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失语症的毕业论文

失语症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失语症的毕业论文

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地位的确立,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提出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新要求。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却是长期延袭传统的以语言知识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没有给予文化教学、文化学习以足够的重视,严重影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致使学了多年英语的学生不知如何用英语进行交流,更谈不上进行跨文化交际。为了真实再现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现状,摸清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其根源,以便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采取策略,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研究综合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应用语言文化学等理论的研究成果,以跨文化交际能力三分模式为统领理论框架,采取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阐述了语言、文化与交际三位一体的关系,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跨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跨文化教学才能得以实现。研究针对作者从教多年的黑龙江科技大学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采取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的形式,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调查了解、深入剖析跨文化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问卷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学生文化学习与运用情况不够理想,存在着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很低。影响学生英语文化知识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学生对于文化的定义和认识、学生对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观点和看法、英语课堂教学与学生文化信息来源情况、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精力分配情况,其中学生对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观点和看法对学生英语文化知识学习的影响最大。影响教师跨文化教学情况的主要因素有:教师对跨文化交际知识学习的态度、教师对跨文化教学内容的认识、跨文化教学方法的选择、教材中文化内容的含量、文化教学时间的分配、学生对文化学习的兴趣或态度,其中跨文化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师跨文化教学情况的影响最大。研究通过对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发现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在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师自身跨文化综合素养、教师对跨文化教学的认识与教学实践、教材文化内容呈现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对文化学习看法模糊,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两个层面对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教学理念模糊、教学目标不明确、文化内容欠缺失衡、教学环境不足、应试教育影响以及中西文化差异、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影响等是引发问题存在的的根本原因。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构建了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内容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体系明确阐述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必须处理好本土文化与英语文化、英语功用性与人文性、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系列有效策略帮助学生树立语言、文化平等观,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影响,树立跨文化自觉意识,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从而解决跨文化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本研究打破了以往为数不多,又以零落、散乱为内容特点的跨文化教学实证研究的格局,调查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可针对性。研究选取的学校是众多中国高校的一个缩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中国高校跨文化外语教学状况。研究结果是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的有益尝试和必要补充,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可为跨文化外语教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践基础和理论参考。[1] 贾冠杰. 中国英语再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3(03)[2] 吴小丽.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 发展. 2013(02)[3] 陈俊. “中国英语”教学本土化现状及途径研究[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2(06)[4] 贺子夜.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及跨文化交际深层障碍解析[J]. 科技信息. 2011(11)[5] 王克非. 外语教育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J]. 外语界. 2011(01)[6] 王东霞. 跨文化语言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大连大学学报. 2010(04)[7] 彭世勇.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与困境[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8] 李华,李政. 基于因子分析法评价期刊的学术影响力[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10(02)[9] 贾磊磊. 跨文化交流中的理解误差[J]. 学术探索. 2010(01)[10] 梁玉玲. 外语教师多元文化意识浅析[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9(03)

ok ,俺棒吧。

关键字:急诊护士压力护士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呵护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对于急诊护士而言,院前急救工作社会性强,急救活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跨出了纯粹的医学领域,除了专业技术,对护士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作性质紧张,设计疾病多样复杂,现场急救环境差,干扰因素多,人力物力有限,急救护理工作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需要护理队伍的相对稳定。随着急诊医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缘于特定的工作性质和强度,护士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往往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从而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际关系敏感化、躯体化、焦虑、敌对。1压力源分析居于第一位的当是工作量太大,倒班多、工作量饱和。夜班使人体生物钟紊乱,长期熬夜,缺乏休息和睡眠,造成人体生理机能失调,及易发生疲劳,对人的神经行为影响也是很严重的。随着护龄的延长,许多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也随之增多,但工作时间越长,越担心出现差错事故;在指导护生时害怕出现问题而产生心理压力。来自护理管理者、医生及同事的不理解;护士的深造机会少,福利待遇及社会地位不高,使护士的自身价值与现实发生矛盾。2应对方式给予人力资源的倾斜,适当增加科内护士人员编制,减轻其工作负担;同时改善工作环境,必要时采取人员轮换制度,缓解工作压力。护士长应做好护士的宏观调配,合理排班。在工作中尽力以“人本原则”为基础,做好“以人为本”的管理,护士是“关怀者”,同时也是“被关怀者”。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心理素质及心理耐受力。护士应学会从容面对压力,积极采取放松技巧,给自己创造一个轻松的工作氛围,有利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研究【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是人类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脑血管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系统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现讨论如下。【关键词】脑出血护理1临床资料我院内科2004年1月~2005年8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40~83岁。入院时意识障碍5例,神志清楚38例,失语5例,口齿不清18例,其余20例语言无障碍。4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偏瘫。2护理一般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整洁、安静。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运。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如意识障碍加深,血压升高、脑搏缓慢、呼吸深慢而不规则、中枢性高热提示继续出血;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轻度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加速、血压和体温上升考虑脑病前驱症状;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病形成;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眼球固定,提示桥脑出血。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重症脑出血禁食72h可放置胃管,给予低脂高蛋白流质及一定的水,无吞咽障碍者可给予低脂高蛋白流质饮食。遵医嘱合理安排使用脱水剂,保持静脉通畅,严禁外溢,脱水剂应快速给药,其余静脉给药应控制滴速,以防颅内增高。预防并发症的护理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保持患者头偏向一侧,病情稳定后定时翻身拍背,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的内容物,痰液黏稠不易吸出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泌尿系统的预防及护理对于尿失禁、尿潴留的患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保持导尿管通畅,每4h放尿1次,每日更换一次性尿袋,每日消毒尿道口和会阴,保持导尿管的通畅,观察尿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必要时做尿培养。7~14天后逐渐定时夹管,指导练习排尿的随意性动作,训练其膀胱功能。便秘的预防及护理神志清醒者嘱其多吃粗纤维食物、蔬菜、水果,保证每日2000ml的饮水量,保证3天排便1次。便秘可给予结肠环形按摩或使用缓泻剂,必要时灌肠。同时每次便后用水洗净肛门周围。褥疮的预防及护理保持患者平卧体位,睡气垫床,在身体空隙处垫软枕,床铺要保持柔软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患者要每2~3h翻身1次,协助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脱、拉、推的动作,以防擦破皮肤。对身体受压发红部位定时给予温水热敷按摩或50%酒精按摩,有破损者局部涂以抗生素。红外线照射每日2次。中枢性高热的预防及护理当脑出血患者体温波动在40℃左右,即为中枢性高热。临床护理中,要及时用50%酒精或温水在前额、头顶或颈部、腋下、腹股沟、腋窝等体表大血管处反复多次擦洗,或将冰袋放置在这些部位,也可遵医嘱用药,但降温前后要注意生命的变化并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口腔炎的护理对病情轻微者可饭后睡前刷牙;有活动性义齿者应取下保养洁净,昏迷及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张口呼吸者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口腔,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和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昏迷及吞咽困难者24h可留置鼻饲流管,鼻饲流质饮食。当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者应立即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血压的变化,预防出血性体克。同时应禁食,仅有少量柏油样便者,可进流质食物,并查血型及备血。必要时口服去甲肾上腺素,并及时补充血容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配合医生做相应治疗。功能锻炼急性期以预防为主(1)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取仰卧位时,瘫痪侧上肢垫高超过肩部,肘略弯曲,腕和手指轻度伸展,手握纱布卷,膝下放一小枕,腿外侧放沙袋以防腿外展、外旋;足底放置足板以防足下垂和外翻;随翻身变动体位为半仰卧位、侧卧位和半俯卧位。(2)被动体位:按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被动运动,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对肘、指、踝关节活动要特别注意,因这些部位易发生强直,应多做运动。每次每个关节每个方向活动5~6下,每天3~5次。(3)按摩患侧肢体给予轻柔而有节奏的按摩使其放松,伸肌则按摩与揉捏相结合,并按摩胸大肌,减轻其痉挛性收缩,以免妨碍肩关节运动,每天2次,每次15~20min。恢复期以增强患肢的活动为主对患肢进行坐、立、行的训练及各种日常训练。当患者能自行翻身后,将训练体位改为坐位,健手扶床,两腿下垂,增加脊柱和髋关节肌肉、韧带功能和坐位平衡能力。站立训练:先行辅助站立练习,后行床边站立练习,坚持循序渐进,防止肢体萎缩。行走训练:在患者站稳10~15min而无疲劳时,即可开始步行锻炼。日常生活训练对患者进行包括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室外活动等训练,帮助患者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的突然发病及其后遗症,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急性期表现出焦虑、无能为力等心理问题,患者由健康变为瘫痪,这一变故使患者感到悲痛欲绝,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部分患者由脑出血所致性格怪异,使家人难以接受。针对患者各种情绪反应可采用交谈笔记、手势辨认,充分了解其需求,告诉患者功能障碍经过积极锻炼是可以恢复的,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出院指导脑出血患者病程长,大部分患者往往没有完全康复就出院。护理人员就要教会其家属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如休息的环境要通风、透光、安静,地面不宜过滑、不能独居、心情开朗乐观,生活有规律;饮食宜低脂、高蛋白、富含纤维素;加强肢体或语言训练;家属要鼓励和督促患者服药,控制血压,以防复发。3护理体会脑出血作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神经系统常见病,造成的后遗症有肢体瘫痪、失语、心理障碍等。以上43例患者经过我科医生的积极治疗,护士的系统护理,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患者肢体肌力、语言功能、大小便功能及心理状态均有明显好转。有32例患者生活能自理,8例患者能重返工作岗位,3例患者需协助生活,无一例伴有并发症而出院。疾病的愈合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只能取得一定的疗效,而系统的护理往往对疾病的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和疾病的康复有较理

浅析早醒失眠症的研究进展论文

可能是生物钟紊乱,如同刚到美国的人一样,晚上精神,白天无神。这可能是长期熬夜造成的,有一法不妨一试:10--11点加强运动,使身体疲劳,可加快睡眠。一段时间后逐渐提前运动和入睡时间,直到正常。另建议到医院检查甲状腺是否正常,因甲亢也有类似现象。

因为人的睡眠是8个小时啊! 自然睡好了就会醒的早啦!!有的也有可能是自己早睡早起的习惯啦!嘿嘿

早醒失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早醒失眠是可以慢慢调整过来的

很多人都被早醒型失眠给困扰着,经常是很早就睡了, 比如10点前就睡了,但到了1-2点钟又突然醒了,醒了之后就再也睡不着了,然后直到天亮 。如果长期早醒,不仅影响第二天的工作还比较伤身体,还会增加抑郁症的概率。

早醒型失眠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精神原因导致早醒:

在你睡前如果出现精神 异常的兴奋、恐惧、焦虑、紧张、烦闷 等都可能引起你的早醒。如果经常早醒就需要警惕自己是否患有抑郁症了。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如果你经常容易早醒,要小心自己得抑郁症》

