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8

龙龙1004
首页 > 期刊论文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布局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水中央1985

已采纳

论“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及对策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发展,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群众呼声最强烈的问题,已成为全国普通存在的热点问题,看病难看病贵不仅是一个民生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综合性、体制性的社会问题。重点阐述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而且也详述了它的成因及揭示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对策。关键词:医疗体制改革;医疗卫生;医疗保险1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原因分析随着国家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看病难看病贵的显现越来越凸显了。对于这一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是从病人的方面来剖析。中国病人中没有医疗保险的人当中绝大多数是农民,约占37%正是因为这样,我觉得他们缺乏有关医疗保险的法律和法规,没有对医疗保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预见,所以一去到医院,就总觉得看病难看病贵,那些病人就被这样一个事实所吓倒,同时心理为这笔昂贵的医药费用而产生崩溃。所以像这种情况也就犹然而产生了。其次,从国家的方面来看,不但有政策方面的原因,而且还有国家和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严格和财政投入不足的原因。政策方面,我国关于医疗立法还存在很多的缺陷,立法还很不健全,法律监测也很不完善,所以当病人在上医院看病接受治疗时只能是心理感觉价格高而无法用法律来得到根本的保障,况且,医院以及一些卫生院或诊所是属于事业单位,也是具有赢利性质的,所以患者就更加受蒙蔽了。同时,国家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不严,还没有真正的落实到每一个人,所以这就大大地主张了看病难看病贵的不良状况。至于财政投入方面,在2007年我国用于医疗救助的各级财政投入达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亿元,比2006年的亿元增长了,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亿元,较2006年27亿元增长了40%。其中江西、上海、辽宁、浙江、江苏等地的地方各级财政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投入超过2亿元,江西、上海和河南等地省级财政投入资金超过1亿元,广西、安徽、重庆等地今年财政投入比2006年增长了2倍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这还是很不足,这么大一个国家投入这么的少,不仅让我们老百姓看病难,同时也不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此外,我国医疗卫生投入只占世界的2%,但是我国的人口总数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左右,用2%的医疗费用去解决22%的人口健康问题肯定会觉得看病难,看病贵。据前几年统计部门称,中国有病而不去就诊的老百姓约占,这一数字看了的确令人吃惊啊。面对这种压力,我觉得国家和政府应该要高度的重视,不要让这种局面继续发展下去。关于医疗保险方面,目前中国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特别的窄。从结构上看,基本医疗保险主要覆盖的还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而农民、城镇非正式就业人员、弱势群体(低收入或下岗、失业职工)还没有被保险制度所覆盖,医疗保险制度应有的公平性和优越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在有的农村,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非常的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没充分凸现出来,所以我们可以经常从电机屏幕中看到农民工因工伤或意外伤害而没有钱治病,就算给农民保险,但仍还是不够充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首先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资金来源不足。随着基层社区集体经济力量的下降向农民集资成为建立合作医疗资金的重要来源,但向农民投资的难度,重要取于农民对医疗的满意程度。但是国家对医疗事业的投入甚少。然后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不稳定。因为国家对医疗合作大多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但是地方政府行政官员为了各自的利益,使得他们对执行政策的主动性大大降低,没有足够推动合作医疗政策的落实。此外,近期国家实行一些惠民政策而取消了合作医疗项目,这一政策与国家支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相冲突,因而加大发展国家医疗政策的难度。接着是农村卫生体制难以适应农民从享有卫生保健的要求。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区域内部因乡村劳动力的急剧分化和大规模的非农化、职工化,农民对医疗保障的要求也不相同,这给建立统一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即农村保障的主体、方向、管理方法方面都构成了障碍。最后就是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不均衡,难以发挥最大的效益。一是农村的行政区域设置的卫生医疗网点业务不足。不少地方的农民基本可以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直接去县或乡级医院。因此县或乡的医疗布局不能适应新的情况。二是卫生机构重叠,人员臃肿,造成卫生资源的极大浪费。此外还有卫生人员的分布非常不协调。总之这些都是产生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不足之后自然就产生病人看病难看病贵。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有所淡化对病人看病产生了麻烦。首先医疗机构没有充分保障每一个获得基本卫生服务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次就是县域经济困难,特别是很多西部的一些县域非常贫因,所以这有可能导致公立医疗的公益性有所淡化。然后,很多不发达地区财力有限,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投资到医疗卫生及药品上去,这样一些公立医疗机构(大型医院或地市级医院)就只重视经济效益来使自己继续发展下去而忽视了社会效益,从而导致公立医疗的公益性有可能淡化。最后就是对卫生投入普遍不足,我刚在说财力有限时,与这是一回事。因为投入卫生的不足,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没有足够人力那也就没有专业人才来做先导,没有充分物力证明医疗机构没有足够的设备仪器、床位、常用药品或者急救药品等等,没有充分的财务也就说医疗机构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新的医药设备,药品以及吸引一些特别有名的专家,所以,对卫生投入不足。