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红色文化遗址建设研究论文

红色文化遗址建设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红色文化遗址建设研究论文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随着耳畔的国歌,那面鲜红的五星红旗正迎着朝阳缓缓升起,我望着那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心中无比自豪:这就是我的祖国,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说起现在的新中国,就不得不谈起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说得很对.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在召开全国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党的任务是打到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明主共和国.党为此目标努力奋斗,最后真的成功了.他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建立了现在的新中国.当然,不是随便定定目标就可以实现的.新中建立的背后是有多少流血甚至牺牲.这些老一辈的革命战士是用鲜血与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不能辜负了这些老英雄对我们的期盼.毛泽东有一首诗叫做《长征》,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那大雪山,沼泽地真的就像一个小泥丸吗?答案并非那样.四川西部的大雪山,高入云霄,终年积雪,山上空气稀薄,呼吸都很困难,但英勇的红军战士们踏着积雪,迎着狂风顽强的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雪山,过了大雪山,又是一望无际的草地,草地上有很多死水潭,看上去是草地,一踏上去人就陷下去了,粮食又短缺,只能吃些野菜来填填肚子.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1936年10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了.历经风雨和重重困难之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东方沉睡的雄狮被唤醒,它将谱写辉煌历史的新篇章.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正在前进着,一步步的脚印无不见证着新中国的成长经历.1964年我国第一课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今年的天宫一号也圆满完成任务.新中国正在前进,新中国的未来必定会是一片蔚蓝的天空!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用自己的双手来绘画出这篇蔚蓝的天空!

内容摘要:发展红色旅游,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科学有效地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实现社会、政治、经济、资源和环境效益,以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关键词:红色旅游 科学发展观 发展红色旅游,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先进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壮大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的一项政治、文化、经济和战略性工程。目前,经过地方政府的多年探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集中强势的宣传下,红色旅游已经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总结多年来我国红色旅游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和探讨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科学有效地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红色旅游应遵循的发展规律 红色旅游承载着多元平衡的发展使命,它既是教育阵地,也是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综合性经济产业;既体现一种政治行为,又体现一种经济行为。有效地发挥红色旅游的各种功能,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来发展。 坚持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突出红色景点革命传统教育的属性。“红色”是红色旅游的内涵、资源、特色、品牌,是红色旅游的突出特质。红色旅游必须考虑资源特色和社会影响,保持红色资源的真实性、思想性、教育性和严肃性,这是由红色旅游发挥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政治思想教育功能的需要所决定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一要力避轻视历史,红色旅游本身就是历史旅游,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二要力避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中,不要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真谛的媚俗文化。三要力避红色旅游景点重复建设和红色产品雷同开发。四要力避不切实际地盲目贪大求全。 坚持旅游经济的发展规律。红色旅游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教育性的政治活动,从本质上讲,它更是一项旅游活动、一个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因此,和开发其他旅游产品一样,必须牢牢把握旅游经济脉搏,按照旅游经济的规律,始终以市场需求和公众兴趣为导向来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消费需求如何满足,直接影响着资源向效益的转化,这是检验和评价红色旅游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应当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提升产品化水平。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只有把红色旅游的主题回归到历史文脉的人文精神和地域文化中,才能保证其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和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同时,红色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在于其吸引性。建好红色景点、红色基地、红色旅游线路的过程,也就是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要培育红色旅游的持久吸引力,就应当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从创新性、丰富性和整合性加以构建,努力提高其观赏性、趣味性和可参与性,达到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二是提高产业化水平。现在,世界各地都在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内涵,延长客人居留时间,将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变成可看、可欣赏的产品,并与娱乐休闲、购物、居住等多个要素搭配起来,使客人在愉快的消费中获得享受。因此,应当深度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形成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实现红色旅游产品从经营资源向经营文化升级,从追求数量规模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 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观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不仅在国际上受到普遍关注,在我国也同样得到高度重视。勿庸置疑,旅游业的存在依托于对环境、资源、生态、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旅游业的存在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天然的一致性。而以红色历史遗存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既是稀缺的、又是不可再生的和不可替代的,对其开发、保护和利用成为旅游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发展红色旅游必须抓住三个重点,处理好两个关系,实现五个效益。 抓住三个重点。一是科学开发。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红色旅游不可能长久发展。红色旅游有其特殊性,如何将当年的场景展现在世人面前,而又不破坏生态旅游资源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形成精品意识;必须注意适度硬开发,避免对红色旅游资源和周围环境造成无法恢复的破坏。二是永续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又是一个可持续开发的产品,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更多地、持久地利用。三是有效保护。发展红色旅游应当牢固树立保护红色旅游资源的意识,为此,要切实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积极开展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研究,例如革命纪念馆和遗址维护修缮、革命纪念地环境的整治工作。同时,应当出台相关的规范与制度,使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制度化、规范化。 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是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这是形成循环经济的原则,也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原则。应当尽快启动红色历史文化遗产工程,努力克服并消除开发、经营和使用的不当行为,在努力促进保护的同时,获得红色旅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如何开发利用好红色旅游资源,是红色旅游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其核心问题是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要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必须以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和实现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革命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为保护和利用的对象,不应一味强调“保护第一”,而限制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应贪大求洋、将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旧建筑推倒重建;不应重开发利用而轻保护修缮。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有利于保护传承的。要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积累更多的资金用于文物保护,使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实现双向互动,和谐统一,走上自我完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实现五个效益。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审视红色旅游资源的早期开发建设,会发现如下不足:普遍缺乏科学规划,对资源和环境的科学保护重视不够,同质性、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这些问题反映出在今后,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要关注数量的扩张,更要注重质量的提高;不仅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要努力寻求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的五统一。发展红色旅游的实践证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政府主导,措施得力,红色旅游就能够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红色旅游的统筹协调发展 恶性竞争是红色旅游面临的一大难题。经过近几年的市场整合,目前,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渐成气候。推动红色旅游协调发展,不仅是促进相对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平衡地区差距、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而且是寻求新的增长点,实现我国红色旅游新突破的重要途径。 加强区域内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在区域内发展红色旅游,一方面,为满足旅游者自主化需要,要加强不同旅游形式之间的协调互动,增加丰富性,为旅游者提供完善的菜单式选择模式。另一方面,要借助其它旅游资源,有机整合相关资源,使其成为人文与自然结合的旅游产品形式,实现集聚效应。所以,在红色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既要突出红色主题,又要跳出红色局限,把红色旅游、绿色(自然生态)旅游和古色(历史文化)旅游、蓝色(海洋)旅游、风俗(民俗风情)旅游有机结合统一起来,形成优势互补,打造色彩斑斓的旅游产品组合, 满足日益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加强区域间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红色旅游应当着眼于形成红色旅游大开放战略格局,统筹兼顾区域旅游合作,按照主题明确、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差异开发、优势互补的原则,统一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扩大红色旅游影响力,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使旅游各种生产要素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上自由、合理流动。加强营销和宣传上的联合、部门企业间以及旅游营销人员的培训、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 通过红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践证明,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红色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保护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帮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发展红色旅游能激发老区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艰苦奋斗、改变落后面貌的勇气和决心。其次,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多数红色旅游资源位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应当说,红色旅游的亮点就是生态保护的重点、扶贫开发的难点。红色旅游的开展可以使红色旅游真正成为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扶贫工程、富民工程。再次,可有效地扩大就业。开发红色旅游可以带动老区第三产业发展,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而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就业的百姓越多,百姓的生态保护和革命文物保护的意识越强。这也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第四,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红色旅游的兴盛可以改善当地交通、通讯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可进入性。 总结各地发展红色旅游的实践经验,应当重视三个层面的工作:一要善用优势谋发展。优势就是特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特色,在特色中注入新的活力元素,以特色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二要精益求精谋发展。发展就要有精品意识,要把自身的特色做到最好。这需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以及各级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发展好品牌。三要科学规划谋发展。发展红色旅游不能简单地把红色景点堆积起来,应当进行科学规划。国家对红色旅游的发展已有总体规划,在空间上照顾均衡,突出重点和主题。在时间上囊括了党的代表性历史,有利于在各地发展特色的基础上形成整体发展。当前,特别需要各区域发掘自身潜力,突出自身特点,展示区域独特性,确定符合旅游规律的高起点、高水平的发展方向,以形成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产品。 建立发展红色旅游的协调机制。发展红色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建立起一套高效灵活、富有成效的协调机制。这些机制包括:政府主导机制,将红色旅游准确定位,全面调控红色旅游的发展速度和方向。行业主管机制,实行旅游部门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密切协调,形成发展合力。市场运作机制,整合资源,组建旅游集团,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成分进入旅游业,形成多渠道投入红色旅游的发展格局。发展保障机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谷玉芬.红色旅游成功因素分析.商业经济, 2.范思立.市场增势强劲“红色旅游”预热2005年旅游市场.中国经济时报,2005-2-21 3.谷玉芬.红色旅游与红色资源关系解析.商业经济, 4.刘筱秋.把旅游业发展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产业.中国旅游报,2005-6-13

