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建构游戏的指导策略研究论文

建构游戏的指导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建构游戏的指导策略研究论文

幼儿数学教育是以其真、善、美的特定形式存在的。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功利主义已经占据了幼儿教育的原始净地,对幼儿教育的人文化显得日益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条例中(以下简称《纲要》)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明确定位于:"能够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且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 本文就如何有效地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进行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研究。一、游戏的定义以及功能教育学、心理学界对幼儿游戏经过大量研究,已经取得了基本的共识,找出了幼儿游戏的真正原因:幼儿身心的飞速发展和幼儿的心理特点,需要参与真正的实践活动与幼儿本身实际能力不够之间的矛盾;从而认定: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主要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游戏是幼儿对生长过程的一种适应,幼儿的所有学习主要是在游戏中发生完成的。二、在游戏中建构学前班数学教育原因各学界之所提出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口号,是因为幼儿的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质就是:以来源于生活为内涵,以服务生活为目的,并最终服务于现实生活。同时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交流操作,通过反思来建构;因此数学的学习应该与生活联系起来,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引起幼儿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这正好符合幼儿思维借助于具体形象的特点。而游戏恰好也是生活化的、假想的、又是依托于生活,模拟情景再现生活的,使数学教育生活化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有助于幼儿学习有活力的数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数学学习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充分认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养成善于观察、分析生活的习惯,激发幼儿的积极思维和想象能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学前班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他的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它能感受到一些感性的东西,但是还不能进行理性的分析。所以这个时候,让幼儿数学学习生活化,我们做教师还应当注意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素材来引导幼儿学习。例如:选择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品做教具(消过毒的冷饮棒、喝过的易拉罐等)。幼儿可以用这些东西来进行拼图、搭积木、排序、数数、分类等数学方面的学习。三、如何在游戏中建构学前班数学教育(1)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游戏来建构并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可以在游戏中建构,也并不是某一内容可以通过任何游戏来建构。在游戏中建构学前的数学教育我们要注意针对具体的内容选择适合的游戏。在游戏式的数学教育活动中,适合我们建构的数学内容一般为:数的集合、分类排序、几何形体、加减法等内容,这些内容的教育中,常常涉及到的游戏有结构游戏、角色游戏、智力游戏等;另外娱乐游戏常常在数学教育中不单独出现,而是渗透于数学课堂之中。结构游戏是幼儿用积木、塑料等几何体搭建,接插一人玩或几人玩的游戏,着重是发展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幼儿在运用积木搭建各种建建筑物和物体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并巩固各种数学知识,包括空间、几何形体、测量等,而这些方面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相联系,从而起到了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的作用。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他们可以通过游戏,把他们平时的所见所闻表现出来。在各种主题的角色游戏中,不同程度的数学知识的运用,促进了幼儿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如:在玩"开商店"的游戏中,商品的买卖交换可以锻炼幼儿的数学加减运算能力。"娃娃家游戏"中布置娃娃家家具,帮助幼儿运用了分类的能力。智力游戏以发展幼儿的智力、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数学综合能力为目的。常见的游戏有:接龙游戏、拼图游戏等。娱乐游戏因其简单、易行、有趣的特点,常被教师在正规课堂渗透使用,被用巩固加强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可以通过认识动物来复习序数。老师分别出示各种动物玩具,让幼儿说出名称,然后要求幼儿按老师说的顺序将动物排好队,如:老师说"猴子第一,小鸟第二……大象排最后。"此游戏还可改变顺序、反复进行。(2)创设环境从生活中挖掘材料,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皮亚杰强调:"数学关系是一种逻辑数理知识,它不存在于实际物体之中。儿童获得数理逻辑知识,不是从客体本身而是通过摆弄他们和在内心组织自己的动作获得" 。因此真正理解数,意味着儿童自己的动作发现和能动地建立关系。所以操作实物对儿童学习数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我们成人仅仅需要做的就是:为幼儿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幼儿作为一个真正的主体参与到游戏中来,并从游戏中学到东西。如:数字6的组成我们可以将活动设计成一个商店,商店里全都是六元的商品,发给每个幼儿六元钱,面值分别是一元到五元不等,然后去要求幼儿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购买时必须是两样东西合起来是六元。由售货员验证后才能得到要购买的商品,幼儿在这种模拟的游戏中学习觉得生动有趣,不仅熟练的掌握了六的组成,而且学会了合作的技能。(3)精心设置游戏中的教具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数学教育的重要活动;而精致的教具是最能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工具。幼儿对所体验过的事物直接进行联想和想象,并引起一些相应的行动和活动,为游戏活动的展开提供了条件;因此在游戏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就必须对教具的设置加以重视。教具应能多方面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思维及创造力,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及吸引力并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能表现出细节特征,能引起幼儿快乐和喜悦的情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美感。(4)发挥教师的作用1.改变传统的观念游戏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进行幼儿游戏活动幼儿能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动作且心情愉快、朝气蓬勃。通过玩游戏他们的身体各部位都可以得到锻炼,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游戏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地位,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巧妙设计、有效地组织游戏教学活动,寓教于乐满足幼儿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注意与幼儿的情感沟通,充分认识到教师不仅是幼儿的良师也是幼儿的益友。在游戏中教师要参与其中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而不仅仅是旁边的观望者。同时教师要懂得我们的教学任务不再仅仅是教幼儿学会具体的东西,而是要理解幼儿的思维、研究幼儿的学习、教幼儿如何学习、如何解决身边的种种问题等,为他们以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做好幼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会提出许多让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时老师要善于回答幼儿提问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知识。此时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要有耐心地对每一个幼儿提出的问题给予一一解答。同时还应该花费精力、察言观色、深入幼儿生活、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兴趣、爱好,然后再为不同的幼儿创造不同的适宜发展的操作环境;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相结合。面向全体、照顾到个别使不同的幼儿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参与的主动性;给予幼儿明确的操作目的和时间,语言要具有启发性,要恰到好处的提问、提示;当幼儿出现错误时,要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错误,并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此外通过做游戏,教师不但给幼儿许多机会用语言来交流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促进了幼儿语言和智力的发展。(1)游戏的选择幼儿的数学教育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矛盾体。所以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什么样的游戏适合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因为每一个数学问题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在,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先要看是什么样的数学内容,然后再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游戏活动来完成。这样的方法论才是科学的方法论。(2)游戏的长短根据皮亚杰的《 儿童心理理论 》来看:"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最集中的只有2-4分钟;中班的3-8分钟;大班的5-10分钟 "的科学论据,我们在建构游戏的时候必须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控制授课时间,并且把有效的内容让幼儿在有效的时间内高效地掌握,这才是我们数学教学最终目标。(3)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选择难度适宜、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数学内容来融入游戏,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同时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不同的幼儿得到不同的发展,才能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我们应重视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本着科学的教育原则,为幼儿以后的全面发展打基础。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将进一步促进数学课堂的人文化,有利于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无味、沟通。不仅让幼儿喜欢上数学课,而且促进了幼儿德、智、体、美多方面的发展。

构建游戏指导要点: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现在所处的环境进行观察周围的事物特点,丰富和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

出自之外还有:

1、注意观察周围生活中的多种建筑,感知各部位的名称、形状、结构特征、组合关系与色泽特点。如楼房是有层次的,房顶有尖的、平的,也有圆的,桥梁是桥面和桥墩组的等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

2、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学会选择高低、宽窄、厚薄、长短不一的材料搭建不同的物体。

3、在原有搭建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架空、覆盖、桥式和塔式等建构技能形成里外空间的概念。例如,中班幼儿可以学习搭高楼、架大桥等。

4、家长可以尝试提供作品构造图,可以先画一些简单的作品搭建步骤图,由浅入深、简单到复杂。让幼儿掌握看懂步骤图的方法,慢慢过渡到幼儿自己学习看图纸搭建。

5、家长可以向幼儿提出问题。如:宝贝,今天你准备搭什么呢?让幼儿有所思考,形成初步的目的、有计划、有顺序地搭建。同时家长可以与幼儿商量:宝贝,我可以和你一起搭建吗?让幼儿学习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物体的搭建。例如,可以和幼儿合作搭建公园、停车场等。

幼儿游戏指导策略研究方法论文

幼儿教育与游戏理论实践研究论文

一、游戏理论概况

游戏理论大致分为传统游戏理论和近现代游戏理论。传统游戏理论主要包括剩余精力理论、松弛理论、生活预备理论、生长理论、成熟理论;近现代理论主要有精神分析派的游戏理论、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学习理论、原苏联游戏理论。这些基于不同的出发点提出的游戏理论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我国的幼儿游戏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幼儿游戏的意义与作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提高,我国对于幼儿游戏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化,新时期我国的幼儿教育游戏理论,已经发展为“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现代幼儿教育理念。现代幼儿教育理念,将幼儿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贴近生活,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实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幼儿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游戏理论指导下的幼儿教育实践现状

1.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认为游戏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提出一系列认可游戏的积极作用的主张。但是在实践中,以知识传递为中心的学本位主义教学观,长期以来占据我国幼儿教育领域的统治地位。在这种教学观念指导下,幼儿仅仅是被动接收教师传递的知识信息的客体。教学方法是幼儿教师向幼儿的单向灌输。

长此以往,幼儿园就演变为应试教育的“预演”。游戏的设计与内容不仅是完全服务于课堂教学的`需要,而且游戏的实施与情节往往按照教师预先的设计与安排发展,这样的僵硬化、机械化的游戏设计难以发挥游戏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违背了将游戏理论引应用到幼儿教育领域的初衷。虽然在短期内可以达到使幼儿提前接受小学所学知识的效果,但是以扼杀和牺牲儿童的天性和长远发展为代价的,必须改变这种不足。

2.幼儿教育实践的有益探索

面对我国幼儿教育领域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发生深刻的变化。首先,在幼儿教育实践中,不再把幼儿视为被动接收知识的客体,而是肯定和越来越重视发展幼儿的主体地位,并认识到幼儿是自身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游戏是幼儿参与和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而形成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媒介和载体。

教师应当提供和创造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其次,重视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这种观点认为,个体差异广泛存在于幼儿之间,主张因材施教,反对“一刀切”的游戏方法,促进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四、结语总之,游戏在激发幼儿天性,培养和发展幼儿个性,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应当认识到游戏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和研究符合儿童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游戏理论,并将游戏理论应用到幼儿教育实践中,促进幼儿在快乐、愉悦的环境中实现全面发展。

幼儿园游戏幼儿园角色游戏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哥哥我可以给你完整的都是以前自己用过的来取