对卫生投入不足,一些医疗机构为了使自己能够得到生存和发展,那些医院的工作人员故意抬高药价和医疗费用,使得患者觉得看病越来越难,甚至出现有病不去医的现象。因此,公立医疗的公益性质有所淡化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缘由。最后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进行分析。一提到医疗服务的经济效益,我们可以引用成本费用利润率这一概念。同时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费用可获得多少利润,体现了经营耗费所带来的经营成果。该项指标越高,反映医院的经济效益越好。它的公式就是:成本费用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额/成本费用总额×100%,比如一家医院的就诊人数是300人,平均每人就珍的费用是400元,而医院为每个人就诊的实际成本是150元,但它提高医疗价格时说受益得就越大。再者还可以用成本效益法来阐明它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政府投资的项目投资要持续许多年,发生效益和成本必须加总的效益流和成本流,计算公式如下:NSB=PV(B-C),我们可以把NSB看成是经济效益,从这公式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如果它通过提高B的价格是B的数量远远超过C,那么医院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大。所以医院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比如看大处方或给病人提供不必要的检查等,这只会更加增大病人看病的负担,从而造成病人看病难看病贵。2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途径对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现象,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尤为严重,但是近几年我们国家正逐步实施了一些政策来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1)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使东部和西部的卫生资源以及城镇之间的更加的合理。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措施。(2)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根据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更大程度地承担起卫生事业建设和发展的责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收支管理,纠正片面超收倾向。关键是明确政府责任,增加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对公立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变目前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片面创收的机制。(3)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坚持教育与监管有机结合,完善监管机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督促医疗机构坚持合理检查,严格执行疾病诊疗规范,明确基本检查和基本用药,防止因常规药物滥用和不合理检查而增加病人负担。物价部门应加大医药价格的专项监管力度,从源头上防止乱设收费项目、重复收费、多收费现象发生,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的医药负担。(4)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规范,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老百姓的用药需求。根据国家、社会、个人承受能力和安全、有效、价廉的原则,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加强药品价格监管和听证,严禁任何单位以任何名义把药品的价格太高。(5)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审核,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各级医疗机构一定要加强人员的培训,让医务工作者真正的明白群众看病的需求,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6)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辅助弱势群体。由政府领导,民政、红十字会等社救部门积极落实,结合社会救济体系建设,多方面筹集资金,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基金,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病人员及“三无”病人得到及时救治。同时明确指定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好的卫生医疗机构,对下岗失业人员和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员免收挂号费和诊查费、减收床位费。切实降低弱势群体的用药负担,加大投入举办惠民医院、惠民门诊、平价医院等,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群众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医院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7)建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卫生服务体系。当前要建立医务人员定期到基层的制度,推广医疗卫生适宜技术,建立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制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村巡回医疗制度。同时,借鉴国外做法,制定政策,要求医学毕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到乡镇卫生院工作3到5年,充实乡镇医院人才队伍,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要坚持政府主导和公益性质的原则,对社区卫生资源重新布局,积极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的卫生服务网络。参考文献[1]胡善联. 上海市“看病难、看病贵”成因和对策研究[J]. 卫生经济研究. 2006,2: 21-23.[2]周子君,曹维金,申轶.北京市看病难看病贵成因分析[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7,23(1): 53-56.[3]邱 童,顾 海. 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析及解决建议[J]. 卫生软科学. 2006, 20(6): 536-537.[4]孙利华,黄泰康,吴春福. 用系统观点认识“看病贵”与“药价高”的关系[J].中国药房,2006,17(24):1844.[5]何志高. “看病难、看病贵”之我见[J].中国药房,2007,18(13):961-963.[6]王振刚.环境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151 评论

