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58

RitaQinQin
首页 > 期刊论文 > 研究天气变化小论文五百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鱼果MM

已采纳

这个字数比较多,你可以根据情况删减下人类早期的活动能力、也就是破坏自然的能力很弱,最多只能引起局部地区小气候的改变,所以几百万年间人与自然还能相安无事。但是工业革命以来情况发生争剧变化。工业化意味着大量燃烧煤和石油,意味着向地球大气排放巨量的废气。其中二氧化碳气体造成大气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可以形成酸雨;氯氟烃气体能破坏高空臭氧层,造成南极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层变薄。此外,工业化排放的污染气体也使人类聚居的城市成了浓度特高的大气污染岛……人类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闯下了弥天大祸。不少灾害看起来似乎是天灾,而实际上却往往是属于人类自己造成的人祸。被破坏的地球大气正在对人类进行可怕的报复,大自然是绝不会因为人类的无知而原谅人类的。 1992年6月,世界各国元首、政府首脑云集巴西里约热内庐,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上签字。为什么气候变化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科学问题,会变得如此令人关注? 原来,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毁灭森林,使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CO2)含量在百年内增加了25%。如果按目前CO2浓度的增加速度,到2100年大气中CO2含量将增加一倍。据联合国发布的评估报告,那时全球平均气温会比现在上升~℃,这将引起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15~95厘米,从而淹没大片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还可能引起其他一系列严重问题。世界各国政府开始重视这种状况及其危害后果,共同商讨削减CO2排放量的问题。 什么叫温室效应 全球的地面平均温度约为15℃。如果没有大气覆盖,根据地球获得的太阳热量和地球向宇宙空间放出的热量相等的原理,可以计算出地球的地面年均温度为-18℃。这33℃的温差就是大气像被子一样保护地球造成的。这就是温室效应。 宇宙中任何物体都辐射电磁波。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K,它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长很短,称为太阳短波辐射(其中包括从紫到红的可见光)。地面在接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的同时,也时时刻刻向外辐射电磁波而冷却下来。地球发射的电磁波因温度较低而具有较长的波长,称为地面长波辐射。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在经过地球大气时的遭遇是不同的: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几乎是透明的,而它却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它自己也向外辐射波长更长的长波辐射(因为大气的温度比地面更低)。其中向下到达地面的部分称为逆辐射。地面接受逆辐射后就会升温,这也可以说是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这就是大气温室效应的原理。 地球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类似于种植花卉的暖房顶上的玻璃(温室效应也可称为暖房效应或花房效应),因为玻璃也具有透过太阳短波辐射和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保温功能。 温室效应源自温室气体 我们知道,并不是大气中的每种气体都会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地球大气中起温室作用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里昂以及水汽等。它们几乎吸收地面发出的所有波长的长波辐射,只有一个很窄的区段吸收很少,这个区段被称为“盲区”。地球主要通过这个盲区把从太阳获得的热量中的70%又以长波辐射形式返还宇宙空间,从而维持地面温度不变。我们所说的温室效应,主要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数量和品种,使这盲区即能返回宇宙空间的70%的热量的数值下降,使留下的余热增多而使地球变暖的情况。 不过,CO2等温室气体虽然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但它们在大气中的数量却极少。如果把压力为一个大气压、温度为0℃的大气状态称为标准状态,那么把地球整个大气层压缩到这个标准状态,它的厚度是8000米。目前大气中CO2的含量是355ppm即百万分之355(ppm为百万分之一),把它换算到标准状态,就是米厚。在8000米厚的大气中就占这米厚的这一点点。甲烷含量是,相应是厘米厚。臭氧浓度是400ppb(ppb为ppm的千分之一)换算后只有3毫米厚。一氧化二氮是310ppb,毫米。