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博览群书杂志2019年总目录

博览群书杂志2019年总目录

发布时间:

博览群书杂志2019年总目录

终于下定决心买了一套银河帝国的科幻小说,早闻其名,那时候对科幻类还不是太感兴趣,后来看了三体,慢慢对科幻类小说有些兴趣了,既惊讶于科幻作家的想象力,又感叹于后面对人类社会本质的掌控,好多科幻作品虽然写的是外太空,但是人性,人类社会的丛林法则一直波动范围不大,很少产生质的变化。其实购物车还有一套科幻大师的作品,但因囊中羞涩,暂时还没买。买下这套,也是因为第一本是孩子课外阅读的书籍,正好满足孩子的需求,自己也顺便买了一整套基地7部曲的小说,还有机器人系列,总共15本,其它的后续再买吧。自从孩子上初中以后,课外阅读变得少了,偶尔看的也是语文作业要求必须读的,纯自主性阅读少了,作业阅读还基本保持着。 书的梗概就不多说了,精彩部分,我感觉还是人类即使掌握了核能、太空技术,但人类的组织生活方式和现在社会以及中世纪的人相差无几。

关于读书,有两个方面值得重视.第一,过去我们读书,并不分功利与非功利.俗话说“开卷有益”,“益”是泛泛而言,并无特别实际的意义.现在如果还讲这话,“益”就成了很具体,很直接的了.功利性读书现在并非没有,譬如要考研,得看什么书;要考律师,得看什么书;要炒股票,得看什么书,等等.但是我们说的“读书”,“抽点时间读读书”的“读书”,并非指的这个;是指非功利性读书.这才是现在所缺乏的.或许要问,干吗要非功利性地读书呢.《庄子》讲过一番道理:“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读书乃是为的求知.人能容足这块地方,好比是有直接用处的知识,为此读书就是功利性的;除此之外都是没有直接用处的知识,为此读书就是非功利性的.但是后者乃是前者的基础.问题就出在这儿.我们只考虑脚底下这块地方,其他地方都不要了;如果这样,今后可就走不了路了.我觉得这回的活动应该多强调一下这个关系.我们做杂志的,做报纸的,也应该把这个事情讲清楚.\x0d第二,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了呢?因为存在很多其他接受信息的方式,譬如上网、看电视、收短信等,相对而言,通过文字尤其是通过读书来接受信息,大家可能觉得比较慢,也比较费劲.实际上喜欢读书的人都知道,上网、看电视、收短信等并不能够替代读书.就中原因到底是什么,需要有人现身说法地讲明白.在我看来,《博览群书》这个活动主要还是针对那些不读书的人举办的,所以才希望他们“抽点时间读读书”;如果是已经在读书的人,爱读书的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他本身就有这个时间.那么就应该把以上两点给讲清楚,即:读书有上网等所没有的好处,读书不能仅仅是功利性的.这样才能对那些还没抽出时间读书的人有所帮助.\x0d《博览群书》这次推荐的书目我觉得很好,都是那一学科里很有价值的书.如果允许我提一点建议,就是还缺一本关于读书的书.因为如果读者根本不想读书,那么你推荐什么书他也没法接受;如果读书不得法,那么他即便读了也没有收获.所以中间还需要有这么一道台阶.现在关于读书的书出了很多,要想找一本特别合适的却也不易.有一本书可能比较理想,虽然稍嫌偏文学类了一点.这就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吴尔夫写的两册《普通读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吴尔夫说:普通读者“读书是为了消遣,而不是为了传授知识或纠正他人的看法”,正相当于前面所说的非功利性读书.\x0d其实《博览群书》本身就类似一本这样的书.这杂志有个好处,就是帮助人家怎么读书.《博览群书》评论过很多值得一读的书.假如所评论的书你没读过,可能觉得相关书评多少深了点儿;假如你读过,再来看书评文章,确实能够得到收益.最近一年来,经常有朋友告诉我《博览群书》挺好;我觉得奇怪,因为早知道这杂志好了.举一个例,郑也夫老师的文章就是我爱读的.每次收到杂志,若有他的文章,我总是先看,因为他总有自己的见地.\x0d在一个不读书的年代,或者说需要提倡“抽点时间读读书”的年代,还有这么一本办得很好的杂志,而且已经坚持了二十年;还有这样一群读书人,实实在在地介绍一己读书的心得,这本身就是一种功德.作为《博览群书》的读者,我觉得今天举办这个活动,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x0d刘兵:首先对《博览群书》创刊二十周年表示祝贺,另外也很高兴有机会参加“和平杯”读书推荐活动.