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科幻世界杂志2021年

科幻世界杂志2021年

发布时间:

科幻世界杂志2021年

根本没有《三体4》人类挽歌。人类挽歌是《晓说》节目说三体的第四期的标题。供参考!

“无虞”这个词指的是一种安宁的状态,也就是不受压力的状态。科幻世界小说中的“无虞”概念指的是一种科技先进、社会秩序良好的未来社会,也就是一个没有种族歧视、没有社会不平等、没有政治压力、没有贫富差距的社会。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人们会拥有充满希望的生活,应对任何挑战都有自信。科幻作品中的『奇门』轻型载具去客户端看更多精彩讨论戳下方气泡,看书友讨论去客户端看更多精彩讨论戳下方气泡,看书友讨论科幻世界(2021年8月)作者:《科幻世界》杂志社期刊杂志 / 文学万字|完本更新时间 2021-11-02 17:20APP内阅读新人免费读14天目录最新章节 第14章 银河奖征文 鲸落无声更新时间 2021-11-02 17:20第13章 回声 回声2021-11-02第12章 幻眼天下 中国高校科幻协会发展简史2021-11-02第11章 校园之星 你是上帝2021-11-02第10章 银河奖征文 宿主2021-11-02投月票0票投推荐票0周推荐票打赏本周0人打赏书友榜书友总数:17我 ·未登录书友第1名:书友20220924142932630.书友等级:学徒书友20220924142932630书友第2名:书友20220704000041408.书友等级:学徒书友20220704000041408书友第3名:书友20220526134013519.书友等级:学徒书友20220526134013519第1章 科学与危险共舞——科幻作品中的『奇门』轻型载具文/索何夫虽然对大多数“外围读者”而言,提到科幻作品中的载具时,第一时间想起的往往是巨大宏伟、长度动辄以千米计的巨型太空战舰;或是那些无论怎么看都充满了不合理之处,却寄托着人类文化潜意识中对顶盔贯甲的魁梧武士的强烈向往的双足步行机甲,但这些威武雄壮的大家伙毕竟不是全部。无论是在《雪崩》和《基地》这种现象级的严肃科幻作品里,还是那些“量产版”的“爆米花科幻”中,我们都能看到各种各样造型奇妙、甚至可以称之为“放飞想象”的个人用轻型载具,其中一部分的文化影响力甚至不逊于那些气势恢宏的“大家伙”。喷气背包:艰难地照进现实的梦想首先登场的是人均可负载的单品——喷气背包。不同于其他载具,无需操作技术、搭载即可使用的优势很容易就让喷气背包在单人载具竞赛中拔得了头筹。从20世纪下半叶以来,这玩意儿就同时在现实和科幻作品里经历了颇为漫长的发展历程,足够狂拽炫酷、非常抓人眼球,但……也就仅此而已了。为什么这片“蓝海”依旧如此湛蓝,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分析。单从理论上讲,喷气背包原理并不复杂,甚至传说中的“万户飞天”的原理本质上也差不到哪儿去:只要有一台能够稳定产生推力、大小足够被固定在人类背后的引擎,让人飞上天就不是什么难事儿,如果觉得火箭背包不够安全稳定,甚至可以换成小型涵道式升力发动机——这也是近几年那些成功投入实用的“飞包”更常见的模式。也正因如此,喷气背包准确地说应该称为背包式单人飞行器,毕竟一部分产品并未采用严格意义上的“喷气式”飞行原理。不过,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喷气背包的研发,也不乏诸如Gofast这样一度有些知名度的“明星产品”,但整体而言,这类个人飞行器在现实中还是很不受待见的——毕竟,任何大气层内的喷气背包或者类似产品都必须面临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在空气动力学层面上,人类的身体轮廓实在难以像飞行器那样优化。换言之,这类产品唯一能走的只有“力大砖飞”这条路子,仅此一点,就注定了它们的经济性绝不会优于常规飞行器。更糟糕的是,人类的血肉之躯相当脆弱,这导致了单人飞行器的最大飞行速度和实用高度都相当有限,而如何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同样也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虽说最初的喷气背包类产品大多是军方主持开发的,并且优先考虑投入战场,但开发者始终要面临一个近乎无解的两难问题:要增加飞行效率和续航能力,就必须有更大的发动机和更多燃料,而它们在不飞行时都会变成压在驾驶人员身上的无用“死重”,严重影响效率和生存概率;如果选择轻量化,则意味着用途大打折扣,而且有限的速度和高度以及在姿态控制上的重重困难,则意味着驾驶它们的“飞人”很容易变成轻武器的活靶子……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类似的飞行载具迟迟无法投入战场、顶多只能被海岸警卫队用来登船缉私。总而言之,除了在没有重力、也无需考虑空气阻力的太空中可以作为宇航员的移动手段之外,至少在现阶段,这类个人飞行载具很难派上什么实际用场。