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05

宜瑞科技
首页 > 期刊论文 > 剧本创作的主题的选择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为君俏颜

已采纳

《头脑特工队》是著名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与华特·迪士尼电影工作室联合出品的动画电影,由彼特·道格特执导。该片获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之最佳动画长片奖、第73届美国金球奖,豆瓣评分也高达 ,可谓好评如潮。 电影以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与脑科学背景,构建出一副颇为有趣但不失理性的大脑场景,一个个顽皮可爱的情绪形象鲜活地呈现于银屏中。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 人是如何被情绪操控,又是如何在情绪的关照下,实现从孩童的任性到成熟的蜕变。 影片主要讲述,小女孩莱莉因无法适应搬家后的新环境,产生情绪变化的故事。而这一切,被导演彼特·道格特以拟人化的方式,巧妙又风趣地描绘成一部精彩且刺激的”大脑历险记“。 在莱莉的大脑里,“喜、怒、哀、惧、厌”情绪由5个小人控制,分别是乐乐、怒怒、忧忧、怕怕、厌厌。道格特通过乐乐与忧忧意外离开大脑控制总部的剧情,阐述莱莉失去快乐与悲伤的情绪变化。 “外界现实”与“脑中冒险”这两条平行线似的剧情,就此相辅相成地铺展开。 在我看来,看似平凡的小故事,之所以能吸引众人青睐,正是因为影片剧本的这个创意设定: 抽象化的情绪被具象为可爱的小伙伴,生活在我们的脑海中,陪伴我们一同体验生活的曲折,共同成长。其自我成长的主题内涵,发人深省。 那么今天,我想从 严谨的事实背景、完美的细节隐喻、自我成长主题 这3个方面来剖析一部好的创意剧本是如何炼成的。 这是一部天马行空但不乏缜密现实的动画影片,从成年人的角度,我们能看到很多科学的现实背景,比如大脑记忆、抽象思维、梦的诞生等等。 莱莉的情绪小人在大脑的控制中枢工作。它们会通过莱莉的感官,感受一天发生的事情,操控莱莉的情绪。同时,这些亲身感受的生活经历会化作一颗颗记忆球,运输到长期记忆区进行保存。至于那些印象深刻的事情,则会变成一颗颗核心记忆球,奠定莱莉的个性基调。 看似普通的流程,若我们仔细钻研,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大脑科学的运作机制。电影以动画的方式展现,通俗易懂,不失乐趣。 1、记忆的储存与遗忘 庞大复杂的大脑构造,是我们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的,但电影用丰富绚烂的色彩场景,向我们展现记忆从形成到储存、再到遗忘等一系列过程,一目了然。 以记忆时长为分类标准,记忆主要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其中,长时记忆指的是,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后,在脑海中保留时间超过1分钟的记忆。它的容量很大且所储存的记忆信息都有其一定意义的编码。我们平常说的记忆,大多是指长时记忆。 电影也是选择长期记忆作为记忆代表,在莱莉的脑海中向我们展现宏大的长期记忆球管理区。在这里,有一些可爱的记忆管理员,他们会将不再需要的长期记忆球扔进被废弃的深渊,这是遗忘的表现。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记忆的重要程度一部分取决于它的时效性,所以遗忘是每个人生活必需的心理现象。 还有一种同样重要的现象,叫做回忆 。 它是指,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脑海中会浮现过去的经历 。这在影片中是这样表现的:当管理小人看到某个有意义的记忆球时,会调皮地拿起来,送到大脑中枢,让它再次播放,形成我们日常的回忆。 2、抽象思维区 关于抽象思维,心理学的官方释义是,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并下结论的过程。它是思维的最本质特征,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 换句话来说,这个过程是将一系列事物的共通性提炼出来,只留下最能反应其本质的共性。打个比方,笔、本子、文件夹这些事物是具象的,他们的共通性在于,都是供人们学习办公所用,所以,我们经过抽象思维把它们具象为一个概念“文具”。 在电影里,抽象思维区是以一种形象又滑稽的方式所表现。忧忧和乐乐为了赶上思维列车,选择抄近道,进入“抽象思维区”。不巧,该区刚好被人员开启运行模式。乐乐一行人因此经历了肉眼可见的思想过程:他们逐步被分解、抽离,由三维空间,变成二维平面,再到一维线条。 不仅如此,抽象思维的运作时间也被安排的恰到好处。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表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萌芽时间是11岁。 而莱莉正好11岁,即抽象思维刚被激活不久,所以棒棒才说,他之前来过很多次,从没遇上危险。这为乐乐放心大胆地进入抽象思维区做了严谨的铺垫。 在很多人看来,乐乐一行人之所以能在命悬一线之际,逃出抽象思维区,不过是因为他们有主角光环,才能侥幸逃脱危险。实际上,这里暗藏着一份科学事实,那就是, 我们无法用抽象思维处理情绪。因为情绪是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而抽象的简化思维与成长的复杂性大相径庭。所以,成长无法消化情绪,乐乐他们也一定能够从中逃脱。 以这些周密、科学的事实为背景,不仅让人收获快乐,还能在回味中,明晰自己是如何被情绪控制,以全新的角度重新认识自己。 一部优秀剧本的创作无法脱离大众的现实背景,这是创意剧本让人信服的必要因素。如果还能做到细致缜密,那必定是锦上添花。 影片以最细微的视角,深入人的大脑,带我们领略别样精彩的生活风貌 。 每一处的精心安排,都不禁让人夸赞剧作家精巧的心思。 1、情绪小人的设定,暗藏玄机 情绪是什么?它是一种在特定刺激下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而且它的产生往往先于我们的意识觉知。也就是说,小人的设定是遵循”先存在后反应“的合理产物。 具体来看,无论是从形象设计,还是颜色考量,又或是配音元素,莱莉脑海中的5位小人都称得上是各情绪的典型代表,就好像把他们放入茫茫人海中,你也一眼就能认出他们是哪种情绪。 从形象上说 ,导演指出,每种情绪都有特定形状。 乐乐是闪烁着星光的明亮之星,给予人快乐的希望;忧忧如一颗悲伤时滑过脸颊的眼泪,全身散发着忧郁低迷的气质;怒怒是一块随时会喷火的、强硬的砖头;怕怕则是一根敏感纤瘦的神经;而“厌厌“以一颗西蓝花的形象亮相,暗示着儿童对蔬菜的讨厌。 每个人物的主色调选定也很讲究。 乐乐闪着夺目耀眼的金光,如笑容般灿烂;忧忧是忧郁黯淡的蓝色,怒怒的大红色,象征着人“火冒三丈”般的愤怒,厌厌则是大多孩子都讨厌的”蔬菜“绿。 至于人物的声效,也是塑造情绪的关键元素。 