其实现在跟读书有关的话题说的很多,特别是《博览群书》这个杂志,这么多年一直在做推进促进读书活动的工作.但是就像刚才止庵先生谈的,我们这个社会环境在很多时候已经不是很有利于读书了.止庵先生把读书分成功利的和非功利的,我觉得,有些功利的读书,比方说为了计算机考级、学外语,那实际上不叫读书;我们说的读书,应该是指具有一种文化含义的活动.确实,一个社会做不到要所有的人都必须读书,有若干人不读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个不读书的比例不能太高.而且,如果一些无论如何应该读书的人群也不读书了,这个社会可能就有问题了.比如说如果大学生这个群体都开始不读书了,我是说除了考研、计算机、外语这类的书,别的书都不读了,或者甚至于只读专业课本,别的以外的都不读了,这就一定出了问题.\x0d我自己是做科学史专业研究的,这门学科有一个奠基人叫萨顿,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萨顿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写的一篇文章里,有一段回忆他的前辈,一个差不多是一世纪前的人,其中提到有一次这位前辈的老师抱怨他的另一名学生不用功读书,指标是什么呢,是这个学生在一个学期里居然只读了57本拉丁文的著作.后来这个学生就道歉了.萨顿是很感慨,说我们现在可曾接受过学生这样的一种道歉?我现在想,今天的学生不要说读57本外文的书,能够读57本中文书的学生,现在可能都没有.至少我在大学里教书带学生,很难设想现在的学生有这样的阅读力度.\x0d今天我们总是说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学术有多少多少的问题,我觉得虽然这里有很多原因,但跟人们的读书量,跟读不读书,是关系甚大的.现在的大学生娱乐项目很多,比如说上网、看电影、听流行歌曲,这些不是文化性读书.从发展上来说,如果今天的大学生就不怎么读书了,未来是非常令人忧虑的;将来他们对于后代的教育,更令人忧虑.我碰到过一些学生,包括我曾经考试过的学生,读书太少,让人叹息.比如说环境哲学、生态哲学是科技哲学的分支,是很有研究意义的方向,一个学环境的大学生想要到我们研究所免试读研究生.我们跟他聊天面试的时候,就发现他除了专业学习的那些环境科学课本以外,没有读过一本有关环境的文化书,包括像《寂静的春天》这样最基本的读物.其实,即使不是搞环境科学研究的,就是作为一个有文化的普通人,这本书的内容也应该属于常识性的知识.一个搞环境科学的人,从来没有读过任何一本环境文化伦理哲学的书,那么将来他去做环保工作,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状态?这种情况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比如社会上很多争得热火朝天的问题,其实有些就是不应该争论的问题.对于参与争论的一些大人物,我总怀疑他们读不读书,因为我觉得,要真是读书的话,有些话他不可能那么说.\x0d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果读书的话,读什么书?现在,一方面读书的人少,另一方面,我们现在每年20万种出版物,各种书都有,毕竟选择还是很多的.因此,读什么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来说,应该各种书都读,对各种观点都有所了解.不过在有限的时间里,特别是面对学习阶段的青年人来说,有一种好的开端建议,先读哪些书,可能对这个人以后的发展概念的形成更为重要.在这个意义上,认真地做荐书活动,包括推荐确有心得和相当学术水准的书评文章,就像《博览群书》常年以来做的一些事,就显示出它的意义来了.\x0d郑也夫:《博览群书》大概是我发稿最多的媒体,缘分很深了,所以我就不说客套话了.\x0d刚才刘兵讲,能够博览群书很好,但有的人不博览群书,人家一样在社会上建功立业,一样给社会做贡献.这是因为信息摄取的途径不同,有些人不用博览群书,头脑精神仍然发育得很好,而有些人则是以“博览群书”的方式生活的.但是,一个社会中如果绝大多数人都不博览群书了,这就很糟糕,很可忧虑.我觉得应该策划一个比如说“博览群书之乐趣”这样题目的征文.让沿着博览群书这样的生活轨迹走过来的人,谈谈自己对广泛阅读――博览群书的感受,谈谈对这样一种生活方式的肯定和期望.这样的征文可以将刊物含蓄地挂出来,也可以再争取其他媒体的配合.

