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农药学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农药学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农药学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1关于农药残留的危害和简单预防万军职业2011/152农药残留危害以及检测技术的分析史长生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093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效应及毒理机制韦友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034瓜果蔬菜残留农药的危害及解决办法孙洪津山东农机化2010/075农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暴露研究进展崔伟伟安徽农业科学2010/026作物换茬须防农药残留危害王勇杂草科学2009/027果蔬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危害与检测毛会超科技信息2009/168“八马”高级绿茶农药残留超标危害健康周巧玲商品与质量2007/Z99农药残留的危害和降解雷国明植物医生2007/0210农药残留对饲料的污染及其对畜产品安全的危害边连全饲料工业2005/0911蔬菜的农药污染现状及农药残留危害张俊农村经济与科技2004/0312蔬菜的农药污染现状及农药残留危害张俊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4/0313利用CO_2废气解决保护地农业农药残留危害路文裕大氮肥2003/0614农产品安全日益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城镇居民关注农产品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周培建植保技术与推广2003/0515利用CO_2废气解决保护地农业农药残留危害路文裕化工生产与技术2003/06

火爆推荐:如何设置论文的参考文献标注格式养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对您论文录用率至关重要。文章之所以要标明参考文献,是因为您文章内容中有引用他人学术成果的内容,除非您的文章完全没有引用。一篇优秀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或者是学位论文,其参考文献格式应符合如下要求:⑴按论文中参考文献被引用的先后次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作为上角标,并列在正文的末尾。⑵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一般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 al”;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中外人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法。⑶参考文献类型在文献题名后用方括号加以标引,以单字母方式标志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10. 参考文献中著录格式示例①期刊[序号] 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页-止页②专著[序号] 作者.书名.版本(首版免注).翻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页-止页③论文集[序号] 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起页-止页④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学位论文](英文用[Dissertation]).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⑤专利[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⑥技术标准[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度⑦报纸文献[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面次序)⑧电子文献[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示/载体类型标示文献网址或出处,更新/引用日期11.外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其文字所在国的著录格式。12.正文中的说明性注解采用随文脚注,用上标形式“①”等数字表示。13.论文的附录依次为附录1,附录2……编号。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另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竹子研究汇刊 中国森林病虫 林业资源管理 浙江林业科技 林业实用技术 S8 畜牧、动物医学:中国草地学报) 草地学报 动物营养学报 蚕业科学 黑龙江畜牧兽医 草业科学 中国家禽 动物医学进展 中国饲料 畜牧与兽医 饲料工业 中国畜牧杂志 饲料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S9 水产: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杂志 草业学报 中国草地(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植物检疫 中国植保导刊 S6 园艺类核心期刊表 园艺学报 果树学报 中国蔬菜 北方园艺 食用菌学报 中国果树 中国食用菌 中国南方果树 S7 林业类核心期刊表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福建林学院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蚕、蜂类核心期刊表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林学院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 世界林业研究 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狩猎. 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 作物学报 中国水稻科学 麦类作物学报 玉米科学 杂交水稻 棉花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大豆科学 种子 核农学报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中国棉花 作物杂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中国烟草科学 S4 植物保护类核心期刊表 植物病理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保护 农药 农药学学报 昆虫天敌(改名为.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上海农业学报 中国农业学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S5农学:中国土壤与肥料) 生态环境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 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农业工程学报 灌溉排水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 节水灌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农机化研究 中国农机化 S3. 自然科学版 广东农业科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贵州农业科学 河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 农业基础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土壤学报 水土保持学报 土壤 土壤通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水土保持通报 水土保持研究 土壤肥料(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农业学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S 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中国农业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华北农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农业技术参考文献

农业推广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那么,关于农业技术专业参考文献有哪些?

[1]樊锡聪.加快现代农业科技进步的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311-312.

[2]贺警钟、牟筱玲.论农业高等教育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0,(4)35-36.

[3]邓振营.农业高等教育与现代农业发展关系思考[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86-87.

[4]董成森.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以湖南省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8)8-9.

[5]张令宏.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288-289.

[6]朱明芬.杭州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估与提升对策研究[J].杭州科技,2007(5),45—47.

[7]徐鹤群.浅议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因素及解决对策[J].农业科技开发与装备,2013(12)67.

[8]徐荃子.西部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9]余春友.我国基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改善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316—317.

[10]马志强、朱永跃.美、日等发达国家科技评估的实践对我国科技评估管理的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7(12)122—123.

[11]苏国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D].河南,河南农业大学,2011,(6)1-44.

