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1

时间不等人了
首页 > 期刊论文 > 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文章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老头and小胖子

已采纳

降低融资成本是近年我国金融政策的重要目标。近期央行实施的LPR改革,目标就是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其实是由多种成本组成的,我们首先需要厘清,金融成本包括哪些成本?简单来说,实体经济的金融成本主要包括接受信贷等金融服务时支付的利息和手续费。同时这些利息和手续费又是金融企业的收入,用来覆盖提供金融服务的多方面支出——主要是涵盖运营成本、资金成本、监管成本、不良资产减计成本,以及股东的合理回报等。 如果只关注降低实体经济的短期金融成本,而不考虑提供金融服务的相关成本变化,反而可能会造成金融服务(如信贷)供给的萎缩,从而造成实体经济金融成本的大幅波动而得不偿失。另外,虽然金融企业的收入相对显性,但很多与信贷服务相关的成本是隐性的,并且具有难以预测、严重后置的特性。 因此,要持续地降低融资成本,我们需要分析金融企业的各项支出。本文通过分析各项主要金融成本,试图寻找可持续的降成本路径。 逐项分析融资成本 第一,运营成本有下降空间,然而并非越低越好。运营成本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成本。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运营成本还有下降的空间。实际上,在这方面,中国金融系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银行业30%左右的成本收入比远低于欧美银行业50%-60%的水平,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低的。中国的主要银行近年都明显压缩了成本收入比,帮助银行业在息差明显收窄及不良资产减计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保证了一定的盈利及信贷供给能力。当然,考虑金融系统对风控、合规和服务的高要求,成本收入比也不是越低越好。 第二,资金成本也有下降的空间,但也难以大幅压缩。目前存款利率相对于名义GDP增速和资产价格增速是偏低的,因而,虽然央行压低了同业利率,但银行吸收存款的成本还是有一定的上行压力。这会制约资金成本进一步下降。在银行资金成本上行时,如果强行压低贷款利率,会明显压缩银行的盈利及信贷供给能力。信贷供给能力的萎缩会导致实际贷款利率的反弹,从而不能达到持续降低利率的目的。 第三,降低监管成本长期来看得不偿失。在所有金融成本中,最难理解且最易被忽视的就是监管成本。监管成本就像防洪堤,虽然增加了短期投入,但长期来看,能大大降低洪水泛滥——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几率。随着全球杠杆率的逐渐攀升及金融系统的日趋庞大,金融危机的危害性越来越大,监管这道防洪堤也理应随之加大加强。 有观点认为,现有监管标准过于严格,银行为了合规,需要留存较多(多的达70%以上)利润作为资本,以支持新增信贷。但是,现有监管框架是在全球多次金融危机后,充分衡量了金融效率和长期风险而制定的。因此,全面降低监管要求并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直接融资看似可以节省一些监管成本,但其实对制度的要求更高。真正有效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对信息披露、会计标准和法律法规都有严格要求,以保障投资者利益。另一方面,透明的制度也要求投资者对风险收益有很强的估算和承受能力。在制度不完善、透明度不够高的情况下,资本市场的稳定性不强,投资者期望更高回报率,将导致直接融资的成本可能远大于间接融资。 第四,不良资产减计成本是金融系统中波动最大最难预测的成本。不良资产减计成本往往和市场利率有跷跷板效应。要用市场化的方式降低利率,一般需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而这也会伴随着信贷标准的降低和后续不良资产减计成本的上升。因此,在信贷规模扩张的情况下,不良资产减计成本是很难降低的。这方面的成本可以拖后,可以转嫁,但无法掩盖。而且,拖后、转嫁会带来负面效果,可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作用。 第五,合理股东回报是市场化经营的基石。是否可以不分红、降低股东回报以降低融资成本呢?这显然不是最优选项。没有股东回报,就难言商业价值,长期来看,服务质量必定下降,国有行改制上市的初衷和优势也将被颠覆。 利率不是越低越好,低利率的隐性成本不可忽视 当我们努力推动融资成本下降时,还需要认识到,利率水平和货币政策对收入分配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即使是在没有通胀压力的情况下,利率也不是越低越好。 融资难融资贵状况的存在,其实主要问题不在于融资环境,更多是目前企业成本高、盈利难的反映。在优质工业企业的成本中,融资成本占比很低。而各种金融投机炒作需要高杠杆,比实体经济更加需要低利率。金融投机炒作导致财富集中,同时推高资产价格,以及实体经济的生产成本,其实是投机者向生产者变相收税。因此,如果降成本政策不考虑资源分配、收入分配等因素,可能会适得其反,加大金融市场的波动,甚至给实体经济带来损失。 2008年以来,很多企业依靠商业不可持续的金融产品得到了大量低成本融资,从而进行了过度的高杠杆扩张,当此类负债不能再续时,这些企业就被还本付息的压力压垮了。 