红色旅游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作为弘扬伟大名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法律建设的文化工程、作为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不仅无污染、可持续,同时有利于培育发展红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对旅游内容和产品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改善产业结构,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发展红色旅游时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优势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 红色旅游既是革命精神教育活动,又是旅游观光活动,为开展有声有色 的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广阔天地。红色旅游实现了传统教育与现代休闲方式的有机结合,寓教于游,寓教于乐。通过红色旅游活动,传输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能够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红色旅游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 。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 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的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 主义教育效果从而更加满怀信心的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去。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革命历史文化 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国家必将加大对红色旅游的开发力度。由于历史的原因,红色资源大多分布在省区交接地带,区位偏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这些地区的共性。在全国12个红色旅游重点区中,除了京津和上海局部地区外,其余大部分革命老区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帮助老区人民 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可以 将历史、文化 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存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总体来说,发展红色旅游能够激活当地经济、有效地整合、优化 经济社会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激活当地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对外开放意识、勤劳致富意识、自主发展意识,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能够加强革命旧址、遗迹的修缮,加快景区道路、供电、消防、环卫、给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红色旅游商品、纪念品,建设旅游商品销售网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使红色旅游景区成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市场繁荣、人民富裕,经济快速发展的红色旅游城市。一业兴、众业旺。红色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整个旅游业的繁荣,带动了建筑、商贸、交通、电信、加工业和农业等多项关联产业的发展。

你好 论文的格式你可以去查 很容易查到 不阐述了 论文主要就是 你明白了格式 把你的调查成果 你的好文采 你的 引经据典 证据 还有情感 当然 论述证据 最重要 这不是作文 说这个就是告诉你 你明白了格式 往里面套 证据够多 格式够准 就好了 科学发展观 这个一直是我国大力宣传的 所以去查并不十分困难 明白了科学发展观 请花时间去了解一下 还有红色旅游 这个就是爱国情怀 发展旅游促进爱国主义教育 与当地发展和你所理解的科学发展的结合 这两点不冲突 所以并不难结合 记住 按照格式写 因为这是论文不是诗歌 这是我的看法 论文的格式很好查 谢谢

红色遗址保护研究论文

红色旅游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作为弘扬伟大名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法律建设的文化工程、作为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不仅无污染、可持续,同时有利于培育发展红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对旅游内容和产品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改善产业结构,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发展红色旅游时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优势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 红色旅游既是革命精神教育活动,又是旅游观光活动,为开展有声有色 的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广阔天地。红色旅游实现了传统教育与现代休闲方式的有机结合,寓教于游,寓教于乐。通过红色旅游活动,传输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能够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红色旅游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 。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 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的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 主义教育效果从而更加满怀信心的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去。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革命历史文化 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国家必将加大对红色旅游的开发力度。由于历史的原因,红色资源大多分布在省区交接地带,区位偏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这些地区的共性。在全国12个红色旅游重点区中,除了京津和上海局部地区外,其余大部分革命老区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帮助老区人民 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可以 将历史、文化 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存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总体来说,发展红色旅游能够激活当地经济、有效地整合、优化 经济社会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激活当地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对外开放意识、勤劳致富意识、自主发展意识,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能够加强革命旧址、遗迹的修缮,加快景区道路、供电、消防、环卫、给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红色旅游商品、纪念品,建设旅游商品销售网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使红色旅游景区成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市场繁荣、人民富裕,经济快速发展的红色旅游城市。一业兴、众业旺。红色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整个旅游业的繁荣,带动了建筑、商贸、交通、电信、加工业和农业等多项关联产业的发展。

江西是一片神奇的红色土地。在这块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等等。这一个个红色经典的称号与地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已化作一颗颗与日月同辉的星辰,在红色中国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中,奏响雄浑激越的华彩乐章。江西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从安源工人运动到秋收起义,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开创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到红军长征,从赣南三年游击战争到上饶集中营茅家岭,一系列重大革命活动都发生在江西。特别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江西成为全国最为重要的革命中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著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宁冈、永新、莲花3县和吉安、安福、遂川与湖南酃县的一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包括弋阳、横峰、贵溪、德兴、余江、万年、上饶、铅山等县,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有21县(包括江西的瑞金、安远、信丰、广昌、石城、黎川、宁都、兴国、于都、会昌、寻乌等11县),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此成立,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据统计,1955年至I965年、被授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西籍将帅人物共325位,占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总数的20%。据统计,全省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25万余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六分之一。无名烈士更难以计数。江西人民前赴后继,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和极其光荣、伟大的牺牲。江西是毛泽东革命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在毛泽东伟大的一生中,江西是他足迹所到最多的一个地方。从萍乡安源到井冈山,从新余罗坊到吉安东固,从广昌、宁都到瑞金、兴国、于都,从庐山到南昌,足迹几乎遍布全江西。许多地方他还不止一次到过,他曾十次赴萍乡,建国后二次上庐山。1921年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后不到五个月,毛泽东就来到了江西。在萍乡的安源煤矿,他下矿井,办夜校,访贫问苦,宜传马列主义真理。次年,毛泽东再次来到安源,与李立三、刘少奇一起,发动和组织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从此掀开了中国工人运动史的光辉一页,1927年月,大革命失败,到处腥风血雨,全国被白色恐怖所笼罩。在这危难时刻,毛泽东奔走于湘赣边界,组织和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他走铜鼓,下修水,跑萍乡,率领千人的秋收起义部队,沿着罗霄山脉,经莲花、永新、宁冈,于1927年的10月把红旗插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缔造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战略。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照耀了中国革命,点燃了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的希望。大井的故居、茨坪的田野、茅坪的八角楼……井冈山的名字永远是与毛泽东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1929年初开始,毛泽东把井冈山的革命烽火燃向赣南闽西的辽阔大地,在更大范围内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红色风暴。他率领红军“横扫千军如卷席”,战东固,打吉安;他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分地真忙”;他在兴国、寻乌等地进行农村调查,写出了指导中国革命的不朽篇章。在那火热的岁月里,毛泽东儿乎走遍了赣南的山山水水。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38岁的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他率领中央苏区的军民,一次又一次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地共产党人的革命斗志。中华苏维埃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是中国的希望。这期间,毛泽东曾受到“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挤和打击,但他仍以大局为重,依靠军民,坚持斗争。瑞金沙洲坝的红井,是他永远与江西人民心连心的见证。1934年11月18日傍晚,他跨过于都贡江上的浮桥,和主力红军一起,开始了万里长征,从此北上抗日,一别江西多年,但正是在江西这块红上地上,毛泽东的革命军事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发展。毛泽东在江西的的革命实践,是真理的求索,是不懈的奋斗,他的伟大足迹正如他的诗篇所云“无限风光在险峰”。红色的江西,犹如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搏物馆,赣鄱大地,革命旧址、故居及纪念建筑物数量多、分布广,其中,井冈山革命旧址群、瑞金革命命旧址群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两处革命旧址。截止2005年7月,江西共有9个由中宣部命名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0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68个县、市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个革命纪念馆分布于全省各地。全省登记在册的革命旧居旧址有1500多处,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达4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9处共40个点。属省级重点义物保护单位的有76处。江西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因拥有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中国“红色摇篮”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始发地、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诞生地等众多中国革命之最,江西发展红色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做强做大红色旅游产业,江西于2001年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提出了“弘扬井冈精神,兴我美好江西”的总体目标。在全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上,将按“一个龙头、四个基点、两个集散中心、六条精品线路”来布局,即以井冈山为龙头,以南昌、瑞金、萍乡、上L饶为基点,以南昌、赣州为集散中心,以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等六条精品线路为骨架(即:1、中国红色旅游概念线路“上海-嘉兴-南昌-井冈山-瑞金-长汀-高州-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2、江西红色文化旅游金牌线路“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3、赣湘红色义化旅游精品线路“南昌或井冈山-萍乡-韶山-长沙”;4、赣闽粤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赣州-瑞金-长汀-龙岩-梅州-广州”;5、赣浙沪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南昌-龙虎山-上饶-三清山-杭州-嘉兴-上海”;6、赣鄂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武汉-黄冈-九江(庐山)-共青城-南昌-井冈山”)。同时,打造一批成熟的红色旅游产品,如红色文化研习游、革命摇篮体验游、红色故都寻访游、长征之路觅踪游、人民军队寻根游、工人运动探源游、秋收起义访习游等。并重点加强包括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秋收起义纪念地、井冈山革命纪念地、中央苏区政府根据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方志敏纪念馆、永新三湾改编旧址等八大景区建设。“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江西是井冈山精神的发祥地,江西人民对于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具有自己特殊的使命。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就为革命老区人民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1965年7月他重上井冈山时又谆谆教导我们:“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邓小平对江西这片红土地有着浓厚的情谊,他于1972年深秋来到井冈山,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当发扬。”改革开放一开始,他就郑重向全党提出恢复遭到“文化大革命”严重歪曲和破坏的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并要求“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文明的主要支柱”。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又题写了“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和强调发扬井冈山的革命传统,1989年10月来江西视察时,挥笔题写了“继承和发扬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并精辟地指出“中国革命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江西是中国“红色旅游”的故乡。在国内,江西最先建立红色旅游区,最先提出红色旅游口号,最先举办“心连心”《红色之旅》节目。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2000年江西就开始打“红色旅游”牌;2001年建党80周年时正式提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口号;2004年10月20日起程,行程一万多公里的“2004中国红色之旅万里行”活动,成为我省旅游发展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国家旅游局领导评价说:“这不但是亲身实践和宣传推广红色旅游的一个创举,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壮举。”红色,正成为江西旅游的主色调;红色旅游,正在被打造成江西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热线!2004年,江西“红色旅游”大步向前,全省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达1350余万人次,红色旅游总收入77亿元,占全省按待国内游客总数、旅游总收入的近三分之一,红色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2004年,革命圣地井冈山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增长;红都瑞金市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增长;而上饶集中营名胜区接待人数则同比增长60%以上。2005年2月21日,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13家单位联合公布了《全国红色旅游条精品线路录》和《全国红色经典景区名录》。在全国红色旅游30条精品线路和123个经典景区名录中,江西“四线五景”榜上有名。四条精品线路分别是:1、南昌-吉安-井冈山线;2、赣州-瑞金-于都-会昌-长汀-上杭-古田线;3、井冈山-永新-茶陵-株洲线;4、黄山-婺源-上饶-弋阳-武夷山线。在全国红色旅游123个经典景区名录中,江西占5个,即:1、南昌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2、萍乡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3、井冈山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4、赣州市、吉安市、抚州市中央苏区政府根据地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5、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目前,中央正在大力建设的全国爱国注意教育基地的三个“一号工程”中,江西的井冈山就位列其中(另外两个为韶山、延安)。在红色旅游的交通条件方面,江西近年来有了很大改观,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开辟了更多的国际航线,井冈山军用机场改扩建为旅游机场,现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航线;经过瑞金的赣龙铁路已通车,吉井铁路也正在抓紧建设中;高速公路建设更是突飞猛进,三年增加1000公里,全省高速公路达1500多公里,使井冈山、南昌、瑞金、萍乡、上饶等红色旅游景区都有高速公路相通。发展红色旅游是“瞻仰一次圣地、净化一次灵魂”的政治工程;是“挖掘一种内涵、铸就一种精神”的文化工程;是“开发一方红,致富一方人民”的经济工程;是“三位一体”、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从党中央、国务院到江西省委、省政府,对红色旅游都十分工视。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加快发展红色旅游做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4年12月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同月,《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也出台实施。2004年10月21日,由江西省旅游局和大江网联合评选的江西“十大红色旅游景点”出炉。这十大红色景点分别是:井冈山黄洋界综合景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安源景区、瑞金叶坪综合景区、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永新三湾改编旧址、万载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旧址、于都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旧址、秋收起义修水策源地、景德镇新四军改编旧址。

