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人物分析的论文开题报告

人物分析的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人物分析的论文开题报告

《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人公安迪对生的渴望、对希望的执着、对自由的向往。

贾宝玉--红楼梦一书的男主角,书中的情节主要是以他为中心,故事从他的前世写起,几乎就是在写他一生悟道的经过。脂砚斋评贾宝玉用“情不情”二字,某些人认为指贾宝玉具有深广的人文主义思想,能够对将自己的感情赋予没有感情的人、事、物。 林黛玉--一般认为她是红楼梦一书的女主角,与贾宝玉相映衬,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性灵形象的典型。脂砚斋评林黛玉用“情情”二字,指林黛玉能够对将自己的感情赋予自己所爱的人。 薛宝钗--红楼梦又一女主角,与林黛玉相对,是所谓的“金玉良缘”。是彻底维护并始终贯彻封建思想的典型人物。因书稿80回后丢失,不知曹雪芹给其的评语为何,但书中反复隐喻,如:冷香丸、所居院落“蘅芜苑”前大石封闭及无花冰冷的环境来看,似乎应为“无情”。 王熙凤--普遍认为是红楼梦中最为鲜活的人物,具有强烈的世俗气息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人物性格分析开题报告中研究目的怎么写?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人物性格分析[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人物性格分析本文主要是对《肖申克的救赎》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及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主人公安迪的解读,来了解人性中最容易丢失又是最重要的东西。通过最能打动人心的故事情节,给予人们希望。准确的说,是让人们坚毅的保留希望,保留自由。首先,关于主人公安迪,他是整部作品的灵魂,他一直对生存、自由存在着希望。同时,他坚持着用“希望”来渡己渡人。在肖申克中,安迪给了犯人们自由和生存之感,更挽救了如瑞德那样迷茫的假释者。而作品中的第二主角瑞德,则是因为友谊和安迪联系在一起,除了友谊之外,瑞德还差一点走上老布鲁克斯的路——体制化。幸运的是瑞德在安迪的指引下,走出迷茫和对生活的恐惧,脱离了体制化。本文通过对主人公安迪的性格分析,如“希望”“自由”“信念”“友谊”等方面,来解读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主人公的难能可贵之处。也给予当代人以启示。如希望、自由、信念等品质,是任何时代背景下都不该舍弃的,也是任何时期成功路上所必备的。

分析人物形象的论文开题报告

1,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2,四人的名字暗合“原应叹息”,也包含了作者的苦心孤诣,分析者四个人物形象有利于加强对《红楼梦》全书的理解。 3,四人形象各异,性格各不相同:元春入选凤藻宫,是典型的封建大家闺秀;迎春俗称“二木头”,为人老实,以致常常连本分都守不了,“戳一针也不知嗳哟一声”; 探春浑名“玫瑰花”,“无人不爱,只是刺戳手”,为人精明能干,虽是赵姨娘庶出,但对封建贵族尊严的执着毫不亚于大观园内任何主子; 惜春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且性格古怪,“ 虽然年幼,却天生成一种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独僻性,任人怎说,他只以为丢了他的体面”,在日益没落的贵族家庭内,只求明哲保身,不管别人死活,且自以为已经看透一切,一心想遁入空门。 不管如何,这几位姑娘最终的结果都是很凄惨的。元春的判词〖恨无常〗中有“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迎春更是惨死在“中山狼”孙绍祖手中,探春远嫁番邦,惜春则是“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她们的悲惨结局充分反映了象征着整个封建制度的贾府的崩塌是不可避免的。 4,建议你从人物性格分析入手,将她们最终的结局与贾府的结局结合起来,最终可以达到抨击封建社会的目的。至于在红学研究中,这一点已成为共识,所以除了她们结局的详细情形由于资料有限成为迷案以外,其余并没有加深研究的意义。 补充说明一下。不好意思,我把楼上的内容当做提问啦--绝对不是故意的啊!即使是写了论文也不可能全盘引鉴吧?我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一点提示,但并不希望帮你作弊哦。事实上只要你稍微好好看看原文,将以上内容拓展一下就能写出不少东西了。

【摘 要】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于2019年7月在中国内地上映,上映不到一个月,票房就达亿元,创造了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神话。该电影在澳洲上映一周,票房成绩大好,创下近十年澳洲最快突破100万澳币票房的华语影片新纪录。此外,《哪吒之魔童降世》顺利进入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初选名单。【关键词】角色;颠覆;偏见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6-0154-022019年暑期档最热门的影片,一定是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不到一个月,内地票房已达到亿元,成为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不仅如此,2019年8月22日,该电影夺得了中国内地单日票房冠军。至2019年9月16日,《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突破49亿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此外,《哪吒之魔童降世》还顺利进入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初选名单。一、剧情简介《哪吒之魔童降世》讲述的是,天地灵气孕育出一颗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把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灵珠投胎为人,助周伐纣,而魔丸则会化成魔王,为人间带来灾祸。