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40

暖洋洋的心2006
首页 > 期刊论文 > 昼夜节律生理机制研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黎明前的黑暗

已采纳

在温带,或者说在低纬度地区,除了适宜的气候之外,光暗分明的变化对所有生物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度过的每一天,基本都是在夜晚疲惫的睡去,到了早晨又醒来,这种光明与黑暗的不断转变几乎是所有生物生存繁衍所必需要适应的节奏。

而控制这一节奏运转的则是我们体内的生物钟,准确来说,是生物钟的一种表现——昼夜节律。

在2017年,其诺贝尔生理学奖的获奖理由正是以下三位科学家“发现了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

那么这样的昼夜节律是怎么形成的呢?

说起来昼夜节律也是生物钟(生物钟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的一种,既然都是钟,那我们先来看看日常生活中所了解的钟表,在我们的钟表买回来后,需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校对时间,其参照的标准时间一般是各个国家的标准时间,比如我国的北京时间。

而我们大脑下丘脑前部的视交叉上核(SCN),就相当于我们身体内的一个中枢时钟,并且这个中枢时钟也需要校对时间,其校对所参照的“北京时间”则是光。

因为这个校正每个昼夜都会来上一次,所以这个中枢时钟的周期就是24小时。

除了校对时间之外,钟表上面各种指针在不停的转动,显示时间正在流逝。

与之类似,我们大脑里的这个中枢时钟上也有指针,但是不像我们生活里的钟表那样精细,它指示的也只有两种状态——昼和夜,而控制指针转动的则是 褪黑激素 。

松果体是下丘脑内重要的一种内分泌腺,虽然只有豌豆大小,但它的生理重要性证明,大小其实无关紧要,而使松果体显得如此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分泌的一种激素:褪黑激素。

褪黑激素的分泌与昼夜节律密切相关,在夏季(昼长夜短)分泌(高)持续时间比较短,冬季(昼短夜长)的分泌(高)持续时间则比较长。

当这种激素分泌增多,表示我们的大脑开始进入到夜晚的时间,但是褪黑激素的产生会受到光的影响,所以褪黑激素与光的关系不是很好。

在光线照射到视网膜时,会产生生物电信号,然后这个信号会通过视网膜下丘脑束的神经通道将其发送到SCN。

之后,SCN会发出信号给下丘脑核,跟它说: “嘿,我看到光了(视神经传递的信号),你让松果体少生产一点褪黑激素,白天开始了” 。

没办法,下丘脑就会抑制松果体产生褪黑激素的酶促反应,减少褪黑色素的分泌;

然后,当太阳落山之后,SCN接收光的信号减少,也不再要求下丘脑抑制松果体产生褪黑激素,当没有限制后,松果体开始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这时候,我们的中枢时钟就进入到了夜晚模式。

不过,因为现在城市里的灯光将夜晚照得如同白昼,SCN不得不“强行加班”,相应的,褪黑激素到了夜晚仍被抑制分泌,大家入睡的时间也被越推越晚。

不过大家或许还有一个疑惑,为什么SCN可以间接控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呢?

因为纵观我们身体的全部细胞,除了“视细胞”之外,其他的细胞并不具备感光能力,那么这些细胞可以说是在“黑灯瞎火”的环境下工作,在这种状况下,总会有“出错”的时候。

这时候视交叉上核(SCN)就成为了总司令的角色,它可以接收到来自视神经传递来的信号,在校对好时间后,将信号从中央大脑传递到身体其他地方, 告诉其他细胞,天亮了,你们可以做白天该做的事儿了。

这时候总司令发话了,还需要一位通讯员, 它就是人体的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各种激素,内分泌系统就将中央的指令传到了身体各个地方,其中不同的激素,就具有传递不同信号的功能。

说起来,视交叉上核有点像是早起的老母亲,当她醒来后,会把她的孩子们叫醒,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该干嘛的干嘛去!