在金融监管加强之后,银行表外担保、理财期限错配等风险大大减少,我们看到,信用风险溢价和流动性风险溢价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回归合理水平。但这种风险溢价的回归,却被认为是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表现。 之前的定价发生在监管套利下,是没有计入全部风险成本的定价。虽然监管套利短期内降低了金融成本,但同时也大大加剧了长期金融风险。由于存在监管套利,很多金融业务规避了资本金、流动性管理等方面的监管,其非标资产流动性差、透明度低,这其中存在很大风险,需要银行来管理和承担,这是不合理的。 因此,目前所谓的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在一定程度上是信用风险溢价和流动性风险溢价合理回归。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畅通,也不能完全以利率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依据。 减少低效信贷投放,控制监管成本 信贷增长需要银行资本金支持,并且需要计提拨备。如果信贷增长过快而效率低,就需要银行消耗大量资本金和拨备成本,这相当于变相增加了对优质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有能力还本付息的信贷需求)的监管成本。 相应地,如果可以盘活存量信贷而不是扩大信贷规模,就可以避免增加额外的监管成本,整个系统的信贷成本也可以有所降低。 基于这个思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控制监管成本,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首先,应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以有效信贷需求拉动信贷增长,而不是通过过多的信贷政策推动信贷增长。这样才能减少低效信贷投放带来的长期信贷成本。 金融政策往往是总量政策,用总量政策满足部分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难免会伴随着一定的代价和风险。如果信贷政策鼓励银行放贷的领域实际上信贷效率低,产生了不良,则需要在后期由经济体系承担和消化。然而,届时金融体系对不良的消化能力可能更低,从而产生更大风险。因此,追求信贷高增长而将风险延后的做法,会导致今后的信贷成本更高。 减少信贷错配可以降低银行消化不良的成本,从而有望实现金融成本的普遍下降。也就是说,有优胜劣汰,才能降低好企业的融资成本。 从政策层面指引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可以通过减税,提高企业现金流,它们就能有更好的资质争取到银行信贷。 其次,通过增加金融市场透明度,令防火墙与风险真正匹配。信贷需求如果变得更加合理,对银行资本金消耗小,那么,银行靠盈利补充资本的压力也会减轻。因此,需要坚持严格控制和压缩不合理甚至违规的金融需求。同时,继续加强财政硬约束以增加地方政府和国企债务的透明度。 第三,考虑到监管对资本金和拨备的计提是按资产类型和风险权重而有所不同,那么,通过更合理划归信贷类别,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控制监管成本。例如政府置换债券以及用政府信用发行的债务,风险信用低,不需要拨备,对银行资本金消耗小。而且,从市场角度来看,发行债券的形式也相对更为透明。 第四,立法规范政府和大企业应付账款的账期。当前,政府和大型国企融资利率比中小企业低得比较多。而大型国企由于自身经营效率和资金周转等种种原因,常有拉长应付账款账期的问题存在,使下游中小企业产生资金缺口,并带来进一步的融资需求。如果有更健全的法律制度促使大企业及时支付应付账款,或可帮助中小企业提高融资效率,降低实体经济的综合融资成本。 另外,我国资本市场需要更高的透明度和监管预期,才能使国际和国内投资者对市场更有信心,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并引入长期稳定资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一步降低甚至去除对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的隐性担保,加强信息披露质量,并加重违规处罚,及时公布政策(税收、环保、补贴)及其执行度,引导市场正确预期。监管部门已经针对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意图重塑市场基本规则和秩序。这些政策将逐渐产生效果。 近期监管部门采用了很多有效方法,以降低长期资金成本,包括加强地方政府的财政性约束、减少低效信贷需求(如限制资本市场加杠杆、票据套利等)、继续加强金融监管(如规范资管产品),并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这些举措有助于长期可持续地降低金融成本,是合理而且必要的。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在降低融资成本的过程中防范一些短期行为,例如对贷款增速的数量要求、对贷款利率的价格指导等。这些短期行为可以加快信贷投放,短期内缓解企业的融资难题,但长期来看,则会增加金融风险和信贷成本,其实是不利于持续降低融资成本的。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254 评论