那么,既然喷气背包在实用领域的表现如此寒碜,为什么总有各色人等会费时费力地想要制造这类产品呢?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情怀”问题。虽然现实中的实用性过于差劲、也几乎没有任何可供“大展身手”的舞台,但在形形色色的幻想世界之中,这却并不是问题。正是由于在科幻作品中的大量“戏份”形成了特殊的“反哺”模式,才使得足够多的爱好者与发明家明知实用前途渺茫,仍然孜孜以求地进行开发,硬是让梦想一次次地照进了现实。涉及这一技术的最早也最著名的科幻作品是罗伯特·海因莱因的《星船伞兵》。虽然在它的改编电影中,太空陆战队被描绘成一群炮灰,但在原著中,他们可都是穿着自带喷气式飞行器的动力装甲、能够迅速机动数千米并对敌方进行深入打击的猛人。受《星船伞兵》小说的影响,20世纪下半叶催生出了一大群“精神后辈”:在《星球大战》系列里,曼达洛人(其中的典型是波巴·费特)的盔甲往往装有可以用于短途飞行的喷气背包,为这些太空中的哥萨克战士提供了在战场缠斗的快速机动手段,就算欧比旺这种武功高强的绝地武士,遇上这招也会感到棘手;《战锤40000》中,装备了重型喷气背包的“猛禽”星际战士可谓《星船伞兵》里太空陆战队最直接的“后裔”,这些穿着动力甲的超人干的也是“死从天降”、突袭对方高价值战略目标的活儿,而且凭着一身比海因莱因笔下的前辈们更加豪华的技术装备,无论是突击距离还是破坏能力,都变得更加可怕了。不过,装备喷气背包的战士能在各路太空歌剧中大杀特杀,通常都得依靠一些别的“黑科技”:要么是阿斯塔特的一整套超级基因改造,要么是包裹全身的整套动力装甲,而现实中它们大多处于八字连半撇都没有的状态。相较之下,在“现实系”科幻作品里,装备喷气背包的士兵们只能干一些辅助类的工作:《红色警戒2》中的火箭飞行兵和《命令与征服2》里的喷射飞行兵都被定位为“持有轻武器、执行侦察和骚扰”的次要角色;在《命令与征服3》里,GDI步兵的喷气背包索性被定位为“跨越障碍专用设备”,只在需要紧急逃脱、或者要跨越难以用别的方式穿过的复杂地形时,才会短暂地派上用场。当然,由于无需长时间、远距离飞行,这些喷气背包倒用不着做得又大又沉,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用性层面的两难问题。当然,作为一种可以带来戏剧性视觉效果的炫酷道具,虽说实用性上仍旧存在着严重欠缺,但对于故事中的英雄主角而言,喷气背包仍然是件相当好使、非常适合推进故事的道具:无论是在乱军丛中纵身一跃而去、只给敌人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还是直接“天降正义”、在火光和浓烟中化身“及时雨”降临前线,都非常适合典型的“英雄”形象。正因如此,喷气背包才会在各种英雄主义的幻想作品中不断出现,又被一批批希望能圆“英雄梦”的曾经年轻过的人带进现实。或许,这正是所有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的对英雄的憧憬吧。惊险竞速——滑板人类社会中从来不缺乏追求极限和极速的家伙,因此,随着20世纪末期滑板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比前面更加激进的个人载具——各种具有科幻特征的滑板,也出现在各式各样的科幻作品之中。相较于好歹还有个正经座位的摩托、或者往往得和密不透风、自带防护性能的飞行服搭配使用的喷气背包,滑板可以说是简化到了极限的“载具”:除了最低限度的“立足之地”,它无法为搭乘者提供任何防护,搭乘者必须直面一切风险——甚至仅仅是站在高速移动的滑板上,就是一件需要勇气和技巧的事。在现代电子游戏中,飞行滑板可以说是不羁少年的青春标志,与之对应的,一系列灯红酒绿的科幻赛博背景板也呼之欲出。最早的滑板是美国乡下人在19世纪末发明出来的,一开始就是大家闲暇玩乐的道具,毕竟天大地大,原野广阔,适合滑来滑去。但它的“大行其道”却要到20世纪70—80年代,也就是60年代民权运动和嬉皮士运动之后,这一时期,滑板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更变成了一种象征。愤怒而充满激情的年轻人用它来表达自己对老人和陈旧习规的叛逆和不服从。因为滑板简单而廉价,它也成为了“富有活力和斗争精神”的社会底层的象征。自然,当赛博朋克恰好于这一阶段崛起,滑板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其中的关键元素。在赛博朋克的“开山之作”《雪崩》中,女主角是一位踩着滑板、靠搭顺风车送文件的快递员,每天过着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度日的刀尖舔血式生活。但当标准滑板加装了引擎、变成微型飞行器后,则成为在赛博朋克的都市丛林里挣扎求生者的标配:正面人物踩着它逃避军警追捕行侠仗义,黑帮混混和地痞小流氓踏着它四处欺行霸市打砸抢烧,而亦正亦邪的人——唔,他们当然更需要一只飞行滑板,以便把上面那两类活儿统统干完。