可乐狗DOGS

社区卫生服务站发展建议

社区卫生服务站发展建议。社区卫生服务站是按照国家医改规划而设立的非营利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是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让我们来看看社区卫生服务站发展建议有哪些吧。

1、有关部门要建立相互协调机制,把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城市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加大对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帮助卫生服机构开展全科医师和护士岗位培训,完善服务功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3、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卫生服务机构的扶持,特别是对民营性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应相应地给予资金、政策的支持,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4、建立完善大型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技术上给予指导和人员培训及双向转诊等方面的有效合作机制。

5、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范围,引导参保职工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积极探索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援助制度。

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种长效的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的机制,将全科医学纳入当地医学学科建设重点项目,通过转岗培训和定向等方式培养全科医生,支持医科大学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临床教学与培训基地。

二、提升城市社区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充分利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平台,不断拓展社区卫生服务领域,开展“骨质疏松”“均衡营养”、残疾康复、心理咨询、中医药进社区等一系列活动。探索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人社部门应降低医保准入条件,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医刷卡难的问题,逐步建立社区首诊、按需转诊的分级诊疗服务制度。

三、形成多元化城市社区卫生发展格局。积极鼓励引导综合医院、民营医疗机构和社会力量等各类资源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政府搭建平台、医院联合运营、社会力量参与,资源充分利用的'多元化社区卫生发展格局。财政应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对社区卫生服务不能覆盖的城市人群,可采取多种形式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形成多元化城市社区卫生发展格局。

四、实现医疗废物处置的全覆盖。通过多种形式尽快增加危险废物集中处置机构数量,加大配备专业人员和车辆,以保证农村卫生所和边远地区医疗废物的处置全覆盖。

五、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社区卫生服务用房纳入到居民居住区公共用房建设之中。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提供优惠政策,减免相关费用,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提高现有卫生资源使用率。应研究制定相关的租房补贴措施,对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超过1400平方米,站不超过150平方米,按一定比例给予适当的租房补贴。

1、政府要高度重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加大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2、相关部门要根据群众需求科学合理地规划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站点布局。在人口密集的城镇社区,要适当增加站点安排,确保社区居民能够得到方便快捷的基本医疗服务。经批准设立的服务站点要尽量保持相对稳定,对一些需要租用场地的服务站点,要在房租等费用上给予一定的补助。

3、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服务标准和公开透明的投诉制度,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社区居民的就医权。

4、要加强对社区服务站医务人员的业务指导,提高社区医生的业务水平。一方面要建立基层在岗医生、护士的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制度,有计划地花5-10年将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另一方面,采取适当的优惠待遇,吸引部分医院的医师向社区分流,以逐步形成一支适应社区卫生服务需要的水平较高、正规化的医师队伍。同时,建立县级医院专业医师定时定点到社区服务站指导制度,或社区医务人员到相关医院轮训制度,使之更有利于技术交流及业务沟通,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5、社区医务工作者长年工作在基层,多数没有事业编制,劳动报酬得不到保障,在业务能力、职称晋升、养老保障等关乎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需要关心、关注,要建立相应机制予以他们上升的通道,让他们安心基层,更好地服务百姓。