现代幼儿兴趣广泛,知识丰富,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已不满足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幼儿为客体的消极模式。虽然我们认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应该是主体之间的交往,但由于在实际的交往活动中事实上的不平等,幼儿与教师并不能成为平等的主体。 近年来,我们一直尝试以游戏为切入点开展师生关系互动模式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通过在游戏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产生互动模式,使幼儿健康发育、快乐学习、充分游戏。 一、新型师生关系对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影响 1、 平等型关系: 在幼儿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要把幼儿看成是具有自觉的主观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主体。在游戏中要求教师在于幼儿交往时,要把自己与幼儿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依靠幼儿,充分发挥幼儿自主自治的作用。首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如:选择内容、创设环境、制定规划、角色选择等方面不是教师对幼儿的单项制约,而是出自幼儿意愿的行为;其次,可采用集体讨论方式鼓励幼儿对游戏环节提看法、提要求,倡导民主气氛、培养平等观念。再次,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大胆向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意见和建议做出积极的反应,并对此行为给予鼓励和肯定,缩小师生间的距离,形成坦诚、宽容的师生关系。 2、 支持型关系 在游戏中,教师要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在活动中,逐步发展,由幼稚走向成熟。在具体做法上,首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及幼儿自身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制定每个孩子的发展目标。其次,在游戏活动中以寻求幼儿的点滴长处为突破口,鼓励每一位幼儿发挥自己长处,让幼儿感受教师对他们的期待,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增进师生关系。 3、 情感型关系: 师生间的亲疏程度如同幼儿与父母间情感关系的帆板,如果幼儿意识到教师能够密切关注他,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那么幼儿便会对教师产生犹如对父母依恋般的情感,良好的情感,恰似师生交往的润滑剂。因此教师要善于向幼儿表露自己的喜怒哀乐,将自己的情绪体验充分地表露在幼儿面前,已达到交流的目的,教师也要克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以免影响师生间正常的交流。同时,教师要多观察了解幼儿的情绪反应,真诚低于幼儿坦露心迹,师生相互传达感受,从而进一步强化彼此的情感联系。 二、幼儿园游戏中的互动模式 师幼互动是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和过程。游戏中师生 互动存在四种模式: 1、师幼互动:教师发起的互动行为,幼儿则按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活动进行,处于被动地位,属机械型互动。 2、幼师型互动: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寻求教师指导帮助,属自发性互动,但离不开对教师的依赖。 3、幼儿与幼儿间互动:由教师或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彼此协作的体现,但也离不开对教师的依赖。 4、 幼儿于环境、材料互动:由教师、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由幼儿自主决定的方式方法,并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改变活动的方向或方式方法,但易受活动材料的影响。 由此可见,师生间互动过程并非教师“为所欲为”的过程,更不是幼儿“为所欲为”的过程,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师幼间互动的因素有: A、教师过多占主导地位,干涉、限制幼儿的活动与自由,使 幼儿处于被动的互动状态。B、对幼儿个体分析不够。教师往往将目光关注在开朗、外向、行为积极的幼儿身上,而对较内向、不爱表现的“灰色儿童“关注、反馈比较少,导致个别儿童常处在消极状态。 C、教师不参与幼儿游戏活动,只单纯做到“发号施令”。 D、受幼儿生活经验影响,游戏间活动内容狭窄,影响互动频率。 E、材料投入不足、环境创设不当,影响互动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与幼儿、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材料间的互动是相互影响、相互碰撞、相互调整的过程。我们只有消除不良因素,一积极状态进入游戏活动,才能使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产生互动,达到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的教育目的。 三、游戏中产生互动模式的策略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互动模式,是一个很艰难的实践过程。要培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良好的互动模式,必须注重以下几个策略: 1、 情感性策略: 游戏中师生关系,多以情感交流为基础和动力。柔和的语言和亲切的抚摸,都会对幼儿产生巨大的鼓励和影响。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充满着多彩的情绪,以愉悦和舒畅的情绪进行活动,有利于游戏效果的提高,这也是师生间互动的前提。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饱满的情绪、激励的语言,激发、感染幼儿投入活动。对“情绪化”的儿童应以平津、理解、信任、真诚的态度去引导他们,强化彼此间的情感联系,产生互动。教师应切忌:忽冷忽热、喜怒无常。 2、 调整型策略 师幼间的互动,并不意味着教师与幼儿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一般来说,师幼间互动过程的主导者仍是教师,但幼儿在师幼互动过程中并非完全被动。师幼互动的过程不是自始至终不变的,而是教师与幼儿之间不断碰撞、调整的动态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师幼互动过程总是大幅度的变来变去。教师始终是游戏中的促进者、鼓励者、支持者,也是幼儿真诚的、可信赖的朋友、伙伴。在许多情况下,师幼互动中的“变”是微调的,教师与幼儿的改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师可把自己看作是孩子们的伙伴以自己的儿童心、儿童情,与幼儿相随相伴。因此在游戏活动中较适应随时转换自己的角色,使师幼间建立平等的关系,产生互动。同样,结合具体情境,幼儿也会不断调整自己在游戏中的位置,抛开“约束”把教师看作朋友、伙伴、听众,共同游戏。 3、 主动性与创造性策略 运用主动性、创造性策略,可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敢想、敢说、敢做,形成独特的、新颖的行为。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的教育观念,自觉的改革传统教育中束缚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做法,营造宽松、平等、自由的游戏环境。其次,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活动,使幼儿的思维处于轻松、活跃的状态,从而提高他们探索、创新的可能性。最后,放手让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支持幼儿求异、探索,能接受幼儿的失败,并帮助幼儿积极主动战胜困难。 4、 个体性策略 在游戏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不单纯把幼儿看作具有自觉的主观意识的主体,而要把他们作为人格的主体看待。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深入分析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幼儿都由他独特的表现:有的语言表达不好,但手工相当精巧,有的绘画水平差,但身体活动能力强等等。不难发现每个幼儿都是美丽的,都是可以培养的。因此,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各类幼儿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展示各自的才能。 以上是我在多年的幼儿园游戏中总结出的一些教育对策与方法。但是,远不能满足于对互动模式的进一步要求。相信,通过我们进一步细致地观察、全面的了解,定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晶波 《师幼互动的总体特征及其功能》 2. 秦元东 《师幼互动过程的探析及其启示》

幼儿园主题建构游戏指导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幼师论文《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组织策略》一等奖,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集体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不同主题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游戏手段、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这对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幼儿园 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 游戏与教学

正文:

《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价值”“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目前,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集体教学活动仍是国内幼儿园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活动类型,集体教学活动游戏的开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活动的重要环节中设计的领域较为明显、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性较强、容易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等。因此,在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实践与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集体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根据不同主题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游戏手段、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这对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游戏与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把传授知识与游戏紧密结合,互相渗透,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我们要站在幼儿的角度设计活动,把目标、要求隐含在游戏玩法中,让幼儿愉快地学习。对我们来说,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追随孩子,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如何真正让孩子自主。

(二)利用游戏因素,使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

1.以游戏性的语言组织活动。

这是教育活动中经常运用的策略,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例如:我们在组织语言活动《假如你有翅膀》时会使用这样一类语言:“今天小鸟来到我们班,要和小朋友交个朋友,你们愿意吗?”“快来和小鸟打个招呼吧!”

2.以“假想”的游戏方式组织活动。

在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有的是对角色的假想,例如我们在组织幼儿活动时经常以“动物妈妈”的身份出现,而小朋友们则是“动物宝宝”。有的是对情节进行假想,并以此来串联活动的各个环节。例如在美术活动《画树叶》中,我们用这样一段话引入活动:“大树因为有了树叶而美丽,可是寒冷的冬天到了,树叶都离开了树妈妈,大树不再那么好看,而小树叶多想念自己的妈妈呀!它们都想快快回到妈妈的身边,请小朋友帮帮它们好吗?”进而引出教学活动——《给树妈妈穿衣服》。

3.以园本特色的游戏方式组织活动。

“做做玩玩”是我们幼儿园的园本特色教学活动。活动中幼儿可以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自己动手制作,再利用制作好的作品进行游戏。这类活动可以在我们直接指导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把材料投放在相关活动区,让幼儿在入园后、离园前、专门的游戏或自由活动时自主地选择。

另外,在幼儿园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还常用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生活活动,例如练习拍球、跳绳等。比赛使一些原本枯燥而单调的活动具有了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三)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活动游戏化。

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我们常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更多的是指传统游戏分类中的教学游戏,有的是专门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数学等游戏。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设计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例如体育游戏“钻山洞”、音乐游戏“点豆豆”、科学游戏“吹泡泡”等;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某个特定环节出现,例如在语言活动中,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谜语本身就是一种游戏形式),也可以把某些游戏例如“我来问你来答”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以提高游戏化教学的程度。

(四)运用生成策略将创造性游戏有机地融入集体教学中。

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主动地、创造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其中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借助模仿和想象来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生活;结构游戏是利用积木、沙、石等材料建构各种物体,从而发展幼儿的设计创造才能;表演游戏则是让幼儿依据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

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它可以促进幼儿语言、思维、交往、探索等综合能力的发展,而由集体教学活动生成游戏,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从文学作品活动中生成游戏,另一种是从社会领域活动中生成游戏。幼儿常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中角色、情节的`理解,从而生成新的游戏。

二、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

选择难度适宜、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来融入游戏,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同时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得到的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二)选择适当的游戏形式。

幼儿园集体活动游戏化教学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矛盾体。它对我们幼儿教师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何根据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选择适当的游戏?”因为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与内容,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先要看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然后再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游戏活动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使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体现游戏的价值。

(三)控制游戏时间的长短。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心理理论》来看: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最集中的只有2-4分钟;中班的3-8分钟;大班的5-10分钟。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以这个理论为基础,有效的利用最佳时间,让幼儿掌握关键内容,这才是我们集体活动游戏化教学的最终目标。

(四)提高教师的游戏化教学技能。

游戏化的教学模式需要实现教与学的游戏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也影响着教的性质,制约着教学游戏化的进程。幼儿教师首先应当具备游戏化的教学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不是分离的状态,应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不只为集体教学活动服务,它也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为了充分落实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应努力为幼儿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尽量呈现给幼儿综合化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各项能力的培养与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而激发幼儿学习与活动的主动性,提升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xx

[3]丁海东,《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教育导刊,20xx

[4]范元涛,《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西南大学出版社,20xx

[5]张艳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必要性》,《素质教育》,20xx

浅析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论文

现如今,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析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实践。江苏省于2014 年开展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旨在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推进幼儿园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游戏的价值,并将游戏的精神和理念切实渗透到幼儿园课程实践中。

一、当前课程游戏化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是未能很好地处理好游戏与教学的关系,“羞谈”或“忌谈”教学。在行政指导的驱动下,课程游戏化作为江苏省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重要手段,游戏被再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少幼儿园和教师开始对既有的教学组织形式表现得迟疑不决,尤其是忌谈集体教学,以为提教学就是在走小学化的路,没有坚定的教育立场,使教学成了“地下工作”。

二是游戏组织方式不恰当,存在两个极端倾向。一种倾向是游戏始终处于教师的高控之下,教师以设计教学的思路设计游戏的主题、场景、材料、人物、规则等,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都缺乏自我探索、自主建构的经验,难以获得愉悦的游戏体验。另外一种倾向则是放任幼儿的游戏,认为游戏既然是幼儿的自主活动,那就应将游戏完全交给幼儿,教师主动放弃自身的指导和教育职责,成为一个纯粹的旁观者。这样的游戏多数无法深入,幼儿也只能获得一种浅层次的快乐。

三是游戏化课程构建缺乏方向和目的,无法真正理解课程游戏化的内涵和覆盖的范围。这也就是说,课程游戏化对于多数教师来说还只是一个概念,不明确其具体内涵,更没有在深层次上把握课程游戏化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实施教育教学的一种基本手段。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虞永平教授在江苏省教育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会上的讲话指出,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课程活动,其根本目的是要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各类课程活动中,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一是幼儿园和教师未形成科学、系统、成熟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未能跟上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幼儿是在与外部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经验、知识的获得和自我的建构的,这一过程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而非成人全部预设和安排的,教育应该只是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幼儿园教育应该从儿童的主体性出发,实现从传统的“重教”向“重学”的转变。而游戏活动是除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之外发生概率最高、幼儿参与范围最广的一种活动,某种程度上儿童的存在状态可以被视为一种游戏着的状态。杜威也曾强调,游戏精神代表幼儿心智的发展态度。[3]可见,游戏是联系儿童与教育的桥梁,与形式相比,游戏的精神才是课程游戏化的内核。正因为教师以成人的评判标准去衡量幼儿,使教师难以把握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和作用,对于需要以何种形式、施以何种教育才能促使幼儿获得全面、恰当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形成科学的认识,在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中也就容易失去方向;二是教师培养未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而长期的实践又固化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技能。不能有效地组织游戏活动,首先与当前的教师培养模式有关,我国学前师资的培养存在重知识、重技能的偏颇,知识化倾向导致实践技能缺乏,技能化取向则把艺术技能从教育实践中抽离出来,割裂了教育及人的培养的完整性,使得教师难以满足游戏活动对综合施教能力的要求。而固化的教育观念及行为技能更是使教师难以内发地对已有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可以说,正是施教技能的缺乏和思想的惰化阻碍了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实施。

二、推进课程游戏化的策略

幼儿教育的本质是要使儿童获得愉快的成长体验,其过程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尊重儿童的兴趣与需要。这决定了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应具有生活情境性和开放性,并要有良好的环境支撑。