(2)外部环境原因导致早醒

外部环境有很多,比如: 工作压力太大 或者学习压力过大,就会出现情绪波动。 睡眠环境改变 ,比如去陌生地方睡觉总睡不安稳。 窗外有噪音、光线、空气的污染 。

(3)不良习惯原因导致早醒

晚上吃饭吃得太饱,又没出去散散步消化一下,躺床就睡,这种坏习惯可能会导致早醒。

睡前喝茶喝咖啡等饮料 也是不好的习惯,同样会导致早醒。

不注重自己的生物钟,经常颠倒时间不规律的睡觉。

平时不注重锻炼和运动,以及饮食不注意(比如节食减肥),会引起人体气血不足,睡觉后就容易出现早醒的现象。

(4)身体器官原因导致早醒

身体如果有疾病,或者脏腑功能受损或者紊乱都会造成早醒。

早醒型失眠是可以调整过来的,只要自己能坚持和愿意尝试就行 。经常早醒常常是抑郁症的一个信息需要及时处理。 如果你真想做出一些改变那就按照下面的方法来吧。

(1)每天早晨多吃一个苹果,中午多吃两个鸡蛋和鱼类(吃饱就行),晚上9点喝一杯牛奶,或者泡一杯枸杞菊花茶。

(2)每天抽出20分钟的时间去跑一下步,2-3公里一般20分钟的样子。这个强度不算大,慢跑就行。重要的是坚持,连续跑7天你会发生身体出现巨大的变化。

(3)白天不喝奶茶、不喝咖啡、不喝功能型饮料、不过量饮酒。

(4)晚上8点30开始就放下手机,建议关机然后丢抽屉里面去。(避免蓝光照射影响睡眠)

(5)睡前做15分钟左右的瑜伽或者是冥想练习,来放空一天的思绪,避免睡觉时胡思乱想和精神兴奋。

(6)完成第五步后就开始泡一个热水脚(可以买点艾叶泡脚)。或者去洗澡!

(7)打开窗户保持睡眠环境空气充足。

(8)10点开始关灯上床入睡,尽量在左右睡着,然后凌晨赶上深度睡眠的车,进行高质量的睡眠。

(9)以上步骤坚持2周,而且不要打乱自己生物钟(比如今天9点睡,明天12点睡眠,后天1点睡)。你会发现有所变化。

注意事项: 外部因素有时候很讨厌,比如蚊子咬人(可以电蚊香)、屋外吵闹(做隔音措施)。这些都需要注意和防范。

病情分析:很多人晚上很早就入睡,但是凌晨早早就习惯性醒来并且很难再入睡,躺在床上大脑开始飞快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早醒性失眠症的症状表现!指导意见:无论属于哪一种失眠症都需要及早的治疗,专家介绍早醒性失眠症的治疗方法:1、了减少“早醒”焦虑,醒来时不要躺在床上,最好起床放松一下,比如喝一杯果汁或牛奶。越是躺在床上“努力睡”,反而越清醒。2、类失眠者应当设定一个固定的时间起床,并坚持一周。比如,按每晚7个小时睡眠计算,要想早上5点起床,就应该在晚上10点睡觉。之后逐步调整睡眠时间,让醒来的时间逐渐推迟,从而达到调准生物钟的作用。以上是早醒性失眠症的治疗方法,有早醒性失眠症症状的患者一定要按照以上方法改善睡眠!

抗抑郁症的毕业论文

抑郁症人如何走出阴影 ------浅谈心灵感冒据临床分析统计:我国抑郁症人已达3000万人,重度超过1600万人。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继心血管病后,跃居全球第二大疾病。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曼称它是“心灵感冒”。年龄从8/9岁到80/90岁都有。也没有什么身份、性别、职业、贫富……的差别。抑郁症者一般有下面一些表现:性格脆弱、思想封闭、情绪低沉、郁闷不乐、孤独无助、少言寡语、空虚自卑、任性固执、目光呆滞、思维迟钝、动作缓慢、情绪反常、恐惧多疑、悲伤厌世、惊异胆怯、焦躁不安、心烦厌学、记忆减退、暴躁愤怒……等等多种情况。除了注意饮食、中西医药物治疗以外,侧重谈谈心理疗法。现代人很多都感到迷茫、空虚、无奈、孤独、苦累……心理空荡荡的,好像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前后维谷、左右为难,活又活不起,死又死不起。苦苦地寻找人生的出路与答案。人生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人生最痛苦的是没有认识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方向和人生的使命;找不到真理,一生都在迷茫、空虚、痛苦之中慢慢煎熬;生命的肉体还在,但心已经死亡!!!这是人生最最最伤心、最最最悲痛、最最最痛苦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其中一部分人直到人生的终点都在迷茫、空虚、无助之中,真是悲凉、悲伤、悲哀啊!很多人都在问:这是为什么?如果你真想知道,今天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这是由于人们心理负面的因素造成的。哪些是心理负面能量呢?它包括:自私、仇恨、吝啬、愚痴、骄傲、虚假、邪气、丑恶、迷惑、污染、贪婪、恐惧、自卑、胆怯、消极、悲观、冲动、无情、不满、嫉妒、执着、小气、自持、讨厌--------产生的心理结果是:矛盾、对立、对头、敌意、敌人---------这些心理负面的能量给人带来消极、忧郁、悲伤和病态的严重后果,这也正是人生黑暗、抑郁、悲伤、痛苦、疾病、贫穷的总根源。负能量如果占据了自己身心的主导地位,它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操控着人们的思维、意念和行为,让人们陷入痛苦的深渊,乃至于不能自拔。真正的解脱绝不是心灵在痛苦的深渊里每天都在受到煎熬。而是在生命的过程中明白人生的道理,这才是真正的心灵解脱。那么怎么才能从痛苦的深渊里走出来呢?唯一的方法是增加自己的正能量来消除负能量。哪些是心理正面能量呢?它包括:利人、大爱、给予、明理、谦虚、诚信、正义、善良、觉醒、纯洁、廉洁、无畏、自信、勇敢、积极、乐观、平和、感恩、知足、宽容、理解、大度、自省、喜欢--------产生的心理效果是:和睦、亲和、友情、亲情、亲人---------这些心理正面的能量给人带来积极、快乐、幸福和健康的良性效果,这也正是人生光明、快乐、喜悦、幸福、健康、富贵的总根源。世界著名心理学基地——哈佛大学校长德里克•博克提到:很多人认为,财富越多就越幸福,但研究显示,这基本上是不正确的。哈佛还有一句口头禅:“给予比接受更快乐。”心理学家认为:愤恨的情况下,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以及控制能力明显下降。甚至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博爱、宽容是快乐幸福的大门;憎恨、记仇是痛苦烦恼的种子!哈佛大学有一句广为流传的格言:“忙完秋收忙秋种,学习,学习,再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一生学不完。以爱心立本,以正直立世。(参阅《哈佛心理学大全》人生不但要有钢铁的坚硬,更需要棉花的弹性和水的柔性。“上善若水任方圆”就是说人世宇宙间最高级的最好的对待一切事物的方法像水一样:处在一种既有形又无形的状态。水是什么形状、什么态度、什么心理?“上善若水任方圆”就是讲的这个人生道理。其实人生的负面能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受到了日益严重的不断污染造成的。这些污染主要来自于:遗传因素、家人影响、社会干扰、自己言行。只要找到了病根,也就有了解决的妙方。这就需要加强抵抗干扰、预防污染的免疫力,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不断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理想的人格魅力有那些要素呢?1 、提高素质、完善人格;2 、博览群书、储备知识;3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4 、举止文明、礼貌待人;5 、尊重他人、不说脏话;6 、胸怀宽阔、海纳百川;7 、知足感恩、理解他人;8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9 、诚实守信、立人之本;10、不惧挫折、百折不挠;11、不计前嫌、宽容待人;12、乐观向上、笑对人生;13、闻过则喜、自知之明;14、接受批评、虚心纳谏;15、赞美他人、不存嫉妒;16、科学理财、节约有度;17、平和心态、自我调控;18、自立自爱、自尊自强;19、刚柔相济、惠外秀中;20、知书达理、是非分明;21、乐于奉献、不求回报。快乐是一天,忧愁也一天。一个瓶子可以装蜂蜜,也可以装毒药。一个人的心灵可以装失望,也可以装希望。人的心里装什么?都由自己选择!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如果你能举一反三,人生就会海阔天空。在这个世界上,最脆弱的是心理;最强大的也是心理。其实,每个人都是上天创造的精品,都有无限的光明和极大地宝藏,都有最珍贵的价值和展示人生精彩的舞台!自信和信仰是心灵里的阳光;自信和信仰能唤起沉睡的生命;自信和信仰是人生起死回生的良药!当我们在没有骨气,活到极致痛苦的时候;当我们备受打击,濒临生命边缘的时候,或许因为这个信心,使我们大的磨难瞬间解除了;因为这个信心,使濒临死亡边缘的我们,生命又得以支撑下去;因为这个信心,使我们能用最坚强的心面对生命中一切的苦!我就是不怕苦,我就是要好好活着!一个人只有学会自我欣赏,看到自己的有点和阳光的一面,才能自我解脱。心病还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什么叫做明白的人?道理明白、思维通达,你就没有烦恼,遇到烦恼的事物很容易解决,成为这样的人,多好啊!什么是人生?曲曲折折是人生;痛苦快乐是人生;酸甜苦辣是人生。谁都改变不了的现实;谁也改变不了的自然规律,与其逃避还不如面对。这个世界并不缺少快乐,而是缺少发现快乐。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人生是艺术的再现,艺术是人生的升华!人生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人生是色彩斑斓的生命!人生绝不是欲生不能,欲死不得,而是活生生的如生龙活虎般的生活!迷茫已经来了,光明还会远吗?空虚已经经历,充实就在眼前!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奋起、勇往直前的那一天。(福楼拜)请朋友和我一起高喊:我最坚强、我最勇敢、我最自信、我顶天立地、我能战胜一切障碍!我真心希望天下每一个人都能打开自我封闭已久的心灵之窗,让灿烂的阳光照进来,享受幸福之中的烦恼;痛苦之中的快乐,享受人生的美丽多彩。让我们像一只英勇无敌的海燕,迎着暴风雨飞翔着歌唱;歌唱着飞翔!经受过严寒的考验才能享受到美丽的春天;经历了暴风雨才能欣赏到绚烂的彩虹!世界因你而精彩;乾坤有你才辉煌!朋友,请记住:看破红尘数万年,地狱天堂九重天。抛弃烦恼快乐到,改变人生一念间。心念一变,每一天都是新的起点,每一天都是新的开端!乐向红尘乾坤大,笑对人生天地宽!我愿化作一阵阵春风,吹拂你的心灵,为您带来温情和大爱;我愿化作一朵朵莲花,在您心池开放,为您带来快乐和吉祥;我愿化作一缕缕阳光照亮你的心灵,为您带来光明和辉煌!