科幻世界杂志好像还连载科幻小说。 《科幻世界》是1979年科幻世界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杂志,前身是《科学文艺》和《奇谈》,已有四十年的历史;有数据显示《科幻世界》发行量最少的一期仅七百份,最高时发行量40万份,现在每月也有10万份的发行量,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曾获得“世界科幻协会最佳期刊奖”、“中国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并入选“中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双奖期刊”,曾承办过1991年世界科幻协会年会,是中国科幻期刊中一面历久弥新的金牌。杨潇,阿来,秦莉曾先后任杂志社社长,其中阿来任社长期间曾以《尘埃落定》获茅盾文学奖。

科幻世界杂志少年版

1、《科幻世界》是1979年科幻世界杂志社出版的杂志,前身是《科学文艺》和《奇谈》,创立于1979年,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科幻出版机构。

旗下拥有《科幻世界》、《科幻世界·译文版》和《科幻世界画刊·小牛顿》《科幻世界少年版》四种深受中国青少年读者欢迎的畅销期刊和幻想类图书项目。

2、《科幻画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报研究会主办,面向6—14岁小读者的益智性卡通杂志,是一本以科学幻想为主导,以轻松幽默为表现形式,以卡通连载为主要内容。

3、《科幻世界(少年版)》创刊于2000年,是以中小学生为主要阅读对象的科普科幻期刊。

4、《世界科幻博览》刊物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双百”方针。

拥护并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促进学术交流,发展科学技术,培养学术新人,推动我校教学和科研为宗旨。

5、《科幻大王》于1994年创刊,以启迪、丰富和培养广大青少年的想象力、幻想力和创新能力为办刊宗旨,主要刊发国内外科幻小说、科幻漫画及科普知识等内容。曾获山西省一级期刊奖、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活动首选刊物等荣誉。

科幻世界杂志可以上“杂志铺”网站,注册,订阅全年的科幻世界。

《科幻世界》是1979年科幻世界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杂志,前身是《科学文艺》和《奇谈》,已有四十年的历史;有数据显示《科幻世界》发行量最少的一期仅七百份,最高时发行量40万份,现在每月也有10万份的发行量,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

曾获得“世界科幻协会最佳期刊奖”、“中国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并入选“中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双奖期刊”,曾承办过1991年世界科幻协会年会,是中国科幻期刊中一面历久弥新的金牌。