358 评论

jarvinia奈奈

随着时间生物学的兴起,时间诊断学、时间药理学、时间治疗学等学科也应运而生,掌握人体在不同周期内对各种疾病的影响的一般规律及特殊规律,则能更好地观察疾病,提高护理质量,这是当代科学和临床医疗工作对我们护理工作的新要求,我院将生物钟时间护理应用于临床10多年来,收到良好效果,下面就此问题作初步探讨:1 什么是生物钟自然界有四季昼夜变动节律,自然界的生物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就产生了与自然界变动节律同步的运动规律,生物体内主持自身运动节律的机制,就叫生物钟。生物的自身运动节律呈现一定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有日周期、月周期、年周期等不同,各种生物从简单的单细胞到复杂的多细胞,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都表现有各种各样周期性的变化。生物自身运动节律是生物复杂存在的一种重要现象。例如:海边的浅滩上,生活着一种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藻类—黄棕色硅藻。涨潮时在潮水淹没沙滩前,硅藻便钻入沙滩下层,而避免被潮水冲走;大潮退去时,它又移动到沙滩表面,在阳光照耀下进行光和作用。有人做过实验,把黄棕色硅藻迁移到没有昼夜交替和潮汐更迭的环境中,硅藻仍然和生活在沙滩上一样,周期性地上升或下潜,其时间准确,简直可以代替潮汐时间表。硅藻只有保持自身的运动节律与潮汐涨落同步,才能维持其生存,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有无类似的生物节律呢?2 人体生物钟现象 近代研究发现,人体的生理活动随自然界的变化呈现出多种节律性,仅人体的昼夜节律就有数十种之多。例如人体的体温具有同太阳紧密相关的节律性变化,一日之中最高值为下午2~8时,最低值为清晨2~6时,其变动范围不超过~1℃,这种昼夜节律的波动和人体活动、代谢、血液循环、呼吸的相应性变化有密切关系。如长期值夜班的工作人员,周期性波动常出现夜间体温较日间高,因而通常认为体温的节律是由人体的生理节律—“生物钟”来控制的。血压和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目,血糖含量、脉搏的快慢、激素的分泌、各种酶的活性、基础代谢率、睡眠觉醒周期、排尿量及尿中的特殊成份,以及人体对疾病的耐受性、对致病因子的抵抗力,对药物的敏感性等在昼夜间都有规律性的波动,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生物钟看起来是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就某种意义来说是生物体内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结果,人体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是分子生物学中具有广泛调节功能的化合物,两者之间保持一定比例,调节着各种代谢,实验证明,CAMP和CGMP均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尿中CAMP高峰在3~5pm,CGMP高峰则在8pm~2am[1],1974年美国学者Goldbery提出CAMP与CGMP可能有负反馈性控制,一般讲CAMP水平的升高对细胞的某些功能起加强或促进作用,而CGMP水平提高则产生减弱或抑制作用。人体心脏的搏动、细胞的分裂、基因的突变、转录,以及免疫功能等均与之有密切关系。 目前,有专家认为人体内的某些“生物钟”与下丘脑有关。如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体下丘脑中的一小串神经细胞是提示睡眠和觉醒的时钟。了解“生物钟”与人体的关系在疾病的观察治疗和护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3 “生物钟”与疾病治疗及时间护理关系 生物钟与疾病发生有密切关系,有学者将致癌化学物质埋在动物的耳部,以诱发癌症,最初出现的症状是耳部皮肤有丝分裂节律丧失,这比耳部肿瘤出现的要早,可见生物节律的改变就意味着疾病的开始。还有些疾病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例如:有一位因患震颤麻痹症而卧床不起的38岁的妇女,既不能行走也不能独立活动,但每日9pm左右她的一切疾病会暂时消失,行动自如,完全像个健康人一样[2]。如月经周期性精神病患者在月经前出现各种躁狂症状,月经过后多数即可消失。对这类患者,准确地掌握其月经周期,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又如李某为哮喘型支气管炎患者,入院当日1:00时患者出现咳嗽、喘鸣、胸部紧迫坐起,伴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即给予静脉推注氨茶碱后缓解,经询问患者在0:00~4:00时发作,据此除遵照医嘱于发病前2h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外,还提前1~2h进行雾化吸入,采用半卧位等措施,使该患者夜间病情发作时得到控制,支气管哮喘发病率白天低于夜间,尤以下半夜发病率更高,从日生物钟角度分析,调节人体内脏活动的植物神经,具有一日内生理节奏。白天交感神经占优势,夜间副交感神经占优势,午夜前后是交感副交感神经兴奋与抑制,交替演变时期,在病理情况下,植物神经调节紊乱,机体承受不了时间节律的变化,难以应激而使哮喘发生或加重。从内分泌的变化来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浓度在24h内呈节律性变化,血中17-羟皮质类固醇最低值在午夜到凌晨3:00时机体应激能力及防卫能力减弱,因此使病情加重。 生物钟与药物作用的关系。药物的作用常出现昼夜节律变化,随之而出现的就是切实有效地实施时间护理,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过程中,任何一种因素的昼夜规律都影响药物的效应。如心脏病患者在凌晨3:00~4:00时对洋地黄的敏感性比白天高,以凌晨4:00时最高,比其它时间要高40倍,所以这个时间给予强心甙类药物就势必要考虑到药物的剂量和毒副作用,但是人体卧位时间较长的肺组织,位于心脏水平以下,使肺充血量增多,对心力衰竭患者而言,此时心肺负担加重,因而易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而下午4:00时口服洋地黄后,此时血药浓度正处于第二高峰时间,所以可使心力衰竭得到较好的纠正。如果夜间仍给白天同样剂量的药物,就可能引起洋地黄中毒;通过实验发现消炎痛的抗炎作用以早上8:00时给药最佳,晚上8:00时给药作用最弱,当然消炎痛作用强度,依赖于剂量的大小,但同样的剂量在早上8:00时比晚上8:00时给药,所产生的作用相差很大,而且消炎痛的副作用使患者更易耐受,不宜将每日总量平均分配服用,可考虑早晚分服,夜间酌增剂量疗效更好;肾上腺素皮质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清晨6:00峰值最高,而午夜最低,长期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可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因此把皮质激素的给药时间与人体生理节律同步化,即每日清晨将全日量一次给予或两日总量于隔日清晨一次给予,就可减轻对肾上腺皮质的抑制作用,取得最佳疗效。由此可见对于某些疾病使用某些药物时,一律按每日三次或4次的方法服药是不科学的,应该按照人体的昼夜节律给药,实施相应的时间护理,更为合理。

343 评论

相关问答

  • 法律制度研究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人们逐渐对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重视起来。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电商法律方面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超能力小怪兽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理工科研究生论文查重机制

    研究生毕业论文查重标准是相当严格的,对于论文的重复率是严格把控的,会根据研究生论文查重结果来判断是否符合研究生论文查重标准。更加准确来说就是,就是查抄袭率。一般

    dragontattoo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研究生论文查重的机制

    为了考核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掌握程度,学校会要求必须通过论文查重的检测,学校也会对其进行评估。但是,高校目前还没有检测重复率的统一方法和标准,今天就来说说硕士研究生

    chenjialu1988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研究生熬夜通宵写论文

    之前的时候慢悠悠也不着急,最后一天早上要交的时候逼不得已熬夜通宵,眼睁睁地就看着天亮了,凌晨校园的清晨,第一次感受地如此清新,论文内容都不至于崩溃,改格式的时候

    偶da幸福 11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高校师生心理机制研究现状论文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米莱vicky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