[12]冯永晔.河北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状况及对策研究[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05,(6)1-72.

[13]肖黎.眉山市农业科技推广现状与对策研究[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3,(5)1-58.

[14]徐晶.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05,(5)1-85.

[15]王冰.浅谈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的论证评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8)37-38.

[16]朱明芬.杭州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估与提升对策研究[J].杭州科技,2007(5),45—47.

[17]钟蔚.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评估体系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国中冶科学院,2001.

[18]许毅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19]高志勇.福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2.

[20]满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渤海大学,2013

[1]蔡荣,王学渊. 农业合作社的集体行动困境: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 农业经济问题,2013,04:69-75+111-112.

[2]秦愚. 中国农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化发展道路的反思[J]. 农业经济问题,2013,06:19-29+110.

[3]黄祖辉.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8-9.

[4]邓宏图,王巍,韩婷. 转型期农业合作社的现实与逻辑:来自山东寿光的经验观察[J]. 中国农村经济,2014,07:27-38.

[5]谭银清,王钊,陈益芳. 西方农业合作社演化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化的启示[J]. 现代经济探讨,2015,05:74-78.

[6]刘颖娴. 当前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困境与发展方向——“2012国际合作社年:农业合作社的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国际研讨会综述[J]. 中国农村经济,2013,03:89-96.

[7]秦愚. 农业合作社的资本问题——基于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2015,07:60-72+111.

[8]本报记者 高伟山. 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的时代诉求[N]. 许昌日报,2012-10-12003.

[9]刘宇 王雷. 农业合作社对提高粮食产量至关重要[N]. 中国改革报,2012-10-19003.

[10]本报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余爱民 胡小芳. 农业合作社的“华丰样板”[N]. 农民日报,2013-10-28001.

[11]应瑞瑶,何军. 中国农业合作社立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2,07:2-7.

[12]应瑞瑶. 合作社的异化与异化的合作社——兼论中国农业合作社的定位[J]. 江海学刊,2002,06:69-75.

[13]扶玉枝. 农业合作社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2.

[14]常青,张建华. 丹麦与中国农业合作社之比较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11,02:25-31+110.

[15]刘洁,祁春节. 我国农业合作社制度创新的动力机制及完善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02:192-195.

[16]雷兴虎,刘观来. 激励机制视野下我国农业合作社治理结构之立法完善[J]. 法学评论,2011,06:100-108.

[17]应瑞瑶. 论农业合作社的演进趋势与现代合作社的制度内核[J]. 南京社会科学,2004,01:13-18.

[18]米新丽. 美国农业合作社法初探[J]. 江西社会科学,2004,03:139-141.

[19]潘建国. 美国农业合作社面面观(上)[J]. 中国合作经济,2004,10:55-58.

[20]雷兴虎,刘水林. 农业合作社的法律问题探讨[J]. 中国法学,2004,05:90-98.

[21]黄胜忠. 农业合作社理论研究述评[J]. 商业研究,2009,03:175-179.

[22]周波,万小兵,朱朝晖,唐卫青,万洁. 国外农业合作社发展模式探析[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68-72.

[23]郑丹. 国外农业合作社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及启示[J]. 农业科技管理,2009,02:55-59.

[24]黄胜忠. 农业合作社的环境适应性分析[J]. 开放时代,2009,04:27-35.

[25]刘勇. 西方农业合作社理论文献综述[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54-63.

[26]李先德,孙致陆. 法国农业合作社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农业经济与管理,2014,02:32-40+52.

[27]秦愚. 组织成本视角下的农业合作社基本制度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14,08:45-56+111.

[28]林坚,马彦丽. 农业合作社和投资者所有企业的边界——基于交易费用和组织成本角度的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6,03:16-20+79.农业经济参考文献

[29]蔡润英. 农业合作社定义及其法律地位探析[J]. 企业经济,2006,03:158-160.

[30]柴效武,叶益东. “农业合作社+农户”——农村制度变迁过程中组织模式的抉择[J]. 浙江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4:98-107.

[31]丁俊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社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4.

[32]徐小平. 中国现代农业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

[33]逄玉静,任大鹏. 欧美农业合作社的演进及其对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启示[J]. 经济问题,2005,12:46-48.

[34]米新丽. 论农业合作社的法律性质[J]. 法学论坛,2005,01:59-64.

[35]. 法国农业合作社及对我国的启示[J]. 农村经营管理,2005,04:43-46.