元始天尊启动了天劫咒语,三年后天雷将会降临,摧毁魔丸。太乙真人受命将灵珠托生于李靖的三儿子身上,为其取名为“哪吒”。不料申公豹从中作梗,将灵珠和魔丸置换,灵珠与龙族的血脉结合,成为了龙族太子敖丙,魔丸附体的哪吒却成了人人惧怕的“妖怪”。最终哪吒和敖丙联手对抗天雷,解救了陈塘关的百姓。二、角色形象设计哪吒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西游记》《封神演义》中都有关于哪吒的形象描写。“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这是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中的一句台词,该片取材于《封神演义》,大部分国人都对这部影片中的哪吒印象深刻。蛮横的龙太子敖丙被哪吒抽筋扒皮,龙王无法降服哪吒,于是用陈塘关百姓的性命作为筹码,施压于哪吒的父亲李靖,哪吒为了不拖累父亲和百姓,自刎而亡。之后,太乙真人以莲藕为哪吒重塑真身,使其复活。哪吒牺牲自我的英勇形象就此留在观众心中。哪吒作为我国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文化符号,长久以来,是正义的代表。“莲花荷叶衣,头顶冲天髻,脚踩风火轮,手拿乾坤圈,双臂缠着混天绫,一身正气。”这是我们最认同的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哪吒形象。最初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形象公开时,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接受,称其太丑,与传统的哪吒形象大相径庭。厚重的刘海下是一个圆鼓鼓的脑门,额头中间留着红色的魔丸印记;两只大眼睛周围有着烟熏妆般的黑眼圈,引人注目;满脸的雀斑,塌塌的朝天鼻,满嘴锯齿形的牙齿;敞着怀,穿着红色镶黄边的坎肩,上面绣着莲花图案,松紧口低裆灯笼裤,腰上系着亮黄色的腰带,裤脚收口处有红色的魔丸图案;永远不穿鞋,光着脚;双手常插在裤腰里,一副又拽又痞的样子;惹是生非、性情暴躁,与往日善良勇敢的英雄形象有极大的差异。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所谓的“反派”,即灵珠化身的龙太子敖丙却深受大家喜爱。披着宽大的头巾,只露出眼睛,摘下头巾后俊美的面容才得以展现;飘逸的蓝色长发一部分高高梳起,另一部分自然垂于身后,两绺垂于胸前;额前长着两个还未完全炼化的蓝色龙角,印堂中央是蓝色的灵珠印记;秀气细长的眉眼,高挺的鼻梁,精致的嘴唇;白色长衫印着精美的淡蓝色水纹,声音成熟稳练,举手投足之间尽是优雅,与传统故事中被哪吒抽筋扒皮的敖丙形象完全不同。三、剧本人物设定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和敖丙颠覆式的角色形象基于剧本中的人物设定。哪吒本应是灵珠,却被申公豹换成魔丸,天生就注定了魔童的身份。他能力非凡,一出生便闯祸,惹下了事端,被陈塘关百姓当成妖怪,被父母关在家中,限制其自由。随着情节的发展,观众会慢慢发现,哪吒的顽劣并非天生,他的行为像极了叛逆期的孩子。他初次跑出李府时并无恶意,却受到了他人的欺凌与偏见。顽劣的行为及不屑的态度只是想得到父母的陪伴,得到百姓的认可。外表冷漠乖张的哪吒,内心是落寞与孤独的。他用带刺的行为来掩盖自身的脆弱和对自由与爱的需求。影片设置了许多细节体现哪吒的真实性格,例如,因被限制出行,哪吒待在家里无聊至极,母亲殷夫人得空陪他踢毽子,他赌气说着不愿意,却玩得不亦乐乎;为了偷偷跑出去玩,他用石头捉弄两个看门兽;跑去镇子上和村民们捉迷藏,村民们惊恐地四处逃窜;相信了父母和太乙真人所说的善意谎言,以为自己是灵珠转世,于是把自己当成肩负重任的英雄;遇到海妖,解救了一只小狗,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救下小妹;结识敖丙这唯一的朋友后,留下眼泪,觉得丢脸;父母和太乙真人告知他要举办生日宴时,装作不开心,但转身就兴奋地开始筹备,还为敖丙送了手绘地图……敖丙有着灵珠的身份,本应是解救苍生、悬壶济世的角色,却肩负着龙族复仇振兴的重任。龙族与天庭恩怨已久,全族浴血奋战,拼命镇压无数深海妖怪,却被天庭囚禁于炼狱之中,还美其名曰“龙宫”。龙族重见天日的机会千载难逢,龙王将希望寄托于龙太子敖丙身上。与哪吒一样,敖丙无法选择出身,从小便认申公豹为师傅,努力学习武艺,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打败魔丸,在天庭中争得一席之地,为龙族扬眉吐气。敖丙虽从小跟着申公豹长大,却是个重情义的少年。结识哪吒后,与哪吒一起踢毽子,两人惺惺相惜,成为了对方的第一个朋友,敖丙还将能召唤自己的海螺送给哪吒。得知哪吒就是魔丸后,敖丙非常痛苦,在师傅的希望和家族的利益之下,他别无选择,只能亲手杀掉自己唯一的朋友。但他还是不忍,收到哪吒生日宴的邀请时,他只想为哪吒实现生日愿望。准备杀哪吒前,他还为哪吒的父母和太乙真人求情,只因他们是哪吒的至亲。四、影片主题思想人物设定的根本来源于影片的主题思想。申公豹讲述自己的遭遇时,说过一句话:“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成见” 是影片的主题之一。片中哪吒、敖丙及几位配角的设定都离不开“成见”这一主题。哪吒一出生便被魔丸附体,天赋异禀。这时候的哪吒只是一个刚入世的孩子,与生俱来的魔丸神力驱使他进行破坏,是毫无意识的。因无法自控,太乙真人用乾坤圈锁住他的一半神力。母亲殷夫人带给他温暖,使他渐渐恢复平静,还原成一个婴儿的状态。这时候的他本性与那些普通的孩子无异,只是一个需要依靠父母的孩子。但陈塘关百姓对哪吒充满了敌意,认定哪吒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妖怪。哪吒性格的关键性转变在他第一次跑出李府时,一个小女孩邀请他一起踢毽子,他欣喜地答应了,不料被旁人看到,大家像看到怪物一样尖叫着四处逃窜。女孩被抱走,街旁的孩童大叫着“妖怪”向他扔泥巴。他没有做出伤害他人的举动,却受到了不公平对待,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那他就干脆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妖怪”,他有多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就把自己伪装得有多坏。众人的“成见”是造成他脾气暴躁、作恶多端的根本原因。为了救下小女孩,除掉海妖,哪吒被众人追着喊打,没有一个人愿意相信他,还称他为“害人的妖怪”。生日宴前得知自己并非灵珠转世,以为父亲只是想维护李家的名誉。他对所有人都失去了信任,解开乾坤圈,失去意识后疯狂杀人。众多恶意把一个孩子生生逼成了“妖怪”。哪吒努力伪装,却会在感受到善意后,流露出他原有的善良。