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中国煤气灯效应研究论文

中国煤气灯效应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中国煤气灯效应研究论文

在这期的《读者》中有一篇文章《煤气灯效应》,特别有感触。 文章开篇就提到1944年的老电影《煤气灯下》,电影讲女主角继承了姑妈的遗产,嫁给了一个一心想要侵吞她的财产的男人,男人加害女主角的方法是精神控制,精神虐待。 比如:他故意操纵煤气,让煤气灯一闪一闪,女主角看了说煤气灯在不停地闪,他却说煤气灯没有闪,说女主角看错了,是她脑子有问题。 还有他给女主角一枚胸针,看她放到手提袋里,然后偷偷拿走后,再向她要胸针。女主角到手提袋里找不到胸针,他就下定论,说她健忘。 这类似的情况频繁出现,女主角真的开始怀疑自己,以为自己真的健忘,精神有点儿错乱。 这男人真是很可恶,很可恨,为了自己的私欲,竟然想出这么恶毒方法。 精神控制无处不在,为什么我们会被精神控制?因为“它其实是利用了我们最深的恐惧、最急切的担忧,以及内心深处对被理解、被欣赏和被爱的渴望”。所以,解决困境的办法,就是不要跟对方争论自己非常确定的事,不争论,对方就玩不下去了。 文章中也讲到美国心理医生罗宾·斯特恩所著的《煤气灯效应》这本书。 电影和书必须看起来。

2021年12月20日,歌手王力宏与李靓蕾离婚。李靓蕾微博发文,其中图片上出现了“gas lighting”一词,自此“煤气灯效应”引起广泛关注。心理学家罗宾·斯特恩所著的《煤气灯效应》再一次成为读者热搜的作品。 《煤气灯效应》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现实生活中的某种控制关系,是对受害者施加的情感虐待和操控,让受害者逐渐丧失自尊,产生自我怀疑,无法逃脱。它的发生至少需要两个人实现,其中一方是煤气灯操纵者,播种困惑和怀疑;另一方是被操纵者,为了能让这段关系继续,不惜怀疑自己的认知。 这本书最主要的一面是提供给读者辨识并且对抗情绪虐待的方法,它就如一盏明灯,指引人们远离关系的阴暗面,帮助不计其数的人找回了自尊和力量。 书中最经典的一句话:“你寻找证据证明煤气灯操纵者是错的,还极力跟他争论。通常在自己的脑子里却在拼命地想获得他的认可”。豁然开朗,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扮演着操控者和受害者的角色。太多的人只喜欢评判别人,却很少去感受别人,感受自己的内心,给自己给他人带来很多烦恼。 那么如何摆脱生活中出现的煤气灯的效应,摆脱身边经常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企图控制你的操纵者呢? 本书告诉我们,操控者和被操控者对这份关系都有责任,被操控者为了维护关系不惜怀疑自己,才成全了这样的有毒的、不健康的关系。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记得,强大自己的内心,给予自己力量。不要以硬碰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学会及时止损。 本书全面解读婚姻,职场,家庭中无所不在的精神操纵。书中为我们提供了6点计划5种方法,教会我们快速识别并摆脱毒性关系。非常值得一看,尤其值得家长大人们认真阅读。 附:下面是书中提到的关于你是否被煤气灯效应操纵的内心感受,如果你符合其中几种,可能正在被内心不好的感受煎熬,那么请务必翻开这本书。 1.你反复质疑自己。 2.你每天数十次地问自己:“我是不是太敏感了?” 3.你经常在工作的时候感到困惑,甚至有些失去理智。 4.你总在向父母、男友和领导道歉。 5.你经常考虑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女友、妻子、员工、朋友或女儿。 6.你想不明白,为什么生活里有那么多精彩的事,你却总是不够开心。 7.你给自己买衣服、给自己的公寓买家具,或者买其他的个人用品时,脑子里却一直考虑的是他喜欢什么,而不是自己喜欢什么。 8.你经常在朋友和家人面前为伴侣找借口。 9.你发现自己开始对朋友和家人隐瞒某些信息,这样你就不用再对他们解释,或者在他们面前找借口。 10.你知道出了严重的问题,但你就是没办法表达清楚,甚至连自己也搞不清原因。 11.为了躲避伴侣贬低你的言语和对现实的扭曲,你开始撒谎。 12.你连简单的事都拿不定主意。 13.你在闲谈时也要三思。 14.在伴侣回家之前,你会先在脑子里过一遍自己这一天做错了哪些事情。 15.你觉得自己现在和以前大不相同——以前更自信、更爱玩、更放松。 16.你开始通过丈夫的秘书和他对话,这样你就不用直接告诉他那些可能会让他不开心的事。 17.你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对。 18.你的孩子开始在你的伴侣面前保护你。 19.你发现开始对一向相处愉快的人发火。 20.你感到绝望,郁郁寡欢。 煤气灯操纵存在于任何关系中,可能是伴侣、雇主、亲戚或朋友。

中国环保产业关联效应研究论文

环境保护问题对策探讨【论文关键词】: 资源消耗; 环境污染; 保护对策 【论文摘要】: 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都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一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对目前我国环保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资源环境破坏和社会各种体制的不健全等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现阶段应采取的措施。 1. 引言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是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然而环境问题却一再为我们所忽视。自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一眨眼35年过去了,我国的环保问题却并不尽人意,很多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其中资源环境破坏和社会各种制度不完善成为环保建设过程中的最大两个障碍。 2. 资源环境的破坏 资源环境问题已日渐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首先,资源储存量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资源开采利用又与我们生存的环境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资源与环境已日渐成为制约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1]。 资源消耗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在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人类极大地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和需要,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地幅辽阔,各种自然资源在总数上跻身于世界前几名。可是,由于受到传统发展观点的影响,我们认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量的“三高”原则是实现经济技术腾飞的法宝。因而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一直没有得到改变,掠夺式开发使资源储备量锐减,使资源开发利用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状态。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成为一个自然资源紧缺、供需矛盾日趋紧张的国家。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与治理是中国环境保护最重要的领域。中国的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海洋,淡水,土壤,固体废弃物,噪音,辐射污染等七类,污染面从城市蔓延到农村,从发达地区扩大到欠发达地区;形成点源、面源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排放叠加,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环保冲突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工业发展所产生的污染,呈现出逐年加剧的趋势。如果不选择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继续保持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粗放型开发保持不予重视的态度,我们为资源环境问题买的单会大大抵消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效益。环境污染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呈逐年上涨的趋势。 3. 环境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 法律不健全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的有关能源、环境的各项法规制度名目繁多,研究结果政策建议更是林林总总,但是仍然不能扭转我国目前环境恶化、能源使用效率低下的现状,主要问题是法律法规不健全。 首先表现在法律不够与时俱进。《环境法》自颁布以来至今已18年多了。这么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要求,这也给一些污染户们钻了空子却无法予以惩治。 同时法律中一些条款只是制定了基本原则,却不具备实施条件。一些主要的环境法律尚有空白,立法的缺失,使人身健康以及所涉及的环境保护问题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2]。 监管制度不完善 在许多地方,往往因地方经济保护的干扰,一些排污大户同时是利税大户,轻易便能轻易避开法律追究。比起加速实现工业化,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显得不够重视,因此环境保护的法制、体制、机制都存在一定的滞后,环保投入明显不足,特别是当经济发展和环保发生冲突,往往是后者服从前者。或是由于一些政府官员的地方保护主义和个人利益,使得国家环境政策难于得到有效地执行。许多地方官员为了提高当地GDP而对其污染企业实行地方保护主义。 缺乏技术支撑 开发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共性和关键技术的能力不强,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还不能适应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需要。而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部门是专业性要求很强的部门[3]。可是我国地方环保部门特别是基层环保部门的人员结构却不能适应这种要求,所以,即使有了法律作为武器,环境问题依然频频发生,基层环保部门素质不高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公众环保意识薄弱 2006年1月15日,《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正式对外公布。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分,环保行为得分为分,环保满意度得分为分[4]。公众环保意识薄弱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人民大众长期以来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即在中国政府才是环境保护的主导因素。因此,逐渐形成了一种依赖感,认为环境保护仅仅是国家的事,与自己没有关系。 4. 现阶段应采取的环境保护对策 完善立法,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必然引起传统的环境保护观念的转变。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 在污染治理方面应当反对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 法律的制定要确立预防为主的理念, 在环境资源法律保护方面,应树立整体环境资源观, 用整体观点去看待自然资源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和司法的力度方面,要健全环境执法责任制,理顺各个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 明确各部门的执法责任和权限。对于法律有明确规定而执法不力的, 应该由有关机关予以监督。尽可能地防止行政权力缺位、越位现象的发生。做到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优化能源结构以提高能效 提高能效和开发利用清洁、可持续能源的根本在于科技进步,既要继续扩大技术引进的力度,又要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在环保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环保科技的发展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对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投入,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因此政府可以鼓励开发和应用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如洁净煤、煤层气利用,绿色照明、再制造等。 因此我们可以效仿,加强环保科技的投入,加速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得强化环保科技内容,提出可操作的政策措施,还大力培养环保科技人才,满足对环保产业发展和执法队伍人员的需求。 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 在推进中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工作的同时,还需充分认识到公众在解决环保问题上的力量。首先,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只有提高了意识,手法,间顿,环保,参与才能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其次,鼓励公众与新闻媒体舆论对政府、工业污染大户等监督,施以压力才能使环保政策切实。尤其要指出的是一些环保民间组织的兴起开始影响到政府决策的形成与实施,并在引导环保节能社会风气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沈昊婧, 袁绪英. 对资源环境的思考——熵率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7). [2] 梁从戒. 2005:中国环境危局与突围[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 田文富.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 学习论坛.2007. [4] 国内首个环保“民生指数”出炉. [5] 杨明. 环境问题与环境意识[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环境论文大全