问题一:人在年轻的时候为什么要博览群书 说白了就是为今后自己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打基础。 问题二:为什么要“博览群书”? 关于读书,有两个方面值得重视。第一,过去我们读书,并不分功利与非功利。俗话说“开卷有益”,“益”是泛泛而言,并无特别实际的意义。现在如果还讲这话,“益”就成了很具体,很直接的了。功利性读书现在并非没有,譬如要考研,得看什么书;要考律师,得看什么书;要炒股票,得看什么书,等等。但是我们说的“读书”,“抽点时间读读书”的“读书”,并非指的这个;是指非功利性读书。这才是现在所缺乏的。或许要问,干吗要非功利性地读书呢。《庄子》讲过一番道理:“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读书乃是为的求知。人能容足这块地方,好比是有直接用处的知识,为此读书就是功利性的;除此之外都是没有直接用处的知识,为此读书就是非功利性的。但是后者乃是前者的基础。问题就出在这儿。我们只考虑脚底下这块地方,其他地方都不要了;如果这样,今后可就走不了路了。我觉得这回的活动应该多强调一下这个关系。我们做杂志的,做报纸的,也应该把这个事情讲清楚。第二,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了呢?因为存在很多其他接受信息的方式,譬如上网、看电视、收短信等,相对而言,通过文字尤其是通过读书来接受信息,大家可能觉得比较慢,也比较费劲。实际上喜欢读书的人都知道,上网、看电视、收短信等并不能够替代读书。就中原因到底是什么,需要有人现身说法地讲明白。在我看来,《博览群书》这个活动主要还是针对那些不读书的人举办的,所以才希望他们“抽点时间读读书”;如果是已经在读书的人,爱读书的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他本身就有这个时间。那么就应该把以上两点给讲清楚,即:读书有上网等所没有的好处,读书不能仅仅是功利性的。这样才能对那些还没抽出时间读书的人有所帮助。《博览群书》这次推荐的书目我觉得很好,都是那一学科里很有价值的书。如果允许我提一点建议,就是还缺一本关于读书的书。因为如果读者根本不想读书,那么你推荐什么书他也没法接受;如果读书不得法,那么他即便读了也没有收获。所以中间还需要有这么一道台阶。现在关于读书的书出了很多,要想找一本特别合适的却也不易。有一本书可能比较理想,虽然稍嫌偏文学类了一点。这就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吴尔夫写的两册《普通读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吴尔夫说:普通读者“读书是为了消遣,而不是为了传授知识或纠正他人的看法”,正相当于前面所说的非功利性读书。其实《博览群书》本身就类似一本这样的书。这杂志有个好处,就是帮助人家怎么读书。《博览群书》评论过很多值得一读的书。假如所评论的书你没读过,可能觉得相关书评多少深了点儿;假如你读过,再来看书评文章,确实能够得到收益。最近一年来,经常有朋友告诉我《博览群书》挺好;我觉得奇怪,因为早知道这杂志好了。举一个例,郑也夫老师的文章就是我爱读的。每次收到杂志,若有他的文章,我总是先看,因为他总有自己的见地。在一个不读书的年代,或者说需要提倡“抽点时间读读书”的年代,还有这么一本办得很好的杂志,而且已经坚持了二十年;还有这样一群读书人,实实在在地介绍一己读书的心得,这本身就是一种功德。作为《博览群书》的读者,我觉得今天举办这个活动,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刘兵:首先对《博览群书》创刊二十周年表示祝贺,另外也很高兴有机会参加“和平杯”读书推荐活动。其实现在跟读书有关的话题说的很多,特别是《博览群书》这个杂志,这么多年一直在做推进促进读书活动的工作。但是就像刚才止庵先生谈的,......>> 问题三:博览群书有什么好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问题四:博览群书有什么好处 嗯。