心理咨询师毕业论文

心理咨询师主要是帮助人们分析、缓解心理问题的,以下是我整理的心理咨询师毕业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一名男初中生求助者的咨询案例的实践,结合咨询过程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运用系统脱敏及认知行为疗法对求助者的焦虑症状进行了治疗并取得了成功说明了系统脱敏及认知疗法相关技术的使用和效果评估问题。

一、一般资料

魏某,男,初中二年级学生。身高米,五官端正,身体健康。父母为大学教师,家庭和睦。小学学习成绩优秀,但小学升学考试时由于突然发高烧受影响而未能进入重点中学。父母对其要求一直比较严格,对他这次考试失利批评较多。此后每逢考试必紧张、焦虑、不安,总觉得自己又要考不好了。尤其近半年,就一直被笼罩在一种紧张学习的氛围中,时常感到心烦意乱,学习成绩也时好时坏。常常想到中考问题,感觉更加强烈,心跳的剧烈程度比以前强很多,思维不太受控制,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在每次模拟考试的前几天就开始坐立不安;经常做有关考试的梦,并且梦见成绩不理想。常会设想:如果这次考试成绩又不好怎么办。临近考试时胃部不舒服,想上厕所的次数也比平时多;当听到开考的铃声时,心跳马上加速。考试时,如果监考老师来回走动或注视自己,便无法答题;常常发现考试时自己的手指或双腿在发抖;考试时经常会看错题目。为此感到很痛苦,希望能在中考前克服这个问题。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魏某说:"考试前我会非常紧张,前几天就会连续失眠,。睡不着觉,考试时经常因为太紧张而不能认真审题。并且考试时心跳得厉害,头很痛。计算马虎看错题等毛病也出来了。我非常着急,每次都在学习方法上找原因,找来找去问题还是存在。"

三、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1、心理咨询师观察印象:求助者面色苍白,身体瘦弱,讲话时双腿不停抖动,双手紧握,多数时候低头,声音小而略微颤抖,有时抬起头,双眉紧皱,表情痛苦。

2、父母主诉:近一个时期,孩子吃饭不多,与父母老师很少交流,朋友交往也较以前少了,只是一个人在房间里学习。不愿提到考试,一提到就显得有些烦躁了。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内向,情绪低落,为学习和考试而焦虑,为自己的前途焦虑,为达不到父母的期望焦虑,生理机制紊乱,身体虚弱。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试结果和躯体疾病史,精神病家族史以及典型心理与异常的表现排除了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性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

诊断: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是非病理性的情绪反应属于心理问题范畴,是由考试引发的焦虑状态。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求助者心理活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稳定,且引起求助者问题的原因是小学升学考失利这一现实刺激,其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未达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故属于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问题主要表现:

1、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存在认知偏差。

2、生理机制紊乱,如生物钟紊乱、食少、身体虚弱等。

3、在社会因素中父母缺乏教育引导孩子的正确观念及方式,在学校中缺少朋友,缺少教师对他的学习方式,考试方法的`指导。

五、咨询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①学会自我放松的方法。②减少考试焦虑程度。③保证正常的饮食、睡眠,改善身体虚弱状况。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①改变求助者的升学观,从侧面影响父母的升学观。②改变求助者在学习方法、方式上的不良认知。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①阿伦·贝克的认知疗法: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对于考试的焦虑。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的认知评价能力,个性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在一般情况下由考试产生适当的焦虑是正常的。但过度的焦虑并且出现了较严重的情绪、生理、行为反应,这就是有心理问题了。贝克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概念: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及规则。所谓共同感受就是指人们用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工具,实际上就是知觉和思维的过程。如果人们不能正确使用这一工具,对外界信息不能做出适当的解释与评价,就会造成认知歪曲,从而导致错误观念并最终引起不适应的行为。当人们错误的判断、推理和思维形成自动化的反应即"自动化思维"时,思维过程中一些错误观念形成固定习惯并被保存下来,使个体自身对这些错误的认知观念不能加以反省和批评。贝克还认为个体在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则。但如果个体不顾客观条件过分按规则行事也会使其行为不能与现实环境相协调,从而导致情绪困扰和不适应的行为。贝克认为,改变功能失调的情绪和行为的最直接方式就是修改不正确的及功能失调的思维。咨询师教给求助者如何通过一种评价过程来确认这些歪曲的和功能失调的认知,教给求助者识别观察和监督自己的想法与假设,尤其是那些消极的自动想法。

②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源于对动物的试验性神经症的研究。20世纪40年代末,精神病学家沃尔普在实验室中电击小铁笼中的猫,多次实验之后,只要看见那只铁笼即使不受电击,猫都会出现明显的植物神经反应。他将这只猫禁食几天,然后送回放着鲜鱼的铁笼。虽然猫极度饥饿却不肯吃鱼。沃尔普认为这是猫对实验环境产生了泛化的防御性条件反射的缘故,即产生了实验性神经症。而后沃尔普给猫喂食并将其由远即近渐渐接近实验室。猫能进食起初并不十分自然,但不久便适应了。最后猫回到铁笼也能平静生活了。沃尔普认为这是交互抑制的作用。猫进食后得到一种满足和快意,这种满足和快意可以抑制焦虑紧张反应。对于人类来说,肌肉松弛技术就有对抗焦虑的作用。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原理是: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2、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⑴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①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②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①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②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③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④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⑤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①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分规定;

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③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⑵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①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②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③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①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②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③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①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②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③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④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

咨询收费:每次100元人民币

心理测验收费:《症状自评量表SCL-90》60元

《焦虑自评量表SAS》50元

七、咨询过程

咨询大致分为三阶段

(一)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二)心理帮助阶段;

(三)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一)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第一次咨询20**年12月10日

目的:

①了解基本情况(包括人口学资料)

②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③确定主要问题

④探寻求助者的改变意愿

⑤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

①会谈法

②心理测验

过程:

①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②与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及改变意愿。

③求助者做韦氏成人智力测验,焦虑自评测验(SAS),抑郁自评测验(SDS)。

④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结合初步印象给予初步分析,

⑤布置作业:让求助者回家后,回忆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对他影响较大的人或事。

(二)心理帮助阶段

第二次咨询20**年12月17日

目的:

①加深咨询关系

②评定主观焦虑程度

③学会放松训练

方法:行为治疗(系统脱敏疗法),认知治疗(认知矫正)。

过程:

①反馈上次咨询的作业,认为小学升学考试失利及之后父母的批评指责态度可能是造成他心理压力过大的原因。

②通过简单说明,让求助者学会衡量自己的焦虑程度,并尽可能给出一个相对恰当的评分。评分通常以五分制为度量单位。0分、1分、2分、3分、4分、5分焦虑依次递增,0分是安宁平静;5分则表示极度焦虑不适。

③放松训练

让求助者坐靠在沙发上,全身各部都处于舒适的位置,由咨询师口述指导语,此方法可让求助者在咨询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并掌握要领,之后可回家自行练习。

④布置作业。

回家后做放松训练,争取达到全身完全放松,并运用自如。

第三次咨询20**年12月24日

目的:

①学会准确的找到引起不适行为的原因,即在什么刺激下求助者会出现紧张焦虑和不适行为。

②设计焦虑等级表。

③寻找错误认知

方法:

行为治疗(系统脱敏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认知矫正)

过程:

①反馈咨询作业:对上次咨询作业检查,求助者对于主要的放松要领掌握的很好,只是放松程度没有达到最佳状态。

②设计焦虑等级表:

把使求助者考试焦虑、紧张的因素全部罗列出来,并相互比较,根据它们的影响大小分成若干等级,通常将刺激项目分为5个等级,1等引起焦虑程度低,5等引起焦虑程度最高。

③启发求助者寻找自身有哪些不良认知,或受到哪些错误认知的影响。

④布置咨询作业。

a、求助者继续复习放松训练。

b、求助者闭目回忆各种引起焦虑的刺激画面,深刻体会并给出恰当的评估。

c、继续寻找是否还有其它不良认知在影响自己。

第四次咨询20**年12月31日

目的:

①巩固咨询效果

②实施现实系统脱敏

③调控焦虑情绪

方法:

谈话法、行为疗法(现实系统脱敏);认知疗法

①反馈上次咨询作业。

②肯定其学习能力,对求助者的进步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表扬,增加其自信心。

③实施现实系统脱敏

a先进行放松训练

b咨询师在咨询室按焦虑等级表上的刺激事件模拟考试前,考试中的情境,逐级的进行,现实脱敏训练的练习方法和过程与想象脱敏类似。

c当求助者通过每一个级别的训练时,都要给予表扬,增强自信心。

④布置作业:

a回家继续巩固以前的咨询与训练成果。

b在学校里与老师和同学模拟或参与考试情境,巩固现实脱敏练习。

c父母继续理解与正面支持求助者,经常沟通,而且还要与老师和同学保持沟通交往。

(三)结束与巩固阶段

第五次咨询20**年1月7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结束咨询

方法:谈话法

过程:

①反馈上次咨询作业,并评价作业完成情况。

②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继续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③基本结束咨询,加强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自我放松的方法在学习、生活中要应用自如。

④进一步改善父母与儿子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加强与同学老师的交往,得到老师的指导与同学的理解、支持。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身的评价

"我不再像以前那惧怕考试了,虽然也有些紧张,但我知道这点紧张是正常的。""爸爸妈妈现在也能理解我了,我心里的压力自然少了许多,放松练习已经熟练掌握,以后遇到情绪紧张也可派上用场了"。

2、咨询后心理测验结果:SAS测验结果:总粗分33,

SDS测验结果:总粗分27,

测验表明:求助者的焦虑程度显著减轻,由症状引发的抑郁水平也大大下降,二者都恢复到了临界值以下的的正常水平,由此认定咨询效果显著可靠。

3、咨询师评估:两个月后,通过电话回访,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目标:考试焦虑程度大大降低,自我放松技术能在生活中应用自如,保证了各项生理指标正常,端正了不良认知(即错误的升学观和学习策略),提高了学习适应水平,学习有一定的提高。

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毕业论文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健康是个体素质的核心体现,随着社会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逐渐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止是高校,越来越多的中小学也开设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然而,在教育实践中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仍然不被重视特殊教育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仍十分薄弱。大多数特殊儿童由于生理上的缺陷,适应学校和社会、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将会受损,而这同时也会导致心理发展上的异常。因此,特别要注意特殊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状况。

对特殊儿童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特殊儿童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着差异的各类儿童,包括发展上低于和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也包括有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狭义的特殊儿童专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JL童,包括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多重残疾等。本文对特殊儿童是从广义的视角来定义的,因为不论是超常还是低能的儿童,又或者是边缘行为问题的儿童,艺术都能在他们的人生发展及行为矫正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目的是探讨当下特殊儿童心理咨询的现状,以及艺术在特殊儿童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一、特殊儿童心理咨询现状