氟里昂有许多种,但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氟里昂12也只有400ppt(ppt是ppb的千分之一),换算到标准状态只有3微米。由此可见大气中温室气体是极少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为释放的温室气体如不加限制,很容易引起全球迅速变暖。 早在1938年,英国气象学家卡林达在分析了19世纪末世界各地零星的CO2观测资料后,指出当时CO2浓度已比世纪初上升了6%,并指出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中叶全球存在变暖倾向,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为此,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凯林于1958年在夏威夷的冒纳罗、亚山海拔3400米的地方建立起了观测所,开始了大气中CO2含量的精密观测。夏威夷位于北太平洋中部,几乎未受陆地大气污染的影响,观测结果有相当高的可靠性。 从冒纳罗亚山观测到的1958年4月到1991年6月大气中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1958年时大气中CO2含量不过315ppm左右,而1991年已经达到了355ppm。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人类每年燃烧55亿吨化石燃料(每吨约产生4吨CO2)中,大约只有一米进入了大气,其余一米主要被海洋和陆地植物所吸收。一旦海洋中CO2达到饱和,大气中CO2含量将成倍上升。从图上还可发现CO2含量还有季节变化,冬夏可以相差6ppm。这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广阔大陆上植被冬枯夏荣的影响,因为植物在夏季大量吸收CO2因而使大气中CO2浓度相对降低。 根据对南极和格陵兰大陆冰盖中密封的气泡中空气的CO2浓度测定,古代大气中CO2含量一直比较稳定,大体是280ppm左右。只是从18世纪中叶,即工业革命前后开始逐步上升。人类用了240年时间,使大气中CO2浓度从280ppm上升到355ppm。 甲烷是仅次于CO2的重要温室气体。它在大气中的浓度虽比CO2少得多,但增长率却大得多。据联合国政府的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1996年发表的第二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资料(简称《报告》),从1750~1990年共240年间CO2增加了30%,而同期甲烷却增加了145%。甲烷也称沼气,是缺氧条件下有机物腐烂时产生的,例如水田、堆肥和畜粪等都会产生沼气。一氧化二氮又称笑气,因为呼入一定浓度的这种气体后会引起面部肌肉痉挛,看上去像在发笑一样。它主要是由于使用化肥、燃烧化石燃料和由生物体所产生的。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在平流层中虽有减少,但在对流层中是增加的。氟里昂气体是氯、氟和碳的化合物,它在自然界里本不存在,完全是人类制造出来的。由于它的溶点和沸点都比较低,不燃、不爆、无臭、无害、稳定性极好,广泛用来生产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洁剂等。地球大气中浓度最高的氟里昂12和氟里昂11含量虽都极少,但这些年增长率却很高,均达到年增5%。根据1987年国际《蒙特利尔议定书》,它在大气中的浓度将在21世纪初开始逐渐减少。 应当说明,CO2以外的其他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虽比CO2小得多,有的要小好几个量级,但它们的温室效应作用却比CO2强得多,它们对大气温室效应的作用,根据IPCC第二次《报告》,都只比CO2低一个量级。这是值得注意的。 温室效应的后果 如前所述,工业革命前大气中CO2含量是280ppm,如按目前增长的速度,到2100年将增加到550ppm,即几乎增加一倍。全世界的许多气象学家都在努力研究,CO2含量增加一倍以后,到2100年全球的平均气温会增高多少? 目前采用的具体办法是,根据大气运动规律和物理状态变化规律,设计成数值模式进行计算。但由于人们对大气运动变化规律的认识还不够完善,采取的简化设计办法也不同,因而各个模式的计算结果常相差很大。为此80年代美国科学院组织了评估委员会,对这些模式的结果进行研究和综合评诂,最终得出CO2倍增后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这就是对本问题最有权威的组织——联合国IPCC第一次《报告》中采用的数字。 近年来,气候模式的模拟能力有了重大改进,这主要是考虑了大气中气溶胶(空气中悬浮的微小颗粒)的作用。因为在燃烧化石燃料放出CO2的同时也释放了巨量的硫化物等气溶胶。这种气溶胶颗粒会遮挡部分阳光使之无法到达地面,使地面气温降低,起到冷却作用。其数值据IPCC估计可达-瓦/平方米,即相当于CO2增温效应(+瓦/平方米)的1/3,比甲烷的增温效应(+瓦/平方米)还略大。主要根据这个改进,IPCC1996年公布的第二个《报告》中,把2100年CO2倍增后全球平均气温的升温值从~℃,修改为~℃。评估报告中还指出,由于海洋的巨大热惯性,到2100年这个增温值中大约只有50~90%得以实现。 模式计算结果还说明,全球平均增温~℃并不均匀分布于世界各地。赤道和热带地区不升温或几乎不升温,升温主要集中在高纬度地区,数量可达6~8℃甚至更大。这一来引起另一严重后果,即两极和格陵兰的冰盖会发生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北半球高纬度大陆的冻土带也会融化或变薄,引起大范围地区沼泽化。还有,海洋变暖后海水体积膨胀也会引起海平面升高。