乐乐的声音总是如打鸡血般欢乐,给人一种振奋人心的乐观;忧忧则是忧伤腔的感性女音,软绵绵的声音,听着就让人萎靡不振;怒怒雄厚的男音,像极了父亲发怒时严厉的嗓音,威严且愤怒;”怕怕“的声音不疾不徐,俨然一股绅士风度;厌厌的声音,则有一种对生活的愤世嫉俗之感。 再仔细一点,我们还会发现,莱莉父母的情绪小人也是5个。但不同于莱莉的是,妈妈的主控制员是忧忧,而爸爸的主控制员是怒怒。这一小小的细节变动,正是成人世界的缩影。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 快乐会逐渐让位于忧伤与愤怒。而且,女性往往更多愁善感,男性倾向于用怒火表达自己。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遗忘了童年无忧无虑的快乐。 2、两极化的弹幕,是对自己的真实写照 乐乐与忧忧完全是情绪的两个对立极端,观众对他们的态度也呈两极分化。不过,这恰恰是我们认清内心的好机会。 乐乐是莱莉情绪控制的指挥官,她一直用“我能搞定”这样的话语,努力消除每一个莱莉可能悲伤的糟糕时刻。乐乐不知道忧忧对莱莉有什么积极的作用。对她来说,忧忧是一个会染指快乐记忆、带来悲伤的危险人物,所以,她拒绝忧忧接触控制台与记忆球。 弹幕上有一句:“不喜欢乐乐,真自私!”事实上,导演只是将我们内心自私的一面凌驾于乐乐身上,这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映射,谁不“自私”地渴望,自己天天开心吗? 心理治疗师让包罗 奥斯特说:“从小我们被教导不要发泄负面情绪,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当忧忧因为乐乐的指挥,长时间不触碰控制台时,她失去了自控力,偷偷地去碰记忆球,让他们染上悲伤的情绪,也让莱莉的眼泪“啪嗒啪嗒”地往下掉。 这时,弹幕上有很多类似这样的话语:“超讨厌忧忧!”这大概就是人们不喜悲伤的本能吧!没有人喜欢悲伤,谁不渴望每天都开开心心呢? 但忧忧对自己差点碰到核心记忆球而道歉时,她的话很触动我,她说: “我觉得自己哪不对劲,我感觉就要崩溃了。 ” 她不自觉地想要碰记忆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长时间不发泄自己的悲伤情绪,不仅可能会郁郁寡欢,甚至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当快乐吞噬了悲伤的权利,也就埋没了生活的意义。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快乐的观念根深蒂固,但一味地傻乐,只会让自己陷入自我压抑的痛苦,失去感受真实生活的能力,被无形的压力所支配,渐渐失去真正的自己。 成长注定有苦有乐,有哭有笑,情绪的悲欢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影片用极其细腻的手法表现出,我们真实生活里不易察觉的一面,将人自私的天性与追求快乐的本能展现的淋漓尽致。创意与细致的结合,无疑是这部影片最独具一格之处。 全片采用经典的欲扬先抑,将观众对忧忧的厌恶情绪拉至极点后,又有条理地向我们展现忧伤对每个人的成长的潜在价值与内涵 :快乐不是生活的主旋律,悲伤也是生命中一种成长的分量。 1、悲伤具有“共情”的力量 当莱莉的幻想伙伴棒棒看到自己的火箭车被扔进废弃深渊时,他伤心欲绝,坐在地上,提不起精神,忘记自己肩负“带乐乐与忧忧去找思维列车”的重要使命。此时,乐乐为了让棒棒摆脱悲伤,在一旁做鬼脸、讲笑话,试图让他重整旗鼓,可于事无补。 而忧忧走到棒棒身旁说: “抱歉,他们扔走了你的火箭车,他们夺走了你新爱的东西,它不在了,永远。” ”你和莱莉肯定经历过许多精彩的冒险。” ”听着就过瘾,莱莉肯定特别喜欢。“ “是啊,真难过。” 每一句,忧忧都在引导棒棒坦露悲伤的心声,直到棒棒抱着忧忧一顿痛哭。哭完后,他意识到自己的现实处境,便重新振作,带路去找思想列车。 有时,一句感同身受的话语,或许是痛苦最好的消融剂。 但乐乐很诧异,不知忧忧是怎么做到的。其实这就是悲伤的力量。 曾经看过一篇心理学论文,上面写道:“悲伤的人往往更具有同理心、共情力。” 被理解的人会因为受到理解与关心,感到宽慰,放声痛哭,释放掉内心的委屈,这是很治愈的一种方式。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乐乐盲目地将落脚点放于乐观与开心,不仅无济于事,还会显得极其没有人情味。 2、以悲伤为微光,划破黯淡时刻 莱莉在愤怒的驱使下,决心离家出走,回到原来的家乡。此时,莱莉心中所有的个性小岛都已崩塌,情绪控制台也失去控制。唯有忧忧的触碰,让莱莉幡然醒悟自己的过失,主动回到爸妈的身边。这是影片的高潮,也是很多人不解的地方。 为什么在其他情绪小人都束手无策时,只有忧忧能重新启动情绪操控台呢?这看似是剧情需要,洗白忧忧,其实是,强调忧伤在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从无法适应新环境到离家出走整个过程中,莱莉始终压抑着自己,在心中囤积着数不清的悲伤与绝望。这份过度的压抑,让莱莉无法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者说解决不了自己“不开心“的潜在问题。所以,当忧忧到来时,莱莉发泄出沉积已久的悲伤,重新找回自己与情感的连接,情绪控制台也因此顺利地重启。 影片的最后,莱莉哭着向父母吐露自己来到新环境的不开心,爸爸妈妈以理解的话语安慰莱莉,让她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流下幸福的眼泪。 原来,眼泪,不是只有苦涩的味道,还可以有幸福的甜蜜。 影片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令人唾弃的忧伤究竟好在哪里,也没有告诉我们,面对残酷却无法改变的现实,我们该以什么情绪自愈。但影片的每一分钟都循循引导着我们看见一个真相: 生活很复杂,情绪也是。从单一的情绪到复杂的情绪交织是一种成长。 我们往往执着于一种绝对的快乐,对纯粹的开心有着理想的憧憬,容不得半点悲伤的染指。但这种绝对,因为缺乏理想现实的支撑,因为违背生活的复杂性,所以一旦遇到挫折,它就会向困境低头,毫无作用。 童年,要么快乐,要么悲伤;而成长,是悲喜交织的手工艺品。 《头脑特工队》给人最大的收获,无疑是教人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悲伤。悲伤是很多人心中的一根刺,扎的人心疼,但治愈它的第一步,一定是将它拔出来,才能上药、愈合。 心理学家艾耶 古罗 勒内说:“我们必须要倾听自己的负面情绪,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保持个性的完善。” 没错,因为情绪存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快乐,而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生存、更健康地成长。所以说,悲伤本身也没有错,错在我们不去接纳它。 人生俗事繁多,难免会有不如意,即便我们无法左右成长的道路平坦与否,但我们可以选择直面自己的情绪。接纳悲伤,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成长的力量。