敖丙陪他踢毽子,他感动流泪;小妹的一声“小哥哥”让他心软;失去意识跑到树林里时,得知父亲为了救他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他恢复了意识,醒悟、忏悔、感动,立刻回去拯救了所有人,也原谅了敖丙。小妹的善、父母的善、敖丙的善,压制了哪吒心中的“恶”,唤醒了哪吒的“善”,哪吒成为英雄后,才打破了众人的成见。龙族帮助天庭降服了无数海中妖兽,敖丙作为龙太子,本应风光无限。天庭却碍于龙族的妖族身份,将全族囚禁于暗无天日的深海之中。天庭不公,激起了龙族的愤怒,于是龙王与申公豹合作,盗取本应属于哪吒的灵珠,把希望寄托在敖丙身上。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敖丙每次出现时,都会带着头巾,他明明面相俊美,却无法展露,因为他是龙族太子,百姓眼中的“异类”,天庭眼中的“妖族”。龙族为他带来的不是荣耀,而是毫无道理的“成见”。敖丙身上有灵珠加持,生性善良,同哪吒一样拥有无上神力,结识哪吒时,出手相助,放了海妖一条生路,没责怪哪吒的无理,反而感谢他救了自己一命。赴哪吒的生日宴之前,龙族里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身上最坚固的龙鳞拔下,为敖丙做了一件万鳞甲衣。敖丙虽知哪吒是无辜的,可龙族的未来不容他犹豫,他只能跟随申公豹,除掉哪吒。即便注定要走这条复仇之路,他依然坚持着他的善。哪吒失去意识的时候,他救下了李靖夫妇以及太乙真人,却被李靖揭掉面巾,暴露了身份,众人对他指指点点,责怪声接连不断地向他袭来,大家已然忘掉面前这个“妖族”少年是他们的救命恩人。敖丙在这个时候开始黑化,激发他恶念的根本原因是众人的“成见”。这些“成见”将一个天性善良的少年逼迫成恶魔。他没有理由为了一群对他充满仇恨与偏见的人背叛自己的族群。最终哪吒原谅了他,是哪吒的善使他幡然醒悟,两人联手挡下了天雷。从头至尾,敖丙的善甚至比哪吒更为明显,却依然无法减弱他人对他根深蒂固的“成见”。五、结语哪吒是魔丸转世,敖丙为灵珠转世,魔丸和灵珠本为一体,天生命运相连。哪吒与敖丙是两个极端,却归属于一个本体。人们的“成见”让两人暂时选择了“恶”,但他人的“善”又引导他们选择了自己的“善”。哪吒和敖丙都是对方唯一的朋友,影片结尾两人联手将魔丸和灵珠的力量融为一体,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抵抗了天劫咒,解救了苍生,也解救了他们自己。《哪吒之魔童降世》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动画电影,抛开笑点与高水准的制作,影片中蕴含的人性与抉择为我们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面对困难时,希望每个人都能丢掉心中的“成见”,作出自己的选择。参考文献:[1]祝普文.世界动画史(上、下)[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3.[2]颜慧,索亚斌.中国动画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3]吴冠英,王筱竹.动画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4]孙立军,张宇.世界动画艺术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5]张慧临.二十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一、“四春”分别是谁?二、为什么要分析“四春”人物形象?三、准备用什么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四、分析之后将可能得到什么结论?对红学研究有什么意义?

分析人物形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 所 在院(系) 文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 论文题目: 一曲启蒙主义者的生命悲歌——魏连殳形象及其文化价值探析 课题研究意义:通过对《孤独者》中主人公魏连殳形象及其文化价值的分析,探究时代、性格、周围环境等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并从中揭示特殊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的变化规律。文献综述:《孤独者》作于1925年,自它诞生之日起,学界就对它作了很多研究,概括一下,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小说的复调性。持这种观点的有北大的钱理群教授,他在《与鲁迅相遇》中作了专门讲解。另外还有西南师范大学的李铮,她在《欲将沉醉化悲凉》一文中写道:小说不只出现“我”1个叙述者,具体来说,《孤独者》中出现的叙述者有:“我”、魏连殳、房东老太太。这种结构清晰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孤独的世界,孤独的灵魂。二,主题上,以“复仇”悲剧最为突出。钱理群先生在《心灵的探寻》一书中有过表述:面对着不被人民理解的命运,历来的中国文人(从屈原始)只是自怨自艾,痛苦不已,惟有鲁迅彻底摆脱了对人民的盲目崇拜。于是有了鲁迅式的愤怒与复仇!钱理群教授的这句话用在魏连殳身上也合适。三,人物关系复杂化。持这种观点的是延边大学的于淑娟,她在《封闭的空间 孤独的灵魂》中从人物关系的角度出发,进而剖析个体最终以自戕式的复仇来摆脱这一空间的孤独命运。四,人物形象。关于这点,学者们在对魏连殳这一形象进行分析研究时,多将他与鲁迅笔下的孤独者谱系中的人物进行对比,尤其喜欢与《在酒楼上》的吕纬甫进行对比,因为他们都被归于失落的孤独者,两人所不同的是,同样在失掉理想与奋斗的勇气后,吕纬甫选择了在现实生活里做一些空虚、无聊的事情,而魏连殳则进行了反戈、复仇。我这篇论文也是对其进行人物形象的论述,与前人不同的是在分析其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又对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做了一番探析,从而找出了造成魏连殳悲剧的根本原因,并以魏连殳为参照物,对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一般变化规律作了一番分析。主要内容:鲁迅先生笔下的魏连殳是一个具有启蒙主义思想的觉醒者形象,他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积极寻找一条光明之路。然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魏连殳的寻路历程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他整个的寻路历程我们分为三个阶段:一,积极的寻路者。