IPCC的第一次评诂报告中预计海平面上升20~140厘米(相应升温~℃),第二次评估报告中修改为15~95厘米(相应升温~℃),最可能值为50厘米。即比第一次评估结果降低了约25%。IPCC的第二次评诂报告还指出,从19世纪末以来的百年间,由于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全球海平面相应也上升了10~25厘米。 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将直接淹没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的大陆沿海低地地区,后果十分严重。1995年11月在柏林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二次会议上,44个小岛国组成了小岛国联盟,为他们的生存权而呼吁。 此外,研究结果还指出,CO2增加不仅使全球变暖,还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整和气候带向极地扩展。包括我国北方在内的中纬度地区降水将减少,加上升温使蒸发加大,气候将趋于干旱化。大气环流的调整,除了中纬度地区干旱化之外,还可能造成世界其他地区气候异常和一些灾害,例如低纬度台风强度将增强,台风源地将向北扩展等。气温升高还会引起或加剧一些传染病流行。以疾为例,过去5年中世界痰疾发病率已翻一两番,现在全世界每年约有5亿人得痰疾,其中200多万人死亡。 但是,温室效应也并非全是坏事。最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增温最大,农业区将向极地大幅度推进。CO2增加也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而直接提高有机物质产量。还有的专家指出,在我国和世界历史上温暖期多是降水较多、干旱区退缩的繁荣时期。 在大气温室效应这个问题上,也有不同意见。有些科学家认为:目前数值模式还不成熟,计算结果过于夸大;百年升高~℃属于正常气候变化,不能证明是大气温室效应所造成。这是少数人的意见。 尽管如此,对于目前大气中CO2浓度和全球温度正迅速增加,以及温室气体增加会造成全球变暖的原理,都是没有争论的事实。我们如果等到问题已发展到了可以明显感知的水平,就往往难以逆转。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便采取对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 全球对策 大气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对策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减少目前大气中的CO2。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广泛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停止滥伐森林;用太阳光的光合作用大量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CO2。还有利用化学反应来吸收CO2的办法,但在技术上都不成熟,经济上更难大规模实行。 第二方面是适应。这是无论如何必须考虑的问题。例如除了建设海岸防护堤坝等工程技术措施以防止海水入侵外,有计划地逐步改变当地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以适应逐步变化的气候。日本北部因为夏季过凉,过去并不种植物稻,即使种了产量也很低。由于培育出了抗寒抗逆品种,现在即使在最北的北海道也不仅能长水稻,而且产量还很高。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气候变化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只要能及早预测出气候变化趋势,我们是能找到适应对策并顺利实施的。 第三方面是削减CO2的排放量。这是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要目的(框架是指比较原则,有待进一步具体化的意思)。公约要求在2000年发达国家应把CO2排放量降回到1990年水平,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CO2的排放量。近百年来全球大气中CO2浓度的迅速升高,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排放造成的。发展中国家首先是要脱贫、要发展,发达国家有义务这样做。 由于公约是框架性的,并没有约束力。而削减CO2排放量直接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有的发达国家不仅没有减排,还在增排,现在看来,2000年根本不可能降到1990年水平。在1997年12月11日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3次大会(日本京都会议)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展开了尖锐紧张的斗争。最后,发达国家作出让步,难产的《京都议定书》终于得到通过。议定书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应在2010年把6种温室气体(CO2、一氧化二氮、甲烷和3种氯氟烃)的排放量比1990年水平减少。这虽与发展中国家的要求的到2010年减少15%和到2020年减少20%的目标相差很大,但毕竟这是一份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减排协议。