(一)加强教师培训,解决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及施教技能问题

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课程游戏化有效推进的前提。各级教育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和幼儿园应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如采用集中培训、专题报告、主题沙龙、答疑和辩论会、现场跟踪与临床诊断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在课程游戏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如下问题:一是幼儿园课程为什么要游戏化,以此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之所以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强调游戏的价值,是因为游戏更为贴近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幼儿的行为与活动充满游戏精神。课程游戏化是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重要手段,但更为根本的是,游戏是幼儿的存在方式,成人应该尊重幼儿的生活世界和成长规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把自身意志强加于幼儿;二是正确认识游戏与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关系,游戏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惟一的方式。游戏有组织形式和精神内核之分,幼儿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获得也并非只有通过游戏才能获得。重要的是,与单纯地在形式上以游戏代替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相比,游戏更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展目标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游戏中主动探索和构建对事物的认识,才能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智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实际条件,恰当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不能将教学简单地等同于“小学化”;三是如何开展游戏化的课程活动,这需要教师明确自身在游戏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幼儿受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其自发开展的游戏活动都具有有限的自主性,需要成人进一步的支持和引导,才能使游戏走向深入。因此,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要同时扮演游戏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从儿童的视角引发游戏,从成人的视角引导游戏,进而促进幼儿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这就意味着,还要培训教师掌握具体的游戏活动组织技能,包括设计符合幼儿发展需求和现实情境的游戏的能力、观察幼儿游戏行为与情境的能力、及时对幼儿游戏进行修正和调整的能力,从而保证游戏始终不偏离幼儿发展和教育的目标。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明确课程游戏化的方向及内容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内容载体,游戏化则是幼儿园课程应具有的基本特点。要把游戏当作幼儿园主要的课程组织形式,就必须加强游戏化课程体系建设,使之成为园本课程的一种表现形式,为此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由于课程游戏化强调的是游戏精神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所以这一课程形态不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颠覆,而是要在幼儿园所有课程活动中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这是游戏化课程建设要把握的方向。

除了要在理念上准确把握课程游戏化的这一内涵外,还必须把握幼儿游戏形式上的生活性和生成性,在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投放上保持开放性,即不管何种形式和内容的游戏,都必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前提,注重幼儿的活动体验和自主探索,并对游戏活动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正,避免过度使用统一和量化的标准评价幼儿。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在开发主题特色课程的过程中,围绕“海安花鼓”这一主题,先组织幼儿观看花鼓舞表演,引发幼儿模仿的兴趣,再在缺少花鼓的情况下鼓励幼儿用雪碧瓶、小棒、红色即时贴等材料制作花鼓,从而完成整个游戏过程。如此开放和富有生活性的游戏,就可以将教学目标与幼儿的发展需求有效融合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三)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

与集体教学相比,游戏活动是一种更为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二者在理念和目的上也各有侧重。课程游戏化强调游戏精神在教育活动中的渗透,强调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这就要求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对游戏活动的评价。适当打破原有的刚性管理制度,采取因人而异、因活动而异、因教育目标而异的课程和教学活动评价制度,注重过程导向,才能给课程游戏化提供充分的施展空间。例如,对于新入职或课程组织能力较弱的教师,可以制定较为明晰和刚性的活动指导和评价方案,让这些教师参照方案组织开展游戏活动,但对于理论功底较深、施教能力较强的教师,则应允许他们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实际组织游戏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他们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和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

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近些年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多元化、本土化发展趋向已经十分明显,这不但是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过程。因为只有多元化的课程类型才能适应我国不同地区幼儿园发展的实际需要,也只有本土化的课程建设才能保证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需要,就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概念界定、内在意蕴、基本特点以及价值取向等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一、从字面上来分析,“游戏课程”是“游戏”和“课程”两个词的组合,这一组合本身反映了游戏和课程间所蕴含的内在必然联系,这种联系集中体现在幼儿的“发展”上

幼儿的游戏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自发的,所以也就具有了开放性的特点,这种特点凸现了游戏的娱乐功能,而隐含了发展功能。教育者要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加以引导,其目的是在幼儿享受游戏的娱乐过程中将隐含的发展功能进行挖掘,使之从隐性转变为显性。为此,游戏指导者在不破坏幼儿游戏自主性的前提下,要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改造,使之变成系统、有序的系列活动方案;换句话说,幼儿园的课程必须是:在形式上要以幼儿喜欢和适应的方式开展,在内容上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和各种活动技能的训练为主,在目标上要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核心,这就是游戏课程。简言之,所谓游戏课程是指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系列化、生活化、结构化、规范化、技能化的游戏活动方案。游戏课程的这一界定具有五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游戏课程的目的是保证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其次,在形式上要以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为主;再次,在内容上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维持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技能为核心,要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辅;第四,在要求上保证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和教师的参与指导相结合;第五,在评价上要以幼儿获得满足为基础,以社会要求和个体需要相结合的整体发展程度为评价标准。

二、从幼儿游戏的本质意义分析,幼儿游戏的核心功能就是娱乐

其他功能都是在这一功能基础上衍生和发展出来的。如果游戏的娱乐功能消失,那么游戏活动中所产生的其他功能,诸如行为规范功能、认知开发功能、人格塑造等功能都会大打折扣。从幼儿的内在需要来看,幼儿进行游戏并没有什么清楚的理性目的,幼儿之所以游戏就是为了游戏,就是因为喜欢和高兴,就是为了娱乐;幼儿在游戏中能够体验成人难以理解的快乐,他们将多种情感、多种角色、多种向往融入自己的游戏中,而这些活动都是幼儿自觉完成的。从现实上看,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没有人引导,没有成人的训练,每一个幼儿天生就是游戏专家。在多数情况下,没有成人的参与幼儿也能非常顺利地进行游戏,成人“虚情假意”或“好心好意”的参与,反而容易破坏幼儿游戏的正常开展。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必需,是幼儿的天然需要,也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课程正是尊重幼儿的这一天性而提出的教育方案。

为了更好地适应幼儿本质发展的需要,首先,游戏课程应该是生成的。就是说游戏与课程互为生长点,即课程生成游戏和游戏生成课程。游戏生成课程强调用自得其乐的活动丰富和补充“预设课程”,将游戏作为课程的生长点,新的课程便不断生发出来。课程生成游戏强调用“预设课程”的内容丰富和充实游戏。在教育中引入积极游戏,并将“预设课程”作为积极游戏的生长点,用课程的内容来充实游戏,这样也就可以得到“发展”和“享乐”双重效果。将课程作为游戏的生长点后,不仅教育效果十分明显,发展的目标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实现,而且学习者也会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获得乐趣,能够享受教育的过程,从而有利于增进学习者继续学习的兴趣,对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课程是对话的。对话是一种自由地来回、融合而产生的更新或创生的现象。对话致力于消解种种两极对立。课程作为游戏,课程本身成了“对话”的延续。在课程中,教师、儿童与作为“文本”的课程、教材进行对话。这里,儿童与教材之间不再是传统认识中的那种生硬的对象性关系,而是一种“我”与“你”的平等对话关系;这里教材作为文本,它是一种语言,它像一个“你”一样自身说话。它不是一个客观对象,而更像对话中的另一个人。在这种对话中,教师和幼儿不断实现着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偏见得以克服,不断形成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实现自己人生经验的增长。

最后,课程是体验的。从形式上看,游戏课程是假想的、虚构的`,但从实质上看,游戏者在游戏中获得的体验却是真实的。课程作为游戏,在游戏的境界里,教师与儿童都作为游戏者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其中,无所谓主体,也无所谓客体,游戏者与游戏世界直接“遭遇”,其身心是与游戏世界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由此他们获得的是一种真切的体验。课程作为游戏,是儿童的全身心投入过程,是儿童生命的全部展开。儿童不是站在对象的旁边,而是进入对象,与对象融为一体,真正去体悟、创造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三、游戏课程作为一种完整的教育方案,具有以下几种基本特点

自主合作性。游戏固然是源于生活,但不是生活本身,游戏之所以成为游戏,是因为游戏者将生活中的自我经验和他人经验进行了改造,把本来不关联的事情通过想像、情感等因素进行了联系,再加入情节而形成。这些过程在一般情况下是游戏者自主完成的。就幼儿游戏来说,不但每一个幼儿都喜欢游戏,都具有策划游戏的能力,而且也都善于合作。根据这一特点,将幼儿的游戏进行重新策划形成教育方案的游戏课程,必须充分体现幼儿在课程实施中的自主和合作,使幼儿在感受快乐和合作中学到有价值的知识。

开放灵活性。游戏课程既具有游戏本身的开放性特点,也具有课程本身的结构性,所以游戏课程追求的不是像以往课程实施中的刻板的结构和过程,而是崇尚过程和结果的有机统一。由于在课程方案的制定中注重幼儿的参与,重视幼儿的自我感受、自我体验和需要,所以,游戏课程所制定的方案不是封闭的,更不是刻板的,而是相对开放和灵活的。一种方案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法和运行规则,组织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将这些实施方法和运行规则,不断连接形成一种完整丰富的结构体,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要求和幼儿的实际需要。

整体系统性。游戏课程作为一种教育方案,在结构上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在内容上具有合理的系统性。课程应该是指导性的方案,而不应该是一种执行程序;游戏课程强调的是整体上的连贯统一,使幼儿熟悉的生活内容归纳组织成具有主题性的整体结构和系统游戏活动。

四、课程是人的活动,课程价值体现着人的价值,人的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密切

幼儿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其本身就具有特殊价值。人的价值体现在人生的整个历程之中,要从人的整体价值上来看待幼儿。因为每一个体的终身发展都是通过不同阶段的独特性与连续性的过程完成的,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特点,每一阶段也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不同阶段任务的完成都必须尊重该阶段发展的特点才能保证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所以幼儿园教育必须:一要充分重视幼儿在现阶段获得发展的价值,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特点;二要体现现阶段的价值成为后续价值的基础,重视每一幼儿作为独立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之需。幼儿园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就是要求幼儿园教育课程必须指向使幼儿成为何种特征的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使幼儿具有这些特征,又怎样保证幼儿具备这些特征,成为理想的人的需要。

幼儿教育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幼儿园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幼儿园教育课程是整个终身教育开端阶段的育成方案,在教育者有意识的指导下与幼儿教育情境相互作用,从而使幼儿获得全面的基础素质,并使幼儿得到适宜性发展的非义务性课程。简言之,幼儿园教育课程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基础素质的适宜发展。由此可见,塑造完整人格,发展儿童的主体性,实施全面人格教育和主体性教育,在根本上是统一的,统一于发展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之一就是要体现课程追求的共同价值,这是幼儿园课程理想价值取向的合理选择。游戏课程的价值取向,理所当然的体现幼儿课程的价值取向,而且由于游戏课程强调游戏的内在精神实质,注重“享乐”,而“享乐”从根本上尊重了该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特点和需要,重视了幼儿阶段儿童认识外界客观世界和环境的特点,尊重了幼儿在接受和认识事物过程中更多的受非智力因素影响的特点。正因为这样,幼儿园游戏课程的价值取向更重视幼儿当下的现实存在,强调幼儿在现阶段获得发展的价值,注重现阶段发展对其以后发展的基础性价值。

相关合集:

学前

教育论文

相关信息

基于园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浅谈职业教育中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质量教学模温州人精神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励志教育的启示试论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云计算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影响研究浅谈在高职院校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的研究浅析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如何做到优质教育1:1数字学习及其网络教育应用探索试析流浪乞讨儿童受教育权的保护试析受教育权理论发展综述

相关信息

关于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初探浅析学前教育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的探索试析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声乐集体课教学问题浅谈对学前教育期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情况试论少数民族学前教育的信息教育探究浅析抚州市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浅论学前教育的改革思路及其对应策略关于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浅议学前教育的目的

相关热搜: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专业

追求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良好的个性,是学前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学前教育的本位主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课程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给当前幼儿园的课程理念带来了重新的思考,同时也为各地幼儿园进行园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依据。

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总体良好,但也有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否则会导致学前教育的功能异化。为此,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坚守学前教育的本位功能,才能产生有效性,才能避免以更为复杂的方式反而获取教育的负效应。

一、相关概念

1.国内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一词早在五六十年前就已被我国的幼教界普遍使用。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学前教育及其本位主义

学前教育是教育活动的最初阶段,是人生第一个教育阶段。学前教育应遵循学前教育的学前性、基础性的教育规律,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学前性就是指非小学性,因此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防止小学化倾向;基础性就是指在幼儿阶段打好对其一生发展有良性影响的身体、心理、习惯的基础。学前教育的学前性和基础性体现了学前教育的本位主义,即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

二、幼儿园课程设置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园课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中仍存在的诸多问题。

幼儿园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弊端:

