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3

哈哈2974
首页 > 期刊论文 > 高中生物必修一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迪夫米米

已采纳

寂孟德尔和他的遗传理论1965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在捷克布尔诺的摩拉维亚镇的一座教堂里,曾举行过一次盛大的纪念会。参加这次纪念会的大部分人并非教徒,而是应捷克科学院邀请而来的各国遗传学家。他们怀着崇敬而又惋惜的心情来纪念一位为遗传学奠定了基础,而其成果又被埋没35年之久的伟大生物学家。他就是格里戈.孟德尔神父。1965年是他的研究成果发表一百周年。 孟德尔其人 孟德尔(G.J.Mendel,1822-1884)出生于奥地利摩亚维亚的海因申多夫村。现今这个地方是捷克境内的海因西斯村。孟德尔的父亲是个农民,素性酷爱养花。因此,孟德尔自幼养成了养花弄草的兴趣。这也许是这位科学家后来在豌豆实验上成名的一个最初的契机吧。 孟德尔的童年不但平常,且有些寒苦。整个小学可以说是在半饥半饱中念完的。中学毕业后,主要靠妹妹准备作嫁妆的钱,读了欧缪兹学院的哲学系。大学毕业后,21岁的孟德尔在老师的建议下,进了设在鄂尔特伯伦的奥古斯丁派的修道院当了一名修士,取了一个教名叫格里戈。25年后被选为该修道院院长。 如果说童年的孟德尔是在贫寒中度过的,那么青年的孟德尔则饱历了生活道路的坎坷。孟德尔不满意于修道院的单调、古板的修士生活,兼任了布尔诺一所实验学校代课教师的职务。他曾两次申请转为正式教师,但经考试的均名落孙山。特别令人气愤的是,在第二次考试中,主考官竟这样来评论他的考卷说:“这次的考卷使我们认为,该生连作为初等学校的老师也不够格”。在这期间他还到维也纳大学旁听了植物生理学、数学和物理学等课程。 好学勤奋和充满进取的孟德尔,考试落榜后,便在修道院的花园里从事植物杂交的研究工作。他的成果只发表了很小一部分。除了死后使他成名的《植物杂交实验》(1865)外,还有《人工授粉得到的山柳菊属的杂种》(1870)和《1870年10月13日的旋风》(1871)。 孟德尔的晚年,可说是在愁云惨雾中度过的。他孑身一个,无妻无子,孤苦令仃。又因拒绝缴纳当局对修道院征收的一笔税金,而遭受着与当局僵持之苦。学志未酬而又愤懑填膺的孟德尔,终于于1884年1月6日因患肾炎不治而与世长辞,享年只有62岁。当人们吊唁这位少年清贫,中年研究成果遭冷遇,晚年孤独悲惨的老人时,谁也未想到他是一位在科学史上留下峥嵘篇章的伟大科学家。 孟德尔的业绩 孟德尔开始研究植物杂交工作,所用的实验材料是豌豆。他选用了22个豌豆品种,按种子的外形是圆的还是皱的,子叶是黄的还是绿的……等特征。把豌豆分成了7对相对的性状。然后,按一对相对性状和两对相对性状,分别进行了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的一些结果。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孟德尔通过人工授粉使高茎豌豆跟矮茎豌豆互相杂交。第一代杂种(子1代)全是高茎的。他又通过自花授粉(自交)使子1代杂种产生后代,结果子2代的豌豆有3/4是高茎的,1/4是矮茎的,比例为3:1。孟德尔对所选的其它6对相对性状,也一一地进行了上述的实验,结果子2代都得到了性状分离3:1的比例。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孟德尔又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作了杂交实验。结果发现,黄圆种子的豌豆同绿皱种子的豌豆杂交后,子1代都是黄圆种子;子1代自花授粉所生的子2代,出现4种类型种子。在556粒种子里,黄圆、绿圆、黄皱、绿皱种子之间的比例是9:3:3:1。 通过上述实验材料,孟德尔天才地推出了如下的遗传原理。 1.分离定律。孟德尔假定,高茎豌豆的茎所以是高的,是因为受一种高茎的遗传因子(DD)来控制。同样,矮茎豌豆的矮茎受一种矮茎遗传因子(dd)来控制。杂交后,子1代的因子是Dd。因为D为为性因子,d为隐性因子,故子1代都表现为高茎。子1代自交后,雌雄配子的D,d是随机组合的,因此子1代在理论上应有大体相同数量的4种结合类型:DD,Dd,dD,dd。由于显性隐性关系,于是形成了高、矮3:1的比例。