内容摘要:发展红色旅游,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科学有效地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实现社会、政治、经济、资源和环境效益,以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关键词:红色旅游 科学发展观 发展红色旅游,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先进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壮大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的一项政治、文化、经济和战略性工程。目前,经过地方政府的多年探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集中强势的宣传下,红色旅游已经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总结多年来我国红色旅游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和探讨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科学有效地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红色旅游应遵循的发展规律 红色旅游承载着多元平衡的发展使命,它既是教育阵地,也是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综合性经济产业;既体现一种政治行为,又体现一种经济行为。有效地发挥红色旅游的各种功能,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来发展。 坚持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突出红色景点革命传统教育的属性。“红色”是红色旅游的内涵、资源、特色、品牌,是红色旅游的突出特质。红色旅游必须考虑资源特色和社会影响,保持红色资源的真实性、思想性、教育性和严肃性,这是由红色旅游发挥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政治思想教育功能的需要所决定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一要力避轻视历史,红色旅游本身就是历史旅游,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二要力避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中,不要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真谛的媚俗文化。三要力避红色旅游景点重复建设和红色产品雷同开发。四要力避不切实际地盲目贪大求全。 坚持旅游经济的发展规律。红色旅游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教育性的政治活动,从本质上讲,它更是一项旅游活动、一个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因此,和开发其他旅游产品一样,必须牢牢把握旅游经济脉搏,按照旅游经济的规律,始终以市场需求和公众兴趣为导向来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消费需求如何满足,直接影响着资源向效益的转化,这是检验和评价红色旅游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应当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提升产品化水平。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只有把红色旅游的主题回归到历史文脉的人文精神和地域文化中,才能保证其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和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同时,红色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在于其吸引性。建好红色景点、红色基地、红色旅游线路的过程,也就是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要培育红色旅游的持久吸引力,就应当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从创新性、丰富性和整合性加以构建,努力提高其观赏性、趣味性和可参与性,达到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二是提高产业化水平。现在,世界各地都在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内涵,延长客人居留时间,将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变成可看、可欣赏的产品,并与娱乐休闲、购物、居住等多个要素搭配起来,使客人在愉快的消费中获得享受。因此,应当深度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形成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实现红色旅游产品从经营资源向经营文化升级,从追求数量规模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 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观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不仅在国际上受到普遍关注,在我国也同样得到高度重视。勿庸置疑,旅游业的存在依托于对环境、资源、生态、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旅游业的存在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天然的一致性。而以红色历史遗存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既是稀缺的、又是不可再生的和不可替代的,对其开发、保护和利用成为旅游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发展红色旅游必须抓住三个重点,处理好两个关系,实现五个效益。 抓住三个重点。一是科学开发。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红色旅游不可能长久发展。红色旅游有其特殊性,如何将当年的场景展现在世人面前,而又不破坏生态旅游资源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形成精品意识;必须注意适度硬开发,避免对红色旅游资源和周围环境造成无法恢复的破坏。二是永续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又是一个可持续开发的产品,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更多地、持久地利用。三是有效保护。发展红色旅游应当牢固树立保护红色旅游资源的意识,为此,要切实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积极开展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研究,例如革命纪念馆和遗址维护修缮、革命纪念地环境的整治工作。同时,应当出台相关的规范与制度,使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制度化、规范化。 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是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这是形成循环经济的原则,也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原则。应当尽快启动红色历史文化遗产工程,努力克服并消除开发、经营和使用的不当行为,在努力促进保护的同时,获得红色旅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如何开发利用好红色旅游资源,是红色旅游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其核心问题是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要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必须以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和实现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革命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为保护和利用的对象,不应一味强调“保护第一”,而限制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应贪大求洋、将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旧建筑推倒重建;不应重开发利用而轻保护修缮。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有利于保护传承的。要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积累更多的资金用于文物保护,使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实现双向互动,和谐统一,走上自我完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实现五个效益。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审视红色旅游资源的早期开发建设,会发现如下不足:普遍缺乏科学规划,对资源和环境的科学保护重视不够,同质性、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这些问题反映出在今后,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要关注数量的扩张,更要注重质量的提高;不仅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要努力寻求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的五统一。发展红色旅游的实践证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政府主导,措施得力,红色旅游就能够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红色旅游的统筹协调发展 恶性竞争是红色旅游面临的一大难题。经过近几年的市场整合,目前,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渐成气候。推动红色旅游协调发展,不仅是促进相对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平衡地区差距、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而且是寻求新的增长点,实现我国红色旅游新突破的重要途径。 加强区域内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在区域内发展红色旅游,一方面,为满足旅游者自主化需要,要加强不同旅游形式之间的协调互动,增加丰富性,为旅游者提供完善的菜单式选择模式。另一方面,要借助其它旅游资源,有机整合相关资源,使其成为人文与自然结合的旅游产品形式,实现集聚效应。所以,在红色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既要突出红色主题,又要跳出红色局限,把红色旅游、绿色(自然生态)旅游和古色(历史文化)旅游、蓝色(海洋)旅游、风俗(民俗风情)旅游有机结合统一起来,形成优势互补,打造色彩斑斓的旅游产品组合, 满足日益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加强区域间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红色旅游应当着眼于形成红色旅游大开放战略格局,统筹兼顾区域旅游合作,按照主题明确、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差异开发、优势互补的原则,统一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扩大红色旅游影响力,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使旅游各种生产要素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上自由、合理流动。加强营销和宣传上的联合、部门企业间以及旅游营销人员的培训、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 通过红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践证明,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红色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保护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帮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发展红色旅游能激发老区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艰苦奋斗、改变落后面貌的勇气和决心。其次,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多数红色旅游资源位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应当说,红色旅游的亮点就是生态保护的重点、扶贫开发的难点。红色旅游的开展可以使红色旅游真正成为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扶贫工程、富民工程。再次,可有效地扩大就业。开发红色旅游可以带动老区第三产业发展,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而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就业的百姓越多,百姓的生态保护和革命文物保护的意识越强。这也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第四,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红色旅游的兴盛可以改善当地交通、通讯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可进入性。 总结各地发展红色旅游的实践经验,应当重视三个层面的工作:一要善用优势谋发展。优势就是特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特色,在特色中注入新的活力元素,以特色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二要精益求精谋发展。发展就要有精品意识,要把自身的特色做到最好。这需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以及各级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发展好品牌。三要科学规划谋发展。发展红色旅游不能简单地把红色景点堆积起来,应当进行科学规划。国家对红色旅游的发展已有总体规划,在空间上照顾均衡,突出重点和主题。在时间上囊括了党的代表性历史,有利于在各地发展特色的基础上形成整体发展。当前,特别需要各区域发掘自身潜力,突出自身特点,展示区域独特性,确定符合旅游规律的高起点、高水平的发展方向,以形成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产品。 建立发展红色旅游的协调机制。发展红色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建立起一套高效灵活、富有成效的协调机制。这些机制包括:政府主导机制,将红色旅游准确定位,全面调控红色旅游的发展速度和方向。行业主管机制,实行旅游部门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密切协调,形成发展合力。市场运作机制,整合资源,组建旅游集团,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成分进入旅游业,形成多渠道投入红色旅游的发展格局。发展保障机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谷玉芬.红色旅游成功因素分析.商业经济, 2.范思立.市场增势强劲“红色旅游”预热2005年旅游市场.中国经济时报,2005-2-21 3.谷玉芬.红色旅游与红色资源关系解析.商业经济, 4.刘筱秋.把旅游业发展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产业.中国旅游报,2005-6-13