1.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幼儿园课程“小学化”指在教学形式、教育内容、每日生活等方面,企图拔苗助长促进孩子的发展。在“中国西部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主题调查活动”的调查活动显示:被调查的133所幼儿园100%存在增加小学化课程的现象。不少幼儿园认为本园“小学化”,才能显示出自己办园的优势和特色。

2.幼儿园跟风、照搬现象严重

一些幼儿园不切合实际,只会照搬套用,机械模仿他人。这种被动效仿并没有认真学习和领会其课程理念、内容选择和活动形式的编制,并结合本园本班实际情况,长期以往势必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3.片面追求知识技能,忽略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幼儿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态,都片面追求技能的培养,追求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将一些显性行为作为考评幼儿教育成败的唯一指标。

三、造成幼儿园课程不合理的成因分析

1.迎合家长及社会需求。多数幼儿园和教师认为,幼儿园“小学化”是因为家长和社会的要求。例如,幼儿的拼音的掌握程度、识字数量、20以内加减法的熟练程度、古诗的背诵量来评价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一些家长以此选择幼儿园,小学也以此作为入学条件。

2.幼儿园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幼儿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近些年来,中国的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层中多是中师或幼师毕业,自身素质仍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少数幼儿园的办园动机不纯。

3.缺乏科学、规范的幼儿园课程评价体系

幼儿园课程评价就是在对幼儿园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量或质的记述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幼儿园课程评价在我国起步较晚,导致许多幼儿园尚未能建立起健全的课程评价体系。

四、对策

1.增强幼教理论学习,科学化地进行幼儿园课程管理

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组织幼儿园教师学习幼教理论,了解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内容和方法,端正办园目的和幼教思想。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幼教课程实施的现状,教育主管部门有必要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规范,建立和制定科学化的幼儿园课程管理办法,科学化地进行幼儿园课程管理。

2.加大宣传力度,正确理解幼儿教育

教育部门自身宣传学习幼教理论,结合多种形式,积极帮助家长掌握早期教育的科学知识和基本规律,同时加大面向社会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正确理解与期望。

3.良好的师资素养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关键。

一方面,在幼儿园师资培养方面,要切实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组织教学,加强幼教理论、职业操守和幼教专业能力的培养,为幼儿园保教工作培养一批遵循幼教规律的具有高素养的合格师资,以满足目前幼儿教育迅猛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行政部门要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和法规建设,严格执行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4.加强对学前教育尤其是力度薄弱幼儿园的建设与监管。

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的情形一般都发生在条件比较落后,师资水平较低的园所。适当改善投资,加强师资培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幼儿园的示范作用,这对克服小学化倾向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五、结论

总之,幼儿园课程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课程,更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学前教育的本位功能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初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幼儿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为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园课程的设置必须坚守学前教育的本位功能,必须坚持追求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们要加强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借鉴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为探索教育的本位功能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体系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构建评价策略研究论文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评价策略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评价策略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 要: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在课堂评价的方式上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的传统做法,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向性评价。互评前应给学生提出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说出“好”与“不好”,如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回答要指出长处即自己可以学习的地方,再指出不足之处,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交流与沟通的机会,使他们相互发现自己语言中的不足,取长补短,及时修改,实质是一种合作学习。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评价的前提是教师提出了具体的问题或要求,当学生回答或根据要求展开学习活动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指导。切实抓好语文课程的评价工作,对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来说,不同的评价目的,会有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在诸多评价方式中,课堂评价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部分。有效的课堂评价会使学生在心里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内化学生人格,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状态中。课堂上怎样才能使评价有效呢?

一、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

在语文课堂的朗读指导环节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某个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会夸奖到:“你真会读书,其他学生也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这一段吧!”或“你读得真好”“你的很有感情”等,这样的评价对这位同学今后的朗读带来多大的作用呢?示范后对其他同学的启发有多大那呢?或许我们不曾想过。如果我们能对这样的评价稍做思量,我们就会问自己,这个学生读得好在哪里,棒在那里,结果不得而知。这样的评价放在任何一个读得好的学生身上都是可以的,但这样的评价不是万能的,教师的评价使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朗读好在哪里。朗读的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标点的停顿、语速的快慢、语气的把握、情感的体现、语音的标准、汉字的准确、流利的程度等。教师评价学生朗读就可以从以上一方面或是几方面给予肯定或引导,学生才能明白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这样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二、评价语言应具真实性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虽然说课堂上不能出现反面的,批评的,打击的语言,但这并不表示课堂上应全是表扬、赞赏、鼓励之类的评价语言。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说过:“赞美具有建设性!赞美具有摧毁性!”这句话说的不无道理。赞美是个双刃剑,教师只有正确的使用了它,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是由于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答案,还有些教师有时候一味强调赏识性教学,而盲目的对学生进行赞赏,赞美之词如“很好”“你的想法很独特”泛滥成灾等导致了教师不但没能得到有效正确的教学反馈,同时使学生感到教师“言不由衷”,降低了可信度。这样一来表扬便失去了作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进取的作用。此外,长期接受表扬的学生其耐挫力会显著下降,使他们无法正确面对挫折与困难。表扬的滥用和毫无原则的给予,使其丧失了应有的价值。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老师可以用婉转的方式提醒学生重新思考问题,并且适当给予指导,这会使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真正提高,并不会影响学生积极性。

三、评价语言要有引导性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看待问题价值观偏离或不正确的时候,那么,教师此时的评价就应该具有引导性。如:一位老师执教《狐狸和乌鸦》,即将结束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一位学生说:“我觉得乌鸦太容易听信花言巧语了。”老师很赞赏,又一位学生说:“我觉得这只狐狸很聪明,我很佩服它”。老师也随即肯定说:“有道理,狐狸的确很聪明。”这位老师很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却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不能因为尊重学生而悖离了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因为强调个性化体验,而迷失了阅读材料给予我们的价值指向。面对学生的这一认识,教师可以说:“看起来狐狸的确很聪明,但是它的聪明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呢?”引导学生领悟到狐狸的聪明是为了欺,再追问“这样的聪明我们喜欢吗?”顺理成章地把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入到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上来。

四、评价方式要采用多样性

阅读教学即时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教师往往是口头评价为主,缺少体态语的有机结合,以致感觉有些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比较呆板,缺乏灵气,总觉得教师没有全身心的投入。二是课堂即时评价很多教师就是理解为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单向活动,生生之间,组群之间的多向立体互动评价明显不足。在课堂中经常用的体态语言可以包括表情、手势、眼神等。在对学生最喜欢老师的评价方式的调查中,微笑是学生最喜欢的评价方式之一。老师的一个微笑,就可以温暖学生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内对一门功课学习的热情。比如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小,我们就可以微笑着对他们说:“你的声音如果能再大一些,全班同学就能听见,这样不就更好了吗?”有的学生如果回答错误,我们微笑着提醒:“把老师提的问题再想想。”我们也可以顺势走过去抚摸他的头,给他以安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自信的个性品质,使他样感受到亲人一般的师爱。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眼神跟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眼神的变化可传递无声的信息。让每一位学生感到自己是老师的注意中心,老师始终用不同的眼神来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使学生感到自己哪怕没有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想法,我也不是一个被冷落的人,促使学生怀着更饱满的精神去探求新知的奥秘。

总之,如何让课堂评价有效,很多老师都有不同的见地。我认为,凡事万变不离其中,只要我们把握住以上几点课堂评价的“基础点”,这样的课堂评价虽平凡但却有效!

市场经济环境下,需要一切行为向效率和效益看齐。在这一观念的催生下,学校的教学也应该向效益和效率看齐,改变过去懒散的教学现实,转而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特别是新课后,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充斥,新的教学方法得以发挥,更需要小学的教学向效率和效益。但时下对于有效的教学的定义存在一定争论。一部分学者认为有效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习得必要的知识就是有效性教学。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了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性、笔者在结合自身基层小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有效教学文献的总结认为,有效教学便是让学生习得一定知识,减少时间浪费的教学便是有效教学。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有限,再就是不像初高中那样有早晚自习,因此,要想让小学生习得必要的语文知识,则必须要向课堂要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教学,减少无效时间,让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所学来具体探讨一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共各位同仁借鉴参考,以让小学语文教学惠及所学小学生。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牢固树立学生为主、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在现实的小学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由于自身所掌握的教育理念与方法非常有限,在教学过程中背离新课改的一些主张和思路,不按照新式方法进行教学,墨守成规依然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完全忽视学生的感受和兴趣,一味按照书本和自身对于书本的理解进行教学,认为自己就是教学的中心,自己就是课堂的老大,在教学中采用以教为主的方法,在黑板讲授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强调课堂中的师道尊严,强调在课堂中让学生认真听讲,严禁各种小动作。并且为了提高所教成绩和学生是文字功底,还会在课下向学生留大量作业。这样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小学生身心规律,没能够正式学生成长的特点,学生所学、所掌握的语文知识,仅仅是在语文老师的威逼和压迫下的被动而为的一种行为,完全背离自身。这样的教学我们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因为,当教师稍一放松,学生便不会主动学习,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为更好的树立课堂有效教学理念,在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便是在教学过程中顾及学生的感受,考虑到学生的利益,不能一味按照教师自身利益进行。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兴趣,按照学生的爱好进行教学,可以适当让学生在课堂动起来,参与到一些文字与文学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则更有利于学生投入课堂学习,对学生成绩的取得和长远发展均具有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具有一定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即使老师再严格要求,再严厉批评也不会收到应有的学习效果,为了有限的课堂时间增加教学效果,便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兴趣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了解到语言的美感,并辅以诱导使学生增加对语文学习的了解与认知,从内心深处喜欢语文学习,从而才能够真正实现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对学生进行必要兴趣培养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改变自身的一些形象,将自己从严师逐渐转变为学生的良师,转变为学生的朋友,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语文需要,扭转师生之间的矛盾,让更多的学习感受到语文教师的亲和力,以使学生更好地投身于有限的课时教学。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丰富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的投身于语文学习

在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现实的教师能力问题以及教学用具等等问题,使得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办法施展自身所学,在教学过程中又迫于学生分数、优秀班级、优秀教师等物质的胁迫,不得不改变自身的一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主,在内容的传授过程中以黑板为主,在学生的好坏界定中以分数为主,长此以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感觉到疲劳,不利于长远教学的有效开展,为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所学语文知识,便需要教师改变原有教学方式,转而注重计算机、网络、教具等先进教学方式,特别是计算机这一新式教学方式的采用,能够解决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抽象思维不够,不能达到特定环境的想象等问题,通过视频的播放很快让学生了解到文字所叙述的`魅力,以及诗词的一些基本历史文化背景,从而丰富教学方式,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投身于现实的课堂学习。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以更好完善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 “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因此,在现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按照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开发语文教师的聪明才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以让学生对于现实的.文字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可能的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具体问题设置成具体有意义的生活情境,也可以设置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通过不同情境的再现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所教知识。

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更好胜任本职工作

在面对风云变化知识更新速度飞快的今天,为了更好地胜任本职语文教学工作,则需要现实教学过程中的小学语文教师不断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丰富自身文化知识,丰富教学方式,采用新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真正践行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进行总结,从而不断积累学习经验与文化知识,为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正视时下的教育环境,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丰富自身知识水平,丰富自身教育知识,以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更好的让更多小学生喜爱语文学习。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掌握必要的文字与文学知识,打下语文学习兴趣等均具有现实意义。为更好的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注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牢固树立学生为主、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丰富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的投身于语文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以更好完善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更好胜任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 吴丽群.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J]. 中国管理科学文献,2009. 1

[2] 徐元. 顺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J]. 考试 周 刊,2010} ,29.