孟德尔根据这些事实得出结论:不同遗传因子虽然在细胞里是互相结合的,但并不互相掺混,是各自独立可以互相分离的。后人把这一发现,称为分离定律。 2.自由组合定律。对于具有两种相对性状的豌豆之间的杂交,也可以用上述原则来解释。如设黄圆种子的因子为YY和RR,绿皱种子的因子为yy和rr。两种配子杂交后,子1代为YyRr,因Y,R为显性,y,r为隐性,故子1代都表现为黄圆的。自交后它们的子2代就将有16个个体,9种因子类型。因有显性、隐性关系,外表上看有4种类型:黄圆、绿圆、黄皱、绿皱,其比例为9:3:3;1。根此孟德尔发现,植物在杂交中不同遗传因子的组合,遵从排列组合定律,后人把这一规律称为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的发现被埋没 孟德尔从1856年开始,经过8个的专心研究,得出了上述两上定律并写成一篇题为《植物杂交实验》的论文。在好友耐塞尔(一个气象学家)的鼓励的支持下,他于1865年2月8日和3月8日举行的布尔诺学会自然科学研究会上,报告了这一论文。与会者很有兴致地听取了他的报告,但大概并不理解其中的内容。因为既没有人提问题,也没有人进行讨论。不过该会还是于1866年在自己的刊物《布尔诺自然科学研究会会报》上全文发表了这篇论文。 曾一个时期,人们以为孟德尔的工作被埋没,是由于当时学术情报囿闭不通,交流不广,人们不知道他的工作造成的。后经调查,才知情况并非如此。原来该学会至少同120个协会或学会研究会有交流资料关系。刊载孟文的杂志,共寄出115本。其中,当地有关单位12本,柏林8本,维也纳6本,美国4本,英国2本(英国皇家学会和林耐学会)。孟德尔本人还往外寄送过该论文的抽印本。迄今有据可查的至少有5个人了解他的工作。第一个是耐格里。他是19世纪著名的植物学家。他的研究对解剖学、生理学、分类学和进化论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植物学方面,他是心柳菊属方面的权威。孟德尔不仅把自己的论文寄给了他,且还给他写过进一步说明论文的长信。第二个是A.凯尔纳。他曾在因斯布罗克任教授,在维也纳植物园当主任。第三个是H.霍夫曼,一位植物学教授。第四个是威廉.奥尔勃斯.福克,他是植物杂交方面的权威。第五个是俄国的施马尔豪森。但是,刊物也好,论文也好,都如石沉大海,没有得到明显的反响。这样,孟德尔的为遗传学奠定了基础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竟被当代人们所忽视和遗忘,被埋没达35年之久。 1900年,对孟德尔盖棺后成名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年,有三人几乎同时重新作出了孟德尔那样的发现。第一个是德弗里期,他于1900年3月26日发表了同孟德尔的发现相的的论文;第二个人是科仑斯,收到他论文的时间是1900年4月24日;第三个人是丘歇马克,收到他论文的时间为1900胪6月20日。也就是在这一年里,他们也都发现了孟德尔的论文。这时,他们才清楚,原来自己的工作,早在35年前就由孟德尔做过了。 对孟德尔发现被埋没的原因分析 有不少生物史学家。对这一问题很感兴趣,也曾进行了一些调查。但因事情发生已年深日久,有确凿证据的材料所得无几,尤其关系到人们心理方面的活材料更难以到手。现据已有材料作如下分析: 历史的局限性 1866年孟德尔发表自己的论文时,正值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的第七个年头。这期间各国的生物学家,特别是著名生物学家都把兴趣转到了生物进化问题上,而物种杂交问题自然就不是人们瞩目的中心问题了。“这一事实也许对孟德尔的工作所遭到的命运,起到了更为决定性的作用”。其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当时学术资料不能广泛地交流也是一个原因。如,对杂交问题搜集资料较多的达尔文,就没有看到过孟德尔的论文。虽然也有人说,即使达尔文看到了这一成果,也不一定能充分地认识到它的意义。但,这样推论是没有多大根据的。又如,了解孟德尔工作的俄国的施马尔豪森,他本来在自己学位论文的历史部分加了一个附注,正确地评价了孟德尔的工作。但遗憾的是,当1875年《植物区系》杂志发表他的论文译本时,删去了加有评价孟德尔工作的附注。这样,就又减少了后人了解孟德尔工作的机会。 