你好 论文的格式你可以去查 很容易查到 不阐述了 论文主要就是 你明白了格式 把你的调查成果 你的好文采 你的 引经据典 证据 还有情感 当然 论述证据 最重要 这不是作文 说这个就是告诉你 你明白了格式 往里面套 证据够多 格式够准 就好了 科学发展观 这个一直是我国大力宣传的 所以去查并不十分困难 明白了科学发展观 请花时间去了解一下 还有红色旅游 这个就是爱国情怀 发展旅游促进爱国主义教育 与当地发展和你所理解的科学发展的结合 这两点不冲突 所以并不难结合 记住 按照格式写 因为这是论文不是诗歌 这是我的看法 论文的格式很好查 谢谢

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的研究论文

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要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的文化呈现,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壮大于改革开放时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需要深入研究、大力建设。当前,红色文化建设中的一些现象值得警惕。一是虚无化。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一些人以“重新评价”为名,诋毁、嘲弄中国革命历史,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及其伟大成就,认为红色文化已经过时甚至否定红色文化。二是娱乐化。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把红色文化作为商业促销的噱头,以娱乐化心态戏说红色文化,以消费主义对待红色文化,消解权威、颠覆传统、解构英雄,造成红色文化传播的庸俗化,损害了红色文化的崇高感和神圣性。三是形式化。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把建设红色文化当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只重形式、不重内涵,实际上是抽空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纠正红色文化建设中的这些偏颇,需要深刻认识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真正发挥红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以红色文化培养文化自信。近代历史上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导致许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自信,这种文化自卑心理影响至今。实际上,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就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理论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文化新形态,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艰难历程。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建设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都是红色文化的精髓,彰显了人类优秀的精神、理念和情怀,是表征一个伟大时代及其精神的丰碑。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随着耳畔的国歌,那面鲜红的五星红旗正迎着朝阳缓缓升起,我望着那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心中无比自豪:这就是我的祖国,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说起现在的新中国,就不得不谈起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说得很对.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在召开全国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党的任务是打到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明主共和国.党为此目标努力奋斗,最后真的成功了.他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建立了现在的新中国.当然,不是随便定定目标就可以实现的.新中建立的背后是有多少流血甚至牺牲.这些老一辈的革命战士是用鲜血与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不能辜负了这些老英雄对我们的期盼.毛泽东有一首诗叫做《长征》,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那大雪山,沼泽地真的就像一个小泥丸吗?答案并非那样.四川西部的大雪山,高入云霄,终年积雪,山上空气稀薄,呼吸都很困难,但英勇的红军战士们踏着积雪,迎着狂风顽强的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雪山,过了大雪山,又是一望无际的草地,草地上有很多死水潭,看上去是草地,一踏上去人就陷下去了,粮食又短缺,只能吃些野菜来填填肚子.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1936年10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了.历经风雨和重重困难之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东方沉睡的雄狮被唤醒,它将谱写辉煌历史的新篇章.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正在前进着,一步步的脚印无不见证着新中国的成长经历.1964年我国第一课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今年的天宫一号也圆满完成任务.新中国正在前进,新中国的未来必定会是一片蔚蓝的天空!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用自己的双手来绘画出这篇蔚蓝的天空!

内容摘要:发展红色旅游,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科学有效地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实现社会、政治、经济、资源和环境效益,以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关键词:红色旅游 科学发展观 发展红色旅游,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先进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壮大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的一项政治、文化、经济和战略性工程。目前,经过地方政府的多年探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集中强势的宣传下,红色旅游已经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总结多年来我国红色旅游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和探讨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科学有效地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红色旅游应遵循的发展规律 红色旅游承载着多元平衡的发展使命,它既是教育阵地,也是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综合性经济产业;既体现一种政治行为,又体现一种经济行为。有效地发挥红色旅游的各种功能,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来发展。 坚持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突出红色景点革命传统教育的属性。“红色”是红色旅游的内涵、资源、特色、品牌,是红色旅游的突出特质。红色旅游必须考虑资源特色和社会影响,保持红色资源的真实性、思想性、教育性和严肃性,这是由红色旅游发挥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政治思想教育功能的需要所决定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一要力避轻视历史,红色旅游本身就是历史旅游,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二要力避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中,不要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真谛的媚俗文化。三要力避红色旅游景点重复建设和红色产品雷同开发。四要力避不切实际地盲目贪大求全。 坚持旅游经济的发展规律。红色旅游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教育性的政治活动,从本质上讲,它更是一项旅游活动、一个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因此,和开发其他旅游产品一样,必须牢牢把握旅游经济脉搏,按照旅游经济的规律,始终以市场需求和公众兴趣为导向来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消费需求如何满足,直接影响着资源向效益的转化,这是检验和评价红色旅游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应当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提升产品化水平。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只有把红色旅游的主题回归到历史文脉的人文精神和地域文化中,才能保证其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和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同时,红色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在于其吸引性。建好红色景点、红色基地、红色旅游线路的过程,也就是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要培育红色旅游的持久吸引力,就应当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从创新性、丰富性和整合性加以构建,努力提高其观赏性、趣味性和可参与性,达到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二是提高产业化水平。现在,世界各地都在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内涵,延长客人居留时间,将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变成可看、可欣赏的产品,并与娱乐休闲、购物、居住等多个要素搭配起来,使客人在愉快的消费中获得享受。因此,应当深度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形成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实现红色旅游产品从经营资源向经营文化升级,从追求数量规模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 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观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不仅在国际上受到普遍关注,在我国也同样得到高度重视。勿庸置疑,旅游业的存在依托于对环境、资源、生态、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旅游业的存在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天然的一致性。而以红色历史遗存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既是稀缺的、又是不可再生的和不可替代的,对其开发、保护和利用成为旅游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发展红色旅游必须抓住三个重点,处理好两个关系,实现五个效益。 抓住三个重点。一是科学开发。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红色旅游不可能长久发展。红色旅游有其特殊性,如何将当年的场景展现在世人面前,而又不破坏生态旅游资源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形成精品意识;必须注意适度硬开发,避免对红色旅游资源和周围环境造成无法恢复的破坏。二是永续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又是一个可持续开发的产品,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更多地、持久地利用。三是有效保护。发展红色旅游应当牢固树立保护红色旅游资源的意识,为此,要切实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积极开展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研究,例如革命纪念馆和遗址维护修缮、革命纪念地环境的整治工作。同时,应当出台相关的规范与制度,使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制度化、规范化。 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是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这是形成循环经济的原则,也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原则。应当尽快启动红色历史文化遗产工程,努力克服并消除开发、经营和使用的不当行为,在努力促进保护的同时,获得红色旅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如何开发利用好红色旅游资源,是红色旅游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其核心问题是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要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必须以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和实现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革命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为保护和利用的对象,不应一味强调“保护第一”,而限制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应贪大求洋、将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旧建筑推倒重建;不应重开发利用而轻保护修缮。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有利于保护传承的。要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积累更多的资金用于文物保护,使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实现双向互动,和谐统一,走上自我完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实现五个效益。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审视红色旅游资源的早期开发建设,会发现如下不足:普遍缺乏科学规划,对资源和环境的科学保护重视不够,同质性、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这些问题反映出在今后,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要关注数量的扩张,更要注重质量的提高;不仅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要努力寻求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的五统一。发展红色旅游的实践证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政府主导,措施得力,红色旅游就能够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红色旅游的统筹协调发展 恶性竞争是红色旅游面临的一大难题。经过近几年的市场整合,目前,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渐成气候。推动红色旅游协调发展,不仅是促进相对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平衡地区差距、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而且是寻求新的增长点,实现我国红色旅游新突破的重要途径。 加强区域内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在区域内发展红色旅游,一方面,为满足旅游者自主化需要,要加强不同旅游形式之间的协调互动,增加丰富性,为旅游者提供完善的菜单式选择模式。另一方面,要借助其它旅游资源,有机整合相关资源,使其成为人文与自然结合的旅游产品形式,实现集聚效应。所以,在红色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既要突出红色主题,又要跳出红色局限,把红色旅游、绿色(自然生态)旅游和古色(历史文化)旅游、蓝色(海洋)旅游、风俗(民俗风情)旅游有机结合统一起来,形成优势互补,打造色彩斑斓的旅游产品组合, 满足日益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加强区域间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红色旅游应当着眼于形成红色旅游大开放战略格局,统筹兼顾区域旅游合作,按照主题明确、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差异开发、优势互补的原则,统一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扩大红色旅游影响力,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使旅游各种生产要素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上自由、合理流动。加强营销和宣传上的联合、部门企业间以及旅游营销人员的培训、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 通过红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践证明,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红色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保护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帮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发展红色旅游能激发老区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艰苦奋斗、改变落后面貌的勇气和决心。其次,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多数红色旅游资源位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应当说,红色旅游的亮点就是生态保护的重点、扶贫开发的难点。红色旅游的开展可以使红色旅游真正成为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扶贫工程、富民工程。再次,可有效地扩大就业。开发红色旅游可以带动老区第三产业发展,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而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就业的百姓越多,百姓的生态保护和革命文物保护的意识越强。这也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第四,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红色旅游的兴盛可以改善当地交通、通讯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可进入性。 总结各地发展红色旅游的实践经验,应当重视三个层面的工作:一要善用优势谋发展。优势就是特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特色,在特色中注入新的活力元素,以特色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二要精益求精谋发展。发展就要有精品意识,要把自身的特色做到最好。这需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以及各级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发展好品牌。三要科学规划谋发展。发展红色旅游不能简单地把红色景点堆积起来,应当进行科学规划。国家对红色旅游的发展已有总体规划,在空间上照顾均衡,突出重点和主题。在时间上囊括了党的代表性历史,有利于在各地发展特色的基础上形成整体发展。当前,特别需要各区域发掘自身潜力,突出自身特点,展示区域独特性,确定符合旅游规律的高起点、高水平的发展方向,以形成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产品。 建立发展红色旅游的协调机制。发展红色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建立起一套高效灵活、富有成效的协调机制。这些机制包括:政府主导机制,将红色旅游准确定位,全面调控红色旅游的发展速度和方向。行业主管机制,实行旅游部门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密切协调,形成发展合力。市场运作机制,整合资源,组建旅游集团,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成分进入旅游业,形成多渠道投入红色旅游的发展格局。发展保障机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谷玉芬.红色旅游成功因素分析.商业经济, 2.范思立.市场增势强劲“红色旅游”预热2005年旅游市场.中国经济时报,2005-2-21 3.谷玉芬.红色旅游与红色资源关系解析.商业经济, 4.刘筱秋.把旅游业发展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产业.中国旅游报,2005-6-13

