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2

飞天小懒猫er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中考动态问题相关论文研究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猪妖嘴巴挑

已采纳

初中数学复习公有3轮,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此时做好:上课认真听,每个知识基本的定义,性质,要熟记,同时要做好相关的练习,队有问题的要勇于提问,要做好反思,归纳同类题目的处理方式。第二轮复习以板块为主,针对每个省的出题特点,以2卷大题为基本点,重点攻破自己有问题的板块,及时处理自己的遗漏,同时对二次函数基本类型题目要有一个大致的处理思路,把基本的二次函数题目要熟记于心。 再者对动态问题,要善于去归纳,去积累不要恐惧。第三轮复习以模考为主,提升自己的应试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不忘记处理个别遗漏知识

148 评论

神話0814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探讨论文

新课改政策实施之后,初中物理的教材发生改变,由浅入深地将物理现象、力学概念和电能、光能、热能等基本知识编排在一起,先简后难,删去了部分知识点,对内容的要求也有所降低。而高中物理则是从物理学知识体系延伸,将力学、热能学、光学、电子学、原子物理等知识联系起来,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理念,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都存在较大差异,在知识要求和评价方面也有不同,加上高考对物理的要求较高,使得初中生进入高中之后,物理学科变成了让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头疼的困难科目。学生在新课改之后由初中升入高中,要想顺利的完成从初中物理的形象思维过渡到高中物理的抽象思维,必须解决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之间的衔接问题。

一、充分了解初高中物理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

1.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教材编写差异

初中物理知识相对简单,教材内容对初中生的年龄来说通俗易懂,物理现象也很直观生动,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方便学生观察实验。多以初中生的认知角度出发,注重开发形象思维,无过于复杂的规律,只需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和公式计算。实验的原理也相对简单,便于操作。新课改的教材多采用简单有趣的故事和现象来解释说明物理概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重科学探究。以灵活的编排寓教于乐的激发学生兴趣,以简洁明快、浅显易懂的图画解释物理概念,以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讲述物理规律。高中物理教材的章节内容明显增多,常用较长的篇幅严谨的叙述物理概念和理论,抽象的物理知识比较难理解,需要学生多个角度思考,多方面动态的研究与生活实际切合的不是很紧密,抽象思维应用较多。对力学、电学、热能学、光学、原子物理等知识比初中物理更加深入,知识难点提高,相比初中物理内容枯燥,缺乏趣味性。常常需要用到复杂的文字、图像、图表、数学模型、力学模型、实验设备等综合解答物理现象。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要求学生不仅能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熟练掌握,还要会灵活运用。解答物理习题时,需要综合分析物理运动过程,建立正确的方程式求解。

2.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差异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并不多,以简单介绍常见物理现象和物理结论为主,各个章节之间的知识点联系不紧密,所研究的对象多以客观存在的物体为主,研究的过程也比较简单,所用到的物理知识相对容易理解,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只要求定性理解即可,无需论证。学生学习初中物理只需要形象思维感性理解就可以轻松掌握。高中物理研究的内容较抽象,知识点复杂,旨在研究各种物理现象的本质,重视理论方面的分析推导,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明显增多,系统化的学习物理体系,研究多维空间的物理状态,从宏观物理深入到微观、宇宙中,通过逻辑推理验证并得出物理规律。要求学生设计物理模型并定量描述,物理研究转变为复杂的动态过程,经常需要考虑到限定模式下的运行状态,甚至要求计算临界状态下的运行轨迹,计算难度大大增加,对学生来说理解难度很大。

3.充分了解教材差异,加强认识,提前打好基础

首先,初中物理教师适当了解高中物理内容,将基础知识深入透彻的传授给学生,适当的扩宽知识范围。高中物理是对初中物理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和扩充,初中物理教师如果能提前了解到高中物理教材内容,提升知识水平,适当的将初高中物理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对初高中物理之间的衔接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其次,高中物理教师应研究初中物理教材,引导学生注意两者之间的知识衔接点。高中物理教学尤其是高一的物理,做好新旧知识之间划分,强调差异和区别,帮助学生改变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思维定式,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对于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深入、系统、复杂的剖析,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差异和联系。再次,适当加强初高中物理教师之间的`交流。如果可以适当的组织初中物理教师与高中物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将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与内容差异做深刻对比,让初高中物理教师之间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对双方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益处。