知书达理,知书达礼。 对人对事有自己的主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少能够高谈阔论。 虽说不上知天文,通地理。但多博览总是好的。。我自己平时也读古诗词的。呵呵。 问题五:为什么要“博览群书” 关于读书,有两个方面值得重视。第一,过去我们读书,并不分功利与非功利。俗话说“开卷有益”,“益”是泛泛而言,并无特别实际的意义。现在如果还讲这话,“益”就成了很具体,很直接的了。功利性读书现在并非没有,譬如要考研,得看什么书;要考律师,得看什么书;要炒股票,得看什么书,等等。但是我们说的“读书”,“抽点时间读读书”的“读书”,并非指的这个;是指非功利性读书。这才是现在所缺乏的。或许要问,干吗要非功利性地读书呢。《庄子》讲过一番道理:“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读书乃是为的求知。人能容足这块地方,好比是有直接用处的知识,为此读书就是功利性的;除此之外都是没有直接用处的知识,为此读书就是非功利性的。但是后者乃是前者的基础。问题就出在这儿。我们只考虑脚底下这块地方,其他地方都不要了;如果这样,今后可就走不了路了。我觉得这回的活动应该多强调一下这个关系。我们做杂志的,做报纸的,也应该把这个事情讲清楚。第二,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了呢?因为存在很多其他接受信息的方式,譬如上网、看电视、收短信等,相对而言,通过文字尤其是通过读书来接受信息,大家可能觉得比较慢,也比较费劲。实际上喜欢读书的人都知道,上网、看电视、收短信等并不能够替代读书。就中原因到底是什么,需要有人现身说法地讲明白。在我看来,《博览群书》这个活动主要还是针对那些不读书的人举办的,所以才希望他们“抽点时间读读书”;如果是已经在读书的人,爱读书的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他本身就有这个时间。那么就应该把以上两点给讲清楚,即:读书有上网等所没有的好处,读书不能仅仅是功利性的。这样才能对那些还没抽出时间读书的人有所帮助。《博览群书》这次推荐的书目我觉得很好,都是那一学科里很有价值的书。如果允许我提一点建议,就是还缺一本关于读书的书。因为如果读者根本不想读书,那么你推荐什么书他也没法接受;如果读书不得法,那么他即便读了也没有收获。所以中间还需要有这么一道台阶。现在关于读书的书出了很多,要想找一本特别合适的却也不易。有一本书可能比较理想,虽然稍嫌偏文学类了一点。这就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99吴尔夫写的两册《普通读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吴尔夫说:普通读者“读书是为了消遣,而不是为了传授知识或纠正他人的看法”,正相当于前面所说的非功利性读书。其实《博览群书》本身就类似一本这样的书。这杂志有个好处,就是帮助人家怎么读书。《博览群书》评论过很多值得一读的书。假如所评论的书你没读过,可能觉得相关书评多少深了点儿;假如你读过,再来看书评文章,确实能够得到收益。最近一年来,经常有朋友告诉我《博览群书》挺好;我觉得奇怪,因为早知道这杂志好了。举一个例,郑也夫老师的文章就是我爱读的。每次收到杂志,若有他的文章,我总是先看,因为他总有自己的见地。在一个不读书的年代,或者说需要提倡“抽点时间读读书”的年代,还有这么一本办得很好的杂志,而且已经坚持了二十年;还有这样一群读书人,实实在在地介绍一己读书的心得,这本身就是一种功德。作为《博览群书》的读者,我觉得今天举办这个活动,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刘兵:首先对《博览群书》创刊二十周年表示祝贺,另外也很高兴有机会参加“和平杯”读书推荐活动。其实现在跟读书有关的话题说的很多,特别是《博览群书》这个杂志,这么多年一直在做推进促进读书活动的工作。但是就像刚才止庵先生谈的,......>>