怀疑以至完全不相信这是一项新发现孟德尔发表他的新发现时,当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修士。至于他从事植物杂交的研究,只被人们看作“不过是为了消遣,他的理论不过是一个有魅力的懒汉的唠叨罢了”。的确,在一个专业学者的眼里,他还够不上一名地道的生物学家。因为他既没有生物学专业的学历,也没有博士、教授的头衔。因此,他的具有挑战性的发现,自然不易被人们所相信。从已知的少数几个看过他论文的人的反映和态度看,怀疑以至不相信孟德尔这个小人物能有什么新发现,乃是忽视他成果的一个和重要原因。当时了解孟德尔最多的是生物学家耐格里。孟德尔跟他素来关系甚密,相互交往达七年之久,孟德尔常同他交换种子。他也是读过孟文的第一个人。然而,正是由于他不仅没有正确地认识孟德尔的工作,而且还提出种种怀疑和责难,从而成为这桩遗憾后世的科学蒙难案的重要原因。现已查到,他看过孟德尔论文后,于1866年12月31日给孟德尔的复信。从中可以确凿地看到他是怎样地怀疑、责难以至忽视了孟的工作。他在信中说:“我认为,你用豌豆属作的实验还远远没有完成,其实还只是个开端。……能为最重要的结论提出无可争辩的证明的这样一套试验,决不是已在着手进行了。……你打算在你的试验中包括其他植物,这是很好的,我相信,从其他品种中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就遗传性而言)”。他还怀疑孟德尔得出的3:1的规律。如他说:“你应当把数量的表现看作仅仅是经验的理象,因为它们还不能被证明是合理的”。在耐格里看来,“只有那些在最模糊的专业领域能够作出正确判断的人,才能探究这个问题”。另一个了解孟德尔工作的A.凯尔纳,接到孟德尔寄送的论文后,曾给孟德尔写过复信。但据凯尔纳的助手说,孟德尔的论文在凯尔纳的图书室中压根就没有拆过封。人们是否可以推论:在凯尔纳的眼中,像孟德尔这样的小人物的文章,简直是不屑一顾的。 不理解其成果的重要意义 孟德尔的发现本身,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当时的流行观念。在当时,传统的遗传学观点是融合遗传理论,而孟德尔的思想则是粒子遗传;其次,当时在生物学领域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定性的观察和实验,而孟德尔用的是定量的数学统计分析。所以,即使是认真地看过他的文章,如果跳不出传统框框,也不一定能理解其重要意义。如H.霍夫曼不仅看过他的文章,而且在自己的著作中,五处引用了孟德尔的文章,但现在看来,不是没有引到重要的地方,就是有所误解,总之,没有真正理解孟德尔工作的意义。所以,在霍夫曼的书中完全忽视了孟德尔的贡献。福克也曾多次提到孟德尔的成果,但他说:“孟德尔所作的很多次杂交的结果,十分类似于奈特的结果,但孟德尔自以为发现了各种杂种类型之间稳定的数量关系”。他所否定的正是孟德尔的成功之处,说明他根本不理解孟德尔发现的意义。他的提到孟德尔,不过是因为孟德尔培育成了植物杂种,不得不得一下而已。 教训和启示 埋没孟德尔发现一案,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今天,孟德尔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光辉业绩已被充分肯定,以他的成果为基础的遗传学也已取得辉煌胜利。然而,我们不应忘记,忽视孟德尔发现的代价是沉重的,它也许使生物学的发展延缓了几十年。难道我们不应从中悟出应有的教训,找出以古鉴今的富有启发性的道理,以便今后不犯或少犯同类错误吗? 警惕传统观念的束缚 有些人认为孟德尔的发现是早产儿,它超越了时代的认识水平,因此被埋没是必然的。然而,我们却认为,孟德尔的发现不被理解从而导致被埋没,主要应归咎于传统观念的束缚。理由是,孟德尔的课题当时已经摆到了人拉的面前。至少有向个人的工作接近于孟德尔的结论(参阅斯多倍《遗传学史》,第126-138页,第189页),其中甚至包括人所共知的达尔文,他关于金鱼草的杂交实验距离孟德尔的结论只差一小步。这充分说明,孟德尔的发现决非偶然的早产儿,而是具备成熟的历史条件的。上述几个人和看过孟德尔论文的人,之所以没有作出孟德尔那样的结论和没有认识到其意义,主要因为他们没有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和跳出传统的定性方法的局面。而孟德尔的成功,正由于他的老框框少些,所以才有可能冲破当时的研究方法和流行的