276 评论

列那的小屋

地理论文——全球气候变暖对我们有什么危害 我们的地球,从以前有着新鲜的空气到现在被严重的污染,严重使全球变暖,受到了严重的危害,我们要从现在开始行动,保护我们的地球。不能让地球再次变暖。 科学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活动所排放大量的一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具有吸收红外线辐射的功能,这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在大气中大量存在,如同一个罩子,把地面上散发的热量阻挡。就像“暖房”一样,造成地表温度的上升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有一种说法:认为温室效应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现在已经有很多国家受到了地球变暖的威胁了,炎热使冰川消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冰川都在融化,其中很多融化得特别快。坦桑尼亚的乞力扎罗山,过去白雪皑皑,冰川覆盖,久负盛名,现在积雪融化,冰河退缩严重。美国蒙大拿州冰川国家公园博尔德冰川是美国30年代的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现在冰雪所剩无几。科学家认为,公园里所有的冰川将可能在5年内完全消亡。哥本哈根现在是受到全球变暖最为严重的地方,很多房屋被冰川融化所淹没。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前夕宣布量化减排目标,显示了中国继续加大力度、减少经济发展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坚定决心。美国灾难大片《后天》是一部描写“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化引发地球的空前灾难,全球一天之内出现急剧降温的极端天气,冰层和白雪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冰期时代骤然而至……”尽管《后天》只是一部虚构的灾难电影,但其探讨的问题却极具现实意义。全球气候变暖是人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可是近日来,欧洲、美洲、亚洲多个国家陆续出现暴雪、暴雨等极端天气,北京更是遭遇了60年同期最大暴雪,气温屡创新低。而去年哥本哈根会议不是一直说全球气候变暖吗?为什么气候会异常寒冷呢?气候变化这一话题随着极端天气的不断出现持续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控制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押节能、高效的经济,即大大减少能源使用强度;清洁能源,包括协同治理污染和气候变化;循环经济,即使能源利用最大化;生态经济或生态文明,如利用植树造林固碳以增加碳汇;低碳经济,即改变生产模式和生活模式。此外,发展核能、水电、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等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保护我们的地球,不要再让地球受到污染,从我们身边做起,一点一滴做起,让地球的冰川不在融化,让我们的生活一点一点的变好。