154 评论

且行且珍惜02

一、话剧剧本剧本是戏剧的文学因素,是供演员在舞台上演出的文学脚本,它是戏剧的基础,是一剧之本。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指示组成。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有一种剧本主要追求文学性,不以演出为目的,或不适于上演,被称为“案头剧”、“书斋剧”。欧洲19世纪的浪漫主义者们曾用戏剧形式写过不少诗作,也是只供人阅读的。作为戏剧演出活动的文学基础,剧本创作应该处理好本身的文学性和舞台性之间的关系,以演出作为目的和归依。在实际演出活动中,有的导演根据演出的需要对剧作者所写的剧本进行适当处理,构成一种专供演出的演出本,亦称台本。演出本一般不改变原剧本的精神实质和艺术风格。舞台指示:剧本中不要求在演出时说出的文字说明部分。一般包括对剧情发生时间、地点的提示,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艺术处理的要求,对人物形体动作、心理活动和场景气氛的描述等。在剧本创作中,舞台指示的使用一般应以是否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导演、演员舞台工作者进行艺术创造为原则。好的舞台指示不仅能给剧本增添文学价值,而且能够造成浓郁的戏剧气氛,为舞台体现提供广阔的天地。二、剧本的创作一选择戏剧题材面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如何选取戏剧所需要的材料呢?戏剧选材一要合乎文章选材的一般要求,二要切合戏剧文体的特殊要求。1.选材的一般要求选择作者最熟悉、感受最深刻、认识最透彻,而又有重要社会意义的题材。要选择当前为群众所关心的题材。2.要选择符合戏剧规律的题材①抓住人物,抓住主体戏剧必须用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所以戏剧选材首先要注意必须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且该人物要有强的动作性,能够通过其动作将自己的性格表现出来。每个人物都为达到自己明确的目的,强烈地不懈地行动着。人物的想、说,都是为了做,而这种“作为”推动了事物的变化,构成了戏剧动作。②选择那些足以引起性格之间撞击的人物和事件,构成戏剧冲突。不同的思想性格,特别是世界观对立的人物,各自按自己一致和愿望顽强地行动着,势必会发生冲突。黑格尔说:“因为冲突一般需要解决作为对立面斗争的结果,所以充满冲突的情境特别适宜于作剧艺的对象。”要选择那些人物行动有发展,性格冲突有曲折的人和事。具体说来,应该根据事物矛盾发展的逻辑选择出由几个小曲折,逐步发展形成一个大的根本的曲折,反映出事物的大发展,构成一个既单纯而又富于变化的行动过程。③根据以上规则所选取的材料必须适合舞台演出。二塑造戏剧人物在创作剧本时,除了在选材时要注意选取那些个性鲜明、动作性强的人物来写,还必须掌握一些将人物写活的技巧。1.通过行动刻划人物是最生动有效的方法。这里所说的行动包括人物的形体动作、语言动作和内心动作。恩格斯说:“一个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从这方面来看,我相信,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鲜明些,基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收到损害的。”(《致斐迪南·拉萨尔》)在一切文学作品中人物自身的行动都是刻画其性格的最主要的手段。在戏剧中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动作特别适宜舞台艺术。有时一个鲜明的动作,胜过许多台词,不仅清除地显示性格,并且给观众留下不易磨灭的印象。人物的行动可分为大的行动,小的行动和细节行动。一般说来,在一出戏中,每一个人物重大行动只有一二个,它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本质,常常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多安排在剧情发展的转折或高潮处。但是,人物的重大行动不是突然产生的,它是由一连串小的行动逐步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在艺术构思中,根据不同人物各自的性格围绕全剧的中心事件,为每个人物设计出由许多行动导致大行动的行动贯穿线,遵循这样的人物行动线,层次深入地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本质特征,才可能塑造鲜明生动的舞台形象。揭示人物性格还可以通过一些细节动作,有时这种细节动作可能与主题思想、戏剧冲突没有直接联系,但对刻画人物性格却十分有用。2.着力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赋予人物浓厚的感情色彩。曹禺曾经说:“作为一个戏剧创作人员,多年来,我倾心于人物。我总是觉得写戏主要是写人;用心思就是用在如何刻划人物这个问题。而刻划人物,重要的又在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和感情。人物的动作、发展、结局,都是来源于这一点。”(看话剧《丹心谱》)在戏剧中对于人物的心理描写既不能像小说那样借助于作者抒写或内心剖析,也不能完全指望人物的独白,而是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揭示其内心活动。以下几点是可以考虑的:善于把人物投入感情的旋涡,构成人物性格自身的冲突。比如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作者将蔡文姬置于归国途中,承受着感情的煎熬。