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制约因素与建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在人和自然资源以及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紧缺,循环经济理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笔者在本文中就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制约因素与建议进行了探讨。

一、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制约条件及步骤

1、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慨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巾提出的。

代写毕业论文是代表一定地域空问内人与自然系统和谐、持续发服的城市类型的高级阶段、高级形式。

具体的说,生态城市是全球或区域生态系统巾,分享公平承载系统份额的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它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问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

一个城市不管多么贫穷或富有,只要能高效利用资源,在系统内部及外部建立和谐的生态关系,城市拥有充沛的活力,这个城市就处予健康状态,即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要充分融合社会、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才能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的充分和谐,因此,根据现代化进程生态城市可以被分为工业型生态城市、人文型生态城市。

2、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制约条件

国内外研究认为,生态城市应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和谐、发展持续的社会一自然一经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区,而良好的生态城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

1984年,联合国在其“人与生物圈”报告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五大原则,其实也就是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五大条件:(1)生态保护战略。

就是把整个生态城市建立成为田园城市、花园城市、森林城市、理想城市、健康城市、无污染城市、绿色城市和风景城市的综合体。

(2)生态基础设施。

生态基础设施可以包括污染净化处理设备、能源基础设施、资源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市政服务体系、社会基础设施等。

(3)居民的生活标准。

作为生态城市的居民希望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较低的环境污染、良好的城市绿化、完善的资源利用体系、舒适清洁的环境、齐全的区域生态格局、良好的城市生态基础、可恢复的生态系统。

(4)文化历史的保护。

就是要建立一个高素质的社会人文生态文明体系,把古老的文化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

(5)将自然融入城市在发展高效增长的城市经济体系巾,优化投入产出的生产系统,布置合理的经济产业格局,发展绿色产业体系,不会因为城市发展而破坏环境。

3、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步骤

在目前的研究领域中,虽然人们都认为生态城市不同于以往“绿色城市”、“健康城市”,但是在实际建设中,却大多偏重于自然生态系统和整齐划一的城市规划,没有以循环经济模式来估量生态城市的系统,即包含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人文、肖费等各方面的设置。

要建立好一座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其应遵循的原则和步骤是,首先减少进入生产和肖费体系的物质消耗量}其次,通过精良的售后服务等手段延长产品的使用时间和服务时间;最后,通过工业净化等人为或自然净化的手段来将废弃物重新变成资源后再次循环利用。

经过循环经济的实施,就可以将工业废料或半成品用于农业,把净化后的城市废水用于农业灌溉,把种养的动植物作为工业原料、消费产品,从而将工业、农业、消费连接成为大的循环圈。

二、对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几点建议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垃圾处理等环保产业的发展

(1)发展生态农业

耍积极开发生态种植业、生态畜牧业,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使农业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减少农业的白色污染,还原土地原始状态,形成了生态大农业的良性循环。

(2)发展生态工业

工业发展要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原则。

代写硕士论文在产业方向上,关、停、并、转一些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对新上的工业项目特别是化工项目,实行集中布点或将其放在非城区的下风方向,避免空气污染物对城市的排放,保持城市使用清洁能源,恒久保持清洁生产,以符合国家的需求。

转载自:://lydxw/dxgllw/455.

不要总想去抄袭别人的,我帮你找了一些资料,自己组织语言写吧。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阐述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既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同时还需要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认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工业革命以前,人类数千年主要是农业生产,手工业很少。原始的手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很小,而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是靠天吃饭,使用农家肥,不使用农药、化肥,因而对环境没有什么影响,或者说对环境的影响能被环境的自我净化作用消除掉。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在国民生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机器、能源大量使用,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在工业生产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产生了大量废液、废气、废渣;在农作物产量巨增的同时,引起了农作物含农药残留量高、土壤土质恶化、益虫灭绝等问题。这些都使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产生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自93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西方国家相继出现了伦敦烟雾、洛杉机光化学烟雾、水俣病、骨痛病等一系列公害事件。我国近93年来环境也逐渐恶化,9333年中国七大重点流域地表水有机污染普遍,各流域干流有67?7@的断面为!类水质,92?;@的断面为"类水质,;?>@的断面属#类水质,29个城市年均C.值小于6?;B占<;?9@E2F。一些污染严重的乡镇,癌症发病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数倍甚至23倍。环境的恶化既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和健康,也制约了工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势必会造成愈加严重的环境污染,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受到限制。#$%&年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个定义明确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当代人要发展,满足其日益提高的物质、精神生活的需求,二是当代人的发展要有限度,它不应危及后代人的发展。这样才能使人类的发展得以延续。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全球的发展战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人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依赖于其生存的环境。恶劣的环境条件必然会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影响,制约发展,而和谐的环境会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环境与社会的统一会使社会有秩序、有步骤地良性发展。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要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综合效益(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关系,不能单纯地考虑经济效益,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把经济搞上去,但把环境污染了,资源破环了,这样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势必影响今后的发展。环境保护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限制人们对资源的无限度不合理使用和对环境造成污染,限制那些高投入、高能耗、效益差、污染重的产品的生产,从人类发展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发展那些低投入、低能耗、效益高、污染轻的产品,更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使经济稳定、持续地良性增长。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可以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而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保护和创造出更适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环境,使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可以说,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手段,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保护的目的,我们应该在发展中保护环境,通过环境保护使得人类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下去。"制定政策,改善技术设备,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要通过具体的政策和技术来实施,要根据现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计划。#$&’年!月,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得哥尔摩召开,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宣言》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联合国于#$$’年!月召开了“环境与发展”的全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和《’#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与会各国一致承诺把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未来长期的、共同的发展战略。世界各国都相继制订了各种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我国也陆续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国’#世纪议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后的《刑法》增加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内容。迄今为止,我国共颁布了!部环境保护法律,#)部资源法律和"*项环境保护法规,制定了*’&项国家环境标准+’,。这些环境法律、法规、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对促进污染防治,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类发明创造了各种技术、设备、产品,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如:以纸代塑消灭白色污染,使用无铅汽油、无氯氟化碳气溶胶制造品(发用摩丝、定型发胶)、水性漆料、无汞镉铅电池,使用无磷洗涤剂,用氨或其它制冷剂代替氟里昂,用水为溶剂的油墨代替化学试剂的油墨,用干法胶片冲洗系统代替湿法系统。产品包装在使用后回收和重复使用,废物回收加工后循环使用,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将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贯穿于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消费使用过程。节能、节水、节原材料,选用少废或无废的新工艺、新技术,使产品设计、制造更加合理,改善、提高、开发和利用污水废水处理、防尘、除尘、噪声控制、垃圾焚烧、机动车消声和尾气净化等环境治理技术与设备。这些技术、设备、产品的推广,使得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为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各国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宣传与讨论,每逢“世界环境日”、“世界卫生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各地都举行各种集会,演讲,宣传环境知识。日本的幼儿园、中小学、社会团体、企业均有自成体系的环境教育教材、课程及详细的教学大纲,制定了教学目标。美国有严密的环保法,严格执法。我国各级单位也有相应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宣传及实施工作,#$$%年开始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得到了各个方面的支持与关注,新闻单位积极参与配合,广大群众热烈欢迎。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繁衍都是各种环境资源对之不断提供物质及能量的结果,空气、土地、森林、绿地、山川、湖泊,海洋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对环境的开发利用应该是有限度的,不应对环境产生危害。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推动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当今,人们在选择商品的同时,越来越多地考虑商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否有利于健康和环境。随着绿色食品的兴起,绿色浪潮席卷世界,绿色电视、绿色冰箱等各种绿色产品相继推出,绿色产品数量大幅度增长,其原因就是消费者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据联合国统计署的数字,#$$$年全球绿色消费总量达%&&&亿美元,有’&(的荷兰人、$&(的德国人、’$(的美国人在购物时首先考虑消费品的环境标准;’)(的瑞典人愿为环境清洁支付较高的价格;’&(的加拿大人愿意多付出#&(的钱购买对环境有益的产品;**(的日本人只挑选购买有环境标志的产品+%,。世界各国的商品包装上“绿色食品”、“可回收利用”、“可生物降解”、“对臭氧无害”之类的字样越来越多,所有这些都表明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与消费,人们更加关心其自身的健康、生存环境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生存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能力的大小不仅表现在其产品的功能、价格、质量等方面,也表现在其产品生产、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随着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那些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相对较严重危害的、影响人类健康及今后发展的产品,日益受到冷遇,同时各国为了保护环境使经济良性发展,相继颁发了各种环境保护法规,那些高消耗、低产出、环境危害大的产品和企业受到严格限制及制裁。因此,企业要发展,就必须重视环境问题,要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和外部条件,改造更新陈旧的技术、设备与工艺,调整产品结构,研制、开发、生产更符合环保要求的新产品,将环境保护和利润最大化融为一体,提高产品竞争力,树立企业的环保形象,以赢得公众的信任和国家的支持,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家的环境状况与每一个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息息相关,每个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好,国家的环境状况也就大为改善,国家经济得以良性发展。另外,国际上已签订了许多环保协定,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这些环保协定和技术标准对国际贸易影响日益增大,不符合国际环保法规要求的产品在进出口时受到限制或禁止,这对生产外贸产品的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也对整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影响巨大,国家和企业都必须密切注视国际环保法规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研制、开发、生产符合国际环保法规的新技术、新产品,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使国家的经济发展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总之,环境污染是人类当今面临的严重问题,它阻碍了人类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污染防治,搞好环境保护,不仅是当今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国家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是每个企业、每个国家乃至整个人资料来源:

中国煤层气期刊是核心

本刊传僠煤层气相关技术、经济和政策信息,交流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和实践经验,传播国外相关技术、探讨经济评价方法,促进煤层气产业发展;贯彻“发展煤层气,造福人民”,对于改善煤矿安全,保护全球环境,增加能源供应等也有重要意义。

祁书峰,张子敏. 提高回采工作面瓦斯抽放率的途径[J]. 焦作工学院学报,2000,(3).何俊,袁东升,刘明举,张子敏. 煤与瓦斯突出分形区划研究[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0,(3).张瑞林,廖枝平,朱自贡,张子敏. 设置顶板道解决综放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的局限性[J]. 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张瑞林,高建良,张子敏. 设瓦斯巷综放工作面瓦斯分布及分流特征[J]. 煤炭科学技术,2001,(7).张子敏. 论建立健全《矿井瓦斯地质工作规范》的迫切性[J]. 煤矿安全,2001,(6).张子敏,张玉贵. 平顶山矿区构造演化和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J]. 瓦斯地质研究与应用,2003: 1-4.张玉贵、张子敏、郭明功. 溶剂萃取法研究平顶山构造煤结构与瓦斯突出[J]. 瓦斯地质理论与实践,2004: 219-223张子敏、张玉贵. 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综合治理瓦斯[J]. 瓦斯地质理论与实践,2004: 26-30张子敏、张玉贵. 大平煤矿“”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瓦斯地质分析. 煤炭学报,2005,30(2): 137-140. ( EI检索5239147674)张子敏、张玉贵. 三级瓦斯地质图与瓦斯治理. 煤炭学报,2005,30(4): 455-458.( EI检索5399388713)张子敏、张玉贵. 瓦斯地质图的编制. 煤炭科学技术,2005,33(8): 39-41.张子敏,张玉贵. 三级瓦斯地质图与瓦斯治理[J]. 煤炭学报,2005,(4).张子敏,张玉贵. 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J]. 煤炭科学技术,2005,(8)..张子敏,张玉贵. 大平煤矿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瓦斯地质分析[J]. 煤炭学报,2005,(2).张玉贵,张子敏,谢克昌. 煤演化过程中力化学作用与构造煤结构[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24(2): 95-99.陈敬轶 姚军朋 张子敏 张玉贵. 晋城成庄煤矿陷落柱成因与差异升降运动[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25(6): 465-468.刘永茜 张子敏 闫江伟 张玉贵. 鹤壁矿区煤与瓦斯突出因素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2006,34(10): 79-81.张子敏 近距离保护层开采技术在平煤五矿的实践 煤炭科学技术,( 核心期刊)张子敏 鹤壁矿区煤与瓦斯突出因素分析 煤炭科学技术,( 核心期刊)陈敬轶,姚军朋,张子敏,张玉贵,. 晋城成庄煤矿陷落柱成因与差异升降运动[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贾天让,江林华,姚军朋,张子敏,. 近距离保护层开采技术在平煤五矿的实践[J]. 煤炭科学技术,2006,(12).徐刚,张玉贵,张子敏,. 豫西告成煤矿滑动构造区瓦斯赋存特征[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6).闫江伟,张子敏,张玉贵,. 寺河煤矿东区瓦斯涌出主控因素分析及预测[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6).陈敬轶,田俊伟,张玉贵,张子敏,. 晋城成庄煤矿3#煤层含气量控制因素分析[J]. 中国煤层气,2007,(1).张玉贵,张子敏,曹运兴,. 构造煤结构与瓦斯突出[J]. 煤炭学报,2007,(3).史小卫,张玉贵,张子敏,. 毛郢孜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控制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2007,(2).覃木广,张子敏,张玉贵. 祁东煤矿构造演化对瓦斯分布的控制[J]. 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2007: 87-92.陈杰,张子敏,张玉贵. 卧龙湖煤矿岩浆岩和煤与瓦斯突出[J]. 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2007: 52-56.张子敏,张玉贵. 新密矿区构造演化及瓦斯地质控制特征研究[J]. 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2007): 1-8.陈敬轶 田俊伟 张玉贵 张子敏. 晋城成庄煤矿3煤层含气量控制因素分析[J]. 中国煤层气,2007年,4(1): 11-14.田俊伟,闫江伟,张玉贵,张子敏. 晋城成庄煤矿瓦斯涌出主控因素分析及预测[J]. 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2007: 70-74.张子敏 构造煤结构与瓦斯突出 煤炭学报,( EI检索)张子敏 豫西告成煤矿滑动构造区瓦斯赋存特征 煤田地质与勘探,( 核心期刊)张子敏 寺河煤矿东区瓦斯涌出主控因素分析及预测 矿业安全与环保,( 核心期刊)张子敏 毛郢孜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控制分析 煤炭科学技术,( 核心期刊)张子敏 九里山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因素及突出区预测 煤矿安全,( 中文核心期刊)张子敏 古汉山井田二1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可采性评价 煤矿安全,( 中文核心期刊)张子敏 晋城成庄井田3#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特征 煤矿安全,2008. ( 中文核心期刊)张子敏 新密煤田构造演化及瓦斯地质控制特征 第七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张子敏 卧龙湖煤矿岩浆岩和煤与瓦斯突出 第七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张子敏 祁东煤矿构造演化对瓦斯分布的控制 第七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张子敏 Research on hydraulic slotting technology controlling coal-gas outbursts Journal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魏国营,单智勇,张子敏,. Research on hydraulic slotting technology controlling coal-gas outbursts[J].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2008,(1).白新华,张子敏,张玉贵,魏国营,. 水力掏槽破煤落煤效率因素层次分析[J]. 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08,(4).张玉贵,张子敏,张小兵,唐修义,. 构造煤演化的力化学作用机制[J]. 中国煤炭地质,2008,(10).柯善斌,张玉贵,张子敏,. 龙山矿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08,(12).杨德方,张子敏,张玉贵,徐刚,. 基于划分瓦斯地质单元的瓦斯赋存规律研究——以薛湖煤矿二_2煤层为例[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付江伟,张子敏,张玉贵,胡晓,. 古汉山井田二_1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可采性评价[J]. 煤矿安全,2008,(9).姚军朋,贾澄冰,张子敏,张玉贵,贾天让,. 近距离保护层开采瓦斯治理效果[J]. 煤炭科学技术,2008,(1).闫江伟,张子敏,张玉贵,. 晋城成庄井田3#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特征[J]. 煤矿安全,2008,(4).张子敏 瓦斯抽采孔距及煤层透气性的测定方法 煤炭学报( EI检索)张子敏 新密煤田煤与瓦斯突出的走早控制作用 煤炭科学技术( cscd核心库)张子敏 演马庄井田煤层气资源开发前景评价 煤炭地质与勘探( cscd核心库)张子敏 李子垭北井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煤矿安全与环保 ( 北大核心)张子敏 九里山矿瓦斯地质规律研讨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张子敏 中马村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因素分析 煤( 北大核心)张子敏 九里山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因素及突出区预测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张子敏 复合构造控制煤与瓦斯突出及其地质条件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张子敏 力化学作用与构造煤结构 中国煤炭地质( 一般CN)袁东升,张子敏,. 近距离保护层开采瓦斯治理技术[J]. 煤炭科学技术,2009,(11).申红梅,张子敏,岳平均,. 古汉山煤矿递推掩护式瓦斯抽采区域防突技术[J]. 中州煤炭,2009,(12).张志荣,张子敏,李普,张玉贵,. 绿水洞矿井地质构造特征与瓦斯赋存规律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2009,(10).屈先朝,张子敏,. 新密煤田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控制作用[J]. 煤炭科学技术,2009,(9).白新华,贾天让,张子敏,张玉贵,李普,. 新密煤田瓦斯动力现象分析[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4).杨德方,张子敏,张玉贵,杨付领,. 复合构造控制煤与瓦斯突出及其地质条件[J]. 煤矿安全,2009,(8).李普,张子敏,崔洪庆,. 李子垭北井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09,(7).雷东记,张子敏,张玉贵,李普,. 演马庄井田煤层气资源开发前景评价[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3).柯善斌,张玉贵,张子敏,. 龙山矿二_1煤层瓦斯地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3)雷东记,张子敏,张玉贵,. 九里山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因素及突出区预测[J]. 煤矿安全,2009,(5).宋志刚,张玉贵,张子敏,. 大平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09,(4).张小兵,张子敏,张玉贵,李敏,. 新型1,3,4-恶二唑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J]. 有机化学,2009,(2).熊建龙,张玉贵,张子敏,. 宣东矿Ⅲ_3煤层瓦斯涌出地质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09,(3).王建华,李峰,张子敏,. 软土地基中盾构浅覆土下穿铁路大动脉施工的技术措施[J]. 建筑施工,2009,(1).付江伟,张子敏,张玉贵,. 九里山矿瓦斯地质规律研讨[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2).张小兵,张子敏,张玉贵,. 力化学作用与构造煤结构[J]. 中国煤炭地质,2009,(2).王蔚,王筱超,张子敏,张玉贵,. 梁北煤矿瓦斯地质特征分析[J]. 煤矿安全,2009,(2).付江伟,张子敏,. 中马村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因素分析[J]. 煤,2009,(1).张子敏 新型1,3,4-恶二唑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有机化学,( SCI检索)崔鹏飞,张子敏,袁东升,曹卫斌,. 鲁班山北矿3号煤层瓦斯地质规律分析[J]. 煤矿现代化,2010,(4).陈瑞生,张子敏,冯涛,. 河南安林煤矿岩浆岩与瓦斯突出关系研究[J]. 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4).郭明涛,梁波涛,张子敏,. 宣东二矿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J]. 煤,2010,(7).冯涛,张子敏,李明泽,. 鹤壁三矿瓦斯赋存地质规律研究[J]. 中州煤炭,2010,(5).上官明磊,张玉贵,张子敏,高建成,. 屯留矿陷落柱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J]. 煤,2010,(5).陈瑞生,张子敏,冯涛,. 安林煤矿岩浆岩和煤与瓦斯突出关系[J]. 中州煤炭,2010,(4).张泓,张群,曹代勇,李小彦,李贵红,黄文辉,冯宏,靳德武,张子敏,贾建称,石智军,邵龙义,程建远,汤达祯,姜在炳,. 中国煤田地质学的现状与发展战略[J]. 地球科学进展,2010,(4).郭柯,张子敏,魏国营,. 双鸭山煤田东部矿井8#煤层瓦斯赋存规律[J]. 煤矿安全,2010,(5).王永周,崔洪庆,张子敏,. 龙滩煤矿K1煤层瓦斯含量控制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10,(4).王晓彬,张子敏,张玉贵,魏国营,. 新安煤矿瓦斯赋存影响因素分析[J]. 煤炭工程,2010,(2).杨文旺,崔洪庆,张子敏,. 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混沌动力学方法研究[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1).张子敏. 基于煤矿瓦斯灾害防治的瓦斯地质理论与方法[J].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10.张子敏, 张小兵. 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机理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10.