一、红色文化形象设计的背景及重要性 (一)大别山(黄冈)红色文化开发现状 黄冈地处大别山腹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湖北的东大门和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不仅有丰富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而且绿色生态资源富集、历史人文积淀深厚。相对于井冈山、延安、韶山等革命圣地,黄冈红色文化的开发起步较晚。但是,在国家和湖北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黄冈围绕打造大别山红色文化品牌,全市旅游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全市拥有大别山生态、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佛教文化、名人文化、李时珍医药保健5条精品旅游线路。由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国家林业局、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林业厅、省旅游局、黄冈市政府承办的大型旅游节“2010首届中国黄冈大别山旅游节”,打响大别山红色、生态、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了黄冈的知名度、美誉度。 (二)红色文化形象设计基本理论 红色文化形象设计是受企业CI策划的启发和广告业的影响带动,以及国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在对旅游地和红色文化景点传统意义的认识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形象识别和营销系统,它对区域的旅游经济开发能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是红色文化景区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必由之路。 红色文化品牌形象设计整体由三部分构成:1.理念形象设计(MI)。这是红色文化形象设计的核心,主要是解决红色区旅游的基本定位问题,即红色区将在旅游者心目中树立并传播怎样的一种形象,它到底是怎样的旅游景区。2.行为形象设计(BI)。在服务业的应用主要是从业人员的接待行为标准化和当地民众为实现品牌内涵的行为自觉化,以此来诠释红色品牌的精神内涵。3.视觉形象设计(VI)。VI是从视觉的角度对红色品牌进行包装,具体有代表红色文化品牌形象的LOGO、宣传海报、展板、宣传片、宣传册等。VI设计应围绕红色文化品牌的主题定位进行,将红色文化品牌精神内涵的视觉化形象以造型、颜色、字体变形等手法表现出来。 (三)红色文化形象设计的重要性 目前,在黄冈的整体文化开发中,文化产业不够发达。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黄冈应拓展红色文化产业、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在升华革命历史文化名区形象的同时,促进度假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形成红色文化组合产品。总之,黄冈红色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有赖于其红色文化形象的合理定位和有效设计。 二、红色文化品牌形象设计方案 (一)红色文化理念形象设计(MI) 根据红色文化资源的自身特色,概括、提炼出具有黄冈特色的代表性理念,设计推出一套相关 口号 ,如国外宣传口号、国内宣传口号等。 (二)红色文化行为形象设计(BI) 黄冈红色文化形象的BI建设主要从管理形象、当地民众形象和公关活动三方面展开:1.管理形象设计。景区服务形象方面,管理必须做到:服务人员应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举止文明大方;业务素质高,能提供顾客最满意的服务;服务意识好,爱岗敬业。2.市民形象设计。着力提高市民素质。当前要通过各级学校系统进行城市文明教育;推广全民说普通话,评选“精神文明十佳人物”;树立黄冈革命老区市民热情好客的文明形象。3.公关服务活动设计。公关活动是塑造和推介红色文化形象的重要途径,可使游客进一步了解旅游地的革命历史文化,这是塑造旅游形象和推广旅游形象的重要途径。 (三)红色文化视觉形象设计(VI) 1.红色文化标志性景观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当突出名人、名山、名镇、名园、名校、名区的特点,强调一些地标性的景观;特别注意景区灯饰亮化工程,注重绿地系统建设。 2.红色专线道路网络结构。城区内,应更新现有旅游交通工具(旅游车、船等),可开通都市观光车,注重旅游接待单位与车站的有效衔接,建立旅游车站和旅游码头。目前,市政府全面推进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建设进程,一期路基工程基本完工。与此同时,发挥各方积极性,大力改善景区公路交通条件。 3.红色形象空间布局及设计。包括第一印象区、最后印象区、光环效应区和地标区。第一印象区,指旅游者进入黄冈时最先接触到的地域,包括城区出入口、汽车站、火车站等地段,其设计应突出红色主题,注重创意的独特性。光环效应区,包括黄冈的主要街区、广场及主要景区,如烈士陵园、名人故居、革命历史博物馆等,是全区形象塑造的重点地域。地标区,指逐渐成为黄冈形象特征标志的区域,与第一印象区有着同等的地位,如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李先念故居纪念馆、天堂寨等地段。 4.红色文化形象标识的传播。红色文化标识设计有利于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建设,旅游形象标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黄冈可以通过自己的红色文化标志,并通过多层次的传播使红色文化形象标志形成集中的冲击效应。通过红色文化纪念品、城市旅游车辆外型设计、旅游广告、图册、互联网的建设等方式进行红色文化主题宣传。 三、红色文化品牌管理机构及推广组织形式 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必须进行红色文化的长期规划,依法对红色文化文物设施予以保护和红色文化开发。有必要成立红色文化品牌文化视觉形象设计研究机构,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研究,力争专项开发研究资金,并下发指导性文件要求各个红色景区的支持和配合。研究机构可以设置在高校,致力于开展全市红色文化品牌文化视觉形象设计及红色文化商品的设计、开发、生产、营销等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黄冈市人民政府.黄冈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纲要[R].黄冈政府网,2007-09-27. [2]杨安宁.红色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以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为例[J].市场论坛,2006(10). [3]符远.标志与VI设计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12-18. 作者单位:鄂东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轩蕾)