二、做好物理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之间的衔接

1.初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差异

从教师方面分析,由于现在的初中高中大都是分开单设的,初中物理老师和高中物理老师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集,相互的教学工作也了解不多。初中物理重点关注在升学率,学习的物理知识停留在应对中考层面上,一些公式定律都是靠死记硬背。而到了高中物理,同样的定律却有很多限定条件,学生容易混淆。高中物理老师更多关注高考,讲授知识点时忽视学生在初中阶段养成的一些根深蒂固的固定思维方式,同一物理概念和规律在不同的阶段定义不完全相同,教师如果不引导学生区分要素,学生就会不知所措,从而导致学生接受新知识时衔接不上。受到教师本身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限制,初中物理教学以反复做题强化训练来提高分数,常常忽略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入高中之后,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学生初中时养成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不了解,使学生变得被动,一味听老师讲解,机械式的记忆并不利于学生学好高中物理,遇到题海战术对战高考,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学生对高中物理失去兴趣。从学生方面分析,初中物理无论是理论概念还是公式计算,都相对简单易懂,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学生只需记住公式,按部就班就能解决问题。这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并不适用于高中物理。初中物理简单无需预习和复习,听教师正常上课就能学会,使学生养成对物理教师的依赖性,很少主动独立思考。到了高中物理,抽象的概念和繁多复杂的知识点,单纯依靠课堂教师讲授的方式很难完全消化理解。

2.加强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学习,调整初高中物理教学方式

要想更好的衔接初高中物理,就要按照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彻底贯彻执行初高中物理的教学标准,有的放矢地调整好初高中物理教学方式,真正的将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可以适当鼓励学生自学,拓宽知识面,提前为高中物理打好坚实基础,做好铺垫工作。高中物理教师尤其是高一教师,首先应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时学习物理的方法和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归正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好引路人,让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转变过渡,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系统的引导学生分析解题,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更有效的学习技巧。教师应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尽可能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学好物理。

三、结语

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做好衔接工作,及时解决相关的问题,不仅给初高中物理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扩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研究范围,还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产生浓厚兴趣。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及时地沟通交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认知水平来施教,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物理课程,师生共同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四军.建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J].河南科技,2014,(01):281.

[2]吴炳光.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民族教育,2012,(05):30-32.