165 评论

Jamietee1997

新年伊始,反常天气纷现世界各地,凸显出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南极上空臭氧空洞逐年扩大、北极熊无法冬眠、纽约冬季气温摄氏22度、海平面逐年上升等,类似报道在各大媒体上层出不穷。科学家甚至预测,受厄尔尼诺现象及温室效应的影响,2010年将可能超过1998年而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 那么,是什么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我们怎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事实 二氧化碳能让阳光顺利穿过大气层,并且防止地表的热量散失。在冰河世纪末期,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只有180ppm,因此那个时代天寒地冻;此后大地回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到280ppm;但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里,其浓度已经升至380ppm,而且越来越高。在有记录以来的20个最热的年份里,19个发生在1980年以后。 对地球变暖感应最敏感的是南北两极,那里的冰川和冰盖正在不停地融化。英国南极考察站不久前发表的近30年气象数据研究报告表明,南极地区的变暖速度是地球平均变暖速度的3倍。2002年以来,南极冰川融化导致世界海洋水平面每年大约上升毫米。北极的情况更糟,格陵兰岛冰川流失的速度在最近5年中加快了一倍。据估计,如果整个格陵兰冰盖融化,全球洋面将升高7米。如果整个南极冰盖都融化,那将更可怕,届时全球洋面将升高65米。 “地球变暖”这个概念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多少有些模糊。不过,对于居住在北极圈附近的因纽特人来说,气候变暖已经切实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 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月2日发布了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梗概。这份报告认为,在过去50年中,“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 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用词中,“很可能”表示可能性至少在90%以上,这是这个委员会成立以来,首次使用这样严重的措辞形容人类活动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关联。而2001年发布的上一次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使用的词语仅是“可能”,“可能”表示66%的可能性。 报告梗概说,从1750年开始,全球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氧化亚氮的含量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目前已经远远超出工业革命前的水平。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所致,而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增加主要缘于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国际地球观测组织联合主席郑国光表示,公布的这份梗概综合了全世界科学家6年多来的科学研究成果,与2001年发表的第三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相比,增加了科学性,减少了不确定性。他以预测海平面升高幅度为例说,在起草第三份评估报告时,科学界的依据仅有几项实验,而此次的依据是11个国家采用14种气候评估模式进行的58项实验。此外,对全球气温升高幅度的预测浮动范围也明显缩小,这表明科学界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水平大大提高。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多重灾难 科学家近年来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还不能全面预测全球变暖给地球带来的多种变化,但人类对全球变暖的负面影响已经有了很深入的认识。 一是水供需矛盾加剧。全球变暖导致降水变化,全球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明显。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今年年初曾指出,如果地球平均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 二是天灾威胁加重。热带风暴和飓风的次数和强度都可能增加。 三是岛国命运堪忧。地球两极冰雪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众多岛屿将被淹没,一些岛国可能不复存在,岛上及沿海居民生活受到威胁。 四是夏天热浪频仍。有关报告显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北美地区受热浪侵袭的次数将增加3至8倍,世界其他地方与北美情况类似。 五是生物链被打乱。由于气候变化,不少动物开始向南部或北部迁移,生物物种活动范围的变化将导致迁入地和迁出地生物链出现混乱,从而对农林业和渔业产生不利影响。 六是传染疾病肆虐。由于全球变暖,许多通过昆虫、食物和水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范围将扩大,并对贫困地区的人口造成显著影响。 七是经济发展蒙上阴影。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全球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比50年代多5倍,因此造成的年均经济损失从60年代的40亿美元飙升至90年代的290亿美元。 虽然全球气候变暖也可能对少数地区有益,但综合评价其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人类未来生活的巨大威胁。 适应与减缓工作应同时进行 面对人们关于“减少二氧化碳可以减缓气候变暖的趋势,但在减缓的同时,能恢复回过去的样子;全球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是不是可逆的”问题,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副主任徐影表示,从目前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可逆的。为了以后不再增加这种影响,我们现在要采取一些措施。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存活的时间是200年,即使我们现在就减,或者一点不增加二氧化碳的话,它对我们的影响还会持续200年。 她同时表示,气候变暖造成的损失,目前已是现实,在减缓影响的同时,应该怎么去适应它,才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新问题。面对目前极端事件频繁发生的现状,要建立一些预警系统,像现在的天气预报、沙尘暴的预警系统等。我们要提前知道怎么预防,才能将损失控制到最小

217 评论

左边iori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天气变化的作文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鸟语花香……遇到这些美丽的场景,我本会心情愉悦,精神充沛。可是,急速上涨的温度和烈日当头的天气,是我的心情越来越烦闷。经常在班里,因为同学的一点小错,把他痛骂一顿。在家里,会因为炎热的天气,在地上翻来覆去,甚至把布娃娃到处乱扔,但这样既没有是我的心情好起来,反而让我看的心情越来越糟。天气本就无人能掌控,能限制。时常使人心情烦闷,时常使人心情舒畅,时常又让人没有感觉。

早晨,凉爽扑向人们,使人格外的舒畅。可到了中午,却是烈日炎炎,汗水遍布全身。傍晚时,晚霞装点的宁静的黄昏,总让人有一种对美的向往与陶醉。

天气就是这么变化不断,你刚说他是晴天,过一会儿,乌云就出现了。你刚淋了一身的雨水,转眼间,彩虹就架起来了。

所以,我们要使用各种方法,面对变化无常的天气。

清早起来,晴空万里。我不禁感叹今天又是一个好天气,我们又可以去外面逛街了!