博览群书杂志最新

是。《博览群书》(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光明日报社主办。是省级期刊,一月出一本,一本一期。《博览群书》期刊杂志共13期,是由胡耀邦同志题写刊名、光明日报社主管主办的综合性读书类思想文化月刊。

关于读书,有两个方面值得重视.第一,过去我们读书,并不分功利与非功利.俗话说“开卷有益”,“益”是泛泛而言,并无特别实际的意义.现在如果还讲这话,“益”就成了很具体,很直接的了.功利性读书现在并非没有,譬如要考研,得看什么书;要考律师,得看什么书;要炒股票,得看什么书,等等.但是我们说的“读书”,“抽点时间读读书”的“读书”,并非指的这个;是指非功利性读书.这才是现在所缺乏的.或许要问,干吗要非功利性地读书呢.《庄子》讲过一番道理:“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读书乃是为的求知.人能容足这块地方,好比是有直接用处的知识,为此读书就是功利性的;除此之外都是没有直接用处的知识,为此读书就是非功利性的.但是后者乃是前者的基础.问题就出在这儿.我们只考虑脚底下这块地方,其他地方都不要了;如果这样,今后可就走不了路了.我觉得这回的活动应该多强调一下这个关系.我们做杂志的,做报纸的,也应该把这个事情讲清楚.\x0d第二,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了呢?因为存在很多其他接受信息的方式,譬如上网、看电视、收短信等,相对而言,通过文字尤其是通过读书来接受信息,大家可能觉得比较慢,也比较费劲.实际上喜欢读书的人都知道,上网、看电视、收短信等并不能够替代读书.就中原因到底是什么,需要有人现身说法地讲明白.在我看来,《博览群书》这个活动主要还是针对那些不读书的人举办的,所以才希望他们“抽点时间读读书”;如果是已经在读书的人,爱读书的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他本身就有这个时间.那么就应该把以上两点给讲清楚,即:读书有上网等所没有的好处,读书不能仅仅是功利性的.这样才能对那些还没抽出时间读书的人有所帮助.\x0d《博览群书》这次推荐的书目我觉得很好,都是那一学科里很有价值的书.如果允许我提一点建议,就是还缺一本关于读书的书.因为如果读者根本不想读书,那么你推荐什么书他也没法接受;如果读书不得法,那么他即便读了也没有收获.所以中间还需要有这么一道台阶.现在关于读书的书出了很多,要想找一本特别合适的却也不易.有一本书可能比较理想,虽然稍嫌偏文学类了一点.这就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吴尔夫写的两册《普通读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吴尔夫说:普通读者“读书是为了消遣,而不是为了传授知识或纠正他人的看法”,正相当于前面所说的非功利性读书.\x0d其实《博览群书》本身就类似一本这样的书.这杂志有个好处,就是帮助人家怎么读书.《博览群书》评论过很多值得一读的书.假如所评论的书你没读过,可能觉得相关书评多少深了点儿;假如你读过,再来看书评文章,确实能够得到收益.最近一年来,经常有朋友告诉我《博览群书》挺好;我觉得奇怪,因为早知道这杂志好了.举一个例,郑也夫老师的文章就是我爱读的.每次收到杂志,若有他的文章,我总是先看,因为他总有自己的见地.\x0d在一个不读书的年代,或者说需要提倡“抽点时间读读书”的年代,还有这么一本办得很好的杂志,而且已经坚持了二十年;还有这样一群读书人,实实在在地介绍一己读书的心得,这本身就是一种功德.作为《博览群书》的读者,我觉得今天举办这个活动,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x0d刘兵:首先对《博览群书》创刊二十周年表示祝贺,另外也很高兴有机会参加“和平杯”读书推荐活动.其实现在跟读书有关的话题说的很多,特别是《博览群书》这个杂志,这么多年一直在做推进促进读书活动的工作.但是就像刚才止庵先生谈的,我们这个社会环境在很多时候已经不是很有利于读书了.