科幻世界杂志的简介

科幻世界杂志社创立于1979年,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科幻出版机构,旗下拥有《科幻世界》、《科幻世界·译文版》和《科幻世界画刊·小牛顿》《科幻世界少年版》四种深受中国青少年读者欢迎的畅销期刊和幻想类图书项目。

其中,由四川省科协主管主办的《科幻世界》月刊,以倡导创新思维,展示科学魅力为发展目标,主要刊登国内外一流的科幻小说和最新沿的科学动态,以及优秀的科幻画作和实用的写作指南,在三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读者崇尚科学、热爱幻想的热情。

不好说了,看你个人口味和耐心了。1 这是科技状况决定了,近十年人类并未取得重大突破,我是指像网络啊,人类分子双螺旋结构,爱因斯坦相对论那样的。现在科幻题材泛滥,很多都是司空见惯反复用,所以绝大多数不新鲜,难以吸引人。你可以看到每次科技的划时代意义突破都是科幻文学的春天。这是世界的趋势,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2 科幻杂志往往文风不够细腻,因为很多都是理科生投稿,总体来说文笔来讲比不上文科的,所以往往内容硬核,干货多。却在细致入微处难以吸引打动人。你知道文学这东西终归要给人看。不是理论。

科幻世界少年版杂志

《科幻世界》是四十年老牌杂志了,许多国内知名科幻作家都曾给它投过稿,撑起了国内科幻事业的半边天,佳作颇多,虽然近年来有部分文章质量下滑的情况,但总体质量是有保证的,大可放心购买来阅读。《科幻世界》的适合人群是全年龄段的,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可以阅读,当然也有专门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科幻世界·少年版》。

科幻世界每月一本另有科幻世界译文版,也是每月一本;科幻世界少年版·飞,每月一本

一月一本,元

科幻世界杂志可以上“杂志铺”网站,注册,订阅全年的科幻世界。

《科幻世界》是1979年科幻世界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杂志,前身是《科学文艺》和《奇谈》,已有四十年的历史;有数据显示《科幻世界》发行量最少的一期仅七百份,最高时发行量40万份,现在每月也有10万份的发行量,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

曾获得“世界科幻协会最佳期刊奖”、“中国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并入选“中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双奖期刊”,曾承办过1991年世界科幻协会年会,是中国科幻期刊中一面历久弥新的金牌。

科幻世界杂志的简介

科幻世界杂志社创立于1979年,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科幻出版机构,旗下拥有《科幻世界》、《科幻世界·译文版》和《科幻世界画刊·小牛顿》《科幻世界少年版》四种深受中国青少年读者欢迎的畅销期刊和幻想类图书项目。

其中,由四川省科协主管主办的《科幻世界》月刊,以倡导创新思维,展示科学魅力为发展目标,主要刊登国内外一流的科幻小说和最新沿的科学动态,以及优秀的科幻画作和实用的写作指南,在三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读者崇尚科学、热爱幻想的热情。

科幻世界杂志2004

《天意》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天意》是2004年科幻世界杂志社出版图书,由中国当代历史科幻文学的代表作家钱莉芳编著。

天意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菩萨,我求求你,我谁也不想伤害,我只想报恩。”小白跪伏在白衣大士面前,恍然间,我觉得小白很像观音。“白蛇,你须知人妖殊途。苦海无边,你还是尽早回头吧!”普渡众生么?为什么她面上尽是悲天悯人之色,言语里却尽是冷漠无边的距离。高高在上的怜悯里,更多的,或许不过是鄙夷。“菩萨,我求您了,求求您救救许宣吧……”小白仍旧伏在地上,哀哀的乞求。而那高高在上的神仙,依旧矜持淡漠的微笑着:“人死不能复生,这是天意,不可违拗。多说无益,你且去吧。”天意么?究竟什么才是天意?我忍不住仗剑冲上前去:“叫姐姐去报恩的是你,说人妖殊途的也是你;普渡众生,救苦救难的是你,如今见死不救的也是你。说什么天意,什么命数,全不过是人的把戏。今天,我就是要违背天意,你又能把我怎么样。”“妖孽,你须知逆天而行的后果。”白衣大士的面上染上薄怒,拂尘只一抖,便格住了我的长剑。“哼。”我不禁冷笑,“只不过因为你比我强,就可……应该是全本了