(一)对特殊儿童的定义

特殊儿童心理咨询是为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的一种专业服务,它依据专业理论,运用系统的干预方法和技术,致力于帮助儿童解决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与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在特殊教育的综合服务系统之中,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多个学科共同服务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与医学的临床治疗、学校的教育教学、身体机能的康复训练等并列,是一种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干预手段。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在对特殊儿童提供服务的多学科合作的团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特殊学校以及普通学校中从事融合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具备基本的心理治疗专业素质和技能。

(二)特殊儿童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除了生理缺陷的特殊儿童,许多特殊儿童是在言语、行为、情绪等方面有异常,比如自闭症、多动症、选择性缄默症、阅读障碍、学习障碍等等。心理问题的发生与各类障碍或者残疾联系紧密,由于特殊儿童本身的特殊性,在自我意识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与周围人的差异之后,容易产生自卑情绪。身心的缺陷使得特殊儿童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加之周围群体不能给予适当的关注,家长的溺爱、教师的忽视以及同学的排斥都可能滋生焦虑敌对、多动易怒、敏感多疑、失眠梦魇及一些躯体化症状。而这些情绪心理困扰又会进一步加剧环境的'不利程度,由此导致身心不健康的恶心循环。

在过去,人们对于特殊儿童普遍采取的是同情或是排斥的态度。除了一部分被忽视的特殊儿童,人们对特殊儿童的介入和教育方式主要是针对特殊障碍技能的矫正训练很少考虑到特殊儿童的心理需求。随着社会对心理问题的日益重视,针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与发展的专业化服务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就要求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及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工作者创造性地探索和实践符合特殊儿童心理特点的干预方法和工作模式。

(三)特殊儿童心理治疗的对象和范围

从广义上来讲,所有具有特殊需求的儿童都是特殊教育的合适对象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生理残疾儿童,还包括各类需要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的儿童。在美国,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的儿童人数占总人口的10%~15%,而英国大概有18%~20%的中小学在校生具有特殊教育需要。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提出了 “20/20”的特殊教育对象观:在儿童人群总体的两端各有20%的人群需要特别的关注。

处于低端的20%属于有明显障碍的人群,处于高端的20%属能力超长的天才类型。整齐划一的教育教学安排不能适应高低端两类人群的需求。因此,特殊教育与个性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全纳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许多特殊儿童包括残疾或有一定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仍然是在普通学校就读。全纳教育的初衷是正常的生活学习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有促进作用,提倡以平常心来对待特殊孩子。这本身非常值得提倡,然而,当前许多普通学校的师生对特殊儿童缺乏接受和包容的能力。当前我国许多中小学仍然非常看重升学率和教学秩序,特殊儿童的异常行为表现显然对学校教育工作者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例如多动症和自闭症的儿童常常会缺乏自制力,制造一些混乱影响教学秩序。如何恰当地处理这些问题是全纳学校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思考的。相对于国内一些学校将自闭儿童排斥在校外,致使孩子自杀的事件,台湾在全纳教育方面的实践值得借鉴。

截止到2010年,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只有1000多所,相比于将近900万的特殊儿童群体,显然远远不能满足其要求。然而,当前我国特殊教育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许多特殊儿童,尤其是贫困、偏远地区的特殊儿童基本上未享受特殊教育及特殊心理服务。特殊教育机构集中在城市地区,且规模、师资、和人学名额都非常有限。现有特殊教育机构也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一些特殊教育机构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资源较为充足,但人学限制非常多,名额有限。另一些民间特殊教育机构,入学限制少,但缴纳费多、家长负担重,资源和师资也相对薄弱。

(四)心理治疗领域的特殊儿童问题

特殊儿童的心理咨询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它面临许多非常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同时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特殊儿童群体具有各种各样的严重障碍和缺陷,会给咨询过程带来艰巨的挑战。这些缺陷包括:意识和自我意识水平低下,自我调控能力有缺陷(如脑损伤和功能发育不全的残疾儿童);语言和交流能力的缺失;概念思维能力缺陷,社会生活常识缺乏;物质与社会环境的隔离和封闭,以及可供选择的环境资源有局限。

除了缺陷,特殊儿童群体往往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和可以利用的功能,需要咨询师予以特别关注,并仔细发掘,作为心理健康和发展的资源,妥善加以利用,扬长避短。可以加以利用的特殊儿童的优势包括:形象直观功能突出,可以有效补偿他们的功能缺陷;感受一运动功能相对完整特殊儿童完成感受运动形式的任务,远远好于文字、逻辑、数字等形式的任务;想象力丰富,幻想现实不分;对于重要他人和生态环境的依赖,可利用人际关系的影响力来开展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工作。

艺术治疗具有非语言的沟通特征,能广泛地应用于众多对象,也包括各类特殊人群。艺术治疗中的安全气氛,能使被治疗者降低心理防卫程度,发泄个人不良情绪并能被社会接受。h艺术治疗所体现的创造性表达原则特别适用于特殊儿童的心理干预。在艺术之中,特殊儿童情感的身体性和艺术性表达可以得到充分重视和鼓励。充分利用特殊儿童的幻想、身体动作、艺术和象征性游戏,可以促进儿童去探索意义、表达和交流。象征性的意义表达是孩子体现自己人生意义的必然要求。儿童的梦和幻想、自发的游戏、天真的故事、涂鸦式的艺术作品等都是心理健康成长必要的基本素材,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二、艺术治疗

(一)艺术治疗的定义

艺术治疗(Art thempy)是指通过表达性艺术来进行心理诊断与治疗,包括使用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摄影、电影、书法、戏剧、诗词等多种艺术形式。美国艺术治疗学会(AATA)的对艺术治疗定义是:“艺术疗法融合了人的发展、视觉艺术(绘画、雕塑和其它艺术形式)以及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模式下的创造过程等领域”,“相信自我表达,帮助人们解决矛盾和问题、发展人际沟通技巧、调整行为、减轻压力、提高自尊和自我意识、获得洞察力”。

人类艺术最早起源于史前岩洞壁画,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论述过音乐的“净化”功能,即音乐的心理治疗功能。而艺术成为一种治疗方式发端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并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得到确立。20世纪30年代,美国精神病医生南姆伯格明确提出了 “艺术治疗” (Art therapy)这一概念,在其推动下,艺术治疗在美国逐渐发展并迅速延伸到其他发达国家。以Jung和Freud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发起的精神分析运动在艺术治疗的发展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今,艺术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生理疾病、心理障碍的治疗中、我国艺术治疗的应用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工作者逐渐认识到了艺术的疗愈作用,在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艺术作为一种治疗方式也开始被广为接受。

(二)艺术治疗在特殊儿童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在特殊儿童教育和心理咨询领域,欧美等国家巳将艺术应用于残障、器质性疾病以及有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儿童治疗中,学校、社区和医院均设有艺术治疗室。艺术治疗已成为特殊儿童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和教育方式,它能帮助特殊儿童增强自信与自尊,使其与教师和正常儿童建立更融洽的关系。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尚未形成体系,但仍然有一些值得关注的艺术治疗领域。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艺术治疗方式当属绘画疗法和音乐疗法。

1.绘画

绘画治疗,是以绘画活动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通过绘画让患者产生自由联想来稳定和调节情绪。绘画心理治疗是治疗师与作画者之间实现有效沟通与理解、且具有创造性的交流方式,“可以使之将内心压抑的情感能量释放出来,通过让被治疗者自主地表达自己的内心视像,能够反映出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并以此进行治疗使作画者恢复健康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目的。绘画心理治疗的实践证明绘画心理干预“不仅可以处理人们的情绪和心理创伤问题,而且可以使心理障碍患者的自我形象、自尊或自我概念、社交技能等得到提升,促进语言的发展与认知功能的改善” 研究表明,无论来访者绘画技巧如何,都可利用绘画方式来处理情绪冲突、心理创伤等问题。

因为人们对绘画的防卫意识较弱,在无意中就会把内心深层次的动机、情绪、焦虑、冲突、价值观和愿望等通过创作表现出来可以将早期记忆中被隐藏或被压抑的内容释放出来并且开始重建过去。

而且在绘画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从而为治疗师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更好地为患者分析和治疗。科学有效的美术教育能对聋哑儿童人际社会互动、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音乐

“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帮助者达到健康的目的”。“嗜乐治疗是一种集音乐学、心理学、医学为一身的综合治疗形式,其对治疗者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掌握心理治疗的知识和技术,还需掌握音乐理论与技能。

自1950年音乐治疗首次被认定为一个专门的治疗专业以来其治疗对象就在不断扩大人们逐渐认识到音乐在特殊儿童干预、治疗中的价值。目前音乐治疗已被逐步应用于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领域中。有研究通过音乐治疗智力障碍儿童进行社会行为、情绪情感、运动技能、沟通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干预。而在对听力障碍儿童进行治疗时,音乐治疗也发挥了独特的优势。通过节奏敲击、节律的互动以及击打鼓、钢片琴等容易为人感受并触摸的乐器治疗师帮助听障儿童进行有声与无声的触觉、听觉体验。_在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中,由于音乐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愉‘悦的体验,故音乐治疗师运用音乐聆听、音乐游戏等方法对其的自我意识、注意力集中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进行治疗。

刘东青应用音乐治疗对智障儿童情绪障碍进行了干预研究,结果发现在对以上五名不同类型的智障儿童进行音乐治疗训练后他们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实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被试在情绪、交往、动作协调和认知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情绪障碍改善最为显着。四宁夏通过实验探究了奥尔夫音乐治疗对唐氏综合征儿童工作记忆及注意力两方面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经过治疗唐氏综合征儿童在工作记忆、注意力稳定性、正向情绪和音乐感受力方面有显着改善。

3.沙盘

沙盘游戏治疗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多拉·卡尔夫(DoraKalff)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沙盘游戏是运用意象(积极想象)进行治疗的创造形式 “一种对身心生命能量的集中提炼”。其特点,是在医患关系和沙盘的“自由与保护的空间”中,把沙子、水和沙具运用于意象的创建。沙盘中所表现的系列意象,营造出沙盘游戏者心灵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持续性对话以及由此而激发的治愈过程和人格发展。从适于咨询的范围来看,沙盘疗法在情绪障碍、语言障碍、创伤后应激反应、自闭症、自然灾害创伤等广泛问题中都呈现出了一定的疗效。从适用的儿童群体来看,除正常儿童外,沙盘疗法也适用于特殊儿童的心理咨询中,肢体和视觉机能健全的特殊儿童也可以用手触沙、用眼睛自由选择玩具来创造沙盘。

在对情绪障碍儿童的治疗方面,沙盘游戏有显着效果。王萍和黄钢等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发现,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被试社会交往行为次数明显增加,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且交往质量有所提高,社交焦虑症状得以缓解,toi而且其低于同龄儿童的生活质量也有显着提升。