309 评论

黑白配late

1 通过“先学后教”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在高中生物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可以从“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入手。所谓“先学后教”是指教师在讲授生物知识内容时,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充分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思考问题等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充分的锻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讲解,对于以下简单的基本可以自足额的内容教师可以直接跳过,从而节省了课堂一定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高中生物课堂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核分子的组成”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上的一些概念性的理论知识,而对其中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这一知识点进行后教,真正做到打造高中生物高效课堂。2 通过问题驱动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驱动着学生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在高中生物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打造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通过采用提问题的形式驱使学生不断对高中生物进行探索研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问题”沿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总评这一思路进行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必定被激发。例如:在学习“脂肪的种类和作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提问:脂肪是什么?他有那几个种类?它具有什么功能?等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好奇心驱动着学生快速找到答案,驱动的学生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进而为教师促进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创造了条件。

142 评论

好多好多猪

纯牛奶……………………………………500ml 原味酸奶…………………………………125ml 工具: 电饭锅、带盖瓷杯、勺子、微波炉(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加热牛奶,但用微波炉不仅速度快,而且加热温度好掌握) 做法: 1.将瓷杯(连同盖子)、勺子放在电饭锅中加水煮开10分钟消毒。 2.将杯子取出倒入牛奶(7分满,牛奶如果是新开封的,本身已消毒得很好,可以不用煮开消毒),将牛奶放入微波炉加热,以手摸杯壁不烫手为度。 3.在温牛奶中加入酸奶,用勺子搅拌均匀,盖盖。 4.将电饭锅断电,锅中的热水倒掉,将瓷杯放入电饭锅,盖好电饭锅盖,上面用干净的毛巾或其他保温物品覆盖,利用锅中余热进行发酵。 5.8~10小时后,低糖酸奶就做好了。如果是晚上做的,第二天早晨就能喝到美味的酸奶了。 注意事项: 1.所用菌种酸奶不可以用加入果料的,更不可用果味酸奶。 2.牛奶加热的温度如过高,会杀死酸奶中的乳酸菌造成发酵失败,如温度过低又会造成发酵缓慢,以摸着不烫手为度。 3.不可用电饭锅的保温档进行发酵,因为保温的温度过高,保温发酵时,电饭锅必须断电。如果在冬天制酸奶,可以把瓷杯放在暖气上发酵。 4.发酵容器用带盖瓷杯最好,硬塑料杯子也可,但如杯子质量不过关的话,加热消毒时容易变形。盖子很重要,乳酸菌是厌氧菌,无氧环境更有利于发酵。 5.容器消毒最好不用消毒液,因为如果冲洗不干净,会杀死乳酸菌,使发酵失败。加热消毒是最安全的方法。 6.有抗奶(含有抗生素)或还原奶(用奶粉还原成的牛奶)都不适合作制作酸奶的原料。 7.成功的酸奶呈半凝固状,表面洁白光滑,没有乳清(淡黄色透明液体)析出,闻之有奶香味,如不怕胖又喜欢甜食,可在吃前加砂糖。