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98

小小桐桐
首页 > 期刊论文 > 创业家杂志中的创业者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诗涵百草兔

已采纳

创业的成功率不足三分之一

据统计,在美国新创公司存活10年的比例为4%。第一年以后有40%破产,5年以内80%破产,活下来的20%在第二个5年中又有80%破产。哈佛商学院的研究发现,第一次创业的成功率是23%,而已成功的企业家再次创业成功的比例是34%。

不要相信那些一年创立两年融资三年上市的故事,更不要相信有人在厕所用6分钟搞定永远也花不完的钱的故事,否则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这些故事,几乎肯定是吹嘘的,即便不是吹嘘的,故事的主人公也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幸运儿,即便跟你吹牛的那个人就是那个幸运儿,也不等于你会是下一个幸运儿。

很多企业在成功后宣传时会下意识地杜撰很多“英雄壮举”,这当然可以理解,一方面成功路上很多事情却是不足为外人道,另一方面认人都有“包装”自己的心理。但其实这是最害人的,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如果你按照成功者宣称的方式去做,基本上会“死无葬身之地”。

在美国,Facebook(脸谱网)的扎克伯格可以在创业之初就收获PayPal前CEO彼得泰尔的天使投资,还可以找到很多人给他做顾问,甚至可以飞到纽约见一下时代公司的总裁,这都是因为美国有利他主义的文化,有天使投资的文化,也有成熟的产业链,可以帮助创业者创业。但是在中国,几乎没有一个创业者可以如此行运,中国的创业环境更严峻。

创业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

创业是带着一群未知的人去一个未知的地方干一件未知的事,再有能力的创业者也无法在出发之前就想清楚所有的事情,即便是你已经想清楚,一旦开始做也会发生很多变化,所谓“枪声一响预案作废”,绝大多数公司成功时的方向和最初设想的产品都大相径庭。创业者需要在前进的过程中根据市场的情况以及消费者的反应,甚至是竞争对手的动态来随机应变。

创业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创业之路开始容易,过程很难,收场更难,煎熬是创业的典型状态,创业路上,最常见的不是成功和失败,而是长时间的苦苦挣扎。

10年前,成就一家全国规模的知名公司需要15年甚至20年的奋斗,后来有了风险投资的介入,七八年时间就可以成就一家互联网知名公司。但对于多数创业者来说,不经历5-8年、每周7X12小时的创业奋斗很难有大成。

我的朋友申音是《创业家》杂志的主编,是个非常有思想的人,后来他离职创业,开始创业前他在微博上写道:“从昨晚到今晨,恐惧大于激动,压力大于亢奋。创业只是个人选择,不想放大意义。很多时候,让自己high(兴奋)很容易,让心定很难。开口像朋友要帮助简单,不辜负信任才要紧。第一日,立此存照。2010年12月1日。”这是创业者典型的写照。

创业的机会成本很高

经常有媒体问我最想给创业者的建议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不要轻易开始创业”。据我观察,超过一半的创业者是迷迷糊糊上路的,他们在开始创业之前,其实并不清楚创业是怎么回事,也不清楚创业将给他们的生活和人生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仅仅是凭着满腔的热情以及一个浪漫而美好的想象就开始了,从此踏上一个漫长的、充满变数、迷茫、经常感到无助的长征。

对大多数人而言,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公司、适合自己的岗位去打工是正途,也是个人价值发挥的最佳途径。如果选择创业,很可能会陷入以己之短参与竞争的困境,甚至会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开始创业之前,一定要测算一下自己的机会成本,大凡想创业的人,都是同辈中的佼佼者,然而越优秀的人选择创业放弃的东西就越多。如果以创业的劲头去打工,很多人可能会迅速成为出色的员工甚至中高层管理者,但一旦选择了创业,就会陷入一场持久的苦战,从最低点开始爬坡,单打独斗,当然一旦创业成功,你获得的成就感和物质及精神收获也是打工永远不可能达到的。

283 评论

烈焰雪花

姚尚坤1995年出生于湖南怀化,90后标杆人物,是一位实业家和慈善家,2012年以来为大陆的经济发展及慈善公益事业作出了较大贡献。近几年来,以乾坤集团等名义,先后低调向雅安、余姚、昭通捐赠300余万元,用于灾区重建,奖助学金等项目。目前是集团实际控制人。