在语言障碍方面,沙盘游戏疗法也有功效。周惠君和王万清、徐洁和张日升分别对选择性缄默症的沙盘个案研究表明个案的选择性缄默症得到改善。还有研究者使用沙盘处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儿童,结果表明沙盘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来访者的各种内隐和外显问题行为。此外,研究者对沙盘疗法干预儿童早期创伤也有所探讨。陈晶对五名早期不安全依恋儿童的个案研究显示儿童沙盘作品由创伤主题逐渐转变为治愈主题,逐渐实现了个性化、人格趋向的整合。

4.其他

心理剧是由雅各?李维?莫雷诺(Jacob LevyMoreno)创立、发展起来的一种探索心理和社会问题的方法,以戏剧的方法探索“真实”的一门科学,处理的是人际关系及隐秘世界。“心理剧的根本目标是启发人的自发性和创造性”,“可以结合所有艺术形式——戏剧、音乐、美术、舞蹈”的一种独特的整体治疗方法。心理剧于团体的形式中展开。团体的带领者被称为导演,导演以各种暖身的方式选出愿意呈现自己内心生活事件的一位团体成员担任主角。主角从其他团体成员中,以心电感应(tele)的方式选扮演其生命中重要他人的成员担任辅角。强调以“行动”来经验生命而非谈论问题、内容的自发性与原创力、互动的关系。治疗范围涉及有心理问题的儿童、青少年、老人,也可以用于智障者、精神病患者和罪犯。

舞蹈是人类最早以肢体动作表现内心世界活动的艺术。美国舞蹈治疗协会(ADTA)把它定义为“一种在舞动过程以促进情感、智力、身体、个人和社会融合的心理疗法”。舞蹈疗法的心理学依据来自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及自我心理学的概念。舞蹈治疗师认为,生命体内部存在着能量的自然流动,心理冲突会影响并造成混乱的涌流,其外在表现便是适应不良性运动、姿势和呼吸。通过舞蹈,不仅可矫正人们的适应不良的运动姿势和呼吸,而且也可将潜藏的焦虑、悲哀、愤怒、抑郁等情绪安全地释放出来,使人们感受到自己对个人存在的控制能力。舞蹈心理治疗的范围涉及到各种形式的人格障碍与情感性心理疾病、智障者、退伍军人、灾区灾民等,目前的舞蹈治疗还被广泛应用于校园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潜能开发等。舞蹈治疗对神经性贪食症的疗效最为显着。

三、艺术治疗如何起作用

艺术作品的欣赏与创作不仅能帮助受情绪困扰者表达内心体验,发泄压抑的情绪,放松人的全身肌肉、而且能协助心理医生发觉个体潜意识当中的欲望及人格特质等帮助评估者更全面、更深人地了解被评估者的心理状态和能力水平。主题统觉测验(TAT)、房树人测验和罗夏墨迹测验便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以艺术为媒介的心理评估工具。

艺术治疗的形式多种多样,以上只是选择了当前儿童艺术式治疗常用的几种方式深人地做了介绍。此外还有舞蹈、心理剧、粘贴画、泥塑、剪纸、电影等多种形式,甚至是朗诵、演讲,凡是以艺术化的方式去表达的活动都能在广义上成为一种艺术治疗只要是艺术活动的参与者能够通过艺术化的形式去表达、去抒发、去创造,那么心灵的治愈效果自然会呈现。

参考文献

[1]赵均.重庆市特殊儿童心理健康与心理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

[2]朴永馨.特殊教育学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25-26.

[3]杨广学主编.特殊儿童的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李雪飞.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4:127-128.

[5]李梦吾.音乐教育对特殊儿童发展的作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1:257-258.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指自我封闭、不理会外界事物的一种状态。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治疗应尽早进行,对于他们的行为进行及时的矫正、反馈和强化,使他们逐渐表现正确的行为,融入群体中去。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自闭症儿童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实践探索》

[摘要]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属于一种全面发育障碍,既不同于精神障碍,也不同于智力障碍,但又与两者之间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比如具有攻击行为、刻板行为,还有3/4的自闭症儿童智商测试结果是弱智等。本文对自闭症进行了概念界定,分析了自闭症儿童的特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 自闭症 教育训练 实践探索

一、概念的界定

自闭症又叫阿斯伯格综合症,也称孤独症,是指自我封闭、不理会外界事物的种种状态。重度自团症儿童完全生活在自已的世界里,对外界视若无睹,听若未闻,难以与人沟通,群处、社交能力极差,情绪起伏不定,有些孩子还有自伤或伤人的行为。大部分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障问题,但约30%的孩子智力正常,其中10%的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过人的天赋,被称作“白痴学者”。

1943年,美国精神病医生利奥.凯纳(Leo Kenner)教授首先提出并确定了“自闭症”的概念。“自闭症”和“孤独症”同为英文Autism(源于希腊语“Auter”――自我)一词的译名。在精神病学中,该词意为“退缩与自我专注”;在描述“自闭症”突出特征时,该词意义“自我兴趣”。“自闭症”为台湾、香港、日本、新加坡、马来亚等国家与地区的使用词。“孤独症”为中国大陆地区医学界、特教界的使用词。“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身心发育障碍的疾病。1978年美国国立自闭症儿童及成人协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对自闭症提出定义为:“起病于30月前的行为综合症。其主要特征有:(1)发育秩序和速度紊乱;(2)对任何感觉刺激的反应异常;(3)言语、语言、认知和非语言的沟通障碍;(4)与人、事和物建立起合适关系的能力障碍。”这些定义为至今广泛应用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ICD-9)和它的临床修订版(ICD-9-Cm)以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DSM-3)诊断标准建立奠定了基础。

自闭症是一种婴幼儿发育障碍,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是一种严重情绪错乱的疾病。自闭症无种族、社会、宗教之分,与家庭收入、生活方式、教育程度无关。据统计,患病率大约为10~15人/万。从性别上看男孩明显多于女孩,国外文献报道男女约为26~57∶1。目前,估计在我国约有40万左右的自闭症患儿童。

二、自闭症儿童的特征

1.交往障碍

患儿自婴幼儿时期起就表现极度孤独,并且有拒绝与人进行交往的倾向,不会用目光注视、表情、姿势和手势与人交往,甚至与父母也缺乏情感交流。不会体察亲人的喜怒哀乐和痛苦,自己有痛苦、不适,也不会寻求别人的安抚和支持,有进他们对亲人的呼唤甚至也不产生反应,以致引起父母怀疑他们有听力问题。轻症者看起来并不强烈拒绝交往,但在与伙伴的活动中常充当被动角色,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缺乏社交――情绪的相互应答,不懂得如何建立友谊关系。

2.交流障碍

患儿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均有明显缺陷,沉默不语或很少使用语言。大约一半患者终生不语而倾向用手势或其它形式表达。有的即使会认、读、掌握大量的词汇,但常常不会在恰当的场合使用恰当的语言,而时常表现为不顾周围的情景或别人在说什么,自顾自地讲话,或不管别人的感受,重复地询问或重复地对人讲一样的话,问一样的问题,或模仿重复别人的话,语调平淡,缺乏节奏,与人交谈缺少应对、言语表达缺乏灵活性,不会用语调和语气的变化来适应交谈的气氛。患儿常表现代词的运用困难,谈话中常不使用代词或使用混乱,故常常不知所云

3.兴趣和活动的局限

重复与刻板的特征倾向于采用僵化刻板,墨守陈规的方式应付五花余门的日常活动。患儿喜欢保持周围环境和活动固定不变,如长时间地玩某种物品、玩具、吃某种食品、出门走同样的路线,听同样的音乐或同一本书,如要改变则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或拒绝。大多活动增多,常出现特殊的、重复的刻板动作,如来回踱步、蹦跳、旋转。

4.智力发育障碍

约3/4的患儿有智力发育落后,但它在一般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可能存在某方面较强的能力,通常以机械记忆能力强为多见。主要表现有,脑电图:自发脑电图异常率达10%~83%,大多表现为广泛异常,慢波增多,少数可见棘波或棘慢波,可能与患儿合并癫痫有关;脑影像学:头部CT可能异常所见,但常不一致,意见尚不肯定。头部核磁共振检查部分病例可见第4脑室扩大,大部分有小脑蚓部小叶发育不良,脑干明显变小。

三、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原则

自闭症属于一种全面发育障碍,既不同于精神障碍,也不同于智力障碍,但又与两者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比如具有攻击行为、刻板行为,还有3/4的自闭症儿童智商测试结果是弱智等。尽管如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他们与前两者等同对待,而是首先要看到他们是需要成长、需要爱、需要帮助的儿童。从全纳教育观出发,自闭症与正常儿童在发展需要上, 是相同的。正常儿童的身心特性在自闭症儿童身上也同样体现,只是方式和程度有别。基于此点,确定教学原则首先要兼顾共性,一般性的教学原则,比如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依然适用,并充实了新的意义。现仅就自闭症教育训练中一些有特性的原则做一简述。

1.身心机能协同发展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过程中既要注重提高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又要注重提高心理素质,培养良好个性,使两方面协调一致。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功能与注意力、语言、认识等多方面发展有关,对儿童进行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多种心理能力。自闭症儿童身体发育看似与正常无异,但实际上多伴有或轻或重的感知运动发育问题,如左右手不协调、手眼不协调、腕力差、触觉过敏、听觉超灵敏、肌力松懈、跳跃力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等,所以在训练中就要安排足量的运动训练、感知训练,以及语言训练、交往训练、认识训练等,交使这些内容有机结合协调起来。比如训练儿童左右手交替拍球,不单是为了发展他们大运动、精细运动及其协调性。

2.正向发展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过程中要着眼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按照规律去逐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并开发潜能,在促进发展的过程中有序地使缺陷得到补偿,而不是着重于各种怪异行为的去除却忽略了正常行为的建立。

在开始进行矫正训练时,我们常会遇到这样失败的例子,有的老师偏重于矫正儿童的某一刻板行为,而几个月下来发现自闭症儿童虽然不咬衣角了,却咬上了铅笔或手指,老师的精力投入很大,但收效甚微。相反,有的老师以正向发展为主,在教儿童各种新技能的同时来替代、清除不良行为。

比如,有一个自闭症儿童爱用手指玩吐沫,很不卫生,我就采取教儿童漱口刷牙、嚼口香糖等同样能产生泡沫感、磨擦感的正常行为来逐渐取代玩吐沫的行为,以新行为抵消不良的旧行为,结果很快儿童就掌握了刷牙技能,并且不再玩吐沫了。这个做法首先从满足儿童需要――口腔需触觉刺激并有泡沫感出发,按照正常发展顺序来选择一项可替代的活动,再通过培养新行为抵消旧行为的方式来达到训练目的。当然,这并不是否认行为矫正的重要性,有些对儿童身心伤害较大的,如自伤行为等,应及时采用矫正策略认识疗法加以改变。正向发展与专门矫正是不矛盾的,两者相互协调、促进。单一地矫正某个怪异行为而忽略对正当行为的培养是片面的,矫正只有在培养过程中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而矫正效果直接影响着培养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在教育训练中,必须摆对发展与矫正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