善于配置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是揭示人物丰富内心世界不可缺少的条件。通过次要人物来烘托主要人物。三精心安排戏剧结构戏剧结构是由情节、幕场等戏剧要素构成的戏剧存在形态。主要包括情节的安排、分幕分场的处理等内容。戏剧由于受时间、空间的严格限制,所以剧本的艺术结构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尤显得重要。戏剧情节的安排 1.戏剧情节的构成戏剧情节,一般是指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各种关系所组成的生活事件、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人物的行动及其发展,是戏剧情节的外在构成形式;促成人物行动的动机及其发展变化,则是戏剧情节潜在的动力。因此,有人认为戏剧情节是由意图、达到意图的手段以及这些手段的结局网织而成的。在不同风格种类的戏剧作品中,有的注重于行动外在的力度(如情节剧),有的则注重于心理(动机)的深细度(如心理剧)。戏剧情节是由一个个场面连贯而成的。场面是情节发展的基本单位,情节随着场面的次第转移而不断发展。戏剧情节在作品中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展示人物性格服务。同时,戏剧情节本身具有相对独立的艺术效能和美学价值,能对观众产生吸引力和娱悦作用。在戏剧创作中,既不能忽视情节,使作品缺乏扣人心弦的艺术力量,又不能单纯地追求情节,从而淹没人物形象,使作品缺乏思想深度。恩格斯曾要求戏剧达到“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根据戏剧矛盾冲突的发展进程,一个剧本情节的构成可分为矛盾的开端、矛盾的发展、矛盾的激化(高潮)和矛盾的解决四个部分。剧本的开端费城重要,因为它的好坏关系到全局的成败;但剧本的开端又相当困难,因为一出戏的开端决不是事件过程的开头。究竟在哪里开始,先让什么人出场,先展示什么情节,如何追述和交代以前的种种情形,都要反复考虑。开端的作用:简捷而含蓄地在人物行动中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关系、特定环境交代清楚;人物出场亮相,性格应有初步显现;要提出矛盾,造成悬念,指明剧情发展方向,引起观众兴趣。发展是戏剧冲突进入高潮前的进展阶段,它在全剧中所占分量最大,也是最关键的部分。剧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矛盾冲突都要在这里展现。一出戏能否紧紧吸引观众,戏剧高潮能否自然合理地到来,也决定于这一部分。因此,剧作者必须一方面抓住矛盾双方斗争的发展规律,依据人物性格、层次分明地使矛盾冲突越来越趋于表面化、尖锐化,另一方面又要使矛盾冲突的发展避免直线上升,而应该有波澜,有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此,才能十剧情富于节奏感,始终抓住观众。高潮就是矛盾双方经过几个回合的斗争,力量的对比不断发生变化,到最紧张最急剧的白热化程度,也就是决定胜负、成败的转折点。高潮虽然在全剧中知识短暂的一瞬,但这是揭示戏剧冲突思想意义,突现人物思想性格最集中最深刻的弟弟呢地方,也是最激动人心的场面。难怪有人说,一切为了高潮。要写好高潮必须精密布置,善于抑制矛盾的发展,在作好充分准备后,选择最适当时机,让它突然出现。结尾,高潮过后紧接着就是结尾。结尾应集中交代主要事件的结果,不允许节外生枝,画蛇添足。好的结尾应做到既使观众满足,又留有回味的余地,充分显示作者的思想深度。2.安排情节结构的主要技巧①悬念亦称“紧张”。根据观众看戏时情绪需要得到伸展的心理特点,编剧或导演对剧情作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以引起观众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它是戏剧创作中使情节引人入胜,维持并不断增强观众兴趣的一种主要手法。戏剧悬念源自心理学中人们由持续性的疑虑不安而产生的期待心理。在西方编剧理论中最早涉及悬念手法的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在中国戏曲理论著作中,虽无悬念一词,但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部格局一章中提出的有关“收煞”的要求,内涵与悬念基本相似,主张,“令人揣摩下文,不知此事如何结果”。戏剧悬念的构成,主要依靠以下条件:①人物命运中潜伏着危机;②生与死、成功与失败均有可能出现,存在两种命运、两种结局;③发生势均力敌而又必须有结果的冲突;④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行动能引起观众在感情上的爱憎;⑤观众对未来事态发展的趋势清楚。合乎逻辑的剧情发展和对人物的强烈爱憎,是构成悬念的两个重要元素。悬念在剧本中的运用,一般分为两类:总悬念与小悬念。亦称整体悬念与主要场面中的小紧张格局。总悬念是全剧主要冲突的焦点所在,在剧本开始即要提出,并随着冲突的上升而不断加强,一直到高潮。它是贯串全剧的戏剧性结构的情绪支柱。小悬念则属于剧本的每一个发展段落或主要场面中出现的局部紧张情势,它起着不断丰富和加强总悬念,并在每一幕或每一场结束时,把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向下一幕或下一场的作用。期望式悬念和突发式悬念。期望式悬念建立在对观众不保密的基础上,它是在观众对人物命运和事态发展有一定预感和了解的情况下所造成的期待;突发式悬念则主要依靠对观众保密,通过使观众大吃一惊来加强戏剧效果,是剧情发展过程中出乎观众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复杂情况和险要转折,亦称吃惊或惊奇。在实际创作中,不同风格类型的剧本,对这两种悬念的运用也各不相同。