着丝粒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介导染色体与微管的连接,并维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在种属间远缘杂种中,通常只有来自双亲一方的 着 丝粒特异组蛋白 CENH3 (centromere-specific histone 3) 基因表达并形成功能蛋白,整合到染色体特定的区域,形成有功能的着丝粒。双亲着丝粒序列差异过大,可能引起受体物种CENH3蛋白不能正常整合到外源染色体上形成功能着丝粒区,导致外源染色体的丢失(Sanei et al. 2011)。近日,张学勇团队在小麦族着丝粒DNA序列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着丝粒反转录转座子 CRW 和 Quinta 是小麦着丝粒DNA组成的核心序列,与CENH3蛋白向小麦染色体的整合密切相关(Liu et al . 2008; Li et al . 2013)。

远缘杂交是作物品种改良的重要育种方法,在过去的100年里,科学家将小麦与许多近缘种属植物进行了杂交,其中十倍体长穗偃麦草( Thinopyrum ponticum )是小麦育种中利用最成功的多年生物种,从其杂种后代中选育出多个易位系和新品种,并培育出部分双二倍体(Partial amphiploids, 也称八倍体小偃麦)。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小麦和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容易出品种的机制并不清楚,为了揭示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容易产生易位系的原因,该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李振声院士团队合作,以着丝粒为切入点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论。

1.小麦着丝粒关键序列 CRW 和 Quinta 的同源序列广泛存在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着丝粒区,但后者也有一些比较特异的着丝粒序列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基因组复杂,其着丝粒序列也不清楚。研究人员首先通过Southern杂交发现小麦着丝粒反转录转座子 CRW 和 Quinta 广泛存在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及可能的祖先种中,但在大麦中确极少(图1)。随后,通过筛选着丝粒区特异BAC和ChIP-seq技术分别对二倍体拟鹅观草(十倍体长穗偃麦草供体之一, St )和十倍体长穗偃麦草进行着丝粒分析。发现除 CRW 和 Quinta 外,还有三类反转录转座子( Abigail , Abia 和 CL135 )和卫星重复序列( CentSt )也是偃麦草着丝粒特异序列(图2、图3)。                                    图1. CRW (A)和 Quinta (B)在小麦、偃麦草及其近缘野生种中的分布(上标代表不同小麦族植物的基因组)

图 2 .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A)、中国春(B)、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小偃693(C)和小偃784(D) ChIP-seq着丝粒相关序列富集图

2.八倍体小偃麦中着丝粒DNA序列处于快速进化之中

为了探究从长穗偃麦草到八倍体小偃麦中着丝粒是否发生变化,研究人员通过免疫染色和DNA原位杂交对20世纪70年代培育的小偃693和小偃784进行了着丝粒序列分析,发现在小偃693中, CentSt 、 Abigail 和 Abia 仍保持与CENH3蛋白的结合能力,而在小偃784中 CentSt 和 Abia 基本丧失了这种能力,说明在 新物种中着丝粒DNA发生着快速的变化和调整,着丝粒DNA序列组成并非是永恒不变的(图3)。

图3. CRW , Quinta , Abigail , CentSt , Abia 和 CL135 在十倍体长穗偃麦草、中国春、小偃693和小偃784细胞核中与CENH3的共定位分析

3 .研究进一步证实E和St是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两个基本基因组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基本基因组组成是一个争论了很久的问题。 张学勇等(Zhang et al. 1996)在GISH、八倍体杂种F1染色体配对、同工酶及分子标记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用 StStEeEbEx 作为其基本基因组组成,但陈勤等认为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只有 St 基因组片段,而无完整的 St 基因组, 并用 JJJJsJs 表示( J≈E,S=St )(Chen et al. 1998)。 通过同一细胞的多重原位杂交分析,张学勇团队发现在十倍体长穗偃麦草中, St 基因组染色体富含 Abigail 和 CentSt ,而 E 基因组染色体富含 CRW 和 Quinta ,进一步说明以 StStEeEbEx作为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基因组更为合理,也说明着丝粒区域是多倍体中亚基因组分化的核心区域 (图4)。

图4. Abigail , Quinta , CentSt 和 CRW 在十倍体 长穗偃麦草基因组中的分布

2019年6月30日国际著名植物学刊物《 The Pant Journal 》以题为“ Plasticity in Triticeae centromere DNA sequences: a wheat × tall wheatgrass (decaploid) model ” 在线发表了上述研究成果()。 这项研究说明供体和受体着丝粒序列的同源性可能更有利于外源基因的成功转移,为今后远缘杂交育种中亲本的选择提供思路。 南京农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赵静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郝薇薇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张学勇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1622的资助。

主要参考文献:

Chen, Q., Conner, ., Laroche, A. and Thomas, . (1998) Genome analysis of Thinopyrum intermedium and Thinopyrum ponticum using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enome , 41 , 580-586.