整装待发,我们出发了。真是烦透了,走出去一看,真是乌云密布!黑压压的一大片。奇怪,刚刚还晴空万里,怎么突然乌云密布了呢? 好似方才万物还在享受夕阳余辉抚摩,刹时间狂风肆掠,光线一下子变的暗淡了,滚滚乌云犹如奔腾的野马,好浩荡荡。又似邪魔用已吞唆人类的大网,凶神恶煞。大地被黑暗笼罩了。天上风云密布,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变为雷电交加、狂风暴雨。我想:即使是坐在家里面,也感觉到那种地动山摇的气势。 大树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摇摇欲坠,震耳欲聋的雷声如在耳边。一条条白光闪电在不远处放肆的扭转身躯,雷与电互相磕搓着。我回到楼上,静下心来,美美的欣赏这些美景......

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切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不一会儿,一条彩虹挂在空中,发出耀眼的光芒。 同样,乌云也随之散开了,望望天,乌云早已飘向远方。老师曾经说过,闪电可以激活大气层上的臭氧,使空气更加清新。

今天早上的天气真是变化多端啊!我们一定要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永不忘怀!

今年的天气可以说是变化无常,早上是烈日高照,到了下午就风雨大做了。但随着天气的变化,温度也是变化多端的。

在这个国庆期间,天气也可以是有一大特色。在开头的前两天,火辣辣的太阳高高地照在天空上。那个火球在高空中悬挂着,放出无限的热量,他烤熟了大地,哄干了房屋,拷打着可怜的树木,有的树木因为弱小而倒下了。在那种天气,人们家里有空调的都不管三七二十一开起他爽爽。

我们家那里也不例外。我刚从学校回家,走进屋子,里面好闷,我火速找寻找开空调的遥控器,可怜的是我不知道放在哪里了,我翻遍了整个屋子,把屋子搞的底朝天了,还找不到它的下落。我正在遗憾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脚下有什么东西,一看。啊,是遥控器,我赶紧移开了脚,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部费工夫”可高兴的是它还挺坚强的,被我用了一个“泰山压顶”竟然毫发未损。我开起遥控器开始享受着空调的滋润。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样如同在蒸笼里的日子一下子就过去了,那天在下午,风猛烈的刮着,雨疯狂的下着,气温火速的降着刚穿着短袖的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我冲进屋子,疯狂的寻找着长袖拿来穿。但是我拿了很多的衣服,没有一件是穿的到的,哎,真实“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看来只好等等,等到妈妈来帮我找了。但是真的好冷。我死死地等待着妈妈的归来。终于,妈妈回来,帮我找了一件衣服,我穿上之后感到十分的温暖。

天气变化多端,会使人生病,而且一下子应付不过来,这种天气我不喜欢。

今天早上,妈妈送我去学画画的时候,我发现车子的挡风玻璃上都结了冰。我们来到画画的教室,一个小姐姐正拿着长长的“冰棒”在玩。我纳闷了,昨天晚上是不是下雪了啊。快过新年了,黄老师教我们画了“福”字,像中国结一样很喜庆。结束后,妈妈带我回外婆家。我发现院子里的铁树中间都有积雪,好像是一颗颗“雪子”组成的,结得很牢,抠不出来。原来昨天晚上真的下雪了,我真希望雪下得大点,这样可以堆雪人。

我想到了昨天上午我们看完演出后还是大晴天,妈妈来接我的时候还给我脱衣服,到了下午就成了阴天了,然后就下起雨来。昨天傍晚的雨可真大。到了下半夜,就下雪了。这一天的天气可真像小孩子,说变就变,从晴——阴——雨——雪。

我们一家人准备去泰顺玩,可是早上一起来,老天爷不作美,下起了阵雨,妈妈担心我在泰顺的两天会着凉,给我带了毛衣和棉裤。

等到车开到平阳县境内,乌云渐渐散开了,露出了太阳,妈妈感到意外,边叹气边说:“哎,厚衣服白带了,天气预报真不准啊!”