秦勇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徐州 221008)

作者简介:秦勇,1957年生,男,博士,教授,煤田与煤层气地质,yongqin@。

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2002CB211704)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2095)资助。

摘要 基于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检索和统计了我国煤层气论文的分布特点。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我国煤层气论文分布与产业发展特征之间的关系,讨论了产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需求趋势。结果显示:分别以1999年和2002年为界,论文分布体现出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每一阶段对科技需求的特点在论文分布特征上都有所体现。由此,作者认为:煤层气资源评价及其方法仍是今后研究的主题,进一步深化地质选区理论与方法将有助于选区成功率的提高,开发技术适应性是今后需致力于探讨的重要方向之一,煤层气井产能、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全方位探索深部煤层气资源与开发潜力将有可能拓展我国煤层气开发的新领域,研发环境保护、高附加值转化利用和小型化利用储运技术将有助于推进我国煤层气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煤层气 论文 分布 产业 发展

CBM Publication Occurrence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Qin Yo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008)

Abstract:The occurrence of the coalbed methane(CBM)papers written by Chinese authors from 1994 to 2005 was systematically indexed and analyzed form the CNKI's China Journal Full Database(CJFD).Based up the data or information,the correlation of the paper dis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BM industry was construed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dustry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the future were was shown that,respectively taking the 1999 and 2002 as a borderline,three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the Chinese CBM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 requirements of the industry in each stage were unfolded through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was farther suggested that the evaluation and methodology of the CBM resources should be taken as one of the subjects in future research,the deep research of the target-selecting theory and method would help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BM target selection,the adaptability of the exploiting technology to the CBM geological conditions should be one of the key aspects which should be engaged in the researches,the CBM-well productivity and CBM recovery ration should be laid much store by investigation,the omni-directional exploration for the potential of the deep CBM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would be helpful to the deploitation of new CBM field in the industry,and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s on the CB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high-additional-value utilization and miniaturized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should conduce to promot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Keywords:CBM;paper;occurrence;industry;development

在现代科学技术背景下,新兴产业的发展均与该领域学术技术研究状况密切相关。换言之,一个产业领域内基础、应用基础与技术研究论文的分布状况,蕴涵着该产业发展历程的丰富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可预示产业的发展趋势。我国煤层气产业目前处于商业化生产的启动阶段[1],分析煤层气论文产出特点及其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对回顾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历史、展望其发展趋势均有所裨益。为此,本文作者利用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对1994~2005年期间煤层气论文进行了系统检索。以此为依据,分析了我国煤层气论文在时间和研究方向上分布特点,讨论了产业发展所需注重的主要科学技术问题。

1 CNKI 煤层气论文总体分布

系统检索结果显示,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1994年至2005年煤层气论文1465篇,年均约122篇。

分析检索结果(图1),获得如下总体认识:

第一,我国煤层气论文连年增长,但不同历史阶段的增长速率明显不同。这一特点,与中国煤层气产业的艰难探索过程一致,反映出产业从起始到目前产业化经历了阶段性的发展历程。

第二,不同类别论文的分布特点,揭示出我国煤层气产业当前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在论文总量中,地质与勘探类论文所占比例为,开发技术类论文占,利用与储运类论文占,经济与政策类论文占,环境保护类论文占。以地质勘探类论文为主的分布特点,折射出我国煤层气产业总体上处于发展的初始时期。

第三,各类论文在时间上的分布呈规律性起伏,这正是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有所不同的集中反映。

图1 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煤层气论文类别及年度分布

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至2005年期间,CNKI 煤层气论文篇数增长了倍,年均增长率约106%。进一步分析,论文数量呈三阶段式的非线性增长,指示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历程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图2)。其中:第一阶段论文447篇,年均产出约75篇;第二阶段论文390篇,年均产出130篇;第三阶段论文628篇,年均产出约209篇。同时,不同阶段中各类论文互为消长的状况,与每一阶段对地质研究、勘探评价、开发试验等的不同需求高度对应。

图2 CNKI论文总数时序分布及其展现的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阶段

2 CNKI 论文分布与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寻证-找气-摸索阶段

该阶段可上溯至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结束于1999年,历时四个“五年”计划。在此期间,煤层气论文数量从1994年的20篇增加到1999年的129篇,在时间序列上呈线性增加,阶段总增长率545%,阶段年均增长率约91%,作者和单位的数量明显增多(图1)。

从论文类别分布来看:地质与勘探类论文居绝对优势,占阶段论文总数的60%,年均约45篇;开发技术类论文不足8%,年均约6篇;利用与储运、经济与政策、环境保护等类别论文的比例很低,年均都在2篇左右(图1,图2)。这种分布,是各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初期的典型特征,即研究和生产都是以寻找“证据”、框定资源、选择区域和验证目标为主。

在地质与勘探类论文中(图3):多数报道的是关于煤层气资源评价与地质选区(42%,年均约19篇)、储层物性和吸附性(34%,年均约15篇)的研究成果,反映出积累资料、摸索经验的特点;成藏条件与过程、煤层气可采性论文年均分别只有2篇和1篇,该方面研究没有得到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基础研究不足而致使煤层气地质选区和“找气”具有盲目性,这也是该阶段我国煤层气地质选区成功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3]。

在该阶段,开发技术类论文多是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和应用。其中,钻井、试井和完井论文占了较大比例(35%,年均约6篇),排采与增产措施得到了应有重视(24%,年均约4篇),对解吸-扩散-渗流这一煤层气开采的基础有所关注(6%,年均约1篇),但几乎未见关于煤层气井产能和采收率方面研究成果的报道(图4)。此外,综述性论文也多以介绍国外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为主。

图3 CNKI煤层气地质与勘探类不同研究方向论文分布

图4 CNKI煤层气开发技术不同研究方向论文分布

上述特征揭示:本阶段的研究是针对我国煤层气产业的起始过程而开展的,在煤层气地质研究上表现为寻证,在勘探上表现为找气,在开发试验上表现为摸索,总体上试图通过引进和消化国外相关理论与技术来解决中国的煤层气地质问题,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煤层气地质基本条件信息,对全国煤层气资源及其分布规律取得了基本认识,煤储层特性这一煤层气地质核心问题得到应有的重视,开展了适合于中国煤层气地质特点开发技术的试验与探索,并从区域上开始了对全国或区域煤层气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第二阶段:探因-普查-彷徨阶段

该阶段历时3年,从2000年开始,至2002年结束。在此阶段,每年的煤层气论文稳定在130篇左右,年均论文数量比第一阶段增加了73%,但论文类别构成变化明显(图1)。

从论文类别来看:地质与勘探类论文209篇,占该阶段论文总数的54%,年均篇数(约70篇)比第一阶段显著增加,但从1999年至2001年论文篇数显著递减,在后期有重新增加的趋势;开发技术类论文显著增多,占论文总数的比例比第一阶段增长了10个百分点;经济与政策、利用和储运的研究得到更多的关注,论文比例均上升了5~6个百分点(图1,图2)。