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以一个知识分子和反封建的民主战士的形象出现。他有尖锐的洞察力,能够观察出当时中国现实的黑暗,并发出一些毫无顾忌的议论。在对封建制度的反抗上,他与顽固的封建势力做决绝的斗争,是一个独战多数的英雄形象。二,潦倒的失路者。社会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每个人分属一定的群体,群体中的个人有共同的集体意识,当一个人与大多数人态度不一致的时候,他必然会感受到极大的压力,这种从众的压力甚至足以使之改变自己的观点,迎合多数。尽管此时的魏连殳还没有抛弃他的进化论思想和启蒙主义观点,但他却以社会偏离者的身份遭到了排挤与惩罚。他的生活陷入极其困顿之中。三,绝望的毁路者。鲁迅先生常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魏连殳在遭到一系列的打击之后,终于看清眼前的现实,他开始“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他成了一个复仇主义者,但从某种程度来讲,魏连殳只不过又成了强大的封建制度下的一个自觉的牺牲品而已。魏连殳形象的文化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自我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自我剖析,予人光明。据胡风回忆,鲁迅当年在谈到《孤独者》这篇小说时,曾直言不讳地对他说:“那是写我自己的”,的确,从魏连殳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的影子。二,对启蒙主义知识分子命运的观照。魏连殳可看作为当时社会转型时期里出现的一个思想已经觉醒但个性却过于软弱的小知识分子的代表,这类知识分子出现在当时的社会里是不可避免的。三,对国民性的批判。这篇小说似乎只是简单地描述了一个启蒙主义知识分子的悲剧性的一生,文中没有如之前鲁迅先生的一些文章那样去明显地批判国民性,但是我们对魏连殳的命运进行再思考,不难发现他的沦落与他周围的环境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总之,魏连殳这一形象正是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鲁迅先生通过这一形象为我们再现了那个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处境,揭示了启蒙主义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是我们了解当时社会、当时人情的有力依据。研究方法:分析法、对比法、归纳法。进度计划:1、选题(第7学期第8周)2、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第7学期第9周至第12周)3、撰写毕业论文第一稿,并提交指导教师提出修改意见。(第7学期第13周至第8学期第4周)4、指导教师对提交的论文第一稿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学生修改毕业论文第一稿,并要求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第二稿。(第8学期第5-7周)5、指导教师对提交的论文第二稿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学生修改毕业论文第二稿,并要求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第三稿。(第8学期第8-11周)开题人(签名):***2008年11月20日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开题报告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2 提纲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3 参考文献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4 要求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开 题 报 告 学 生: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 论文提纲 前言、 一、1、2、3、�6�1�6�1�6�1 �6�1�6�1�6�1二、1、2、3、�6�1�6�1�6�1 �6�1�6�1�6�1三、1、2、3、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五、预期的结果六、进度安排

人物形象分析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曹禺作品系列女性形象,主要有三点: (1)曹禺作品中的女性总是拥有一种奇异的主导力量. (2)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犹如青春的赞美诗,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色调,但缺乏现实主义的光芒. (3)具有牺牲精神,具有勇敢的追求自由、欲望、爱情,张扬意志,彰显个性的特点. 现在具体分析一下这三点. 曹禺作品中的女性总是拥有一种奇异的主导力量。她们自由的决定自己的生死与存留,同时主宰着故事发展的倾向。她们与男性虽然同处于“闭锁世界”里一员,但她们总是能勇敢的去抗争,不肯屈服于神秘的天道的捉弄。而男子却是自我麻醉:或如周萍一再的辗转于失衡的爱情,想凭借女性强悍的力量逃出“黑暗的深井”;或如仇虎在复仇与反复仇的梦魇里挣扎,逃不出象征心狱的“黑树林”;或如曾文清在一次次的自欺与欺人里彻底丧失了求生的欲望,而亲手去击碎自己那“生命的空壳”。女性在面临人生困境时不约而同的坚忍,赋予女性人物一种力的美感。和男性雷同,她们也被围困在任天道捉弄、揶揄、毁灭的境地中,但她们奋勇的抗争行为,在试图保护自己的同时还兼济他人。这使女性人物更增添不少人格与人性之美。相较之下,男人却变得不堪一击。 《雷雨》中的三个女性,从年龄上分属三代。步入老年的侍萍最撼动人心的,不是她被遗弃后艰辛然而不失尊严的生存努力,而是在她貌似柔顺、迟缓的面目后,仍藏有的强悍的与命运对抗的力量。在她知悉了周萍与四凤乱伦的恋情后,她悍然做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让这一对全不知情的兄妹恋人远走高飞,自己独自承受可能会有的命运的惩罚。这里事实上曹禺已经赋予了侍萍一种决定其他人物命运走向的能力。