老天好像懂我妈妈的心思,半路上又下起了蒙蒙细雨,而且越下越大。妈妈的心情好比说变就变的天气——“雨过天晴”,“耶!衣裤没有白带。”

但到了分水关,天空又由雨渐渐转晴了。我幸灾乐祸,高兴地说:“妈妈,衣裤又白带喽!”不过苦的还是我,身上穿着的薄衣服很快就玩脏了,只好穿厚的衣裤,没玩多久就已经大汗淋漓了,一点意思也没有。

但是也不能怪我妈,要怪多变的天气,让人琢磨不透。

天气就像是一位调皮的小演员,她经常变换着不同的表情,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让我们琢磨不透她在想什么。

星期五的早晨,我一起床就发现天阴沉沉的,整个天空就像被一块黑布笼罩着。春雷公公敲起了他的大鼓,顿时,雷声大作,风婆婆把路边的小树吹得乱摆,一道道闪电划过天空,我想:今天,肯定要下一场大雨了,于是,我连忙催爸爸快一点送我去学校。但是,没过多久,乌云都散去了。

在学校上课时,只见绵绵的春雨突然从天空中飘飘扬扬的落下来。

不一会儿,雨点儿就表演完了她的节目,悄悄地消失了,太阳也悄悄地露出了那红红的脸蛋。

大自然的天气变化可真奇妙啊!

近来几天,由于天气像三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一会儿晴,一会儿雨,是墙壁都冒出了“汗”。墙壁上的“汗”形成了水滴流下来。当然我家也不列外。 虽然我们的家里是木地板,但在潮湿的'天气也有点儿不舒服。特别是我们家的洗手间上的玻璃像早晨的雾似的,白茫茫的一片,怎么都看不见我们的身影,像身影“白雾”盖住似的,镜子也没法使用,用干毛巾去擦一擦,过一会儿又出现了白白的一层雾。

楼梯上,台阶上,湿淋淋的,好像谁把楼梯用拖把拖了一下似的。当我们在走路时,黏黏的,会发出“吱吱”的声音。走路的时候要很小心。 晚上我去洗手间一不小心,(因为地非常潮湿)脚一滑,手一仰,身子往前扑,像溜冰场里溜冰似的,可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幸好还没有伤着身子。

嗨!潮湿的天气给人们带来了许多麻烦呀!

今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我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看书。

看着看着,光线忽然之间一暗,我不自觉地向窗外瞧了一眼,只见远处天空乌云密布,这乌云黑压压的就向我奔来,不一会儿就刮起了大风,我估摸着这风得有6、7级呢!大树的腰弯得差一点儿都要被折断,风车前俯后仰,树枝、树叶、小纸屑处处飞,最后连行人都变得寸步难行,就更别提池塘里掀起的巨浪啦……

不知过了多久,天气只用了秒“唰”地一下变晴了,如同被施了魔法,太阳一下子又出现了,在阳光地照耀下,没有了乌云、大风……只有毛毛细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人们打着伞,轻快地走路,这让我的眼睛很舒服,心情也随之雀跃。我最喜欢太阳雨了。

放晴了,天空一碧如洗,小鸟飞上枝头唱起了欢快的歌,岸边的垂柳也在整理被吹乱的柳条。太阳渐渐变得越发的耀眼,可以说,很刺眼,可是没有了小雨、没有了大风,只有阳光和紫外线的天空,又照的人们都睁不开眼睛啦,我不太喜欢这样的天气。

变化多端的天气,让我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就感受到了四种天气的变化:乌云、大风、阳光、雨、晴。这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天色越来越黑,小白兔心想:妈妈一定在焦急地等我回家了,说不定在到处找我呢。

没走多远,乌云滚滚黑沉沉的、狂风大作,卷起地上的落叶,飞舞的落叶乱七八糟,天空的雷声轰隆隆的一阵紧似一阵,害怕的小白兔出了一身冷汗,只见一道道闪电在云层中划过。

小白兔想在大暴雨来临前赶回家,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豆大的雨噼里啪啦铺天盖地而来。前面,白茫茫的一片,天地之间像挂着宽大雨帘。大树东倒西歪地躺在地上。雨越来越大,汇成了小溪。