侧重于性格描写的,多用期望式悬念;情节戏剧更多地采用突发式悬念。在实际运用中,二者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作者总是通过期望式悬念维持观众的情绪,又通过突发式悬念造成戏剧情节和观众情绪上的跌宕,从而进一步加强冲突的紧张性。悬念的形成、保持和加强,还需要依靠“抑制”和“拖延”的艺术手法,有的剧作理论也称之为“延宕”或“缓解”。它指在尖锐的冲突和紧张的剧情进展中,作者利用矛盾诸方各种条件和因素,以副线上的某一情节或穿插性场面,使冲突和戏剧情势受到抑制或干扰,出现暂时的表面的缓和,实际上却更加强了冲突的尖锐性和情节的紧张性,加强了观众的期待心理。延宕手法的另一种方式,是在冲突的紧张时刻突然落幕,造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和间隔,从而大大加强了艺术效果。悬念和延宕交替进行的格式,与观众看戏时的精神忍受限度有关,始终不懈的紧张,只会使观众感到疲惫,暂时的缓解,是调节情绪,为进一步紧张作精力上的准备。社会生活是复杂的,矛盾的发展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必然迂回曲折有进有退,也必然会产生想不到的变化。要懂得如何在戏里安排悬念,首先必须熟悉生活中事物发展的规律,戏剧悬念的美学价值在于是否符合生活发展规律,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②发现与突转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它可以是主人公对自己身份或者与其他人物关系的新的发现,也可以是对一些重要事实或无生命实物的发现。在创作实践中,发现通常总是与突转相互联用或者同时出现,剧本往往通过发现来造成剧情的激变。例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第四场,俄狄浦斯为了解救城市的苦难,全力以赴查访杀父娶母的罪人,最后由于报信人无意之中透露真情,发现正是自己在无意中犯下了这一罪孽,于是,一个公正贤明的国王成了一个自我放逐的瞎眼乞丐。最早提出发现与突转的是亚里士多德,他在《诗学》第十、第十一章中认为发现与突转是情节的主要成分。长期以来,这两种手法被认为是编剧艺术中最富于戏剧性的技巧,并被广泛使用。在剧本创作中,好的突转场面不光着眼于剧情的起伏跌宕,而且立足于人物刻画,力求通过情节的合情合理的突转写出人物剧烈丰富的心理变化与感情活动。③时空交错根据人物的梦境、幻觉、遐想、回忆等心理活动来组织舞台时间和空间,把过去、现在、未来相互穿插、交织起来。追求主观真实的现代派戏剧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它主要导源于“意识流”。如A.米勒的《推销员之死》,贯串始终的是威利的心理冲突和潜意识活动,作者通过威利的神思恍惚、自言自语,在下意识中听到笛声、笑声,把舞台时空自然地过渡、闪回至以往,又通过第三者的打断,使之回到现实,以此形象地展现人物一生的悲剧命运。时空交错的结构方法,突破了传统戏剧按客观时序反映生活的局限,通过多层次、多变化的时空组织,表现人物隐秘复杂的内心生活。但由于人的意识活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跳跃性,使用不当,也会形成情节结构上的凌乱、模糊。中国戏曲由于不拘泥于舞台的写实性,时间与空间的运用历来比较自由,也有一些戏局部使用时空交错的结构手法,着重表现人物内心活动,但不像现代派戏剧那样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与跳跃性。巧合戏剧情节是不排除偶然情况的,一切戏剧作品的情节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具有偶然性因素,可以说排除偶然性就无法构成戏剧情节,正如俗话所说:无巧不成书。但是,巧必须合理、自然、有意义。要做到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以及结合。场幕的安排 舞台的场面处理主要是导演的工作,但剧作者懂得舞台场面的处理,能够使剧本创作更符合舞台的需要。舞台场面处理问题很多,这里只谈谈场内和场外、上场和下场两个问题。1.场内和场外也叫明场与暗场,事实上就是实写和虚写的结合。凡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直接表演,通过视觉形象可供直观的戏,统称为明场,也即实写;不在舞台上直接出现视觉形象,由人物在台词中叙述交代,或通过幕后的音响效果,基本上诉之于听觉形象的戏,称为暗场,也即虚。 评论人:乐连城 评论日期:2006-11-13 16:31 场内戏和场外戏的结合,可以拓展戏剧舞台的时空疆域,扩大戏剧的容量,有效避免戏剧舞台限制。明场戏与暗场戏的选择处理,和戏剧场面的主次划分以及舞台形象特殊的审美要求有关。剧中的主要场面,一般都作明场处理,次要场面或有碍于舞台表演的情节场面,则作暗场处理。2.上场和下场舞台上情节要集中,与情节无关的人,站在台上,无戏可演,与情节有关的人,不能不在场。舞台上的人,多一个不行,少一个也不行。所以,人物上下场的处理和安排,也是编剧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作者要从剧情出发,想个充分的理由让人物合乎情理地上场下场,自然而然地上场下场。不能武断地随意摆布人物,使其贸然上场或突然下场。四戏剧的语言戏剧的语言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人物的台词,二是作者的舞台指示。二者当中自然以台词为主,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戏剧语言就是指台词。台词是剧本中人物所说的话语,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剧本构成的基本成分。