研究红色文化论文摘要

【摘 要】赣南红色旅游文化是赣南红色旅游开发的基础,而科学的分析评价是开发的前提。文章从赣南红色旅游文化的政治、教育、经济、文化等价值对赣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分析,深入挖掘研究其内在价值和开发价值,并在此基础上从校企合作、资源整合、设施完善等角度提出了开发赣南红色文化资源策略。 【关键词】赣南红色旅游文化 开发 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3-0011-02 2004年,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开始红遍中国,对资源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显示出广阔的开发前景。赣南是共和国的摇篮,是中国红色文化的源头之一、我国红色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所在地、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为中国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源泉、奠定了基础、丰富了内涵。因此,科学地分析评价赣南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开发利用红色旅游文化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赣南红色旅游文化的价值体现 1.政治导向价值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际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因此开展红色旅游,是党中央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重大战略部署中的一项重要举措。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根本特征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进一步升华为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以崇高的爱国主义、坚定的政治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革命的英雄主义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支柱的观念体系,赣南红色旅游景点的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折射出革命先辈的、革命的、科学的人生观。这必然对培育青年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人生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增强党性价值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我党正因为具有先进性才能战胜国民党,最终成为执政党。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是我们治党治国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丢不得,丢了要吃大亏。赣南是苏区精神成长的地方,又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发源地。苏维埃运动孕育的伟大苏区精神和干部好作风是赣南红色文化资源的精髓。“坚定信念,求真务实,执政为民,艰苦奉献,廉洁奉公,争创第一”的苏区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的深化和发展,又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先河和源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苏区干部所践行的“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关心群众,执政为民;模范带头,争创一流”的好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弘扬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经济价值 在“十一五”期间,赣南红色旅游经济在赣南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等特色旅游的产业链中,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得到飞速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十一五”时期,赣南先后有9家单位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瑞金被评为“江西省旅游强县”、兴国“六园”(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园、官田中央兵工厂纪念园、毛泽东农村调查纪念园、名人公园、烈士陵园、将军园)、石城九寨温泉、龙南武当山、大余牡丹亭等景区开发建设有了新进展等,赣南旅游休闲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迈出了新步伐。这些红色旅游景点的开发、发展同时也带动了老区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业兴、百业兴”的良好局面。尤其与旅游业相关联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更是可以极大地拓宽老区人民的就业渠道,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如瑞金、兴国等革命老区在红色旅游的助推之下,不仅宣传、打响了品牌特色,还拉动了当地服务业、餐饮业、食品业的供需,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一些昔日的农民通过第三产业,收入越来越多,日子越来越红火。据统计,2010年,旅游总收入亿元人民币,“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其中,国内旅游收入亿元人民币,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分别为和,国内旅游收入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增长17~18%的目标。不仅于此,这种旅游搭台、经济唱戏的旅游方式还成为革命老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纽带。近年来,除了当地的民营企业投资红色旅游市场,一些外商也纷纷参与红色景点的开发与建设,为革命老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促进了老区经济的持续增长。 4.文化传播价值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内涵的旅游,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需求;没有文化的旅游同时也是没有竞争力的旅游,不能把景区打造成富有魅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赣南红色旅游文化资源蕴含着深厚、独特的苏区精神、苏区干部好作风、民族及地域文化,承载着革命理想、信念、指导思想、革命道德和愿望等。“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笔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红色旅游产品之所以唱响市场,首先是因为它具有厚重的历史内涵和人文价值。”红色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集中体现,是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为此,借助有此内涵的红色旅游文化,把当地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与深厚的民族及地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增强红色旅游的文化底蕴,对提高人民的文化修养、传承革命老区的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赣南红色旅游文化的研究与开发 赣南红色旅游文化虽然得到大力的开发、发展,但囿于诸多原因,赣南红色文化旅游建设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不够;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对红色文化及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构成、地位、作用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经济欠发达和投入不足;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和系统开发不足等,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1.加强旅游区域协作 赣南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优势,区域优势明显,加强与邻近区域的协作,对各方都有利。在开发中,赣南要按照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客源互动、互利互惠的原则,立足赣南,面向“长三角”、“闽南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实现区内区外的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服务等各方面的协调与沟通;要打破体制束缚,加强与省内外旅游公司等商业机构的合作和沟通,实现区内区外旅游资源开发的大联动、大发展,最终构建无障碍旅游区,延伸旅游市场,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实现旅游市场的和谐互助。 2.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精神、内涵,充实红色旅游的内容 红色旅游主要以红色文化的内在精神、内涵为依托。为此,要千方百计地挖掘具有时代意义的红色文化内涵,开发“延伸性”的红色文化产品,以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如:成立中国长征精神研究会、苏区精神研究会。成立全国性的研究会,深入挖掘、提炼其内涵,推动红色文化的内涵式发展;认真研究和总结苏区建设、五次反“围剿”中十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深入探讨中央苏区建设、反“围剿”实践的内涵和现实意义;丰富和发展红色文化陈列,多渠道开发红色艺术展演、红色旅游产品、高科技形式展览等;设立专项基金,制作反映苏区精神、五次反“围剿”等的影视剧,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体加强对红色文化的整体宣传力度,把赣州红色文化、苏区精神推向大众、推向当代、推向世界。 3.提高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马克思曾说:“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能鼓舞、推动别人前进的人。”讲解员或导游员是红色精神的传播者,通过其讲解,不仅能与观众产生互动,更能辐射更多精神层面的信息。为此,导游员或讲解员必须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道德观。我们还应组织红色旅游人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红色旅游从业人员在讲解时一定要保证红色景点的真实性、客观性,认真了解历史、史料,同时在讲解时注意授课技巧的应用,针对不同群体的游客采用不同的讲解方式,并充分利用道具、各种高科技的载体等来形象、生动地诠释红色旅游文化,使游客更好地理解红色旅游文化的精神内涵。 4.依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大红色旅游文化的宣传、推广 众所周知,红色资源是青年大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一种极其珍贵的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高校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有效平台和重要载体。为此,充分利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来大力宣传、推广红色旅游文化能取得双赢的效果。如:和就近“红色资源”所在地共建“红色资源”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大学生到红色旅游景点接受教育,增强受教育主体的参与感受力,使革命传统教育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使“红色资源”真正开发成为对青年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堂,成为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成为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不断创新其形式,制作更多更好的适合青年特点的电视、广播节目和电影产品,创作编辑出版更多更好的小说、歌曲、报刊、图书和电子出版物等,努力构建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独具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体系,营造红色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创新红色文化育人的机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着力构建“红色资源”网络学习平台等。通过网络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用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红色文化”抵制、替代那些宣扬色情暴力的腐朽没落的“黄色文化”,这也是“红色资源”开发与时俱进的一种创新。 5.提高认识国家红色,增加投入,改善红色旅游区的综合设施、环境 加大对红色旅游景点的设施配套投入,改善红色旅游景点的环境、卫生;对免费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金缺口,在合理核算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补贴。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应克服“等、靠、要”的心理,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筹集社会资金。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功能,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红色文化产品和红色文化品牌。 6.加大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整合 对内要整合瑞金、于都、宁都、兴国、会昌、寻乌等县市的红色文化资源,对外要对接井冈山、韶山的红色文化资源,对接闽西长汀、宁化、归流、清化、龙岩等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及红军长征途经省市的红色文化资源;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开展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保护和开发,同时将整个赣南红色之旅连缀成片,全部规划进入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采取“分红”的方法解决其间的独立财政收入问题;确立“全局一盘棋”的观念,综合把握政治、经济和文化,有效地结合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等民族文化,把红色文化发展规划同整个赣州的发展规划统一起来;结合赣南的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生态文化、绿色文化等特色优势,以红色文化为轴,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传统文化资源的综合优势,走出一条“红色绿色古色”的新型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92 [2]凌步机.论苏区精神[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6(6) [3]兴国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序言》 [4]赣州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11〕24号[EB/OL].赣州市人民政府,2011 [5]王忠武、李捷、戴木才.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推动红色旅游大潮[N].人民日报,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2):155 〔责任编辑:李锦雯〕