3.及时反馈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中对儿童的不同行为表现随时随地给予肯定或否定反馈并及时强化肯定行为,以增加其出现频率,防止不当行为因忽视或经错误肯定而增加。

自闭症儿童会在不经意间做出各种各样的行动,有对有错,但往往自己不知是否符合规则,而一些不当行为的养成常常是由于在儿童刚开始做时被忽视,等儿童常出现此行为才被老师重视,再想改掉为时已晚。比如弱智学生入学后反而怪动作增多了,学会了同班不少学生的不好的行为。这是由于自闭症儿童视觉记忆很强,很容易不自觉地模仿别人的动作,如果此时没有得到任何反馈,就等于是默许这种行为,很快这个儿童就习得了某个不良行为。

通过训练,我看到随时反馈、及时强化在自闭症训练中是十分重要的,特别在刚换一个新环境时要格外注意他的一举一动,及时制止一些不应有的动作或言语模仿。

4.优化反应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训练前先把内容加工提纯,开始只让他接受最优化的刺激,得到简单而正确的反应后再变换刺激,增加复杂性。有人形象地把提纯比喻成吃葡萄时挖籽去皮而只给儿童吃果肉。

由于外界事物十分复杂多变,它所带来的信息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是巨大而繁多的,有时是难以承受的,并且这些儿童又难以辨别何为正确的要接受的信息,所以就更要提练。有时教自闭症儿童说话,但外界十分嘈杂,或不时有人与训练者插话,这种环境极不利于自闭症儿童掌握正确用语。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也是一样,每一行为各个动作都要简练有序,中间不允许多余动作或拖延时间,否则诸如东张西望玩手或其他用具、敲击等多余动作就会“乘虚而入”。

5.个别指导先行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过程中优先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使训练双方能相互配合,在这个基础上使自闭儿童逐步融入小组或其他集体中。

自闭儿在新环境中很难适应集体氛围,有显著的沟通、社交和行为问题,若开始时未与训练者合作好,以后很难接受有效训练,在不适应的场合中也不能寻找别人帮助。因此个别训练、小团体协助是其走向大集体的一个过程环节,在训练中要优先考虑。当儿童能接受一定指令并对环境有所了解之后再进入小团体就容易了。

四、自闭症儿童训练的方法

1.游戏法

游戏可让自闭症儿童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可增进其语言的主动性,也能从中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孩子的游戏就是建立人际关系的第一步,他们在游戏中发展友谊,学习社会策略和增进社会能力。Lord(1984)以及Wing和Attwood(1987)研究指出自闭症对于社会沟通线索理解及表达存在困难,他们常常处于孤立状态或是徘徊在同伴团体中的边缘,可能会避免或抗拒别人社交性的邀请,被动的接受,很少或完全没有主动的社交,或者以其特有的方式接近同伴。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团体性游戏来提高自闭症儿童此项功能。我们经常会在游戏及小组课上设计一些互动的游戏项目,譬如“二人毛巾运球”让小朋友从游戏中学会与人合作,并与合作伙伴“分享”胜利的成果(如分吃一种食品)。同时,亦根据小朋友的能力设计一些戏剧性的游戏,如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在训练老师问过“老狼老狼几点了”之后,会让小朋友回答老师的问题,比如说小朋友会回答“三点了”,诸如此类还有音乐游戏“泼水歌”及“上学歌”等等,都可在游戏中增进儿童语言的主动性。

2.同步行动法

根据身体机能协同发展原则,要注重提高心理素质,培养良好个性。训练双方在训练过程中为了达到和谐、易沟通而同时进行某项技能训练或训练者做与自闭儿一样的活动,使自闭儿注意训练者的一言一行并自愿与训练者一起从事其他活动的一种方法。例如训练中自闭儿只顾一人玩球,不理睬训练者,这时训练者应主动寻找接近的机会,最好也是拿球来玩,并玩得比自闭儿要好,有时可把球滚、扔到自闭儿身边,看他是否注意球,若注意,说明可以进行接触,这时两人可一起玩一会儿球,然后再转入下一个训练项目,但要求步调一致。这种以球或其他自闭儿当前持有物为中介(或作训练诱导物)的方法在训练中十分常用,关键是选择好恰当时机。同时注意两者行动同步,不能片面强调让自闭儿服从训练者或一味顺从自闭儿童。

3.情境法

根据丰富环境原则,创设一定情境以提供适当的刺激,引起儿童注意并充分感知情境,然后进行角色练习,使其逐步学会目标情境下的内容。例如我们对酷爱音乐的自闭儿进行训练时,先给他提供一个熟悉的音乐情境,可放一段录音或唱个歌曲开头引起他注意,让他在此情境中演习某项技能,并给予一定的角色任务。完成后进行奖励,个别难执行的命令还可采取唱说结合的方式表达,以后逐渐取消音乐情境来让他完成角色任务或进行迁程训练,最终在无音乐情境中也能完成。

4.角色替代法

根据正向发展原则,在交往训练中,借助一定的中介人物(一般为儿童喜欢的物品,有时或是人)通过角色替代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交流。例如儿童比较喜欢小熊或恐龙等,教师可以木偶或玩偶或面具操纵的方式,通过让被训练者扮演小熊来进行交流,或者让自闭儿拿小熊玩偶,训练者对玩偶发布指令,实际是让自闭儿来执行。这种方法是利用儿童只对物品或某个人感兴趣,通过角色转换来实现对其他物或人都感兴趣,以便按指令行事。如果自闭儿只对玩偶等感兴趣而不执行下一步指令,玩偶要立即消失,只有把握好出现与消失的分寸才能发挥角色替代的作用。

5.感觉统合训练法

感觉统合失常乃是由于脑功能障碍,无法将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及肌肉关节动觉等五种基本感觉的刺激加以统合并适切反应。感觉统合训练法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以上几种感觉刺激的输入,并适当的控制,让自闭症儿童依靠内在驱策力引导自己的活动,自动形成顺应性的反应,藉此促成这些感觉的组合和统一。

由于自闭症儿童个体差异很大,就感知而言,有的听觉灵敏,有的视觉敏锐,有的触觉过敏,有的嗅觉敏感……运动功能等都千差万别,因此在训练中就要因人而异选择一些特殊的方法,比如视听动训练法、触觉脱敏法、听觉统合训练、精神统合、感觉统合训练法,以及矫枉过正、过度练习法、行为矫正中的消退法、强化法等等。只要教育工作者端正认识,以科学的态度和满腔的热情去对待这一需特殊帮助的“普通”群体,依据儿童的情况使用和创造合适的因人而异的训练方法,自闭症儿童走向社会的日子就不远了。

参考文献:

[1]全日本特殊教育研究联盟编,杨鸿儒译.自闭教育入门.台北:台湾大展出版公司,1999.

[2]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主办:孤独症儿童康复动态.1998,(2).

[3]朴永馨.特殊教育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4]肖非.特殊教育通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5]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6]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自闭症儿童教育论文

常规来说特殊教育应该是残疾、智力障碍、聋哑、盲人等弱势儿童吧。 但你难道是学特殊教育专业的吗? 这些领域你们有涉及到麽? 像自闭症,失语症,学业不良,成绩落后的就着重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吧。 那个你应该学过吧。 像如何和走进他们的世界、如何帮他们树立信心。再配以适当的学习方法什么的。 不知道你们怎么要求的,把详细的要求贴出来,或者你来确定个方向再帮你研究研究啊~

论文答辩通过后焦虑症会消失吗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作业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居民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人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据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到,焦虑障碍的患病率达到了。

由此可见,焦虑症和抑郁症已然成为影响居民心理健康的重要元凶。和抑郁症一样,焦虑症也是神经症的一种。

那什么是焦虑症呢?

2020年有一个词特别火,叫“流量焦虑”。那这里的焦虑跟焦虑症有没有关系呢?

“流量焦虑”是指眼下这个时代流量越来越贵,成交越来越不容易,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焦虑症。

焦虑症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发作,在临床上广泛性焦虑患者偏多。在表现形式上,这类患者经常会无缘无故(没有特定原因)地感受到紧张、害怕、担忧等,没有办法控制。到医院做各项检查,检查报告上多会显示没有病理性的疾病。

之前有粉比问我,“在驾照考试、论文答辩前,我也会感到紧张、焦虑,那这算不算焦虑症呢?”

不算!因为随着考试结束、答辩结束,我们的紧张、焦虑等情绪也会随着缓解或者消失。而真正的焦虑症,常常没有明确原因。

2018年,我曾经吃过一段时间的抗焦虑药物。那时,我刚刚转到媒体行业。最忙的时候,我负责三个公司的文案和活动策划,我经常要加班到十二点。有一天,我实在受不了了,就给领导打电话,问能不能再招一个人,或者找人帮我分担一些工作。

结果,这事被老板知道了,每次开会,我都会被当成反面教材。什么

“有些员工啊,就是矫情。做文化传媒的,谁还没有点压力啊。”

“如果你连这点压力也承受不了,那么不仅XX不适合你,YY、ZZ,AA都不适合你。”

终于在第九个星期后,我离职了。离职时,我的自信心已经严重受挫,我以为自己真的是能力不济,不适合做文案、策划。

然而,就是在那两个月里,我出现了严重的脱发,前额明显露见头皮,与此同时,我还出现了失眠、焦虑等症状。我以为辞职后,这些症状就会缓解,身体就会变好。半个月后,我的症状丝毫没有渐轻的迹象。

我开始遍访名医,从石家庄到北京,我做了各种各样的检查,结果显示除了缺铁之外,我的身体并无大碍。可是,我依然会无缘无故地头疼,依然会失眠、焦虑。

对,我从来不会想是自己有了心理问题,就像2013年那样,我也不认为自己得了抑郁症。

我坚信这些症状背后是有原因的。可是,为什么当诱因事件消失后,我的症状没有消失呢?我开始怀疑自己。于是,我到医大医院看了精神科,主治大夫询问了我一些近况后,给我开了检查单。待检查报告出来,他给我开了抗焦虑的药。很幸运,两个月后,我的头发长起来了,失眠也有所缓解。

那么焦虑如何治疗呢?