[3] 李业建. 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媒体技术意义及实践探究 [J].现代阅读 ( 教育版) . 2013 ( 03)

摘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头脑也非常灵活,但是很多小学生自制力不强,也不能有效集中学习注意力,导致课堂学习的效果被大大削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有技巧地调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不仅要着力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和审美能力的不断发展,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充分感受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启蒙、理解能力发展、交际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语文课本在编排上采取了图文并茂的方式,可读性和观赏性都非常高,是帮助小学生开阔眼界、提升语言认知能力和促进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学科。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仅停留在了字面意义,语文学习的目标设置得非常低,在课堂听课过程中也有较强的随意性。很多小学生生硬地接受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对于语言内容的理解比较死板,不懂得自主学习与创新。更有很多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很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课后很快就忘记,整个学习过程缺乏条理性,更不能有效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语文的学科价值发挥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教师必须探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分析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1]。”程红和张天宝老师从“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三个层面对课堂有效性展开解读,同时也提醒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活动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从学生当前对知识的综合性掌握、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长远性学习观念的渗透三个角度落实。不仅要从课堂这一空间层面衡量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更要从时间层面给学生必要的学习引导,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得到同步均衡的发展。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灵动而开放的,教师应在课堂上与学生开展良好的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生成性思维,有所沉淀,更有所发展,这对小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限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语文课堂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限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原因是师生双方的配合不够深入。

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都陷入了一种误区,认为只要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扎实了。考查方式的片面性导致学生学习方式的单一化,学生只为了提高成绩而学习。教学中,很多教师强硬地向学生灌输一些字词的涵义,没有让小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个性化解读,小学生只能机械地识记。在小学阶段,学生还可以勉强通过机械性记忆弥补自身学习能力的不足,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需要记忆和理解的知识点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这种本末倒置的学习方式,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小学生自身学习特征的影响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自制力方面相对不足。以阅读为例,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是每天阅读半小时,在任务布置的初期,学生大多能够坚持,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尤其是随着书面作业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就会放弃阅读。课堂教学亦是如此,上课前10分钟,学生往往能够有效集中精力听课和学习,10分钟之后,当教师讲解一些关键内容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可能已经分散了。还有很多小学生,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时,他们的注意力还停留在上节课或是课间与同学玩闹的游戏中,等到终于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教师的讲解已经进入下一个层次了。因为课堂听课的过程中存在断层,所以学生很难直接消化和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一节课的学习可能因此而荒废。如此一来,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就会比较零散,学习的目标更难以有效达成。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推进策略研究

教学好比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一场合奏,首先要把握好基调,接着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跟上节奏,最后达到情感共鸣。只有让学生的心中产生波澜,才能绽放出绚丽之花。

制订科学合理的语文学习目标

在每节课正式开始之前,教师都需要为学生确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这样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约束,改变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抓不住重点等缺点;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顺利达成一个又一个的学习目标,显著提升学习成就感,养成主动思考、积极创新的学习习惯。语文不只是要让学生识文认字,更是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意义,提升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因此,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多元化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充分感知和体验学习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古诗《钱塘湖春行》为例,在教学这首诗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能够背诵诗词,更要让学生全面感知诗词的优美意境,结合学生的个人理解,鼓励学生绘制自己心中的春行图。这一项学习任务,看似与语文课堂的关联性不大,但它从语言、思维、创新、审美等多个角度引导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意义。

围绕文本有效组织教学过程

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始终要围绕文本展开。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多读文本、亲近文本、理解文本,还要让学生能够恰当自主地生成文本。如通过随课微写这种比较灵活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在充分了解文本的意义与结构的基础上,围绕文本展开创造性活动,让文本焕发出新的活力,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感。语文教学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对字、词、句、篇、修辞、语言艺术、手法特色等的学习[2],都能够增强学生对语文美的全面认知。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运用文本这一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唤醒学生的学习活力。如《曹冲称象》一课,可借鉴的知识非常多,对大象外表的描述运用了很多比喻,通过文本,小学生能充分感知描述的恰当性及语言的神奇。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试着换一种方式来比喻大象,如:“大象的身体可以像棉被吗?”有的学生说可以,因为大象的身体很温暖;还有的学生说不可以,因为大象身体不柔软,更像一堵墙。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既考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能提升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再比如,《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说一下这个故事,让学生思考如果换一个思路该怎么说,看看哪个学生的讲解更有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教师要主导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有效学习,这比让学生干巴巴地背课文要有效得多。

围绕过程全面深入地评价

教学评价是语文课堂的重要一环,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具有诊断、矫正的作用,还具有激励、导向的重要价值[3],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激情,使语文教学更有效地展开。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直接的语言互动非常多,很多时候教师不需要刻意在课堂尾声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可以将评价贯穿学习的始终。如当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不应直接批评他,而可以点名让他朗读课文的一个段落,并让他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段落的意思。如果学生说得好,教师应给予肯定,表扬他的朗读非常精彩,对段落意义的把握也非常正确。这样一种巧妙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除了激励性评价之外,对于一些学习存在明显问题的学生,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诊断性评价。如班上有个学生学习非常认真,每节课都坐得端端正正,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但是写作业时常常粗心大意,忽略一些细节。在批阅这个学生的作业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下一些诊断性评语:“你答题的样子非常认真,但对自己的作业答案也要足够认真,一定要有效检查和核对,这样你才会越来越优秀!”教师的评价要切中要害,这样学生不仅不会排斥,还会虚心接受并改正。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语言关怀,比直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有意义得多。总之,教与学是密不可分的交互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学生需要结合教师的讲解来有效调动思维积极性。尤其是对于一些长且难的语篇,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通过问题带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逐个突破学习难点,生成个性化认知,这样课堂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1998(5):35-37.

[2]樊红琴.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12):19-20.

[3]梁文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语言的策略研究[J].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2018.

作者:闫锡年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华镇缠山小学

浅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评价策略教学论文

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班级文化建设要收到良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讲究评价的策略和艺术至关重要。目前,班级文化建设中评价对象、内容和手段的多样化已经受到了老师的普遍关注,我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不断思考、实践、探索,努力构建个性的评价机制,追求学生生命的整体成长,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建设中评价的导向、激励、鉴定和教育功能,通过改革评价的标准,优化评价的内容、搭建评价的舞台、丰富评价的手段等一系列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的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在常态的生活中获得真实发展,以培养更多有独特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幸福成长。

一、评价标准差异化,明确学生成长的方向

结合小学阶段不同时期的教学要求,我把每个阶段提出的不同的育人目标作为评价的总体标准。根据这些标准,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不同需求,设定各个年级中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的评价标准,对不同年级的评价标准应有侧重点,有适当的坡度和必要的反复。尽量多几个尺度去衡量儿童,不追求整齐划一,而是给每一个孩子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快乐和探索的自信,促进学生成长体验,给学生开拓一片充满快乐的土地。

1.同一活动中的评价标准层次化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同的年段要求学生为班级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创设和谐的班级文化。例如,以 “我是班级小主人———岗位建设”为主题,根据不同年段孩子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请看以下岗位主题活动评价标准和方式的推进演变:

低年级:侧重岗位的态度(积极性、坚持性)

采用“我把笑脸带回家”的形式对学生每周的岗位工作进行评价。每天都为每个岗位设立一个笑脸奖励章,一周下来,看哪个学生的章多就换取一个大笑脸贴在教室墙壁上的开心树上。一个月下来,集满四个笑脸的就是本月的“岗位小能手”,发放喜报。

中年级:侧重工作的方法(善于合作、目标明确)

在设计的评价表中评价的标准就是“明确职责、善于合作、欣赏同伴、取得成绩”;评价结果也分别为三个等第:“真棒、不错,还需努力、加油啊”;评价分别有自己、同伴、教师等参与。

高年级:自主的能力(积极创新、勇于探索)

能不能有独特的想法,形成方案,并能经过大家的评议后采纳;写好岗位工作日志;岗位活动内容范围能否创新;开展每月一次的岗位主题活动等等,基本上评价的主体是同伴之间的互评。

2.同一个活动中的评价标准具体化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依托一次次主题活动来促进孩子的成长,而活动评价标准的细化让孩子的成长轨迹充满了挑战,体验更丰富。我在开展的 “我的游戏我设计”的活动中,设计的评价内容十分丰富,分为“活动参与”“合作情况”“动手实践”“文明素养”四方面内容。其中“活动参与”又分为“资料收集”“积极发言”“创新火花”三项;“合作情况”分为“听取他们意见”“提出自己想法”“形成具体方案”三项;“动手实践”则分为“能根据要求完成任务”“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既定任务”“运用所学知识有创意地实践”三项;“文明素养”分为“有问题想办法” “有矛盾大多数服从小数”“吸取他人长处”“勇于改正错误”等四项内容。这样,既发挥了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又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又如在开展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活动中,和孩子们一起探讨自己的事情包括哪些,细化要求,列出带齐学习用品、自己整理房间、作业又快又好等10条,请家长监督打分。在开展“诚信伴我成长”的活动中对“诚实守信”,具体描述为:不说谎话,有错就改;认真完成作业,不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尽量让评价指标显性化,根据这些指标对学生进行逐项评定,就能避免学生评价的空洞和流于形式。

3.评价标准多元化

因为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在各项活动中,学生们能各施所长,涌现出一批“故事大王”“阅读之星” “体育之星” “科技之星”等。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张精美的评价卡或喜报,上面写有:祝贺你被评为“××之星”,希望你再接再厉。以前仅以“成绩论高低”而靠边站的孩子现在高兴得乐开了花,自信的风帆也在多元评价体系中纷纷起航。

又如在“我与好书交朋友”的活动中,我就尝试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阅读考级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档案,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定期组织“班级阅读之星”、“博览之星”、“诗词诵读大王”、 “最佳读后感奖”、 “阅读考级”等评比活动,激励学生自主读书,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读书质量。在朗读美文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朗读内容,只要读得正确、流利、富有感情,均可得到相应的等级,表现出色的学生还能获得“小播音员”和“挑战自我”奖章,使学生人尽其才,共同提高。一些学生通过读书自主编剧本、演话剧,常常能获得“最佳编辑”、“最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组合”等奖章,激发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长的快乐。班上曾经有位孩子就因为多次获得过班级“最佳演员”的称号,因为有了自信,后来积极去参加电影《殷雪梅》小演员的招募,光荣地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演员。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促进学生的全方位成长

班级建设中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所以要改变原有的评价主体单一的局面,既要有教师的评价,也要有儿童的自评、互评以及家长等其他有关人员的参与。所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构建了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加强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将评价变成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形成了积极、平等、民主的评价关系。

1.自我评价促反思

尽管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尚未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与他人相比,自己还是最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优势和困难,以及想从评价中得到什么。因此,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定出评价目标和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提交评价资料,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在学习活动中的困难和疑惑,与他人(教师、同伴)一起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每天五问”的活动中就采用“双自评价”的方法让学生评价自己的作业。做法是由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自定目标,自我评价”。例如:学生设定某一次作业的目标为:“全对,得A”,再将作业提交给老师或学习小组,并依据自己的作业实际和小组评价建议等等,自己对自己的作业做出描述性评价。这样维持一阶段的自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提高了养成认真做作业的好习惯的能力。

2.教师评价促导行

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和评价。在“我想要,我能要”的活动讨论中,当同学说到“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得到神笔”时,我及时评价:“讲得真好!大家听出来没有,神笔在现实中是没有的,但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你们手里拿的钢笔,医生手里的手术刀,音乐家手里的指挥棒,通过持之以恒地努力,都有可能成为马良手里的神笔。”当学生为要不要买漫画书争论的时候,我又及时评价:“说得很好。但有一点老师要纠正一下,不是看高尚的书就有压力,只是说有时侯看书可以换换口味,漫画书当零食,那高尚的书就是正餐,零食可以吃,但正餐可别忘了吃。所以,有选择地买一本,可以放松一下心情。”在活动中,我适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热烈的讨论和有趣的续演过程中,及时评价让学生懂得不是想要的东西都能要,如果想要的东西是合理的,适合自己的,而且是家庭条件许可的,才是“我能要的”,让他们在活动中领悟道理,让老师的评价产生良好的导行效应,有利于学生某些优良品质的逐渐形成。

3.同伴评价促合作

学生互评,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都有教师无法比拟的优势,这样的评价常常记录了教师看不到的闪光点,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了解。在开展“我为省运添光彩”的班级活动中,孩子提出为家乡的特产做广告:“我是小小广告人-----为家乡的特产设计广告”,这一班级活动中,每组学生不管是个人还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都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上台展示了自己独到的创作才能,奇思妙想让人大开眼界,道具的摆设、服装的设计、动作的协调、语言的流畅、及时反思、重建实践等都体现了孩子们对广告的热爱,对广告的认识,更从他们的表现中体会到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其间让孩子对同学的礼仪、语言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不仅促进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流,而且培养了孩子自信的态度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正为省运增光添彩。