戏剧的台词一般包括对白、独白和旁白。西洋歌剧中的台词以诗体唱词为主;在中国戏曲中,则是韵文体的唱词和散文体的念白的综合运用。戏曲的念白是一种富有音乐性的艺术语言,分为散白、韵白等多种念白形式。对白,是剧本中角色间相互的对话,也是戏剧台词的主要形式。独白,是角色在舞台上独自说出的台词,它从古典悲剧发展而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中使用十分广泛,是把人物的内心感情和思想直接倾诉给观众的一种艺术手段,往往用于人物内心活动最剧烈最复杂的场面。旁白,是角色在舞台上直接说给观众听,而假设不为同台其他人物听见的台词。内容主要是对对方的评价和本人内心活动的披露。中国戏曲中的“打背供”是旁白的一种。在剧本创作中,台词是决定戏剧作品艺术性的重要因素。由于戏剧不像小说等文学样式那样由作者出面向读者叙述,只能依靠人物自身的语言与动作来表达一切,因此台词是戏剧舞台上唯一可以运用的语言手段,台词的写作与安排成为剧作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剧本的台词是一种特殊的,也是很难掌握运用的文学语言。①台词必须具有动作性(语言动作)。动作性主要是指台词要能揭示人物的内心动作,如焦菊隐所说的:“语言的行动性,就是语言所代表着的人物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活动。”(《焦菊隐戏剧论文集》)戏剧是行动的艺术,它必须在有限的舞台演出时间内迅速地展开人物的行动,并使之发生尖锐的冲突,以此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感情。这就要求台词服从戏剧行动,具备动作的特性。台词的动作性首先在于它能够推动剧情的进展。剧本中每个角色的台词都应当产生于人物的性格冲突之中,成为人物对冲突的态度与反应的一种表露,并且能够有力地冲击冲突对手的心灵,促使对方采取新的行动更积极地投入冲突,从而把人物关系、戏剧情节不断推向前进台词的动作性更在于它能够揭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简言之,动作性语言应该具备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既能表达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动,又能引起强烈的外部动作;另一方面,它也能刺激对方,促使对方产生相应的语言和动作。这样,对话双方互相作用,互相促进,推动剧情不断发展。(例见《雷雨》中周萍、四凤和侍萍之间的对话)一般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直抒胸臆,一种是“潜台词”。直抒胸臆的台词有时通过独白来进行;潜台词包含有复杂隐秘的未尽之言与言外之意,它可以具体表现为一语双关、欲言又止、意在言外、言简意赅等多种形式。台词的动作性还在于它能为演员在表演时寻找准确的舞台动作提供基础。戏剧创作的最后完成必须通过舞台演出,因此,台词的写作必须考虑到表演艺术创造的需要,使演员在舞台上能动得起来,把角色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再现在观众面前。② 台词必须性格化。剧本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只能依靠人物自己的台词和行动来完成,而且必须在有限的时空里进行,这两个因素对剧本台词的性格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使台词性格化,首先必须根据人物的出身年龄、职业、教养、经历、社会地位以及所处时代等等条件,掌握人物的语言特征。力戒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其次,台词的性格化还要求剧作者牢牢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把握戏剧情境的变化,把握人物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写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人物惟一可能说出的话。不仅剧本中不同人物的台词不能相互混淆,就是同一人物在不同戏剧场面中的台词也不能任意调换。实现台词性格化的关键是剧作者熟悉生活、熟悉笔下的人物,并且在写作时深入到人物的灵魂深处,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揣摩人物表达内心的语言方式与特点。③ 台词要诗化。戏剧要在有限的时空条件内通过人物的台词在观众面前树立起鲜明的艺术形象,使观众受到感染,为人物的命运而动心,这就要求剧本的台词具有诗的特质、诗的力量。台词的诗化并不意味着都要采用诗体,而是要让诗意渗透在台词之中。因此台词必须感情充沛,富于感染力;形象鲜明,富有表现力;精炼、含蓄,力求用最简洁、最浓缩的词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与深远的意境。④台词要口语化,要使观众清楚明了地看懂剧情理解人物,接受剧作者对生活的解释,台词就必须明白浅显、通俗易懂,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口语化使台词富于生活气息、亲切自然。民间语言如成语、谚语、歇后语,乃至俚语的适当运用,有助于台词的口语化。在注意口语化的同时,也需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化和纯洁性,要注意对生活语言的提炼、加工,使之成为形象生活的艺术语言。 (小品网又叫石头剧本网,是一个创作型的网站,区别于其他只会抄袭的的网站,虽叫小品网,但我们能创作几乎所有类型的剧本以及日常各类文章。)