Li, B., Choulet, F., Heng, Y., Hao, W., Paux, E., Liu, Z., Yue, W., Jin, W., Feuillet, C. and Zhang, X. (2013) Wheat centromeric retrotransposons: the new ones take a major role in centromeric structure. Plant J , 73 , 952-965.

Liu, Z., Yue, W., Li, D., Wang, ., Kong, X., Lu, K., Wang, G., Dong, Y., Jin, W. and Zhang, X. (2008)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retrotransposons at wheat centromeres and pericentromeres. Chromosoma , 117 , 445-456.

Sanei, M., Pickering, R., Kumke, K., Nasuda, S. and Houben, A. (2011) Loss of centromeric histone H3 (CENH3) from centromeres precedes uniparental chromosome elimination in interspecific barley hybrid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 108 , E498-505

Zhang, X., Dong, Y. and Wang, . (1996) Characterization of genomes and chromosomes in partial amphiploids of the hybrid Triticum aestivum x Thinopyrum ponticum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isozyme analysis, and RAPD. Genome , 39 , 1062-1071.

来稿应含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说明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方法创新和成果结论;中英文摘要对映)、关键词(5~8个)。论文写作详细要求请见论文写作模板。2. 量和单位:应符合国家规定。外文字符要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字符的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3. 图、表:应提供中英文图题、表题;图应带有数据源,表要采用三线表。4. 参考文献:引用文献应遵循“最新、关键、必要和亲自阅读过”的原则;在正文中顺次引述;数量以不少于25篇为宜,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引用。国外文献应占相当比例,国内文献不建议引用非核心期刊。文献著录要准确,著录格式如下:期刊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刊名(全称,勿缩写,英文刊名应为斜体),出版年,卷(期):起-止页.专著:[序号] 编著者. 书名. 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论文集、会议录:[序号] 作者. 题名[C]//文集主要责任者. 论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 题目[D]. 地点:单位,年.科技报告:[序号] 作者. 题名[R]. 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国际、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序号] 标准起草者.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专利:[序号] 设计人. 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 公告日期.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EB/OL]. (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5. 作者简介:建议提供全部作者简介,最好说明对论文的贡献以便于读者了解和联系。作者简介内容应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研究方向、电子邮箱、联系电话等。通信作者应为基金课题主持或学生导师。

农业学位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1、图书馆

传统参考文献的查找方式就是通过图书馆,图书馆图书是查找传统参考文献的主要途径,而且相对其他方式来说,具有方便实惠的优点。

2、知网

中国知网(CNKI)是比较权威的网络文献来源,大多数高校都有和中国知网的合作,所以在学校可以享受免费下载文献的待遇。

像知网类的还有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百度学术等

3、谷歌学术 Google Scholar

这是很多人最常用的,相比于其他论文检索网站,谷歌学术免费资源丰富。

4、 Science Direct

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科学科学研究集合,专业性强。

传统参考文献:图书馆:图书馆图书是传统参考文献来源的主要途径;中国知网:中国知网(CNKI)是比较权威的网络文献来源;3.维普期刊:在维普期刊使用高级检索,可以精确查找到所需文章等。

论文参考文献:

1、传统参考文献的查找方式就是通过图书馆,图书馆图书是查找传统参考文献的主要途径,而且相对其他方式来说,具有方便实惠的优点。

2、通过中国知网,中国知网(CNKI)是比较权威的网络文献来源,大多数高校都有和中国知网的合作,所以在学校可以享受免费下载文献的待遇,其他方式部分文献是需要收费的。而且查找起来十分方便,在中国知网官网的分类目录或者检索区域输入文献标题,就可以了。

3、通过维普期刊,在维普期刊中使用高级检索,可以十分精确查找到所需文章。

4、通过万方数据库,检索方法就是点击首页然后搜索旁边的高级检索,进入检索区域就好。

5、通过百度学术,检索方法也是大同小异,搜索栏输入名称即可。

6、其他文献来源:以上是常用的查文献途径,如果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可以通过这些途径检索:①开世览文;②超星图书;③E线图情;④读秀中文;⑤百链云;⑥全球索索等。