科幻世界杂志社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科幻出版机构,旗下拥有《科幻世界》、《飞·奇幻世界》、《科幻世界·译文版》和《小牛顿》四种深受中国青少年读者欢迎的畅销期刊和幻想类图书项目。科幻世界系列期刊及图书拥有数量庞大的忠实读者,在中国幻想类期刊市场上,特别是在大、中城市的期刊市场上,稳定保持着95%以上的市场占有率。科幻是高科技时代的专属文化语言,科幻类期刊、图书则是畅销书目上的重要部分。作为国内科幻业界的主力军,科幻世界杂志社一直致力于中国科幻文化市场的培育,每年一度的中国科幻银河奖征文催生出大批优秀科幻作家和科幻佳作。1991年,科幻世界杂志社代表中国科幻业界成功主办的世界科幻协会(WSF)年会,被WSF评为“WSF成立以来最隆重最成功的1991年年会”。1997年,科幻世界杂志社遍邀全世界的科幻作家、科学家、宇航员参加’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其辉煌永载中国科幻史册。随着《哈利·波特》、《魔戒》等境外奇幻文化对国内文学出版市场的冲击,科幻世界杂志社创办《飞·奇幻世界》,以此为阵地,擎起国内原创奇幻文学的旗帜;同时以《科幻世界·译文版》为窗口,向国内读者引荐国外幻想文学精品。科幻世界再一次站在了中国奇幻文学的前沿阵地上。为了让国人的想象跟上时代,为了打造中国科幻图书品牌,科幻世界杂志社与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强强合作,于2003年正式启动了中国科幻“视野工程”。“视野工程”的三大支柱丛书“世界科幻大师丛书”、“中国科幻基石丛书”和“流行科幻丛书”,以专家的视角,广泛运用刊物、网站等专业媒体的宣传攻势,掀起了又一轮科幻热潮。2004年,“科幻大师丛书”更荣获了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国际合作出版促进委员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出版参考》杂志社等出版界权威组织颁发的2003年度引进版社科类优秀畅销图书奖。“科幻世界出品”已在国内科幻小说读者群中树立起了鲜明的品牌意识,“科幻世界杂志社编辑”便是科幻图书质量的品质保证,读者认购的风向标!