世界杯之猪

纪经济报道 你们自己的论证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这一段:由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关于疫情下旅游需求趋势的报告中,武汉成为网民最想去旅游的城市。这一点在榜单上也得到有力的佐证。

2020年,超过亿人次游客打卡武汉,贡献近3000亿旅游收入,助力武汉旅游产业发展指数得分仅次于重庆。这种火爆一直延续至今年国庆,武汉成为全国唯一一座接待游客人次超过2000万的城市。作为当地打卡“风向标”,黄鹤楼单日接待量超过5万人次,已逼近景区最大接待量。讲真,旅游研究院,各地文旅局的报告我刷的频率是比较高的。这里面忽视了三个原因。第一,武汉作为湖北政治经济中心的区域虹吸作用。很明确说,在后疫情时代里,大家的出行游玩方式以省内游为主,特点是距离近时间段。如果21世纪经济报道,你们的编辑把旅游研究院的报告刷全了,会看到研究院之前分析过后疫情时代游客出游半径和出游时间呈现出普遍缩短的趋势。武汉作为湖北的中心,在这里自然承担更多的接待任务。第二,湖北省是疫情复苏以来

98 评论

再也再也不吃了

在A股市场上,房地产版块这时不时显示一下存在感。

12月13日,申万房地产指数再涨,南光发展()涨停,世荣兆业()、保利地产()等多家上市房企涨幅在3%以上。

前一日,发改委下发《关于支持优质企业直接融资进一步增强企业债券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通知》,表示支持信用优良、经营稳健、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或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优质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其中,就包括了资产规模较大的优质房企。

通知出台再一次扰动资本市场脆弱的神经,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这次“异动”幅度跟以往的“上涨”相比并不大。

A股持续低迷,申万房地产指数今年以来也一直处下行状态,但其间却又因调控放松传闻而掀起数朵浪花。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申万房地产指数合计就有4周涨幅超过5%。

大涨交易日主要分布今年下半年,9月中旬、10月下旬、11月中旬。

“地产股的波动,其实也与当前地产行业具备较大不确定性有关,尤其是最近宏观经济波动,社融等数据不景气,部分投资者抱有利率改善的想法。”12月13日,华南一家私募机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地产股的数次大涨

今年以来,由于A股走势低迷等原因,截至12月13日,申万房地产指数跌去了。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却涌现出不少“异常”反弹。尤其是从9月开始,地产股频繁出现大幅上涨。9月19日,申万房地产指数更是创出的涨幅。