337 评论

我是睡觉大王

中考数学中探究性问题——动态几何动态几何就是研究在几何图形的运动中,伴随着出现一定的图形位置、数量关系的 “变”与“不变”性;就其运动对象而言有点动、线动、面动;就其运动形式而言有平动、旋转、翻折、滚动等。动态几何问题常常集几何、代数知识于一体,数形结合,有较强的综合性,题目灵活、多变,动中有静,动静结合,能够在运动变化中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常常在中考中起到甄选的作用。解决动态几何问题我们需要用运动与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和研究图形,把握图形运动与变化的全过程,抓住其中的等量关系和变量关系,并特别关注一些不变量和不变关系或特殊关系;在求有关图形的变量之间关系时,通常建立函数模型或不等式模型来求解;求图形之间的特殊数量关系和一些特殊值时,通常建立方程模型求解。一、知识网络《动态几何》涉及的几种情况 二、动点问题第 2 页1、(宿迁市05)已知:如图,△ABC中,∠C=90°,AC=3厘米,CB=4厘米.两个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按顺时针方向沿△ABC的边运动.当点Q运动到点A时,P、Q两点运动即停止.点P、Q的运动速度分别为1厘米/秒、2厘米/秒,设点P运动时间为(秒).(1)当时间为何值时,以P、C、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图中的阴影部分)等于2厘米2;第 3 页(2)当点P、Q运动时,阴影部分的形状随之变化.设PQ与△ABC围成阴影部分面积为S(厘米2),求出S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点P、Q在运动的过程中,阴影部分面积S有最大值吗?若有,请求出最大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第 4 页分析:这是一道到动点平动问题。随着动点P、Q的运动,阴影部分的形状由三角形转化为四边形再转化为三角形,阴影部分面积也随之发生改变;但问题1可定格为求图1-1的静态情况中的面积;问题2要注意三种临界状态: =2, =3, =,所以要分0<≤2,2<≤3,3<≤三种情况讨论;第 5 页问题3只需转化为求问题2三个解析式的极值并进行比较。解:(1)S△PCQ=PC·CQ===2,解得=1,=2 ∴当时间为1秒或2秒时,S△PCQ=2厘米2; (2)①当0<≤2时,S==; ②当2<≤3时, S==; ③当3<≤时,S==;第 6 页(3)有;①在0<≤2时,当=,S有最大值,S1=; ②在2<≤3时,当=3,S有最大值,S2=; ③在3<≤时,当=,S有最大值,S3=;∵S1<S2<S3∴=时,S有最大值,S最大值=. 2、(淮安市05)如图,已知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点M是第 7 页线段AB(中点除外)上的动点,以点M为圆心,OM的长为半径作圆,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C、D.(1)设点M的横坐标为a,则点C的坐标为 ,点D的坐标为 (用含有a的代数式表示);(2)求证:AC=BD;(3)若过点D作直线AB的垂线,垂足为E.①求证: AB=2ME;②是否存在点M,使得AM=BE?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第 8 页分析:这是一道到动点平动问题。但随着随着动点M位置的改变,又导致了圆心位置和圆的半径大小的改变,也即⊙M位置和大小的改变;在解答本题时第 9 页可以用代数方法,也可以用几何方法,但要注意⊙M与坐标轴交点与点A、B的不同位置关系。解:⑴C(2a,0),D(0,2a+8)⑵方法一:由题意得:A(-4,0),B(0,4) -4<a<0,且a≠2,1 当2a+8<4,即-4<a<-2时AC=-4-2a,BD=4-(2a+8)=-4-2a ∴AC=BD2 当2a+8>4,即-2<a<0时,同理可证:AC=BD综上:AC=BD第 10 页方法二:①当点D在B、O之间时,连结CD,∵∠COD=90°∴圆心M在CD上,过点D作DF∥AB,∵点M为CD中点,∴MA为△CDF中位线,∴AC=AF,又DF∥AB,∴,而BO=AO ∴AF=BD ∴AC=BD②点D在点B上方时,同理可证:AC=BD综上:AC=BD⑶方法一:第 11 页①A(-4,0),B(0,4),D(0,2a+8),M(a,a+4),△BDE、△ABO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的纵坐标为a+6,∴ME= (yE-yM)= [a+6-(a+4)]=2 AB=4 ∴AB=2ME②AM= ( yM-yA)=(a+4),BE=|yE-yB|=|a+2|,∵AM=BE 又-4<a<0,且a≠2,10 当-4<a<-2时, (a+4)= -(a+2) ∴a=-3 M(-3,1)20 当-2<a<0时, (a+4)= (a+2) ∴a不存在方法二:第 12 页①当点D在B、O之间时,作MP⊥x轴于点P、MQ⊥y轴于点Q,取AB中点N,在Rt△MNO与Rt△DEM中,MO=MD∠MON=450-∠MOP∠EMD=450-∠DMQ=450-∠OMQ=450-∠MOP∴∠MON=∠EMD ∴Rt△MNO≌Rt△DEM ∴MN=ED=EB∴AB=2NB=2(NE+EB)=2(NE+MN)=2ME当点D在点B上方时,同理可证②当点D在B、O之间时,第 13 页由①得MN=EB,∴AM=NE 若AM=BE,则AM=MN=NE=EB=AB= ∴M(-3,1)点D在点B上方时,不存在。三、动线问题3、(河北课改05)图3―1至3―7中的网格图均是20×20的等距网格图(每个小方第 14 页格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侦察兵王凯在P点观察区域MNCD内的活动情况。当5个单位长的列车(图中的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在铁路线MN上通过时,列车将阻挡王凯的部分视线,在区域MNCD内形成盲区(不考虑列车的宽度和车厢间的缝隙)。