全身湿淋淋的小白兔,拿着篮子,撒开四腿飞快的奔跑,不知道跑了多少路,隐隐约约感觉杂草丛生,狭窄的小路陌生;直觉告诉它可能迷路了,前面是悬崖峭壁,这下再也无路了,慌不择路往前跑。

最近的阴霾天气让国人十分闹心,没想到我也身临其境。寒假我去北京参加全国奥数总决赛,不仅考了个好成绩,而且见识了变化多端的北京天气。

在高空中机舱外还是阳光灿烂,可当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时立刻变天了。太阳公公微笑的脸庞消失不见了,只留下一片灰蒙蒙的景象。放眼望去,能见度不足二十米。机场仿佛就是战争中的沙场,扬起阵阵黄沙。北京这是怎么了?出了机场,尽管粉尘多但是我不愿意戴口罩,那会使人呼吸不畅。大家急急忙忙逃上车,生怕受阴霾之毒。

在前往酒店的半路上,我看见不少工厂仍我行我素,不断地从烟囱排出乌烟瘴气,大煞风景。现在北京处在严重超标的危急关头,可部分人却意识薄弱,殊不知破坏环境也在危害自身。

第一天晚上不知不觉下了场冻雨。第二天早上,我出酒店去吃早饭,才发现地上结了一层光滑的薄冰。铺了瓷砖的人行道,简直成了溜冰场。顽皮的我一路滑到店里。最刺激的地方是一处下坡,我飞速地滑下去,险些滑倒。幸好我的平衡性好,否则就像某些同学那样摔个倒栽葱。这不,我刚站稳,只听“轰”的一声,一位同学滑倒了。由于他一天摔7次,被我们称为“狡猾(脚滑)大王”。

天气越来越阴冷,已是零下五度。到了第三天竟下起了小雪,虽然只有粉尘大小,可毕竟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雪。雪落到身上、树上、草地上、马路上,很快就化了,消失地无影无踪,这点小雪太不过瘾!两个小时的比赛后,我惊讶地发现雪渐渐堆积起来,地上、树上,一切都成了白色的海洋,一切都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华北电力大学前广场被雪覆盖,留下一串串大大小小的、深浅不一的脚印。虽然这比不上东北的鹅毛大雪,却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回忆。

雪化后,总算见到久违的蓝天白云,阳光普照大地。可户外却依然感到寒冷。凉飕飕的风吹红了我的脸,像喝醉了一般。我在刺骨的寒风中艰难地行走着。寒风钻进我的皮肤、我的毛孔,我仿佛掉进了冰窟窿。好怀念福州的阳光啊!

经过两小时的飞行,我终于回到了福州冬日温暖的阳光中,看着蓝天碧水,满眼的绿树鲜花,我的心情舒畅极了!福州真不愧是让北方人羡慕的宜居城市,在这个美丽的城市生活,我感到无比幸福。

199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初步研究论文

    1972年,竺可桢写了一篇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联系挪威冰川学家画出的一万年雪线图和丹麦学者对格陵兰岛冰芯研究得出的1700年以来格陵兰岛气温

    家的塑造者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全球气候变化论文2500字

    《全球气候变暖》 最近这几年,大家觉得天气一下子就变热了,原本凉爽的秋天现在几乎要到10月下旬才开始,8月份最热的天居然达到了40度以上。这是为什么呢?原

    开开`心心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日字的字形变化研究论文

    日字的演变过程是: 日rì(ㄖˋ) 1、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

    jhaiyun88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投稿

    是的。《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创刊于2005年5月,由中国气象局主管、国家气候中心主办,是我国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内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术期刊。200

    木易洛洛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气候变化研究报告期刊

    不是的哦,只是一本国际期刊(国外期刊),国际期刊不参与国内排名的,如果硬是要排名,只能算省级哦。你说的是这个吧

    1987分撒风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