改善我们的饮食,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看病时,大夫一直强调要清淡饮食、多吃瘦肉、忌高油、高盐,忌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还好,我个人不爱睡懒觉,偶有熬夜现象)。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我们对抗不良情绪。

对自己要有合理的认知

当我们对自己没有合理、正确的认识时,我们会靠外部的评价来完成对自我的认识。这时候,我们就很容易跟着别人的评价走。就像当初的我一样,别人说我不行,我就真以为自己不行。其实,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离开公司后,我的收入并没有减少,还有了大幅度提高,我写的扶贫方案在全国比稿中被自然资源部采纳。

运动

在我离职后的两个月里,我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慢下来。每天看几个小时的电视剧,写一篇文章,下午抽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到楼下运动,晒太阳。研究发现,运动可以增加血液中的钙含量,刺激脑内多巴胺的分泌与吸收。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主要用来传递兴奋、开心等信息,又被称为“快乐因子”。

除此之外,运动还有助于促进脑内内啡呔的合成,而内啡呔的作用和多巴胺类似,不仅可以起到镇痛的作用,还可以给人带来愉悦感。

放松训练

如果感觉到焦虑不安时,停下来,做几个缓慢而深长的呼吸(吸气要深,吐气要慢,15分钟一组)。或者你也可以尝试冥想、打坐,瑜伽等放松训练。

看医生、遵循医嘱

如果你的焦虑症状比较严重,无法缓解,建议去看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的区别是,精神科医生有处方权,可以开药。所以,不管是器质性问题,还是心理上的问题都不要讳疾忌医。

最后,希望我的抗焦虑经历与分享对身陷焦虑困扰的你,有所帮助。

第一,提升自己。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提升自己,可以通过读书或者是网络学习。第二,运动。运动能够让人产生多巴胺,形成一种兴奋的感觉,除此之外还可以缓解自己内心焦虑的情绪。

答案是肯定的,焦虑症是可以治好的。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但焦虑并不意味着都是有临床意义的病理情绪,在应激状态下焦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而焦虑症是一种与周围环境不相称的过度焦虑情绪。想要摆脱病理焦虑,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焦虑障碍属于慢性病程,复发率较高,患者的 社会 功能比较容易受损, 为了提高临床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主张全程用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用药 ,一般建议长期用药,大概1年左右,但这也并不是绝对的,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策略,实施个体化的合理用药。

患病后不要过度的紧张,适度的焦虑属于正常现象,所以 在病情缓解期不要过于担心病情的复发,适当的放松心情,当自己有点焦虑情绪时,多做点其他活动,比如读读书、听听音乐,让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开,不要总关注在让自己焦虑的事情上,可能过一会你会发现,之前自己焦虑到不行的事情,根本没什么大不了。

我也有极度焦虑的情况,前几天我把进修单位的钥匙丢了,我当时极度自责,极度焦虑,整个人都不好了,想着万一没有备用钥匙我该怎么办,由于我负面的情绪影响了我一天的事情,和朋友约会出门晚了,车没赶上,好不容易打到车最后还是晚了,焦虑了小半天后,我开始调整自己,分散注意力、安慰自己多大事啊,后来找同事找到了备用钥匙,配了一把,问题解决了。有时候其实问题就是这么容易解决的,及时担心焦虑也没有用,问题还是需要自己去解决的,所以焦虑时,分散一下注意力,过了这一小段时间可能焦虑就缓解了。

在临床中也遇到很多患者,本身自己很焦虑,医生说需要服药治疗,就开始纠结,用药会不会有副作用,不用要病情会不会加重,最后弄得自己更焦虑了。有些患者看到药物说明书后就不想服药,说明书上的副作用太多了,其实 那些副作用并不会在每个人身上都有的,药物正规,说明书才全面,把每一种可能性都写在上面了。 就像以前老人经常吃的“镇痛片”,根本就没有说明书标明它的副反应,难道说就一点副作用都没有吗?所以不用太担心,那些副反应不一定在您的身上发生,安心服药,治疗疾病才是最重要的。

先来了解一下我们常说的焦虑是怎么回事。

焦虑本身包含着的是忧虑和恐惧。临床上主要表现担心、烦躁,随之而来的生理变化是肌肉紧张、心慌、易激惹、强迫以及对于这些不适症状的恐怖性回避。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来说,患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濒死感。

很多时候,焦虑与抑郁症状互相伴随,且症状重叠,这就导致很多人分不清抑郁还是焦虑。焦虑是机体处于危机情境时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并且认为是进化过程中“战斗或逃跑”的生存反应的一部分。正常状态下,人们面对危险时,做出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属于生理性焦虑;而当很多情况下,焦虑的存在缺乏这种适应性反应,就属于病理性焦虑。

广泛性焦虑(GAD):最常见的一种焦虑,其核心即为焦虑和担心,具体可表现为警觉性增高、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和睡眠障碍,以及易激惹和肌肉紧张。

惊恐障碍:其核心症状是对于惊恐发作时的担忧和发作前的担忧,由此可继发出突发性惊恐发作和病态性的恐惧和回避。现实中,很多惊恐障碍的患者,尤其发作的前几次,都会被误诊为心脏问题而大量往返于急诊科和心内科。

社交焦虑障碍:患者更多的是对于社交的焦虑或恐惧,以及对于暴露于人群中的担忧。

强迫:患者对于摆脱自身强迫症状而形成的一种反强迫性焦虑。

焦虑的病理灶在于大脑的杏仁核。人们在受到不良刺激后,信号将被第一时间传到到大脑的杏仁核,并使杏仁核产生兴奋,然后传到下丘脑,下丘脑激活交感神经兴奋,继而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的相关症状,如心慌、出汗、瞳孔扩大、手抖等。

值得一提的是,杏仁核距离海马很近,当杏仁核兴奋时,相关刺激也会连带海马,促使海马对这种不良刺激产生记忆性,所以当相关刺激再次出现时,海马内的记忆将会被再度激起,于是产生了相关的回避型反应。这里拿一例儿童期受到虐待的儿童举例:儿童在遭遇虐待经历后,在成人后再次暴露于相关刺激时,焦虑将会在再次被点燃,由此还可能继发抑郁障碍。

这个理论将给予题主一个完整的解释。也就是说,理论上,焦虑并不会完全消失,但可以通过后天的适应性学习,抑制症状。

比较经典的就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简单介绍就是,在每一次的对狗狗喂食前给予摇铃,久而久之,摇铃就可以促使狗狗的唾液分泌,产生进食反应。

同样的道理;某些个体应对焦虑的手段也不尽相同,有些人发现饮酒适量可降低焦虑,有些人则发现跑步后可以降低焦虑,这就涉及到一个“焦虑消退”程序。在焦虑消退的过程中,随着条件性焦虑刺激的反复呈现,个体对于焦虑的反应性将会被降低(注意,不是遗忘)。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某一刺激出现诱发焦虑时,焦虑将反复的出现,当某一瞬间,焦虑的这一反应不伴随有“恐惧”或“回避”时,海马就会记住这一“安全情境”,于是通过反复的强化,使焦虑得到抑制。

一,通过药物抑制:

科学研究证明:GABA神经递质是参与调控焦虑的一种关键性神经递质,而且,在众多参与调控焦虑障碍谱系内的药物都是通过该受体发作作用的。所里,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服用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后焦虑症状完全消失,正是因为药物作用于GABA受体,增加了抑制性氯离子通道的开放频率,但不增加氯离子通过独立的氯离子通道的电导率和持续时间,最终使抑制加强,发挥了抗焦虑的作用。

除了GABA神经递质,五羟色胺(5-HT)也是支配杏仁核的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某些抗抑郁药通过组多5-HT转运体,提高了5-HT的浓度,这一效应通盈对降低焦虑有效。

二,习惯性习得:上文中我曾提到,焦虑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得到抑制。目前已知的方法包括运动、正念疗法、放松疗法、认知疗法等等,这些治疗方案并不适用于全部焦虑患者,而是需要在专业的心理治疗师,根据患者情况具体制定康复方案才能发挥最大治疗效应。

你好,我是精神科医生,看了你的问题描述,你是在高二的时候因为心理因素刺激下出现的胡思乱想,多虑,不断往坏处想,老感觉自己不行?确实是焦虑问题,我就来说一下焦虑的本质和是否能够自愈的问题。

焦虑症的本质即使在业内也是有着很多不同观点的,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两大观点, 一是心理学派观点;另一是生理学派观点。 前者认为焦虑症是心因性疾病, 后者认为是脑内生理生化异常的器质性疾病。 心理学派的代表性理论有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冲突论、行为学派的不良行为习得论及认知学派的非理性信念论。

在焦虑症的本质问题上我是比较赞同心理学派观点的,毕竟在精神科的所有疾病中,可以说焦虑症的心理治疗效果是最好的。我的看法焦虑症的本质是人类对于客观事物自行赋予的主观属性,简单的说,客观事物本身不存在焦虑属性,周围人看它也没有感到焦虑,而患者主观的赋予了客观事物焦虑的属性,所以只有患者自己看事物能够感受到焦虑属性。

我觉得焦虑症还真能自愈,前提是你能够做到改变自己潜意识里给特定的客观事物添加焦虑的习惯,或者说改变自己赋予的焦虑属性,如果能够改变焦虑属性,就能改变患者的主观焦虑体验。

也就是说你觉得它不焦虑了,对于你而言它就真的不会产生焦虑了。

我们说焦虑主要是预期焦虑,就是对于即将发生的事 情感 到焦虑。比如下星期体检报告出来,你担心身体 健康 状况出现问题,像题主一样,总是胡思乱想,往不好的事情上想,吓自己,可能最近几天都会紧张、焦虑、坐立不安。但如果你的潜意识接受了胡思乱想改变不了体检报告的结果,那么久不会产生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的情绪。

所以我说焦虑症是完全可以自愈的,只是理论上可行,但操作起来靠自己很难达到目的。所以心里治疗是焦虑症患者一项不错的选择,当然心理治疗起效需要时间,如果慢性焦虑或急性焦虑让你感到痛苦,还是应该短时间使用抗焦虑药物,待两周左右,心理治疗进一步起效后再缓慢减少抗焦虑药物,直至停止药物,单独运用心理治疗治疗焦虑问题。

本人也曾患焦虑症约大半年,原来也不知是焦虑症,总感觉胃部和左上胸胀痛,胸闷气短,甚至觉得无法呼吸,有几次觉得快死了想打120,也有几次想开车去医院。刚开始以为是胃病,就吃胃药,似乎感觉有好转,但停了胃药就又有觉得症状依旧。就又怀疑是抽烟引起的(本人烟龄三十年)就开始戒烟,戒烟头三天失眠,十分痛苦,胸闷气短,胸疼,心慌等症状仍没消失,就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神经痛,开了21金维他和通脉胶囊服用,刚吃一次就觉得症状好了一半,等服药完后觉得症状有减轻但仍没彻底治好,又去看医生,医生诊断可能是冠心病,就又开了些活血之类的药物,但吃了也没见好转。后来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自己的症状符合焦虑症症状,因只要自己去运动(跑步、游泳)胸闷气短症状就减轻,若是冠心病的话运动反而使症状加重。确定为焦虑症后,自己放松心情,每天抽时间去跑步、游泳,周末约朋友去垂钓,转移分散自己的思想,同时服用逍遥丸,现在一切都好多了,虽然有时会反复,但时刻提醒自己放松心情,现仍在对抗焦虑症之中,我相信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你好!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治疗方法有很多,焦虑症患者因人而异,应该根据发病的原因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建议到医院检查,确定是否患有焦虑症,之后再对症用药,同时加上生活的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只要方法对,焦虑症是可以治好的。

那么,得了焦虑症具体药如何应对呢?