本期关键词是  红色基因  : 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和引领未来。瑞金、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无一例外因为“红色”而书写了历史。“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红色基因”孕育了永放光芒的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坚持梦想、勇往直前。面对敌对势力的阻挠诋毁,面对自然灾害的汹涌来袭,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用勤劳和智慧、用坚定与执着,写下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故事”。 本期分别从经济、新闻传播、行政、文化、教育学等多个领域,遴选代表性选题若干篇。让大家通过大家、名家的选题,对 “红色基因” 这一选题方向有明确的了解,供自己开展学术研究作参考。| 1 | 【 经济 】 传承红色基因谱写金融事业新篇章 摘要: <正>总书记强调,"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石家庄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诞生地和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地,红色基因与生俱来,它流淌在每一位央行人的血液里,它承载使命,星火燎原,为经济金融事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1]贺同宝.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党委[J].传承红色基因谱写金融事业新篇章,中国金融. 2021,(Z1):71-73 | 2 | 【 新闻传播学 】 感官延伸与再现真实: 智能时代红色基因传播的场景建构 摘要: 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是在人类长期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在高度技术化的智能信息时代,人对意义的建构和追求并没有随着感官的延伸而降低,反而对未来充满了想象和期待。在媒介与技术延伸人的身体或心灵的语境中,红色基因传播的场景建构成为我们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然,也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时代呼唤。  [2]周子渊.九江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J].感官延伸与再现真实:智能时代红色基因传播的场景建构,中国编辑. 2021,(05):28-33 | 3 | 【出版】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新华精神: 新华书店历史沿革与未来展望 摘要: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百年间,我国出版发行事业不断壮大成长,新华书店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宣传党的思想理论、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依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百年社会变革的四个历史时期,系统梳理和分析了新华书店发展四大历程及其特征、成绩与影响,提炼出新华精神内核,即"不畏艰难宣传真理的爱国精神、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敢破敢立谋求变革的奋斗精神、勇于进取转型升级的创新精神",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趋势与要求,探讨新华书店进一步高质量发展路径。 [3]张美娟等.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J].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新华精神:新华书店历史沿革与未来展望,出版发行研究. 2021,(07):8 | 4 | 【行政学】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科: 红色基因,服务地方 摘要: <正>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红色基因已深深融入大工血脉。面向新时代,大工牢记教育报国初心,以红色基因激发自觉,勇担"四个服务"使命,扎根东北大地,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学校综合竞争力正在稳步提升。根植于大工特有的精神根基和文化底蕴,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秉持"人文精神、国际视野、本土关照、问题导向"的发展理念,汇聚了一批优秀的跨学科专业人才,奉献出一批交叉学科研究成果,逐步成为东北地区公共管理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4]刘毅[J].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红色基因,服务地方,中国行政管理. 2021,(08):1 | 5 | 【戏剧影视】 中国主流电影红色叙事考察 摘要: 在中国电影的发展格局中,以红色经典为主题的中国主流电影,已经成为在国内电影市场占据主要地位的电影形态,承担着建构中国电影精神图景的重要历史使命。中国融入全球化体系的道路成为不断生产全球视域下中国故事的过程,电影作为文艺话语同样不可缺席,这就要求故事议题要彰显中国在国际舞台中的地位以及话语的相关资源。选好电影的叙事视角无疑是讲好中国故事、实践跨文化沟通愿景的前提,也势必成为国家对外文化传播的核心议题。新时期的中国主流电影不仅需要将受众带回到历史场景,见证中国的历史变迁,同时还继续承载着民族记忆,要在电影文本中讲述那些能够激发受众更深层次情感共鸣的故事。要深度思考如何通过红色记忆、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显性文艺文本,参与建构较为完整的中国电影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以期实现跨文化间的良好互动、交流与沟通。  [5]闫德亮、李娟.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J].中国主流电影红色叙事考察,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53(05):72-77 | 6 | 【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承红色基因的叙事化路径 摘要: 艺术化地运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丰富红色资源,提升资政育人的实效性,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内容。运用故事、歌曲、影视以及情景表演等直观形式和手段来叙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有助于弘扬中国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叙事化传承红色基因应坚持叙事性与导向性相统一,坚持各种红色素材与各门思政课程有机融合,坚持多元叙事主体与多种叙事方式相结合。 [6]蒋福明、唐晶.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J].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承红色基因的叙事化路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1,(08):127-130 | 7 | 【文化】 红色文化的基因延续与守正创新 摘要: 红色资源是我们感受、传承、发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发挥红色文化鼓舞人、激励人、启迪人的作用,要充分挖掘、深入阐释、活化利用好红色资源,让人们真正"有心学""有法学"。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传播红色文化,不仅要永葆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为民本色、精神底色,也要重视民间力量和社会力量,引导其参与红色资源保护,让红色传统在历史中生成,在时代中延续;在守正中创新,在变革中发展。 [7]徐斌.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研究中心[J].红色文化的基因延续与守正创新,人民论坛. 2020,(14):133-135 | 8 | 【档案学】 红色档案资源时代价值及开发利用研究 ——以闽西老区为例 摘要: 红色档案资源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见证,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积淀着中国革命的宝贵经验。闽西老区是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土地革命的开始地之一,也是毛泽东思想发祥地之一,这里红色档案资源丰富。文章以闽西老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文史资料,梳理闽西红色档案资源及时代价值,分析其利用现状,探究加强闽西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以期更好地发挥红色档案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8]方丽真.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J].红色档案资源时代价值及开发利用研究——以闽西老区为例,北京档案. 2021,(06):37-40

一、概念自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形成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共同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内容红色物质文化:主要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中留存下来的文献、场地、机构、设备、设施等,以及之后人们对这些物态文化的保护和修缮,包括报刊、标语、遗迹、遗物、人物塑像、墓葬、纪念地、纪念馆(堂)、纪念碑(塔)等。红色制度文化:主要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所确立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一系列规范体系和制度准则,包括创建、推行、保护红色物质文化和红色精神文化的各种规章、制度、政策、法规等规范。红色精神文化:主要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政治信仰、理论体系、先进思想、价值取向、道德传统、精神谱系等,通过理论著作、文学、艺术、戏剧、歌曲、音频、视频等形式表现出来。 三、特征(一)民族性指红色文化是一种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改造后形成的文化。(二)科学性指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文化。(三)先进性指红色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并具有引领时代发展的功能。(四)人民性指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化,并且这种文化具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特点。(五)政治性指红色文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六)开放性指红色文化具有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特点。