与第一阶段相比:该阶段地质与勘探论文中煤储层物性与吸附性研究成果的数量和比例显著增高(105篇,50%),构成了研究的主题;资源评价与地质选区尽管仍得到较多关注,但比例明显降低(29%);成藏条件与过程论文的比例基本不变(10%),但年均论文篇数(7篇)明显增多(图3)。由此表明,这一阶段常规评价与选区方法趋于成熟,研究的注意力更多地转向与开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煤储层特性,转向了成藏效应等深层次的控制机理问题。

就开发技术而言:钻井、完井、试井论文17篇,年均约8篇,远高于第一阶段,但在阶段论文总数中的比例(25%)有所降低;排采与增产措施论文18篇,比例(27%)有所提高;产能与采收率论文11篇,比例从零增至约16%;解吸-渗流-扩散论文14篇,占阶段论文总数的21%,比例显著增长(图4)。排采与增产措施、产能与采收率的研究得到加强,开采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受到高度重视,研究重点向开发技术的中—下游移动,这是为解决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瓶颈”问题而做出的努力,也是产业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在此阶段:除了进一步拓展勘探选区继续找气之外,更多的力量集中于第一阶段已有一定勘探工程的地区,以进一步缩小勘探靶区,为开发试验提供更为可靠的基地;同时,尽管在近20个地区进行了排采试验,但多未取得理想的效果,致使开发试验徘徊不前,业界信心受到冲击。然而,这一时期煤层气开发基础与技术研究得到了较大发展,尤其是在开采方法与增产措施、煤层气解吸扩散渗流机理、产能与采收率分析等方面取得较多成果,为中国煤层气产业化时代的到来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上述论文分布特征,指示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过程由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在煤层气地质研究上表现为探因,勘探上表现为普查,开发试验上表现为访徨,总体上处于为催生中国煤层气产业化时代到来的“阵痛”阶段。

第三阶段:求源-详查-商业阶段

自2003年以来,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商业化生产阶段。其主要标志为:煤层气地质研究进入了求源,勘探实践进入了详查,开发上步入了商业化生产,中国煤层气产业的雏形已经形成,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这些标志在煤层气论文的数量和结构上均有体现。

在2003~2005年的三年期间,CNKI煤层气论文总数大幅度增加,达到628篇,年均论文约209篇,与第二阶段相比增长了61%,接近第一阶段论文总量的一半(图1,图2)。开发技术类论文的比例有所提高,利用和储运技术研究得到进一步重视,基础研究明显加强,研究重点进一步向煤层气产业的中—下游移动,更加适应于商业化生产阶段对科学技术的需求。

地质与勘探类论文占阶段论文数的比例约51%,仍有较大比重,这是我国煤层气产业目前总体上处于初期阶段的必然特征。其中:煤储层物性与吸附性仍是研究重点,但论文比例下降至39%左右;资源评价与地质选区仍是产业的科技需求,论文比例(27%)与上一阶段基本持平;成藏条件与过程研究得到高度关注,论文比例比上一阶段提高了约9个百分点(图3)。

本阶段开发技术类论文数量的比例为19%,比上一阶段略有提升,显示我国煤层气产业中游领域的研究得到进一步重视。其中:钻井、完井、试井论文(25篇)多于第一阶段,但比例继续下降(约21%);排采与增产措施论文34篇,数量显著增加,比例(29%)略有提高;产能与采收率论文12篇,数量和比例(约10%)均比上一阶段显著减少;解吸-渗流-扩散论文25篇,数量明显增加,比例与上一阶段基本持平(图4)。钻井、完井、试井论文比例相对降低,排采与增产措施论文比例显著提高,解吸-渗流扩散论文数量明显增多,尤其是2005年开发技术类论文数量大幅度跃升(图1,图2),显示出我国煤层气商业性生产、示范工程等对新技术开发和相关基础研究的强烈需求。

在此阶段:新增了一批国家批准的煤层气储量,煤层气成藏条件与机制探索在国家层面上全面展开,标志着中国煤层气地质研究从资源与基本地质条件调查阶段转入了资源“详查”阶段和成藏作用探索过程;大井网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取得新的突破,水平羽状井、丛式井等技术在煤层气开发中得到初步应用,对二氧化碳注入等新的增产技术进行了现场试验,晋城地区开始了煤层气商业化生产,标志着中国煤层气产业从开发试验阶段转入了商业化生产启动阶段。

3 CNKI 论文分布特点与产业发展需注重的科学技术问题

进一步分析C N KI论文分布特点,发现存在某些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正是发展中国煤层气产业所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首先,煤层气资源评价始终是20余年研究探讨的主题,尤其是对全国和某些区域的煤层气资源量及其构成众说纷纭,且国家批准的煤层气储量所占比例极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评价方法缺乏规范性要求;二是资源估算尚存重大基础问题未能解决;三是资源勘探和探明程度很低。为此,煤层气资源评价及其方法仍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所要研究的主题,而在国家层面上制定评价方法和要求的规范性文件,加强以吸附机理为核心的基础研究[3],加大勘探和开发试验的力度,将有助于推进这一问题的解决。

其次,文献中涉及的煤层气地质选区多达50余个,但目前实现商业性开发或具有可见前景的地区不超过5个,且某些选区已上过多轮勘探和开发试验工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选区理论和方法在科学性和适应性上的缺陷、早期勘探与开发试验技术发展水平和认识的局限、钻井/完井/排采技术管理经验不足等[3]。因此,在深化研究选区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资料复查和新技术应用,总结开发技术上的经验和教训,可能会使我国煤层气地质选区成功率得到一定的提高。

第三,国外几乎所有的传统和先进煤层气开发技术在我国都有引用,但多数情况下的应用效果都不甚理想。正视这一状况,似应考虑如下三个问题:一是所有先进技术是否都适合我国特定选区的煤层气地质条件?二是传统技术在特定选区的开发效果是否就不如先进技术?三是我国自主研究开发出了哪些适合于我国煤层气地质条件的开发技术?对于前两个问题,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至于后一个问题,目前尚未见到关于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的报道。这三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各种开发技术的适应性,这也正是今后需致力于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第四,见诸报道的煤层气井产能、煤层气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较少,与煤层气商业性生产阶段的技术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原因在于,我国前期实践多为开发试验,对此没有太多的需求,积累的资料也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开展这一研究的要求。但在进入商业化开发且追求经济效益的现今阶段,该方面的研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包括系统追踪和分析排采动态、注重不同煤层气地质条件的对比分析、深化煤层气解吸-渗流规律与机理的研究、开发科学性更强的数值模拟技术等。

第五,尚未充分注意到深部煤层气开发这一潜在新领域,深部资源及其与常规油气共采可行性的研究成果鲜见报道。我国深部煤层气资源量巨大[4],多数大—中型沉积盆地中煤层气都与常规油气共生,前期少数研究显示了深部煤层气与常规油气共采的可能性[5]。为此,从资源潜力、成藏作用与过程、地质选区、勘探与开发试验等方面,对深部煤层气资源潜力开展全方位的研究探讨,将有助于拓展我国煤层气开发的新视野。

第六,煤层气开采可能诱发的环境保护以及煤层气利用与储运技术问题,应该得到应有重视。在1994年以来的1465篇CNKI煤层气论文中:环境保护方面的论文只有19篇,几乎全为哲学意义上的讨论或介绍国外相关技术;利用与储运方面的论文逐年增长(图1),但多是关于煤层气发电和管网输送技术的探讨。这种状况,可能会影响到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我国煤层气地质和开发特点,开展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或实例分析,研究开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煤层气转化利用技术和适应矿区煤层气分布式开发特点的小型化利用储运技术与装置,将有助于弥补我国煤层气产业在此方面的不足。

参考文献

[1]秦勇.2006.中国煤层气产业化面临的形势与挑战(Ⅰ):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天然气工业,26(1):4~7

[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秦勇.2006.中国煤层气产业化面临的形势与挑战(Ⅱ):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天然气工业,26(2):6~10