止庵先生把读书分成功利的和非功利的,我觉得,有些功利的读书,比方说为了计算机考级、学外语,那实际上不叫读书;我们说的读书,应该是指具有一种文化含义的活动.确实,一个社会做不到要所有的人都必须读书,有若干人不读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个不读书的比例不能太高.而且,如果一些无论如何应该读书的人群也不读书了,这个社会可能就有问题了.比如说如果大学生这个群体都开始不读书了,我是说除了考研、计算机、外语这类的书,别的书都不读了,或者甚至于只读专业课本,别的以外的都不读了,这就一定出了问题.\x0d我自己是做科学史专业研究的,这门学科有一个奠基人叫萨顿,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萨顿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写的一篇文章里,有一段回忆他的前辈,一个差不多是一世纪前的人,其中提到有一次这位前辈的老师抱怨他的另一名学生不用功读书,指标是什么呢,是这个学生在一个学期里居然只读了57本拉丁文的著作.后来这个学生就道歉了.萨顿是很感慨,说我们现在可曾接受过学生这样的一种道歉?我现在想,今天的学生不要说读57本外文的书,能够读57本中文书的学生,现在可能都没有.至少我在大学里教书带学生,很难设想现在的学生有这样的阅读力度.\x0d今天我们总是说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学术有多少多少的问题,我觉得虽然这里有很多原因,但跟人们的读书量,跟读不读书,是关系甚大的.现在的大学生娱乐项目很多,比如说上网、看电影、听流行歌曲,这些不是文化性读书.从发展上来说,如果今天的大学生就不怎么读书了,未来是非常令人忧虑的;将来他们对于后代的教育,更令人忧虑.我碰到过一些学生,包括我曾经考试过的学生,读书太少,让人叹息.比如说环境哲学、生态哲学是科技哲学的分支,是很有研究意义的方向,一个学环境的大学生想要到我们研究所免试读研究生.我们跟他聊天面试的时候,就发现他除了专业学习的那些环境科学课本以外,没有读过一本有关环境的文化书,包括像《寂静的春天》这样最基本的读物.其实,即使不是搞环境科学研究的,就是作为一个有文化的普通人,这本书的内容也应该属于常识性的知识.一个搞环境科学的人,从来没有读过任何一本环境文化伦理哲学的书,那么将来他去做环保工作,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状态?这种情况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比如社会上很多争得热火朝天的问题,其实有些就是不应该争论的问题.对于参与争论的一些大人物,我总怀疑他们读不读书,因为我觉得,要真是读书的话,有些话他不可能那么说.\x0d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果读书的话,读什么书?现在,一方面读书的人少,另一方面,我们现在每年20万种出版物,各种书都有,毕竟选择还是很多的.因此,读什么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来说,应该各种书都读,对各种观点都有所了解.不过在有限的时间里,特别是面对学习阶段的青年人来说,有一种好的开端建议,先读哪些书,可能对这个人以后的发展概念的形成更为重要.在这个意义上,认真地做荐书活动,包括推荐确有心得和相当学术水准的书评文章,就像《博览群书》常年以来做的一些事,就显示出它的意义来了.\x0d郑也夫:《博览群书》大概是我发稿最多的媒体,缘分很深了,所以我就不说客套话了.\x0d刚才刘兵讲,能够博览群书很好,但有的人不博览群书,人家一样在社会上建功立业,一样给社会做贡献.这是因为信息摄取的途径不同,有些人不用博览群书,头脑精神仍然发育得很好,而有些人则是以“博览群书”的方式生活的.但是,一个社会中如果绝大多数人都不博览群书了,这就很糟糕,很可忧虑.我觉得应该策划一个比如说“博览群书之乐趣”这样题目的征文.让沿着博览群书这样的生活轨迹走过来的人,谈谈自己对广泛阅读――博览群书的感受,谈谈对这样一种生活方式的肯定和期望.这样的征文可以将刊物含蓄地挂出来,也可以再争取其他媒体的配合.