假设情节顺此发展,可以构想的结局是:萍与四凤的结合;侍萍再次隐姓他乡,在余生里孤自面对内心道德感与伦理观的责问;周公馆里的男女主人继续着他们同床异梦、各怀鬼胎的生活。这是情节发展的一种可能性。这种发展逻辑在当时,也许将会陷作者于巨大的社会道德批判之中(尽管我们可以从此线索中,嗅到一种诡异然而令人兴奋的气味,但这与伦理道德相悖的设想,显然毫无存活的希望)。破坏这一线索的不是貌似主宰者的周朴园,而是同为周公馆里被压迫者的繁漪。繁漪是剧中一切平衡的破坏者,她追求自己的继子的行为将所有剧中人逼入绝境。她的“追”的动作是故事发展的根本动力。我注意到在《雷雨》的文本中,曹禺曾将周萍比喻成“一茎弱草”,“草”的意象与西方谚语中的“the last straw”(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不谋而合,暗示了作家将周萍视为女性争夺的一个道具,亦将女性置于剧作的中心与重心的地位。作家同时也赋予繁漪和侍萍以同等的决定故事走向的能力,作品末端情节的展开似乎就是这两位同样具有魔力的女性的角逐。在逃亡与死亡中曹禺选择的是后者,事实上,他的基点仍是在道德的冒险与伦理常规的服从中做出的。在作品的最后,周朴园以对宗教的皈依作为心灵的依托,而两位女主角却又再次同处于疯癫的状态之中,分居于小楼的两层。这种“疯癫”使她们无须面对社会和自身的道德追问,又能够暗藏起生命里潜存的巨大的破坏力;简言之,她们仍未因死亡、自身的病弱和老迈而丧失力量。我们可从尾声繁漪“发狂”的动作里体会到这一点。 《原野》里的两个女性焦母与花金子延续了《雷雨》中对女性形象的设定模式。《原野》讲述的是一个复仇与逃亡的故事。看似紧紧围绕着男主人公仇虎的系列动作展开,实则由女性角色把握着故事衍生的轴线。作品始发于仇虎的归来复仇,中间铺陈着一连串复仇的预备与实际操作的动作,其终结是复仇后逃亡的失败。然而,剧中无论是懦弱良善的焦大星、还是好勇斗狠的仇虎,都还是缺乏决定自身命运的力量。焦大星在剧中是婆媳二人角力的棋子,是仇虎欲向焦阎王夫妇复仇的工具,这一角色不但缺乏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不能决定剧情的发展。而仇虎则是常常被误读的一个人物,他的火焰似的复仇形象与焦母寒冰般的反复仇形象,赋予剧作一种奇异的平衡色调。表面上看,整部作品是他与焦母各占上风的生死角逐,事实上,他也从来不是自我生存状态的主宰者。他的复仇是缘于被焦阎王迫害的家破人亡而不得不承担的家族使命,他在行动中处处感受到焦母招招置他于死地的毒辣阴狠而不得不见招拆招,他在复仇后终因走不出自己的心狱而选择了死亡,他其实纯属无情的“天道”又一个体面的牺牲品,而焦母则隐隐然是那个持屠刀献祭的人。剧中对仇虎形象的魁伟、雄健的刻画与对焦母形象的老迈、目盲恰成对比:洋溢着生命力的强悍个体的消亡反衬出女性形象内蕴中更汹涌澎湃的生机。同时,仇虎复仇动作的犹豫、慌乱与焦母反复仇动作的果断、从容在剧作中也得到了细致的刻画,这也说明了女性形象中蕴涵的主导地位。作品最后,复仇者仇虎死了,而他所有复仇动作的知情者、支持者、甚至参与者花金子,却胜利逃向“金子铺地”的地方。这是由于女性在面临生存困境时的坚忍使她成功,还是作家本身另有深意? 曹禺剧作里女性形象的强悍、生机勃勃与男性形象的虚弱、苍白无力;我们在另外两部作品《日出》与《北京人》中同样可以见到。在这一先验的设定模式里,他总是赋予女性澎湃的生命激情,迸发出作品最打动人心和最具感召力的生命诗意。可是与此同时,又是以削弱男性形象的力度与深度为代价的。我们很难在曹禺作品中体验双峰对峙的快感,最多只是女性一骑绝尘的落寞和空洞。 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犹如青春的赞美诗,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色调,但缺乏现实主义的光芒。理性力量的缺乏是这些女性形象流于脸谱化的根本原因。曹禺作品中推动人物行动的显然不是理智的思索,而是一种激情或欲望。我们很少看见曹禺描写她们内心的矛盾冲突,比方角色在进退维谷时的大段内心独白,也许这有助于帮助角色向深度开掘;再如角色在行动前的矛盾心理等等。然而她们总是那样的义无返顾,凭着某种冲动与直觉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决定自己的命运前程。此外,在曹禺偏狭的男性视角关照下的女性形象,“应中国现代男性自恋、自救的心理需求而诞生于文本中,却未曾负载多少女性真实的人生经验,未曾获得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性地位,不过是男性启蒙、革命过程中自我拯救的道具,是作家男性中心意识阴影下一群没有生命力的傀儡人物。” 曹禺作品中的女性大致可分成两个系列。一类是牺牲自我的。有评论者称之为“女性天使”形象,以四凤、侍萍、愫方、瑞珏、鸣凤等为代表。“这类男作家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把中国男性文学传统中"佳人"与"母亲"相分离的两类理想女性整合为一体,剔除了"佳人"身上的风尘味与"母亲"身上的无性化特征,成为美与爱相结合的受难天使,是男性心目中的理想爱人,在族系上更接近西方男性文学传统中的天使型女子。”这一类女性的牺牲行为仿佛出自于本能。作品既没有描写她们在牺牲动作之前的犹豫,也没有行动之中的徘徊,更没有在行动之后的悔恨。我们同样无法从男性角色身上找到值得她们牺牲的价值意义所在。例如《北京人》中的愫方对曾文清的爱就是一种无谓的牺牲。她明知道曾文清只是一具“生命的空壳”,懒惰、软弱、逃避生命本应承担的责任,却仍然甘心留在犹如死牢一般的曾家,甚至说出这样深情的表白:“他走了,他的父母我可以替他伺候,他的孩子,我可以替他照料,他爱的字画我管,他爱的鸽子我喂。连他所不喜欢的人我都觉得该体贴,该喜欢,该爱,为着……为着他所不爱的也都还是亲近过他的!”,看完这一段,相信很多人会发出同样的质问:“值得吗?”两心相许、两情相悦的爱情无疑是极为动人的;可是愫方对曾文清的爱由于男性形象的委琐与苍白而显得那么不可信任,犹如无源之水一般。对这种爱情的虚假性的质疑同时也唤醒我们对愫方这一形象的真实性的质疑,由此再导致我们对《北京人》整个剧情架构稳定性的质疑。如同空中楼阁,这一架构于虚幻爱情之上的故事面临着坍塌的危险。 曹禺戏剧中的另一类女性是以繁漪、花金子、陈白露为代表的追求自我的形象。如果说前一类形象来源于传统文学,则后一类便是“五四”狂飙精神的凸现。这类女性勇敢的追求自由、欲望、爱情,张扬意志,彰显个性。但是,在她们形象的塑造中,理性的缺乏同样造成人物的致命伤痕,使她们最终流于平面化而不够丰满。以繁漪为例,作家为她设置的是三种社会角色合而为一的身份:母亲、妻子、情人。这三种身份的重合赋予角色一种先天的深刻性。我们因此期待着看到角色内心的挣扎、一位女性自我作战的残酷与深刻、各种身份在她面临抉择时发挥同样的力量进而所展示的人性的复杂……但是遗憾的是,理性的缺乏终究无法让角色进行灵魂的自省与自审,我们所能看到的都是她如何轻松地,跨越各个本如鸿沟般的内心障碍:与继子陷入乱伦之恋、抛夫、弃子……这里也可以去看看!!