不可在发酵前放糖。 8.自制酸奶保质期为2~3天。 ■制作酸奶的过程■ ◇1.准备一升的鲜奶.150G的酸奶一杯(最好选高钙低脂滴,因为健康嘛)放在室温下。 ◇2.准备一个玻璃瓶和搅拌棒.并且用沸水冲洗它们.给他们消毒。 ◇3.鲜奶用热水泡一会直到牛奶温热就可以了.大概30-40度.因为这个温度很适合乳酸菌的繁殖。 ◇4.把温热的牛奶倒入消毒好的玻璃瓶里面,把150G的酸奶放入里面,并且搅拌均匀。 ◇5.然后用保险膜盖上。 ◇6.放入烤箱,温度大概为30-40度左右.太高或者太低都不适合乳酸菌的生长。 ◇7.六小时后取出即可。 ■制作酸奶的诀窍■ 制作所需要的定温发酵器具也可以是闷烧锅,电饭锅,保温瓶, 烤箱,带烧烤功能的微波炉,烘碗机,消毒碗柜,插电保温器等等器具代替 ,总之就是要拥有实验精神,初次制作时多测试温度变化及发酵时间,发酵时间会随着温度降低而拉长。 ◆1.制作时所使用的器具都要先经过沸水消毒为佳。 ◆2.最适合乳酸菌发酵温度为 43-45℃ ,温度过高菌种会被杀死,过低则延长发酵时间而影响风味。 ◆3.用接种法制作的时候,购买的酸奶一定要选用生产日期最为接近的产品,因为这种刚生产出来的酸奶活菌数量多,活性较高,品质较比较稳定,一定要选用原味的,其它口味的都是添加了食用香精和色素的,会影响酸奶的制作品质。 ◆4.牛奶请选用一般低脂,全脂纯鲜奶或者纯奶粉,请勿选择特殊营养强化或者调味的牛奶。 ◆5.发酵时间在8小时,误差为±2小时,原因时保温器具的保温效果不通所致。 用两斤左右的牛奶放入锅中加热,同时倒入半斤左右的酸牛奶,充分的搅拌,牛奶热了以后关火(不要让牛奶沸腾)。牛奶凉到四十度左右,用高压锅放水加热到四十度,将牛奶放入干净的玻璃杯中,盖好盖子,放入高压锅中。不点火,直接将高压锅的盖子盖好,放上保险阀,闷十分钟左右。拿出来放凉了,可以放到冰箱里,味道更好。--------------------------------------------------准备材料: 1、任意品牌酸奶一杯/袋/盒(第一次作“引子”) 2、白砂糖两大勺(冰糖、蜂蜜、不加糖都可以) 3、牛奶一大袋(500g,据说含抗生素的牛奶作不出酸奶,不知真伪) 4、另备干净容器一个(饭盒啦,无油、无水、密封,透明漂亮者为上选) 制作过程: 1、5勺酸奶(引子)放入容器 2、2勺糖放入容器(爱吃甜的多放,想减肥、不怕酸的不放),后加也可以,不过我是先放,主要是舍不得酸奶“破相” 3、到入牛奶,搅拌均匀 4、加盖,放到温度高一点的地方(原参考值:摄氏30度需12小时,我家18度时,早上做晚上吃,晚上做早上吃,真的是“吃”而不是“喝”,目前我家牛奶消耗量成倍增长) 5、耐心地等上12个小时左右,打开盖子(中间不许偷看!)…凝固得象豆腐脑似的,就成功了,应该用平湖如镜来形容 6、先别着急品尝,先留出5大勺酸奶做引子 呵呵,其实简单地说就是:5勺酸奶+2勺糖+1袋牛奶搅拌均匀,静置12小时左右即可 加上应市的水果再冰镇一下味道会更好,不过一定要先留下“白”酸奶做引子 复杂版本: 原料: 纯牛奶500ml(经多次实验,完达山纸盒纯牛奶最好)原味酸奶125ml(作菌种用,实验证明万家宝原味酸奶最好) 工具: 电饭锅、带盖瓷杯、勺子、微波炉(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加热牛奶,但用微波炉不仅速度快,而且加热温度好掌握) 制作方法: 1.将瓷杯(连同盖子)、勺子放在电饭锅中加水煮开10分钟消毒 2.将杯子取出倒入牛奶(7分满,牛奶如果是新开封的,本身已消毒得很好,可以不用煮开消毒),将牛奶放入微波炉加热,以手模杯壁不烫手为度。 如果是塑料袋装的牛奶,最好煮开后晾至不烫手,再做下一步。 3.在温牛奶中加入酸奶,用勺子搅拌均匀,盖盖。 4.将电饭锅断电,锅中的热水倒掉,将瓷杯放入电饭锅,盖好电饭锅盖,上面用干净的毛巾或其他保温物品覆盖,利用锅中余热进行发酵。 8-10小时后,低糖酸奶就做好了~~如果是晚上做的,第二天早晨就能喝到美味的酸奶了~~ 成功的酸奶呈半凝固状,表面洁白光滑,没有乳清(淡黄色透明液体)析出,闻之有奶香味,如不怕胖又喜欢甜食,可在吃前加砂糖。不可在发酵前放糖。 自制酸奶由于不能密封,所以储存时间也要比市场上卖的时间短,放在冰箱里只可以储存2-3天,随做随喝更好啊~~ 注意事项: 1.所用菌种酸奶不可以用加入果料的,更不可用果味酸奶。 2.牛奶加热的温度如过高,会杀死酸奶中的乳酸菌造成发酵失败,如温度过低又会造成发酵缓慢,以摸着不烫手为度(微波炉加热常常会造成受热不均,应该用勺子搅拌一下再试温度)。 3.不可用电饭锅的保温档进行发酵,因为保温的温度过高,保温发酵时,电饭锅必须断电。如果在冬天制酸奶,可以把瓷杯放在暖气上发酵。 4.发酵容器用带盖瓷杯最好,硬塑料杯子也可,但如被子质量不过关的话,加热消毒时容易变形。盖子很重要,乳酸菌是厌氧菌,无氧环境更有利于发酵。 5.容器消毒最好不用消毒液,因为如果冲洗不干净,会杀死乳酸菌,使发酵失败。加热消毒是最安全的方法。 6.有抗奶(含有抗生素)或还原奶(用奶粉还原成的牛奶)都不适合作制作酸奶的原料。 7.菌种酸奶因为质量不稳定偶尔也会造成发酵失败。 