4.家长评价促和谐

让家长参与学生的日常过程性评价,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师、儿童、家长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在开展“做事不拖拉”活动中,我设计了一张“我是快乐的小白兔”反馈表,由家长如实予以评价和反馈。从评测表中看到了学生做事能否做到又快又好,再结合评测表对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样,通过多元的评价,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要求去做,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将日常教育中的一些理论观点内化为行为习惯。

三、评价载体多样化,铺设学生成长的舞台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为学生铺设一个尽情展示才华的大舞台,鼓励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使他们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这些舞台就成为评价的载体。巧妙利用这些载体,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和思维,培养能力,感受愉悦,体验成功。而有了多样化的载体,对孩子的最后的评定就不再是一张试卷定等第了。

1.设立展示平台

低、中年级学生好胜心、自尊心都很强,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比如在班级设立了星星榜,并开辟以个人为单位的专栏,呈现他们在班级活动中的评价结果和反映学生活动的照片,还运用“小嘴巴”“笑脸”“大拇指”“小耳朵”“合作星”等图标让学生发展特长,张扬个性。还以小组、小小组为单位,设立评价的展示平台,曾以“红花朵朵开”为名,每一朵不同颜色的花就代表一个小组,组员根据小组协商给小组起个好听的名字,如:“明日之星”“竞争之花”……贴在花芯里,构成各自的评比栏,再将每一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得到的各种“果实”相对集中地贴成一朵艳丽的大花,这几朵大花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同一板块中,成为教室里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除此之外还设立了 “你真棒”“我能行”“小荷才露尖尖角”等小展台,他们随时可以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作业、有创意的作品、满意的答卷贴上去。他们在这个空间里自主取舍,独立思考,学会比较、学会发现、学会欣赏美,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常常是每个月评价一次,展示一次,期末则让学生带回家去。学生通过展示平台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

2.建立成长记录袋

传统的班级建设评价只注重终结性而忽视过程性,只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行为的培养,在这种评价导向下的教学往往机械、片面、脱离生活。如何合理地评价学生的成长发展状态呢?我就班级建设所倡导的评价方式----成长记录袋进行了初步的实验探讨。在班级文化建设实施中,我敏锐地捕捉教育契机,通过引导学生创作、收集、整理学习作品,再现、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回味、感受成长过程的成功和挫折,把这些生动的经历、真切的感受收录到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就会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珍贵的足迹,并为我们的评价提供了真实、完整的素材。促进学习进步,见证学习意义的评价,是班级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能促进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我还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把活动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开展系列的主题活动。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需要一个合适的载体将理念变为现实,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用而生的。我班学生都建立了成长记录袋,这一建就是六年。它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变化轨迹,清晰把握学生在某个阶段的成长状况,直观地看出学生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便于家长和老师准确掌握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信息,更清晰地引导学生反思,明确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真正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3.用好家校联系本

家校联系本是每天学生、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桥梁。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与学生进行“心”的交流,单单一个“阅”字,如今在孩子们的作业本中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有趣的话语或符号,作业写得干干净净,整齐,美观的孩子,就会得到老师画在本子上的一个笑脸,或是一句鼓励的话,“你真棒”,“字写得得真漂亮”。作业中不慎出现一处小错时,我也会很惋惜地写上“多可惜呀!”“下次可要仔细呀”等批语,当孩子出现学习下降、纪律散漫时,我会写下“孩子你最近有些退步,可要加快步子赶上大家”。孩子们的作业本上不仅只有“优”“好”这样的等级评价,还多了许多亮闪闪的小贴花,多了几分卡通气。还不时用上一些名言警句,来激励孩子。在我的带领下,许多家长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常常写下对孩子的一些点滴评价,更好地实现了家校沟通。

4.成长记录卡

一直以来,跟随我身边的有份班级学生成长记录卡,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小跳蚤”。每月一份,包含的内容是方方面面,更多地是来源于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孩子的点点滴滴,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成长的经历。我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语言来记录自己和孩子的成长,这样的记录,也是一种研究的过程。这些资源的积累,为教师、家长能够客观认识、评价学生提供相对完整和真实的信息资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工具。这里有学生成长的足迹;有学生的“星语心愿”;有学生成功的快乐,获奖后的喜悦;有学生认为最满意、最喜爱或最重要的作品。在这里,你会为孩子感到欣慰,为他们感到骄傲。而这份资料,让我对学生的评价更真实,更及时。在期末评定时,成长记录卡就成了重要的综合评价学生的依据。

四、评价方式灵活化,丰富学生成长的体验

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评价可以采用灵活多样、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和作用,采用灵活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把改进教学评价方式落实到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点滴行动中,丰富学生成长的体验。

1.日常化的评价方式

采用给学生发“喜报”的方式评价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的情况。例如,一张评价学生在“我是爱心小天使”的活动情况的喜报,内容设计:尊敬的家长朋友,祝贺您的孩子某某在爱心活动中表现突出,大家一起分享了她的爱心故事。她被评为班级“爱心天使”,特向您报喜,相信孩子在今后的活动中会有更出色的表现!这种以“喜报”激发并指导学生追求进步的方式已拓展到各学科教学中,深受家长和学生喜爱。

而一些语言性评价,也可作为日常化的评价方式。“你真聪明”“你很会说话”“你能行,我相信你”“我相信你不是说谎”等等,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常用这些带有丰富情感的语言,它也是我和孩子沟通的主要方式。还有,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这些无声的评价将牵动着学生的心,这是一种被评价者最容易接受的评价方式,它可以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个性化的评价方式

我常常会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根据学生的不同年段的不同需求,常常会对表现好的小朋友发小点心、小礼物、让老师抱一抱、送一本书、到老师家做客、和老师一起做手工、制定心愿卡、满足一个愿望、和你心爱的同学合影、奖励你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做一回小老师等等,而这些评价方式又常常让孩子开怀大笑。在一次主题活动中,我就采用摘果子的形式,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教师作出评价,给出“小嘴巴、小耳朵、合作星”等印在孩子书上,孩子每得到三个标志就相应的在筐里画上一个果子。教师可随时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明白自己在这几方面的能力。

3.生活化的评价方式

班级活动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我通过观察、谈话记录儿童在生活中的真实表现,以此对儿童进行综合评价。我带领孩子走出教室去寻找春天,带领学生实地观察了校园的春天,使学生从直接参与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仅一个小小的校园的观察,就使他们看到了春天的变化,发现了春天与别的季节的不同,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校园寻找春天时,有个别学生出现了破坏性的行为,当时就有学生给予制止,无形中学生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回到班上,我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说说在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好人好事?还发现了哪些不好的现象,为什么不好?并请当事人谈谈自己的想法,听了同学的看法后,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仅仅一个简单的总结评价,让学生在生活中受到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教育,这比教师一味地说教要有效得多。

4.有创意的考试方式

一张考卷一直以来也是许多学科评价孩子发展的最终评定。在一年级上学期品德期末测试的时候,我针对一年级孩子识字不多、喜欢涂涂画画的特点,进行了评价方式改革的尝试,减少了写写填填的文字题,增添了涂涂画画的内容:想象作画——元旦到了,小朋友会怎样迎接新年呢?你能画下来吗?在评价孩子一阶段活动能力的时候,我曾让孩子设计一份“我的节日我做主“的六一庆典活动方案,作为考评孩子活动设计能力。在评定孩子一阶段活动实践能力的时候,曾让孩子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获取一元钱,并具体写一写你是怎样得到一元钱的?由此为孩子的活动设计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打分。孩子非常喜欢这样的考试方式。

追求学生生命的真实成长,一直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致力追求并为之需要付出努力的。一直以来,我尝试着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运用评价的策略,显示评价的独特魅力,彰显班主任工作独特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促进学生全方面成长,让每个人的生命伴随着评价机制的建立而更精彩,让每一个孩子因为自己的成长而幸福着。以上所言,仅是我探索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评价机制的一些尝试,不惴浅陋形之于文,希望就教于大方之家。

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的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整理的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的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现阶段,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亟待完善,为了能够深入分析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科技型企业为切入点,对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沟通及应用进行了讨论。首先,文章阐述了科技型企业的相关概念,然后讨论了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之后分析了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要求,最后从盈利指标、获利指标及偿债指标等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的策略,旨在达到完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

关键词: 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构建、应用

1、科技型企业的相关概念

科技型企业的涵义

科技型企业指的是基于资金自筹、组合自愿、经营自主以及盈亏自负原则基础上由科技人员领办或创办的,从事有关于科技与技术相关事宜的企业。科技型企业业务范围主要包括科技成果产业化、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以及相关服务等。科技型企业可以被视为是市场经济改革的产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放的市场为部分科技人员投身市场经济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一些科技人员投身于市场经济中能够通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方式提升了现实生产力,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现阶段,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科技型企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业务也趋于多元化。但是随着行业间竞争日益激烈,这类企业要想保证稳健发展不仅要时刻关注外界大环境,而且还要把握好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情况,只有这样,科技型企业才能够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科技型企业的特点

我国科技型企业主要具有科技特征、经济特征、规模特征、法律特征以及机制特征等五大特点。

科技特征

从人员结构角度来看,我国科技型企业从业人员主要是以科技人员为主,其中30%以上都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尤其是一些技术和知识密集地区的科技人员,50%以上都是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从技术领域角度出发,我国科技型企业重点抓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工作,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制造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材料、制药、能源以及环保等,范围较广。以中关村为例,中关村的科技型企业中,属于电子信息技术科技型企业、为光机电一体化科技型企业、为材料、能源及环境科学科技型企业,为新药物、生命科学及生物工程科技型企业,为其他类型的科技型企业;从技术与产品附加值角度出发,相对于传统类型企业来说,科技型企业的技术与产业附加值更高,预期研究开发投入比例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具有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附加值的显著特点。

经济特征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科技型企业相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是新兴产业,需要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这类企业能够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兼顾自身科技活动和整体产业发展,有效实现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联接,全面实现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

规模特征

现代社会处处需要科学技术,人们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如今我国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大国,部分科技型企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化,诸如阿里巴巴、小米、联想、华为、腾讯等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力。

法律特征

随着我国有关工商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我国科技型企业运营都需要进行工商部门的注册登记。因此,所有的科技型企业都有明确的章程和规范的从业范围。

机制特征

不少科技型企业在探索和发展过程中都有着独特的'运营理念,它们除了具有灵活的决策机制、相对低廉的管理成本以及应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强等特征以外,在创新机制和效率上也有充分体现。

2、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为科技型企业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

财务信息是一个企业运营活动信息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财务指标是财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观、全面、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因此企业有必要积极开展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工作。科技型企业是新兴产业,一些创新成果、创新资本以及资源优势无法直观地体现出来,只能够通过财务指标体现出来,这些指标包括创造的超额收益的水平、总资产的质量状况、可持续盈利的增长情况、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情况以及智力资产的存量与使用效率等。科技型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和利用这些指标及时制定和优化自身的发展策略,能够为企业稳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实现科技型企业各类风险防控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产生一定的运营风险。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风险的防控尤为重要。构建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诊断,及时评判企业实际财务状况,预测其发展态势,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发生,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要求

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与财务指标相结合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最终目标,科技型企业也不例外。鉴于此,科技型企业要想构建一套较为完整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要考虑到企业的发展目标,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与财务指标充分结合,关注企业目标的实现程度。

基于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指标构建

科技型企业在构建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要杜绝随意性,要在全面了解和掌握《会计法》《会计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制度》等相关法规中的相关内容之后,制定各类财务评价指标,使这些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便于执行、有利于考核

科技型企业在构建自身财务指标评价体系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设定相应的指标,不仅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而且还要简单易行,能够直观、真实地反映出企业运营实际情况。同时,在指标设定时,企业在避免各指标之间涵盖经济内容重复的同时,还要确保各类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确保评价结果的质量。

4、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的策略

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要真正做到财务评价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必须基于企业内部管理决策视角进行构建。鉴于此,科技型企业可以从经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等三个角度出发进行构建和完善。

经营能力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经营能力指标主要是对企业组织、管理以及运用特定资产能力和效率进行衡量和判定的指标。经营能力指标主要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等四个方面内容。科技型企业在资产结构上与传统企业存在一定的区别,相对于传统企业来说,科技型企业的知识产权类和智力资产等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较大。而这类资产所反映的是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转化能力以及技术保护能力,有必要通过无形资产周转率这一财务指标进行反映。具体来说,在确定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的价值时要根据购入成本、自行研究开发成本或是其未来创造价值的现值等企业取得该类资产成本进行确定;在确定智力资产的价值时可以通过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来获取相关基础信息数据。