1、学会自我疏导

得了焦虑症,一定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不开心的事不要想,凡事想开点,学会自我放松,多找找可以缓解压力的方法,比如听音乐,进行户外活动,与朋友聊天等等。

2、注意饮食调理

多吃一些全麦谷类的食物,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多吃一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苹果、蓝莓等。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多做运动,少吃甜食或辛辣刺激食物。

3、培养兴趣爱好

多培养一些新的兴趣爱好,多看书,多出去走走,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当人感到充实时,一般就没空忧愁,不要让自己闲下来,空虚是患有焦虑症的人的敌人。

轻度的焦虑症一般是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恢复 健康 的,但如果情况已经严重了,还是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祝您 健康 !

焦虑症完全可以痊愈。治愈焦虑症一般不用药物,只有在极其严重和特殊情况下,如伴有哆嗦震颤、惶惶不可终日、失眠严重等情况下,用苯二氮草类药物给与安定治疗。不太严重的或轻中度焦虑症要运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加以矫正。如可以给予与造成焦虑症诱因不同的工作压力和较为艰巨的任务目标,促使患者高度关注新要求,忘掉旧诱因,从而解除焦虑。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4种缓解焦虑的方法!

一、缓解焦虑的方法:适当运动。

大多数人缺乏了运动的意识,总觉得劳累了一天再让自己运动是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其实适当的运动是有助于缓解人们日常焦虑的,比如平常休息时可以适当的做一下这些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行等。

二、缓解焦虑的方法:听一下音乐。

音乐是治愈人最好的东西,当你觉得焦虑时不妨放点让人放松的音乐,这不仅能缓解你的焦虑感还能减轻你的压力。尤其对于一些上班族来说,劳累的回到家,可以适当的听下音乐。

三、缓解焦虑的方法:学会心理暗示。

当感觉到焦虑的时候,不妨做一个深呼吸。然后进行心理暗示自己,这只是神经上的精神上的问题,等会就好了,时间长了就好了。这只是短暂的焦虑,不要想太多就会缓解焦虑的情绪。

四、缓解焦虑的方法:学着接受意料之外的事。

生活是人们无法提前预知的,有很多事情都是突然发生,因此人们要学会接受意料之外的事,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强大一些。当你学会接受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时,你会发现自己离焦虑更远了。

焦虑症是以焦虑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焦虑症的成因有很多种,它是一个慢性疾病,我们目前所熟悉的大多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实际上,治疗焦虑症还可以结合音乐治疗,物理治疗, 体育 锻炼等多种模式综合治疗。

很多患者觉得焦虑症治不好,整天惶恐不安,实际上,在我们失眠抑郁专科这样的病人很多,治愈它也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么难,只是每个人生命个体不同,所处环境也不同,治疗方法也存在一些差异,根据一些医生数据显示患者的配合程度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患者在医嘱期间常常因为感觉自己好了停止治疗,或者自己私自加大或减少药量,导致一而再的复发,加大了治疗的难度。

还有一部分患者存在一定的错误认知,认为只要吃药想开了就行,将心理治疗看作是说教,聊天,不去做心理治疗,实际上,心理治疗在疾病治疗的中后期加以心理治疗作为巩固治疗,是很有必要的,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预防疾病的再次复发,同时结合多种治疗方法综合治疗焦虑症是可以痊愈的。

您好。我是心理咨询师谢老师,很高兴就焦虑症问题谈谈个人看法。首先可以明确地告诉您的是:大量的西医和心理干预临床实践结果证明焦虑症是能治好。目前对焦虑症治疗方式大致有吃药、心理干预、吃药配合心理干预三种方式。据我所知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简快身心积极疗法、CBT技术对焦虑症的干预(辅导)效果比较令人满意。只是一般的患者(来访者)对心理干预知之甚少,习惯于到医院就诊治疗。

实事求是地讲,在我们的咨询室经常会接待因不满意吃药效果或担心吃药副作用大而选择心理干预(辅导)的来访者,经心理干预后效果还是不错的。

例如:2014年8月,某煤矿企业主管古月来访,自述近来心情烦躁,特别害怕晚上接到单位值班电话,每晚上睡不着,睡前老是担心能否睡好觉,经常被恶梦惊醒,惊醒后很害怕难以入睡,时常会莫名紧张,心跳过速,担心自己有病发作不敢独处需要时刻有人陪伴,感觉到熔不入人群,兴趣低落。此种情况一年前曾有过几次类似症状但一般持续几天就自行缓解。曾经有一次症状发作期间,朋友们为了缓解情绪陪其外出游玩、放松,走到半途中因想到单位的事情就浑身紧张发抖不得不中途停下,取消游玩计划。来咨询前曾到本地2家三甲医院、1家精神病专科医院就诊,检查没查出来器质性病变,有的医院诊断为焦虑症,有的诊断为抑郁症,医生给其开有抗抑郁和焦虑药,已不能正常工作请假在家吃药有10天。因不满意吃药效果而来咨询。

咨询过程:诊断为焦虑症。综合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简快身心积极疗法,用时近2小时。详细咨询过程(略)。

据一周后反馈结果是:他当晚睡得很香,第二天已经上班工作了。去年偶遇古月,我询问其症状干预效果。古月说咨询后头两年焦虑症曾出现过两三次,每当焦虑症状出现时他就用当时教给他预防复发方法有效控制住了,以后就没有再复发过。类似这样心理干预焦虑症并取得满意效果的案例并不在少数。

至于您问到平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学习了解焦虑症状的心理学知识、技术,掌握调解自己的焦虑症状的元认知技能。例如:(一)知道焦虑发作时心里难受、恐慌等情绪是焦虑症状而不是别的什么,它是没有任何危险的,只是让人难受一会儿;如果不是特别恐惧的话,一会就会过去;如果用一定的方法调控将过去得更快。(二)自己现在的所有法、担心、恐惧的内容都是高度焦虑情绪驱动下产生的单向思维活动过程,它是焦虑症的症状,并非真的会发生那些事情让自己担心。自己目前不必为这些内容去担心和做任何思考,只是考虑如何中止它就可以了等;二是学习和掌握消除紧急焦虑感受的生理调控法。例如:(一)深呼吸。自觉地放慢呼吸频率,加深呼吸深度,体会心情放松下来的时候思绪也渐渐慢了下来;(二)焦虑时身体的哪个部位最难受就试着以适当方式多锻炼哪儿;(三)肌肉松紧练习。从头到脚大块地绷紧放松身体的大块肌肉,边放松边体会自己的情绪在慢慢地恢复,同时自己的思绪也在慢慢地恢复正常;三是坚持定时定量的有氧运动。如从事游泳、 养生 桩、散步、太极拳、慢跑这类伸展性或舒缓性的有氧运动;坚持合适的运动量等。

以上个人见解和经验之谈,不足之处请朋友批评指正。欢迎朋友留言、探讨。

焦虑症是可以战胜的。不要以为焦虑症是个难缠的家伙,也不要把自己随便就列入焦虑症的行列,你可以大胆地喊出来:“我可以战胜焦虑。”

首先,接纳焦虑的自己,并相信自己能够征服它。李嘉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你首先要明白一点:焦虑不是无期徒刑。

其次,自己要明白一点,我们不是人民币,当然也不会每个人都喜欢我们。但是,自己必须记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喜欢自己。取悦别人和寻求别人认同既然不是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事情,不要强求,坚决say goodbay!

再次,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是你自己是这个世界的唯一,爱自己,善待自己,自私地把自己放在任何事情的首位,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遇到纠结的事情,有意识的选择感觉良好的一面,摒弃感觉糟糕。打开自己的心门,走进去。

在与焦虑对抗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勇气。英雄不是唯一有勇气的人,每个人心中都有勇气。有了勇气,继而建立自尊,面对恐惧时,会真正为自己感到骄傲。

首先先肯定,焦虑症是可以自愈的,至于你问的严重不严重那要根据你客观现实情况来定义了!\x0d\x0a但无论情况严重到哪个地步,你都应该先了解焦虑的定义.(建议:在还没有严重到那种不能自控的情况下不要去看心理医生,他只会增加你的负担以及病情的恶化)\x0d\x0a弗洛伊德\x0d\x0a焦虑的定义焦虑是由一连串自我无法控制的刺激引起的,由紧张,不安,焦虑,忧虑,担心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如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就会心神不定,坐立不安等等不良反映.\x0d\x0a\x0d\x0a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患有焦虑症.因为每个人每天都面对着困难.关键在于你面对困难时的一种心态,还有取决于你自卑感在解决问题时占有你情感的比例大小.要解决焦虑问题,就必须先解决你的自卑感问题.\x0d\x0a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治疗方法.\x0d\x0a1:旅游放下手头上的一切工作,一个人到陌生的地方旅游.带好足够的钱\x0d\x0a2:户外活动,往往有焦虑的自卑感很强烈,他们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但你可以先选择一个人活动,比如跑步!因为锻炼身体就是锻炼一个人的心志.\x0d\x0a3:阅读.杜绝看恐怖色彩的电影与书籍.尤其是心理方面的书籍.如它会更有利使你了解自己的心理,以及由情感产生的一些本能,使你肯准确客观的面对心理问题.其次就是一些励志题材的书籍与电影.\x0d\x0a4:沟通尽量将你心理活动告诉你的父母,你的同学,你的亲人,也可以通过网络.因为你害怕见人.沟通的对象要尽量开朗.因为情感也遵守能量守衡定论.他的情感可以通过语言传输给你.你个亦可以传输给他.\x0d\x0a5:饮食.尽量吃清淡的菜.以素菜为主.\x0d\x0a\x0d\x0a需要注意的,以上活动你都不能过分的强迫自己去做,但你又必须要求自己去做,这就是焦虑能否自愈的关键.只要你还没有丧失自控的能力,我相信你可以做到上面这些简单的治疗方法,必要的时候可以找人一起去完成.你的父母,你的亲人,同学把你的情况告诉他们.让他们与你一起分担.建议最佳的方法是旅游去陌生的城市旅游.尽量选择远离都市的城市.快的节奏感会让你感觉心理的压力很大.\x0d\x0a\x0d\x0a希望你早点意识到自己的病其实很正常,每个人都曾患有.只是有些人将这种病隐藏起来了.很多病都是这样,不去想它就不发生!也希望你早点康复,对生活重新热爱起来.人生路,在乎的是过程,是解决问题时候的那种自我价值.而不是和谁的对比.

  • 索引序列
  • 失语症的毕业论文
  • 浅析早醒失眠症的研究进展论文
  • 抗抑郁症的毕业论文
  • 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毕业论文
  • 论文答辩通过后焦虑症会消失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