1,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2,四人的名字暗合“原应叹息”,也包含了作者的苦心孤诣,分析者四个人物形象有利于加强对《红楼梦》全书的理解。 3,四人形象各异,性格各不相同:元春入选凤藻宫,是典型的封建大家闺秀;迎春俗称“二木头”,为人老实,以致常常连本分都守不了,“戳一针也不知嗳哟一声”; 探春浑名“玫瑰花”,“无人不爱,只是刺戳手”,为人精明能干,虽是赵姨娘庶出,但对封建贵族尊严的执着毫不亚于大观园内任何主子; 惜春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且性格古怪,“ 虽然年幼,却天生成一种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独僻性,任人怎说,他只以为丢了他的体面”,在日益没落的贵族家庭内,只求明哲保身,不管别人死活,且自以为已经看透一切,一心想遁入空门。 不管如何,这几位姑娘最终的结果都是很凄惨的。元春的判词〖恨无常〗中有“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迎春更是惨死在“中山狼”孙绍祖手中,探春远嫁番邦,惜春则是“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她们的悲惨结局充分反映了象征着整个封建制度的贾府的崩塌是不可避免的。 4,建议你从人物性格分析入手,将她们最终的结局与贾府的结局结合起来,最终可以达到抨击封建社会的目的。至于在红学研究中,这一点已成为共识,所以除了她们结局的详细情形由于资料有限成为迷案以外,其余并没有加深研究的意义。 补充说明一下。不好意思,我把楼上的内容当做提问啦--绝对不是故意的啊!即使是写了论文也不可能全盘引鉴吧?我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一点提示,但并不希望帮你作弊哦。事实上只要你稍微好好看看原文,将以上内容拓展一下就能写出不少东西了。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贾宝玉--红楼梦一书的男主角,书中的情节主要是以他为中心,故事从他的前世写起,几乎就是在写他一生悟道的经过。脂砚斋评贾宝玉用“情不情”二字,某些人认为指贾宝玉具有深广的人文主义思想,能够对将自己的感情赋予没有感情的人、事、物。 林黛玉--一般认为她是红楼梦一书的女主角,与贾宝玉相映衬,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性灵形象的典型。脂砚斋评林黛玉用“情情”二字,指林黛玉能够对将自己的感情赋予自己所爱的人。 薛宝钗--红楼梦又一女主角,与林黛玉相对,是所谓的“金玉良缘”。是彻底维护并始终贯彻封建思想的典型人物。因书稿80回后丢失,不知曹雪芹给其的评语为何,但书中反复隐喻,如:冷香丸、所居院落“蘅芜苑”前大石封闭及无花冰冷的环境来看,似乎应为“无情”。 王熙凤--普遍认为是红楼梦中最为鲜活的人物,具有强烈的世俗气息

毕业论文有关人物分析的开题报告

曹禺作品系列女性形象,主要有三点: (1)曹禺作品中的女性总是拥有一种奇异的主导力量. (2)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犹如青春的赞美诗,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色调,但缺乏现实主义的光芒. (3)具有牺牲精神,具有勇敢的追求自由、欲望、爱情,张扬意志,彰显个性的特点. 现在具体分析一下这三点. 曹禺作品中的女性总是拥有一种奇异的主导力量。她们自由的决定自己的生死与存留,同时主宰着故事发展的倾向。她们与男性虽然同处于“闭锁世界”里一员,但她们总是能勇敢的去抗争,不肯屈服于神秘的天道的捉弄。而男子却是自我麻醉:或如周萍一再的辗转于失衡的爱情,想凭借女性强悍的力量逃出“黑暗的深井”;或如仇虎在复仇与反复仇的梦魇里挣扎,逃不出象征心狱的“黑树林”;或如曾文清在一次次的自欺与欺人里彻底丧失了求生的欲望,而亲手去击碎自己那“生命的空壳”。女性在面临人生困境时不约而同的坚忍,赋予女性人物一种力的美感。和男性雷同,她们也被围困在任天道捉弄、揶揄、毁灭的境地中,但她们奋勇的抗争行为,在试图保护自己的同时还兼济他人。这使女性人物更增添不少人格与人性之美。相较之下,男人却变得不堪一击。 《雷雨》中的三个女性,从年龄上分属三代。步入老年的侍萍最撼动人心的,不是她被遗弃后艰辛然而不失尊严的生存努力,而是在她貌似柔顺、迟缓的面目后,仍藏有的强悍的与命运对抗的力量。在她知悉了周萍与四凤乱伦的恋情后,她悍然做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让这一对全不知情的兄妹恋人远走高飞,自己独自承受可能会有的命运的惩罚。这里事实上曹禺已经赋予了侍萍一种决定其他人物命运走向的能力。假设情节顺此发展,可以构想的结局是:萍与四凤的结合;侍萍再次隐姓他乡,在余生里孤自面对内心道德感与伦理观的责问;周公馆里的男女主人继续着他们同床异梦、各怀鬼胎的生活。这是情节发展的一种可能性。这种发展逻辑在当时,也许将会陷作者于巨大的社会道德批判之中(尽管我们可以从此线索中,嗅到一种诡异然而令人兴奋的气味,但这与伦理道德相悖的设想,显然毫无存活的希望)。破坏这一线索的不是貌似主宰者的周朴园,而是同为周公馆里被压迫者的繁漪。繁漪是剧中一切平衡的破坏者,她追求自己的继子的行为将所有剧中人逼入绝境。她的“追”的动作是故事发展的根本动力。我注意到在《雷雨》的文本中,曹禺曾将周萍比喻成“一茎弱草”,“草”的意象与西方谚语中的“the last straw”(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不谋而合,暗示了作家将周萍视为女性争夺的一个道具,亦将女性置于剧作的中心与重心的地位。作家同时也赋予繁漪和侍萍以同等的决定故事走向的能力,作品末端情节的展开似乎就是这两位同样具有魔力的女性的角逐。