世纪以来,中国科幻的发展大致在时间上划分为两个时期,每一时期由一个占有主导地位的理论所统治。第一时期起源于1902年。当年,鲁迅在《月界旅行·辩言》中透露出非常欣赏西方的科学技术,希望能向国人广泛传播的态度。由于过分惧怕科学读物的文本在的中国读者中无法获得接受,鲁迅希望科幻小说这种载体,能以糖衣炮弹的方式将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传达给国民。“普及科学知识”于是成了将近90年漫长岁月中中国科幻小说存在的中心价值。这种“利用科幻小说进行科学普及”观念的泛滥,还受到大量引进苏联科幻小说理论的影响,并被中国政治生活中一些不可理喻的因素所强化。可以说,从1902起到1979止,中国科幻创作一直处于某种“功利主义”的时代。其将科幻文学中的“科普功能”不适当地夸大,使其成为创作的主导价值。这种价值取向,对中国科幻小说的繁荣,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并直接限制了作家的创作,限制了公众对科幻文学形式的理解。起源中国科幻文学理论发展的第二时期,起源于1979年。当年,童恩正在《人民文学》发表了《我对科幻文艺的看法》。这个短文结束了“功利主义”时期,开创了第二时代。第二时代要求科幻小说找到比科学普及更加根本的价值观念,童恩正疑惑地认为,这种新的价值可能是去“普及科学的人生观”。童没有想到他的观点在整个科幻文学界引起了具有颠覆性的波澜,并被较冥顽的评论家誉为“灵魂出窍的文学”理论。一些后继者在感受到童氏理论的革新意义的同时,致力于修正他的不足之处。他们进而用自己的创作实践系统地提出,科幻小说“应该是”一种根植于现代、根植于当前生活的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是,它应当紧密地结合“中国当代的社会现实”。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作家逐渐从科学普及的中心视点转移到人性和现实的中心视点。他们甚至认为,科学是无关紧要的,全面地面对现实,“关注当前”、“向主流文学靠拢”、“比主流文学更先走向世界”才是科幻文学的主要运作方向。在这样方针的指导下,科幻小说在社会认识深度上得到了大的提高,但逐渐远离了科学本身和科学探索过程为文学造就的独特话语环境。古典主义科幻理论的基本上是失败的理论,其主要原因在于,它过分强调科幻文学的工具价值。在第一时期中,这种工具价值表现为“科学普及的工具”;而第二时期则改成“图解社会政治信条”或“传达主流文学思想的工具”。【科幻在中国】为中国科幻敲响第一声锣鼓的是思想家、著名学者梁启超。本世纪初叶,他用文言文翻译了凡尔纳的《十五小豪杰》。从那时算起中国科幻可以说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史。五四时期宣扬“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的文化思潮,客观上为科幻文学在中国的发展、普及作出了贡献。新文化运动为科幻在中国的萌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很多著名的文学名匠都曾翻译或写作科幻小说。1903年,在日本弘文书院留学的青年鲁迅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大炮俱乐部》和《地底旅行》由日文,用文言文的体例翻译成中文。鲁迅将这两部小说改编成章回本,并配了诗词,使其完全中国化。鲁迅翻译了很多威尔斯和凡尔纳的经典小说,并在他的杂文中提倡发展科幻小说。中国最早的原创科幻小说是1904年发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说》,作者笔名“荒江钓叟”。中国最早的纯文学刊物《小说林》的创办人徐念慈不仅翻译国外科幻小说,本人还创作有科幻小说《新法螺先生谭》。著名作家老舍也创作过一本名为《猫城记》的具有科幻色彩的小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幻文学仍然以欣欣向荣的姿态发展。这一时期的文学体裁更接近科普小说,大多是向低年龄段读者普及科学知识和预构社会主义国家的美好未来。在主题上比较接近于同时期的苏联“社会主义文学”风格。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国大陆的科幻文学的发展陷入停滞。中文科幻杂志《科幻世界》2004年8月号封面文革后,叶永烈的儿童科幻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标志着中国科幻文学的复兴。郑文光在大陆被称为“中国科幻小说之父”,他50年代就致力于科幻创作。70年代他重新投入创作,发表了多部重要科幻作品,1980年成为世界科幻小说协会(WSF)成员。代表作有《飞向人马座》。童恩正的作品《珊瑚岛上的死光》曾被改编为中国内地第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电影。中国其他重要的科幻作家还有:刘兴诗、王晓达等人。倪匡,出生于中国大陆的香港作家,自70年代起创作大量科幻小说,多以卫斯理和原振侠为主人公,形成了数量可观的系列作品。他本人也以勤于笔耕著称,曾自称“中国写汉字最多的人”。代表作有《蓝血人》等。倪匡作品深受中文读者欢迎,被翻拍成多部香港电影及电视剧集。83—84年间,中国科幻文学被贴上“精神污染”的标签,受到严厉惩处的事件,这次“抵制精神污染”的“政治运动”几乎使整个中国科幻事业夭折。运动产生的经济和文化后果则无法估量。再如,主流科幻作家中,郑文光因此一病不起,叶永烈、童恩正、刘兴诗、肖建亨等受到不实污蔑和指控。1978年在大陆创办的《科学文艺》杂志成为科幻文学最主要的期刊,编辑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该杂志后改名为《科幻世界》(SFW),在20世纪90年代初成长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在《科幻世界》杂志的推动下,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如星河、刘慈欣、王晋康、唐风、姚海军、钱丽芳、罗隆翔、何夕等人。杂志在引介国外优秀科幻作品、出版名家名作、普及科幻和科学知识方面多年来做出了大量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分别于1991年、2000年在成都和北京承办了世界科幻年会。