[4]秦勇.2006.中国煤层气产业化面临的形势与挑战(Ⅲ):走向与前瞻性探索.天然气工业,26(3):1~5

[5]秦勇,宋全友,傅雪海.2005.煤层气与常规油气共采可行性探讨.天然气地球科学,16(4):492~498

2002年以来,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国内外科技竞赛获得3500余项奖励,先后有16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2005年至2015年间,中国矿业大学共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发展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88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07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4项,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江苏省高校第一位;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31项、授权专利3452项(其中发明专利578项)。研究与发展经费快速增长,年均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 重大科研项目 “973计划”项目深部危险煤层无人采掘装备关键基础研究、西部煤炭高强度开采下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基础研究、低品质煤大规模提质利用的基础研究、煤矿突水机理与防治基础理论研究、深部煤炭开发中煤与瓦斯共采理论“863计划”项目薄煤层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西部重点矿区土地退化因素调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揭示煤与瓦斯突出机理与规律的模拟试验仪器 截至2015年10月,中国矿业大学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7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研究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低碳能源研究院和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建成了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中国矿业大学还与8个地级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14家国有大型企业共建了研究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A类(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被誉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范”。 协同创新中心 序号类别名称1国家级(2011计划)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协同创新中心2省级矿山智能采掘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科研机构 序号类别 名称 立项时间 主管部门 1国家级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5年12月 科技部 2国家级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7年4月 科技部 3国家级 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006年1月 科技部 4国家级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7月科技部5国家级 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05年1月 发改委 6国家级 矿山物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2011年11月 发改委 1部级 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0年8月 教育部 2部级 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3年6月 教育部 3部级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5年12月 教育部 4部级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9年4月 教育部 5部级 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0年4月 教育部 6部级 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1年6月 教育部 7部级 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06年6月 教育部 8部级 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07年9月 教育部 9部级 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 2009年3月 测绘局 10部级 国家能源煤矿采掘机械装备研发中心 2010年7月 能源局 11部级 国家环境保护清洁煤炭与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中心 2006年3月 环保部 12部级 矿山瓦斯粉尘灾害技术基础研究国家级专业中心实验室 2005年12月 发改委 13部级 矿山水害防治技术基础研究国家级专业中心实验室 2005年12月 发改委 14部级 工业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3年6月 安监局 15部级页岩气重点实验室2013年8月煤炭地质总局16省级 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2007年9月 江苏省科技厅 17省级 江苏省煤基CO2捕集与地质储存重点实验室 2010年9月 江苏省科技厅 18省级 江苏省土木工程环境灾变与结构可靠性重点实验室 2010年11月 江苏省科技厅 19省级 江苏省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5年7月 江苏省科技厅 20省级 江苏省物联网感知矿山工程实验室 2010年6月 江苏省科技厅 21省级 江苏省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12月 江苏省科技厅 22省级 江苏省大型钢结构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12月 江苏省科技厅 23省级 江苏省综采综掘智能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2年12月 江苏省科技厅 24省级江苏省煤矿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实验室 2013年12月江苏省科技厅1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研究院 2010年6月 中国矿业大学 2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苏轼研究院 2011年5月 中国矿业大学 3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淮海文化传媒研究院 2012年4月 中国矿业大学 4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 2010年3月 中国矿业大学 5校级 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8年9月 中国矿业大学 6校级 中澳矿业研究中心 2008年12月 中国矿业大学 7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国际煤炭能源政策研究中心 2011年4月 中国矿业大学 8校级 中国煤矿史研究所 2010年8月 中国矿业大学 9校级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2009年11月 中国矿业大学 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成立于2009年10月。在中国矿业大学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学校与莫斯科国立矿业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德国波鸿工业技术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日本群马大学、越南河内地矿大学等矿业、能源、环境领域的11所世界知名高校共同发起并签署《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宣言》。联盟成员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知识转化为载体,在一次能源的绿色开采、洁净高效利用、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方面开展广泛国际合作。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简称“中德中心”,成立于2008年9月。经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和中国前驻德大使卢秋田的积极倡导,中国矿业大学与德国Bochum工业大学、DMT、DBT等知名企业联合成立“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施罗德先生出任中心名誉主任,葛世荣校长担任理事长。中德中心被誉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范”,旨在加强中德两国在新能源、矿区生态环境、先进制造业、节能减排、煤矿安全开采技术与装备等领域合作。中澳矿业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4月。该中心是中国矿业大学与西澳大学、昆士兰大学三校联合共建的研究机构,中心在地质勘探、采矿与安全、选矿、煤基合成燃料、新能源、生态环境修复、矿业经济与环境法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并努力其打造成集人才培训、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品制造为一体的产、学、研、经相结合的国际化合作平台。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7月。联合研究中心旨在促进中美两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开展联合研究,首批优先领域有三个,即节能建筑、清洁煤、清洁能源汽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15家单位为中方清洁煤技术联盟团队,美方团队主要包括西弗吉尼亚大学、怀俄明大学、肯塔基大学等18家单位。 学术期刊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index 核心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Abstracts Journal (Russian), Chemical Abstract, 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 Coal Abstracts,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EI收录率100%《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EI index 核心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的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江苏省的一级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EI收录率100%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Published by Elsevier )The journal has been indexed and/or abstracted by Ei Compendex, Abstracts Journal (Russian), Chemical Abstract, 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 Coal Abstracts 图书馆藏 截至2015年10月,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藏书230万册,数字图书90万册。截止2014年底,图书馆纸质藏书累计205万册,电子图书230万册;中文数据库75个,外文数据库65个。中外文纸质期刊2800余种,中文电子期刊 10800种,外文电子期刊13160种。自建有“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矿业工程数据库”和“低碳新能源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煤炭信息研究院科技查新代理单位,CALIS成员馆之一和JALIS的苏北地区文献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多次成功举办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中国工程院冶金材料学部学术年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历年举办重要学术会议有: 1985年至2009年,六届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2004年,混凝土与结构新进展国际会议(ICACS);2007年,第八届国际“不连续变形分析及其在采矿和土木工程的应用”(ICADD-8)(北京校区);2008年,第四届中国二次离子质谱学会议暨2008北京二次离子质谱学国际研讨会(北京校区);2009年,亚洲城市环境学会第六届国际会议(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Asia Institute of Urban Environment);2009年,亚洲太平洋国际煤层气会议(2009 Asia Pacific Coalbed Methane Symposium);2009年,第十届中国MBA发展论坛;2010年,第二届中国能源科学家论坛;2010年,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2011年,第二届中国测绘科学技术论坛。2015年,第七届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

中国煤炭报中国应急投稿平台

《中国煤炭报》01057468589 / 01057491669 登报直接找孟编辑,报社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是全国煤炭行业惟一综合性权威性报纸,覆盖全国所有煤炭生产企业以及煤矿基本建设、科研设计、地址勘探、机械制造、供销运输、加工利用和大专院校等众多企事业单位。 目前发行量已近15万份。读者群主要为煤炭企事业单位各级领导和决策者。 《中国煤炭报》、每周一,周三,周五出版,全国发行。