在逃亡与死亡中曹禺选择的是后者,事实上,他的基点仍是在道德的冒险与伦理常规的服从中做出的。在作品的最后,周朴园以对宗教的皈依作为心灵的依托,而两位女主角却又再次同处于疯癫的状态之中,分居于小楼的两层。这种“疯癫”使她们无须面对社会和自身的道德追问,又能够暗藏起生命里潜存的巨大的破坏力;简言之,她们仍未因死亡、自身的病弱和老迈而丧失力量。我们可从尾声繁漪“发狂”的动作里体会到这一点。 《原野》里的两个女性焦母与花金子延续了《雷雨》中对女性形象的设定模式。《原野》讲述的是一个复仇与逃亡的故事。看似紧紧围绕着男主人公仇虎的系列动作展开,实则由女性角色把握着故事衍生的轴线。作品始发于仇虎的归来复仇,中间铺陈着一连串复仇的预备与实际操作的动作,其终结是复仇后逃亡的失败。然而,剧中无论是懦弱良善的焦大星、还是好勇斗狠的仇虎,都还是缺乏决定自身命运的力量。焦大星在剧中是婆媳二人角力的棋子,是仇虎欲向焦阎王夫妇复仇的工具,这一角色不但缺乏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不能决定剧情的发展。而仇虎则是常常被误读的一个人物,他的火焰似的复仇形象与焦母寒冰般的反复仇形象,赋予剧作一种奇异的平衡色调。表面上看,整部作品是他与焦母各占上风的生死角逐,事实上,他也从来不是自我生存状态的主宰者。他的复仇是缘于被焦阎王迫害的家破人亡而不得不承担的家族使命,他在行动中处处感受到焦母招招置他于死地的毒辣阴狠而不得不见招拆招,他在复仇后终因走不出自己的心狱而选择了死亡,他其实纯属无情的“天道”又一个体面的牺牲品,而焦母则隐隐然是那个持屠刀献祭的人。剧中对仇虎形象的魁伟、雄健的刻画与对焦母形象的老迈、目盲恰成对比:洋溢着生命力的强悍个体的消亡反衬出女性形象内蕴中更汹涌澎湃的生机。同时,仇虎复仇动作的犹豫、慌乱与焦母反复仇动作的果断、从容在剧作中也得到了细致的刻画,这也说明了女性形象中蕴涵的主导地位。作品最后,复仇者仇虎死了,而他所有复仇动作的知情者、支持者、甚至参与者花金子,却胜利逃向“金子铺地”的地方。这是由于女性在面临生存困境时的坚忍使她成功,还是作家本身另有深意? 曹禺剧作里女性形象的强悍、生机勃勃与男性形象的虚弱、苍白无力;我们在另外两部作品《日出》与《北京人》中同样可以见到。在这一先验的设定模式里,他总是赋予女性澎湃的生命激情,迸发出作品最打动人心和最具感召力的生命诗意。可是与此同时,又是以削弱男性形象的力度与深度为代价的。我们很难在曹禺作品中体验双峰对峙的快感,最多只是女性一骑绝尘的落寞和空洞。 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犹如青春的赞美诗,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色调,但缺乏现实主义的光芒。理性力量的缺乏是这些女性形象流于脸谱化的根本原因。曹禺作品中推动人物行动的显然不是理智的思索,而是一种激情或欲望。我们很少看见曹禺描写她们内心的矛盾冲突,比方角色在进退维谷时的大段内心独白,也许这有助于帮助角色向深度开掘;再如角色在行动前的矛盾心理等等。然而她们总是那样的义无返顾,凭着某种冲动与直觉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决定自己的命运前程。此外,在曹禺偏狭的男性视角关照下的女性形象,“应中国现代男性自恋、自救的心理需求而诞生于文本中,却未曾负载多少女性真实的人生经验,未曾获得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性地位,不过是男性启蒙、革命过程中自我拯救的道具,是作家男性中心意识阴影下一群没有生命力的傀儡人物。” 曹禺作品中的女性大致可分成两个系列。一类是牺牲自我的。有评论者称之为“女性天使”形象,以四凤、侍萍、愫方、瑞珏、鸣凤等为代表。“这类男作家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把中国男性文学传统中"佳人"与"母亲"相分离的两类理想女性整合为一体,剔除了"佳人"身上的风尘味与"母亲"身上的无性化特征,成为美与爱相结合的受难天使,是男性心目中的理想爱人,在族系上更接近西方男性文学传统中的天使型女子。”这一类女性的牺牲行为仿佛出自于本能。作品既没有描写她们在牺牲动作之前的犹豫,也没有行动之中的徘徊,更没有在行动之后的悔恨。我们同样无法从男性角色身上找到值得她们牺牲的价值意义所在。例如《北京人》中的愫方对曾文清的爱就是一种无谓的牺牲。她明知道曾文清只是一具“生命的空壳”,懒惰、软弱、逃避生命本应承担的责任,却仍然甘心留在犹如死牢一般的曾家,甚至说出这样深情的表白:“他走了,他的父母我可以替他伺候,他的孩子,我可以替他照料,他爱的字画我管,他爱的鸽子我喂。连他所不喜欢的人我都觉得该体贴,该喜欢,该爱,为着……为着他所不爱的也都还是亲近过他的!”,看完这一段,相信很多人会发出同样的质问:“值得吗?”两心相许、两情相悦的爱情无疑是极为动人的;可是愫方对曾文清的爱由于男性形象的委琐与苍白而显得那么不可信任,犹如无源之水一般。对这种爱情的虚假性的质疑同时也唤醒我们对愫方这一形象的真实性的质疑,由此再导致我们对《北京人》整个剧情架构稳定性的质疑。如同空中楼阁,这一架构于虚幻爱情之上的故事面临着坍塌的危险。 曹禺戏剧中的另一类女性是以繁漪、花金子、陈白露为代表的追求自我的形象。如果说前一类形象来源于传统文学,则后一类便是“五四”狂飙精神的凸现。这类女性勇敢的追求自由、欲望、爱情,张扬意志,彰显个性。但是,在她们形象的塑造中,理性的缺乏同样造成人物的致命伤痕,使她们最终流于平面化而不够丰满。以繁漪为例,作家为她设置的是三种社会角色合而为一的身份:母亲、妻子、情人。这三种身份的重合赋予角色一种先天的深刻性。我们因此期待着看到角色内心的挣扎、一位女性自我作战的残酷与深刻、各种身份在她面临抉择时发挥同样的力量进而所展示的人性的复杂……但是遗憾的是,理性的缺乏终究无法让角色进行灵魂的自省与自审,我们所能看到的都是她如何轻松地,跨越各个本如鸿沟般的内心障碍:与继子陷入乱伦之恋、抛夫、弃子……这里也可以去看看!!