获利能力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获利能力指标主要是对企业运营过程中获取利益的能力进行评价的指标。获利能力财务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获利能力财务指标主要通过总资产报酬率、成本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报酬率、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率、盈利稳定系数、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反映。其中总资产报酬率、成本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报酬率这四个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必备的指标,此处不再赘述。而考虑到科技型企业的特点,这里着重讨论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率、盈利稳定系数、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费用利润率等几个财务评价指标构建。

第一,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率。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率能够对智力资产提供的超额利润程度进行综合反映,计算形式上体现为企业总资产利润率与行业平均总资产利润率的差。利用企业总资产利润率与行业平均总资产利润率相减得出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率的原因是因为企业的智力资产体现在多个方面,不仅可以体现在市场综合实力、成本优势上,而且还能够体现在高新产品开发能力、激励制度和信息系统、技术资源状况等方面。通常情况下智力资产所产生的效益都是通过企业利润反映出来。鉴于此,企业资产的功效情况是通过企业资产利润率超过同行业平均资产利润率的程度来进行评价的。企业的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率越高说明了相对于同行业企业来说,该企业某些智力资产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所产生的效益贡献较高的企业。

第二,盈利稳定系数。盈利稳定系数所反映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稳定情况,是其盈利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计算形式上体现为营业利润与同期利润总额的比率。盈利稳定系数的临界点为,当企业的盈利稳定系数趋近于1时,说明企业主要是通过自身经营活动来获取相应利润的,利润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特点;当企业的盈利稳定系数小于1时,说明企业的利润主要靠对外投资或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等方式获得的,而这些收入方式具有偶然性特点,企业难以对利润收入的稳定性进行掌控,进而反映出企业产品的开发能力和营销能力不具有一定市场优势。

第三,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费用利润率。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费用利润率所反映的是科技型企业产品研发费用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计算形式上体现为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费用的利润销售收入的比值。此类指标可以作为科技型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的补充分析指标。相关文件中已经指出科技型企业由于承担创新资金项目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工作,其研发的经费不得低于销售额的5%。科技型企业可以通过这一标准与其实际情况相比较,全面了解和掌握其研发费用投入之后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情况。

偿债能力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偿债能力指标是指评价企业偿还到期的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能力的指标。科技型企业对于偿债能力指标评价体系具体从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两个方面进行构建。

第一,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又包括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两个部分。其中流动比率是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流动比率指标越高,其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型企业在利用流动比率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评价过程中应当关注企业自身的现金流量情况,因为流动比率高还有可能是存货积压、应收账款多且收账期长所致。同时,流动比率过高也不一定就对企业发展有好处,过高的流动比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企业持有过多的闲置资金,这部分资金并没有得到妥善利用,容易造成企业机会成本的增加和获利能力的降低。速动比率则是指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而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的差额。速动比率所反映的是企业流动资产可以立即用于偿还债务的能力。相对于流动比率来说,速动比率在计算时不纳入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差的流动资产,其结果能够更加准确、真实地对企业资产流动性及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进行评价。科技型企业在运用速动比率时主要是用于对评价自身资金的运作与管理能力。

第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两点内容。其中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科技型企业通常情况下其资产负债率应当低于70%,在理想情况下其资产负债率应当保持在50%之内。科技型企业在对自身资产负债率指标分析过程中如果发现资产负债率过高的情况,则应当加强对自身风险的防控力度;如果发现企业资产负债率过低的情况,则说明企业具有较强的长期偿债能力,但是丧失了可能获得的财务杠杆效益。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这一指标能够对企业偿还债务保障程度进行反映。如果企业在分析此项指标过程中指标结果大于1,说明该企业具有正常的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此项指标远大于1,那么说明该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较强。

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科技型企业从经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的经营能力决定获利能力,而获利能力又决定偿债能力,考虑到这三者之间联系密切,企业应当将这几个指标串联应用。

第一,如果科技型企业经营能力强,那么其资产周转次数必然较多,进而其资产获利的机会也越多。所以科技型企业在对财务评价指标分析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在每次周转的获利水平一定时,资产周转次数增加,其利润额必然会增加,因此相关指标也会升高,企业可以通过这些指标进行获利能力的评定。

第二,由于科技型企业的获利能力决定了偿债能力,所以企业在对自身偿债能力评定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先确定负债规模、利率及投入资本等因素,确定之后对资产负债率及利息保障倍数进行分析,如果资产负债率较低,利息保障倍数较高的话则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强。

第三,由于科技型企业的经营能力直接决定偿债能力,所以企业应当通过相关指标来分析其资产周转速度,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变现能力越强;反之,则变现能力弱。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应明确现金支付能力是企业偿债能力的关键。

由此可以看出,科技型企业的经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能力,所以企业应当注意汲取经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相关指标有效信息,通过有效信息来正确计算指标数值,正确衡量企业发展趋势,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总而言之,近些年来我国科技型企业蓬勃发展,市场间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间占有一席之地,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有效控制和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是关键。鉴于此,科技型企业有必要构建和完善自身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企业可以从自身的经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等三个角度出发对各类相关指标进行完善并进行妥善应用,提升财务信息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为企业稳健运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德红,郭蓉.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特征及融资策略研究[J].财会研究,2013(11):51——54.

[2] 武晓龙,李妍锦.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企业绿色财务评价体系的构建[J].管理世界,2016(9):180—181.

[3] 董雷刚,黄德红.种子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J].财会通讯.2013(02):12——13.

[4] 张平韬.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J].价值工程,2010(10):24——25.

[5] 汪明月.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27):139——140.

[6] 王洪涛.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3)、:144——145.

近20年来,企业能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的重视,相关经济学和管理学文献层出不穷,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它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财务能力作为企业能力的组成部分,取决并服务于企业能力;同时,财务能力又是培养和提升企业能力的基础。

一、财务能力的内涵

基于企业能力理论,朱开悉(2001)昀先提出了财务能力的概念,认为财务能力是企业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与社会贡献能力等多方面, 是一个完整的能力体系;罗宏、陈燕(2003)认为,财务能力是指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是企业运行效率的体现;张星文(2003、2004)系统阐述了企业财务能力的内涵,认为企业财务能力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财务资源及所积累的财务学识的有机组合体,是企业能力的财务综合体现。财务能力系统作为企业能力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由各种与财务有关的能力所构成的一个企业能力子系统,财务能力取决并服务于企业能力,同时,财务能力又是培养和提升企业能力的基础;谢全胜(2005)认为财务能力是企业施加于财务可控资源的作用力,包括财务营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应变能力。

上述观点各有侧重,朱开悉在企业能力理论的背景下昀先界定了财务能力的概念,罗宏、陈燕强调的是财务能力的本质,张星文从系统论的角度较完整的描述了财务能力的内涵及系统特性,谢全胜则重点论述了财务能力的构成体系。

综合上述观点,本文认为企业财务能力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财务资源以及所积累的财务学识的有机组合体,主要由财务活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三个要素构成。

二、财务能力的构成体系及各构成要素的关系

企业财务能力作为企业能力系统的子系统,是一种系统能力,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财务管理能力、财务活动能力、财务表现能力三个方面,各要素又可细分为若干个子要素,这些子要素共同发挥作用,对企业财务能力产生影响。

财务活动能力是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具有的独特知识与经验有机结合的学识,主要包括资金筹措能力和资金运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组织、计划、控制和协调财务活动所具有的独特知识与经验有机结合的学识,主要包括财务决策能力、财务控制能力、财务协调规范能力和财务创新能力,重点体现为财务控制的有效性;财务表现能力是通过相关的财务指标所表现出来的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由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构成。

财务能力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决定了财务表现能力;财务表现能力反映了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决定财务活动能力;财务活动能力、财务表现能力又反映财务管理能力。在企业财务能力的三要素中,财务管理能力是核心,它决定和影响财务活动能力、财务表现能力,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又反映财务管理能力。

三、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财务活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三部分指标构成,文章参考以前学者的研究,并借鉴国内外己有的评价体系,选取了13个指标作为分析的起点

四、结论

企业财务能力系统由三要素构成,财务管理能力是核心,它决定和影响财务活动能力、财务表现能力,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又反映财务管理能力。财务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以相应的设计原则为前提,确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框图,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由此构建财务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该指标评价体系除定量化财务指标以外,还涉及了非定量财务指标,突破了以往评价指标仅局限于财务指标的模式,可以从系统的角度评价企业财务能力。