总之,多摸索,多实践,很快你就能成为自制酸奶的高手了酸奶的保健作用 1、维护肠道菌群生态平衡,形成生物屏障,抑制有害菌对肠道的入侵。 2、通过产生大量的短链脂肪酸促进肠道蠕动及菌体大量生长改变渗透压而防止便秘。 3、酸奶含有多种酶,促进消化吸收。 4、通过抑制腐生菌在肠道的生长,抑制了腐败所产生的毒素,使肝脏和大脑免受这些毒素的危害,防止衰老。 5、通过抑制腐生菌等有害细菌在肠道的生长,从而也抑制了这些细菌所产生的致病因子,达到防病的目的。 6、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乳酸菌可以产生一些增强免疫功能的物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止疾病。 7、酸奶是益生茵的丰富源泉 益生菌是指有益于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的一类肠道生理细菌,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等乳酸菌。目前市面上各种酸奶制品品种繁多,有凝固型的、搅拌型的,还有加入不同的果汁、酸甜可口、适应各人不同口味的果汁型酸奶。不管是何种酸奶,其共同的特点都是含有乳酸菌。这些乳酸菌在人体的肠道内繁殖时会分泌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因此酸奶对人体有较多的好处:一是能将牛奶中的乳糖和蛋白质分解,使人体更易消化和吸收;二是酸奶有促进胃液分泌、提高食欲、加强消化的功效;三是乳酸菌能减少某些致癌物质的产生,因而有防癌作用;四是能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的繁殖,并减弱腐败菌在肠道内产生的毒素;五是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特别适宜高血脂的人饮用;六是一般来说,无论是手术后,还是急性、慢性病愈后的病人,为了治疗疾病或防止感染都曾服用或注射了大量抗生素,使肠道茵丛发生很大改变,甚至一些有益的肠道菌也统统被抑制或杀死,造成菌群失调。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每天喝250~500ml,可以维持肠道正常菌丛平衡,调节肠道有益菌群到正常水平。 乳酸菌肠道清道夫,它能在肠内定居,使肠道菌相的构成发生有益变化,促进体内消化酶的分泌和肠道蠕动,清除肠道垃圾、抑制腐败菌的繁殖。

259 评论

相关问答

  • 政治论文高中必修3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提高教学质量应勤字当头 时下,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几种看法:一种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主要靠生源。生源好,教学质量自然而然会上去。生源不好,

    zhouqian0825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物理论文必修一课题研究

    1。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把已知条件和图分析透彻】3。得出初步的结论4.论证结论的正确性5.得出最终的结论【正确的】6.反思和总结【把在本题中所遇到的问题和不解

    红色芍药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高中生物必修一论文

    寂孟德尔和他的遗传理论1965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在捷克布尔诺的摩拉维亚镇的一座教堂里,曾举行过一次盛大的纪念会。参加这次纪念会的大部分人并非教徒,而是应捷克科学

    哈哈297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高一生物小论文800字

    保护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摘 要:地球只有一个,资源是很宝贵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 前言: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

    家装工装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高一数学报纸答案必修一

    你好,像这种答案网上一般没有的,你要想别人要上高一,而且要有你这作业,并且还要有答案,这个几率是多低啊!建议你不会写的去网上一道一道找,这样一般都是有的

    暗了个然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