大学中文系是文学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中文系学生以文学为学习对象,文学阅读是他们的学业内容,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文系 毕业 论文的开题 报告 ,欢迎阅读。 中文系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篇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研究方案 进度安排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第一阶段 确定题目 第三阶段 完成开题报告 第六阶段 导师审评,修改并最终定稿,进行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中文系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篇2 文章 摘要:选题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对于身体健康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 (1)它只是通过身体倾斜的角度来决定是否报警,而不是按照真正的生理状况,必然会出现很高的误报率。 (2)它无非是在最短时间内引起了别人注意,却并没有使整个过程简化,所以对于提高救护效率不会起到实质影响。结合我自己的设想和现有设施的缺陷,我希望做出一套 倒地后急救体系 :当病人倒地之后,用一个监测装置感知病人诸如血压、脉搏等生理状况并进行数值分析。一旦确定病人已经发病,就发出无线电信号给最近的急救站,急救站通过gps定位病人的位置并以最快的速度调度急救人员。但是,经过两个多月的探讨,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我几乎到了要放弃的地步。但是,在老师不断的鼓励和启发下,有一天,灵感幸运地光顾了我的大脑 声光求助,有线、无线电话报警都是成熟的技术,关键在于没有一个能判断病人因其他原因跌倒与突然发病而跌倒的智能开关装置。一旦这个设计能够实现,选题将会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和社会价值。首先它使病人在急救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很大程度降低了突发性疾病的危险性;其次,它会使急救行业出现新的概念、新的运营模式,也会促进相关产品(如gps)的普及和推广;另外,它可以使众多患有突发性疾病的中老年人以轻松、乐观的情绪面对生活,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将非常可观。 目前主要有两大 实施方案 :一是通过逻辑电路进行信号运算、识别;二是使用单片机编程识别。医学开题第一种方案的好处是处理问题直接,但当需要处理的信号相当复杂时,依靠单片机编程就显得比较合适。选取哪种方案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第四阶段:把以上各阶段结果整合到一起,完成成品。 中文系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篇3 论文题目:论《水浒传》中的血腥暴力描写及其 文化 内涵 开题报告内容 选题背景 血腥 ,本词原指血液的腥臭气味,后来还用以形容战斗或屠杀的残酷。也可表示场面的惨烈。近几年由于翻拍名著的热潮一次次涌来,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都被翻拍成电视剧,其中就不乏像《水浒传》、《红楼梦》等这些四大名著。而其中对于新版《水浒传》翻拍过程中,对原著的极大还原,也使得 一部分人对电视剧中直观 的血腥暴力场面产生了一阵阵热议。 《水浒传》里有不少凶杀场面的描写,甚至吃人肉, 开人肉馒头店等等。我们《水浒传》的研究者,或熟视无睹, 讳莫如深,或严厉谴责, 残暴 血腥 杀人魔王 。但是,这都不能解决问题。《水浒传》里的残暴、血腥描写是客观存在,回避不了。乱杀人,吃人肉对不对?当然不对,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问题是为什么读者在读《水浒传》时并不觉得恐怖? 选择本题主要是想从历史、文化、人物、史实等几个方面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描写的原因和目的进行研究,也通过多方研究,发掘其暴力美学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影响。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水浒传》的研究在国内外有很多不同角度的解读,例如, 《水浒》小说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水浒传》的女性意识,水浒中中的象征主意手法的运用,《水浒中》中的生命伦理意识,《水浒传》的各种主要人物分析,人名的寓意,所反映的宗教观、价值观,通过不同角度对作品的细节进行剖析等等。 学术界不少学者对《水浒传》所歌颂的梁山好汉形象提出了质疑,如大陆学者陈洪、孙勇进二位先生合著的《漫说水浒》在夏志清教授的基础上进一步清理了梁山好汉野蛮暴戾的行为,在指责了武松的血溅鸳鸯楼、宋江的计逼秦明入伙、李逵的劈杀小衙内、吴用的烧杀北京城等事件之后不无感慨地说: 水浒世界里的很多血腥气冲鼻的行为,连追求正义的幌子都没有, 完全是为蛮荒的嗜血心理所驱。 初步设想 拟解决的问题 把最重要的 血腥 的意义进行深刻全面的解析,将血腥与暴力美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弥补以往研究成果陈旧性和狭隘性。 将人物,意义,时间等进行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分析,以添补以往研究的一些领域的匮乏和粗浅。 论文撰写过程中拟采取的 方法 和手段 层次分析法 从 血腥 的表面入手,进行更深一层的意义的挖掘。 系统分析法 把《水浒传》这部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从人物刻画、写作方式、写作特点、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分析其血腥描写的具体含义和文化影响,引出暴力美学的部分内容,最后得出暴力血腥描写的最终含义。 论文撰写提纲 何为 血腥 血腥的定义 血腥与其他相关暴力美学的关系 其他作品对血腥和暴力的描写 《水浒传》中为什么会有 血腥 当时的历史文化条件 作者与读者当时的普遍心理与情绪影响 人物刻画的必备条件 此血非彼血 血腥 的现实文化意义与内涵 现代社会 审美观念及其当时历史语境的不同 作者的心态以及环境熏染之下衍生出的情感宣泄 作者创作过程中潜在的暴力美学思维 结语

现在才写开题报告啊? 你是GOOGLE 搜嘛,那的英文多些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五、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七、课题的经费估算。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 索引序列
  • 人物分析的论文开题报告
  • 分析人物形象的论文开题报告
  • 分析人物形象论文开题报告
  • 人物形象分析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 毕业论文有关人物分析的开题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