广告营业额的20%,每年高达37亿美元;而我国,该比例仅1%多一点,一年的广告营业额不过几千万人民币。我们也不否认一些占尽先机的DM杂志已经开始赢利,如《生活速递》、《目标》、《新地产》等。 可是,在中国目前的广告市场上,DM果真看上去很美吗? 上篇 刊号是一种说不出的痛 在传统报刊当中,DM是一个异类。它打破了先发行后广告的模式(即发行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广告才会源源而来),反其道行之,在媒体市场上单取广告收入之一瓢。从某种意义上讲,跟内容类网站的运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DM与传统报刊的区别,不仅在于经营理念与收入模式的不同,更重要的在于有没有一个正式的刊号,由此而造成DM杂志在内容、发行、收入等方面陷入困境。而一旦DM杂志拥有了正式刊号,或是一本正规杂志按照DM的方式来做的时候,整个市场又将发生何种变化? 细说DM 在中国,DM杂志的正式名字叫“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批,可获得有效期一年的广告刊登许可证。其依据的法规主要是《印刷品广告管理办法》和《关于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按照相关的规定,DM杂志名称必须带有“广告”两字,英文不得大于中文;内容必须全部是广告,不得刊登其他非广告信息;必须全部免费发行,一年内发布的广告期数不少于6期,每期发行量不少于5000份(专业类)、10000份(综合类)。 简而言之,DM杂志就是以杂志形式出现的广告信息,免费提供给读者,广告收入是其惟一的收入来源。它跟普通杂志有什么不同呢?这里先看一下普通杂志的做法,再进行比较。 普通杂志按照《期刊管理暂行规定》第三章第十九条的规定,“正式期刊申请登记表经审核无误后,发给编有‘国内统一刊号’的‘报刊登记证’”,经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审批后可获得国内统一刊号,公开发行的还可获得国际标准刊号,其一般格式如下为“ISSN XXXX-XXXX”和“CN XX-XXXX/YY”,其中ISSN为国际标准刊号的标识,CN为国内统一刊号的标识。 刊号只是普通报刊运作的一个起点,它并没有去硬性规定具体的运作内容和方式。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媒体及其受众的属性,典型报刊的营收模式。 报刊等媒体作为文化产品,具有双重属性:商品性(实现经济价值)和宣传性(遵守国家的宣传政策,保持公信力,实现文化、社会价值)。媒体受众同样具有双重属性:现时消费者(对报刊而言)和潜在消费者(对其他商品来说)。 报刊是一种可以售卖的商品,为读者提供资讯信息,从而得到直接的发行收入。发行收入(R1)取决于发行价格(P)和发行量(Q)。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R=λPQ,λ表示批发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平均比率。 一般来说,由于同类报刊的可替代性比较强,所以很难通过调整价格达到提高发行收入的目的;而由发行渠道商决定的λ,通常也是报刊难以控制的外生变量。所以,实现发行收入最大化的方法主要是扩大发行量。 由于受众具有双重属性,既是报刊的现时消费者,又是其他商品的潜在消费者,所以媒体又可以把受众资源出售给企业获得广告收入。具体的形式是报刊通过广告版面影响受众的消费行为,企业为广告版面向报刊支付推广费用。广告收入(R2)是间接收入,它是由广告均价(p)和广告版面数(q)共同决定的。 R2= pq 表面上看,广告收入是由广告价格和数量决定的;而实际上,它是由广告投放效果决定。广告投放效果则是取决于发行的有效性、精准性。这一点正是报刊市场细分化的理论起点。 最后,由于媒体除商品性外,还具有宣传性、影响力,故凭借影响力组织或参与经济活动可以获得衍生的收入(R3)。这一点跟许多非赢利性民间组织比较类似。R3不易量化,但它取决于媒体影响力的大小,影响力则是由影响范围、有效性、内容的客观公正性、广告质量等决定的。 对普通报刊来说,追求的是以上三项收入总和(λPQ+ pq+ R3)的最大化。但应当注意的是,三项收入的取得通常有先后顺序,呈递进关系,发行收入在创刊上市后马上取得,广告收入要在经营一段时间之后,衍生收入必须在具有一定的媒体影响力之后;另外,因杂志类型与经营模式的不同,不同杂志对三项收入的倚重比例不同,甚而会一项或两项收入缺失。 DM杂志正是其中的一个特例。该类杂志采用免费派送的方式,所以发行收入为零;按规定只能刊登广告信息,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宣传性和公信力(当然,我们不排除会有一定的影响力),衍生收入故忽略不计。这样,DM杂志的收入就只剩下广告收入。 前面分析过,广告收入的多少取决于广告投放效果和发行的有效性。而这两点也正是DM杂志区别于普通报刊的特点,倘若这两点做不好,DM杂志就很难取得成功。所以,对DM杂志来说,广告看似最重要,但实际上最讲究、最精华的却是发行。这两部分将在后文中详细展开,这里不再赘述。 刊号之扰 DM杂志与普通杂志的不同表现在发行渠道、赢利模式、市场分类、受众的资讯接受习惯等很多方面,但最终似乎都能归结为刊号的不同。这张“准入证”的差异决定了媒体具体运作的差异,同时也为DM杂志的发展筑起了一道更高的门槛,或者说是与其他杂志相比较的先天不足。 (一)信息与广告孰重? 按规定,DM杂志的名称中必须含有“广告”两字,杂志内容必须全部是广告,不得刊登非广告信息。而拥有正式刊号的杂志,则以刊登新闻等非广告信息为主,并且没有限制广告版面所占的比例。 这可以说是普通杂志与DM杂志在产品形态上的最大不同,也是刊号之于DM杂志最大的制作之困。 从形式上讲,广告不仅可以用图片的形式来表达创意,还可以通过文字形式来实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软文。正是以此为掩护,众多DM杂志开始向非广告内容领域拓展空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大家看到的DM杂志,似乎没有一本恪守着广告内容的底线,而是任意过界。 至于这种行为,首先,从法规上讲并没有清晰界定什么是文字形式的广告,因此这只能算灰色区域的违规;其次,真是存在着许多的隐患。当DM杂志处于初创期,没什么名气的时候,内容的违规根本无人理睬;可一旦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的时候,就会有人找上门来。这时候,刊号也就成了制约DM杂志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回过头来讲,一本完全遵守规矩的DM杂志,仅相当于一本广告作品集,如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单凭广告,又如何能培植起杂志的公信力、影响力? (二)免费发行增加运营成本 在中国,报摊零售可谓一份报刊是否正规、合法,商业运作是否成功的试金石。当然,可以举出例子,像科技期刊、学术期刊大多是通过邮订来发行的;但并非说明它们不能摆上报摊,只能说它们不是商业化运作。 通过图书引进方式进来的境外报刊是不能通过报摊零售的,只能在机场、宾馆等指定场所零售。主要因为其刊号非国内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批准的,而是境外刊号。 DM杂志同样不能摆上报摊,按规定只能免费派送,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其刊号是工商号。缺少一个由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审批的正式刊号,可以说造成了DM杂志在发行上的先天不足。

  • 索引序列
  • 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杂志
  • 未来城市规划杂志
  • 城市建设杂志
  • 未来与发展杂志2021
  • dm杂志未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