家乡红色文化研究论文

朋友,你可知道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悠久的文化历史。翻开史书中华文化灿烂的历史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为祖国而自豪。当你沉浸在“情人节”的玫瑰花香中的时候,你可想过,牛郎织女正在一路奔波,在“七夕”时,即将相会在鹊桥之上? 朋友,当你头戴红色圣诞帽,挤在小教堂里不亦乐乎的时候,你可记得,重阳那天携着双亲登高远望遍插茱萸时的一幕一幕? 朋友,当你操着满口的洋话庆祝“洋节”的时候,你可想到。其实你更应该陪伴自己的长辈倾听民族古乐的动人之音? 朋友,在西方洋节的冲击下,你是否还记得自己的肤色就是大地的颜色,是否还记得自己的血液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 让我们放下手中的杯盏,关掉轰鸣的音响,坐在阳台前的月光下静静地思考吧! 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是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彼此渗透的社会。闭关自守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只有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才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传统的文化为何要丢弃?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长廊中。已沉淀了为世人所惊叹的无数瑰宝 ――文字、礼仪、节日等,它们如同天山上奔腾的清流,如同森林间孕育的珍宝,灿烂夺目,博大精深。 中国的节日文化就是一曲唱不尽的民曲,品不够的香茗。新春佳节,寄意于合家团圆;清明节,着意缅怀故者,抚慰亡灵;中秋之夜,明月高悬,清辉洒遍人间,亲人故友共婵娟;端午之晨,龙舟竞发,唱尽胸中豪情,祭奠古人之忠烈,继往开来。可以说,每一个佳节都承载着动人的历史故事,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欢度传统佳节,即是浸足于清泉,沐臂于月光。只觉古代贤德佳人在耳边吟唱;享受民族风俗,即是置身于大海,浴心于波涛。顿感今朝人生美满幸福无比。简言之,佳节既是感受瑰丽多彩的文化魅力的途径,又是联系血脉骨肉之情的纽带。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必是民族的自豪和民族的心结。两河流域滋养了犹太人的虔诚,赋予他们圣诞之庆:长江黄河孕育了华夏儿女的勤劳善良以及对故乡的眷恋。共度传统节日,就是把心结紧紧系牢,让精神久久传承。即使漂泊异乡,身处险境,也能勇于奋起,重返故里。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古曲声声,曾让西方震动;中秋赏月,七夕庙会,曾让世人感怀。所以,我们要坚守共同的财富,担起肩上的责任:将中国节日的神韵代代相传! 亲爱的朋友,当你流连于洋节的霓虹灯里时。可别忘了,你更应该重返故里,坚守故里,因为那里有你自己的一缕节日的阳光……呵,中华文化光辉灿烂的历史,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江西是一片神奇的红色土地。在这块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等等。这一个个红色经典的称号与地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已化作一颗颗与日月同辉的星辰,在红色中国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中,奏响雄浑激越的华彩乐章。江西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从安源工人运动到秋收起义,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开创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到红军长征,从赣南三年游击战争到上饶集中营茅家岭,一系列重大革命活动都发生在江西。特别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江西成为全国最为重要的革命中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著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宁冈、永新、莲花3县和吉安、安福、遂川与湖南酃县的一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包括弋阳、横峰、贵溪、德兴、余江、万年、上饶、铅山等县,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有21县(包括江西的瑞金、安远、信丰、广昌、石城、黎川、宁都、兴国、于都、会昌、寻乌等11县),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此成立,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据统计,1955年至I965年、被授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西籍将帅人物共325位,占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总数的20%。据统计,全省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25万余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六分之一。无名烈士更难以计数。江西人民前赴后继,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和极其光荣、伟大的牺牲。江西是毛泽东革命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在毛泽东伟大的一生中,江西是他足迹所到最多的一个地方。从萍乡安源到井冈山,从新余罗坊到吉安东固,从广昌、宁都到瑞金、兴国、于都,从庐山到南昌,足迹几乎遍布全江西。许多地方他还不止一次到过,他曾十次赴萍乡,建国后二次上庐山。1921年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后不到五个月,毛泽东就来到了江西。在萍乡的安源煤矿,他下矿井,办夜校,访贫问苦,宜传马列主义真理。次年,毛泽东再次来到安源,与李立三、刘少奇一起,发动和组织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从此掀开了中国工人运动史的光辉一页,1927年月,大革命失败,到处腥风血雨,全国被白色恐怖所笼罩。在这危难时刻,毛泽东奔走于湘赣边界,组织和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他走铜鼓,下修水,跑萍乡,率领千人的秋收起义部队,沿着罗霄山脉,经莲花、永新、宁冈,于1927年的10月把红旗插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缔造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战略。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照耀了中国革命,点燃了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的希望。大井的故居、茨坪的田野、茅坪的八角楼……井冈山的名字永远是与毛泽东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1929年初开始,毛泽东把井冈山的革命烽火燃向赣南闽西的辽阔大地,在更大范围内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红色风暴。他率领红军“横扫千军如卷席”,战东固,打吉安;他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分地真忙”;他在兴国、寻乌等地进行农村调查,写出了指导中国革命的不朽篇章。在那火热的岁月里,毛泽东儿乎走遍了赣南的山山水水。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38岁的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他率领中央苏区的军民,一次又一次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地共产党人的革命斗志。中华苏维埃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是中国的希望。这期间,毛泽东曾受到“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挤和打击,但他仍以大局为重,依靠军民,坚持斗争。瑞金沙洲坝的红井,是他永远与江西人民心连心的见证。1934年11月18日傍晚,他跨过于都贡江上的浮桥,和主力红军一起,开始了万里长征,从此北上抗日,一别江西多年,但正是在江西这块红上地上,毛泽东的革命军事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发展。毛泽东在江西的的革命实践,是真理的求索,是不懈的奋斗,他的伟大足迹正如他的诗篇所云“无限风光在险峰”。红色的江西,犹如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搏物馆,赣鄱大地,革命旧址、故居及纪念建筑物数量多、分布广,其中,井冈山革命旧址群、瑞金革命命旧址群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两处革命旧址。截止2005年7月,江西共有9个由中宣部命名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0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68个县、市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个革命纪念馆分布于全省各地。全省登记在册的革命旧居旧址有1500多处,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达4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9处共40个点。属省级重点义物保护单位的有76处。江西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因拥有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中国“红色摇篮”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始发地、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诞生地等众多中国革命之最,江西发展红色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做强做大红色旅游产业,江西于2001年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提出了“弘扬井冈精神,兴我美好江西”的总体目标。在全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上,将按“一个龙头、四个基点、两个集散中心、六条精品线路”来布局,即以井冈山为龙头,以南昌、瑞金、萍乡、上L饶为基点,以南昌、赣州为集散中心,以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等六条精品线路为骨架(即:1、中国红色旅游概念线路“上海-嘉兴-南昌-井冈山-瑞金-长汀-高州-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2、江西红色文化旅游金牌线路“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3、赣湘红色义化旅游精品线路“南昌或井冈山-萍乡-韶山-长沙”;4、赣闽粤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赣州-瑞金-长汀-龙岩-梅州-广州”;5、赣浙沪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南昌-龙虎山-上饶-三清山-杭州-嘉兴-上海”;6、赣鄂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武汉-黄冈-九江(庐山)-共青城-南昌-井冈山”)。同时,打造一批成熟的红色旅游产品,如红色文化研习游、革命摇篮体验游、红色故都寻访游、长征之路觅踪游、人民军队寻根游、工人运动探源游、秋收起义访习游等。并重点加强包括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秋收起义纪念地、井冈山革命纪念地、中央苏区政府根据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方志敏纪念馆、永新三湾改编旧址等八大景区建设。“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江西是井冈山精神的发祥地,江西人民对于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具有自己特殊的使命。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就为革命老区人民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1965年7月他重上井冈山时又谆谆教导我们:“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邓小平对江西这片红土地有着浓厚的情谊,他于1972年深秋来到井冈山,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当发扬。”改革开放一开始,他就郑重向全党提出恢复遭到“文化大革命”严重歪曲和破坏的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并要求“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文明的主要支柱”。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又题写了“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和强调发扬井冈山的革命传统,1989年10月来江西视察时,挥笔题写了“继承和发扬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并精辟地指出“中国革命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江西是中国“红色旅游”的故乡。在国内,江西最先建立红色旅游区,最先提出红色旅游口号,最先举办“心连心”《红色之旅》节目。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2000年江西就开始打“红色旅游”牌;2001年建党80周年时正式提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口号;2004年10月20日起程,行程一万多公里的“2004中国红色之旅万里行”活动,成为我省旅游发展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国家旅游局领导评价说:“这不但是亲身实践和宣传推广红色旅游的一个创举,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壮举。”红色,正成为江西旅游的主色调;红色旅游,正在被打造成江西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热线!2004年,江西“红色旅游”大步向前,全省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达1350余万人次,红色旅游总收入77亿元,占全省按待国内游客总数、旅游总收入的近三分之一,红色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2004年,革命圣地井冈山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增长;红都瑞金市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增长;而上饶集中营名胜区接待人数则同比增长60%以上。2005年2月21日,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13家单位联合公布了《全国红色旅游条精品线路录》和《全国红色经典景区名录》。在全国红色旅游30条精品线路和123个经典景区名录中,江西“四线五景”榜上有名。四条精品线路分别是:1、南昌-吉安-井冈山线;2、赣州-瑞金-于都-会昌-长汀-上杭-古田线;3、井冈山-永新-茶陵-株洲线;4、黄山-婺源-上饶-弋阳-武夷山线。在全国红色旅游123个经典景区名录中,江西占5个,即:1、南昌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2、萍乡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3、井冈山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4、赣州市、吉安市、抚州市中央苏区政府根据地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5、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目前,中央正在大力建设的全国爱国注意教育基地的三个“一号工程”中,江西的井冈山就位列其中(另外两个为韶山、延安)。在红色旅游的交通条件方面,江西近年来有了很大改观,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开辟了更多的国际航线,井冈山军用机场改扩建为旅游机场,现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航线;经过瑞金的赣龙铁路已通车,吉井铁路也正在抓紧建设中;高速公路建设更是突飞猛进,三年增加1000公里,全省高速公路达1500多公里,使井冈山、南昌、瑞金、萍乡、上饶等红色旅游景区都有高速公路相通。发展红色旅游是“瞻仰一次圣地、净化一次灵魂”的政治工程;是“挖掘一种内涵、铸就一种精神”的文化工程;是“开发一方红,致富一方人民”的经济工程;是“三位一体”、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从党中央、国务院到江西省委、省政府,对红色旅游都十分工视。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加快发展红色旅游做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4年12月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同月,《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也出台实施。2004年10月21日,由江西省旅游局和大江网联合评选的江西“十大红色旅游景点”出炉。这十大红色景点分别是:井冈山黄洋界综合景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安源景区、瑞金叶坪综合景区、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永新三湾改编旧址、万载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旧址、于都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旧址、秋收起义修水策源地、景德镇新四军改编旧址。

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要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的文化呈现,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壮大于改革开放时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需要深入研究、大力建设。当前,红色文化建设中的一些现象值得警惕。一是虚无化。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一些人以“重新评价”为名,诋毁、嘲弄中国革命历史,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及其伟大成就,认为红色文化已经过时甚至否定红色文化。二是娱乐化。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把红色文化作为商业促销的噱头,以娱乐化心态戏说红色文化,以消费主义对待红色文化,消解权威、颠覆传统、解构英雄,造成红色文化传播的庸俗化,损害了红色文化的崇高感和神圣性。三是形式化。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把建设红色文化当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只重形式、不重内涵,实际上是抽空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纠正红色文化建设中的这些偏颇,需要深刻认识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真正发挥红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以红色文化培养文化自信。近代历史上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导致许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自信,这种文化自卑心理影响至今。实际上,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就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理论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文化新形态,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艰难历程。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建设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都是红色文化的精髓,彰显了人类优秀的精神、理念和情怀,是表征一个伟大时代及其精神的丰碑。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

  • 索引序列
  • 红色文化遗址建设研究论文
  • 红色遗址保护研究论文
  • 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的研究论文
  • 研究红色文化论文摘要
  • 家乡红色文化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