中国科幻之父我国著名科幻作家郑文光先生(1929-2003),是我国最重要和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开始创作发表科幻小说,成为当时著名的科幻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第二次科幻浪潮中他重返科幻文坛,发表了一系列优秀作品并创作了中国科幻史上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飞向人马座》。郑文光于1998年获得中国科幻终身成就奖。郑文光,1929年生于越南。1954年开始发表科幻小说。1983年因患脑血栓停止创作。主要作品有《火星建设者》、《猴王乌呼鲁》,中篇《飞向人马座》、《命运夜总会》,长篇《神翼》《战神的后裔》等。另有学术著作《康德星云说的哲学意义》、《中国古天文学源流》,翻译作品《宇宙》、《地球》等。曾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科幻小说协会会员。郑文光是出生在越南海防的华侨,解放初回国。郑文光受过系统的天文学教育,象当时的很多科幻作者一样,学术研究是他的主业。郑文光自幼喜文,十一岁就在越南的《侨光报》上发表作品。这样的经历使郑文光具有超过一般自然科学家,甚至超过一般科普作家的功底。郑文光走上科幻小说创作之路,是必然也是偶然。1954年,他作为专职科普工作者,发现少年对枯燥的科学知识不感兴趣,因此,他突发奇想,要把谜一样的天文学和诗一般的文学结合在一起。当时,国外新型的科幻小说还没有译进中国,甚至连科幻小说是什么,大家也不清楚。于是,就有了郑文光的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这也是中国大陆的第一篇科幻小说。1954年,郑文光在 《中国少年报》上发表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成为中国科幻第一次高潮到来的标志。《从地球到火星》是一个短篇。讲的是三个中国少年渴望宇航探险,偷开出一只飞船前往火星的故事。虽然篇幅不长,情节也不复杂,但却是新中国第一篇人物、情节俱全的科幻小说。郑文光也没想到,这篇作品在《中国少年报》刊出之后,竟引发了北京地区火星观测热潮,人们在建国门的古观象台上排起长龙看火星。郑文光被深深感动了,也被激励着。从此,创作科幻小说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欲罢不能。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郑文光又发表了几个短篇,以1957年发表的《火星建设者》为最成熟。该文曾获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大奖。是中国第一篇获国际大奖的科幻小说。《火星建设者》采用了当时科幻文学作品中少有的悲剧写法,讲的是在共产主义大同世界里,人类开始在火星上建设基地,虽经多般艰苦奋斗,仍然由于当地细菌的侵染而功亏一匮。但郑文光的创作并非一帆风顺,在50年代,不少人认为写什么科幻小说是“不务正业”、“歪门邪道”,还有的指责郑文光没有坚持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是搞“唯心主义”。郑文光的创作进入了艰难时期。直到今天,郑文光还心有余悸的认为,当时的不被理解是他创作中最感苦恼的事。郑文光的艰难完全是一个拓荒者的艰难,但他坚持了下来,他坚信他的作品是有价值和意义的。不但坚持创作,他还开始了对科幻小说理论上的探讨。这其中,他经历了一个非常痛苦和复杂的漫长过程,他曾试图在作品中尽量多地“放入”科学知识,但最后,他越来越明确认识到,科幻小说也是小说,遵从小说(也即文学创作)的一切规律,它姓“文”不姓“科”,当然,也不能排除其中的科学内容。所以,郑文光对科幻小说总的看法是“洋为中用、幻为实用”;科幻是“舶来品”,有个民族化的问题;科幻又应该用科学的幻想(而不是神话)结合现实,反映现实。值得注意的是,郑文光于1958年在《读书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谈谈科幻小说》的文章。该文几乎谈到了科幻文学的所有基本理论问题,如科幻小说的文学本质、科幻小说对古代神话的继承关系、科幻作品中的科学如何与真实的科学相区别,等等。自此以后四十多年,在这些基本理论问题上,中国科幻界竟再无大的突破,而只是一直就这些问题与不了解科幻艺术的外界舆论反复争辨。其理论探索的停滞颇为可叹。一九七六年春,在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的年月里,叶永烈发表了十年动乱后期第一篇科幻小说《石油蛋白》,标志着中国科幻在大陆掀起第二次高潮。这次科幻高潮实际上就是上一次高潮的延续。被称为“中国科幻小说之父”的郑文光在这次高潮中又创下了一个新纪录:1979年出版了新中国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飞向人马座》。该作品延续了《从地球到火星》的“事故加冒险”的故事框架。但场面更为宏大,人物更多,刻划上也更出色。当然,作品里的宇航距离也更远。郑文光是我国著名的科幻作家,他自从撰写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以来,总共发表有100万字的科幻作品。 大家都知道,描写复活恐龙的《侏罗纪公园》是1993年美国最受欢迎的科幻影片,可郑文光先生不但也曾写有科幻短篇《侏罗纪》,而且早在1980年就写过一篇复活古生物的科幻小说——《史前世界》。史前世界:地球形成以前宇宙是怎么一个世界呢?人类还没出现的地球又是怎么样的呢?郑之光在这篇科幻中充分的想像,大胆的创新,把我们带入那浩如烟海的宇宙。其中,作者充分利用一些众所周知的典型,使得小说具有特色。《海豚之神》是郑之光科幻小说的又一代表作。小说描绘了一场人兽奇像的景面。主人公兽石和胡云霸同海豚“阿聪”交上了朋友,借助阿聪,他们得以看到海 底世界的生活,他们更深深为海豚之神的精神所感动。看来动物的感情不比人少。《海姑娘洛丽(科幻小说)》本书是中国儿童文学丛书中的《海姑娘洛丽》,是一种科幻小说,主要构思了太平洋人、海姑娘洛丽、地球的镜像、孔雀蓝色的蝴蝶等故事。 本书体裁新颖独特,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构思巧妙,带你进入一个未知的境地。《海龟传奇》本书是《中国儿童文学名著》系列丛书之一,由三个故事组成。根据儿童的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侧重本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全书力求情节连贯、流畅,生动有趣,寓教于乐。书中并配有精美的插图,标注拼音,让孩子在阅读时产生兴趣。郑文光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科幻协会会员等职务。