文献类型

1.期刊类,用[J]表示,一般篇幅不长,大概2000字左右,内容教浅,但是可以了解你的课题研究情况。

2.博硕士论文,用[D]代表,这些论文一般3万字起,对于本科生来说可以参考博硕士论文,借鉴他们章节的布局方式以及排版,可以给自己的论文一些基础思路。

3.书籍,用[M]代表,指书籍专著,大家可以根据论文研究需要去参考相应的书籍。

4.报纸类文献资料,[N]表示。

5.报告类文献资料,[R]表示。

农药营销论文参考文献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根据其来源大致可分为植物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抗生素等。由于生物农药具有对人畜的毒性较小、不污染环境以及病虫害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目前,生物农药已成为一类重要的农药,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维护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生物农药在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研究开发与生产脱节,科研成果不能成功转化为生产力,造成我国生物农药发展不能进入正常的轨道。 二是由于许多生物农药的有效成分为活体微生物,而其产品制剂化技术要求高,加上我国生物制剂的剂型及其工艺水平落后,致使活体微生物农药的制剂化成为生物农药发展的一个瓶颈。 三是生产企业规模小,其中乡镇企业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条件差,缺乏技术人员和资金,且品种单一,易受市场的冲击。 四是由于生物农药作用和见效时间慢,加上绝大部分农民还没有综合防治、保护环境和农业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要求,致使生物农药推广应用存在困难。 尽管生物农药发展缓慢,在整个农药中所占份额还比较小,但生物农药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方向。为实现我国生物农药的快速发展,从事生物农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单位、人员必须解思想,以生产和市场为导向来开展工作,要建立能良性循环发展的生物农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体制,调整科研和生产之间的关系,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要加强攻关,强化作用机理、毒性、残留以及对环境生态的影响等研究,解决生物农药发展的瓶颈问题;要加强推广和普及生物农药的力度,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增进农民对生物农药的了解,推动生物农药的广泛应用;国家对于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应采取倾斜政策,扶持和促进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使之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 (来源:农民日报)

法律定义: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按《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的定义,农药(Pesticides)主要是指用来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但通常也把改善有效成分物理、化学性状的各种助剂包括在内。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农药的含义和范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所差异。如美国,早期将农药称之为"经济毒剂"(economic poison),欧洲则称之为"农业化学品"(agrochemicals),还有的书刊将农药定义为"除化肥以外的一切农用化学品"。80年代以前,农药的定义和范围偏重于强调对害物的"杀死",但80年代以来,农药的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我们并不注重"杀死",而是更注重于调节",因此,将农药定义为"生物合理农药"(biorationa1 pesticides),"理想的环境化合物"(ideal environmental chemicals)、"生物调节剂"(bioregulators)。"抑虫剂"(insectistatics)。"抗虫剂"(anti一inect agents)、"环境和谐农药"(envi一ronment acceptable pesticides或environrnentfriendly pesticides)等。尽管有不同的表达,但今后农药的内涵必然是"对窖物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及环境安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农药工业经历了创建时期(1949~1960)、巩固发展时期(1960~1983)和调整品种结构,蓬勃发展时期三个阶段,农药品种和产量成倍增长,生产技术与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国务院决定1983年3月起停止生产六六六和滴滴涕,1991年国家又决定停止生产杀虫脒、二溴氯丙烷、敌枯双等5种农药,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国家集中力量投(扩)产了数十个高效低残留品种,使农药产量迅速增加。到1998年,全国已能生产农药200种(有效成分),农药总产量近40万吨(以折100%有效成分计),全国农药生产能力达到万吨。我国农药产量已能满足农业需要,并有一定数量的出口,但是品种仍不足,以1998年农药产量计算,其中杀虫剂占72%,杀菌剂占10%,除草剂占16%,植物生长调节剂占2%,因此,我国农药品种结构和各类农药之间比例调整的任务还很繁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这个调整任务定能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完成。 农药工业的发展,农药产量的增加,农药产品质量的提高,对保证农业丰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农业部门统计,1996年使用化学农药防治40多亿亩次,化学除草面积达亿亩次。每使用1元农药,农业可获益8~16元。