169 评论

你瞅谁啊

伴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各个高校的文科学院兴起,并且近年来招生势头火热。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的发展 》

摘要: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 文化 等相关媒体环境集中程度逐渐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习以及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影响。本文基于这一现状,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现实环境;发展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逐渐兴起,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现阶段受众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认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多样化的现实环境影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随着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又呈现了新的发展特征,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广播电视编导的政治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与政治环境的关系较为复杂。一方面,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另一方面,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程度也对政治环境存在着影响。纵观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历程,广播电视编导早期受政治环境影响较为严重,随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研究的深入以及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趋势与社会政治环境发展基本一致。以我国的政治环境为例,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必须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媒体理念的广播电视编导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广播电视编导对政治环境的影响。[1]在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广播电视编导也具备了鲜明的政治色彩。

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新闻播报过程大量运用了政治性语言,这也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学术范围的发展,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编导专业可以有效地发挥出广播电视编导的职能,从而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健康有序发展。政治环境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基础,可以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有效整合,实现与政治元素的融合。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根据政治环境发展状况,对广播电视播报素材进行调整与整合,从而适应政治环境发展的需要。

三、广播电视编导的经济环境

经济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方向,良好的经济环境可以有效地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在 社会实践 层面的发展。随着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水平逐年提高,我国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都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媒体消费攀升促使媒介技术变革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使广播电视编导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结合起来,实现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完善。经济环境是现阶段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对广播电视播报与节目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媒体形成了人才的良性机制,形成了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环境与政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准确把握,尽可能获取政治环境的理解以及经济环境的支持,从而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转换为学术价值,并进一步转换为商业价值,通过广播电视编导理论的发展推动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发展。随着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大环境为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正面效应,广播电视编导应当把握住当前积极互动的局面,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四、广播电视编导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影响面较广,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实质上都是围绕着社会环境进行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的 思维方式 与行为特点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转型。随着社会同国民交互活动规模扩大化,广播电视编导越来越能够感受到社会环境对其发展方向的重要影响。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不断迎合社会环境,并结合社会环境的变化把握自身的发展趋势。

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应当在把握社会环境发展走向的基础上,夯实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群众基础,对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技术进行持续性更新。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应当同社会环境变化趋势相协调,通过深入了解受众的喜好,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首先应当把握社会环境发展的脉搏,深入了解社会环境发展的特征,从而保证广播电视编导的实践工作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多种角度对广播电视节目主题的剖析。

五、广播电视编导的教学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整体实践性较强,不仅需要相关人才掌握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还要求相关编导人才能够策划编排出受众喜爱的广播节目与电视节目。[2]因此,为了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培养出一系列的应用型编导人才,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与高校相关专业应当加强校企合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在营造良性的广播电视编导实践环境之前,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建高质量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有效地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广播电视媒体与学校可以开设编导培训课程,逐步完善广播电视编导基础设施建设,为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工作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与此同时,应加强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从政治、经济、社会等现实环境出发,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广播电视媒体与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可以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的平台,实践性的广播电视编导从业 经验 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结论

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对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政治等现实环境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走向。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对现实环境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并通过与现实环境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形成一种良性机制,从而引导广播电视编导向合理方向发展。

作者:牛磊磊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白茹雪.探讨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292.

[2]金灿.新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的培养[J].中小 企业管理 与科技(上),2015(09):160.