科幻世界杂志社

《科幻立方》是一本主要面向对新兴科技、科幻文化和文学等感兴趣的读者群体。《科幻世界》是科幻世界杂志社出版的科幻类杂志。《科幻立方》还将策划组织线下大型科幻主题笔会、科幻文学评奖活动,挖掘潜力作家,深度介入科幻影视投资以及发行。立志引领中国日渐勃兴的时尚科技文化产业,培育本土优秀原创科幻文学,做科幻产业魔方的原动力内核。科幻世界杂志社创立于1979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科幻出版机构,旗下拥有《科幻世界》、《飞奇幻世界》、《科幻世界译文版》和《小牛顿》四种深受中国青少年读者欢迎的畅销期刊和幻想类图书项目。

为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除了在亚马逊kindle、豆瓣阅读、多看阅读、龙源期刊网、网易云阅读有电子版以外,如今在QQ阅读APP,手机QQ阅读中心,腾讯文学官网,微信读书APP等平台也推出了《科幻世界》的电子版。《科幻世界》是1979年科幻世界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杂志,前身是《科学文艺》和《奇谈》,至今已有四十年的历史。有数据显示《科幻世界》发行量最少的一期仅七百份,最高时发行量40万份,现在每月也有10万份的发行量,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曾获得世界科幻协会最佳期刊奖、中国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并入选中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双奖期刊,曾承办过1991年世界科幻协会年会,是中国科幻期刊中一面历久弥新的金牌。杨潇,阿来,秦莉曾先后任杂志社社长,其中阿来任社长期间曾以《尘埃落定》获茅盾文学奖。

因为是作者太固定仅仅是靠原有的作者群撑门面后来直接缺稿所以就停刊了。

这是当时科幻世界贫稿造成的一大损失后来科幻世界走出了瓶颈但是再也没有惊奇档案了。

科幻世界是1979年科幻世界杂志社出版的杂志,前身是科学文艺和奇谈,至今已有四十年的历史。有数据显示科幻世界发行量最少的一期仅七百份,而今天是近四十万。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曾获得世界科幻协会最佳期刊奖、中国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并入选中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双奖期刊,曾承办过1991年世界科幻协会年会,是中国科幻期刊中一面历久弥新的金牌。

  • 索引序列
  • 科幻世界杂志2021年
  • 科幻世界杂志少年版
  • 科幻世界少年版杂志
  • 科幻世界杂志2004
  • 科幻世界杂志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