书摘杂志好《书摘》杂志是由光明日报社报业集团主办的综合性大型书摘类刊物。《书摘》在强调文章旨趣的同时,更关注和强调反映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变化与发展,反映了中国二十年来改革开放的风云与成果,反映世界上的有识之士及中国知识分子二十年来的所思所想和所为,饱忧患之思,辨是非之明,伸正义之气。

博览群书杂志停刊

停刊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经济的原因,例如遭遇经费困难;又如原材料(如纸张)价格上涨,市场竞争等引起发行量的减少,经营出现赤字等。比如国际金融危机后。2.社会环境的原因,例如由于刊物所处市场的不景气、阅读群体的变更和流失(如近些年一大批计算机与游戏类杂志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纷纷停刊);又如突发性的事件如战事。3.内容与立场的原因,例如由于政治立场不同被迫停刊;又如刊登有违法律和道德的内容而停刊(如英国《世界新闻报》)。4.出版方和管理方面的原因,例如出版组织发生破产或重组而停刊;又如违反期刊管理的相关规定,如期刊擅自出版增刊、出版的增刊与正刊的宗旨、开本和发行范围不一致。

博览群书教育版?

《博览群书》(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光明日报社主办。是省级期刊,一月出一本,15块一本,电子版一期

博览群书杂志电子版

是。《博览群书》(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光明日报社主办。是省级期刊,一月出一本,一本一期。《博览群书》期刊杂志共13期,是由胡耀邦同志题写刊名、光明日报社主管主办的综合性读书类思想文化月刊。

《博览群书》(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光明日报社主办。是省级期刊,一月出一本,15块一本,电子版一期

【解释】: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出自】:《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识渊博的人

佳答案博就是“大量的、广泛的”意思。

光明日报博览群书杂志

《光明日报》适合高中生订阅。

光明日报很多文章文学性很强,而且中学许多阅读理解都出自其中,对高中生很有帮助。《人民日报》更适合大事定调,不太适合日常阅读。《中国青年报》个人感觉干货有点少。就高中生而言,政治方面没必要过多涉及,如果真的感兴趣,也可以看看《参考消息》《半月谈》。

《光明日报》各个版面内容

(1)理论即理论版:含“理论周刊、理论综合”等版面,征集:优秀社会科学类学术稿件,如哲学、社会学、伦理学、人口学、经济学、法学、史学等理论性文章。稿件要求:选题专业独特新颖;标题突出简洁;内容突出纯专业理论,不强调政治和政策性。

(2)教育:含“教育周刊、教育新闻”等版面,征集:教育研究、教育新闻、学校风采、教育人物、招生信息等稿件。

(3)摄影美术:含”光影天地、人文地理、时尚彩虹、美术视界、图像笔记、美术评论“等版面,征集:各类高质量摄影和美术作品。

伦理学的本质是关于道德问题的科学,是道德思想观点的系统化、理论化。或者说,伦理学是以人类的道德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伦理学要解决的问题既多又复杂,但基本问题只有一个--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即"义"与"利"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济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即两者谁决定谁,以及道德对经济有无反作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即两者谁从属于谁的问题。

2017年12月23日—24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主办的“2017中国伦理学大会”在北京召开,近千名伦理学研究者及道德实践工作者出席大会。由中国伦理学会与《博览群书》杂志联袂组织评选推荐的“中国伦理学2016年度十本好书”此间隆重公布。本次大会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宗旨,以“新时代与道德建设”为主题,开设大会主旨报告、分论坛、“2017中外伦理热点”对话会、“中国伦理学2016年度十本好书”和“2017中国伦理学大会优秀论文”评选以及“第二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等多个活动板块。万俊人、郭广银、卢德之、于丹、李建华、江畅等知名学者作大会学术报告。大会设立了“新时代与伦理学发展”“新时代立德树人”“伦理学基础理论”“政治伦理”和“健康伦理”等九个专题分论坛,与会代表分享了在各自领域研究的前沿观点。为推出更多优秀伦理学研究成果,展示伦理学人的风采,中国伦理学会联合光明日报《博览群书》杂志开展了中国伦理学年度十本好书推选活动,入选作品在“2017中国伦理学大会”上隆重发布。“中国伦理学2016年度十本好书”分别是:陈绪新:《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困惑与出路》;贺汉魂:《回到马克思、培育和谐美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现代解码》;靳凤林:《追求阶层正义》;李建华:《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与现代践行研究》;庞永红:《分配正义与转型期弱势群体研究》;曲红梅:《马克思主义、道德和历史》;王露璐:《新乡土伦理——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乡村伦理问题研究》;袁祖社:《文化与伦理——基于公共性视角的研究》;周山东:《道德与养生:道家养生伦理研究》;左高山:《敌人论》。《博览群书》杂志和“光明日报博览群书”微信公众号近期将陆续介绍这十本好书。

中国青年报比较好,里面有很多涉及当今社会事件的文章,一可以增加阅历,二可以作为作文的素材,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

《光明日报》创刊于1949年6月16日,是中共中央主办,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思想文化大报。

光明日报已发展成为拥有《光明日报》《文摘报》《中华读书报》及《书摘》《博览群书》《新天地》《留学》《教育家》杂志,以及光明日报出版社、光明网、光明日报“两微一端”等全媒体的现代化报业集团。

高中生书籍推荐

《论语译注》 李申编 中华书局 2000年8月第1版了孔子丰富而明睿的儒家思想,广泛的内容中流淌着仁爱的人文关怀,言简意赅的语言,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二千多年来,浸润濡染着人民的道德、心理,对中华民族起着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三国演义》 罗贯中 人民文学出版社 998年5月第2版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为经,以各具风采的战争为纬,作者构绘了群雄逐鹿全景式的历史画卷。

“智”的诸葛亮、“义”的关羽、“奸”的曹操······鲜活的浮雕式的人物家喻户晓。错综的形势、睿智的计谋、成功的战例,打造了我国最杰出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 索引序列
  • 博览群书杂志2019年总目录
  • 博览群书杂志最新
  • 博览群书杂志停刊
  • 博览群书杂志电子版
  • 光明日报博览群书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