203 评论

倔强小饭

1966年,牛文文出生于陕西省神木县。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1991年,获中共中央党校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加入经济日报社,连续两届获得三项中国新闻奖。1999年,加入《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中国企业家》系经济日报社旗下媒体,以报道中国企业家阶层为己任。2000年,就任《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总编辑,兼任《中国企业家》书系编委会执行主任、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组委会副主任、中央电视台年度十大经济人物评委。2005年,获长江商学院EMBA学位。2007年,带领《中国企业家》杂志跃升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杂志;牛文文在杂志上开设“观察家”栏目,关注企业界趋势和群体问题,并持续近十年,成为外界了解企业深层动态的王牌栏目,在业界影响颇深。2008年8月,牛文文做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离开《中国企业家》,创办了一本报道最具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创业人群的“星探”杂志——《创业家》。2008年是中国经济极为困难的一年,在经济严冬时,牛文文希望《创业家》成为创业者相互取暖的火炉,在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搭建沟通、互动的桥梁。2009年,《创业家》开设专注于报道早期明星项目的“黑马”栏目,开始聚集中国最具活力的创始人群体。同年,创始人俱乐部成立,牛文文出任创始人俱乐部常务主席。2010年,牛文文入选“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同年9月25日,牛文文本着“扶持创业者成长、成熟和成功”的初衷,秉承硅谷的创业师徒文化打造的黑马成长营正式开营,第一期20名学员接受了王石、史玉柱、何伯权、王文京等商界领袖的亲自授课。一个黑马商圈从这里开始起步。2011年6月,牛文文宣布,为创业者搭建投融资平台的“黑马大赛”正式开赛,他将所有可能上榜的黑马请来,再请一些评委现场点评,徐小平、李彦宏、雷军、薛蛮子等大腕都受邀而来,鼎力支持。同年,创业家入选首批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2012年4月,牛文文开始打造线上创业服务平台,i黑马网正式上线 ,成为“黑马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标志着他向互联网创业者转变。2012年6月,牛文文在“第二届黑马大赛”上表示,公司已实现盈利,除广告模式之外,正在探索用户付费模式。2013年,以服务创业者为宗旨的黑马会成立,牛文文任创始会长。继黑马营、黑马大赛之后,黑马系创业服务链条上的产品更加完善,集学习、融资、交流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黑马社群初具雏形。2013年底,在创业家五周年庆典上 ,牛文文发布黑马大赛平台融资报告:近三年中,创业企业通过黑马大赛获得的融资总额达到亿元,占同期中国创投市场总额的比例已超过10%。2014年4月,牛文文联合发起的黑马基金正式宣布成立,该基金主要投资早期项目;截至2015年10月,基金累计投资项目超过30个。2014年12月,牛文文宣布,“永不落幕”的线上路演融资平台“牛投网”正式成立,而这也是其多年来苦心打造“创业新生态”中的重要一环。2014年底,牛文文在“黑马盛典”上宣布其创立的黑马成长营正式升级为黑马学院,成为规模化与体系化的独立创业教育机构。2015年,牛文文任创始会长的黑马会迅速壮大,在全国数十个城市成立地方分会,踊跃入会的创业者超过1万人 ,黑马社群的广告也登陆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一个活跃的、极具国际影响力的创业社群正在蓬勃发展。牛文文已经成为了中国很多创业者心目中关于创业的一个触媒式人物,而他也无时无刻的在传播着黑马社群的信仰。

192 评论

一心跟着习大大

因为在她刚刚开直播的时候,网络上流行说:“难受啊,马飞。”有弹幕和主播开玩笑说:“难受啊,马佳佳。”大家都跟风这样叫起了她,最后这变成了她的外号,后来的很多粉丝并不清楚莎莉是她的真名,很多人都以为马佳佳才是她的名字,所以就这样叫她,她自己也非常乐于接受。

先前就跟着她的很多粉丝都开玩笑说,没有想到被人随意起的一个个名字竟然火了起来,而她的本名,直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也真的是挺让人心疼她了,后来她喜欢打游戏Lolo,所以又被很多人称为马校长。

简介:

马佳佳,2008年云南省高考语文状元,2012年6月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

2012年被《创业家杂志》评为8位90后先锋创业者之一。

《i黑马》关于90后创业者的报道:因灵动的个人特质,新颖的营销手段在电商界被称作“电商小精灵”,电商业内媒体的诠释。

97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创业创新的杂志名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创新创业类项目目前发表途径有互联各类网站app,增加曝光度。目前创友+与青年报有合作,每双周把各版面介绍创业类信息,创业类项目报道。如果有项

    丨加小菲丨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创业杂志app

    《创业邦》创刊于2007年6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湖南大学主办;创业邦传媒:包括创业邦网站、杂志、App、微信公众号、微博、数据库、创业创新榜单、研究

    无奇不爱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创业家杂志中的创业者

    创业的成功率不足三分之一 据统计,在美国新创公司存活10年的比例为4%。第一年以后有40%破产,5年以内80%破产,活下来的20%在第二个5年中又有80%破产。

    小小桐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创业家杂志停刊了吗

    我个人感觉还是《创业邦》有可读性,我参加过他们的活动送我过,感觉很不错,《创业家》这本杂志我也买过,但封面一般,模仿中国企业家的模式!

    库尔尼郭娃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创业家杂志合订本

    《商业的常识》(申音)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商业的常识 作者:申音 豆瓣评分:7.6 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

    下一个路岔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