1 农业生产中农药的应用地位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农作物病、虫、草害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据资料记载中国有害生物为2,300多种,这些有害生物不仅种类多、分布广泛,而且成灾条件复杂,发生频繁。如不进行防治,每年将损失粮食总产量15%、棉花20%-25%、蔬菜25%以上。我国农药每年实际产量约40万吨,仅次于美国据世界第二位,年用量约27万吨,居世界前列。据统计,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平均每年发生病虫草鼠44亿亩次,防治面积为49亿亩次,仅以防治有害生物计算,每年挽回的粮食损失即达6,500多万吨,相当于亿人的口粮(按每人每年200千克计算)。 在生物灾害的综合治理中,根据目前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的水平,化学防治仍然是最方便、最稳定、最有效、最可靠、最廉价的防治手段。尤其是当遇到突发性、侵入型生物灾害发生时,尚无任何防治方法能够代替化学农药,唯有化学防治方能奏效。在可预见的未来,农业生产离不开农药。2 农药残留检测的必要性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产品的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农药、抗生素和激素等外源物质。我国农药在粮食、蔬菜、水果、茶叶上的用量居高不下,而这些物质的不合理使用必将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影响消费者食用安全,严重时会造成消费者致病、发育不正常,甚至直接导致中毒死亡。农药残留超标也会影响农产品的贸易。

农药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法律定义: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按《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的定义,农药(Pesticides)主要是指用来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但通常也把改善有效成分物理、化学性状的各种助剂包括在内。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农药的含义和范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所差异。如美国,早期将农药称之为"经济毒剂"(economic poison),欧洲则称之为"农业化学品"(agrochemicals),还有的书刊将农药定义为"除化肥以外的一切农用化学品"。80年代以前,农药的定义和范围偏重于强调对害物的"杀死",但80年代以来,农药的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我们并不注重"杀死",而是更注重于调节",因此,将农药定义为"生物合理农药"(biorationa1 pesticides),"理想的环境化合物"(ideal environmental chemicals)、"生物调节剂"(bioregulators)。"抑虫剂"(insectistatics)。"抗虫剂"(anti一inect agents)、"环境和谐农药"(envi一ronment acceptable pesticides或environrnentfriendly pesticides)等。尽管有不同的表达,但今后农药的内涵必然是"对窖物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及环境安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农药工业经历了创建时期(1949~1960)、巩固发展时期(1960~1983)和调整品种结构,蓬勃发展时期三个阶段,农药品种和产量成倍增长,生产技术与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国务院决定1983年3月起停止生产六六六和滴滴涕,1991年国家又决定停止生产杀虫脒、二溴氯丙烷、敌枯双等5种农药,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国家集中力量投(扩)产了数十个高效低残留品种,使农药产量迅速增加。到1998年,全国已能生产农药200种(有效成分),农药总产量近40万吨(以折100%有效成分计),全国农药生产能力达到万吨。我国农药产量已能满足农业需要,并有一定数量的出口,但是品种仍不足,以1998年农药产量计算,其中杀虫剂占72%,杀菌剂占10%,除草剂占16%,植物生长调节剂占2%,因此,我国农药品种结构和各类农药之间比例调整的任务还很繁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这个调整任务定能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完成。 农药工业的发展,农药产量的增加,农药产品质量的提高,对保证农业丰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农业部门统计,1996年使用化学农药防治40多亿亩次,化学除草面积达亿亩次。每使用1元农药,农业可获益8~16元。

1 农业生产中农药的应用地位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农作物病、虫、草害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据资料记载中国有害生物为2,300多种,这些有害生物不仅种类多、分布广泛,而且成灾条件复杂,发生频繁。如不进行防治,每年将损失粮食总产量15%、棉花20%-25%、蔬菜25%以上。我国农药每年实际产量约40万吨,仅次于美国据世界第二位,年用量约27万吨,居世界前列。据统计,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平均每年发生病虫草鼠44亿亩次,防治面积为49亿亩次,仅以防治有害生物计算,每年挽回的粮食损失即达6,500多万吨,相当于亿人的口粮(按每人每年200千克计算)。 在生物灾害的综合治理中,根据目前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的水平,化学防治仍然是最方便、最稳定、最有效、最可靠、最廉价的防治手段。尤其是当遇到突发性、侵入型生物灾害发生时,尚无任何防治方法能够代替化学农药,唯有化学防治方能奏效。在可预见的未来,农业生产离不开农药。2 农药残留检测的必要性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产品的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农药、抗生素和激素等外源物质。我国农药在粮食、蔬菜、水果、茶叶上的用量居高不下,而这些物质的不合理使用必将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影响消费者食用安全,严重时会造成消费者致病、发育不正常,甚至直接导致中毒死亡。农药残留超标也会影响农产品的贸易。

  • 索引序列
  • 农药学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 农业学位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 农药营销论文参考文献
  • 农药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