《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 》

[摘要]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长期以来,大学 教育 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 方法 。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

[关键词]职业能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可以把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此外, 人际交往 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成为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中所包含的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共同构成了所有职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也将成为事业的核心竞争力。

长期以来,大学教育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实践课程改革研究已经有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各高校还没有重视起来,甚至很多高校的教育者将职业能力培养划分到职业院校的教学范畴。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依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依托现有课内实验、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以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实验区等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高水平的职业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实践课程内容建设和实践平台建设,以及实践课程改革建设,以学生为实践主体,重点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一、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是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些主干专业课程。如,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新闻摄影、大众传播学、节目主持艺术、新闻采访与写作、节目主持艺术、电视节目制作等,根据课程性质,有课内实验指导教师设置了课内实践课题。其为两种实践形式:一种是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留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根据本次课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模拟职业环境进行实践。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30分钟的模拟采访训练;《节目主持艺术》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进行课前10分钟即兴主持训练和各种类型节目主持训练,采取教师讲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效果分析与 总结 。另一种是阶段理论内容讲授完,利用一次或几次课时间进行课题型课内实践。由此课程主讲教师亲自到现场指导。如,《影视编导》非独立实验课教师将学生分组,并对每组学生按个人兴趣进行分工,拟定一个拍摄情景,一组的学生共同创作,最终拍摄并剪辑完成一个完整的影片场景。课内实践,由任课教师全程亲自指导,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切中问题,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性强。这种实践形式,密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系,使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同步增长,从而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是本专业多年来一直坚持和完善的实践教学形式。所谓综合实训,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学完几门专业主干关联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性的实践锻炼活动。时间一般在第二学期到第七学期之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将每学期最后2~3周定为综合实训教学周。一个实训项目往往结合两个以上相关主干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如,《影视创作》综合实训,综合了《影视编导》、《灯光与音响》、《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综合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工,组成创作剧组。学生按照各自分工最终完成微电影的创作、拍摄、后期剪辑影片包装,最终完成全片。综合实训教学,整合了知识结构,使学生运用多门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综合地解决了一些实践问题,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强化。

三、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头戏。而且,将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紧密结合实施,更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另一大特色。毕业设计和实习相结合的基本流程分为三个阶段:设计是前期阶段,主要是策划过程;实习是中期阶段,主要制作作品;后期阶段是将前期设计和中期实习进行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即总结撰写论文。这三个阶段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涵盖了培养方案中的大部分课程和综合实训内容。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过程中,学生组成创作剧组讨论选择创作主题。由负责编剧的同学创作剧本大纲,经过讨论与修改定稿;再由编剧创作剧本,由剧组成员讨论、修改并最终定稿。最后由负责导演的同学根据剧本创作分镜头稿本,并由剧组讨论定稿。

负责场记和剧务的同学进行联系拍摄场地,选拔演员,组织演员试镜,根据试镜情况,剧组同学共同确定演员人选;进行拍摄前的排练,导演讲戏、服装化妆确定演员每场戏的服装化妆方案,灯光和音响根据排练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和实地情况拟定灯光音响设计方案,摄像根据分镜头稿本和导演在排练现场和实地进行机位的讨论和设置,后期编辑准备编辑设备熟悉分镜头;最后,进行集中拍摄,各工种协同创作实习,形成成片。各个工种分工协作,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提升。

四、课外实践

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综合素质与实践的全面提高和发展,本系规定:学生必须积极参加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并修满课外培养学分,为此特制定了详细的《课外培养计划》。其涵盖了科技活动、文化活动、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四大类。课外培养计划规定总学分为:10学分。学生按着《课外培养计划》的内容和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课外实践锻炼。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学生实践基地的5个工作室、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校以上的各类报刊上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奋斗的身影。通过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项目的实施,既拓展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到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借鉴。

有关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推荐:

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论文

2.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论文

3. 关于编导专业建设论文

4. 广播电视编导面试自我介绍

5. 播音主持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121 评论

紫茎泽蓝2011

你可以比较美剧、日剧及中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时期的作品至现在动画的作品来比较剧本创作的变化(个人认为现在中国动画的剧本真的渣透了,既无美好理想又脱离现实,而90年代中央六台经常播放上海美术电影制品厂的作品,很经典,我觉得这就是剧本的差异~)亲,不喜勿喷哦~

120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写作主题怎么选择

    确定论文选题的方法: (一)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是选题的第一环节,要对研究的主题/对象有一个初步的判断,这个主题/对象可以是自己头脑中突然闪现或是自己比较感兴趣

    绰号昵称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关于剧本创作方法的毕业论文

    所为非原创就是在原创上进一步创新!就像电影中的导演:导演就是二度创新!你所说的不太具体,写哪一方面啊!在说:论文,就是你个人的关点,别人的,你说行吗? 出演就没

    以心为马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为什么选择爱情作为论文的主题

    给些资料给你,你自己再归纳总结一下吧! 没有爱情的人生一样是人生,对于有些人来说爱情是累赘.他们需要的不是 爱情,他们想要的是金钱及地位或是美貌. 拥有人

    小耳朵累了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剧本创作的主题的选择论文

    《头脑特工队》是著名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与华特·迪士尼电影工作室联合出品的动画电影,由彼特·道格特执导。该片获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之最佳动画长片奖、第73届美国金

    宜瑞科技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高中语文的主题选择论文

    �毛主席说我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他又说:“一代不会变,两代不会变,三代四代就说不准了。”我们就是这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就是这说不准的急剧变化的一代。历史书上

    小狸露宝123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