网易游戏营销策略研究论文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商贸领域,电子商务在商贸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电子商务发展的进程中才出现了很多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其中物流的配送在我国占据着企业单位成本的25%--30%,但在发达国家只占10%左右。也就是说,我们的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2-3倍。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进程,而对于那些几乎不需要依赖于人力、物力来实施物流配送的产品――数字化产品的网上销售,应该说是有其独特性的优势。也就是说,在现有的条件下,数字化产品最适宜于网上电子商务。在营销理论中,价格策略直接决定着企业的销售量和销售收入以及市场份额的大小和盈利率的高低。同时价格也是营销经理们所能控制的最敏感的一个变量。由于在网络环境下数字化产品有其自身的特征,导致定价方法有别与传统的营销策略。因此价格策略也必然是网上数字化产品营销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公司特别是经营信息密集型产品或服务的公司仓促拥入网络领域,新的业务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数字化产品(包括服务)。但是,许多企业未能认真考虑电子市场区别于有形物理市场的本质,将因特网上的商务看作传统商务的延伸或新增加的分销渠道。他们在新的环境下应用老的商务规则和传统的营销策略,这也是目前这样的公司很少有赚钱的原因之一。此现象意味着传统的商务和营销规则至少在数字化产品方面是不适用的。考虑新的营销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数字化产品是指可以经过数字化并能够通过如因特网这样的数字网络传输的产品。在目前的电子市场上,数字化产品主要是信息产品。普遍的分类方法是将数字化产品划分为工具类、内容类和在线服务类。工具类比如计算机软件等;内容类如股票行情和金融信息、新闻、搜索、书籍、杂志、音乐影像、电视节目、在线学习和虚拟主机的服务等;在线服务类有FAQ(常见问题解答)和在线技术支持、售后的客户关系管理等。越来越多的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C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等新的商业运作方式成为我国因特网普及的推动力量,如何使其有积极性生产数字化产品或提供更好的数字化服务,是促进其加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对数字化产品的基本经济特征的分析,来寻求对数字化产品的定价策略.二、数字化产品的经济特征数字化产品具有与众不同的经济特征,正是这些经济特征导致了与传统的有形物理商品截然不同的营销与定价策略。1.特殊的成本结构 数字化产品的特殊的成本结构表现在,生产第一份拷贝非常昂贵,但是制造后继拷贝则极其廉价。例如一本书的出版商可能花费成千上万元征集、编辑和设计初稿,一旦书牡谝环菘奖从∷⒊隼矗�∷⒘硪槐镜某杀局挥屑甘��A硗馊缫徊客度爰赴偻蛟�牡缬埃�人�嫌昂蠼鼋鲂枰徽湃�⑽逶�墓馀坛杀尽4庸芾砭�醚У慕嵌壤纯矗����只��返墓潭ǔ杀痉浅8撸��偕��谋涠�杀痉浅5汀?/SPAN>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巨大差异还不是数字化产品成本结构特殊的唯一原因。数字化产品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还有各自的特殊性。其固定成本的主要部分是沉淀成本(sunk cost),即一旦第一份拷贝的制造过程因故中止就不能收回的成本。比如你投资兴建一幢办公楼中途决定放弃的话,只能将其转卖出去收回部分成本。如果你正在拍的一部电影突然停下来的话,你可能根本卖不出去电影脚本,自然不可能收回本钱。可变成本也有不同于传统的物理商品的独特性。譬如,如果市场上对Intel的CPU需求增加,而且超出了Intel的生产能力,这时,为了满足更大的需求和获取更多的利润,Intel就需要组织各种资源建立新的工厂。即当传统商品制造商达到其现有的能力时,生产的边际成本将增加。与此相反,数字化产品的生产没有容量限制,即无论生产多少个复本,其成本也不会增加。更有甚者,是将数字化产品放到自己的网站上,供消费者有偿下载,就像许多数字化专业期刊一样。此时,由于生产没有物理形式,制造没有成本,不需要包装,也无须运输,可变成本几乎趋近于零。换句话说,数字化产品一旦生产出来,便具有了几乎无限的库存。2.对个人偏好的依赖性 数字化产品极低的边际成本使得传统的定价策略在数字化产品市场上几近失效。例如,你无法应用成本定价法,也不能根据竞争程度定价。最可行的策略是根据数字化产品对消费者的价值来定价。显然,同样的数字化产品对于不同的消费者的价值可能相去甚远。股票的即时行情对股票投机者比对长期的投资者有更高的价值。在信息完全的市场中,数字化产品的制造商可以将其产品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的消费者,这些不同的价格反映了其对不同消费者的价值。然而,在现实当中,这种个人化定价(差别定价)是难以行得通的。在目前的计算能力下,收集、存储和发布每个消费者的偏好资料也难办到。另外,传统的营销渠道如零售商店给同一商品标示不同的价格也是不现实的。而且,数字化产品制造商也会因此而疏远客户。 数字化产品的价值对消费者偏好的依赖性,也导致了数字化产品在传统观念下的“不可消费”性。即数字化产品的价值,对于不同消费者来说差异较大。虽然根据消费者偏好产生的异质性而对各种商品的需求有所不同,但这种差异对数字化产品更甚。所以,数字化产品的制造商为了根据客户偏好进行分类,就要更加依赖客户所传达的信号。这样,产品的定制和以消费者类型为基础的差别定价,对于数字化产品来说更加重要,因为消费者的使用与价值具有异质性。对于差异化产品,定价策略是以消费者评价或他们的边际付款意愿为基础,而不是生产的边际成本。3.网络外部性根据梅特卡夫法则,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梅特卡夫法则是基于每一个新上网的用户都因为别人的联网而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交流机会。指出了网络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和正反馈性:联网的用户越多,网络的价值越大,联网的需求也就越大。这样,我们可以看出梅特卡夫定律指出了从总体上看消费方面存在效用递增---需求创造了新的需求。网络的外部性有正反馈性和负的外部性。当趋向于正性时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例如传真机和电话,如果只有很少人拥有电话或传真机,其价值就很低;如果你的朋友或同事都有电话或传真机的话,其价值就很高,当形成一个通讯网络后他的价值才发挥的最好。网络拥挤具有负的外部性;很多人都有电话对你有利,但如果他们使用极为频繁的话以至于你常碰到忙音,那就令人丧气了。软件产业是网络外部性的另一个例子,有很多软件公司在为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的用户开发应用程序,而不是为那些不常见的操作系统。其它数字化产品也有网络外部性,如有些电脑游戏玩的人越多就越受欢迎。与传统经济观点的基本原则(物以稀为贵)相反,具有正的网络外部性的数字化产品则是物以多为贵。例如Web浏览器,用Netscape Communicator的人越多,其价值就越大。对于Internet Explorer也是如此。显然,这类产品具有如下特征:以此为诱饵吸引客户(如IR或Netscape),刚开发出的产品或其测试版(如各种软件的Beta测试版)。4.无磨损性 由于缺乏通常的损耗和磨损,数字化产品一旦制造出来就永久地维持它的形式与品质。汽车或建筑物这样的耐久产品可能有较长的寿命,它们仍然因使用而磨损,损坏以至于报废。然而,数字化产品不管使用多长时间或是否经常使用,质量都不会因此而降低。如同任何耐久商品一样,消费者在数字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只购买一次,因此,数字化产品的制造商其实是在与他过去的销售来竞争。结果是,即使没有竞争者,制造商经常被迫对产品收取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最低可能价格。否则,相当多的消费者就会等待下去。更重要的是,无磨损性使得数字化产品的制造商不得不进行产品创新,而竞争的加剧又迫使制造商加快新(版本)产品推出的步伐。这正是摩尔定律和达维多定律的理论根据。数字化产品的无磨损性使其没有耐久与非耐久产品之分。而且销售商所卖的“新的”数字化产品与在二手市场所提供的“旧的”数字化产品毫无二致。所以,数字化产品也必须与和它没差别的“已用过”产品来竞争。如何抑制数字化产品在二手市场上的转售,对数字化产品的制造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5.易变性 由于数字化产品由0和1的数字序列组成,其制造商在售后会失去对产品真确性的控制,即消费者在购买了数字化产品后,可以对其进行修改、组合等,从而改变了产品的原样,在法律上侵犯了原著作者的版权。虽然在因特网上多数的免费文件说明仅允许未修改复本的传播,但在0与 1的世界里,这只是一个约定而在事实上是不能强制的。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化产品的制造商不得不利用各种机制,企图抑制这些行为。例如使用特定技术防止简单的修改。像用PDF格式的文件尽管可用Adobe的Acrobat Reader来阅读或打印,但用户不能以数字化形式来储存和修改。一般情况下,要在用户层次控制下载内容的真确性的确很困难,有些机制可用以验证文件是否被修改。利用密钥技术如DES与RSA可保护隐私和防止修改,但此措施仅在文件传输时有效。若买方关心复本的篡改,这些技术是有用的,但并不能使销售商有效控制客户对未授权复本的修改。6.可复制性数字化产品的优点集中在它们能轻易地复制、储存或传输,从而达到共享的目的。然而,可复制性是一把双刃剑。在一开始的固定资本投入之后,生产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若制造商无法从市场中收回固定成本,那么或者产品的质量势必降低,或者产品会在市场上消失的无影无踪。制造商绝对不会免费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可复制性导致了世界范围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盗版猖獗。通过技术来防止复制仍不能肯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目前还不存在不能破解的防止复制的方法或技术。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arketing environment of Netease game divisi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ts marketing strategy, this article found some problems that Netease game division has in the marketing strategy.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research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research status of marketing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esearch contents, research methods and framework of this paper; The second part is an overview of the marketing theory of online game industry. This part mainly explains the three theories applied to the thesis, including PEST analysis, SWOT analysis and 4Ps theory. The third part is the environment analysis. Firstly, introduction to netease company including netease game division is presented in details. Secondly, it analyze macro environment of netease game (including political environment, economic environment, soci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environment). Thirdly, it summarizes the macro environment,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netease game division again by a SWOT analysis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 clearly states the internal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netease game division; Fourthly, there is the marketing status analysis of netease game divis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arketing strategy and competitive strategy of netease game division, this part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following part of the questions and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Part five th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netease in the marketing process. Combined with the above, we found the marketing problem of netease game division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这个问问你的指导老师不就ok了吗,主要是老师给不给你用,反正你的论文都不发表,老师说了算~~~:)(代论文??这个不对啊~~~~)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论文

导语:网络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无时间地域限制、内容详尽、形象生动、双向交流、反馈迅速、无店面租金成本等特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 网络时代的企业,其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方式也必须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必须根据网络的特点来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本文运用4P理论,对企业网络营销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网络营销 价格策略 促销策略

一、网络营销概述

网络营销为企业提供了适应全球网络技术发展与信息网络社会变革的新的技术和手段,是现代企业跨世纪的营销策略。

当今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市场正从卖方向卖方转变,消费者主导的营销时代已经来临。在买方市场上,消费者将面对更为纷繁复杂的商品和品牌选择,消费者对购买的风险感受随选择的增多而上升,而且对传统营销的单向式沟通感到厌倦和不信任。网络时代商品信息获取的方便性,促使消费者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而且,信息社会的高效率产生了一批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紧张的消费者,他们会以购物的方便性为目标,追求时间和劳动成本的尽量节省,而网络消费的便捷性迎合了他们的需要。传统购物方式的买卖过程较长,消费者必须为购买商品必须在时间精力上做很大的付出,网络营销可以提高消费者的购物效率,满足了消费者的新需求。

二、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1.产品策略

在网络营销中,顾客处于主导地位,消费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不同的消费者可能对产品的要求不一样,因此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必须满足顾客这种个性化的消费需求。顾客在网络上购买产品前无法亲自感受商品,但对所购商品的质量、使用方便程度、特点等方面有一定的期望值,因此对于物质类产品,企业的设计、生产和供应等环节必须实行柔性化的生产和管理;对于无形产品如服务、软件等,企业应根据顾客的不同需要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网上市场是以网络用户为主要目标的市场,在网上销售的产品要适合覆盖广大的地理范围。网络的虚拟性使得顾客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远程购物和网上直接订购,但是这也使网络购买者在购买前无法尝试或只能通过网络来尝试产品。因此企业只有严格保证产品质量,才能获得顾客的信任和忠诚度。通过网络,企业可以与消费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这也使得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成为可能。企业可以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的过程中来,为他们提供真正自己喜爱的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2.价格策略

由于网络是消费者能够了解更多的产品价格信息,过高的价格回事消费者转向竞争对手,因此在网络营销中制定正确的价格策略就显得更加重要。

传统营销以成本为基准定价,其中营销成本在综合成本占很高的比重,通过层层渠道,并以大量人力与宣传来争夺市场。在网络营销中,传统定价模式不再适用,代之以顾客能接受的成本来定价,并根据顾客的成本倒推,提供柔性的产品设计和生产方案供用户选择,直到顾客认同后再组织生产和销售。网络的互动性优势能够使企业迅速了解顾客的需求以及对价格认同的标准,从而可以避免因为不了解市场需求而制定出过高或过低的价格。同时以顾客为中心定价,也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由于网络产品价格透明化的特点,使得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在网络上,大量的点击率和浏览量是企业盈利的保证。因此要吸引消费者,可以适当提供免费的产品和服务,这种方法能够在短时期内刺激大量消费者的需求。Yahoo就是沿着这样的一条道路成长的,它首先通过提供各种免费信息和免费电子邮件吸引浏览者,扩大自己网站的宣传效果。当成为重要网站后又开始寻找广告商和资助人,在网络市场中获得了与IBM、HP等商业巨头合作的筹码。软件制造商和网络游戏商也会通过免费下载和试用来吸引消费者,等消费者了解和熟悉后,进一步的使用就开始收取费用。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具体需求,为消费者定制产品,制定个性化的定价策略。

3.渠道策略

产品要达到目标市场,渠道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网络作为一个新兴的分销渠道,使消费者拥有比过去更大的选择自由,不仅弥补了时空限制,减少了搜索成本,还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实时交流,双向沟通。不仅增强了企业与顾客的互动,还可以大大减少传统分销渠道中的流通环节,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销售效率。

网络渠道的设计必须与市场相匹配,因此企业应首先进行市场细分,正确的对消费者进行区分和识别,在分类的基础上,再评估每个细分市场的吸引力并定位出最有发展潜力的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网络分销渠道应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产品信息,同时也要方便生产者获得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以达到供求平衡。因此完善网上订货系统,可以大大降低库存并减少销售费用。无形产品如服务、软件、音乐等可以直接通过网上配送,对有形产品的配送,则要涉及运输和仓储,所以企业也要加大和物流行业的合作。

4.促销策略

(1)创意化的广告。广告是用于打开知名度、建立消费者对产品正面态度,诱导人们的兴趣和行为,以达到推销其产品、服务和观念的目的。随着网络视屏应用的大众化,投放网络视频广告、在视频的片头片尾或背景处播放广告、频道冠名、POP广告,都是很好的网络广告形式。但是这些形式最初的新鲜感过后,很快就很难吸引并为受众接受了,只有有创意的、能给人深刻印象的广告才能打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激发他们的消费需求。其次,网络广告的表现形式必须使顾客能够愉悦的接受。

(2)在线促销。目前在线促销常见的形式主要有电子优惠券、虚拟币奖励、试用品、虚拟体验、在线竞赛等形式。在线促销较传统促销而言,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到销售过程中来,加速产品的流通速度。当企业对新产品的进行促销时,由于产品刚进入市场,敢于尝试的人较少,这时候企业需要在一种互动的环境下进行营销。了解顾客的需求并进行双向沟通,使顾客参与到企业的营销过程中,吸引潜在客户。

参考文献:

[1]王永刚.浅议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J].资治文摘(管理版) ,2009,(4).

[2]刘兴发.决胜网络营销[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 瞿彭志. 网络营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 索引序列
  • 建构游戏的指导策略研究论文
  • 幼儿游戏指导策略研究方法论文
  • 幼儿园主题建构游戏指导论文
  • 构建评价策略研究论文
  • 网易游戏营销策略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