设列车车头运行到M点的时刻为0,列车从M点向N点方向运行的时间为t(秒)。⑴ 在区域MNCD内,请你针对图3―1,图3―2,图3―3,图3―4中列车位于不同位置的情形分别画出相应的盲区,并在盲区内涂上阴影。⑵ 只考虑在区域ABCD内开成的盲区。第 15 页设在这个区域内的盲区面积是y(平方单位)。①如图3―5,当5≤t≤10时,请你求出用t表示y的函数关系式;②如图3―6,当10≤t≤15时,请你求出用t表示y的函数关系式;③如图3―7,当15≤t≤20时,请你求出用t表示y的函数关系式;④根据①~③中得到的结论,请你简单概括y随t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⑶ 根据上述研究过程,请你按不同的时段,就列车行驶过程中在区域MNCD内所形成盲区的面积大小的变化情况提出第 16 页一个综合的猜想(问题⑶是额外加分,加分幅度为1~4分)。 第 17 页分析:本题是一道线动平移问题。可把运动状态定格为满足对应条件的某种静止状态,化动为静,以静制动, 然后利用中位线定理可较轻松求解。解:⑴ 略⑵ ① 如图6,当5≤t≤10时,盲区是梯形AA1D1D第 18 页∵O是PQ中点,且OA∥QD,∴A1,A分别是PD1和PD中点 ∴A1A是△PD1D的中位线。又∵A1A,∴D1D 而梯形AA1D1D的高OQ=10,∴ ∴第 19 页② 如图7,当10≤t≤15时,盲区是梯形A2B22C22D22,易知A2B2是△PC2D2的中位线,且A2B2=5, ∴C2D2=10又∵梯形A2B2C2D2的高OQ=10,∴ ∴③如图8,当15≤t≤20时,盲区是梯形B3BCC3易知BB3是△PCC3的中位线且BB3又∵梯形B3BCC3的高OQ=10, ∴第 20 页∴④当5≤t≤10时,由一次函数的性质可知,盲区的面积由0逐渐增大到75;当10≤t≤15时,盲区的面积y为定值75;当15≤t≤20时,由一次函数的性质可知,盲区的面积由75逐渐减小到0;⑶通过上述研究可知,列车从M点向N点方向运行的过程中,在区域MNCD内盲区面积大小的变化是:①在0≤t≤10时段内,盲区面积从0逐渐增大到75;第 21 页②在10≤t≤15时段内,盲区的面积为定值75;③在15≤t≤20时段内,盲区面积从75逐渐减小到04、(潍坊市05)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及四边形外一直线,四个顶点到直线的距离分别为.(1)观察图形,猜想得出满足怎样的关系式?证明你的结论. (2)现将向上平移,你得到的结论还一定成立吗?请分情况写出你的结论.第 22 页第4题分析:本题是线动平移问题,问题的结论具有开放性,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类比能力和绘图能力。随着直线平移大小和之间的关系会发生相应的变化。(1). 证明:连结,且相交于点,为点到的距离,∴OO1为直角梯形的中位线 ,∴;同理:.∴.第 23 页(2)不一定成立.分别有以下情况:直线过点时,; 直线过点与点之间时,;直线过点时,;直线过点与点之间时,;直线过点时,;直线过点与点之间时,;直线过点时,;直线过点上方时,.第 24 页四、动面问题5、(无锡市05)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AB=k(k是正整数),正△PAE的顶点P在正方形内,顶点E在边AB上,且AE=1. 将△PAE在正方形内按图1中所示的方式,沿着正方形的边AB、BC、CD、DA、AB、……连续地翻转n次,使顶点P第一次回到原来的起始位置.第 25 页(1)如果我们把正方形ABCD的边展开在一直线上,那么这一翻转过程可以看作是△PAE在直线上作连续的翻转运动. 图2是k=1时,△PAE沿正方形的边连续翻转过程的展开示意图. 请你探索:若k=1,则△PAE沿正方形的边连续翻转的次数n= 时,顶点P第一次回到原来的起始位置.

85 评论

相关问答

  • 罪犯假释问题研究相关论文

    如果一篇文章象一张网,则题目就是纲,纲举目张,就是说看了论文题目,就能窥见全篇论文的实质和精华所在,也可以说题目对论文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刑法

    勿忘归途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相关动态

    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工程类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工程类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玉都华庭施工组织设计 选题依据: 1.国内外有关的研

    、人生海海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共享电动车相关法律问题研究论文

    共享单车的利与弊辩论赛 共享单车的出现在给我们带来出行方便的同时,也为城市环境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副作用。下面是我整理的共享单车的利与弊辩论赛,欢迎大家阅读。 4月

    甜甜的今天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生态学研究问题论文

    中国知网 自己查去

    注册个名那么难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考动态问题相关论文研究

    初中数学复习公有3轮,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此时做好:上课认真听,每个知识基本的定义,性质,要熟记,同时要做好相关的练习,队有问题的要勇于提问,要做好反思,归纳同

    飞天小懒猫er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