从手机上看中国煤炭报电子版:1、打开手机浏览器。2、搜索中国煤炭报。3、找到中国煤炭报后,点击页面右下方的下载。4、打开已下载的中国煤炭报即可阅读。

中国煤层气是核心期刊吗

能源安全研究所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研究院(煤炭信息研究院)的核心业务部门,主要职能是为全国安全生产领域、国家有关部门及煤炭行业、提供决策、咨询和信息支持,为国内外相关企业发展和开发国际、国内市场提供市场调查、信息研究与咨询服务。能源安全研究所是一支素质高、力量强的研究队伍,拥有一批国家级专家、研究员和留学回国人员等高层次研究人员,集科技、经济、法律和外语等多方面人才优势。内部机构设置有:洁净能源与环境中心、煤层气信息中心、安全生产研究中心、安全生产法律研究所、经济信息研究中心、国际会议中心。近年来,能源安全研究所紧密围绕国家经济改革和科技兴国战略,完成了一批重要研究课题,为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凭借其专业和外语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合作业务。与美国环保局、英国贸工部等政府机构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澳大利亚联邦工业研究院(CSIRO)等国际组织及国际知名公司有长期合作项目,建立并保持着友好关系。 《中国安全生产》月刊的编辑、出版和发行。该刊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管,是一本全局性、指导性和前瞻性的刊物。承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门前的安全与煤炭科普画廊。《中国煤炭》月刊和《CHINA COAL》半年刊的编辑、出版和发行。这两本刊物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管。《中国煤炭》月刊是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和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CHINA COAL》半年刊是展示中国煤炭工业全貌的英文刊物。编辑、出版和发行《煤炭信息》周刊;提供《煤企决策资讯》和《矿长参考》信息服务。主办中国煤炭网。《当代矿工》月刊的编辑、出版和发行。该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能源化学工会联办,是一本面向能源矿产业、金属矿产业和非金属矿产业广大矿工的刊物。主办当代矿工网。 信息资源部负责馆藏国内外煤炭,安全生产及相关专业图书、期刊、标准、科技报告、学位论文、会议录、电子出版物、网上资源等各种介质的文献,并对社会提供服务。 1997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0余名,已经建成中国煤炭数字图书馆、中国安全生产数字图书馆。拥有独立的文献类和事实类数据库,涵盖图书资料、科技期刊、科技论文、标准法规、统计数据、动态信息等各个方面。现有中外专著8700余本,科技论文315000余篇,定期收录近150种中文期刊和70种外文期刊。信息资源部参与完成众多专项课题和煤炭项目咨询,服务对象面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各界企事业单位。业务范围包括:文献查询、数字图书馆建设、科技查新咨询(国家一级)、项目可行性咨询、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编印煤炭数据、煤炭市场等内部资料。 煤炭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出书范围是立足安全生产、煤炭工业,面向社会市场。煤炭工业出版社注重社会效益,狠抓图书质量,赢得了广大社会读者的广泛信赖和好评,自1995年以来连续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良好出版社。 煤炭工业出版社设有总编室、第一、二、三编辑室、发行部等部门,拥有高、中级业务技术人员60余人。出版社编辑出版包括安全生产、煤炭矿井地质、建井、采煤、机电、洗选加工、企业管理、环境保护、各种教材、规程规范以及工具书等中外文各类图书。另外还出版:《中国煤炭工业年鉴》(中、英文版)、《中国安全生产年鉴》。自1982年以来,煤炭工业出版社获国家图书提名奖2种,荣誉奖1种,中国图书奖2种。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种,二等奖10种,纪念奖1种。获国家优秀教材特等奖1种,一等奖3种,二等奖3种,三等奖2种,优秀奖1种。另外获行业各种奖项的图书23种,为全国安全生产和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煤炭工业出版社印刷厂,创建于1961年,是煤炭信息研究院下属的综合性印刷厂,国家级书刊印刷定点企业,1995、1997、1998、1999、2000年北京市质量管理十佳企业。煤炭工业出版社印刷厂规模宏大,设备先进,技术实力雄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近几年,煤炭工业出版社印刷厂不断发展壮大,厂房面积11000平方米,拥有一支近300人的职工队伍,中、高级工和专业技术人员占全厂职工总数的75%。此外,还与日本合资,成立了长樱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强化管理,质量第一,确保周期,周到服务”是煤炭工业出版社印刷厂的发展策略,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使全厂产品质量达到并超过新闻出版署和北京市的质量指标,每年都有图书被评为“署优”、“市优”产品。煤炭印刷厂拥有一批长期稳定客户:高教出版社、劳动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外文出版社、石油出版社、人事出版社、机工出版社、华谊出版社、华文出版社、及《大众软件》、《中国青年》、《中国劳动》、《中国标准化信息》、《中国公务员》、《电信技术》、《电视技术》等期刊。 物业开发部,不仅为信息研究院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和后勤保障,而且还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创造最大经济效益。现有职工32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6名,技师2名,高级工9名,各类技术人员15名。自管房屋面积70000平方米,房屋开发面积3000平方米,小区供暖面积260000平方米。 物业开发部按照物业公司的模式进行管理,并利用现有职工的成熟技术力量,对外承揽物业管理,提供供暖管线和其它后勤物业的检修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祁书峰,张子敏. 提高回采工作面瓦斯抽放率的途径[J]. 焦作工学院学报,2000,(3).何俊,袁东升,刘明举,张子敏. 煤与瓦斯突出分形区划研究[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0,(3).张瑞林,廖枝平,朱自贡,张子敏. 设置顶板道解决综放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的局限性[J]. 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张瑞林,高建良,张子敏. 设瓦斯巷综放工作面瓦斯分布及分流特征[J]. 煤炭科学技术,2001,(7).张子敏. 论建立健全《矿井瓦斯地质工作规范》的迫切性[J]. 煤矿安全,2001,(6).张子敏,张玉贵. 平顶山矿区构造演化和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J]. 瓦斯地质研究与应用,2003: 1-4.张玉贵、张子敏、郭明功. 溶剂萃取法研究平顶山构造煤结构与瓦斯突出[J]. 瓦斯地质理论与实践,2004: 219-223张子敏、张玉贵. 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综合治理瓦斯[J]. 瓦斯地质理论与实践,2004: 26-30张子敏、张玉贵. 大平煤矿“”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瓦斯地质分析. 煤炭学报,2005,30(2): 137-140. ( EI检索5239147674)张子敏、张玉贵. 三级瓦斯地质图与瓦斯治理. 煤炭学报,2005,30(4): 455-458.( EI检索5399388713)张子敏、张玉贵. 瓦斯地质图的编制. 煤炭科学技术,2005,33(8): 39-41.张子敏,张玉贵. 三级瓦斯地质图与瓦斯治理[J]. 煤炭学报,2005,(4).张子敏,张玉贵. 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J]. 煤炭科学技术,2005,(8)..张子敏,张玉贵. 大平煤矿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瓦斯地质分析[J]. 煤炭学报,2005,(2).张玉贵,张子敏,谢克昌. 煤演化过程中力化学作用与构造煤结构[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24(2): 95-99.陈敬轶 姚军朋 张子敏 张玉贵. 晋城成庄煤矿陷落柱成因与差异升降运动[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25(6): 465-468.刘永茜 张子敏 闫江伟 张玉贵. 鹤壁矿区煤与瓦斯突出因素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2006,34(10): 79-81.张子敏 近距离保护层开采技术在平煤五矿的实践 煤炭科学技术,( 核心期刊)张子敏 鹤壁矿区煤与瓦斯突出因素分析 煤炭科学技术,( 核心期刊)陈敬轶,姚军朋,张子敏,张玉贵,. 晋城成庄煤矿陷落柱成因与差异升降运动[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贾天让,江林华,姚军朋,张子敏,. 近距离保护层开采技术在平煤五矿的实践[J]. 煤炭科学技术,2006,(12).徐刚,张玉贵,张子敏,. 豫西告成煤矿滑动构造区瓦斯赋存特征[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6).闫江伟,张子敏,张玉贵,. 寺河煤矿东区瓦斯涌出主控因素分析及预测[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6).陈敬轶,田俊伟,张玉贵,张子敏,. 晋城成庄煤矿3#煤层含气量控制因素分析[J]. 中国煤层气,2007,(1).张玉贵,张子敏,曹运兴,. 构造煤结构与瓦斯突出[J]. 煤炭学报,2007,(3).史小卫,张玉贵,张子敏,. 毛郢孜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控制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2007,(2).覃木广,张子敏,张玉贵. 祁东煤矿构造演化对瓦斯分布的控制[J]. 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2007: 87-92.陈杰,张子敏,张玉贵. 卧龙湖煤矿岩浆岩和煤与瓦斯突出[J]. 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2007: 52-56.张子敏,张玉贵. 新密矿区构造演化及瓦斯地质控制特征研究[J]. 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2007): 1-8.陈敬轶 田俊伟 张玉贵 张子敏. 晋城成庄煤矿3煤层含气量控制因素分析[J]. 中国煤层气,2007年,4(1): 11-14.田俊伟,闫江伟,张玉贵,张子敏. 晋城成庄煤矿瓦斯涌出主控因素分析及预测[J]. 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2007: 70-74.张子敏 构造煤结构与瓦斯突出 煤炭学报,( EI检索)张子敏 豫西告成煤矿滑动构造区瓦斯赋存特征 煤田地质与勘探,( 核心期刊)张子敏 寺河煤矿东区瓦斯涌出主控因素分析及预测 矿业安全与环保,( 核心期刊)张子敏 毛郢孜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控制分析 煤炭科学技术,( 核心期刊)张子敏 九里山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因素及突出区预测 煤矿安全,( 中文核心期刊)张子敏 古汉山井田二1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可采性评价 煤矿安全,( 中文核心期刊)张子敏 晋城成庄井田3#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特征 煤矿安全,2008. ( 中文核心期刊)张子敏 新密煤田构造演化及瓦斯地质控制特征 第七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张子敏 卧龙湖煤矿岩浆岩和煤与瓦斯突出 第七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张子敏 祁东煤矿构造演化对瓦斯分布的控制 第七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张子敏 Research on hydraulic slotting technology controlling coal-gas outbursts Journal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魏国营,单智勇,张子敏,. Research on hydraulic slotting technology controlling coal-gas outbursts[J].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2008,(1).白新华,张子敏,张玉贵,魏国营,. 水力掏槽破煤落煤效率因素层次分析[J]. 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08,(4).张玉贵,张子敏,张小兵,唐修义,. 构造煤演化的力化学作用机制[J]. 中国煤炭地质,2008,(10).柯善斌,张玉贵,张子敏,. 龙山矿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08,(12).杨德方,张子敏,张玉贵,徐刚,. 基于划分瓦斯地质单元的瓦斯赋存规律研究——以薛湖煤矿二_2煤层为例[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付江伟,张子敏,张玉贵,胡晓,. 古汉山井田二_1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可采性评价[J]. 煤矿安全,2008,(9).姚军朋,贾澄冰,张子敏,张玉贵,贾天让,. 近距离保护层开采瓦斯治理效果[J]. 煤炭科学技术,2008,(1).闫江伟,张子敏,张玉贵,. 晋城成庄井田3#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特征[J]. 煤矿安全,2008,(4).张子敏 瓦斯抽采孔距及煤层透气性的测定方法 煤炭学报( EI检索)张子敏 新密煤田煤与瓦斯突出的走早控制作用 煤炭科学技术( cscd核心库)张子敏 演马庄井田煤层气资源开发前景评价 煤炭地质与勘探( cscd核心库)张子敏 李子垭北井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煤矿安全与环保 ( 北大核心)张子敏 九里山矿瓦斯地质规律研讨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张子敏 中马村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因素分析 煤( 北大核心)张子敏 九里山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因素及突出区预测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张子敏 复合构造控制煤与瓦斯突出及其地质条件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张子敏 力化学作用与构造煤结构 中国煤炭地质( 一般CN)袁东升,张子敏,. 近距离保护层开采瓦斯治理技术[J]. 煤炭科学技术,2009,(11).申红梅,张子敏,岳平均,. 古汉山煤矿递推掩护式瓦斯抽采区域防突技术[J]. 中州煤炭,2009,(12).张志荣,张子敏,李普,张玉贵,. 绿水洞矿井地质构造特征与瓦斯赋存规律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2009,(10).屈先朝,张子敏,. 新密煤田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控制作用[J]. 煤炭科学技术,2009,(9).白新华,贾天让,张子敏,张玉贵,李普,. 新密煤田瓦斯动力现象分析[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4).杨德方,张子敏,张玉贵,杨付领,. 复合构造控制煤与瓦斯突出及其地质条件[J]. 煤矿安全,2009,(8).李普,张子敏,崔洪庆,. 李子垭北井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09,(7).雷东记,张子敏,张玉贵,李普,. 演马庄井田煤层气资源开发前景评价[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3).柯善斌,张玉贵,张子敏,. 龙山矿二_1煤层瓦斯地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3)雷东记,张子敏,张玉贵,. 九里山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因素及突出区预测[J]. 煤矿安全,2009,(5).宋志刚,张玉贵,张子敏,. 大平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09,(4).张小兵,张子敏,张玉贵,李敏,. 新型1,3,4-恶二唑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J]. 有机化学,2009,(2).熊建龙,张玉贵,张子敏,. 宣东矿Ⅲ_3煤层瓦斯涌出地质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09,(3).王建华,李峰,张子敏,. 软土地基中盾构浅覆土下穿铁路大动脉施工的技术措施[J]. 建筑施工,2009,(1).付江伟,张子敏,张玉贵,. 九里山矿瓦斯地质规律研讨[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2).张小兵,张子敏,张玉贵,. 力化学作用与构造煤结构[J]. 中国煤炭地质,2009,(2).王蔚,王筱超,张子敏,张玉贵,. 梁北煤矿瓦斯地质特征分析[J]. 煤矿安全,2009,(2).付江伟,张子敏,. 中马村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因素分析[J]. 煤,2009,(1).张子敏 新型1,3,4-恶二唑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有机化学,( SCI检索)崔鹏飞,张子敏,袁东升,曹卫斌,. 鲁班山北矿3号煤层瓦斯地质规律分析[J]. 煤矿现代化,2010,(4).陈瑞生,张子敏,冯涛,. 河南安林煤矿岩浆岩与瓦斯突出关系研究[J]. 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4).郭明涛,梁波涛,张子敏,. 宣东二矿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J]. 煤,2010,(7).冯涛,张子敏,李明泽,. 鹤壁三矿瓦斯赋存地质规律研究[J]. 中州煤炭,2010,(5).上官明磊,张玉贵,张子敏,高建成,. 屯留矿陷落柱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J]. 煤,2010,(5).陈瑞生,张子敏,冯涛,. 安林煤矿岩浆岩和煤与瓦斯突出关系[J]. 中州煤炭,2010,(4).张泓,张群,曹代勇,李小彦,李贵红,黄文辉,冯宏,靳德武,张子敏,贾建称,石智军,邵龙义,程建远,汤达祯,姜在炳,. 中国煤田地质学的现状与发展战略[J]. 地球科学进展,2010,(4).郭柯,张子敏,魏国营,. 双鸭山煤田东部矿井8#煤层瓦斯赋存规律[J]. 煤矿安全,2010,(5).王永周,崔洪庆,张子敏,. 龙滩煤矿K1煤层瓦斯含量控制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10,(4).王晓彬,张子敏,张玉贵,魏国营,. 新安煤矿瓦斯赋存影响因素分析[J]. 煤炭工程,2010,(2).杨文旺,崔洪庆,张子敏,. 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混沌动力学方法研究[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1).张子敏. 基于煤矿瓦斯灾害防治的瓦斯地质理论与方法[J].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10.张子敏, 张小兵. 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机理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10.