130 评论

潘朵拉的音乐

[摘 要] 本文探讨了社会网络结构(网络密度、结构洞与网络桥、网络中心性和网络范围)与社会网络互动(交流频度、亲密程度、联系强度)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关键词] 社会网络 知识转移 网络结构 网络互动 社会网络研究最早出现于社会学领域,研究社会经济行为和过程。这些研究最近逐渐扩展到企业领域。社会网络的概念最早是在英国著名人类学家R·布朗对结构的关注中提出来的。布朗所探讨的网络概念聚焦于文化是如何规定有界群体内部成员的行为。对于什么是社会网络,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定义。较成熟的社会网络的定义有:Wellman于1988年提出的社会网络是由某些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即把网络视为是联结行动者的一系列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它们相对稳定的模式构成社会结构。Coleman(1988)认为,社会网络是企业社会资本的重要部分,它通过人际关系建立起来并增加相应的人力资本。近年来许多学者从社会网络理论的角度来研究知识转移,本文主要探讨网络结构及网络互动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一、网络结构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近年来,许多网络分析家提出特定的网络结构能够提供获取信息的最佳方式。网络结构是指一个参与者同其他参与者之间的社会联系。根据信息的流动,网络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维度:结构密度、结构洞与网络桥、网络中心性和网络范围。网络的不同结构特征对网络中的知识转移有不同的影响。 1.网络密度与知识转移 网络密度是一个社会网络中成员间相互联系的强度。成员间交流的密切程度和频度决定了他们的网络密度。从社会资本的关系和认知视角来看,网络密度是指网络中一组行动者之间关系的实际数量和其最大可能数量之间的比率。当实际的关系数量越接近于网络中的所有可能关系的总量,网络的整体密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高度连接的网络有助于有价值知识的流动,随着网络密度的增加,交流也会变得更加有效。网络密度越大,知识转移越有效。 网络密度是一个团队内聚性的指示器,内聚性能够产生信任。信任机制意味着指团队中的成员能够同网络中的其他成员持续的交换信息,合作与义务是这种社会关系的基础。网络密度对于知识转移的速度和准确性具有积极的影响。 2.结构洞、网络桥与知识转移 Burt在1992年提出结构洞理论,结构洞指社会网络中网络节点间间隙,反映不同群体间联系的缺乏。结构洞相对两端的个体处于不同的信息流中。Burt认为富有结构洞的网络为通过中介人获取非重叠信息提供了机会,中介人就是善于建立跨越结构洞的人际桥梁的人。当社会网络中存在网络节点间间隙的桥梁——网络桥时,便产生了跨越边界的“信息收益”,因为特定群体中的信息相对是重叠的,与那些只局限于单一群体的个体相比,联系不连贯群体的个体将面临更广阔的思想和机会。组织中跨越结构洞的经理人,能够获得信息和控制的优势。网络跨越的结构洞越多,网络的信息与知识就越丰富,越有利于知识转移。 3.中心性与知识转移 网络中心性是一个网络围绕一个中心的程度。中心性的程度是用来衡量网络中的一个成员独立访问其他成员的能力,中心性程度越高的成员,访问其他成员的路径就越短,获取知识就越容易。网络的中心性是确保信息能够以低成本容易的获得,中心性低的网络对于知识的转移具有消极的影响。在中心性高的一个“紧密”的网络结构中,一个网络成员能够容易的获得整个网络的所有信息。当信息资源是高度隐性的,或者信息变化迅速时,这种结构对于知识转移极为有效。 4.网络范围与知识转移 网络范围是指在跨制度的、组织的或者社会范围的连接的延伸程度。Reagans和McEvily(2003) 引入了网络的网络凝聚力和网络范围两个概念,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网络范围与知识转移的容易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的假设。Tsai(2000)提出一个人的网络范围越广,他的个人网络越复杂。在组织的内部或外部,跨边界的知识转移能提高绩效。例如,在公司内部,在一个生产部门的不同生产线上的知识转移能降低生产成本。不同生产线上的知识转移能使不同的工人从他人的工作经验中获益。这个界限也可以在外部。无论是在组织内部还是组织外部,网络范围越大,越有利于知识转移。二、网络互动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网络互动是网络的团结和同质维度。在一个网络中,互动的类型将影响信息的获取和传递。网络成员间的交流频度、亲密的程度和联系强度能够影响网络中知识的转移。 1.交流频度与知识转移 交流频度可测量两个网络成员间资源流动的次数。一个网络成员同其他成员交流的越多,就越容易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就越有利于网络成员间的信息交换与知识转移。交流的频度对于获取复杂和易变的信息与知识是极为重要。Aldrich、Rosen和Woodward(1987)提出,网络成员间的交流频度与知识转移的绩效正相关。 2.亲密程度与知识转移 亲密程度是用来衡量网络成员间的互相信任程度的,测量两个人信息交换的深度,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交流。亲密包括自我发现、互相帮助和支持、相同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信任和接受。当网络成员间谈论家庭情况和政治目标时可以被看作是比较亲密的关系。当成员间有共同的朋友、相似的观点和兴趣时,也可以被看作是比较亲密的关系。亲密程度越高,知识转移的意愿越强,越有利于知识转移。 3.联系强度与知识转移 早在1973年,Granovertter就以两人间交往频率的高低为标准,将联系区分为强联系和弱联系。强联系会导致更频繁的知识交换,引起更多的努力付出,保证知识寻找者对获取知识的充分理解,强联系能够影响知识转移的容易程度。弱联系则是接触新信息、获取新知识的有效路径。Granovertter认为,弱联系对于知识共享和转移是有效的,弱联系能够与组织中无连接的团队或个人建立桥梁,为新的信息提供通道,相反强联系则容易产生知识冗余。Hansen(1999)认为,组织内部团队间的弱联系有助于项目团队在其他团队中寻找有用的知识,弱联系有利于非复杂知识的转移但却不利于复杂知识的转移。 三、结论 本文对社会网络的网络结构与网络互动特性对知识转移的影响进行了探索,主要结论如下:在网络结构方面,随着网络密度的增加,交流也会变得更加有效,因此网络密度越大,知识转移越有效;网络跨越的结构洞越多,网络的信息与知识就越丰富,越有利于知识转移;网络范围越大,越有利于知识转移。在网络互动方面,交流频率越高,越有利于网络成员间的信息交换与知识转移;当成员间有共同的朋友、相似的观点和兴趣,亲密程度较高时,知识转移的效果越好;在联系强度方面,强联系可使知识被充分理解,但容易产生知识荣冗余,弱联系有助于接触新信息、获取新知识,但却不利于复杂知识的转移。

150 评论

相关问答

  • 卫生服务研究论文

    如下:1、论文名称,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2、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3、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4、论文写作目标。5、论文的基本内容。6、论文

    ai我家小乖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社区服务论文3000字

    大学生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3000字 大学生寒假社区服务活动已圆满落下了帷幕,我很庆幸自己报名参加了这次如此有意义的活动,让我接触到了平常时很少接触到的东

    朝夕忆可否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基层社区服务站建设研究论文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接地气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开始做最后的毕业设计了,一般做毕业设计前都会要求先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

    木木小YY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研究论文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但是我国现阶段针对老年人的社会工作方面的服务还远远不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社

    Sunnygirl8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研究生论文页面布局格式

    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规范 1 内容要求 1.1 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学位论文的中文题目应不超过25字,并且不设副标题。 1.2 论文

    西城桃乐蒂1126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