进入10月中下旬,在沪指击穿2500点后不久,中央高层及一行两会掌门人密集对外表态稳定股市,10月19日,申万地产指数也触底反弹,创出的涨幅。

“前段时间地产股回暖,更多可能还是超跌反弹,地产板块无论是绝对估值还是相对估值均处在历史低位。”12月13日,北京一家中型券商地产行业分析师对记者指出。

数据显示,截至12月13日,申万房地产开发行业整体估值低至倍,而在10月末,该数据仅为倍。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房企的业绩却一片大好。

数据显示,148家上市房企前三季度实现营收万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净利润同比增长的企业有134家,仅14家房企业绩下滑。

今年来,上市房企的销售数据也再创新高,超过30家房企发布前11月销售业绩,销售额合计达万亿元,同比上涨达。其中,11月单月销售额高达亿元。前11个月,销售额破千亿的企业多达14家,还有3家突破5000亿元。

“资本市场在修复,即跌无可跌,若从反弹角度看,实际上地产股都可以享受第一波利好。唱衰楼市的声音多和资金面有关,而非销量,若是资金方面压力大,那么会降低拿地频率,但若是资金规模大,预计房企还是会积极去拿地。” 12月13日,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利好消息频现

相对于估值修复,关于“调控放松”的传闻或许更能说明问题,否则很难解释地产股的“脉冲式”行情。

比如10月下旬,不少自媒体曾爆出“国务院规定半年内必须放开楼市全部限购”的信息。10月22日、25日,申万房地产指数分别大涨和。但随后,人民网对此进行了辟谣。

不过,进入11月份,地产股仍呈现出节节攀升态势。数据显示,11月内,申万房地产指数上涨了。

其背后,则是深圳、广州等多地按揭利率出现松动,放款开始加速的消息不绝于耳。

中原地产(深圳)按揭部统计的深圳商业银行房贷利率情况显示,今年7月,民生银行首套、二套房贷都在基准利率上浮20%;而进入10月下旬,二套房贷利率仍在上浮20%,但首套房贷利率已调整为上浮15%,下调5%。

同时,上述分析师对记者指出,目前地产行业融资环境也显出好转迹象。

银河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中粮地产重组大悦城事项获证监会无条件通过;中华企业发行的新增股份登记完毕,显示出房企再融资或存在放开可能,也显示出房企融资环境有继续改善可能性。

目前,房企融资规模及成本都在下行,发行难度降低。11月房地产行业信用债平均利率水平为,环比下降个百分点。

“实际上房地产所谓的降温声音,到了10月份就开始有点减少了。更重要的是各类融资获得审批的概率不断加大,企业公告也频繁发出积极信号。类似银行贷款利率下降或宽松,说明资金面还是相对有所改善的。总体说地产股回暖的态势符合预期。”严跃进说道。

但严跃进也进一步指出:“从近期企业公告情况看,融资方面的公告较多,基本上都是获得审批。但业绩公告上,今年其实相对较保守,这和市场降温影响有关。预计短期内房企还是会比较收敛,近期还谈不上非常乐观,但若后续持续融资,预计很多企业在业绩发布上依然会比较高调。”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344 评论

相关问答

  • 21世纪商业评论杂志怎么样

    这本杂志挺不错的,推荐你去杂志云订阅

    乐儿公主888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文章发布格式

    发表论文格式具体要求 引导语:即将要毕业的同学们,大家知道发表论文格式都有哪些具体要求?下面我给大家收集好了,来这里参考。 发表论文格式具体要求 1 论文名称、

    刀刀吹雪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云南经济日报官网发表文章

    国涛上一早就已经发布最新的名单了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

    岁月静好-静静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21世纪商业评论杂志刊号

    一般那种情感类的还可以吧,我也是学生,作文水平嘛,平时看看那些老师口子的无聊的小说,杂志什么的还是比较有用的,看看那些情感杂志、小说、和一些比较有名的书,就很有

    喝茶的樱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21世纪的天然气化工论文

    油气储运工程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是我整理的油气

    一纯佛雨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