2002年以来,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国内外科技竞赛获得3500余项奖励,先后有16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2005年至2015年间,中国矿业大学共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发展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88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07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4项,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江苏省高校第一位;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31项、授权专利3452项(其中发明专利578项)。研究与发展经费快速增长,年均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 重大科研项目 “973计划”项目深部危险煤层无人采掘装备关键基础研究、西部煤炭高强度开采下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基础研究、低品质煤大规模提质利用的基础研究、煤矿突水机理与防治基础理论研究、深部煤炭开发中煤与瓦斯共采理论“863计划”项目薄煤层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西部重点矿区土地退化因素调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揭示煤与瓦斯突出机理与规律的模拟试验仪器 截至2015年10月,中国矿业大学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7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研究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低碳能源研究院和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建成了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中国矿业大学还与8个地级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14家国有大型企业共建了研究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A类(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被誉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范”。 协同创新中心 序号类别名称1国家级(2011计划)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协同创新中心2省级矿山智能采掘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科研机构 序号类别 名称 立项时间 主管部门 1国家级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5年12月 科技部 2国家级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7年4月 科技部 3国家级 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006年1月 科技部 4国家级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7月科技部5国家级 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05年1月 发改委 6国家级 矿山物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2011年11月 发改委 1部级 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0年8月 教育部 2部级 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3年6月 教育部 3部级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5年12月 教育部 4部级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9年4月 教育部 5部级 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0年4月 教育部 6部级 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1年6月 教育部 7部级 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06年6月 教育部 8部级 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07年9月 教育部 9部级 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 2009年3月 测绘局 10部级 国家能源煤矿采掘机械装备研发中心 2010年7月 能源局 11部级 国家环境保护清洁煤炭与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中心 2006年3月 环保部 12部级 矿山瓦斯粉尘灾害技术基础研究国家级专业中心实验室 2005年12月 发改委 13部级 矿山水害防治技术基础研究国家级专业中心实验室 2005年12月 发改委 14部级 工业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3年6月 安监局 15部级页岩气重点实验室2013年8月煤炭地质总局16省级 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2007年9月 江苏省科技厅 17省级 江苏省煤基CO2捕集与地质储存重点实验室 2010年9月 江苏省科技厅 18省级 江苏省土木工程环境灾变与结构可靠性重点实验室 2010年11月 江苏省科技厅 19省级 江苏省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5年7月 江苏省科技厅 20省级 江苏省物联网感知矿山工程实验室 2010年6月 江苏省科技厅 21省级 江苏省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12月 江苏省科技厅 22省级 江苏省大型钢结构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12月 江苏省科技厅 23省级 江苏省综采综掘智能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2年12月 江苏省科技厅 24省级江苏省煤矿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实验室 2013年12月江苏省科技厅1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研究院 2010年6月 中国矿业大学 2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苏轼研究院 2011年5月 中国矿业大学 3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淮海文化传媒研究院 2012年4月 中国矿业大学 4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 2010年3月 中国矿业大学 5校级 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8年9月 中国矿业大学 6校级 中澳矿业研究中心 2008年12月 中国矿业大学 7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国际煤炭能源政策研究中心 2011年4月 中国矿业大学 8校级 中国煤矿史研究所 2010年8月 中国矿业大学 9校级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2009年11月 中国矿业大学 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成立于2009年10月。在中国矿业大学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学校与莫斯科国立矿业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德国波鸿工业技术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日本群马大学、越南河内地矿大学等矿业、能源、环境领域的11所世界知名高校共同发起并签署《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宣言》。联盟成员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知识转化为载体,在一次能源的绿色开采、洁净高效利用、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方面开展广泛国际合作。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简称“中德中心”,成立于2008年9月。经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和中国前驻德大使卢秋田的积极倡导,中国矿业大学与德国Bochum工业大学、DMT、DBT等知名企业联合成立“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施罗德先生出任中心名誉主任,葛世荣校长担任理事长。中德中心被誉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范”,旨在加强中德两国在新能源、矿区生态环境、先进制造业、节能减排、煤矿安全开采技术与装备等领域合作。中澳矿业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4月。该中心是中国矿业大学与西澳大学、昆士兰大学三校联合共建的研究机构,中心在地质勘探、采矿与安全、选矿、煤基合成燃料、新能源、生态环境修复、矿业经济与环境法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并努力其打造成集人才培训、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品制造为一体的产、学、研、经相结合的国际化合作平台。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7月。联合研究中心旨在促进中美两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开展联合研究,首批优先领域有三个,即节能建筑、清洁煤、清洁能源汽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15家单位为中方清洁煤技术联盟团队,美方团队主要包括西弗吉尼亚大学、怀俄明大学、肯塔基大学等18家单位。 学术期刊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index 核心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Abstracts Journal (Russian), Chemical Abstract, 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 Coal Abstracts,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EI收录率100%《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EI index 核心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的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江苏省的一级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EI收录率100%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Published by Elsevier )The journal has been indexed and/or abstracted by Ei Compendex, Abstracts Journal (Russian), Chemical Abstract, 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 Coal Abstracts 图书馆藏 截至2015年10月,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藏书230万册,数字图书90万册。截止2014年底,图书馆纸质藏书累计205万册,电子图书230万册;中文数据库75个,外文数据库65个。中外文纸质期刊2800余种,中文电子期刊 10800种,外文电子期刊13160种。自建有“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矿业工程数据库”和“低碳新能源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煤炭信息研究院科技查新代理单位,CALIS成员馆之一和JALIS的苏北地区文献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多次成功举办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中国工程院冶金材料学部学术年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历年举办重要学术会议有: 1985年至2009年,六届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2004年,混凝土与结构新进展国际会议(ICACS);2007年,第八届国际“不连续变形分析及其在采矿和土木工程的应用”(ICADD-8)(北京校区);2008年,第四届中国二次离子质谱学会议暨2008北京二次离子质谱学国际研讨会(北京校区);2009年,亚洲城市环境学会第六届国际会议(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Asia Institute of Urban Environment);2009年,亚洲太平洋国际煤层气会议(2009 Asia Pacific Coalbed Methane Symposium);2009年,第十届中国MBA发展论坛;2010年,第二届中国能源科学家论坛;2010年,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2011年,第二届中国测绘科学技术论坛。2015年,第七届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

目前有很多矿业类的期刊,但都是核心,发表起来要求学术水平非常高,对于屏职称完全没有必要。我有个同学也是矿业工程的,在新汶矿业集团,我给他发表在《价值工程》上,他评审通过了,一点问题没有。如果确实是高水平文章,可以到中国知网找相关期刊。

  • 索引序列
  • 中国煤气灯效应研究论文
  • 中国环保产业关联效应研究论文
  • 中国煤层气期刊是核心
  • 中国煤炭报中国应急投稿平台
  • 中国煤层气是核心期刊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